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家小院的作文

农家小院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8:02:34

农家小院的作文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1

农家小院里的笑声

今年6月,我们和弟弟家一起上杭州的一个山沟沟里,去体验那儿的农家生活。

我们来到了山沟沟,尽情地观赏着那里的风景,一路上连连称道:这真是人间仙境啊!紧接着,我们便来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一户农家小院里。我们一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一只母鸡正“咯咯”地叫着,悠闲地踱着步,弟弟见了,小眼珠子顿时一亮,撒开腿去追,那只母鸡受了惊,飞快地往屋子里跑,弟弟紧追不舍,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等一下,等一下”,可那只母鸡惊恐万分,扑楞着翅膀,带着它的鸡宝宝往屋子飞跑,情急之下,弟弟捡起地上一块石子,狠狠地往母鸡身上砸去,只听“咯咯——”的一声惨叫,那只母鸡疼得停下了脚步,弟弟看见母鸡终于不动了,顿时,心花怒放,正想蹑手蹑脚地走近,可就在这时,叔叔跑了过来,拦住了弟弟说“不要追了!不要追了!给我过来。”可弟弟哪肯听从叔叔的话,还是往那只母鸡走去,那只母鸡转过身来,径直往弟弟那边跑去,弟弟呢,从小就很有些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架式,天不怕,地不怕,见母鸡朝他这边跑来,自投罗网,不由的兴奋不已。弟弟见母鸡离他不远了,便猛地大叫,迎面扑过去,母鸡敏捷地一转身,用它那尖嘴往弟弟屁股拼命地扎去,又飞速地领着它的小鸡走开了,只听“哇!”的一声大叫,弟弟的屁股被那只母鸡扎了一下,疼得哇哇大哭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使大家都怔住了,呆呆地看着,弟弟,一手揉着屁股,一手不停地抹着眼泪,过了好一会儿,大家才回过神来,忍不住哄堂大笑,有的指着弟弟说不出话来,有的笑弯了腰,还有的喝在嘴里的一口茶喷了一地,我呢,差点儿笑岔了气,捂着肚子直喊:“哎呦!

那欢笑声,传遍了整个农家小院……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2

来的风景秀丽的乡村,且不提那古朴的小桥流水,也不提那引人入胜的乡间小路,单是这极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就极富诗情画意。

农家小院的门前种着两颗高大的果树。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想一个个小红灯笼。凑近一点,一阵果香扑鼻而来,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走进小院,你会看到各种的小动物。有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在沙地里觅食。猫大爷则懒洋洋地躺在屋檐下打盹。大黄狗想像巡逻一样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好像时刻准备待命。小院的墙角边种满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野花,不时,引来几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小院的后面搭着一个瓜棚。绿油油的叶子向上爬着,圆圆看去像绿房子。瓜棚的空隙下垂着一个个肥美的瓜果,像一个个大吊灯。瓜架下,是整整齐齐的菜地。菜地上种满了五花八门的蔬菜。一颗颗绿油油的小白菜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神采奕奕。香菜晃着脑袋在风中摇曳。

美丽的农家小院,是辛勤劳动的农民创造出的美丽田园风景。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模式;存在问题;政策调整

文章编号: 1003-1383(2013)02-0295-05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doi: 10.3969/j.issn.1003-1383.2013.02.062

为缓解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2002年国家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提出建立新农合制度,并于2003年开始试点[1],2003年广西新农合试点县仅有3个,以后逐年增加试点,到2008年新农合实现全区覆盖[2]。我县于2007年4月启动新农合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在推行新农合试点工作之初,为调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选择“家庭账户+住院统筹”的补偿模式。在实行两年后家庭账户的弊端逐步显现,农民只有在住院时才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患小病在门诊就诊的补偿程度非常小,部分农民为节约开支,小病拖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补偿模式直接导致家庭账户基金沉淀过多。而一部分农民为少花钱,小病也要求住院,导致小病转住院现象增加,这种现象在乡镇卫生院尤为突出。2008年,国务院在全国新农合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行门诊统筹补偿模式[3]。我县于2010年开展门诊统筹补偿模式,现就模式的运行现状介绍如下。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偿模式运行状况

2007年至2009年我县的新农合基金运行模式以“家庭账户+住院统筹”模式为主。2010年以后的基金运行模式改为“门诊统筹+住院统筹”运行模式为主,保留原有家庭账户。

1.实行“家庭账户+住院统筹”模式和以“门诊统筹+住院统筹”模式运行情况

(1)参合率和受益率情况 建立新农合制度之初,参合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知晓率比较低。各乡镇虽然下大力气宣传动员农民参合,但农民由于受旧的合作医疗制度阴影的影响,持观望态度。个别乡镇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采取由乡镇政府垫资,事后再动员群众参合的办法以完成任务。事实上事后再动员群众参合难度之大,出现参合数据比实际参合人数大的情况。实施一年以后,群众得到了实惠,参合积极性逐渐提高,参合率和受益率逐年提高,特别是2012年对门诊统筹基金补偿方案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以后,门诊统筹补偿人次显著提高,住院人次较上一年度有所降低。门诊统筹受益率大幅提高,住院率有所降低,实现了小病不拖,大病有保障的目标,新农合基金得以最大程度发挥互助共济的作用。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4

晚上搬个凳子去看露天电影,甚至爬上树丫和房顶观看,是我对儿时看电影的点滴回忆,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几代人关于电影的集体记忆。即便电视普及后,电影仍以其光影声色的独特魅力,对农村观众保持着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文化惠民政策项目的开展,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农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相继推出,主要服务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以“院线制”“公司制”和“股份制”为特征的新型农村电影放映主体——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不断涌现,目前全国已有200多院线。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是政府推出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其原则为“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现在放映员的工资、购买片源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等虽全部由国家财政补贴或直接免费提供,但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的运作依然要走市场化之路,才能更有利的发展和壮大。为了回收成本和盈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必须市场运作,寻找盈利点。其中最可行的也是大多数院线公司正在实施操作的“影企联姻”,即院线公司和企业合作。数字电影是一个现代化新媒体,在这个媒体上能实现“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每个村庄放映队都能到达,这是农村电影市场的优势,不靠电影放映赚钱,而靠这个放映平台进行商业宣传赢取赞助费。“影企联姻”的主要合作方式有:贴片广告、独家放映、活动冠名、播放企业故事片等。由于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在中国刚刚开始,要和大企业合作可能困难较大,目前可找中小企业和单一品牌产品进行合作。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作为一项面向全国农村的项目,覆盖面大,每家院线公司的放映范围小到几百个行政村,大到几万个行政村,市场空间很大,保证每场放映质量意义非凡。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的片源主要是各院线公司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平台上订购的,面向农村放映的影片数量多,类型也多样,但农村观众和城市(郊区)观众对影片类型的喜好不同。农村喜欢看的大都是贴近生活的农村题材影片、戏曲电影及传统文化色彩浓厚的影片。如:《小村大道》、《日照好人》等。另外,一些普及科技知识、消防安全常识、健康生活的科教片,对提高农民知识水平也有帮助。

现在的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不利于规模化运作和产业化经营。随着科技的发展,城乡差别的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农民对精神文明的不断追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一定会有更好、更快的发展前景,其商业运作也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作者单位:宝鸡市陈仓区电影公司)

【责编/灿岑】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5

xxx位于xxx,总人口918人,耕地面积1375亩。多年来,我们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传播农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导农村小康新风尚、培养农民致富新技能,适应了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教育成果和经济效益,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美满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和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一、建设文化大院,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睦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农村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观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建设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转变农民的婚育观念,提高农民的生育、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对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高度重视,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广饶县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人口文化大院计生服务阵地、设施、制度建设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县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先后多次到我村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市、县、镇各级投资和社会募资75万元的基础上,村集体又投资145万元,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小康电子书屋、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书画活动室、活动室、建身房等于一体的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备了多媒体电教、vod点播系统、电脑、健身器材等设备,并配套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所,为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学习和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服务便利的农村文化生活主阵地,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发挥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为确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设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健全完善了分工负责、轮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训、集中活动等各项制度,保证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开放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和村民生育、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发挥文化娱乐功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计生协会牵头组织成立了由文艺活动爱好者20多人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农闲时节编演以倡树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的吕剧、快板、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遇到谁家有喜事便免费上门演出,既送去了欢乐,又宣传了国策、教育了群众;组织成立秧歌队,广大村民踊跃参加,每到农闲傍晚近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热闹非凡;10余人组成的书画爱好者协会,闲暇时间聚在一起学习、交流,节庆日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对联,宣传新型人口文化;组织6名德高望重的热心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提供婚丧嫁娶上门服务,改变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习,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群众在空闲时间、茶余饭后都爱聚集到人口文化大院,读读书、上上网、下下棋、甩几把扑克、活动活动身体。村里的篮球队、门球队已连续4年在全镇体育比赛中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百余名热心村民积极领头参与各种宣传活动,成为宣传国策、倡树新风的志愿者和带头人。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睦了邻里关系,摆脱了“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落后观念,形成了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风正气。

(二)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在村人口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电教设

备,分期分类组织育龄群众培训,宣传国情国策、人口计生法律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持家教子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邀请计生、卫生、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互动式、温馨化的培训方式,开展各类科技知识讲座。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知识培训班17期。通过村里的vod点播系统,村民在家中便可自主的点播观看内容全面丰富的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电教片。群众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生殖保健意识和发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村计生协会还组织16名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具有一技之长的会员等,组成生产生活帮扶服务小

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作用促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xxx位于xxx,总人口918人,耕地面积1375亩。多年来,我们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传播农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导农村小康新风尚、培养农民致富新技能,适应了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教育成果和经济效益,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美满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和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作用促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xxx位于xxx,总人口918人,耕地面积1375亩。多年来,我们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传播农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导农村小康新风尚、培养农民致富新技能,适应了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教育成果和经济效益,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美满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和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一、建设文化大院,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睦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农村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观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建设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转变农民的婚育观念,提高农民的生育、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对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高度重视,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广饶县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人口文化大院计生服务阵地、设施、制度建设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县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先后多次到我村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市、县、镇各级投资和社会募资75万元的基础上,村集体又投资145万元,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小康电子书屋、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书画活动室、活动室、建身房等于一体的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备了多媒体电教、vod点播系统、电脑、健身器材等设备,并配套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所,为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学习和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服务便利的农村文化生活主阵地,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发挥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为确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设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健全完善了分工负责、轮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训、集中活动等各项制度,保证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开放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和村民生育、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发挥文化娱乐功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计生协会牵头组织成立了由文艺活动爱好者20多人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农闲时节编演以倡树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的吕剧、快板、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遇到谁家有喜事便免费上门演出,既送去了欢乐,又宣传了国策、教育了群众;组织成立秧歌队,广大村民踊跃参加,每到农闲傍晚近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热闹非凡;10余人组成的书画爱好者协会,闲暇时间聚在一起学习、交流,节庆日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对联,宣传新型人口文化;组织6名德高望重的热心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提供婚丧嫁娶上门服务,改变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习,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群众在空闲时间、茶余饭后都爱聚集到人口文化大院,读读书、上上网、下下棋、甩几把扑克、活动活动身体。村里的篮球队、门球队已连续4年在全镇体育比赛中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百余名热心村民积极领头参与各种宣传活动,成为宣传国策、倡树新风的志愿者和带头人。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睦了邻里关系,摆脱了“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落后观念,形成了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风正气。

(二)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在村人口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电教设

备,分期分类组织育龄群众培训,宣传国情国策、人口计生法律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持家教子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邀请计生、卫生、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互动式、温馨化的培训方式,开展各类科技知识讲座。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知识培训班17期。通过村里的vod点播系统,村民在家中便可自主的点播观看内容全面丰富的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电教片。群众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生殖保健意识和发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村计生协会还组织16名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具有一技之长的会员等,组成生产生活帮扶服务小

发挥人口文化大院作用促进新农村新家庭建设

xxx位于xxx,总人口918人,耕地面积1375亩。多年来,我们村充分依托人口文化大院,传播农村生育文化新理念、倡导农村小康新风尚、培养农民致富新技能,适应了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的文化需求,取得了丰硕的社会教育成果和经济效益,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社会和谐、家庭幸福美满的可喜局面,我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和市级小康文明示范村、生态文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模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

(三)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生育、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在县、镇人口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起“信息采集—分级负责—跟踪服务—效果回访”的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指导机制,村计生专职主任付艳玲每月6天定期在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坐班,生殖保健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按月入户随访,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了解群众服务需求。根据群众需求信息,村里积极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群众生育、生产、生活,及时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温馨化的服务。近几年来,共协调贷款300多万元,“三结合”扶持款7.45万元,先后帮助14户计生家庭解决了项目启动和资金周转问题。协调镇政府和民政部门对2户孤寡残疾老人xxx实施了安居工程,并给他们配备了全套生活用品。男到女家落户的xxx,因病致贫,村里为他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出资3000元进行了困难救助。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每年2次进村到人口文化大院组织健康查体,近2年来已帮助6名患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妇女治愈了疾病,对26名有生殖道疾病的妇女实施了跟踪指导服务,使她们消除了病痛困扰。村民zz、xx夫妇,结婚3年不孕,到村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咨询,村计生主任将情况上报,在县计生服务站的跟踪指导下,于去年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享受到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村民xxx女儿出嫁、儿子参军,农业生产遇到困难,每到农忙时节,村计生协会都会组织人员上门帮忙。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物美价廉的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为群众的卫生保健和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村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闲有所乐。用村民们的话说,现在城里有的,我们村里差不多都有了,有些城里人享受不到的我们也享受到了,有了人口文化大院这个家,咱就没有啥可发愁的了。

三、文明新风劲吹,实现了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互动共赢

文化大院的建设和充分利用,倡树了文明新风,使广大村民在优美的环境中情操受到陶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教育,在优质的服务中生活得到实惠。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拓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的舞台,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渗透力。村民xxx,婆婆1989年去世,为让公公张林元有个幸福的晚年,多方托亲戚、找熟人,给老人找了老伴,翻修了新屋,还为他们热热闹闹地操办了婚礼,“儿媳为公爹当红娘”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道德风尚的文明人。

独生子女户xx,依靠“三结合”扶持款办起了“馒头房”,他做的馒头质量好味道香,很快在四邻八村出了名,现在年收入超过5万元,成了优惠政策的受益人和小康路上的富裕人。广大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在计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科学、自主地确定生育计划,自觉接受孕前检查、补充孕期营养素、参加孕期优生监护,生殖保健知识水平明显提升,十多年来未有一例病残儿出生,成为生育计划的新主人、政策上的明白人、生育文化的现代人、优生优育的聪明人和生殖保健的健康人。xxx、xx兄弟,最早响应村里的号召建起了沼气池。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全村80多的户建起了沼气池,村里街道上以往堆积的柴草不见了,家家户户内外整洁、干净卫生、讲求环保,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活方式的生态人。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6

一、建设文化大院,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重要的活动载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精神领域的追求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渴望身心健康、优生优育、家庭幸福、社会和睦的愿望日益强烈。而农村文化发展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农民文明观念的形成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建设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转变农民的婚育观念,提高农民的生育、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级党政领导对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建设高度重视,从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把人口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小康文明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广饶县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人口文化大院计生服务阵地、设施、制度建设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县党政领导和人口计生部门的领导先后多次到我村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我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在市、县、镇各级投资和社会募资75万元的基础上,村集体又投资145万元,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小康电子书屋、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书画活动室、活动室、建身房等于一体的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标准较高的人口文化大院,配备了多媒体电教、VOD点播系统、电脑、健身器材等设备,并配套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等活动场所,为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学习和健身娱乐提供了一个环境优雅、设施齐备、服务便利的农村文化生活主阵地,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发挥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

为确保人口文化大院的充分利用,我们从加强管理入手,设立了人口文化大院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健全完善了分工负责、轮流值班、管理使用、定期培训、集中活动等各项制度,保证了人口文化大院的全年开放和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发挥了人口文化大院的文化娱乐、宣传教育和综合服务三大功能,为新农村新家庭建设和村民生育、生产、生活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一)发挥文化娱乐功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计生协会牵头组织成立了由文艺活动爱好者20多人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农闲时节编演以倡树婚育新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的吕剧、快板、小品、歌舞等文艺节目,遇到谁家有喜事便免费上门演出,既送去了欢乐,又宣传了国策、教育了群众;组织成立秧歌队,广大村民踊跃参加,每到农闲傍晚近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天、热闹非凡;10余人组成的书画爱好者协会,闲暇时间聚在一起学习、交流,节庆日义务为群众写春联、送对联,宣传新型人口文化;组织6名德高望重的热心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提供婚丧嫁娶上门服务,改变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习,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欢迎。群众在空闲时间、茶余饭后都爱聚集到人口文化大院,读读书、上上网、下下棋、甩几把扑克、活动活动身体。村里的篮球队、门球队已连续4年在全镇体育比赛中保持前三名的好成绩。百余名热心村民积极领头参与各种宣传活动,成为宣传国策、倡树新风的志愿者和带头人。广大村民在活动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和睦了邻里关系,摆脱了“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落后观念,形成了健康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新风正气。

(二)发挥教育培训功能,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在村人口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多媒体电教设备,分期分类组织育龄群众培训,宣传国情国策、人口计生法律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持家教子和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邀请计生、卫生、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互动式、温馨化的培训方式,开展各类科技知识讲座。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知识培训班17期。通过村里的VOD点播系统,村民在家中便可自主的点播观看内容全面丰富的生育、生产、生活方面的电教片。群众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生殖保健意识和发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村计生协会还组织16名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具有一技之长的会员等,组成生产生活帮扶服务小组、沼气服务队,利用人口文化大院为广大群众提供致富信息、传授致富技术、生产经验等,帮助群众发家致富,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去年,村里的狐狸养殖户张玉兰家的狐狸不知什么原因忽然不吃不喝,还不停得咬自己的尾巴。张玉兰吓坏了,赶紧找帮扶服务小组求助。小组长张爱国在人口文化大院上网一查,原来狐狸是得了“嘶咬症”,于是领着张玉兰来到镇兽医站买来了“狐咬灵”,给狐狸服上,不久狐狸就全好了。平时村民谁家的沼气出毛病了,作物、牲畜生病长虫了,不管大事小事,自己解决不了的,帮扶小组都会热心指导帮助。

(三)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生育、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在县、镇人口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起“信息采集—分级负责—跟踪服务—效果回访”的计划生育家庭幸福指导机制,村计生专职主任付艳玲每月6天定期在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坐班,生殖保健员和育龄妇女小组长按月入户随访,解答群众疑难问题,了解群众服务需求。根据群众需求信息,村里积极协调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群众生育、生产、生活,及时为群众提供个性化、温馨化的服务。近几年来,共协调贷款300多万元,“三结合”扶持款7.45万元,先后帮助14户计生家庭解决了项目启动和资金周转问题。协调镇政府和民政部门对2户孤寡残疾老人张树吾、张树华实施了安居工程,并给他们配备了全套生活用品。男到女家落户的任汉永,因病致贫,村里为他落实了最低生活保障,并出资3000元进行了困难救助。镇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每年2次进村到人口文化大院组织健康查体,近2年来已帮助6名患有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的妇女治愈了疾病,对26名有生殖道疾病的妇女实施了跟踪指导服务,使她们消除了病痛困扰。村民张爱民、王秀芹夫妇,结婚3年不孕,到村计划生育家庭幸福咨询指导室咨询,村计生主任将情况上报,在县计生服务站的跟踪指导下,于去年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享受到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村民张启成女儿出嫁、儿子参军,农业生产遇到困难,每到农忙时节,村计生协会都会组织人员上门帮忙。设施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物美价廉的社区生产生活用品超市,为群众的卫生保健和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快捷的服务。村民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帮、闲有所乐。用村民们的话说,现在城里有的,我们村里差不多都有了,有些城里人享受不到的我们也享受到了,有了人口文化大院这个家,咱就没有啥可发愁的了。

三、文明新风劲吹,实现了人口计生事业与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的互动共赢

文化大院的建设和充分利用,倡树了文明新风,使广大村民在优美的环境中情操受到陶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思想受到教育,在优质的服务中生活得到实惠。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拓展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质服务的舞台,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渗透力。村民孙仲红,婆婆1989年去世,为让公公张林元有个幸福的晚年,多方托亲戚、找熟人,给老人找了老伴,翻修了新屋,还为他们热热闹闹地操办了婚礼,“儿媳为公爹当红娘”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道德风尚的文明人。独生子女户张志斌,依靠“三结合”扶持款办起了“馒头房”,他做的馒头质量好味道香,很快在四邻八村出了名,现在年收入超过5万元,成了优惠政策的受益人和小康路上的富裕人。广大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在计生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科学、自主地确定生育计划,自觉接受孕前检查、补充孕期营养素、参加孕期优生监护,生殖保健知识水平明显提升,十多年来未有一例病残儿出生,成为生育计划的新主人、政策上的明白人、生育文化的现代人、优生优育的聪明人和生殖保健的健康人。张洪亮、张洪林兄弟,最早响应村里的号召建起了沼气池。在他们的带动下,现在全村80%多的户建起了沼气池,村里街道上以往堆积的柴草不见了,家家户户内外整洁、干净卫生、讲求环保,成了名副其实的生活方式的生态人。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7

从2006年3月,关林镇自荣获第一批“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坚持以“文明道德进万家,诚实守信我先行,提高文明素质,倡导文明新风”为指导思想,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全镇上下形成了“人人遵守社会公德,个个争当文明标兵”的浓厚氛围,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仅2008年全镇就实现镇域生产总值20.02亿元,人均纯收入6302元,比2006年增加2000元。全镇共评出“五好家庭标兵户”289家,“好婆婆、好妯娌、好媳妇”438人。2008年11月,中央文明委组织对关林镇进行“文明村镇”复查验收,关林镇一举通过,为蝉联“全国文明村镇”奠定了良好基础。

汤阴县强化服务支持农民工创业

严 坡 龙 跃

为使农民工加快实现创业就业步伐,汤阴县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提高服务水平,为农民工创业就业营造优良环境,积极引导农民工加快实现创业就业目标。

汤阴县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在工商窗口为农民工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凡农民工到工商窗口申办营业执照,均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优先办理手续,对农民工进行指导和跟踪服务。允许农民工将符合条件的自有住房作为工商登记注册、经营场所。凡农民工在创业时遇到困难或疑难时,可由村级员、乡行政便民全程中心负责到县行政便民全程中心或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汤阴县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加大协调力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凡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都可以进入便民中心“绿色通道”办公室,由“绿色通道”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进行全程服务,跟踪办理。入春以来,绿色通道已为2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办理了相关手续。

安乐镇实现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全覆盖

李孝军 李 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问题,安乐镇于3月23-24日,对各类优抚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办理医疗保险。安乐镇共有退役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三属”、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及参战参试退役军人等209人。镇政府出资2000余元为每位优抚对象免费照相,并且建立了优抚档案。

安乐镇始终把“双拥优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门出调配合,社会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该镇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为优抚对象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每个季度及时将抚恤金、定补款发放到位,并按照新标准执行,从不拖欠。

同时,积极做好涉军人员稳定工作,全年未发生一例上访事件。该镇连续三年被区民政局评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敬老院建设奏响和谐音符

卞瑞鹤 李 刚

近年来,修武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大力加强敬老院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累计投入资金2700余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6所,集中供养能力100%,彻底解决了五保对象的养老难和生活难问题,为修武又好又快全面发展奏响了和谐音符。

在敬老院规划建设上,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对敬老院大到整体风格、使用年限,小到床位规模均做了详细规划,力求敬老院建设科学、合理、规范、实用。

在敬老院建设中,该局本着建一所完善一所,完善一所管理好一所的思路,重点规划,全面发展,加快了全县敬老院建设的步伐。各乡镇新建、改扩建敬老院严格按星级敬老院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配备了相应的活动室、医疗室、餐厅和卫生间等辅助设施。

返乡农民工自办“创业培训班”

郑向奎 徐光亚

3月22日上午,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河岸李村返乡农民工李新超正在给“创业培训班”学员讲授锯床的基本知识。

2008年,李新超从浙江一家门窗制作企业返乡后,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在河岸李村开办了湛河区龙腾门窗厂。随着产品订单的不断增多,缺乏熟练的技工成了他扩大经营规模最大的问题。为此,他在自己厂房里开办了首届为期两周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周边各村的返乡农民工、富余劳动力都可免费参加,培训结业后,可以在自己的企业务工,也可以单独创业。

“小燕子”回家了

张 健 王 露

4月9日,备受关注的15岁患病女孩冀小燕从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回到了老家――安阳市安阳县崔家桥乡冀庄村。“小燕子”住院期间,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关怀。

2008年11月,正在上初二的冀小燕患上了严重的格林巴利综合征(高脊段脊髓炎),导致全身麻痹,不能正常呼吸,无钱医治生命垂危。为挽救女孩,几名热心村民自制了一个“山寨呼吸机”为其延续生命。

2009年4月9日早上8点,在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住院部二楼的病房里,冀兰俊和妻子杨云花正收拾着行李,女儿冀小燕在一旁病床上躺着,一家三口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近5个月来,这是他们全家人最高兴的一天。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冯周琴主任医师高兴地说:“恢复情况相当不错,比预计的好得多。”上午10点,小燕子坐上了金水区总医院院长周国平安排的爱心急救车,并在医务人员的护送下,踏上了同家的路途。

网吧经营乱象多

席德全

为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国家出台了上网实名登记制,所有网吧严禁接纳未成年人,严禁通宵营业。针对这一热点问题,记者近日深入登封市区及周边乡镇的网吧进行了暗访。

暗访情况一:有接纳未成年人现象

2009年3月27日晚8点,记者在东华镇一网吧内看到有几名小学生入内。这些学生表示:“平时也来。明天不上学,晚上想多玩会。”

在这家网吧附近有3家网吧,记者走进了其中2家:一家上网人员已经爆满,而另外一家也没有了空位置。

3月28日晚8点,登封市宣化镇镇政府对面“某网吧”3位小学生正在上网。经询问,他们告知记者:“我们上网从来没有登记过。”

3月28日晚9点,登封市大冶镇,某网吧有一未成年人在上网,与老板的吧台仅隔了一个位置。

而这些网吧都在醒目位置标志了:“未成年人严禁入内”字样。

暗访情况二:不实名制可以上网通宵营业现象严重

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暗访中的乡镇网吧没有一家需有效证件登记。

3月25日22点,大金店镇,位于老街批发市场对面和大金店镇东头的两家网吧,不需任何证件就可上网,并且可上通宵,价格7元左右。

3月27日20点。登封市白坪乡一网吧,登记身份证号码就可上网,通宵是从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7点。

3月28日晚。登封市大冶镇某网吧。

记者:“上通宵多少钱?”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8

[关键词]城镇化;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回流;小城镇建设

[DOI]10.13939/ki.zgsc.2015.23.026

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比如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或者说现代化水平的一个指标。因此,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农村城镇化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村人口占全国70%的比例起,到目前农村人口占比例60%左右,未来城镇化会继续加大脚步,中国的农村人口比例将降低到50%左右。因此,城镇化是很多农村的必然之路,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1 正确理解农村城镇化

城镇化有两种含义。首先是农村人进入城市,成为城市人,比如年轻的农民通过进城务工而留在城市。还有一种城市化进程,是国家通过集中建设,例如征集农民土地,发展工业,规划新城镇建设,从而让农村成为城市,农民在本乡本土成为城市人。

在国家集中建设推进中,小城镇建设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渐进式的城镇化过程。因为让所有农民进入大城市实现城市化是不现实的。首先是大城市的容量有限,其次是很多农民在失去土地和农业收入后,不能在大城市谋生。而小城镇建设,是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利用农村原有的乡镇和居民点分布,建设新型的小城镇。这样的小城镇,让农民不离开家乡就享受与城市相仿的居住条件,同时还保留土地耕种和农业收入。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城镇化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通过集中规划住宅,小城镇建设中也会腾出更多的土地,作为集体资产或者进行宅基地还田。

2 小城镇建设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2.1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伴随着修路、通水、通电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本设施的改善,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是小乡镇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最直接的改观。当农民集中居住,而且生活便利时,农民就会有更多闲暇时间,于是商铺和农民娱乐会得到发展。虽然短时间内不能与城市相提并论,但是相比之前传统封闭的农村,更丰富的娱乐文化活动带来了经济繁荣的信号。例如在福建长乐,新农村建设的小城镇地区,因为有了农村的文化广场,有了路灯这些基础设施,集中居住的农民晚上会出来吃宵夜,KTV、小商品和小食品贩卖也因为人群聚集而有了市场。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以较小的成本和较低的风险,通过这些商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2.2 丰富了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当地农民投入劳动力,需要动用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所有这些,都会给原本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带来更丰富的产业进入。小城镇的基础建设会带动周边建筑行业的发展,原先分散在农村的小规模建筑生产作坊,例如砖窑、木材商、建筑工队、装饰装潢、家居商店,都将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得到发展契机。

除此之外,城镇建设中的道路维修,将给当地农产品流通和运输业发展提供土壤。这使当地的农产品可以便捷地流通到外地,外地的特产也能够快速的流人。因此,伴随着小城镇的建设,运输产业、仓储产业、贸易和商铺会繁荣发展起来。

2.3 小城镇建设给农村集体资产带来增加的可能

小城镇建设中,往往会重新规划居民住所,或者重新划分宅基地形成整齐的院落和道路,或者建设楼房小区,让居民和城市人一样居住楼房。通常在这个过程中,会因为合理规划而腾出更多的土地,归村集体所有。集体资产可以用来投资乡镇企业直接带动经济发展,或者投资基础建设,间接促进经济发展。

2.4 小城镇建设带来农村劳动力回流,给农村积极发展注入活力

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务工,农村壮年劳动力稀缺成为全国农村的普遍现象。而农村长期仅仅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留守的话,也必然会出现经济和社会的凋敝。小城镇建设中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一部分外出务工者返回家乡。而小城镇建设好后,便利的生活条件和繁荣的商业,将吸引原本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常驻,并且就近寻找劳动机会。那么附近的乡镇企业就是他们的主要选择,从而间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3 小城镇建设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分析与初步对策

3.1 居住环境的变化影响农民原有的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就是在院子里小规模的种菜养殖,虽然并不是什么产业,但是却一直对农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更多的庭院经济,以不创造现金收入的小规模形式存在,但是它的意义在于可以丰富农民餐饮结构,能够降低农民生活成本。长期以来,农户都习惯在庭院中饲养鸡鸭或猪牛等家畜,或者在庭院种植蔬菜、果树。其产量虽然不能拿去卖,但是却对家庭饮食有意义。如果小城镇建设,要求农民都住在楼房里,那么庭院经济就面临消失的危险。农民的生活成本因而增加,更有很多多年来进行庭院经济的农民感到不适应。

因此,建议最先了解农民的庭院经济现状。如果现实情况是农民必须到楼房居住,而不能保留单门独户的庭院,那么在居住区附近划定专门的庭院经济补偿地区,给农民种菜和小规模饲养的空间。

3.2 城镇建设的同时面临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

城市对能源的消耗一直比农村大,而城市每日的产生的垃圾量也比农村多很多。小城镇建设让农民享受城市便利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能源消耗和垃圾排放的增加。比如,小城镇建设工程,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这些建筑垃圾如果随便堆放,不仅不安全,还会破坏土壤环境。其次,小城镇的居住是集中居住,相比之前各自分散居住的情况,集中居住更不利于垃圾处理。而且伴随着商业的繁荣,家家户户在日常生活中,会丢弃更多的固体垃圾。近年来,我们已经在很多建成几年的小城镇周边,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污染了河流与田地。难以降解的塑料袋也会随风进入耕地和河流,进一步污染土壤和水源。

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之初,就应该规划好垃圾池、垃圾焚烧、填埋处理点与污水处理系统等,并且从集体经济或地方财政中,拿出补贴,用于垃圾处理的劳务费用和垃圾处理的设备成本。

3.3 传统的耕种方式遭到挑战,影响农业发展

小城镇建设通常不会全部占用农民的土地,搬迁后的农民仍然可以通过种田获得收入。但是很多实际操作中,小城镇建设好后,农村的重点成本增加了。首先,农民到自己田地的距离更远,尤其是针对边远山区的整理搬迁村,虽然在家里有水有电交通方便,但是下田劳作的路途更远。这给很多年纪大的农民带来农业生产的负担。第二,以前,农户分散居住在各地,有自己的庭院,并通常有屋顶作为晾晒场。但是小城镇建设如果要求居民住在楼上,那么晾晒就可能是个难题。因此,在进行小城镇建设规划时,应该将农田基本设施,特别是田间道路的维修纳入城镇建设中来。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9

在王新华看来,摄影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反映时代脉搏,为时代作证。特别要注重拍摄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以瞬间神态和环境特征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和事件结果。他主张用摄影的真实属性,反映社会的历程和百姓的喜怒哀乐。

反映社会变迁

王新华作为一名画报记者,长期深入社会底层,深入生活第一线,从一点一滴感受社会的变化,从变化中捕捉影像,反映时代闪光点。长期以来,王新华以摄影人的崇高追求和社会责任,奔波在工厂、农村和科研院所,用相机记录历史,定格岁月。他拍摄了大量主题鲜明,时代特色浓厚,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如《科技兴农奔小康》《神圣的使命,创新的一年》等,从不同层次反映了三秦大地城乡的变化,时代前进的步伐。一幅幅作品紧扣时代和历史的使命感,给我们留下了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的影像。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有机结合。无思想内涵的作品,形式虽美,却难以感人。仅有思想性而缺乏艺术张力的作品,也会削弱思想主题,难成为摄影艺术珍品。所以说,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摄影的灵魂,是摄影艺术生命不竭的源泉。”

这些年来,王新华一直坚持摄影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2000年,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编辑制作了一本走向21世纪的西安大型画册,作为画报记者,王新华担任主摄影,面对新千年和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他认为这是发挥自己专长的大好机遇,他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极大热情,团结众多摄影家,跑遍了古城的各个角落,以科技西安、文化西安、现代西安为主线,充分展示西安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新跨越、新成就。

关注农民群众

王新华曾下乡当过农民,也当过工人和公务员,最后从事专业摄影工作。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基层的了解,成为他人生的一大财富。尤其他在农村生活过,使他格外关注农村这个中国社会最早变革的天地。改革开放后,农民放开了手脚,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可进行多种经营,发家致富。但相对而言,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信息闭塞,与城市相比,农村还比较落后,农民还不富裕。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负担较重,物资涨价,税费回弹,农民种粮、管粮、交粮,最后拿到的是一张白条。农民一年的辛苦得不到回报,这些成为当时的一个社会问题。作为摄影家的王新华用镜头记录了这个社会现实,他要为农民鼓与呼。

同时,王新华也关注农民的喜庆与欢乐、农民的交通安全、农民的生存条件等等,他用这些见证历史,表现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他认为,农民也唯美,也有自己的快乐和幸福。他拍摄的《西府社火》,表现了辛苦一年的农民,每到春节,就要快快乐乐地大闹一番,他们忘记了艰辛,忘记了疲劳,敲起锣鼓,穿上行头,高高兴兴地展示自己,以良好的心情期盼来年美好的生活。还有《春华秋实》,表现的是一所农村小学,在早间阅读时,一群学生一字形站立在学校的墙根下,初升的太阳照在他们的面颊上,孩子们手捧课本,在认真朗诵着自己的课文,身后的柿树上硕果累累。这如花的孩子与成熟的果实,形成强烈的对比,预示着孩子们今天的努力,必将取得明天的丰硕成果。

此外,王新华还拍摄了大量反映农村经济生活的照片。如《讨价还价》,表现的是农村集贸市场上农民卖牛的情景。灿烂的阳光下,两头牛卧在市场上,一老一小,紧紧贴在一起。两个神色焦急的中年农民,正在关切地注视着旁边站着的中间经纪人,两人把手藏在衣襟下摸来摸去,讨价还价,这个整,这个零,很快价钱谈拢,买卖成交。这一古老的谈价方式,看似落后,其实很文明,反映了关中人的智慧。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王新华能捕捉到这样的画面,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他关注三农,将黄土地上的变迁,不断纳入镜头,由此我们看到一个摄影家的社会责任意识。

聚焦院士风采

陕西是科技大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林立,人才济济,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就有40多人。两院院士代表着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水平,享有崇高荣誉,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

为了弘扬院士的奉献精神,陕西省委组织部特意安排陕西画报社,拍摄一部在陕两院院士风采专集,为院士立传,让社会更加了解院士,尊重院士。

这个任务落到了王新华身上,在领导的支持下,经过精心策划,他和两名助手担负起拍摄任务。这些老科学家都是国家功臣,年龄一般在70~90岁,基本都不在一线了,要拍摄他们在科研战线的英姿,确实很难。开始他们接触了一些院士,可院士都不愿展现自己。院士们一生为科研奋斗,工作单调,一直很忙,大都没有好的照片,这次要宣传他们,为他们拍照,院士都不大习惯,觉得把工作做好就行了。但院士们平和、慈祥、博大的胸怀和为国奉献的精神却时时打动着王新华。

在和院士接触中,王新华得知院士们不仅是科研上的大师,硕果累累,而且在家庭中也很有人情味。于是他就从院士在科研岗位、学术交流、家庭生活、文化娱乐等几个方面入手,充分表现他们的风采。

一次,王新华来到西安交大姚熹院士家中采访,不料院士下午就要坐火车进京,时间很紧,无暇接待。王新华就讲,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为国家做出了贡献,你们现已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国家,为你们拍照,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你们,为国家多做贡献。王新华的话打动了姚熹,院士就主动配合,高兴地拍了照。当谈到还需要院士早年学生时代、青年时代、中年时代的照片时,姚熹院士翻出多年的影册让他们找。王新华把需要的照片向院士打了借条,说好用完很快归还。最后当他向姚院士送来新拍的照片和旧照时,姚院士很是感谢,并说这是他一辈子照得最好的相。

王新华还走近第四军医大学神经解剖学奠基人鞠躬、建筑设计大师张锦秋、火箭发动机专家张贵田等院士,了解他们的科研和生活,为院士们存照立传,颂扬院士精神。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10

【关键词】 老年社会工作;农村居家养老

近年来,学者进行了老年社会工作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分析了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的趋势,并提出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议;关注并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居家养老的问题;指出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1〕,要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2〕。本文基于对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状况的调查,提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居家养老中应用的路径。

1资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法收集我国和吉林省老年人口信息,了解吉林省养老服务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开展老年社会工作的客观条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10年1月,课题组在吉林省农村开展了“农村居家养老需求情况”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围绕对居家养老的选择意愿、养老中的需求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没有接受过老年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为核心问题展开。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式确定吉林省不同地区农村村屯为调查范围,如农安县三岗乡、辉南县抚民镇七社、兴隆山镇杏花村、三岔河市西三家子村、榆树县陈家村、高家村、龙井镇村、珲春市马川子乡等共计20个村。调查对象限定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村民,以偶遇抽样结合判断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员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57份,问卷回收率为89.25%。由于有无子女照顾对于养老的选择差别很大,所以,将调查对象分为两类:有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与其同住一院之内或者在同一村里;无子女照顾老人为子女在城里安家的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的留守老人或没有子女的老人;分别对有子女照顾老人和无子女照顾老人调查200人。其中前者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后者收回有效问卷164份,共计有效问卷324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1%。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通过访谈法,了解农村老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情况。

2结果

2.1我国和吉林省老龄化严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具备客观条件通过文献查询,截止2006年6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1.4657亿人,其中城市老年人3 856万,农村老年人1.080 1亿;2006年末,吉林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321万,占总人口近 12%,其中农村老年人口144万〔3〕。截止2005年末,吉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307.7万,老年人中生活在农村的为134.6万,占全省老年人口的43.73%;在有老人的家庭户中,有一个老年人的占57.30%,有两个老年人的占42.18%。 在有老年人口的家庭户中,老年人口与成年子女或其他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70.10%,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得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无人照顾老人户占29.90%,其中:单身老人户占8.37%,一对老年夫妇户占19.51%,老年人口与未成年的亲属共同生活的家庭占1.50%〔4〕。截止2009年末,吉林省兴办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福利院657所,床位数4.37万张,入住老年人2.72万人,服务人员3 748人;全省建有农村老年活动室5 936个,总面积28.55万平方米,平均每个活动室面积48.1平方米;吉林省老龄办在延边州和白城市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试点工作,以村屯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依托老年人协会为村屯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临时托养、文体娱乐、学习教育、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在村老年协会中,建立

3 065个老年文艺活动组织,3 150个老年体育健身活动组织〔5〕。珲春市马川子乡是吉林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工作的试点乡,目前,全乡9个村分别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大院,以各种方式开展起为老服务工作并取得了实效。吉林省将在2010年底有3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1年底有60%的村建成居家养老服务大院,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村都将建有居家养老服务大院〔6〕。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266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增长13.4%;农村人均住房面积22.79平方米,增加0.86平方米;农村低保标准和年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1 200元和760元,同比增长41.0%和40.7%,有效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48.37%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7〕。由于居家养老服务是政府扶持的福利性服务,许多乡村已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即便有收费项目,费用很低。农民收入和居住状况良好为农村居家养老创造了条件。

2.2农村养老需求多样,无子女老人倾向居家养老问卷调查表明农村老人喜欢住在自己家里养老,包括传统家庭养老(这里指仅依靠子女提供帮助的养老方式)和居家养老的占多数;选择机构养老的很少;大多数人希望来自子女或社会的帮助(愿意接受帮助指遇到困难时是否会期望得到帮助的情况),有9%左右的老人有“遇事宁愿靠着不求人”的心理;无子女照顾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迫切。见表1。表1农村老人主要需求和养老意愿

2.3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度低、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尚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入户访谈,除有子女在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大学生家长的老人和少数文化程度稍高的老人知道社会工作这个新兴职业外,90%以上的农村老年人不知道社会工作和老年社会工作是怎么回事;老年社会工作的实践体现在村委会为老人问寒问暖、提供各种帮助中,但是缺乏专业的理念和方法;目前调查所在的农村还没有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农村从事精神慰藉,维权等养老服务;在介绍了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作用和具体做法后,90%以上的老人愿意接受老年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但是他们担心服务费用的支出。

3讨论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是符合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对于有子女照顾老人,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仍在延续,愿意到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去主要是参与娱乐活动、满足人际沟通、消磨时间的需要;无子女照顾老人采取居家养老的方式更为迫切,其中子女在城里安家的老人认为农村的住房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宽敞、空气清新,老年人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空间,比起住进城里儿女家里那较小如“鸽笼”的房子里,他们感到憋屈、不舒服;即便老年人子女住房宽敞,他们常觉得生活习惯不同、长期住不方便;对于进养老院养老,只有经济条件好的、老人和儿女双方均有现代意识的,觉得去养老院是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好的选择,但是,又担忧养老院的服务质量,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黑养老院”事件的曝光,反映了“黑”养老院不善待老人,侵害老人权益的恶劣行为。这种严重不道德行为虽然不能代表全部,但是反映出养老服务机构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职业道德〔8〕;多数老人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会丢子女的面子让人笑话或者令儿女不高兴,因为在他们眼里养老机构都是无儿无女老人的归宿或是那些有残疾没有自理能力的、儿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的选择;老人对权益保护咨询的关注主要涉及农村医疗保险、低保政策等;无子女照顾老人在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排解孤独;文化娱乐;解决留守老人代际隔阂、赡养等纠纷;权益保护咨询;排除年老恐惧等方面的需求明显多于有子女照顾老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适合吉林省农村社会状况、适应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个人自决原则、赋权和发展的原则、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助人自助,能够被老年人接受,在解决养老中出现的问题上具有优势和可行性;农村老人有一定的经济承受能力并具备居家养老的居住条件,具备大力开展居家养老的客观基础。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还不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低和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原因,专业的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尚处于起步阶段也是正常的,这同时也为老年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吉林等省已有很多为老服务实践经验和政府规划,这为老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居家养老奠定了基础;可见,老年社会工作理念的引入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满足农村养老需求,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实效性,解决农村居家养老问题是必要和可行的。

3.1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个案工作老年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巧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帮助和支持,以使当事人减轻压力、解决问题和达到良好的福利状态的服务活动;针对农村“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成年累月在外打工,很长时间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老年人会出现孤独寂寞、对年老恐惧,渴望与人沟通的现象,老年个案工作者深刻理解老人的需求,运用会谈的技巧,专注、主动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支持,并对老年人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澄清,给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鼓励老年人勇敢面对老年的身心变化,引导他们进入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氛围,协助老年案主认识及接受老年,帮助老年人建立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和心理准备,积极地应对人生晚年期各种生活事件,如有的子女干涉丧偶独居老年人再婚、家庭经济赡养中出现纠纷等问题,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区别性的工作,站在老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合理建议,帮助老人解决矛盾。

3.2开展主题突出的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指导下,利用老年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小组凝聚力,帮助老年组员学习他人的经验,改变自己的行为,正确面对困难,恢复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促进自己成长的专业服务活动;开展老年小组工作的主题紧紧围绕老年的需求,如增进人际交往、排解孤独、充实闲暇生活的“老年社交康乐小组”;解决年老恐惧的“生命认知小组”、“治疗小组”,组建“自身价值提升小组”、“动机激发小组”;达到使老年人认知改善、行为修正、情绪疏导及能力提升充分认识老年自身价值的目的;进行小组工作前小组工作者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各自特征;将小组活动的相关内容对老年人进行耐心讲解;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引导老年人陈述自己的问题,倾听其他成员的陈述,自身从中获得情感支持;适当选择运用互惠模式、交流模式等。如老年人在互惠模式小组活动中担当各种不同的角色,通过观察他人的表现,借鉴或接受其他组员积极的思想价值观念、情感,从而有利于塑造个体的行为,促进老年组员自我调适、自我完善和发展。

3.3推动老年社区工作的发展老年社区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改善老人与社区的关系,提高老人的自助、互助能力,促进老人的社区参与,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的一种服务活动和服务过程。重视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平等机会和福利责任;帮助农村老年人了解低保政策,对于享受低保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鼓励老年人参与农村社区组织的社会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引导老年人建立邻里关系、强化互相照顾。通过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对成年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遇到身体不适时,带老年人去医院等多种服务;吸引生活自理的老人到村办居家服务场所,利用为老服务设施接受服务和参加活动;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派专人上门进行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促进老年人对他人正面的态度,提高对他人和社区环境的关心,使老人获得更大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于贫困老人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贫困等问题,改善老年人的生存环境和质量。

3.4加强老年社会工作方法的推广和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农村各级干部要率先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理念、宣传老年社会工作的优势、增加老年人对老年社会工作的了解,提高老年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到农村去实习和就业、开展专业服务;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以村干部、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健康的中年人为核心,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方法技能培训;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科学界定居家养老服务中职业社会工作者的岗位和职责,逐步改善和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实行,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人员落实相应的物质待遇;努力促进居家养老服务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社会工作者运用老年社会工作的知识与技巧,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将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效性,对建设和谐农村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洪香,赵立新.农村居家养老需要强有力的道德支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89-91.

2凌小萍.我国老年社会工作的困境与选择〔J〕.理论界,2008;7:208-9.

3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J〕.中国网 china.com.cn 2007-12-17

4吉林省统计局.吉林省统计信息:tjj.jl.gov.cn:2010-03-01

5杨奇.老年.吉林年鉴2010.吉林省人民政府,jl.gov.cn:2009-11-19 17:10

6翟晓峰.吉林省推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新模式〔J〕.中国老年报,2009-07-07:001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11

[论文摘要] 本文对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课程的意义、历史及现状、实践探索以及期望目标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构建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理念。

1 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积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积聚的基础,基础教育是奠基工程,而其中西部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范为本。建设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新世纪初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范院校的学科建设,支持西部地区师范院校的建设。“制定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培训规格与课程计划,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与终生发展能力。”我国西部的高师院校,这里主要是指西部12个省(市、区)的地方师范学院(包括师范类为主的学院)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分,2003年我国西部的地方高师院校有53所,占西部高师院校数的81.53%,全国高师院校数的27.46%;2003年广西的地方高师院校有8所,占广西高师院校数的80%①。列举这些数字,说明西部的地方高师教育的重要地位。但西部高师教育更重要地是体现在新世纪它对西部大开发的作用上,即主要为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教育学、心理学等主干教育课程是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直接影响着数十万师范生的职前培养和数十万中小学校长、教师的在职培训、提高”②,对实现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提高教师教育的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立足于广西山区农村特别是河池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高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期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建树。

2 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从中国农村教育研究的历史看,20世纪20、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提出过多种农村教育的理论和模式,如陶行知的“乡村教育”理论,晏阳初的“平民教育”理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雷沛鸿的“民众教育”理论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如在我国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路子,现在已构建起农村“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农村教育新模式。一些专家、学者在农村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如南京师范大学教科所、教育系编的《农村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郭道明教授主编的《农村教育经济学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余永德主编的《农村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李少元研究员的《新世纪农村教育走向何处》(《人民教育》2002年第5期);谈松华研究员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教育学》中国人大复刊2003年第5期)等。在国外,当代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重视农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菲律宾、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并实施“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农村服务计划”等。

然而,从总体上看,当前在我国对农村教育的研究,还未引起真正的重视。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深刻地指出:“要重视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我有一种感觉,今天谈教育改革,讲教育现代化,总是着眼于发达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需要什么,如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似乎还很少有人研究。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③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地方高师的教育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严重脱离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问题。例如,教材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学家睢文龙指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大头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我们师专培养的学生,今后主要去发展农村初中教育。可师专教育学教材对适应农村教育需要的问题,反映也很不够。”④这一突出的问题,至今在地方高师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如何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构建高师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改革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问题的研究与实践尤为匮乏。

3 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围绕师专的培养目标,注重联系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讲授教育学科理论;探索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经常性教育见习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试图结合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进行,如组织师范生去乡村初中开展教育见习和教育调查活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和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教师职业感情及品质。这方面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做了相关的探讨,黄白等的“教育学科进行教师角色摸拟教学研究”⑤、“经常性教育见习研究”⑥,罗之勇的“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研究”、“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师教育研究”⑦,唐毓首的“心理学教学改革研究”⑧,谢春艳的“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⑨等。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注重结合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总结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经验。在教育学教材改革方面,黄白等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教材中增编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容,反映了山区农村教育的实际。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如黄白的“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教育社会学研究”⑩。

本课题在2002年立项之后,为了使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首先,我们对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及教育课程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主要是河池地区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乡镇初中和小学校长、教师等。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二是当前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三是应采取什么措施提高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四是师范院校如何加强和改进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教师教育,培养适应山区农村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实施了面向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改革方案。

其次,参编出版课题教学改革所需的教材:一是《现代教育学》(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由宋书文教授主编,本课题负责人黄白为副主编之一,课题组成员谢春艳参编。该书凸现了现代的“大教育”观,其内容从宏观教育到微观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教育管理等),探索和构建面向21世纪教育学教材体系。它既体现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阐明了教育的基本规律,又凝聚了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如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等,反映了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突出教育实践训练的内容。二是《现代心理学》(专著性教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宋书文教授为主任委员,本课题负责人黄白为副主任委员之一,课题组成员谢春艳参著。该书在整体结构上打破了以往单纯以普通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主线编写教材的惯例,整合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学等有关理论和内容,力求反映现代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彭聃龄为该书作了序言,他评价说:“本书是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教材建设的一项创新的研究成果。”这两部教材已在我校2001级师范生中使用,增强了教育课程教学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师教育和培养师资的适应性。

4 课题研究的期望目标

本课题围绕新世纪地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目标,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提高教育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教育素质。教学改革的目标是:(1)适应培养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所需要的初中和小学教师,构建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2)根据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改革高师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3)探索面向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高师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使其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同类师范院校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解决地方高师院校教育课程理论教学脱离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的突出问题,打破封闭式的教育学科课堂教学,从而构建高师院校教育学科课堂理论教学与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实际整合化的新型教学模式。本课题完成的关键是处理好教育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根据西部山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在师范生学好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教育课程教学,进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师范生适应基础教育特别是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教育素质。加强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教育课程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素质,适应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注释:

①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03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做的统计,《中国教育报》2003年5月8日.

②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教育学改革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版,第2页.

③顾明远:《世纪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的发展前景和任务》,《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第2页.

④睢文龙:《师专教育学教材编写的反思》,《教育学改革论文集》(国家教委师范司教材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版,第242页.

⑤黄白:《教育学科进行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教材·教法》(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1999年第9期,第55-57页;2001年11月在南京·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主办的“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作交流并在圆桌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收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等主编的《新世纪教师教育的专业化走向》一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4-258页.

⑥黄白等:《经常性教育见习的尝试》,《高等教育》(中国人大复刊),1987年第10期,第47-50页;《谈师专经常性教育见习》,《河池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第93-96页.

⑦罗之勇:《对少数民族地区师专教育改革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年专辑,第128-129页;《西部大开发与高师教育》,《河池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第68-70页.

⑧唐毓首:《师专心理学教学改革探讨》,《河池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第57-59页.

农家小院的作文范文12

一、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003年8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农科院科技帮扶10弱县。2005年,又启动了25个县(市)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2006年5月,省长张左己主持省科教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部署了第3批31个县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工作,使这项充分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引领作用的工作,在黑龙江省全面展开。

1、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在各县市建设了155处标准化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乡村建设了1085处科技示范园,免费向农民开放,把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的“绿色课堂”办到了农民家门口。全省每年到园区参观的农民达350多万人次,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的作用,也使各县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引领作用。在各县市建立起35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并达到“四有”:有100平方米以上的专家值班、培训和生活场所;有咨询、培训的设施设备;有专家常年驻院服务,全天候直接服务农民;有咨询登记册、处理意见簿、跟踪反馈登记册,保证农民咨询的问题宗宗有记载,件件有着落。通过专家大院的技术指导,仅农业防病治病一项全省每年就减少损失5亿多元。

3、发挥农业科技致富项目的引领作用。为了解决农民致富难、县域经济发展慢的问题,在各地普遍开展了农业科技致富项目。2003年以来,省农科院仅在10弱县就实施科技致富项目98个,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参与项目运作的科研人员500多人,项目累计实施面积683万亩,项目区年户均增收1206元,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4、发挥农民素质提高工程的引领作用。针对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能力较差的问题,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农民普训工程、农村科技带头人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村村大学生工程、乡村干部培训工程。

5、发挥机制创新对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一是组织协调机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选派科技副县长。二是资源整合机制。合作共建的单位之间科研资源互相开放,整合人才队伍等。三是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农业科技事业费,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建立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资金。四是激励约束机制。建立领导负责制和共建双方协调机制,并建立科研与推广并重的人才激励机制。

二、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效

黑龙江省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充分发挥了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现了农业大幅度增产。由于科技的注入,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2003年的500亿斤提高到2006年的756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随着农产品的增产、农业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农民收入水平也随之持续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525元提高到2006年的3552元。

三是转变了农业增长方式。由于实施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全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科技集成模式基本形成,农业标准化程度由2003年的35%提高到2006年的75%,农业生产初步走上了依靠科技发展的轨道。省农科院延寿专家大院制定了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主栽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使全县农业生产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四是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在各合作共建县(市)建设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不仅展示了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而且推广扩大了良种的使用,有效遏制了假种子坑农害农现象,保护了农民利益,使全省农作物良种化率由2003年的90%提高到2006年的98%。

五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把大量的科技人员推向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长期交流,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显著增强。科技合作共建使农村生产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每年自发到专家大院咨询、到科技园区参观、接受培训的农民近千万人次,全省涌现出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是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带动了农村文化建设。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了科学规划,乡村交通、村屯绿化、环境卫生等基础建设已初见成效。同时,广泛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促进了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部分乡村都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和科技书屋,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七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真正把满足农民的利益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难题作为工作重点,把说服引导和深入农户与农民共同商量作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加速了行政命令型政府向引导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群众信任感,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氛围。

三、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思考和重要启示

黑龙江省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使科技很好地注入了农业经济主战场,取得了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明显成效,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做法符合“三农”实际,给予我们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1、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是加速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从黑龙江开展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实践看,农业科技是无偿的、低成本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对农民来说既具有千家万户都能接受的现实可行性,又具有经济上的最广泛普惠性,能够使广大农民共享科研成果,实现农村最广泛的共同增收。黑龙江通过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使全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的科技成果普及率和到位率达到98%,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2、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是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最佳形式。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是适应农村现有经营体制和农民素质状况的最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模式。农村实施分散经营、小规模化生产,农民素质较低、自我接受科技的意识和能力较差,黑龙江省开展的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实施“农业科技致富项目”和“农民素质提高工程”,把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直观展示给广大农民,使农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同时使科技人员经常沉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了科研与生产实际脱节的问题,使科研更加贴近农业生产实际、贴近农民需求。

3、强化公共财政支持是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合作共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因素是省委、省政府果断地明确了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部门的公益性质,并给予有力的公共财政支持,特别是省级财政的支持。从2003年起,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几年来共投入资金近十亿元,加速了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以省农科院为例,自2003年省委、省政府加大对农科院的投入以来,省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业科技创新工程,与全省十弱县及后续的24个县开展合作共建,加速了200多项科研成果的达成,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5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一、二等奖32项,省长特别奖2项,获奖成果占全省农业类重大奖项的85%以上,新品种、新技术应用面积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0%以上,每年为全省农民多创效益70多亿元。

4、加强领导、全社会重视是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几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作为引领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战略措施来抓。省领导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做出在全省普遍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的重大决策。各级政府、各部门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和推进力度,使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引领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全面总结推广黑龙江省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的经验,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黑龙江省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发展现代农业、引领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具有前瞻性、创新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在全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可以大面积推广。

2、建立长效投入支持机制。国家应把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院校的支持力度,建立逐年增长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源头建设。同时,设立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资金,支持各省市区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3、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业科技合作共建活动。总体上要围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的模式和做法,并以其为核心载体,建立有利于政府部门、农业科研和教学部门、涉农龙头企业主动“下去”服务“三农”的引导机制、激励机制,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4、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我国每年审定大量科技成果,有的已达世界领先水平,但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30%,而发达国家该转化率高达70%~80%。因此,我国应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建议尽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法》,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促使科研人员和专家学者沉入农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问题开展农业应用创新,并拿出主要精力搞好“科普”教育,扩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范围,在全社会营造重视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让科技普照九亿农民。

作者简历:

韩贵清,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73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黑龙江省农委副主任,黑龙江省农科院院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