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

时间:2023-06-05 10:30:11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1

学习新时代职业行为准则 做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准则》是落实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引导教师作“四有好教师”,落实教师立德树人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昨天,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听完后,我深深地反思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引路人。这句话把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说得淋漓尽致,毕竟教师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更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文化品位和自我修养的体现!通过昨天对《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学习与领悟,受益匪浅。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关于《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它是我们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行为准则,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教师道德及教学就不能提升。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甚至教师性侵学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第二、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第三、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新成绩。

总之,通过学习《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使我深深地懂得遵守并落实职业道德是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素质。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时刻自觉遵守《准则》,争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注重小节,增强规范意识,树立全面育人正确理念,坚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坚决不出现违反职业道德行为,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良好的教育教学口碑赢得学校、家庭、社会的尊重,为教育事业这座大厦添砖加瓦。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2

 2019年3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2019年3月,我学习了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该准则划定教师基本底线,更加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依据。根据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不同特点,准则分别提出十个方面的准则要求: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少年强则国强,而我们老师是肩负教育少年责任的人,更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教师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力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少年强则国强,而我们老师是肩负教育少年责任的人,更应该管理好自己的行为。这份准则,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作为基本条件,这些是必须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面对孩子;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关心爱护学生。不得歧视、侮辱学生,严禁虐待、伤害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学生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啊! 文明不光是学生们应该做的,更是我们应该示范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遵循。总之,提升自己的修养,加强自己的师德品味,才能在新时代里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学生。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3

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西方会计)的差异

纵观近会计的轨迹,会计和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当时的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也可以说,经济越发达,会计水平越先进。十一、十二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为记录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家逐渐发明掌握了一种“借”“贷”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三百多年的演变完善,已成为今天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记账原理。

十八、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产业革命,迅速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早期化,公司制这一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英国最早产生的。英国政府于1849年修订《公司法》时规定:社会上的职业会计师可代行监督公司会计事项职能。这一修改使会计师职业合法化。为规范会计师执业,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式诞生。

二十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一经产生,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发展至今,除发达国家外,很多发展家也有了自己的会计准则。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国际贸易的活跃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制定协调和规范各国会计行为的国际会计准则显得十分迫切。1973年6月,澳、加、法、德、日、墨、荷 、英、美等九国的十六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在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订和国际会计准则。至九十年代末,已有七、八十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组织。该组织先后了三十多项国际会计准则。

严格来说,我国的会计历史并不短,早在北洋时期就颁布了第一部会计法。而后,又引进和参照苏联的会计理论和模式,逐步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和核算办法。近十几年来,我国对会计制度、会计模式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方法体系。

1、在会计法制建设方面,1985年正式颁布和实施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会计法》,并在1993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进行修订,特别是1999年修订、于2000年7月1日实施的《会计法》,不仅对各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作出了详细规定,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对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条例、规范、制度,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日益加强。

2、在会计事务管理方面,强化了财政部门在我国会计工作的统一管理权,各级财政部门均设置专门会计管理机构,有些地区还设置独立的会计局。近两年我国各地推行的会计委派、财务总监等做法,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会计管理力度。

3、在会计职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实行了会计任职资格和评聘相结合的制度,选拔了一批会计专业人才,在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热情得到提高。

4、在会计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方面,大兴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方法,如管理会计的引进与运用。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的西方会计准则评价和研究,更是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了理论依据。1992年底我国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大大拉近了与国际会计的距离,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8年以来,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财政部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具体准则,初步具备了与现代西方国家(主要是北美)相似的会计核算框架。,财政部正着手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打破行业界限,制定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各行业、各企业创造一个真正的公平竞争的会计制度环境。同时,计划在近几年再适时数十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束缚企业会计的桎梏。另外,非盈利性组织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也在进行相应改革。

由于计划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很深,加之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东西尚在摸索之中;开放初时我国会计工作起点不高,人员水平较低,迄今会计改革虽已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但还不够彻底,加上特殊的、、文化、背景导致我国会计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除“我国特色”。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正是我国会计与西方会计的主要差异所在:

1、从世界范围看,各国会计政策(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主要有两种不同的保护倾向:一是倾向于国家利益(即全民利益),二是倾向于投资人利益。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加、澳等)都比较关心投资人的利益。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和国有化为主要特征,经济政策(包括会计政策)以保护国家利益(全民利益)为首任。

2、从各国会计政策制定主体看,有政府和民间两种。有些西方国家采用民间制定方式,原则性强。也有些发达国家采用政府制定方式,由于其市场经济发育完善,因而会计制度体系也较稳定。可以说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我国会计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属官方性质,其优点是具有强制性、约束性和权威性,有利于政府部门检查监督各单位的执行情况。但由于我国市场发育不完善,经济处于转轨变型时期,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政府统一制定会计政策也存在不够灵活、统得过死的弊端,难以实现单位财务会计的自主权。

3、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看,我国大多数基层会计工作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低,特别是知识面窄,职业判断能力差,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本质要求。尽管明文规定在职会计人员每年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培训,但是,执行尚处于起步阶段,继续教育尚未正常开展。反观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已久,经济生活、经济业务相对较为稳定,会计制度较为健全、成熟并成体系,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相对较高。

4、从会计中介服务方面看,首先在规模上,国际著名五大会计公司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有上百家成员所和数百家办事机构,年业务收入达上千亿美元。如普华永道公司现已拥有10000名合伙人和146000位专业人员,1999年业务收入为1530亿美元。这些公司对国际会计、国际证券影响十分巨大,已成为社会中介服务行业里最引人注目的一支力量。而在我国,年业务收入达几千万人民币,拥有上百名注册会计师的事务所为数寥寥。其次在服务质量、执业规程、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国外会计公司大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体系,而我国对此尚在摸索中;从业务领域看,传统的审计和会计业务在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业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以1997年为例,管理咨询收入已占其总收入的36%—54%。另外,国际五大会计公司一般有着十分良好的信誉,加上自身资本积累已达到较高水平,具有较强的民事赔偿能力。而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间短,自身形象和信誉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资本积累有限,民事赔偿能力很弱。所有这些都说明,目前我国会计公司还无法和国际会计公司竞争。

二、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

加入WTO是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商业语言,将会不可避免地受到加入世贸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我国会计业应在诸多方面改变和改革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相协调和适应的地方,以尽快加入到参与国际竞争的行列。

(一)会计标准和会计法规方面

加入WTO,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以便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目前,除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与国际惯例比较协调外,其他公司或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惯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资产计价标准、风险揭示程度等,这说明,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空间还很大,需要进行改革。同时,在我国的会计实践中,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一直并行运用,共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使得不同行业的企业有可以按不同的制度来提供会计信息,造成信息混乱,影响企业公平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特别是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方面不能适应加入WTO和会计国际化的发展需要。我们认为,会计准则是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语言和会计标准表现形式,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组,一个以美国会计标准为样板的会计标准即将形成,因此,我国应尽快向国际会计惯例靠拢,制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衔接和协调的会计准则,并逐步代替会计核算制度。此外,在我国财政部已颁布的十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具体条款上也与国际会计惯例不相协调,如:在产品成本核算方面,国际通行的做法倾向于变动成本法,而我国多采用完全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定价、关税等,进而影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我国现阶段绝大多数行业均采用平均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的回收和更新相对缓慢,同时,这一方法也与会计上的稳健性原则相悖。

在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是行政法规的一部分,是各种财税检查、监督的主要依据。从法学角度看,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应包括五个层次:(1)根本法——《宪法》;(2)相关法——《税法》、《公司法》等;(3)专业法——《会计法》;(4)准则——《企业会计准则》;(5)基本制度——12个行业会计制度。前三项为最高权力机关(人大)制定的法律,具有权威性,后二项为财政部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争议性。

加入WTO后,我国的国际投资将迅速增长,跨国贸易将不断增多,我国的会计资料在国际上的利用率将大大提高,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同国际会计准则的不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另外,我国已出台和即将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大多是为工商企业制定的,很少考虑和顾及金融保险等特殊行业的业务要求。而入世后,这些行业的会计准则,必须同国际惯例接轨,并加以尽快制订。

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是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的会计准则尚未出台,特别是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入世”所需了解的会计要素核算的相关准则,如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较大的存货、金融工具以及保险、通讯、汽车制造业的会计准则尚未纳入优先制定计划。另外,一些不符合市场机制运行的会计管理政策和法则也不适应和不符合国际惯例,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加以改革。

(二)会计理论与会计体系方面

加入WTO,意味着资本流动更加国际化,筹资渠道和投资方向更加多元化,企业运作方式更加复杂化。这就对当前我国的会计理论与会计体系提出了挑战。以往我国的会计理论,主要是以学习、借鉴苏联及一些西方的国际惯例为主,并逐步形成了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其中不少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会计研究也更多的注重理论而缺乏对实践尤其是如何把会计的国际惯例与本土化研究放在应有的位置,使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没有达到有机的结合。加入WTO后,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达到更高水平和更加紧密的结合,会计创新和会计理论的现代化将成为指导实践的重要依据。加入WTO,会有更多的国际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并带来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因此,对跨国公司的会计实务必须从理论上加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尝试。同时,通过理论指导,会计实践在WTO的国际大环境下,广泛和开展记帐、会计咨询、税务咨询、投资咨询等中介业务,并不断尝试和采用更科学、更先进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来反映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加入WTO后,知识经济将成为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基础,会计体系将向综合化、纵深化、边缘化方向发展,并将形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会计发展、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现代企业的发展早已超出了财务会计的范畴,其体系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对其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完善。我国近几年为完善会计体系做了许多工作,先后提出了责任会计、税务会计、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概念,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国际先进水平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世贸组织成员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会计体系要求甚高,主要表现在:(1)协议规定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因此,要求我国加快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2)协议对关税壁垒和贸易公平做了严格规定,因此,对税务会计及法务会计的要求很高;(3)世贸组织成员国考虑到自身的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要求我国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的发展;(4)随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实行网络会计也势在必行。加入WTO后,会计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程度将会更高,主要表现在:融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发展新兴会计学科,发展新的理论与方法,完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最终形成会计基本学科(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为主边缘学科(会计心、环境会计学、会计数学、会计法学)为辅的会计学体系。

(三)会计教育与会计人才方面

21世纪,知识作为与劳动和资本并列的生产要素,将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知识经济也给会计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具体表现在:(1)生产的知识化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使得生产组织与管理不断创新,从而带来会计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对会计人员综合控制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2)产品的知识化和资产的无形化,给会计传统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方法带来极大的影响,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更大,要求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判断、与抉择的能力;(3)产业的知识化和企业中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会计处理和会计规则经常处于变动和更新之中。针对这些变化、不确定性和风险,会计人员只有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和各种控制风险的技术和手段,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胜任入世后的工作。因此,我国会计教育只有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体制是在计划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虽然在近几年作了较大的调整,但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同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1)教材陈旧。大多数教材都是高校自编,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科研成果不多,对国际会计趋势了解不多。导致学生对国际会计知识的了解不多,综合素质和决策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2)教育手段和教育比较落后。我国的教育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利用成果实行电算化教育的程度还不高。教育方式也仍以“填鸭式”讲授法为主,更多的注重知识、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导,而忽视了实践知识、实务知识和实验教学,这种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出符合入世要求的高级会计人才。(3)师资力量薄弱。入世后,对作为“经济警察”的会计人才的要求很高甚或高于其他人才,因此,对会计师资的要求就更高。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专职教师不少,但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知识陈旧且得不到更新,“闭门造车”,缺乏国际交流,这样的教育体制实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不高,他们现有的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显然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1)入世后,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广泛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和技术,这就促使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如财会理论与业务、经营管理、外语、机等,同时,还要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知识和参与经营管理决策的意识和能力;(2)入世后,我国经济将更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财务管理的开放性、动态性将更加明显,这就促使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中外兼通的会计本领,选择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准确判断企业的风险与机遇,维护企业利益;(3)入世后,全球性贸易往来和跨国交易更加频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国际惯例、会计信息处理技术,确认计量与披露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4)入世后,大批业务水平较高的国外会计师将进入我国,与我国会计人员竞争财务总监、主任会计师等高级职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增加紧迫感和危机感,钻研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商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掌握外语和计算机,以从容面对和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会计信息与会计市场方面

会计作为一个对外报告的信息系统,它与产权制度及其运行及市场运行效率和市场公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作为一个对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与企业的微观经济运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产品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使用者通过运用会计信息来考察受托者对托付财产或资源的管理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情况下,会计信息使用者不但关注受托资源的经营情况,而且通过资本市场间接地对其所托付的资源进行调配,因而使得会计信息对决策的作用日益重要。加入WTO后,面对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要素、经济组织的日益复杂化,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这就要求会计必须依靠现代化信息系统,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分析;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推进财务信息的正确加工和客观、公正的鉴证。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的孤岛,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还主要是模仿手工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核算处理,未能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能与企业外部其他系统充分共享和交换信息,因而,不能适应会计信息的发展和满足企业现代管理的需要。

入世后,须加快与国际会计接轨的步伐,努力实现会计信息化,把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并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对会计理论、方法、实务、教育及管理等进行深化和完善,藉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

市场准入是世贸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该原则下,世贸各成员国必须对其他成员国开放市场,允许其他成员国企业到本国开展经营业务。加入WTO后,我国会计市场将逐步开放,这意味着,不仅包括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大美、约瑟扬、毕马威、普赖斯沃特豪斯国际会计公司),而且其他中小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到我国从事审计、鉴证等业务,也可以对国内的企业单位提供全面的会计服务。当然,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到国外执业,但其在审计方法、质量控制、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及资金力量等方面同国际要求有很大差距,且这种差距导致在执业过程中的许多不规范操作,因而缺乏竞争力。由于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资本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管理经验先进;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因此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并对我国会计中介机构产生不可避免的和冲击,主要表现在:(1)国际会计中介机构的涌入将抢占我国会计机构的市场价额;(2)国际会计中介机构的进入将增加国内会计业的风险;(3)我国会计行业将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总的说来,我国加入WTO,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与协作中获得比较利益,有利于国际会计行业的发展。但从近期看,开放会计市场,我国会计行业将受到较大冲击不可避免。对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尽快转换经营机制,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将国外会计行业的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是摆在我国会计中介机构面前的当务之急。

三、加入WTO,我国会计业应采取的对策

加入WTO,要求按照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办事。因此,如何正视入世对我国会计业的影响和冲击,加快我国会计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我国会计改革的具体目标是建立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而我国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97年后颁布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或有事项》等10个具体会计准则,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存在冲突,诸如收入的确认、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目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与股分制企业会计制度并存,《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的若干规定与现行会计规范和税法条款相矛盾或交叉,凡事种种,难以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这就要求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制定方面应加大力度,尽快同国际惯例接轨,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并以此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为吸引国际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当前,我国应加快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其他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以建立统一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指导规范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行为。首先,制定会计准则应考虑轻重缓急,对于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加入国际贸易组织所需了解信息的会计要素核算的相关准则应加快制定,如应加快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较大的存货、工具等方面会计准则的制定。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既要考虑统一性,也要注意灵活性。会计准则应对不同行业的共同业务作出统一规定,对不同行为或不同规模企业特有的业务作出分类 的规定,如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根据该资产所含经济利益的预期形成方式进行选择,分别采用直线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再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能急于求成,应根据条件成熟程度确定,不能为赶时间而制定一些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同时,在目前会计准则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还需保留会计制度以弥补会计准则的不足,建立以已的会计准则为指导,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统一综合的会计制度,待会计准则完善后,逐步直至完全代替行业会计制度。

(二)规范、开拓会计市场

在WTO协定中,涉及会计服务的协定主要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根据WTO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我国会计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在“合理、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制定会计服务行业规范管理方面的法规,同时,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开拓会计市场。

1、规范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随着具体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企业的会计行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同时,新业务的不断增加,会计技术和方法变得相当复杂,注册会计师的判断难度加大,这客观上要求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执业水准、判断能力和避险能力。而且加入WTO后,还需开放服务中介市场。因此,必须规范注册会计师业务。一、尽快完成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等从形式到实质的统一,做到执业标准、考评标准等统一,同时,割断与过去主管或挂靠部门的联系;二、严格执行业务收费标准,严禁通过降低收费抢争业务;三、通过定期执业质量检查,对违背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坚决处罚;四、健全法制,增加提供虚假信息的成本,使其遭受的法律惩罚损失超过其违法所得。

2、改革会计中介机构

(1)合并会计师事务所

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普遍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事务所较多,但实力较弱;二是内部机构设置重叠,大而全,小而全,大多涉及验资、查证、基建投资咨询等审计业务。因此,加入WTO,合并已是大势所趋。通过合并可扩大事务所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可使事务所实现规模效应,增强抗风险能力。目前,先可考虑对一些规模较小的所先进行地区合并,以后再逐步实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兼并与联合。

(2)改革注册会计师人事管理制度

加入WTO后,会计中介机构之间的竞争或会计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而其中关键的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既有理论知识又懂国际惯例同时还具有较高执业水平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因此,必须改革注册会计师人事管理体制,实行灵活的用人机制,允许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自已的发展目标,以多种条件(如高薪、出国培训、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跨地区、跨国际招聘优秀人才或引进国际会计人才,以增强竞争力。同时,允许注册会计师自由流动,以增加其择业机会。

(3)转变会计中介机构的经营机制

加入WTO后,按照国民待遇原则,会计中介机构将不可能享有特殊的政策保护。因此,在国际会计中介机构进入后,我国会计机构必须转变经营机制,面向市场和客户,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增强风险和责任意识,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同时,国内会计中介机构要借鉴、引进国外同业的先进经验,积极开发新的服务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户对会计中介服务的需求。会计中介机构除做好传统的会计、审计业务外,还应大力开拓和发展现代会计管理咨询业务如管理会计业务咨询、投资咨询、财经法规政策咨询。

此外,会计中介机构还可扩大其他经营范围,如开发财务软件、记帐服务、财务办公用品销售等,以减少经营风险,增加营销收益。

(三)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1、改革会计教育体制

目前,我们的会计教育体制是以高校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这种体制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脱离经济的教育模式,且培养目标单一,侧重正规教育,而对后续教育和高学历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会计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和高素质会计人才的缺乏。入世后,随着会计市场的逐步开放,各国会计公司将大量涌入,会计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的会计培养目标,既要重视正规教育,也要重视后续教育和高学历的生教育。同时,改革现行的会计教育体制,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上来,提高学生应有的能力:(1)听、说、读、写的能力;(2)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3)搜集、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4)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培训更多精通会计业务,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熟悉国际会计惯例,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懂外语和计算机的国际型、复合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2、重点办好高校的注册会计师专业

目前,我国的高等财经教育发展很快,各省市基本上都有一所财经院校,但举办CPA专业的不多,且师资力量薄弱。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1)政府应加大对注册会计师专业人才教育的科技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支持有条件的大学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举办CPA专业;(2)选择一些师资力量强的科研院所和综合性高校举办CPA专业,重点培养一批博士生、硕士生,以增强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实力。(3)努力提高师资水平,一是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使其安心教学、科研;二是选派教师出国培训,国际惯例和西方先进的会计理论;三是安排教师参加会计、审计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执教水平。

(四)加强会计行业的管理与监督

加入WTO后,我国相关部门应根据“合理、客观、公正”的原则,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强对我国境内外的会计人员和会计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会计主体间经济交往活动不断增加,使会计在处理经济业务事项中所涉及的经济利益关系往往超出本主体的范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对此,必须对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不同的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进行行业约束。在我国,主要通过《会计法》加以规范,并明确财政部门为会计行业管理的主体。但由于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会计行业管理中不少,因此,在当前尤其是入世后加强和规范会计行业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1、制定和完善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有权和管理部门对处理会计事务所制定的规章、准则、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对会计工作、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等方面所作出的规范性文件。当前,有关部门应及时修订《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制定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行业监管制度体系。

2、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管理

财政部门作为会计行业管理的主体,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主要包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确认以及会计职责的规定等。财政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管各会计主体的会计人员是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接受管理、会计机构负责人是否符合任职条件等,发现有违法违纪行为,应严肃加以查处。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4

近期,美西方持续借疫情问题,通过“甩锅”“烂诉”“追责”等,对我攻击抹黑,别有用心人员发起“总结”“反思”浪潮。教育系统也出现个别人,以个人身份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影响。全县教育系统要充分认识到政治安全领域跟疫情相关的内外风险复杂多变,牢牢把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高度警惕错误思想和不当言论在网络出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校成为宣传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为此,就当前形势下规范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网络言行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各学校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教师队伍的思想引领。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活动;加强正面宣传,讲好防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厚植师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深刻理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

二、严格政治纪律,遵守网络道德和礼仪。各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组织所属全体党员干部和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规范党员干部和教师网络行为,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各种场合和网络平台,发表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教师,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礼仪,文明上网,维护自身良好形象。

三、严格报备制度,强化个人新媒体账号监管。各学校要进一步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在网络平台以职务身份注册账号行为。所属党员干部以职务身份在微博、微信、网络直播、论坛社区等境内外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建立群组的,应当向所在党组织报告。加强党员干部和教师在新媒体平台的言行监管,发现有不当行为的,要及时提醒教育、批评改正,尽早处置在萌芽状态。有违法违规嫌疑的,要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并积极协助核查处置。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5

教学改革的文本分析

为成人教育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成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第二十条、二十一条、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为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标准。第三十四条: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通过考核、奖励、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师资力量保障。第五十三条、五十四条和五十五条提出: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国家举办的学校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给予了教学改革经费上的支持。第六十六条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卫星电视教育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优先安排,给予扶持。国家鼓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指出了教学设备应该要往现代化方向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设施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为教学改革的师资力量提供了一定的标准,保证了教师质量。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还规定了应当给予教师培训机会,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为教师的学习提高给予了法律支持,促进了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二)纲要类纲要类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第五条提出:要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赋予了成人高等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使命。第十条规定: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90年代,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国家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成人学历教育要加强和普通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努力体现成人教育的特色,注重提高质量。指明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重点,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标准。第十三条规定: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抓好教育卫生电视接收和播放网点的建设,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全国电教网络,覆盖大多数乡镇和边远地区,对成人高教教学设备的加大投入提出了要求。第十五条规定: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指明了成人高教办学主体和培养方式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条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表明了国家对狠抓教育质量的决心,明确指出要强化教学环节。第二十四条指出:将继续教育纳入区域、行业总体发展规划。行业主管部门或协会负责制定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组织实施办法。提出行业办学的指导方针。第二十五条指出: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提出成教各种办学形式之间的学分互换和并行交叉发展。第三十二条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指导。第三十三条指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第五十一条、五十二条尤其是第五十三条明确提出要加强师资建设,做好师资力量培训,第五十六条提出提高教育投入的具体作法;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在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时,还应该多渠道支持社会投入,鼓励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领域。为教学改革确定了财政投入基数。第五十九条规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设备的更新升级。(三)通知类通知类主要有《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评估基本内容和准则等文件的通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的通知》提出:成人学校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成人学习的规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根据具体条件,分别实行学年制、学分制等多种教学制度。要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适合成人特点,注意针对性和实用性,便于成人自学。要求成人教学改革要建立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给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建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意见的通知》提出要贯彻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和工作实际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的制订和编写要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聚焦成人高等教育“实用化”的本质属性,强化教学内容的实用。《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评估基本内容和准则等文件的通知》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函授和夜大学教育,办学指导思想端正,把函授教育作为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函授教育的任务、规模、机构、编制、经费、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并有实施措施。有一支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函授、夜大学教师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符合要求的业务条件。各专业应有合格配套的师资力量。各门课程均有本校主讲教师承担面授教学任务。明确提出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四)其他类其他类含规定、意见、实施要点等方面文件,主要有《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国家教育委员会函授教学过程实施要点》。《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第十一条要求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2/3。其中专科或本科专业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专业专任教师的1/3。本科专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至少应分别配备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必修专业课至少应分别配备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或兼任教师1人。专科专业必修的各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至少应分别配备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2人,各门主要专业课程,至少应分别配备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或兼任教师1人。岗位培训或者继续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师来源应有切实的保证。除由专任教师任课外,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具有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任职资格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应当不低于本校专任及兼任教师总数的5%。对教师队伍作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了教师队伍的质化和量化要求。《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制订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指出: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从各校及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出发,在保证必需的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各类课程应减少理论的推导,重点加强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尤其是专业实践)要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实用化的总体要求。《国家教育委员会函授教学过程实施要点》第五条要求在函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函授生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十二条要求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面授课时数不得低于全日制同层次同专业相同课程授课时数的40%。每学期面授次数不得少于两次。第十七条要求《自学进度表》按每周不少于20小时安排。第二十一条要求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布置作业,作业量和作业次数要适当。函授生用于完成作业的时间,每周应不少于6小时。第十三条:面授要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在保证教学内容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讲授大纲规定的重点和函授生自学中的难点、疑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设定了成教教学中占比最大的自学环节的量化标准。从以上分析来看,国家对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偏“学术化”的定位偏差非常关注,积极引导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旨在去“学术化”,推“实用化”。

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

当前教学设备匮乏紧缺,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锉伤热情,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教学设备投入,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发实用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一)加大教学设备投入衡量教学效率的标志是相同时间内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容量。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这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习过程中作用很大;人们在学习视觉教学媒体时,注意力集中的比例为81.7%,学习听觉教学媒体时,注意力集中的比例为54.6%,这说明视觉媒体比听觉媒体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在学习同一份材料时,单纯让人们听,3小时后能记住60%,单纯让人们看,3小时后能记住70%,如果让人们视听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3种学习方法的记忆比率均有下划,但不同学习方法下滑并不一致,单纯听、单纯看和视听并用的记忆比率分别变为15%,40%,75%”。[4]可见,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效率要高,视频教学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从笔者实地考察的情况来看,即便是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教,教学设备都相对匮乏,教学设备的紧缺严重影响成人高教的教学质量。加大教学设备投入,从硬件上保证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措施。(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支既懂教学艺术,懂教学内容,既能理论教学又能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既能在理论上给予学生系统分析,又能在实践教学中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针对学生的各种盲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出声教学,充分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效果,是有效教学的智力保障。从笔者调研数据来看,41.95%的学员认为学校老师的理论功底不足以应付教学,有37.59%的学员认为学校老师的实践功底不足以应付教学,有41.04%的学员认为学校老师的成教教学方法不足以应付教学。可见,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凾待提高“,双师”特色不明显。由于普通高校是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原因,成教教师队伍实质上还停留在以普通高校教师为主的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仍不理想,这也导致成教教学的“学术化”。成教教学改革要想成功,教师队伍建设一定要多元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特色须进一步凸显。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成人高等教育从源头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三)开发实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知识载体,教学内容实用与否决定人才培养成功与否。从笔者调研的数据来看,47.18%的学员认为学校的课程与实际关联不太紧密。可见,当前成教教学内容是非常不理想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持否定态度。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普通高校办成人高等教育份额占整个成人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教材管理者倾向于选择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适合成教教学的教材相对较少且针对性差。另一方面,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不少成教的教材内容偏陈旧。在普通高校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绝对主体的时代,在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时代,选择适用于成人高等教育教材,加快教学内容更新进度,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学效果的双刃剑,不好的教学方法会严重挫伤学生的求学热情,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习内容的掌握。相反,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促进学习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国外学者对适合成人教育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自我导向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对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从笔者调研的数据来看,仅有25.74%的老师在平常教学中系统教过自学技巧,可见当前的教学方法并没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总之,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绝大部分劳动年龄人口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渠道,必须立足当前劳动力相对较多,就业竞争激烈的现状,放眼未来劳动力占比缩小,结构性失业不断加剧的现实可能,从教学设备、教师队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方面深度改革,从而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王启云 陈二柱 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 湘潭大学商学院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6

给学生,创开风气,进行近代化改制,到1926年组建省立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用30年时间,完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从大势上讲,这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此所谓与时俱进,适者生存,宜乎而有书院新生。但具体而言,湖南大学筹备处则是从书院到大学的关键。

历史上,1912年、1917年、1925年曾三次组建湖南大学筹备处。虽然每次组建的情势各异,条件不同,但将岳麓书院资源盘活,使其“千古犹新”(杨昌济语),改制成现代大学的目的则始终一致。兹将有关情况叙述如下。

一、民国元年(1912):湖南大学筹备处首度组建

清宣统三年(1911)冬,黄兴武昌首义,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在改朝换代的大变局中,由岳麓书院改制甫8年的湖南高等学堂停办。次年,即民国元年(1912),湖南省都督府都督谭延闿,首次成立湖南大学筹备处,此事见于民国十八年出版的《湖南大学一览》,其称:

宣统辛亥,革命军起,高等学堂废。民国元年,湘督谭延闿,拟就岳麓书院旧基创办湖南大学,设筹备处于省城,因军事倥偬,学款未集,议定而事未卒行。就书院基础改建大学之计划,印入吾湘人脑海,则由此与日俱深矣(《湖南大学一览》,民国十八年)。

第一次成立的湖南大学筹备处,存在时间不长,而且“拟就岳麓书院旧基创办湖南大学”的目标也没有达到。尽管如此,其贡献却不可磨灭。首先,它使得“就书院基础改建大学之计划,印入吾湘人脑海”,而且“与日俱深”,播下了种子,提出了希望,也明确了目标。第二,书院虽未改为大学,但“按都督命令”,“拨定岳麓高等学校为高等师范学校校舍”(《长沙日报》,民国元年九月初十),岳麓弦歌在朝代更替不久即已重奏。而新迁入的高师则以书院的全面继承者自居,在《校志》中明确宣示:

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即故岳麓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废书院为高等学堂,以斋舍不合校制,更建之。惟自大门直上讲堂、文昌阁、藏书楼及周、程、朱、张、船山、刘中丞各祠,陶桓公杉庵仍旧。至民国元年,高等学堂废,迁高等师范于此,一切仍之(《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志》,民国四年十二月编)。

高等师范不仅继承了高等学堂,也即岳麓书院的校址、校舍、校产等全部有形资产,而且将岳麓自南宋开始遵循的《朱子白鹿洞书院教条》以及《湖南理学渊源录》、《湖南先正小录》、《最近国耻史纲》、《朱子白鹿洞书院教条择要义证》、《刘念台先生(人谱类记)节钞》等大书讲堂、斋舍,用以训导诸生,充分体现出其办学理念的一脉相承,它彰显的是承载着朱熹、张木式以岳麓书院为基地开创的湖湘学术传统。如此精神与物质的承续,其可谓“一切仍之”,一以贯之。而当高师停办,以岳麓书院化身自任的高师教授们则发起了第二次组建湖南大学筹备处的活动。

二、民国六年(1917):湖南大学筹备处二度组建

1917年,北洋政府调整高等师范布局。全国只保留北京、武昌、广东、奉天四校,其余皆在载并之列。教育部令湖南高师停办,并入武昌国立师范。得此消息,岳麓书院学生时任高师教授的杨昌济上书教育总长范源濂,提出了高师“必当续办”的三大理由,其称:

三湘七泽为人才荟萃之区,决不可无高等教育机关以为其发展之助。以欧美各国之例推之,中国各省皆应立一大学,而湖南则尤有立大学之资格者也。今以不能即办大学,亦当留此高等师范学校以为异日扩充之基础,此其当续办者也。

岳麓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巍然独存,有千年之历史,近年新建校舍,费款十余万,又积存时务学堂、求实书院、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各校传来之图书仪器,其数颇多,若以新建设时价计之,此校可抵三、四十万。有如此宏大之校产,若任其停办,则校舍虚悬,图书散失,他年恢复,岂不甚难?此大为可惜也。

且此地既得山川之秀气,复有先贤之流风遗韵,宜为高等文学之府,以之办商工等专门学校既不相宜,以之办中学又不相称。故以地位言之,亦以续办高师为得计也。

考其核心,湖南既不能新办大学,惟有保留作为高等文学之府的高师,才能承续岳麓书院千年文脉。

然而,格于部议,高师势必停办。无奈之下,杨昌济改变策略,放弃续办高师,主张改高师为大学。先是1917年5月,杨昌济偕高师教授朱剑凡、易培基及高师校长刘宗向、教务长杨树达,联络明德学校校长胡元倓等教育界名流,呈请省政府就高师校址改设省立大学预科。呈文分大学教育与普通教育、大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大学与湖南大学、武昌国立大学与湖南省立大学、湖南人在中国之地位等五个方面,从教育、政治、地理各方面全面论述湖南创设省立大学之必要。呈文最后称:“中国有湘”,如同“德国有普鲁士实为中枢,日本之鹿儿岛多生俊杰”,“任有独难,责无旁贷”,“湖南之昌,中国之兴,将于此举(即创办省立大学)卜之也矣”。“湘省现在政学各界不乏有气力之人,所望协力同心,促成盛举”。

此议一倡,即得到热烈响应。5月8日《湖南大公报》即发表署名平子的社论,其称:

岳麓自宋以来,即为吾国文化重地,以后代有增辉,作育人才,于斯独盛。记者亦曾侧足其间,乐山水之清幽,抚名贤之古迹。窃以为陶冶才艺,颐养性情,莫善于此。自书院废,学校兴,专门师范更迭为居,可谓不负此名胜矣。今则高等师范以限于部令而中止,苟移他校于间,不疵其不适,则虞其不逮。此诚宜设立大学,以轶前徽续往绪者也……省长若能允许,省会若能通过,中央若能赞成,其惠福吾湘人士,宁有涯涘(《湖南大公报》,民国六年五月八日第二版(社论))!

非常明显,舆论完全站在杨昌济一边。或许同为岳院生徒,平子与杨昌济对岳麓同怀敬仰之情,皆强调惟有改高师为大学尚可“轶前徽而续往绪”。

与此同时,谋求发展的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 宾步程也看中了岳麓的“宏大校产”,呈请省政府借用其校舍办学。“酌度再三”,省长谭延闿到5月25日才在杨昌济等人的呈文上作出批示,其称:

呈悉。近年东西各先进国奖励学术,培植人才,均视为治国之根本计划,争先并进,惟恐后人。以故建树宏,而收效甚巨。该绅等请于岳麓高等师范学校各生毕业后,即就该校址改设省立大学预科,以振人才教育,远谋宏识,嘉慰殊深。惟是湘省财政,近来支绌异常,改办大学预科,所有延聘专门教师及备置图书、仪器等事,未可诸从简略,则需费自必孔多。适值高等师范各生于本年七月毕业,即拟将大学预科承接开办,不惟财力未易支持,即设施亦难期周备。本省长酌度再三,特先将岳麓高等师范学校旧址改办省立大学预科一层照准立案,其未开办大学预科以前,暂借与工业专门学校,作为讲授学科地点。至该工校建造实习工场,及将来修筑校舍,仍令于麓山旧书院相距较远之处,另觅相当地址。俟财力稍纾,即筹度开办大学预科经费。盖培植人才与顾全财力,不得不兼筹并顾。此中委曲,当亦该绅等所能谙习也。此批(《湖南政报》第31册·教育第14页,民国六年八月)。

这是一个兼顾财力与人才的两难批示,一方面改高师为大学照准立案,另一方面大学不能实际开办招生,校舍则借给工专办学,借期一年。

7月,高师学生毕业。8月4日,《湖南省长公署批杨昌济等呈请设立大学筹备处并划定工业专校借用地段由》发表,其称:

查开办省立大学预科一节,前据该绅等具呈到署,业经批准立案在卷。兹据呈请,就岳麓高师校舍设立大学筹备处,兼储存高师校具,所见甚是,应予照准。惟核阅《筹备处规条》,有应行修改之处。仰候派员将高师校舍、校具点验接收,呈复到署,再将《条规》酌核修正,颁发可也(《湖南日报》第45册·教育第14页,民国六年八月)。

至此,湖南大学筹备处由湖南省政府批准第二度成立,杨昌济任主任,起草《规条》,储存高师校具,全力开展新大学的筹建工作。

8月7日,省长公署下令,派省视学员清查高师校具,委任甘融为校具保管员,其令称:

案查:岳麓高等师范学校已于本年暑假结束。前据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以该工校校舍狭隘,呈请借用高师校舍一年,旋据湘绅杨昌济等呈请,就高师校舍设立大学筹备处,兼储存高师校具,均经本公署核准在案。查高师校具,如田产、山场并契件,及图书、仪器、化学药品、标本、金石什物等件,为数甚夥,亟应派员详细清查接收,妥为保管。一面将设立大学筹备处兼储存高师校具地点及工业专校讲授学科地点,妥为支配,以期两不相妨。除训令高等师范校长刘宗向知照,并另委甘融保管校具外,查有省视学员向玉楷、朱(火夋),堪胜清查之任,合行令委。令到,该员即便遵照,迅速驰往岳麓高等师范学校,会同该校校长,按照上开各节,妥为办理。俟校具清厘完竣,即行移交保管员接收,仍将遵办情形具复核夺为要。此令《湖南政报》第45册·教育第8页,民国六年八月)。

9月22日,省长公署任命杨昌济、孔昭绶、胡元俄、易培基为大学筹备处筹备员,其令称:为令委事。案查:岳麓高等师范学校于本年暑假期内结束前,据湘绅杨昌济等呈请,就该校设立大学筹备处,兼储存该校图书、仪器、金石、什物等项,业经本公署批准立案在卷。除高等师范校具业经本公署遴委甘融保管外,兹查该绅学识宏通,经验优裕,堪胜筹备大学之任,合行令委。令到,该员即便遵照,将开办大学以前一切应行筹备事宜,妥为规画,随时呈报备核为要。此令(《湖南政报》第54册·教育第45页,民国六年九月)。

据此可知,工专之迁入岳麓,实属暂时“借用高师校舍”,借期仅为一年,湖南大学筹备处为高师之合法继承人,高师校舍、田产、图书、仪器、化学药品、标本、金石、什物等皆由其接收,并派员保管,以作筹备新大学之用。此其一。其二,筹备处、筹备员经省府任命,有权“将开办大学以前一切应行筹备事宜,妥为规画”。这为日后易培基以“前大学筹备处筹备员”身份力保“前岳麓书院所有一切产业”,并使其成为省立湖南大学的四大校产之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1918年,湖南大学筹备处主任杨昌济发表《论湖南创设省立大学之必要》一文。此文分九个部分,前五部分即上年上书向省政府呈请设省立大学之呈文,增加岳麓与省立大学、省立大学之科目与经费、省立大学与外人所立之大学、省立大学与各科专门学校等四部分,主要讨论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不为经费所限,尽快办学。其中特别强调我国书院虽“无各种之科学,然文学一门则固有颇为精深者”,“如校经书院之类,研求经史,撰著辞章,其事实与泰西之文科相类。即岳麓书院名贤讲学之时,所集者为高才,所讲者为正学,亦与今日欧洲大学之文科不甚相远。今两皆废弃,论者有斯文将丧之感焉。设大学文科以承之,固今日之急务也”。也就是说,我国书院与欧洲大学文科类似,新设大学文科以承续其传统既为当然可能之事,也为当务之急。而“岳麓书院,自赵宋建设以来,千有余年,为中国四大书院之一,朱张讲学,流风余韵,千古犹新。且地居长沙对河,远隔尘嚣,有山水林园之胜,斯固文人学士修学练神绝好之境地也”。今“高师校址,固前日岳麓书院之旧址也”,“校舍甚合省立大学之用,图书仪器,历年存积,亦复颇有可观,就此设立大学,开办经费所需不多”。而且高师“本有文理两科,大学承之,自以接办文理两科为是”。“若谓创办理科经费较钜”,“则先办文科亦无不可”。总之,中国书院与欧洲大学文科从内容到形式皆有相似性,应该盘活高师所继承的岳麓书院的资源,“设大学文科以承之”。其经由高师将古书院与新大学一脉接通之意甚明。

1918年秋,省立大学创立无期,杨昌济北上应聘北京大学教授,筹备处的工作则主要由原高师教授易培基负责。其时,军阀张敬尧任督军兼省长,殆害教育,批准成立筹备处的谭延闽省长早在上年九月就已去职。从此,湖南大学的筹建工作进入困难时期。1920初,杨昌济病逝北京。6月,虽驱张运动胜利,张敬尧被逐出湘,但战事不断。12月,省政府竞以兴办湖南大学将分去军费为由,主张取消湖大筹备处,经何叔衡等联络教育界人事力争,筹备处才得以保留。

1921年2月,省议会议决大学筹备处撤消,前高师校址、校产全部拨归工专。至此,第二次成立的湖南大学筹备处本该结束,但事实并非如此。有着很深书院与文科情结的筹备员易培基,对以工科为主的工专变客为主这一事实一直不予接受,长期抵制,固守岳麓书院自宋代以来置备的产业,直到省立湖南大学成立,才将其以“前大学筹备处指拨属于湖南大学财产之岁人”的名义交出。它和工业、法政、商业三专校的“财产之岁入”、“省政府指拨财产基金之岁入”,“学生学费”一起构成新大学常年经费的四个组成部分。有关事实,具见如下官方文献:

1921年2月10日,省长林支宇批复工专宾步 程校长呈文,指令前大学筹备员悉数徼出“麓校田屋各佃押金”。20日,又训令前高师校长刘宗向、大学筹备处筹备员易培基,将“麓山前高等师范校址、校产、器具等项”,“准照省议会议决各节,悉数拨归”工业专门学校,现“麓校田屋各佃押金无从接收”,应“如数缴出,以重公款”(分见《湖南省长署指令》、《湖南省长公署训令》、《湖南政报》12期,11—12页,民国十年二月出版)。

1922年元旦,《湖南省宪法》公布,第79条规定“省须设立大学一所”。这是1921年湖南自治运动兴起以来,湖南教育界谋求教育独立、教育经费独立运动的结果,也是湖南大学筹备处所追求的目标。同月21日,省长赵恒惕批复前大学筹备处筹备员易培基所上为岳麓田产恳留为大学基础以符原案由:其称“该项田产,留作大学基础,事属可行,在大学未成立以前,仍应暂归工业专门学校代为保存。将来大学成立,再行拨归大学管业可也”(《湖南省长公署指令》、《湖南政报》6期,8—9页,民国十一年一月)。可见,在筹备处结束一年之后,易培基仍在以前筹备员身分保存岳麓田产并建议将之留作将来大学基础。

1922年5月,湖南省政府公布《湖南大学组织令草案》,第14条规定“大学常年经费以下列各项收入充之:一、前大学筹备处指拨属于湖南大学财产之岁人。二、公立法政专门、商业专门、工业专门三校所有财产之岁入。三、自开办之年起,政府指拨财产基金之岁入。四、学生学费。五、本条甲项第二款所规定由省政府提出之常年费额,附设于大学各分科之中等教育,不得开支大学经费”(《湖南大公报》,民国十一年五月十六至二十日第七版)。

1924年5月22日,湖南省政府公布《湖南大学开办之办法》六条,第三条第乙款称:“常年费除下列各项收入外,由省政府依照预算补足之。(子)前大学筹备处指拨属于湖南大学财产之岁入。(丑)公立法政、工业、商业三专校的财产之岁入。(寅)自开办之年起,省政府指拨财产基金之岁入。(卯)学生学费”(《湖南大公报》,民国十三年五月二十二日第六版)。

三、民国十四年(1925):三组湖南大学筹备处

将成立省立大学列入《湖南省宪法》,是湖南大学筹建工作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新大学的组建即具法律保证,纳入法制运作体系。从上引材料可知,从1922年元月开始,省政府主导下的建校工作已在实质推行之中。到1925年11月6日,在大学组织令、组织法、开办办法等由省议会、省政府公布、征求意见并谘商讨论之后,省长赵垣惕正式下令,委任李剑农、钟才宏、曾约农、李待琛、向绍轩、李希贤、黄士衡、杨茂杰八人为湖南大学筹备委员(《省长任委之大学筹备委员》,《湖南大公报》民国十四年十一月十日)。为了推进工作,八位委员会商,“组织湖南大学筹备处”,制订《筹备处简章》十条,在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办公(《湖南大学筹备进行记》,《湖南大公报》民国十四年十一月十日)。省长特颁木质“湖南大学筹备处之关防”一颗(《筹备处湖南大学进行消息》,《湖南大公报》民国十四年十一月二日),以示公信。此为历史上第三次组建湖南大学筹备处。

三度组建之湖南大学筹备处,自1925年11月6日成立,到1926年4月19日呈请归并于湖南大学行政委员会(《大学筹备处呈请归并》,《湖南大公报》民国十五年四月二十日),存在时间仅半年。时间虽短,但成绩巨大。它编拟组织大纲,扩充校址,添建校舍,购置图书、仪器,完成了“就公立(工业、法政、商业)三专门学校固有基础,妥筹改办”,“筹设湖南大学”的主要任务(《筹备湖南大学计划之省令》,《湖南大公报》民国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省立湖南大学于1926年2月1日宣告成立,组织行政委员会,处理学校事宜。3月9日正式开学。在开学典礼上,委员长李待琛报告了整个筹备经过,其称:

湖南大学之创设,固属应时势之要求,亦是省宪所规定。当民国十一年元日,湖南宣布省宪法,其第七十九条载明:“湖南须设立大学一所。”十二年冬,李剑农为教育司长时,曾设立湖南大学临时董事会,编制湖南大学计划书,后以经费困难停顿。十三年春,三专校长及教务主任公燕军政学界于刘家花园,陈诉三专困难情形,请各界援助,使湖南大学早日成立。经各界赞助,得政府许可,拨款十万圆。未几,因湘西战事发生,款未拨付,筹备大学事遂无形搁浅。十四年十一月六日,赵省长任命湖南大学筹备委员八人,组织湖南大学筹备处,筹备改组三专校为湖南大学事。同年十一月十一日,省长令拨三专校及前岳麓书院一切产业为大学校产,又拨三专经常费为大学经费之一部,并统筹补充。十二月二十九日,省会为便利扩充起见,将岳麓山工专附近地点划为学区,并规定数种特权。十五年二月一日,委员会正式成立,选举委员长、总务长及四科学长,三专校一律结束。湖南大学即于是日告成(《湖南大学开学时委员长之报告》,《湖南大公报》民国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由此可知,三度成立之湖南大学筹备处,终于修成正果,最终完成了自民国建立以来湖南人组建现代大学的心愿。而“省长令拨三专校及前岳麓书院一切产业为大学校产”,则明确无误地表明:新生的湖南大学有四个组成部分,它是筹备处就岳麓书院与三所专门学校四者“固有基础,妥筹改办”而成的。

明确记载岳麓书院成为新生的湖南大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见1925年11月24日发表的赵恒惕省长的《筹备湖南大学计划之省令》,其称本省长“筹设湖南大学”,“兹事体大,非特设大学筹备处不足以专责成。除分令外,合行令仰该口口口依据后开三事,妥速进行为要。此令。计开:(一)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及前岳麓书院所有一切产业,完全拨作湖南大学校产,即由该筹备处查明接收。(二)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工业专门学校经常费,即拨作湖南大学经常费之一部。其须扩充增加之处,应由该筹备处依据所拟《大学组织大纲》,统筹编制大学全部预算,呈候核定(《湖南大公报》,民国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第六版)”。

赵省长九十岁时,曾追忆当年克服财政困难,组建湖南大学的情形,其称:

湖南大学为全省最高学府,系以岳麓书院全部,拨作校址。余对该校构想,原拟收购附近五里以内农田山地为大学范围,礼堂设于正厅,依原来向址,不予变更(岳麓书院旧址系朱晦庵先生勘定,因其精于堪舆,故书院代出人才,不宜改变)。头门建于近河岸两小山之间,门栏须极庄严巍峨。由赫曦台至头门平地,除建筑需要外,辟为广场、图书馆、科学馆,各院系讲堂、宿舍,应分左右,整齐配置(赵恒惕《夷午九十自述》,台北《湖南文献季刊》创刊号)。

由此可见,岳麓书院不仅全部拨作湖南大学校址,而且其自宋代以来形成的传统及代出人才的辉煌深刻影响着湖大的创建者们,古书院其形其神皆已融入新生的大学之中。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7

一、教师队伍建设

1、树立行业新风,优化教育环境,是事关政治、事关大局的工作,也是我们抓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为保证活动扎实有序的进行,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对全校的行风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实做到了把行风建设同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了目标责任制,旨在增强校领导对抓行风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主动性。

2、加强教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教师周五政治学习时间,认真深入学习各种政治理论文献和教育理论知识。一年来,我们先后组织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两次,教师完成政治学习心得、笔记近万字。结合师德建设、自身政治修养等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了认真施教、“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的口号”、“向45分钟要质量是我们的目标”、“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是我们向社会的公开承诺。

3、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创文明学校,做文明教师,育文明学生”的三文明活动。加强师德建设,升华精神境界,进一步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努力提高“三育人”质量,在师德建设中,首先从教育和规范教师言行入手,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并在全校深入落实了《教师师德规范评价实施方案》,注重过程管理,落实量化评鉴,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施教的水平,营造出了文明向上、洒向学生都是爱的师德环境。

通过上述举措,我们使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成为新型教师政治思想建设的核心,进一步建立起了教风纯正、业务精干、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德育工作

1、继续扎实深入的落实了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和教育局颁发的《县中小学生十不准》为切入点,加强《规范》《守则》《十不准》的深入学习,达到学通、学懂、学会、会用的程度,从而能严格用这些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抓学习的同时,注重从学生的日常规范、文明礼仪、传统美德等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另外,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康消费教育,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健全的人生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体系,使养成教育过程逐步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本学期初,各中小学全面开展了中小学“学规范、守则、十不准”知识竞赛,并评选出了一大批“学规范、守则、十不准”标兵,开展了“学守则,创文明班,争做好学生”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充分发挥了团队组织作用,拓宽教育渠道

学校团队组织及时制定出了团队工作计划及节假日活动安排计划,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根据省市县各级精神,我镇本年度把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作为德育工作的重点。围绕此重点,各班团队组织开展“五心”教育系列活动(五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各校认真执行了升降国旗制度,规范升旗仪式,切实落实国旗下讲话,开展旗手评选活动,如实记载升旗情况。加强了对小广播、板报、橱窗、阅览室、活动室等宣传教育工具的管理与使用,经常组织学生到活动室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另外,组织开展了影视片观后感、好书读后感、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配合县局开展了“奋发有为建小康”系列读书活动,我校学生有五名分别在县书法、演讲、征文、绘画等评比中获奖。

三、教学工作

1、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搞好新教材教学同步进行,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同时,加强新教材学科的教学经验交流与反馈。本学期以来,我校共组织初中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展示课7节,相关教学研讨会三次。这些活动,促使新教材学科教学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开展“主体性教育思想”研究,以信息技术和仪器设备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以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为主要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综合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书写(读书)姿势正确规范、作业整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年度以来,学校开展了作业展评、朗读比赛、演讲赛、韵律操比赛等活动。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8

P键词 学校管理 道德性 改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4.059

On the Morality of School Management and its Improvement Strategies

HU Zhenkun

(Guangping No.2 Middle School, Wuzhou, Guangxi 543102)

Abstract The moral problems of school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in a highlighted conten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makes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level of teaching have been improved, but the viol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morality still exists,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Once the school's mor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deviation, then the school management is bound to be questioned, therefore, the school management must have the moral connotation can promote the school teaching quality better.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will be on campus management morality on the corresponding researc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 school management behavior, methods and strategie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we hope to develop and build a harmonious campus to help more.

Key words school management; morality; improvement

作为实行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机构,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其中,学校的管理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作为现代社会各种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引起了各界关注,可以说学校管理中的道德性问题在学校管理中的每一方面都有所体现,此外,在进行校园管理的过程中,各种关系和社会、校园活动中都会体现不同的道德性问题,所以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就应该引起学校的关注和重视。[1]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现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道德性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怎样对学校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也是现代学校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1 学校管理方面的道德问题

1.1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笔者对近年来学校发展情况的研究结果上来看,现在我国很多学校都对学生的智力发展片面的引起重视,但是却没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关注。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将全部精力或是相关的教学资源放置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上,就会导致学生在体、美、劳或是其他方面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相对减少,因此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或是作业负担在无形中加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进步。智育就是指在现代教育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者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过于关注,反而对学生在生活或是学习中的其他能力培养进行了忽视。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很容易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结构方式出现欠缺,导致发展的失衡,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的文化视野受到限制,自然而然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学校不及时改变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对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也将有所下降,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2]

1.2 学校教育功利化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推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且一些问题和弊端逐渐显露,很多学校需要定期接受上级领导或是教育部门对自身的考核,包括教育成果、教学水平等资质评比等。[3]在对研讨课题进行申请的过程中,有很多学校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和功利性目标的影响,在进行评比的过程中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或措施,进行不正规的公关限制。甚至还有一些学校直接对教育部门中命令禁止的条例进行挑衅,对自身发展情况进行更改,甚至联合学生伪造教育成果等信息。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条件下,很多学校在实际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只依靠教师所在的指导班级最终的成绩进行评分,甚至一些民办学校在进行考核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对教师进行科学化管理,直接对教师的相关信息和测评结果予以公开,忽视了对教师个人权益的维护。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管的学生,大部分学校也逐渐采用的放任自流的态度。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校没有对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权利进行明确,导致师生对自身义务的定位不明确。这种错误观念如果长期存在就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形成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偏差,出现难以估量的损失。[4]

2 改善学校管理道德性的方法

2.1 树立教育服务理念

想要将学校的管理道德性进行提升和发展,首先学校应该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服务理念。在对校园德行建设进行强化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对学校管理层中的领导力量进行发挥。著名的俄罗斯教育管理学者亚历山大・萨沙曾说过,校园的道德文化建设需要校园中的高层或是领导者从自身的道德修养着手,全面带动和引导师生,以便构建起完整到校园道德体系。通过实现高层领导的以德治校和师生道德活动的充分⒂耄进一步发挥校园道德教育和服务的基本目标。从校园的管理者或是领导者的角度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学校的领导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和系统性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对自身的个人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行完善,为广大的师生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道德修养的角度和原则出发,不断培养教师从自身发展的角度上对管理价值实现进行中试,同时将学校的发展不断朝着教育共同体的方向进步,最终实现学校道德培养目标的实现。教育服务理念存在较多的发展方向,我们不仅需要建立起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意识,同时还要将师生的发展理念进行统一和完善。[5]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在完成自身道德发展的同时,积极调动广大师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道德管理制度,以此更好地实现制度对师生和学校的积极作用。

2.2 坚持服务育人的原则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怎样发展、向着什么样的方向进行发展一直都是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在现在信息教育体制的发展过程中,更是对道德约束力进行了强化,并且也要求学校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规范进行引起重视。[6]因此在校园的管理和实践过程中,教师更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主导性作用,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通过自身素质和意识的完善,对学生才能起到更为积极的影响。在校园道德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念应该始终保持一致,这也是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基本职责,是教师职业工作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态度。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对自身的职业有着清晰的认识,明确自身的职业责任和对学生教育的影响,通过对自身专业教育水平和能力的加强,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学生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自身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7]

2.3 强化学校管理准则的道德性

管理准则的道德性一般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上。在对管理准则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几个主要原则:

(1)公平性准则。在学校管理准则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公平性准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学校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能因为个人因素或是利益驱使,就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化,只有保持公平性原则,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有效管理。

(2)善行性原则。在对校园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校对自身内部的管理进行加强,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对学校管理引起重视。因此这也要求广大师生在学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作用和地位,为了校园的建设和共同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校园中的凝聚力才能不断加强,在很大程度上对校园管理的道德性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8]

学校管理的道德性要想得到改善,还需要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包括了学校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加强,同时还需要对校园中的管理准则进行进一步提升。一个公平、合理的校园管理准则不仅能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同时还将明确体现校园整体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是现代学校建立过程中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相反的,如果作为校园的管理者,没有对学校的管理和发展方向引起重视,那么就难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准则,使得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师生难以准确对自身的发展和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将对校园管理道德性发展起到不利影响。因此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更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不断将学校管理准则中的道德性进行全面发挥。当然除了对管理准则进行制定以外,对管理行为的道德性约束也十分重要。现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明显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怎样对其展开正确的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进一步对学校管理准则的道德性进行强化,学生在今后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也将得到明显提升,为学校真正实现科学管理有着明显的帮助作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管理在整个学校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单从现阶段我国的管理情况上来说,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该引起相应的关注,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发挥更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希望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完善和落实。

参考文献

[1] 龚天成.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初探[J].新校园(中旬刊),2013.15(12):228-228.

[2] 汤慧杰.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6(6):150-152.

[3] 邹凤艳.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改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52(47):183.

[4] 程茂胜.试析学校管理的道德性与完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6.37(5):3-4.

[5] 崔欣伟.论学校管理的道德性及其完善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5.28(7):82-88.

[6] 王家军.学校管理伦理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13.59(2):89-90.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京举行了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会,了一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自2007年1月1日起,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施行;此次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市场惯例的财会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凸显出来。即使专门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士对国际标准的了解也不十分透彻,更不用说众多的企业会计人员了。所以,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高校应承担起培养高级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

现在我国各高校会计类专业(会计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学、财务管理、理财学)的在校大学生,正处在我国会计领域改革时期,他们的道德、文化、业务、技术素质将对我国会计事业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高校肩负起培养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专业人才的重任,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一)实现由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转变

目前,我国的会计学历教育混乱、层次不清。传统的财政院校、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办会计教育,电大、夜大、函大、业余大、自考大也办会计教育。在培养层次上,我国会计教育有中专、本专科、硕士、博士,即由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四大层次组成。但会计各教育层次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要改变会计学历教育混乱局面,有关部门应当给于高度重视。要明确开办会计专业的条件,并定期进行评估,达不到规定条件的必须停止招生:解决会计教育层次不清的问题:(1)各层次的学校要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目标应明确。(2)政府要适时兴办会计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会计是一种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迫使会计职业教育的重心由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高校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其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制订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规划。

(二)优化课程设置一些高校会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1)专业课程设置较多,而培养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相关的课程较少,如应用文写作、社交礼仪、行政管理、职业道德等课程很少开设;(2)理论课程开设较多,实践课程开设较少,没有足够的实验室操作或没有足够的实践时间:(3)会计类专业双语课程开设较少,使会计语言产生差异,因为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想要吸引投资者,就要用投资者读得懂的会计语言。

针对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高校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归并有重复内容的课程,解决各会计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2)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和实践课的比重,不断完善实验室的信息资源、软件资源、项目资源、技术资源,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与条件:(4)开设会计专业双语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三)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一些高校基本上还是“填鸭式”、“满堂灌”。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理论同实务的结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师生这间由于缺乏交流与沟通,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新型会计教育方法应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参与式”的转变。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依托,以培养能力为导向,采用“讨论式”、“模拟式”、“辩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还要增加一些“实操课”,鼓励学生在寒暑假走出去,到自己的亲戚、朋友、熟人处义务帮忙,亲身参与会计社会实践,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弥补会计经验不足的缺陷。

二、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保持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的活力

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新准则的培训是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是履行会计职务的必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下属会计管理部门是管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构,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广泛宣传开展会计准则培训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广大会计人员认识到通过培训,可使自己所学知识不断更新,始终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不致于被淘汰,从而支持、关心、投身会计继续教育之中。会计管理部门在培训的过程中,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适应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需要

新的会计准则虽然对各行各业具体的业务内容做了规定,但我国行业众多,每个行业具体的经济业务不同,相应核算经济业务的会计也不尽相同。会计管理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的时候,就不能搞“一刀切”,应灵活多样。如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政总预算会计等应分类培训,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单位的会计人员的需要。在企业会计培训时,应把企业会计细分为上市公司会计、金融企业会计、小企业会计、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等。培训时,不应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同时应培养会计实务操作技能的提高,更应培养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二)改革教学手段,提高培训的质量

目前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手段上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有的只是制作了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利用投影仪进行幻灯片式的教学,学员有了一些直观感,老师和学员也有双向交流,但学员之间却无法进行沟通,相互之间不能进行经验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会计管理部门应更多地将投影、电视、录像、广播、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及各种先进适宜的财务软件应用到会计继续教育中,提高会计教学的软硬件水平,从而提升培训的质量。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

会计继续教育应把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来抓。因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目前,我国许多单位会计人员对本单位领导营私舞弊等违纪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甚至积极参与到伪造账表、弄虚作假、通同作弊之中。所以,对在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会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始终。会计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检查和考核办法,对缺乏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不允许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将会计职业道德作为会计考核、达标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减少违反会计

职业道德的现象的发生,降低对社会公众利益造成的损害,以此提高会计行业的公信力。

三、培养会计领军人才,提高会计队伍的国际水平

在最近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居短缺人才的榜首。据了解,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累计突破一千万人,而在这众多人从业者当中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数为80567人,约占总人数的18%,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的人数约为518万人,约占总数的49%,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为33829人,约点总数的3%。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情况是:预计需要30万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约14万会员,这个数字远远未达到中国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要。ACCA大中华总监叶慧刑说:“中国内地有近1400家境内上市公司、数十万国有企业、近50万家外资企业、300万家民营企业,而且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急需专业规范的审计和会计服务与操作”。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缺乏的是与国际接轨、通晓国际财会界游戏规则的高层次会计人才。以通晓国际会计准则见长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安永、毕马威、德勤,也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在壮大自身、实施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也将急需一大批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精通现代企业战略规划及国际化经营财会管理人才。为解决高端会计人才缺乏问题,我国在培养高端会计人才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

(一)制订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规划

在制订高级会计人才培养规划方面,我国政府部门财政部已经行动起来。由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中国会计学会共同起草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十年规划”)于2007年2月。通过十年左右时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会计人才,在企事业财务会计管理、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理论科研领域起领军作用,推动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十年规划的制定,其意义是对中国目前经济生活以及其中的财会工作所给予的强力支撑,更是就高端会计人才教育问题所进行的面向未来的系统与前瞻的思考。

(二)各省(市)、自治区积极配合,形成全国效应

各省(市)、自治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成立高级会计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省(市)、自治区会计领军人才开发计划的制订、人才培训具体内容选择、人才培训模式的确定、人才选拔的具体实施及人才培训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形成会计人才的“国家队”、“地方队”、“后备队”三个层次的梯队结构,为全国选拔会计领军人才输送人才,为本地造就会计人才和储备会计人才。

(三)高起点选拔人才

科学选拔基础好、有培养潜质和较高能力素质的培训对象是打造高级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选拔的过程中:(1)要有清晰的选拔思路。财政部为此确定了“四高和三统一”(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高素质,统一命题、统一选拔、统一标准)的选拔思路。(2)严格选拔的条件,确保培训生源的高质量。以企业类高级会计人才选拔为例,选拔对象为具有高级会计师资格或通过高级会计师考试,负责企业财务工作、担任企业会计机构领导人或者后各人才,年龄在40岁以下,外语基础好。(3)要有严谨的选拔程序。除严格报名审核程序外,还应设计考试环节,将考试定位于能力测试,试题面要较宽,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分析决策能力。试卷评阅采取集中统一批阅方式,统一评阅标准,并采取二次复核程序,确保考试结果客观、公平、公正。在考试结束后,由全国高级人才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考试成绩优秀者进一步审核和面试,主要考察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认识、举止仪表等方面情况。经全面考核,切实挑选出素质好、功底深厚的优秀人才。

总之,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事业,需要自上而下的考量与规划。

参考文献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10

关键词:“新英语”;荀子;文化尊重;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9-0276-03

一、引言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先秦时代,他的语言思想是公认最为系统的语言观,对诸多语言哲学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名实之辩”体现的语言本质上是一种人为的约定;又如他的“正名”思想,继承了孔子“礼”的思想,认为语言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国家才能在思想和制度上得到同意;而“方言雅言”的观点为职业交际英语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认为,荀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较为直接的触及语言规范性和标准化的思想家,是语言规范领域的先驱者。

二、荀子的语言哲学思想

(一)“名实之辩”

在古代,一些者由于不理解语言和语言所代表物体之间的关系,认为对人的名字和生辰八字进行诅咒会对人的本体产生伤害。先秦诸子都对这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名”只是一种符号,是我们对客观事物“实”的定义,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墨子曰:“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但由于各家之言不同,最后产生了“白马非马”的诡辩论,文学界对语言本质的论断一片混乱。

荀子生在战国末期,曾去各国游学,乐于接触各家学说,并在齐国主持“稷下学宫”中对各派学说都采取宽容的态度。在批判中继承,并对语言的本质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认为老子对名实的解释是唯心主义。从语言与实物的关系上,荀子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他说:“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荀子是第一个认识到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语言,“群”就是社会,人在社会中需要交际,就必须要使用到语言,给事物命名。所以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物质,强调名实之间并非自然对应,而是一种认为的约定,是在社会中确定下来的。他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称谓之宜。”(《正名》)体现了语言的社会性。

(二)“明贵贱,别异同”

荀子的思想中,“名分观”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出生背景的影响,战国末期正是秦统一中国前由分裂走向统一十分关键的时期,不仅仅体现在领土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思想力量的分化与重组。

荀子提出“明贵贱,别异同”。“明贵贱”这一说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认为语言是区别人社会等级的量尺。现代语言学认为语言没有阶级性,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同阶级的人的语言特点存在区别,这个特点也成为众多社会文学进行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

(三)方言雅言

荀子出生于赵国,之后又在多个国家游历。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从发音和用词几个方面感受到了各地语言的不同。他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又说:“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荀子当时就认识到汉语在各个地方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指出有一种凌驾与方言之上的“夏言”。他说:“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下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荀子把当时流传范围最广,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夏族使用的语言作为标准语。荀子当时的语言标准化思想与我们今天学习标准英语的行动不谋而合,在遥远的战国时期,荀子的思想是有远见卓识的。

(四)荀子语言学思想对现代英语的启示

上面谈到了荀子对语言本质、语言功能和语言标准化思想的见解。在今天看来,这依旧是十分科学的。普通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任意性,语言跟语言所表达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荀子认为“名”与“实”之间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人为的联系。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在社会中形成与发展。在语言的功能方面,荀子的见解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色彩,同时对标准英语说的存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认为语言具有阶级性,只有“王者”才能“制名”,以防范“名实乱”,语言具有维护统治和制度统一的功能。但“王者制名”论与他本身对语言本质社会性的阐述相违背,如果语言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产生并发展的,“王者”一人如何“制名”?在他的“天人合一”说中将“王者”赋予天命,又弥补了他语言功能说,这也是荀子思想中的时代局限性。

三、“新英语”与“标准英语”的争论

(一)有关“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简述

从古英语到中古英语,再到15世纪后成型的现代英语,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英语,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已经逐渐成熟。然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士中,发音和用词皆不相同。20世纪以前,人们通常把英国本土皇室、贵族以及高等学府等统治阶级中受到良好教育人士的口音作为标准英语的模板,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标准英语就是英国本土上层人士所持有的发音和用词。由于英国阶级分化严重,标准英语作为身份的象征一度成为人们效仿的标准。

(二)“新英语”崛起的社会文化意义

1985年,“新英语”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性发展,主要体现于Kachru的三个同心圈理论。他将英语分成内圈(inner cirle English),外圈(outer cirle English)和扩展圈(expending circle English)。他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归为内圈英语,而除了内圈英语的,以英语为第二语言或是官方语言的国家则为内圈外范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英语”。

(三)荀子的语言学思想与“新英语”

“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远方异俗之乡,则因之而为通。”(《正名》)荀子将夏言作为标准汉语,他认为夏言是当时使用范围相对广泛的口音。在这个层面上,他比“标准英语”的定义标准更为先进,考虑到了使用的广泛性,而不只是阶级性。荀子的“方言雅言”说,对应现代英语的“河口英语”和“新英语”,也就是内圈英语和内圈外英语。他对“方言”采取一种宽容和共融的态度,而作为标准口音的夏言则认为是国家统一的助力,有利于民族间交流和经济发展。荀子的见解为我们对待标准英语和新英语提供了良好的榜样。

四、“新英语”教学

(一)“新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与温州大学英语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交流,作者了解到有六成以上的学生的从业方向是经济和外贸方向,包括眼镜、纺织、皮具、服装、厨卫、旅游、机床以及口译等等。

那么将“新英语”纳入商务英语专业学纲是否有意义?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经合组织(OECD)主要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丹麦、西班牙、芬兰、法国、英国、德国、希腊、意大利、爱尔兰、新西兰、日本、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典、美国”;2个“亚洲新兴工业体”(NIEs):“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4个东盟国家也是中国的近邻:“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另一个发展中大国“印度”。将它们仔细分类,主要有欧洲各国,北美,东盟国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除了英国、北美、澳洲等国被圈在内圈范围内,也就是说它们的英语等比较容易被听懂,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英语都各有其特点。特别是东盟国家,比如印度、菲律宾、新加坡,许多英语专业学生在最初接触其口音时都有极大障碍,甚至发生无法交流的状况。

(二)“新英语”教学策略

(1)多元化教学模式

Jenkins(2006)在Kachru“三个同心圈”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扩展圈国家英语并不是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英语是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通用语的存在(ELF),主要用于国际会议或商务交流。

多元化教学模式要根据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但我们必须明确“新英语”变体造成交流障碍的语言特征,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习者的特征,适时教授交际策略。这对教师和学习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作者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只能接触到美式英式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实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者自学能力和兴趣。作为教育者,一方面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与导向,利用有限资源尽可能多的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建立学习小组,营造轻松的交际性学习氛围。比如采用合作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材料,使学生自己去发掘“新英语”的含义。在提高学生听辨能力的同时,发现学习法也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增强。

(2)积极进行“新英语”教师团队建设

“新英语”是语言标准多元化的代表,包含着不同英语的地域变体。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可通度,既包括自己语言的可被接受度,又包括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可理解性。在这样的要求下,作者认为母语教师和非母语教师结合,组成教师团队对学习者了解和增强“新英语”的不同变体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英语专业中口语课程都大量运用母语教师,而学习者们也常常以口音标准度去衡量教师的素质。但母语教师与非母语教师的合作常常有很大脱节。

作者认为母语教师的作用并不在于让学生接触更标准的英语发音,应该促进母语教师与非母语教师的紧密合作,让学习者接触到不同地区文化背景,以扫除“新英语”内在分裂性所造成的障碍。特别重视不同文化背景的复合型学位教师的培养和运用,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时,更偏向应用型职业交际能力培养。即利用不同教师的背景,创设学习情境,进行情境教学。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这个文化大融合的场所,教师团队也应该达到相当程度的融合。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荀子语言本质说、语言功能说以及语言标准观的解释,阐明了语言来源于社会,是“名”与“实”之间人为的联系,语言能够维护民族团结,并且语言的统一能带来强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从经济角度来说,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能适应职场生活的学生,在我国与东盟、日本、韩国等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SL)或者外语(FL)的国家贸易交流日益紧密,不管是在展会中或者是经济对话中,了解对方英语的方言和口音规律对增进互利都是大有帮助的。从文化角度来说,各地文化都应该得到尊重,标准英语的评判标准不再如以前那么死板,它逐渐被定义为一种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英语,“标准英语”不再“标准”,而也变成了一种与地域特点相结合的英语,文化理解被摆到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标准英语从定义上来说跟“新英语”甚至只有内容上的差别,如:方言(dialact)、口音(accent)、语调(tone)、韵律(rhythm)等。荀子认为方言是一个地方的特色。当今社会,我们不断努力去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新英语”也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和传承。所以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与不同文化和地区的英语使用者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规律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Alptekin,C.Toward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LF[J].ELF Journal,2002,(1):37-64.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1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目标,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师德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落实好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做好教师用语“十提倡”,加大查处力度,坚决遏制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现象。学生未通过对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考核评价,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三、具体措施:

<一>、健全组织,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学校要把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教师师德建设领导小组,部署教师师德建设活动,以“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的师德观。在师德建设中始终坚持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树立起终身从教的职业信念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为主线,有效开展教育活动。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严格落实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教师用语“十提倡”等。“十不准”即:①不准参加组织和迷信活动;②不准从事有偿家教和收费补课;③不准上课时吸烟和接打手机;④不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⑤不准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聊天以及其他娱乐活动;⑥不准利用任何形式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⑦不准训斥、指责和羞辱学生家长;⑧不准私自向学生收费、摊派读物及推销商品;⑨不准、酗酒以及说脏话;⑩不准穿奇装异服、戴奇特饰品、浓妆艳抹,留怪发型。“十提倡”即:①“你真聪明,真能干”;②“你真可爱,真活泼”;③“你还有什么问题?”;④“你的问题一定能解决”;⑤“别着急,慢慢说”;⑥“别灰心,再来一次”;⑦“看到你进步,真高兴”;⑧“今天,你做得很好”;⑨“相信你,一定行”;⑩“通过努力你一定能成功”。学校要严格贯彻落实教师师德禁令及其他师德规范,教师人人熟知,真正做到令行禁止。

3、结合上级师德建设有关要求,全体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师除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积极参加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上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能力,以适应教育体制的转轨变型。

<三>、丰富活动载体,开展系列活动。

本学年我们将实施“五师”教育工程:

(1)铸师魂教师要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2)育师德教师要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对后进学生要有“三心”:爱心、耐心、信心。

(3)树师表教师要实现“一二三四”目标:一强——强化为人师表意识;二严——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三种精神——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四高——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

(4)正师风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5)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目标进行培养。

<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实施。

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年度考核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

<五>、展示学校风采,提高学校的影响力。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开展信息渠道,大力宣传师德高尚的教师,树立师德典范,鼓励教师多上传文章,展示我教师师德风采,扩大我们学校的新形象。

(二则)

经过学习师德师风建设材料,我深深的体会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师德建设,每位教师都要坚持不懈,认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光荣使命。社会在变化对我们这代人的人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追求”,如何“保持”是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很好地对待,很好地解答,把学生的思想引到正轨上来,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好思想、好作风、好行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我在工作中深切地体会到,我作为一名教师,要发展必须在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不但要创造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而且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具有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为人师表。时时刻刻把“爱岗、敬业、爱生、奉献”放在心上,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以自学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通过自查,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

(二)业务有待提高

(三)工作经验不足

针对性以上缺点,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学校教育部门有关学习活动,把时间用在业务钻研上,勤劳苦钻,精益求益。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三)提高主动性,积极性,团结互助,发扬奉献精神。

教师对学生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我将一认真学习,审视自长,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教师是为人之表,要有好思想,有高尚的品德。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把树立教师师德的形象放在首位。以自身高尚师德影响教育学生,态度和蔼,有礼貌,避免态度生硬,在学生和家长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才能使自己的整体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将继续努力,以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光辉事业。

(三则)

过师德教育学习后,我学习了《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有关师德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反思自己,觉得自己的表现在示范方面做得很不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一、发扬成绩,努力克服缺点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过去工作中的优点,总结在实践中取得的好的成绩及经验,努力克服过去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改正过去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和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工作要保持与时俱进。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将不懈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使自己始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不断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从而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活到老、学到老,工作之余,我除了学习业务知识外,还要不断猎取各家知识,不断汲取前人留下的知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思想、老庄哲学等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受益终身,“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厚积而博发”是每个做教师都应具备的才智。在积极努力地上好课的同时,还要主动参加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断向别人学习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教育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雷锋同志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人生是在奉献中才会更美丽。

四、关注学生,爱护学生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新时代教师十大准则范文12

[关键词]计算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平衡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5-086

在计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过分注重讲授计算技能,而忽略了旧知和新知、算理和算法、问题解决和计算技能的平衡要素,导致计算教学效果甚微。笔者认为,教师要找准平衡点,才能有效提升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一、找准旧知和新知的平衡点

在计算教学中,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计特定的数学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已有经验;另一种是通过复习旧知,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体系,扫清新知学习的障碍。前者是基于学生对新知的顺应,后者则基于学生对新知的同化。此时,教师如果能找准新旧知识的平衡点,就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认知基础。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设计了两道习题进行铺垫:1.每本书34元,东东要买2本,他需要付多少钱?花花要买10本,他需要付多少钱?2.妈妈要买12本练习册,每本34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习题1是对旧知的复习,也是对新知的铺垫;习题2是借助情境创设,对新知的有效激活。解习题1时,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口算得出购买2本书是34×2=68(元),购买10本书是34×10=340(元)。解习题2时,学生先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4×12。此时教师进行引导:“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学生很快发现两道题的相似性,并通过验证得出34×12=34×2+34×10,从而直观理解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获得了计算技能的提升。

以上环节,教师找准旧知和新知的平衡点,带领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融合了情境创设和旧知复习两个环节,让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新知学习,实现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找准算理和算法的平衡点

对计算教学来说,计算的法与理缺一不可。算理是计算能力形成的关键,算法是对计算程序的规范。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计算法理的平衡点,将算理和算法有机结合,架设一个直观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能够逐步概括抽象,从而获得算法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演变过程:“想一想,34×12你怎么算?”有学生认为可以估算,将12看作10,这样实际结果一定会比340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有学生认为,可以将12看作2个6,先算34×6,再乘2,就得到最后结果。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将12看作2个6呢?”学生说:“先算6个34比较简便,这样就可以通过口算得到结果。”也有学生认为,可以先算34×10,再算34×2,然后将两个积相加就得到结果。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2个34是多少?10个34是多少?两个积相加起来是多少?观察一下,竖式计算要先算什么?先算的这一步有什么意义?第二步要算什么?代表什么意义?最后一步要怎么算?代表什么意义?”通过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整个演变过程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

以上环节,教师找准计算的法与理的平衡点,借助直观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能够有效把握计算规则,而且对计算的算理也有了深入的理解。

三、找准问题解决和计算技能的平衡点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不管是计算教学还是概念教学,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执着于传授计算技能,而忽略了计算技能与问题解决策略的融合,导致两者割裂开来。但事实上,计算技能需要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应用,并非单一的,只有和代数、空间图形等诸多应用有机结合,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规则,为此,教师在把握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道练习:小芳的妈妈需要18张排练凳子,每张凳子23元,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认为可以先算出10张凳子的价钱,再算出8张凳子的价钱,而后将两个积相加,就能够得到最后的结果。此时,教师追问:“列竖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什么要对齐?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认为在列竖式计算时,23和18这两个数要数位对齐,先算个位8×23=184,再算十位1×23=23,后算的是十位上的积,因此要对位在十位上,即结果为184+230=414(元)。

以上环节,学生不但从生活实际中理解了算理,而且在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的同时培养了计算技能,使学生的计算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获得了同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