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时间:2023-06-05 10:16:04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1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骨科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颈椎病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颈部交感神经受激惹导致椎动脉受累、血管狭窄、折曲而引发的以眩晕视力模糊等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综合征。中医学上,颈椎病属"痹证"、"头痛"范畴、中医骨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学理论和诊治方法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同时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疗效好、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等西医无法比拟的优势[1]。本文笔者结合中医骨科医学工作者相关研究报道的综合分析,探讨了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念和原则

1.1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关键理念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压迫颈部脊髓或颈神经根所致。中医学领域,中医骨科以国术精粹为基础,将中医传统精华和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医药特色优势,采用辨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要治疗理念在于在不损伤任何机体的情况下,通过调理以起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方案上采用针灸、推拿、小针刀、颈腰椎牵引、穴位注射、砭木疗法、中药内服外敷及先进的理疗仪器进行综合治疗,具有疗效佳、疗效短的优点。

1.2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原则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以"消除炎症、分化增生、改善平衡"为基本原则,在循序渐进的动态治疗中使病情不断得以控制。

1.2.1消除炎症 颈椎病是颈椎的慢性退行病变,属于无菌性炎症。中医骨科临床治疗上,首先从消除炎症入手,进行全面调理,以缓解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导致的供血受阻症状,增强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1.2.2分化增生 骨质增生压迫颈部脊髓或颈神经根是诱发颈椎病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医骨科注重从病机入手,通过中医骨科疗法通过矫正调整关节结构、松解关节、改变椎动脉扭曲受阻状态、缓解骨质增生对推动脉血管的挤压刺激,使椎动脉获得正常血供。

1.2.3改善平衡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因其中大多系由于椎节不稳所致。中医骨科通过理顺颈部肌肉韧带的扭曲,使椎动脉受压现象得以控制,从而改善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

2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外治疗法、中医推拿疗法和中医针灸疗法等几种。

2.1中药内服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认为是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湿中阻所致,治则活血化瘀,益肾养血,祛风散寒。姜劲挺[2]观察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仙鹤决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结果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更为显著。同时丹参山甲芎芍汤、定眩冲剂及益气通络汤都是目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良好方剂。

2.2中药渗透熏蒸疗法 中药渗透熏蒸疗法通过中药液产生的富含中药离子的蒸汽,可促进患者颈部毛孔张开,开放毛细血管网。并在在蒸汽环境内,利于机体内邪外出,有效松解痉挛,降低肌张力,活络关节。周珊红[3]观察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熏蒸治疗。结果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3针灸法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曹世强[4]观察针灸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百会、风池、颈夹脊穴等并温灸气海、关元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4推拿法 推拿疗法可疏通脉络,解除神经压迫,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缓解症状。治疗时,仰卧在床,头伸出床外,肩与床边(无床头)齐平,头向后仰,后颈部尽量放松,再用两手十指托于后颈部,并以十指从上到下反复揉按后颈部,然后再以十指左右来回推颈椎的棘突部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指下可感觉到颈椎左右轻度摆动。由于颈椎的微动,可有效地改善颈椎关节与周围软组织之间的关系,纠正小关节的错位。丁全茂[5]探讨自创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响,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创手法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方法操作,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2.5捏脊法 捏脊法在中医学上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脊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督脉在脊背中央,是阳中之阳,捏拿督脉能起到振奋阳气的作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捏脊法即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治局部的肩、颈、背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在陈继岩[6]的研究中,系统地介绍了采用中医推拿整脊及其他手法的保守疗法,指出捏脊推拿手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提捏患者脊柱两旁的肌肉,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展望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方式成为现在很受欢迎的一种治疗方式。同时,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中医骨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还应针对颈椎病的治疗难点及其发病机理,从理论研究入手,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进一步全面发展。一方面,推进中医骨科微创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展。目前,已有医院推行"微创中医"治疗颈椎病,银质针多由85%白银及掺杂少许铜、铬合金熔炼而成,银质针非常细,直径大约1.0~1.1mm,以颈部肌肉僵硬、痉挛为主的病症通过银质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另一方面,大力传承并中医骨科疗法,以促进应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史达,孙银娣,张平安,等.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7(02):191-192.

[2]姜劲挺,张伦广,安文博,等.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J].河南中医,2013,7(05):166-167.

[3]周珊红.熏蒸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6(05):81-82.

[4]曹世强,于金栋,张静,等.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7(03):66-67.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2

关键词:颈椎病 针灸理疗 疗效 探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014-02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有统计表明其发病率大约在1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而随着工作方式的改变以及锻炼的缺少,颈椎病影响人群逐渐向低龄化发展,某些特殊人群如技术员、财会人员、长期伏案工作者中发病率高达60%。临床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近年来对于一些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外,联用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此方法的实施和诊治过程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84例颈椎病患者,其中观察组(联用针灸理疗组)42例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8~68岁,平均53岁,包括颈型16例、神经根型15例,椎动脉型8例,交感型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40~70岁,平均55岁,包括颈型18例、神经根型11例,椎动脉型9例,交感型2例。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病症及颈椎CT、椎-基底动脉多普勒检查后确诊。两组从年龄、性别、疾病分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概述。患者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颈型因睡卧不当,颈部受风寒或颈部强扭所致,神经根型多因椎间盘退化、破裂,突出入椎间孔,或椎骨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压迫颈神经根所致,椎动脉型因椎骨错位椎动脉变扁变小,椎动脉血流不畅,脑部缺血缺氧者所致,交感型因颈椎退化筋膜与肌肉粘连,挤压血管和交感神经所致。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微循环、扩张局部血管、抗炎止痛、清除自由基等等(具体略)。

1.3.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取针灸理疗方式,具体如下:

1.3.2.1 一般措施。进行健康教育,令患者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注意颈肩部保暖,保持乐观心态。

1.3.2.2 针灸理疗。进行电频针刺,使用国产HM6805―Ⅰ经穴治疗仪以风池、天柱、列缺、曲池、内外关、合谷、局部颈夹脊穴位、压痛点为主穴,并根据临床分型配穴,颈型配养老、后溪;神经根型配肩、手三里、八邪;椎动脉型配完骨、四神聪;交感型配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留针采用连续波及疏密波相结合进行25分钟针刺。每日1次,7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对于寒性体质患者还可进行温针灸治疗,用长约2cm艾条,插于针柄上点燃施灸。结束后对患者局部颈肩使用重庆华伦牌TDP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15分钟。

1.3.2.3 其它辅助理疗。在针灸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配合推拿放松,用左手掌扶住患者前额,使颈部微微后伸,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下由内向外推按至耳乳突处,进行枕大、小神经按摩,尔后左手扶持患者头顶,右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在锁骨中点略上按摩臂丛神经,接着弹拨颈神经压痛点,拿捏颈后肌群,点压冈下肌,最后拍打及搓法结束。

1.3.2.4 自我康复。患者还可在工作和休息之余进行自我锻炼,令患者两脚并立,比肩稍宽。双手叉腰,拇指在前,腰部自左向前、后、右作回旋动作。双手掌对搓发热以后,双手掌用力向下推摩到尾骶部,然后再向上推回到背部。

1.4 疗效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后6周进行治疗效果评定,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辅助检查无阳性体征。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仍对工作学习有影响。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体征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且进行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2例颈心综合征,1例视力障碍;对照组有8例并发症,包括4例颈心综合征、3例视力障碍、1例吞咽障碍。

3 讨论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很多,除年龄因素外,长期的慢性劳损也是重要原因,不良的睡眠、不当的工作姿势、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等都会引起颈椎病的发生[1],而当前的发病年龄已呈现低龄化的趋势。颈椎病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该病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运动范围较大,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退变常会引起继发性的椎间不稳定,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对颈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严重患者可因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而神经根受压后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临床治疗上方法很多,但是由于颈椎脊髓节段处于高位,手术风险相当高,一旦出现神经损伤可能导致高位截瘫,因此多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有数据表明颈椎病约7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实践表明,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且病情易复发,我们采取联用针灸理疗的手段,其治疗效果要优于常规治疗。颈椎是人体脊柱日常活动最频繁的部位,而椎间盘是人体最早、最易随年龄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组织。当局部受到风寒侵袭,或颈椎处于强迫姿势过久,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和,出现颈肩疼痛,颈部肌肉拘挛,头痛,头晕等症状。利用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2],而其它的辅助理疗如按摩、点压、电磁治疗等等可以通过剌激颈丛神经及臂丛神经,使头顶、枕后及肩臂产生酸胀、麻窜感,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充血、水肿消散,无菌炎症吸收。

颈椎病发病机制复杂,压迫、刺激、缺血均会引起,临床应注意疾病分型,不可盲目理疗,否则会造成新的压迫,形成颈椎不稳定[3],我们体会到并不是所有的颈椎病都能采用理疗的方法来治疗,颈型、神经根型以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兴奋型的患者,手术效果不太确切,而且风险较高,针灸理疗较为合适,对于椎间盘突出明显,严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或骨刺较大,严重压迫神经根或椎动脉者往往不适宜进行理疗,而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则应尽早实行手术治疗。在颈椎病针灸理疗治疗过程中,患者还应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综上,针灸理疗治疗颈椎病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建华,张其云.颈椎病患者颈椎体骨质增生与年龄关系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27(4):59-60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3

关键词:颈椎病治疗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24-01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颈部扭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本病原则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选用两种或多种疗法综合治疗较为普遍,均取得一定效果。

1针刺

1.1电针。鞠丹等1采用夹脊电针疗法,取颈部夹脊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取穴,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70.00%和5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00%,经统计学检验P

1.2银质针。何林宜等2将140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接受牵引加手法治疗,改良银质针艾灸组同时接受银质针艾灸加小针刀加药物注射疗法,发现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有显著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1.3小针刀。李淑文3运用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236例颈椎病,每周一次。配合中药热敷一天一次。总有效率达到97.9%。认为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疗效,方法简单易行,安全,见效快,疗效稳定。

1.4刺络拔罐。姜京明等4运用刺经络拔火罐疗法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取得满意效果。

2推拿

张秋实等5运用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优于综合手法治疗。

3牵引

田金尧等6采用颈椎牵引椅及颈椎推拿及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230例。经过上述治疗1~2疗程后,总有效率95.7%。发现该方法治疗颈椎病最大程度减少了对相邻椎体关节的影响,避免了用力过度可能造成的肌肉损伤,显著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

4中药

4.1中药内服。杜伟华7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取穴风池、天柱、完骨、晕听区、百会、列缺及2~4对颈夹脊穴。口服通脉止眩汤,药物组成:地龙10g,川芎15g,红花10g,桃仁10g,羌活10g,没药5g,当归15g,香附10g,牛膝15g,秦艽10g,五灵脂10g,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早晚2次口服。发现针刺配合口服中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或单纯中药治疗。

4.2中药外用。孙唯珺8发现中药熏蒸对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有较好的疗效,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痛人症状改善显著。

5水针

曾顺军等9将60例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牵引状态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对照组30例常规予以颈椎病推拿配合颈椎牵引。2组均1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2组复发率。治疗组复发率12.0%,对照组复发率58.8%,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6穴位埋线

黄延璜10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颈椎病,近期、远期疗效满意,且方法简便,省时间,痛苦小,适合治疗各年龄段的颈椎病患者。

7练功

周勇等11对大学生颈椎病患者进行八段锦锻炼。将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进行八段锦锻炼,B组进行手法治疗,C组采用药物疗法;治疗实验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受试者颈椎生理曲度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八段锦锻炼的效果相对手法和药物治疗要更好。

8结语

综上表明,颈椎病治疗方多,新技术发展快。笔者认为,在目前众多的治疗手段中,方法的选择成了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患者的体质、颈椎病的类型以及具体的临床表现,从安全、经济、疗效等方面规范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手段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鞠丹,高维滨,张萍萍.夹脊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32-33

[2]何林宜,邵家林,邓玲.改良银质针艾灸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10):18-19

[3]李淑文.小针刀配合中药热敷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21):201-202

[4]姜京明,叶禹,杨武,等.刺络拔罐治疗血瘀型颈椎病100例[J].中医药导报,2009,15(2):59

[5]张秋实,王丰.定位旋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6-117

[6]田金尧,苏改梅,郝希才.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30例[J].陕西中医,2011,32(12):1653-1654

[7]杜伟华,周军霞,杜若瑾.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12):1794-1795

[8]孙唯珺.中药熏蒸对不同分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10):2671-2672

[9]曾顺军,范志勇,栗漩,等.牵引下行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5):732-734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4

关键词:颈椎病;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67-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年以来,由于工作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工作节奏的加快,依赖电脑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用电脑、驾车等诸多因素,使人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肌肉韧带疲劳,从而加速了颈、腰椎疾病的发生。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不仅使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更进一步导致损伤,易于发生颈椎病。

1 正确认识颈椎病

人体的脊柱是由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以及骶骨和尾骨构成。颈、胸和腰椎都是环状椎骨组成,每块椎骨依靠前面的椎间盘和后面的小关节互相连接,形成一个骨性管道,称椎管,脊髓在其中穿行。脊髓分出的神经根从每节椎骨的椎间孔穿出,支配人的自主运动。人体颈椎由于劳损、受到外伤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逐渐地发生退行性变、颈椎正常生理曲度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叫颈椎病。颈椎病有以下主要类型:①颈型颈椎病:颈椎病最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或颈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不适,常在清晨或起床时发觉颈部不适,部分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 此型实际上是各型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经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②神经根型颈椎病 :此型最多见,约占50%~60%。由于颈椎退变,致压迫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牵拉产生神经根症状。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病人表现颈肩痛,前臂桡侧痛,手的桡侧3指痛。③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由于颈椎退变结构压迫脊髓,所以此型症状最严重。表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精细动作笨拙,后期出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等大小便功能碍障。脊髓型颈椎病,由于疾病自然史将逐渐发展使症状加重,故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脊髓损伤较重且时间长者,手术疗效差。

2 颈椎病的预防

根据患颈椎病的情况,通过预防和保健,可以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坐姿正确: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确。在坐姿上应保持自然的端坐位,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臀部和背部要充分接触椅面,双肩后展,两肩连线与桌缘平行,脊柱正直,两足着地。将桌椅高度调到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使目光平视电脑屏幕和黑板,双肩放松。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屈或过度后仰,以减轻长时间端坐引起的颈部疲劳。办公室工作者,还应不时站起来走动,活动一下颈肩部,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松弛。学生加强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抬头远眺: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1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注重睡眠方式:枕头选透气性好、中央应略凹进。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能随时调节枕头高低,以生理位为佳,一般高度以10~15cm为宜。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

避免损伤和防寒防湿:避免急性颈椎损伤,避免受风寒侵袭。颈椎病患者常与寒、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3 颈椎病的保健

颈椎病是颈椎椎节退变所致,其发生率及程度随年龄增加而日益增多,并严重化。但颈椎退变,并不等于颈椎病,即使是伴有症状的颈椎病者,也可能随着岁月流逝而自愈。初发颈椎病症状者的自愈率或治愈率占绝对多数。因此,一旦出现颈椎病症状时,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在早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以前,适当进行康复锻炼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但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宜制动保护。锻炼姿势为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具体动作为:①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20次左右。②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20次左右。③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30次左右,再由前向后旋转30左右次。④摇头晃脑: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10次,再反方向旋转10次。⑤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10次。⑥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10秒钟。⑦运动时的要点:a.尽量可能慢,防止头晕、头痛。b.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尽量不用力,使肌肉各关节得到舒展,促进气血流通,加快康复。c排除杂念,专心练习,怡然自得,对身心健康起到良好调节。d锻炼要持之以恒,每天3~5次,每次应量力而行,练习后自我保健按摩,如捏一捏,点按风池,大椎,肩井穴,必会有满意效果。

4 颈椎病的治疗

颈椎病大多数可以通过保健的方式来缓解症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到医院做相关治疗。如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明显,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受压明确等情况,应该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给手术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颈椎病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发症也随之大大减少。对于手术治疗颈椎病,手术前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在正规大医院进行确诊,术前诊断包括X片、核磁共振、椎动脉造影等。当然由于颈椎病治疗损伤颈脊髓的风险较大,也应该在正规大医院接受治疗,以免发生意外。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04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以保守为主。本文主要阐述物理疗法、颈椎牵引、手法按摩、小针刀、针灸等非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以及掌握颈椎病各型的特点、康复评定的目的。现就康复科以非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体会报告如下。

明确诊断,掌握各型的病理特点,防止误诊误治

颈椎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减弱,向外膨出,椎间隙变窄、椎体骨质增生,使颈椎椎管狭窄或椎间孔变小、变形,直接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颈部长期受风寒、劳累、反复落枕、坐姿不良、外伤或老化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各型颈椎病各有其特点,如神经根型颈椎病以上肢疼痛、麻木为主症;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症;交感型颈椎病则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有头部、眼部、心脏、周围血管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则以肢体运动障碍为主症。

诊断原则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具有比较典型的症状和体征;②颈椎病的X线片及其他检查证明椎间分级退变,并压迫神经血管;③影像学检查存在神经、血管压迫与刺激,同临床表现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辅助检查资料必须完备,据病情不同做颈椎X线拍片,颈椎CT、磁共振、颈颅多普勒、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等。医生必须明确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熟悉颈椎的解剖及体检检查,除外颈部发育不良、结核、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引起的颈部症状,确保医疗安全,只有正确的诊断方可施行正确、安全的治疗。

进行康复评定,明确治疗目的

颈椎病的康复评定目的是明确颈椎病损害的性质、范围、程度及变化趋势,籍以制定合理康复方案,选择康复疗法、评定康复效果及功能预后。

颈椎病的评定可分为基本项目评定和专项评定。一般状况评定包括颈椎的活动范围、肌力、感觉和反射、疼痛与压痛点,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测定,影像学和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专项评定有颈椎稳定性评定、颈椎间盘突出功能评定等。目前,以日本骨科学会对脊髓型颈椎病的17分评定法应用较为普遍。

康复的目的:减轻颈神经根、硬膜囊、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的受压和刺激,解除神经根的粘连和水肿,缓解颈、肩、臂肌痉挛,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保持颈椎稳定。

选择恰当合理的治疗方案,因人、因病、因时治宜

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方法繁多,临证应据患者不同情况、医院条件、设备及医生技术专长,灵活选择。

基本治疗是卧床休息,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卧床休息可减少颈椎负载,有利于椎间盘关节的创伤、炎症消退,减轻或消除症状。颈托、颈围可选用,同时避免受凉、受累、不良姿势等各种诱发因素。

物理疗法适合大部分患者,运动疗法需慎重。物理疗法具有镇痛、消除炎症组织吸收、减轻粘连、改善局部组织与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并促进肌肉恢复等功能,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石蜡疗法、红外线、磁疗、直流电离子导入、超短波、微波、中频等。运动疗法活动量应由小到大,频率由慢到快,避免过劳,对椎动脉型、脊髓型患者“转头”等动作幅度宜小或慎用,以防摔倒等意外的发生。

颈椎牵引是常法,要领需掌握,脊髓型慎用。颈椎牵引适合于肌型、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及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并非所有颈椎病都适用,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应当慎用,以免加重脊髓损伤程度,牵引时必须掌握好牵引的角度,牵引的时间和牵引重量三个要素。

按摩疗法简便廉,手法熟练忌粗暴。手法按摩可疏通经络,减轻疼痛麻木、缓解肌紧张与痉挛、加大椎间隙与椎间孔、整复滑膜嵌顿及小关节半脱位、改善关节活动度等,临床有传统按摩及关节松动术等方法,要求治疗前对患者病情应有全面的了解,手法要得当,切忌粗暴,对骨质疏松患者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慎用或忌用,诊断不明确禁用板法及关节松动术。

小针刀疗法是特色,选点是关键,安全是前提。采用小针刀闭合性局部松解疏通枕后肌群、枕下三角肌群及背肌肌群,对局部的粘连、瘢痕等病灶进行松解剥离,从而消除无菌性炎症,达到消炎镇痛,恢复颈项部软组织生物力学状态。该疗法对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佳。选择正确的治疗点是确保疗效的关键,治疗点大多分布在颈背肌的起止点上,临床可根据病情,辅助检查结果选5~10点治疗,对年老体弱及其他脏器病变较严重者当慎用。术后作手法进一步巩固疗效。一般作2~6次即可治愈,可作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首选用治疗方法。

针灸辨证施治,重视针刺补泻手法。“颈椎病”可属中医之“眩晕”、“头痛”、“肢麻”、“痹证”等范畴,有因心脾亏损、气血不足,不能上充髓海而发;有因肾阴不足,肝失润养,肝阳上扰清窍所致;有因素属湿盛之体,过食厚味,聚湿成痰,上蒙清窍为病;或因颈部过度劳损,复感外邪日久导致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可分为气血不足、经脉闭阻、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肾精不足等症型。一般针灸处方为:①神经根型多选:风池、风府、肩井、曲池、外关、合谷、后溪、阿是穴;②脊髓型多选:大椎、肩中俞、颈夹脊、肩井、绝骨、阳陵泉等穴;③椎动脉型多选;风池、天柱、百会、太阳、完骨、头维等穴;④交感神经型多选:百会、四神聪、太阳、劳宫、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等穴,辨证:头晕可加听宫、晕听区、平衡区、百会施灸;头痛选加太阳、率谷、印堂等穴;肢麻选加扶突、极泉、内关等;恶心、呕吐选加内关、丰隆等;肝肾不足加太溪、太冲;痰浊中阻者加中脘、足三里、丰隆。临症需据病情不同,灵活选择处方,补泻得当,方可取得较疗效。

以上各法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6

【关键词】 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责任椎体;有限化手术治疗;诊疗经验;刘晋闽

刘晋闽教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30余年,在诊治退行性颈椎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系统的诊治方法。

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以退行性变为主,属中医学“项强”“颈肩痛”“痹证”等范畴。而多节段颈椎病是指影像学上存在多个节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椎管前方或后方病变压迫脊髓和神经[1],并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的混合型颈椎病。随着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及普及,以及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多节段颈椎病的发病率和诊断率越来越高。如今,对本病的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给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颇丰,现将刘晋闽教授诊疗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 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概述

在病因病机方面,刘晋闽教授认为,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多病程较久,逐步发展而来;或在原有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经受外伤作用,而使疾病加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为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所致。

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方面,目前比较认可并广泛用于临床的是6种分型:颈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2]、脊髓型颈椎病[3]、交感型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但是,临床上大部分颈椎病尤其是老年性退行性颈椎病都可以列入混合型颈椎病范畴,而很少为典型的单一因素颈椎病。对此要综合考虑其发病及疾病进展情况。

通常,多节段颈椎病涉及的椎体数至少有2~3个,即3~4个椎间隙受累,多涉及C3~7水平。由于颈椎椎管在解剖学上固有的上宽下窄特点,C3~4平面脊髓受累的几率小于C6~7,C2~3平面则几乎不受累。下颈椎作为整个颈椎序列的“底座”,对承受压力、维持稳定提供支持。有学者提出,颈椎从过伸位到过屈位的运动过程中,C4~5和C5~6之间的承载的压力负荷最大。生物力学测试也证实颈椎在前屈位及后伸位时C4~5的应变值最大。由于受到长期的应力集中效应,下颈椎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平衡失调[4],最终导致下颈椎的病变。

由于多因素致病,多节段受累,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亦表现出不确定及多指向性,体征较少。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肢疼痛、四肢麻木、双手握力弱、肌肉萎缩、双下肢活动不灵、有踩棉感、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偶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障碍等。因此,这给临床医生在诊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治疗原则

有限化手术方式作为现代外科发展的趋势,是指仅切除病变节段部分或全部椎板,依靠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有效容积的方法,达到减压的目的[5]。近年来,学术界越来越倡导避免行单一的大范围减压,提倡应针对不同病因及致病因素精确定位,抓住主要矛盾,找到最直接、主要的致病因素,进行有限化的精准手术治疗。主张采用尽可能小的手术创伤,达到彻底减压并维持术后的稳定性,尽量避免预防性减压和非症状区域的减压、固定手术,尽可能达到减少破坏正常结构、最大限度改善症状的目的[6-7]。采取不同方式治疗颈椎病的目的是改善由脊柱退变产生的复杂的临床症状,而非逆转颈椎退变本身;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也应主要从临床症状是否改善来评价,而不仅仅是从影像学X线、CT及MRI的变化来评价[8]。因此,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多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患者,责任节段的精准定位尤为重要。

3 责任节段的定位

准确的责任节段定位是实行多节段颈椎病有限行手术治疗的前提和关键点。刘晋闽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判断定位。

3.1 症状与体征 功能检查法在多节段颈椎退变定位中起重要作用,特别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指征及手术部位选择有着指导作用。术前要求做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仔细询问病史,抓住重点,结合辅助检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为精确诊断提供强有力的依据。相比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和症状的描述更具真实性和可借鉴性。由于影像学与临床症状、体征存在不完全对应性,影像学反应疾病性质亦有局限性,所以只能把影像当做辅助检查,而不作为终极的诊断依据。查体时也不能受到影像学检查阳性的影响,必须做到仔细全面,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消除颈椎退变产生的症状是手术的目的,要求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到症状和体征上,最终达到改善症状和消除阳性体征的目的。常用的关键感觉和关键肌定位方法参照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NASCIS)及国际截瘫学会(IMSOP)

1990年制订的标准,见表1、表2。

3.2 影像学检查 X线作为骨科疾病诊断的常规基础检查方法,在宏观形态上为椎体病变及椎管狭窄提供间接证据,是MRI和CT必须参照的基础资料。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片对判断生理曲度及序列稳定性非常重要,应作为颈椎病术前检查不可或缺的项目。通常,受累颈椎节段椎间隙可见不同程度的狭窄,椎间关节存在退行性改变,椎体前后缘可形成增生骨质及韧带组织的骨化,这给责任节段的定位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CT检查对骨组织显像好,可以清楚显示颈椎各椎体及小关节的退变情况,在显示椎管横断面形状、测量其矢状径及面积方面具有优势性,这为多节段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7]。此外,CT还可明确颈椎病所致椎管狭窄的原因,对椎体大小关节的关节突骨赘,后纵韧带骨化及椎间盘突出的显像较清晰,且可鉴别脊髓受压与脊髓萎缩。CTM有助于了解脊髓及神经根的受压情况[9]。

MRI常用于观测神经根受压与椎间孔狭窄征象,可以直观地评价影像检查阳性结果与临床症状的关系。MRI显示椎间盘突出和神经受压情况较敏感,且矢状位成像可同时清晰地显示所有颈椎间盘,有助于全面地观察颈段椎间盘病变和脊髓前后位的受压及损伤情况。其对软组织成像好,可以区分椎管前后的压迫是骨性还是软组织引起。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须行颈椎MRI检查[9]。

3.3 神经电生理检查 影像学在形态学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颈椎各节段的病变部位并由此推测神经受压的情况;但是,形态学的改变与神经受压情况往往不完全对等,并不能如实反映受压神经功能的改变。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弥补影像学的不足,它不仅能反映受损神经根的功能损害程度,尚可用于神经根感觉损害的定位。肌电图作为目前有效的电生理诊断方法,可对受累神经根病变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为责任节段的定位和手术减压提供参考,从而避免过度减压;此外,还能对外周神经病变或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神经病变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刘晋闽教授指出,尽管现代检查技术日臻成熟;但是,影像学检查作为颈椎病的辅助检查,只可从形态上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而不应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具有一定经验的临床医生会发现,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阳性没有完全的对等相关性,不可将两者直接相对应,更不可根据影像学检查直接推断责任椎体病变。对责任节段的定位和判断,应同时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加以确诊。其中对体征的仔细检查尤为重要。首先,患者就诊缘于不同程度的症状和体征,诊治目的也是改善症状,解除痛苦,消除阳性体征;其次,通过体征判定责任节段最为廉价、直接、客观,临床可行性更高,更易被患者接受;此外,仔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往往突出疾病的复杂性,但综合考虑判断可以从中找到关键线索,明确重点。综合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帮助早期诊断受损节段、部位、范围,及其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10]。此外,对复杂的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不符的多节段颈腰神经根性疼痛患者,有条件的医院可考虑行SNRB。其能安全准确定位颈腰椎神经根病变节段[11-12];但该检查有创,技术要求高,普及率尚低。

4 责任椎定位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

治疗方面,综合刘晋闽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及文献支持,认为相比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多节段颈椎病,责任节段的确定并进行有限化手术治疗具有诸多优势:①避免过多切除椎体,不破坏非病变部位的椎体及附件;

②常规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对脊柱的前中柱破坏较大,不利于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对椎体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严重影响颈椎的稳定性,且发生假关节的比例大[13],且多间隙减压由于术中操作难常出现减压难以彻底,而确定责任节段进行有限化治疗则可有效避免;③不破坏椎间高度,明确责任节段后,仅行重点节段的减压往往可缓解症状,可以减少颈椎的融合节段,并可降低长节段融合率低及并发症高的不足[14];④减少手术耗材费用,为患者减轻经济上的负担,更易被患者接受;⑤无多节段的危害,如固定节段多、力臂长,钢板两端单皮质固定的螺钉应力过大,易出现移位、松动等术后并发症等[15];⑥保留了相邻脊柱运动单位的微动,避免了长节段减压融合带来的术后颈椎僵硬,前屈、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等并发症;⑦颈部活动受限以及大量内固定物的植入还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以及心理上的阴影,这与现代对健康新定义背道而驰。因此,坚持精准定位、有限化治疗是值得提倡和推广的。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对责任节段的确定尚存在操作上的难题,如影像学的差异及误导、影像学检查与体征不符合、各级临床医生经验的参差不齐、精确定位责任节段的高难度及复杂性等,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与临证总结。

5 多节段颈椎病诊治经验小结

刘晋闽教授指出,多节段颈椎病诊断与手术治疗的关键是坚持影像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统一以明确责任节段,找到主要致病点,缩小手术范围;术中进行有效彻底的减压,力求解除症状;恢复颈椎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植骨融合重建颈椎序列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手术方式的选择方面,提倡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颈前路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术等。

刘晋闽教授认为,退行性颈椎病常出现多节段病理改变征象,精准的诊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术前应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明确责任节段,并与患者进行仔细全面的术前谈话,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性。与退变相关的脊髓病和神经根病的诊断必须结合影像学检查,坚持“症”“片”相统一的思想。功能检查法在多节段颈椎退变责任节段的判断中起决定作用,临床诊断必须以病史、症状、体征为主,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影像学检查为辅,同时参照将症状、体征、神经电生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所获取信息串联起来形成的“证据链”,对责任节段做出精准的诊断和定位。诊治上综合考虑,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化有限化治疗。

6 病案举例

患者,男,71岁。因颈项部酸痛伴右侧肢体麻痛2个月,加重1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项部酸痛,伴有右前臂、手部麻木无力及右小腿酸胀无力感,于当地卫生服务中心行针灸、理疗治疗4周,颈项部酸痛及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感无明显好转。近1个月来,患者手指麻木症状逐渐加重,以右手前臂外侧及拇指为甚,1周前患者自觉右手指麻木无力感加重明显,右手握力下降,拿东西易掉落,不能握筷,遂来诊。体格检查:颈项部椎旁局部压痛阳性,颈部活动无明显受限,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手握力减退,右手肌力Ⅲ+级,右手前臂外侧及拇指背侧感觉减退;左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右侧(+);双侧肱三头肌腱反射(++),双桡骨茎突骨膜反射(+);右侧Hoffmann征(+),左侧(-);双上肢肌肉未见明显萎缩,双上肢肢端血运正常。X线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4~5椎间隙狭窄,C2、C4~6椎体前缘骨质增生。MRI示:①C5~6椎间盘膨出伴向后突出,颈髓受压明显变细,椎管明显狭窄。②C3~5、C6~7椎间盘向后突出,颈髓受压略变细,椎管狭窄。CT示:C4~7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骨化。诊断: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肌电图示:右正中神经、桡神经部分性损害。综合病史、症状、详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认为本病例病变部位主要在C4~6节段,C5、C6神经节段;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无效,病因考虑为后纵韧带骨化压迫颈髓,故选择前路入路行手术治疗,予前路C5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予C5椎体次全切,充分行C4~5、C5~6椎间隙水平椎管前方及C5、C6右侧神经根管减压,解除C4~5、C5~6间隙水平对颈髓的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重建颈椎稳定性。术后患者右手前臂及手部麻木感较术前明显减轻,右手肌力逐步恢复,术后1周拆线出院;出院时右手握力恢复可,肌力Ⅳ+级,双桡骨茎突骨膜反射正常,可自如行握筷、写字等动作,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证实术前诊断和定位准确无误,手术治疗有效。

7 参考文献

[1] 汤立新.颈前路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1):123-124.

[2] 中华中医药学会.神经根型颈椎病[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78-80.

[3] 崔敬虹,饶耀剑.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2):74-77.

[4] 冉茂东.颈椎病的生物力学研究综述[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4):327-328.

[5] 吴卫平,冉永欣,谷加炎,等.有限化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0,3(1):15-16.

[6] 钟远鸣,宁运乾,吴志坤.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责任节段”的定位诊断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2):69-71.

[7] El-Abed K,Barakat M,Ainscow D.Multileve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ecompression:midterm outcome using a modified hinge osteotomy technique[J].J Spinal Disord Tech,2011,24(6):376-380.

[8] 陈仲强,刘忠军,党耕町.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2.

[9] 买小军,王学琦,卢万春,等.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7(3):220-222.

[10] 林敏婵,卢泽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电生理诊断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3):144-155.

[11] 刘侃,吴闻文,郭继东,等.多节段腰椎疾病的定位诊断及有限手术治疗[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5):519-534.

[12] Sasso RC,Macadaeg K,Nordmann D,et al.Selective nerve root injections can predict surgical outcome for lumbar and cervical radiculopathy:Comparsion t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Spinal Discord Tech,2005,18(6):471-478.

[13] Das K,Coulswell WT,Saca G,et al.Use of cylindrical titanium mesh and locking plates in anterior cervincal fusion.Technical note[J].Neurosurg,2001,94(1):174.

[14] 刘百峰,袁文,徐盛明,等.多节段颈椎病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J].脊柱外科杂志,2006,4(1):25-28.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7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药理研究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椎动脉受压和发生弯曲、痉挛或伴有椎动脉粥样硬化及转动牵拉椎动脉时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是颈椎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中医多以“眩晕”病论治。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因其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统计方法存在差异,所以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多有不确切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本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本病的治疗已有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现将本病的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以虚为主,主要夹风、火、痰、瘀等。“眩晕”一证,最经典的论述始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主张应从风火立论;金·刘完素的《河间六书》有“风火皆阳,阳多兼化,阳主乎动,两阳相搏,则为之旋转”的论述;元·朱震亨《丹溪心法》的“无痰不作眩”;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中说“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

2 辨证分型

本病多因颈部慢性软组织劳损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衰老,肝肾精亏,筋脉、骨与关节失去濡养而发生退行性变,痰瘀内生致经络阻滞、脉道不通、髓海失充、肝风内动、风火上扰神明而出现。其病因病机复杂,各医家辨证分型也各有千秋:赵定麟[2]将其分为痰湿中阻、痰瘀互结、湿热内扰、气血亏虚四型,分别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血府逐瘀汤、温胆汤、益气聪明汤加减治疗;李飞跃等[3]总结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辨证分为肾虚肝旺型、气血两虚型、气虚瘀滞型、痰湿阻滞型,分别用益气通脉汤、加味八珍汤、补阳还五汤、温胆汤等治疗,疗效显著;梁晓星[4]以痰热内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分别诊治,分别以泽泻汤和黄连温胆汤、杞菊地黄丸加减、建瓴汤加减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潘之清[5]将其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痰瘀互阻五型,分别采用羚羊钩藤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八珍汤、金匮肾气丸(或知柏地黄丸)等治疗。

3 临床验方报道

王拥军等[6]将53例CSA患者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用20天,治愈39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2%;熊昌源等[7]以钩藤饮加葛根为主随症治疗肝风上扰证;汤正蓉[8]以天麻钩藤汤和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蒋红玉等[9]对63例CSA予以芪棱汤(黄芪、桑椹子、天花粉、三棱、水蛭等)治疗,总有效率达95.24%。钟冬梅[10]用加味黄芪桂枝汤治疗CSA 41例,总有效率92.68%。杨笃权等[11]用定眩冲剂治疗CSA 220例,治愈率61.6%,有效率98.6%。金卓祥[12]认为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用自制晕乃停口服液治疗,以天麻蜜环菌片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4%,优于对照组的80%,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吴绪祥等[13]运用乌龙丹(黄芪、川芎、制首乌、地龙、葛根等)治疗CSA,效果满意。田伟明等[14]应用自拟止眩汤治疗CSA 161例,对照组用颈复康冲剂治疗139例,结果前者总有效率为98.13%,后者总有效率为86.33%,二者有显著差异。姚天源[15]用通痹定眩汤治疗CSA 349例,结果:治愈212例,显效96例,有效3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7.99%。

4 中药药理研究

4.1 中药对微循环的影响 以往认为颈椎病骨赘不除、椎间失稳不解决,将持续对椎动脉形成刺激或压迫,症状则难以缓解,然骨质增生、椎间失稳与临床症状并不呈正相关,颈椎病临床症状出现,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性刺激或压迫神经、血管或脊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横突孔、椎管、椎间孔与相应组织间都有一定的间隙,一般都难以真正压迫血管、神经或者脊髓。仅极少数病例系增生组织对椎动脉形成压迫,影响椎动脉血流量。但骨赘刺激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局部充血水肿可使管腔狭窄,从而使血管、神经或脊髓组织受到压迫而发病。现代研究表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微循环有明显障碍。而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除湿通络等方法改善微循环,消除局部充血水肿,改善局部化学环境,有利于症状的缓解。王易虎等[16]以颈痛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设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动脉管径、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表明颈痛宁对扩张血管有明显作用,能扩张椎动脉管径,降低血管阻力,使血流量增加,并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

4.2 中药对血液流变学影响 现代研究发现,颈椎病患者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红细胞电泳减慢,血液呈浓黏、凝聚状态且血液黏滞度增高致血流速度缓慢,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变小,椎动脉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变小可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引发颈椎病或加重颈椎病病情,故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入手,亦是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之一。韩纪举等[17]对白花丹参的临床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黏附凝聚作用,并具有降低血黏度功能。郭万等[18]以桃仁、红花、丹参、川芎、三七、胆南星、天竺黄、半夏为主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现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郭彦等[19]对川芎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可以改善微循环,使其管径、流速、流量、毛细血管数等方面有明显改善,尤其以微动脉最明显。现代药理研究[20],白术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血液循环;天麻可使脑血流量增加,降低血管阻力。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改善脑供血,是治疗眩晕的良方。陈健[21]用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浆黏度、各切变率时的全血表面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低于服药前;顾丽贞等[22]用体外血栓形成仪观察到仙鹤草水煎酒沉制剂在33.33~93.33 mg(生药)╱ml浓度范围内,对家兔体外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表明他对血液的高凝倾向可能会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张明发等[23]研究表明羌活水煎醇沉溶液浓度为0.1 g/ml时可抑制离体兔血小板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血栓增长速度,使体外血栓形成时间延长。

转贴于

4.3 中药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 椎动脉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主干动脉,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由于颈椎失稳,椎间盘向侧方突出、钩椎关节、骨刺等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在椎动脉硬化基础上,上述突出或增生物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导致发作性眩晕、视物障碍等一系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研究证实椎动脉颈椎病患者血流峰值低于正常人,故扩张椎动脉、增加椎动脉血流速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大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24],葛根对微循环障碍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增强微血管运动的振幅,提高局部微血管流量,使毛细血管网开放明显、血流加速,黄芪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改善血液循环及消肿功能。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病史较长,经过系统保守治疗症状多能缓解,祖国医学在治疗CSA上有一定优势,应用中药治疗CSA临床多有报道,但实验研究较少,应用现代医学的药理实验研究方法,进一步证实了中医中药在治疗CSA的可行性,且逐渐成为保守治疗CSA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中医中药治疗仍有它的局限性,对颈椎失稳、横突孔明显狭窄压迫血管引起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差。因此,努力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将传统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弥补单纯应用中药治疗方面的某些不足之处,提高临床疗效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冯世庆,杨明杰,孔晓红,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

2 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55-356.

3 李飞跃,李中伟.名老中医李国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验.中医正骨,1996,8(3):20

4 梁晓星.辨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观察.河北中医,1994,16(4):10.

5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58-259.

6 王拥军,王志恒.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2):166-167.

7 熊昌源,刘松林.天麻钩藤饮加葛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6,18(5):20.

8 汤正蓉.颈性眩晕合并糖尿病的诊治.中医正骨,2001,13(6):15-16.

9 蒋红玉,曹平.芪棱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医研究,2003,16(6):23-24.

10 钟冬梅.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中国中医杂志,2006,15(10):1084.

11 杨笃权,张延刚.定眩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2,8(1):45-47.

12 金卓祥.晕乃停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实用医学杂志,1998,14(3):216-217.

13 吴绪祥,钟洪.乌龙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5例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65.

14 田伟明,王文智.止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医药学报,1998,6:36.

15 姚天源.通痹定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49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1999,30(2):8.

16 王易虎,郭健生,牟翔.颈痛宁冲剂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6):343.

17 韩纪举,赵晓民,焦鹏,等.白花丹参对小鼠血小板粘附功能及血液改变的影响.中药材,2007,30(6):699-701.

18 郭万,马涛,卢玉新.血液流变学检查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意义.天津中医,1998,4(15):80.

19 郭彦,董蕾.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梅尼埃67例的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06,14(5):309-310.

20 廖锦川.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36例.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61.

21 陈健,赵忠棋,周君富,等.颈椎退变性眩晕患者的血液流变变化及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其治疗作用的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1):4.

22 顾丽贞,张百舜,张润珍.仙鹤草对家兔体外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中国中医药科技,1995,2(2):21.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8

关键词 颈椎病,椎动脉型 临床研究 中药注射治疗 卧位旋牵手法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头晕、肢体无力或猝倒发作者,又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通常认为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和钩椎关节骨赘在活动中挤压椎动脉;或颈椎失稳,移位压迫椎动脉;或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引起椎动脉弯曲;或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椎动脉痉挛;或椎动脉硬化,弹性收缩力下降,绝对长度增加,发生扭曲,以上因素使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该病的发生。若非钩椎关节骨赘直接压迫椎动脉(这种情况实际上很少见)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作者从2004年10月~2006年1月对门诊、住院的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卧位旋牵手法加脉络宁注射液颈椎痛点病位注射、中药五籽散药熨外用的治疗方法,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病人全部来自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患者,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均通过详细的病史与体格检查;组间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

1.2 症状和体征 两组患者均有眩晕症状,其中伴有恶心、呕吐32例,踩棉感8例,耳鸣、听力下降12例,眼睛干涩、视物模糊9例,头痛或头皮麻感38例,颈肩痛42例,记忆力下降5例,睡眠差37例,上肢麻痛19例,四肢乏力14例,胸闷、心慌、心率减慢7例,有颈后肌广泛压痛37例,寰椎横突、头下斜肌压痛39例,压寰椎横突转头诱发头晕42例,颈屈伸活动诱发头晕35例,旋颈征阳性90例。

1.3 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片见钩椎关节横向骨质增生,斜位相应椎间孔缩窄45例,颈椎不稳,椎间水平移位>2.5mm,椎间交角>9° 37例;椎管矢状径<11mm或椎体矢状径/椎管矢状径<3 / 4、颈椎管狭窄7例。

1.4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①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显示节段不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症状;⑤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1.5 纳入标准 年龄18~65岁之间符合本病诊断标准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1.6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65岁,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眩晕;内分泌及代谢所致的眩晕;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或颈椎有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肿瘤、感染等者以及诊断上属于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及混合型的颈椎病患者。

1.7 统计分析方法 数据用SPSS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间优良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中医主证症候改善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显著性水平。

2 方 法

2.1 治疗组

2.1.1 卧位旋牵复位手法:先仰卧于治疗床上,患者胸背部垫薄枕,头略后仰,医者站于或坐于患者头端,先在颈肩背行轻柔揉、捏、滚、推、拿等松筋手法,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再点按风池、大椎、肩井等穴,术者一手托牵下颌部、一手放置于枕部,同时助手扳扶患者双肩作对抗,术者顺势一松一紧的水平拔伸牵引,力量由轻至重逐步加大,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反复施法约1分钟,然后屈颈约10~15°在维持旋转的同时左右旋转各1次,顺势而为,注意速度与力度,先健侧后患侧,以能听到“咯嗒”声为佳;患者再取左侧卧位,同上实施手法,此时助手双手抱拉患者右肩作对抗牵引;患者再取右侧卧位时施手法;最后取俯卧位旋牵,患者胸前垫枕,术者先行上述旋牵,再实施推旋手法即患者俯卧位,头转向一侧,医者立于其头侧,一手推顶患者肩部,另一手托牵患者下颌部施法,医者双手交叉同时用力操作,以能听到“咯嗒”声为佳,同样注意顺势而为,避免粗暴强硬手法。

2.1.2 中药脉络宁注射液颈椎旁痛点病位注射治疗:严格消毒颈肩部皮肤后,选择的注射部位为C2/3、C5/6横突旁及斜方肌起点处进行局部的中药注射治疗(一般注射6处),每处配药:脉络宁注射液4ml+1%利多卡因1ml,每隔5~7d注射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注射C5/6痛点时应注意注射部位勿太深,要观察是否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如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出汗、结膜充血等。在操作注射时一般先从一侧开始,一侧颈旁痛点注射完后,让患者活动颈部,绝大多数患者头晕、头痛或伴有心慌症状立即改善或消失。

2.1.3 验方五籽散药熨疗法:先将验方五籽散(苏子100g、白芥子100g、吴茱萸100g、菟丝子100g、补骨脂100g等)装入布袋内,在微波炉中中火加热3分钟后,对颈肩部进行热熨治疗,使用时施以按摩手法,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待温度适宜后热敷患处,每次30min,每天1次,连续3周。

2.2 对照组 予口服西比灵5mg,每日2次,连续3周;静滴西其丁注射液500ml,每天1次,连续3周。

3 结 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3.1.1 颈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仅仅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有轻度症状,功能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②有效:相关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但病情不稳定,停药后有复发,对重劳动有影响;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反而加重。

3.1.2 中医主证症候、体征疗效判定标准:对主证的中医症候治疗前后的积分(见表2)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症状积分变化判断可、差;对舌脉象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3.2 疗效评定结果

患者于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见表3;改善中医症候方面,结果见表4,二组之间比较,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见症状为眩晕、头痛、耳鸣、眼花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突出的椎间盘和钩椎关节增生的骨赘挤压椎动脉或颈椎失稳、移位压迫椎动脉或椎间盘变性、椎间隙狭窄引起椎动脉弯曲或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使椎动脉痉挛或椎动脉硬化,弹性收缩力下降,绝对长度增加,发生扭曲,以上因素使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该病的发生。

椎动脉供应脑的血运约占心输出量的1 / 6,占脑血流总量的11%,每分钟通过椎动脉的血流量为45ml。当某种原因导致椎动脉狭窄时极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据郭世跋教授研究结果[2],椎动脉接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冯世庆[3]认为椎动脉由颈交感神经支配,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

支配椎动脉的交感神经纤维大多来自星状神经节。在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变性突出时,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和运动关系发生改变,导致以下的病理变化[4]:①椎动脉壁的交感神经纤维及颈部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炎症反应,炎症介质一方面刺激交感神经纤维和交感神经,导致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引起其支配的椎一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血流减少;另一方面是刺激颈部神经根,导致颈部神经所支配的颈部肌肉疼痛紧张,肌张力明显升高。②炎症介质直接刺激血管和血管壁上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血管发生痉挛,致使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③可使椎一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受到刺激出现反应性血管痉挛,使内耳等部位供血不足而引起眩晕。

本旋牵手法轻柔,患者采取卧位,容易消除其紧张情绪,头颈部肌肉比较放松,在行旋牵之前,通过头颈部按摩刺激神经末稍感受器,使交感神经紧张度下降,血管扩张,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和局部的血液循环;颈椎卧位旋牵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在于整复小关节结构和功能上的紊乱,改善和纠正颈椎异常曲度,改变椎间隙结构,使椎间隙增宽及减轻椎动脉扭曲。关节恢复正常位置后,改善了其与椎动脉和周围神经的位置关系。

本疗法所用的脉络宁注射液由牛膝、玄参、石斛、金银花等组成,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抗凝血、溶血栓等作用,局部脉络宁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疗法的优点在于首先利多卡因迅速起效,对星状神经节、颈部神经根和其邻近的颈中节及椎神经起到阻滞作用,使支配椎动脉的交感神经传导中断,使其停止或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椎动脉舒张。通过颈枕部等三处注射治疗可使局部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椎间盘内压力减轻,椎间关系得以一定程度恢复,从而减轻对颈交感神经节和椎动脉的卡压刺激,而使椎动脉舒张,同时局部注射的脉络宁经过缓慢吸收可以起到持续发挥治疗作用。

局部的中药五籽散(苏子、白芥子、吴茱萸、菟丝子、补骨脂等组成)药熨治疗可以达到散寒除痹、通络止痛之功效,通过局部药熨,使患部肤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组织代谢增加,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吸收;肤温升高还可以使组织间隙扩大、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从而提高了疗效;在实施药熨治疗时,配以滚、搓、搽、揉、敷等手法进行患部治疗,因此五籽散药熨治疗具有中药干热疗法、温热理疗、理伤手法等多种功效,较好地做到了缓解或解除患部症状。

综上所述,本疗法首先通过三种卧位的旋牵手法整脊复位,理顺了小关节结构和功能上的紊乱,改善和纠正了颈椎异常曲度,改变椎间隙结构,使椎间隙增宽及减轻椎动脉扭曲,消除了因椎间盘变性或骨质增生等因素对神经、血管的纵向压迫和刺激,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到改善;其次通过患部的直接给药以求药到病所,直接发挥疗效,尤其是脉络宁针剂+利多卡因混合液进行颈部病位注射治疗,先是利多卡因发挥局麻作用,对周边的有关组织进行浸润,特别是椎动脉旁的颈交感神经进行了阻滞,即时解除了椎动脉的痉挛,同时脉络宁注射液在局部起到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等作用,通过缓慢吸收使其治疗作用持续发挥;最后患部的温热治疗使得局部肤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无菌性炎症的吸收。通过以上的直接治疗,急则治其标,尽快消除症状,缓解病情。与单纯西药组作对照,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P值均<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本项目的特色治疗方案先进、科学;对中医症候治疗前后对比,治疗组P值均<0.01,对照组P值均>0.05,具有显著差别,证明本方案在缓解和消除症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疗法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宇.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记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 ;31 (8):472

[2] 郭世跋.临床骨科解剖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8~49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9

【关键词】颈椎病;非医学治疗;文案人员;防治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在我国属于常见病,随着文案人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这一人群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有漫延之势。因此,有效防治颈椎病成为医学工作者乃至普通公民应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颈椎病的病症现象及高发人群

颈椎病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颈部酸困麻木、僵硬等不适,出现头晕、头疼、头胀;严重者会出现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也有部分病例出现大、小便失控,障碍,甚至四肢瘫痪。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与个人的体质及日常防护有一定的关系。在过去临床诊断显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是老年群体。但根据近年来相关调研资料显示,颈椎病已呈高发态势,并且患病人群趋向年轻化。整体发病率已达15%,30岁以下的发病者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几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到6倍,这一人群集中表现为文案人员,并向“低头族”[2]延伸。

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们坐在办公室,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多。尤其文案人员,从过去的笔墨纸时代已经演化为计算机操作时代;又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文案人员提供了大量信息、知识快速检索的便利;同时网络娱乐性的加强,使得文案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同一姿态连续伏案工作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截止2013年底,据全国就业人员7.7亿人[3]推算,全国有超过1亿的文案人员,如:办公文员、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人员、各类设计人员、研究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各种文学创作者等等庞大的群体是颈椎病高发人群。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低头族”大量出现,马路上、车上、休息厅、餐厅乃至家里等,长时间低头聊QQ、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收发邮件、浏览新闻,甚至使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等。这一群体也已成为颈椎病新的高发低龄化人群。因为马路上的“低头族”人群的危险性,日本近期已经在智能手机中注入了一种拯救“低头族”行走人群的手机软件,以防在行走中由于低头看手机而出现意外事件。

2 颈椎病分类及病因

2.1 病理及分类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多因感受风寒湿邪,经络受阻,气血瘀滞而致病。西医则认为颈椎病病因复杂,病变特征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致邻近组织受累,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体征。

颈椎病根据发病部位的医学特征可以分为六种类型:①局部颈型颈椎病,这类病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使颈部活动受限;②神经根型,这类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③脊髓型,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④椎动脉型,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⑤交感神经型,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⑥其他型,如食管压迫型等。

2.2 病因及分析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绝大多数因为慢性劳损而引起颈椎退行性病变。其中,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长期低头或头颈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工作导致颈部疲劳是诱发这一病因的最主要原因。

3 颈椎病的非医学防治及其分析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医学治疗和非医学治疗两类。医学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的手术治疗方法因带给患者的痛苦及创伤较大,且有一定风险,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有:药物治疗(采用口服药物、或注射方式等)、牵引或局部固定以及推拿按摩等三种方式。对于大部分长期伏案工作的文案人员来说,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都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非医学治疗目前来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运动活动方式,解除颈部疲劳,疏通经络,达到防治效果,并辅以日常保养护理的治疗方法。

无论医学治疗还是非医学治疗,其治疗的机理是校正变形,修复损伤,疏通经络而消除病痛,达到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是采取强制方式,校正变形、修复损伤、切除病体。而非手术治疗的药物治疗也是通过药物作用消除炎症、疏通血脉,减少患者痛苦并达到治疗效果,而牵引或局部固定方式,是借助外力帮助患者校正变形,其推拿按摩方式与其非医学治疗方式相近,通过局部运动,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病痛的效果。

4 颈椎病非医学治疗的方法及特点

4.1 常活动、常运动是文案人员预防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

面对颈椎病高发的文案人员群体,绝大多数是因为长期保持某一姿势而致的慢性劳损引发。常活动、常运动,尤其对文案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活动一下颈部,对防治颈椎病有着显著效果。通过运动,疏通经络,增强颈部及其他部位韧性,消除因疲劳而造成的不适感,达到防治的效果。同时,也因人体的生物自修复特性,常运动可适度修复颈椎变形等引起的病症,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通过有节律的良性运动,可改善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调理肌肉血管舒缩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并能使各肌群和韧带得到锻炼和休息。

文案人员工作时,低头伏案,并长期保持一种姿态。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站起来进行活动,活动时间最好持续在5分钟以上为最佳,每天应不少于3次以上。例如进行多次极力上下抬、低头,左右转动,辅以身体其他各部位相应运动。运动应以自身身体可接受的范围为限,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及力量;活动初期避免剧烈动作,以免肌肉拉伤或造成二次损伤;可以适量参加或进行一些有助颈部活动的运动项目,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

4.2 颈部按摩是化解颈部僵硬不适的最直接有效方式

文案人员因受时间、空间诸多因素限制,活动或运动受限,按摩是化解颈部僵硬最直接的有效方式。按摩可以自行进行,也可以业余时间由专业人员施治。使用滚、揉、劈、打、点按等方法,由不适部位开始,向周边延伸,包括头部及肩部,每次以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为宜。但按摩也应循序渐进,掌握力度,避免用力过度而造成二次伤害。

4.3 生活调护是防止颈椎病复发的有效保障

文案人员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一种姿势不宜保持时间过长。伏案工作的桌面及电脑显示屏不宜太低;平时睡眠避免睡高枕,枕头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cm~15cm为宜,卧姿以仰卧位最佳,左侧卧位次之。

4.4 心理调适是重症患者及久治不愈患者采取积极防治措施的有效方式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对人体健康及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及心态是治疗一切疾病的良药。

由于颈椎病诱发病因多、病情错综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而难以确诊,从而加重病人心理负担从而产生害怕、恐惧心理。这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极为不利。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保持心情舒畅。

4.5 健康指导与教育是全社会预防颈椎病的有效办法

通过社区及医疗机构加强颈椎病防治宣传力度、并进行易发及高发人群健康指导与教育。根据各地区临床治愈报告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根治。非医学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效果好,防复发的显著特点。对大多文案人员来说,采取积极有效的非医学治疗方法,一般在2~3周就可以基本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使这一高发病有所降低,才能使这些人健康而快乐地工作,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注释:

①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0~884.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10

案例回顾

悲剧发生 因忽视颈椎病所致

王老师是某中学的模范教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半年前的一天晚上,他不慎摔了一跤,造成四肢完全瘫痪,大小便失禁。

也许大家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摔了一个跟斗,就会导致王老师瘫痪了呢?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王老师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繁重工作的劳累,他逐渐出现了脖子酸痛的症状。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忍痛工作了30年。在这期间,王老师感觉到左手麻木,无力,到后来小便无力,走路时足底有踩棉花的感觉,头重脚轻,都未引起王老师的重视,他总是在症状缓解后就不在意了。29年后的某一天,王老师发现自己整个人轻飘飘的,如醉酒一般。然而,这一次就诊使他惊呆了,医生的诊断是脊髓型颈椎病,CT、MRI等检查证明,王老师的颈椎骨质增生和韧带钙化,椎管严重狭窄,脊髓已经受压变形。最后,终于发生了这个不幸的故事。医生虽然为他及时做了手术,但是,由于脊髓已经发生了损伤坏死,半年来,他的四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仍然没有得到良好的恢复,大小便依然失禁。

颈椎病 不只是椎间盘的问题

对于颈椎病的发病缘由,一直以来,传统观念将太多原因聚焦在椎间盘之上,并把所有类型的颈椎病都归结为椎间盘惹的祸。认为只要椎间盘没有问题,颈椎就没有问题;认为只有椎间盘有了问题,颈椎才有问题。并且,这种观念一直沿袭至今。

与传统观点不同,我们认为,颈椎病是一种多因素、多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肌肉、韧带、椎间盘、骨关节在内的组织结构发生的劳损与老化,也就是退行性改变。而且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样符合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将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椎间盘的观点未免牵强,尚有不够准确之处。我们应该综合地、动态地、整体地认识颈椎病。

日常坏习惯可成颈椎病的帮凶

在颈椎病早期,可能有椎间盘的退变发生,但是更重要的责任组织应该是肌肉和韧带。以下原因都可能增加颈椎病的发病概率,如长期伏案、高枕而眠、沉迷于电脑桌前、强大的工作压力等因素,这些习惯会导致颈椎周围的肌肉会发生劳损,使力量和耐力下降,再在致炎致痛机制的作用下导致颈部疼痛的发生;如果疼痛长期不愈,便形成颈型颈椎病。与此同时,韧带也会发生变性松弛,其维系骨关节结构的静态稳定作用下降,就会出现颈椎生理曲度的消失,甚至会有轻度的椎间不稳现象发生。

主动+被动 颈椎病防治妙方

我们可以将颈椎病所有的治疗方法总结为两大类,一类就是病人接受医生所给予的治疗,包括针灸、药物、牵引、按摩、理疗等治疗方法,统称为被动治疗。遗憾的是,这些传统的治疗方法都不能提高患者颈椎周围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因此,这些治疗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根本。

第二类方法是让患者主动锻炼的治疗方法,叫做主动治疗。比如“主动抗阻运动疗法”就属于主动治疗的范畴,它是一种让患者对抗一定的阻力进行肌肉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明,通过长期的主动抗阻运动锻炼配合传统康复治疗,能够达到重塑肌肉结构、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肌肉运动功能的功效,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而且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11

【关键词】 推拿;整脊;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少数伴有眩晕。颈椎病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如长时间低头看书使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头颈部外伤、不良姿势、颈椎结构先天发育不良等。颈椎病的病理分型有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五型,神经根型是其中最常见的一型,约占颈椎病总数的50%-70%。[1]保守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手段,推拿疗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0年11月间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此病症12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颈椎病(神经根型)的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痛点封闭无显效;③X经片可见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侧位片生理前弧消失或变直。

1.2 一般资料 120例颈椎病患者全部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男63例,女57例;年龄20-78岁,平均47岁;病程3个月-8年,评价病程218.6天。临床表现:颈痛并伴有上肢放射性疼痛,颈后伸时疼痛加重,颈部活动受限制,严重者全身无力,感觉、功能完全丧失。2 治疗方法

2.1 推拿手法 患者端坐在方凳上,目视前方,两臂自然下垂。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或者掌根揉法按揉颈肩部及上背部,充分放松10分钟;然后用拿法拿颈后部两侧僵硬的肌肉。放松完后施如下手法:①取肩井、大椎、巨骨、定喘、天突、肩峰等穴点按。②沿大椎至风府、两侧风池至肩井反复均匀叩击。③压揉胸锁乳突肌和项伸肌群。④用拇指尖按压下项线。⑤压揉斜角肌和肩胛提肌。

2.2 颈椎矫正 病人俯卧位,头部保持中立位,全身放松。医者立于患者头部,右手扶患者下颌部,左手托枕骨粗隆部,略用力向上抬头,同时轻摇头部;然后右手托左侧颊部,向右侧旋转至病理限度,左手食指放在病变颈椎棘突上,右手压下,以听到响声代表校正成功。最后搓肩部及上肢,点按曲池、合谷穴,最后以抖法结束。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稍有改善或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120例中,治愈97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以上。4 讨 论

颈椎病本是中、老年人的常发病、多发病,但随着人们工作、生活习惯的改变,年轻人长时间伏案工作、不注意保护颈椎,该病的发生愈来愈呈现年轻化趋势[3]。目前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又包括药物治疗、牵引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手法等。传统推拿疗法运用因其疗效确切、见效快、副作用小等优点而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人根据脊柱相关疾病的原理充分运用推拿手法和脊椎矫正手法施术治疗。治疗时先对颈、肩背部的肌肉进行放松,解除颈部肌肉的紧张、痉挛状态,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促进局部水肿、充血和炎症渗出的吸收;然后施以脊椎矫正手法针对患椎施术,纠正错位的椎关节和小关节紊乱,同时恢复颈椎的正常解剖学位置和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用此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好,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在手法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牵引为主、按揉为辅”的指导思想,医者应心情平静,手法温柔和缓、耐心细致。在颈椎矫正过程中,即便用力的推拿手法也不能粗暴、急剧地过度旋转头部,以免造成医源性损伤甚或致残。另外,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多与患者的工作、生活习惯有关,因此治疗时应嘱咐患者应改善不良的工作、生活习惯,多休息,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消除致病的不良因素。在治疗的中后期还应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促进血液循环,以巩固手法治疗的疗效。

本文通过对120例颈椎病患者治疗观察认为:认真分析病情,严格掌握各种疗法的适应症,将整脊、推拿结合起来治疗颈椎病,综合运用,能达到解痉消炎、解除压迫和恢复功能之效,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且疗程短,复发率低,对本病的转归和防复发有积极的作用,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Tanaka Y,Kokubu S,Sato T,et al.Cervical roots as origin of pain in the neck or scapular regions.Spine,2006,31:568-573.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12

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可见到有关“年轻化颈椎病”或“青少年颈椎病”的报道[2,3]。根据近年的临床诊疗实践,笔者认为这种提法不够贴切,而提出“类颈椎病”的概念,并结合典型病例加以讨论。

1 典型病例

患者,男,17岁,学生。身高182 cm,体重60 kg,瘦长体型。从初中一年级起无明显原因出现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功课紧时、久坐和疲劳后加重,假期较轻,经休息和对症处理后症状减轻或缓解。多次到医院就诊,无明确诊断,仅给予对症处理或认为不需要治疗。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高中二年级后期,学习任务加重,在家长带领下,先后到某市几家大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经头颈部X线摄片、CT、MRI,血沉,风湿、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HLAB 27等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认为不需要治疗,或给予对症中成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经人介绍来我院就诊。在认真听取既往诊治情况之后,仔细分析各种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排除了颈椎病、风湿和类风湿性骨病、强直性脊柱炎及先天性脊柱疾病等,诊断为笔者自拟的“类颈椎病”。经门诊电针、按摩、TDP照射等综合治疗10次后痊愈,同时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随访半年未发病。

2 讨论

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伏案工作多,所以30岁左右出现颈椎病者不在少数。像本例患者年龄段出现上述类似颈椎病症状的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此年龄段的青少年虽然有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等症状,但影像学检查却未发现颈椎和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显然诊断为颈椎病是不妥当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将其命名为“类颈椎病”。

2.1 类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无明显的慢性病灶,以颈背部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头痛、头晕、全身不适等,而不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不同于颈椎病的首先由颈椎间盘退变引发一系列软组织症状,也不同于单纯的肌肉筋膜炎(局部有慢性病灶,以颈背部疼痛为主而无头晕、头痛)。

2.2 类颈椎病的特点 患者多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年龄段,肌肉力量跟不上骨质发育,大多体质较弱,加上学习任务重、经常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平时身体锻炼又少,造成颈背肌肉、筋膜的疲劳。

2.3 类颈椎病的诊断 以中、小学生为主,年龄大多在12~20岁(来我院门诊治疗者年龄最小10岁)。有颈痛、背痛、头晕、头痛、颈僵等症状,X线摄片、CT、MRI检查正常,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无手臂麻木,颈椎活动度较好。排除颈椎病和背部筋膜炎等以颈背痛为主的疾病。

2.4 类颈椎病的治疗 笔者创建了“治疗-锻炼-保护”三位一体的类颈椎病治疗模式。治疗,是指在发病期积极治疗,施以电针、按摩、TDP照射等;锻炼,即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尤其应加强颈项腰背肌的锻炼;保护,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坐、着凉和过度疲劳。经临床实践已治疗该类患者45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类颈椎病不同于颈椎病,治疗相对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力量的增强,有些可不治而愈,不会留下后遗症。在急性期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一般治疗1~3周痊愈。平时注意避免颈背部疲劳,加强体育锻炼,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 庄传芝,曾世贤.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点.中外医疗,2008,(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