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

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

时间:2023-05-30 09:05:45

颈椎病的治疗与预防

第1篇

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许多伏案工作者和整天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无暇锻炼身体,加班加点更是常事,忙碌了一天后常常觉得脖子发僵发硬、肩背部沉重,甚至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等异常感觉。如果不注意,时间稍长,就会患上颈椎病。那么,对颈椎病应该采取何种防治措施呢?

颈椎病的预防

要纠正不良习惯,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如:有人喜欢俯卧,俯卧时为了呼吸顺畅,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躺着看书等使脖子经常处于一种姿势,增加了颈部负担,这些不良习惯一定要纠正。长期在办公室或计算机前工作的人,每天要做一定的颈部运动,多做颈部肌肉锻炼。主要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后,头用力向后或左右伸,手用力阻挡,这样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量的较量可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科学研究发现,肌肉持续收缩5秒钟对颈部是非常有好处的,尤其在颈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这种运动可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各种户外运动也会使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

枕头过高或过低对颈部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头颈具有正常的生理弧度,即颈脊椎轻度前凸。这种生理曲线不但保证了颈椎外在肌群的平衡,而且对椎管亦起到良好的作用。枕头过低,头颈势必过度后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体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时间长了,会出现疲劳,甚至引起慢性损伤,加速退行性病变,所以枕头过低同样会对颈部肌肉、韧带、关节囊、脊髓、神经根及椎体造成不利影响。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以棘突中点至肩峰外侧缘的距离为适宜,可以使用用荞麦皮或糠皮做的枕头。

颈椎病的治疗

一旦被确诊患了颈椎病,首先应在正规医院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保守治疗:①制动,即让脖子不活动,减少脊柱负荷,这种方法在急性期是非常有效的;②卧床休息,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肌肉萎缩、组织粘连、关节粘连等,阻碍颈椎病的恢复:③颈部支具,以使颈部运动得到控制;④颈椎牵引,主要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他类型慎用。

药物治疗:①消炎止痛剂能够很好地抑制炎症,缓解疼痛;②肌肉松弛剂对治疗颈肩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③神经营养片可使受损的神经修复得到改善;④服用镇静药,有些病人出现恐惧、焦躁等情绪上的变化,会加重病情,而镇静药可以改善不良情绪。通过使用以上4种药物,颈椎病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

手术治疗:绝大部分颈椎病患者是不需要手术的,但是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当颈部脊髓受到增生骨赘、黄韧带突出、椎间盘压迫症状较轻的,可考虑进行非手术治疗,同时注意观察,如有颈部以下身体瘫痪,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脊髓受压症状不断加重或突然加剧,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否则时间一长,受压神经变形,恢复起来比较困难。极少数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非手术治疗久治无效,受压神经定位准确,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定位比较困难,手术治疗应慎重。如果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越早效果越好。有些病人出现症状后一拖多年,在采用各种方法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才想到手术治疗,这时的手术效果远远达不到早期手术的理想效果。

对于“按摩能治颈椎病”的说法,笔者认为:如果已有颈椎间盘突出或神经已受到严重压迫。就要尽量避免按摩。尤其要绝对禁止给颈部做复位按摩。如果仅是颈椎退变造成的颈部肌肉挛缩,没有发生神经压迫性病变、则可以通过按摩来松弛挛缩的肌肉,使症状得到缓解。

治疗颈椎病最好的办法是到正规医院,经过医生诊断,对症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体检,确定没有明显的神经压迫时,可以做一些按摩,但是对于不同的情况,按摩的手法应该是不同的,病情较重的人应做简单的、局部的肌肉松弛。

第2篇

方法:从现阶段颈性眩晕的病因入手,提出颈性眩晕的预防办法和护理举措。

结果: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加以防护,颈性眩晕是可以避免出现的;颈性眩晕出现后,患者经康复治疗和积极的护理,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

结论:了解颈性眩晕的病因,做出针对性预防及科学的护理,有利于减少颈性眩晕的发生,维护颈部健康。

关键词:颈性眩晕 预防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2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65-02

颈性眩晕是指颈部疾患所引起的眩晕症。颈性眩晕是因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及交感神经从,继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诱发眩晕、头痛、颈痛等一系列症状。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易出现颈性眩晕。寰枢关节失稳、下颈椎失稳、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骨折脱位、不良生活习惯均是颈性眩晕的常见病因[1]。本文就颈性眩晕预防和护理举措阐述如下。

1 预防办法

1.1 保持好的坐姿、睡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以减少出现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从而降低颈性眩晕出现的可能。自然端坐位时,胸部、颈部保持直立,头部稍向前倾,保证胸部到桌面的距离为10cm左右,保证眼睛到桌面的距离为30cm左右。当低头工作40分钟至1小时时,可暂停工作1到2分钟,活动颈肩部肌肉,以避免颈部肌肉僵直刺激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而诱发颈性眩晕。睡眠时应该仰卧位与左右侧卧位相结合,应该做到以舒适的睡姿入眠,这样有利于保持颈部的舒适,而长时间半俯卧位、俯卧位以及躯体扭曲睡眠时极易造成颈椎的慢性损伤、颈椎曲度改变,使颈椎失稳,从而诱发颈性眩晕。同时注意睡枕高度,以10cm-15cm为佳,不能睡软枕,枕芯应该保持一定硬度和透气性,且要富有弹性,可选用荞麦皮为枕芯。睡枕过高、过低、过硬、过软均可能造成寰枢关节不稳、颈椎失稳、颈椎退行性改变等颈部疾患,从而导致颈性眩晕的出现。在平时生活中应避免卧位时看电视、玩手机、看书等不良习惯。

1.2 注意颈部保暖。夏季时尽量避免风扇、空调吹颈部,冬季穿衣时多选高领的上衣以遮挡颈部,或是围一条围巾。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工作、生活。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患,可导致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颈部僵硬,而诱发颈性眩晕。因此颈椎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避免患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的出现。

1.3 严格防范颈部外伤。颈部的挥鞭样损伤、跌扑伤、撞伤,都容易颈椎造成伤害,可出现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失稳症、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脱位骨折,从而加大颈性眩晕出现的机率。

2 护理举措

2.1 生活护理。在患者入住病房后,首先要体贴关怀患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早适应病房生活,以利于开展医疗活动;其次要多开窗通风,保证病室空气清新、病室温暖,且温湿度适宜,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休息与治疗的环境。

2.2 心理护理[2]。除耐心向患者讲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外,应特别关心和体贴患者,利用治疗间隙主动与患者介绍我们治疗的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悲观心理和急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颈性眩晕患者多数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蛋白质、水、及钙、磷等矿物质不断减少或丢失,从而导致颈椎退行性改变及颈椎间盘的退变,可诱发颈性眩晕。故患者应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及钙、锌等微量元素,如牛奶、豆制品、瘦肉、虾皮、水果、蔬菜等。老年患者胃肠功能差,嘱这类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勿多食肥甘厚味,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便秘。

2.4 药物治疗护理。在药物治疗前,向患者讲明应用何种药物、用药的注意事项。应用扩血管等中成药制剂时静脉滴注要低速滴注,静滴甘露醇或七叶皂苷钠时要全速滴注,同时密切观察,严格防止药物渗漏。密切注意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2.5 手法及理疗护理。手法整复是治疗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颈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手法治疗前,要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畏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者的治疗。手法治疗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适度活动。根据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理疗计划,进行综合治疗。理疗进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避免患者脱离视线,防止出现不良反应。理疗后,需及时做好记录,如理疗的时间、剂量、疗效及患者治疗后的反馈等,可便于医者调整理疗方案,缩短病程,减轻颈性眩晕的困扰。

2.6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患者经治疗,颈性眩晕症状消失或好转出院后,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应加强锻炼。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选择适合自身的感兴趣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舞、练瑜伽等,必须每天坚持锻炼,每次不少于45分钟。其次加强颈部功能锻炼,锻炼的方法很多,可选择动作简单,容易掌握的。如让患者颈椎行前低后仰,左顾右盼连续4个动作,且每个动作必须准确到位,缓慢进行,切忌动作生猛。连续4个动作为1组,每组可做10-20次[3]。锻炼时动作宜缓和,充分活动颈肩部肌肉群,避免颈椎过度锻炼,以免加重颈性眩晕。

3 体会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患者常见的症状。通过有效的预防手段,可以控制颈性眩晕的发生,良好的护理举措及功能锻炼,亦能解除颈性眩晕对患者的困扰。对于颈性眩晕,笔者认为重在预防,我们应该转换思维,注重“不治己病治未病”,同时要在临床上制定科学的护理举措,从而尽可能的避免颈性眩晕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缩短病程,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峰,张佐伦,刘立成,等.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2):149-151

第3篇

关键词: 颈椎病;全身麻醉;术后护理

全身麻醉下施行颈椎病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常用方法。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颈椎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对护理要求较高,高质量的护理对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或韧带退变累及重要的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者,称之为颈椎病。颈椎病的发生与其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颈椎活动范围大,要承受头部重量,还要负担头颈活动的主要应力,所以C5~6、C6~7颈椎间盘易发生退变[1]。年龄增长、驾驶车辆及长期操作电脑坐姿不良,劳损是颈椎病发病重要原因。手术治疗颈椎病是重要的治疗方法。颈椎病手术的成功,除手术本身外,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全身麻醉经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骨四科2010年3月~2010年12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8例,治疗后均解除原不适症状,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7~68岁,平均53岁;属单个椎间盘摘除14例,2个椎间盘摘除4例。18例均取自身髂骨植入融合,术后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

2 护理要点

2.1  术后常规护理:①术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吸氧、心电监护,去枕平卧位、禁饮食6~8 h后,改为进普通饮食,做好皮肤护理及心理护理;②术后即须颈围固定,限制颈椎活动,以防植骨块移动和滑出,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颈部防止屈曲、旋转;③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如遇血肿压迫,呼吸窒息,立即行气管切开。

2.2  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声音嘶哑及呛咳等喉返N损伤表现。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血肿。保持伤口负压引流通畅,准确记录引流血量。观察四肢感觉及运动情况。 

2.3  遵医嘱静脉抗炎:脱水治疗:因术中对气管、食管牵拉,导致术后不同程度该气管水肿。患者常有吞咽疼痛等并发症;我们使用科室自己研制的中药“理伤消肿汤”减轻水肿、改善症状。以及营养神经治疗。同时常规雾化吸入,2~3次/d。使该并发症术后1~2 d迅速缓解。

2.4  预防并发症:①患者卧床期间,鼓励深呼吸、咳嗽、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翻身叩背,预防肺部并发症;②术后6~8 h后夹闭尿管,定时开放,训练膀胱功能。术后第2天停止留置尿管。鼓励患者多饮水,自行排尿,预防泌尿系感染;③手术后在患者能耐受情况下即可做四肢屈伸运动功能锻练。平卧时轴位翻身每2~4小时1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第2天可抬高床头30°,可减轻颈部伤口渗血,并利于呼吸。以后逐渐增加抬高床头角度。术后5 d可佩戴颈围下床活动。

3 出院指导

头颈的位置与制动:术后继续佩带颈托2个月,保持颈托清洁,松紧适中;始终保持颈置中立位。卧位时去枕平卧或仅垫小薄枕,保持颈椎正常曲度;禁止做低头、仰头、旋转动作;防颈部过度疲劳;保持颈部功能位[2]。若颈部出现剧烈疼痛或吞咽困难、有梗塞感,可能为植骨块移位或脱落,应即时回院复查。术后3个月,经拍X光片示植骨椎间隙已完全融合后,可逐渐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开始时做颈部屈伸、旋左、旋右活动,然后再做颈部旋转活动。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若出现颈部不适时应暂时停止。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护颈椎,避免临近节段颈椎再次发生病变。

4 小结

全身麻醉下施行颈椎病手术是治疗颈椎病常用方法。手术术后做好病情观察、高质量的护理预防并发症以及良好的出院指导对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患者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后均解除原不适症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5 参考文献

第4篇

颈椎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来有年轻化的倾向;过去是会计、教师的职业病,现在则是办公室里的多发病。据调查,近年来,中年人颈椎病呈上升趋势,众多白领精英长期操作电脑和伏案工作常见病发症状,但因忙于事业未及时治疗导致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部疼痛板滞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颈椎病还会产生头痛、头晕、耳鸣、眼睛发胀、胸闷气急、四肢无力等症状。治疗颈椎病的力法有很多,推拿、针灸、牵引、理疗、后封、药物等,还有手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疗,不注意自我保养和功能锻炼,就会拖延病情,并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北京三博复兴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石祥恩教授说,北京现约有三至四成40岁以上人士因颈椎软骨磨损而出现痛症。石祥恩教授介绍,目前有一种管状牵开器辅助的微创手术技术,只需要局部一个不足3厘米的皮肤切口,经显露局部椎间隙,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压迫脊髓或神经根的椎间盘。

微创手术在全麻或者局麻下进行皮肤切口小,对肌肉和骨骼的损伤都非常小,出血量不足50毫升。经管状通道在显微镜下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创伤很小,切口处筋膜和皮肤只需缝合数针手术后第二天病人就可以下地,恢复时间比传统开放手术要快得多。在国外多数微创手术后的病人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出院了,术后下地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在3天左右,手术后即可正常进食。总体说来,这类手术除了具有微创的优点外,手术疗效也确切,一般对单个或两个椎间盘突出的病例效果较好手术也不需要固定。这类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小,费用也要少得多。

颈椎病预防小帖士

颈椎病的预防,应从病因及发病诱因两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已治愈患者的复发。

A 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及挥鞭伤,均易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直接或间接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查和彻底治疗。有些外伤是不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例如坐车打瞌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可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有人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婴幼儿颈部肌肉尚不发达,颈软,如过早拖起或抱孩子姿势不合适,甚易造成过伸性颈椎损伤;有些青少年体育运动不得要领或不重视运动前的预备活动,如顶牛、头顶立、前滚翻及骑颈娱乐等,均可造成运动损伤。防止外伤是预防脊柱退行性变的有力措施。一旦发生外伤,除治疗软组织损伤外,还要及时治疗颈椎小关节错位,以防止发展成为颈椎病。

B 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纠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势,对预防颈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有人喜欢俯卧,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颈轴侧弯,达到失代偿时,就会出现头昏、头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状。由于损害颈椎的正常力学失衡,会加速各颈椎的椎间盘退变;有人平时姿势尚好,但当看小说、看电视时,习惯把头靠在床栏杆上或沙发扶手上,造成屈颈屈背扭腰等,这样会因脊柱椎间韧带损伤而致该段脊柱失稳;妇女带孩子睡觉,常面向孩子侧卧,如果枕头不合身材高度,将置颈胸椎于强迫,形成侧弯,可导致脊柱病。

C 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椎柱的保护工具,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的,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曲度。人在熟睡后,颈肩部肌肉完全放松,只靠椎间韧带和关节囊的弹性来维护椎间结构的正常关系,如果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使颈椎某处屈曲过度,就会将此处的韧带、关节囊牵长并损伤,而造成颈椎失稳,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这类病人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是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但应长期坚持应用。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对枕头的高度,国内外学者均十分重视,并提出多种数据。我们研究认为,枕头不宜过高,亦不宜过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颔肩线(下颌角至肩峰的距离)或手掌横径,作为侧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适合绝大多数人;少数人需适当高枕,如棘突发育畸形、吻棘,枕头过低则可使症状加重。枕头应有适当的弹性或可塑性,不要过硬,以木棉或谷物皮壳较好,应用后可以形成马鞍形。睡姿良好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体躯干部、双肩及骨盆部横径较大,侧卧时,脊柱因床垫的影响而弯曲,如果长期偏重于某一侧卧位,脊柱会逐渐侧弯,轻者醒后腰背僵硬不适,需要起床活动方可恢复正常,重者可发展成脊柱病。睡眠应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应以木板床为宜,弹簧床对脊柱生理平衡无益。

D 预防慢性劳损:由于工作需要,有些工种需要特殊姿势或在强迫中工作较长时间,如果不予重视,容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成脊柱病。例如长期看显微镜的人员、坑道作业人员、会计师、缝纫刺绣、牙科医生、飞机的机械师、打字员、发报员等屈颈、斜颈、扭颈、耸肩工作者,以及长期伏案工作、学习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与自己的身材相适应,又不重视业余时间的平衡运动(与工作姿势相反的姿势锻炼,如伏案工作者做伸懒腰动作),时间长了将会发生肩颈部软组织负荷,不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颈、胸、腰椎关节功能紊乱。预防慢性劳损,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乘车中睡眠,急刹车时,极易造成颈椎损伤,故应尽量防止。游泳者在浅水处跳水,经常有造成颈椎严重撞伤者,故跳水应到深水处。

E 老年人的预防:50岁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变,因此更应重视预防脊柱病的发生。枕头必须选用合乎个人规格的,无论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视用枕;天气寒冷时要注意颈腰部保暖,减少缩颈、耸肩、弯腰等不良姿势,冬季应注意防止颈肩受寒,尤其睡眠时颈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发生落枕,诱发颈椎病和肩周炎。与人谈话、看电视、看电影或看书报,要尽可能正面注视,不要过度扭屈颈部。总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防止因姿势不良而诱发颈椎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及各种慢性病与脊柱相关,故老年人预防脊柱病,亦能达到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 青年;颈椎病;诊断;防治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9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74-01

颈椎病是由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变、追关节损伤等原因引起的颈部软组织与颈椎平衡失调,对颈部的血管、神经、脊髓产生刺激和压迫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患颈椎病的以中老年人为多。在当前颈椎病的发病年龄逐渐走向年轻化。该病病程较长,治疗后容易复发。病的症状表现不一样,有的颈部变硬、颈后、颈背及上肢酸痛有的手指尖麻木不适。有的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等。我们基层医院检查颈椎病主要依靠X线拍片来检查诊断。下面将我们诊治的39例青年颈椎病患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总结、分析报告如下,供同道们参考。

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青年颈椎病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14例。发病年龄均在25岁-32岁之间。其中:25岁的有3例、26岁的有2例、27岁的有4例、28岁的有6例、29岁的有5例、30岁的有7例、31岁的有4例、32岁的有8例。

2 临床表现

本组39例青年颈椎病患者中,有22例临床表现为颈部不适、活动不灵活,肩背部酸痛;有17例临床表现为:颈部有硬感、活动受限、头晕头痛、上肢及躯干无力、手指尖麻木等。

3 X线检查

本组39例青年颈椎病患者颈椎拍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异常、变直、椎间孔变扁、椎间隙变窄,侧位片上显示颈椎体前缘略呈唇样改变,个别的有项韧带钙化。

4 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的慢性退行性关节病。患颈椎病的多为中老年人,青年人少见。但目前发现青年人患颈椎病的也不少,有逐渐上升趋势。今年上半年我们就诊治了39例青年颈椎病。颈椎病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型,即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以神经根型为常见,但各型之间常合并发生。根据影像学表现,发现老年人颈椎病多为退行性病变,如:骨质增生、椎间孔变扁、椎间隙变窄、椎间盘突出等,多为软骨性改变,而青年人颈椎病多以非软骨性改变,如生理曲度改变等。青年颈椎病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由发育因素导致的颈椎病:如椎管狭窄、颈椎小关节失稳。②由损伤因素引起的颈椎病:颈椎外伤史,长期低头姿势造成颈肌劳损,使韧带松弛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压迫刺激椎动脉、硬膜囊而产生一系列症状。③由年龄因素导致的颈椎病:中老年人颈椎病发病率最高,但目前来看,青年人的患颈椎病发病率也逐渐有上升趋势,我们必须要严加防治。④不良习惯导致的颈椎病:如整天打麻将、成天玩电脑、长时间开车、各类会计、统计、长期伏案工作者,均可导致颈椎病发生。⑤职业性因素导致的颈椎病:如长期处于低头,固定不动的位置工作,使颈椎周围的肌肉及软组织会发生痉挛性改变,导致生理曲度变直,长久以往,颈椎就发生代偿改变:如项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椎间盘弹性减退,甚至突出、椎间孔变扁、椎间隙变窄等,严重的压迫脊髓及神经根,导致颈椎病发生。

5 影像学特点

颈椎病的X线表现主要是: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棘突偏歪,生理曲度变直或后突,椎体及钩锥关节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改变,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变扁,小关节及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及骨质增生,项韧带不同程度钙化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青年颈椎病患者的主要X线表现特征,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定期检查颈椎有无病变,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颈椎病对人们的担心和困扰的重要保证。X线检查颈椎病是首先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常规的检查方法,它对颈椎病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钩突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形、生理曲度变直后突、椎体滑脱及项韧带钙化等均有定性的重要的诊断意义和价值。

6 防治措施

第6篇

【关键词】 颈椎病;常见;防止;措施

颈椎病的医学名称是颈椎综合症,它是由于骨骼和周围软组织的退化形成的,产生率伴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其中中老年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患有颈椎比病。由于日常生活速度的加快、工作方式的更换,很多工作在办公室的白领,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经常出现脖子僵硬、背部沉重、甚至出现头昏、眼花等脊椎病特征,对生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降低产生率应加强颈椎病防治办法的研究。

1 预防办法

1.1 保持好的坐姿 从事写作、打字、会计、编织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因为长时间低头或是工作时坐姿的不正确,使肩部肌肉经常处于不协调的紧张状态下,颈部周围的软组织容易受到拉抻,劳损,然而脊椎前部由于长时间磨损出现增生现象,颈椎间盘出现老化,同时发生慢性劳损,从而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所以要使用自然端坐位,使胸部、颈部保持直立,头部稍向前倾,保证眼睛到桌面的距离在30cm;不要倾斜、扭转;当工作超过1小时,应该休息几分钟,活动下颈部或是对颈部做些按摩。另外,桌子和椅子的高度要适中,倘若桌子过高或椅子太低,会使人的肩部上抬和头部向后过度倾斜、眼睛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减短,容易使颈部肌肉造成劳损以及对视力造成影响;倘若桌子太低或是椅子太高,会使人上身向前倾斜,更容易使颈部受到劳损。

1.2 保持好的睡姿 人身体的躯干、两肩、盆骨部位的直径较大,身体侧卧时脊椎受到床垫的影响而产生弯曲,长时间侧重于一侧,会使脊柱弯曲,症状轻时醒来后腰背会感到不适,需要下床活动才可以恢复正常,症状重者可能会发展成脊椎病。睡觉时建议以仰卧为主,侧卧相辅,并且要左右互换,侧卧睡觉时左右膝关节可以稍微弯曲。半俯卧、俯卧、上下躯体扭转睡眠都颈椎生长不利,属于不良姿势,要及时更正。

1.3 合理使用枕头 枕头的功能是保护脊椎,枕头的高矮软硬程度对脊椎的生长有着严重影响,枕头的最佳状态是可以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并使颈椎保持平直。人在睡熟后,颈椎和肩部的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只靠脊椎间的韧带与有弹性的关节囊相互维持脊椎间正常的关系。倘若长时间使用高度不适合的枕头,会使颈椎处于过度弯曲状态,此处的关节囊、韧带由于长时间抻拉受损,使颈椎失去协调能力,出现错位现象,进而导致颈椎病的产生。颈椎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为睡觉时或是醒来后出现颈部不适、头昏、落枕、头痛、失眠的不良症状。好的枕头要有一定的弹性,枕芯以高空弹棉、谷物壳。木棉为宜。仰卧的时候枕头的最佳高度为5cm(受压迫后的高度),侧卧时最佳高度为10cm,仰卧时枕头的下部边缘最好可以处于肩胛骨的上部,不会使颈部空落,头要枕在枕头中央,防止落枕。

2 防止方法

2.1 对急性头部、颈部、肩部外伤进行严格防范 头颈部的鞭伤、跌伤、碰伤,都容易对颈椎及颈椎周围的软组织造成伤害,从而又发颈椎病产生。倘若发生外伤,要及时进行治疗;倘若遇到紧急刹车,头部往前冲,容易发生“鞭伤”,所以乘车时可以扭转身体,侧面朝前;同时,拧儿童耳朵或是打孩子脸时,都会使颈部及颈部周围组织受损。对于以上状况都可以积极预防。

2.2 对生活中的不良姿势进行更正,防止颈部慢性损伤 颈部周围的软组织慢性受损,是发生在颈椎病的病理基础上。在生活中,卧、坐看电视形成的不良姿势都是形成慢性颈部劳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对颈部慢性劳损进行预防 因为生活中很多不良姿势或是工作在压迫的时间太长,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发展成慢性劳损,进而发展成脊椎病。收银员、缝纫员、会计师、打字人员、摄像工作者、出租司机、牙科医生等人员,应该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多做一些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的运动、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制的人群,合理选择一些运动,帮助他们增强身体锻炼,增加肌肉,使韧带、肌肉、肌腱有韧性和抗疲劳的能力。

2.4 增加锻炼、强化体制 首先,在日程生活中药尽可能的少做多运动。坚持每天用一点时间做运动,比如:跳舞、慢跑、打太极拳、练瑜伽等;其次,加强颈部锻炼,经常做一些颈部运动,加强颈部肌肉韧度,使颈部脊椎更具有稳定性,加强颈部和肩部应对突发性变化的能力。

3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颈椎病的预防方法和防治方法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到颈椎病的发病原因,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颈椎病进行合理治疗,并且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对颈椎病进行自行治疗和有效预防,从发病根源入手制止颈椎病形成并且能够做到正确防控。

参考文献

[1] 李书先.李凤华.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4,14(35):3211-3214.

[2] 张孝钦.王兴祥.丁晨彦.心搏骤停心肺复苏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06(10):156-158.

第7篇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检验教研室,陕西 宝鸡 721013)

【摘 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文案人员属于高发群体,是普通群体的4到6倍,并向手机用户“低头族”漫延。颈椎病的发病原因,除先天因素外,绝大多数因为慢性劳损引起颈部病变,初期表现为颈部僵硬不适,后出现其它并发症。长期低头或头颈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工作导致颈部肌体疲劳是诱发这一病因的最主要原因。在其对症的治疗方法中,非医学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效果好、防复发的特点,并通过健康指导与教育,可防止颈椎病向高发人群及其它群体漫延。

关键词 颈椎病;非医学治疗;文案人员;防治

作者简介:韩志红(1975.11—),女,本科,实验师。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1]。在我国属于常见病,随着文案人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这一人群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有漫延之势。因此,有效防治颈椎病成为医学工作者乃至普通公民应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颈椎病的病症现象及高发人群

颈椎病患者发病初期表现为颈部酸困麻木、僵硬等不适,出现头晕、头疼、头胀;严重者会出现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也有部分病例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与个人的体质及日常防护有一定的关系。在过去临床诊断显示,颈椎病的高发人群是老年群体。但根据近年来相关调研资料显示,颈椎病已呈高发态势,并且患病人群趋向年轻化。整体发病率已达15%,30岁以下的发病者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几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到6倍,这一人群集中表现为文案人员,并向“低头族”[2]延伸。

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使人们坐在办公室,处于静止状态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多。尤其文案人员,从过去的笔墨纸时代已经演化为计算机操作时代;又因为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文案人员提供了大量信息、知识快速检索的便利;同时网络娱乐性的加强,使得文案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同一姿态连续伏案工作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截止2013年底,据全国就业人员7.7亿人[3]推算,全国有超过1亿的文案人员,如:办公文员、计算机及互联网的人员、各类设计人员、研究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各种文学创作者等等庞大的群体是颈椎病高发人群。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低头族”大量出现,马路上、车上、休息厅、餐厅乃至家里等,长时间低头聊QQ、刷微博、玩游戏、发微信、收发邮件、浏览新闻,甚至使用手机进行网上购物等。这一群体也已成为颈椎病新的高发低龄化人群。因为马路上的“低头族”人群的危险性,日本近期已经在智能手机中注入了一种拯救“低头族”行走人群的手机软件,以防在行走中由于低头看手机而出现意外事件。

2 颈椎病分类及病因

2.1 病理及分类

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多因感受风寒湿邪,经络受阻,气血瘀滞而致病。西医则认为颈椎病病因复杂,病变特征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致邻近组织受累,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体征。

颈椎病根据发病部位的医学特征可以分为六种类型:①局部颈型颈椎病,这类病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颈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颈肩部疼痛,使颈部活动受限;②神经根型,这类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③脊髓型,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造成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④椎动脉型,是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⑤交感神经型,是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⑥其他型,如食管压迫型等。

2.2 病因及分析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绝大多数因为慢性劳损而引起颈椎退行性病变。其中,椎间盘的退变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长期低头或头颈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工作导致颈部疲劳是诱发这一病因的最主要原因。

3 颈椎病的非医学防治及其分析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医学治疗和非医学治疗两类。医学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的手术治疗方法因带给患者的痛苦及创伤较大,且有一定风险,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非手术治疗一般有:药物治疗(采用口服药物、或注射方式等)、牵引或局部固定以及推拿按摩等三种方式。对于大部分长期伏案工作的文案人员来说,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都不是最佳的治疗方案。非医学治疗目前来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运动活动方式,解除颈部疲劳,疏通经络,达到防治效果,并辅以日常保养护理的治疗方法。

无论医学治疗还是非医学治疗,其治疗的机理是校正变形,修复损伤,疏通经络而消除病痛,达到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是采取强制方式,校正变形、修复损伤、切除病体。而非手术治疗的药物治疗也是通过药物作用消除炎症、疏通血脉,减少患者痛苦并达到治疗效果,而牵引或局部固定方式,是借助外力帮助患者校正变形,其推拿按摩方式与其非医学治疗方式相近,通过局部运动,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消除病痛的效果。

4 颈椎病非医学治疗的方法及特点

4.1 常活动、常运动是文案人员预防颈椎病最有效的方法

面对颈椎病高发的文案人员群体,绝大多数是因为长期保持某一姿势而致的慢性劳损引发。常活动、常运动,尤其对文案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活动一下颈部,对防治颈椎病有着显著效果。通过运动,疏通经络,增强颈部及其他部位韧性,消除因疲劳而造成的不适感,达到防治的效果。同时,也因人体的生物自修复特性,常运动可适度修复颈椎变形等引起的病症,改善症状、巩固疗效、减少复发。通过有节律的良性运动,可改善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调理肌肉血管舒缩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态。并能使各肌群和韧带得到锻炼和休息。

文案人员工作时,低头伏案,并长期保持一种姿态。工作一段时间后,应站起来进行活动,活动时间最好持续在5分钟以上为最佳,每天应不少于3次以上。例如进行多次极力上下抬、低头,左右转动,辅以身体其他各部位相应运动。运动应以自身身体可接受的范围为限,循序渐进,逐渐加大活动量及力量;活动初期避免剧烈动作,以免肌肉拉伤或造成二次损伤;可以适量参加或进行一些有助颈部活动的运动项目,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

4.2 颈部按摩是化解颈部僵硬不适的最直接有效方式

文案人员因受时间、空间诸多因素限制,活动或运动受限,按摩是化解颈部僵硬最直接的有效方式。按摩可以自行进行,也可以业余时间由专业人员施治。使用滚、揉、劈、打、点按等方法,由不适部位开始,向周边延伸,包括头部及肩部,每次以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为宜。但按摩也应循序渐进,掌握力度,避免用力过度而造成二次伤害。

4.3 生活调护是防止颈椎病复发的有效保障(下转第293页)

(上接第281页)文案人员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一种姿势不宜保持时间过长。伏案工作的桌面及电脑显示屏不宜太低;平时睡眠避免睡高枕,枕头高度以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cm~15cm为宜,卧姿以仰卧位最佳,左侧卧位次之。

4.4 心理调适是重症患者及久治不愈患者采取积极防治措施的有效方式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对人体健康及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绪及心态是治疗一切疾病的良药。

由于颈椎病诱发病因多、病情错综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而难以确诊,从而加重病人心理负担从而产生害怕、恐惧心理。这对采取积极防治措施极为不利。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烦恼保持心情舒畅。

4.5 健康指导与教育是全社会预防颈椎病的有效办法

通过社区及医疗机构加强颈椎病防治宣传力度、并进行易发及高发人群健康指导与教育。根据各地区临床治愈报告显示,颈椎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难以根治。非医学治疗方法具有无创伤、简便易行、效果好,防复发的显著特点。对大多文案人员来说,采取积极有效的非医学治疗方法,一般在2~3周就可以基本缓解症状,减轻不适感。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使这一高发病有所降低,才能使这些人健康而快乐地工作,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注释:

①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0~884.

②王景余,田华. 颈椎病侵袭“低头一族” 发病率高达15%[N].成都晚报,2009-12-7.

第8篇

【关键词】 颈椎病 中医 护理 治疗

颈椎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长期处于“低头型”工作的人群以及肌体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来说, 极易造成颈椎慢性劳损, 使患者出现头昏, 头痛, 颈部活动困难等一系列症状[1]。中医中药治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 同时配合完善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颈椎病采用针灸、按摩、牵引和中药等方法治疗颈椎病160例, 并积极配合一套完整的护理措施, 取得满意疗效, 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 男68例, 女92例, 年龄42-72岁, 平均年龄56. 3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 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 当睡眠或低头、抬头过久, 或颈部转动度大时头目眩晕, 耳鸣眼花, 记忆力减退。本组患者均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针灸 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30 min, 每日1 次, 8-10 次为1个疗程。

1.2.2 按摩 患者取坐位, 用拇指于风府、风池、天宗、曲池、中渚等穴及颈肩部压痛点、硬结、条索状物等处轻柔的按、揉,采用一指禅推法, 以疏通经络继而以推、拿、滚法作用于颈肩部、背及上肢的经筋。

1.2.3牵引法[2] 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为2-5 kg, 每次牵引时间约30min, 每日1-2次, 枕颌牵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 扩大椎间隙, 流畅气血, 缓解症状, 且少有不适。牵引重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而灵活掌握。

1.2.4 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补益肝肾、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常用药物为颈痛灵、筋骨痛消丸、颈复康及静滴血塞通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 10 d为1个疗程。中药离子导入: 威灵仙6 g 、川乌、草乌各30 g 、细辛、羌活、川芎、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各10 g、上药加水1 500 ml, 水煎1 h取汁500 ml, 将樟脑、冰片各5 g 溶于水中备用。将离子导入电热板放入其中,浸泡5min 后取出, 放于颈部或颈肩处, 导入脉冲电流, 强度以患者感到微麻能耐受为度。

1.3 疗效判定[3] ①临床治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消失,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恢复正常, 恢复原工作, 半年内无复发。②显效: 主要症状与阳性体征基本消失, 颈椎x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有明显改善, 能坚持原工作。③有效:主要症状消失, 阳性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无明显改善。④无效: 主要症状体征及颈椎x 线片示生理弯曲或成角均无改善。

2 护理

2.1 加强生活护理 安排病人住向阳房间,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暖、温湿度适宜, 注意防寒保暖, 防止感受风邪加重病情。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对颈椎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般以低枕睡眠、仰卧位为最佳, 俯卧位不可取, 颈椎后缘增生明显者, 枕头可相应偏高; 黄韧带肥厚、钙化者应偏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者可在颈下垫一小枕。

睡眠形态紊乱者,尽量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失眠者可适当口服安眠药。此外, 尚应加强皮肤护理。

2.2 心理护理[4] 颈椎病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病程长, 反复难愈, 如对本病认识不够, 易产生情绪低落、抑郁、紧张、焦虑等。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 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患者一般喜暖怕凉, 故安排床位时, 一般避开门窗, 防止风寒, 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 对于行动困难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患者解决行动困难, 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患者主动介绍适合患者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 鼓励患者怡情悦志, 安心养病。

2.3饮食护理 本病患者多为中老年, 身体虚弱, 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 忌生冷、寒咸。老年患者多脾胃弱, 食少则正气不足, 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 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故我们要求患者应进易消化、富营养的食品, 嘱患者勿过食肥甘厚味, 少饮酒, 多饮水, 多食蔬菜水果以增加肠蠕动, 防止便秘。

2.4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若出现眩晕、肢体麻木、视物不清、心律失常等症状, 应积极抢救。①观察牵引治疗效果。牵引多采用枕颌带牵引法, 根据病情轻重采取坐式牵引或卧式牵引, 牵引重量从3 kg 开始, 逐渐增加重量, 以能耐受为度, 最大牵引重量可达10 kg。牵引过程中如出现头晕、恶心可减轻重量, 如不缓解或症状加重, 应暂停牵引。②颈部推拿时, 要根据不同的证型选择不同的手法, 多次推拿效果不好者不宜继续推拿。③由于患者常有手臂放射性疼痛, 尽量选择健侧手臂输液, 输液时滴速不宜过快, 以60 滴/ min 左右为宜, 并注意保暖, 可在患侧手臂下垫小枕或暖水袋, 以减轻疼痛。④注意病人安全, 防止意外受伤。下肢乏力, 行走困难者, 以及眩晕严重时, 应有人陪护, 病人入厕时应扶持, 防止摔伤。⑤为预防肌肉萎缩,应指导病人进行合理的体能锻炼, 加强营养, 以补益气血, 滋养筋骨。

2.5 康复出院指导[5-6] ①勿用颈部扛抬重物, 直接压力最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②保持颈部良好姿势, 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或低头看书, 应及时改变头颈, 并朝相反方向活动颈部。工作中应定时远视前方, 1次/30min, 每次1-2 min,对于桌椅叨炔恍?髡? 应改变桌高或椅高, 使之比例协调,减轻颈部劳损。③指导睡眠方法, 使颈椎在休息状态下维持正常生理曲度, 应选用较软的圆枕, 宽度应超过肩宽10-20cm, 高度以压缩后10-15cm为宜。睡枕的位置应放在枕后方, 用以衬托颈生理前曲度, 不要放在头枕部, 使颈生理曲度改变。④注意劳逸结合, 适当的体能锻炼。⑤积极预防和治疗咽喉炎或上呼吸道感染, 因为上述疾病也是颈椎病发病的诱因之一。⑥病人出院后应定期复查。

3 结果

治愈74例, 显效64例, 有效12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93. 8%。

4 讨论

采用水煎剂, 进行离子导入, 并结合按摩、牵引的疗法, 扩大椎间隙, 使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 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 消除肿胀, 分离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 改善血液循环, 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使病变组织修复, 是治疗颈椎病较为理想的方法。颈椎病不易根治, 随时都可能因动作过猛、用力过度造成损伤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 密切配合中医护理措施, 针对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护理, 重视心理护理与功能锻炼在治疗中的作用, 并做好健康教育,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参 考 文 献

[1]朱立国,于杰,高景华.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概述[j].中医正骨, 2005, 17( 8) : 69- 71.

[2]邓大学,黄一梅.中医临床护理备要[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39- 241.

[3]贺向无,雷正科.自拟葛桂颈椎康治疗颈椎病78例[j].人民军医, 2005, 48(8) : 468- 469.

[4]饶建凤. 41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体会[j].宜春医专学报, 2002, 12(2) : 131- 132.

第9篇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主要病因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在那些长期从事伏案工作者的身上。也有的是因为受到外伤或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等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该病在临床上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等多种类型,其中颈型和神经根型病例约占60%以上。它的主要症状:患者的头、颈、肩胛、上肢等部位经常感到麻木、疼痛,甚至出现运动障碍,严重的还会诱发其他疾病,给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困难和痛苦。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或刺激(属中医学“痹症”范畴),致使颈部肌群和韧带等组织失去正常的活动功能,因而出现上述症状。

但专家指出,绝大多数颈椎病患者没有必要手术,保养防护食疗即可有效防治颈椎病。为此,专家介绍了一些简单可行的方法放松颈椎,防治颈椎病。

简单可行放松颈椎操

随时放松颈部肌肉

当我们在办公桌前感到疲劳时,不妨多做颈部肌肉锻炼。

做法:1. 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部,头用力向后伸,手用力阻挡,对抗用力,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的较量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

2. 同样,我们可以用手抵住头的左侧,头向左偏,手与头相抵抗,右侧同理;

3. 左右旋转一下颈部,用手揉按一下颈部肌肉,这种运动能让颈部紧张的肌肉放松一下,对颈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另外,各种户外运动也会使颈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让颈部保持良好状态。

做“米”字操

以头为“笔”,按以下顺序反复书写“米”字:先写一横,头尽量由左到右划一横,头回到正位;再写一竖,头颈尽量向前上方拉伸,自上而下划一竖线,头回到正位;然后头颈尽量向左上方拉伸成45°角,头回到正位,同法书写米字右上点,头回正位,头颈尽量向右上方拉伸,向左下方划一撇,头颈回到正位;头尽量向左前上方拉伸,向右下方划一捺,恢复头颈正位。

每次书写5~10个“米”字。但“米”字操动作较大,病情较重者应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可先活动颈部,后做“米”字操。动作宜柔和,切忌用力过猛,每日做1~2次,以操后感觉头、颈、肩轻快和舒适为度。

学小鸡啄米

当我们工作太久了,自觉脖子酸胀不适了,手指麻痹了,此时表明你的颈椎已经疲劳到一定的程度。此时,你需要暂时停下手里的活儿,可以如同乌龟进食或如小鸡啄米一样,慢慢将脖子缩回,然后伸出,然后缩回,如此反复,一张一弛,很快就能使疲劳的颈椎得到及时休息。

一伸一缩

工作的间隙,应尽量在半个小时休息一次,顺便活动一下脖子,避免颈肌长时间因支撑头颅而产生疲劳。休息时多躺靠背椅,使颈肌放松,经常伸缩脖子,尽量将下巴压低,抵住胸口,使两耳低于双肩,有助于预防或减轻颈椎病症状,减轻疼痛;不过这种做法,必须以自己所能感受的范围为限度,逐步加强,不可以一下子活动过度,同时要注意保护脖子,别做过激的运动。

拥抱动作

不妨双手尽量向后张开,如大鹏展翅一般,极目远眺,双肩往上耸,脖子往下缩一缩,然后如同跟前站着你的亲密爱人一般,欣喜地来一个热烈的拥抱,双手往回交叉抱住双肩,脖子往回缩一缩。如此来回3次,很快疲劳症状可以缓解,我们又精神焕发投入工作。

做做“缩头乌龟”

容易患颈椎病的病人在平常工作时候,不妨做做“缩头乌龟”,经常伸缩、扭动脖子,放松颈椎肌腱与韧带。

专家提醒:此法适应于早期颈椎病患者,男女皆适合,简单可行,常常锻炼可以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但年纪较大、有高血压的患者、严重颈椎病者、颈椎畸形患者、颅脑疾病患者忌用,没有家人在旁也不可擅用。

上班族颈椎病食疗法

专家推荐几种颈椎病的食疗良方,让我们在美味的饮食中缓解病痛。

痰湿阻络型颈椎病食疗方

1. 薏米赤豆汤:薏米、赤豆各50克,山药15克,梨(去皮)200克;洗净后,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加冰糖适量即可。

功用: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2. 木瓜陈皮粥:木瓜、陈皮、丝瓜络、川贝母各10克,粳米50克;洗净后,木瓜、陈皮、丝瓜络先煎,去渣取汁,加入川贝母(切碎),加冰糖适量即成。

功用:化痰除湿通络。适用于痰湿阻络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眩晕型)颈椎病食疗方

冰糖蛤士蟆:蛤士蟆油45g,罐头青豆15g,枸杞子10g,甜酒汁、姜、葱适量。将蛤士蟆油盛入瓦钵里,加清水500ml、甜酒汁15ml,葱片、姜片蒸2小时,使其逐步胀发,取出,去掉姜、葱,沥尽水,除去油表面的黑色筋膜,大的掰成数块,盛于钵内,加清水500ml,甜酒汁15ml,蒸2小时,使其完全胀发,捞入大汤碗中,蒸1小时,待冰糖溶化弃去沉淀物,倒入盛蛤士蟆油的碗内,撒入枸杞子、青豆即可。佐餐食用。

功用: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食疗方

山丹桃仁粥:山楂30克,丹参15克,桃仁(去皮)6克,粳米50克。先将原料洗净,丹参先煎,去渣取汁,再放山楂、桃仁及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气血亏虚型颈椎病食疗方

参枣粥:人参3克,粳米50克,大枣15克。先将人参粉碎成细粉,米、枣洗净后入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熬成粥,再调入人参粉及白糖适量。

功用:补益气血。

肝肾不足型颈椎病食疗方

壮骨汤:猪骨(最好是猪尾骨)200~300克、杜仲、枸杞子各12克,桂圆肉15克,牛膝10克,淮山药30克。先将原料洗净,猪骨斩碎,共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煎40~60分钟,加适量花生油、盐、葱、姜等配料,取汤服用。

功用:补肝肾,强筋骨。

葛根芍甘木瓜汤

葛根30~50g,白芍30g,甘草15g,木瓜18g,骨碎补15g,元胡18g,全蝎10g,威灵仙(醋炒)24g。

临床辨证加减:颈项坚硬、肩臂痛苦悲伤、上肢麻痹者,加羌活15g,威灵仙(醋炒)30g,姜黄10g,桑枝30g居上;头痛者加川芎30g,蔓荆子18g;眩晕、转项时加重者重用葛根50g,并加黄芪30g,当归10g,升麻6g;腰膝酸软,四肢麻痹无力或坚硬呆笨者加杜仲15g,狗脊30g,鹿角胶(烊化)10g,怀牛膝15g,熟地30g。

中药药理分析:葛根芍甘木瓜汤以葛根为主药,解肌公布,升阳透疹,是治疗颈背强痛的要药。白芍养血柔肝,甘草缓急和中。

营养与食疗二者互助,木瓜平肝舒筋,可缓解颈肌痉挛性痛苦。骨碎补补肾活血、强筋壮骨。元胡活血行气止痛,全蝎祛风镇痉。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醋炒还具有软化骨刺效用。

简易汤茶

1. 豆浆适量,粳米60克,冰糖适量。以豆浆代水与粳米煮粥,粥好后入冰糖煮沸即可,经常食用。

2. 鲜蘑菇或香菇30克(干品减半),煮汤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

3 .蜜糖2汤匙,开水冲服,每日2~3次。对高血压兼便秘者最佳。

4. 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锅内溶化,每餐饭后饮1汤匙。若患者兼有胃溃疡胃酸过多不宜服此方。

预防颈椎病小妙招

1. 有研究表明,长期压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经衰弱,神经衰弱会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好心情。

2.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看书、操作电脑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觉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枕头以10厘米的高度为宜。不要躺着看书、看电视。

3. 尽可能少坐多动,能走路的不要骑车,能骑车的不要坐车。特别是有车族和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员,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锻炼,尤其注意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可做一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爬山、游泳,对预防颈椎病效果较好。

4. 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动静结合,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就要站起来做做工间操,活动活动四肢、颈椎,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

5. 平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用电风扇和空调直接吹,乘车或运动时注意颈部保护,避免急拐弯、急刹车或突然转颈。

6. 要防止酗酒。酒精会影响钙质在骨上沉积,使人们易患骨质疏松症、骨质软化症,加速颈椎退行性变。

7. 中医认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补肾髓功能,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地少量服用,以起到强壮筋骨,推迟肾与关节退变的作用。

颈椎病预防可在家检测

1. 头、颈、肩、背、手臂酸痛,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2. 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两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3. 颈痛和颈部发僵。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有时症状的出现与缓解和患者颈部的位置及姿势有明显关系;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有时出现持物坠落;

4. 发作性眩晕,复视伴有眼震。有时伴随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这些症状与颈部位置改变有关。偶有肢体麻木、感觉异常;

5. 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6. 上肢麻木、疼痛,双手无力、不灵活,写字、系扣、持筷等精细动作难以完成。

以上症状如果有一条出现在你身上,你可能是患上了颈椎病,应该去医院诊治了。

颈椎病的症状自测

吞咽困难:有的老人开始感觉咽部发痒,有异物感,后又觉吞咽困难,间断发作,时轻时重。患者曾被怀疑为食道癌,但胃镜检查正常。后经CT扫描显示为颈椎病。

高血压: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木等典型表现。

疼痛:疼痛系增生骨压迫第6、7颈椎的神经根所致。开始觉一侧或胸大肌疼痛,间断隐疼或阵发性刺痛,向一侧转动头部时最为明显,有时疼痛难以忍受。这种疼痛也会被误诊为心绞痛或胸膜炎。

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患者下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有的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视力障碍: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视野缩小等。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突然摔倒:突然摔倒系增生的骨质压迫椎动脉引起,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小脑疾患。常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身体失去支持而猝倒,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清醒并站起。

颈椎病的治疗法

专家说: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二至三种方法,同时施行。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颈椎牵引疗法: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类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第10篇

1患者的心理问题

主要症状为头痛、眩晕、视觉障碍、平衡失调等,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有的患者发生突然,症状严重,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患者症状轻,对生活和工作只受到困扰。但是95%的患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感觉自己得了什么绝症,心情烦躁不稳定,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及时就诊。

1.1适应困难性焦虑感:表现为焦虑不安,心烦意乱,以自闭、不愿和医护人员说话为特征。

1.2患病性惊慌感:是患者对疾病突然发生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紧张害怕,精神不振等。

1.3接受治疗性不安:害怕扎针、害怕查体,烦躁的心情难以平静,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极不配合,担心治疗效果,是否能治好。

1.4环境产生的心理困扰:看到病房的环境和自己平时的寝室大不相同,看到许多生面孔的人,出现胆怯,不想说话,难以休息睡眠等表现。

2开展心理咨询的目标

2.1初入院期通过门诊工作人员介绍入院,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眩晕不能行走者,帮忙扶患者到床上,保持床铺舒适、整洁。介绍病室概况,医护人员介绍自己的姓名,用亲切温和的眼神关注患者,纠正一些不健康的行为,例如,睡觉时枕头不能过高,保持8 cm左右高度,低头时问不能太长等,使患者快速适应病室环境。

2.2住院中期护理人员对患者热情和蔼,每次见面时问好、打招呼,主动交谈,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不良情绪,树立坚强意志,增加信心,使心理及行为达到最佳状态,顺利接受和配合治疗。

2.3住院后期除日常护理外,心理咨询在不断加深,使患者进入康复训练阶段,能主动按时去做牵引、按摩、理疗等治疗,并熟练掌握一或两套颈椎保健操。

3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

3.1入院初期了解每位颈椎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休息、睡眠、生活、工作等情况,是否与颈椎病的发生有关。

3.2住院中期患者对颈椎病知识了解和认知的程度,对治疗方案接受程度、症状减轻程度的评价如何。

3.3住院后期恐惧、焦虑、烦躁的心情是否完全消除,对颈椎病的知识是否完全了解,对用科学的方法保护颈椎掌握如何。

4心理咨询的规模及形式

规模有: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形式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微信咨询、专题咨询、发放宣传资料。

5心理咨询的实施步骤

5.1收集信息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收集相关资料如病因、病情、家庭经济能力、社会文化背景等。引导患者诉说自己对颈椎病的看法与观点,关注心理活动动态,对患者诉说做出反应,并适时地给予安慰,了解患者焦虑、恐惧、烦躁情绪产生的原因。

5.2疏通引导为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即问题明确后对患者进行解释,以帮助患者转变观念,理顺不良心理状态的过程。根据目标内容,选择通俗形象化的语言与患者共同讨论焦虑、抑郁心理的形成原因,针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作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真诚劝告,让患者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逐渐领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5.3重视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如消极暗示、犹豫不决、含糊其辞的解答,多用温和语言安慰、鼓励、支持、理解、积极暗示、果断明确的解答,利于达到护患共情的境界。护理人员合理运用关注微笑的目光、端庄文雅的体态、娴熟轻柔的操作、适当的接触沟通等技巧,以促进有效沟通。

5.4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尊重患者人格,热情接待患者,正确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

5.5创建新颖温馨的家庭式病房患者开始进入病房,环境陌生,难免紧张,病痛折磨,均可导致其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影响饮食摄入,使能量不足影响休息睡眠,导致心理性压抑。因此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式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病房设有床铺,家属休息椅、空调、电视、壁画、花卉、充满了温馨,悬挂张贴有关颈椎病的常见知识。

5.6实施以心理支持为中心的导乐服务内容①在初入院时,要一对一地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②提供持续的精神安慰。③指导患者休息或睡觉时正确姿势,有利对颈椎病的恢复。④患者能起床行走者,每天早晨集中在娱乐室做颈椎保健操,每次10min,每日1次。⑤向患者讲解颈椎病的发生原因、解剖知识、预防措施。⑥进行饮食指导。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⑧宣传有关颈椎病的知识,使患者无焦虑、无恐惧,在充满关怀、鼓励、温馨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

6颈椎病患者心理咨询的临床价值

6.1消除紧张焦虑心理状态由于咨询工作的开展使患者心理上放松,同时提供家庭式环境,使患者有家庭温馨感,从而消除了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

6.2防止心理性抑郁症的发生由于患者长期心理因素不良可造成抑郁症和自闭症的发生,心理咨询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明确了颈椎病是可以治愈和预防的,从而消除了焦虑,增加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并促进了颈椎病治疗的进展。

6.3减少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性治疗以往颈椎病患者知识缺乏,一旦进入病房,不管病情轻重只希望快速比痛、止眩晕、比恶心等症状,增加了颈椎病查体的难度。心理咨询中提供的有关知识可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及家属的急躁心理,减少或消除颈椎病带来的不良情绪,能顺利配合医护人员查体,有利于尽早制定治疗、护理、理疗、康复训练等方案。

第11篇

[关键词] 青少年;颈椎病;综述

[中图分类号] R6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11-03

颈椎病(cervial spondylosis)是指因颈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食管、交感神经等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1],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30岁以下特别是青少年则少见。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发现,颈椎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向年轻化、低龄化,据沈尔安报道[2],我国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就已高达10%甚至更高。由于颈椎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反复发病,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常常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带来严重影响,尤其对正处于身心健康发育期的青少年影响更大。因此,青少年罹患颈椎病的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现就有关青少年颈椎病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如下:

1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学习压力的加大,许多青少年也逐渐出现类似颈椎病的头、颈、肩、臂部等各种临床症候群,以往常以“项背综合征”、“电脑综合征”、“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等不同名称命名。1994年,张先发等[3]首先在四川省丰都中医骨外科学术会上将其命名为“青少年颈椎病”。关于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的研究报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观点和学说:

1.1 先天或发育性因素

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是维系躯体平衡的重要支柱。颈曲的出现对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缓冲重力的震荡,防止脊髓和大脑受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而颈椎骨骼较小,上面不仅要承担较大体积和重量的头颅,而且还要承担伸屈、旋转、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较为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必须借助坚强的颈椎骨骼和软组织才得以保持平衡,维护颈曲的正常生理功能。王以进等[4]研究认为,维持人体正常颈椎生理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大部分:①内源性平衡,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的韧带结构,为静力平衡;②外源性平衡,主要为颈部肌肉的调节与控制,是脊柱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动力平衡。其中任何环节遭受破坏均可能引起颈椎稳定性的改变。青少年长期低头伏案学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玩电脑、看电视、长期不良的睡眠姿势和颈部不协调活动等,其颈椎并非仅仅单纯的处于前屈状态,还往往伴有颈椎的侧弯、旋转等,这种复合状态会使颈椎局部所受应力位移明显增加,从而危及和破坏颈椎的动静力学平衡,导致颈椎病的发生。同时由于颈椎椎管呈三角形,左右横径较大而前后径较小,加上颈段脊髓呈椭圆形膨大,这种解剖形态上的差异使颈椎存在先天性或发育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后纵韧带骨化以及黄韧带肥厚或骨化等时易使颈髓受到刺激和压迫。裴仁和[5]对50例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研究发现,30岁以下的人其颈椎较细长、颈部韧带和颈肌较薄弱,这可能是导致颈椎病早发的因素之一,而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其他类型颈椎发育性改变如异形椎并存椎管狭窄、颈椎失稳、骨质增生或椎间隙狭窄等时,在上述生理功能和解剖形态特点的基础上加入其他致病原因如外伤时,亦是30岁以下颈椎病患者的重要病因。

1.2 颈椎间盘退变理论

椎间盘是由髓核、纤维环和上下软骨板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解剖单位,起着吸收震荡、应力传导、维持平衡的作用。颈椎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活动度最大,故颈椎间盘发生退变较早。椎间盘发生退变时,髓核脱水、弹性降低,引起椎间隙高度降低,椎节不稳、减弱或不能缓冲应力;纤维环纤维和基质变性,使纤维组织排列紊乱,纤维变细,容易断裂。软骨板发生变性时,其作为髓核和纤维环进行体液营养物质交换的半透明膜功能减弱,导致纤维环和髓核失去滋养,变性加快。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退变使椎间盘的形态和功能发生改变,破坏颈椎的应力平衡,导致邻近的椎体、关节突、钩椎关节、韧带发生改变,引起颈椎各结构不能维持其正常关系,导致颈椎退行性不稳。因此,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颈椎病发病的最初病理改变。青少年长时间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和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保持不正确的姿势,很容易使颈椎产生劳损,进而使尚未退变或仅处于退变早期的青少年颈椎间盘和颈椎关节软骨提早发生变性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 慢性劳损理论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的各种超限活动多引起的损伤,但明显有别于意外伤,是一种长期超限负荷[6]。正常人颈椎稳定性是由颈部的内源性平衡和外源性平衡维持的,当这种平衡状态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后,就会引起生物力学的失衡而导致颈椎病的发生。汤珊珊等[7]分析认为以下几方面因素是青少年颈椎出现慢性损伤而导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病因。

1.3.1 坐姿不当当青少年长时间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时,其坐姿往往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这就容易使肩膀以上部位长期保持于一个不正常的位置,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状态。久而久之,颈肩部就会出现僵硬酸胀,颈部变硬,关节、韧带、椎间盘因此遭受长期的负荷,颈椎间盘内部压力就会增高,颈部肌肉就会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使颈椎进一步损伤,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1.3.2 睡眠状态不正确青少年如长时间头歪向一侧俯卧睡觉,就会使颈项部肌肉和韧带长时间处于扭曲状态,枕头高度不符合要求或不用枕头睡觉,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枕头的不合适很容易造成落枕,反复落枕往往是颈椎病的先兆。

1.3.3 体育锻炼不足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肌肉的生长尚未完全定型,当青少年长时间沉迷于操作电脑、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等时,户外活动就会明显减少,由于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很容易使青少年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出现松弛和劳损,从而影响到颈椎的稳定性,使颈部出现僵硬和酸痛,严重时可导致头昏、上肢麻木、肩背痛等颈椎病症状。

1.4 生物力学理论

颈椎的生理曲度是由椎体的前缘或后缘连接而成,为连续和谐的曲线,是人类站立后为适应脊柱的四维平衡而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常的颈曲决定了颈椎的生理功能,是反映颈椎平衡的重要指标。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最早地反映脊髓、神经根、血管、交感神经等受损伤或受刺激的改变,应视为维持颈椎稳定的各种因素失去正常平衡的结果。青少年如长期坐姿不良、伏案学习等使颈椎长期固定于某一个位置,维持颈椎正常前凸状态的各肌群长时间处于失平衡状态,就会引起肌肉防御性痉挛,使颈椎呈扭曲状态。这种肌群疲劳性损伤是可逆性的、功能性的,但如不及时纠正治疗,由于应力作用的长期影响,颈椎生物力学就会发生改变,以至于关节突和钩椎等关节遭受较大的应力和剪力损伤,解剖结构关系失常,就会引起骨的生长和形态学的变化,最后发生节段性退变[8]。张先发等[9]研究发现,当青少年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维持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平衡即遭到破坏而趋向于一个新的平衡,继而就会出现解剖学和组织学的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各部受力不均、位置发生变化,椎间隙呈前宽后窄、前窄后宽或变窄,椎间孔缩小或变大,项韧带、项肌和关节囊位置发生改变等,最终导致脊柱形态学发生改变,继之出现组织学和病理学的变化,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2 临床特点

颈椎病是由颈部骨骺、软骨、韧带及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累及邻近的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及软组织,并由此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复杂,其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等。当累及交感神经时还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双眼发胀、发干、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感等症状。也有的出现吞咽、发音困难等症状。如果疾病久治不愈,还会引起心理损伤,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伍光辉等[10]结合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对青少年颈椎病的临床特点作了分析,认为青少年颈椎病与成年人颈椎病比较,有其自身特点:①发病年龄小,年龄多在12~16岁。②致病原因较多,如长时间电脑操作、玩游戏,长时间低头伏案学习、工作,长时间看电视,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读书、看报,长时间处于不正确的书写姿势,睡觉时枕头高低不当等。③临床多表现为持续性头、颈、肩、臂部酸胀痛,可伴有头晕、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或咽部异物感等症状,也可出现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和失眠耳鸣、全身乏力、视力下降、反复“落枕”等症状。④颈椎X线片常无明显阳性改变,多为轻度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棘突偏斜等。⑤经严格休息和理疗等常可缓解。

3 影像学研究

颈椎病的X线表现一般分为非骨软骨性和骨软骨性改变。中老年人颈椎病的X线改变多以椎间隙和相应的小关节狭窄以及各部位骨刺的形成等退行性改变为主,这些表现一般称之为骨软骨性改变,而非骨软骨性改变一般是指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旋转、滑脱等征象。黄德尤等[11]总结156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表现以非软骨性改变最为多见,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同组的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达到91.7%,因此,认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重要影像学征象之一,是早期诊断青少年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指征和客观指标。薛艺东等[12]对60例青少年颈椎病患者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生理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椎体前或后缘骨刺、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CT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膨出。MRI检查可发现椎间盘突出,但对脊髓(硬膜囊)的压迫较轻,另外发现部分患者的椎间盘在T2WI上有信号减低的征象。

4 预防和治疗研究

关于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孙保和等[13]认为,根据青少年身体可塑性大的特点,青少年颈椎病的治疗与中老年人颈椎病的治疗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在对500例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出现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时,发现青少年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是完全可以校正和恢复的。眭承志等[14]认为,青少年期颈椎病的治疗应以调整颈椎外源性稳定、恢复其正常的生理顺应性为主,重点在于矫正其生物力学的失衡。手法的效能在于松解颈肩背部痉挛僵硬的肌群,增强衰弱肌群的兴奋性,调整颈椎结构性紊乱,恢复其正常生理弯曲度和其稳定性,从而缓解对颈部神经和血管的激惹,以达到治疗目的。黄茂俊[15]在采用颈部牵引配合推拿、功能锻炼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患者时,发现效果亦很满意。而对于青少年颈椎病的预防,纪经和[16]提出了以下几项预防措施:(1)纠正不良的:①严格正确的坐姿:当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看电视等时,脊柱应正直,头部不可过分前倾,不耸肩,不歪头,使颈部保持于均衡稳定而又不易产生疲劳的,避免颈椎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不变的姿势;②纠正不良的睡姿:选择舒适适合的枕头,睡眠应采取侧卧或仰卧;③避免长时间卧位或半卧位看书、看电视;(2)防止外伤:各种意外伤、运动损伤尽量避免。颈部受伤后,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造成严重后果;(3)体育锻炼: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颈肩部肌肉锻炼,以缓解肌肉疲劳,增强肌肉韧度,提高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平时多做有益于缓解因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看电视等造成颈肌疲劳的运动,以保持两侧颈肌紧张力的均衡,对于颈椎病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秦鸿利等[17]则建议以下预防措施:①继续贯彻“三个一”,保持正确的坐姿,即“头离桌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②减少在电脑、电视前的时间,以不超过1 h为度;③经常参加室外活动,减少伏案时间,也可以经常做颈部保健操来缓解颈部疲劳,消除慢性损伤。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多疾病也随着这些改变而发生变化。青少年长时间低头伏案玩电脑、学习、长时间看电视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均可对青少年的颈椎造成严重损伤,使得近年来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甚至有广泛发病之势。青少年正处于身心生长发育时期,一旦患上颈椎病,就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育。因此,青少年颈椎病不仅仅是医学界面临和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同时也是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58.

[2]沈尔安.关注青少年颈椎病[J].妇幼保健杂志,2005,12(12):18.

[3]张先发,沈利华,李建康,等.对儿童青少年颈椎病病名来源的探讨[J].西部医学,2009,21(2):337.

[4]王以进,王介麟.骨科生物力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1989:156-191,232-233.

[5]裴仁和.青年人颈椎病病因及临床特点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56-58.

[6]李家顺,贾连顺.颈椎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04:262.

[7]汤珊珊,林梅.青少年颈椎病的常见病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0,29(27):131.

[8]董蔚青,李镇中.青年颈椎病的生物力学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9,18(3):136-138.

[9]张先发,郭维知,叶守贞,等.青少年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及预防[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5):16-20.

[10]伍光辉,吴佳奇,黄家骏,等.亚健康与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西部医学,2008,20(6):1301-1302.

[11]黄德尤,陆玉敏,李清锋,等.青少年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9,20(10):788-790.

[12]薛艺东,刘广忠.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与早期诊断[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4):497-499.

[13]孙保和,毕明君,王华东,等.青少年型颈椎病分型的商榷[J].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36-37.

[14]眭承志,王彦伟,肖红,等.青少年期颈椎病发病原因初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2(13):55-56.

[15]黄茂俊.推拿、牵引治疗青少年颈部软组织劳损[J].按摩与导引,2005,24(3):17.

[16]纪经和.青少年颈椎病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7(11):90.

第1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07-01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来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复杂,如颈肩痛并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可伴上肢及手指麻木;性眩晕,伴恶心、肢冷等交感神经刺激症状;甚者出现双下肢僵硬、行走困难或瘫痪等。随着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颈椎病的诱发因素在不断加剧,其患病率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患病年龄也有所提早,所以对颈椎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1年5月——2012年9月,共收治颈椎病患者128例,其中女性52例,男性76例,年龄28-70岁,均为非手术治疗。128例患者均来自农村或小城镇,且普遍缺乏颈椎病的相关知识。

1.2方法

1.2.1口头讲解针对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以及病情的差异,选用不同的宣教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康复训练及预防该病的重要性。

1.2.2书面教育通过科室的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及宣传单张,使患者对颈椎病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认识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2.3动作示范通过对患者进行颈椎操的动作示范,使得其颈背部肌肉得到锻炼,以增强肌力,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1.2.4集体性和个体化相结合的方式对轻症患者采取集中宣教的方式,使他们相互交流,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对于文化层次低、理解能力差的老年人,应反复讲解,多次示范。

2护理

2.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在颈椎部疼痛不适、睡眠形态紊乱等一系临床表现的折磨下,会产生焦虑、烦躁等心理变化。我们针对患者表现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情绪,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临床护理

2.2.1颌枕带牵引[1]是非手术治疗中常用方法之一。取坐位或卧位,头前屈15°左右,牵引重量4-6kg,每日1-2次,每次1小时,2周为一疗程。牵引的作用是解除肌肉痉挛,增大椎间隙,减少椎间盘的压力,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牵引时注意事项:①牵引重量应逐渐加大,最大量为牵引后感觉有效为佳;②牵引过程中如感到颞颌关节酸痛、眩晕等应立即停止牵引。

2.2.2颈椎保健操①头颈部缓慢进行前屈后仰、左右侧弯及内外旋转。②端坐位,双手交叉紧握并于枕后,使头向后仰,胸部前挺,以扩大椎间隙。③仰卧位,颈项枕于枕上,使头后仰,然后可左右转动头部,可使颈肌松弛。注意事项:①运动应规范,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②发作期应当限制运动;③运动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渐加大,避免快速运动。

2.3预防指导

2.3.1注意姿势

2.3.1.1保证良好的坐姿长期从事写作、打字、财会、文秘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低头伏案工作,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颈部的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的肌肉和韧带易于受牵拉劳损,易发颈椎病。因而应采取自然端坐位,保持颈部、胸部挺直,头部略微前倾;不要扭转、倾斜;工作时间超过1h,应稍休息几分钟向远方眺望片刻或做颈部运动,以消除疲劳。此外,桌椅的高度要适中,如桌子或椅子过高或过低,均易造成颈肩部的肌肉劳损。

2.3.1.2保证良好睡姿一个理想的睡眠应该是顺应脊椎的生理弯曲,使头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胸部及腰部保持自然曲度,四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如此可使全身肌肉充分放松。睡眠应以仰卧为主,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侧卧为辅,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

2.3.1.3合理用枕枕头是颈椎的保护工具,枕头的高低软硬对颈椎有直接影响,最佳的枕头应能支撑颈椎的生理曲线。如果长期使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则易使颈椎发生关节错位,进而发展成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睡眠中或晨起时颈部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合理的枕头要有一定的弹性,且通透性也要好,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弹棉或谷物皮壳为宜。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部压下后与自己的拳头高度相等或略低;侧卧时以一侧肩膀的宽度为宜。不能使颈部脱空,头应放于枕头中央,以防落枕。

2.3.2防寒保暖因寒冷湿气侵袭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乳酸、肌酸等),并刺激肌肉组织形成恶性循环,使肌肉处于痉挛状态,久之可使肌肉纤维变性,发生慢性劳损。[2]所以在秋冬季节,最好穿高领衣服或外出时围围巾;夏季炎热时,空调温度不能太低,不要用电风扇和空调直接吹;夜间睡眠时应注意防止颈肩部受凉。

2.3.3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日常膳食应多样化,应多食豆制品、瘦肉、蔬菜,多食牛奶、鸡蛋、鱼、虾以补充食物钙,预防骨质疏松。忌生冷寒凉、荤腥油腻之品,禁烟酒刺激。

2.3.4预防慢性劳损由于某些工作需要特定的姿势或在强迫中工作时间较长,如果不加以重视,极易发生慢性劳损,并逐渐发展为脊柱病。如电脑工作人员、收银员、打字员等,应利用工作或闲暇时间多做运动以松弛紧张的肌肉、韧带及肌腱,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以加强肌肉及肌腱等组织韧性及抗疲劳的能力。

3小结

通过对非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实施以上健康教育,增加患者预防颈椎病的日常保健知识,尽早恢复其颈部的正常生理功能,认识到“防病于未然”的重要性。同时,有利于护理领域的扩展,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