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文化

时间:2023-06-02 10:00:15

中学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1

一、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1.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实践性、服务性、专业性等特点。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在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素养、理想等内容,以确保毕业生同时具备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形成的,包括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学、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内容。企业文化的建立可以使员工有共鸣,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能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实现自我价值。

2.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中职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时,学校的培养方案中要包括学生态度和素质的培养,把优秀的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作为订单班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守则等内容制成校内宣传栏,邀请企业专家来校座谈,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价值观、规章制度、经营理念等等。

3.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从现阶段来看,很多中职学校比较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精神、交际能力、纪律意识等一系列职业素养的培养。而企业选择员工更多看重敬业精神、职业意识、合作意识、纪律意识等综合素质。校企文化的对接将会消除这一尴尬局面,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渗透优秀的企业文化素养,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2)有利于实现校企“零距离”就业。很多的中职生在刚刚进入企业时,不能尽快地适应企业环境和文化。而企业从效益考虑,不会给新员工太多时间来适应。因此,唯有校企文化实现对接融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打开校企文化的隔离带,才能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毕业生了解、熟悉并适应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就业。(3)有利于中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近些年,中职学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且招生难度大,不少中职学校下大力气在招生就业两方面,但是他们忽视了,鲜明的办学理念才是中职学校的自身特征和核心竞争力,教育教学才是一个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学校要对接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遵守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特色的办学理念,建立完善的中职学校校园文化。

二、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实施策略

1.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现状

(1)校企合作层次偏低。目前的校企合作一般是企业提供一些教学设备、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提供实习岗位等较低层次的合作,形式也只停留在表面。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管理方面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出现各种不适,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因此,大多数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中职学校,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的同时也把学生的管理工作交给了企业,缺少对学生的指导。(2)校企文化的对接融合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盲目模仿,对自己原有的历史文化不能继承,造成中职校园文化之间不同程度的雷同。有时,学校为提高就业率,过度迎合企业,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原则。很多的校企文化对接融合仅限于硬件方面,比如共建实训基地等,忽视了文化软层面的建设。现在很多中职学校提倡的“项目教学”“行为导向”等,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并没有得到推广,疏于对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缺乏政府机构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机制,导致目前校企文化的对接融合进度缓慢,有的甚至半途而废。(3)师资队伍难以满足校企文化对接融合的要求。师资队伍结构比较单一,理论教师偏多,缺乏实习指导教师,而且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缺乏企业培训经历,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偏低。再加上受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师们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本身就对企业文化等缺乏了解,导致企业文化进入校园、进入课堂教学难上加难。

2.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的实施策略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2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体育新课程改革已论文联盟经在各级中学展开,在“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引下,如何利用好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中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中学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学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内容和具体的要求上均有别于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总体来看,目前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对建设内容和具体要求等均缺乏统一认识,这对建设好中学校园体育文化,让它发挥出最大功能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而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既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紧迫的。本文基于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所处环境和对象的特殊性,分析了它与校园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求促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从而为校园文化更健康快速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和内容

1、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由于在校学生的年龄、思想和生活模式等不同,分享不同思想形态与行为规范,拥有共同的需要和追求,以此为依据可将校园文化分为小学校园文化,中学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等。

对于体育文化的界定目前还没有形成极为统一的认识,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把体育文化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隶属于社会文化这一范畴。体育文化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的尝试,包括活动方式、精神意识、科学发明和价值确定等,它由体育运行方式反映出来,显示体育的精神意识,用之以体育科学的发明和创造以及其他的功能和作用,必然导致它的体育价值的确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学校园体育文化是从属于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中的一种特定文化,是中学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生活形式,而在学校这一特定的人造环境中,为校园社会团体共认、共有、共享的所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方式文化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自办体育报刊和具体的科研、体育教学、训练等物质文化和由学校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规范、体育道德规范、体育价值观、体育舆论等精神文化以及以规章制度、运动团体组织和张贴体育宣传报栏为形式的方式文化。

2、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

校园体育文化含有特定的文化要素,是一个由校园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物质文化所构成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的内容可概括如下:

(1)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精神文化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它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知识和宣传等方面,涉及到人类体育的理想追求、观念转变、道德修养、纪律约束等各个方面。当今体育精神文化,特别是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核心的竞技体育精神正在成为现代体育文化的主旨。体育精神文化实质上就是在某种精神指导下的外化行动,如中学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看似只有运动员在比赛场按照运动规则所进行的一场较量,但这只是一种外化现象,更多地是通过比赛赛出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格和气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完善,不断超越,这才是体育运动对人的素质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提升。体育精神文化应该立足于现实,体现时代精神,并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有益的精神文化资源,建构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体育精神文化。

(2)体育制度文化

体育制度文化,也称体育规范文化,是指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娱乐等活动中,要求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体育规程、行动准则的文化体系,它是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得到参与者认可并要求有关人员共同遵守的规范性公文,它包括在进行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如各种社会关系、组织形式和活动行为的规范和准则等。它包括常识性体育制度、具体体育制度和个别体育制度,因此它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在体育新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和训练,也一样要受到体育制度文化的影响、制约和熏陶,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活动。

(3)体育物质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开展体育活动的基础,是人类在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状态。体育物质文化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体育,其重要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本学科,已经涉及到更广泛的科学领域,不能简单的用“场地、器材”等原有的体育物质文化形式所概括。由于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体育物质文化形态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形态还十分有限。因此,在中学塑造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标准的体育物质设施是十分必要的。

三、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我们也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研究校园体育文化对中学校园文化的价值。

1、校园体育文化的运动参与价值

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促进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而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运动参与的积极性。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在促使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应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由此可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既校园体育文化的对运动参与价值的体现成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校园体育文化的运动技能价值

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基本特征,学习运动技能也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的时间,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必须避免过分追求运动技术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细节。在“健康第一”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选择1—2项目进行系统学习并且终身化。

3、校园体育文化的身体健康价值

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他们的身体状况对身体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适当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和健康,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4、校园体育文化的心理健康价值

一个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在塑造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度;在教学和生活中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转贴于论文联盟

5、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适应价值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竞争和合作的社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学习领域之一,也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建立具有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对于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一个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促使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其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而且,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与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论文联盟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四、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

1、中学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师生的体育意识、道德观念等,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运用标语、图展、广播、电视、报栏等媒体进行体育文化渗透,使师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强健的重要性,激发和引导他们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的热情,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应该教育师生遵守规则、公平竞赛、尊重对手,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中学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和锻炼为中心,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锻炼能力,在体育课程发展上要注意体育文化、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具有全面的体育文化修养。在选择教材和安排教法上,既要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也要增加趣味性,要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学校要制定体育规章制度,把学校的体育文化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课外体育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学校要经常组织各种体育文化节、运动会、小型多样的有趣的体育比赛,还可以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余暇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3、中学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里的体育建筑、雕塑、场地设计,它们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体育意识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物质,这些物质,对人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另外,体育建筑、场地、设施也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各级中学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包括建造体育场馆、器械设施等在内的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合理使用已有的场地设施和体育用品。

4、中学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体育制度文化是体育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尤其重要,因此它具有个高度的层次性、权威性、目的性和规范性等基本特征。加强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必须使学生懂得各项体育活动的规章制度,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在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以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影响学生的生活吸习惯。

5、中学校园体育智能文化建设

体育智能文化是人们对体育正确认识的概括和总结,是迄今为止人们经过多次实践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解的产物,它包括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科学知识的分类越来越细,学科呈现交叉化和系统化。中学体育职能文化的建设必须促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体育的发展历史、体育的基础学科和功能等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体育并自觉地积极参与。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3

我校是自治区素质教育一级甲等学校和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建筑用地面积14940M2,校园建设规划地8248M2,学校总占地面积135600M2,生均占地58.8M2。米,现有教学建筑面积17015m2,绿化率达98.5。现有教职工171人,学生3130人,设46个高中教学班。校园内各功能区分布合理,环境优美,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梧州市绿化先进单位。有花园式学校之称。文秘站网-

长期以来,苍梧中学在学校整体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内精神文明建设和创设优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外文化活动为内容、校园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弘扬校园主体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环境,实施学校整体教育、教学工作,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推进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学校在高层次、高质量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广泛开展面上思想教育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校园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教育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建树科学、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来引导学生提高分辩是非、明辩美丑善恶的能力。

1、机构健全、责任到人、把握建设整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内各学科和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学校确立了一名副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建立了政教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通过团委、学生会、级组、科组互相配合,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持续的开展,适应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学校长期致力于两支队伍的建设,即:以科组长、级组长、艺术科教师为骨干的指导教师队伍和积极、活跃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方式、手段、意义的引导,鼓励他们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为创建良好、优质、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工作。由于学校的长期努力,两支队伍都较好地适应了各项教育和教学的要求,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按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康发展。

2、树立校园精神,培养校园文化个性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为此,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确立了“将学校办成高层次、高质量、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习有特长、师生心灵美、行为美、育人环境美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爱国爱校、勤教勤学”的校风要求。通过个性化的办学目标和校风要求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为了使校园精神深深地烙在师生们的心中,学校经常性的利用教师会议、升旗礼、校会等进行宣传,并将它们永久性的张贴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和激励师生。正是因为明确校园精神的激励、鞭策作用,使校园真正形成了催人上进、促人成才的良好校园氛围,集聚全体师生们都团结起来为学校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几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校园文化建设得以健康发展与学校长期建树明确的校园精神不无关系。

3、重视整体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全面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产生作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将教育内化为师生自我提高和教育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建设整体。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规范发展,学校将其纳入校内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我们在《苍梧中学章程》里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了校园长期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内容范畴。与此同时,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开展的创文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讲文明、做文明人以及创文明班、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并实施相应的量化考核,每月公布一次,使系统的校园文化做到了经常化、日常化的开展,扩大了其功能范围,使其教育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各年级考核分最高的是:高一040>!<1班,高二年级0304班、高三年级0204班。0304班还被评为自治区级的先进班级,长期以来苍中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开展与学校重视并将其纳入建设的整体范畴直接相关。

二、充分利用已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之一。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学校在不断加强人员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学科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教育的生命力。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科教学在学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共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此,我们将时事教育与政治课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心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学科发展信息,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发挥各学科特点和优势,在面上渗透思想教育的同时,通过每学期举行

一至两次学科专题讲座,营造浓郁的学科文化氛围,例如,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了神舟飞船、生物克隆技术、西部大开发、艺术欣赏和美式英语语法特点等专题的讲座,引导学生不断扩大视野,对知识扩宽加深。另外,我们还在校园内设立了英语角,建设了地理园、植物园,增设了以展示学科发展动态为主体的大型厨窗,经常更替厨窗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学科教学的实施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内得到纵深发展,在学生教育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2、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目前学校广播室已走上了规范播音的轨道,每天广播时间达3小时15分,除定时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另外,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由于学校的长期营造和建设,上述宣传媒体有力配合了学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深为师生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领导到苍中进行指导工作时,学校广播室的环保宣传板块、橱窗内的环境宣传材料及学生的手抄报、黑板报,构筑了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校园氛围,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3、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内组织了34个课外活动小组,涉及文化、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素质和能力培养内容,涵盖学生达100,并通过定人、定责、定经费、定地点的方式加以落实。为了使各项活动得到扎实开展,学校提出课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的方式、学生不能可参加可不参加,负责教师也不能可上可不上,其管理应纳入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校46个班级,都进行了一次围绕“《〈守则〉我遵守,〈规范〉我践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深刻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纪念邓小平、百色起义、庆祝国庆活动专题影片。使学生从中获取精神食粮,提高觉悟。要求每人都要写观后感,收到观后感3130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另外,学校还通过每学年一次的文化活动周或运动会检阅、推进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定期举办元旦、五四、国庆文艺晚会,同时积极将优秀节目选县、市级的汇报演出,获得了两个县一等奖,3个县二等奖、3个县三等奖的奖励;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梧州市电子手抄报比赛,四人获市二等奖,二人获三等奖;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陆薇同学的《守信心灵的契约——诚信》征文获区读书活动优秀奖。结合形势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有效活跃了校园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说,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建设高雅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贫乏的情况下,学校投入约12万元对校园环境的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美化、净化校园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几年来,我们除按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建设课室、实验室环境外,还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和调整,增设了一批层次比较高、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花圃,并在学生经常出入的通道高标准地张贴一批名人警句和名人、伟人瓷片画像,让这些警句、名言、名人时刻陪伴着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目前我们在教学楼最显眼的位置,写上了“三面向”的教育目标;在中厅的两侧写上了“诚实朴实、好学尚美、敬业乐群、务实创新”的做人要求,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党的教育方针以文字的形式与校园的美化融合在一起,激励学生放眼现代化、放眼世界和未来,做一名高尚的人。另外,我们还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课室、宿舍、校道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冲洗的清洁卫生制度;实行学生饭堂定位就餐的制度,要求学生文明用餐、节约食品、珍惜粮食,真正的使美化、净化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要求达到了有效的结合。

2、积极筹措资金,创设完善物质条件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4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作用;关系

2015年5月,教育局举办了以《我理想中的校园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校长论坛,12月1日又举办了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规划》为主题的中小学校长论坛,通过学习与交流,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校园文化建设对德育教育乃至学校的教育教学有着重大的引领作用。我们也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立了学校的核心文化:“励志文化”,学校的核心理念:“琢磨淬励,激扬远志”。现就学习与交流浅谈一下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开放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包括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带有学校特色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心理氛围等,被校园全体成员认同和遵循,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每一个校园人的信仰、情感、意志及行为;校园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是文化精神在学校管理中的体现,以校园制度为依托,反映校园人追求理念的文化,规范着校园人的行为和作风;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部分,是学校的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内容的积淀,校园的布局、建筑风格、自然生态环境等都凝聚了文化因素,它可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好的校园环境文化的呈现,可以使励志文化有更好的承载,可以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更好的诠释;校园行为文化是学校生活中人们最直接感受的校园文化形态,通过师生的活动表现出来,例如,校园人的日常言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反映人们的价值观念与文化氛围。校园内各种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保证,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健康发展。

二、德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具有同一性和互补性,德育和校园文化的目的都在于育人。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是实现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生活在校园的每个人在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平台,是教育师生的有效方法,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广大师生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激发师生的热情和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高雅气质和开朗性格的形成;规范的制度文化维护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促进学生文明举止、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校园精神文化与德育相互促进,良好的德育教育促进校园精神文化的健康发展。校园精神文化振奋师生的精神,激发师生的追求,凝聚师生的意志,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德育教育,教育思想、校风学风、道德规范都属于德育范畴,各种各样文体活动构成了校园精神文化的一道风景,提高师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修养,充实了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的贯彻离不开德育的保证,构建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文化,规范师生的行为,凝聚力量,统一思想,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制度管理和道德建设相互补充,发挥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思想道德的引导力量,将制度的遵守转化为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和谐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德育是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和谐校园文化具有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作用。网络等多种信息渠道,加速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低俗的社会思潮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各种非理性的文化进入校园,所以应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德育途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1.和谐的校园文化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是校园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精神风貌最直接地展示了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导师生形成团结和谐、理解支持的和睦关系,形成强大合力。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在这一教育方针指导下,校园文化要形成有价值的氛围,指引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师生的自身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帮助师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校园文化具有较强的引导性,校园的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校园人。校园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自己完整的体系,引导校园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要理解学生、研究学生、相信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学生的兴趣,关心教育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和谐的校园氛围促进教师与学生形成平等的人际关系。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引导者,应加强与学生的接触,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理解与尊重学生个性,激感共鸣,师生彼此信任,相互关爱。

2.积极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高尚人格的塑造

人格的形成与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校园人人格的发展与学校所形成的校园文化密不可分,校园文化在特定的学校中形成,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同,校园文化在校园环境中形成和发展。师生处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必然要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感染,每个校园人心中都会留下校园文化的痕迹,影响着师生人格的发展。积极的校园文化促进师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为社会的发展前进贡献自己的力量。和谐校园文化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推动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师德规范,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健康的校园文化引导教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身立教,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言行,以优良的品质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意志,帮助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3.健康的校园文化榜样示范师生的行为

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渗透性,校园文化不是规范师生的思想行为,而是把好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渗透到师生的身心之中,校园文化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英雄人物,模范典型,常常是人们学习的楷模,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榜样示范,优秀教师、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都是校园文化的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师生,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和德育具有教育的统一性和互补性。德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的重要前提。良好的德育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中隐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让校园文化形成浓郁的德育的文化气息,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励学生不断求学的精神,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的感染,丰富学生的情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悟,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渗透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学校的德育教育密切相关,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同舟.校园文化:大学德育的重要途径[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专业特色

校园文化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三个基本形态,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做好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

一、中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构成包括了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种基本形态,具有职业性、实践性、特色性等特点。

(一)职业性

与普通高中不同,中职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帮助学生习得一技之长,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性贯穿于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物质文化方面,各式各样的实训楼、实训基地建设彰显了中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中的职业性;制度文化上,围绕着中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健全相关的职业操作规范与要求;在精神文化上,中等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市场意识、技能意识、创新意识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性

与普通高中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不同,中等职业院校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因此无论是“双师型”教师选聘,还是在教材选用、课程设置、实习安排、校园活动等方面,均将实践动手能力贯穿其中,强调学生的“知行合一”,“手脑并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实践性的特点。

(三)特色性

中等职业学院没有高考的压力,以培养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组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与普通中学相比,中等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立足专业特色,挖掘专业内涵,开发专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例如,某中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彰显设计感,充满了艺术气息,海报、插图、壁画等校园物质文化处处体现出时装设计的元素,在各大中等职业学校中独具特色。

二、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师生情操,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因此中职学校要思考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好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

(一)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校园特色,做好校园整体文化环境建设,凸显学校的专业特色。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花园式的环境建设,体现“一草一木皆为话,一石一景皆有情”的校园文化特色;通过“校园文化节”、“校园社团节”、“校园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充分挖掘校园丰富的文化内容,展示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温馨教室”、“温馨寝室”等活动,打造温馨、舒适的读书、生活环境,通过开展最美寝室评选活动、整洁教室评选活动等,让独具特色的寝室与教师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承担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面对当前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中等职业学校要开展文明上网等相关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学校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利用网络新兴媒体开展学生教育活动,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做好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利用微信群、QQ群等做好师生沟通工作等,还可以思考利用微信群、QQ群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例如在网上发起有关学风建设的讨论,在网上展开小型会议研讨等,通过这样新颖的工作形式,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三)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特色,可以开展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活动,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例如,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月”活动、评选“专业技能明星”等活动,营造浓郁的专业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与动力。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色,学校还可以重点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各种创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业活动热情。通过开辟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舞台,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成长。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成立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四)积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职业氛围,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例如,将学校的实训室改造成企业的“车间”,处处彰显企业特色,按照企业生产要求粘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流程等,引入企业管理的“7S标准”,从实训纪律到操作规范,从着装要求到工厂卫生,从工件摆放到成绩考核等,全部按照企业的要求执行。实训教学中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和仿真模拟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校还应该加强校企双向交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升技能。学校还可以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校讲座,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努力让自己成才。

三、小结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中等职业学校应该通过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做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做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和积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彰显中等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做好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建松.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31-33.

[2]苗青.“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J].高教学刊,2017.5.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6

    论文摘要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隐性课程和人才成长的催化剂,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校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以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有机组成部分的学校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强化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对学校的整体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是校园文化?为什么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怎样进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本文试就此等问题探索如下。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目前,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众说纷纭,各执一端。有如,“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文化氛围说”、“学校准文化说”、“规范说”、“社区说”、“综合说”、“补充说”、“校园精神说”,等等。

    综述之,“校园文化”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它反映在硬件部分包括校园环境教育设施和教学、生活管理制度,而反映在软件方面包括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体活动等;它是通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一种为师生共享的观念和意识,并以这种观念和意识凝聚、鼓励师生,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净化心灵,凝聚人心,激发师生进取,发挥师生的聪明才智,对提高学校品位和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就教育意义而言,“校园文化”就是在校园环境中由师生员工在教学、教研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等各领域的活动全过程中相互作用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澎x是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职高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

      (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一个勤奋进而素质拓展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实践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四育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三、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组成要寨

      (一)校园物质文化(是载体):主要表现为校园环境、教学、教研科研、生产和生活等硬件方面。

      (二)校园制度文化(是准则):主要表现为校园内部的各种制度、管理机制、行为规范等方面。

      (三)校园精神文化(是灵魂与核心):主要表现为文化观念、历史传统等方面。

      (四)校园行为文化(是晴雨表):主要表现为教风、学风、校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

    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使中职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和师生能力构建和专业发展相结合、与中职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中职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术

    五、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校风建设

    校风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指引下逐步形成的的精神和风尚。校风主要表现为:献身真理的学习理想、素质拓展的学习目的、民主团结的学习气氛、勤学上进的学习精神、自由的个性和风尚,等等。

      (二)教风建设

    教风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集中反映。教风主要表现为:规范的言行、“教书育大”、“为人师表”,等等。

      (三)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对待知识和业务学习提高的基本学术和学习风尚。学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珍惜时间、个人研究与群体探索、浓厚的学习氛围,等等。

      (四)生活作风建设

    生活作风建设是校园全体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思维、方式和牙质,是校园文化中最普遍最实在的层面,是体现教育转移风俗、美化人生这本质目的的基本表现。生活作风建设主要表现为:规范师生日常言行、体现学生精)申风貌、提升学生精神品味,增强职场观念和职业生涯意识等等。

      (五)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环境两大部分,它是人文、科学和审美精神的重要体现。中职学校的校园环境要突出“中职性”,即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要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及其所包含的丰富文化思想内涵来陶冶和净化学生,实现环境育人。

      (六)文化活动建设

    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多样化的部分,既是展示办学活力和效果的重要方面,也是增强和提高师生实践和运用思想、知识、能力的重要方面,既体现着学校精神,也体现着教育品位。中职学校文化活动建设要突出“四条主线”:一是以重大节日和社会形势为主线,开展主题活动,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貌及日常行为、法制教育;二是以学校科技节、艺术节、运动会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三是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为主线,开展各项文化活动,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四是突显“中职”的活动方式,要围绕“高技能”、“高素质”开展一系列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比如,举办一些“技能比武”、“岗位练武”、“职业生涯设计”、“营销设计”、“学生实作作品展示”等具有专业特色的、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提高的、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意这些活动的娱乐性、参与性、感染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七)制度建设

    制度现代化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方式。中职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突出“中职”的行为规范,要围绕学生的“高技能”、“应用型”来建立健全包括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同时,为了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工作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并要在完善、系统的制度下形成浓郁的制度文化来教育、感染和规范师生的言低

    六、积极推进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全面开展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要对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特别是领导作风提出明确的目标,严格要求,长期坚持,并结合中职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校旗、校徽、校服、校歌、校花、建立校史展览室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的育人主要是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技能训练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善、求美、求乐、求实、求用。

      (三)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中职校要致力于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务必使学校成为学生“生活的花园”、“学习的乐园”、“成才的摇篮”、“职业人生的起点”。

    七、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十二个原则与八项工作措施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十二个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整体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

3.特色化原则;

4.“三贴近,’原则;

5学习性原则;

6.生态化原则;

7.开放性原则;

8.生态化原则;

9.前瞻性原则;

10.艺术性原则;

11.自然性原则;

12.创新性原则。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八项工作措施

1宣传教育是基础;

2加强领导是关键;

3.正确引导是原则;

4.开展活动是抓手;

5.教师指导是支撑;

6培养骨干是方法;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7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德育效果的提高。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实践、塑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其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积淀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核心是学校教师、学生及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职业文化环境为重点,建设富有时代特征、职业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平安、健康、文明校园,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遵循的原则

1.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陶冶、教育和约束作用,培育品行和技能兼优的专业技术人才。

2.师生主体、校企共建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校、行业及企业的各自优势,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员参与。

3.贴近社会、职业和学生原则。根据学生特点及生活实际,结合职业特色及行业、社会需求,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4.特色鲜明、重在实践原则。要充分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历史文化,因校制宜,重在实践,特色突出。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及学风建设。

1.校风建设。优良的校风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强校风建设,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在办学实践中深入讨论、挖掘、提炼并形成结构严谨、语言精炼、表述规范的精神文化内容,将学校精神内化为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科学严谨、务实向上、敬业乐群、遵纪守法、崇尚实践的校风,做到校园角落中有、师生意识中有、实际行动中有,使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发扬光大。

2.教风建设。优良的教风可以使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知识、现代的教育理论、娴熟的专业技能得以充分展现,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学校要组织制定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倡导敬业奉献、修德育人、治学严谨、开拓进取的优良教风,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自觉在思想上、行为上、学识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3.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要从加强学风建设的督查与考评入手,进一步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建设有利于学生自觉获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的优良学习环境,逐步使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着眼于建设民主、科学、高效、安全、和谐的制度文化,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倡民主管理;其次,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师生奋发向上的主人翁责任感。

(三)物质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完善教学设施,满足学生需要。既要体现职教特色,又要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使校园的整体环境力争做到功能齐全、安全有序、节能环保、室外绿化、室内美化、环境净化。

2.规范学校形象标识。完善学校的形象标识体系,设计校标、校旗、校服,创作校歌,规范信封、信笺、名片的制作和使用,规范校内建筑、道路、路标的命名及校内的宣传标语。

3.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在教学楼内走廊、教室、实验室及办公室、图书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要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一方面要注重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和时代特征,积极吸纳优秀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行业、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校特点,突出专业培养目标,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如张贴富有职业特色的标语、劳动模范画像等。

4.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四)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是师生在教学、生活及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道德行为和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应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1.加强师德建设。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德风范,鼓励和引导教职员工在思想上、行为上、学识技能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在师生中开展“好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型。

2.营造浓郁的教学研究氛围。邀请行业、教育界专家和学者来校讲学、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有计划地安排年轻教师到高校和企业进修、顶岗实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行业内的、专业和学科方向的各种学术交流、研讨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活动,及时掌握行业前沿动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3.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有影响、有特色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项目。以各重大纪念日和节日为契机,开展职业学校“大德育”体系创新活动,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优秀学生作品展”等活动,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精心策划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发挥学生特长,培养集体观念,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4.规范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课间操、会议、仪式,烘托庄严、隆重的气氛,彰显学校特色,展示师生的精神面貌,突出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J].山东大学出版社.

[2]孙美堂.文化价值论[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8

职业学校只有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衔接,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针对职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职业学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发展校园文化。

【关键词】

文化;企业;职业学校;职业道德

0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不断被引入,境外教育资本涌入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速度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等等,这些都对职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这个学校的灵魂,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特性。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在做好通行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还要把握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性,才能更好地达到学校的办学目标。

1 我国职业学校任务简介

职业学校的任务是服务于社会生产,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必须与社会的一线需要紧紧联系,因此职业学校对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做人原则、敬业以及合作精神、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要求。职业学校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2 行业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校企合作,行业文化进职业校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校理论学习的时间长而在企业实习时间过短不能进行很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他们在企业生产一线不能快速的适应,职业道德水平较低,许多学生上班后在企业的环境里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而变的心浮气躁,职业素质差,不守劳动纪律,经常换工作,甚至被企业淘汰;职业学校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手段落后于现代社会的要求,削弱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深度这些问题在警示我们目前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要求。这也就是说行业文化进职业校园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学校未能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如何建设有职业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如何更好地促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实现职业学校大发展是摆在职业学校的首要问题。

3 行业文化引入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

行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职业校园文化建设都有积极的作用。

3.1 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

在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在企业工作与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感觉吃力甚至被企业淘汰,归根到底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也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人交往的能力。学校虽然可以说是个小型社会但是在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必要理论知识,或者参与学校组织的实践操作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学习的过程与企业组织生产活动是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非常大的差异,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感受到企业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进行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从而不能快速的适应社会生活接受社会挑战。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吸取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价值的部分,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熏陶中成长锻炼。

3.2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素养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要求以及提升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规范;时间管理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敬业与团队精神,还有重要一点就是个人价值观和公司的价值观能够衔接。而这些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不够的,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浓重的文化氛围,需要校园文化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把学生放到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去熏陶,让学生逐渐感知,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此外学校的课程教育体现企业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体现各种职业具体的道德要求,比如教师专业,从学生毕业当上老师那一刻,从家长手里接过学生走上讲台的那一刻,他就担负起了学生的未来,每一堂课都要不辜负家长的寄托和学生的期盼,教师就要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奉献自我。校园文化建设应紧紧结合所设专业的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形成相应的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3.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这里所指的创造力是指学生的创新和开拓精神。文化创造人的生活提升人的品味,企业文化进校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重大的积极作用。面对着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高速进步,只有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接受新思想,善于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才会适应现代社会的千变万化,与此同时个人的特长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能力能得到充分的施展,才有不断的追求、开拓、进取和不断完善个性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校园文化吸收企业文化的创新精神与开拓进取的精髓,很好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为学生创设开放民主活跃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想培养的精神环境,广泛收集并传递新的信息、开辟多条渠道、为学生创新探索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的吸收有利于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与提高。

3.4 职业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职业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由于缺乏过硬的文凭导致毕业后工作不理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厌学现象严重。这些都导致职业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普遍不高,加之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许多误区,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存在着轻视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如果不办出特色是很难摆脱社会的歧视,这既是问题,但无形中也为一些职业学校从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利时机。职业学校只要抓住这个时机创办特色校园,人有我优,人无我有,引入企业文化,就能在职业学校中脱颖而出。让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让企业文化熏陶职业学校师生的道德素质,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形成共同的理念、价值观、行为规范,能充分发挥教职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各部门协调统一,团结协作,协调人际关系,在全校形成团结积极活泼进取的工作与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律行为以及各班级参与晚自习自我管理班级、自我管理宿舍及自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此外能让师生员工有耳目一新,和谐团结的感觉,激发师生员工的士气,增加学校内部的凝聚力,从整体上提升学校形象。这样才能使学校在众多的职业学校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能留住内部的优秀人才,而且能广泛吸纳社会的各类贤才,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发展空间,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4 行业文化引入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经过分析行业文化引入职业校园迫在眉睫,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应该走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那么,该如何将行业文化引入职业校园,使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

4.1 聘请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教

聘请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从教,这类人能够很好的将优秀企业文化以课程的形式纳人学校常规的教学系统中去,而且对企业文化的渗透方式改变了以往的单纯讲授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学生可以自然地获得有关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精神。因此这种形式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面对工作挑战与人际关系的处理能有更快的应变能力。

4.2 举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建设

学生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其中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专业、爱专业的思想尤其重要。职业学校举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建设,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得到锻炼具备适应社会的精神与能力。

4.3 把学生送到企业生产第一线,让他们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职业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过程就是有效地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职业学校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真切、客观地去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学校创造与实际工作环境相近的实训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企业生产氛围感受企业文化检验专业技能,锻炼实践能力。这样的实训安排,有利于职校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有利于学生更快的进入到工作实践的状态迎接工作挑战。

4.4 找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点

现代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值得职业学校的深度关注,基于这点学校应该将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效益文化,和谐文化与引领文化作为与企业的对接点,把培养创新、效益、效力、诚信、贡献、团队、优势文化放在重要位置。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将行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使全校教师员工与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处理事情遵循规律的良好习惯,养成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宝贵精神,养成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郭威,何敬恩.企业文化与学习文化对接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理论构建和运用实践[J].文化与生活,2012,(04):45-46.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9

作为两个不同的范畴,校园文化和德育,二者间在具有教育的统一性之余,还存在教育的互补性。客观上,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合作关系。从深远的角度来审视:德育本身是一种文化的过程,而智育则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侧重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发展的过程。它们的不同,就在于德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给予价值与规范的洗礼,并使其认同和接受。而文化的沟通与运用的过程中,理性和感性需要兼施,故而有所谓的统一性之说。那么互补性,就是说在创建高雅、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中,良好的德育能够帮助促进全面的发展。换角度言之,完善的校园文化同样又是德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尤其以小学为主的一些学校,对于教育理念上,更是早已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视作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好坏与否,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兴衰,将有可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针对重视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教育上,我国更是提出“从小培养,灌输熏陶”的教育发展理念和实施方针,逐步塑造出一个个集理想、道德、文化、纪律于一身的四有新人。

一、校园文化的呈现形态

校园文化在以上论述中分别提出了“有形”和“无形”的两种并存形式,一所学校的好与坏,首先最直观的反映无外乎:整洁的环境、典雅的建筑、繁茂清新的花草树木以及富有人文生活气息的图书馆等一些有关整体的合理规划。其次,便是校内学生整洁的仪容仪表、谦和的言谈举止,甚至还包括教师、员工的精神面貌等,这些触手可及能直接感受的事物现象,从校园这一群体小社会上来看,不单单是文化的底蕴象征。而这种精神物化形式,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不仅限于此,甚至有时候一个富有特点的广播或者经常习惯播放的广播音乐都传递着内在文化的感悟或力量。

物化形式,多是由无形意识的一种衍生。而所谓的无形意识直白的说,就是校园自身其群体组织、典章制度、群体文化理论素养、专业技术水准和学术水平,以及群体之间的认同感、归属感、义务感等等一系列观念综合融汇,将每一个个体,以无形存在的方式感染和同化。

二、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的功能及特点

1. 文化功能。校园文化的强大之处并不在于它具有正确且科学的育人功能,更高层次上来看,它的强大神奇之处,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来到这里都能在无形之中被影响,最后同化为一个大的整体。有意或无意,自觉或不自觉,然而每个人都会在这种文化中经受熏陶。而我们通常将其称之为――“潜移默化”。因为文化特具的同化性能,所以每个人只要进入这个特殊的“社会圈子”,那么就一定能从其身上找到与环境相符的痕迹或缩影。所以说,校园文化不仅对成员发挥着引导、规范、督促以及保证作用的“组织”力量,它还能通过对一个人自我的改变而不断且更好地适应并融入这个文化环境中。因而,这对于学校而言是必须高度重视的。

就育人功能而言,尤其是从小学生德育的角度切入,校园文化与德育其实是存在着一种密切关联的,且影响毋庸置疑。无论是德育思想、理念还是意图,但凡在这里都能被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并出神入化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感悟和身心洗礼。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我们可以将它视作一种教育艺术,其高超性就在于它教育的不露痕迹的方式。

德育功能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绝非盲目发挥作用,而是一种有的放矢的意识行为。在整体把握上,应当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作为文化教育体系最重要组成的一部分,在精神培养和意识塑造上发挥着传递道德文化、政治文化等一系列意识明确且不盲目的主动作用。不但传递知识形态,还规范着文化的形态,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对于正处懵懂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人生的航线刚刚启程,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引导方式和途径。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10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学科优势 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作用

课 题:本文属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2013年度课题成果,立项编号:DZKY2013051。

一、语文学科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语文学科是中职教育文化基础中的一门重点学科,它的性质决定了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独特的优势。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点,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发挥不同作用。语文重在人文性,是人类文明和人性的反映,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思维的发展。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学习老舍《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感受到了文中母亲人格的伟大及母爱的无私,从而对自己的母亲心存感恩,更加理解关爱自己的母亲。学习《石缝间的生命》时,为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力所震撼,从而审视自身的生命价值。

语文学科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还表现在语文比其他学科更便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朗诵会、演讲会、辩论赛、参观、访问等。这些课外活动不受专业限制,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也愿意参加的。

二、语文教学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1.语文教学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融合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校园客观存在的总和。包括硬件设施及其设计美化等。语文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表现在对物质文化的反映和创造上。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让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上写作课时,笔者让学生给学校的实验楼和体育馆等建筑设施命名;帮助护理专业的学生把语文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写出了血压计、心脏起搏器、心电图仪等医疗设备的使用说明。学生出板报、办宣传栏时,除了要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形式上和谐美观,还要在内容上涉及本行业人才需求动向、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增强了学习动力,还能够服务其择业、就业和创业。

2.语文教学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融合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种制度、规范、守则等,是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工作秩序的保证。中职语文教材,关于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训练的内容占很大比例。特别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涉及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写作。笔者在讲授“规章”“守则”这两种文体时,先给出时间,让学生对学校现有制度、守则进行学习, 分条研究其内容的合理性,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根据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来重新制定规章守则。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他们的写作成果也可作为学校修改制度、拟订规则的参考。笔者还指导学生将一些简短的制度改编为音节整齐、易于记诵的歌词。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还使他们牢记校规校纪,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3.语文教学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融合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其构成包括:学校传统、共同文化、价值观念等内容,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其外在表现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方面。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校园活动,对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作用不可估量。

(1)极具魅力的社团活动与深入人心的校园广播。写作社、朗诵社、书法社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校园广播是校园的百灵鸟,可以播放佳作美文,让学生放松心情、陶冶情操。也让他们关注时事,了解行业信息。

(2)鼓励原创,征集班歌、标语。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自己理想和目标创作班歌,有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校园内的标语、警示语大都太严肃、模式化。让学生发挥想象,使这些标语变得新颖、时尚、有趣。我校食堂窗口的“拥挤中,见姿态”,花圃边的“芳华共赏,勿为己有”等标语,就是本校学生的杰作。这些标语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了很大作用。

(3)开展考核语文知识能力的各种竞赛、比赛。比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增长了学习的信心。在开展这些语文教学活动时,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

综上所述,语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显著,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用丰富的语文教学形式为校园文化助力,发展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11

一、优化文化环境,打造精神家园

为优化育人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观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味。这样做,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

同时还可以就校园内拥有的假山、花园、喷水池,生物园、地理园,参天古树,大片的绿地,楼台阁榭等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甚至创写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有了这些主体自己参与的文化建设,所创设的文化环境,对学生来说,肯定是乐于接纳的优良的育人环境。

还譬如学生宿舍是他们经常进出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家,何不让他们去自己设计,去起一个有文化色彩的温馨的名字;去做一些有个性的装饰,挑选些他们喜欢的明星照片……

二、自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学生感受到是他们亲手营造的。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其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心目中仰慕的伟人名人,然后订制并张贴这些伟人的肖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可以每个学年搞一次,让他们经常受到发自自我要求的教育。但是,目前我们各校园各场馆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学校定死在那里,细心的学生可能注意到了,而那些粗心的学生就完全视而不见。起到的作用,当然大打折扣。

三、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我校图书室,藏书比较多,而且大多图书是近年购进,内容比较新;学校阅览室中的报纸杂志也种类比较齐全;并有电子阅览室,可通过上网查阅各种图书资料;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系统已经建立;有的教室还配置了电视机;学校还有自己的广播站、校刊《流金岁月》、校报……这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载体,我们都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为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德育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资源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多媒体网络,作为我们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载体的同时,又为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譬如,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在让学生利用网络扩大阅读、增长知识的时候,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堵塞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

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

还可以经常性的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了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中学校园文化范文12

【关键词】国学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36-01

校园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也是实现他们理想,放飞梦想的地方!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他们带来的是温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而目前的中职学校,生源较为复杂,学生问题较多,大多数是在基础教育中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如何在情形更为复杂的中职学校中更好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融入社会成了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年,于五四青年节到访北京大学,在与师生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肯的话语,似乎也为我们中职学校如何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何谓“国学”

1、“国学”的含义。“国学”一词的提出,形成以近代文化转型时期。1906年,国粹派邓实提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此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1]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周礼 春官宗伯》:“乐师正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与“乡学”相对,指天子或国君在王城或国都开设的高等学府。“国学” 之名,始于清末,与此同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比,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国学”等。

2、“国学”的分类和范畴

(1)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文学、宗教学、礼俗学、伦理学、考据学、版本学,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2)以思想分,应分文先秦诸子、儒释道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他列从属地位:

(3)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3、“国学”的价值意义。国学,中华之学,以儒释道三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统称。国学文化的核心是圣贤对于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教诲,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与规律,是社会良性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是每个人、整个社会走向幸福与自在的必经之路。儒家“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家“夫虽在庙堂之上,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也”,佛家“以出世的心做入世事情”。

二、国学文化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校园的学习生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对理想、人格、 志趣、心理等方面的培育和塑造上起着“压模”、“成型”乃至“定型”的作用。职业学校通过将国学文化的教育理念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导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按章办事、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工作作风,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1、国学文化进校园,精气神焕然一新。将国学文化引入校园,同学们在晨会上高声喊出班训,在早晚读时间诵读《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在各种集会、晚会、班会上尽情高歌《跪羊图》、《感恩一切》、《生命之河》、《但愿人长久》等歌曲,自编自演了各种富有国学特色的节目等等。在全校学习国学文化的浪潮下,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同学们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整个校园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透露出蓬勃向上的生机。染发、穿拖鞋、奇装异服的没有了,上课睡觉、玩手机的少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以礼待人的多了,这些都是在国学文化的深刻影响下,同学们自动自觉的向先贤倡导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看齐,摒弃了一切不符合自身成长的心理和行为,有效的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国学文化润无声,师德为先三育人。荀子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学习国学文化,特别是孔子的为人之道、老子的处世之道、管子的教练之道,教师可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这样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3、国学文化善执行,勤学好问树新风。做为中职学校,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诸多不足:自觉性不够好、主动性不够高,学习的情绪不够饱满,学习的劲头不够大,学习的毅力不够顽强,学习的态度不够认真,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作为不够踏实,学习的人气不够旺盛,等等。而国学文化却给我们留下来很多宝贵的学习经验,特别是荀子的学习之道,讲究蜕变、虚心、专一、摒弃杂念、积累、尊师、亲友,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这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结束语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国学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建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提高学生的修养、涵养、教养,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做好本职工作作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