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一对一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

时间:2023-06-06 09:39:27

中学一对一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1

搞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是当今时展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一个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健强的体魄,抓好中小学体育教育,也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使中国在未来实现“保持”体育强国伟大战略目标的需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但通过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和多数同行反映,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是多方面的:项目的枯燥乏味,当今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等等,这些都阻碍了耐久跑的开展,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喜欢体育课,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是值得广大体育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开展的不利因素

(一)、安全问题是制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占学生比重越来越大,因此溺爱子女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明显。我们知道,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可能发生运动损伤,也会有发生教学事故的可能性。导致学校领导、体育教师思想上背负一定的思想包袱。学校怕担责任,有的单位领导直截了当的指示体育老师涉及危险的体育课一律禁上。体育老师也怕出麻烦,经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就出现了“不敢教、不愿教、不能教”的现象:老师越不敢教,学生体质越差,学生体质越差,越容易造成教学事故,老师们害怕造成教学事故担责任就不愿意教。长此以往,造成了恶性循环。老师宁愿在屋里上自习,也不愿意到操场上体育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开展.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等等

从目前来看,农村体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体育教师配备不足。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到农村从教,一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是其他学科兼任而且年纪偏大,还按着“一节课两个球,老实孩子都自由”的教育思想上课,认为体育课就是活动课,孩子们只要不打架就行。这就不可避免的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一直是一成不变,或者是换汤不换药.这节课围绕操场跑几圈,下节课还是围绕操场跑几圈。小学这样,初中这样,高中还是这样,学生参与运动锻炼的兴趣就这样被扼杀了。

从运动强度安排上看,个别教师为了体质健康测试,为了体育中考。在一次课上或某段时间的课上安排或连续安排强度过大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多次出现头晕,呕吐,疲劳过度等不良反应,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大部分学校为了提升大课间操质量,把体育课改成了军训课,经常一节课都在练习队列与广播操,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倦心理。

(三)、体育设备老化,体育场地不符合要求。从硬件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体育运动的开展对场地要求较高。近几年一部分农村学校虽然开始修建塑胶操场,但是数量较少。购买体育器材,利用率也不高,很少能有体育教师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授课。也有许多学校体育场地与设施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不适宜体育授课与训练。这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其他因素,比如:教师教材的程度,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师对学生了解程度、家长支持力度等等。

二、针对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开展的一点思考

(一)、要转变认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不要仅仅因为安全而背上思想包袱,更不能因噎废食,减少教材内容甚至于不上体育课,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也明确了学校发生的伤害事故各方责任。这一方面给了学校,教师一个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更要全面考虑,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从而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多向学生讲解灌输有关体育的知识,使学生对极点现象以及练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个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转变体育教学开展的良好氛围。

(二)、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工作,转变教学观念,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不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而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核心,因此体育教学与训练不是简单的追求运动强度和密度,不再是仅仅衡量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什么样的成绩,而应该是以让学生了解认识并积极参与某项运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为目的。与此对应,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必须从以往“灌输式”教学转变为“研究探讨”型的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式模仿学习到主动式创新学习,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的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良好习惯。

(三)、开发教师的资源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不断的探索,不能仅仅是按照编写的教案按部就班的上课,新课程标准给了教师更大自,体育教师更应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育教育,大胆开展课程改革。这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以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主要是身体素质和心理方面的能力,如在获得胜利和荣誉时的自控能力,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冷静,坚强,保持理智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在熟知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体育教学不枯燥无味。总之,体育教师要开动脑筋,利用好身边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广大体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大学生毕业的待遇,为农村多输送一些专业的体育教学人才,充实基层体育教师队伍。要多组织农村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与交流,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从而整体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水平.

(四)、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设计教学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2

【关键词】化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10――01

1 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

1.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2 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1.3 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1.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 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 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大纲,提高教师素质

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2 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一兴趣一喜爱一爱好一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2.3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3

论文摘要: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这些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拙。社会的进步给中职教育发展带来了动力和契机,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的中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德育教育,这成为了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1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针对性其实质就是德育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企业需求、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修养等方面的具体需要。其必要性也主要体现在上述几方面,表现为:

1.1社会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发展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包括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在改革深人的进程中,一些新的国际思潮和价值观逐渐渗透进我们社会的各阶层,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多元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冲突逐渐突出,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风气盛行,这些都给中职学校敲响了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对社会针对性的警钟。

1.2企业经营需要

新时期企业的经营运转资金很重要,但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良好的德育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是人才需要具备的。

1.3教育改革需要

传统的中职教育日的只是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工作技能,这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工作和生活。wWw.lw881.com随着中职学校生源的不断萎缩和素质的逐步下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德育教育是当前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必须提高德育针对性,使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达到预想目标

1.4学生自身修身需要

中职学生的生源年龄段相对偏低,正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度期,是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独立性和对事物的认知性都不明确,很多青少年犯罪行为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因此,此时迫切需要学校做好德育方面的针对性教育,以帮助学生在技能获得的同时做好自身素质修养,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立足社会并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行。

2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好感度上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得多,主要间题在于:

2.1学生心理和生理形态差异过大

在普通高中学生为升卜最好的大学努力学习时,中职学生却过早地接触了社会,这个时期的他们心理年龄大都不成熟,但身上担负的确是20多岁的生理责任,在没有正确的引导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思想和能力的错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观,极易犯错

2.2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

很多中职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退而求其次,很少有真正主动进人中职学校学习的,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目标,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人错误认识的影响,很多学生更是对学习失去信心

2.3学习理论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或者因为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人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在中职学校接受新的知识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产生厌学情绪,不会就不问,不问则更不会,这样恶心循环造成很多学生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这需要中职学校教育从基础抓起。

2.4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和特殊性使他们很多人心理素质不高,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偏激、反叛和懒惰心理,当然并不是说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存在这些情况,只是中职学校学生情况更严重一些。这些心理状态使学生逃课、旷课成为常事,承受压力能力不强,在恶劣的外压下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自信和进取精神,偏激的心理还使他们遇事容易冲动而犯错,造成终生遗憾。

3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针对性的一些建议

了解了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针对性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和需要提出一些德育教育针对性建议,具体方法有:

3.1师生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

要做好德育教育,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不管是普通教师、行政员工和领导,都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并以此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树立“人本”的观念,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利于沟通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深人地了解、沟通并解决

3.2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德育教育实施

国无法不立,学校的规章实施也是这样,要让人遵循就必须要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一套完善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制度是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所必须具备的东西,只有用这些规章来宣传和监督各项活动才能使教育生活更有秩序,从而达到德育教育改革的目的。例如《学生手册》、《班级德育管理量化考核条例》及《学生行动规范》等等,这些都可以针对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细致地制定。

3.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育影响

做好德育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提升德育教育。首先,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学生道德方面的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变化,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应变能力;其次,各专业老师在进行技能教学的同时更要注意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形成相关的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技能实践中更要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3.4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增强隐性教育能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名言被众人奉为真理,古代更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这些都体现了环境对人影响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有良好的风貌,首先就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用多样的文化设置、艺术活动和硬件建设等来促进学风和校风建设,让学生在这些隐性教育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教育。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自主学习;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30-01

如何在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就非常强调人要有道德,有良心,如果一个人知识渊博,但道德败坏,那么他对社会的危害就非常之大。如电脑黑客,他们都是一些非常聪明的电脑专家,但他们不是用他们的智慧造福大众,而是制造电脑病毒,给社会添乱。

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讲述我国历史上的科技贡献或科技成果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如我教“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在教“动与静”一节时,讲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极大的鼓舞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报效祖国,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时,告诉学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是相互的,如果你想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尊重别人。教育同学们之间应讲友爱、宽容、理解、忍让和团结。

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上改变以往“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情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精讲、少讲,一堂课最多讲授不超过20分钟。授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巧妙导入,剩下的探究可由学生完成,教师巡回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大胆放给学生。如我在讲“乐音与噪声”一节时,我播放了一段音乐,内容丰富多彩,有交响乐,女高音,男低音演唱,风声、雨声、汽车发动的声音,闹市里的声音等等。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丰富多彩,接着我就安排学生拿出橡皮筋、塑料尺、音叉、摸自己的喉咙等探究活动。整个过程课堂气氛活泼,效果极佳。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信息交流能力。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要求。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状态,使学生自主创新地主动学习和发展。在物理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鼓励学生“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不好,就怕没问题”,要求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质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大胆假设,独立思考,多方求证。创新教育中后进生和优等生平等,创新是全体学生都应享有的权利。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开发和利用所有学生的创造能源。我们不能歧视这些差生,因为他们中不少人很可能是很有创造潜能的天才。正像达尔文、爱迪生那类曾被校方认为是“糊涂虫、没出息”而被赶出校门的所谓差等生,不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吗?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我们要承认人的客观差异性,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成绩差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辅导,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方法,增强他们的信心,使所有学生的创造素质都得到相应提高。

四、组织学生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利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动员学生多做一些课外小制作,小实验,在他们“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深物理知识的理解。如在“沸腾”一节的教学后,我布置学生课外制作“纸锅”。“声音”一节的教学后,我布置学生制作“土电话”,然后拿到班上比较,看谁制作的最好,使学生养成勤动手,动脑的习惯。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寻求真理的乐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重视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久容易“走神”思想不集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提问迫使其聚精会神,动脑思考。

艺术性的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如:在讲“速度”一节中,开始就提出三个问题:(1)同时启程的骑车人与步行人,如何判断他们快慢?(2)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如何比较其快慢?(3)如何比较百米短跑冠军和万米冠军的快慢?这样的提问,为学生建立“速度”这个概念铺平了道路。

对学生的回答,答对了,教师应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若答错了,教师应给予纠正,并给予鼓励,切忌板起面孔训斥或嘲笑他们,以免伤及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积极性。

六、多方评价,培养学生的特长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5

一、前言

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一个巨大社会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潮兴起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进程务工,越来越多的儿童留守家中,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分离,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也出现多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教育问题。留守儿童在生活中缺乏亲情,心理情感不健全,成绩不理想,性格方面也存在一定缺陷,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均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因此,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二、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问题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留守儿童教育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无父母的陪伴,家庭教育无法实现。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关系。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教育观念较为落后,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也不加重视。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对儿童主要以生活照顾为主,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心理发展以及价值观念等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教育问题。

2.农村学校教育的落后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教育比较存在明显的落后现象。城市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以及教育观念等均显著优于农村地区,这导致农村教育的滞后。农村教育的落后会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农村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会使得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重视不够,不能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面临的问题,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积极的引导[1]。另外,农村教育资源的缺乏严格限制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整体教育质量也难以得到提高。留守儿童所能接受到的教育资源有限,留守儿童所能接触到的知识面更加狭窄,教育效果难以另人满意。

3.留守儿童自身心理存在问题

处于中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处于叛逆期,生理和心理均发生剧烈变化,在这一阶段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儿童自身心理发展会受到显著影响。留守儿童通常会感到孤独和失落,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心理上会有自闭、自卑倾向,变得自我压抑,产生厌学心态。中学阶段的学生也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产生不良习惯,甚至容易使儿童误入歧途。因此,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中学留守儿童所存在的教育问题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因此,解决这些教育问题时也需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着手,在认真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1.政府方面加大相关政策的实施力度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方面需在宏观方面进行积极调控,协调各种因素,着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这说明在国家层面上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为使父母能够陪伴在子女身边,政府应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接受教育难的问题,确保留守儿童可以进城跟父母共同生活。另一方面,劳动力输出的当地政府,应加大对本地区的投资力度,在本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劳动力能够就近就业,减少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

2.强化父母的教育责任感

较多父母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将儿童教育完全寄托于学校,很多地方尤其是偏远地方会出现“养而不教”的问题。对于这种问题,留守儿童家长需提高责任意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一般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的缺失会使儿童的教育存在缺陷,对终身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外出务工的父母即使不能每天与孩子在一起,但应当尽量增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可以利用节假日看望孩子。目前,通讯技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家长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关心子女,对孩子的成长进行有益指导。可以通过视频、电话、微信等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心。

3.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

农村地区教育的落后是限制留守儿童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要大力增加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为农村学校配备先进的教育设备,增加师资投入,更新教育观念,使留守儿童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支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为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可为农村地区的学校配备心理咨询老师。留守儿童与正常家庭的儿童比较更加出现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发展。通过心理咨询老师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体育;广播体操;教学;策略

一、广播体操的体育教学价值

1.可增强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广播体操的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人体感受器在多次受到刺激后,一个对音乐节奏感受力较差的人也会自然地调节功能,适应节奏,提高感受力。广播体操教学实践也证明初接触广播体操训练的女生中,大多节奏韵律感差,只有少数能合乐有节奏地运动,通过十几堂课的练习后,学生都能随乐有节奏的运动了,并能熟练自如地跳一二套完整的广播体操。

2.有益于丰富入的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是在表象重新组合的基础上,反映未直接感受过的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广播体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练习者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随意运动,此时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力,根据音乐特点,情绪随意发挥,尽情欢跳。一套广播体操动作编排要求很高,它要求成套动作素材多样化,不得多次重复某个动作,音乐选配也与动作性质、节奏及人的性格情绪统一。经常进行整套广播体操的训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想象创造力。在广播体操班学习学生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是学校广播体操队的队员,并成了各年级的文艺骨干,能够独创舞蹈、健美体操等。

3.提高人的注意力

广播体操节奏明快,动作刚劲有力,有较强的刺激;可减肥美体,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可以创造欢乐的气氛,故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使人在短时间内即可将注意力集中在广播体操运动上来。人们不可能终身只对一项工作、一种事物产生注意,常有注意的转换。虽然注意的转移频率主要依赖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也就是依赖于兴奋和抑制交替的过程,但后天的训练培养是可以改善。广播体操的动作灵活多变,小关节动作多,不对称的动作多,节奏多,变化多,多变化的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注意转换。经过广播体操训练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容易从课外事物转移到课堂,注意力也较集中、稳定,所以广播体操队的学生文化成绩明显好于其他运动队。

4.锻炼入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种种困难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跳广播体操时有明确的目标――强身美体。对于从未接触过舞蹈、体操人来说,初学广播体操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动作不切、调,柔韧素质差,动作无法到位,体力跟不上等,可广播体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练习者克服困难,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意志力逐渐增强。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教育和学习中形成的。一套广播体操一般都在五六分钟以上,要收到强身健身的效果,须有一定运动负荷,那么就需要一定的耐力和顽强的意志去完成。

5.能练就翩翩风度,陶冶美的情操

广播体操对人体姿态有一定要求,对动作类型、技巧除了要有健身价值外,还强调美感。在广播体操对形体美、动作美的严格训练中,参加者对形体美有了正确认识,改变了以瘦为美的观点,追求强壮的体型。在广播体操教学训练时,一般要求身体保持收腹、抬头挺胸的姿态,经过严格训练,许多人改掉了含胸驼背的不良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正确姿态。

二、提高广播体操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引导学生做好基本姿势和基本动作

基本姿势是广播体操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姿态和健美体格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动作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姿态要求,既为学习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又影响动作完成的效果。因此,不可忽视。对它的教学应放在基本动作教学之前,对主体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姿势要求,应结合基本动作的教学提出。基本动作是学习广播体操套路的基础,是各部位动作的典型代表,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应当放在套路之前进行教学。

2.引导学生熟悉理解音乐

音乐是广播体操的有声助手,它不仅能提高演练的情趣,更能充分表现健与美的主题。因此,舞与曲是不能分割的,只能根据舞的主题思想选择曲,而不能依曲选择舞。曲是为舞服务的,它不仅对舞产生烘托作用,更重要的是表达舞者的思想情感。对音乐熟悉一是了解它的节奏及其变化,二是了解韵律的形成特点,三是能吟诵。熟悉的过程应放在套路教学前课外完成。配乐练习时教师应给予指点,特别对舞与曲完美的结合,典型之处应给予提示。对音乐的理解应着重在主题思想上,以及表现的形象内容和情感的发展变化方面。对此,教师应当多多进行指导,在套路教学前完成,并在套路教学中逐步强化。

3.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健美意识是对广播体操(包括音乐)认知的综合效应,必须在教学与练习中逐步培养。教师的作用,在于及时提醒指点,帮助学生从机械的、神形分离的动作中超脱出来。对键与美的感悟性就是健美意识,感悟性越强,情感表达就越深刻;有的学生学习前后判若两人,原因就是意识增强,意识强弱决定了锻炼价值和表现力的大小。

示范性就是以某一套具有示范意义的操为基础,通过自学、自练,在初步掌握编排原则与方法的前提下,按个人意愿、身体状态自编自练扩而大之。如果能自己谱曲、配乐就更好,可使寓乐于健得到新的升华。具有较高素质大学生,能够自编自练,无疑对养成终生锻炼的爱好和习惯是一种激励和推动。当然,教师对基础套路也应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它基础性特点和不足,明示进一步提高要求与方向。普修体育课之所以不能简单地只教一套操,在于大部分同学广播体操的学习仅只一次机会,只有少数同学能进人广播体操专项选修班继续学习。所以,要教出成就,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才行。

参考文献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7

关键词:高等数学 中学数学 衔接 对策

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1.1 两阶段课程目标及教学要求的差异分析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具体从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来培养的目标是:①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②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③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⑤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⑥具有一定的属性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①。

鉴于高职高专属性的两重性,其数学课程目标一般是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制定。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从而确定教学任务。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的教学要求只是将理工类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减”“简”了一部分内容,并且为了凸显高职高专的职业性,提出了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本没有以中学数学作为参照。用这样的大纲来指导教学,必然使高职数学的教学陷入困境。所以安排一部分教师从根本上学习和研究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中学数学与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衔接紧密的,又能满足后续课程要求的、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迫在眉睫的。

1.2 教学要求差异的衔接策略

数学教学大纲是指导数学教学纲领性的文件,因此,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首先要解决好教学大纲的制定问题。

①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在高职阶段所必须达到的“数学现实”,明确数学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要求和应用要求。

②教学大纲的制定要建立在中学数学课程的平台上,结合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改革,尽量避免知识梯度过大,计算要求过于复杂。

③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达到数学与相关课程和相关内容的有机结合②。编写符合高职高专特色的各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大纲,做到“专业性质不同,开设课时不一,目标要求不同,侧重内容各异,精选传统内容,渗透现代知识,保持体系完整,重在知识应用”。

高职数学的教学要求被具体的分割在每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每次活动中,教师对教学要求的认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质量。要搞好高职和中学数学教学要求的衔接第二方面要做的是,对高职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要求的培训。

在教学大纲制定的基础上,对所有的任课教师进行大纲要求的培训,明确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并在后期的教学中,定期分模块,分章节的结合教学实际,再对教师进行基本要求,提高要求,进行应用要求方面的培训,使每个一线教师能够深入细致的了解高职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 两阶段教学内容的差异分析及衔接对策

2.1 两阶段教材内容比对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是以初中阶段的学习为基础的,同时也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基础。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的内容及其处理方式进行了新的变动,更加突出了基础性和选择性。数学课程不再划分科目,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的内容直接由模块构成,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课程内容。

以人教A版作为高中阶段的参照教材。教材的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四个系列,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向量是近代数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联系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它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和广泛的应用。算法作为新名词,在以前的数学教材中没有出现,但是算法本身,学生并不陌生,因式分解、不等式、方程等中都出现了算法思想,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知识和内容。只是算法的基本思路、特点、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等问题以前没有专门的涉及。概率与统计是基于时代的要求而添置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需要具备从数据提取信息,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基本的概率与统计知识是公民必备的常识。

现行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其应用和常微分方程、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及其微分法、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其他部分如概率、统计、复数等只是在部分专业开设,故不进行讨论。

2.2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内容梳理

纵观两个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发现相对于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设置,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内容设置相对陈旧,没有根据中学数学内容的改革而调整。从而出现高职高专高等数学和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上的不衔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脱节现象:

2.2.1 两阶段教学内容完全脱节。这种类型指的是知识点在中学数学中没有讲授,而在高职的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却把这些知识点当作已经讲解过的内容直接作为计算工具来使用。这些脱节的知识点虽说不多,但是如果不了解,不给学生事先做铺垫,必将给高等数学的教学带来不良的影响。

2.2.2 两阶段教学内容重复。这种类型就是指高职高等数学内容及形式与高中的基本一致或完全重复。随着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被纳入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导致两阶段中出现了一些重叠部分。这样的重叠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某些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上的要求一模一样。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已经学习过,高职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对同样的内容进行重复讲解,不但消耗了有限的学时,还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另外一种情况是,两阶段在某些知识点上都有所涉及,但在内容和教学要求上是不一样的,有部分重叠。这部分内容新旧知识混合的编排,由于老师没有准确的了解学生已知知识细节和掌握程度,而导致重复或讲解不到位,导致脱节。

2.2.3 两阶段前后不一型。就是对同一内容,高职和高中两阶段的表述、名称或符号等不一致。如单调性是函数最重要的性质之一,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为我们精确地作出函数图像和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无论是在中学数学还是高职数学教学中都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在认真研究高中与《高数》教材中发现关于单调性的定义和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充分条件中都有差异。(高中)若函数f(x)在[a,b]上有定义,对于任意x1,x2∈[a,b],当x1

2.3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脱节知识点衔接策略

根据上述两阶段脱节内容的分析,高职数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联系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要注重对那些前后不一,新旧混合的知识点,要加以分析、比较、区别。对概念及数学思想的正确理解,才可以到达温故知新、温故探新的效果。

2.3.1 补充“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

在梳理高职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知识脱节的基础上,对于“两头都不管”的知识点,采用教学中分散补充方法进行补充,避免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出现断层。如对三角函数积化和差化积公式,根据高职高等数学的培养目标,只需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使用这个工具进行计算就可以了。所以这里只需要在讲授相关内容之前,以阅读资料形式将这个知识点提供给学生,再进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2.3.2 “自学指导”法,兼顾重复知识点

对于完全重复的知识点部分,可以大胆进行删减或改由学生自学掌握。而对于需要加深、扩展的内容,应加以强调和重视。用高等数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去分析那一部分内容,使学生意识到中学数学教材中一些不能讲解的“深刻”的内容。通过高等数学的相应的解释,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高度。

2.3.3 适当降低教学内容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针对高等数学知识难度过大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降低难度,把教材内容改造成适合学生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在强调高等数学理论系统性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可简化一些理论证明。同时,对某些内容的处理,可降低一些理论要求,适当删掉一些过于繁琐的推理和完全可以用计算器代替的计算。如“理解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定理,了解柯西定理(三个定理的分析证明不作要求,只需要学生能够借用一些辅助函数的图像理解便可)”,再如“淡化特殊积分技巧的训练,可教学生使用积分表或使用数值积分软件。不要求过于繁琐的计算。”

2.3.4 高职高等数学课应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建筑力学虽然研究工程实际中的各种构件和结构,但受力作用后的内力、应力和应变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必须借助数学中的向量及其运算、函数与图像甚至微积分来表示与研究。再例如采取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等阐明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用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消化吸收工程概念和工程原理的能力。

此时数学知识已经传授完,如果数学老师就此打住,此例题就显得平淡无奇,但是如果老师加一句话:实际操作时如何下料?

学生讨论后,老师可带学生分析。

当然,建筑力学不是数学,它有很强的工程背景,而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建筑力学在教学中必须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广泛联系工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建筑力学的抽象原理,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把建筑力学知识学懂学活。

3 结束语

教育的衔接问题由来已久,自把教育分成大、中、小学就开始出现,只是近年来由于升学、教育改革等原因,此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各阶段的教育衔接已经被提上议程,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与高中阶段的衔接问题研究不应该被忽视。当然,鉴于高职教育的双重属性,它的研究与普通教育的研究存在很多不同。由于个人的经验和水平,研究只对高中与高职阶段的数学教学衔接因素中的内容衔接做了初步的探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比如衔接教学教材如何建设,衔接的教学方法还有哪些等等。解决数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积极参与,更需要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高职与高中两个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有机衔接。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②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参考文献:

[1]周元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05(57),12:65―6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教育部.普通中学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巴班斯基著,李玉兰译.学习过程最优化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4:123―133.

[4]王贤军.高职数学教学降低理论难度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9):110―112.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8

我的教育实习报告--对 xx 公司高级中学高一新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

A、* * 公司高级中学简介

性质:* * 公司高级中学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是地方性国有大型企业 * *公司的直属高中,由企业兴办,主要为企业内部职工子女服务,对地方委托培养的学生收取一定的办学费用,建校约20年。

地理:* * 公司高级中学是伊敏河镇唯一的高级中学,地处中国东北地区西北,与其毗邻的中型城市呼伦贝尔市有约76公里路程,承担着小镇5万人口子女的高级中等教育工作。该地区的考生可以选择 * * 公司高级中学,也可以通过中考考入地区最好的重点中学——呼伦贝尔市第二中学。

学校概况:* * 公司高级中学有正式在校生700余人,补习生100余人。 生源来自 * * 公司职工家属和伊敏河镇农牧民子女,以及附近其他人口子女。生源的义务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该校平均每年培养出2~3名清华或北大学生,重点本科升学率约为25%,本科升学率[含重本}约为60%。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条件,教师7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2002年共有199名考生被大专院校[含高职]录取,其中公司职工子女145人。

B、对《高中生阅读状况调查表》的解释说明

1,本调查目的是通过对当代中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行为,阅读观念的实地考察,对中学生(本次对象为高一新生)的个性心态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形成做出解释,并试图对当前语文教育在中学生的成长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定位,分析,探讨语文教育的成就与缺憾,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提供辅助性参考资料。

2,本调查以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地域偏远、信息流,物流相对滞后的小城镇地区高中一年级新生为调查对象。试图掌握一些一手资料,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性格个性的形成和地缘、社会、心理、教育、传媒等的关系做出简单解释。

3,本调查以随机问卷形式调查了 * * 公司高级中学高一年级6个班的大部分同学,共发出问卷305份,收回259份,其中有效问卷247份。

4,本问卷为不记名调查问卷,共有7道题目,其中四道为开放型多选题,两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 (关于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会在后面做详细分析)其中要求答题者填写书目的简答题为核心题。为保证问卷调查的结果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代表性采取了以下的分析筛选方法:7道题中有四道题不答者视为无效试卷;从所有试卷中选择简答题回答书目(不包括杂志)在七条以上的问卷,经分析结果作为最后的报告数据,而整体数据作为参考数据依然附列于调查统计表。调查认为书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阅读的数量,从而也保证了数据的质量。

5,本调查报告附样卷一张、抽样调查统计表2张4种。[ * * 公司高级中学高一新生阅读面抽样调查统计表;* * 公司高级中学高一新生课外知识主要接受渠道抽样调查统计表;* * 公司高级中学高一新生阅读影响因素抽样调查统计表;* * 公司高级中学高一新生阅读期待状况抽样调查统计表]

6,限于调查者的能力和精力,本调查依据数据的整理分析上只能得出简单的参考性结论。

C、报告正文

本调查对高一新生(以下简称高中生)的阅读面做了抽样调查,从总体上来看,由于信息流的通畅,即使是在比较偏僻的 * * 地区,现在高中生的阅读面要远远广阔于90年代初的高中生,问卷设计的24类书籍在本次调查的15—18岁的学生中都有一定的阅读市场。根据调查的数据,高中生所阅读过的作品中以“童话与传说[神话]”类书籍与高中生的成长关系最为密切,其阅读人数达到199人,占所有人的80.56%。在依据高中生阅读书目筛选出来的107份问卷(以下称二次筛选)中有96人阅读过这类书籍,其比例也相应提高到89.72%。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9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而在一门学科创生之初,人们对它的研究对象的认识往往并不十分明确。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几部高等教育学着作中,分别是这样论述的: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潘懋元着的《高等教育学》(1984)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科学。

――田建国着的《高等教育学》(1990)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发展规律。

――胡建华的《高等教育学新论》

上述关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认识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内容的高等教育学的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次要的,关键的问题是每一种高等教育学是否揭示出了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或特殊规律。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作为基本的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定

长期以来,受教育学局限性的影响,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高等教育一直没有引起传统教育学者的关注。传统的教育学固守其普通教育的“地盘”。但是,我国的普通教育学却又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现象关注不多甚至视而不见,那些对教育学感兴趣的学者也主要是关注中小学教育而不关注高等教育,其结果是高等教育不但被社会科学家忽视,而且被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所忽视。因此高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找不到理论根基,在传统的“教育系”或“教科院”这些教育学的组织建制里高等教育研究难有安身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如果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构建自身相对独立的逻辑结构。在这个逻辑结构中,由高等教育学承担理论建设的任务,以人类一切高等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反映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并对现存的高等教育概念和原理进行制度化梳理,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由概念、原理、原则、规律等构成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分析,无论是在学科建制方面还是在研究对象方面,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的兄弟关系。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既然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高等教育学研究还要进行学科化的探讨;为什么长期以来,教育系(学院)里面一直没有开设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而是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呢。因此,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可以通过对教育学学科演进历程的客观分析,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建制的问题。

三、教育学的演进过程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兴起了国民教育运动,伴随着国民教育运动的展开,中小学的师资培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进行师资培训的师范院校应运而生,为了满足中小学师资培训的实践需要,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便诞生了。

赫尔巴特之后,教育学的进展一直不大,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名不符实,名为教育学,实为普通教育学。其二,由于教育学以师资培训的课程形式存在,因此其内容主要关注教学的方法、原则、程序、规律等问题。这种传统的沿袭,教育学就成了研究“教什么、怎么教”的学问或艺术,而非研究“教育是什么”的科学。其结果是“当固定化的学制、教科书和班级授课制这“三位一体”的学校体制形成的时候,当以学校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形成的时候,大规模的培养人才的本质在教育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传统教育学本身,却走向了衰微。

总之,由于历史的局限,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在研究对象的界定上,还是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一开始就是不完备的,而且一直没有完备起来。可以认为,历史上的教育学只能相当于普通教育学。

四、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建制问题

历史上,高等教育的兴起远远早于普通教育。自古希腊起,接受教育就是少数统治者子弟的特权,因此,在古代,教育一直就具有高等教育的性质,教育的理论就是高等教育的理论。但是等到近代民主思想勃兴,接受教育成了每个人都该有的权利之后,普及的全民的教育理论才应运而生,教育讨论的也就多集中于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上,似乎并未注意到高等教育所独有的问题。换言之,就教育研究的历史来看,整个教育研究一开始就是以高等教育的研究为开端的。

以中国为例,20世纪中期潘懋元先生首倡加强高等教育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分析当时形势,高等教育研究毫无基础,要建学科谈何容易,但是不建学科,高等教育研究又无从谈起。当时的情况,就学科的合法性而言,在教育系里谋求高等教育研究的建制,借助教育学的名义开展高等教育研究较为有利。但当时的教育系由于对高等教育毫无研究,因此对于高等教育研究一直持排斥态度。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便依托综合大学成立“高教所”发展起来。不过,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虽名为“学科”,但经典的成果不多,学科的含义并不强。而且由于历史的局限,我国高等教育学的草创基本延续了教育学的体系,重走了普通教育学的老路。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10

摘 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学体育教育也逐渐的被越来多的学校和家长所重视,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学体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创新环境。但就目前而言,中学体育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严重制约了中学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进而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教育 问题 改进建议 途径

中学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角度上看,中学体育锻炼是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调节学习中带来的负面情绪,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从学生的身体健康的角度上看,中学体育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通过篮球和足球等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使得学生形成积极开朗,不畏挑战的性格,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中学体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水平,不利于中学体育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育理念比较落后。目前,大多数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提升,忽视了中学体育教育,导致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只要运动量大就会出现呕吐、晕倒等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和长远全面发展。第二,教学方式单一。中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单一化,教师就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向学生示范,最后学生就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操作,教师则在一旁加以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接受程度,从而使得学生丧失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和作用,不利于学生在体育领域的发展[1]。 二、中学体育教育进行创新和改进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思想决定行动,为了提高中学体育教育水平,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合理的进行课程设置,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处于相同地位,进而提高学生和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对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得教师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重视体育教学,杜绝体育课让学生自由活动,不加以任何指导的现象,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中学体育教育中,及时更新中学体育教育理念,从而紧跟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趋势,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最后,学生要重视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后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在促进身心健康的同时也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娱乐生活[2]。 (二)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教学的兴趣,是中学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及中学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虽然中学体育教育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在教学方法上依旧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只是流于表面,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中学体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2]。 (三)重视理论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设计不合理,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情况。在每学期50个左右的体育课学时中,理论学时只有5%左右,也就是一学期2-4个学时,中学体育教育在缺少理论引导的情况下盲目实践,影响了中学体育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均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出对体育实践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中学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有些学校和家长担心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从而不敢让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剧烈运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国的教育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障措施。并且教育部门也正在着手组织对于学校体育运动的伤害风险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学校的体育保险制度,从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3]。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意见的分析,让我们知道了现阶段中学体育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提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重视理论教学、完善体育保障措施等方式,从而有效提升中学体育教育水平,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新建.浅析中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95.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11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教学的关注力度也是逐渐加大。高校的对体育教学上做了很大的创新和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切合实际的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高校体育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改革,在对高校体育进行改革时,侧重点应当考虑当代学生的整体素质,身体情况。对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改革的方案能否得到验证,高校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情况,将侧重点集中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上,加强对学生的全面教学。

(一)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高校在体育教学上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高校的体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没有更加实现高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在体育教学的中没有对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教学当成重点,迫使学生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学生没有在体育教学上得到更好的教育,对社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二)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上遇到的问题。高校在体育教学的改革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迫使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改革的方案不能应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改革的方向不对等都是改革的弊病。例如,改革中提出对高校实行军事化训练,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是较少,这样的观念不能更加完全不能符合实际现状。

(三)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方式不对。在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应当注重高校学生在体育上得到锻炼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实施措施中,没有明确每一项改革的集体方案,改革的体育教学不能贯彻的落实,实施方式不能促进学生的体育教学。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

对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做的改革措施,国家教育给出的大力支持下,应当全面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在不断完善体育教学的重要思想的同时,更要加强高校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促使高校学生不仅在学习生有很大提高,更是在身体素质锻炼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一)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上给出的建议。随着我国对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校对体育的教育教学更是逐日上升,对高校体育教学在教学方面更是加大了教学力度,在对高校体育教学上,应以加强高校生体育锻炼为宗旨,以体育教学知识为辅的重要思想进行。加强对高校生室外体育锻炼,增加学生的运动性。

(二)高校体育教学在改革方面所给出的有效改进措施。高校体育的改革是对教育教学事业中做出了显著贡献,在不断完善改革措施下全面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对改革上的有效建议是,如下,一、改革重点应当考虑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二、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三、高校生对体育的了解情况,四、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性等几方面侧重考虑,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能够更好的发展。

(三)改革的过程中得出的具有实施性的改进措施。高校体育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实施措施,不能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下面提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进措施,如下,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关注改革方案的每一项内容,如,对原体能测试男子1000米,女生800项目中,改革后提高到男子1500米,女生1000米,这一项的改革上要考虑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所使用的时间,更要对高校生在体能方面进行测试,考虑学生体能不足的情况,在这方面更要加大教学力度,改革的实施要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进。改革的实施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改革的方案不能对每一名学生都受用,所以要将改革的方案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达到从锻炼中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体育教学生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使自身的身体素质有了更加显著提高。

结束语: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促使了高校学生不仅仅在学校得到了知识教育更能得到良好的体育素质教育,为社会的不断发展输送一批德育体美品学兼优的优秀生。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使高校生在体育教学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是在课堂实践中对身体的锻炼情况有了更为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金凤.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02:105-109.

中学一对一教育范文12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教学现状 改革措施 

体育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喜爱运动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然而,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重点放在技能培养上,对于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方法认识不足,导致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等因素,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在新时期,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方法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体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一、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1.体育教学趣味性不强,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由于学校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体育教学枯燥乏味,不仅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疏于管理,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教学也是不感兴趣,体育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疏于管理,有的体育教师只关注体育技能训练,忽略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方法的培养。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及所采取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另外,一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好,怕苦怕累等诸多原因,因此对体育教学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对体育教学态度冷漠。在一些体育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教师作必要示范动作,让学生根据示范动作练习,动作技能要求统一标准。然而,由于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很少考虑学生需求,这种绝对评价法,缺乏针对性指导,会挫伤一些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 

2.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中学对于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觉得“升学率”应放在教学的首位,体育教学好不好,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发展。在此思想影响下,学生和教师都把精力放在文化课上,体育教学也采取“放羊式”教学,尤其是毕业班学生,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学生没有锻炼时间,体育课程形同虚设。场地建设的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体育设施,也是影响中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体操器械破旧,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器材,不仅严重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不利于体育运动中的安全管理,没有良好的体育实践环境也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是影响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示范动作,学生机械模仿,简单的几项体育指标,无法满足中学生的好奇心,严重影响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对体育教学进行有效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1.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加强体育管理与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将兴趣培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去把握。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热爱。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及兴趣爱好,在教学中融入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新认识。体育管理,是新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体育管理不仅包含体育课堂教学管理,而且包含业余运动训练管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管理,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等内容,同时包括体育活动的效果评价,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效果评价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效果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培养,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效果。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要重点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在教学评价中,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素质教育为培养目标,通过逐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中学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冷漠,这严重影响体育教学师资方面的投入。然而,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恰恰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体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良好的师资团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及相关部门不仅要改变思想理念,加强中学体育的师资力量建设,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教师,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教学能力,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许多学生还是比较喜爱体育运动,喜欢上体育课,之所以有时不愿意上体育课,是因为体育项目的难度及对某些体育项目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适合他们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体育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他们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 

三、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中学体育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平.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评价及对策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2]宋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读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有感[J].体育学刊,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