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韩国的新年

韩国的新年

时间:2023-05-31 09:11:32

韩国的新年

韩国的新年范文1

2011年1月1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新年贺词中,用“一气呵成”来形容当下的韩国――要继续实现经济增长,快速跨入发达国家行列;1月3日,李明博再次强调,今后10年要把韩国建设成“世界一流国家”。

早在2010年的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就以《亚洲新奇迹――怒吼的韩国》为题,夸奖韩国近几年取得的巨大进步。作者迈克尔・舒曼1996年在韩国首尔生活过一段时间。十多年后,旧地重游,他感叹韩国正在亚洲崛起:“韩国将国民生产总值的3.4%投入到研究和发展上,相比之下,中国只投入了1.5%。”

他还认为:“韩国人变得更能接受外来的影响,更快地摆脱旧有偏见。”

喜乐与哀愁

在朴正熙主政的上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高达11.2%,包括三星、现代、浦项制铁、SK等巨型财阀都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韩国开始推行“科技立国”的方针,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1995年,韩国经济增长率达到8.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

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影响很大,到了2003年,韩国原来的18家大财阀只剩下了4家。此后,韩国经济进入低增长阶段。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韩国货币急剧贬值,一时间韩国国内各界人心惶惶。当年韩国经济仅增长2.2%,甚至低于朝鲜。2009年,韩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更大,当年仅增长0.2%,勉强没有负增长。

而在2010年,韩国经济无疑转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终于重上2万美元大关。根据统计,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达到1万美元后,一般5-10年即可跃升至2万美元,而韩国的这一过程足足走了15年。

许多韩国经济学家依然在担心,如果2011年朝鲜半岛局势不稳引发外国投资者大举撤离韩国,韩元可能会再次大幅贬值,到时,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难保不跌回2万美元以下。

教育将被中国赶超?

进入新世纪,韩国原有的缺乏创新、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顽疾日渐凸显,可以说已经到了不经济转型就难以再上台阶的地步。但韩国的公司在危机意识驱使下,成功完成了转型。

韩国最著名的电子企业三星已经超过惠普,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2010年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增长12.8%和58.1%,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如此,三星公司内部的危机感非常强烈。

1月3日,三星会长李健熙在出席新年招待会时表示:“现在能代表三星公司的大部分产品将在10年内消失。”

2010年,苹果公司的iPad掀起全球热潮,而直到年末,三星的类似产品Galaxy Tab才浮出水面。韩国国内有评论就认为,三星可以仿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但无力引领世界潮流。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10科学报告》显示,2008年韩国的科技投入已经占到GDP的3.4%,平均每100位韩国人中,就有一位从事科研工作,几乎可与美国相媲美,因此该报告将韩国描述成“亚洲在全球研发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实际上韩国的基础研究还很不完善,一些引领潮流的高科技领域难见韩国人的踪影。以航天科技为例,韩国的“罗老号”火箭已经发射两次,虽然关键的一级火箭技术完全引自俄罗斯,但两次发射全部以失败告终。

韩国的教育也面临被中国赶超的危险。据经合组织(OECD)公布的2009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测评结果,韩国学生的整体成绩虽然很优秀,但前5%的学生成绩仍落后于竞争对手;相反,中国上海的学生则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评价中都获得了最高成绩。这一结果震惊了韩国上下,媒体、专家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热烈讨论。

2010年10月,韩国了《主导未来产业的技术开发项目》,宣布将下一代电力汽车为基础的绿色输送系统、机械用核心系统芯片、能源系统网络、高效大面积薄膜太阳能电池和天然材料新药作为未来发展的5大产业技术,政府计划3年内向上述5个领域投资7000亿韩元(1亿韩元约合59万元人民币)。

据韩国媒体预测,如果上述5大项目获得成功,到2020年总销售额有望达到105万亿韩元。但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绿色经济能否成为韩国经济再次腾飞的增长点,即便身在韩国,记者也看不出来。

韩媒警惕中国“经济霸权”

目前,中国对韩国的影响无处不在:在韩国常住的中国人超过60万,占韩国境内外籍人士的60%以上;中国在韩国的留学生超过7.5万人,占韩国所有外国留学生的85%以上;中国是韩国的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国;韩国国际航线中50%以上目的地是中国;每年到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已经与日本游客不相上下,今年中国就可能成为韩国最大的外籍游客来源国;每天韩国各大媒体都会报道中国的消息,“中国问题专家”现在在韩国很抢手。

韩国各界普遍认为,目前韩国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已经到了中国经济“打喷嚏”韩国经济就“感冒”的程度。

随之,警惕中国“经济霸权”的声音在韩国很有市场:韩国《朝鲜日报》1月4日发表名为《警惕贸易过度依赖中国》的文章,称中国2010年在朝韩纠纷中一直站在朝鲜一边,今后不排除中国可能对韩国采取“不利”措施――中国只要暂时中断对韩国的出口,就可以逼迫韩国政府就范。

韩国《中央日报》1月6日发表了名为《中国经济对韩国不是机遇而是威胁》的文章,认为中国新兴产业有相当部分与韩国重叠,且部分领域技术水平已经超过韩国,韩国对中国的技术优势正在消失。

《东亚日报》1月7日发表评论,题目是《中国打喷嚏韩国就感冒》,认为韩国去年的经济增长中,有52%是依赖于同中国的贸易,中国经济波动1%,韩国对华出口就会波动2.9%,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已经到了威胁的程度。文章还建议:韩国政府应该积极扩大海外市场,分散中国市场的风险,避免韩国经济“在一棵树上吊死”。

韩国的新年范文2

1、洲际旅游目的地

2000年韩国赴海外旅游人数达到550万。其中,韩国人赴亚洲地区的人数达332.6万,赴美洲人数为84.5万,赴欧洲的达到36.9万,赴大洋洲人数为26.2万[2]。从韩国海外旅游目的地市场选择来看,到亚洲旅游的市场份额仍占很大比重。在韩国赴海外旅游者中,60%左右的韩国人选择亚洲地区;其次是美洲,占15%左右;欧洲和大洋州的比例不到10%。从韩国人赴海外旅游的距离来看,近距离旅游市场的比重不断减少,远距离旅游市场增长率呈现较大增幅。

2、国家旅游目的地

在亚洲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中,韩国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为日本、中国、美国、泰国、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人出境旅游最多的国家是日本,2000年赴日本旅游人数较前一年增长4.5%。但赴日旅游人数占韩国人赴海外旅游市场份额下降为20%,较1999年减少4.3%。其次是中国大陆地区,自1998年开始一直占第2位,2000年旅华人数突破百万大关,增长率为26%。到中国旅游人数占韩国人赴海外旅游市场份额仍是18%左右,没有太大变化。从到中国旅游的季节性来看,每年的5-8月韩国人来中国旅游的人数均超过日本。美国是韩国游客的第3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国家,年增长率为25.9%,占韩国人赴海外旅游市场份额的13%左右。泰国是韩国的第4大海外旅游目的地国家,年增长率为30.2%。赴中国香港的市场年增长20.2%,占韩国人赴海外旅游市场份额的3.7%。在韩国前10位的海外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菲律宾,增长率达47.8%,主要是因为韩国到菲律宾的新婚旅行、语言研修、海上运动近年来增长的缘故。

韩国赴海外旅游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是大洋洲的密克罗尼西亚,增长14倍,这是因为韩国企业在该地区新近建立了船舶修理场,往返人员增多的缘故。此外,赴澳门的旅游者增长了75倍,这是由于1999年澳门航空公司开通了汉城-澳门的航线。以上两个地区尽管增加的速度很快,但还是规模较小的市场。

可见,韩国国民十分渴望体验异国风情,喜欢地理位置近、文化互有渊源的亚洲目的地国家。

3、旅游动机

从赴海外旅游的行为动机来看,1998到2000年,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是60.3万人次、138.7万人次、216.6万人次,增长率达50%以上。可以看出,以单纯旅游为目的出境旅游是韩国海外旅游的主体。1998到2000年,韩国赴海外商务旅游人数分别是97.3万人次、123万人次、146万人次,增长率达18%;以探亲为目的赴海外旅游人数,1998年到2000年分别为55.6万人次、65.5万人次、67万人次,增长率4%。

按韩国人出境旅游的行为构成划分,观光旅游、商务旅游、因公出访旅游的市场行为构成1998年分别为1.7%、31.7%、18.2%,1999年分别为3%、28.5%、15.1%,2000年分别是39.4%、26.5%、12.2%。

由此可见,韩国人出境旅游的行为构成所占比重呈增长趋势,但更多的是出于观光消遣休闲目的;休闲度假者仍有相当大的增长,商务旅游者增多,但商务、因公到海外旅游的构成比重有所下降。

4、市场细分

从性别来看,从1998年到2000年,韩国赴海外旅游人数男性的比重分别是64.7%、62.4%、59.5%,女性分别为35.3%、35.4%、40.5%。不难看出,韩国赴海外旅游仍以男性为主,但是略有下降,女性旅游者呈增加势头,涨幅较快。韩国女青年尤其喜欢到海外旅游购买新潮时装。而已婚妇女喜欢结伴而行到处游逛、拍照,已婚妇女富于幻想、浪漫,热衷购买,但她们注重安全。

韩国21-30岁、31-40岁、41-50岁的中青年旅游者是主体;10-20岁、41-50岁的年龄组的海外旅游有一定增幅,这说明韩国的家庭旅游增加,特别在旺季家庭旅游骤增;而老年旅游者呈下降趋势。新婚蜜月旅游发展迅速,新婚夫妇尤其喜欢到夏威夷和关岛这种热带岛屿度蜜月。

5、季节时相

从韩国人赴海外旅游的月份来看,每年的7、8月和12月,韩国人出境旅游人数较多;较少的月份是2月、3月、4月。1999年人出境旅游人数最多的是8月,2000年最多的是7月。从韩国人出境旅游的季节性特征来看,每年的第3、第4季度旅游人数较多,其次为第2季度和第1季度。休假期间和学生寒暑假期间,韩国人出境旅游人数较多。

6、消费收支

2000年韩国人在海外旅游市场的花费为61.7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55.3%。2000年海外旅游市场的整体收入和1999年接近,但旅游支出却由于人数激增而大幅增加。旅游收入顺差超过6.4亿美元,较1999年减少77.5%。韩国海外旅游收入顺差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外国旅游者消费逐渐减少,抵消了人数增长的收益,同时,韩国海外旅游市场的人均消费,曾受1998年金融危机影响,一度下降到908美元/人。但受经济预期恢复的心理影响,1999年消费达人均960美元、2000年达到人均1175美元。

7、波动与发展

1997年末开始出现的以外汇短缺为特征的金融危机,导致韩国1998年赴海外旅游人数出现了萎缩,减幅达32.5%。但1999年韩币汇率得以稳定,韩国经济迅速摆脱危机得以恢复后,旅游人数又出现高达41.6%的大幅恢复性增长。从1999年到2000年,海外旅游人数连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这主要因为1999和2000年的增长与金融危机大幅下挫之后的恢复性增长有关。2000年末开始,由于受到美国经济衰退的影响,韩国经济不振,失业率上升,到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速开始减缓,但仍保持在10%左右。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使韩国的主要海外旅游目的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缓,但韩国出境旅游人数依然保持10%以上的增速。

目前,韩国仍然面临经济增长预期被迫调低、韩币不断贬值、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不利影响,使得韩国国内的经济困难有加大趋势。预计韩国出境海外旅游人数的增长,可能不会出现象前几年那么高的增幅。

二、韩国旅华客源市场

1、客源市场发展

中韩两国建交后,中韩两国间的交往促进了韩国赴中国旅游的的发展,来中国的韩国游客迅猛增长。韩国来中国的旅游人数从1990年以来,连续7年高速增长,年均增长57.2%,只是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接待韩国的旅游人数只增长12.56%,其中,以接待韩国观光旅游者为主的吉林省减幅达62%[3]。韩国经济从1999年开始缓慢增长,使来中国的韩国旅游人数在1999年止住跌势,并缓慢恢复。随着韩国渡过金融风波,韩国旅华人数已出现明显的回升趋势,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截止2001年11月为止,韩国来中国的旅游人数已达到153.91万人次/年,增长速度达到35.84%,成为中国15个客源国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中韩双方旅游部门进一步开放旅游市场,将大大促进两国旅游市场的增长。现在来中国的韩国旅游者不但增多,而且流向也开始转移。在韩国人来中国旅游之初,旅游者主要是自口岸城市去长白山,同时也相对集中在北京、上海、吉林、辽宁、山东、天津等省市。但近几年,黄金线(北京、西安、上海、桂林、广州)和华东线的韩国旅游者显著增多,江苏、浙江、陕西和广西的韩国旅游者增长也极快。韩国到中国的商务旅游者占较大的比重,这主要是因为韩国对华投资的地区主要是辽宁、河北、北京、山东,仅辽宁省就有1800家韩资企业近30亿美元的投资额,奠定了韩国到中国的商务旅游市场基础。随着韩国人来华旅游的不断发展,各种专项旅游应运而生。但仍然有许多针对韩国人的专项旅游市场尚待开发,如奖励旅游、修学旅游、特殊兴趣旅游,包括韩国人酷爱的滑雪、钓鱼、登山、潜水和打高尔夫球等显示出极大潜力的专项市场,现在尚未问津中国[4]。

2、到中国旅游的原因

韩国到中国的旅游者不断增多,究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中韩交通的改善。由于中韩两国相近,韩国来中国的旅行费用低,早在1997年中国铁道部与韩国铁道厅在汉城就共同签署了发售中韩联程车(船)票的协约,旅游者凭一张车票,就可以轻松地在韩国与中国旅行;中韩两国从2000年起,开始了两国铁路、客轮联票制度;两国间的航空线路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各航空公司飞韩国的班次也相应增加,新航线和新直航城市的增加,大大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与腾飞,积极促进两国旅游市场的发展。随着中韩之间交通运力的不断改善,来中国的韩国国民人数越来越多[5]。

二是中国旅游资源优势。与日本相比,中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历史文化等绝对优势。中国最近几年在韩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份额不断增长,并逐渐接近韩国传统的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日本。1999年105万韩国人访问了日本,82万人访问了中国,相差23万人次;2000年两国的人数差距继续缩小,110万韩国人访问了日本,103万人访问了中国,仅差7万人次;到2001年6月,两国相差不过1.6万人次。随着中韩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中国有可能取代日本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旅游目的国。

三是中韩历史文化的渊源。韩国文化自古以来受中国的影响较大,中韩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韩国语言中60%以上由汉字语组成,韩国人的民族传统服装、礼仪风俗、生活习惯都受汉民族的深刻影响,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也是韩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根性使韩国人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欣赏中国。韩国国民对中国有一种神秘感、好奇心,希望到中国观光、寻根、探友。尤其是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池,相传是朝鲜民族的发源地,许多韩国人视长白山为其先祖栖息繁衍之地,每年寻根朝祖的游客接踵而至;中国的东北长白山线的旅游者90%是韩国人;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海南岛的热带风光也对韩国人独具魅力。

四是中韩两国的营销力度。近两年随着赴韩旅游开放及我国对韩国认识的加深,韩国逐渐成为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的新时尚地,我国赴韩国旅游人数出现较大幅度增长。从2000年起,韩国简化了团体游客的出入境手续,大大加强了在我国的推介力度。同时,由韩国旅游形象大使孙悦拍摄完成的韩国旅游宣传电视广告,已于黄金时间在北京、上海等中国的主要电视台全面播出。2000年,韩中两国相互来往人数达130多万,2001年增至180万,增长率近40%。

3、市场竞争劣势

一是中国经营韩国旅游市场的旅行社大部分掌握在承包和挂靠的个体经营者手中,其经营成本低,价格灵活,不受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经营范围混乱,搅乱了正常旅游市场,给中韩双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然我国这些年接待了大量的韩国旅游者,但旅行社的经济收入普遍很少,拖欠款的问题十分普遍。同时,由于一些旅游团队接待质量低,引起了韩国旅游者强烈反感。

二是一些韩国旅行社的代表或私人,以挂靠、就职或承包等不同形式,进入中国旅行社从事旅华市场的销售。这些人不仅向韩国旅行社通报经营成本还透漏中国旅行社与各景点、购物点之间的协议,以至韩国旅行社要求报价时把各种回扣、“人头税”计入利润,将原本已经很低的报价再向下压,形成市场削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三是吉林的长白山一直是韩国来中国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也是接待韩国游客的一个瓶颈。但长白山的接待条件虽有改善,却赶不上发展的需求,部分旅游客车没有空调,接待外宾的宾馆条件有限,上长白山途中索钱关卡增加、吃无定点、食品卫生无保障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是科班出身或经过正规培训的韩语导游不多,韩国旅游者来中国各城市,韩语导游大多数是来自延边的朝鲜族,其中相当部分未经培训、无证上岗,这些人也多是挂靠某家旅行社交纳“人头税”,过着半自由职业者的生涯,其导游业务素质、敬业精神令人担忧[6]。

三、中国对韩国的旅游市场营销战略

1、区域联合

由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请国际旅游咨询机构制定涉及中、俄、朝、韩等国家的大旅游发展规划。中国应当积极参与这一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并利用这一契机,把韩国来中国的旅游客源市场做大、做好。从战略高度考虑,图们江地区的联合开发,可望为中国东北部的旅游业发展提供极好的契机。

2、形象营销

中国应通过参加面向大众的各种旅游展览,通过各种大众媒体的传播手段,在韩国国民心目中继续树立和巩固中国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欢迎韩国人到中国旅游的美好形象;加大促销力度,在韩国国民中树立中国的整体旅游形象;增加投入,不断完善新型及传统旅游产品,组织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参加韩国旅游博览会,提供良好的旅行环境,吸引更多的韩国游客。

3、精品营销

中国应及时推出28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景观及与其相关的旅游精品路线,及时提供给韩国旅游批发商参考和采纳,将其编成旅游手册,把精品路线变成市场上可供销售的精品旅游产品,满足韩国旅游者的需求;尽快开发出适合韩国人的修学旅游、滑雪、钓鱼、登山、潜水以及高尔夫球等专项旅游产品;同时,吉林的长白山是韩国游客的主要目的地,应开发以探奇长白山大峡谷、考察长白山原始森林和火山风光等旅游产品。

4、市场细分

以韩国的汉城、釜山、大邱和仁川等4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重点促销区域,尽快开发出适合韩国的家庭旅游产品、青少年修学旅游产品、新婚旅游产品、老人旅游产品、女青年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休闲旅游产品等韩国人喜爱的、适销对路的中国特色旅游产品;韩国旅游者出境旅游的人数将在量上减少,而到中国等周边国家的游客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主要因为短途旅游的费用较低,中国应挖掘潜在旅游优势,大力开发短程旅游市场,发展吉林及周边市场优势,招徕更多的韩国游客。

5、旅游秩序

清理整顿旅游市场,提供良好的旅行环境;必须下大力气整顿经营韩国旅游市场的旅行社,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法规,净化旅游市场,开拓新的旅游渠道,建立新的旅游秩序,摆脱近年来韩国旅华市场的混乱局面;尽快提高韩语导语的业务素质,为今后韩国人来中国旅游的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6、销售渠道

继续做好邀请韩国旅行商和记者来中国研修考察、采访报道等基础工作;从韩国选出前三家大旅行批发商作为目标,组织国内有外联实力的旅游集团、旅行社、饭店联号,建立联系,开展业务,以敲开韩国有实力的旅游批发商的大门;培训处于销售第一线的旅行人,使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更加积极推销中国,以更有力地促进旅华韩国游客持续稳定地增长,使中国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7、促销活动

韩国的新年范文3

关键词:文化产业;韩国;文化产业概念;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1-0068-02

一、韩国文化产业概念界定

(一)国际上对文化产业的定义

文化产业的定义因主体和角度的不同会有很大的不同,综观国内外对文化产业的界定,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从主体上进行界定;二是从行为上进行界定;三是从行为角度界定内涵,从主体角度列举外延[1]。

从主体上界定的代表性定义主要来自美国和中国的学者。美国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泛指一切与文化和艺术相关的公司、社会和私人组织、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事业部门的集合,是文化在一定艺术语境和社会环境下的经济体现。中国学者认为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行业的总和,主要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

从行为上界定的代表性定义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而韩国则从行为角度界定内涵,从主体角度列举外延,规定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商品的开发、制作、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服务性产业。

各个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加上文化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使得各个国家在文化产业的范围界定上和用于使用上各不相同[2]。

(二)韩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

韩国文化产业局局长李普京指出,在韩国所讲的文化产业,即美国人所称的娱乐产业,英国人所称的创意产业。韩国文化产业包含游戏、电影、出版、光盘、动画、广告等诸多方面。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内容产业随之诞生。内容产业是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总和。韩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关注的是法律制度建设、国家及社会的认识、创造性的内容开发、人才培养、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国际合作、搞活投资、流通步骤[3]。

《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韩国 1999年2月颁布)认为文化产业是与文化商品的创作生产、渠道流通、文化消费有关的产业,具体包括:影视音像、动画卡通、文物美术、广告广播、出版印刷、创意设计、网络游戏、传统工艺品、食品与服装、多媒体影像软件以及相关的产业。国家总统令指定的产业也视情况包含在其中。

韩国统计厅将文化产业的统计指标界定范围如下:游戏和电影产业、唱片和出版产业、演出产业和广播产业以及其他文化产业(如广告、摄影、图书馆、博物馆、工艺品及民族服装、创意性设计、新闻、艺术文化教育等)。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渊源[4]

(一)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史背景

韩国在1960年以前经历了日本统治和韩战,极度落后,传统文化也被割裂。1961年朴正熙执政后,韩国经济、文化才有所好转。朴正熙发现文化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价值,所以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保护措施。最重要的一个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另一个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并且提出了如何与现代化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正是在朴正熙总统执政期间,韩国经济上创造了“汉江奇迹”,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1997年的金融海啸促成了文化产业的真正变革。金融危机使以外贸出口型为主的韩国外汇储备跌到谷底、财团解体、银行倒闭,失业率激增。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整顿企业、金融界,另一方面这一情况使韩国充分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于是将文化产业列为21世纪韩国国家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并从政策上对其进行积极培育。 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发展文化产业被定为基本国策,文化产业被确定为21世纪韩国经济支柱产业。

1998年韩国金大中总统提出的“文化立国”战略,确定将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于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加以扶持,并启动政策、法规、组织和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

金大中对于文化产业振兴的多项举措效果明显,直接促成了韩国的再次崛起,韩国网游业自1998年以来产值翻了一倍,游戏《天堂》风靡亚洲;电影出口增长了50倍,从1995年的21万美元到2001年的1100多万美元,韩国三大电视公司之一的MBC,2000年在上海电视节只卖出5万美元的片子,而在2002年却卖出了100多万美元[5]。

(二)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6]

1.李明博政府前文化产业政策

1986年韩国的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明确指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和战略方向,为后来的“文化立国”奠定了思想基础。1990年韩国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首次将“文化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写入政府规划。1993年,政府跟进制定了“文化繁荣五年计划”进一步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韩国文化观光部也于次年(1994年)设立了文化产业政策局,使文化产业法律体系有了组织保障;同年还颁布各种文化政策和综合计划,进一步从政策制定和落实层面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了“文化立国”的战略指导方针,金大中总统上任之后就宣布:“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这项战略的调整给韩国文化产业腾飞创造了条件。从1999年至2002年,韩国先后颁布一系列扶持文化的法律保障政策,比如上文提到的一系列发展规划外,韩国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研究生院,旨在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强对一些大型文化项目经费支援的保障和落实工作。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提出后,韩国政府陆续颁布了《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1998)、《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9)、《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1999)、《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1世纪文化产业的设想》(2000)、《文化韩国21世纪设想》(2001)等相关政策法规。韩国将发展文化产业的国政策重点划定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设立振兴文化产业援助基金、筹备打造部级的大型文化产业基地,建设韩国文化产业基础网络系统,加强韩国外向型产品的竞争力进而积极开发海外文化产业市场等。韩国于2011年在其文化产业支援中心的基础之上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旨在进一步推动韩国“文化立国”战略的全方位实施和文化产业支援和保障的落实。同时韩国政府还成立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产业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协会来协调行业之间的平衡和发展。韩国政府还设立了许多专项支持基金,如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广播发展基金以及出版基金等。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及有效管理是韩国文化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

2.李明博政府时期文化产业政策

韩国李明博总统希望开创“先进化之路”。在其“五大国政方向”中,第三大方向就是“繁荣文化与发展科技”。在李明博总统的方向指引下,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提出了未来的文化构想——“建设软实力强大的创造文化国家”。

韩国新一届政府将文化政策目标定为:通过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借此提升国家的软实力。韩国试图让文化愉悦社会,让文化消解社会矛盾并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因而韩国战略重点是要培育和壮大韩国自己的内容产业、文化艺术、体育、观光产业四个软实力主要依附的产业,使它们成为韩国提高国民生活品质和国家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韩国政府这一新政策的提出有效的继承了韩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奉行的“文化立国”国策,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这一新政策也是韩国新政府面对国际上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环境给出的新对策[7]。

四个文化产业重点将内容产业置于战略发展地位;将“通过振兴文化艺术实现生活质量的先进化”列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推进“体育生活化、产业化、国家化”战略;把发展观光产业看做“无就业增长时代”的政策替代方案。

从对韩国文化产业的新政策的解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韩国文化产业政策的趋势。

第一点是强调内容产业的重要性。内容产业依托于高新科技,是规模化和数字化的新兴的文化产业,靠多元传播媒体来实现市场价值。内容产业特别是其中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占有统治地位,是这些发达国家GDP增长的主要新要素之一。韩国在卢武铉总统时代,就确定要在2012年使韩国进入全世界内容产业五大强国的行列,并实施“内容(Contents)、创新性(Creativity)、文化(Culture)”的“3C”战略。

第二点是发展文化艺术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与创造潜能,构建人才大国拓宽了道路。韩国认为以休闲娱乐和消费为中心的娱乐消费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大大增加了对文化艺术领域的产品需求。韩国为此将政策重点调整为:不断扩大包括创作、流通和消费在内的整个文化艺术的范围,进而向全社会传播文化价值,从而确保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也就是说,韩国开始实行通过发展文化艺术的策略来实现国民生活质量进步的策略。

第三点是发挥体育的国家经济价值,将体育打造成为增进国民健康、实现体育的高附加值化和改善国家形象的重要软实力。

第四点是发展观光产业。韩国政府认为观光产业是国民休闲娱乐的基础,并逐渐成为解决韩国近年来的“无就业增长时代”难题的政策取向和替代性方案。

至此,“努力培育和壮大韩国内容产业、文化艺术、体育、观光产业四大软实力”成为韩国新的文化产业政策[8]。

参考文献:

[1] 邹平学.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促进文化产业规范发展——关于《深圳经济特区文化产业促进条例(专家建议草案)》的说明[E].深圳大学法学院,2012.

[2] (韩)姜锡一著.赵五星.韩国文化产业[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韩国文化产业局局长李普京:保持文化独立性》时代[OL].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2012-02-26.

[4] 文化产业根本动力在民间[OL].新浪网,2012-12-08.

[5] 金翼兼韩国驻中国大使馆公使参赞兼韩国文化院院长.借鉴美日韩看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独特作用[OL].中国网,.cn.

[6] 韩国:政策助推文化产业腾飞[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12-09.

韩国的新年范文4

据称,韩国银行这次来川考察的主要目是探路,一是了解四川当地的发展环境,二是了解当地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措施,三是洽谈开设分支机构的问题。

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不仅为国内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是众多外资银行崭露头角的“大舞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紧随美、欧、日资银行的脚步,最近韩资银行也明显加快了在华抢滩布局的步伐。

布局中国

截至2009年9月,已经有汇丰银行、花旗银行、荷兰银行、渣打银行、摩根大通等9家外资银行在成都设立法人分行,巴黎银行设立了代表处,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也正在筹备成都分行。

然而,至今四川地区仍没有韩国银行的分支机构。而在众多韩国银行眼中,中国西部市场成了下一个“香饽饽”。

韩国驻华大使馆财经参赞刘光烈认为,韩国银行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本土化,在这一目标下,到有优惠政策的中西部多开设分支机构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这一区域的选择中,四川的发展潜力最大。

根据《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新开业的外资法人银行将可享受“国民待遇”,从事全面的外汇和人民币业务,其中包括个人房屋、汽车等消费贷款,对存款数量也将不再有限制。

据悉,韩国新韩银行、友利银行和韩亚银行已经获准在中国筹备外资法人银行。三家韩国银行都准备把分支机构设立在北京。目前,新韩银行、友利银行和韩亚银行的首要计划就是积极与中国本地银行进行密切合作,进而扩大自己在中国地区的网点。

韩国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12日在北京举行开业典礼,成为首家在华成立法人银行的韩资银行。

据介绍,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后,将重点进行网点铺设和金融产品的研发工作,并与中国本土金融机构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将开发个人存款、贷款、网上银行业务、信用卡、个人理财和衍生产品等新产品。

友利银行是韩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先后在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设立分支机构。1995年,友利银行进入中国,成为首家在上海设立分行的韩国银行。目前在中国拥有5家网点,分别是上海分行,上海浦西支行,深圳分行,苏州分行以及北京分行。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是其全球第四家海外法人银行。

友利银行总行长朴海春表示,目前已经向监管部门提出衍生品交易资格的申请,友利银行会在拓展这些业务之前针对风险和法律法规等进行周密研究,开拓适合本地需求的高质量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并逐步将客户范围从初期阶段的三星、LG等韩国大型企业扩大到以中国老百姓为主的零售客户。

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目标为:成为中国最好的本地化银行。

据了解,到2012年友利银行将在全球设立200多个网点,其中的1/4设在中国,并计划到2012年将在华资产占海外总资产的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40%。朴海春表示,鉴于中国和韩国在市场结构和文化方面有很多相同点,友利银行会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

按资产排名为韩国第二大银行的新韩银行不久前在北京成立本地法人。1994年进入中国的新韩银行则“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于2008年1月30日获得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设立独资法人银行。新韩银行每年还要增开2家分行,到2010年分支行数量达到20多家。

新韩银行表示,其在中国的战略将以突出和推进个人零售业务为主,他们认为个人金融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支点和效益增长点。

据了解,韩亚银行是韩国第四大金融团体――韩亚金融集团下属银行。韩亚银行(中国)行长崔钟晰表示,韩亚银行采取重点区域扩张的战略,首选东北三省和山东省作为目标市场,韩亚中国确立了经营本土化、服务差异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韩亚中国计划到2012年,将营业网点由目前的7家发展到42家,其中分行12家,支行30家,在东北三省的分支机构达到25家。

除了韩国新韩银行、友利银行和韩亚银行这三家银行之外,还有包括国民银行和韩国交易银行都已公开表示出进军中国市场的打算。

寻找新奶酪

目前韩国银行97%的收益来自韩国本国国内,而韩国本国市场已经基本饱和。面对韩国国内饱和的金融市场,韩国银行纷纷进军中国,试图找到新的增长动力。

韩国友利银行行长朴春海表示,韩国国民平均每人持有三张信用卡,与这样的情况相比,中国的市场真的很大。友利银行必须实施积极的海外扩张,建立全球化的金融体系,首要进军的目标就是作为全球经济发动机的新兴市场,中国则是最大最重要的一块。

为摆脱国内金融市场饱和的困境和全球化信用危机的不利影响,友利银行已经着手加快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而发展海外业务将以中国为主,目前友利银行90亿美元的海外业务中,中国业务占20%,到2012年,希望这一比重达到30%-40%,将在中国设立53家分支机构。

与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欧美银行在中国经营上百年的历史相比,韩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相对较晚,普遍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才进入中国内地,也因此韩国银行的知名度不如欧美、香港和日本的知名银行。

从韩国银行进军中国的路线图可以看出,环渤海韩资企业聚集的地区,是韩国银行高度关注的区域。

从环渤海地区到东北三省,从胶东半岛到长三角,这些韩国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正是韩国银行最初进入中国的地区。以韩亚银行为例,据介绍,韩亚银行(中国)重点在以青岛为中心的山东省和依靠中国政府“振兴东北三省”政策而使得金融业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东北三省进行分(支)行的扩展。

据悉,友利银行在成为法人银行之前,主要以韩资企业和在华韩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及与韩国有贸易往来的中国企业。三星集团、LG集团、韩进集团、乐天集团等13家企业,都与友利银行建立了业务关系。

现在,情况将发生变化。未来53家分支机构服务对象中,将有50%-60%的中国客户。友利银行必须减小其业务在大企业和韩国企业的集中度,并逐步拓展中资企业客户和中小企业比例。

中国的老百姓也将成为50%-60%中的庞大组成部分。友利银行非常重视个人业务,而零售业务是银行的利润点。据了解,2009年5月26日韩国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发行借记卡,这也成为韩国银行中首家在中国开办借记卡业务的银行。

资料显示,友利银行上海分行是该行所有海外分支行中表现最好的一家,发展速度惊人。2008年一年,其营业额从年初的4亿美元猛增至10亿美元;上海分行的资产已超过10亿美元,是在华经营的韩国银行中首家资产过10亿美元的。友利银行在美国的法人银行总资产尚不及上海分行一家多。

本土化提速

作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后来者,面对实力日渐增强的中资银行、财大气粗的欧美银行,韩国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不言而喻。

与其他外资银行相比,在华韩国银行的规模比较小。韩国金融监督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昌谟透露,从存贷款比率看,韩资银行截至2009年6月底的平均水平是163.4%,而中资银行、其他外资银行截至2008年的数据分别为66.9%、122.2%,这方面将会是韩国银行未来比较大的挑战。

在华韩国银行还有其他几个短板,如在中国的营业网点比较少;存款基础脆弱,贷款业务的客户以韩国企业为主;因监管机构的规制,韩国银行的金融商品 单一。

在重要业务上,韩国银行和早来的其他外资银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也就是全面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此外,转制为法人银行后,韩国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也将从过去的韩国客户转为中国本土顾客。这些都是韩国银行需要面对的挑战和转变。

据了解,目前韩国银行的主要客户是韩国企业和在华居住的韩国人等,韩国银行在争夺韩国企业业务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而在法人银行挂牌之后,韩国银行将陆续开展针对本地居民的存贷、理财等零售业务,势必面临来自拥有众多网点的中资银行和更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大型零售银行的激烈竞争。

谈到如何应对中国市场上的激烈竞争时,新韩(中国)法人银行行长金俊熙表示,过去几年中资银行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在人才还是产品种类和服务方面,其拥有的大企业客户众多。而外资银行因缺乏充足的本地存款来源、贷款利率高于中资银行、营业网点比较少,其主要客户是优质的中小企业。因此,为避免与中资银行和其他外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韩国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韩国人、韩国企业以及与韩国大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中国中小企业等。

本地法人注册之后,加速本地化经营已经成为韩国银行的主要目标。为实现本土化经营战略,韩亚银行将聘用中国本土金融界著名人士担任法人银行的董事长、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中,本地人士占比90%以上。

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法人行长金大植表示,成立法人银行之后,友利银行将尽快实现本土化经营,以期更好地融合到中国市场中来。

据介绍,友利银行深圳福田支行是一家完全按照本土化模式设立的网点,从支行行长到普通职员,聘请的均为本土化的金融人才,营业对象也主要为中国本土企业和公民。

实施本土化策略,那么韩国银行必须要掌握和中国客户打交道的能力。中韩两国在文化上有很多的相似性,地理位置以及文化历史的渊源,这些天然的优势使得韩资银行在融入中国本土市场的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这种天生的优势让韩资银行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加懂得如何站在中国顾客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去设计产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局部的竞争不可避免,比如对营业网点的竞争和与韩资有关的企业客户的竞争。作为韩国最受客户信赖的银行,韩国银行的竞争优势表现在“贴近客户”战略方面,更偏重于以贴近客户的综合服务和亲切的服务态度来吸引顾客。

众所周知,参股中国本地银行已成为外资银行扩张营业网点的快速、有效途径,新韩银行自然也不例外,尽管目前参股的成本已经不低了。

韩国的新年范文5

以前,台湾人哈日、哈欧美,现在韩系美丽时尚正迅速改变亚洲甚至全球时尚市场,台湾小资女化妆打扮都开始学韩国。

来到台北西门町的热门逛街区域,中低价位的韩式彩妆和流行服饰正在吸引着年轻顾客。据台湾《瑞丽美人》杂志编辑吴琼宁观察:“以前台湾人比较哈日,这几年不一样了,20到35岁的女生,非常哈韩,不论是韩国的彩妆或穿搭都想学习。”

她强调,这股哈韩风潮,让原来以日系时尚杂志《Ray》起家的《瑞丽美人》,改出版多种韩系时尚书,像是《韩国人气化妆女王PONY’S韩系抢眼妆》,今年初一出版就登上台湾“博客来”休闲类冠军。

究竟韩系时尚是什么?又拥有什么样的神奇魅力呢?

吴琼宁分析,这几年“韩系妆”一词很红,风格强调清淡粉底、化明显猫眼一样的黑眼线为主,比起要戴假睫毛、妆容完整的日系妆,再淡一点,但仍有流行感。

请给我拿10瓶雪花秀!每天早上一开业,台湾爱茉莉太平洋化妆品专柜前,就被一群购买者挤得水泄不通。

“雪花秀”是由韩国爱茉莉太平洋(Amorepacific)集团1997年研发推出的一款高级化妆品,以运用生物科技纳入人参皂素的抗老保养品为号召,其中的“润致优活精华露”每瓶约2500元新台币,属于中端价位,曾创下每分钟销售3瓶,一年卖出160万瓶的记录,也是大陆游客赴台最喜欢购买的伴手礼。

该集团于1945年由来自北朝鲜的徐成焕创立,迄今已有65年历史,在国际化妆品界中的地位就如同日本的资生堂。它是韩国第一个设立自主研发部门的化妆品企业。在朝鲜战争刚结束的50年代,贫穷的韩国姑娘心中最想要的嫁妆,就是由该公司和法国技术合作开发出的粉饼。从创立至今,在韩国市占率从未少于30%,旗下产品从平价到高端,共有20多个品牌。去年该集团营收约2.6万亿韩元(约合台币674.9亿元),是全球第16大化妆品集团。营收能超越它的亚洲品牌,只有日本的资生堂与花王而已。

它的另一知名品牌就是由韩国著名女星宋慧乔代言的“兰芝”(LANEIGE),主打大学毕业至30岁女性客层,曾在大陆创下3天销售100万元人民币的超强业绩。

与台湾市面上的高档化妆品相比,“兰芝”的价位不是最低,可是却拥有很好的保湿、美白等机能性保养功能,且比日系同类商品平均便宜10%到20%,让刚入职场的年轻女性觉得“料好实在”。

例如,“兰芝”睡美人香氛水凝膜是一款高保湿面膜,售价新台币920元,相比于同样功能日系保湿霜便宜约1/3。

除了产品质量吸引消费者外,韩国厂商多年来均找一线女星代言,善用明星魅力,打造品牌知名度也是成功主因。如主演《大长今》的女星李英爱,多年来有“氧气美女”称号,便出自她代言的一款梦妆产品,藉由清新形象,强调女性要美得像氧气一样自然。

深入各地市场的本地化需求,也是韩国化妆品快速增长的关键。如台湾女性喜爱敷脸,因此强打敷了睡觉不必洗的晚安面膜系列,这是目前最受台湾女性欢迎的产品,在台湾市场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

中国大陆现在也是海外增长最快的地区,年增长幅度达20%以上。去年11月底,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第二代掌门人徐庆培亲自到上海出席当地制造与研发厂区的动土典礼。他希望在2015年前把海外营收比例从14%提高到近30%,瞄准的就是大中华市场。

为此,爱茉莉太平洋开始研究华人喜爱的汉方功能。来自台湾的许宫绮是爱茉莉太平洋技术研究院里极少数的台籍美容产品研究员。就读台大生命科学系四年级时,她到首尔大学当交换生,后来获得首尔大学生命科学硕士学位。6年前,爱茉莉太平洋寻找针对华人市场的美容产品研究员,她因为有华人背景而受聘,也由此见证了韩国企业的中国热。

目前,许宫绮每年得跑去大陆4次,教授当地女性了解韩系化妆品的优势。她认为,化妆品必须要挖掘各地女性对美的不同观感,本地化很重要,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为此已广纳大陆和台湾人才。

比较起台湾、韩国两边化妆产业的发展,许宫绮指出,这家公司做了60年研究,坚持走科学化的实证精神。像“雪花秀”滋晶美白系列,就是从成千上万种中药材中一个个通过科学化的筛选,最后发现原本用作抗癌的白花蛇舌草具有美白效果。整体开发过程长达两年,还要做严谨的临床试验,每次临床实验成本就高达台币100万元。

创新力带来的市场爆发力相当可观,包括面膜、精华露的“雪花秀”美白系列于2010年推出,采取高价定位,精华露一瓶要20万韩元 (大约为新台币5580元),单个产品线营收一年就高达24亿韩元!

该集团为了攻进大陆市场,不惜砸下重金在当地做地毯式的皮肤肤质研究,不但分省、分区研究,甚至细腻到比较全中国大陆每一个城市的气候与污染对当地人皮肤质地造成的不同影响。目前发现大陆女性对保湿、清洁较注重,已在改良商品。

当韩国企业走向国际化与品牌化时,韩国化妆品业不缺席,同样在国际舞台抢得一席之地。

韩系平价化妆品打入台湾市场

根据韩国关税局统计,韩国化妆品海外收益近9年内就增长了7倍。

韩国首尔的明洞商业街区,相当于台北的西门町,但比西门町大两、三倍以上,有直横13条巷弄,分成40多个小区,在每一个小区几乎都能看到“It’s skin”、“MISSHA”等平价彩妆店,顾客比例高达80%来自海外,特别是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这里到处是明星代言的超大广告牌,韩国的15个平价化妆品系列在这里展开激烈的街头巷战,置身其间,会以为到了化妆品特区。

至于SKINFOOD等平价彩妆品牌专卖店,门市大多选在市中心昂贵区段,它的经营模式很像是化妆品业的ZARA,以平价时尚策略经营。首先,它店内随时有高达1000种单品,打的是20/80策略,也就是用20%商品赚到80%营业额,其它80%的商品则当做促销、尝鲜。商品生命周期也比专柜品短,约3个月更换一次,让顾客逛店面永远有新鲜感。在单价方面,则从折合新台币不到100元的面膜、洗面奶起跳,以首尔相对于台北约两倍的物价水平来看,非常低廉,即便没工作的大学生也买得起。

目前,已有5个韩国平价美妆保养品连锁店进入台湾,这些韩系品牌成立时间都在2004至2009年,最早进入台湾是在2005年,表明这些连锁店成立没有多久就开始往海外布点。

“The Face Shop”是其中最大的连锁店,仅在韩国就设有944家门市。SKINFOOD在韩国有500家门市,目前推展至13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设立有约300家海外专卖店。

而掀起美妆保养品平价战争的,则是“谜尚”(MISSHA)连销店。从2007年起,为刺激整体市场高增长,促使韩国进入“年销售10万亿韩元(约2632亿新台币)化妆品时代”,“谜尚”在韩国建起约500家门市,目前排名第二。

各大平价连锁店在韩国展开一波波促销活动,撼动原有大型品牌。例如“谜尚”刚成立时就推出凭日本SK-II护肤精华露空瓶可换一瓶“谜尚”护体精华露的活动,仅3个月销售就破40多万瓶。

2004年,台湾皇宇科技董事长李昌茂在朋友带领下到韩国考察市场,看到明洞一家家从店面到商品设计美观的专卖店,印象深刻。分析后他发现,其实不少韩系品牌是在找代工厂,但SKINFOOD是大宇集团的关系企业,有自己的工厂,代工欧美化妆品品牌,质量应该能信任,当下通过韩国友人联系,洽谈SKINFOOD业务。

就这样,SKINFOOD成为最早进入台湾的韩系连锁品牌之一,2005年在板桥设第一家店,最多时曾在全台北中南开设40家分店,连离岛澎湖都有。目前,SKINFOOD在台湾每月有3000名顾客,等于每天有100人来店内消费,单店月营业额为100万至150万元新台币,全年营业额约13.6亿元。

2011年,台湾化妆品消费规模约1000亿新台币,韩国则相当于2550亿元新台币,是台湾的两倍半。韩国人口也约是台湾的两倍,这显示出台湾人均消费没有差韩国太多,但台湾缺乏自有品牌的化妆品,只能望韩兴叹。

“韩版衣”通过网购跨出国门

最近10年来,“韩版衣”也成为亚洲时尚代名词。所谓的“韩版衣”就是具备韩国时尚风格设计,像去年流行的雪纺纱罩衫就是代表。快速、流行、好搭配,再加上网络无孔不入的影响力,让韩国服饰走出国门,畅销海外。

像韩国最大的纺织集团衣恋(E-LAND),旗下品牌EnC在韩国原本摇摇欲坠,2006年起进军大陆,专在高端客层的百货公司设柜。不但在大陆热卖,连访韩的大陆游客也抢着到当地EnC店面买衣服,让EnC曾经一年业绩增长30%。

在台湾拥有众多消费者的韩国平价网购服饰Chenykoko社长池东宪指出:韩系服装设计,比起注重紧贴的日系服装要更显宽松,不会挑人穿;像最近流行长长宽宽上衣、雪纺衫等,就是韩国率先带起的风潮。

韩国服装市场一开始是从东大门兴起,如今东大门盛况不如以往,已被明洞所取代。

在韩国首尔的明洞商业街,每到傍晚,人潮之多,只能用万头攒动形容。更惊人的是,路上说中文、日文的亚洲观光客,远比当地人还多。每家店里会说汉语、日语的店员比比皆是。

这些哈韩消费者,不但在实体店呈现强大购买力,也在网购上血拚。经营模式类似PChomc商店街的韩国最大网络商城Gmarket,在2009年被eBay以356亿元新台币收购,此后就以国际化“Global Shopping”为主诉求,搭配英文接口,国际化金流与物流运送机制,迅速吸引全球一群喜欢在网上血拚的年轻小资女。目前全球会员数超过1500万人,每月访客超过1800万人,海外销售额从2010年到2011年增长超过3倍,去年营收为新台币5.3亿元,下单的网友更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主力商品便是韩国风格的流行服饰。

PChome商店街总经理苏芸指出:在亚洲,最早经营有完整金流、物流、营销机制的网络商店街平台当属日本乐天市场,其次是韩国Gmarket网站。有一个韩国棒球服饰网购厂商Idee Sport,就因此在2011年打进海外市场,比去年增加了10%的营收。目前大陆Gou4U、bidbuy代购网站也和Gmarket合作,推出中文化商品介绍平台,并可代送商品到。

Gmarket社群上的经营也很成功。在Google上搜寻“Gmarket代购、分享”,竟有超过10万个中文搜寻结果,包括华人,与海外华侨的部落格内容。原来,有一群年轻女性网友靠着帮忙网上代购、团购Gmarket韩货,当作交朋友、顺便赚零用钱的副业。

Gmarket不但早已发现此势力,并且积极利用,每月均举办全球最佳Gmarket部落客票选,遴选Gmarket韩货分享文写得最好的网友,赠与5万韩元购物金(约新台币1395元)。许多部落客因为可享受时尚领袖头衔,抢着参加。这些来自英国、澳洲、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地的得奖部落客,建构了网上讨论韩货的联合国。像是一名曾得奖的台湾部落客junijuni,部落格上每周都会详细发文分析Gmarket最新的韩国服装信息。

平价网购服务起家的Cherrykoko则在一片崛起的韩版衣流行中,自创品牌,推出由自己设计打版的产品。从仁川到首尔的机场巴士上,随车附赠给观光客的杂志,一打开就会发现美丽的模特儿,穿着“Cherrykoko”最新淑女风蕾丝小洋装的报导。

Cherrykoko打着精致、中端价位的韩系时尚诉求,创业10年来已热卖到全球4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超过百亿韩元(约2.7亿新台币)。在官方脸书粉丝团,更常看到网友用中文、英文、日文、泰文等多国文字催货,可看出它全球化的魅力。

Cherrykoko深受国际欢迎的原因,首先靠的是韩国超强的网络产业实力。创办人、现年35岁的Cherrykoko社长池东宪指出:2000年创业前,他曾在当地网拍网站工作,感觉到韩国在网拍环境上很有竞争力,决定创业。由于韩国的时装业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百货公司等实体通路,不但销售渠道成本贵,且早被许多大财阀占据。“还好,网络给了我机会。”

的确,2006年在美那斯达克挂牌的韩国最大网络商城Gmarket,给了韩国新创公司机会。除了韩文,Gmarket还有全英文使用接口,网友遍及40个国家地区,会员数超过1500万。Cherrykoko的商品,最初便因为Gmarket卖家喜爱搭售,顺势散播到全球。

不过Cherrykoko也有许多领先韩国与台湾网拍业者的做法。它在网站规模很小时,就启用韩国第一网拍名模郑初美当品牌代言人。她拥有韩国女星少有的自然气质,因此在网上迅速窜红,吸引大陆、香港、台湾的网友热烈讨论。

Cherrykoko主打的服装是淑女典雅风格,像适合参加派对的浪漫风蕾丝小洋装,正是台湾网友最爱商品,用郑初美代言,也是因她和此路线契合。并且,它的每季网上服装秀摄影专辑都出国拍摄,配备专职编辑、摄影与一到两名模特,场景远至欧洲、美国,比起一般网拍业者大多在单调摄影棚内取景,做法宛如高价服装品牌。大陆去年盛行微电影,它也早有类似手法,把单纯的服装秀短片编成有剧情的短篇故事。

Cherrykoko等韩系品牌的兴起过程,第二原因则是搭上韩版衣的风潮。Yahoo!奇摩电子商务营销总监陈思芬指出,台湾的网购服装卖家,需要提前了解下一季流行趋势时,过去总喜欢参考日本杂志、网站,最近也开始看韩国潮流。

台湾知名的时尚部落客花猴指出:虽然岛内网拍上的韩版衣很便宜,但正宗韩国厂商制作的衣服,质量与料子较有保障,Cherrykoko正是其中之一。因此,Cherrykoko在杀价激烈的网购服装市场上,算是中价而不是平价,例如它旗下颇受欢迎的雪纺罩衫,每件约新台币1000多元,类似设计的无品牌韩版衣,价格可低至一半。但是仔细看,服装的精致度仍有不同,Cherrykoko在花样、腰身剪裁上比较细腻。一位长期购买韩国服饰的网友Girl说:Cherrykoko的服装就是强在兼具韩系概念与日系质量的双重优点,因此时尚又便宜。

另外,亚洲有一群新兴女性消费力,也是网购上受欢迎的关键。这群20至35岁的女性,由于刚开始进职场,不像以前穿T恤牛仔裤,但一般套装要不是很中性,就是价格贵,动辄一套新台币4000至5000元,很难负担得起。Cherrykoko因此设计了可多元穿搭,有女性美的服装,在各种场合都适用,充分满足小资女的需求。

再造美女:台湾自叹不如

韩国人爱整形,举世闻名,也因此发展出独步全球的观光医疗,为产业竞争力再下一城。

每一个观众看到韩国电视电影中的女明星,心中多半会冒出一个问题:她有没有整形?整哪里?

许多外国人专程到韩国做整形,经常拿着喜爱女星的照片告诉医生:我要整得跟她一样。

的确,韩国整形医院创造的美女如云,举世闻名。走在首尔马路上、捷运地下道、汽车上,到处都可见到“整形前、整形后”的对照广告。据官方统计,韩国有237间整形医院及诊所,观光客感叹:没见过哪个国家这么爱整形。

30年前在韩国,最聪明学生做外科医生,现在最聪明学生才能做整形医生,韩国发表的整形论文世界最多,全韩国有1000多位整形医生。

不只明星,连一般的韩国女性也流行整形,坊间甚至流传,走在首尔街头,迎面走来的女孩有一半整过形,令人感到夸张。不过,韩国观光公社观光医疗顾问高有证实了这个传言,她的朋友中一半做过整形手术,其中割双眼皮与垫鼻梁是最常见的。

韩国结合观光的医疗行程,近几年来越来越被外国人士接受。不只整形,韩国不少医疗技术世界一流,包括植牙、植发及脊椎手术,在国际上口碑甚佳。例如在首尔市韩国观光公社大楼里,设置了一个观光医疗体验中心,内容包括:中医疗程、体脂肪自动检测医疗器材、个人体质诊断等。每天有300位大陆观光客前来体验。

位于首尔闹市区的BK东洋整形医院,规模大到拥有一栋16层独立大楼,各种不同的整形手术至少占一层,大楼还辟建一区“整形博物馆”,展示着数百根削脸手术削下的脸骨,迭成一堆,蔚为奇观。

这里的设备也极为先进。每层楼有多个小隔间,作为休息室和咨询室。参观中发现一位脸包得像木乃伊的女孩正躺在病床上。“这个就是刚做完削脸手术的。”工作人员说明。许多隔间里都有动过手术的病人在恢复中,

“BK东洋有20个医生,每天总共要做50至100个手术。”BK东洋整形医院院长金炳键说。

韩国的医生跟台湾人一样,都很勤勉,每个医生每天动三、五个手术很正常,割双眼皮只要半小时,一天割10个也没问题。金炳键曾到美国参观整形诊所,发现美国生意很好的医生,一个星期顶多接五、六个病人。

一般评价,韩国医生手很巧,割双眼皮、垫鼻梁、削脸骨几项技术都是世界第一。金炳键认为,这正是因为韩国人实务经验多,从实务工作操练出来的,因为做得多,所以熟能生巧。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中国大陆客人的踪影。显见BK东洋的知名度早已跨出韩国。“中国最漂亮的女星到东洋做过整形。”金炳键语出惊人,无论怎么询问也不肯透露是哪个女星。但他透露,开业17年以来,已有300至400位大陆明星来BK东洋整形过。

BK东洋一年共3万个客户,来自国外的占15%至20%,其中70%来自大中华区,30%是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方来的人。最受欢迎的前三大手术,第一名是割双眼皮,第二垫鼻梁,第三则是削脸骨。金炳键表示,一般韩国女生五、六成会做整形手术,艺人比例更高,八、九成的女星做过,BK东洋是服务最多明星的医院。

除了在家等待外国客人,金炳键现在每个星期天还飞去中国大陆各地动手术;同时也前往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美国、欧洲等地,为当地医院提供咨询。国际参访团也一个接一个拜访,包括台湾医生。仅2011年,拜访BK东洋的国际整形医生就有400多位,每天至少一人。

隐身首尔瑞草洞的原辰整型美容医院以隆胸而闻名。曾有一个美国生产隆胸假体的企业调查,发现原辰是全球每年使用隆胸假体Mentor数目最多的整型医院,甚至超越好莱坞使用量。

目前,原辰院内38个医生,470个医护、行政人员,每天平均动100到200个整形手术。小至割双眼皮,大到最昂贵、甚至达2000万到3000万韩元的两颚手术(指削脸骨与调整牙齿颚骨的手术)皆有。海外客户目前已占原辰整体客户的约20%,其中高达90%来自中国大陆。

原辰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郑乐喜说,原辰最大的特色是技术好,“老实说,很多海外客户会来原辰,是因为要补救她在别的诊所整得不够好,不满意的地方。”由于大陆的整型医疗产业刚起步,医生经验不够,良莠不齐。原辰近年常到北京、上海整形业界做交流、合作,因而慢慢打开知名度,让大陆客人主动找上门来。

韩国整形医疗服务已经发展得非常精细,原辰更是领先业界,把眼睛、鼻子、胸部都分科,做眼睛整型的医生,就不会做鼻子,能针对病人的需求,服务做到最完善。例如,隆胸的术后疼痛,向来较其它手术明显,让不少人却步。原辰院内,开发出一套特别设计的术后麻醉管理PCA系统,可以让客户在术后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客人口碑相传,自然就有人来排队。

韩国整型医疗产业的发达,在原辰整型医院里可看得出来。不过是一般上班日,候诊室的客人坐到七成满,现场甚至有一些可把金泰希、张根硕等韩国艺人比下去的耀眼俊男美女,仍在排队等看诊。郑乐喜微笑说,整型会上瘾,做了一次满意的手术,只会让你更想加强其它部分。他乐观认为,韩国整型医疗服务的发展,未来只会更快、规模更大。

过去10年来,在韩国深入国际化的过程中,美的竞争力也同步茁壮为新特色。韩国观光公社海外部主管郭尚燮表示,到韩国从事观光医疗的国际旅客,2011年是12万人次,2013年预计可以达到20万人,到2020年,预估超过百万人次。

目前每10个旅客中有6个来自中国大陆,第二是东南亚国家,第三是日本。观光医疗预估2020年时可以吸引百万国外旅客。不过,官方人数可能低估。因为统计的是拿观光医疗签证人数,但有不少人是拿一般签证抵韩,估计总人数应是官方数字的两、三倍。

为了营销观光医疗,观光公社从2009年积极在各国驻点,最早在俄罗斯设办事处,接下来在新加坡、泰国,未来将到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他认为中国大陆、中亚、俄国等地的市场潜力大。

台湾外贸协会副秘书长叶明水今年初特地率团到韩国参访观光医疗。他指出,韩国强在整形美容、脊椎、妇科等几项,脊椎专科医院甚至已到印度尼西亚、杜拜、土耳其、越南设分院。甚至还计划在观光重镇济洲岛做国际医学城,并已于2009年动工。

韩国做观光医疗有何优势?郭尚燮分析认为:价格合理,技术世界顶级,是新加坡、美国一半价钱,比泰国贵一点;除了整形,还有2000多个医疗机构可以选,新加坡家数相对较少,选择不多。与国际比较,韩国整形费用在中间值。以垫鼻梁为例,泰国在1000至2000美元左右,韩国是2000至4000美元,新加坡是6000到1万美元。尽管比新加坡便宜,但被认为技术可能更佳。

韩国还有一项所有国家都没有的优势:韩流,这对整形类的观光医疗业务有直接广告效益。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地方的民众喜欢韩国的戏剧,也深爱韩国的流行音乐,明星与偶像歌手的漂亮脸蛋,成为最好的活广告。

韩国的新年范文6

2011年4月12日,曾为韩国电影《霜花店》、《丑闻》设计过服装的著名韩服设计师Lee Hye-sun,于晚间来到首尔奖忠洞新罗酒店的自助餐餐厅“Park View”就餐,她当天穿的是用薄丝绸面料制作而成的乳白色上衣和宝蓝色裙子。但是,却遇到了一件令她感到屈辱的事情。

Lee Hye-sun 说:“当时站在餐厅入口处的酒店人员说‘穿韩服和运动服不能入内’。”竟然听到“穿韩服不能入内”,Lee Hye-sun称:“我叫来值班经理抗议说‘我无法接受这种规定’。”

但经理回答说韩服是危险的服装。因为体积太大,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

感到气愤的Lee Hye-sun回来后对朋友说了这件事,她深知优雅大方的韩服是蕴涵着韩国传统文化的传统服装,男性的韩服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Daenim)缚住宽大的裤脚。女性的韩服则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图样设计丰富多样,而且穿起来也非常的舒服方便。韩服上面的条纹和一些装饰都是代表着健康和平安。

《幸福之家》、摄影家Kim Yong-sik为此专门拍摄了系列图片放到网上,旨在表达韩国的优美文化遭到侮辱之意。

随后此事通过推特不断扩散。事件受到国外媒体关注。法新社于当地时间14日报道了该事件,并引用韩服设计师Lee Hye-sun接受《朝鲜日报》采访所说的“因为穿了传统服装韩服,就能被新罗酒店自助餐厅拒绝吗?”“我担心,韩国顶级酒店拒绝客人穿韩服入内的做法会在国外成为话题”。

网民们开始在新罗酒店的网站上声讨这种行为。该事件经外媒报道传到美国、法国,成为话题。雅虎新闻网在“奇闻 (odd news) ”单元报道了此事。此外,日本门户网站“雅虎日本”也转载了该新闻,日本网民纷纷表示“太荒唐了”。

最后,见到事情闹大了,三星电子总裁李健熙的长女、新罗酒店总经理李富真来到Lee Hye-sun位于首尔江南区清潭洞的韩服店,亲自向她道歉。Lee Hye-sun曾为三星家族设计过韩服。

李富真说:“真是太过意不去了,对不起。”

Lee Hye-sun则表示:“韩国文化受到这种待遇让人心痛。我要继续穿韩服,以守护传统文化。”

当天,网上传出拒绝穿韩服顾客入内的该餐厅经理和当值经理将被解雇的消息。新罗酒店有关人士说:“解雇职员的消息并非事实。这不是一个人的错,是我们大家的错误。”

新罗酒店拒绝客人身穿韩服入内的风波后,事情并未平息,韩餐专门企业Ganggangsullae14日表示,截至今年5月,驿三店将对身穿韩服的客人给予生拌韩牛半价或免费赠送一瓶葡萄酒等优惠。始兴店也将在同期对身穿韩服的客人给予生拌牛肉半价的优惠。

该韩餐企业表示,是听到新罗酒店拒绝身穿韩服的客人入内的消息后,准备了此次活动。该企业计划,将根据顾客的反应,把此次活动推广至首尔市内的7家直营店。

驿三店店长许某表示:“感觉韩服并未受到应有的待遇,反而受到冷落,真令人担忧。今后将在让顾客接受韩国传统和宣传韩国传统方面出一份力。”

韩国人推广韩服不遗余力

实际上,“韩服门”只是一个个例,韩国人对于韩服的推广是不遗余力的。几乎是半强制地推广韩服。让外国人体验韩服被当做一项任务,在韩国各大机场,都有穿韩服的服务点让外国旅客在机场等待转机时,可以穿韩服。

于是,当“股神”巴菲特出席自己投资的韩国企业特固克的第二工厂开工典礼时,是身着韩国传统服装“韩服”亮相记者会。

前韩国足球队主教练希丁克与教保生命公司签订了两年21.6亿韩元的广告合同。每次在新年的电视广告中,他都必须身穿韩服向韩国球迷拜年,希丁克还以首尔上岩球场和爱国歌为背景向太极旗行礼。据说,希丁克用韩语说广告词,充分表明了他不愧为“大韩民国名誉国民”。 教保生命保险公司还在首尔光化门的总部大楼和全国7座城市的地区总部悬挂希丁克身穿韩服拜年的巨型帷幕。

当意大利室内乐团“I Musici”在韩国艺术殿堂举行演出,在再次演奏时,团员身穿韩服演奏韩国古典歌曲,获得全场韩国观众起立鼓掌。

由于韩服的传统在韩国基本没有中断,韩服也是传统日常服装,社会各界也大力支持韩服。2011年1月15日晚,“韩国最高经营者会议”(Korea CEO Summit)年度表彰大会在首尔Grand Hyatt 酒店举行,各企业CEO(最高执行官)以及社会名流700余人出席了当晚的庆祝晚宴。

韩国最高经营者会议(Korea CEO Summit) 理事长(也是创办人)、CEO论坛(Forum)会长、(株) Forum’S会社会长朴凤圭在致辞中说:“平时多启用创造性思维,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带来惊人的变化。这次大会的宗旨是总结在各种领域里以全新的思路对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和探索经营方向。”

本届年会最引人关注的是由沈惠真、李钟原、林虎等韩流明星表演的“明成皇后服装秀”,将当晚的庆祝活动推向高潮,这次服装秀是由从事韩服研究26年的韩国著名韩服设计专家朴淑女亲自设计制作的,韩流明星身着顶级设计师制作的韩服,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

有趣的是,本次获奖的几位高级主管也身着韩服走向T台,客串于韩流明星之中,尽管他们走不出专业的“猫步”,但是他们与观众的热情互动赢得了更加热烈的掌声。

每年亚太经合会都要开个非正式领袖会议。每年会议必定要上演的戏码就是,谁出席以及这些领袖穿什么衣服大合照。

不知道谁定下的规矩,每年开会,主办国都得给与会的领袖准备一件有地主国特色的上衣。到了印尼,20多国领袖都得穿件蜡染衬衫,到了智利,大家都往身上放块毯子,到上海每个人又都换上了马褂。为了制造高潮,主办国是不到最后绝不让大家知道要让贵宾穿什么。

当2005年大会在韩国釜山举行时,主办单位不光给各国领袖准备了韩服。同时,为了维持会场的治安以及防止恐怖活动的发生,部署了一支骑警队,特别是他们穿了一身传统的韩服,由6匹马和11名骑警组成的骑警队分成两组,每天上午9时到晚6时执行巡逻和维持秩序的任务。轮换着骑警服装和朝鲜时代“捕盗厅”的传统服装,令人耳目一新。

当二十国集团(G20)首尔峰会于2010年11月11日—1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时,韩国作为峰会东道主,为出席G20峰会晚宴的各国领导人的妻子准备了韩国传统服装秀,让世界各国领袖和第一夫人都能领略韩服风采。

推广韩服源自国民精神爆发

韩服的推广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实属得来不易。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韩国文化在日、美、港台文化的冲击下,韩国人自己都认为自己的文化是很低下的、三流的文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韩国受到很大的冲击,当时韩国国民自发地将自己家里珍藏的金银首饰珠宝都拿出来捐献给国家。在金融危机中,韩国政府看到了“献金运动”背后所显现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性的光芒,决心振兴韩国文化。

今天,韩国迅速成长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据统计,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有3.5%的份额,迅速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韩服推广的成功,不能不提韩国影视在全球的走红,其中《大长今》是最为人称道的,剧中的传统韩服,就是位于首尔市仁寺洞老街上的韩服店所设计提供。如今该店门口也挂着剧照,是《大长今》粉丝们前往选购定制韩服的去处。店中除了传统样式,也有不少极具现代设计感的韩服,订购一套《大长今》韩服约韩币20万元起,亦可从网上订购。

可以说,大长今就是韩服走向世界的代言人,韩智敏曾在电视剧《大长今》中扮演帮助长今的义女信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深受欢迎的历史长剧《李算》中她也成功扮演了“松渊”,令她成为一代新星。

韩智敏说:“穿上韩服,我觉得能够体现出女性风格。其实我的性格很像男孩子,但是我只要一穿上韩服,就不知不觉变得温柔,显得很女性。”她边说边双手合在胸前,“小时候,一到佳节一定要穿上韩服,但现在这些传统文化逐渐消失了,觉得很可惜。我以为穿上韩服拍影片会不方便的,但是发现太舒服了,腿看起来也变长了(笑),冷了里边可以穿很多衣服。拍摄中也不用多次换装。”

政企合作,侨胞助力韩服走向世界

韩国人特别注重韩服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而必须承认的是,他们的商业推广模式做得比较成功。

韩国积聚了一大批专业设计人士,色彩搭配,面料选择,都非常好。 加上他们的名人也积极参与,为韩服大大加分,就韩服款式而言,推出有传统型和改良型两种。传统型适用于各类庆典祭祀节日等场合,改良型则能够在日常穿着,他们自称韩服为“风的衣裳”。

还有各类迷你韩服和韩服人偶,可作为纪念礼物和馈赠佳品,这不仅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又大大提升了韩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不过,韩服在中国的流行,有很明显的商业炒作痕迹,有些是中国商人在其中浑水摸鱼伪造韩货,虽然令人反感,倒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韩服的成功推广得益于韩国政府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政府,并能制定长远计划且一一实现,民众要求的和没要求的他们都做了。在韩国外交部办的系列网站中就有推介韩服的专门网站,同时有专项资金专业部门操作!这是韩流文化攻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黎是世界文化之都,也是时装之都,韩国早在1980年便在巴黎成立文化中心,中心内有韩语课程教学、书法、韩国结等文化课程,并设有图书馆、多媒体中心,有1.5万册韩、英、法文书籍,180部DVD影片(同时有英语和法语版),加上120片传统和当代音乐光碟片,只要提供证件,就可以当场咨询。

韩国文化中心每年在中心内固定筹办10至12项展览,一年访客有15000人次。文化中心同时也担负对外推广工作,参与法国各地艺术节或其他公开活动,推介韩国文化。在中心工作18年的技术顾问Georges Arsenijevic表示,每年由中心直接筹划或参与赞助的活动有50个左右,在外的活动多于馆内活动。在外参与的活动有时可能是地方性的影展或艺术节,活动规模不算大,但是重点在于让更多人了解韩国文化。

2011年的这一天,来自全美各地﹐由近8000韩裔民众组成的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出现在41街百老汇大道上﹐举行第28届韩国日大游行。充满传统文化底蕴﹑鲜艳亮丽的韩国民族服装和舞蹈使过往行人驻足观赏。 该次游行由大韩航空花车队开道﹐中间有各式韩国民间舞蹈和打鼓节目、跆拳道、剑术等表演,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围观民众的掌声和喝彩。

韩国鼓舞一直是韩国文化的代表﹐一群年轻力壮的韩国小伙子手执木鼓﹐边走边敲﹐把韩国男子的传统强悍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次活动主办单位韩美协会会长 Lee Se Mok 介绍﹐该次游行为第28届﹐从1980年开始至今已过了28个年头。韩国有五千年文化艺术传统﹐曼哈顿为世界金融中心﹐今天看到韩国人走在曼哈顿街道上,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他还特别提到了这次游行和往届不同之处是增加了龟船。当年韩国和日本打仗时,利用龟船打了29次都赢了,所以说它是幸运之船。

韩美协会副总裁 Ikhwan Rim说,这次游行的目的是为了使身在美国的韩国人有机会相聚在一起,也为了让美国乃至世界人民了解韩国传统文化。

金明淑父母虽是韩国人﹐但她在美国出生长大﹐她说在美国看到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深感自豪,毕业后一定到韩国去工作一段时间,亲身体验那里的文化。该次游行由韩美协会﹑韩国日报联合举办,大韩航空公司赞助。

韩国的新年范文7

【关键词】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模式

由于广东是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和闻名世界的制造业中心,而且外向型经济高度发达,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传统增长模式的矛盾暴露得格外突出。当前,广东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广东要提高地区竞争力,促进转型升级,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制度,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韩国经历了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到现在1.5万美元的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科技自主创新。在整个东亚地区,韩国的经济转型无疑是比较成功的案例,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展示了广东转型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广东自主创新能力与韩国的比较

从地域面积来看,2008年韩国为9.9万平方公里,广东为18.0万平方公里,广东为韩国的1.82倍;从人口来看,韩国为4846万人,广东为9544万人,广东为韩国的1.97倍;从GDP来看,韩国为9470亿美元,广东为5099亿美元,韩国为广东的1.86倍;从人均GDP来看,韩国为19542美元,广东为5369美元,韩国为广东的3.64倍。可见,从地域面积和人口来看,广东远大于、多于韩国,但是从经济总量和人均GDP看,广东与韩国的差距仍然很大。

1961年到1973年这12年间,是韩国工业化重新起步的阶段,韩国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类似广东改革开放前期20年走过的道路。在整个东亚地区,韩国的经济转型无疑是比较成功的案例,韩国的工业化进程展示了广东未来自主创新可能的发展路径。以下是广东省和韩国主要自主创新指标的对比:

(一)广东发明专利的数量增长快,但是仍然低于韩国

2004年,在专利申请授权中,广东的发明专利申请只占全部专利的15.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5%,更低于韩国的40.1%。2005年广东申请专利数量占全国专利申请量比例和拥有专利数量占全国拥有发明专利量比重分别达到18.85%和21.50%。2008年,广东省专利授权量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位,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跃居全国第一位。专利申请量共103883件,授权62031件。发明专利申请量28099件,发明专利授权7604件。PCT专利申请量3120件,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一,占全国PCT申请量的53.35%。然而,广东专利授权数虽然在国内占有较高比重,但国外公司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仍然占主要比例,广东发明专利很少。

美国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调查显示,2006年韩国拥有的专利数己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特别是在半导体和通信领域尤其出色。该调查显示,1997年以来,韩国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大幅增加,其中,普通领域专利数达到88574项,增加54%,学界专利达到4706项,增加94%。在同一时期,韩国在援引论文数量方面在亚洲的排名升至第二位,仅次于日本。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06年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基准全球专利申请数目”,韩国向该组织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数为5935件,比2005年增加26.6,排名超过法国和英国上升为世界第四位。2009年专利申请数为8066件。

(二)自主创新人才总量和密度与韩国差距巨大

广东的自主创新人才密度与韩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每万名劳动力中从事R&D活动人员数,韩国是66人,广东为35人。

(三)R&D人员国际数仍低于韩国

2005年韩国仅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论文数就居世界第14位(共2.3万篇)。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广东省发表国际国内论文总数(国际论文指SCI、EI、ISTP三个系统收录的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论文数之和,国内论文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D)收录的论文)、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专利数据来源于200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和R&D经费(R&D经费来源于2003、2004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投入分别居全国第四、第三、第二位。

同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出10个数与专利数最多的省市,并分析出其论文数、专利数(含国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数)之和与R&D经费的比率。广东、申请专利数产出总量与2003、2004年投入的R&D经费比率为181.6,排在第6位。

(四)R&D占GDP的比率广东低于韩国

据广东省统计公报,2009年广东只有1.6%,远低于同年韩国的3.1%。广东的R&D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2006年广东企业R&D经费占总经费的80%,政府资金只占9.5%,政府资金投入比例远低于韩国的25.38%。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广东创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韩国政府科研预算逐年增加,从2005年至2006年增加了14.2%,超过了同期总预算5.9%,2006年,韩国的研发总投入和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进入世界十强。研发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强基础科技研究及培养创造型人才,加快地方科学技术更新及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研究。2009年韩国R&D投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1%,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与芬兰,增长速度全球第一。2006年韩国的研发经费超过60%来自企业,20%来自科研院校,20%来自政府投入。

(五)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广东远低于韩国

2003年,广东省发明专利授权数为953件,占三类专利总数的3.3%;平均百万人口专利授权数为25件,仅为韩国的1/38。2006年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公布数据显示,韩国技术竞争力居世界第6位,科学竞争力居世界第12位。

广东当前正处在类似韩国1980年前后的发展阶段,广东当前仍然落后于韩国,但是,在新兴的绿色技术领域,广东与韩国的差距并不太大,关键是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太强,如果能够尽快解决自主创新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花大气力研究未来全球产业发展的趋势,广东在未来的新兴产业领域是有可能实现弯道赶超的。

二、韩国科技自主创新对广东的启示与借鉴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发展实践,三类创新方式在国家发展进步的各阶段是同时共存的,但三类创新方式的组合与重点却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物质基础、体制机制、社会文化、民族精神等等因素的状况以及国际环境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创新方式的重点也逐步演进。韩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强调自主创新,并采取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方式。

(一)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借鉴韩国经验,根据广东自主创新的现状,紧紧围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体制与机制改革,并通过政策引导,使大学、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集中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研究开发,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要以“产”字当头,支持和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实现一些科研院所编入对口企业,使科技力量充实到技术创新的第一线,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特别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实现最佳组合,产生最大效益。同时要鼓励联合研发与创新,完善相关机制,加强不同企业研发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运行效率。

(二)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科技开发投入

借鉴韩国经验,要通过完善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一是降低企业的税收和各项社会负担,以逐步提高企业研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二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幅度,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资金市场,调动和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尽快实现研发费用稍快于GDP增长。三是建立健全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技术及人才开发费税金减免制度,以及新技术推广投资税金减免制度等,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对行业科技进步贡献大的研发机构建设。四是整合现有的科技发展资金,改进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对已经认定的部级和省市级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资助;要安排专项经费,鼓励企业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资助企业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与此同时,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也就是要建立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探索并形成各种自主创新的金融支持机制。例如创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等;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并运用它们(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

(三)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借鉴韩国经验,一是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待遇。企业应把80%或70%的奖金提供给20%或30%的技术骨干。此外,实施股权激励政策。二是建议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三是规范人才流动秩序。有的国企科技人员被民营企业挖走,把核心技术、商业秘密也带走了,给原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建议广东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在鼓励人才流动的同时,更要加以规范。四是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工作。重视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为高素质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实行开放的用人制度,在用人范围上要突破单位、部门、区域甚至国籍的限制,面向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市场。同时,还须在合同聘任的基础上,采取长期的、短期的、兼职的、临时的等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为人才投资收益最大化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曹丽燕著.韩国的科技自主创新模式[J].北京: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

[2]赫文平著.韩国自主创新典型案例分析[J].北京:中国经贸导刊,2006.

[3]李东华著.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韩国技术跨越的路径分析[J].北京: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

[4]来安方著.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韩国经验与中国借鉴韩国[J].上海:世界经济研究,2006.

[5]丁力著.韩国转型启示广东:培育本土企业[J].广州:广州日报,2009.

[6]朱克江著.自主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2010.

[7]方显哲著.韩国家竞争力首超日本位居第23..2010.

韩国的新年范文8

关键词 日韩关系 日韩经济合作 独(竹)岛争议 教科书问题

中图分类号:D8I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9)02-0043-48

2009年1月12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上任后首次访问韩国与李明博总统举行会谈,双方宣布通过加强日韩在各领域的合作以构筑“日韩新时代”,刻意淡化领土和历史问题。麻生曾经因发表美化日本在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历史的言论受到韩方抨击。在日韩外交风波不断的现状下,两国首脑达成的共识能否在短期内奏效令人关注。本文从日韩外交及内政的角度考察21世纪以来日韩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症结所在,分析影响两国关系走势的诸因素。

一、1998-2009年的日韩关系:动荡多于稳定

十年来的日韩关系动荡多于稳定。在金大中总统和小渊惠三首相的共同努力下,日韩两国1998年“实现历史性和解”后,日本政要和教科书美化侵略历史的问题始终干扰双边外交。进入2l世纪,日韩关系出现三次较大的起伏,导致两国关系于2005年和2008年两次陷入僵局。引发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发生质变――日本教科书问题转变为日韩领土争议――是其决定性因素。

2001年4月教科书问题引发日韩之间的第一次外交风波。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通过右翼学术团体编写的美化日本侵略的历史教科书,韩国政府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召回驻日大使崔尚龙,提出修正教科书中数十项错误表述的要求。10月,小泉纯一郎首相访问首尔与金大中总统会谈,建议设立“日韩历史共同研究机构”打开两国外交僵局。此后,两国实施“韩日历史共同研究推进计划”,使教科书问题一度淡出外交领域。卢武炫执政初期主张历史问题不应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障碍,2003年6月,卢武炫与小泉在联合声明中宣布,共同努力构筑“日韩合作的基础”,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缔结日韩自由贸易协定扩大经贸合作“形成日韩之间的一日生活圈”。直至2004年7月卢武炫仍然承诺面向未来,“不把历史问题作为外交争议点”。两国首脑通过频繁地“穿梭互访”加深相互理解。由此可见,日韩历史共同研究活动起到了搁置矛盾的作用,日韩之间特别是韩国对双边经贸及产业合作的迫切需要弱化了日本教科书问题的负面影响。

然而,2005年3-4月间,日本采取激化领土争议的一系列行动严重恶化日韩关系:岛根县议会通过“竹岛日”(韩国称独岛)条例宣示“领有权”;文科省审定合格的部分初中地理和公民教科书中首次记载“韩国非法占领日本固有领土竹岛”等内容。由于文科省编撰教科书的纲领性文件《学习指导纲要》仅要求地理教科书表述“北方领土”,可以认为,日本政府的这一举措将历史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使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转变为日韩之间国家利益的冲突,对两国关系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教科书问题的领土争议化瓦解了韩国迄今对日“历史和解”政策的政治基础,促使卢武炫政府改变对日外交方针。2005年3月,总统直辖政府机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发表的新“对日外交方针”与2006年4月25日卢武铉发表的特别电视讲话,表明韩国对日外交发生如下转变:(一)重新要求日本清算殖民侵略的历史,对韩国受害者进行经济补偿。该方针首次提出,1965年缔结的日韩基本条约的附属协定《请求权、经济合作协定》所指对日请求权“不包括反人道的非法行为”――日军慰安妇、原子弹爆炸的韩国受害者、残留在萨哈林岛的韩国人等,要求日本政府对受害者个人进行补偿。(二)韩国从尽量回避领土争议国际化、确保实际控制的政策,转变为调整日韩专属经济区划界谈判的对策,主张以独(竹)岛为起点划线,将独(竹)岛至隐歧岛的中线作为两国专属经济区的界线,针锋相对与日本展开正面争夺。卢武铉宣布:动员一切国家力量和外交资源“守护独岛领有权”。其间,日本出动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艇在两国争议海域驱逐韩国调查船,韩国军方则计划建立战略机动舰队,应对可能发生的海上冲突,双方皆采取互不妥协的立场。此外,韩国还针对小泉政府大张旗鼓的“人常”外交,提出日本“获得邻国的信赖是在联合国作为领导国家受到尊敬的第一步”,声称韩国将要求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等国际组织追究日本“反人道的非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这对于寻求韩国支持“入常”的日本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2005年10月,韩方宣布冻结两国首脑的“穿梭互访”,对日和解政策出现全面倒退。日方把韩国对日外交的变化归咎为卢武炫“以独岛为材料煽动民族主义”,两国朝野之间的关系持续降温,至2006年8月有89%的韩国人表示“不信任日本”。日本政府、政要美化殖民侵略史实的言行不断刺激韩国民众的感情,韩国“网络社会”和平面媒体等大众传媒猛烈抨击发表“亲日”言论者,形成不利于改善对日关系的政治环境,支持卢武炫的对日强硬姿态。

2006年10月,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访韩与卢武炫会谈,双方同意共同为构筑“定向未来的友好关系而努力”。安倍提出朝核、绑架、加速日韩经济合作协定谈判(EPA)、专属经济水域划界谈判和管理渔业资源问题。卢武炫则提出靖国神社、历史教科书、随军慰安妇及独(竹)岛问题;双方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此后,两国不但没有恢复首脑“穿梭互访”,反而继续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不断发生摩擦。直到新任总统李明博调整卢武炫的对日外交方针和南北政策,与新首相福田康夫关于开创“日韩新时代”达成共识。2008年4月,李明博访日与福田会谈后举行新闻会,表明双方“正视过去,面向未来”,合作解决朝鲜弃核、朝鲜绑架人质等问题,重启自2004年11月暂停的日韩EPA谈判。可以说,日韩领导人的更替再次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机遇。

然而,在韩日历史问题上采取宽容姿态的李明博,却不得不面对日本政府不顾韩方一再交涉、首次在文科省制订的《初中社会科教科书新指导纲要解说书》内,将独(竹)岛表述为日本领土的问题。韩国媒体纷纷谴责日本“挑衅”和“背叛”,韩国政府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并召回驻日大使权哲贤,李明博的对日“现实主义外交”遭受重创。日韩领土争议直到2008年底仍不休兵,12月28日,韩国再次强烈抗议日本政府计划通过外交使团向各国散发用10种语言出版的宣称日本拥有“竹岛”的小册子《理解竹岛问题的十大重点》,而韩国政府已用10种语言出版并散发了阐述本国立场的手册《独岛的真相》,日韩围绕领土争议的国际舆论战方兴未艾。

事实充分证明,教科书问题并不是妨害日韩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当日本把两国间

的历史问题变成领土争议时,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便转变为双方国家利益的冲突,形成恶化日韩关系的决定性要因。日本政府似乎没有珍惜韩方走出历史阴影的努力,一再失去改善双边关系的良机。在日韩关系动荡多年的情况下,新首相麻生太郎率领以经团联会长御手洗富士夫为首的18名产业界重要人物访韩,试图从加强产业合作的角度再次打开僵局。

二、日韩外交受制于两国内政

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之所以两次重创日韩关系,双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是其主要因素。两国皆出现民族主义高涨的倾向,这在韩国表现为民众推动政府“清算历史”,在日本则源于新保守主义势力执政后构筑“后战后’’国家体制调整外交轨道。二者因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形成难以妥协的矛盾冲突;两国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又对各自政府的外交决策构成牵制。

首先,从韩方来看,2005年韩国政府在民众的推动下公开4735页日韩交涉档案,日本为解决殖民统治赔偿问题支付5亿美元无偿及有偿经济援助的“秘密外交”曝光,激起韩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为了“清算历史”,韩国政府先后颁布《查明日帝强占下强制动员受害真相特别法》、《亲日反民族行为人财产收归国家特别法》、《关于强制动员牺牲者等支援法》;成立总统直辖的泛政府机构“亲日反民族行为人财产调查委员会”,调查和确定“亲日反民族行为人”,清理其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获得的财产,没收9名“亲日派”的25.5万平方米的土地。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人名辞典》编撰委员会先后公布二份“亲日派”名单,共收录前总统朴正熙等4776名“亲日派”。这些措施缓和了民众对政府至今没有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不满情绪,形成不利于改善对日关系的社会环境。日本在这种形势下激化日韩领土争议如同火上浇油,其结果无需赘言。李明博上任后否定卢武炫的对日外交和南北政策,推行“实用主义外交”,不要求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道歉,也不主张日方应该赔偿韩国受害者,日方继续激化矛盾必然使其失去民意支持。因此,福田政府采取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的新举措,客观上瓦解了李明博对日外交的政治基础,导致日韩关系再次陷入僵局。李明博执政三个月支持率从52%跌至2l%,对美、对日外交失利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在日本,90年代中期以后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摆脱战败后的法律法规束缚、谋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执掌权力中枢,迅速构建“后战后”国家体制,推行轻视亚洲的外交政策,通过参拜靖国神社、审定通过美化历史的教科书等加强国家主义思想意识。中川昭一、安倍晋三等新保守主义群体的领军人物创建“思考日本前途与历史教育年轻议员之会”等美化侵略历史的政界团体,竭力推动文科省审定、学校选用右翼教科书,形成超党派的横向联合力量牵制政府外交,激化日本与中韩俄l一国之间的领土争议,日韩之间的教科书问题由此演化为日韩领土争端的一部分。因此,尽管日本政府在对韩外交中不乏协商姿态,但却往往一面协商改善关系,一面激化领土争议,给韩国造成日本在“历史认识”上反复无常的负面印象。归根结底,日本没有充分重视对韩外交和韩国民众的感情,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不惜牺牲双边关系。目前支持率不断下降的麻生内阁也难以从前任的相关立场上大步后退。

日韩之间对朝外交政策的分歧是影响两国改善关系的重要因素。从小泉内阁开始,绑架问题就在日本国内政治斗争中发挥着提升内阁支持率和“政治家”社会影响的重要作用,至安倍内阁达到高潮。日方一直谴责韩国对朝经济援助导致朝鲜在核武问题上态度强硬,日本媒体甚至攻击卢武炫政府“压制”国内绑架受害者与日本合作。2006年9月的“横田惠夫妇问题”进一步深化日韩之间的政策分歧。李明博上台后表示首先解决朝鲜弃核问题,2008年3月还指示韩国统一部把解决朝鲜战争时期韩国俘虏和绑架问题列为对朝交涉的“最优先的课题”,这是日方期待已久的政策转变。李明博还在首脑会谈及八国峰会上不断向日方释放善意,韩国驻日使馆甚至在2008年4月一度删除其网站中关于独岛的历史和地理位置的表述。但是,李明博的合作姿态未能转变福田内阁的既定方针,日韩关系再次成为日本国内民族主义膨胀的牺牲品。

在日韩两国民族主义激烈碰撞的形势下,一度发挥缓冲日韩外交矛盾的“日韩历史共同研究”活动历时三年告一段落,基本丧失搁置争议的功能。“韩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于2005年6月公布的1900页的最终报告“两论并记”,韩方对此非常失望和不满。日方曾建议开展第二阶段的历史共同研究,但韩方对通过这个活动改善日本教科书的内容几乎不抱希望。在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的现状下,已经不可能通过改善“历史认识”解决国家根本利益的冲突。 尽管日韩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不断摩擦碰撞,但两国政府能够及时采取缓冲措施,并在能源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强个案互利合作。2007年6月日韩签署石油储备共享协议即是典型一例。尽管两国政府间的危机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双方能够保持沟通渠道畅通避免误判。2005年10月韩方在宣布冻结首脑穿梭互访的同时采取弥补措施,将双方副部长级的“战略对话”机制化,在日韩关系严重恶化的情况下保持每年二次定期交换意见。日韩虽然在对朝政策上存在分歧,在共同关切的朝核问题上仍然能够及时互相通报,如2007年1至3月间平均每月举行一次外长及副外长级的会谈(包括电话会谈)。围绕矛盾冲突的焦点――独(竹)岛问题,两国也通过非官方渠道避免在海上对峙的过程中发生意外。这些措施体现了两国处理棘手问题的外交智慧,保证日韩关系“冻而不僵”,“斗而不破”。

三、影响日韩关系走势的诸因素

今后日韩关系的发展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第一,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及日本政要否定殖民侵略的历史恶化双边关系;第二,日韩经济合作动力不足,难以提高两国之间全面合作的水平;第三,化解矛盾冲突的机制衰退,两国新生代政治家之间缺乏“亲近感”;第四,日韩两国对朝外交政策存在分歧。能否突破这些制约是提升双边合作关系的关键。

(一)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日本政要否定殖民侵略历史的言行可能持续恶化双边关系。日本文科省四年一度的教科书审定将继续成为激化领土争议矛盾的导火索,日韩之间形成日本不断宣示“领有权”,韩国进一步加强实效控制,日本扩大宣示范围的恶性循环。韩国加紧共同设立邮政电信服务设施,登记常住人口,综合开发旅游、生态和海底资源等方式,将独岛从无人岛变为有人居住并进行经济活动的岛屿。日本则在2007年和2008年版的防卫白皮书内,增加了日本“固有领土”――“竹岛的领土问题仍未解决”的内容,韩国防部、外交通商部召见日本驻首尔大使馆武官和公使表示强烈抗议,并且要求日本加以纠正,相关外交摩擦尚无偃旗息鼓的迹象。2008年9月,韩国《中央日报》的最新民调结果表明,认为日本是“最讨厌的国家”的韩国民众从2007年的38%增至57%,如果再有政要人物在历史问题上“失言”,势必刺激韩国民间的对日反感,进而牵制李明博的对日政策。因此,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领土和历史问题仍是激化日韩矛盾的导火索和外交争议的焦点。

(二)日韩经济合作动力不足,难以提升两国全面合作的水平。韩国引进的外资主要来自日本,2007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创下298亿美元的最高记录。制造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然而,韩方却对日韩经济合作协定(EPA)谈判挣慎重态度,担心撤销关税会增加贸易赤字,认为相关日本企业在韩国建造合资工厂是唯一的根本解决措施。韩国一方面试图打开日本壁垒森严的国内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日本轿车和其他产品大量涌入,担心其国内工业受到损害。小泉和安倍曾经希望韩国加速EPA谈判进程均未得到卢武炫的响应。2004年11月,双方奉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两国间的EPA谈判中断。2008年4月,李明博与福田会谈时虽然同意重启日韩EPA谈判的工作级会谈,又因为福田政府采取激化教科书问题领土争议化的措施而搁浅。另一方面,韩国在2005年末高达1207亿美元的对外债权,至2007年已减少到348亿美元。L24j美国华尔街的国际金融专家已经就韩国经济发表悲观见解,开始把韩国划分为高投资风险的国家。韩国政府采取积极措施指定龟尾、益山等4个工业园区吸引日本投资,李明博期待麻生率领产业界重要人士来访开启“日本企业向韩国发展的良好时期”,两国开展“实质性的经济合作”然而,这并不会在短期内突破日韩产业合作及经贸关系的瓶颈,构筑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一蹴而就。

(三)两国政界促进日韩友好的议员团体运作艰难,化解矛盾的机制衰退。长期以来,每当日韩矛盾激化,双方的国会议员团体都会发挥“安全阀”作用化解纠纷。2001年4月发生日韩教科书风波时,日本超党派“日韩议员联盟”(森喜朗前首相任会长)和韩国“韩日议员联盟”(前总理金钟泌任会长)发挥重要作用,促成两国开展日韩历史共同研究活动,有效地弱化了历史问题对外交关系的冲击。此后,政治经验丰富且“亲日”、“亲韩”的老一代议员相继退出政坛。经过2004年4月的大选,韩国议会首次当选的议员约占40%,平-均年龄52岁。日本国会议员也在新老交替。韩国“亲日”派的代表金钟泌引退,日韩议员团体的负责人、前首相竹下登和小渊惠三相继去世以后,韩日议员联盟与日韩议员联盟的活动能力锐减。韩国政界承受清算历史的巨大压力,日本政界则严重右倾化,上述两位成员团体在各自国内民族主义潮流的影响下很难发挥有效的沟通作用。

韩国的新年范文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和亚太经济总量上升的背景下,中韩加强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总理此次对韩国的访问,将有力推动中韩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驻韩国大使张鑫森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

张鑫森说,总理在时隔三年后再次访韩,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韩国和中韩关系的重视和中国人民对韩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访问期间,温总理将与韩方领导人就进一步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深入交换意见,并与韩国各界进行广泛接触,相信此访将有力地推动中韩友好合作关系在新时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张鑫森说,中韩互为重要友邻。建交18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迅速、全面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特别是2008年两国元首成功互访并宣布中韩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韩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双方共同纽带日益巩固。中韩双方都将发展与对方友好合作关系置于各自对外关系重要位置。两国保持频繁的高层交往,建立起涵盖政府、议会、学术、新闻等各领域立体丰富的沟通渠道。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等广泛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尤其是双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加强合作,开辟了经济、金融合作的新领域。

二是双方共同利益日益扩大。在经贸合作方面,其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中国持续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目的地国、最大进口市场和最大外贸顺差来源国地位,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中韩达成18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本币互换协议,成为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良好榜样。其次,人文交流的活跃加深了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两国互为对方国家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目前每周有800多个航班、每天有1万多人来往于两国之间。两国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2年丽水世博会为契机,举办“2010中国访问年”和“2012韩国访问年”活动。此外,中韩在包括中日韩合作、东亚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二十国集团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和协调。这使得中韩合作超越双边范畴,在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双方共同目标日益清晰。中韩同为亚洲重要国家,均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两国合作前景广阔。双方作为好邻居、好伙伴,均致力于进一步加深互信,增进友好,深化合作。

张鑫森说,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和亚太经济总量的上升,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中韩在地区和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分量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中韩加强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张鑫森认为,首先,中韩都在紧紧抓住在世界范围内率先企稳复苏的机遇,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巩固自身发展势头。中韩双方通过自身发展,将为带动区域合作发挥积极影响。其次,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中韩两国正在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加快推进中韩自由贸易进程,拓宽合作领域,加大在金融、绿色增长等重点领域合作,夯实双边合作基础,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此外,双方作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可在推进中日韩、东盟与中日韩等合作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双方积极参与地区和世界经济金融新格局和新秩序的构建,本着求同存异,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稳妥推进相关合作,争取使区域合作进程向着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方向取得新进展。

韩国的新年范文10

比赛每队出8名棋手,以单循环方式比三轮决出冠军。每轮中若两队战平,则以第一台主将战结果决定胜负,三轮战罢如两队积分相同,则以净胜局数决定名次。前7届比赛的冠军被中韩两国包揽,韩国分别在2000年、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共4次获得优胜,而中国分剐在2001年、2002年和2006年共3次获得优胜。有趣的是中国获得优胜的3次比赛是在中国举行,而韩国获得优胜的4次比赛是在韩国举行。于是今年国际新锐对抗赛除了检验各国后备力量外,韩国能否捍卫主场优势也成了一大看点。

11月4日,中国围棋队14人踏上韩国江陵2007国际新锐对抗赛的征途。去机场的路上,孔杰说起了自己前一晚的遭遇,他和周睿羊这对难兄难弟,3日在南昌结束了NEC杯赛后,本准备搭21点左右的飞机返京,偏偏遇上飞机故障,生生在机场等了3个多小时,还差点被“安顿”到饭店过夜。在乘客们的严重抗议下,航空公司只得现从深圳调来一架飞机,12点多才起飞,孔杰、周睿羊赶到家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了。

别看孔杰只睡两小时,一路上他精神得很,一直聊得兴致勃勃,他自嘲:“我已经困得睡不着了。”最近他赶了好几趟早班飞机,加上前一晚的“机器故障”,睡眠早已严重不足,但大概是刚刚赢了棋的缘故吧,好兴致在支撑着他。

飞机12点左右到达仁川机场,和日本队、中国台北队集合后,又坐大巴颠簸了4个小时,下午5点左右到达江陵市现代饭店。不过这个大巴挺神奇的,前部和中部都是正常一排排的座椅,在大巴后部竟然有一张可以坐下6人的桌子,正好适合打牌。于是,6名棋手高兴地打起了“火箭”,以打发无聊的旅途时光。

江陵位于韩国的东海岸,不仅是美丽的海滨城市,城内还奇迹般地拥有一大片宁静的湖水,湖水因平静而得名“镜浦”。一转弯,在离湖水仅几百米的地方,便是波涛汹涌的东海,两边景色对比堪称一绝。

江陵10年前曾举办过国际新锐赛的前身――中韩青少年对抗赛,当时孔杰、胡耀宇和邱峻等棋手都曾来过,许壮会九段此次特邀他们再次来江陵,但因日程之故,只有孔杰一人游了“故地”。

开幕式晚6点半举行,各团长和主将都发了言。韩国团长金日汉很有意思,他说:“我希望这次日本拿冠军!”但随即发言的韩国主将李映九六段不干了,“去年冠军被中国队抢走了,虽然刚才团长希望日本拿冠军,但我们决不会让步的。我们今年的目标,还是冠军!虽然我还想再多讲几句,但考虑到大家一定都很饿了,我就不多说啦!”接着就顽皮地跳下了台。孔杰上台后感谢了许壮会九段对他的特别邀请,也代表大家表达了想夺冠的愿望,中国台北队和日本队的主将则表示希望能有所进步,锻炼棋艺。

中国台北队原定阵容里有一名33岁的棋手黄祥任,但他自己实在不好意思参加新锐赛,临时换了一名12岁的初段小棋手余正麒。

[各队力量检阅]

韩国队:姜东润七段(1989年)、李映九六段(1987年)、自洪淅五段(1986年)、金志锡四段(1989年)、朴承华二段(1989年)、陈时瑛二段(1989年)、崔基勋初段(1988年)、韩尚勋初段(1988年)

姜东润今年从李昌镐手里撬来王中王修得正果,而李映九和白洪淅分别有王位战和十段战亚军的经历。以上三人不仅是韩国新锐的头牌,也有代表韩国棋坛中腰的实力。崔基勋、韩尚勋是韩国“初段风暴”的主角,崔基勋打入韩国国手战决定挑战者决赛,韩尚勋打进今年三星、1G两大赛的八强。而且本月韩尚勋还会出战1G八强战。在2007国际新锐对抗赛三十二强中,韩尚勋今年的国际比赛成绩最好,而且惟一存活在大赛八强中。

中国队:孔杰七段(1982年)、陈耀烨九段(1989年)、李哲六段(1989年)、周睿羊五段(1991年)、古灵益五段(1991年)、张维五段(1989年)、柁嘉熹三段(1991年)、蓝天三段(1991年)

中国队的特点是拥有等级分排名第2的孔杰七段,同时坐镇惟一的新锐九段陈耀烨。遗憾的是中国队缺席风头正劲的朴文尧五段。

日本队:井山裕太七段(1989年)、黄翊祖七段(1987年)、林汉杰六段(1984年)、望月研一六段(1983年)、濑户大树六段(1984年)、村川大介四段(1990年)、安斋伸彰四段(1985年)、李沂修三段(1988年)

日本的8名参赛棋手中有5名是由此次参赛代表团团长菊池康郎推荐的,其余3名棋手是从10名青年棋手中选拔产生的。

中国台北队:林至涵八段(1980年)、陈诗渊七段(1985年)、萧正浩五段(1988年)、夏大铭五段(1984年)、林书阳四段(1989年)、张凯馨三段(1980年)、杨孟允二段(1985年)、余正麒初段(1995年)

中国台北队可谓是精锐尽出,似乎并不介意这是新锐对抗赛。陈诗渊七段曾是旅韩棋手,回到台湾后接连获得国手、天元两大头衔。余正麒初段是本次对抗赛三十二人中年龄最小的棋手。

[11月5日第一轮]

2007第8届国际新锐围棋对抗赛第1轮比赛在韩国江原道江陵现代酒店举行,中国队对阵日本队、韩国队对阵中国台北队。

中国队由国内等级分第一人孔杰七段担任主将,他的对手日本主将井山裕太七段虽然在日本国内战绩不俗,但实力上和孔杰相比明显有着一定差距。执黑的孔杰全盘没有给井山什么机会,最终以8目半的巨大优势获胜。坐镇中国第二台、第三台的陈耀烨九段和李哲六段也正常发挥,轻取两位台湾旅日棋手黄翊祖七段和林汉杰六段。有些意外的是,近来状态低迷的周睿羊五段还是没能找回感觉,他执白中盘负于濑户大树六段。

不过,周睿羊的失利只是一段小插曲,随后第五台古灵益五段顺利战胜望月研一六段,至此中国队已经锁定胜局。紧接着张维五段、柁嘉熹三段、蓝天四段也得胜而回,中国队获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相比中国队的高歌猛进,赛前誓言要夺回冠军的韩国队却遭遇中国台北队的顽强阻击,险些翻身落马。韩国队以名列韩国国内“四大新王”前两位的李映九六段和姜东润七段出战前两台,孰料两人竟双双失手,分别被中国台北陈诗渊七段和林至涵八段击败。韩国队只是靠白洪淅五段、金志锡四段拿下萧正浩和林书阳才好不容易稳住阵脚。随后“初段之王”韩尚勋击败夏大铭五段、崔基勋初段战胜年仅12岁的余正麒初段、朴承华拿下女棋手张凯馨三段、陈时瑛二段战胜杨孟允二段,才算为韩国队保住胜利。林至涵和陈诗渊目前在台湾岛内和台湾围棋第一人周俊勋九段互有胜负,他们的胜利证明,中国台北围棋正在逐渐接近世界最高水平。

[11月7日第二轮]

本轮比赛中国队对阵中国台北队,小将们依旧延续了首轮的良好状态,最终再度以7比1狂扫对手,体现出强大的整体实力。

中国台北队后面几台棋手实力较弱,但他们寄予厚望的主将陈诗渊七段和副将林至涵八段没能再现首轮击败韩国主副将的神勇,双双落败。而被台湾棋迷看作有可能一争胜负的萧正浩对阵李哲之局,事实证明李哲的实力仍是明显高出一筹。上轮中国队惟一落败的周睿羊五段今天找回了感觉,轻取林书阳四段。此后古灵益五段、张维五段、柁嘉熹三段也顺利告捷,中国队又获得一场大胜。蓝天四段执白两目半不敌台北年仅12岁的余正麒初段,使中国队未能零封对手。

胜了本轮后,中国队暂时以一个胜局的优势领先韩国队,不过最终的冠军归属显然还要由最后~轮中韩直接对抗的结果决定。

比赛结束后,韩国棋院发表文章,称中韩两国的新锐棋手确实技高一筹。韩国和中国队再胜一场,分别大比分战胜日本队和中国台北队。韩国队的主将李映九六段和副将姜东润七段分别击败日本队的井山裕太七段和黄翊祖七段,预示着韩国队将会取得大胜。李映九六段和姜东润七段在第1轮比赛中分别负于中国台北队的陈诗渊七段和林至涵八段,饮下了失败的苦酒。但是,两人在今天的比赛中显示出必胜的决心,通过激烈的战斗痛快地取得胜利。之后,白洪淅五段、金志锡四段、朴承华二段、韩尚勋初段等棋手也没有辜负期望,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捷报。可惜最后一位棋手陈时瑛二段与安斋伸彰四段大战349手后执黑半目败下阵来,韩国队仅差半步就可以取得全胜。

展望第三轮,韩国队和中国队都不是完整的新锐阵容,如韩国队缺朴廷桓、裴俊熙、尹灿锡等进入韩国棋院排名前50的棋手,中国队缺排名第5的朴文尧。在韩国队,排名最靠前的是李映九,他的11月排名是第8,因而成为韩国队主将。第三轮李映九的对手是孔杰,只是这场主将战因孔杰微妙的新锐身份缺乏必要的内涵,单纯变成中国等级分第一的棋手考验韩国等级分第8棋手的比赛。第2台姜东润对陈耀烨的比赛,应该看作是中韩新锐间事实上的主将战。姜东润韩国排名第9,但是今年获得王中王战冠军,已经进入冠冕行列,事实上领袖韩国新锐。陈耀烨在中国排名第16,落后于周睿羊(第8)和李哲(第14),但陈耀烨世界亚军在手,而且是新锐战三十二强中的惟一九段,所以说中国新锐由陈耀烨领衔并不过分。新锐对抗赛交流的意义大于争冠,从这个层面上看,姜东润、陈耀烨这一台理应是第三轮韩中交手的焦点战。

[11月8日第三轮]

前两轮均大胜的中国队和韩国队终于交手,最终中国新锐下出了气势,以6比2的大比分横扫强敌韩国队,卫冕成功。

坐镇第二台的“世界最年轻九段”陈耀烨,执白速胜韩国的“王中王”冠军姜东澜,令中国队士气大振。本局陈耀烨执自。白12点角体现了陈耀烨喜爱实地的棋风。左边白24靠也是陈耀烨喜爱的手法,在第10届1G决赛对阵古力时,他就曾选择这一下法。白42“飘”入黑棋模样,陈耀烨开始拿手的“洗空”。至白52,聊聊几手后,白棋已经生机盎然。黑53转而打入左上角,遭到陈耀烨强力反击。至76吃掉黑三子,白模实地大幅领先。至148,黑棋不堪再忍受白棋的收刮,姜东润中盘认输。

周睿羊与金志锡的对局,周睿羊近乎完美地发挥了自己长于计算的特点,通盘将对手完全压制。在序盘取得实地领先后,周睿羊在右下角的治孤、右上角的转换处理显示了强大的力量,一举取得优势。而执黑的金志锡眼见实地严重不足,强行投入左上白阵,居然被周睿羊以直线攻击全部吃掉,逼得对手不得不立即停钟认负。

相比之下,李哲今天却没有下出往日奔放的风格来,在两次打劫转换过后,李哲的黑棋上边全部被吃,只得认输。在一场焦点之战中,国内排名第一的孔杰七段执黑157手中盘战胜李映九六段。

大好形势下,中国新锐奋勇追击,古灵益、张维、柁嘉熹全线告捷,只有最后一台的蓝天四段状态不佳,继输给中国台北12岁的余正麒初段后,又不敌韩国崔基勋初段。

另一场较量是中国台北对日本。中国台北队主将陈诗渊说:“去年中国台北队取得5胜,今年目标是突破这个纪录。”

韩国的新年范文11

【关键词】 典型国家 区域创新系统 演进

一、芬兰区域创新系统演进历程

二战前,芬兰还是个农业国家,在战后的经济恢复重建中,芬兰就将教育和科技放在核心地位,依靠科技的力量实现经济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芬兰经济战略的改变,创造了十分完善、富有特色的创新系统,成功完成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二战后的芬兰经济恢复缓慢,主要出口与森林资源相关的产品来获得经济的发展。到五十年代,芬兰开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基础工业的投资,增加出口,这些都促进了与森林资源相关的产业(木材加工、造纸)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结构中以森林相关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芬兰这时期凭借森林资源的优势保障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芬兰能源严重短缺,80%的能源要从国外进口,以出口森林资源相关的产品换取经济的增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芬兰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工资迅速增长的现象,这些给芬兰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压力,1973年和1979年爆发的世界性石油危机更是让芬兰依靠资源、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为了挽救即将陷入混乱的国家经济,芬兰各界达成了一致意见——发展集约型经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芬兰在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有两个:一是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为此,政府和经济学家为芬兰制定了一系列推动基础性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措施,来保证芬兰现代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加大研发投入、建设新产业支持政策、选择性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政策措施的促进下,芬兰建成了体系完善、运行流畅的国家创新系统。在该系统中,各创新主体间协同工作、紧密合作,构成了网络化的结构,这种高度发达的网络化结构保障了系统的高效运行,是芬兰国家创新系统保持活力的关键,也是芬兰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韩国区域创新系统演进历程

无论是从资源、劳动力还是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韩国并不具有大国优势,只能算是地缘政治的小国。但是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却创造了一系列的奇迹:全国经济以每年9%的速率高速增长,用了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人均GDP由100美元向10000美元的飞跃。韩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科技创新强国的转变,得益于本国科技创新宏观政策的调控以及科技发展引导战略的实施。韩国的科技创新战略主体思想是政府提供科技法律保障,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事科技创新活动,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战略集中体现了韩国的国家意志。我国部分省级区域创新系统资源禀赋较弱,韩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对我国建设该种类型的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技创新为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大学从事基础研究,政府从事公益性、战略性的技术研发。科技创新战略给韩国带来科技的进步,其发展轨迹是“复制模仿—创新模仿—自主创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韩国人均GDP不足100美元,经济急需恢复。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韩国于1961年制定了旨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62—1966),这也是韩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起始阶段:总体思路是以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在整体上构建科技管理框架,鼓励企业从事科技创新。1967年,政府出台了《国家科学技术促进法》,正式确定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到六十年代中后期,韩国开始出口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玩具、服装等。此外,韩国于1966年成立了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这也是韩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研究机构。第二年,韩国又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科学技术处”的政府机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韩国产业工业化的发展,一些产业如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韩国政府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如下的调整:强化工业基础;改善工业技术;提高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重工业的比重则持续上升,经济的发展开始围绕重工业。为此,韩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随着产业结构重心的转移而相对应的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如《技术开发促进法》,以提高韩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技术中心长期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法规,加强高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科技战略调整相适应,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科研机构,据不完全统计,韩国政府在七十年代建立的国立各种研究所多大16家。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还成立了科技创新宏观组织管理机构,以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的管理。

韩国的新年范文12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内容及组织机构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包括三部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确保能源安全;创造源自绿色科技的绿色增长动力;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和国际地位。为了加快实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2009年7月,韩国政府制定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5年计划》,计划在2009-2013年期间,将每年GDP的2%作为政府绿色投资资金。2010年4月颁布的《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及其法令为低碳绿色增长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根据这一法律,韩国中期减排目标是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基准情景”(BAU)减少30%。

韩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推进和落实绿色增长战略的组织机构,即直属于总统的绿色增长委员会,由其统率相关事项。该委员会由总理和一位杰出专家共同领导,现由14位部长和36位来自私营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组成。总统绿色增长委员会牵头制订了《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5年计划》,并不定期召开“绿色增长委员会会议”,在会上相关报告。2010年4月《低碳绿色增长基本法》生效后,韩国环境部新设了“温室气体综合信息中心”,由其负责推行在2012年前将能源消耗量平均每年减少1%~6%的有关计划。总统绿色增长委员会还组建了科学家、IT企业、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等专门的咨询团体和地方绿色增长理事会。所有公共机构都将设立“绿色增长首席执行官”,负责促进公共政策的绿色进程。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的实施难点

虽然低碳绿色转型是大趋势,韩国政府同样面对困难与挑战,希望通过有效的政策设计,克服实施中面临的难点。

第一,低电价政策抑制通胀。在韩国,电力的生产和供应几乎全部由韩国电力公司完成。韩国的电价由韩国电力公司申请,由独立的电价审核委员会审核,报经韩国财政经济部批准才能实施。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数据显示,在经合组织22个国家中,韩国的电价最低。在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压力下,韩国电力公司不断向政府施压要求提高电力价格。虽然提高价格有助于节约,但是考虑到电力价格上涨会引起各方的激烈反对,所以韩国政府对电价上调一直态度谨慎,严防由此产生的通货膨胀。因此,韩国电力公司作为国企只能亏损经营。韩国政府认为,单靠提高电价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工业企业研发低碳高效技术产品,政府对购买节能产品给予补贴。

第二,为低碳绿色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绿色低碳企业的主要资产是无形技术或商业模式,不是实体经济。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在逆向选择下,无法评估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贷款,经常被要求抵押担保。为了实现低碳绿色增长,需要建立适当的融资市场与机制,帮助绿色商业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因此,韩国政府积极为绿色中小企业建立资金“输血”管道,设立绿色中小企业专用基金,设立绿色技术与产品的认证制度,为绿色增长的投资者提供足够的税收激励,通过金融市场创新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第三,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韩国国会今年5月高票通过全国碳交易体系法案,该法案计划于2015年1月正式生效。韩国碳交易将囊括全国6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碳排大户如钢铁、制造、造船、电力等行业将被纳入其中。毫无疑问。碳交易体系法案的通过能加快工业生产领域的节能技术发展,从而使韩国在环保产业上获得先机并长期受益。韩国工业协会强调,虽然在实施初期,高达95%的排放指标都是免费分配,仅有5%需要购买,但这也会给工业领域带来4.7万亿韩元(合42亿美元)的额外成本。韩国许多企业反对这些强制措施,他们认为限制碳排放将削弱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将影响韩国的GDP增长。但韩国政府的研究显示,达到2020年减排标准的直接成本仅约为GDP的0.5%,而且以上估值还未考虑能源节约和创新激励这样的好处。韩国政府认为,碳交易机制是韩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最得力的途径。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的争议焦点

韩国低碳绿色增长战略实施4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然而,韩国国内对自上而下的低碳绿色发展战略一直存在质疑声音。批评者认为,低碳绿色战略的核心强调经济增长和国家产业竞争力。而不是对韩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进行“绿化”,主要受益者是核电和建筑等行业。目前的关注焦点是,韩国新一届政府执政后,四大江河综合工程以及核电政策能否延续。

韩国正在实施的四大江河(汉江、洛东江、锦江、荣山江)综合治理工程被批评为在生态恢复的幌子下开展的一个庞大工程项目。四大江河综合治理项目是要建设16个水坝和疏浚河道,预算庞大,截至2012年已投入14兆韩币(约合180亿美元)。批评者认为这与当前“去大坝化”的国际趋势背道而驰,这不是恢复而是杀害四条河流的生态系统。针对生态主义者的批评,韩国总统绿色增长委员会杨秀吉主席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始终是艰难的。希望时间能证明一切。他表示,四大江河综合治理工程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且经受了2011年特大暴雨的考验。目前工程已经完成了98%,相关支流也将着手治理。此外,四大江河沿岸修建了文化旅游设施,开辟了首尔到仁川再到釜山的自行车道,大大改善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