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23-05-30 10:45:28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1

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这一方案政策,是从2012年正式开始实行的,到现在为止,已经一年多了,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倡导实行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全体同学的学习,互帮互助,一起学习,促进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很有好处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学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个人都能主动参加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一些不是很主动的同学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我认为,小组合作性学习,最大的优点就是,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团队精神,例如,老师们说的一个问题,有的人会回答,而有的人一点也不懂,在这里就可以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直到把问题解决。

分组之后,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1号是组长,2号是副组长,协助组长管理好本小组,3号是记录员,4号是资料收集员,各有各的特点,合作刚好把各个成员的思维想法总结起来,正如说“三个臭皮匠,顶过一个诸葛亮”人多力量大嘛,同学们如果可以理解到这种合作精神,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就可以学得更好。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同学们都可以以积极的、主动的心态去完成。在这期间,使学生们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而有了“我要努力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也让老师们减轻了负担。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有不少的优点,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它也不例外,小组合作学习也的确存在着一些小问题。例如:在同一个小组里面,学习水平高的同学,发言机会总是有很多的,而相对于学习水平低一点的同学们,有些问题会难倒她们,从而失去信心,不敢发言;有时小组内会因为意见和观点不同,从而产生分歧,给部分同学带来压力,甚至厌倦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政策;也可能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有问题请教组长,而耽误太多组长的时间,让组长没有好好地学习……等等一些方面!

因此我们应该多多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学会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初二:筱雅520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2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评价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要必须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明确成员责任基础上进行的互助性的共同学习,它与班集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缺乏讨论交流的意识。那么如何组织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展所长,取长补短呢?近年来,笔者一直在进行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课前自学协作式

        课前自学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包括准备工作)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为了学习某个内容,需要先进行社会调查,以便收集有关的数据,这时就可以将调查的内容分成若干项目,由各小组分别承担进行调查,然后将各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

        2.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

        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组长)、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1.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当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式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地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其次,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等。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再次,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最后,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有效地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把握自己的角色。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么站在讲台前,要么轮流转几圈,看看这组,瞧瞧那组,不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也就不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归根到底还是教师的角色没有发生转变。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不再把自己视作为权威者,而是合作者。

        3.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

        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4.防止两种倾向

        (1)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大家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的中心发言。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2)追求表现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3

百度的词条是这样解释“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在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根据师生们的学习体会,可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作用如下:

“换气说”——人总在屋子里,不与外界接触,会产生憋闷的感觉,这时最简单的做法是走出室外换气,或打开窗子透气。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就是要改变以往“闭户学操舟之术”的学习方式。使人们从“见闻之知”开始领会和掌握知识,并且把每个人的思考与见闻相结合,使知识升华以求融会贯通,真正做到互相促进、学以致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现有教学注入新鲜空气,改善教学气氛,振奋人的精神。

“步骤省略说”——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研究生”。虽不能与真正的研究生相提并论,但毕竟使他们多多少少地接触研究领域,这对人才成长是有利的。有人说中学生搞“研究”,总有不伦不类的感觉。其实,一扇房门打开之初,感觉多半灰暗,将门窗全部开启,再久坐一会儿,会发现实际光线比最初的感觉更光亮、更丰富。经历促人成熟,小组合作学习的进行何尝不是一种经历?

“火中取栗说”——小孩子天性都好奇,每天的问题多得不得了,但长大一点了,变得不爱问了,再长大一些,几乎不会问什么问题了。这实际上是学习热情递减的标志。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实际是在搞抢救性“挖掘”,挖掘学生们的好奇心、竞争意识、合作能力等,使他们重新爱问、想问、会问。

“开胃说”——小孩子不爱吃饭,引起社会有关人士的关注,于是有了健胃消食片,从此家长们不再为孩子吃饭难发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们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由不爱学习到想学习,直至主动寻觅问题、求索真知的开胃剂。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都有所提高,这就有力地促进了学生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能使参与其中的个体难以离开这个温暖的氛围和群体,从而培养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双百说”——文艺界早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拿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也非常适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题目的选择、方法的运用、渠道的沟通、成果的评价都可称是“双百”方针的反复再现。而且若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话,则可以说这个小组合作学习尚有潜力可挖。

“群体智慧说”——刘易斯·托马斯在《作为生物的社会》有过这样的描述:“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另在其《细胞生命的礼赞》(湖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里还有这样一段话:“谁愿意稍微想一下,我们这30亿人在彼此联系起来的时候,是一种巨大的动物?我们不是没有头脑,我们的日常行为也不是由基因组详细地编码好的。我们看起来也不像是强制性地联系在一起,在干着一种类似昆虫筑巢那样单一的、统一的、一成不变的工作。假如真能把我们的大脑聚合到一起,像蚁群那样产生一个共同的思想,那种思想将是不可想象的。”

小组合作学习使智慧头脑集合,因而在许多的个体合作与竞争中就显现出了群体智慧,而群体智慧的结晶又会反过来影响小组中每个参与者的思想及行为。长期处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中的每个个体就这样被滋养、被提升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当然不能把它当成包治多种多样的教育弊病的灵丹妙药,但用其所长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4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组长;作用

一、教师对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灵魂,对于他们的培养应该常抓不懈,润物无声。培养小组长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组织小组活动的能力,如怎样进行预习检查,怎样组织讨论,怎样提问同学,怎样给组员讲解,掌握小组的秩序等,尤其要关心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让其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组员的性格、能力、习惯不同,小组长认真负责,但某些学生不仅不为小组这一小集体着想,还处处故意刁难组长,打击了组长的积极性,说服教育不管用时,对小组合作的效果将产生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育的同时,多激励这样的学生,为他们创造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为小组多得积分,让他们真正融入合作中来。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友情的最好机会。对于组长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大多数小组长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把任务交给他们去做,有效地激励了每个小组长的上进心,也增强了每个组员的集体荣誉感。

定期召开组长会,内容更广泛更符合实际:讨论组内成员的问题所在,如何帮助他们进步,管理方法的指导,学生心理情绪的疏导等。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协调作用、示范作用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和提升。但是,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照顾小组合作中的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去关注这些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爱,教会他们更多的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对“强势学生”的心理引导,让他们知道合作中每个人都有思想的闪光点,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性和可取性,这样我想小组合作才能实现人人公平参与,乐与参与。

二、小组长对组员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小组长作为小组的领导者、监督者、协调者,时刻注意着小组成员的表现,他们非常重视激励先进,鼓励后进,而且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效果明显。当组长发现组员不遵守纪律时,当组员回答不出问题时,当组员的书写潦草时,当组员做不完作业时,组长都要及时利用课下的时间,找到组员谈心,指出问题所在,并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组员各方面的表现在组长的帮助下不断进步。当组员的表现有进步的时候,组长会为他写赞美条,并在班会课上郑重地读给他听,这些做法都会大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感受到同学的真情,不但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大家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着,快乐着,收获着。

三、在小组长领导开展各种小组活动,加强小组团队意识,提高小组凝聚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各项活动都会以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在组长的带领下,孩子们内心的好胜心理被大大激励起来,为了小组的利益,你争我赶,各显其能,聪明才智充分得到了发挥。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就能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小组的凝聚力也就更强了。

四、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评价,合作与竞争并存

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也有小组之间的竞争,个人是小组的组成部分,小组的成败取决于个人的成败。我把小组合作的整个过程以表格的形式进行量化考核。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填写《小组合作学习量化评价表》,表内的内容包括语、数、英三科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情况,对课堂表现再进行细化,包括回答问题等多个小项目。由纪律小组长负责《小组合作纪律量化评价表》的填写,违反表内所列举的课堂纪律将会被减分。每人的分数,组内的总分一目了然,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按照组长的安排进行先后发言,有些学生的思考有一定深度,有些学生的回答有些肤浅。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时,他们会自觉让得分高的孩子优先回答。因为我一直鼓励学生,不管你的答案是否正确,只要你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了,就可以为你的小组得到分数。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有了站起来的勇气,在这样的鼓励之下,其他学生不必因为他的回答错误而担心扣分。当然,这只是目前鼓励学困生的一种方式而已,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增加难度,让他们朝着更为进步的方向前进。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长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5

据了解,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相对容易操作和打破死板的讲授、讨论等的教学方式,因新课程标准所倡导和推广而被广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当前的探索和尝试中,丰富了课堂学习形式,建立了新型的课堂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伙伴关系,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日常养成均有较大帮助。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流于形式,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花拳绣腿式的花招,作为点缀和丰富课堂的一种手段,看似花团锦簇,实则肤浅没有内涵,匆匆开始草草收场;二是分组不合理,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话语权掌握在每组的尖子生手中,其他学生充当听众,成为小组活动的局外人和陪衬;三是组织不到位,学生不会合作,小组内要么鸦雀无声,要么群龙无首,课堂冷热不均,教师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组织,缺乏驾驭教育教学过程的智慧和策略;四是重成绩轻素质,重灌输轻合作的恶习仍然存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宣传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做得扎扎实实,因而导致教学实践中重结果评价轻过程合作,重应试技巧轻学习策略。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操作中虽随处可见,但其积极作用仍未得到广泛认可和充分发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

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搭配好学生的组合,重点是组织合作学习课题的准备、研讨和交流,关键是充分发挥所有小组组员的积极性,发挥合作探究交流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作用,具体操作可分如下步骤:

1.熟知生情,详细分组。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学科、兴趣、特长、家庭、性格等因素,每项指标按不同情况分四到五级,总结学生成员的个性与共性。按照不同因素分别组建多种方案的小组领导层框架,尽量发挥学生某一方面的专长与积极性,制订多种的分组模式供选择,既要有学习成绩优良搭配的分组模式,也要有兴趣相近的分组,也要有性格相近的分组等。

2.出示提纲、分配任务。教师提前布置合作学习提纲及需要资料,明确学习任务,按照课题性质选择一种分组模式。由小组长分配任务到每个人,对小组中各成员的角色进行部署,督促小组成员按时完成合作学习所需的材料。

3.合作探究、总结报告。课堂上,小组对课题进行充分交流探究,通过交流合作让小组内部、小组之间展开多元交流合作,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事做、有话说、有所得。课堂交流合作结束时,每个小组形成简短的书面报告材料,总结此次合作交流活动开展情况及经验教训等。

4.重视评价,促进成长。对每个小组的积极性、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通过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学习目的。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没有明确的目的将直接导致学习盲目无措,效率低下。

2.合理把握时间。课堂小组合作容易争论不休,分歧较大难以达成统一,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既浪费时间,又少有交流合作的积极作用,可以将较大的争论安排在课堂之外,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3.把握学习时机。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小组合作交流的最中心任务,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直接关系到合作交流学习的成效,要将小组学习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如风起青萍之上一样难以深入,要将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巧妙结合,充分发挥个体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双重作用,避免流于形式难以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6

金塔县第三中学    关建业

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的重要手段,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重要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为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教学设计要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要进行精心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的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的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的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在练习中提高效率

    练习的过程是为了学以致用,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多练”一直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最后,同学们通过集思广益便从一道题中学习了多种解法,由一题辐射到多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培养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要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要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要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7

关键词: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221—01

近年来,我们经常会听到“小组合作学习”这个名词,但是我们的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感到非常迷茫。因此,我们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构建结构合理、固定的合作小组

构建结构合理、固定的合作小组,这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最基本的条件。每个组的成员分配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为宜。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分组要做到各组间成员的学习水平基本平衡,每个小组还要有一名有一定学习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小组长,能较好的领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并对组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控。小组成员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就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学习方式

刚开始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组内秩序混乱,学习效果欠佳,针对这些情况,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关键。

1、教给学生一些倾听别人发言的技能 比如:应该看看讲话人,用“点头、皱眉、鼓掌”等行为表现做出反映,表示出自己在认真听人家发言,形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2、当别人发言不正确或不全面时,要进行善意的讲解说明自己的观点 如:“我同意你的意见”“我还给你补充了一点”等,让别人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

3、每个同学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把参与小组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乐趣,懂得从别人身上学到长处,补己之短。

4、正确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发挥小组职能,形成正确的舆论,把帮助他人当作提高自己的学习机会,同时获得精神上充实和满足,也就是“玩中学,学中玩”。

三、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机会

对于书中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在小组中解决。多给学生创设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互助能力。只要给予学生展现智慧的空间,他们的创造性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要起到遥控器的作用,分清学生层次,把握问题难易,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四、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

积极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由于各组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小组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组合作活动开展的好,有的组相对差一些,因此教师可以把组织能力好,调控效果好的组长请到前面给其他组介绍自己的好经验、好办法,并在全班示范,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激励方式对小组成员进行激励,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荣誉小组称号等。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尽可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可以了,要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比如:可以先培养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在分座位时,可以参考学习习惯、性格差异等,在课堂上慢慢培养;当时机成熟时再分组,发现小组长,水到渠成。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使每个同学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与人友好相处,提高了与别人交往的能力,甚至使全班的学习风气、纪律都有很大的起色。

然而,就在这么的好处之外,我们也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诸多问题。

1、时机不当 在大力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2、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物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4、时间不足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能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日益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在目前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时,出现合作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合适、不能有效调控等问题。笔者认为,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因此,我要给过热的合作学习泼点冷水,让那些过分热衷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们冷静一下,去规范合理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综合征之一:小组分工不明确。教师在开展小组活动时简便行事,缺乏科学的安排,出现了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效率不高的现象:一是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既不查资料,也不参与讨论,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就等着教师宣布讨论结束和出示讨论题答案;二是有些学习小组从开始讨论到回答问题,都是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心情愿当听众,讨论往往就成为个别优生唱“独角戏”;三是教室里一片喧闹声,热闹非凡,气氛高涨,小组成员你说一句,他插一声.大家抢着说,发表见解无序化。这种合作看似热闹,实际效果比较差,学生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

诊疗措施: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之前,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

综合征之二:合作目标不明确。教师在制定目标的过程时,没有考虑它的难易程度,有的目标定得太难,学生达不到要求,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畏难的情绪,达不到合作学习期待的效果。有的目标过于简单,无探究价值,没能让学生动起来,体验“跳一跳,摘一摘”的乐趣。还有的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语言含糊、嗦,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教师到底要他们讨论什么,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如何听取其他成员的意见,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因此只能是脱离主题的闲聊。

诊疗措施:在制定小组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根据课时计划的要求与学生学习实际,科学地设计语文基础训练目标与合作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又达到了先学后教的目的,上课教师也就轻松多了。在教学新课文时,小组要通过合作、自主学习课文,自觉达标。因此,教师就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保证自学的扎实性。同时在上课时要按时检查小组自学达标情况,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综合征之三:教师角色不明确。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溶入到讨论中,或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袖手旁观,自由放任;或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甚至在做下一个环节的准备工作。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与指导的自由放任的状态,合作学习成了伪饰的包装,课改的标签。因此出现了“短暂繁荣”、“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

诊疗措施:教师的角色既是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教师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还要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行为期望传递给学生,从而激活学生的互动技能。在合作学习中要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必要时可进行干预。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去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综合征之四:合作关系不明确。学生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演变为“好生讲,差生听”。优生在小组处于主宰地位,在合作学习时,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时的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张扬。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活跃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在这种“舞台”式的小组里,学生之间没有真正的合作,这不仅不利于差生的发展,对好生也是不利于的,因为好生的观点和视角支配着小组的一切活动,缺乏认识的多样性,长此以往,好学生的认识也会变得狭窄,学识水平的层次自然上不去。

诊疗措施: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每一个人都必须不当观众,小组所有成员都必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为了更好的体现小组之间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责任落实到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身上,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把小组的总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每个人承担一个子课题,小组完成总课题的质量取决于个人完成每个子课题的质量。同时随机提问小组中的任何成员,根据他的表现评价小组活动的质量,任何一个成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要综合每个学生的测试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

总之,为了更好的体现合作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制定好小组学习的流程和要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合作,要定期开展 “星级小组”的评选活动,并把“星级小组”的评选纳入平时的班级常规考核中,每月为评出的“星级小组”制作好宣传展板在宣传橱窗中展出,以达到示范效应。规范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9

关键词:合作学习;必要性;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愚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目的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激发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兴趣为目的;

2、以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为载体;

3、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学习目的的成绩评价为依托;

4、以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小组合作学习避免效能低下的结果,教学中不仅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所带班学生的学情现状。因此在具体行动策略上,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妥当的做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兹细陈如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就当前教育形势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实施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教师主导性存在不合理性或是弱化乃至缺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主体意识不充分而导致学风下降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种课堂:老师为了体现教学主体性的回归,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管不问,索性让学生自学.一种课堂:老师成了整个课堂的主宰,包办代替,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许学生有自己的发现与创造,学生被异化为仆人、游人或者成人。这两种课堂模式的存在都有着它的弊端与不足。

(1)教师主导变为教师“主宰”。这就过分偏重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在这种模式下知识通过不科学的灌溉,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消化;而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质量低下。

(2)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第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这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泛滥。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内容却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既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还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时时激发,处处激励,天天“刺激”。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现象等激趣,让学生常学常新,真正达到乐学,让每节课、使每位学生都都能体验学有所获得成就感。

(2)、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激励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小组学习目标而努力探究的同时,对小组或小组成员中表现优异者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为小组增光的同时,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性。

2、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和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具体的做法如下:

(1)、全面落实学习责任,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代表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四级评价”,从而监督和保障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公约”,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面做出做出具体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帮助、合作、倾听和展示。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以“优带差、优帮差”为手段,让“差生”树立起信心,跟上“大部队”。

3、问题生成策略

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教学过程应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和探究,进而引发组内、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同时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强化策略

高效课堂说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建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为达此目的。老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各章节、单元重点和难点,以为学生梳理、强化知识为目的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强化练习,同时辅以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和相应评价相结合的手段,最终让学生在动手基础上实现手脑并用,学、思、行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记得牢、记得准。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高校课堂,虽然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进,但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关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又不可忽略教师的对学生学习方向、目标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合作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策略、评价策略、训练策略等方面努力为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需求,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从而实现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的追求。

参看文献

[1]《谈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许家亚,中学生导报,2013

[2]《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张海霞,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何玉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10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引导 实践探索

有幸参加这次省级网络培训,学习视频中的教学案例《表面积的变化》一课,颇受启发。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主讲,学生死学。新课改倡导的是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活动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深入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了很好的组织形式。工作几年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多次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下面就我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谈一点我的粗浅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适当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也需要有适当的时机,这是教师应该把握好的。在提出了有难度的而学生又不能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后,如果仍然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问题,那么既是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好的效果。此时,采取小组合作就非常有必要了,小组间成员各抒己见,发散思维,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的圆柱体积推导公式时,对于圆柱转化成近似长方体后表面积变化情况的答案有了分歧,一部分同学认为答案是体积、表面积都不变,而另一部分则认为是体积不变、表面积变大,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全班交流的时候都肯定后者正确,并能够将理由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做,不但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收到的效果好,而且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适当的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组织形式,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的。如果一节课涉及的问题有很多,那是不是每个问题都要小组合作讨论呢?答案是否定的。通常一节课都有一个重点,其他的一些问题,有的应用以前的知识就可以解决,有的就是围绕重点展开的问题。只要抓住重点问题,教师适时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小组合作中将重点知识理解并掌握,这样就达到既定目标了。其他的问题是为解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提出的,基本上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基础或实际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解决,不需要用到小组合作这种方式了。在教学《认识面积》这一课时,原来是想让学生小组合作几次讨论几个问题的,像:小组合作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的大小;小组合作比较课本中试一试的两个图形的大小;想想做做中的校园面积,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后再来交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这样做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在下降。经过一次专家老师的讲座,了解了其实小组合作也是要有量的。如果一节课合作次数很多,不但课堂纪律把握不好,而且在学习上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又重新修改整理了我的教案,将小组合作的次数减少,抓住重点让学生合作学习,将一些不必要的合作改为直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巩固知识。实践证明这样做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三、小组合作需要明确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是为有效的解决问题服务。因此就必须有明确的分工。有了明确的分工,小组各成员就明白自己应该要负责是哪一个部分,并能够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样的话,小组合作学习才行之有效。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统计知识的可能性时,小组合作摸球来体会“可能”和“一定”的意思,我事先就给他们分配好了工作:一人摸球,一人做记录、一人负责将球放回袋子并混合,还有一人负责监督。这样分配以后,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如果不进行分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能人人都争着要去摸球,其他的工作就没有人做了,同学之间甚至可能会为了谁摸球而起冲突,那么整个课堂就乱成一片了,更谈不上什么有效的学习了。所以说,明确的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的保证。

四、小组合作需要适时的指导

小组活动时,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1.对合作中的细节进行微调。首先教师在活动中需要不停地观察小组活动,一般要关注小组学习任务的进展和小组成员间合作交往的情况两方面。

2.激发小组长的管理职能。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否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适时关注小组长的表现,对他们进行具体的指导和评价,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赋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并在合作中能及时肯定维护其权威与作用有助于推动合作的开展。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11

德阳市第一小学 龙懿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 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向交流中,教师垄断了 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强调的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

学生的主动性的教学思想.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1、 师生关系,民主平等。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的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的交往形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也就是传统教学中的老师讲 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也就是现在的班级授课制 普遍采用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启发式教学。而能获得最佳效益教学的方式是教师成了交往的中心 ,促使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成员都进行双向交往,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这种教学方式体现 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间的平等地位。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形式体现了以人为 本,学生是学习自身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做到教师与 学生人格平等,建立起真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

2、 主动参与,提高效率。传统的教学,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是“主角”,学习好 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 和“听众”。可以说,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不是成功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师生地位 的变换,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师 生互动,生生互动把大多数学生从旁观者、配角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有利于学习向纵深 展开。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一问到底的弊病,要求教师的讲解少而精,讲解在于引导 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讲清问题。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 互交流的空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余地,让学生在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展开合作,相互交流 ,达到了我教人人,人人教我,各展所长,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运用知识, 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3、合作学习,学会共处。学生是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就必须具备社会热的主体性, 从小就得培养其将个体融入群体,自觉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 创造了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小组中,小 组成员长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他们感到难以离开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合群性。 要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还必须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 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 以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强调组内合作,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在组内合作和他 组竞争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集体荣誉感。可见,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 的合作精神,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使学生实现个体在群体交往中发展自我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

1、建立小组。小组的建立必须考虑成员的性别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的搭 配,力求均衡。小组成员以4至6人为宜。组内设小组长一名。负责组织组内成员合作学习。对 小组长人选的确定,既要考虑组内成员的意见,还要看个人能力。为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锻炼的 机会,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小组长亦可实行轮换制,但要注意对小组长的培训工作 。

2、分工明确。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 神,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 同学干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由谁记录?同学记录时其他同学干什么?总之,要求合作小 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为小组干什么。只有分工细致明确,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 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学习任务也才能顺利完成。

3、合作互补。在小组内,学生在知识能力上存在差异,在合作学习时,成员应团结 协作,取长补短,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小组成员间应相互吸引、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 支持、相互理解。团结是培养成员合作精神的基础,也是成员实现目标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范文12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成

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没有学习的经验,更不懂得合作学习,所以,一起用都需要老师从细节做起。先让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个初步了解,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分组时应考虑异质分组,从思维能力的强弱、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性别等方面均衡搭配。

2、选定小组组长。第一任小组组长要选领悟力强、语言表达力强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培养下成长较快,可以很快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成为小组活动的示范者。以后,组长可以轮换,要给学生均等的表现机会。小组长主要有以下职责:(1)组织并提醒组员认真参与活动。(2)对活动结果进行记录。(3)适时帮助个别组员。

3、使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及交流的方法。告诉学生老师让几个人组成小组在一起共同学习,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共同商量、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当你不会解答一个问题时,你就可以找其他的同学商量、讨论,直到把问题解答出来。这就是合作学习。在活动过程中,可以用一下语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1)“我是这样想(做)的……”(2)“你是怎样想(做)的?”(3)“我觉得xxx的方法更好些。”用这样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了解别人的想法,达到交流的目的。

4、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应注意:(1)要听清活动要求,按要求进行活动。(2)活动中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积极配合小组其他同学。(3)交流时要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4)活动中不要高声喧哗,随意乱跑,要遵守秩序。教师应注意:(1)活动前必须使学生明白活动的要求及目的,示范表演是最好的办法。(2)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的参与学生的活动,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状况,发现好的现象及时表扬,发现不足及时弥补。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以上几点,要在每节教学中滴滴渗透,切不可急于求成。

二、 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不能太高,要着重培养习惯。

1、利用直观学具,引发合作愿望。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但其好奇心、好胜心很强,利用这一点,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直观学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进一步引发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愿望。例如,在教学“比长短”中,我除了发给学生一些用具,还让学生各自提前准备些可以比长短的东西,然后问:“你觉得谁拿的东西长?”这时,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业相互比一比,在比过程中,逐渐发现比长短的方法。充分感受到与他人一起学习的快乐,合作学习成为心中的渴望。充分利用各种直观用具,使学生渴望学习,渴望合作。

2、创设合作时机,培养合作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提供给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时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6、7的组成”时,我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来发现数的不同组成。先是学生独立操作,结果,有的学生只发现一两组组成,有的不停重复,大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发现。这时,我便说:“现在,请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其他同学,再听听别人的发现和你的有什么不同?组长把组员的发现记录下来,看哪一组发现得多,而且不重复。”这时,学生积极交流,热烈讨论。最终,每个小组都完整的找出了6、7的组成。而且在讨论中有的学生直接从一组组成想到另一组组成,如6可以分成4和2想到6可以分成2和4,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好处,内心就会产生合作的动力。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学习的快捷与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于合作。

三、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