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短篇散文精选

短篇散文精选

时间:2023-05-30 10:44:25

短篇散文精选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1

一、奖项设置

鲁迅文学奖包括七种文学体裁、门类,分别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

二、推荐标准

鲁迅文学奖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世界和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对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优秀作品,应重点关注。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

鲁迅文学奖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尤其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重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三、推荐范围

1.根据《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推荐参评的作品均应为在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由国家批准出版发行的报纸、刊物、出版社发表和出版的中文作品,由国家批准拥有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网站发表的中文作品。单篇作品以首次发表的时间为准,书籍以版权页标明的第一次出版时间为准。

2.鉴于评选工作的语言限制,凡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应以汉文译作参加评选。用少数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可参加中国作协主办的少数民族文学奖项的评奖。

3.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除小小说外)和报告文学以单篇作品参评。诗歌、散文杂文、短篇小说中的小小说作品,以出版的诗集、散文集、杂文集、小小说集参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著述,单篇作品和作品集均可参评。结集参评的作品,应在评奖年限内出版且其间创作的作品应占结集字数的1/3以上(若书中未予标示,则每篇作品须注明首次发表或写作日期并由推荐单位出具证明)。结集参评的作品,须拥有合法出版书籍的统一编号和版权页。不接受多人作品合集、选集参评。

4.中篇小说指篇幅在2.5万字以上、13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指篇幅在2.5万字以下的小说,短篇小说中的小小说指篇幅在2000字以下的小说。推荐材料中须注明字数。

5.参评文学翻译的作品,文体不限,中译外、外译中均可。

四、推荐办法及时间

中国作协各团体会员单位、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可推荐本地区本系统作家的参评作品,各文学出版社、文学报刊社可推荐本单位发表和出版的作品。

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的各网站可推荐本网站的参评作品,参评作品须为已完成的作品,推荐时需注明本网站拥有参评作品的独家版权并加盖公章,并附上本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复印件。

各推荐单位推荐的篇目,每个奖项不得超过5篇(部)。

各推荐单位请以公函方式列出推荐作品名单,并填写“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推荐表”(内容包括800字左右作品简介和200字以内作者简介,并加盖公章),连同作品寄送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每部请寄送五份。参评文学翻译的作品,需附上原文复印件两份)。请在邮件外部标明参评作品的类别,如“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作品简介、作者简介须同时报送电子文本,请按参评体裁、门类分别发送至各奖项指定的电子邮箱(邮箱附后),并视为同意授权将这些内容在网上公布,供公众阅读。

本届参评作品推荐时间为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以邮件寄出地邮戳为准。

五、评奖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25号中国作家协会 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13

电 话:010-6448998764489989

传 真:010-64221879

联系人:赵 宁 郑苏伊

电子邮箱:中篇小说:.cn

短篇小说:.cn

报告文学:.cn

诗 歌:.cn

散文杂文:.cn

文学理论评论:.cn

文学翻译:.cn

对各推荐单位和作者的协作支持,谨致衷心感谢!

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2

孙未创作年表

1989年:

中篇小说《困惑年华》载《萌芽》第12期,获第一届向明萌芽文学奖一等奖

1992年:

童话集《喵呜・镇长・故事云》由四川少儿出版社4月出版

1994年:

散文集《昨夜星辰昨夜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4月出版

报告文学集《无冕之王》由上海远东出版社12月出版

1998年:

散文《与死亡正面相撞》载《萌芽》第8期,收入《凝视与守望――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散文生命文化卷》、《萌芽50年精华本》

2005年:

散文《回来》载《上海文学》第3期,获第二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一等奖

2006年:

小说《富人秀》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月出版

长篇小说《寻花》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2月出版

中篇小说《两岸》载《小说界》第6期,选载于《小说选刊》2007年第1期

2007年:

随笔集《女性主义者的饭票》由作家出版社1月出版

2008年:

评论集《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由东方出版中心3月出版

评论集《我们这个时代的爱》由东方出版中心3月出版

小说《奢华秀》由上海文化出版社4月出版

长篇小说《我爱德赛洛》由中国妇女出版社7月出版

2009年:

短篇小说《点火》载《上海文学》第12期

中篇小说《好运气》载《中国作家》第12期,选载于《小说选刊》2010年第1期

2010年:

中篇小说《小刀》载《小说界》第1期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3

距离《水墨暖乌蒙》书画作品义卖展已经一个月时间了,但是它的影响力却在持续着。中国作家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的集体性壮举第一次共同呈现于彩云之南。水墨丹青看似静而无味,然而仔细咂摸,每幅作品背后却承载着对灾区鲁甸人民的大爱和深情,它们均是值得永久珍视的,正可谓涓滴可贵。

为此本刊选载了《水墨暖乌蒙》画册中的部分书画精品,以飨读者。精神的光永远绵长,编者希望通过这次集中展示,以延续善举,发动更多的人支持善举,文化的光因此覆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特别是那些亟待帮助的人们,能从此间看到它所折射出的力量,重拾信念,重建家园!

王 蒙简历:河北人,生于1934年。曾任文化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长篇小说作品《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著作,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是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并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著名作家。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

莫 言(本名管谟业)简历:山东人,生于1955年。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蛙》《酒国》等。曾荣获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二届红楼梦奖、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曾获2005年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国际文学大奖。2012年10月11日,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了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籍作家。

实简历:陕西人,生于1942年。历任毛西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及党委副书记、西安市郊区文化馆副馆长、西安市灞桥区文化局副局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党组成员。成名作:《白鹿原》,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另有《创作感受谈》《实小说自选集》《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著作。1997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等系列、已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贾平凹简历:陕西人,生于1952年。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曾荣获全国文学大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五年度杰出作家”等奖项;散文《月迹》荣获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1978年,《满月儿》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1997年,《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03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2005年,《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5年,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五年度杰出作家奖;2006年,《秦腔》获“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2008年,《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06年4月,获华语文学传媒盛典第四届年度杰出作家奖;2011年《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

白 描(原名白志刚)简历:陕西人,生于195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现为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出版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以及散文随笔等,另有影视作品等多部专著,共计200余万字。

尹汉胤简历:江苏人,满族,生于1954年。毕业于江西师大中文系。现为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人文书画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天山的性格》《泸溪的明天》《水样的心灵》《心驰草原》等著作,著有评论集《诙谐幽默 百态人生》《在河流与森林中感悟》《铸泥天真 紫色诗情》《惠彪的水墨世界》等,编撰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建国五十年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等。电视剧本《划板少年》(与人合作)被改编成电影,获华表奖、铜牛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晓 雪(原名杨文翰)简历:云南人,白族,生于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云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第六届名誉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少数民族文学分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著有诗论集《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浅谈集》《新诗的春天》《诗的美学》《面向新时代》《诗美断想》《诗美的采撷》,著有诗集《祖国的春天》《采花节》《晓雪诗选》《晓雪爱情诗选》《爱》《绿叶之歌》散文集《雪与雕梅》《无味之昧》《苍山洱海》《晓雪序跋选》等20余部。《晓雪诗选》曾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奖、意大利第二十二届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长诗《大黑天神》获全国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黄 尧简历:云南人,生于194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历任云南作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文学院院长,现任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文采声像公司副总编辑。著有长篇小说《女山》《无序》《牛头图腾》,中短篇小说集《荒火》《死湾》,报告文学集《辉煌的青春》(合集),儿童文学专著《狩猎・勇敢者人格》、专著《生命的原义》,长篇散文《云烟渺渺》《山鬼留言》《衣我者》等。报告文学《生命的近似值》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长篇报告文学《世纪木鼓》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电视剧本《老师》《月落女儿湖》和《寻呼妈妈》分获1996、1997、1998年飞天奖,《荒火》获《十月》文学奖等奖项。

关仁山简历:河北人,满族,生于1963年。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福镇》《魔幻处女海》《胭脂稻传奇》《天高地厚》《风暴潮》《权力交锋》等六部,著有中短篇小说《大雪无乡》《野秧子》等8部(集);中短篇小说(集)《大雪无乡》《蓝脉》《红旱船》等达七百余万字,长篇纪实文学《小镇太阳神》等30余篇达六百余万字。作品多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新华文摘》等转载。2014年,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长篇小说《天高地厚》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小说集《关仁山小说选》荣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两次荣获《人民文学》优秀小说奖、荣获第六届《十月》文学奖。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4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

 

一、课题的缘起及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是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更不用说探究性学习。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形成。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因,本人提出了语文课堂努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设想。

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探究文本的主要内容,二是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是探究文本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四是探究文本中的闪光点,能为自己写作借鉴。

二、实施思路

1、探究文本的主要内容。这要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要大量地阅读,必须要有时间的支持,但又不能占用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必要时间。解决这一难题的渠道有三点:一是缩短老师讲解课文的时间,对一些学生通过探究能弄懂的问题,可让学生讲,老师评;二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适时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三是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四是充分利用课余零碎时间,如饭前饭后,晚自习前等。必修课本上的要细读、精读,选修课本上的可选读、浏览等。另外,可利用节假日、寒暑假读大气的文章“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名篇,名著名篇的推荐有浅如深,阅读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2、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要理清文本的思路。具体的操作:一是看到文章的标题,让学生自己先构思一下,如果自己写这篇文章会如何来写,再来看文本,看看作者的思路是否跟学生自己的相吻合;如果不相吻合,想想作者的构思有什麽妙处。二是探究一下文本除了叙事的思路外,是否还有情感变化的思路等。三是掌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如议论文和散文,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完全不同的,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散文是以“表达感情为主”。

3、探究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写文章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情感,特别是散文,所以,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一下:为什麽要写这件事?写这件事为了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等,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现这一感情?如果是议论文要看看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4、探究文中的闪光点,文中的闪光点,或是精彩的开头,或是新颖的构思,或是巧妙的结尾,或是丰富的哲理,或是引人深思的妙言警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评价,自己去鉴赏,教师再加以点拨。

三、时间安排

1、每堂课前要充分地预习,让学生结合《阳光课堂》做到认真地预习,解决字词问题,从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闪光点等方面,学生自己进行初步的探究。

2、课堂上,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再读文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谈论,探究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学生支配的时间在2530分钟之间。

3、下课后,让学生写出文中的闪光点,为什麽是闪光点的理由,行之成文后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

四、成绩评价

从课前的预习情况、课堂上的发言、语言表达情况及课后完成的短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力争较准确地测出学生的语文素质。其中书面表达占50‰,课前预习占25‰,课堂表现占25‰.

五、课外读物选定及时间安排

(可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的增删)

第一学期:(1)熟读《论语》数则(2)《大卫科波菲尔》(3)语文读本1、2(4)优美散文数篇

第二学期:(1)《家》(2)《巴黎圣母院》(3)语文读本3、4(4)优秀短篇小说数篇

第三学期:(1)《红楼梦》(2)《高老头》(3)语文读本4、5(4)优秀政论文数篇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5

一、考什么

《考试大纲》对文学常识的考查重点是在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著名作家,且中外有别:中国作家要记住其生活时代及代表作,外国作家要记住的是其国别及代表作。对文学体裁而言,重点应是高中毕业生应该了解的一般常识。

历年高考的文学常识题和这一要求是相吻合的:试题中涉及的都是不同时期(或国别)的著名作家和作品,以教材中出现的文学常识为主,并适当向课外延伸,其衡量标准就是“重要”与否。

二、怎么考

文学常识题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常常把古今中外的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常识放在一起综合考查。从题型来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题型:

1 表述性单项选择题

即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中国古代、现代、当代作家,外国作家等相关的文学常识合理组合为四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表述正确的或表述错误的一项。

例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左传》《史记》等历史散文作品,以“实录”的笔法将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

b 《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 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及叶圣陶的《倪焕之》,是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d 马克·吐温和欧·亨利都擅长写讽刺小说。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百万英镑》和欧·亨利的《警察和赞美诗》等都深受读者的喜爱。

【答案】b《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是明代散文家,而桐城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其代表作家是方苞、姚鼐等。

2 连线型单项选择题

即把作家、作品、作品的时代、作品的体裁(或主人公)等用横线搭配连接,构成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对应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例,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秋浦歌》——杜牧——唐代——诗歌

b 《北京人》——曹禺——现代——话剧

c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英国——小说

d 《欧根·奥涅金》——歌德——德国——诗体小说

[答案]b a中《秋浦歌》的作者是李白,c中《哈姆莱特》是戏剧作品,d中《欧根-奥涅金》的作者是诗人普希金。

3 填空题

例,按要求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它运用了

的创作手法。

(2)雨果,_____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它的著名作品有_____、_____等。

[答案](1)《诗经》赋、比、兴(2)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这种填空题是单一的文学常识填空题,也有可能和名句名篇的考查相结合。

此外还有判断题等题型,近年来一些新的题型也在层出不穷地出现。

三、怎么办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 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 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3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如我国古代小说可构建如下知识网络:

上古先秦两汉:神话传说,它是我国古代小说的起源。主要保存在《山海经》中,“精卫填海”“夸父逐

转贴于

日”“大禹治水”都是其中耳熟能详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分别以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

唐:主要是传奇,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代表作品有陈鸿的《长恨歌传》、白行简的《女娃传》、元稹的《莺莺传》等。

宋:话本小说,它的出现标着我国白话小说的成型。代表作有《错崭崔宁》《碾玉观音》等。

明清:有拟话本小说和章回小说。拟话本小说代表作是“三言”“二拍”,“三言”指冯梦龙编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凌蒙初写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长篇章回小说又分演义小说和世情小说。演义小说有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这些演义小说基本上是由文人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世情小说有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金瓶梅》是我国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辉煌顶点。此外。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均是清代小说精品。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6

一、开展“迎国庆、做奉献”感言征集活动

1、主要内容:歌颂伟大祖国62年沧桑巨变,展示广大教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热情讴歌新中国61年的伟大成就,抒发广大教职工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表达为国家振兴富强而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豪迈情怀。

2、文体要求:以警句、格言为主要写作体裁。重在表达个人感悟、抒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警示性,每篇感言限100字内。

3、上报时间:2011年9月15日前报工会余庭建老师处。各小组选报1~2篇即可。

4.评选优秀作品。

二、开展“我与伟大祖国共成长”主题征文活动

1、主要内容:结合学校建设发展实际,描绘学校文化建设的新风尚,展示学校教工的精神面貌,表达教工为国家建设发展应肩负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

2、文体要求:文章体裁以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为主。字数不超过3000字,题目自定。

3、上报时间:2010年9月28日前报工会余庭建老师处。各小组选报篇幅不限。

4.评选优秀作品。

三、组队参加区教育工会“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教工合唱比赛”

1.演唱曲目:《走进新时代》《今天是你的生日》

2.参加人员:男5,女5.

3.训练时间:12:20——13:00

4.技术指导:

5.召集人:

四、开展“祝福祖国”文明公益短信传递活动

1.指导思想:引导教工创作和转发文字优美、雅俗共赏的文明短信,抒发爱国情怀,展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对伟大祖国的良好祝愿,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1周年营造喜庆祥和的社会舆论氛围。

2.时间安排:2011年9月16日至2011年11月21日。

3.短信要求:创作短信,要紧扣祝福祖国主题,短信自编。内容健康向上,文字优美流畅,立意新颖,富有创意。诗词、对联、感言等体裁不限,每条字数控制在70个汉字以内。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7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以上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其作品以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莫泊桑并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他的父母感情不和,父亲是一个商人,而母亲却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可怜的莫泊桑出生之后不久,他的父母就分居了。莫泊桑跟着母亲生活,他们住在海边的一座别墅里。幼年的莫泊桑还体会不到家庭不幸的痛苦,整日无忧无虑,又聪明又活泼,母亲看在眼里,非常欣慰。

    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并对他抱有很高的期望。她亲自教他读拉丁文,启发鼓励他写诗。但是,她常常看着儿子出神地想,仅仅靠自己教育儿子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儿子成才,必须给他找一个好老师。这样,也可以弥补她因为没有给儿子一个幸福家庭的愧疚。

    于是,母亲开始到处打听,给儿子寻找一个好老师。莫泊桑的舅舅是一位诗人和小说家,和当时的大文豪福楼拜曾是好朋友。由于这层关系,莫泊桑的母亲也和福楼拜比较熟。她有一天忽然想,如果让福楼拜来做儿子的老师,多好啊!但是,他哪能轻易就给一个普通孩子做老师呢?母亲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决心尽最大努力,争取让福楼拜教导儿子。于是,她开始加紧对儿子学习的指导,培养他对文学更深的爱好。不失时机地鼓励儿子多写东西,而儿子一旦写了,她就仔细地保存下来,哪怕有时只是一些散乱的片断。因为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拿给福楼拜看,得到他的指点。莫泊桑看到母亲如此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不好意思写一些敷衍了事的诗歌或文章给母亲留着--那样实在太丢脸了!因此,他常常独自在房间里苦苦思索,或者去海边散步寻找灵感,或者读一些大家的作品充实自己。就这样,他的写作进步越来越大。

    没有找到福楼拜做老师之前,母亲为儿子找的老师叫布耶,也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人物,并且,他和福楼拜也是好朋友。莫泊桑的母亲的一番苦心,老师布耶时常看在眼里,非常为之感动。他有一次正好要去拜访福楼拜,想到莫泊桑母亲的心愿,他就带上了孩子一起去。临行前,母亲把莫泊桑的作品挑出一些让他们带上,希望可以得到大师的指点。果然,到了福楼拜家以后,福楼拜很认真地看了这些诗作,和他们一起分析,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他还爽快地答应收莫泊桑做自己的学生。

    莫泊桑欢快地跑回家,兴奋地告诉了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一边在胸前划着十字,一边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是啊,她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后来,在福楼拜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点之下,莫泊桑成功地走上了文学之路。

    福楼拜和莫泊桑的师生之谊,是世界文坛上的一段佳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隐含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呢!纵观古今中外,有所作为的人大多都有一两个好老师的教导。遇到好老师不仅仅是靠运气,有时候还需要像福楼拜的母亲这样,努力去争取。如今的孩子的教育,主要是依靠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协调和交流,就显得尤其重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就撒手不管不顾的做法,实在是很落后、很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很多父母非常重视为孩子选择老师。比如趋之若骛地让孩子去重点学校,有时候甚至不惜想尽一切办法,花再多钱也不心疼。这种心情,和莫泊桑的母亲如出一辙。但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好的老师,还需要有冷静理智的眼光。不是仅仅追求"重点"那么简单!结合孩子自己的特点,为他选择合适的老师和环境,才是明智之举。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8

时间是一把工刀,我们用它去掉生命多余的边角,塑出完美自我。

――题记

清荷无语绽放,如仙花神芳,那是它自己选择雕出高雅;浮萍随波漂泊,似世外居士,那是它自己选择雕出自由;露珠晶莹剔透,像水晶闪亮,那是它自己选择雕出璀璨;阳光温暖馨柔,给人柔曼希望,那是它自己选择雕出灿烂。

精雕细刻的人生才会完美:智慧的双眸,流畅的线条……,千百年后,依旧为人叹颂。历史的浪潮退去,留在沙滩上的是已打磨圆滑的贝壳、卵石,让我们拾起,一一细数。秦始皇雕出的是辉煌,金色的贝壳中,包含着白色珍珠,闪烁着微微的光晕。诸葛亮雕出的是忠诚,殷红的卵石中,隐隐透着暗沉的黑与睿智的蓝。貂蝉雕出的是高雅,紫色的扇贝,形似开屏孔雀,里面的壳层在阳光映照下闪着七彩光芒。李清照雕出的是清素,如星星状的沙石,折射着美丽的光环……他们都是时代中的佼佼者,他们用时间去掉自己多余的边角,尽力获得完美的自我。虽然偶尔也会有败刀,但是尽心雕刻过,七彩的光芒闪耀千秋。

有人叹人生漫漫如何度,有人愁逝者如流怎样细数。依我而言,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论长短,都是场“雕刻比赛”,不求雕刻多或少,只愿精致完美。若丢下时间刻刀,懒散地任自己的塑像被海水侵噬,被海风蹂踏,最终留下的只会是像朽木般的劣品。秦桧留下的是永远的骂名,吴三桂留下的是千古的笑柄,若是这样,自己的人生也就白白浪费。“风过留声,雁过留痕,人过留名”,美好时光在浑浑噩噩中虚度,生命的史册中只能留下空白的一页,模糊的年岁中也仅存你模糊的背影,没有人知道你曾在这世上走过,没有人知道曾经有你的存在,除了你自己罢了。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艺术细胞,无需调教,就会懂得如何用时间这把刻刀削去多余的边边角角,完美的自我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存留,只是我们常常迷失。能否在人生中真实获得,雕出你的完美,就要等待你自己的努力。

拿起时间这把刻刀,一刀一刀雕刻我们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塑像精雕细琢后永不磨灭。

结构点评

构思缜密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文章以富有诗意与哲理的题记开头,诠释题目并总领全文。接着由自然界的雕刻写到历史人物的雕刻,从正面点出精雕细刻的人生才会完美。文章进而提出人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论长短,都是场“雕刻比赛”,再次点题。接着从反面论述丢下时间刻刀,懒散地任自己的塑像被海水,被海风蹂踏,最终留下的只会是劣品,结尾处水到渠成地点出文章的主旨:拿起时间这把刻刀,一刀一刀雕刻我们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塑像精雕细琢后永不磨灭。全文思路清晰,首尾圆合。

语言点评

语言灵动是这篇文章的又一大亮点。通篇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时间比作“工刀”,把历史人物留下的印迹比作“留在沙滩上的是已打磨圆滑的贝壳、卵石”,把懒散的人生比作“朽木般的劣品”等等,比喻新奇恰当。文章还善于运用排比的句式,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文笔飘逸,文采飞扬,显示了小作者厚实的语言积累。文章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激起内心的情感共鸣。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9

栾承舟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散文诗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迄今已28年,历尽艰辛探索。曲折跋涉,成果的取得很是不易。在选阅过程中发现,他的来自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反映改革开放时代气息的作品,更具有活力,语言也多来自自己的感觉、印象,而从旅游景点中猎取“现成”资源敷衍成篇的作品,个性特色就相对减弱,语言创新难度随之而来,便不得不借助于语句的修饰雕琢。所谓“现代”和“传统”。便这样不由作家自主地形成了。这个发现使我震动,觉得不仅对承舟,而且对我,对所有写散文诗的朋友,都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启示,说是一种规律亦不为过吧。原本创作首在发现。然后才有鲜活的个性化构思、意象、语言的“源源活水”派生出来。放弃或放松了这方面的追求,取之于现成的固有“资源”(譬如旅游景点尽人而知的人文资料,历史人物现成的事迹介绍之类),便易落人人云亦云的泥沼,语言上亦每多“陈词”的改装,欲以华丽辞藻之类修饰雕琢,终究难以达到创意焕然的独特。这一经验教训,每位散文诗作家。都是值得记取的。

话说远了,还是来读承舟,读他的成功佳作。《跨越》以“一束光在悄悄赶路”这一意象装点看不见的“时间”。又以“一匹马在悄悄赶路”使之具象化,便是很新鲜的创意。全诗到处有丰满的形象和活泼的意象在跳跃,使她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一种生气勃勃、奋勇向前的精神活力:“我们的马,青铜为骨,野性十足”,是自然形态的时间的喻象,也是社会形态的时代的喻象。歌颂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时代和民族,原不必沿用那些空洞的政治性词语,可以来自诗人自己的发现与独特创造。“务去陈词”。“辞必己出”,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护林人》是写人的,但不是散文式平面铺叙地去作介绍。而将人与树揉合在一起来写,一种跳跃灵动的组合结构,频添了其诗意色彩,便没有沉闷和单调感。“击穿黑夜的枪声,堆在夜里。将一部山火越烧越旺。/胜利到来的时候。红梅儿花开。/雾,降下来了,无枝可依。”这开篇的一段非常漂亮。既写了护林人原来的战士身份。又将战争与和平年代的转折这一时代背景。不费力地一笔点明,所有语言都是暗示的,因而别有一种蕴藉的诗意。

不说他来到林中,看见了那些树,而说“一株最不起眼的树,看见了他”,就有新鲜感。“枪声,埋进深坑;四肢,展化为树”,从战士到护林人身份的转化,是这样形象显示出的,这也属于暗示吧,较之于直说,往往更有诗的意味。正面写人的笔墨不多,情节、细节几近于无,但末一段却很质朴地将人物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夜晚“总喜欢去林子里走走”,“他闻到了绿的香味”,特别是“他发现,自己老了;山,益发年青”,多么平常的口语化语言,其内涵却是深厚的。我一直因为,靠语言的修饰、装点、雕琢来求“美”。往往不过是一件外在的衣裳,只有从思想感情中生成的语言,才是“这一个”诗自己的血肉。是内在的。真美属于自身的“肉体”与“灵魂”。不属于词藻的堆砌或拼凑的任何一件“漂亮”的衣裳。

《三月雪》是从习惯性题材中开掘出新思路的篇章。就雪写雪,当然也有许多名篇佳作,古诗新诗,国内国际,雪都是诗人钟爱的“宠物”。承舟的《三月雪》为什么将背景选在三月,便是嘱意于春。偏偏要从寒冷的雪花中里掏出温暖:“骨头和血,都在燃烧”。这便是久居城市的诗人不易体验到的,只有从农村长大,熟悉农事,和庄稼人心心相印的诗人,才写得出这样从心眼里对雪渴望的诗篇,才会有“强劲推进着的闪电”这样神奇的意象产生,才写得出这样震人心弦的吟雪诗句:“一次次地飞翔,夜色中的舞蹈,不为人知的隐秘,梦和渴望,一直使雪保持着一种直逼灵魂、背脊的肃穆”。

《断桥》和《面对芦苇》都是旅游途中产生的诗。她们都写得精炼而美。断桥边上的“游湖借伞”的故事是人们熟知的,用不着再噜噜嗉嗉地铺叙。诗人的任务在于抓住其中的一点一滴。敲击出诗意的闪光。“在美转身而去的时候,阳光碎了。”这才是诗的语言,美的语言。没有一个词是“新奇”、“华丽”的,不。美不在字面,在于她内涵的深度,足以发人思考的那一点力量。不是吗。白蛇许仙短暂的爱情还没来得及“转身”。“阳光”便碎了,招来了残酷地拆散、毁弃和镇压(雷峰塔是封建礼教的标准化身),这一句诗已经说出了全部《白蛇传》的“关键词”,多精炼!“白娘子微微一笑,给了宋朝和朱熹一记响亮的耳光”也令人称快。可惜的是,时至今日,为朱熹之流的儒学大唱赞歌的声音依然不绝如缕。承舟的这一记耳光。打得还轻了些。

《面对芦苇》是精短散文诗的代表性作品。一片苇叶。以横着的“一尾短笛”的形象,吹出了何等清新的曲子。这章散文诗便是这样的短笛。通感、意象、语言,都十分简洁,不足百字,堪称精彩。

《走在黄昏的某一时刻》是我过去未读到,这次发现,大为震惊,承舟写出这样出色的诗,我竟未加注意,真是失察。他取其一点,在一个特定的时刻:“七点中的每一秒上”,来展现现代都市人的那种心态,“游在污染的空气中”,“如一尾沙丁鱼”。全诗点染式展示了城市生活的某些镜头,一闪而过,已足够。这才是散文诗,这才是现代手法的散文诗。

“我们,走在黄昏的某一时刻,感到

天籁就是头顶树上的两片叶子。有思想的

雨,打湿你我带着酒似的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10

对于高考语文文学常识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和各考区考试大纲(说明)是依据,但通常表述简略,不够具体;而同学们所学教材成为文学常识命题和备考的主要载体。新课标语文课程增加了学生文学常识积累的比重,各版本教材引入了更加广泛的作者及其作品。古今中外、不同领域作家的作品进入课本,既重名家经典,又重新^新作。

1 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常识是文学常识考查的主体。命题侧重于考查高中阶段学习过的重点课文的作者国别、时代、作品及其成就等。这是文学常/:请记住我站域名/识最基本的要求。

例1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b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c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d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解析 c项中《小狗包弟》的作者是巴金,不是水心。《小狗包弟》课标教材新引入的课文,在大纲教材中是没有的。答案为c。

2 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依旧是文学常识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常见的文学体裁,即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侧重考查体材概念、分类、历史发展、艺术特点等。

例2 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明清

解析考查内容并非课文表面最基本的作家、时代、作品等,而是课文背后包含的文学体裁常识。答案为:传奇。

3 文学名着、文化经典阅读成为文学常识考查的拓展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扩大了建议同学们文学阅读的范围,提高了阅读量、阅读水平的要求,因而不少考区也拓展了文学常识考查内容。借文学名着、文化经典命题是近两年出现的创新新题型。

例如,2012福建卷让同学们从5个选项中选出“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试题涉及《红楼梦》《子夜》《家》《巴黎圣母院》《复活》,考查文学名着的故事情节,要求同学们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古诗文默写

高考语文对同学们古诗文默写的考查一般都会在考试大纲(说明)中以附录的形式列出命题范围。具体篇目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凡是考试大纲(说明)列举的背诵篇目或段落,同学们必须一落实。从各考区划定的背诵默写范围和命制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 篇目绝大部分来自必修教材。少部分出自选修教材。前者为必修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章中的句子,但不一定是名篇名句;后者虽来自选修教材,但多为名篇名句,难度不会太大。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孟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选文重点。

例3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论语》

(2)爱其子,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答案:(1)言之必可行也 无所苟而已矣

(2)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 名篇名句、佳句是考点。同时检测正确、工整书写汉字的水平。这些名篇名句或解释人生哲理,或反映生活真谛,或描摹事物情貌,语言精美,含义深刻。一些考区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对古诗文默写限定了“常见的”,则说明重点考查名句,难度不大,但书写时须小心谨慎。

例4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________,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青青子衿,________。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答案:(1)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悠悠我心

3 考查范围不仅限于名篇名句。全文背诵篇目考查较细。近几年来,考试篇目每年都有适当增加,考题从过去的只考名句逐步改变为深入背诵篇目中的其他语句。抽查全文背诵的水平,难度上有所增加。

例5 莫春者,________,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答案:春服既成 浴乎沂

4 考查篇目中列举的初中课文也可能出现在试卷中。不少考区都在考试大纲(说明)中增加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背诵篇目,通常为名篇,命题时亦以考查名句为主,难度不大。但考

生需要在精准背诵的基础上,认真仔细地辨识形近字和易错字。

例6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陶渊明《挑花源记》)

(2)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有良田关池桑竹之属(2)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3备考策略

1 严格依照考试大纲(说明)的范围,依托所学教材进行复习。功夫下在平时,要将考纲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对照教材,逐个落实。

2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文学常识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除最基本的作家作品外,还有作品所涉及背景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传统文化等。一轮复习中,应该全面顾及,避免出现知识盲区。

3 对于要求全文背诵的古诗文篇目,一轮复习时决不能投机取巧,只背名句,而要按照要求识记全文。因为我们看到,有些考区古诗文默写题中的句子并非全部都是名篇名句。

4 注重提高复述、书写的能力,尤其要特别识记复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字词、通假字,做到既能准确背诵,也能规范书写。如2012辽宁卷需要在默写中写出的“晦朔”“蟪蛄”(《逍遥游》)、“频烦”(《蜀相》)这类重难点字词,容易出现错别字。同时,切忌出现漏字、字迹不清等情况,否则该题将会被判错。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11

这让我想起了魏书生先生,他通常采用的就是散点教学的方式,一本书的内容,魏先生往往不到两个月就讲完了,剩余时间就让学生自己消化,或深入研读或拓展延伸一些课外内容。这种方式是符合现在这个知识堆积如山、信息铺天盖地、变化日益加快的社会的,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选择性的学习恐怕才是最要紧的。散点式教学方式,就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提升和自我拓展的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是值得运用和推广的。

问题是:如何打破常规巧妙散点?

散点教学,宜尊重学生兴趣。散点,散有效的点,有效地散点,必须做到以生为本,高度尊重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就应该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可以创新”“潜能无限”。高度尊重学生,要置学生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让学生在融洽的情境中学习。所谓融洽的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中有民主的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愉悦的教学情境。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也有独到的个性,首先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然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然后请你说说喜欢的理由。”这位教师这一环节的目的应该是很明确的,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很多学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有一位学生却说:“我不喜欢这篇课文。”为此老师批评他“自以为是”。课后,这位学生告诉笔者:“父亲虽然很爱儿子,但是形象很不雅,我不喜欢。”在教学中,我们对教材的仰慕、赞叹、崇拜是一种学习,它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但是质疑、挑剔、批判,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一种更深刻,更具个性和更富创造性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为什么一定要硬逼学生学习不喜欢的内容呢?这是对学生个性的压抑,也是对学生独立思维的伤害。我们如果能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倡导独立自主地学习,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散点教学,宜“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散点式教学,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环境。而“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正能完成这一目标。

学习之前,教师先有意识地散个点――布置“前置作业”,这是“先做”“先学”,是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环境。布置“前置作业”,这是教师充分地调动和利用学生资源,把可以托付给学生的学习尽早地交付给学生,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是真正地以生为本。“先做”“先学”,使他们的头脑有了一定的储备,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了大体上的认识了解,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定会信心倍增,得心应手。

在短暂的寒假或漫长的暑假中,让学生做些什么作业,语文老师总是要费一番心思,而我经常布置这样一个作业:让学生们阅读下一册语文课本规定要阅读的文学作品,要求写若干篇读书笔记。以书为友,快乐读书,拉近了学生与书、学生与语文、学生与我的距离。每当假期结束,同学们畅谈读书心得时,我总会收获了一份又一份高质量的“答卷”,他们充满真情的娓娓述说,都让我真切地读出了关于教育的精彩诠释: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是儿童学生自己,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最重要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库。这样的散点,对学生应该是一种激励,它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想方设法创设了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的环境,唤起他们内在的热忱与希望,鼓励他们扬鞭奋起,不断前行。

散点教学,宜“以学定教”“不教而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是语文教育追求的境界。散点式教学就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表面上学生不能自己学,我们也要创造条件,转变方式,让学生能自己学。

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未必是必然的。一堂课里,没有什么非教不可、非学不可的内容。语文学科搞过于严密的目标训练体系有悖于语文精神,教师应该在全面掌握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教材的重点,突破教材的难点。《春》这篇老课文怎么教与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拓展、延伸、超越,使教学内容能够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和培养学生个性的有力的凭借。而且,品味语言对初一新生而言是一项新任务也是一项硬任务,富有挑战性,所以围绕语言赏析展开师生应该都有戏好唱。但教师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是要“教”的,但“教”应该是精而少的――只举个例子,教师“教”之后即“不教”,转为学生的“学”――模仿老师的例子赏析语言,学生的“学”才是这堂课的重点所在。

“教”是为了“不教”,“散”是为了“不散”,让学生在离开你以后,还能像你在场时那样精彩地学,甚至更精彩地学,当然,这个“不教”,不是绝对的“不教”,不是教师的消极无为,这个“散点”不是随便散个点,而是“授以渔”。以后的战略撤退,只有这种“不教”,才能解决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方法问题,真正实现“不用教”“无须教”的最终目的。

散点教学,宜多留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多一些自主空间,便多了一些探究创新和提升能力的可能。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有了自己独到的发现,思维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时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探究问题的热情便会空前高涨,就此,有教师认为“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并列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如对“全世界粮食发生短缺”这个问题的理解,各国孩子是大不一样的:非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饥饿,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饥饿中;欧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粮食短缺,因为他们一直生活在富裕中;美国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全世界,因为他们心中只有美国……仔细想想,说得太有道理了。

只有把提问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如教学《生命,生命》时,我讲到对生命的珍爱这个主题时,留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发问的机会,立即有个学生站起来问:“杏林子身患残疾,那她当初有没有想到过死呢?作者写这篇文章所选的动植物都是弱小的代表,这是不是作者自己的一种写照呢?”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同学,并鼓励他们,要想弄清这个问题,还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结果课余不少学生泡进了图书室和微机室,搜集到了大量资料,很快弄清了这个问题。在学《夸父逐日》这一课时,我同样让学生自己发问,学生灵机一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最后夸父的拐杖偏偏化作了桃林呢?”就这个问题,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想象,有人说夸父是想让后来的人,口渴了有果子吃,不至于像他一样渴死;有人说自古以来,桃林总和水联系在一起,大概是夸父希望这地方也能出现水吧;还有人认为可能夸父的拐杖是桃木的……所有这些,无不显示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超强的活动能力。学习中,“解决问题”是目的,但“问题”从何而来,如何解决却是关键,教师精讲,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无疑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这样的散点,一定比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要好得多;这样的散点,也一定能达到“教少学多”的效果。

散点教学,宜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散点教学,往往选择部分重要的东西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识间的联系,补充他们自认为需要补充的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独立学习,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悟。但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协作学习,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更具有关键作用。阅读并非全是个人的事,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是重要的认知策略。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这点明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在自读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要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再读书,在读中解决重难点,把读和议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划找归纳,在学生独立感悟镰刀斑羚组织才华和杰出智慧及老斑羚的牺牲精神的前提下,让4人小组自行确定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合作学习,讲座筛选,设计展板,布置画面和解说词,设计操作,合作为“一次惊心动魄的飞渡”的讲解做准备。经过小组的合作准备,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出现了,一块块精彩的展板出现了,一段段美妙的解说词出现了,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闪出更多的智慧的火花,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减弱了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好地体现了散点教学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

短篇散文精选范文12

关键词:真;情;美;目的语读者

1.前言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先生(1893-1941)的作品。许地山,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留学归来后在多所大学任教。积极参加,曾合办《新社会》旬刊。具有进步思想。《落花生》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家人一起吃花生,父亲借“花生”,教育子女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洗尽铅华。这篇散文侧重于以情驭事,融情于事,整体语篇上主题意义明确,风格朴实无华,清新而自然。句式上,句子结构简单,多为简单句和并列句,句子短小,充满口语色彩。

2.《落花生》的“真”

散文的“真”,主要体现在散文的“直”和“实”。“直”是指直抒胸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实”是指文章表达上“不加雕饰,不施铅华,全凭本色的真实和直接”(胡显耀,李力,2009:172)。因此,在翻译的时候,也要体现散文的“真”,根据莱斯的文本分析理论,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词汇层面,要尽可能地理解和揣摩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内涵意义,外延意义,联想意义,还要注重体现原文本的风格特点。句式层面,散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本篇译文中句式应选用自然简单的表达。语篇层面,要保持与原文一致的风格,而且译文的整体风格也要一致,不能出现书面语口语混搭的现象。下面作者选用杨宪益和张培基先生的译本进行比较赏析。

例1.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

杨译:Behind our house there was a patch of land.

张译:Behind our house there lay half a mu vacant land.

原文中,“半亩”中的“半”根据《新汉英大辞典》除了表示“一半”,“中间”,还可以比喻“很少”。在对目的语读者进行阅读反馈调查中,他们也表示无法理解“half a mu”是什么意思,同时降低了他们继续阅读的兴趣。他们表示可以理解“a patch of land”,但非上佳之选。其中一位目的语读者认为,“a stretch of barren land”更为地道。《新英汉大辞典》给出的“a stretch of barren land”的13个例句中,分别出自,.cn,而“a patch of land”取自BBC:Kenya-Somalia abductions:Profiles。由于原文中并没有在本句中体现荒芜二字,因此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比较贴切自然。但是”stretch of barren land”强调了是不毛之地,与后文“让它荒着怪可惜的”相照应,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翻译。

例2.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杨译:“Everybody can afford to buy them,whoever they might be,and everyone likes them.Thats whats good about peanuts,”said I.

张译:“Peanuts are so cheap,”said I,“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afford”在用的时候,经常采用“afford”+noun的表达方式,“like them”并不能表达原文中喜欢吃的意思。在张培基先生的译本中“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使原文中喜欢的程度被无故加深,并且“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中的“we”用的不恰当,这是作者一人的观点,不能当做大家的观点,这也是原文所要表达的,因此这句话应该改译为:“They are cheap and everyone can afford them and enjoy the taste.That is what I think is good about peanuts”I said”。

3.《落花生》的“情”

《落花生》的“情”真挚朴实,以最平常的事件,揭示深刻的道理。这就需要把原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尽量精确地转移到译文当中。没有移情,原作的生命就难以延续;没有移情,就不可能产生忠实可读,扣人心弦的译文(潘卫民,2006:51-4)。

例3.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杨译:We talked late into the night before dispersing.Although we ate all the peanuts that evening,Fathers words still remain embedded in my mind.

张译:We kept chatting until the party broke up late at night.Today,though nothing is left of the goodies made of peanuts,fathers words remain engraved in my mind.

这是作者在听完父亲的教诲,作者对此次经历的体会。也是本篇感情的收尾之笔,两个译本分别用了“embed”,“engrave”,目的语读者认为“engrave”在英语中的程度不及“embed”,“engrave”只是静态地刻在表面上,而“embed”表示深深镶嵌,并且与原有的思想融合,形成新的思想。在《柯林斯英汉双语大字典》中“embed”解释为:“V-T If something such as an attitude or feeling is embedded in a society or system,or in someones personality,it becomes a permanent and noticeable feature of it.”“engrave”解释为:“impress or affect deeply”可见“embed”有根深蒂固,在心里安家落户,生根发芽之意。由于作者将“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可见对作者影响之深。成为有用的人而不浮夸的人是作者崇高的人生追求,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尊敬。上述种种表明:“embed”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在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方面,都是上佳的选择。

4.《落花生》的“美”

散文的美主要体现在形散神不散,语言精炼朴素,以小见大。就《落花生》而言,父亲借助平凡的花生讲述做人的道理,深入浅出,富于哲理。翻译散文的时候,尤其要注意散文的风格,“篇中不能有冗章,章中不能有冗句,句中不可有冗语”(刘士聪,2002:140)

例4.“……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杨译:...The peanut lies buried in the soil,waiting until it is ripe before letting people dig it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