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

时间:2023-05-30 10:35:44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1

关键词:高层次人才;人事档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9-0092-02

当前,高层次人才成为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条件下制胜的核心战略资源,于是,高层次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些单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为了人才流动能够畅通无阻,制订例如人才柔性流动、绿色通道等政策,这使高层次人才在流动中出现一些弃档、重建档案的现象,这严重违背了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规范。

一、问题分析

(一)“弃档”现象日益严重

弃档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不了解档案的重要性,认为现今社会很多单位都是采取聘用制,且户口开放管理,档案问题似乎无关紧要;二是由于出国留学与档案失去了联系;三是不愿意缴纳每年几百元的保管费,于是弃档案于不顾;四是企业改制、用人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失业、待业、跳槽等情况增多,导致大批档案“沉睡”;五是一部分高层次人才因为与原单位签有服务协议,原单位出资培养人才,投入一定的财力和智力,协议规定当事人毕业后应为原单位服务多少年,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等。可是,当事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无视签订的协议,而原单位在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就扣押档案。与此用人单位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允其为柔性流动人才。所谓柔性流动,就是不受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的限制。这样就出现人已离开多年,而档案还留着原单位,原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还在按月发放工资。对原单位来说,档案是留还是不留,扣留档案又留不住人才,不扣留档案,所造成的损失更无法追回。于是“有档无人,有人无档”乱象丛生。

(二)“重建档案”对人事档案管理带来许多困惑

有一些用人单位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开通所谓人才流动绿色通道,指的是不携带个人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现象。具体来说,人才流动接收单位在未接受人才以往人事档案的前提下,重新为个人建立人事档案,全凭个人自己填写,以解决人事管理对人事档案需求问题的一种人才流动现象。这是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原单位的权益侵害。这种“重建档案”严重违背了人事档案的原始性、严肃性和唯一性,大大降低了档案的可信度。并且出现一人多档现象,还可能导致一个人被几个单位同时任用的现象,严重扰乱了人事档案管理和人才市场的秩序。

(3)高层次人才流动缺乏国家档案行政部门指导与监督,致使高层次人才档案流于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档案法》为核心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体系在内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其中人事档案工作方面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制度,例如1990年修订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1996年出台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2009年印发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的通知等等。这些制度的出台为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良好的档案工作长效机制,确保档案工作正常开展。但是,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今天,高层次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显得相对滞后。目前的人事档案制度亟须改革,例如,通过电子手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

二、解决措施

(一)要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和选拔任用机制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高层次人才成了用人单位的第一竞争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和完善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和选拔任用机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不能只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还应注重留住高层次人才,从某种角度来看,留住人才比吸引人才更重要。用人单位要在培育、选拔高层次人才方面进行资本投入,要用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发展回报人才,给高层次人才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违背协议和弃档不顾现象了。即使人才因某种原因要调出,当事人也因与单位进行协商赔偿事宜,尽量达成共识,扣档和弃档行为是不可取的,即损害了双方的利益,也不便于工作的开展。而引进人才的单位也可以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在考虑不侵害原单位知识产权和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可以用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允许高层次人才兼职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加快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实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流动以及信息的沟通,尤其是用人观念上的转变,使得过去以单位来确定人们身份慢慢转向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可,人的身份由单位人转向社会人。从某些方面来说档案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但绝不意味着档案无用。应当指出,弱化的只是档案的形式,即“袋装档案”,而强化的应是档案的资源和信息性质。[1]目前人事档案管理还是延续的传统的档案实体材料的收集和整理。人事档案信息库建设和利用也只是单纯的档案材料目录建库和原材料扫描成电子文档,仅限于本单位内部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在查询利用时的检索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信息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显得尤为重要,将高层次人才的一些个人基本信息及学术研究和科研成果信息建立人才信息库,通过网络达到资源共享,把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纳入专门的人才信息网,用人单位可通过一定的手续或网上授权,从网上了解高层次人才的基本信息和现状,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效的管理了人事档案,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人事各项工作,能为开发人才资源提供准确、全面和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美国在1974年颁布的《隐私权法案》中,就将人事档案分为了公共信息和保密信息。公共信息是指个人的基本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所在单位、工作时间、上次薪金调整日期和数目、职务变动时间等等。除此之外,关于个人鉴定、评价、惩罚及与医疗有关的信息等等都属于隐私信息。这样就方便了用人单位查阅和利用,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以人为本”地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变革,才能使人事档案成为一个公开、透明和适度开发的个人社会公信平台,才能真正打破人才市场的体制。[2]

(三)建立和健全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家档案行政部门还未出台针对于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由于制度缺失,使得用人单位在高层次人才流动时档案工作无据可依,无法发挥档案工作的真正职能,令高层次人才流动人事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流于形式,为规范高层次人才流动中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国家档案行政部很有必要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加大立法工作,依法治档,确保人事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使人事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此,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应根据人事档案工作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快出台符合当前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使高层次人才在流动中人事档案工作能够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立法后就应严格执法、做到全民守法和公开监督,让档案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高层次人才流动是智慧的流动,是技术的流动,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才流动必定与档案工作息息相关。我们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借鉴其它国家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好的经验,积极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例如在美国,其人事档案管理是实行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但国家档案事业管理机构却可在联邦制政府内和军队中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美国联邦政府系统的非现职人员,其人事档案由“国家文化中心”集中保管。企业用人时,雇主都要为雇员建立人事档案,但仅限于收集、保管与本单位雇佣活动相关的材料,在雇员与公司解除合约的情况下,雇员在公司形成的档案并不跟随雇员转递其它公司,公司保留一定年限后自行处理。很多公司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其档案都愿意委托给公共性档案机构代管理。[3]这种人档分离,代为收集、保管的方式,即不限制人才的流动,又有效节约开支,既便于用人单位使用,又避免增加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种封闭式管理模式,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自己管理,聘用制下不调档案的,当事人档案就由人才服务机构代为管理。目前虽然在一些单位内人事档案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户籍制度和人事体制的改革,人才流动日趋频繁,现行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人事档案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人事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选贤举能、知人善任的重要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是人员与社会管理相衔接的一个纽带,与人事调动、职业发展和维权等事关个人切身利益方面息息相关。我们人事档案工作者必须立足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让人事档案工作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注释:

[1]王树新. “弃档”现象与人事档案制度的改革路径[J].焦作大学学报,2010(3).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2

我国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在组织部、人社部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在机构设置、岗位职责、人员结构、归档范围、档案数量等各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促进了人才的选拔录用和合理流动,为流动人才的工龄计算、社保缴费、职称评审、权益保障等提供依据,维护了流动人才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及人员结构等都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运作中表现出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1.1个人“弃档”、“死档”现象较严重

“弃档”就是流动人才把档案放在人才服务中心或其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后,长时间不与存放单位联系。我国每年有6百至7百万的大中专毕业生流入社会,除极少部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型国企就业并接收档案外,其余大部分流动人才的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还未深刻认识档案管理价值,常常是学校把档案放在相关机构后流动人才本身却置之不顾,一些无人问津的档案最终成为“死档”。目前,我中心就存有历年大中专毕业生和辞职人员档案5100多份无人问津,最早的竞是1983年的中专毕业生,另外每年还以700多份的毕业生档案递增,这其中绝大部分若干年后也将成为“弃档”、“死档”。

1.2人事档案过于注重管理

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不少人才服务中心或其他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在流动人才管理与服务上做了一些相应调整,但是管理模式和手段依然处于较原始的层面上。以我中心看,本中心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基本上只关注流动人才档案的接收、分类、保存、装订、传递流程,忽视了档案的收集、鉴别、开发和利用。由于受人员和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等原因限制,对用人单位的一些不良行为不太重视也没有办法主动去收集和介入,影响了流动人才档案管理与服务能力。如,一些用人单位经常在无档案、无党团组织关系、无原单位证明情况下用人,即使有档案,也不太重视档案审阅、整理、甄别、归档工作,造成个人档案内容不完整、时间中断等,对养老保险、权益保证等都产生不利影响。

1.3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与人员流动存在“脱节”情况

一些地区或用人单位为吸引人才实行“三不”政策,其中一条就是接受不带人事档案的人员,造成原单位有档无人,新单位有人无档,“人档分离”的现象非常严重,在我中心这样情况十分常见。由于这些情况的存在,新用人单位对人员的学历、背景、能力、原单位工作情况等了解不足,可能在岗位安排上存在偏差,甚至出现违法违纪人员被重新任用到重要岗位而出事故,降低了人事档案利用率,影响了人才挖掘与利用成效。比如,我县乡镇一罪犯逃往外地,重新就业后又违法,在外地司法机关追查到原单位后才被发现是逃犯。

1.4档案材料收集欠佳,缺乏补充

人事档案内容包括各种履历表、登记表、学历背景、工作表现等一系列内容,但是由于对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不够重视,补充更新不及时,使得人事档案资料不完整。比如,有的人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且该单位与存档管理单位无隶属关系,企业对流动人才在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收集不够,形成不了完整的“经历链”。我中心一些人事档案在以上情况影响下,档案材料因为长时间的无更新、无补充,使得档案价值贬值、功能退化。

1.5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规定与制度未落实到位

从现实的人才档案管理情况看,上级文件所提出的规定、制度等并未得到彻底的贯彻落实,出现多头管理,一些社会中介参与管理的情况,造成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较混乱。有的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把档案存放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由这些机构管理档案;有的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后,把档案转到工作单位的档案管理机构,由用人单位管理档案。比如,石化、广电、银行、卫生、教育等单位都有专门的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而有的大学生对档案管理价值认识不到位,直接由自己保管档案,导致档案成为“死档”,档案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1.6档案管理手段匮乏,管理人才缺失

就目前而言,基层流动人才档案管理的创新力严重不足,管理模式、管理手段一直停留在过去,缺少对档案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管理手段上,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电子档案较少,还处于手工编辑、检索层面上。我们知道档案管理是一种较枯燥的工作,人员流动较频繁,造成档案人才紧缺。而且,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在职工培训上偏重于理论讲解,实训操作训练不足,部分管理人员实践能力与服务能力不高。

2、基层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加强宣传教育,使流动人才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

档案是一个人背景与经历的一个原始记录,与养老保险、职务晋升等息息相关,它的管理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工作。为增强毕业大学生的档案意识,各档案管理单位应与辖区内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举行档案宣传活动,并在就业指导教学中应积极宣传档案的重要性,提高毕业生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档案的维护、管理与追踪,绝不允许学生自带档案,应把档案转至用人单位的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心或直接寄回生源地人事人才服务中心等部门,以免档案成为“死档”或“弃档”。

2.2提高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档案管理,既要注重档案保管,更要重视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人事档案的真正价值。所以,档案管理机构应提高对流动人才人事档案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在档案开发利用上,切实落实“三龄一历”审核工作,促进档案升级达标。同时,是否如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一样,加快建设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通用信息库,形成以电子档案为主的档案体系,实现全国流动人才人事档案信息化,便于档案的查询、开发与利用。

2.3坚持落实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

根据我国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内容,我国在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上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任何用人单位都要严格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可减少“人档分离”现象。比如,我县规定流动人才档案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管理,其他无授权单位无权接受流动人才档案,进一步规范了流动人才档案归档行为。或者,成立“档案管理服务中心”,集中统一管理本辖区所有的人事档案,既能精简档案管理机构,又能减少用人单位卡档现象,确保档案安全。

2.4实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

在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中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档案材料收集齐全、内容真实准确。在档案材料收集上要坚持“求深、求广、求精”,加强材料内容鉴别,提高档案内容深度与广度。收集过程中应做到“口勤、手勤、脚勤”,扩大收集范围,拓展收集渠道。在档案材料收集上,除了传统手段之外,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如,流动人才服务中心与各组织单位建立联动机制,档案人员主动和档案材料形成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把能反映业务水平、职务变动、工作变动、考核培训、工资调整等的最新材料收集归类,整理后归档,以充实人个人事档案内容。

2.5加强与公、检、法、纪检、保卫等部门的联系

加强与公、检、法、纪检、保卫等部门的联系,收集流动人才违犯党纪国法而形成的处分材料、个人检查材料以及甄别复查结论和判决书等方面的材料,然后整理入档,提高人事档案的完整度。同时,建立人才诚信档案信息系统,作为人事档案的补充,为用人单位提供所用人员的个人诚信评估报告和诚信查询服务。如,我县在现行中就建立了公、检、法、纪检等部门与相关档案管理部门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各单位有存在相关人员的违法违纪情况互相通告并将形成的处分材料、个人检查材料以及甄别复查结论和判决书等相关文件、材料送交一份给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2.6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契机,不断提高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力度,实行开放式管理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能力,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需要。同时,完善激励机制以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加强在职人员知识更新和实践操作培训,如存贮、防护、扫描、微缩照相等方面,熟练应用网络办公和现代科技工具,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根据上级规定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每年必需完成相应课时的在职继续教育学时,才能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3、结束语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3

关键词: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质量;分析和阐述

人才的流动是当下社会较为普遍的现象,人才的不断流动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极大难题,增加了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现代化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严重阻碍了社会文明的发展,面对这一发展形势,要增加对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度,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1 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素养

1.1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

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的政治修养,来保证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思想政治修养的提高,首先要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念,学习我国党的优秀品质和思想道德精神,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自我修养。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增加对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关注度,学习当下社会较为优秀的思想道德精神和社会文明知识,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人民群众和国家服务,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而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全面施展,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1.2 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求不仅要具备较好的政治修养,其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档案管理目标,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信心,营造具有良好风气的档案管理工作氛围,增加自身的责任感,全身心的爱上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树立爱岗敬业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学会奉献。因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是一个,默默无闻需要付出再多心血的工作,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好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和勇于吃苦。其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学会遵纪守法,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个和法律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具备机密性和保密性,对国家额发展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保证对档案管理的工作的保密性,对于不应该提供档案信息的群体和机构,间坚决给予其档案的提供,明确自身的法律职责。

1.3 建立求真和务实的工作理念

对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求真和务实的工作理念、因为档案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是紧密想联系的,进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其一定要保证档案记录的真实度,保证其具有实际应用性,保证其对使用主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其次,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要不畏权威、忠于职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坚决抵制档案篡改事件的发生,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历史性,还原档案的历史价值和实际应用性,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2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修养

2.1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素养

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的素养进行分析和阐述,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其一,站在党和国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全面贯彻党的工作方针和理念,学习党的精神,学习哲学和传统文化,增加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保证无论在什么样的形式下,都可以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来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目标。其二,站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其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工作目标,建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学习优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优势,增加自身的知识素养,在工作之余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书籍,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加对不同知识的关注度,丰富自身知识层次,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其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要学习法律知识,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理念,增加自身的法律知积累度,利用法律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性。

2.2 学习现代化操作技术,增加自身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吗,需要接触重多新型的技术设备,来辅助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包括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照相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等等。进而,为了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目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学习新型科学技术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科学技术知识,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当下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电子档案管理技术,是科学技术与档案管理工作结合发展的产物,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便利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面对这一形势,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不同科学知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其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与不同的社会群体和机构进行交流,进而其也要具备较好单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众多工作都需要管理工作人员去和不同群体进行协商和交流,哪管是基础的统计工作,业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好的精神面貌,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奠定坚实基础。

3 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建立科学的评判体系

其次,在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修养后,也要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保证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会,擅自离职,保证其具备较好的和服务态度。其次,也要建立合理化的u判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管理行为和态度进行评判,发现其自身的工作弊端,并委婉的告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其也可以在内家里奖惩制度,对表现较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最后,也要完善和壮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的队伍,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力,保证其具备较好的实际工作人力,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技能的培训,针对不同性别和实际管理的工作人员,对其管理工作岗位进行划分,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合理化划分,建立多样形式的档案查找体系,保证档案查找的便利性。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实现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目标,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4 结论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主要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能力,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度,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技能,来为国家档案管理工作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欧彦廷.提升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质量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6,17:147-148.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4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完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指:

1、辞职或被辞职的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2、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3、待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人事档案;

4、自费出国留学人员的人事档案;

5、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人事档案;

6、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中方雇员的人事档案;

7、其它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三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的原则,接受同级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第四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素数的人才流动服务就(以下简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

第五条跨地区流动的人员人事档案,可由其户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也可由其现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

第六条尚未建立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仍由原人事档案管理单位管理。

第七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人证做好与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第三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第八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十五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发现转来的档案材料不齐全或不清楚,应要求原单位补齐或查清楚。

第九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受。

第十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定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第十一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与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具的转档手续具有相同的效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必须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开具的转档手续,方可接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第四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利用

第十二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加强与流动人员及其现在工作单位的联系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不断充实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的内容。收集的材料必须经过认真的鉴别。需经单位盖章或本人签字的,签字盖章后方能归入档案。

第十三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擅自泄露档案内容,不得擅自涂改、抽取、销毁或伪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

第十四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查阅、借阅工作制度和注意事项。

(一)查阅流动人员档案应办理审批手续。查阅单位应申名查阅理由,管档单位根据规定和需要确定需提供的档案材料。

(二)查阅单位应派中共党员到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查阅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查阅单位介绍被查阅人的有关情况。

(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涉及国家秘密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要严格保管,严格查阅手续。

(四)任何个人不得查阅或借用本人及其直系亲属的档案。

(五)查阅档案必须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阅档规定,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查阅者不得泄露或擅自向外公布档案内容。

第五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

第十五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具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物质条件,建立坚固的防火、防潮的专用档案库房,配备铁制的档案柜;经常检查库房的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等设施和安全措施;档案库房、阅档室和档案人员办公室应三室分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档案的保管方法和保护技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政策研究和理论研究,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第十七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应由专人负责。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是党性强、作风正、忠于职守、具有一定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共产党员。

第六章监督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的,由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1、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单位或个人;

2、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

3、擅自向外公布、泄露档案材料的;

4、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中,出现违反本规定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对前款所列情形负有责任的单位或直接责任者,要视情节的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应本着“服务为主,适当收费”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收取服务费,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办法或工作细则,并报人事部备案。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5

关键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人事档案;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4-00-01

流动人才管理档案主要涉及到人才交流、职称评定、晋升调动、离职退休、办理保险等相关职业业务变动情况。对于流动人才管理的相关政策不能严肃及时的执行,档案传递不规范,管理模式落后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还有待解决,我国必须要加强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开拓新型管理模式,推动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特点

(一)流动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流动性的特点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流动人员不同阶段个人实际表现的记载过程,更主要的一方面是指随着流动人员本身的流动而必然形成档案的流动。

(二)分散性。指不同类的流动人员其个人档案是分割管理的,如未就业或在非入编部门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存放与管理的。

(三)易失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人员的流动中,经常发生的档案不能与人同步流动的情形,尤其是在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方法科学性不高的情况下,这一特点显得更为突出。

(四)利用率高。一方面是流动人员本身在流动过程中的直接应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必然要查阅其个人档案,人员自身频繁的流动就促使档案被查阅利用的概率大为提高。

(五)管理难度。流动人员以上的特点综合作用,体现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封闭管理意识与偏低的现代化程度。人才市场目前并未有效发挥传递人才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提供档案利用的方式单一,基础工作欠缺,主要履行的还是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没有对档案进行适度开发,不能很好地在流动人员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一个充分透明的平台。

(二)管理机构混乱,人员配备不科学。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而这些机构承担着人事与人事派遣、人才资源开发、招聘会举办、毕业生就业指导、人才市场培养、人才国际合作等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档案管理只是人才服务工作的一部分。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材料与管理环节问题重重。对于流动的劳动力而言,档案的残缺主要体现在登记建档时的疏忽,应录入的档案信息没有登记在案,以及农民工再进行异地流动时,由于地域跨度大,使新建档案信息不能作为原有档案的补充与延续,而彼此隔离。

三、新形势下流动人才档案管理对策

(一)规范建档依法管档。进行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归档,把好“入口”关;用人单位有义务支持帮助档案工作人员规范建档,保证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自觉维护档案管理制度的严肃性,严格执行国家人事工作政策法规。

(二)正确处理留人与放人的问题。如果不是因为与原单位有具体问题未了结,如合同期未满,帐目未清,或涉及商业秘密等,挽留无果后,原单位不应采用扣档留人手段,应尊重当事人意愿,人性化处理留人与放人问题。

(三)加快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统一人事和专业化标准管理,变“单位人”为“社会人”,必将使人才流动渠道更畅通,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实现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人档分离”与“弃档”、“死档”问题也迎刃而解。

四、要普及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一)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网络的前提,在建立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时要注意如下五个问题:一是系统软件要统一,二是系统软件中主要信息项要统一,三是数据库的补充和维护要及时,四是对数据库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五为确保个人隐私权,对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录入数据库。

(二)普及采用激光扫描及光盘存储技术。激光扫描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技术手段。对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录入较大的信息项。

(三)逐步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要进一步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联接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内部的局域网或广域网,使不同范围内的利用者共享计算机管理的人事档案信息资源。

五、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分离管理

(一)应用现代高科技术,开发随身携带的身份卡(工作卡、档案卡、税卡、保险卡、医疗卡等)。开发的身份卡也可称之为万能卡,这种卡必须在特定计算机上的软件才能打开,个人无法打开,只有用人单位才能进行修改记录,上级主管单位及同行单位只能读。

(二)利用网络共享资源。要有国家机构专门开发的人事档案软件的网络系统,对国有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用统一系统软件。

人才流动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人才流动日趋活跃,流动人才人事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各类流动人才的成长轨迹、工作经历、业务专长及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情况,因此,在人才资源开发服务上具有极大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瑕.探讨流动人才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18):22-24

[2]王云庆,赵亚敏.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传统档案利用的影响[[J].山东档案2006, (06).

[3]毛章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l.档案时空,2006 } (02).

[4]严建南,纪红卫.试论“人档分离”[J].档案学研究,2003 (OS).

[5]肖文建,杨彩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田.青岛市档案,2003 } (OS).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6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规范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才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流动人员相伴而生的就是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人员经历、德能勤绩和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备查的各种方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在1996年就联合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科学的途径,使之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保障人才合理的流动。

一、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提高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展起来的。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事档案工作体系的完整,关系到我国人事制度改革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关系到依法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有效管理,推动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一方面促进了单位用人自和人才择业自的落实,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才能进能出的渠道畅通,消除了人才流动中的体制,促使企事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推动了政府人事部门的职能转变与服务空间拓展,这是对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历史性突破。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依据,具备重要的凭证价值。它是用人单位准确选择、正确评价、科学管理与使用人才的可靠依托,是流动人员从学校到工作各阶段诸多情况得到权威性证明的最有效保障。它不仅保证了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而且使双方构成了合理而紧密的新型人事关系。

3、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为人才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创造了条件。传统体制下的人事档案对人才的流动有较大的制约作用,会产生“人走档不走”的情况,这给流动人员的工作、生活、待遇、户籍等方面带来麻烦,但是流动人员在身份认定、工龄计算、求职就业、出具证明、职称评审、计划生育、办理保险、退休审批等方面都需要人事档案,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二、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收集工作,完善档案内容。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

2、全面普查案卷,改进和完善档案功能。对接收到的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应重新整理,剔除无用的案卷资料,对所保留的案卷资料重新组卷,使其记录内容全面、客观、动态。同时对档案的功能应进行重新定位,档案的内涵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如涉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侧重对工作业绩的评价,增加一些其他诸如劳动技能、学习奖惩、专业特长等方面的材料,以便使所具有的功能更加适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补充一些其他有关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都十分需要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选拔人才服务,减少“弃档”现象。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流动人员人事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同时也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人事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充分认识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开发、管理和利用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这一信息资源。

三、推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深化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操作。同时也保证了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减少人员流动导致人事档案转移过程中的修改、涂改、伪造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

2、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通过网络链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7

关键词:企业;人事档案;档案管理;流动人员

中图分类号:F24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129-02

引言

在中国丰富的档案财富中,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求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二、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严格档案转递手续。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的转递是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的转递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档案转递更为规范,使档案更能发挥利用价值。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三、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

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小结

人事档案是与人类个体密切相关真实的人生记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蔡秀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对面[J].中国人才,2006.

[3]肖文建,杨彩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对策[J].北京档案,2003.

[4]李广都,罗辉.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分析[J].中国档案,2006.

[5]卫许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5.

On Improving the Business of Mobile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Measures

CHENRong

(The third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Bureau of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710, China)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8

管理方法、手段创新

目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与手段陈旧、落后,仍以传统手工操作和管理纸质实体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不少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仅仅充当档案保管员角色,局限于人事档案的接收、保管及有限利用,档案内容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充与更新。因此,要提高档案工作效率,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与时俱进,摒弃过去单一的手工操作方法,发挥档案管理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库,集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及补充、更新等工作于一身。同时,还应结合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特点与社会利用需求,建立科学的检索工具,努力开发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将不属于保密范畴和或不具有知识产权的那部分人事档案信息实行网络化公开服务。此外,还应充分调动和发挥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积极主动开发档案信息潜在资源,为社会、企业(单位组织)及公众提供更广泛的利用。

思想观念创新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和第十九条关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界定,说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本身具有一定商业色彩,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享有独特的管理权限。加之受“多头管理”和“重收费、轻管理”等思想的影响,人事档案的接收、转移及利用手续相当烦琐:一般须持有离职单位的证明、接收单位的证明、人事档案保管机构的相关证明等才可转移、利用有关档案。这就为某些单位垄断人才,限制个人自由发展,防止人才流失,提供了借口和特权。同时也导致了大量“弃档族“和”死档案“的形成,使得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与服务质量失去了信心,对人事档案的可信程度、完整程度产生了怀疑,从而弱化了对人事档案的重视。因此,面对广泛而急剧的人才流动,我们要转变观念、简化手续、健全管理制度,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杜绝人才垄断或不经专门渠道或机要通道而由个人携带人事档案的错误行为,减少人事档案被篡改、伪造、损毁,甚至被遗弃的可能。同时,要加快改革步伐,建设社会化服务型的人事档案保管中心,引进西方CRM管理理念[2],并将其运用到为社会公众服务领域,凝成“公众关系管理理念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亦即建立以委托者为中心的人事档案补充、完善、更新管理服务网络,委托者凭身份证可以通过人才交流机构网站查询有关的档案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活动及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档案的补充、更新、缴费等)。企业组织、个人与人才交流中心都要顺应时展潮流,及时更新观念,建立良好的联系,互通有无,以维护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动态性及内容的丰富性。

技术、服务创新

多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以保管档案实体为主,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甚少。尤其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补充与完善工作基本还是零起点。[3]因此,要加强专业技术和服务创新,将效益与服务统筹结合。

(一)要加快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体制。成立专门负责信息收集、处理、、管理的信息部门,使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得到全面收集处理和充分提供利用,提高人事档案服务的社会效益。

(二)建立合理的收费制度,包括档案转移或移交手续费、保管费及咨询服务费等。建立定期鉴定和催缴制度,派专人负责。可参照某些部门的收费方法,对流动人员档案保管费可采用由公司定期缴纳或公司代为收取的方式。对于那些待业或失业人员的档案,保管费可凭其待业或失业证明,适当给予减免。而对于有支付能力却没有按时缴纳的可先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及时催缴,逾期不缴者可视具体情况收取一定的滞纳金,科学、合理地挖掘档案的经济效益。

(三)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减轻人才交流中心的经济压力,使人才交流中心由商业性向社会公共服务性转变。

(四)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定期进行检查,确认并及时对档案进行补充、完善,防止档案中断,为档案委托者提供良好的、全面的、优质的社会化服务。

档案教育创新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9

        根据近十年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实践,笔者就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谈一些看法。

        1.1档案移交不及时:已辞职、辞退、待来大中专毕业生、解除劳动合同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有些没有及时移交当地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没有人事权的单位擅自保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造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丢失、材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出现。

        1.2“弃档”现象较严重:

        1.2.1人事档案作用逐步淡化,医院在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时往往只是注重能力,不在意其历史档案。

        1.2.2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有的人受利益的驱动,不顾组织是否同意,一走了之,新用人单位还可以在当地人事部门的帮助下为其重新建档,忽视其原有档案的真实性。

        1.2.3人事费普遍过高,也是导致“弃档”的原因。

        1.3档案管理不规范:有的单位对档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所用档案负责人员管理不规范,责任心不强,考核、档案工资晋升、评定机制不健全,不注意平时材料的形成,导致档案材料缺失,给当事人出国政审、职称评定、组织考核、出具人事档案相关证明和办理流动手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1.4人事缺少特色服务:目前大部分地方人事还处在单一服务阶段,在很多业务领域里还是空白,只有条文条款缺乏实际行动,缺少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无法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需要。

        1.5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尚未健全,部分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变化较大,流动性强,频繁的人员变更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悉,有待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及定岗规则。

        2加强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为了保证医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促进卫生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营造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氛围要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定,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建立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

2.2 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政策法规

        2.2.1对过去不合时宜,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政策加以完善,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杜绝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2.2.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规范对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不准民营和合资人才中介机构从事人事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事调动业务,促进我国人才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

        2.3创新人事服务形式:

        2.3.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认真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转递等管理工作,认真做好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有关的流动人员身份认定、档案工资记载、出国(出境)政审工作,经授权做好相关的职称资格考.评、合同鉴证、社会保险等社会化服务工作。

        2.3.2要不断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提高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经常了解用人单位和人才对人事档案材料的新要求,树立人事档案利用的“受众”意识,变过去“守摊式”服务为“开发式”服务,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健全管理人事档案的机构,要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成立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通过档案管理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促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2.4各有关部门应重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转递:

        2.4.1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人员原单位办理档案转递手续,原单位必须保证档案资料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不得为难流动人员办理档案转递手续。

        2.4.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对流动人员本人自带的人事档案,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不得接收。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 人事档案 托管

独立学院已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属于民办性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职工采用聘用制的用人机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办高校规范管理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2006]101号):“各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负责管理民办高校教师的人事档案。”独立学院教职工人事档案绝大多数托管在学院所在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尚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里面既有独立学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

为使人事档案更好地为独立学院规划、预测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为考察、任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维护和保障教职工的个人权利提供法律凭据,笔者根据多年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经历,提出一些看法和措施。

一、独立学院人事档案中存在的问题

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独立学院普遍办学历史短,工作重点是学科建设、学风建设等教学工作,教职工人事档案建设目前还是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没有引起学院足够的重视,没有把档案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人员、经费、管理还不十分到位,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没有完善的归档制度和章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又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制约机制,使得人事档案的收集、归档、保存等制度得不到落实,不能适应独立学院对人才队伍的考察选拔、规划预测、开发利用等工作的需要。

2.人事档案材料记载不连续、缺乏完整性

独立学院聘用的大多数是青年教职工,有些教职工毕业后到外企、私企等没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工作了几年,由于这些企业本身人事档案意识就非常的薄弱,存在“人档分离”的现象,没有对职工相关材料进行归档,造成了档案里没有对其毕业后工作的工龄、业绩、职务、职称等经历进行延续的记载,无法体现其工作业绩和技能水平,致使其到学院工作后工资福利待遇、职务聘任或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工作受到影响。

3.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收集、鉴定等日常管理不到位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一般不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人事档案的鉴别特别是档案价值的鉴别缺乏专业的档案知识,致使该归档的材料没有归档,不该归档的却归档,导致人事档案比较混乱,材料缺失或不够准确。

独立学院广大教职工对人事档案归档内容、管理范围更是缺乏了解,不会主动向人事部门提供个人材料,导致符合归档范围的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不全,常造成教职工在校工作期间形成诸如年度考核、职务提拔材料、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材料、工资调整材料、后续教育取得的学历学位材料、入党材料、科研成果、著作、论文、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等体现个人经历和水平的重要人事信息档案材料缺失。由于收集、归档工作不扎实,反映教职工教学工作、科研成就和个人专业特点的原始材料不全或遗失,将导致教职工部分历史经历产生空白的严重后果。

4.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之间的矛盾

独立学院(托管单位)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单位)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使两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其一,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是人事档案的管理机构,应对独立学院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但由于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单位之间的联系非常少,缺乏协调沟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被动地等待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档案材料移交制度。独立学院有许多应当及时归档的材料比如学历的变化等,往往不能及时归档,甚至不能保证一年归一次档,不利于人事档案的及时更新。

其二,档案管理与利用产生矛盾。由于空间的距离和档案管理技术的落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及时、方便的档案利用。人事档案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目前开展人事档案的服务只限于收集、整理、保管、转递、开具档案证明等,并且是原始的手工管理,对信息的查询依旧是人工查找档案实体,没有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量大,效率低。独立学院需要利用教职工档案时,凭单位联系函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部门办理,远距离的、频繁的来回查询,对学院来说既低效又花太多的精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只是被动的存档管理,不能对委托的独立学院提供主动的、个性化的服务,在人才选拔、培养、开发及预测上无法为独立学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1.独立学院人事档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独立学院领导要重视人事档案工作,人事档案是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职务、职称等方面的真实再现,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在独立学院发展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

独立学院要做好教职工人事档案工作,可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的情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干部档案工作细则》、《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暂行规定》及《关于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出适应独立学院特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科学合理的、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这样人事档案的收集、鉴别、整理、保管、利用等工作就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既维护了档案工作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又让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

2.加强人事档案宣传力度,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

独立学院人事部门应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把加强档案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学院刊物、网站等多种媒体对教职工进行档案知识的宣传,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了解人事档案制度及条例,了解哪些材料应归档,使教职工自觉地配合人事部门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经过不断的宣传教育,使档案意识深入教职工心中,化为自觉的行为,为人事档案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使档案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加强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人事档案工作需要依靠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协作才能做好。笔者从事多年的独立学院人事档案工作,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从来没有联系过独立学院,没有就档案工作进行过交流、讨论,只是坐等独立学院上交档案。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每年应定期联系,召开工作会议,就人事档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把档案工作做好。

4.加强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档案事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就显得十分重要。

由于独立学院的人事档案托管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所以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包括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独立学院二支队伍。

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必须高起点、高要求。这支队伍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精通档案学知识,熟悉档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树立全心全意为独立学院档案托管人员服务的思想。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专业人员。

另一支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人事部门档案管理人员。首先,独立学院应充分重视这支队伍的建设,在人员配备上,最好配有专职的档案人员。即使是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保证他们有充足的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上。其次,应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

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应主动地深入到各独立学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去,做好业务指导工作,一方面使独立学院档案归档工作做到正确、完整、规范;另一方面,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人员在业务指导的过程中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第三方面,这给双方提供了一个思想沟通、工作协商、信息反馈的平台,通过双方的互动协作把档案工作做得更好。

5.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独立学院在人事管理工作中随时需要查阅、利用教职工档案信息,以便对教职工作出及时、正确的评价。若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仍然使用传统的服务方式,需要独立学院派人前来查阅档案,则费力费时,很难满足独立学院人事管理的需要,这也使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受到限制。档案管理部门应当与时俱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把传统纸质的人事档案,制作成数字化的人事档案信息库,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独立学院可以通过网络对人事档案信息库进行及时更新、查阅,实现远距离地对人事档案信息库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省时省力,这样可极大提高人事档案利用价值。因此,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开发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将是独立学院与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杜玉兰.论人才流动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问题与对策[J].北京档案,2012(6):36-37

[2]马世仙.独立学院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2(s3):65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11

[关键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难点;现状;措施

一、前言

人事档案记录着一个人的经历,它不仅是个人历史信息的重要证明,也是企业人事部门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才的流动现象十分普遍,与此同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制度化、科学化。许多档案被投入到社会中就一去不复返,使得档案消失,造成档案管理困难,而且还会产生许多废弃档案,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阻力。此外,出现大量废弃档案现象和档案消失现象会导致许多复杂的档案纠纷问题,也使企业人事部门选拔人才失去必要的依据。总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完善,将直接或间接地为个人和社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及时分析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已显得迫在眉睫。

二、我国当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首先,难以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人事档案在投入到社会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遗漏的现象,很多信息都是个人自己添加上去的,主观性太强,缺乏真实性,使档案管理工作失去意义。其次,档案管理工作环节不规范。流动人员的档案在转递时不符合要求,使得各部门在档案交接时存在脱节现象,导致档案信息难以及时更新,很难满足企业人事部门的需要。此外,人事档案作为个人经历的重要证明使用效率低下。由于人们认为档案属于个人隐私,所以被密封起来,使用空间狭小,很少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将档案中不涉及隐私的信息公开,发挥人事档案自身更大的作用,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最后,目前流动人口人事档案管理体制还未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还未步入现代化,管理理念落后,一些部门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大量收取档案管理费,非常不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三、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完整性归档难

档案管理必须要保证其完整性,这是维护档案真实性的前提条件,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很难实现这一要求,一方面由于流动人员的特殊性,一些流动人员在调离原工作岗位后,档案常由本人自己保管,在他们没有找到工作之前,档案的管理也是个空缺。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实现规范化管理难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其被利用率越来越大,它的作用和价值也逐渐体现出来,要想达到资源的共享,就要使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应该加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来源多、结构又复杂,流动人员的原有职业有很多种,由于职业繁多,每份档案的内容也会千差万别,实行规范化管理似乎不太现实,很多档案还是以原来的结构形式存在,档案更新效率比较低,归档到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这些档案就显得尤为的复杂和无序。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查找和利用档案难

方便以后人事档案的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要想快速、准确的查找档案,在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档案的数量多、需求面广、查阅次数多、管理手段也落后。

四、几点关于如何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

管理效果依赖于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所以,加强管理意识才是根本所在,要完善档案的收集环节,建立起来健全的流动人员档案材料的收集网络,以定时定向收集方式为主,以动态跟踪的分散收集为辅,要改变传统的档案收集和保存方式,继续推广已经开始局部使用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方式;要优化档案的内容构成,在档案中主要记载比如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等的信息,这样才会提升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档案的信息,对个人进行选拔和重点培养。

(二)提高档案人员的职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今天,数据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并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方法,加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三)实行管理手段和技术更新

社会对于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查阅利用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管理部门仍然采用的是落后的管理设备和手段,不能满足社会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查阅利用需要,实行管理手段和技术的更新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的发展主流,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使用先进的管理设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才能实现档案的高效利用,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将不属于保密范畴的档案部分进行网络化的服务管理。

(四)建立档案管理的新型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产生了人事制度,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工资核算等工作任务由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而不是由用人单位管理,这是一种新的用人机制,这就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实行了新型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以往人事档案管理的封闭化、分散各部门管理的现状,而是向社会化、公开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这种集中统一管理的方式规范了管理工作,管理标准也很统一,方便社会对于人事档案的广泛利用,既省时又省力。

五、结束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现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此工作,并根据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落实好上述提出的几点措施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流动人才档案管理范文12

1.1人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在流动人员大幅增多的同时,他们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档案在求职的过程中可有可无,并且他们也不清楚档案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同时,很多流动人员的档案在他们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这也间接的使人们忽视了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此同时,档案管理在党政机关、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业中的管理制度和其他私营企业以及一些商业企业中的差异也相对较大。对于很多私营企业来说,档案管理已经不能够准确的评判他们对于人才的标准。因此,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也就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流动人口的档案管理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1.2档案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也相对不够健全,很多单位在进行档案管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并且在政策方面对档案管理上也没有直接的管理政策,大多部门对于档案管理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虽然承担着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配制工作,但是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具体的工作内容。因此,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也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档案的流动已经难以达到人口流动发展的需求,从这方面内容来看,我国还需要更好的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够发挥出档案管理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的流动人口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

2、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几点措施

面对目前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好的加强对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同时,我国政府和各个部门也要加强对流动人员认识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且逐步的建立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人事资源档案管理的发展也将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多年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内容以供参考。

2.1形成共识,促进发展

在我们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传递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在各个省区之间,档案传递的数量较大,并且传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档案管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政策和实际操作中的很多工作都不能够保证一致。建议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部门牵头,规范全国各省区之间的有关档案转递方面的要求,通过加强对人事档案流转过程的管理来规范、引导人才流动,使人事档案价值得以体现。

2.2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划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内容是否准确、精炼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3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对于规范西部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2.4分类归口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遵循集中统一、归口管理原则。因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为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目前档案多头管理问题比较突出,档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对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有个统筹统一的标准,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就需要首先解决档案管理的问题。

2.5人事档案既是一项服务的工作,又是一项机要性工作

人事档案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工作,它是一项保密性工作,人事档案工作属于机要部门,人事档案是自然形成的,很多材料不可复制,具有原始性,所以十分强调安全。为此,要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社会化水平,就要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经费保障、档案库房建设等方面有明确的界定,从制度上、组织上对流动档案人事管理提供保证。

2.6人事档案一直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