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26 03:06:36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

上半年,在市综治委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按照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规定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民政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的规定,我们对符合救助条件的流动人口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了有效救助。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政策宣传。为了让人们正确理解救助管理法规的要点和精神,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求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我们一如既往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定期在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地段(街道),向市民和求助人员发放救助管理法规政策宣传单及救助引导卡;二是对救助工作中的发生典型事例,邀请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宣传救助政策;三是充分发挥城区人口密集地段设置的救助引导牌和各社区宣传栏的作用,并对救助引导牌进行了一次全面巡查,清理污损,查缺补漏。四是保持与吉安广播电台的长期合作关系,开辟专栏,定期宣传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解救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法规的精神,让全社会都了解并关心支持流动人口的救助管理工作。

(二)救助工作深入开展。为配合新形势下救助工作的新情况、新需要,我们不断拓展救助业务。一是积极主动上街开展救助。在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时,配合公安、城管部门,在城区人口密集地段进行巡视,主动对符合救助条件,正在流浪乞讨的人员实施引导或护送其进站受助。二是认真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把建设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目前,征地选址、规划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支持。此外,对进入救助站的流浪未成年人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实行一对一的救助。三是认真做好妇女的合法权益。我们对公安部门解救出来的被拐买妇女,主动和救助对象的原籍联系,派出专人送往XX省救助站,为她们返家提供便利。

(三)部门联动日渐成效。今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给救助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务工不着的人员因无力返乡,纷纷来站求助或流落街头。为方便流浪乞讨人员求助,及时地得到政府的救助,我们在实行24小时值班制的同时,积极地和有关部门联系,巩固部门联动所取得的成效。按照“三城”同创的要求,我们同时还实行了每周一上街巡查制度。对街头流浪的乞讨人员,我们主动地把他们引导到站内救助。今年春节、“五一”和清明节期间就引导了130多人进站受助。在逢年过节或市里大型活动时,由局领导带队配合公安、城管同志,在中心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步行街、人民广场等流动人口较密集的地段进行巡视,主动对正在街上流浪乞讨并符合救助条件的流动人口,实施引导或护送其进站受助。

目前,我市共救助符合救助条件的流动人口中的流浪乞讨人员3900人次(含各县市),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30多人次,老年人27人次、精神病人55人次,为促进我市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努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救助管理法规政策的相关规定,民政部门的救助站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实施临时性(一般不超过10天)关爱救助,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流动人口中的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意进站接受临时救助,给落实救助政策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对于无法查清其基本身份情况的受助对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以落实安置政策,目前市救助站院内还滞留了4名无法查明个人身份情况的流浪人员(符合救助条件的流动人口)急待安置。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救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引导、劝请和救助工作。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2

一、半年基本目标完成情况:

(一)人口控制目标

__年1-5月街道出生总人数133人,其中:一孩109人,二孩24人;符合政策生育人数90人,计划外生育19人,计生率82.6%。(目标95%)。死亡总人数57人。

(二)财政投入目标

人均财政投入达4元/人。(目标任务:不低于2元/人)

(三)利益导向目标

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及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对象确认准确,利益导向机制兑现率100%。

(四)出生缺陷干预

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计检查76人,检查率达57%,(目标任务为80%)。

(五)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

流动人口登记率达8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率90%,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知晓率95%,知情选择率100%,随访率100%,流动人口违法生育处理率达100%。

(六)群众满意率

杜绝大月份引产,群众满意率95%以上,综合避孕率达90%以上,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宣传与监测率达100%。

二、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1、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同安街道是“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乡镇,继续在区计生局的指导把 “阳光田园”文化和丽阳实践相结合,借助文化活动长廊等宣传形式,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宣传工作,巩固宣传效果。

2、全面宣传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提高独生子女户领证率。半年共计新增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53人。

3、深入开展对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工作。截止目前共计新增55人享受奖励扶助金。全街道共计享受奖扶284人、特扶12人。

4、关心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是对独生子女残疾家庭、双农独女户、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提供人文关怀和帮助。今年5.29协会活动日,我街道在金山广场举办宣传活动,共计发放各种物资和资料300余份,同时慰问贫困自强母亲10户,失独家庭12户,共计发放慰问金4400元。

5、抓好流动人口管理,堵塞流动人口管理的漏洞,半年共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16户。

6、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半年共计征收社会抚养费19例,征收费用608182元,上交财政608182元,上交率达100%。

7、抓好优生优育、健康服务工作。半年共计三查2次,普查已婚育龄妇女13786人(次),开展乳腺检查209人,患病125人,治病人数13人。开展生殖道疾病检查73人,患病50人,治病人数32人。短效避孕措施:半年共发放30000只。技术服务手术情况:半年取环17人,安环16人。半年开展优生健康检查76人。病残儿鉴定申请2户。

三、下半年工作思路

1、紧盯“一个目标”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确保下半年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升。

2、狠抓“三个重点”

一是重点抓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以人口文化活动大院为宣传阵地,结合“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镇”的建设及“阳光月嫂”的品牌效应,做好婚育新风、优质服务、奖励优惠等计生工作政策的宣传工作。继续巩固我街道 “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乡镇的活动成果。

二是重点抓好“生育关怀”行动。同福社区、福圣社区、阳光村、万家村、红星村、红旗村要将独身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纳入重点服务范畴,关心关爱失独家庭生产生活,积极展开经济扶助、精神慰藉,做好失独家庭再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及时解决群众的各种诉求,确保无维稳事件的发生。

三是重点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采取“一看、二清、三管”的服务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机制。全面清理辖区内流动人口,及时更新PIP数据,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及外出育龄群众开展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服务,实现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均等化服务。

3、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提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到位率。

二是简化、优化各种服务证办理程序。包括一孩指标、再生育指标、流动人口婚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证件的办理。

三是抓好下半年2次的三查工作,确保三查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做好病残儿鉴定申请等业务工作。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3

一、2008年上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目标执行情况

南湖街道辖区常住总人口数102719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2944人,占总人口数的22.33%;流动人口79775人,占总人口数的77.67%;已婚育龄妇女15980人,其中户籍4294人,流动11686人。

街道上半年出生人数为312人,其中户籍141人,流动171人,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为100%,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93.57%,无当年政策外多孩出生。落实“四术”80例,其中结扎31例,上环37例,落实补救措施12例。

二、开拓创新,勇于创新,努力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模式

渔港社区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治理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先进工作经验,得到了本省、其它省计生系统的认同,2008年上半年共计接待本省、其它省市计生系统领导参观指导工作7次,共450多人。

三、2008年荣获的荣誉

1、荣获深圳市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2、荣获罗湖区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3、荣获罗湖区20*年度无政策外多孩街道。

四、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认真落实党政领导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领导

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坚持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通盘考虑,综合决策,统一部署,全面推进。

1、始终坚持以各级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4月初,街道召开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通报表彰大会。一是与各社区工作站、辖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二是对20*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进行表彰;三是对20*年度不达标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2、党工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把计生工作列入议事议程。半年来,8次召开研究计生工作联席会议,认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研究解决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3、党工委“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对计生科所需的人、财、物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立起严密的街道社区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做到目标明确,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5、加强机制,街道组织每季度对社区工作站进行考核检查,并将考核结果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了通报,通过考核强化目标责任的落实。

6、坚持每月定期召开计生例会。通过例会汇报工作,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结合形势发展和工作现状,明确今后的措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计生队伍素质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思想上讲奉献,业务上讲精通,作风上讲扎实,管理上讲科学”作为计生队伍建设的核心,努力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政策熟、懂业务、会管理、精干、高效,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

1、抓业务培训,计生科根据社区各类协管员整合后,不定期组织计生工作人员参加市、区、街道集中进行业务专题培训共16次,有效的提高了计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计生科每月深入社区,对社区档卡册的规范管理及日常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2、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街道计生科工作人员实行分片包干,每周定期到基层指导、督促工作,解决社区工作站计划生育重点、难点问题。

(三)、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线,广泛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科学、文明的新型生育文化舆论氛围

半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定》,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1、注重社会宣传的效果,营造全社会人人都关心、支持计划生育工作的氛围。利用10.28男性健康日、元旦、春节、5.29协会会员活动日等在辖区繁华闹市开展宣传活动12场,参加人次达8000多人。

2、在社区、工厂、学校、娱乐场所举办“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出生缺陷”等不同类型的讲座共32场。

3、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好人好事、媒体宣传报道,上半年省、市、区媒体采纳报道共43篇。

(四)、纵深推进以技术服务为中心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转换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法,最终要体现在不断强化服务上。对此,我们整合资源,健全了免费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优质技术服务机制,全面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优质化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来取得广大群众对计划生育深入的理解和大力的支持。

此外,加强药具管理和发放,管理到位,账目清晰,做到实际、卡册、计算机“三对号”。截止5月,共计派发避孕药具有:6150盒,避孕药545盒。

(五)、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

1、严格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执法工作透明度。长期在计生宣传栏及办事窗口公开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办事程序和国家规定计划生育行政执行“七不准”,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截止5月,共计为辖区户籍人口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235本,《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45本,《流动人口婚育证明》59份,办理政策内二孩生育审批13宗,收养子女审批1宗,开具出生入户计划生育证明478份,入学计划生育证明631份,随迁入户计划生育证明257份。

2、加强执法力度,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根据群众举报和开具出生入户证明把关,对当年政策外生育和历年超生对象逐一核实。截止5月,发出征收决定书16宗,征收16宗,已征收到位金额647506元,期满仍未缴纳社会抚养费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共2宗,执行到位金额131*2元。

3、认真落实工作。长期向社会公开投诉电话、电子邮箱及群众意见箱。截止5月,接来信来访立案6宗,结案6宗,结案率100%。

(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管理,继续创建“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和“社区无政策外出生”活动

首先以全省统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为契机,加大对创建“两无”的宣传力度、创建力度;其次是通过加强计生信息通报反馈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查环查孕制度,遏制超生趋势。通过创建“两无”活动,实现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6个社区无政策外出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七)、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促进统计工作的高效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坚持以信息服务于管理,以信息引导服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业务技能培训,全力推进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

1、不定期对各社区信息系统里的数据质量进行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发放到各社区,以此促进社区整改。

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一是组织计生统计员、专干、协管员50多人分批、分阶段参与罗湖区举办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系统升级培训;二是深入到各社区有针对性对系统操作薄弱环节进行专门性的讲解培训。三是组织各社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弥补不足,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通过上述多方位、多渠道的培训,有效的提高了计生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为信息化建设进程打下了坚实的根基。

(八)、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

1、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齐抓共管,层层落实,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与辖区单位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与物业公司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责任书》,与出租屋业主签订《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书》。

2、开展全省统一的以出租屋为重点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专项活动,共清查出租屋28406间,住宅小区71个,商铺1515间,共查验《服务证》、《婚育证明》5175份,查环查孕1359人,查环查孕率91.2%,落实上环4例、结扎一例,有效的促进了辖区计生工作的良性发展和阶段性工作的完成。

3、健全流动人口信息通报反馈制度,通过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平台通报信息8584条,通报率98%,反馈信息38条,反馈率100%。对重点、疑点对象则实行邮寄挂号与全国流动人口信息反馈平台双管齐下的反馈方式。

(九)、积极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

1、在街道全面铺开两“民主”工作。现街道14个社区均制定了《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广大群众正在由以往的被动地接受管理向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计划生育模式转变,主人翁的地位、意识和作用日益明显。

2、开展主题为“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的生育关怀行动,倡导辖区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关怀募捐。截止5月,已收到生育关怀募捐金额17万元。

存在问题:

半年来,虽然街道的计生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社区工作站反映计生工作人员不足;二是对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动员落实补救措施难;三是组织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难;四是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上环、结扎)难;五是对人户分离的户籍人口以及流动人口征收社会抚养费难。

在下半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计划生育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标。

2、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设。一是结合系统运行中碰到的难点和问题,进一步加强计生专干、协管员对信息系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二是查漏补缺、完善数据录入;三是对现有信息进行逻辑审核,校正错误信息,提高信息准确率和质量;

3、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两无”活动,做好申报、总结和迎接上级考核评估工作;

4、继续深入开展计生各项优质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服务树形象,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5、坚持依法治育。加大对政策外生育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社会抚养费的追缴工作,正确执法,文明执法,提高征收兑现率;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4

一、以变制变应对金融危机:进入**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加深,欧美消费者购买力大幅下滑,使得出口服装的定单锐减,出现了客人对服装的质量要求高、原材料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出口服装价格低的严峻局面。针对这一严峻形势,总经理室年初在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提出了以变制变战略,要求全体干部发扬大无畏精神,采取主动措施,凭智慧去克服困难。全厂各部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认真研究,深入贯彻落实。

生产经营部作为企业的龙头,按照总经理室所制定的战略认真谋划制变的措施,在总结过去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策略,重组、优化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升级和经营结构转型,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客户的比例,拓宽自营渠道,加大自营业务比例,努力克服困难,主动出击。使企业在整体的经营格局上,成功实现了生产加工型企业向自营出口贸易型企业的转换。1-6月份与本公司合作的外贸公司有**家,产品大多销往**等国家。自营口岸业务在巩固老客户的同时不断拓展,自营业务队伍不断壮大,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自营的**x产品仅上半年就有xx万件/条的定单,该产品成为了我公司生产流水线主打产品,为本公司利润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通过努力,上半年除了原有的自营**x客人外,新开发了**x、**x、**三个新自营客人和内销的**x客人,从二季度起,这些新客人已陆续下单至我司:**x在6月底有**件/条的试单;**x有**个款的毛呢大衣约**件;**x也在下单,其前景十分看好。上半年公司自营业务销售收入达到了**万美金,占公司总销售的xx%;产量xx万件/条,占公司总产量的xx%。自营业务的开发与承接,为我们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实惠,成为今后本公司经营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与支点。为了适应自营业务拓展的需要,自营业务队伍从原来的三人增加到现在的七人,并且每月进行培训,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从前期客户开发到客人验厂,从样品制作到实际落单,从原辅材料采购组织到大货生产,从最后产品出运到最终资金回笼,每一环节都有专人跟踪负责和落实,使我们自营业务工作日趋成熟。

技术质管部贯彻以变制变战略,不断加强产品技术研发,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支撑了结构转型工作的开展,通过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了可能。在紧紧抓住自营玛莎产品同时,积极开发自营的**x、**x、**x产品和内销的**x产品。技术部上半年共打样**多个批次,制作样品**余件,为经营部门能够接好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质量管理方面,对质管人员重新组合,主动将质量监控点进行前移,工作重点向缝制车间倾斜,加强前期问题预见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打产前样出现的问题,在大生产中重点跟踪和解决。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创新、研发,使得不管是本公司产品还是外发产品,每批产品都能按时出运,而且在上半年,本公司出口的产品没有一次遭到客人的投诉和索赔。实践证明,本公司的以变制变战略,是克服企业当前困难的一个非常英明和正确的决策。

二、目标管理统领工作全局:年初,经过总经理室深入研究讨论,制定了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并把目标管理作为全厂工作的统领。综合管理部按照总经理室的要求,围绕厂部总目标进行了目标分解,并及时落实到全厂各部门和车间,组织并隆重召开了全体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加的目标责任书签约会议,各部门和车间第一责任人与总经理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之后部门和车间又把本部门的目标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通过目标的分解落实,大家明确了方向、鼓舞了斗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意识、主动地朝着目标努力去完成。每个月通过目标的考核,业绩与管理干部的分配挂钩,促进了管理干部不断改进工作的自觉性。全厂各部门围绕厂部的战略目标,以企业目标为行动纲领,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朝着同一个方向形成合力。生产经营部紧扣目标,开拓自营业务,赢得大客户,对取得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了龙头作用。技术质管部围绕企业目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辅导和跟踪,确保技术内涵的不断提升,加强板型的研究改造,为国外高端客户的引进做好技术研发工作。通过每月质量分析会,对当月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返修情况,分析质量目标完成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通过扎实贯彻执行**:**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出口服装的质量,使得本公司上半年的产品正品率达**,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半年的质量评分达标(裁剪97分,缝制96分,后整理96分),上衣返修率**,裤子/裙子返修率**,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质量目标。综合管理部围绕企业目标,努力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工作,为生产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事故发生率为零的安全指标,并将安全责任承包到各个部门和车间,将事故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作为手段,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实现了上半年“安全事故发生率为零的目标”。食堂把提高员工对食堂的满意率作为工作重点,今年对员工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达到**,企业的后勤和安全工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较好的保驾护航的作用。各个生产车间经过对目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不仅注重生产,而且加强节约,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目标指标都能够了如指掌,结合本车间工作,找准难点,把握重点,抓住关键点,寻找切入点,认真完成各项目标指标,并做到了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半年,以半年保全年,通过控制好每一天来确保上半年指标的较好完成。

三、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使09年出口服装的定单利润空间减少,这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从每个细节做起。针对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水平还不高、迫切需要提升管理人员现场管理的能力,综管部经过精心选择教材,组织全厂中层以上干部、工段长、统计员参加《现场管理十大利器》课程的培训,集中收看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徐明达教授讲课录像并组织了交流,通过学习和交流达到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目的。管理干部通过培训收获很大,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将学会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浪费,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利益。例如:缝制三工段将“利器三——流水线上算一算”应用到悬挂线上,进行人员调整、工序拆并与时间测算,3-4月份,三工段全员**人在裤子流水量只有1400-1600左右的情况下,当天发的货当天就能够上架,日产达到了**条以上。缝制六工段将“利器十——问题根源找一找”应用到解决质量问题上,针对生产m&s裤子质量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技术员在打样过程中仔细研究每道工序,对重点工序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开动脑筋研究,控制问题的根源,在生产大货时不走弯路,使新品种上手时尽快出产量,目前生产m&s产品人均每天达**条以上。缝制一工段将“利器六—关键路线缩一缩”应用到解决流水线上平衡问题:一工段原来勾止口的员工,通过很长时间适应,一天才能做**件,要是勾**件,就是全工段最迟完成的员工,平时都让别人带,并且耽误下道工序,通过进行调整把一个手快的员工调到这道工序上进行一段时间的操作,现在能做**件,而且下班也不迟,下道工序也在有效的时间完成**件,这样流水线就平衡了,提高了整个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裁剪车间运用“利器五——搬运时空压一压”:当面料到仓库时,首先考虑放一楼还是放三楼裁剪,然后去领料,若是放三楼裁剪,那就尽可能将面料、里料、辅料全放在三楼裁剪,开包、压衬、打包也放在三楼,减少折腾,节约了搬运时间,从而提高了产量。在安全管理方面采用“利器九——目视管理看一看”:在生产楼、宿舍楼、食堂的一些地方增加标语、标牌、标识,让员工一看就知、一看就懂,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总之,各个部门、各个车间,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应用。全厂大力倡导细节精神,每位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将各自的工作做到位,部门之间扯皮内耗坚决杜绝,大家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精细化管理,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浪费,为企业带来了效益。

下半年工作重点

上半年已经过去,下半年服饰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决心在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趁势而上,不断进取,确保全面完成**年企业的各项经济指标,我们打算采取的措施如下: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寻求更大发展。进一步优化客户结构、产品结构、外加工单位,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细化管理、强化考核,把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务实地工作、又好又快地建设发展企业上来。

3、提高效率、减少浪费,特别要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在提高检验的一次合格率上动脑筋、下功夫,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取得更大的效益。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5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1、狠抓党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党支部把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和提高党员自身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并定期组织村党员参加远程教育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落实党建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是支部的主要工作。定期召开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确保了党政一班子大事有共识,小事能落实。

3、新农村创建工作:于年初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制订了新农村创建计划并上报街道。现已完成的项目有:①垃圾中转站改造于3月完工,总投资9万元。②村文化乐园于4月完工,总投资22万元。③农贸市场改造于4月完工,总投资110万元。④新建公厕一所于5月完工,总投资3万元。⑤道路硬化,村内部分道路新浇水泥路约2500平方于5月完工,总投资12.5万元。⑥新建一座新大兴桥于6月完工,总投资66万元。

4、抓好计生工作:①在4月份,开展本村育龄妇女及外来育龄妇女免费妇科检查,受到大家的一致欢迎。②为抓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生育管理工作,村妇女主任、计生联络员连同村夜防队多次入户,摸清各自然村庄出租房的情况,并开展了查证验证工作,积极督促无证育龄妇女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登记造册。

5、加强综治工作:确保村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安排巡逻队员轮流值勤,严加防范。在全村范围内做好“平安村”、“无毒村”、“无xx村”的创建宣传工作。

6、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丰富村民文化生活:自从我村中老年妇女成立了腰鼓队、广场舞队等。每天晚上到广场上进行排练,同时减少了我村现象,也增进了邻里间的和睦。在健身的同时也愉悦身心。

回顾半年以来的工作,我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使我村的发展,下半年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多做自我检查,寻找差距,多多学习。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抓好学习教育。 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抓好党支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团结协作,积极开拓进取。村领带班子应多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多为群众解难、谋利益,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完成街道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抓好年初制订的经济目标,在去年级经济收入83.93万元基础上增长到150万元。

3、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对年初制订的计划还有,①在村主要道路安装36盏路灯,预计投入资金5.4万元,于10月完工。②小公园建造,预计投资50万元,于8月完工。③道路两旁绿化建设,预计投资8万元,于10月完工。④河塘砌石,预计投资12万元,于12月完工。

4、大力招商引资: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利用宅基地,预计将引进1-2家企业,提高村级经济及村收入。

5、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确保计划生育工作不出任何问题。计生联络员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制,在管理好本地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指标。

6、进一步加强综治工作,对巡逻队员进行全面考核管理,确保村民平平安安,使各项矛盾及时解决。继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并做好“平安村”、“无毒村”、“无xx村”等宣传创建工作。  1  

村委会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相关文章列表:

查看更多>>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6

7月19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了《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这份报告显示,我国目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这份报告认为,我国退休年龄偏低,因为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劳动者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男职工60岁,女职工50岁,特殊工种可以提前退休;机关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分别为男60岁,女55岁。据了解,目前不少国家的退休年龄都在60岁以上,在发达国家里,最高的美国已到了66岁,退休年龄最低的法国目前男女均为62岁。英国计划在2020年将妇女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到2024年领取退休金的年龄均提升至66岁,2034年提升至67岁,2044年提升至68岁。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健康状况较差的仅占26.9%,且这些人口有不少具备较高技术水平,积累丰富的专业技术和领导管理经验。报告认为,中国低龄老年人利用率偏低,开发十分不足,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未来20年,随着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劳动者体力的要求会有所下降,同时对沟通能力等的要求上升,对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将上升,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就业。而且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也会使得社会对老年人就业的需求增加,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未来将不断下降,由2011年的9.2亿逐步下滑至2050年的7.0亿。(新京报)

流动人口平均每周工作54.6小时

8月,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流动人口流量、流向、结构和流动人口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在发生深刻变化。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劳动年龄流动人口的近一半。其中占据主体的新生代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大多数在城市成长,基本不懂农业生产,即使经济形势波动,城市就业形势不好,他们也不大可能返乡务农。同时,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生活、就业更加趋于稳定。超过三成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生活时间超过5年,从事目前工作的平均时间接近4年,全年平均回老家不足2次。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平均家庭规模达到2.5人,青少年流动人口和老年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72%的流动人口家庭通过租房居住,尤以租住私房为多。据介绍,尽管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参加各类社会保险的比重稳中有升,但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流动人口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平均每周工作54.6小时,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此外,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率普遍较低,仅有51.3%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超过30%。(新京报)

北京市统计局抽样调查:六成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

近日,北京统计局组织区县统计局、调查队对北京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进行抽样调查,有六成受访企业认为用工成本比一季度上升。调查显示,调研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常,部分生产经营不太好的企业略有改善。在问及企业用工成本时,60%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较一季度有所上涨,40%认为与一季度持平。造成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的因素很多,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和社会保障基数上调是目前用工成本上升的主因之一。在问及企业是否存在招工难时,超四成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招工难问题比较突出,分别有46.4%和80.6%的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市统计局表示,由此可见,北京劳动力资源市场虽供大于求,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这一矛盾并不是短期内就能根本解决的。这一矛盾表现为一方面低端岗位吸引力有限,收入不高,劳动强度大,招工难;另一方面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稀缺,企业留住人才的能力有限,造成招工难的现象。(新京报)

四成应届生试用期超长 试用期员工权益“很受伤”

7月,前程无忧就职场人试用期生存状态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试用期员工的权益“很受伤”。在本次调查中,28%的受访者最近一次的实际试用期时长超过了《劳动合同法》的相应规定;在这一群体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来自民营企业,其次则来自国企。在接受调查的应届生中,有43.8%的受访者实际试用期时长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一些应届生与企业签订了一年以下的劳动合同,而实际试用期竟长达6个月,甚至更长。调查还显示,29.2%的受访者试用期薪资低于转正薪资的80%,这一群体中有2.3%的职场人表示自己在试用期内没有工资。而试用期薪水低于《劳动合同法》规定下限的人群中,销售岗位的从业者所占比重最多。带薪年假也是职场人士关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仅有20.7%的受访者在试用期内享有带薪年休假。前程无忧人力资源专家解释,企业不给试用期内员工带薪年休假,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带薪年休假有企业安排的特点,比如有些企业规定试用期内员工拥有年休假,但只有在转正后才能使用,这样做是合法的。(新京报)

六大行业上半年人才需求看涨

7月底,英才网联了2012年上半年专业人才需求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建筑行业2012年上半年人才需求较去年同期增长27%;医药行业增长100.5%;化工行业增长73%;机械行业增长41.1%;金融行业增长52.4%;服装行业增长24%。从职位来看,建筑行业的项目经理、室内设计师、建筑师,医药行业的执业药师、产品设计工程师,化工行业的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机械行业的生产管理、机械工程师,服装行业的服装设计师、设计总监,金融行业的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分析师等成为今年上半年热门职位,招聘需求一路看涨。(新京报)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7

一是外贸出口高速增长。据海关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出口3844.1万美元,同比增长95.1,高于全省平均增幅41.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5200万美元的73.9,完成进度居全省第二位。按照当前进度,预计全年将实现出口5500万美元,可望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

任务。[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二是利用外资形势严峻。上半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家,同比减少7家,下降幅度63.6;新增投资总额1557万美元,同比下降70.2;注册资本916万美元,同比下降74.1;合同外资493万美元,同比下降83.2;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虽然同比增长69%,但只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3400万美元的25%。保守估计,下半年可到资230万美元,缺口2320万美元,乐观估计,下半年可到资1372万美元,缺口仍达1168万美元,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国内贸易持续看好。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7。按照当前进度,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望突破120亿元,将完成116亿元的年度计划任务。

四是外经合作逐步拓展。上半年,全市外派劳务实现56人,另有93人正在接受海员培训。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初步建立,劳务外派渠道进一步拓宽,劳务外派数量逐步增加,外派海员工作进展顺利。

二、当前商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外贸出口结构比较单一。主要表现在出口产品单一。当前全市外贸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机电产品、铝锭为主的有色金属、耳菇为主的农产品。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85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8,其他类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较小。再方面还表现为,出口企业单一。目前全市具有自营进出

口权的企业有105家,上半年实际有出口业绩的企业只27家,年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仅两家,其中,湖北东风汽车工业进出口公司上半年出口1648.6万美元,湖北丹江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口1069.2万美元.两家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0.7,如果这两家企业的出口出现波动,将影响全市年度出口任务的完成。

二是利用外资出现滑坡、减退的势头。上半年全市新批外资企业数、投资总额、注册资本、合同外资四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一方面东风公司总部外迁,使外资注入和外商再投资打了很大折扣,影响了外商投资我市汽车产业的信心。同时我市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外资进入。

三是外经工作新局面亟待打开。从工作内涵看,外经工作包括经济、人员、技术、产品等领域的合作,涵盖的范围很广。我市外经工作仅在外派劳务、对口支援、境外办厂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工作面较窄。从工作惯例看,具体业务以对外劳务合作为主。今后需要我们树立“大外经”的观念,把外经工作与内经工作结合起来,打开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局面。

四是内贸流通面临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市内贸流通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中商、中百等外地大型商贸企业已进驻我市,竞争市场份额。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兑现,我市商贸企业面临着国际商业巨头新的竞争。网上购物、仓储式超市、物流配送中心等新型流通业态的不断涌现,已成为现代流通业态

发展的新趋势,而我市的新兴业态还处在初级阶段,不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要。

三、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针对目前商务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下半年重点主要是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适应商务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作思路。商务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研究制定政策,推动行业管理,促进企业自律,建立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运行体制;最高目标就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进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内外两大市场,从而提高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力。为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商务系统的全体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努力从过去单一的外经贸、单一的国内贸易转变到全面研究包括国内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内的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内外资一并利用的指导思想上来。

2、抓住重点不放松,努力超额完成全年外贸出口目标。一是继续支持以东风进出口公司为重点的机电产品扩大出口规模,促成对苏丹的整车出口;二是继续支持丹江、房县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三是争取省商务厅以及海关等方面支持,促进双星东风轮胎公司以进料加工贸易的方式,迅速恢复、扩大轮胎的出口市场。四是积极为明年乃至今后外贸出口做好工作。

3、加强对已签约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尽最大努力争取完成全年利用外资的任务。一是面对严峻的外资形势,要振奋精神,

坚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二是要与招商局共同组织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对目前已经签约的外资项目,进行逐个的跟踪督办,及时协调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成签约项目尽快转化为到资项目。与此同时,我们将加大对已有意向在我市投资的外资项目的服务跟踪,努力促成一至两个大额外资项目年内到位。

4、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拓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渠道。一是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外派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二是加大外派海员招收工作的组织、宣传力度,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海员招生指标,扩大海外打工经济的规模。三是积极提供信息,加强引导,支持我市具有优势的汽配生产、汽车改装、建筑企业、农产品科技加工企业走出国门到周边地区和国家办厂设点,承接工程,带动我市人员、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输出。

5、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促进新型业态发展。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推进我市流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商业网点建设的整体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8

增长速度:怎样遏制由“偏快”转向“过热”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7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第一季度GDP增长11.1%,上半年增长11.5%。

速度快是好事,但速度过快,进而导致“过热”就是大问题。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是经济的不合理“大起”必然带来“大落”。目前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明显。经济增长偏快的主要推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反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至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4个特点:第一,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25.9%,增速比前4月加快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呈加快趋势。第二,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908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前4个月上升8.3个百分点。第三,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214亿元,增长27.5%,而去年全年的增速为21.8%。第四,中央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9%,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7.3%。

在投资扩张与消费扩张不匹配或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考虑到引起地方投资的体制机制没有改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高位上加速,无疑成为可能引起经济过热、破坏经济发展持续性值得警惕的因素。因此,以有效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为着眼点,政府将继续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及严格执行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特别是严控“两高一资”项目的审批,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经济效益:企业、国家和个人收入如何稳步增长

分析和判断经济形势,不仅要看增长速度,还要看经济增长效益。从我国经济实际出发,衡量经济增长效益好坏,主要观察以下指标:

首先,看工业企业效益。今年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1%。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为31%,2005年为22.6%。由此可见,今年前5个月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其次,看财政收入增长情况。1-5月,全国财政收入为21723.53亿元,同比增加5092.57亿元,增幅为30.6%。2006年财政收入增幅为21.9%,2005年为19.8%。今年以来的财政收入形势好于往年。第三,看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情况。一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6%;农民人均货币收入增加12.1%。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长强劲、夏粮丰收已成定局等因素,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增势。

现在的问题是,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仍快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这是经济增长效益向好情况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9日已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授权国务院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停征或减征利息税。此举将为解决负利率问题提供条件,同时也将给中低收入者带来更多实惠。

消费价格:食品价格上涨势头如何应对

近年来,我国消费价格一直处于低水平。但今年1至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达到2.9%。历史地看,2.9%的涨幅并不大,但趋势是3、4、5月份的同比涨幅均达到3%以上。其中,5月份涨幅为3.4%,比1月份提高1.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前5个月CPI呈现消费物品价格上涨快于服务项目价格、食品价格上涨快于非食品价格、城市快于农村的特点。食品价格上涨成为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其中,猪肉价格5月份同比上涨42.7%,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5月下旬,总理专门到陕西调研了生猪生产情况,随后,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调节生猪及猪肉价格。经过6月的调整后,猪肉价格进入7月又向上突破,北京、广州等地猪肉价格再次冲高。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近期出现的“人车争粮”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因素。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目前已有5个省全省和另外4省27市使用添加10%燃料乙醇汽油。生产燃料乙醇的主要原料是玉米,今年一季度全国玉米价格上涨了15%。

必须看到,近期居民消费价格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势头较猛,需要妥善应对。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发文要求严控粮食生产乙醇燃料项目。在调节猪肉价格方面,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母猪保险与补贴相结合的制度。这一制度建立后,将是一项具有长期影响的政策。

缓解流动性过剩: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能否力挽狂澜

宏观经济层面的“流动性过剩”是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投放量过多,或者说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要。货币投放多了,多余的资金就要寻找出路。近期出现的房地产热、股市热、投资增长偏快、物价上涨等都与流动性过剩有关。

从3月5日总理提出“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到4月18日强调“抓紧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再到6月13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流动性过剩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密切关注和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2006年以来,央行已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基准利率。今年以来,央行票据累计发行已超过2.5万亿元,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依然很大。

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这是近年来我国在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首次提出“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取向,意味着今后将着眼于从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上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议案,拟由财政部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用于购买约2000亿美元外汇。这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最大一笔特别国债,是调控流动性的重要措施。特别国债为期10年以上,可深度冻结偏多的流动性。有专家认为,1.55万亿特别国债发行额相当于过去5年发行的国债总额,相当于大约9~10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 每次0.5个百分点) 。通过财政发行债券,可分离央行对冲职能,使其更好地执行“稳中适度从紧”的货币调控政策,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改善宏观调控。

减少贸易顺差:外贸增长方式也需要加快转变

一般而言,对外贸易顺差好于逆差,但

如果持续出现大量顺差,也会产生诸多负作用。比如,贸易摩擦增多、产生本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因外汇占款而造成货币过量投放等。2006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对外贸易顺差为1775亿美元。根据海关总署7月10日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贸易顺差为269.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而上半年累计贸易顺差达到1125.3亿美元,同比增长83.1%,相当于去年全年顺差的2/3。更重要的问题是,大量顺差的形成是以外贸粗放式增长为代价的。比如,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材出口同比增长116%,而钢材大量出口意味着能源大量出口。为了支撑钢材出口,大量进口铁矿石,引起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猛涨,连带海运费猛涨。资料显示,截至5月份,我国从巴西和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平均海运费比2006年均价上涨的幅度均超过50%。

针对上述情况,财政部、国税总局6月18 日公布了《关于降低部分出口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7月1起实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 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我国第四次调整商品出口相关税率。最近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二是降低了2268 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将10 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政策调整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平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节能减排:关键是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抓紧抓好

去年,我国既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增长1.2%和1.8%。今年以来,高增长、高投入、高排放的格局仍未改变。最近接连发生太湖蓝藻污染、江苏沭阳水源污染等重大污染事件,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非常沉重。荷兰环境评估机构(NEAA)日前报告称,中国去年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尽管此报告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值得质疑,但我国来自国内外的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增大却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9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外来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需求服务

1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中,一般有三大因素综合推动城市人口增长:一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城市行政区划的扩展;三是持续的大规模农村人口流入。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人口城市化的新阶段,在低生育率水平影响下,未来城市人口的增长将主要由第三个因素推动。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超过8亿,未来10年累计需转移农村人口1亿人以上,流动人口向沿海、沿江等主要交通线地区和大城市聚集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

作为省会城市及长三角城市群中重要的增长极,杭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人口集聚具有较为显著的拉力,因而也是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杭州市常住人口为870.04万人,同五普相比,10年共增加182.17万人,增长26.48%,年平均增长2.38%。全市常住人口中,市外流入人口为235.44万人,占27.06%。显然,如何为日益增长的流动人口提供更为科学、有序、有效的公共服务,无疑是“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杭州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近20年来,生殖健康服务已成为国际社会促进人口发展的重要政策领域之一。按照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提出的第一个生殖健康行动,“所有国家应尽早,且不迟于2015 年通过初级保健系统致力于使各个年龄段的所有人获得生殖健康”。从公共服务促进人口发展的理念与目标来看,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公共服务的应对不足,不仅会影响到人口集聚地的社会和谐稳定,而且从更广阔的层面会影响人口均衡发展,对区域乃至全国未来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产生非常负面的代际影响。因此,如何将大规模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框架与体系,并从政策制定与实施中提供更有效率和更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公共服务,是现阶段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一个亟需重视和发展的领域。本文以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杭州市样本点统计数据为基础,试图对杭州市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现状进行剖析,并从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视角提出粗浅建议,期待抛砖引玉,引起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部门的重视。

22010年杭州市女性流动人口动态

监测调查基本情况为更好地探讨流动人口中外来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需求,相关公共服务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在2010年上半年与下半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先按性别分离出女性外来妇女的动态监测数据,然后进行相关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进而剖析这些基本数据与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服务发展之间的关系。

2.1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容量及占比情况

根据总观测样本数据,从性别划分来看(表1),2010年上半年动态监测样本中女性流动人口数为972人,占总样本数的48.8%;下半年观测的样本值为996人,占总观测样本数的49.8%。由于动态监测调查问卷的发放同时具有随机抽样调查的特征,因此以上半年和下半年动态监测样本的性别构成来看,2010年杭州市流动人口的性别构成中,男性占比要高于女性,但是两者差距较小。这也说明,由于杭州市女性流动人口在总动态观测样本中所占比例接近50%,在构建应对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中,应充分考虑到其中的性别差异。随着流动人口的增长,与女性流动人口尤其是育龄妇女相关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应受到充分的重视并加以有针对性发展。

2.2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年龄构成

从动态监测样本人群的年龄构成来看,杭州市外来女性流动人口年龄分布较为集中,呈现年轻型年龄结构的特点。从图1可以看出,2010年上半年女性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30~50岁之间,50岁以上及20岁以下分布较少。尽管下半年动态监测数据相对上半年的观测值有较大的差异,主要集中于20~50岁之间,但同样50岁以上及20岁以下女性人口分布较少。动态监测数据说明,杭州市外来女性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育龄妇女为主。年轻型流动人口的增加,可以缓解目前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流动人口增加形成的“人口红利”对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意味着,对于年轻型人口年龄结构的女性流动人口和常住户籍女性人口在生殖健康服务内容的提供和财政投入上,应有所区别,即常住户籍女性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应更多地考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及护理需求,而对女性流动人口应更多的提供性教育培训、生殖健康、艾滋病性病防治、产前健康筛查及产后护理等公共服务。

2.3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就业水平及教育构成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杭州市样本女性流动人口实现就业的806人,占82.5%;下半年为867人,占87.6%。显然,女性流动人口迁移具有显著的就业动因,这一就业人口群体也是杭州市产业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教育构成来看,2010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动态监测数据都显示,杭州市女性流动人口的整体文化程度偏低,教育构成以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流动人口为主体,分别为52.2%和53.9%,远远高于2009年浙江省女性就业者同等受教育水平(39.5%),也高于全国水平(45.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流动人口合计占比为26.8%、25.9%,高于2009年同类教育程度水平(17.5%)和全国水平(22.6%)。见表2。

杭州市女性流动人口的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尽管不同年龄阶段监测样本女性人口具有文化程度较低的特征,但是比较而言,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监测样本在较高文化程度上分布较为集中。这说明尽管外来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但是从趋势上来看,来杭外来女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在提高。因此,从相对年轻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实际出发,应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来关注和发展生殖健康相关的公共服务。

2.4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婚姻状况

从婚姻情况来看(见图2),2010年上半年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中,未婚的有271人,初婚684人,再婚的13人,离婚的2人,丧偶的1人,具有相对稳定的婚姻状况,离婚与再婚率较低。下半年动态监测指标中,婚姻状况一栏有所调整,样本监测值为未婚222人,在婚764人,离婚7人,丧偶3人。与整个动态监测样本容量比较而言,女性未婚的比例要小于总体水平(上、下半年分别为24.1%和29.1%),而已婚比例要大于总体水平(上、下半年分别为74.5%和70.2%)。这说明杭州女性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为已婚育龄期妇女。相对未婚流动人口来说,对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有着更为集中的需求,客观上要求政府部门应更为主动地提供避孕节育、药具发放和孕情检查,以及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咨询等服务内容。图2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婚姻状况

2.5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生育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女性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的生育状况,本报告在原始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扣除“您共有几个15周岁及以下子女”限选中缺失数据的374人,对剩下的598个动态监测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2010上半年外来女性流动人口中,有4人未婚生育,仅占女性动态监测样本总数的0.4%。在598个监测样本中,生育一孩的样本数为341人,占57%;生育两孩的样本数为146人,占24.4%;拥有3个孩子的样本数为9人,占1.5%;其余102人尚未生育,占17.1%。下半年动态监测数据中,未出现未婚生育现象。剔除掉未的222个样本,剩下的774个有效样本中,尚未生育孩子的有41人;生育一孩的数量为382人,占49.4%;生育两个孩子的妇女302人,占39%;生育三个孩子的妇女有46人,占5.9%;有四个孩子的妇女3人仅占0.4%。从监测数据来看,绝大多数的外来育龄妇女生育孩子控制在二孩之内。从生育三个及以上孩子的外来育龄妇女婚姻情况来看,主要发生于在婚人群,在离婚及丧偶样本人群中没有出现。774个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共生育孩子1136个,平均生育孩子数为1.5个。生育二孩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年龄分布来看,主要介于30~49岁年龄组别间。

从外来妇女生育孩子的地点来看,上半年样本观测值显示,534人选择了在老家生孩子,占54.9%。从最近一次在户籍地以外生孩子的地点选择来看,动态监测数据统计中,该选项缺失值高达864,在有效的108个监测样本中,53人是选择县区及以上医院生育孩子的,17人选择到妇幼保健机构生育了孩子,23人则求助乡镇街道卫生院,4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育,56人在是通过其他途径在户籍地以外生孩子的。没有人选择求助计划生育指导站,或是通过私人诊所或在家产婴。在下半年的动态监测样本中,涉及一孩孩出生地的有效观测值为733个,其中50个外来妇女的第一个孩子是在杭州出生的,占6.8%,而在老家生育第一个孩子的观测值为672个,达91.7%,其余11个观测样本的一孩出生地是在既非杭州、也非老家的其他地方。从二孩的生育地来看,有效观测样本数为351,其中36人二孩出生地为杭州,占10.3%;309人在生育二孩时仍选择了回老家,占88%;选择在“其他地方”生育二孩的只有6人。生育三孩的有效监测样本为49个,其中46人第三个孩子在老家出生,占94%;只有3人选择了杭州作为第三个孩子的出生地。生育四个孩子的有效观测值为3个,出生地全部为老家。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出生孩次的递增,在杭生育的比例逐渐下降,而回原籍地出生的比例显著上升。

3流动人口监测样本避孕需求满足

及相关数据分析流动人口避孕需求的满足,一直是国内外女性生殖健康领域专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数据的获取一般较为困难。从2010年下半年动态监测有效样本数据来看(见图3),杭州外来女性人口实际上呈现多样化的避孕需求。在调查表涉及的11种避孕方法中,避孕方法的选择又相对较为集中于女性绝育、宫内节育器和。其中宫内节育器是外来女性流动人口选择最多的避孕方法,样本数达到327个,占总外来已婚育龄妇女样本数的32.8%。女性绝育排在第二位,占20.4%。和避孕药的使用也较为普遍,其中避孕法获得133个有效样本,居第三位,而紧随其后的是口服避孕药。这说明,在为外来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管理及提供避孕公共服务时,重点应放在查环(B超)及避孕药具的发放上。值得注意的是,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样本数也有37个,占外来已婚育龄监测样本数的3.7%。

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选择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框架下,社会经济、家庭与社区环境特征和人口学因素通过某些不可测量的中间变量,如避免生育的动机、避孕措施使用的有效性及使用某种方法的成本和效益等,都对杭州外来女性育龄妇女避孕和避孕方法的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许多研究将妇女的文化程度当作育龄妇女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认为育龄妇女的教育程度越高,常倾向于少要孩子,因此容易接受避孕(Conney,Choe,1991)。为验证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与避孕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流动人口避孕服务,本文对动态观测样本的受教育水平与避孕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将2010下半年原始数据中在避孕方法选择问题上呈现缺失值的样本单位剔除后,整理编制得到联表。(见表3)。图32010下半年动态监测女性有效样本避孕需求满足调查

表明杭州外来女性已婚育龄妇女群体中,女性的避孕方法选择与其受教育程度具有相关性。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育龄妇女对避孕知识的接受。由于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育龄妇女其避孕措施使用和方法选择有较大的差异,在为外来育龄妇女提供相应的避孕公共服务和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针对性和差别性。

4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服务现状

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是现居住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的重点,而外来人口孕检是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2010年上半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样本中,关于“您户籍地政府是否要求您定期在现居住地参加孕检”一项中,共获得692个有效观测值,占71.2%。其中,户籍地政府要求外来妇女定期在杭州参加孕检的304人,占总有效观测值的43.9%,而户籍地政府没有要求外来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参加孕检的206人,占29.8%,另有181人选择的是“不适合(包括绝育等情况)”。户籍地政府要求外来育龄妇女在杭州参加每年一次孕检的有42人,要求参加每年两次孕检的146人,要求每年3次孕检的31人,要求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孕检的74人。可见,由于原户籍地政府的要求和执行力度不一,外来育龄妇女实际每年参加孕检的次数有较大的区别。

为稳定低生育率水平,我国各地计生部门将流动人口孕检作为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工作。由于各地的规定不一样,各地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是由当地的具体状况决定的,每个地区的处罚力度也都不一样。目前,杭州市外来女性育龄妇女一般需要携带妇女身份证、结婚证、户籍地发出的计生证到现居住地居委会开具证明,然后到外来人口中心进行检查,或是到指定医院进行B超检查,并由B超检查员出示计划生育孕检结果报告单,然后再由外来人口本人寄回户籍地。从动态监测数据来看,关于外来育龄妇女在杭州孕检,共获得507个有效观测值,其中268人在杭州接受过孕检,其余239则未在杭州接受过孕检。值得注意的是,该调查内容的缺失值高达465个。外来育龄妇女在杭州接受孕检的报告,有269人是自己邮寄会原户籍地,另有31人是由杭州计生部门来解决寄送的,而回答“不清楚”的样本数9个。这说明目前外来育龄妇女在杭孕检报告以孕检人自己寄送为主。关于在杭孕检的收费,监测结果显示,目前仅有271人接受全免费计生孕检,占28%,237人接受部分免费孕检,没有发现全部收费孕检的观测值,这说明目前杭州对于外来育龄妇女已开始实现部分免费,但是尚未实现全免费孕检服务覆盖。

从查环(B超)的动态监测数据来看,上半年相关的498个有效观测样本中,在杭州接受查环(B超)服务的人数仅有86人,占整个有效样本的17.3%,若以整体女性流动人口观测值计算, 则实际在杭州接受查环(B超)的外来女性人口所占比例仅为8.8%。在关于该项服务是否收费的调查中,动态监测获得的有效样本值为496个,占女性监测样本数的51%。其中真正享受免费的只有23人,占有效样本值的4.6%,95.4%的外来女性不得不为查环(B超)自掏一部分费用。

从杭州市计生部门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的、避孕药具的发放服务来看,上半年的494个相关选项的有效观测值中,外来女性流动人口在杭州接受过和避孕药的人数有16个,仅占有效观测值总数比例的3.2%。然而在回答关于该项服务的收费情况时,回答“全部免费”的却有229个有效观测值,这可能与流动人口原户籍地免费提供的和避孕药服务有关。

比较而言,在为外来人口提供的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项目中,上取环手术似乎更受外来育龄女性的重视,该项服务的覆盖相对较高。在257个有效样本观测值中,在杭州接受过上取环手术的人有238个,占总有效样本数的92.6%。在关于该项服务的收费情况的91个有效观测样本中,85人上取环手术全部免费,占93.4%。

总体来看,外来女性流动人口的人工流产比例较低。动态监测上半年共获得18个有效观测值,其中10人在杭州进行过人工流产手术,占55.6%。从该项服务的收费情况来看,以外来女性自费为主,全部自费的占64.7%。政府在这一方面的生殖健康服务基本没有介入,在现有计生管理与服务体系中也缺乏这一公共服务的设计与供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下半年动态监测中,增加了“生殖健康计生咨询服务”调查项,并获得了330个在杭咨询服务的有效观测值,占 44.7%。有关该项目收费情况的330个有效观测值中,327个 (占99.1%)都是免费获得的。这说明杭州在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的咨询服务做得比较到位,相关的工作也较为主动。

5结论与建议

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女性流动人口尤其是外来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与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必须正视两大需求趋势性增长特征:一是女性流动人口中,外来育龄妇女数量仍将不断增加,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与管理的工作任务将更为繁重,相应的财政投入需求将不断增长,这是外来育龄妇女生殖健康需求量的增长趋势;二是外来育龄妇女生殖健康需求水平将突出的增长,客观上要求政府提供的生殖健康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率。因而在理念和实践中,以关注人口发展为核心的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也将完全不同于以前过于关注生育控制及稳定生育水平为目标的计划生育管理与公共服务。从女性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供求平衡来看,现有计生管理服务体系及其公共服务的供给远远滞后于女性流动人口群体的真实需求。基于这一分析结果,以下几点在未来满足流动人口公共服务需求的体系设计及服务提供中很有必要给予考虑。

5.1从生育控制型管理尽快向生殖健康型服务转型

由于绝大多数的外来育龄妇女在来杭以前就已生育,在生育医疗的公共服务上,完善原户籍地的生育医疗服务可以让更多的女性流动人口受惠。而对杭州来说,为外来女性流动人口提供生育医疗的公共服务,重点应放在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及乡镇街道卫生院,关键是落实生育保险和生育医疗服务的异地报销,为外来妇女提供更便利和人性化的服务。由于外来妇女在杭州尤其是超生生育的比例很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可能需要从防范外来妇女违规在杭生育转向合法生育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公共服务的机制建设和服务完善工作上来。

5.2尽快建立起流动人口婚育期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体系

女性生殖道感染疾病主要为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尖锐湿疣、淋病、宫颈息肉、附件炎、盆腔炎、衣原体感染等,与常住户籍人口比较而言,由于流动人口的经济能力及文化程度等相对偏低,因而生殖道感染疾病相对更为严重。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流入地政府应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用于这些女性流动人口生殖道疾病的防治,将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的有关信息纳入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做好艾滋病、性病的防治服务。强烈建议取消孕检,将有关的医疗资源用于流动人口定期妇女病普查, 发现影响妇女生殖健康的常见疾病,及早期生殖系统肿瘤, 从而达到早诊断、早治疗, 有效促进杭州外来妇女健康, 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5.3从三个基本立足点出发逐步完善生殖健康服务

若从基本公共服务的视角来看,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关注及公共服务的提供至少应基于如下三个基本立足点:一是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生存权(或生存的基本需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流入地或是流出地政府及社会为每位外来人员提供基本的就业保障、基本养老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及基本的医疗,尤其是生育保险和生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二是满足基本性尊严(或体面)和生育基本权利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个人都提供基本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和文化服务;三是满足基本健康的需要,需要政府及社会为每位流动人口提供基本的健康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作为一个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涵盖范围会逐步扩展,水平也会逐步提高。正因为如此,流入地政府在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时,应摆脱传统以控制生育和管理人口的观念约束。

5.4财政专项投入加大对外来育龄妇女的健康干预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针对流动人口女性生殖健康的有关研究表明,对外来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进行积极健康的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外来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需要组织专门队伍,由专业人员和基层人员结合,逐级培训到位,资金保证,并得到政府、卫生局、妇联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同步顺利完成。从2010动态监测问卷设计可以看出,动态监测的内容在这一块还几乎没有涉及。因此,以后的监测应进一步进行丰富,将控制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作为防治妇女病的重点,加大生殖健康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普查范围,持续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外来育龄妇女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增强妇女自我防病意识和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不仅可以降低外来女性妇女病的患病率,也有利于提升杭州健康城市发展水平。

5.5采取切实行动做好流动人口子女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

现在我们经常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实这里忽视了一个很严重的代际问题,即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除了给“农民工二代”提供与市民子女一样的教育外,相关的服务还应延伸到“农民工二代”的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这一服务主要是指地方政府为流动人口子女生殖健康提供实行全程生殖健康教育,而不仅仅停留于提供一般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服务。有针对性地为流动人口家庭提供子女生殖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计生部门协助教育部门在中小学进行生理、心理卫生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和普及生殖健康、生育节育知识,预防青少年妊娠。青少年妊娠最常见的不良结局是人工流产,因此应给予特别的重视。

5.6创新生殖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的社会管理

对外来育龄妇女进行专题性的生殖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女性身心健康,而且可以更有针对的服务促进妇女发展,以妇女的发展有效防范生育率反弹。多因素分析发现,妇女自我治疗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水平是影响是否利用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妇女有关自我治疗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水平越高,利用卫生服务的可能性越大(RR=2.77)。由于外来育龄妇女的保健知识水平普遍较低,尤其缺乏经期、孕期卫生保健知识。因此,提高外来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对不同年龄段的育龄妇女开展以生殖健康为核心的健康教育,做好生殖保健咨询服务,提高她们的生殖保健知识水平和生殖保健意识,促进健康行为习惯的建立。然而,这样的教育和咨询服务,仅靠政府不仅难以实现,而且往往效果不一定很好。杭州应该在这一领域大胆尝试创新社会管理,吸引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或城市邻里中心等参与有关的生殖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并将其作为社区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杭州市计生委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Sharon Fonn, TK Sundari Ravindran.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 review of trends over the last 30 years.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Volume 19, Issue 38, November 2011,11-25.

[2]Berit Austveg. Perpetuating power: some reasons why reproductive health has stalled.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Volume 19, Issue 38, November 2011, 26-34.

[3]Nina Hakamies, Paul Wenzel Geissler, Matthias Borchert. Providing Reproductive Health Care to 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s: Barriers Experienced by Humanitarian Agencies.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Volume 16, Issue 31, May 2008, 33-43.

[4]Ian Askew, Marge Berer. The Contribution of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s to the Fight against HIVAIDS: A Review Reproductive Health Matters, Volume 11, Issue 22, November 2003, 51-73.

[5]Reeitsu Kojima.Introduction: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Developing Economies,XXXIV-4,Dec.1996,1-6.

[6]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大会:《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行动纲领》,1994年9月.5-15.

[7]彭伟斌.国外性教育与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发展及启示.两岸“全面的性健康教育”专家圆桌会议论文集,2011年11月,22-38.

[8]裴丽萍,郑群.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08):15-16.

[9]赵志广,彭绩,程锦泉,卢祖洵,陈金喜,周指明,何振彬,夏挺松,周海滨.深圳市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的弱势分析.医学与社会,2005(05):1-6.

[10]陈刚,吕军.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的思考.医学与哲学,2005(08):14-19.

[11]梁红,钱序.我国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的研究进展.中国妇幼保健,2003(02):119-121.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0

一、基本情况

全乡初期人口为3798人,期末人口3826人,上半年我乡总出生人数26人(男14人,女12人),其中一孩14人,二孩10人,多孩2人,政策内生育26人,无政策外生育,出生率为6.84‰,政策符合率为100%,本期出生性别比为116.7;已落实节育手术合计4例,结扎2例,上环1例,取环1例。

二、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一)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情况。为了做好我乡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我乡与四个责任单位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两禁”条例》,加强b超和终止妊娠手术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打击“两禁”清理清查,加强计生办与卫生院的协调配合,定期沟通和通报有关出生人口信息。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情况。我乡与四个责任单位、七所八站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依照《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决定》,按季度做好我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清理检查工作,对流动人口进行全面清查登记。对未办理婚育服务证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告知其补办婚育证。

(三)计划生育工作机构人员配备和工作开展情况。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统筹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乡长、分管计生副乡长为副组长,具体负责乡计生工作的部署和安排,乡计生专干、计生电脑信息管理员、村计生员为主要成员,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计生工作专题例会,以例会的形式传达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业务培训,上报每月的计生信息情况。

(四)经费投入情况。为了确保我乡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我乡上半年计划生育经费共投入27870元。

(五)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两证同时发放”工作情况。我乡贯彻落实省“两证同时发放”政策,与乡民政办协同办公,目前已办理3对新婚夫妇的两证同时发放。

(六)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诊服务进展情况、实验室质量控制情况。为做好地贫筛查工作,我乡及时制定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乡全体干部、村三级干部动员会,广泛宣传。根据县计生服务站提前通知的约定日期和参检人数,负责组织当日的参检对象参检,发放《县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卡》,并协调好交通工具,全程引导参检对象当日完成项目规定内容的各项检查。

三、存在问题

1.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进度缓慢。

2.村计生业务规范化建设还有一定差距,村计生员材料归档不够规范。

3.截至目前为止,地贫筛查工作还处在宣传阶段,进度缓慢。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建立完善的长效避孕节育机制。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1

20世纪中叶的中国,为什么在革命胜利之日建立起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为什么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要深刻地理解这些问题,必须认清中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了解我们的出发点,便弄不清我们前进的方向与我们选择的前进道路的正确性。要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从了解这个社会的经济入手。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同时,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就是要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留下的经济面貌。为此,本文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便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了。

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落后性

一、社会生产力的多层次结构

1842——1949年(中国近代经济史时期),中国社会生产力发生重大的和剧烈的变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进入了从使用手工工具生产到使用机器生产的过渡。在中国几千年的生产力发展史上。是一次新飞跃的开始,也是中国工业现代化即工业化的开端。

中国生产力现代化的起步,晚于英、法、美等国100多年,因而有后发现象,即一开始就可以接受、引进欧美发达国家在19世纪中叶已有的设备和技术。这使中国的生产力,从设备技术层次上说,在短时期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但是,从总体上说,现代化的进展缓慢。直到1949年,现代生产力在整个社会生产力中占的比重一直很小。

中国生产力现代化处在后发地位。后发地位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中国的半殖民地国际地位使中国生产力现代化处于极为不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半封建社会结构又使它的国内环境恶劣,以致引进的和内部发展起来的现代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长期并存。在各个生产部门和各个地区,生产力中存在手工生产与机器生产的各种衔接形式。社会生产力表现为多元的、多层次的结构。从部门言,在交通运输业中,从肩挑手提到手推车(鸡公车)、手拉车(板车),到脚蹬的三轮车、自行车,到利用畜力的马车、大车,从电车、汽车、火车,到轮船、飞机等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都同时存在。工业生产领域里,各个层次的设备,技术几乎无所不有,即使在最先进的部门或工厂里,也并存着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多个层次。从地区言,在某些边远地区和山区,使用木棍、鱼叉、弓箭、陶石纺轮等王具从事耕作、渔猎、捻线。这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早期出现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在部分山区,存在着奴隶社会早期出现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在新疆、青海、等地牧区的游牧生产方式,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游牧业没有重大区别。在多元的生产力结构中,最广泛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农业与手工工业的结合。这是中国奴隶社会便已普遍存在的生产方式。从城乡言,在少数城市与矿区,使用机器生产或半机械牛产。在农村,某本卜县手工生产。在同一时间里,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部门中,并存着从原始工具到现代机器的各个层次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或同一生产部门中,生产力的结构也是多层次的。

生产力多层次也就是部门、地区、城乡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之一。

在生产力的多层次结构中,基本的层次是两个:机器生产力(现代生产力,新式生产力)和手工生产力(传统生产力,旧式生产力)。无论是就产值言或按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计算,比重最大的层次都是手工生产力。

就产值言,1914年,“近代生产”与“旧式生产”的产值(1936年币值)分别为2.9亿元和149.9l亿元,即1.89%和98.11%。1936年,它们的产值分别为13.12亿元和193.3亿元,即6.35%和93.65①山两者都有增长,但前者快于后者。另一种估计是: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手工劳动创造的产值所占比重,1936年是89.2%,1949年是83%。②手工劳动生产的产品,在社会总产品中占了4/5以上。

以手工工具进行劳动的部门,主要是农业。农业中机器生产占的比重微乎其微。1933年,在国民生产净值中,农业占62%一65%。1936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5.8%。1949年,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9.4%;农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58.5%,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70%。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个手工劳动的农业国。

--------------------------

①刘佛丁、王玉茹、于建玮:《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87页。

②根据丁世洵:《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几个问题》,《南开大学学报》1976年 第4期数字计算。据刘佛丁、王玉茹计算,1936年,在国民收入中,农业占64.5%.工业、服务业占35.5%;在就业人口中,农业占75.52%,工业、服务业占24.28%(见上引刘佛丁等人之书,第308页)。

在工业总产值中,手工业总产值占的比重,1936年为68.96%,1949年为43.58%,个体手工业总产值占4l。38%。

在全国运输总量中,木帆船、畜力车、人力车和肩挑背驮运载的占70%以上。

就劳动力计算,1949年,农业劳动者占社会劳动者人数的91.5%,占工农业劳动者总数94%以上;另一种统计数据是:1.7亿个劳动力中,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约占80%,从事工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约占20%。在这20%中,约有一半是以传统戴式从事生产的城乡个体手工业者、挑运工人与建筑工人,另一举为现代企业中的产业工人。在工业中,工场手工业工人与工厂工人的人数约为6:l。这就是说,95%左右的劳动者从事手工劳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

二、生产力的落后性

(一)生产力发展速度缓慢

1842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是有发展的。

据中日经济史专家组成的中国近代国民经济核算组计算的初步数据,1840年国内生产总值129.88亿元(1933年币值),1936年252.64亿元,比1840年增长94.52%。”1949年190.44亿元比1840年增长46.63%。英.麦迪逊按固定价格计算的结果,中国192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1820年的190.48%,1952年为1820年的168.43%。130年或1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不到避免1倍,这种速度很慢。

相对于此前和此后的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力发展速度最慢。据英·麦迪逊的数据,中国1700~18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O.85%,1820~1952年是O.22%,1952~1978年是4.4%,1978~1995年是7.49%。1820~1952年的增长率是最低的。

------------------------------

① 江海:《中国近代经济统计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l期

相对于同一时期的其他国家生产力发展速度来说,中国也是很慢的。1820~1952年,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1.62%,欧洲是1.7l%,美国3.78%。中国的邻国印度是O.54%。日本1.74%,俄罗斯2.08%。中国仅0.22%,比这些国家慢得多。

上述统计年限选择1820年和1952年,是因为前者代表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发展最高水平,后者是国民经济恢复期之末年,其经济发展指标代表的是1949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最高水平。

在1820~1952年期间,中国人口由3.8l亿增加到5.69亿,增长率比许多国家高,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快,以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负增长,比许多国家慢:世界平均是0.92%,欧洲1.03%,美国l.63%, 日本0.95%,俄罗斯1.04%,印度0.1%,中国是一0.08%。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820年为28.67%,1929年为lO.3%,1950年降至6.25%。①

(二)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与落后的第一个表现是,在生产力多层次结构中,现代化生产力很薄弱。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在1936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只占34.9%,其中,现代工业只占10.8%。1949年,相应的比例是3。.1%和17%。②

-------------------------------

①英.麦迪逊(Angus Maddison):《世界经济200年回顾》,中译本,改革出版社,1997年,第131~135、158页。

②根据丁世洵:《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几个问题》,《南开大学学报》1976年第4期数字计算。据刘佛丁、王玉茹计算,1936年,在国民收入中农业占64.5%.工业、服务业占35.5,%在就业人口中,农业占75.52%,工业、服务业占24.28%(见上引书第308页)。

在现代工业中,重工业的比重很小。据估算,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占的比重1936年为23%左右,1949年28。8%。①生铁在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1943年)是180万吨,钢92.3万吨。②重工业的生产技术落后,最大、最先进的钢铁企业鞍山钢铁厂,其技术设备也不是世界先进水平,技术操作没有全部机械化。重工业中,大多是外国在中国的机械修理厂,以及为外国提供原料和半成品的矿山和工厂。这种状况的重工业,无力为轻工业和农业以及自身提供现代化的装备,不能成为工业独立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水平低下与落后,直接表现为人均产量少。1936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几种主要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对比,情况如下:电力,苏联219.3度,美国1144.5度,英国514.9度,中国7.9度;钢,苏联95.3公斤,美国376.3公斤,英国253.2公斤,中国O.9公斤;棉布,苏联20.28米,美国61.42米,英国70.38米,中国7.34米(包括个体手工业者生产的棉布在内)。1949年中国的人均占有量与1950年的印度相比:电力,印度为中国的l.7倍,钢为13倍,棉布为2.75倍。中国比长期是殖民地的印度还要落后。

在农业方面,生产经营是以个体手工劳动为特征,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劳动生产率很低,每个农业劳动者生产的产品少,产值低。粮食和棉花的最高年产量是在1931一1937年。一种估计是粮食12069万吨,棉花80.5万吨。③另一种估计是粮食15188.5万

-----------------------

① 杨坚白:《我国八年来的经济建设》.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13页。按净产值计算.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1949年,在工农业净产值中,农业占84.5%,工业占15.5%。在工业的15.5%中,轻工业为11%,重工业为4.5%。

②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出版社,1955年,第163~164页.

③ 许道夫:《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及贸易统计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38、 34l页。

吨,棉花94.5万吨。①1949年,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单产每亩68.5公斤;棉花总产量44.4万吨,单产每亩10.5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09公斤,棉花O.8公斤。②1949年,农业创造的国民收入是245亿元(折合新人民币1955年币值),占国民收入总额的68.4%。以4.8亿农业人口计算,人均创造国民收入5l元。这种情况决定了农业中可以用于积累的部分是很小的,决定了人口中的大多数只能去生产粮食、棉花,抽不出更多的劳动力与资金去经营农业的其他部门和农业以外的产业部门。所以,农业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种植业。以1949年的农业总产值为100%,农业各部门之间的状况是:农业占82.5%,林业0.6%,牧业12.4%,渔业O.2%,副业4.3%。全国总人口89%以上的人忙于生产粮食、棉花,同时还要进口粮食和棉花。尽管如此,:大多数劳动者依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过上吃饱穿暖的小康生活。

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人均国民收入必然少。学者们对1933年、1936年、1949年的国民收入与人口数有多种估:算。1936年国民收入258亿元(当年币值),按当年汇率为77.36亿美元,按5亿人口计算,人均52元,折合15.45美元。1949年国民收入,按1936年中国币值计算为189.48亿元,人均34.98元,③按当年汇率折合239亿美元(从1936年到

------------------------

①[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第337、339页。

②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农业部统计局1958年公布的数据(1949年每亩单产70.9公斤,10809.5万吨。棉花44.5万吨,每亩单产l0.7公斤),稍有不同。见该局编:《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农业生产统计资料汇编》,农业出版社,1958年,第7、9、34、36页。

③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66页。

1949年,美元也在贬值),按5.4亿人口计算,人均44.26美元。①是当年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l/20,英国的l/ll,法国的l/6。1950年,中国人均国民产值比印度低20%。②

社会生产力的两个层次,即现代的机器生产力与传统的手工生产力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互补的一面。例如,机器纺纱能力的增长,使农民家庭手工纺纱受到排斥和淘汰。机器纺纱用的原料——棉花,是手工生产的。它的产品—— 棉纱,有很大一部分售给农民家庭和城乡手工工场,作为织布的原料,推动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从家庭手工业、个体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是手工业现代化的表现之一。例如,轮船与火车会代替沿途传统运输工具及相关从业者。许多农副产品,靠肩挑、手推车、马车、木帆船等,从深山邃谷、穷乡僻壤运至车站、码头,由人力搬运到火车、轮船上,然后由火车、轮船运到国内各地。而外国进口的和城市生产的部分工业品,由火车、轮船运至一些车站、码头后,由人力搬运下来,再由人力挑、推或驾驶马车、帆船运至其他城镇或乡村。在社会生产中,普遍地存在着这种现代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既竞争又衔接、互补的现象。从手工生产为主转变到使用机器生产为主,:是中国工业化的过程。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经济现代化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生产力去替代传统生产力,而是在培育现代生产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生产力中有价值的东西(如农业中的精耕细作,有机种植,家庭生产;手工业中的传统工艺等)及其对现代生产力的互补作用,才可以避免既有的生产能力受到破坏,才能使现代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增长,并带来各阶层收入的普遍增加和社会稳定。

----------------------

① 赵德馨等:《近代小西关系与中国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9~241 页,表3.表4 —1,表4—2中的人口数45000万人,应为54000万人。人均数值随之变动。据联合同的地区组织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美同是1453美元,西欧是173美元。 日本是100美元,印度是57美元.中国是27美元。(日本)小岛朋之:《“东方巨人”面临各种课程》:“1949年时的入均国民收入仪为18美元”。载[日本]《产经新闻》1999午10月4日。折合美元数宁的不同,是由于采用不同年份的美元值,以及不同的折算的方法。

② 前引刘佛丁等人之书第五章附录。

生产力是全部历史的基础。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生产力以手工劳动为主的多层次结构的这个特点有重要意义。只看到手工生产为主这个方面,忽视或轻视了多层次中的现代生产力部分,是认为中国缺乏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物质技术基础的认识根源。谁犯了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如果忽视或轻视了多层次这个特点,忽视或轻视了多层次中手工劳动为主的这个方面,是认为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可以在短时期内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即盲目求纯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认识根源。谁犯了这种认识上的错误,谁就要犯“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性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国现代化过程,在经济领域内,主要表现在两个层次上:以卷入世界市场为特征的商品交换的发展和以使用机器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前提;后者为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1842~1949年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要表现,一是上述现代生产力的出现与发展,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

1842年至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战??,强迫中国在沿海、沿边、沿江及主要陆路干道上,向它们开放了85个商埠。1898~1930年,中国政府又主动开放2O多个口岸。这些地方成为中外经济交往的基地。随着外国商人到这些城市经商、设厂、办银行,带来了商品、资金以及股份公司等经济组织。19世纪末,中国自己也办起了银行,后来又创立各种交易所。到了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等少数城市中,已出现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房地产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形成一整套现代市场体系.银行、各种交易所、证券买卖相当规范。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类经济组织与工具,在这些城市中已是应有尽有,只不过规模和程度不同罢了。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交通运输工具,各种经济联系颇为密切。法定的全国统一的度量衡与货币制度在逐步推行。各地区有层次不同的地区中心市场。上海则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和远东地区的商业中心、运输中心和金融中心。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初具规模。

市场有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1864年(有海关统计的一年)至1931年(进出口最多的一年),中国的进出口总值由9486.5万海关两,增加到234296.5万海关两,67年间增加近24倍(以美元计算的贸易值和物量指数仅5倍多),速度不慢,但人均不足s两。①1840年前后国内贩运贸易7种主要商品的流通额估计为3.5亿两(规元)。②1890年国内市场商品量11.74亿两。1936年120.17亿两。46年间增加9.24倍。粮食的商品率,1840年为 lO.5%,1894年为15.8%,1931年31.4%。1920年,工农业总产值159.3亿元,其中商品值92.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8%。1936年,工农业总产值242.4亿元,其中商品值168.1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9.4%。③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值已近60%~70%。中国国内市场商品量中还包括进口商品,其价值,1920年约11.9亿元,1936年约15.6亿元。

--------------------

① 据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增长》,第59~63页的数据计算。

②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53页。

③ 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87页,第 153~154页,第209~210页。

在农村,农产品商品化的速度,在1937年以前相当快。1894—1919年的25年间,中国农村几种主要农产品的商品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增加了43.4%。1919~1936年增长了1.07倍,年增长率近5%。1936年,农产品的商品率已达30%。①

1842—1949年,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期快。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开始起基础性作用的时期,亦即市场经济的初步形成时期。

二、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

1842~1949年,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很不充分;发展的程度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各地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差距很大。这种状况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决定的。

直到1949年,以手工劳动为特征、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在生产单位中占绝大部分。它们是基本的生产形式与经济单位。其中,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在一起的农民经济占主要地位,其次是个体手工业者。中国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个体经济为特征的农业国。在1842~1949年的108年间,农民经济从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但是农民中成为小商品生产者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从全国农业产品来看,商品率仍低;从全国农民经济来看,商品化的程度不高,处于半自给自足的状态。落后的生产力决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经济。

-------------------------

①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lO9~110页。

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地区调查资料说明,除了上海、无锡、苏州、嘉兴、湖州、杭州一带的农村和广州、天津的近郊外,在广大乡村,农产产品的商品率,从总体上说,是低下的。农民在经济上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实际的进展情况很慢。原因在于:只有极少数的农户可以看成是农业小商品生产者,即他们的大多数产品是为市场生产的,同时大部分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是从市场上购买的。绝大多数的农产仍是男耕女织的生产结构,产品的主要部分是供自己直接消费,偶而出售部分产品,主要是为了购买物品及交纳租税而需要货币。农户产品的商品率各地不同,同一地区内各户不同,但自给自足的生产结构却基本相同。下列数字可以说明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程度这个问题。20世纪30年代,农产品商品率30%;对外贸易总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7%。据1936年40个海关货运单统计,国内埠际轮船运载的贸易额为11.85亿元,占当年工农业总产值(242.39亿元)的4.8%,占当年国民收入(258亿元)的4.6%。全部埠际贸易额估计为上述轮船运载数的4倍,即47.30亿元,上述百分比相应为16.3%和18.6%。货币流通总量31.9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3.19%。①以上这些数据说明商品——市场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很不充分。

必须提到的是,在1937年以后,由于战争造成的生产力受破坏,地区分割,城乡交流阻塞,原有的商品流转路线中断,对外贸易不畅,田赋由征收货币转为征收实物,恶性通货膨胀使一些地区实行以实物、黄金、银元为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商品经济曲向前发展转为后退。到1948一1949年,商品流转额在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中占的比重,粗略地估计,大概在lO%~12%左右。中国近代的经济处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阶段,因而是一种半自然经济。

--------------------

① 工农业总产值,据上引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第210页;货币流通总量,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s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3页。

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1800年,世界平均为3%,低于中国的水平。1900年,世界平均为13.6%,中国1893年为6%。1949年,世界平均为28.8%,中国为lO.6%。①这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时期,城市化进展慢,水平低,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扩大。

所有制结构的复杂性

一、八种所有制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包括8种所有制:①原始氏族所有制。②奴隶主所有制。③领主所有制。④地主所有制。⑤资本家所有制。⑥国家所有制。⑦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⑧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前3种所有制只存在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地区.②后5种存在于广大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影响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之所以有多种所有制,首先,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多层次结构状态。这是决定性的因素。其次,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最后,是由于中国从传统社会步人现代社会的国际环境与转机。中国由独立的形态转变为半殖民地性质的经济形态,是一系列资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造成的。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到之处,总是按照自己的面貌与需要来改造和影响中国经济。它们为了自己的利

---------------------------

①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5l、26l页。

②关于这8种所有制,参见赵德馨主编:《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结束语》,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

益,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厂、银行、洋行等等。它们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和从中国运走绿茶、矿石等物资,需要利用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诸如商业网络、钱庄、运输工具,还需要兴办新的运输、通讯等手段,诸如轮船、铁路、电报等等。它们的行动必然导致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师夷以制夷”,展开各种斗争和学习,兴办工厂、铁路、银行,在市场上与外国商品竞争,等等。这样,新的资本主义所有制产生了,旧的所有制却并未消灭,形成了新旧所有制并存的复杂结构。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所有制,与其他经济形态中的同类所有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而各种所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更为复杂,更具特点。

二、新所有制的产生与地位

1842~1949年间,中国经济在所有制方面的主要变化,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成长,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成为一种起重大影响作用的、独立的经济成分。这是半封建经济形态区别于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

资本主义经济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1920年为16.1%,1936年为28%①(参见表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里,资本主义所有制包括两大部分:本国资本所有制和外国资本家所有制。本国资本所有制包括资本家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两种。这3种资本的估值及其所占比重的演变趋势如表2所示。②

------------------------

① 刘佛丁、王玉茹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09页。

② 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第207页。原表1947/1948国统区,1936年币值。t936年分关内与东北两个地区。本表中未包括东北,因东北此时属殖民地经济形态。百分比是本书作者计算的.“外国资本”,原表称“外国在华企业资本”;“国家资本”,原表称“官僚资本”;“私人资本”,原表称“民族资本”。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取得了在中国办厂的合法权利。随后,发达国家掀起了对华投资的高潮。到1914年,在中国近代工矿交通业中外国资本明显地居于垄断和支配的地位。外国资本所占比重达到高峰。以后比重下降,到1947~1948年,只占8%。这是由于1914年之后中国资本比外国资本增长快。1937~1945年没收了德、意、日等敌对国的在华资本。中国人民通过学习和斗争,在经济的独立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家资本所占比重在1920年至1936年间,由13%升至38%。1920年时比私人资本少41个百分点,1936年则超过私人资本1个百分点,占据第一位。这主要是国有金融业资本膨胀,由1920年的2.3亿多元增加到1936年56.3亿元,16年间增加了23.5倍。金融业资本占的比重,1920年为25%,1936年为73.6%。国家资本在铁路、公路、邮电业中长期占垄断地位。国家资本在1947~1948年之所以升至高峰,是由于抗日战争胜利后接收敌伪资产的结果。

抗日战争发生之前,私人资本长期占主要地位。它的优势在工业制造业和商业领域。1920年,私人商业资本占商业资本总额的72.6%。私人工业制造业资本占工业制造业资本总额的52%。1936年相应的比重为75.6%和53.8%。①

以上是就资本额而言。就产值而言,1920~1936年,中国产业资本年平均增长9.0%,外国产业资本3.9%。工业中国家资本年平均增长1.18%,民族资本12.4l%。②中国资本企业的生产比外国资本企业增长得快。在中国资本企业中,私人资本企业的产值比国家资本企业有更快的增长。到抗战前,私人资本企业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不仅超过了国家资本,也超过了外国资本。这种发展趋势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打断。

三、五种主要的所有制及其相互关系

(一)资本家所有制,或称私人资本主义。③它是一种新生的所有制。它以新的生产力为物质基础,带来新的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是国民经济中的进步因素。

--------------------

① 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第208~09页。

② 刘佛丁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第218页,第211页。

③ 私人资本主义又被称为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的”即“本国的”、“中国的”,应是相对于“外国的”而言。传统论著中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一个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而言的概念,它不甚科学。

1842年前,中国经济中已有资本家所有制。它很微弱,处于萌芽状态。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种成分或一种独立的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波浪式地向前发展。资本家所有制工业的产值,1920年为2.5l亿元(1936年币值),1936年16.32亿元。年均增长12.4l%。这16年的速度不慢。在同一时期里,在中国工业资本中占的比重,私人资本由57.8%上升到88%。相应的,国家资本由42.2%降至12%。①在工业生产中,私人资本在这个时期占了绝对优势。在商业领域,相对于国家资本,私人资本一直处于优势。1937年以后,由于战时国有工业的发展,以及战后国家接收日伪工业,在工业资本中,国有资本占2/3,私人资本仅占l/3,其力量是微弱的。1948年,全国私人资本12.3万户,职工人数1643.8万人,资产净值(折合1956年人民币)20.8亿元,总产值68.28亿元。

私人资本主义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是封建经济的对立面,是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力量,是反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行为的力量,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新生产关系。另一方面,在剥削劳动者方面,它与外国资本、封建主义、国家资本或多或少有利益一致的一面。部分资本家同时又是地主,其资金在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生产方式之间融通。由于私人资本的微弱和资本家阶级在政治上的无权,私人资本企业在资金、设备、原料、材料、技术、运输等多个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和国家资本,与它们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国家所有制。在中国,这是一种自有国家以来就存在的古老的所有制。国有的范围很广,如土地、建筑物、工厂等等。其中有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在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的国有现代企业里,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所有制。

---------------------------

① 刘佛丁等:《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18页。

国家资本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27年后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后者的通俗称呼为“官僚资本主义”或“官僚资本”,①它是国民政府建立后,凭借政权力量建立起来的。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所有,在国民经济中占垄断地位的经济成分。“这个垄断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日本在华财产和伪政权的财产,没收汉奸的财产,国有经济迅速膨胀。1948年,国家资本控制了全国银行的70%,纺锭的40%,织布机的60%。国民政府控制工业的主要机构是“资源委员会”。它掌握了全国钢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电力的67%,糖产量的90%,以及全部石油和有色金属。在全国产业资本中,国家资本约占64%以上.在交通运输方面,它控制全部铁路、公路和43%以上的轮船吨位。在流通领域,它掌握十几个具有垄断性质的大贸易公司。

与发达国家或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不同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或旧中国经济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集中带来资本集中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同样是进入社会主义的台阶。

(三)外国资本家所有制,即外国在华企业资本所有制。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依仗本国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特权,在中国办工厂、矿山、银行、商店、铁路等等,渗人中国国民经济的多个部门,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形成了一种成分。

与殖民地经济形态相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中外国所有制的特征,在于不是由一个外国独占,而是属于多个国家。全世界所有的资本主义强国,都对中国进行过经济侵略,都在中国有过投资。它们在中国的势力互相斗争,依其国力及在华力量的大小而发生变化。

--------------------------

① 所谓通俗称呼,即不是科学概念。

②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1149页。

与独立国家的外国资本不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中的外国资本,有特权护身,且在某些时期某些部门中处于垄断或操纵的地位。

在华的外国资本家(所有制),带来资本、设备、技术与企业管理经验;既利用又破坏原有的封建经济组织;掠夺中国的财富,对中国资本起着示范、压制等多重作用。

(四)地主所有制。工842年以后,封建主义所有制起了重要变化。国家所有制的土地逐步转化成了私人土地。土地买卖向现代性质的自由买卖发展。封建主义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旧式地主经济衰败,出现了经营地主。地主中兼营工商业的比重加大。佃仆制在没落,永佃制和押租制在发展。实物地租中的对分制进一步为定额租制所代替;折租制扩展较快;少数地区出现了货币定额租制。地主与农民间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产生了半封建性的富农。城市中的封建主义所有制比农村变化得早一些,快一些。到20世纪40年代,它仅以残余的形态存在.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看,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经济了。以地主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在农村仍占统治地位。在封建生产关系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封建经济逐渐丧失了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地位,变成帝国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主义所有制是一种走向没落的、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

(五)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包括生产领域的小生产者(主要是自耕农和手工业者)和流通领域的小商小贩。在中国,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也是一种古老的形态。1842年以后,这种所有制发生重要变化。一部分个体农民的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农户生产的产品中,进入市场的部分日益增多。农民经济由原来的完全依附于封建经济,变成部分依附于封建经济,部分依附于资本主义所有制主宰的市场经济,受世界市场上垄断资本主义的支配。城镇中个体手工业者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在市场上受到机器制品的排挤,有一小部分进入国际市场。前者衰落,后者发展。这一切加速小生产者的分化,极少数中农变成了富农,极少数手工业者变成了产业资本家,极少数小商变成了商业资本家。很多人却破产,其中有的人变成了资本主义所有制中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及个体劳动者的发展方向与1842年之前大不相同了。

在上述5种所有制中,外国资本、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三种所有制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受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支配;都集中在城市,集中在现代工矿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和商业、对外贸易等部门,与现代生产力、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相联系;企业规模大,活动范围广,影响力强。地主所有制和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主要存在于农村,存在于农业与手工业中,与传统的手工劳动与经营管理方式相联系,规模小,活动范围窄,影响力弱。就与之有关的人数、地区及产值来说,后两种所有制占多数。就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来看,前3种所有制处于主导的地位。忽视后两种所有制占多数,是企图跃过民主革命,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或“毕其功于一役”的认识根源。忽视前3种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不承认中国可以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根源。

对发达国家及其控制的世界市场的依附性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几次侵华战争,轰开了清政府的大门。从此,中国政府被迫实行开放政策,中国经济逐渐地被卷人世界范围的经济联系之中,中国市场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是被动的。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中国经济丧失独立性,变成依附型经济。

半殖民地性质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就是中国经济在对外关系方面,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依附的地位。其实质是依附于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控制的世界市场。这种依附是与上述外国资本侵入中国经济内部,成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在一个时期内控制中国的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金融业、关税及财政。这些部门的依附程度、表现形式与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从总体上说,是从流通领域到生产领域。变化的部门首先发生在对外贸易、关税和金融。变化的地区首先是辟为通商口岸的城市。总之,变化首先发生在市场上,中国市场变成世界市场的一个依附的部分。市场的变化影响生产的变化。首先是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的产品与世界市场发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外国的生产,外国的市场,外国的商人,处于主导的地位。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茶叶与生丝,由外国商人在中国收购并运到国外销售。处在这种关系下的中国农民和手工业者,其命运——他们生产的产品是否可以卖出以及能卖何种价钱,便逐渐地由世界市场摆布,即操纵在外国资本家手里。在工业方面,首先是机器、设备、技术依附外国;一些工矿的资金要靠在华的外国银行调剂,部分工业原料、材料、燃料要从外国进口。其次,在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为外国资本在中国进行侵略与掠夺活动服务的行业优先得到发展,如船舶修理业、出口商品加工业、打包业、运输业、矿砂开采业等。在地区上,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口岸城市。这些城市里有租界,有外资的电力公司,有工厂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公共设施,融通资金与获取机器、设备、技术、原料、材料、燃料、动力都较为方便。一些资本家办工厂时,邀请外资人股,或在外国驻华领事馆注册,以对付中国政府的阻拦。中国金融业的依附性很严重。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汇率是以英资汇丰银行的挂牌为准。中国货币的依附色彩浓厚,法币币值与外汇挂钩,通过外汇比值钉结在英、美两国的货币上。

经济上的不独立性,首先是因为经济的落后,同时是由于政治上只有形式上的独立,实质上是不独立所决定的。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历史告诉人们:丧失政治上的独立,经济就必然是依附性的;不先取得政治上的独立,便不可能有独立的民族经济。

国民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

1842年以前,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不平衡的。中英鸦片战争后,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有新的性质与特征。这种不平衡,除上文已述者外,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1842年以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比过去更加厉害了。地区之间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且有了某些性质的不同。如原本都是自然经济,现在,有的地区仍停留在自然经济状况,有的已是市场经济了;原本都是封建经济,现在,有的地区仍是封建经济,有的地区是资本主义经济,还有的地区已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原本都是权自的独立经济,现在,有的地区是独立经济,有的地区是半殖民地(半独立)经济,有的地区是殖民地经济,如此等等。

这些新的不平衡的发生,主要是由外国侵入、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等因素决定的。外国的侵略是从边境进来的。外国和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是经过边境进行的。凡属于外国影响引起的变化,总是从通商口岸开始,然后波及周围地区,浸及内地。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边境的东南西北,都开了通商口岸。外国的经济侵略活动,除沙俄的一部分是从北方进来以外,其余大多是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这造成了沿海地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工矿交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均收入以及半殖民地经济特征的演进程度,都高于内地的状况。1842年以前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加上1842年后这种从东向西波及内地的现代化扩散路线,形成了从东向西的梯形地区经济结构。以现代工业为例。就工厂数言,1937年底,全国(不包括日本占领的台湾和东北地区,英国统治的香港和葡萄牙统治的澳门)共有工厂3925家,其中,沿海各省3298家,占总数的84%;内地各省627家,占总数的16%。在沿海各省的3298家中,上海一地占1235家,占总数的31.5%;在内地各省的627家中,湖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现代工业较多的7省,共有工厂237家,占总数的6.04%。①就工业产值言,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12%的沿海一带,现代工业净产值占全国现代工业净产值的70%;占全国面积的88%的其余地区的工业净产值,却只占30%。这30%又主要集中在武汉、重庆等几个城市。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以后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西部地区工业有所发展;日本在东北建立一些重工业。到1949年,沿海地区集中了60%~70%的工业产值,重工业集中在辽宁。现代工业生产力的分布和现代经济从沿边(主要是沿海)向内地,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散布,主要是沿着沿海线,铁路线与内河航线,其中主要是长江航运线和陇海线,三者恰似一个横放着的“Ⅱ”字形。在占国土面积60%左右的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如1949年新疆现代工业产品只有11种,在当地工业总产值中,机器工业占2.9%,手工业占97.1%。

--------------------------

① 陈真等:《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三联书店,1961年,第97页。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史表明,在工业化起步阶段,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一般会在共同发展基础上的相对差距扩大。中国近代时期市场机制在发展。由于市场以效益为导向,落后地区的投资效益相对较低,必然加强地区间的不平衡。与生产力地区分布不平衡相一致,市场发育在地区间也不平衡。就数量而言,商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商业资本、银行资本以及城市等等,东部沿海地带多,中部地带次之,西部地带少。就性质而言,上海等大城市中各类市场已经现代化,西南和西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内地偏僻乡村,靠地方小市场生活,在这种市场上的交换,多数是以有易无性质。这种市场与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联系不多,或全无联系。有的地方还停留在原始的物物交换阶段,即没有市场的阶段。沿海沿江的市场,进出口贸易发达,与国外市场联系密切,与资本主义工业联系密切,资本主义商业占主导地位,已是现代性质的了。农村基层市场,在多数地区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内地和边远地区的农村基层市场仍保持着传统的特征。各地市场上使用的货币,不仅呈现出不平衡性,而且表现出不统一性。1933年废两改元前,银两的计值单位,有库平两、海关两等。各地通用的记账银两,在上海为规元,在天津为行化,在汉口为洋例。银元有鹰洋(墨西哥的)、站洋(英国在亚洲铸造的)、香港银元、日本银元、美国贸易银元、龙洋(清末各省铸造的)、袁大头(袁世凯像)、孙小头(孙中山像)、蒋光头(像)等等,它们的形制、重量、价值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个解放区,也铸造过银元,发行自己的纸币。在外国占领区,如日本占领的台湾、东北及关内沦陷区,为日元系统的台币、满洲币、伪币;在英国占领的香港为英镑系统的港币。在外国势力大的地区,也流行外国货币,如上海一带流行英镑、美元,华南一带通行港币,新疆一带用卢布。在新疆市场上,不仅货币受俄国影响,就是度量衡亦如俄国,用公制而不是市制。

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

1842年以后,中国出现城市化进程。城市的数量、规模、职能、性质都在变化。一批传统城市成为现代型城市。另一批传统城市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现代化因素。在传统城市之外,兴起了一批新的现代型城市。在城市中,现代型城市逐渐占了主导地位。这是经济现代化的结果与表现之一。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在总人口数中占的比重增加。城镇人口,1843年2072万,1893年2351万,1949年5765万。在这3个年份,城市人口比重分别为5.1%、6%、lO.6%。①城市人口年平均递增率,1843一1893年为0.3%,1893—1949年为1.61%。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快得多。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经济构成、经济职能、人口构成和由此带来的城乡关系变化极大。在1842年前,在政治上,城市统治农村,城市是行政网中的大小网结;在经济上,是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1842年以后,包括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等经济现代化现象,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城市不仅仍在政治上统治农村,在经济上也领导农村。

---------------------------

① 胡焕庸:《中国人口地理》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57、261页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首先表现为城市发展快,农村发展慢。农村的资金与人口向城市集中。大批失业的农民涌人城市寻找生计,使少数城市畸形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如上海)。它们的经济繁荣(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超城市化”)。广大农村生产萎缩,资金枯竭,破产流亡者不计其数,一片凄凉。农村经济陷入慢性危机之中。特别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牧区和山区,生产工具落后,耕作方法原始,人口锐减。现代化城市生活与中世纪农村生活相对立。商品经济发达的城市与自给经济与半自然经济的农村相对立.用机器生产的城市工业与用手工劳动的农村农业相对立。外国侵略者、居住在城市的大地主、大高利贷者、银行家、工商业资本家、政府机关和官僚们所在的城市,与贫苦农民聚住的农村相对立。作为利润、利息、地租、赋税主要集中地的城市,与赋税、地租、利息、利润的主要来源地的农村相对立。这些都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少数大城市的畸形发展,是以广大农村的衰败为基础、为代价的。这种不平衡的实质是城市掠夺农村。城乡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质的矛盾。

三、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

1842年之前,封建经济形态中的手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三个产业部门,都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以人力、畜力为基本动力(生物动力)。其中,农业占主要地位。19世纪60年代以后,工业与交通运输业日益增多地使用机器,使用非生物动力,产品供应市场,资本主义关系随之发展;农业生产的基本方面却依然如故。传统的农业与新生的现代工业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这种不平衡日益严重。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殊结构与运行规律,商业与金融业超越生产事业,得到畸形发展。资本主义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与封建主义的农业是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重大矛盾。

在同一经济部门内,各部类各行业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例如,在农业内部,某些经济作物,由于出口量大和工业需求多,有所发展,粮食产量增加不多。在工业内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严重不平衡,生产资料生产的部门特别薄弱,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轻工业与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在重工业内部,冶金业和金属加工业发展不平衡。在冶金业中,采矿业又和冶炼业不平衡。在冶炼业中,炼铁能力又与炼钢能力增长不平衡。炼钢能力又与轧钢能力增长不平衡。这些不平衡,大都是由于国民经济的半殖民地性质造成的。

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业等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工业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二者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并存,是世界各国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共同现象。中国也是如此。与先现代化的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特殊性在于:现代工业的机器与技术,主要是中国从先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引进或这些国家向中国移植的;农业中手工劳动与前资本主义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基本格局未变。这种现象,在其他发展国家中也存在。它被刘易斯等人概括为二元经济。①从二元经济结构推导出的关于一定工资水平上劳动力可以无限供给的假设,已被实践所否定。二元经济理论所概括的内含主要是工农两个产业部门的不平衡,远不如我们上述不

----------------------

①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平衡经济理论内含之全面与丰富。二元经济理论视传统经济与现代产业完全对立,看不到二者之间有互补的一面。用二元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结构与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有很大的片面性。①

认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不平衡特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只看到占国土百分之十几的沿海地区,而忽视广大西部地区的情况;如果只看到占人口总数10%左右人口居住的城市,而忽视了广大农村的情况;如果只看到占工农业总产值20%左右的机器生产的部分,而忽视了占泰半之数的手工劳动的情况,便会高估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便会高估经济可能的发展速度,便会产生中国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错觉,从而导致制订脱离实际的、急于求成的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地位的过渡性

一、特殊的经济形态

在人类历史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过渡性质。②过渡性质表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历史地位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两个方面。

-------------------

① 严英龙主编:《中国经济现代化》,南京出版社,1998年第5页:“二元经济结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二元结构的加强或减弱是表明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最为科学的全面的表征,可以被视为判断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客观依据。……中国二元经济结构消除之日,就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基本实现之时。二元经济一元化是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目标.”这似乎有点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表征与目标简单化了。关于经济现代化的内含与标志,参见拙撰《市场化与工业化:经济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层次》,《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l期。

② 参见赵德馨:《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学术月刊》1960年第4期.

认为中国近代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20世纪20年代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嫉贸龅囊桓鼋崧邸K?撬?玫摹鞍敕饨ā薄ⅰ鞍胫趁竦亍备拍睿?怯陕砜怂肌⒍鞲袼埂⒘心?忍岢隼吹摹!鞍敕饨ā被颉鞍敕饨ㄉ缁帷备拍钜?取鞍胫趁竦亍备拍畛鱿衷缫恍?B砜怂肌⒍鞲袼苟荚?褂谜飧龈拍睿?美幢硎龃幼匀痪?孟蛏唐肪?谩⒋臃饨ň?眯翁?蜃时局饕寰?眯翁?⒋臃饨ㄗㄖ浦贫认蜃什?准?a class=content_a href=/class_free/123_1.shtml>民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经济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里,“半封建”中“半”字的含义是指过渡状况。①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观点,用“半封建”这个概念表述封建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演变过程中间的一种经济状况,或处于这种经济状况的国家或社会性质。在列宁看来,半封建国家和封建国家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和发展。在1912年7月写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列宁明确提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的、半封建国家”,并就半封建的经济和政治特征作了分析。②列宁是指出中国属半封建国家的第一人。

----------------------------

① 马克思、恩格斯在1851~1852年的《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一文中首先使用“半封建”一词(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94页:1972年版,第509页。此文为恩格斯作,发表前由马克思认真审读,经马克思同意,用马克思名字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后来在多种论著中使用“半封建”这个概念.如《资本论》第3卷第47章;“那些在或多或少还是半封建社会内成长的思想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886页)。

②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全集》第2l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29页。

“半殖民地”概念首先是由列宁提出宋的。同时,列宁也是认为中国属半殖民地性质国家的第一人。他认为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时代的产物。列宁从国际关系上,把帝国主义时代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宗主国,即统治或控制其他国家的国家。第二类是依附国,即政治上、经济上受宗主国控制的国家。第三类是介于这两种国家之间的,既不控制别国,也不依附于他国。对于第二类国家,列宁认为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军事上被打败了、签订过不平等条约、政治上独立而财政和外交上不独立的国家。第二种是政治上也丧失了独立的殖民地。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如土耳其、波斯、中国,列宁称之为“半殖民地国家”。他认为这类国家是自然界和社会各方面常见的过渡形式的例子,是典型的中间形式。①半殖民地中“半”字的含义,是指“过渡形式”、“中间形式”,指一类国家与另一类国家的关系的状态,即一类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1921年后又是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所以在分析中国社会性质时直接接受列宁的观点。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案中,在分析世界形势时指出:“在经济秩序毁坏中的世界资产阶级,又企图劫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料、劳力,来补偿他们在大战中的损失”。这里的“半殖民地”,是就整个世界范围而言,虽然包括中国在内,但并不是特指中国。另一个决议案指出,中国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②半独立国家亦即半殖民地国家。同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蔡和森在两篇文章中相继指出:“中国在国际地位上早已处于半殖民地地位”;中国属于“半封建半民主的局面”。③1923年1月23日,在有共产党

------------------------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801~802页。

② 《关于“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决议案》,《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l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第35页。

③ 蔡和森:《统一、借债与》,《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割据》,《蔡和森文集》上,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72、88页。

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已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① 1926年,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一文中明确地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环境是资产阶级德莫克拉西尚未成功,而是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②1928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土地问题决议案》中指出:“现在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确应当规定为半封建制度”。③ 1929年2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农民运动的策略》中,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词来规定中国“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④此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作过多种解释。其别值得注意的,一是1933年苏华的文章,他认为中国是“带有半殖民地性的半封建社会。”⑤一是1934年1月,在《中国革命的社会经济基础》一文中,着重从经济关系,特别是土地关系进行分析,认定中国的经济是“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经济”,“这种经济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与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中各阶级的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动力”。⑥

---------------------------

①《中国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第80页.

②蔡和森“《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1926年),见《蔡和森的十二篇文章》,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0页。

③《土地问题决议案》、《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196页。

④《中央通告第二十八号》、《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第13页。吴承明在《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的思考》一文的一个脚注中写道:“1928年后这个词创行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大约40年代改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996年,第9页)与历史实际不符。他认为以用“半封建半殖民地”为妥,也值得商榷。

⑤苏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第l卷第6期,1933年9月。

⑥:《中国革命的社会经济基础》,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第479页。

从“半殖民地”、 “半封建”这两个概念的提出,可以看出“半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交往关系(国际关系)的状况及其过渡性质(所处半独立的地位),“半封建”则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经济、政治结构亦即社会性质的状况及其过渡性质(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过渡中)。所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作“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内涵,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半殖民地(半独立)地位的,其内部经济、政治结构属于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是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它们“单位”不同,是不可以相加的。绝不可以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社会,另一半是封建社会。此其一。其二,“半”字,除有“二分之一”之义外,还有“中间”、“不完全”等义。“半路”、“半途而废”, “秦军半渡”之半,即“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间”、 “半中间”之意。“半文半白”(文言白话夹杂),“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半死半生”(未全死)、“半梦半醒”、“半信半疑”、“半新不旧”、“半懂不懂”等词中的“半”,均为 “不完全”之意。对“半殖民地”和“半封建”二词中的“半”,绝不可理解为“二分之一”,(如“半封建”,并非在经济中,封建经济占的比重为二分之一,资本主义经济也占二分之一),而是“不完全”和“在事情进行的过程中间”之义。

二、过渡性与三种前途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是其过渡性的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不稳定性,在于没有相应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方式。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未曾有过也不可能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生产方式。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是由多种生产方式构成的。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形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它就不能是稳定的,而只能是不断变化的,过渡的.过渡到以一种独立的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才能相对稳定。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过渡性与不稳定性的明显表现,是它的发展过程中,旧的所有制在变化,又产生新的所有制;经济变化异常剧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经济形态过渡到哪里去,或者说,其发展前途是什么?对这个问题,列宁在不同时期讲过三种可能性。第一种是过渡为殖民地社会或殖民地经济形态。第二种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第三种是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即1916年提出的一个伟大的战略设想。他认为当帝国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可以帮助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实行民主和社会主义”,①即半殖民地国家有可能经过一些过渡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②进入2O世纪2O年代以后,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国际环境,使中国的发展前途并存着上述三种可能性。代表三条道路的社会力量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胜负,直接地取决于有关发展道路赞成者的力量对比与斗争的策略是否正确.取决于哪一种前途最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大多数中国人的利益。

在中国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过程中,都有人想走西方国家的道路,即资本主义道路。1859年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歼作《资政新篇》,其基本内容是按照他所了解的西方国家的制度,依样画葫芦。在当时环境里,他的方案不可能付诸实践。几乎同时,清政府中的一批封疆大吏,主张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他们这种做法被后人称之为“洋务运动”,其主观目的是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客观的后果是导致第一批大型现代企业的产生。“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成效不大。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维新派是自觉地公开地全面地想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制度,但不足百天而夭折。紧接着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从经济方面而言,实际上即资本主义。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执政也不过百日左右,无法推行他的三民主义。1927年建立国民政府,说的是要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搞的是资本主义。搞了20多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特征。

--------------------

①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62页。

②参见赵德馨:《列宁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说》.《青海社会科学》。1984年第l期。

在中国走向半殖民地的过程中,帝国主义在中国一小部分地区建立过殖民地统治和殖民地经济,如香港、台湾等割让地里,澳门、香港新界等租借地里,通商口岸城市的租界里。以及1931年后日本军队占领的东北及关内广大地区。对于中国人民是否愿意接受使整个中国变成殖民地和殖民地经济形态前途这个问题,是无需讨论的。在整个近代时期,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就是为了反对这种可能的前途,以求国家独立,民族生存。至1945年,除香港、澳门外,中国领土上的各种类型的殖民地经济形态都被消灭了。到了1999年,香港、澳门也不是殖民地经济了。

流动人口半年工作总结范文12

2011年我社区围绕街党工委、计生办下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开展各项工作,在迎奥运创和谐之年,我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抓住机遇,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及《决定》做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从中掌握工作思路和技巧,提高办事效率,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利用辖区资源,下面,我将计划生育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辖区基本情况

认真学习计划生育微机管理系统,掌握一定技能,按时做好月报表、季报表,并与微机数据相符,截止5月底我辖区共有2241户、6337人,有育龄妇女1385人,流动育龄妇女38人,新生婴儿26人。

二、 为育龄群众办实事

1、2011年1月7日我向xx街计生办举办“救助困难母亲启动仪式”,我社区困难妇女xx、xx受到救助。春节前为把政府温暖送到困难育龄妇女家中,为xx、xx、xx、xx、xx、xx等送去现金、大米、食用油等,合计人民币1200余元。

2、对辖区内26名新生儿家庭及时入户访视服务,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和新生儿护理常识,并送去避孕药具及宣传材料。

3、经常深入到育龄妇女中,宣传生殖健康知识,了解她们的生产、生活、生育等情况,发现她们有各种心理障碍及时沟通解决并进行心理调适。半年来为重点人员送药具136盒。为提高妇女身体健康,3月26日组织12名妇女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查体,5月28日组织14名妇女参加了优惠价格妇科查体,提高了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

三、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作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结合辖区情况,今年协会项目定为:“关爱流动人口,共创和谐社区”。围绕此内容开展以下活动:

1、2011年1月30日,我社区举办“迎新春联欢会”,有43人参加,丰富了居民及流动人口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生活品位。

2、2011年2月1日,为加强社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社区对假期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讲座,有58名学生参加,教育学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出行安全,不进网吧,拒绝毒品,遵纪守法,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假期。

3、2011年2月19日,社区为寒假学生举办“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趣味运动比赛,有65名学生参加踢毽、跳绳、钓鱼、投沙袋等活动,学生兴致高昂,各自发挥特长,团结友爱,将活动推向高潮。

4、2011年2月21日,我们邀请社区内因南方冰雪灾害滞留在津过年的流动人口12人,请他们一起品尝天津元宵,感受津城元宵佳节,让外来人口感到大雪无情人有情,虽然在异土他乡时刻有关爱他们的天津人,使外来人口感受到真情和温暖。

5、2011年3月5日,我社区在国际“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组织社区妇女21人参观天津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通过参观使大家对我们中国古老的文明历史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妇女从中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