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信信息

微信信息

时间:2023-05-30 10:08:31

微信信息

微信信息范文1

但是,与此同时,林林总总的谣言也纷纷在微博上发酵,为此,新浪微博专门成立了辟谣部门,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被证明为假。那么,你还相信微博上的话吗?近日,搜狐网对此进行了调查,在5390人次的投票中,有52.22%的选票投给了“微博信息大部分可以信任”,剩下的一半网友,则对微博的信息持警惕态度。

微博公信力问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俊认为,只要微博的可信度在网民中能达到一半,就已说明了微博的优势,当然,这需要建立在人们能够对信息进行鉴别和核实的基础之上。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统计研究所教授沈浩则认为,从数据上来看,大多数网友能够认识到微博的公信力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之上,并没有因为它是一个新事物而加以盲目追捧,这反映了人们的理智态度。

“在微博上,没有人能成为信息的绝对权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赵景云讲到,“无论是明星还是专家,他们的号召力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意见领袖的程度,人们会对此保有自己的判断。”在他看来,从长远看,对微博保持警惕的人数应该超过一半。

谁在微博上误导人们

在调查结果中,选择“从没有受过微博误导”的人为24.83%,选择“很少受到微博误导的人”最多,为46.87%,而肯定表示自己受过误导的人占到23.99%,这是否表明,人们或多或少地都在微博上受过误导呢?学者们表示,这种现象正常。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段鹏认为,现阶段不仅是微博,哪怕是传统媒体界的某些从业者,也因为种种利益的驱动,可能制造出假新闻,微博作为新兴事物,具备传播要素,很多人同样会在其上出于各种需求而误导他人。这需要更加有效的监管。

沈浩表示,微博为谣言和营销铺设了一张温床,在未来,如果微博想发展的更科学和理智,应该推行实名制,来令人们在言论时更慎重。“但我不认为应该对年轻人们多做限制,因为微博主体还是好的,它自身有过滤和辟谣的机制,比如说之前的抢盐事件,微博站出来辟谣的速度,要远快于传统媒体。”

微博的速度:致胜

人们为何热衷于微博的信息?调查中的反馈和学者的分析几乎是一致的,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博的特点就在于它无与伦比的速度,这种空前的速度感,成为它领先于其他媒体的法宝。

赵景云认为,微博的优势在于,尽管会出现虚假或者伪话题,但是它很快。“如今,报纸赶不上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也赶不上微博”。他表示,微博如果能够保证真实性的话,其功用不可限量的。它的容量可能低于传统媒体,但是速度能纱补劣势。

“将来随着传播制度的完善,如果我们的媒体能够第一时间及时报道,热衷于微博新闻的人群比例会下降。”周俊表示,在国外,微博这样一种社区媒体,主要还是一种人际沟通渠道,很少涉及公共利益事件传播。因为传统媒体基本上都可以保证第一时间的报道,所以不需要微博进行补充。

微信信息范文2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一日。 ——引自《圣经》创世纪

有了光,世界显得五彩缤纷。同样,知识发现需要光的照明;需要有能发光又能感光的全息摄像设备以及资源信息的传播渠道。那么,什么是资源?国际普遍认为它是指anything(世界的万物)。诚然,信息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称为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用来描述资源信息,资源信息又充实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和资源信息两者通过“廻环”的修辞,极准确地说明了信息和资源辩证结合、相依相成的关系。若用y表示资源信息,用x表示信息资源,则两者的关系可用准函数f表示。如同我们可用指数求幂也可用幂求指数(对数)一样,资源信息和信息资源的辩证关系也反应了它们之间的准函数(f)和准反函数关系。从本休论(ontology)看来,哲学的辩证、修辞的廻环和数学的函数求反具有本质的一致性。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发现资源,也可以通过资源去描述信息。用本体论的话说,也就是可用x求y(f),可用y求x。f和是一个关系的两个指向。所谓信息准微积分就是应用数值微积分的原理对资源信息进行微观描述和宏观整合,使其产生光的效应。信息(Information)一詞的詞干“formation”含有“结构”之意。信息之所以为信息就是因为它能以某种数据(不同于数字)结构为载体进行传媒,离开数据结构信息也就不成其为信息了,而f正是这种数据结构的具体表达形式,它建立了数据的联系。

2 正和反逻辑函数

传统的书目已经开始不自觉应用了f和之间的知识发现互动原理。所谓的文献著录(标引),其实质就是用资源去描述信息,所谓检索就是利用数据的逆结构(反准函数)去寻求资源(索引),标引和反标引(索引)生动地反映了知识发现中潜在的f和互动事实,f在其中表示为某一字段元素,x和y都是资源,它们互为元数据,x、y方程组构成了一条款目的完整信息,而款目的集合就是数据库。无论是印刷型的还是电子型的,其本质是完全一致的。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书目款目A

文摘号

001

ISBN号

7-5323-5116-5

题名

化石漫谈

作者

夏树芳

出版发行

上海科技出版社

载体形态

32开

分类

Q911

主题

化石

摘要

……

A在其中表示为某一资源的m维向量,该向量由m个元素(element)或字段组成,这样一个动态数据库的款目就可记为,数据库就可记为。e变量名反映了数据(书)和元数据(夏树芳等)之间的准函数(逻辑)关系。标引或著录就是用元素名表示资源间的准函数关系,反标引(逆向著录)同样用元素名表示资源间的准反函数关系。既然资源代表anything,那么元数据也属于anything,同样可以对它标引建立一个款目B。具体说来数据库文件的正文就是用元数据标引资源,而数据库文件的索引就是用资源标引元数据。例如本例的作者反标引可记成

款目B:

夏树芳(作者名)——元数据

文摘号(元素名)

001(元素值)

B款目的集合(数据库)则可记为其中元素(文摘号)的值就是元数据001,通过它指向资源(书),并可通过该书的标引了解它的全貌。如同我们可以用逻辑地址去映射物理地址,用逻辑主语去映射实际主语,我们同样可以用本体论研究知识发现的方法,把元素称为资源的逻辑函数。利用这样的逻辑函数关系我们就能知晓某书是誰写的,而某人又写了哪些书。这种函数的映射建立了资源之间的对应关系。元素成了资源间的“血缘”。有了它,A和B保持了父子关系,而D和I就有了源和目标的关系。这里我们把A定义为父款目,把B定义为子款目。把D定义为源数据库,把I定义为源数据库扩展(索引)。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附图

3 资源信息微积分

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化整为零,聚零为整,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无限细分来达到无限逼近的目标。资源信息微积分和数值微积分在方法论上如出一辙,大资源可以化为小资源更细致地描述。早期的分析著录和综合著录已经孕育了这一基本思想,而近年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资源描述框架)的出现为资源描述提供了无限细分机制,从而为语义网的开发找到了有效的工具。任何资源信息从本体论看来,无非是由外延和内涵构成的反映事物存在状态的一种代码组合形式。这种现象在早期应用中屡见不鲜,只是并不自觉而已。在图书馆界大谈特谈的分类索引语言和主题索引语言,提升一步说,不就是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吗?分类表示事物的类别概念,难道不也是主题吗?其实分类是一种特殊的主题(即分类主题),而主题则是分类中的一个实例(Instance)。在资源描述的过程中,分类的职能是“分”,而主题的职能是“赋值”,有了分类大资源可化为小资源,有了主题就可对小资源进行内涵“计算”(描述)。经过这样的剖析透视,隐藏在知识发现背后大量微积分事实便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此,既然分类和主题关系的本质是外延和内涵的关系,分类和主题只是表达外延和内涵的一种语言,我们就可以利用外延和内涵的关系揭示资源信息描述的本质所在。如图所示:

微信信息范文3

英文名称: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

主管单位: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自动控制分会;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山西分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0570

国内刊号:14-1128/TP

邮发代号:82-946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SA 科学文摘(英)(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微信信息范文4

微博:140个字的革命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基于有线和无线互联网终端精短信息供其他网友共享的即时信息网络,信息长度通常限定于140个字以内。微博可以随时随地,其核心是社交功能,通过“关注”和“转发”可以与关注人群实现有效互动,并达到信息的快速传播,微博人群叠加的效应十分明显。由于微博具有简洁方便的特点,且进入门槛较低,因而容易吸引用户并维持热度。微博在2007年进入中国,2009年8月随着新浪微博进入公测开始快速崛起,2010年微博取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据权威统计,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1.2亿。微博的影响力正在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革命。

微博革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其“自媒体”的属性显而易见。在微博鼻祖Twitter网站的主页上赫然写着:分享和发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而Twitter的创始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曾说过:“即使是再庞大的新闻媒体,也不会像Twitter一样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新闻记者。”这绝不是大言不惭。2009年6月,伊朗德黑兰大选后发生骚乱的消息在Twitter上大范围传播,Twitter成为伊朗人对外发声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就连一向高高在上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注册了账号。

借助微博,每个人都被置于传播活动的顶端――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一张纵横交错的人际联络网由此铺开。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网核状、裂变式的传播(One To N To N)。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微博特性:很草根很大声

集群性。微博集群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微博用户在关注感兴趣人群、原创信息以及转发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迅速扩大个人社交圈,形成人际沟通的集散节点,微博用户会感觉自己处于一个不断扩大的关注圈的中心,从而对微博的兴趣大增,形成黏性使用需求。交互方式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

即时性。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只有直播才能实现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而对于随时随地可以信息的微博来说,即时性的特点也是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微博用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手机、互联网、客户端等手段第一时间出去。内容和媒体形式的便捷性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微博用户页面上信息的即时性。

草根性。微博用户不论身份有何差别,人人都能发声,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微博使得每个个体成为新闻的生产者、传播者,他们也有了向其他个体或群体自主、分享信息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昔日传统媒体所独占的渠道不再成为信息传播的唯一,在渠道层面,微博改变了固有格局。与此同时,微博碎片化的方式也让往日里受意见领袖影响而选择沉默的大多数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在微博的话语体系里,也许你很草根,但同样可以很大声。

共享性。共享是互联网的精髓之一,作为开放信息平台的微博,用户在个人页面上的所有信息都可以随时查阅,用户彼此之间的互动内容也很方便看到,没有任何信息接入的门槛。微博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允许其他网站借助微博平台游戏之类的网络产品)接纳了大量第三方软件,通过这些软件提供的服务,可以获知用户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对同一社会事件的倾向性态度、一个用户被其他用户关注的程度等。微博的门户越开放,产生用户青睐内容的可能性就越大,用户的认可度自然也会随之提升。

微博弊端:简短琐碎雾里看花

微博实现了传播方式由一元向多元的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但不可避免地,在微博快速传播的平台上,虚假信息、垃圾信息、诈骗信息以及谣言等也会滋生,这也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垃圾信息漫天飞。微博140字的表达容量,造就了其方便快捷的特性,但同时,140字究竟能体现多少新闻价值、是否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微博强调草根表达的特点使得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乐观,相反,一个微博用户一天可以多次更新,微博网站上频繁刷新的微博条数相当庞杂,这其中,灵光妙语只是偶有闪现,更多的是个人情感、情绪的无谓倾吐,传播的信息毫无价值可言。

信息真假难辨。一条微博一经,若通过数个加关注的用户转发,其传播速度和广度难以想象。很多的门户网站、企业、社会机构等正是看中微博的这一特性,试图通过微博聚拢人气,与用户互动。而一些不法分子也隐匿其中,虚假的中奖信息、诈骗信息,通过微博中的短域名传播不良网站等现象多有发生,大量的企业微博、机构微博、名人微博,其身份的真实性也有待甄别。

谣言传播的温床。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2010年2月6日,微博上忽然传出了“金庸在香港尖沙咀圣玛丽亚医院去世”的消息,引来无数网友震惊、猜测。一时间,不明真相的微博网友迅速转发、评论,事件的轰动性和传播效果不可谓不大,但在短短22分钟后,媒体人闾丘露薇就微博辟谣,证实这一消息系谣言。目前,国内大多微博网站已经设立不实信息曝光专区,发动网民共同举报和辟谣;对传播机制也进行了修正,当用户删除其微博的时候,所有转发微博的信息中会显示“原作者已删除”,这条微博不允许再传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在理论研究领域,手机微博已经被列入第五媒体的应用形式之一。所谓的第五媒体,官方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资讯内容的媒体形式。不可否认,第五媒体具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对受众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从媒体的发展演进阶段来看,传统媒体与第五媒体,以及第四媒体互联网等新媒体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逐渐呈现出一种互相借鉴、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格局,不同的媒体形态其实是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层面的需求。

从内容信息角度来看,第五媒体目前主要的内容源还是来自于传统媒体;而第五媒体特殊的传播途径和传播终端,也对传统媒体内容的价值有着革命性的创新。微博,一直在走着互联网和手机跨平台融合发展的道路;传统媒体开通手机门户(手机电视),实现应用方式的移植,从而使得传播终端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微博的海量信息可以成为传统媒体的新信源,同时也加强了媒体与受众的联系,扩大了传统媒体在网络世界中的影响力。传统媒体记者可以将微博作为信息的第一渠道,以吸引注意力,再通过传统媒体平台事件的进展,进行深入解读,评论事件影响。这应当是微博时代对一个全能记者的素质要求,而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领域的权威性,也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先天优势。第五媒体要打造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也离不开权威内容的支撑。除此之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互动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可堪开发的空间还很大,在未来的发展中,传统媒体产业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将不断涌现,并将在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变革的推动下,实现协同发展。

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微博开启的媒介新时代已然来临,虽然起步时间不长,但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其对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对媒介领域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而多种媒体形式融合发展的愿景将更加广阔。

微信信息范文5

[关键词] 微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254-1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与多样化,图书馆融合现有技术向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大踏步前进。掌上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城市图书馆等类似名词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图书馆业在科技的进步中正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革新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传统的图书馆在科技日新月异进步中已无法满足读者的日常需求,面临着淘汰或者升级。

一、微信及其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和链接的智能软件。微信平台的开发,极大的丰富和便捷了用户的通讯体验,不仅仅糅合了短信、彩信、语音聊天功能,同时还集视频分享、网络链接分享、美文推广、群聊和支付等功能于一身。根据百度百科数据显示,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微信的注册用户量之所以在两年时间内会有如此迅速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微信具有以下特点:(1)聊天的个性化设计。微信聊天的个性化设计,使得微信迅速的吞噬手机网络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具有多种选择的字体、符号和表情,文本输入与语音输入切换的随意性以及图片、音乐、视频、网络链接等内容发送和接受的便利性等,极大增强了用户的聊天乐趣和体验。(2)支持腾讯微博、QQ邮箱、漂流瓶、语音记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功能。微信是基于QQ平台的一种应用软件,整合了QQ和微博的功能,使得其的内容具有即时性,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的接受和反馈。(3)微信平台的兼容性使得微信平台可以推送各个网页的文字链接和视频链接,分享当下焦点。与此同时,群聊功能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聊天,成为当下年轻人通讯的首选。(4)微信只计算流量费而非以字符计算,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资费。再加上微信的个性化设计,强大的兼容性和智能性,使得微信成为我国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二、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伴随新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不断融入和海量信息资源的互融互通,百姓对于公共领域的服务需求和标准也在不断的提高。针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和微信用户量的迅速增长,高校图书馆和城市公共图书馆积极探索了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信息服务的情况。

文章以陕西省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建设和信息服务为研究对象进行浅析。陕西省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面向读者。读者关注陕西省图书馆的微信公共平台后即可收到陕图开闭馆时间、咨询电话,即可查询陕图历史消息、地理位置等相关信息。陕图通过微信平台将馆内信息分为一周新书、陕图讲坛、陕图读览、陕图阅读加油站以及其他信息这五大板块,每周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向读者推荐馆内购入新书书目,向读者推送学术讲座和文化讲坛讯息,关于开展读书沙龙、培训等各类信息。

读者的移动终端只需连入网络,登陆自己的微信账号,无论何时何地,读者都可以阅读了解陕图微信公共平台推送的各类信息以及阅读陕图分享的美文。与此同时,读者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分享到朋友圈中,转变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一员。

三、利用微信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策略

(一)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在利用具有数亿用户量的微信公共平台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之前,图书馆应当加大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宣传力度,增强图书馆微信的关注度,提高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影响力和受众范围。据统计,2013年度杭州师范大学微信图书馆的访问量达到33889人次,在第11月份更是达到了峰值5938次。只有增强受众范围,图书馆微信平台的信息服务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实现信息效率。因此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为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加强图书馆信息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信息的即时性和准确性是信息时代用户对于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加强微信平台信息管理,提高平台信息服务质量,馆方应当对于微信平台的信息进行信息分类,与此同时整合用户数据库,对于不同的读者群有针对性的推广不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只有不断增大受众范围,拓宽信息推送渠道,开展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互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得图书馆微信平台广受读者青睐的同时发展下去。

(三)完善和丰富微信信息服务功能。目前,图书馆的微信公共平台可以向手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推送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在此类服务基础上,随着微信平台功能的多元化和跨平台信息共享技术的完善,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的功能也会随之不断的完善与丰富。面对微信平台信息受众群体日益提高的体验要求,馆方可以有针对性的完善和丰富微信信息服务功能。例如,在新书推荐中,馆方可以通过与第三方交易软件的合作提供新书特卖服务,满足读者的购买需求。馆方也可通过开通微信线上续借书目功能,向读者提供新的续借渠道。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丰富平台各项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极大的便利,微信公共平台才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

四、结束语

微信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糅合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应当充分发挥、发掘微信的功能与潜力。利用微信开辟新的信息推送渠道,为读者提供便利,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好的旅行社会公益组织的公益使命。

参考文献:

[1]张楠,边丽梅.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探析[J].图书馆研究,2013,(5).

微信信息范文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网络和移动通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微信诞生以来,微信的使用用户向雨后春笋般大量攀升,微信成为新闻、科技、商务、政治领域的新的载体。图书馆也通过微信,将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又一次变革,使微信成为微博之后又一个移动信息服务载体。

1 微信的简介及其应用

微信是移动网络的心媒体,运用它实时的通讯模式以及异步交流的具体特点,对新闻、商务、科技、政治等不同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人们对微信的广泛应用,微信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其展开新的篇章。该文具体分析了微信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具体应用。

微信作为腾讯的一款以手机移动网络为基础的软件,传递图片、文字、视频、语音等咨询,可以实现即时通讯和异步交流,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朋友圈进行管理。微信诞生于2011年1月,在随手的两年里微信的使用用户迅速的突破了4亿。因此,在此后的日子里,很多行业在微信领域开展行业自身的应用,并取得巨大的成绩。图书馆也不例外,开始应用微信来提升自己的服务。

2 图书馆在微信领域的拓展

由于微信的迅速发展,使用用户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在微信领域的研究也应尽快得以实现。随着微信在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未来的图书馆可以通过微信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更新自己的服务方式,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这将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图书馆在微信领域的拓展,必将有助于图书馆信息服务效率的增强,有利于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图书馆实用性得以加强,提高其文化服务功能。

2.1 微信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现状

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搜索,我们可以看出,以图书馆作为关键词的公众平台已经有50余家,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商业图书馆以及公益性图书馆等几类。

纵观现有的图书馆微信服务,主要包括功能介绍、欢迎信息、预约借书等简单的服务项目,暂时没有更多丰富的服务内容。在对读者提问的回复方面也显得有些迟钝,大多不能实时进行回复,需要等待。虽然在内容上还显得有些欠缺,但是这些能够走在时代前沿将图书馆的服务与信息科技紧密结合的服务意识是值得嘉奖的。但是,图书馆在微信领域的应用现状是初浅的,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2.2 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的优点

依照微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图书馆也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借助微信开启新的服务方法。

第一,在图书馆微信服务领域应当开展读者导航。图书馆是知识社会的枢纽,为读者查询信息、借阅图书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也为文化交流、培训教育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帮助。因此,现阶段对于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与信息处理功能也提出了相应的高标准要求。如何提高读者的查阅效率,改进咨询服务书评,提升交流沟通的效果是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微信的一对一推送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为读者提供导航功能,借助微信针对读者经常咨询的问题建立数据库,事先准备好应答答案。让读者可以简单的通过操作移动终端就可以完成对图书馆的全面了解,这样既可以减轻图书馆的工作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读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第二,借助微信图书馆可以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开展一堆一定点推送。咨询服务作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是体现图书馆自身价值的重要方面。通过微信作为沟通交流的平台,图书馆可以实现更加及时有效的咨询回复,这照比传统的咨询模式更加精准明确。可以为读者快速解决各种需求。做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向亲临图书馆一样方便。既节约了时间,又降低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难度。有针对性的对读者进行一对以的推送,为图书馆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

第三,图书馆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图书馆主要起到信息交流的作用,通过图书馆,可以将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之前的QQ图书馆联络群,以及微博等传统的模式,也可以用来向读者发送一些服务信息,例如:讲座活动、新书推荐活动等,但是在信息发送过得过程中是面向所有用于的,不能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会给一些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很多的群发信息被看作是垃圾信息来处理。微信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微信中的朋友圈和标签分类,来具体的将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读者分成不同的几个组,在发送推送信息的时候也可以将他们区分开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文化的传播效率。借助微信来传播文化,不但拓展了文化传播的范围,也可以使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利用微信朋友圈,可以将某个讲座、某本书、某个读书话题与不同的读者进行交流互动,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也拓展了交流的范围,使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有思想性和广泛性。

第四,借助微信图书馆可以收集读者的反馈意见。随着微信媒体的普及,传播也变得草根式,每个读者都有了发表自己意见的渠道,舆论话语权也开始从官方的垄断模式变得与读者平等交流。自媒体的大环境给了读者制造和传播信息的机会,不再只是单纯旁观的受众。所以,微信这个有着强烈的自媒体特点的工具,可以为图书馆提供一个了解和收集读者感受与意见的平台,是读者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的渠道。有利于图书馆掌握和了解读者的内心所想,找到读者的需求,满足读者的愿望,真正提高图书馆自身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

2.3 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微信领域拓展的展望

如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是图书馆改善其服务质量的依据和前提。因此,图书馆必须对用户的信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以便分析用户特征,借以改善服务内容个,调整服务方向。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必须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运用推送来完成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通过技术来对用户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个性化服务。推送信息实现了图书馆的主动服务模式,以信息找人的方式开辟服务的新模式。

2.3.1 以广播的方法进行信息推送

广播模式指的是新闻或者公告等信息,用以传播某种消息。主要的推送内容为讲座、新闻、新书通报或者学科建设信息。

首先,讲座或者新闻。图书馆的新闻指的是图书馆的宣传或者公告。绝大多数的图书馆以网站主页宣传模式来设置新闻的公告窗口,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图书馆的新的服务项目。由于新闻的时效性限制,这就要求用户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及时的了解到公告栏中的信息,但是传统模式的网站信息公告不能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由于图书馆网站不具有信息公告信息自动提醒功能和推送功能,所以,用户往往会错过公告栏上信息的有效时间。微信推送模式就大大改善了这一问题,及时发送推送信息,读者可以即刻掌握新闻的内容,提前安排,以便参与。因此,微信推送对于发送新闻类的推送信息是既方便又快捷。另外,图书馆的学术讲座,也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其丰富的文献,优雅的阅读环境记忆先进的网络技术吸引用户。图书馆为用户定制的各种文化大餐,常常由于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导致很多用户没能到场参与,微信推送信息,可以有效的将讲座的具体内容,以视频的方式传送给用户,实现讲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用户再也不会因为错过而感到惋惜,同时,亲临的用户也可以在随后的时间里通过查看推送信息的方法来回顾和进一步研究讲座的具体内容,使既方便又快捷的达到了对讲座所讲内容的有效利用。

其次,新书通报。图书馆的新书通报,有利于用户能及时的了解最新的图书动态,是用户获取新书信息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为一些特殊方向的专业书籍定向寻找用户提供方便。新书通报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图书索引号、封面照片、内容简要介绍、馆藏介绍等信息,对图书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及时有效的新书通报是用户对图书馆满意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通过传统网站进行新书通报,缺乏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也缺少主动寻找用户的主动性。利用微信来图书馆的新书通报,更加及时有效的把新书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中。使用户第一时间获取新书信息,根据不同用户订阅需求,一对一的推送新书信息,激发用户对图书的需求热情,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最后,学科建设信息。学科建设信息是图书馆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帮助用户定向寻找馆藏文献的一种方法,从而提高图书馆对学科建设的支持,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学科建设信息主要是专业图书馆以及高效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利用微信把特定的学科建设内容发给特定的专家和科研人员,使用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就可以得到学科建设所需的各项内容。微信改善了原本的工作量大,工作繁琐的图书馆工作问题,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图书馆对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

2.3.2 独具个性的信息推送模式

随着微信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时代信息时效性的提高,个性化需求也随之增强,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的枢纽,也要适当的改变原有的被动信息传播服务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主动服务模式。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汇总,总结出用户的信息需求,主动的给用户发送他们所需的信息资料。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来完成对用户借书、还书等信息的推送服务,既能让用户了解自己的历史借阅情况,又能根据推送信息合理安排还书时间,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微信进行专题信息的推送。图书馆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特定的专题,方便用户对专题信息的获取和掌握。运用微信来对专题信息进行推送,更容易满足用户对多元化、深层次信息的要求,实现主动服务用户的新的服务模式。例如:通过专题信息推送,可以满足教授、专家、学者等对专业文献资料的研究需求。微信的方便和快捷,对于用户更加有效的利用图书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微信信息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传播;个人信息;信息安全

一、研究背景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应用程序,投入使用后以其信息便捷、成本低廉、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吸引了众多用户。大学生是活跃在微信中的中坚力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3.2%,手机网民占整体网民的95.1%。在网民构成中,在校大学生比例约占30%(包括大专、本科、硕士、博士)。2016年4月8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微信使用率为69.1%,在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中排名第二,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18~25岁的使用人群比例约占总使用人数的45.4%,其中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微信在大学校园中的使用率直线上升。调查发现,84%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时间达到一年以上(包括一年),67.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原因是节省短信费和电话资费等,4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是为了关注好友的生活动态。微信与大学生的社交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环境简单,自身缺乏社会经验,在微信的使用过程中,其传播与信息安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发现与分析

此次研究选取了西安某高校,采用了网上电子调查问卷的方法,回收有效问卷共200份。样本的性别构成大致为:男生共129人,占64.5%;女生共71人,占35.5%。专业基本构成为:理工类121人,占60.5%;文史类共63人,占31.5%;艺术类共16人,约占8%。(一)大学生对微信功能的使用呈多样化。大学生广泛使用的微信功能有朋友圈、摇一摇、微信相册、扫一扫、附近的人、微信支付、漂流瓶、公众号等。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朋友圈的使用率占80.5%,占据最高比例;公众号的使用率占75%,位居第二;微信支付排名第三,占42%;大学生使用扫一扫这一功能也占据较大比重,为39%。此外,微信相册的使用人数占总人数的27.5%,使用摇一摇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使用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人数占总样本的10.5%,漂流瓶的使用率占7.5%。(二)参与微信活动中潜在的信息泄露途径分布广。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会参与许多微信活动,如测你的前世今生、今日运势等测试类游戏,免费抽奖活动,扫码关注非官方微信公众号,非正规的砍价活动,微信投票活动,点击不明微信红包链接等。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仍有28.5%的大学生在参与微信活动时不会质疑主办方的权威性。根据数据统计,参与微信投票活动的比例为总人数的71.5%,排名第一;扫码关注非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比例为总人数的63.5%,排名第二;测你的前世今生、今日运势等测试类游戏也占据较高比例,为31.5%;参与免费抽奖的比例为总人数的30.5%;非正规砍价活动的参与率达24%;点击不明微信红包链接的参与率为13.5%。此类微信活动多是不法分子通过这几类微信活动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篡取用户个人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联系方式、个人位置等)的目的。例如,免费抽奖类活动往往中奖率极高,用户中奖后需完善个人信息才可以领取奖品,然而用户并不会收到什么奖品。这些活动都有自己的后台服务器,用户在与其互动中会在后台留下痕迹,不法分子通过这些痕迹能够全方位地掌握用户个人信息。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后台服务器会通过游戏向用户手机植入木马程序,窃取用户的银行卡、支付密码等造成用户财产上的损失。(三)大学生能对微信中传播的个人信息保持一定的警惕,但警惕意识淡薄。大学生在微信中传播的内容对研究微信的个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价值,而大学生在微信中参与的有关活动及其社交行为,则最能说明大学生这一微信使用群体在个人信息与信息安全保护等方面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如下:从收集到的数据来看,50.5%的人认为他们与陌生人交谈时不会涉及自身信息,34%的人表示偶尔会,8%的人表示看心情,还有7.5%的人表示会涉及自身信息。另外,关于是否遇到过微信中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占50%比例的人表示自己可能有,但不清楚。43.5%的大学生经常与自己相关的真实动态,28%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28.5%则认为自己不会与自己相关的真实动态。基于此,在个人信息安全意识方面,大致可分为警惕意识强和警惕意识较弱这两种情况,在调查对象的数量上,二者几乎是对半存在的。可见,部分大学生对个人信息这一概念比较模糊,对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比较弱。根据数据统计,因为参加某个微信活动而收到陌生人的广告或任何形式的信息骚扰的情况,33%的人表示有,38%的人表示没有,29%的人认为可能有,但不清楚;遇到类似情况,占50%比例的人表示会提高警惕,拒绝参与;占17.5%比例的人采取置之不理,继续参与各种活动的态度;还有20.5%的人知道存在安全隐患,但不拒绝活动;有12%的人持其他态度。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参与微信活动的过程中,针对信息泄露情况警觉性较差,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对某些隐含风险的微信活动认识欠缺,致使对个人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从对大学生的微信社交行为来分析,整体上大家对个人信息安全能够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但部分同学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仍较淡薄,且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使得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信息泄露风险。

三、大学生微信传播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自身隐私信息的公开化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朋友圈的使用率最高。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自由表达情感,并选择是否分享其位置信息,不法分子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在聊天中拉近彼此距离,从而成功促成网友会面。例如,西安某高校女大学生在朋友圈其失恋的动态后分享了她的位置,犯罪分子与其聊天后,以会见异性校友的名义要求与她见面,成功后迅速赶到约定地点进行诱拐。另外,浏览朋友圈时,大学生很容易被标题化的内容吸引,进而点击阅读。这种习惯是不健康的,如果这仅仅是不法分子博得用户吸引力的手段,那么用户的点击就可能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二)参与活动不核实其权威性。关注微信公众号送小礼品的活动在各大高校中比比皆是,大部分大学生不会考虑自己被要求关注的公众号的权威性。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在微信上与公众号后台运营者进行互动,参加一些活动,个人信息很可能会在无形之中被不法分子窃取利用,进而对个人信息的安全造成威胁。(三)轻信微信购物易引发信息泄露及交易诈骗。研究表明,71%的大学生在微信上绑定了银行卡,这就为“微商”打开了一个年轻的市场。大学生进行微信购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个人商家的“微商城”“微店”中购物;另一种是从微商或者已经成为微商商的朋友处购买。这样的交易建立在朋友圈的信任之上,交易成功后,卖家会以要寄出商品为由向大学生索要电话住址等信息。随着微信购物圈的扩大,微信购物带来个人信息泄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大学生群体对商家及商品缺乏辨识能力,交易诈骗频发。(四)微信红包“陷阱”。随着微信的不断升级和使用,微信红包功能越来越受大家的追捧。据央视新闻报道,有一种“红包”以链接的形式发给微信用户,这种“红包”其实被植入了木马病毒。它设计的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像,用户在点击的时候,个人信息与手机绑定的网银、支付宝等账户就会不知不觉地被人盗用,随后转走用户的钱财,而这一切用户根本不知晓。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遇到不明链接时,尤其是微信红包链接,点击并参与的大学生还占有一定比例,这对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潜在威胁。(五)互联网环境下交友的潜在危险。依托微信的强互动性,微信交友也使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来自人身、信息及财务的安全威胁。微信“摇一摇”是微信内的一个随机交友应用,用户通过摇一摇可以匹配出与自己同时摇一摇的微信用户,这种新奇的交友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自微信推出摇一摇以后,它的使用次数每日多达一亿次。正是由于摇一摇随机交友的便捷性,所以摇一摇对大学生微信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摇一摇的随机交友具有匿名性,大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单纯,戒备心弱,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进行不法活动。例如,不法分子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拟一个化名通过与大学生微信用户的日常聊天来窃取他们的个人信息。

四、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媒介自身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由微信引起的违法犯罪的案件,我国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对其进行约束和制裁。另一方面,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环境较为单纯,社会经验不足,在个人信息安全方面认识浅显,防范意识淡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从新媒体素养、微信使用习惯及防范意识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提出建议。(一)加强对微信传播特性的认识,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普及新媒体素养教育,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的效用、正负向影响,正确认识、使用微信成为当务之急,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个人信息的防范意识。在微信被广泛使用的形势下,准确认识隐藏在微信中的信息漏洞应当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技能。今后再遇到微信中不明链接和不明红包时,大学生要提高警惕意识,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应当避而远之,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另外,在微信使用过程中遇到诸如违法犯罪行为时,要明确其危害性并广而告之。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将会在今后的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变得更加从容。(二)正视微信传播,树立健康的微信传播心态,形成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大学生良好的微信使用习惯在信息安全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与陌生人的聊天中应尽量避免提及自身信息,杜绝通过这一途径泄露个人信息。选择性阅读与参与微信活动时的谨慎,是形成良好使用习惯最为关键的环节,这既要求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内容的辨识度,又要求其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贪图小利,不抱有猎奇心理。(三)做好个人隐私保护,提升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说,要规避微信传播所带来的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最重要的是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大学生要在微信传播过程中提高戒备心,不随意加陌生人;对陌生人要。设置朋友圈权限,与对方交流时刻保持警惕;对微信链接中非官方信息的安全性要持怀疑态度,不随意在不明链接活动中填写与个人信息相关的内容。大学生在享受微信传播带来的社交便利和娱乐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

作者:张南 韩珂 马海燕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01-22.

[2]王元卓,范乐君,程学旗.隐私数据泄露行为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65-70.

[3]丹尼尔•沙勒夫(美).隐私不保的年代[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45-152.

[4]P.W.辛格(美),艾伦•弗里德曼.网络安全:输不起的互联网战争[M].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164-170.

微信信息范文8

【摘要】上线三年来,微信已经由最初只局限于文字、语音的聊天类手机软件,成长为一个集生活服务、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平台。2015 年1 月25 日,首批微信朋友圈广告正式上线,迅速引发网络讨论,成为舆论热点。在移动互联网瞬息万变的发展背景下,微信想要在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朋友圈广告看起来是一步思索良久的险棋。如何审慎地看待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正是本文所讨论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 微信 朋友圈 信息流广告

一、微信朋友圈与信息流广告

2015 年2 月3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 年12月,我国网民由2013 年底的6.18 亿增长至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截至2014 年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 年底增加5672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3 年的81.0%提升至85.8% ,远超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其中,手机端即时通信使用保持稳步增长趋势,使用率为91.2%。①

Instant Messenger——即时通信,简称IM,是一种终端服务,最初起源于个人电脑,是一种借助通信网络,允许两人或多人即时交互文字讯息、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的软件。最早的即时通信软件是1996年三个以色列青年开发的ICQ 。移动手持设备(主要是手机、平板)的即时通信软件是基于个人电脑客户端软件的自然延伸,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市场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

和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大致一致,中国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也经历了从百花齐放到一家独大的局面。曾经的前辈——米聊、盛大Younni 早已式微,姗姗来迟的阿里来往、网易易信也未能出彩,微信从诞生之初便一路势如破竹,直到今天,稳坐国内即时通信软件的头把交椅。

2011 年1 月21 日,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微信——Wechat , 这是一款为移动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用户通过手机下载微信客户端并注册之后,便可以通过微信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的信息发送横跨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且支持不同运营商的信息通讯网络。在推出短短14 个月之内,微信的用户人数便突破1 亿大关。历经数代版本更迭之后,微信已经成为集网络社交、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生活服务为一体的智能终端软件。截至2014 年底,上线3 年多的微信已经超过110 个版本,覆盖6 种手机系统,20 种语言版本,覆盖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注册账户数11.2 亿,每月活跃用户4.4 亿。

2012 年4 月19 日,微信4.0 第一次推出朋友圈功能,并在其后的更新版本中,逐步完善了朋友圈的互动社交功能。微信朋友圈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文字、图片、小视频来展示自我并与熟人之间进行互动。微信朋友圈集QQ 好友、手机通讯录和“附近的人”三种渠道于一体,拓宽了交友层面,以强连接为主、弱连接为辅,使虚拟社交圈与现实社交圈相融合。可见,微信本身不仅是网络通讯工具,更是一个全方位社交平台。与微博相比,微信具有更强的用户粘性和沟通感觉,是一个较为私密的纽带。虽然在终端的呈现上,微信是一个交流的工具,但实质上,它提供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台。人们更喜欢双向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微信朋友圈,体现了一种新型的虚拟社区。②朋友圈是一个基于微信熟人社交关系链的信息分享与原创平台,当前,每天朋友圈内仅分享链接内容次数就已经超过了30 亿次。

中国媒介市场向来有“亿效应”——当用户规模达到1 亿以上,该领域就将迎来发展的临界点。③微信作为一个拥有数亿使用人群的移动手机应用,它在当下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如此,微信的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到整个行业的神经。朋友圈信息流广告的上线,是微信继公众订阅号推广之后,在盈利战略上的又一次重要布局。

信息流广告,是一种建立在用户数据分析上的广告策略,由Twitter 在2011 年首次运用,随后Facebook,Instagram 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信息流广告。我国的信息流广告最早由新浪微博在2013 年1 月推出。具体来说,信息流广告是建立在数据库分析基础上,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并在用户订阅、分享信息当中所插入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推广形式。区别于新浪微博的媒体属性,微信作为强关系链社交媒体的天然优势,必将会让信息流广告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二、基于强关系链的信息流广告

“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2015 年1 月21 日,在推出四周年之际,微信团队开始在朋友圈测试广告。1 月25日,首批信息流广告——宝马汽车、VIVO智能手机、可口可乐正式向用户推送,并迅速成为舆论热点事件。微信朋友圈广告以类似朋友原创内容的形式出现,乍一看,与普通朋友的信息并无多大差别,它们有头像、名称,内容也包含文字、图片。不过在信息流广告的右上角,会标示“推广”二字。与朋友圈的其他内容一样,信息流广告也可以点赞或留言,并以朋友圈熟人社交链的传播方式继续发酵。

由于之前媒体报道微信的广告是基于用户消费能力的定向推送,一时间,朋友圈充斥着关于微信广告的炫耀与调侃,有收到“宝马中国”截图炫富的,有收到“VIVO”和“可口可乐”自嘲的,也有被微信广告忽略而暗自神伤的。微信首批广告在朋友圈的营销无疑是成功的,而朋友间的互动更是促成了广告的二次甚至多次传播。

朋友圈广告,与国外社交媒体以及新浪微博推出的信息流广告相似却又不同,它需要在立足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打造出契合微信生态圈的全新商业模式。“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并非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④微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改变了大众之间人际交往的方式,同时从信息的生成与传播过程来看,它又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研究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不仅要着眼于微信作为平台的生态模式,同时对于微信基于强关系链的社交图谱也必须考虑。从传播源头——传播通道——受众的层面来看,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中主要有三个维度。第一,微信朋友圈作为信息流广告的平台特点;第二,微信的注册用户是信息流广告的接受主体即受众;第三,作为传播源头的广告主。

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流广告已经被证明是社交媒体盈利的重要手段。朋友圈广告将会以类似朋友的原创内容形式进行展现,按照展现次数(CPM)进行付费,首批选择50 个预算不低于1000 万的品牌广告主。微信是移动终端的产物,不仅用户数量庞大,而且用户忠诚度、黏度极高。在日常社交中,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牢牢占据着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作为熟人之间的虚拟社区——朋友圈也成为了当下最流行的交互方式——76.4%的用户会使用朋友圈来查看朋友动态或进行分享。在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会以好友新鲜事的方式展示在用户的信息时间轴当中,被点赞之后,用户的好友也可以看到,通过社交链式关系进行传播。主打熟人社交的微信,与媒体化的新浪微博不同,强关系链的社交模式使得信息流广告可以拉近产品与受众的距离,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目前微信的主要用户群集中在20 至39 岁之间,他们是具有丰富社会角色的受众,同时也具有主动搜索和分享意识。朋友圈广告若想长远发展,必须依托于良好的用户口碑。一直以来,朋友圈就因为各种不靠谱代购、销售信息而饱受批评,而这次微信官方的广告营销,也触动了用户脆弱的神经。虽然首批上线的信息流广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各方的调查数据都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用户对此表示认可。这对朋友圈信息流广告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微信想要挖掘朋友圈广告这块宝地,就必须小心翼翼的照顾这片社区里住户们的使用感受。在这个受众为王的时代,如果对广告不加监管的放任自流,必然会导致活跃用户的下降,QQ 空间、微博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因此,如果微信想摆脱这一窘境,就必须想办法在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之间做出平衡,至少不能触及用户朋友圈私密性这一底线。

根据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研究,一个新的事物要想在传播过程中尽快地被人们所接受,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使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广告营销的角度来看,微信朋友圈恰好符合这一点。面对庞大的社交广告市场,微信不仅具有新浪微博所表现出的所有优势,同时还具备建立在熟人关系网络的人际传播效用。虽然价格昂贵、定向维度尚不成熟,但依然无法阻止大牌广告主排队入主朋友圈的热情,微信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兼具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特点正是这背后的行为逻辑。

结语

对微信朋友圈的信息流广告来说,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当中既有来自外在挑战者的压力,也考验着微信对自身发展路径变革的魄力。微信推出信息流广告,是在借鉴国内外社交媒体发展路径基础上,对自身盈利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正是因为首次在朋友圈这样的熟人社区推出信息流广告,微信团队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不同于新浪微博的特色与发展方向,处于强关系链的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必须更加在意用户的使用体验,努力维持朋友圈的私密性与互动性。作为当今中国最引人瞩目的熟人社交工具,微信的一切商业操作必须考虑到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使用黏度,这就注定了朋友圈广告这块金矿与小企业的天然绝缘,同时对广告内容及展示次数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从单纯的即时通讯,到现在的生活服务、微信支付、公众账号,微信正在逐步构建属于自身的生态平台。凭借着巨大的用户数量,微信介入社交媒体营销浪潮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从长期来看,微信必须不断优化广告推送,实现用户体验、营销效果和自身盈利模式的三赢。

参考文献

①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R].2015(2)

②聂磊,《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 新闻记者》,2013(5)

③李倩玲:《无界限传播你做主》[M].中信出版社,2011(9)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48

微信信息范文9

关键词:微信平台;图书馆;信息服务

1 微信释义

1.1 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免费服务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还能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2 特点

⑴简单易上手。用户拿起手机便可下载微信并安装,之后可选择用手机、邮箱、qq号码注册微信号,注册完毕使用便可自动绑定qq邮箱,能够第一时间查看邮箱内容。使用微信可以及时与好友私信发送图片等,还可实现多渠道信息共享,比如微博、QQ好友等。

⑵互动社交性。微信可以直接与好友发语音、传图片,更可打开对讲机模式多人群聊,分享在朋友圈中的内容可快速传播到至所有好友。这种快速方便无障碍的互动是微信的一大特色,使其在推出短短两年多时间内,用户数量激增至4亿,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微信的社交性也是毫无疑问的,“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摇一摇”均可使自己与身边的陌生人快速建立社交关系。

⑶免费是亮点。门槛低,入门快,全免费,这些都可以成为微信的标签。只需少量流量便可下载安装软件至手机,与朋友发信息、语聊、分享图片均只需要少量流量就可以达到海量信息传播,如:国内手机短信最多发送70字,信息资费为每条0.1元,1m汉字约为50多万字,手机发送需700多元,而微信仅不到10元,如按照用户参加手机资费套餐计算,费用几可省略不计。

2 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2.1 微信能提升图书馆公众认识度

如今诸多图书馆开通公众微信平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浏览网页即可发现许多图书馆在主页上公布微信号,读者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加此公共微信。首都医科大学的“小图”能向读者解答任何关于图书馆的问题,比如借还书、问电话、查资料、下文章、推荐购书、提交论文、最新消息、寻人问事儿、周三讲座等等。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小微”会及时将图书馆最新的资源与服务信息推送到读者的身边。而且微信与读者间的沟通交流可称得上“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不仅局限于枯燥的文字,还可通过活泼生动的图片视频表达,在拉近与读者间距离和提高图书馆公众认可度上起到积极作用。

2.2 微信能使读者方便迅速的利用图书馆

一是能够了解图书馆最新的资源与服务信息。深圳图书馆定期将最新图书、阅读推荐、讲座信息等消息推送,通过用户分组和地域控制实现精准推送,使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还开启了自动智能应答,包括被订阅时的自动欢迎语、非人工服务时间的消息自动回复、关键词识别的自动回复。使得读者仅需通过小小的微信号即可了解图书馆的诸多信息。二是能使用微信若干应用功能,包括:绑定读者证、解绑读者证、查询图书、查询读者借阅信息、续借图书、挂失读者证、用预付款自助扣费等。三是读者能与馆员实时沟通,微信能采取人工实时交互问答,对用户发送的消息进行实时回复,及时接收读者反馈意见馆藏建议。

2.3 微信能为读者提供多向交互式社交平台

首先微信的零门槛及社交性决定了此工具能够广泛稳定的应用于各类读者群体中,及时的语音、图片、视频传输仅需低廉的费用,势必使得用户群体愈加庞大。有了广大的用户群,即可使馆员与读者,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得以实现,搭建多向交互社交平台。馆员可利用微信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并可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建立多个微信群,使志同道合的读者得以无障碍交流;读者与读者之间也可以共享资源信息,能够及时交流;读者在参与各类读书活动的途中,亦可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馆员。以达到馆员与读者间积极互助,共同为图书馆事业建设出谋划策。

3 将微信运用到我馆特色服务中的思考

3.1 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

我馆2009年建立盲人阅览室以来,一直由团支部的团员青年为盲人读者提供送书上门、办证上门服务,但是由于人员限制,仅能将此活动开展于主城区。笔者认为,如能借用微信即可使此项服务更深化,如:团员青年可将更多读物摘要录制,打造“声音图书馆”,利用微信传给盲人读者,使他们能不用出门即可挑选自己想要的读物。

3.2 与汽车图书馆相结合

我馆汽车图书馆于2012年9月试运行,目前已有近十个服务点,每周出车三到四次。笔者希望,能将微信与汽车图书馆相结合,达到广泛宣传的作用。汽车图书馆每次出车到达服务点,便可由工作人员宣传本馆公众微信号,使更多的读者群能够加入进来,了解图书馆的最新信息。毕竟每次随车携带的书目有限,借阅人数有限,而微信则能弥补此项服务的有限性。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微信.查询时间:2013-8-10日.

微信信息范文10

锁屏显示微信消息的方法如下:

1、打开手机微信,点击我选项,然后点击设置。

2、然后点击新消息提醒。

3、点击接收新消息通知右侧按钮,打开后点击下方的新消息系统通知。

4、然后点击在锁屏上显示选项,点击显示即可。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由张小龙所带领的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由深圳腾讯控股有限公司(TencentHoldingsLimited)于2010年10月筹划启动,由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打造。该团队经理张小龙所带领的团队曾成功开发过Foxmail、QQ邮箱等互联网项目。腾讯公司总裁马化腾在产品策划的邮件中确定了这款产品的名称叫做“微信”。

(来源:文章屋网 )

微信信息范文11

保存微信消息的方式如下:

1、打开手机微信app,点击微信主界面的右下角图标并进入;

2、进入个人中心界面;

3、在微信的设置界面,找到聊天选项并点击;

4、点击聊天记录迁移;

5、点击聊天记录按钮;

6、勾选需要保存的聊天记录;

7、点击完成按钮;

8、用另一个保存聊天记录的手机,登录当前微信账号;

9、扫描微信提供的二维码即可完成保存微信消息。

(来源:文章屋网 )

微信信息范文12

首先点击手机主屏幕中的微信图标。进入微信主页面后,选择我的选项。进入我的选项主页面后,选择设置选项。在设置选项页面中选择消息设置选项,点击进入按钮。然后选择新消息接受选项,点击打开按钮。完成后,退出微信。选择手机设置选项。然后选择显示通知选项。最后,选择打开微信消息通知选项。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