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时间:2022-10-28 05:01:12

农田水利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1

关键词:北魏;农田水利;建设

在从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北魏的农耕经济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伴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与之紧密相连的是农田水利事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几个大的有影响的农业灌溉区。随着军事力量向南推进,北魏对于前代所留存下来的灌溉设施继续加以利用,使农田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兹对北魏农田水利分布区加以论考,并进而探讨其发展的历史原因。

一、代北地区

代北地区是北魏王朝的发迹地,也是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早进行的地区。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开始于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之时,拓跋珪登国元年,“二月,幸定襄之盛乐。息众课农。”所谓的“息众课农”也就是拓跋部落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必然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登国九年,拓跋珪“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棝杨塞外。”〔1〕拓跋珪“命(元仪)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2〕从五原沿黄河到棝杨塞遍布屯田者,可以想见这里必然会引用黄河之水灌溉农田。《水经注》卷三《河水注》记载这一带的黄河时云:“河水又东迳稒阳城南。”“又东过临沃县南。……河水又东,枝津出焉。河水又东流,石门水南注之。”“河水又东迳稒阳县故城南。”这一带是今天的河套地区,黄河的支流密布,有石门水流过,又有枝津水,“水上承大河于临沃县,东流七十里,北溉田南北二十里,注于河。”蛛网式的河流使农田水利建设能够迅速而普遍地开展起来。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喜获丰收,以至于鲜卑族的另一个部落首领慕容垂在登国十年“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宝来寇五原,造舟收谷”,后被打败。这一带也因此成为北魏的粮仓,皇始二年四月,拓跋珪在与慕容宝交战时,“帝以军粮未集,乃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元仪罢邺围,徙屯巨鹿,集租杨城。”可见杨城周围地区是北魏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农田水利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到了天兴元年二月,拓跋珪又“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受田。”〔3〕鼓励部落民迁徙到水利便利处从事农业生产,是北魏历史的重大转变。从时人的言谈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寻求水利便利之处从事农业生产的想法,拓跋珪因和跋“性尤奢淫”,收其而杀之,和跋在临刑前,对诸弟说:“灅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业,各相勉励,务自纂修。”〔4〕观和跋之意,表面是要求其弟选择灌溉便利之处作为生存的居处,实际上是要其诸弟逃离拓跋珪的阵营,但也从侧面反映了灅水之南是发达的水利灌溉地区。灅水即今天的桑干河,发源于朔州一带,是当时灌溉便利的河流之一。到明元帝时仍然有新开辟的农耕地区,明元帝永兴五年八月“置新民于大宁川,给农器,计口受田。”〔5〕大宁川有灅水的支流,以此而论,大宁川一带必然是灌溉便利的农耕地区,是明元帝新开拓的米粮仓。道武帝和明元帝在代北一带所兴修的水利工程,使北魏通过屯田积谷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1〕《魏书》卷二《太祖纪》。

〔2〕《魏书》卷十五《昭成子孙列传·元仪传》。

〔3〕《魏书》卷二《太祖纪》。

〔4〕《魏书》卷二十八《和跋传》。

〔5〕《魏书》卷三《太宗纪》。

代北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在以后的各个帝王时期仍然持续发展。景明四年十一月,宣武帝令源怀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他所了解的情况是“自京师迁洛,边朔遥远,加连年旱俭,百姓困弊。”旱灾是百姓生活的重大威胁,在对百姓赈恤之后,源怀上表指出:“景明以来,北蕃连年灾旱,高原陆野,不任营殖,唯有水田,可少菑亩。然主将参僚,专擅腴美,瘠土荒畴给百姓,因此困弊,日月滋甚。”因北部边域恶劣的自然环境,使旱灾频仍,只有水浇地可获丰收,然而军镇的“主将参僚”又霸占肥美的水浇地,使穷苦的百姓陷入困境。因此,源怀建议“诸镇水田,请以地令分给细民,先贫后富,若分付不平,令一人怨讼者,镇将以下连署之官,各夺一时之禄,四人已上夺禄一周。”源怀是欲通过对土地的重新分配,使贫穷的百姓得到灌溉便利的“水田”。宣武帝答诏:“省表具恤民之怀,已敕有司一依所上,下为永准。如斯之比,不便于民,损化害政者,其备列以闻。”这一建议的推行,使“时细民为豪强陵压,积年枉滞,一朝见申者,日有百数。”〔1〕可见收效之大。贫穷的百姓因此而获得了灌溉便利的土地,对边域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郑肇经说:“北魏时于五原郡因河溉田,官民因获其利。”〔2〕概为确切之言。

二、薄骨律镇地区

薄骨律镇在今宁夏灵武一带,这里有黄河穿过,但因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所以农业生产的发展困难重重,再加之经过魏晋十六国的大乱,灌溉设施年久失修并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对这一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加以修建的是刁雍。

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刁雍以本将军为薄骨律镇将,四月末至镇,所看到的景象是:“时以夏中,不及东作,念彼农夫,虽复布野,官渠乏水,不得广殖。”可见缺水制约了该地区农业的发展。他指出“乘前以来,功不充课,兵人口累,率皆饥俭”的原因在于农田水利设施没有发挥效用。他认为:“夫欲育民丰国,事须大田。此土乏雨,正以引河为用。”即兴修水利,引黄河之水来灌溉农田,改变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缺水的状况。然而当时所存在的“旧渠堰,乃是上古所制,非近代也。富平西南三十里,有艾山,南北二十六里,东西四十五里,凿以通河,似禹旧迹。其两岸作溉田大渠,广十余步,山南引水入此渠中。计昔为之,高于水不过一丈。”这一自上古以来留存的灌渠,因为长期以来无人管理,“河水激急,沙土漂流,今日此渠高于河水二丈三尺,又河水浸射,往往崩颓。渠溉高悬,水不得上。虽复诸处案旧引水,水亦难求。”通过对旧有的水利设施的考察,他认为主要是原有的水利设施长时间无人维修而遭破坏,所以他上表称:“今艾山北,河中有洲渚,水分为二。西河小狭,水广百四十步。臣今求来年正月,于河西高渠之北八里、分河之下五里,平地凿渠,广十五步,深五尺,筑其两岸,令高一丈。北行四十里,还入古高渠,即循高渠而北,复八十里,合百二十里,大有良田。计用四千人,四十日功,渠得成讫。所欲凿新渠口,河下五尺,水不得入,今求从小河东南岸斜断到西北岸,计长二百七十步,广十步,高二丈,绝断小河。二十日功,计得成毕,合计用功六十日。小河之水,尽入新渠,水则充足,溉官私田四万余顷。一旬之间,则水一遍,水凡四溉,谷得成实。官课常充,民亦丰赡。”刁雍不仅指出了旧有水利设施所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新的水利设施的兴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太武帝接此表以后,对刁雍非常赞赏,下诏褒扬曰:“卿忧国爱民,知欲更引河水,劝课大田。宜便兴立,以克就为功,何必限其日数也。有可以便国利民者,动静以闻。”〔3〕通过刁雍所进之言,我们可以知道,当时不仅认识到灌溉对粮食作物增产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于兴修水利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否则,刁雍不可能提出如此详细的建设计划。

三、幽燕地区

幽燕地区位于代北的东部,与鲜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北魏时期这里的农田水利建设亦颇有特色。太武帝延和二年,张昭出任幽州刺史,“时幽州年谷不登,州廪虚罄,民多菜色。”在自责的同时,张昭“乃使富人通济贫乏,车马之家籴运外境,贫弱者劝以农桑。岁乃大熟。”〔4〕通过发

〔1〕《魏书》卷四十一《源贺传附源怀传》。

〔2〕郑肇经著《中国水利史》,上海书店,1984年5月第1版,第278页。

〔3〕《魏书》卷三十八《刁雍传》。

〔4〕《魏书》卷三十三《张蒲传》。

展农业解决居民的衣食问题,必然是建立在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基础之上。卢道将在任燕郡太守时,“优礼儒生,励劝学业,敦课农桑,垦田岁倍。”〔1〕这同样可以理解为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促使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大。

正始年间,冀、定数州,频遭水害,崔楷上疏曰:“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洪波汩流,川陆连涛,原隰通望,弥漫不已,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黎藿之色。华壤膏腴,变为舄卤;菽麦禾黍,化作雚蒲,斯用痛心徘徊,潸然伫立也。……自彼定、冀水潦,无岁不饥;幽、瀛川河,频年泛溢。”冀、定数州因为是平原地区,所以长期以来河流在淫雨季节常常泛乱成灾,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尤大。他进而对长期以来治水的弊病进行了总结:“计水之凑下,浸润无间,九河通塞,屡有变改,不可一准古法,皆因循旧堤。何者?河决瓠子,梁、楚几危;宣防既建,水还旧迹。十数年间,户口丰衍。又决屯氏,两川分流,东北数郡之地,仅得支存。及下通灵、鸣,水田一路,往昔膏腴,十分病九,邑居凋离,坟井毁灭。良由水大渠狭,更不开泻,众流壅塞,曲直乘之所致也。”因为人们没有从宏观上对黄河治理进行规划和把握,使黄河的治理仅仅局限于在原有的堤坝上作小的修补,以至于灾害频仍,百姓所有的资产毁于一旦。他建议:“至若量其逶迤,穿凿涓浍,分立堤堨,所在疏通,泻其墝潟,泄此陂泽。九月农罢,量役计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县遣能工,麾画形势;郡发明使,筹察可否。审地推岸,辨其脉流;树板分崖,练厥从往。别使案检,分剖是非,瞰睇川原,明审通塞。当境修治,不劳役远,终春自罢,未须久功。”这样即可达到“即以高下营田,因于水陆,水种粳稻,陆藝桑麻。必使室有久储,门丰余积”的效果。所以他表示:“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每思郑白,屡想王李。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丹款,实希效力,有心萤爝,乞暂施行。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邺宰深笑,息自一朝。臣之至诚,申于今日。”对于崔楷的请求,宣武帝下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这一奏章得到了宣武帝的赞同,“事遂施行。”因封建官僚政治体制的原因,“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2]

孝明帝时,裴延儁任幽州刺史,对境内旧有的水利设施也予以修补,“范阳郡有旧督亢渠,径五十里;渔阳郡有故戾陵诸堰,广袤三十里。皆废毁多时,莫能修复。”由于长期的废毁,再加之“时水旱不调,民多饥馁”,裴延儁认为“疏通旧迹,势必可成,乃表求营造。”在修造过程中,裴延儁“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随力分督,未几而就。”新修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溉田百余万亩,为利十倍,百姓至今赖之。”〔3〕说明到魏收撰写《魏书》时,重新修建的水利工程仍然发挥着作用。

四、徐淮地区

徐淮地区是北魏对南方政权用兵的一个重要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这一地区的稳定,因而受到重视。太和初年,薛虎子为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入公库,任其私用,常苦饥寒。”对江南地区的用兵需耗费大量的粮食,而军队战士自带军用物资的办法显然是弊多利少。因而发展徐淮地区的农业经济是迫在眉睫的事,他指出:“徐州左右,水陆壤沃,清、汴通流,足盈激灌。其中良田十万余顷。”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若以兵绢市牛,分减戍卒,计其牛数,足得万头。兴力公田,必当大获粟稻。一岁之中,且给官食,半兵耘植,余兵尚众,且耕且守,不妨捍边。一年之收,过于十倍之绢;暂时之耕,足充数载之食。于后兵资,唯须内库,五稔之后,谷帛俱溢。匪直戍士有丰饱之资,于国有吞敌之势。昔杜预田宛叶以平吴,充国耕西零以强汉。臣虽识谢古人,任当边守,庶竭尘露,有增山海。”高祖采纳了他的建议。〔4〕这主要是利用淮水、泗水的水利资源发展灌溉农业,应当说薛虎子的建议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因而被孝文帝所采纳。

正始元年九月丙午,宣武帝又“诏缘淮南北所在镇戍,皆令及秋播麦,春种粟稻,随其土宜,

〔1〕《魏书》卷四十七《卢玄传附道将传》。

〔2〕《魏书》卷五十六《崔辩传附楷传》。

〔3〕《魏书》卷六十九《裴延儁传》。

〔4〕《魏书》卷四十四《薛野月者传附虎子传》。

水陆兼用,必使地无遗利,兵无余力,比及来稔,令公私俱济也。”〔1〕宣武帝颁布诏书让驻军利用当地灌溉便利的自然条件来发展农业经济,解决军粮供应问题。延昌二年夏,因雨量过多使河水暴涨,河流泛滥成灾,徐州刺史李彦“相水陆形势,随便疏通,得无淹渍之害。朝廷嘉之,频诏劳勉。”〔2〕宣武帝通过对治理水灾官员的劳勉,激励官员积极从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魏书》卷七十九《范绍传》云:范绍“右都水使者,录事如故,……其年冬,使还都,值朝廷有南讨之计,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八座奏绍为西道六州营田大使,加步兵校尉。绍勤于劝课,频岁大获。”在沿淮地区通过兴修水利,进行军事屯田发展农业生产。

此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地区,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搞得有声有色。杨播自高祖迁都之始,不但“参密谋焉”,而且“又修成千斤堨,引濲洛二水以灌京师。”〔3〕沈文秀为怀州刺史,“而大兴水田,于公私颇有利益。”〔4〕关于这一点我在拙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中已有论证。至于说北魏时期政府利用旧有的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生产,傅筑夫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早有论述,故不在此作进一步的阐述。

从上述北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要分布地区来看,农田水利分布区遍布于北魏境域内的主要地区,且呈现出由北向南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随着北魏对北方地区的占领和北方农业生产的进步而开展的。

五、发展原因

从农田水利的分布区来看,可以说在北魏境域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得有声有色,而这一切全得力于政府的重视和能工巧匠的积极参与。北魏时期中央政府管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构和官员之设与前代没有太大差别,沿用前代设都水使者一职。奚斤在皇始年间曾出任都水使者。〔5〕叔孙建在拓跋珪时也曾任都水使者。〔6〕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李思穆、程公义、蒋少游都先后任都水使者。〔7〕《魏书》卷四十五《韦阆传附孙儁传》载韦儁在宣武帝末年“迁都水使者。所在有声。”表明其政绩显著。卢同在元叉废灵太后把持政权,“至此始为都水使者。”〔8〕司马鸿、元让、范绍在北魏末年也曾任都水使者。〔9〕都水使者的行政级别为第四品官员。〔10〕《通典》卷二十七《职官九·都水使者》云:“后魏初,皆有水衡都尉及河堤谒者、都水使者官,至永平二年,都水台依旧置二使者。”其属员有丞,“又曰参军。”中央政府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的官员人数虽然说没有大的变化,但这些人多能尽职尽责,使北魏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因这些人的高度重视而得到发展。

在中央政府设置专门人员管理的同时,皇帝多次颁发诏书督促各地官员兴修农田水利。太和元年正月辛亥,孝文帝诏曰:“今牧民者,与朕共治天下也。宜简以徭役,先之劝奖,相其水陆,务尽地利,使农夫外布,桑妇内勤。”〔11〕此即要求各地官员应尽职尽责地“相其水陆”,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孝文帝曾与文明太后引见王公以下大臣,孝文帝问:“比年方割畿内及京城三部,于百姓颇有益否?”公孙邃答曰:“先者人民离散,主司猥多,至于督察,实难齐整。自方割以来,众赋易办,实有大益。”〔12〕“众赋易办”,说明代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较大的发展,其前提必然

〔1〕《魏书》卷八《世宗纪》。

〔2〕《魏书》卷三十九《李宝传附彦传》。

〔3〕《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第86页。

〔4〕《魏书》卷六十一《沈文秀传》。

〔5〕《魏书》卷二十九《奚斤传》。

〔6〕《魏书》卷二十九《叔孙建传》。

〔7〕《魏书》卷三十九《李宝传思穆传》。卷六十《程骏列传》。卷九十一《术艺·蒋少游传》。

〔8〕《魏书》卷七十六《卢同传》。

〔9〕《魏书》卷三十七《司马楚之传附悦传》。卷六十一《张谠列传》。卷七十九《范绍传》。

〔10〕《魏书》卷一百三《职官志》。

〔11〕《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12〕《魏书》卷三十三《公孙表传附邃传》。

是农田水利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使农业生产解除了旱灾威胁的后顾之忧。孝文帝太和十二年五月丁酉“诏六镇、云中、河西及关内六郡,各修水田,通渠溉灌。”到了次年八月戊子又“诏诸州镇有水田之处,各通溉灌,遣匠者所在指授。”〔1〕不但下诏要求各地兴修农田水利,而且还派专门人员具体指导,足见重视的程度。太和十二年,李彪曾上疏孝文帝说:“又别立农官,取州郡户十分之一以为屯民,相水陆之宜,料顷亩之数,以赃赎杂物余财市牛科给,令其肆力。一夫之田,岁责六十斛,蠲其正课并征戍杂役。行此二事,数年之中,则谷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2〕而《魏书》卷一一O《食货志》则迳说:“帝览而善之,寻施行焉。自此公私丰赡,虽时有水旱,不为灾也。”说明建立屯田,积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

孝文帝时司马曜代兄为云中镇将、朔州刺史,曜上表请废河西苑封,与民垦殖,有关官员认为:“此麋鹿所聚,太官取给,今若与民,至于奉献时禽,惧有所阙。”孝文帝说:“此地若任稼穑,虽有兽利,事须废封。若是山涧,虞禁何损?寻先朝置此,岂苟藉斯禽,亮亦以俟军行薪蒸之用。其更论之。”司马曜“固请宜以与民,高祖从之。”将有灌溉便利的皇家封苑给与百姓,反映了政府对农业的重视。〔3〕北魏永平年间杨椿为“都官尚书,监修白沟堤堰。”在为定州刺史时,“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发夫三千,草三百车,修补畦堰。椿以屯兵惟输此田课,更无徭役,及至闲月,即应修治,不容复劳百姓,椿亦表罢。朝廷从之。”〔4〕定州有军事屯田,但是军队不是亲自耕作,而是征发百姓“修补畦堰”,杨椿认为屯田兵没有其他徭役,因而上表要求取缔。宋弁跟随孝文帝南讨,“诏弁于豫州都督所部及东荆领叶,皆减戍士营农,水陆兼作。”〔5〕即充分发挥戍士经营农业的长处,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前文云北魏太和末年,义阳初复,范绍为宁远将军,兼义阳太守,“发河北数州田兵二万五千人,通缘淮戍兵合五万余人,广开屯田。”利用军士在淮河沿岸进行屯田必然是为了利用淮河水利的便利。神龟末年,袁翻上表云:“凡诸州镇应徙之兵,随宜割配,且田且戍。虽外为置蠕蠕之举,内实防高车之策。一二年后,足食足兵,斯固安边保塞之长计也。”此表奏上之后,史称“时朝议是之。”〔6〕此足以看出官府在沿边诸镇从事军事屯田,即“且田且戍”必然有大量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

北魏统治区内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见诸《魏书》记载的水旱灾害有20余次,且造成了大量的流民。水旱灾害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众多帝王不得不以各种方式解决百姓的生活困苦。皇兴二年十一月,献文帝“以州镇二十七水旱,开仓赈恤。”〔7〕孝文帝即位后的延兴三年,“是岁,州镇十一水旱,丐民田租,开仓赈恤。”太和元年十二月丁未,“诏以州郡八水旱蝗,民饥,开仓赈恤。”到了次年“州镇二十余水旱,民饥,开仓赈恤。”〔8〕宣武帝“延昌元年春正月乙巳,以频水旱,百姓饥弊,分遣使者开仓赈恤。”“甲午,州郡十一大水,诏开仓赈恤。以京师谷贵,出仓粟八十万石以赈贫者。”次年秋八月辛卯,宣武帝又诏曰:“顷水旱互侵,频年饥俭,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烦刑之愧,朕用惧矣。”〔9〕这说明是水旱灾害造成了百姓的饥馑,而当灾害平息以后,也使封建统治者认识到发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从上面所引的诸多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北魏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与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由游牧民族过渡而来的鲜卑族,在认识到农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后,必然以更大的热情发展农业,其中兴修水利工程则是发展农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说:“亚洲的一

〔1〕《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2〕《魏书》卷六十二《李彪传》。

〔3〕《魏书》卷三十七《司马楚之传附曜传》。

〔4〕《魏书》卷五十八《杨播传附椿传》。

〔5〕《魏书》卷六十三《宋弁传》。

〔6〕《魏书》卷六十九《袁翻传》。

〔7〕《魏书》卷六《显祖纪》。

〔8〕《魏书》卷七上《高祖纪上》。

〔9〕《魏书》卷八《世宗纪》。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2

1.1数据来源本文所用数据来自2013年4月份笔者对重庆市潼南县的实地调研资料.调查依据典型抽样原则和随机抽样原则选取了8个乡镇12个村,共获得120份调查问卷,通过筛选验证,有效问卷112份,问卷有效率为93.3%.

1.2研究方法选取Logistic回归模型在处理因变量为定性变量的分析中,具有很好的预测准确度,能有效分析定性变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11].本文中,因变量为农户是否有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是一个二分变量,因此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当农户有参与建设意愿时用1表示,反之为0.为了检验上述假说,将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设为以下函数形式:式中:Pi为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概率;β0为常数项;解释变量Xi(i=1,2,3,…,n)为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影响因素;βi(i=1,2,3,…,n)为回归系数,即解释变量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βi为正,则解释变量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正影响,并且其值越大表示农户参与的概率就越大.

2影响因素分析

2.1模型回归结果本文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2.2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2.2.1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对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的影响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中,户主年龄及健康状况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户主年龄的系数为负,健康状况为正.这说明农户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差,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就越低.这与预期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年轻的农民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其有能力经营大规模农田,因而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依耐性较强;而农户年龄越大,身体健康状况越差,无力从事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只是小规模种植蔬菜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其生活来源主要靠子女供给、政府补贴等,因而他们的参与意愿较弱.农户文化程度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表明农户文化程度越高,越能认识到农业生产离不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因此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就越强.

2.2.2农户农业生产特征对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的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特征中各影响因素的方向均与预期一致.家庭中农业劳动力人数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这说明农业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对农业生产投入的人力资源越多,越希望从农业生产中获得收益,因而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通过了5%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表明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越大,说明农业收入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了提高种粮收入,农户愿意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可灌溉耕地面积比重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负.这说明农户耕地中可灌溉的农田比重越高,则当前的水利设施条件较好,能满足农户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所以农户对新的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就越小,从而其参与意愿就越低.家庭耕地中易旱易涝面积比重对农户的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影响,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因为水利是农业的根基,水利设施的好坏与农业稳产高产有密切关系.水利设施越差的地区,易旱易涝面积越多,农户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越弱,于是,为了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农户越倾向于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2.2.3农户心理认知状况对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的影响农户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的评价对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意愿有显著负影响,与前文预测一致,该变量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负.表明农户对当前农田水利设施状况的评价越高,则当前的水利设施条件越能满足农户的生产需求,其参与意愿就越弱.种粮收益和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评价是影响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因素,分别通过了5%和10%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都为正.表明农户种粮收益越高,对粮食补贴政策的评价越高,农户参与意愿就越强,这与预期一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对农户的参与有正影响,该变量通过了1%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农户对小型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认识越高,其越可能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与预期相符.

2.2.4农户所在村庄特征对其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意愿的影响本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总缺口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符号为负.说明村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总缺口越大,农户参与建设意愿就越弱,与预期一致.因为村庄建设资金缺口越大,说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和农民的支付能力都有限,只能依靠上级财政划拨等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村户均水田面积通过了5%统计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系数为正.表明户均水田面积较大的村,村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需求更大,村民的参与建设意愿就更强烈.

3结论与建议

3.1研究结论本文以潼南县调研数据为例,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因素.结论如下: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愿受个人及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特征、心理认知状况和村庄特征的共同影响,但各特征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具有差异性.其中,农业生产特征和心理认知状况对农户的参与意愿影响较大,表现在以下几个变量: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易旱易涝面积比重、农户对种稻收益和粮食补贴政策的评价等.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3

1.1思想认识不足。在城乡建设不断得到国家重视的过程中,许多乡镇的领导与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没有将重点放在加强农业生产上,而是一味的思考扩大产业的方式,这样的情况致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受到了阻碍。另外,存在部分乡镇干部觉得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资金以及人力,对其建设持反对意见。而部分农民则觉得进行小型农田建设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认为夏季的雨水足够满足农田的用水需求[2],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意义不大。以上想法的存在阻碍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并且为建设管理带来了诸多阻碍。1.2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是一切活动的首要支撑条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有专项资金支持,国家相关部门虽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表示大力的支持[3],也相应的在建设环节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不过由于我国存在经济条件不佳的区域,国家提供的建设资金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及管理存在较多的困难,许多设备年久失修,不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服务。1.3维修以及改造存在困难。因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自身特点,主要包括:分布区域广、工程活动分布多、维修以及改造困难等。在很大一部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缺乏相应的人员管理,致使诸多设备缺少维修养护,最终出现报废的现象,没有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诸多阻碍。而且,在实施工程维修过程中,存在一部分建设单位不具备一定的资质,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监管机制,维修环节不合理,使得存在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1.4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诸多原因的干扰,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科学的检测以及监控措施,不具备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缺乏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诸多的管理问题。

2.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措施

2.1从思想以及观念出发。农业想要得到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只有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脚步,优化建设管理,才可以实现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土地辽阔,农业发展迅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应从思想以及观念出发,运用手册宣传或者广播的形式,让其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转变乡镇管理者以及农民的传统思想,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2.2从资金投入出发。要想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减少其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从资金投入出发,逐渐增加其建设资金的投入,为了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充足,应为其积极申请国家扶持通道,所有与水利工程建设有关的申请文件,均优先处理、审批,同时优化对于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保证其建设资金充足,防止资金不足的现象发生。其次,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关工作,从引导入手,到扶持,再到监督,最后到服务,做好这四点工作,秉承投资、所有、受益三个环节的统一原则[4],从而提升人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实现资金的有效补充,在资金足够的情况下,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2.3从工程改造与维修出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尤为重要,它直接与农民的生活相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因此,不但要将其建设放在首位,还应强化建设后的改造与维修环节的管理,这样才能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出实际的作用。在其改造过程中,不应存在随意性,应该从节水、环保、高产等要求出发,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将改造重点放在涝洼区域以及田间排水沟区域,不断完善水环境,有效避免干旱以及水涝灾害的发生。此外,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环节,需要进行严格的施工准入管理,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具有一定的资质,才可以让其展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通过这样的形式有效保证整体维修质量。2.4从质量管理体系出发。质量是每个工程的基础,也是每个工程要保证的前提,在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环节,若想保证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从质量管理体系出发,加大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革力度,将其不断进行调整与补充。工作人员是工程的直接接触人,他们的质量意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应该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加深其对质量管理的认识,同时制定出科学的奖惩机制,做到有奖有罚,根据国家的相关建设要求与标准,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而提升每个环节的质量。在工程立项环节,应将工程建设以及管理方案作为重点,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其展开研究与分析[5],在进行讨论的环节可以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展开处理与解决,将可能影响到质量的问题最大程度上做到减少。在工程建设实施环节,选择经济以及法律的方案实现对各方的约束,以保证建设的良好进行以及质量的良好保证。其次,应该完善工程的监督制度,为了使监督制度更为全面合理,应该从多方面展开,第一方面,从党员代表出发;第二方面,从政协委员出发;第三方面,从政府相关部门出发;第四方面,从社会舆论出发。将以上四个方面作为重点,此外,将有责任以及有能力的村民作为监督辅助力量,真正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监督,有效发现在建设管理中具有的不足,及时制定出方案加以解决。最后,制定出科学的基础服务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相应的用水户组织,强化农民自我服务意识,自发的对水利工程管理做出贡献与服务;积极引导中介服务团体加入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技术服务中,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服务效果;相关部门应该将基层技术人员的教育作为重点,应该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与指导,以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展开;提升乡镇水管站服务水平,进而实现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有效指导,保证整体建设管理质量。

3.总结

综上所述,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尤为重要,它能够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行,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展开分析,主要包括:思想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维修以及改造存在困难以及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并针对以上几点提出优化措施,从思想以及观念、资金投入、维修以及改造、程建设管理制度出发,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

作者:周海鑫 单位:重庆市合川区土场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王虹,余金凤.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05:96-97+99.

[2]徐荣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6:35-36.

[3]吴新友.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6,12:109.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措施;维护管理

随着我国农田灌溉需求量的逐渐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数量日渐增加。因此,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农田灌溉作用,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要求管理人员能够采取针对有效的维护管理措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性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

1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首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能够做好整体规划,紧抓重点,突出难点,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顺利开展。只有科学合理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才能够推动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以此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总体规划有利于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性意义,指明建设方向。只有明确了工作重点,才能够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向,之后合理规划一些次重点工程项目。在对重点工程进行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问题,以此对现阶段急需改进的工程项目进行明确,通过启动和实施重点项目,有利于推动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农业经济服务、为社会发展发展。其次,健全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水利水平。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涉及内容比较广泛,有必要加强统一管理,对整体布局合理规划,确保建设程序合理有序[1]。首先,申请规划审批,然后展开实际建设施工,最后对水利工程进行验收,交付使用,并且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被评选的“优质工程”,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紧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风气;如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未按照施工程序展开,建设质量不达标,通报批评,严厉处罚,坚决打击。只有在科学管理下,才能确保我国各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序规范的发展。

2农田水利工程具体维护措施

2.1增强维护管理意识

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意识,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只有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提高自身工作责任心。同时,要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地区人民具有良好的维护管理意识,使广大农民能够了解到自身一方面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者,另一方面也是水利工程的维护者。只有农民自身具有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意识,才能够保证水利工程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性能,以此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农田水利工程的功效,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灌溉服务。

2.2注重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农田水利工程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保证了我国农业耕地灌溉的基本需求。为了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作用,有必要对维护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程度,树立良好的维护管理意识,将维护管理意识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中,进而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维护管理积极性,促使农民主动学习专业管理技术。可以定期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在实践工作中累积经验,以此促进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只有提高专业维护技能,才能够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之后,更好地开展维护工作,保证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推动当地农业的发展。

2.3构建维护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是农田水利工程顺利维护管理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关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普遍缺失。因此,必须构建完善可行的维护保障体系,以此使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平有效提升。首先,乡镇水利站能够合理规划整个区域内的农田水利工程,结合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监管。面对工作项目多、工作人员少等问题,水利站可以以村为单位,着重培养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使受训人员能够充分掌握水利工程维护技术,保证水利工程性能符合工作需求,最终有效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维护水平。基于此情况,以村为单位管理周围水利工程,确保所有水利工程均能得到有效保护,一个农田水利工程必须配置2名以上的维护管理人员。

2.4加大对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经济性和公益性特征,如果只是依靠国家专项资金投入,还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在政府资金保证的情况下,还需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以此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落实。在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不仅需要合理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出现资金紧缺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并且需要对工程维护工作所需要的资金做到合理安排,以此保证资金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统筹管理各种分散资金,从而为专职维护管理团队配置以及配套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保证工程质量,只有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才能够确保农田水利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服务价值,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保证水利工程的基本工作性能,使其使用时间得到有效延长。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具有良好的维护管理意识,不断提升维护管理技能,将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5

首先、农田水利的市场化改革

1、农田水利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自1980年代初以来,农田水利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推进市场化,不断提高农业用水的市场化程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首先、对水利工程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和隶属的事业单位脱钩,这方面的改革起始于1980年代初,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而启动的。1981年国家农委批转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加强农田水利工作责任制的报告>,要求对各类水利工程实行承包责任制。1985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开展综合经营问题的报告>指出;''''全国大、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要实行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责任制。由主管部门商情财政部门对水利管理单位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办法。各级主管部门对所属水利工程单位逐个落实工程安全,调度运用,综合经营等方面的经济技术考核指标和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并和之签订经费包干、经营承包合同。增收节支获得的效益,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利益挂钩,使其有责、有权、有利'''',到1990年代初,水利工程单位和隶属的事业单位脱钩改革全部完成,水利工程单位转制为企业化经营。(徐小青,2002)第第2、推进农田水利收费制度改革。经过企业化改制的水管单位,为了维持自身生存,不得不将原先主要是公益性的服务转变为成本核算基础上的经营性收费。为此,1985年国务院<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明确水费是水利工程单位的主要收益。1990年,水利部、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执行<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通知精神的相关文件,进步提高了水费标准。水费制度改革产生了两个后果;是水价不断攀升,二是农业水费转为经营性收费项目。前者意味着国家将水利工程的管理成本转嫁到农民,后者意味着水利工程单位进步和政府脱钩,转变为市场经济主体。第第3、通过租赁、承包、拍卖等方式变更水利设施的产权或使用权,以此来盘活水利资产,缓和水利经费的紧张局面。据统计,截止1998年底,在全国现有的1600万处小型水利工程中,已有264万处进行了产权制度变革,其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39万处,进行拍卖的37万处,租赁的19万处,承包出去的169万处。(林万龙,2003)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类,划定了不同类型水管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农田水利的市场化改革步伐进步加快。

2、市场化改革的局限

市场化取向的农田水利改革,其着眼点在水利工程本身的经营机制上,忽视了这机制得以运行的其他相关条件,从而使这种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遭遇到难以避免的尴尬。因为农业用水市场的创建除了水利工程单位要转变经营机制外,它还需要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而目前,至少就买方来说尚不能算是合格的极。卖方若想通过市场经营来维持自身生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是水能卖出去,二是卖水的钱能及时收上来。就前者,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而且农户还有许多替代性选择,经营者完全无法预测;就后者,水利工程单位面对的是分散的农户,不要说农户是否合作放水本身就是个大问题,即使放水,收费成本也会高得让水利工程单位难以忍受。据笔者调查,许多水利工程经过市场化改制后,由于乡村组织的退出和农民合作灌溉的瓦解,其有效灌溉面积正在不断萎缩,甚至在干旱时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第2、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的''''事议''''制度

1、''''事议''''制度

''''事议''''就是农民以村为单位,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和村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公共品供给,由村民决定是否修建某个公共工程,修建在何处,如何修建,并由村民民主管理由''''事议''''筹借的资金。

''''事议''''首创于安徽省的税费改革。按照<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规定;是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提留被取消,用于农村公益性建设的公积金项目随之不复存在,再行筹集资金必须进行,''''事—议'''';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统规定的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再需农民投劳进行农村公益建设,也必须进行''''事议''''。为规范''''事—议''''的筹资筹劳,安徽省又制定了<安徽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条例>,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确定了筹资筹劳必须遵循''''村民自愿、村民受益、量力而行、上限控制、民主决定、程序规范、使用公开''''的原则,所筹资金和劳务必须''''用于本村范畴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修建和维护村级道路等集体公益事业,并符合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使用事项''''。<条例>还同时规定了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事议''''的程序、所筹资金的管理、使用以及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应承担的相应的法律责任。安徽省''''事议''''制度的创新和实践为其他省制定相关制度提供了参考。如湖北省制定的<湖北省村级范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暂行)>、<关于进步加强农村收费管理的若干规定>、<关于规范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大量借鉴了安徽省的规定和做法。因此,可以以为,作为税费改革的—项重要配套措施,''''事议''''在全国各地具有相同的政策意蕴,即希望通过村级民主方式解决诸如农田水利等村庄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2、''''事议''''制度的现实困境

自2003年安徽在全省实施''''事议'''',至目前''''事议''''作为全国农村公共品筹资的基本制度被推行,''''事议''''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显示,2004年,''''事议''''筹资费人均仅1.6元,按人均筹资15元的上限和议办事匡算,真正开展了''''事议''''的行政村的比例,只有10%多点。调查同时显示,筹资并没有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事议''''的广泛推行而增加,和2003年的1.8元相比,2004年人均筹资反而下降了12.9%。即使是试点省的安徽,村级公益事业的兴办状况也不尽人意,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地方根本就没有真正开展''''事议''''。可见,''''事议''''试图通过村级民主的方式来达到提供公共产品的目的,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致使许多本应开展的村内生产公益事业出现了停滞局面,路破、桥断、树倒、渠塌,在当前的农村已不是个别现象。

之所以以''''事议''''来替代以前由乡村组织统筹共同生产费和农民''''两工''''(义务工、积累工)制度,是为了控制乡村组织借统筹共同生产费和农民''''两工''''而搭车收费,从而加重农民负担。''''事议''''的好处是因为目的(''''事'''')明确,而使乡村组织不能挪用经费,但''''事议''''最大的难题是;如果有村民不同意大多数村民''''议''''的决策,或者虽然赞同''''议''''的决策,却不愿意出钱,乡村组织是否可以强制向不缴费的农民收钱,及是否有强制的手段简单地说,因为农田水利供给的社区内筹资,需克服社区成员的搭便车行为,就需要社区范畴的''''事议''''具有强制力。而恰恰取消农业税后的''''事议''''制度,事实上并没有赋予多数人决定的法律和行政强制力,从而无法解决少数人拒绝缴费的难。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6

关键词:市场经济;水利建设;农业生产。

灌溉之利,田之大本,农业丰收源于引水,成于输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大江大河,人饮,环境等与水直接相关的重视远远重于对农田建设的投入,虽然我们时刻都在讲必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贯彻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推广节水工程,科学用水,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作为非政治任务的农田水利工作在政治口号下显得力不从心。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必须以政府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为引导,充分认识地域性变化对水的要求制定适应性的政策、方针,同时改革现有农田水利在市场中所处地位,正确划分市场体制下农田水利公益性性能,再有就是发挥市场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一、菏泽市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菏泽市属鲁西南地区的一部分,全年平均降雨量达1000多mm,但降雨量过于集中,造成春旱夏涝,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于是,菏泽地区建成许多蓄水、引水工程,所有这些水利设施的管理都是依照谁受益、谁负担和谁拥有谁主管的原则进行管理的,一般来说:支渠以上的设施都是由供水单位自行管理,但支斗农毛渠(直接进入农田)却是由乡镇、村、组建设与管理,这里所讲的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支渠以下的建设管理。从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和建设效果来讲,新建项目没有一项,毁损却十分严重,使得设施总量不增反减,再者灌区内水质污染和水土流失加速水利设施完全丧失输水功能。具体表现三个方面:

1、经济利益中下的水利设施完全失去经济的扶植,农民对水利不再用"公益"去认识。

(1)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洙赵新河、东渔河等河流10万多人义务投劳、上工修建的三边工程,兴建于七十年代。其支渠建设也相应配套,但之后,几乎没有更多的配套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冲激下,要想有更完善、更配套的水利建设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每一处建设都关系经济,没有钱寸步难行。在国家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在一些防洪工程上,再加上镇乡财政和农民对水利的狭隘认识,农田水利建设这一块,就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2)农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多年来新建设的调水、分水、提水、排泄设施在疏于管理的同时,也遭受着人为破坏。一些值钱的设备被地方组织变卖,或被人盗窃。这与人们对水利认识的不足有着直接的联系,当然更多的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3)水质污染,渠系自然损毁严重。在洙赵新河流域,仅有洙赵新河工程为当地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但由于渠系途经长,渠系所经之处有群居地、工厂生活垃圾、生产排放物等,甚至农民生产剩余物、畜牧排放物和死尸等,都很自然也方便地污染着洙赵新河水。灌区人饮用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不需处理直接饮用洙赵新河水,中下游人民到了"谈水色变"却又无奈的地步。另外,水利工程发挥的好坏最关键还是要建设。支渠工程年年建年年修,功能却一年不如一年,渠道淤积堵塞,堤毁渠亡。人们对工程建设仅有一点信心更是到了绝忘的极限。

2、管理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

(1)虽然现有的水利工程大多都是在六、七十年代修建的三边工程,土沟土渠,渗漏十分的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极低。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水利建设却没有停止。始终保持着每年的彻底掏沟(渠)、除草、蓄水,呈现的是小沟通大沟,大沟通河流的状况,基本实现灌溉自流化。可是现在,市场开放了,经济也发展了,原有的划段管理,分级管理、受益管理模式,都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再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于是,沟渠内杂草从生,淤沙满沟,甚至个别地方出现了把庄稼种在沟渠里的现象。在洙赵新河流域,因为支渠以下管理不善,造成水涝与水旱,于是有上游淹死,下游之说。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设施呈现分割状态,无法发挥水利工程整体配合优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户人在产业结构上各有不同,造成用水季节和用水量的不同,出现水利设施功能的发挥不同步现象。靠整体发挥效益的水利设施,在独立系统下就失去原有的功能和自身的发展,其结果是水库失修,河渠干涸,工程毁坏。

3、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抑制水利建设的进程。

在水利灌溉区域,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么一种与时不俱进的现象。一是受益户对水利建设不再有义务建设和自觉交纳水费的观念,农村的义务工已成为历史。二是村级基层干部有力无法使,干涸的村级财政无法保证水利建设中的正常开支,招投标的工程建设更是一纸空文。另外,水利建设最根本的保证是水费,而在洙赵新河流域140万的水费,每年收取率不足70%。收取的水费除去管理费、手续费,所乘费用根本不能维持正常的水利维修与管理,更不用说的水利设施配套建设。

三、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经济,靠现有农田水利状况是无法保障的,但一边要发展,一边却又在退化,这不是十分矛盾吗?分析其原因可以为我们改善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计划经济的思想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得到保证。首先是思想认识发生偏差:

(1)一是国家财政投入比例小。近年来,国家为保证大江大河安全或者环境保护,把资金投入在防洪工程和稳定项目上,极少把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就菏泽市来说,农田水利资金仅限于水毁工程和节水配套工程,争取的资金也因为这样那样地被分割不少。二是地方乡镇与村组对水利建设投入不够、认识狭隘。按分级管理原则,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由这一级的政府负责,其建设投入也由其承担。但说到投入,无论是乡镇还是村组都是入不敷出,即使能向上级争取资金,地方领导都会为自已建政治功绩,修建一些地方民众最直接最受益的事,如修建公路、建设集镇等。决不会把这些本不够宽余的资金投用于不见功德又不能立马见效益的水利建设,那水利建设怎么办?村组依赖乡镇、乡镇依赖水管单位,水管单位又按分级管理原则,如此循环……。

(2)对原建水利设施保护不力。在计划经济时代修建的水利设施大都存在不科学与不合理性上,人们对那些不能发挥水利功能的设施进行了最为直接的经济转换。如提灌机械拆卖、水闸门拆除,更有的把认为渠堤上的条石挪作他用。问其原因:最简单也最实在的回答是经济实惠,利益所趋。

(3)水土流失与人为污染丧失了水利设施的功能和降低了人们对水利建设的信心。水法明文禁止向水渠内排放任何有污染水质的物质,同时也规定了渠系的保护与管理范围。但由于农田水利灌溉对象为农民,农民意识在灌区内甚至全国都较为普遍。生产后的农作物垃圾、畜养物排放物、死尸等不费力地去搬运处理,直接进入邻近的渠道内。污染了水质,使得下游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无法保障。再有,在渠道保护与管理范围内随意种植、开垦、修筑建筑物等,破坏了渠道的运行安全,也增加了水土流失,加剧了渠道淤积,洪水期,因渠系不畅通,排洪不及时,又造成水了毁。在这种反复建设又不能治根条件之下,谁还愿意建设水利工程呢?

2、从计划向市场机制转换的结果是水利设施管理制度存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旧体制已不适应现行体制,但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确立,使得农田水利管理和建设的主体不清,也没有有效的约束机制,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用水、管水、建设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1)水利上的谁受益谁负担,水是商品的理念深入人心,农民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就应该由水利工程单位管理,而水利工程单位最根本的生存来源就是水费。水费价格仅包含由工程单位管理的工程费用,而村组一级的工程管理则不能从水费中支出。市场讲究的是经济,建设更需要经济,水利建设所需经济恰恰是从水费和受益的义务中来。更有在市场面前说不清的就是水是商品,法律赋予了的,既然是商品,我没用水那就不交水费,更无义务可言。然而,水利设施的维护,决不会因为风调雨顺而不会出现水毁,不出现淤积。天旱之时,再说用水,水从那里来,水又怎么来,……?

(2)在用水上,农民对种田也不在再是增收的手段,而是养家糊口的的主要目的。各自为营的用水方式使水利设施疏于管理维护,利用自然降雨和辅助其他设备来解决农田灌溉成为农民普遍做法。如此一来,用水成本的增加,导致用水户对输水设施的管理更为疏远,最终是水利设施无人用也无人管,投入不能产生效益,又限制各方对水利设施的投入,用水、管水、建设矛盾从从,恶性循环。

3、政策的制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化开展。

许多水利政策、规范、技术性要求都产生于北方地区,其区域的不同并没有随实际的差别在政策等方面有更大的区别,仅随市场经济的深入而统一。计量收费,按方收费及价差节水等等政策的制定,出发点就是用经济的杠杆使其用水户节约能源,搞活水利经济。这在国外特别是以色列最具代表性,且非常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在我国部分地区实现这一政策,农田用水中的漫灌、跑灌现象实为普遍。按随着市场经济的广泛推进,人们看到的是经济利益的趋使,在同一件议事的比较中,一个人就有一个看法,往往是"一事一个议,决定早过时"。令人忧虑的是,至今为止,我们水利建设似乎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合法性却不合理的危机正在悄然来临,对于整个基层政治权威的冲击就会产生怎样的恶劣后果。

四、对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按照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革要求,把农业推向市场已是整个农村工作的主题。大气候影响下,农田水利也要破除原来那种国家、集体建设和管理,农户无偿或低费用用水的方式,进入市场机制。但是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并不能完全市场化,而是有规范和政策性偏向的市场化。

1、对于农田水利主体设施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首先,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国家应该全力承担。因为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以及对水利利益的追求使得市场经济条件的各种组织不愿承担这种风险。其次,对社会上其他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只有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主干部分实施配套,水管单位或社会团体才会把对主体部分的重视放入到支斗农毛那些本由受益户自行管理、建设的工程建设中,主、支才能共同发挥作用。

加大投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相符的。一是经济实力可以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现在,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保持了8%左右的增长率,完全有能力支持农田基本建设。二是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基本农田的粮食直补就是有力的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是通过这种减和补的方式来保证农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国家对农田建设的投入可以重新树立农民对政府的信心和威望。在农业灌溉区,逐渐发现,多数农民对政府官员、村级领导的不满,两者充满不信任,甚至敌视。更有甚者,政府的工作还需要水管单位人员出面才能得到农员的支持和理解。农民的话说:只有对农业建设投入的部门才是直得信任的。

2、土地制度的改革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

土地制度上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下重新核实土地实有灌面,保证有效灌面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农民对按面积收费的信任度。改变原有谁受益谁负担为谁投资谁受益,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团体投资。充分发展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解决建设和管理在市场机制下的作用,利益就是市场下最原始的动力。菏泽市水利建设正在试行的成立用水户协会来管理正是这种模式的体现。但这种格局的改变其前提是在国家对水利主体工程配套后,剩余的具有独立的区域或独立的灌面下才能得以保证。

3、向市场经济转变应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7

资金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维持水利设施的运转,并且农业本身就是一个投入大于产出的产业,所以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灌区建设的发展资金很难从其他渠道获得,所以只能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支持,虽然在灌区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与灌区的发展需求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所以在很多设施老化、损毁的情况下无法及时的更换和维修,严重影响到运行效率,制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提高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如上所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我们结合调查数据,并与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对农田水利灌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从加强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

2.1加快推进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工作

目前我国现用或者现存的的水利设施很大一部分是存在问题的,是处于病状危态的。而这些问题设施并不都是只能废弃的,其中大部分经过专业维修改建之后还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的。我们经过咨询相关的水利建设方面的专家得知,对问题设施进行改建所花费的成本相较于重建时要少得多的,因此对目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存在的问题设施进行维修改建将是改善目前状况的一项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考虑在大片农田中,进行喷灌设施的维修和更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工作。另外,还可以对特殊农田水利灌区的问题设施进行全面整合,与水利方面专家共同解决。

2.2政府部门应增加投入

上面已经提到,目前我国水利设施的建设大多由政府承担,靠农民自己搞水利建设可操作性不强。我们分析调查结果之后发现,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形成了多种投资模式,但以中央财政与县级政府投资为主,省财政、农民投资与民营投资偏低。其中中央财政占31%,市县乡财政占28%,农民自筹占19%、省财政占16%、民营投资低只占5%。由此表明农民的经济实力有限,过大的投资压力将降低农民建设的积极性,因此投资增长空间小。因此,加大各级政府对农田水利灌区的投入是有效途径。

2.3强化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后期管理和维护

我们可以设想,水利设施的前期建设再好,如果没有后期良好有效的管理和维护,那这些设施也无法持续下去,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巨大作用。乡镇水利站的恢复建立,对于保障基层水利队伍的稳定和适应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管理方面,要着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力建设,落实管护责任主体,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8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探讨

引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景德镇市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景德镇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景德镇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镇)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景德镇市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4、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某乡(镇)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水库,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景德镇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景德镇市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质,因而不能以偏盖全的按一个模式或经验进行水利建设和监督管理,而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地质、气候和人文环境,建立和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体制,为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日常生活服好务。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

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

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

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景德镇市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5、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9

本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大坝。大坝坝顶长47m,坝顶高程1719.5m,最大坝高24.5m。挡水坝为砌石重力坝,山塘正常蓄水位1718.00m,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8.55万m3,校核洪水位对应库容9.66万m3。工程规模为小山塘,工程等别为5等。放水钢管布置于右岸,钢管断面为D=0.30m的圆型,进口管底高程1688.00m,管道总长12.5m。供水主管布置在营脚小溪的右岸,管材为钢管,内径250mm,管长787m。其余供水主管采用PE给水用100聚乙烯管,长3.811km,管材为PE给水用100聚乙烯管,压力等级SDR11,1.6MPa。分、支管布置在A、B、C、D共4个灌溉分区,管径DN250—63,总长46.76km,管材为PE给水用100聚乙烯管,压力等级SDR13.6和SDR11两种。

2建筑材料

2.1块石、混凝土骨料场

库坝区玄武岩广布,岩体成形较差,工程所用砂石料可从坝址区外的料场购买。工程所需块石料推荐距哲庄乡4km地方的已投产的料场作为本工程块石料场,料场距枢纽工程区约8~10km,由新、维修公路建成相通,交通方便。出露地层为三叠系灰岩,岩性为厚~中厚层状灰岩,岩石坚硬,天然密度2.66~2.67g/cm3,质量好,所在坡体大、储量大,能满足工程所需,开采方便。本工程考虑在块石料的料场购买人工制砂,交通比较方便,储量满足工程需求。

2.2围堰土料

主要用作围堰防渗料,需求量较小,可在拟建坝址所在沟谷开采,位于河床两岸阶地及缓坡上。地质勘查显示,料场土层为第四系冲洪积灰褐及黄褐色粉质黏土夹碎块石,厚2.5m,根据经验,粉质黏土渗透系数适宜,可作围堰防渗料。储量较丰富,基本满足要求。其它建材:所需主要材料水泥、钢筋、木材等在赫章县采购。

3工程施工

3.1基础开挖和基础处理

本工程有2.45万m3开挖工程量。根据地勘资料,设计要求清除建基面覆盖层、强风化岩层和部分弱风化岩体。岩石开挖边坡坡度:永久边坡1∶1~1∶0.3,临时边坡1∶0.5。到达设计高程后,经业主、地质勘察、设计、监理单位验槽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土方开挖应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岩石开挖应根据开挖深度情况而定,对于开挖深度较小的基础应采用人工开挖,对开挖深度大的基面可采用钻孔爆破施工,严禁在设计建基面附近采用洞室爆破或药壶爆破法施工。基础开挖的土石料、清基料要求土料和石料分开,把符合填筑要求的岩石料按规定堆放。基础岩石开挖,应主要采用分层的梯段开挖,对紧邻建基面,开挖应采用预留岩体保护层并对其进行分层开挖。设计边坡开挖前,必须作好开挖线外的危石清理,削坡、加固和排水等措施,切实作好施工期的截水、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开挖的影响,加强汛期防洪和边坡保护措施,严防边坡垮塌。若建基面附近发现有卸荷裂隙或软弱夹层,应挖掉裂隙带和夹层,并保证建基面的完整。施工中若现场揭露的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相符合时,施工单位应协同业主、勘察、监理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解决。

3.2砌石工程施工

本工程有6627m3砌石工程量。砌石料必须选用新鲜、坚硬的岩石,石料强度标号和尺寸应满足规范要求。浆砌块石石体必须采用铺筑法填筑。砌筑前,应将石块表面泥土清洗干净;砌筑时,应先铺细石混凝土后砌筑,块石砌体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塔砌,砌立稳定。不允许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差≤1.2m,每层应大体找平,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所有石块应放在新拌的细石混凝土上,块石间不相互接触;块石砌体的灰缝厚度应为30~40mm,细石混凝土要求饱满,勾缝自然。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细石混凝土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大坝面石和腹石通常应同步上升,不能同步填筑时,其相对高差≤1m,两者间结合缝按竖向工作缝处理。坝体腹石和混凝土接触部位应作毛面处理。坝体砌筑应从平整、稳定、密实、错缝等方面控制砌筑块石的质量。拌制细石混凝土的砂、碎石应符合SD120—84中的相关规定,砌筑细石混凝土为C1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施工用水和水泥应符合相应规范的要求。

3.3大坝防渗混凝土

本工程有1589m3混凝土浇筑量。1)混凝土的水灰比应<0.45,浇筑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密实,实现混凝土与前后砌体的牢固黏结。2)混凝土级配为二级。施工时,混凝土级配配合比、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凡不合格的混凝土料严禁入仓。水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水泥标号采用425#。水泥、粗细骨料和水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3)大坝防渗混凝土体施工工序:凿毛清洗坝体砌筑面,安装橡胶止水带,浇筑混凝土。4)橡胶止水带和紫铜片止水:止水带接头采用热焊接,以保证接头牢固;在安装止水带时,要固定定位准确,不能出现止水带翻转、扭曲、人为损伤等情况;对已安装但未施工完毕的止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以防人踩或其他意外破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有许多尖角的石子和钢筋,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对止水带造成机械损伤;浇筑止水设施附近的混凝土时,应避免混凝土分离和骨料集中,防止止水带偏移,宜采用小直径的振捣器振捣密实,以达到止水带与混凝土充分结合。

3.4溢流面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有281.24m3溢流面混凝土浇筑量。1)混凝土级配:大坝上游防渗混凝面板、溢流堰及人行桥混凝土级配为二级;基础垫层和消力池混凝土级配为三级;施工前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试验。施工时,混凝土级配配合比、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凡不合格的混凝土料严禁入仓。水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水泥标号采用425号。水泥、粗细骨料和水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2)浇筑建基或岩基面时,应将面上杂物、泥土、水及松动岩石清除干净后再进行浇筑,如遇有地下水,则应采取措施避免新浇混凝土受到伤害。3)模板要架立牢固、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4)混凝土浇注前应详细检查仓内模板、钢筋、预埋件、永久施工缝和基础面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经验收合格后方能浇注。5)混凝土应按顺序和方向分层浇注,并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混凝土施工要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工作缝处理。6)未尽事宜应严格按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施工。

3.5钢筋加工安装

本工程有7.39t的钢筋加工安装工程量。运入加工现场的钢筋,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现场查看钢筋锈蚀程度和结疤、磕碰伤痕等,并测量钢筋直径,保证进入现场钢筋的质量和规格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钢筋制安应保持表面应洁净,采用钢筋调直机上调直,钢筋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弯折和表面裂纹。施工中钢筋布设位置准确,必要时设短钢筋支撑。钢筋端头及接头加工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钢筋接头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等技术规范有关规定。

3.6管道安装

3.6.1钢管

本工程有0.787km的钢管安装。1)为确保管道的平面坐标位置及高程准确,在管道安装前,应重新复核管道的中心线及临时支墩的标高核对。2)待安装的管段加工好以后,需用汽车转运到安装地,采用手动葫芦将管段下车,托运至安装点。3)将第一节管道运至安装位置,根据已复核后的基准台进行中心、高程的调整,经过检查合格后,即可用型钢将钢管临时固定于支撑上,经检查固定牢固后,将第二节管段运至安装位置,以第一节钢管为基准调整第二节钢管的中心和高程,同时用千斤顶和拉紧器调整相邻两管口的间隙,连接法兰螺丝。4)加固完,再复测中心线、高程、里程和倾斜。首装节安装好后,为保证管道不发生位移,可先浇筑混凝土。然后采用手工涂刷防锈漆。5)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试压。

3.6.2PE管

本工程有50.571km的PE管安装,工程量大。

3.6.2.1放样及管沟开挖

根据项目区管道具体分别情况,按照图纸尺寸放样挖掘管沟,确保开挖断面均匀,以方便管道安装。

3.6.2.2管道敷设

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管道连接时应采取伸缩变形的补偿措施。敷设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必要时敷设10cm厚的土垫层。埋地管道回填土时,管周回填土不得夹尖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砂土或颗料径≤12mm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30cm处,经夯实后方可回填原土。埋地管道管顶回填土厚度≥70cm。

3.6.2.3管道连接

管材与管材、管材与管件之间应采用由管材供应商提供或确认的专用热熔机具热熔连(对)接。热熔连接按下列步骤进行:1)热熔机具接通电源,到达工作温度(260±10°C)指示灯亮后方能用于接管。2)连接前管材端部宜去掉40~50mm,切割管材时应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管材切割宜使用管子剪或管道切割机,也可使用钢锯,切割后的管材断面应去除毛边和毛刺。3)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应清洁、干燥、无油。4)用卡尺和笔在管端测量并绘出承插深度。5)加热时间及冷却时间应按热熔机具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6)熔接弯头或三通时,按设计图纸要求,应注意其方向,在管件和管材的直线方向上,用辅助线标志其位置。7)连接时无旋转地把管端导入加热套内插入到所标志的深度,同时无旋转地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达到规定标志处。8)达到加热时间后立即把管材与管件从加热套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直线均匀对插到所标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9)在规定的加工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可以校正,但不得旋转。

3.6.2.4试压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10

1.1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子系统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项目的网上申报、审批、公告、查询等业务功能;同时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系统根据登录用户的不同,分别自行生成相应的申报部门和资金类别信息。项目申报单位完成项目基本信息、可研摘要、建设内容清单的填写后,提交申请并等待审核。其中填写项目申请信息时,对于必填信息应有明确提示。上级部门在经过校核分析后,判断是否通过审核。审核过程的状态应在页面上可供查询。通过不同查询条件,如:项目名称、所属年份、所属地区等条目进行查询,其中,项目名称输入时可以只输部分文字作为模糊查询的条件。查询结果以列表形式显示并可打印输出。对项目详细内容通过链接(或鼠标提示)方式进行访问。

1.2浙江省山塘管理信息子系统

山塘信息管理子系统将主要提供全省山塘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查询拟采用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相结合方法,快速反馈用户需要的工程信息。系统根据部颁、地方标准和规范对山塘进行统一编码,给每座山塘赋予一个全国范围内唯一的、相对稳定的代码标识。代码标识的唯一性和稳定性,可以充分保证在全省范围内各项管理中共享山塘信息代码。统一编码和名称,实现了水利数据的标准化,便于全省山塘基本信息数据库建设的稳步展开。信息查询采用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相结合方法,通过链接全省山塘基本信息数据库,快速反馈用户需要的工程信息。系统提供综合查询、地图查询等功能,通过电子地图查询工程属性信息:点图查询(或拉框查询)后,能查询到图上所点位置的工程项目,点击相应工程显示该工程属性信息(有关工程特性、工程图纸和工程照片等信息)。通过输入具体的山塘名称在图上定位此工程目标,并显示该工程的属性信息。

1.3农村水利信息专题WEB服务网站

农村水利信息专题WEB服务网站管理子系统将主要提供政策法规、农田水利简报、工作动态等信息查询服务。将各种水利信息、管理办法、先进农业技术等信息快速反馈给社会公众。系统需要农田水利简报、工作动态、节水灌溉等重要水利公文时由系统自动分配简报等重要水利公文登记编号;工作人员输入标题、内容概要等基本信息,需要通过简报等水利公文管理模块进行拟稿时可直接输入正文内容;工作人员也可自行通过文档编辑工具(如Word、Excel等)对简报等重要水利公文内容进行编辑与排版,编排好后将该文件以附件的形式提交给系统进行归档登记以备查阅。

2系统关键技术方法探索与研究

2.1系统开发模式探索

系统通过简单的数据输入和操作后就可查询到所需的结果,同时考虑到B/S结构可以显著地降低对数据控制管理的难度,提供多用户开发操作特性,使整个系统扩充自如,跨平台兼容性好,升级方便,同时保障用户投资。所以该系统体系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即B/S结构。B/S模式把界面和数据处理操作分开为前端(客户端)和后端(服务器端),使得该系统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进行大量数据操作的服务器,而不是前端的硬件设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

2.2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技术探索

在数据组织和管理上,应将图形(图像)信息与属性信息分开管理。属性信息可由大型的商用关系数据库(如SQLServer)来管理可以通过数据库接口技术(如ODBC,MFCODBC,DAO,OLEDB及ABO)进行系统通信。为使系统遵循规范统一原则,也为了使用人员及系统本身查询的需要,还应该建立规范标准库。数据库建立的主要环节是数据的标准化。数据的标准化是基础前提,其目的是建立标准数据模型,解决空间数据的分层、图元编码、图层的划分和图元属性设计等问题,以利于数据的检索、存储、分析和共享。系统中数据库结构设计主要采用层次数据结构,使用管理方便,整个数据库包括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专门的项目描述数据库。系统数据库采用分布式的元数据库,对内满足查询和访问的需要;对外满足信息互动、共享和的需要。在报告扫描入库方面采用先报告扫描,然后以文档二进制(CLOB)存入数据库中。通过唯一编号进行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以供图库到属性或者属性到图库的查询。

2.3系统空间信息采集与建设的研究

空间信息主要以电子地图方式表达。采集和建设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研究区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加工与处理。高精度地形图通常很大,而低精度的地形图通常不能达到上述要求,因此首先要选择合理的地形图精度。经过研究首先将相关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拼接和图层处理加工。第二步通过地形图获得高程等信息建立三维虚拟现实电子地图。本项目通过矢量化地形图的等高线及地形等高点获得三维离散点数据,通过虚拟仿真现实技术建立三维虚拟现实电子地图。第三步选择整合和处理虚拟现实的软件平台。经过比较对三维虚拟现实整合与后台处理采用ArcGIS平台,主要原因是建立的虚拟现实电子地图较大,而ArcGIS平台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大的位数不多的处理海量数据的优秀地理信息平台。第四步对接ArcGIS平台空间信息数据建立自己的WebGis平台。采用ArcgisServer等方式在客户端进行浏览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是昂贵的的平台费用,每个项目是不同地方自然会采用不同服务器则需要购买多套平台,实施后未来推广成本高;其二做个性化功能还是很受平台限制。在本项目经费等的支持,最终选择了自己开发个性化的WebGis平台,由于WEBGIS平台按照需求量身定做,去除不需要的功能,软件较小运行速度自然比较快,既省去平台购买费用,并较快实现个性化需求,又能解决运行速度等棘手问题。

2.4系统安全性研究

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性设计是比较重要的。各系统设计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后,将根据软硬件产品的特殊性,强调系统的维护,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各项功能满足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系统安全从如下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数据的物理安全。数据的物理安全就是记录数据物理介质的安全,为解决数据物理安全问题,山塘等重要工情数据应实行双机热备份;二是数据的逻辑安全。数据的逻辑安全是指数据在物理完整的基础上由于应用程序、数据库设计等问题导致数据逻辑上错误或不可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为了解决数据的逻辑安全问题,本系统在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设计中重视权限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仔细研究权限,尽量减少高权限人数。在密钥的设计中要采用安全性能高的算法。系统应用程序设计考虑到用户误操作对重要数据的破坏性影响,采取软件友好提示等措施尽力减轻对系统的不良操作影响。

3结语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11

农村水利工程具有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功能,还具有防洪、排水、地方病防灾减灾等功能。农村水利工程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和其它高附加值产业进行服务,还需要承担大田作物灌溉和排水,确保国家粮食能够安全生产。水利工程是一项以公益性为主的工程,不具有经营的条件。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建设盲目随机

目前,在许多农村地区,由于工程技术的缺乏,还没有合理的规划,所以存在很多盲目性、随意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社会经济效益存在很大的联系。例如,一个小水库灌溉涵管出现渗漏,因为没有得到有关专家的检验认证,政府只能盲目出维修资金,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资金不足,没有其他资金的支持。多年来,泄漏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从而在旱季的时候出现水量的不足,丰水期容易出现灾难。这些现象就会导致工程建设难以管理,而且危害农业经济的发展。

2.2项目重复建设,管理难度大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管理出现许多的困难。这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出现障碍,过度和低技术含量的管理,将会为农业的发展埋下隐患。如建设一个乡(镇)渠道工程,这是属于农业开发项目,政府需要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导致这个项目完成60%项—70%,停工一年多也没人过问,不能够发挥出工程的应有价值。

2.3缺乏完善的管理标准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资金比较缺乏,导致工程建设的标准比较低,同时也会大大降低了管理的标准。在工程施工后期,缺乏适当的管理,这样就会使得工程设施过早地失去了它的价值,同时,造成国有资产出现流失。对于一个县的农业发展是县里项目的一部分,每个部门和所在单位都要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管理的价值。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建立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因此,必须对工程建设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进行规划和布局,制合理的施工计划,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在项目竣工以后,并且进行科学的管理,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

3.2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做好工程建设管理

在农村水利工程中,需要按照项目法人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投标制度进行管理。在原材料阶段、中间产品和施工质量都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并且需要做好复验和施工单位自检,对建设工程科学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制度,检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政府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在一些农村地区,所以需要做到以县、乡、村三级管理,确保管理能够落实到实处。

3.3严格控制工程资质和招投标

做好水利工程建设资质和招投标的控制工作,根据项目的规模做好审查,建立和完善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设计单位能够聘请具有一定的设计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这样就能够防止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获得从事水利工程的设计力量,设计图纸必须盖有资格证书的章可。所有的检查和中小型水利工程都需要进行验收,必须由招标投标行政部门进行批准。招标的建设单位组织需要有三家以上的竞争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招标,严格按照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进行实施,引入竞争机制,有效规范施工管理,明确项目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的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按照签署合同进行施工。

3.4做好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工作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离不开人才,所以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水利人才。并且需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能够有一批批符合水利工程建设要求的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工程建设的实践当中,需要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进行操作,加强锻炼,提高他们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同时,还需要选择具有责任心和高素质的农民,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使农民能够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参与者,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4结论

农田水利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超级秘书网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民和县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水资源与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