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微课堂

高中数学微课堂

时间:2023-05-30 09:06:18

高中数学微课堂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1

关键词:高效课堂;误区;“微课”;策略

所谓“微课”是黎加厚教授根据国外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他的主要方式为教师提前准备任务单,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录制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讲解的一段10分钟左右的视频课程,可以录制屏幕的PPT演示过程加上配音讲解,也可以是在白纸或者黑板上书写加上讲解,学生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某一个时间进行自学,回到课堂后对一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不懂的教师进行小范围的讲解,最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目前有很多的教师把“微课”引入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活泼。“微课”学习,使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教学过程转变成学生高效的自学,使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体验与情感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微课”学习,在当前小学教学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教师所认可的教学形式,是时展的需要,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通过课堂观摩、调查与思考,我发现“微课”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微课”教学在高效课堂中应用的一些问题和优点

1.教师只注重授课形式

目前在一些体验“微课”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每节课都使用了“微课”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回家进行了自学,回到课堂上又进行了分组讨论学习,但是并不是每节课都适合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比如,有位科学教师在讲授摩擦起电这节课的教学中使用了“微课”的形式,自己录制了“摩擦起电”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自学,大家考虑,是不是这种教学内容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应该会更好呢,学生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实质上,上面这节课只是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只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的发挥“微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

2.问题浅易没必要使用

教师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上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提的过于浅显,甚至提得不恰当。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米、分米和厘米的认识”时,主要的时间放在了进行单位的换算练习上了。“微课”教学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存在一定的难度,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样的问题才会更有价值、有意义。

3.教学片段不是“微课”

有的教师将以前录制的一节完整的课堂实录的一部分截取下来几分钟,发给学生作为自学的资料,这种不是“微课”,只是课堂实录的片段。

4.目前的国情不适合“微课”推广

“微课”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需要学生回家后利用一些时间进行自学,可是,目前在我们国家,教育体制的原因,都是利用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都会给学生安排很多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回家后还会上课外辅导班,每天可能会学习到很晚。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家里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相应的自学。针对这种现状,有的学校的教师曾经自主开发出“A”“B”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在学校给学生提供时间进行自学,但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就是学校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搭建学生学习的硬件环境,这也是不现实的。所以说,“微课”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太好实现推广的。

“微课”学习,不能只为走形式而忽略效果,如何组织教学才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学、探究,是一个前沿课题。真正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少,正处在摸索阶段。

二、通过探索和实践,谈谈对更好应用“微课”的认识

1.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学习进度

教师将学生的视频分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的确定学习本节课程的时间,不必像传统课堂上那样只能跟着教师的进度走。同时,学生在利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容易的、会的内容可以选择向后快进,没学会的,可以重复播放。这种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是不能实现的。

2.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微课”学习的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问题时的思维最活跃,也更能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留给学生广阔的研究空间,允许学生“旁逸斜出”。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经常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积极争议。既有小组讨论,又有集体评议。这样不仅使一些平时胆小、害羞、怕错的学生能在小组中展示自己,而且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发言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并且建议小组成员轮流代表小组发表意见,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质疑和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展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使思维向多向发展,创新的“萌芽”也在悄悄地生长。在交流后,综合了小组的乃至全班的不同思路,这样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3.“微课”学习的工具和环境正在向着大众化发展

在国内,我们刚刚接触“微课”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利用电脑或者平板进行学习,电脑已经普及,进入了千家万户,可是,电脑的缺点就是不方便,一般只是在家里的一个固定的空间,而平板电脑使用灵活,但是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的确也是一项新的投资。目前的国情下,如果学校要求家长额外出钱要求学生自己买设备,很容易造成家长不满,如果学校给学生配发,也是很大的投资,也不现实。针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提出,是不是可以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智能手机呢?目前,每家都可能有一两部智能手机,并且现在的智能手机配置越来越高,屏幕越来越大,俨然就是一个掌上电脑,可以很流畅地播放各种视频,完成自学任务,同时,有的老师利用“微信”中的公众帐号进行学习,也进一步扩展了“微课”学习的空间。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2

微型探究课题的材料可以从教材的背景材料与案例中进行挖掘,也可以在其他的学习资源中进行设计,要想保证微型课题学习效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对于微型课题的认知程度,综合各种情况开发出最适宜我们发展的微型探究课题,下面就针对高中数学微型学习课堂的自主设计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微型课题的设计应该与生活相结合,提升趣味性

在设计微课题时,应该与我们的生活进行密切的联系,在其中增加一些趣味性,这能够改变我们对数学学科的认识。除此之外,还能够让我们在自己创设的探究活动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与团队精神也是十分有利的。

例如,在余弦定理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踢球问题”的微型课题:如图1,矩形ABCD是机器人的足球场,其中,AB为170cm,AD为80cm,机器人在AD中点E中进入场地,到达F位置,EF为40cm,EFAD,在足球场内有一个小球在B点运动到A点,机器人需要从F点出发来“踢球”,设机器人与小球均是做直线运动,他们同事出发,机器人原地旋转时间忽略不计,那么:

1.若小球运动速度与机器人行走速度相同,那么机器人最快在哪里能够截住小球?

2.若小球运动速度是机器人行走速度的两倍,那么机器人最快在哪里能够截住小球?

3.若小球运动速度是机器人行为速度的t倍,那么在t取值为多少时,机器人不能截住小球,t取值应该为多少?

在问题1中,机器人在线段AB与FB中垂线交点中可以截住小球;在问题2中,若机器人最快能够在线段AB点G位置截住小球,那么就能够利用余弦定理求得答案;在问题3中,如果F到线段AB垂线段是FH,那么t只要比大即可。

在如,在函数性质这一课的学习中,就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饼干桶表面积大小的课题:

1.假设一个圆柱性饼干桶体积一共是0.5m3,如果其底面边长为x,变面积是y,那么在x等于几时,y可以达到最小值?

2.分析函数y=x2+的性质;

3.分析函数y=x+的性质。

这一例题本来是对问题2、3中函数奇偶性与的单调性的分析,但是,在这一微型课题中,由于赋予了其真实的环境,就能够让我们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没有用的,而是能够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采用该种方法来研究函数与能够帮助我们来提炼出函数的研究方法,这比生硬的课堂学习更受我们的欢迎。

二、微型课题的设计要具有思维价值,具备挑战性

在设计微型课题时,必须要充分的凸显出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引发出我们的认知冲突,积极主动的投入思考过程中,但是,在设计微型探究课题时,我们也应该把握好一个“度”,控制好课题的难易程度,如果课题过难,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如果课题过于简单,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课题的设计必须要综合考核到我们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例如,在柱、椎、台、球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这一课,就可以设计出如下的微型课题:

1.有一个凸多面积,一共有九个面,每一个面的棱长都是1,其平面展开图如图2,那么这个凸多面积的体积V为多少?

2.某正六棱柱底边长是3m,侧棱长是cm,使用一个平面将其分成两个不同的棱柱,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两棱柱表面积之和是最大的?最大值为多少?

这两个题目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柱、椎、台、球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但是由于融入了探究活动,就将各类型的题目进行搭配组合,就可以有效提高问题的挑战性,同时,又为我们留出了一定的探索空间,这些题目不是太难,但是也不是一下子可以计算出来了,需要我们开动脑经来分析解决方案,这样就有效的凸显出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3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爱尔兰教育家叶芝有一句名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然一把火。”“翻转课堂”引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堂境界,课下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置性”学习和“前测”,课上再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来解决疑难问题,使教学更加聚焦学生的问题,使教师的讲解也更加针对学生的困惑,使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为此,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勤奋而智慧的领航人,在翻转课堂的契机下,营造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每天思考一个难题,思考带来提升。在理想的追求中,带动学生幸福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乐意做那个让彼此幸福的人。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入应用,使得作为教学“第一现场”的传统课堂也面临着考验,必须积极改革传统课堂以迎接挑战,“翻转课堂”正是变革传统课堂一个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外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它的核心思想不是和取代传统课堂,而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革新。

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例如,有学者结合课程开展“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利用问卷、访谈、学习成绩对比等方法验证具体应用的有效性;有学者构建了信息化环境下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有学者分析了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策略、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可行性问题等,总体而言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方面,而对于“翻转课堂”如何进行课前、课内、课后活动的设计,各环节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则鲜有研究,不具有操作性。笔者结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其效果进行了实践研究,通过“两步四阶段十环节”实现了知识传递、知识建构和内化、知识巩固和拓展的三位一体化。

二、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011年春季,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的演讲“用视频再造教育”使“翻转课堂”风靡全球,但他并非“翻转课堂”的首创者。200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乔纳森・伯格(T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采用录制视频并上传网络的形式,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之后,“翻转课堂”被称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逐渐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它并非凭空走入教学实践的,它有着坚实的前期理论探索。

微课是指时间在7~12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内容的小视频。它有以下特点:(1)服务于自主学习,兼顾移动学习需求;(2)针对某一知识点,主题突出、设计合理;(3)以教学视频为主,包含辅助学习素材。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可以应用视频播放器的快进、暂停及回放功能,及时做笔记和进行思考,自主控制学习的进度,并方便一段时间的巩固复习。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微课的比较分析,探索微课的开发思路和方法,提出符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的微课设计方法。

用于翻转课堂的微课,不应该只是一个视频,而是服务于课堂的一个环节或者几个教学活动的集合,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展示。它以教师讲解、演示的“微视频”为主,辅以课件、案例、素材等资源的学习资源;以“微作业练习”为主,辅以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自主学习活动的学习反馈。其中微视频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完成整个微课学习的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左右。

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1.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依据

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使得教学模式有操作依据、有理论支持,我们必须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1)理清课堂翻转的过程。本人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后,认为课堂教学结构翻转的过程如图1所示。

(2)把握“翻转课堂”的特征。翻转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结构的翻转,而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翻转后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更多的变为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从“群演”变成了“主演”。有效的“翻转课堂”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课堂翻转;课堂内安排各种活动实现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课堂内有时间帮助学生掌握更具挑战性的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遵循“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时,应该遵循相关理论,依据以下设计原则:

原则一: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和内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翻转课堂”将传统的知识传递放在课前完成,课内增加了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等活动。老师要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成为协调者和指导者,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

原则二: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传统的课堂选取相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组织,使得基础好的学生认知负荷过低,造成教学时间浪费,而基础差的学生认知负荷过高,阻碍了学习。因此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微视频和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学习时间,不用担心是否影响其他同学的进程;可以反复多次观看视频,不必担心知识点的遗漏;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不用担心答疑是否及时有效,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个性化学习。

原则三: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在“翻转课堂”过程中,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摆脱了群体教学模式中教学进度的困扰,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使得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学习,直至掌握所安排的内容。根据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不难发现其关键是课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课堂内如何设计活动实现知识内化?而“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是构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据。

2.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

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和设计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翻转课堂”的应用案例后,提出了“两步四阶段十环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步:课下借助微课完成知识的自学,通过自测和同学间的在线交流、合作解决部分疑难问题,并通过网络在线调查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老师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第二步:课上,教师首先根据学生自学后暴露出的问题,精心设计并讲解,然后组织针对性训练,紧接着是一对一的讨论,面对面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内化。课上,随着问题的不断生成课堂张弛有度,呈现螺旋式前进,直到问题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两步”的划分最能体现“翻转”的思想。

一节完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课时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适当控制每一课时的“量”,保持合理的教学进度。在控制“量”的前提下还要把握“质”,就是教师要精选微课讲解的难点,因为我们仅仅是把知识的初步学习放在了课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的时间。由于讲解的时间短,所以对“讲”的适切性、科学性要求更高,从片头到片尾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在微视频设计的基础上,再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学的学案和在线测试题等。同时,“微课的录制”是一个全新的环节,它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活,应该根据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录制方式。例如,铁架台+手机、录屏软件+PPT、摄像头+扫描仪软件、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等方式。为了提高微课的录制质量,学校还专门投资建设了录播教室。

第二阶段:记忆领会阶段。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观看微视频,参与在线答疑、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师所设置的过关任务,实现知识(技能)的传递,顺利完成记忆领会的过程。微视频具有可快进、暂停、重复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懂的过程可以反复看,一看就懂的问题可以快速看,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接受较慢的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帮助,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学生通过在线自测,在线答疑,向同学、老师求助,在线探讨一些在知识领会阶段的细节问题,帮助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过关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在线答疑和讨论情况,及时获取微课教学效果并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

第三阶段:应用分析阶段。课上,师生共同努力首先解决记忆领会阶段教师搜集到的问题,根据问题的类型,编写成问题链的形式,逐步将课时内容的难点分化,重心前移,同时选取恰当的方式组织探究式课堂或者讨论式课堂;在完成问题解答后,教师设置典型任务,根据任务难易程度学生或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教师或在旁边观察学生操作情况或与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适宜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讲解;最后完成任务形成学习作品,实现知识深层次分析与初步灵活应用。学生通过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在解决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再产生新的问题。每一节课上,学生始终处于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教师的讲解也更有针对性,预设性的问题逐渐被生成性的问题取代,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课堂效率也大幅提高。

第四阶段:综合评价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后,把优秀的学习作品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教师还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源,设置拓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拓展任务,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教师对于学生课下、课上的表现给予多元化评价,充分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过去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巩固作业,现在都在课上完成了,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选拓展任务,彻底清除了学生的课外学业负担。

课下,学生之间进行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课上,师生之间进行疑难探究、合作突破、评价点拨、成果展示、反思总结五个环节,二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即“十环节”。

教学要素是千变万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遵循,只能是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此,本人提出“翻转课堂”只是一个模式,让初入课堂的老师能有规可循,同时引起同行的关注与研究。

四、对“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

1.“翻转课堂”实施需要的条件

(1)首先必备的硬件设施是人手一台电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的不同反复观看视频内容,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大多数寄宿制普通高中教室里最多配备一套多媒体设备,如果是集体播放,则不符合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发展,所以要创造这样的环境只有开放计算机房。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刻性。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并针对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和讨论。对于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学生,是否都有这样的自觉性呢?正像与会的一位上海教师说的,他积极地投入“翻转课堂”的研究,但学生迫于完成各门课的作业,对看视频预习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必然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也就不可能提高课堂效率,这显然违背了翻转课堂的初衷。所以,在高中实施“翻转课堂”,必须建立在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的基础上。

(3)教师要有制作微视频的技能。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实践表明,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不仅要注意在声音的录制上声情并茂,同时还要考虑形式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丰富性、趣味性等。另外,教师要设置网络平台以供学生交流经验、共享资源,也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总之,普通高中要实行“翻转课堂”,必须在设备和技术上得到保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也有较高的要求。

2.对“翻转课堂”的展望

虽然翻转课堂教学具有众多优势,但由于此新型的教学方式还处于不断摸索尝试的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况且不是所有的数学课堂都适合“翻转”,如新概念的建构过程,再如开放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需要互动和讨论完成的教学过程等都不适合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推理严谨的学科,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丰富且晦涩难懂、思想方法深奥且变化多端,在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翻转”要谨慎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妥善的教学方式,否则易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因此,目前翻转课堂教学在全国普遍应用还很困难,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努力找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深度整合的途径与策略。

在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翻转课堂”困难重重,但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代表了教育工作者探索改革之路的方向和决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去学习新的理念、实践新的方法、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们最终的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我们走在探索的路上,期待“翻转课堂”带给学生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叶燕忠.高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教学管理:教学月刊,2014(5).

2.包东妹.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月刊,2014(11).

3.吴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与学.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4

数学课堂要大力实施人本主义教学,以学生为本,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为学生身心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素材的组织

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材的选择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在教学预设中,组织学习素材主要目标:首先,能引发探究的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冲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其次,能支持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由“教材”进入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就需要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

当今流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信息渗透于有意义的情境之中的时候,当创设隐喻和类比的时候,当给学习者提供能够使其产生与其个人相关联的问题的机会的时候,学习者就能够进行理想的学习。赫尔巴特等也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认识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活动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因此,我们强调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们认为,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能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笔者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0.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创设悬念、空白、融洽、成功、活动等情境,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良好的教育机智,揭示其数学模型,用艺术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要注意的是,要从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忌牵强附会。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题型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先启发引导学生多方向、多侧面、多角度去积极思维,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众多的解答方法中筛选出最佳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养成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我们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这类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一般具有如下特点:要么条件不很清楚,不很完备,需要搜索和补充,要么结论不是唯一,它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现成或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5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谁放弃这块阵地,就意味着谁将退出这场无声的战争,就意味着你是教学职业的失败者”。新课程改革走到今天,新型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渗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呈现眼前,可有一个问题始终还是处于教育最主要的位置,那就是我们的课堂到底该给学生什么?面对我们的学生和学校数学教学的实际,我不断地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做法,致力于优化我们的数学常规课堂教学,以保证在课堂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引入力求精彩

一节课的开始就好像一场电影的开场,能不能用一种方式将学生游离在外的心思尽快地收回到课堂上,能不能用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绪很快就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这个问题成为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开始。因此,我们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具体情况,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出发,营造一种现实而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打通课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寻找最佳“组合点”。对于几何教学来说,直观的动画演示则成为教学优化更有效的途径。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为了体现这种特殊关系,同时让学生在直观中体验菱形概念的形成过程,我改变了教材原本设计的导入活动,运用“几何画板”设计了一个从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变化过程(即让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从不相等变成相等的过程)。同时,在变化前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以白色粉笔板书),再引导学生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变化的元素以及元素变化的条件,自然形成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熟悉的、复习旧知的环境,减少了学生对新知学习的陌生感,也让学生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的过程中经历菱形概念形成的过程;在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自然引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

二、练习务求有效

精彩问题的呈现只是课堂优化的开始,我们还要关注数学课堂教学的中间过程,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而数学定理的推导、数学例题的讲解、数学练习的运用作为数学常规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它们的教学处理将成为我们的数学课堂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堂要由单纯地传授知识的殿堂转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的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2、灵活处理例题的教学,让例题发挥最好的示范作用。

教材例题反映了相关数学理论的本质,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是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知识点,运用知识点的典型示范。所以,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不能只是将其作为习题进行讲解,而是要给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中得到一些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例题(比如难题),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教材的教学顺序,或铺垫问题,或改编问题,或拓展问题,从而促使我们的学生在例题的学习中熟悉知识,获得方法,提升能力。

3、合理运用练习,提高数学知识运用、巩固的效率。作为一堂数学课,学和练是分不开的。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和巩固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课堂练习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使课堂练习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就必须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习题的编排顺序不合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处理和整合。而在几何教学中,一种最好的习题演练方式,就是将一些教材中的题目进行整合,改编成“问题串”的形式来呈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又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教师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使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问题中得到了解决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一题多变、多解的能力。

三、不断反思归纳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人心对自身活动的注意和知觉,是知识的来源之一;人通过反思活动可以获得相关的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的观念等。因而,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间断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归纳思想方法、积累解题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例如:

1、实践探究反思:眼见不一定为实,数学命题的正确性要通过说理来实现;未知问题要转化为已知问题来寻找解决办法;相通的问题要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来获取解决的途径。

2、例题教学反思:在菱形中求线段和角度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转化,将菱形问题转变为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借助于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相关线段和角度。

3、“问题串”习题演练反思:这类问题的本质――借助于全等三角形构造边、角相等的条件,从而引申出下面相同或不同的数学结论。

4、知识整理阶段反思:

数学日记

课题______日期_____

今天的课堂中____,我经历了,学会了____。

对自己最满意的是____,仍需再努力的是____。

仍困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6

相对城镇而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比较沉闷.农村初中生不善于表达,不能主动地与同学沟通;受家庭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学习热情忽高忽低;部分学生怀疑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料,动摇了学习的决心,也丧失了自信心,产生了明显的心理障碍,由此两极分化日趋严重.另外,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很差,由“不会学”导致了“不爱学”,形成恶性循环.要消除这些不良状况,开展好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座位成行成排、整齐划一,像平面直角坐标系似的.学生在上课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只能问问身边的左右两个同学,有时还需要离开座位去问,这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障碍,形成了“怕”的心理,不利于“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不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环境,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为以组为单位的小“方框”,每组由6名学生组成,形成一个小集体,同时将6张课桌拼接在一起,方便学生交流、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要尽可能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就是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各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社会背景以及自学品质与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样才能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与能力.异组同质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促进了学生间的有效沟通,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这对于学生素质的提高与未来的发展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有效实施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明确小组分工,设立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教师在实施前要做相应的培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是否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要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上,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哪些问题值得学生小组继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只有教师做出最恰当的选择,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在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讲解为什么这样做、解题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是怎样想到的、为什么这样想、还能怎样想等.学生的回答充分暴露了他们的思维过程,教师应通过分析、归纳获取真实信息,及时点拨,有效矫正.同时,还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小组竞赛,并设置优秀小组奖、最快进步奖、优秀个人奖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有了充分的表现机会,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信心.通过一段的学习后,小组成员间也可以相互商讨,转换任务.这样可使每个成员都从不一样的任务中得到体验和锻炼,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要尽可能让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但也要重视个别学习成果,不能一味地强调合作学习。教师应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所讨论的问题形成初步的看法,使小组讨论碰撞出个性的火花.

三、合作交流,有效解答问题

对于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解决,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如简单的分式计算、因式分解等.而大多数学生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可采取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究.笔者认为,以下几类问题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第一类是教材编写者在设计中就考虑到的问题.

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等,这些问题的探究空间较大,学生有话可说,而且不同的意见可以充分交流与碰撞.第二类是开放性的问题,

如“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形,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的”等.

这类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可以得到较全面的解答.

第三类是探究性的问题.这类问题层层深入、由浅入深,如“将一长方形的纸对折,得一条折痕,保持平行,再对折得几条折痕?连续折5次,得几条折痕?对折10次呢?对折n次呢”等.由于数学问题抽象、复杂、深奥,由于知识结构和理解水平方面的原因,学生需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才能达到理解的程度,所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非常重要且必要.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7

【关键词】微课;高职数学;实践应用

1前言

微课是一种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以视频和动画为主,主要是记录老师针对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广大高职院校所推广。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在数学方面,可以把所学过的知识串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同时学生准确掌握书上的重点,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更加轻松,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课正在慢慢的发展,并通过具体应用说明了其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2高职院校教学的现状和传统教学的弊端

职业教育学校是我国培养中高等技术人才的地方,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迅速,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大,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我国的高职教育学院纷纷进行了在教学方法上的改变。但是我国在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老师授课的课时量有限,但是数学需要掌握的内容多,老师为了将进度只讲数学课程中的重中之重,忽略一些公式理解十分重要的推到过程,所以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同时,因为授课的课时量有限,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内容多,知识点琐碎,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落千丈。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所以在课堂上对老师讲的内容并不关心,所以大部分学生上课都选择玩手机或者睡觉。(2)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弱,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心理。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大部分为高考落榜生,而高考中关键性的一科则为数学,所以学生即使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对数学仍然存在一定的畏惧。我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结果显示,仅有3%的学生对数学有兴趣,97%的学生表示对数学兴趣一般或者完全没兴趣。学生对数学传统教学的方法缺乏兴趣,是因为其存在一定的弊端,老师在上课的时只注意自己的单方面授课,与学生全程基本零互动,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放任自由,只要不违反课堂纪律,老师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更加助长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动作。并且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学生的课程一实际操作为主,对数学这样的理论课的重视不够。

3微课的含义和特点

3.1微课的含义

什么是微课?微课是一种通过视频或者动画在线下对各科知识点进行讲课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区别与传统意义上的授课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了补充了从传统模式的不足。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题实例,对一些疑难的知识点进行更加直观、清晰的讲解。并且包括针对所讲内容的习题练习。

3.2微课的特点

微课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被学生所青睐,是因为微课具有普通的教学课件所没有的特点:(1)微课的教学时间短。微课一节课大约5-10分钟,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一节课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来说,教学时间短,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2)微课的教学内容少。微课教学的重点突出,微课是针对某一个学科上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视频讲解,传统课堂上一节课时间长,而每一周的授课课时少,所以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广泛,重点不突出。而微课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薄弱,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3)微课的资源容量小。微课的视频及其配套训练一般只有几十兆,占用内存较小。微课的视频是网络在线播放,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教学观看课例,也可以下载到手机或者其他的移动设备上。(4)微课的资源保存时间长,使用方便。微课的资源是在网络上,而且可以下载到自己的移动设备上,这样就保证的微课的保存时间,而且可以随时观看学习视频,没有外在因素的限制,使用方便。(5)微课教学的学生反馈针对性强。微课是老师独立录制教学视频,无生上课减轻了老师在课堂上的心理负担,无需担心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堂评价,可以集中精神进行授课,保证科课堂的质量。

4微课在高职院校将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为了满足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要求,微课逐渐进入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课堂里。将微课融入课堂,学生利用微课学习不懂的内容,可以避免老师重复重复讲解的问题,减少了在同一个知识点上耗费时间,提高了老师的讲课效率。而且传统模式数学课堂枯燥,微课通过相对有趣的视频,合理的增加声音、图像、动画,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根据时间的推移,网上的微课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内容进行学习,一些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利用微课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章节,而去数学有兴趣,并且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对没有学过的知识进行预习,这样一来,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都可以对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但是微课的发展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中传统课堂被取代,而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不足优化数学教学。同样老师可以自己制作吸引学生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的疑点和难点,学生可以认识到老师课堂之外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由此可见,高职院将微课引进数学课堂,具有重大的实践应用的意义。

5结语

通过对微课的详细分析,我们可知道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微课通过简短、精炼的短视频,将数学的知识点进行细化,使学生在课下对重点进行巩固,对疑点进行研究。这种模式弥补了以往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的不足,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加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我国现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所以微课的应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数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微课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房广梅.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0(2):98~99.

[2]王薇.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100.

[3]孟磊.微课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故事),2015(10):80.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8

关键词:微博 小学数学 课堂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2-00-02

微博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从其诞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微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将会提升教学的质量。在小学低年级,利用微博作为辅助工具开展教学难度较大,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微博的操作还较为生疏。所以本文探讨的如何利用微博搞好小学教学课堂针对的是3年级以上的学生。当然对于3年级以下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微博辅助教学,但是仅仅限于教师和家人之间的互动,即仅仅限于课堂前和课堂后。微博作用一种交流工具,能够快速地传达讯息,其可以用作课前预习内容的探讨、难点的收集、课中问题的探讨、作业布置、作业难点解读等。如何利用微博搞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前提性,即班级人员微博的普及率较高,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微博在小学数学课堂前的利用

微博在小学数学课堂前的利用能够对教师备课以及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有着重要意义。如果明天有数学课,教师可以在微博上预习以及收集难点的相关微博,同时还可以附加第二天课程的习题,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学习,然后通过微博反馈学习的难点。例如,在讲解“计算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如果直接引入S=1/2LH,很难直观地讲解S与LH的关系。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预习计划,同时提出4~5个问题供学生预习使用。如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扩大2倍,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几倍;仅仅扩大底或高2倍,则三角形的面积扩大几倍。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使用裁纸进行模型计算,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大概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与面积存在一定的关系。然后在家长的引导下,分别裁剪4个三角形:底和高分别为2、底和高分别为4、底和高分别为4与2的四个三角形。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晒自己的成果,但是在晒成果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大家的三角形大小形状不一,这又会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形状是否直接影响到三角形的面积。经过预习和处理布置的习题,学生对下节课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个时候就能够得出疑难点,然后通过微博发给教师,教师通过整理进行课程教学的备课,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微博能够在学生之间建立一条条的纽带,学生间的学习氛围会极大程度上地影响学习的效果。

2 微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利用

微博在课堂中的应用主要是在授课完毕的练习阶段的使用,或者在课堂开始阶段布置一个难度较大的题目供学生带问题进入课堂。例如,“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高相等,面积也相等,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厘米。”这个题目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引入,则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会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会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相互补充。教师进行讲解时,学生心中带有问题,听课的效率也会提升。同时家长可以通过微博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部分情况,以便及时的督促学生学习。同时课堂练习阶段教师可以发微博,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底5厘米,高是()。”这种类似的题目在课堂上教师可能已经讲解过,回家后多数家长会根据微博的内容追问学生这个题目的结果是多少,学生一般都能够回答正确,这样就会引发到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晒微博,家长就能够很好的监督。例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拍下学生举手的照片发到微博上,这样学生家长就能够看出学生是否举手。没举手的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询问,这次为什么没有举手啊,是不是做不到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在课堂上使用微博,教师能够和家长建立起移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不足,家长能够在家中进行一定的辅导,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为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微博在小学数学课堂后的利用

微博在小学数学课堂后的利用主要是追踪课堂效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收集学生的疑问,然后进行解答,为学生更深入透彻地学习数学做铺垫。例如,学习完“多边形面积计算”以后布置如下三个题目:①每平方米稻田产稻谷680千克,一块梯形稻田,上底是17米,下底是8米,高7米,这块稻田可产稻谷多少千克?②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底12.5分米,高是7.8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玻璃的价钱是0.8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③一个工地,第一天运进32.5吨石子,比第二天的4倍多0.5吨,第二天运进石子多少吨?学生在做三个应用题的过程中,第一个以及第二个题目都是将应用题抽象成为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然后再乘以单价或者产量即可得出结果,有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能在计算面积时候搞错,有的 学生可能在乘单价的时候单位带错。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学生就可以在微博中讨论,然后教师进行解答,这样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第三个题目是以前学过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大意而做错,或者因为忘记前面的知识而做错,这个时候一样的发微博讨论,学生能够相互帮助地学习,有助于培养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师布置作业使用微博,学生讨论使用微博,同时微博最大的作用是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以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能够给家长合适的建议,供家长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微博还可以收集学生的讯息,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4 结语

微博作为一种广受喜爱的交流工具,其能够迅速地进行问题的收集以及难点的探讨,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可以针对微博上家长以及学生反映的课程难点,提前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微博进行互动,学生也能够在互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知识。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的重要阶段,微博能够供学生讨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如何利用微博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能够仓促地进行,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开展相应的微博试点。若学生以及家长的微博覆盖率低(特别是山区农村),则难以落实,所以利用微博搞好小学课堂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谭兆亮.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1.

[2]孙思唯.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科学课”开放性教学的实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1.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9

关键词:高中数学;微课;数学能力;运用策略

微课的定义最早是由戴维提出来的。21世纪初期,美国教育设计工作者戴维指出,通过结构框架的形式,可以把教学课堂中的重点内容、难以理解的部分以及存疑的内容通过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提供给老师形成系统性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课堂练习重点、教学反思、教学评价五个彼此关联的教学资源,这五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微课。微课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疑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提供给学生,而且5~8分钟,50M左右大小的简短视频,就方便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下载或点播。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较好地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学知识点零碎,表现形式直观,声音、图形、文字相结合,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即利用视频的暂停、重播,有利于学习者根据个人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防止学困生出现学习困难。微课虽小,但知识内涵丰富,教学意义巨大,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稳步推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通过微知识、微学习,形成大道理、大智慧。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信息,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例如,数学公式的由来及数学家的科学研究故事,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体验数学情境、感受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丰富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微课程情境的创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引入课题。例如,“空间四边形”有关问题的教学,教师只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一些学生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教师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制作微课课件,展示旋D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让学生真切感受空间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在观察过程中,理解了“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在体验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为“异面直线”的教学埋下伏笔,通过创设情境,微课产生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学生可借助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学习或者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强化教学效果。例如一道典型的数学例题在上课时讲要花很多时间,由于学生自身接受程度不同不一定跟得上老师的讲解节奏,运用微课教学可以让学生有缓和的接受时间,可以看清楚每一步骤是怎么来的,基础差的可以反复多看几遍直到把这个题目完整地解出来。让学生理解一类题型,做到触类旁通,比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比数列等差数列求和,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立体几何用空间向量的解法,概率与统计……这些专题都是高中数学中高频率考点,也是学生经常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学生课堂时间有限,学习任务重,大多时候不能很明确地理解某一特定的数学概念,没法灵活运用。因此我们可以把相关专题做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课后仔细地琢磨与推敲,做到事半功倍。

四、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高中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并不容易理解。许多难点要靠学生课后深挖其精髓,以前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查看许多的资料书,或是用电脑查看课堂实录视频。这样虽然也能解决问题,但我们都知道高中学生时间很紧张。教师可以把一些难点及重点用微课的形式设计出来,比如说:极限的计算,复合函数的概念,导数的定义,复合函数求导,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的概念与计算,导数的应用,微分的计算,积分的计算,积分的应用。教师可以就每节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做好微课,上传到网上、班级QQ群,学生利用微课不受时空的限制回家也能看、微课时间短就某一知识点做详细讲解、微课容量小利用电手就能流畅的查看让学生花费很少的时间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以帮助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的理解,让学生将现有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五、利用微课开展课后复习

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上并不能完全掌握教师所讲解的所有知识点,教师也因时间有限而不能反复、详细地讲解这些知识点,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数学课堂上讲解的重点概念、难点问题录制下来或用PPT做成微课视频,在视频中呈现对某个知识点的完整诠释。学生如有需要可在课后自行下载观看,对于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理解的知识点,课后可以及时补充与学习。这种微课形式教学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更是一种节时、高效的学习方法。高三学生的专题训练是比较重要的,教师可以把一个数学专题利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等形式做成卡片,采用PPT将其制作成微课课件,这种形式的微课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的特点,适合专题复习,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也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课堂教学创造了便捷条件,微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高中数学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技术,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微课,坚持新课程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翠锋.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职业时空,2014(1).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10

摘要:微课的出现,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并逐步向正在实现的慕课教学模式过渡。本文针对地方院校的大学数学

>> 基于微课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基于微课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 基于微课的汉语拼音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微课的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 基于微课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微课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初中数学的微课教学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微课设计和实践研究 地方院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微信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微课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基于微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模式研究 地方院校数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教学微课的探索及应用 基于“微课”的技工院校“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3-10-10.

Mackness, J., Mak, S., Williams, R..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ed Learning 2010.Aalborg, Denmark: Lancaster University,2010.

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2013,(5):31―35.

邓咏梅.兰德大学数学教学的启示.课程教育研究,2014,(11):39―41.

张奠宙,柴 俊.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加强大学数学教学研究――国际研究述评.大学数学,2010,26(S1):12―18.

金 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职教论坛,2014,(23): 55―58.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11

什么是微课

微课主要运用了构建主义,通过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方式,对带有清晰结构的内容进行学习。顾名思义,微课的学习内容较为简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ipad)已经成为了教学与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以其简短精悍、生动简洁的特点,已经开始快速蔓延,成为了一种新型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微课主要是对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课件设计,并利用多媒体进行大约5分钟的视频、音频播放,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微课也被称“微课例”或者“课例片段”。应用微课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微课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而逐渐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作为一种新形势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微课依托信息化技术,融入新时代元素,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还是对教师教学层面都会产生比较积极的影响。

微课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微课形式多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学习效果会明显不同。由于微课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往往采用的都是视频和音频相结合的形式,而且训练形式具有多样化,通常都是以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及微练习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而且会设置相应的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来。

微课生动形象,能深化学生知识理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数学概念和知识较为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微课具有多种功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展示。例如:在学习到九年级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影像对圆的相关知识进行展示,通过形象化的图像,学生可以对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清晰化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

通过资源整合,微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微课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学生具有较大自,而且难度适中,内容详略得当,数学知识点更容易被掌握。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学生能够按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微课也是对常规教学的补充与延续,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创新性。

微课对教师的积极影响

转变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微课授课模式的引入,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为了更好地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需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操作更多的软件,真正成为教学课堂的创造者和设计者。由于微课内容简单,主题鲜明,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简明扼要,科学规划授课流程,无形当中提升了教师的讲解与总结能力,提高了专业素养。

开拓视野,增强课堂实效性 为了使微课内容更充实,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查阅多种资料,从而使微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达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加强了知识储备,在多种具有典型性教学案例及情境化教学中,挖掘出更多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转化,利于实效课堂的生成。

制作方便,有利于推广与使用 数学微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总体上制作较为方便,利于应用。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微课具有众多优势,如打破了封闭化教学模式、知识点更容易被搜索、易于传播、具有较高实用性等。微课的内容,不仅仅是局限于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可以是一些经典题型、解题技巧、数学典故及数学原理考证等多方面内容。从整体上来看,微课无论是在设计层面,还是操作层面上,都较为简便,易于实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微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授课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要对微课有足够重视,同时需要加强对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使其发挥出更大功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宗朝.数学微课对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J].神州,2014(12):9.

[2]魏林.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14-15.

高中数学微课堂范文12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也应运而生,并且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课的应用,能够使得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得以改善。微课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而且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所以对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概述

所谓的微课,就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视频作橹魈澹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把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扩展素材结合起来,使其结构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可见,微课的核心就是课堂教学视频,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等内容,将其进行有机的组合,从而构成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具有非常多的优势,比如说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形象性,将其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水平。首先,由于微课具有趣味性,所以其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所以利用微课的趣味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其次,微课还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是十分发达,而许多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都较为抽象,这时可以通过微课使得这些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微课的形象性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最后,微课还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因为微课避免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内容可以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地进行制作,同时微课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寻找到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式,而且微课不仅仅可以在课上进行使用,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通过对于微课资源的利用来对课堂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回顾。正因为微课具有这些优势,所以在当前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1.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所以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能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在小学三年级阶段,许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往往都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能够完全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就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而通过微课的有效应用,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内容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围绕着微课的内容来展开,这样将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微课中的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使得学生更快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中关于“测量”知识的教学时,往往会涉及一系列的长度单位,这时教师就可以制作微课,用视频的形式来向学生说明各个长度单位之间的差别及其换算规律,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

2.注重合理安排微课教学的时间

在进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微课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但也必须要注重合理安排微课的时间,因为对于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微课的时间安排得过多,很有可能导致其兴趣完全被吸引到微课视频之中,而忽略了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如果安排的时间过少,又不能够起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必须要对微课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3.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其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微课加以应用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对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展示之后,教师还需要对其进行提炼,不断地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模式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只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加以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其在其他阶段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