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一年级数学

高中一年级数学

时间:2023-06-02 09:19:52

高中一年级数学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1

关键词:数学学习动机;现状;教学建议

1、引言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动机很高,那么学生学习就会有很高的效率,反之,学生学习动机不高的话,就会把学习当做一件很痛苦的事,就会出现厌学。这些现象在高中数学学科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泸水一中位于云南省边陲少数名族地区,这里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的激情不高,这就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基于此现象,我对泸水一中高一学生进行了数学学习动机的抽样问卷调查。

2、数学学习动机的相关概念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意图、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所谓数学学习动机,是指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激励和推动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的内驱力。数学学习动机是一种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它是学生本人、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应。

奥苏伯尔明确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以增强学习行为的方式促进学习活动,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增强学习动机,另外,较高的数学学习动机,可以给学生的行为一种指向性和持续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努力学习程度和精神的集中程度。

3、数学学习动机的分类:

如果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去看学习动机,其分类也是不同的。从学习动机的产生源来说,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心自发产生的对某一事物的浓厚的兴趣,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自发性;(2)稳定性;(3)持续性。它可以促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获得知识经验,更加有效地学习。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因外部的刺激如对他的奖励而引起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外界刺激引起的;(2)不稳定性;(3)短暂性。这种学习动机不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好后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的距离来看,学习动机可以分为近景学习动机和远景学习动机。近景学习动机是指由近期学习目标决定的,如:为家长的奖励而学,为老师的表扬而学,为同学的看法而学等。远景学习动机是指由长远学习目标决定的。如:把个人学习与人民的利益、祖国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树立自己的目标等。

根据学习动机在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小来分,学习动机可分为主导型学习动机和辅学习动机等。在完成一项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受多种动机的影响,但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其中把起次要性作用的学习动机称之为辅学习动机,把起主要作用的学习动机称为主导性学习动机。

4、泸水一中高一年级数学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研究

4.1调查方法:此项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中有20个单项选择题,分为五个层面:动机、数学成绩、喜欢数学教师、数学学习习惯、影响学习动机因素等。采用5点计分法,即每一个问题都有五个级别:“非常不符合”记1;“比较不符合”记2;“基本符合”记3;“比较符合”记4;“非常符合”记5。总分越高,说明数学学习动机越高。反之,总分越低,说明数学学习动机越低。

4.2调查对象:泸水一中高一年级共有12个班,其中理科有8个班,文科有4个班。其中理科有1个重点班,7个普通班;文科有1个重点班,3个普通班。我总共调查了4个班级,包括:文科重点班(158班),理科重点班(159),从理科7个普通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164班),文科4个普通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156班)。共发放130份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8份。为保证学生真实地反映数学学习动机的实际情况,本次问卷采取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保证本次问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调查结果与分析

5.1泸水一中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资料,针对本次调查的目的和假设,从各个维度进行影响数学学习动机的因素进行分析。

6、结论及建议

6.1结论

此次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有:泸水一中高一年级数学学习动机普遍都较低,平均水平为36.79;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动机明显高于女生;在理科和文科生中存在显著差异,理科生的数学学习动机明显高于文科生。

6.2教学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研究,提出几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教学建议:(1) 找到最适合当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平时的学习中,有些学生很刻苦,但成绩不理想,原因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些学习方法对某些学生有效,对另一些学生无效,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2)注重培养女生数学学习的动机。教师要消除女生学不好数学的观念,充分利用女生记忆性好的特点,给女生多加鼓励,并鼓励男生与女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互相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及思维习惯。(3)增加文科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应用性。有的文科生觉得数学太枯燥,或者觉得文科生学数学没有用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为学生学习搭起支架,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4)赏识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有收获,考试前做好准备,提高考试成绩,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动机就很容易提高了。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8

[2]赵英杰.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小学报2009(7):2.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2

【关键词】问题情境;有效

一、研究的背景与原因

自2005年秋季江苏省全面实行新课改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学习的热潮,每个学校都在积极地实施新课程.当然,高等师范学校也不例外.从我们学校来看,每个学期都举行研讨课、展示课、同课异构课等多种形式来实施新课程的理念,探索适合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一种课堂形式.从江苏教院的十二所分院来看,每一学年各个学科都有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基本功比赛、论文评比等各种比赛,为各分院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几年来笔者多次参加分院举行的各种比赛,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达到了新课改的要求,使得笔者受益匪浅.我们积极倡导新课程的理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师范生的新课改的意识,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大力提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这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方面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反映,因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这几年备受广大数学老师的重视.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分析、处理、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获得和掌握,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自主探究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勇于创造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实验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主要是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的一些成果,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法主要选定A,B两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在B班开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实验研究,并在实验研究中,与A班作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在新课理念指导下,进行有价值的情境创设,总结得失,及时调空.

2.实验研究的分析、结论

(1)上学期数学成绩对比分析.A班的平均分为87.9分,B的平均分为86.8分,A班的数学成绩好于B班的数学成绩.

(2)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对于小教班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他们比较看重的一门学科,很多同学都想把数学学好,更希望老师能利用各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同学希望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探索活动.同学更希望教师以多种方式、方法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学展示等学习方法.

(3)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实验班采取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如在研究“指数函数”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国王赏麦的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样要比直接介绍指数函数的定义吸引学生.

(4)期末数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通过比较发现:A班的平均分为77.7分,B班的平均分为78.8分,B班的数学成绩好于A班的数学成绩,平均分多出了1.1分.B班85分以上21人,不及格2人,A班85分以上18人,不及格3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B班对数学课感兴趣的同学比原来多了,并且很多原来不喜欢数学或者害怕上数学课的同学现在对数学也有了兴趣,并且成绩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研究的体会和收获

1.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发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巧妙的、合理的、有效的问题情境既是老师想要的好帮手,也是学生学习的好助手.

2.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创设恰当的、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对于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够很好的把握和了解.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教师在专业理论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充电,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要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3.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认真钻研教材,使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有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离学生“太远”.一个班级的学生的水平肯定有差异,所以要全面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难易适中、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

4.新课程强调师生合作、平等的关系,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利用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质疑老师,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因为课堂是生成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3

【导语】广东东莞2018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已公布,

莞今年中考录取分数线出炉

第一志愿公办普通高中户籍生录取分数线第一梯队依然是“五大校”和莞外

日前,我市2018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正式开始。昨日,市教育局公布了我市今年中考第一批高中阶段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

和去年相比,在第一志愿上,今年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市高级中学、东莞市实验中学“五大校”的户籍生录取线以及东华高级中学(公费生)、虎门外语学校(公费生)等分数线均有所下降,但大部分镇街中学的本市户籍生分数线有所上涨。

镇街中学户籍生分数线普遍上涨

根据今年公布的分数线,我市第一志愿公办普通高中户籍生录取分数线第一梯队依然是“五大校”和东莞外国语学校六所高中。其中,东莞中学面向本市户籍招生的最低录取分为707分,随迁子女分数线为717分。对比去年,第一梯队的录取分数线普遍下降,下降幅度的为东莞市高级中学的随迁子女分数线,较去年降低了36分,为678分。只有东莞中学的随迁子女分数线比去年上升了2分,以及东莞外国语学校的户籍生分数线上升了1分。

我市其他普通高中在第一志愿的户籍生分数线延续了去年的上涨势头,最低录取分再次提升。在镇街中学里,虎门中学、塘厦中学、济川中学、大朗中学、长安中学、麻涌中学等学校面向本地户籍学生的分数线均比去年高出了20分以上。此外,市第四高级中学、第五高级中学、第七高级中学、第八高级中学、第二高级中学和第十高级中学等市直属学校的户籍生最低录取分也大幅上涨,其中增幅的是第十高级中学,较去年提升了26分。仅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的户籍生分数线从去年的655分下降至649分。

东华高级中学等民办学校公费生分数线较高

今年,东华高级中学和虎门外语学校等民办学校第一志愿的公费生分数线依然较高。东华高级中学东城校区的公费生分数线为720分,生态园校区的公费生分数线为717分。虎门外语学校的公费生分数线为715分,为全市普高录取分数线的前三名。而南开实验学校、光明中学、翰林实验学校、粤华学校等备受家长青睐的民办学校,其公费生最低录取分也都在690分及以上。

此外,今年东华高级中学除国际课程班以外的自费生分数线出现了东城校区低于生态园校区的情况,前者2017年最低录取分为672分,2018年为649分,后者2017年为632分,2018年却升至653分。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4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 教学内容 找规律

1.引言

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数学是门重要的、困难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发现各个知识点间的共同点,找出这些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前,苏教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学生通过找规律完成的练习题,老师要想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学科的学习规律。这种“找规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2.“找规律”教学的重要性

在苏教版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找规律”教学就是指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的观察,总结得出教学内容中有着周期现象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规律简单得出问题的答案。“找规律”教学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观察能力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找规律”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比其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趣味性都强,因而受到学生的喜欢。此外,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中没有复杂的数学计算,通过图形或数字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奥妙,就会不断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2.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目前,我国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合作能力,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合作能力的人才,因此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找规律”的学习仅仅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找规律题,老师还要让学生合作完成。在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出一些容易的找规律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出一些难度高的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发现规律。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力,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自身,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的安排

按照新课标改革的要求,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增加了一些“找规律”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在教材中,其安排方案如下。

3.1主题单元法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各学校都应该重视“找规律”的教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通过对苏教版小学四、五年级的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标题是找规律(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标题是找规律(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是找规律(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找规律(框数中的规律)。这些教学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分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2分析渗透法

苏教版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找规律”教学是以低年级的数列中找规律、图形中找规律、算式中找规律、运算中找规律为基础的,这些低年级的找规律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到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这些简单的“找规律”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到了高年级学生才能完成高难度的“找规律”习题。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讲解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经过2个点可以画一条线,过三个点中的2个点最多画3条直线,那么经过4个点、5个点……中的每2个点呢?这就需要学生先动手画图,再摸索规律,手脑并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感。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学内容的难度不断提高,“找规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渗透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4.结语

“找规律”教学内容进入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中,符合当今社会新课标改革的理念。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选择合适的素材、合理的结构将这一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的课堂中,对小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总的说来,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的素材应该多从小学生的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武海燕.小学数学“找规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策略.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2]陈海鲸.表里・因果・点面――小学数学“找规律”板块教学优化的思考与实践.小学教学参考,2014(32).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数学教学;农村数学教学;教学现状;教学改善;高年级数学

数学是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教学科目,它同时也是我国义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小学生初次接触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工具。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而言,它对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迁移转换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不论是农村地区还是城市地区的小学都应该将数学教学作为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并努力从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使得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因此,我们从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对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进行分析并对其改善措施进行探讨,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任务认识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农村小学对数学教学任务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传统的时期,其主要表现在数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等方面。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主力军仍旧是农村教师,而因为教学环境、教学认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老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方面仍旧较为落后,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机械式教学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长期以往,会导致农村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惯性思维以及学习惰性,甚至还会让农村小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厌倦感。

除此之外,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而言,他和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为低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对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灵活运用低年级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中,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导”而不是“灌”。老师只有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引导任务有全面的了解,才可能使得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中,还需要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锻炼,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好的发展,而这也是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任务认识的转变重点之一[1]。

二、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现状及其改善措施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一般都较为笼统,并没有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专门的划分。然而,为了使得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

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改善措施“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中,其中的“材”包括了“教材”、“人才”以及“器材”三个方面。

在“教材”方面主要是让老师根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课程中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高年级数学教材中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与低年级数学教材有不同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不仅有计算难度较大的乘除法计算以及分数计算,还有一些运用较为灵活的计算公式。因此,为了使得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建议老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人才”方面,农村小学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根据长时间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在许多小学中学生的数学基础都较为薄弱,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完全消化老师之前所教授的数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对所有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方法,那么所获得的教学效率会不太理想,所以,在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能够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状况,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对于有心学好数学却无从下手的学生,建议老师在课下对其进行集中式的辅导,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并将其一一击破;对于数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老师应该在教好其课本内容的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拔高训练;对于没有数学学习兴趣且基础较差的学生,建议老师在课下能够对其进行疏导式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当然,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类学生,他们由于一些家庭情况和个人问题常常缺席日常的数学课程,因此往往会跟不上正常的数学学习进度。针对这一问题,希望老师能够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争取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无偿补习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接受数学教学,使得他们能够更快的跟上数学教学的进度,使得他们能够对数学学习有足够的信心[2]。

在“器材”方面,老师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农村小学中的各项资源,让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产生更多的亲近感,让学生不至于抗拒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比如说,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使用农村较为常见的农作物作为教学器材,如稻子、玉米等等,这些极具“乡土气息”的教学器材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信息,还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对实际生活的影响。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现状及其改善措施

根据一段时间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为了保证教学的进度,往往会忽略掉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环节,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与交流沟通的能力。当然,不论是在农村小学还是在城市小学中都存在数学交流过程较为混乱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和这个时期学生的特性有关,还和老师的组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使得交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环节获得更好的效果,老师在正式进入该环节之前,应该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设置有关的交流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过程中始终围绕着教学目的进行学习。当然,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还应该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比如说,在一个环节开始之前,学生可能会感到盲目,此时老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主动参与到交流和合作中来。如果交流与合作环节出现混乱,那么老师应该及时对现场的环境进行控制[3]。

总之,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多方面努力使得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到优化,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赖伟明.农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J].新课程・上旬,2015,(3):153-153.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6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高年级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面临诸多的挑战,时代在变化,教学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遍得到教学工作者的认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引起了众多教学人员的关注。当前的教学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年级数学难度变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压力也都在变大,如何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是高年级数学教师思索的一个问题。根据调查,笔者发现当前许多高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课堂枯燥乏味,作业量繁重,学生对数学的厌倦情绪在整个班级中蔓延开来。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较弱,遇到问题容易轻易放弃,对自己缺乏信心,意志力薄弱,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总体看来,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令人担忧,学生的学习兴趣急剧下降,教育工作者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工作刻不容缓。

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有助于高年级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是学习的剂,师生关系中教师需要更加主动,多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小学生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树立学习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存在的意义就是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科学观念。数学知识并非全都是抽象的,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强,生活气息浓厚,数学教师要学会建立起两者的联系,丰富小学数学课堂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感到数学实实在在的价值和意义,数学知识不再是无趣乏味的数字和公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认同将会有所增加。当知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知识会给人们带来亲切感,慢慢地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特定的思维习惯。小学生购物的经验相对较少,大多还是集中在购买零食方面,所需要的金额较少。教师可以增加计算难度,让学生计算购买大件生活物品的最佳购买方案,通过该方案让学生掌握综合数学计算的方法。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购买的物品,并计算出所需花费的金额。教师在每件物品上提前设置好相应的价格(皆为两位数),并让每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购买方案。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学到了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生活化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道路,受到了众多学生和教师的欢迎。

(三)创设数学情境

小学高年级数学突出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在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却忽视了数学教学中感性知识的输入。科学研究表明,数学教学中的感性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联系最大,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时,学生的大脑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在强烈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达到最佳状态。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把握这个特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打开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概率》这一课的教学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讲故事是创设情境的一个常用方式,教师在教学“概率”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借助以下这个小故事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北宋仁宗时期,宋朝将领狄青为了鼓舞士气便决定用百枚硬币稳定军心,狄青当着众人许愿:“如果百枚硬币全部朝上,此仗必胜!”当时,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也不愿意狄青冒这个险,然而最后神奇的是百枚硬币真的全部文字朝上,瞬间队伍士气大增,战争也取得了胜利。教师讲完这个故事之后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百枚硬币可不可能全部同时文字朝上?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开始纷纷讨论,课堂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满怀好奇心,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其中的奥妙,学生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得到进一步锻炼和开发。

小学高年级数学难度加大,不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受到严重打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教学局面,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从根本着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唐云莉.小学高年数学分层教学浅析[J].新课程(小学), 2015(4).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7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纸质图书;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82-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2],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纸质图书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新升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纸质图书的利用状况,笔者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2014级学生为例,统计分析其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和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以期提高大学生图书的利用率。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内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2年被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笔者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及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办理借阅证人数、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分析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在获取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特点,探讨提高大学生图书利用率的对策。

1.2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统计分析法,利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使用的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统计功能,对2013级本科生、专科生,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借阅的纸质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时间: 2013级(以下简称“13级”)学生,从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2014级(以下简称“14级”)学生,从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统计来源:“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流通日志。

2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

2.1 两个年级学生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统计

笔者统计了13级、14级学生的办证人数、借书人数、借书册数,计算了两个年级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14级学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都低于13级。就同级学生而言,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均高于本科生。

2.2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统计

笔者统计了每个学生借书的册数,是按借书量1~5册、6~10册、10册以上范围统计对应的学生人数,计算各借书量范围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比率,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一学年借书5册以下的学生占总借书人数的一半以上。14级本科生借阅5册以下图书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74.62%。两个年级借书6~10册的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16%~24%,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仅占总借书人数的8%~21%。13级专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20.32%,14级本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少,仅占借书总人数的8.89%。

2.3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大类统计

2.3.1 本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本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的册数,用每一大类册数除以各大类册数总和(表中总计)即为大类借阅率。从表3可以看出,13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6类图书,有6大类图书基本]人借阅。14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9类图书,有3大类图书无人借阅。两个年级本科生都没有借阅的图书大类是N类、P类和U类。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O、F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61%,在14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17%。两个年级本科生借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列第4位的都是K类。

2.3.2 两个年级专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专科学生借阅图书的大类册数,计算大类借阅率。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都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相同的20类图书,有2个大类图书没有学生借阅,分别是E类和N类。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借阅率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F、C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36%,在14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18%。两个年级的专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在第9位至12位的相同,均为C、Q、G、R类图书。

3 讨论

3.1 14级学生的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

经笔者统计分析,两个年级的学生第一学年均有将近50%的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过图书,说明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学生。笔者分析还发现,同一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小于专科生。

3.2 个人借书册数与借书人数成反比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5册以下的人数均占各自借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借书数量在6~10册的人数位居第二,借书量10册以上的借书人数占借书总人数的比率最小。14级本科生借书1~5册的人数比率最高,13级本科生次之,13级专科生借阅人数比率最低。借书册数10册以上的借阅比率最高的是13级专科生,其次是14级专科生,借阅比率最低的是14级本科生。由此不难看出,专科生的个人借书热情大于本科生,利用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强于本科生;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和频率,均低于13级学生。

3.3 本科生和专科生阅读倾向相同

本科生和专科生借书最多的大类都是文学(I类),占借书总量的一半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有所放松,有过度追求闲适、娱乐的趋势。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借图书前9类除1类不同外,其他8类完全相同。本科生借阅的前9类图书中,O大类图书的借书率排列比较靠前,这是由于本科生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相应的O大类教学参考书被本科生借阅得较多。而专科生的高等数学是考查课,考试及格相对容易,所以借这一类参考书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笔者认为,对于两个年级均未借阅的N类图书或借阅率较低的图书,图书馆可以选择少买或不买。

4 采取措施

4.1 各类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激发内在阅读需求

学校引领与本校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和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学生接触了解各相关专业的企业家、研发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使学生熟知应用技术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阅读需求。

4.2 优化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

两个年级学生所借的前9类图书分别是I、H、T、J、S、K、F、B、O、C类。根据这一结果,图书馆可以完善馆藏文献资源购置计划。在深入开展馆藏图书利用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于零利用率或利用率极低的图书,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馆藏文献大类配置比例,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实用价值更高的图书。

4.3 变自发阅读为必需阅读

编制读者必读书目,纳入学生学习积分。图书馆应结合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充分征求有关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意见后,确定一些书目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读书目,学生阅读考核合格后计入学分。

4.4 主动服务读者,提高阅读兴趣

P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有效措施是:①举办读书工程指导活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3]。②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图书馆与院(系)结合开展读书智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促使学生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Z].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148号,2015年11月30日.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高[2015]14号.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8

【中图分类号】R 179R 778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64-02

【关键词】 视力,低;散光;远视;弱视;学生

儿童少年视力低下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1-3]。为进一步分析导致儿童少年视 力低下的原因,了解儿童少年眼屈光状态,指导校医做好学生视力保健工作及科学分析视力 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弱视学生,达到早期治疗和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目的,笔者于2003 年9月对沈阳14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进行了眼屈光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历年沈阳市中小学生视力检查资料,随机抽取其中的6所中 学、8所小学在校视力低下学生眼数3 277只,其中小学一~三年级视力低下学生眼数306只 ,男生150只,女生156只;四~六年级666只,男生321只,女生345只。中学生七~九年级 视力低下学生眼数1 535只,男生756只,女生779只;十~十二年级770只,男生369只,女 生401只。

1.2 方法及仪器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箱对所有学生进行裸眼视力检查,凡 裸眼视力低于5.0为视力低下。对视力低下者利用裂隙灯及检眼镜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同时 利用电脑验光仪结合人工插片对屈光状态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查。

仪器采用日本TOPOCON公司产电脑验光仪、苏州医疗器材厂产裂隙灯及检眼镜、上海眼镜二 厂产检眼镜片箱及标准对数视力表箱。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 Data 2.1建立数据库,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不同年级学生视力低下原因构成 见表1。

在检查的3 277只视力低下眼中,眼外伤导致视力低下眼1只,占0.03%;眼球震颤导致 视力低下眼2只,占0.06%。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近视及近视散光检出率逐渐增加, 近视检出率从一~三年级的57.8%增至十~十二年级的77.0%,四~六年级与七~九年级增加 明显,与上一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散光检出率从一~三 年级的8.8%增至十~十二年级的19.5%。 近视与远视的比值(含散光)从2.8∶1增至57.2∶1。远视、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逐渐 下降,并且以四~六年级下降最为明显,远视、远视散光、混合散光与一~三年级比较,分 别下降了6.6,7.8及4.7个百分点,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七~九年级下降也较为明显 ,远视、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与四~六年级比较,分别下降了1.7,5.0及2.7个百分点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同年级学生近视程度构成 在所检查的2 974只因近视(含近视散光 ,散光度数的50%折合成近视度数)而导致的视力低下眼中,随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 低度近视检出率逐渐降低,中度及高度近视检出率逐渐增高(P<0.01)。见表2。

2.3 不同年级学生近视散光检出情况 在检查的3 277只视力低下眼中,检 出近视散光眼568只,检出率为17.3%,各年级均以散光度数-0.75~-1.00构成比最高,其次 为-0.25~-0.50,二者构成比之和除一~三年级组为44.4%,其余各组均在50%以上,并且随 散光度数增加构成比逐渐降低。见表3。

2.4 不同近视度数散光检出情况 在检查的2 974只近视(包括近视散光) 眼中,低度近视的散光检出率为18.6%(440/2 371),中度近视为19.1%(102/534),高度 近视为37.7%(2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不同年级学生弱视检出情况 随着年龄及用眼程度的增加,弱视检出率 从一~三年级的17.3%降至十~十二年级的1.3%,以四~六年级及七~九年级下降明显 ,与上一年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4。

2.6 不同远视力学生近视度数情况 近视度数不同(含近视散光,散光度数 的50%折合成近视度数),所查远视力也不相同。当被检眼远视力为4.9时,其近视度数在-0 .50~-1.82 D范围内,当被检眼远视力为4.0时,其近视度数在-3.01~-6.01 D范围内。见表5。

3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视是导致学生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近视检出率最低为一~三年级组 ,近视(含近视散光)占受检视力低下眼的66.6%。随年级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近视所占 比重逐渐增大,以四~六年级增加最为明显,达68.8%。这与学生在四年级后课业负担加重 、用眼时间过长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建议将四年级以上学生作为防近干预工作的重点,同 时兼顾各年级。

我国屈光不正的病例统计均说明我国为近视多发的国家,有报道显示,近视为远视的1.23~ 2.58倍[2]。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一~三年级学生近视与远视的比值为2.8∶1, 与前者报道结果接近;但十~十二年级学生近视与远视的比值高达57.2∶1,与低年龄 组及此前报道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与受检对象不同有关,前者为就诊患者,而本次调查 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但此次调查说明我国正在成为近视高发的国家,应引起有 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学生近视患病率逐渐增加,近视程度亦逐渐加重,小学高度近视学生 占因近视而导致视力低下学生的0.4%~0.5%,初中(七~九年级)为1.6%,到高中时(十~ 十二年级)已达5.8%。这与高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用眼时间较长有关,同时此年龄段的学 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及后期,身高的快速增长伴随屈光状态的巨大改变,导致近视程 度的加重,这与高桥等学者报道的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或稍后期间近视者增多[1] 一致。高度近视的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升学、就业甚至择偶方面都将受到影响,势必影响 孩子的身心发育,导致他们不能健康成长。因此,应加强对高中生的宣传教育,减轻其课业 负担,教会他们科学用眼,降低高度近视的新发病率。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学龄及近 视程度的增加,近视伴随散光者亦逐渐增加,散光度数多小于-1.00 D。除一~三年级组外 散光度数小于-1.00 D者均在50%以上,同时低于-2.00 D散光的检出率各年级均超过80%,这 与眼科学者Cavara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同(其报道结果为超过90%)。近视程度与散光检出率 呈正相关,以高度近视伴随散光者为最多,达37.7%。

在检查的3 277只视力低下眼中,共查出弱视眼145只,占4.4%,其中一~三年级组最高,为 17.3%。这说明在低年级检出的视力低下学生中有近20%为弱视患者。因此,建议在对一~三 年级学生进行体检时增加近视力检查,以及时发现弱视患者,并以及时有效的方式通知家长 ,使其得到早期治疗,尽快恢复正常视力,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期。

4参考文献

[1]叶广俊.现代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42-448.

[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304-306.

[3]王宏伟.视力保护镜联合“美多丽-P”矫治青少年近视效果观察.中国学校卫生,200 3,24(6):648.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9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有效性

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实验

1.实验目的

为进一步检验在中职二年级进行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来自M学校10电商班班。该班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参加南京职教教研室的数学统考,二年级的时候没有数学课,开设了计算能力训练的选修课。

(2)实验材料。

教学材料为教师自编计算器训练教材.测试材料由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计算器运用成绩测试组成。

(3)实验方式。

开设计算能力训练选修课,将学生前测和期中、期末成绩进行比较,通过访问任课教师的方式了解计算能力的训练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

3.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时半年,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

(1)实验前测。

选修课的第一节课对该班学生进行计算器能力测试,其测试成绩和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前测。

(2)实验中测。

该班学生的期中计算器能力测试成绩作为中测。

(3)实验后测。

该班学生的期末计算能力测试成绩以及实验后学生再次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后测。

4.实验结果分析

(1)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计算能力测验成绩的影响。

经过一学期的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验以后,笔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测验成绩做了一下对比,如下表:

由表1的数据信息显示: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施后,学生的平均分在逐步提高,及格率从原来的59提高到了100,优分率从7.5提高到了68.6,而学生的差分率从6.8下降到了0。

事实说明,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

连燕玲老师在《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准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的数学应具备三大功能:其一为基础功能,它是为生存需要所必备的实用功能;其二为服务功能,它是为自然科学及专业化学习服务的支撑;其三为思辨功能,它是为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高级功能。那么从现行职教走向和生源现状看,职校数学的关注点应落在一般实用性和相对狭窄的支撑上,数学学习轨迹要依从弱理论、重方法、强运算的发展途径。

而在南京市,所有的中职学生只上一年的数学课,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南京市的统考,在二年级将不再开设数学课.而对于二年级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仍然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的学习专业课。

①学生对提高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所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将学生所接受的任务放在他面前,以使他能获得成绩,由于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能架起通往以肯定态度对待学习的桥梁。”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它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低,自信心越弱。

②学生通过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和课题B的学习。学习A是学习B的准备和前提,学习B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A的联系中学习.在学校学习中的迁移,很少有像在实验室条件下严格意义的迁移.学习迁移的效果主要不是指运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能力(下位学习的能力),而是指提高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能力.通过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让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数学课的情况下,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能力训练后,认为计算器的运用对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同学从原来的27.3上升到了68。同时通过和专业课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在碰到需要计算的知识时,掌握速度和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在校商贸实训基地实践时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实验证明,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很好的利用计算器,提高专业课的成绩,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5.个别访谈

期中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从计算能力测试一直保持好成绩、成绩提高较快、成绩提高不明显等不同层次中分别抽取2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普遍对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感到满意,他们觉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得以不同层度的提高,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时有了更好的自信心,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增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6.实验的反思

(1)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中职二年级学生没有数学课的原因。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较好地帮助了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我对本次实验进行了认真地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3)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本实验主要进行了计算器的使用训练,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实验时间比较短,有些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对本实验效果的测量标准不够严谨、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尚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有关理论的进一步取得进展。

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确能大幅度地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2.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学习专业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10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自我。

分类号 B848.9

1问题提出

心理学关于自我问题的研究始于19世纪的哲学家、心理学家詹姆斯。他在其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系统的自我理论[1]。20世纪初,Cooley提出了“镜像自我”的观点[2]。之后,Mead发展了Cooley的思想,强调社会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作用[3]。而后,由于受行为主义思潮的影响,自我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相对缓慢的时期。到了20世纪中期,自我作为人格的重要研究内容取得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在各种理论的指导下,自我概念的理论模型及测量工具作为了解自我的主要手段不断得到完善。比较有影响的有Coopersmith的自尊测量问卷,Piers-Harris的自我概念量表等。但它们多是建立在单维理论模型基础上,对自我的理解过于简单,问卷结果很难全面地反映复杂的自我内容。Shavelson等人提出了一个多层级的自我概念模型[4]。在这一模型中,一般自我概念位于最顶层,一般自我概念可分成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这一理论对Marsh[5]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在Shavelson多层级自我概念模型的基础上,Marsh及同事编制了分别适用于青春期前学生、青春期学生及成人自我概念测量的3个自我描述问卷SDQⅠ,SDQⅡ,SDQⅢ。这3个问卷,特别是SDQⅡ成为后来自我测量的主要工具。

我国心理学界近二十多年来对自我问题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国外理论及方法的本土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黄希庭、石蓉华、沈德立等人都对自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6~8]。概括起来,自我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方面内容,它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得关系。在这些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张灵隐、边玉芳、曾向等编制了测查自我的量表[9~11],但多是对自我成分部分内容的测量。江光荣从自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角度提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健康素质相关自我结构”模型[12],并据此理论模型编制了自我测量量表。此量表较全面地反映了自我的各方面内容,且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南、西北、东北等不同行政区域所属的23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51399名青少年为调查对象,以同时满足年级、性别、专业、家庭来源、家庭收入、学校性质等15个背景变量为标准进行严格筛选,获得有效样本44063(有效率85.70%)例。其中男性21245(48.20%)人,女性22818(51.80%)人;来自城市20569(46.70%)人,农村23494(53.30%)人;重点学校15737(35.70%)人,一般学校28326(64.30%)人;独生子女19626(44.50%)人,非独生子女24437(55.50%)人。平均年龄为15.39±2.74岁。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如表1所示。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江光荣等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12]。在自我一级阶层下是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3个维度的二级阶层。其中,自我认知由学业自我、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4个因子组成;自我评价由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2个因子组成。各因子包括数量不等的条目,量表共有35个条目。被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每个条目做出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的4级判断,分别记作1分、2分、3分、4分。各因子得分为所属各条目得分之和的平均分;二级阶层的3个维度得分为所属各因子得分之和的平均分;自我总分为各二级阶层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分。对于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来说,分数越高,个体的自我越积极,其心理健康素质水平越高。

自我三级结构各维度、因子的α系数分别为:自我认知(0.81)、自我评价(0.76)、自我调控(0.59)、学业自我(0.72)、身体自我(0.70)、社会自我(0.59)、情绪自我(0.62)、自尊(0.66)、一般自我效能(0.65)。以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为效标检验该量表的效度,总分相关(0.76)、学业自我―智力与学校情况(0.61)、身体自我―躯体外貌与属性(0.59)、情绪自我―焦虑(0.59)、自尊―幸福与满足(0.54),相关系数均达到了p

2.3施测及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主试为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使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青少年整体自我得分的分布特点

对44063份有效问卷进行人数分布情况统计得知,青少年整体自我得分在1.05~4.00之间,平均分(M)为2.867,标准差(SD)为0.373,整体自我得分的置信区间(95%)为2.864~2.871。人数分布基本为正态分布形态。偏度值为0.099,峰度值为0.164。分布情况见图1。

从表中可以看出,整体自我得分大于3.61(M+2SD)的有1340名,占有效调查样本的3.04%;小于或等于3.61(M+2SD)、大于或等于2.12(M-2SD)的有41948名,占有效调查样本的95.20%;小于2.12(M-2SD)的有775名,占有效调查样本的1.76%。

3.2各年级青少年整体自我水平及年级差异

各年级青少年整体自我得分的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整体自我的得分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一年级下降明显,高中阶段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89.791,p

3.3各年级青少年自我认知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自我认知得分的平均数为2.777,标准差为0.376,青少年自我认知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773~2.780。各年级青少年自我认知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4。

从表中可以看出,年级变化表现为从小五到高一下降明显,高一到高三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136.285,p

3.3.1各年级青少年学业自我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学业自我得分的平均数为2.555,标准差为0.530,青少年学业自我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550~2.560。各年级青少年学业自我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学业自我得分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一年级下降明显,高中阶段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321.546,p

3.3.2各年级青少年身体自我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身体自我得分的平均数为2.725,标准差为0.564,青少年身体自我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720~2.730。各年级青少年身体自我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6。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年级青少年身体自我得分波动较大,小学五年级、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得分较高,初中一年级、高中一年级得分较低。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8.842,p

3.3.3各年级青少年社会自我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社会自我得分的平均数为3.019,标准差为0.464,青少年社会自我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3.015~3.023。各年级青少年社会自我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7。

从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社会自我的得分从小五到高一表现为明显下降,高一到高三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12.632,p

3.3.4各年级青少年情绪自我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情绪自我得分的平均数为2.808,标准差为0.594,青少年情绪自我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803~2.814。各年级青少年情绪自我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8。

从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情绪自我得分从小五到高三下降明显,只在高三到大学阶段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114.141,p

3.4各年级青少年自我评价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自我评价得分的平均数为2.845,标准差为0.461,青少年自我评价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840~2.849。各年级青少年自我评价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9。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我评价得分随年级的增长明显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39.280,p

3.4.1各年级青少年自尊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自尊得分的平均数为2.841,标准差为0.563,青少年自尊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836~2.846。各年级青少年自尊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10。

从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在自尊得分上的年级变化情况是,从小五到初一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从初一到高三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再次有明显的下降。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28.226,p

3.4.2各年级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得分的平均数为2.848,标准差为0.510,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得分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843~2.853。各年级青少年一般自我效能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11。

从表中可以看出:一般自我效能得分随年级的增长下降明显。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39.139,p

3.5各年级青少年自我调控水平及年级差异

青少年自我调控得分的平均数为2.980,标准差为0.520,青少年自我调控平均数的置信区间(95%)为2.975~2.985。各年级青少年自我调控水平的统计结果见表12。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我调控的年级变化表现为从小五到高一明显下降,高一到高三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有一定程度的回升。方差分析表明年级的主效应显著,F(7,44055)=60.030,p

4讨论

4.1青少年整体自我的分布特点

整体自我或可称之为自我,它由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构成。整体自我水平的高低意味着自我的整体功能的差异。整体自我水平越高不仅表现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越真实,与客观评价越一致,而且表现为对自己的把握和控制也越强。对同一年龄的个体来说,整体自我分数越高,个体的自我越积极,其心理健康水平也越高。以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来区分的高、中、低得分水映了自我发展在真实性、客观性和控制性上的差异表现。从调查结果上看,中间以上水平的人数居多(98.24%),说明绝大多数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是不错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自我因素是好的。在肯定这一情况的前提下,对分布在两个极端的少部分对象必须给以足够的研究和关注。其中对位于平均数加两个标准差以上较好的(3.04%)那一部分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究,找出有利其发展的因素,为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提供依据;而对那部分较差的对象(1.76%)应给与更多的关注,及时查明原因,及早进行干预,以避免更为严重问题的出现。

4.2青少年自我的年级特征

青少年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个体的身心发展不仅快速而且其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人格核心内容的自我,它的变化特征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规律在自我方面的具体反映,是生理、心理的内在因素与特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整体自我、各维度、各因子(除身体自我因子外)的年级变化特点具有普遍的一致性,总的看来具有先随年级增长下降,大学阶段有所回升的特点。这种变化特征的出现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它反映了个体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青少年个性的发展,思维水平的提高,社会角色的改变等与自我的年级变化特征是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自我的年级变化特征是与其它心理机能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多来源于外部,老师、家长甚至同学的标准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评价带有明显的不成熟、不稳定的性质,自我控制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盲目乐观地看待自己,评价标准的易变,较少约束的内外在环境,都可能是高自我得分的原因。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社会交往的扩大,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标准,思想也日趋成熟、稳定,到了大学阶段应该说基本形成了客观、稳定、成熟,以内在标准来看待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对自我控制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且也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虽然青少年自我的年级变化特征中小学五年级得分较高,但自我的“他律”特征明显。随着心理机能“他律”向“自律”的变化,青少年自我的年级变化特点与其一致地表现出“自律”的特征。分数的差异只是量上的表现,正确理解自我的年级阶段特征还必须从质的角度加以分析,进行横向的比较,这样才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青少年自我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自我结构的年级差异可能是这种趋势的又一个内在原因。随着自我研究的日趋深入,自我在年级间的结构差异、学科差异、性别差异等问题得到揭示[13~15]。不同年级间自我构成成分的不同或权重的改变,不同学科间自我水平的差异,不同性别间的不同变化特点等都可能造成自我在整体、各维度、各因子的不同变化规律。正是在这样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过程中,青少年的自我的年级变化表现出了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特征。

5结论

青少年自我的整体表现是好的,对极端个体的自我状况应当给以进一步研究和关注;青少年自我的年级变化特点表现为,小学五年至高中一年下降明显,高中阶段变化平缓,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回升。

参考文献

1 James W. 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y. Harverd University. 1890

2 Cooley H C.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1922

3 Mead G H. Mind Self and Society 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32

4 Shaveson R J. Hubner J J. Stanton G C. Self-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6, 46: 407~441

5 Marsh W H, Byne B M, Shavson R J. A multifaced academic self-concept: It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to academic achieve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8, 80(3): 366~380

6 黄希庭, 郑涌. 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7 时蓉华. 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 沈德立, 马惠霞. 论心理健康素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2(4): 567~571

9 张灵隐. 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 博士论文. 指导教师: 黄希庭教授. 2001, 6

10 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博士论文. 指导教师: 金瑜教授. 2003, 3

11 曾向. 青少年身体自我及其与自我价值感关系得研究. 硕士论文. 指导教师: 黄希庭教授. 2001, 6

12 江光荣, 胡博.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2): 95~100

13 Shapka J D, Keating D P.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self-concept during adolescence. Canadian Journal of Behavioural Science. 2005, 37(2): 83~96

14 Liu W C, Wang C K, Parkins E J.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tudents′ academic self-concept in a streamed setting: The Singapore context.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2005, 75: 567~586

15 Hewitt M P. Self-evaluation accuracy among high school and middle school instrumentalis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005, 53(2): 148~161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A STUDY OF

MENTAL HEALTH-RELATED SELF DEVELOPMENT IN CHINESE ADOLESCENT

Zhou Tiemin, Yin Guo′e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Academe i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11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一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

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具体目的如下:

1、提高学生的计算、速算等数学基本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数学校园文化氛围,在全校掀起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

热潮。

3、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

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活动时间:

第十七周周三、周四两天,周三一、二年级分别进行口算和算二十四比赛,周四三六年级进行数学竞赛。

四、参赛人员:

一至六年级先在班级内进行海选,每班选出10名同学代表班级到年级进行比赛。

五、竞赛方式:

由数学教研组统一安排,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竞赛。

六、竞赛内容:

一年级口算比赛;

二年级算二十四比赛;

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

七、活动要求

1、命题要求:(1)一年级口算试题,以本学期教材为重点,以学生速算的快、准、巧为特点,适当变化题型。(2)二年级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让孩子熟练运用来进行算二十四比赛;(3)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试题,命题力求多样新颖,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拟定100分题。(3)根据我校实际情况,以年级为单位,以本为本,适当拓展,力求难易适中。

2、一年级口算竞赛时间为3-5分钟,二年级算二十四竞赛时间为6-10分钟,三至六年级数学综合应用知识竞赛时间为40分钟。

3、评卷:竞赛当日下午第五、六节课,采用密封、交叉评卷的形式进行,评卷教师为一至六年级教师。

4、设奖:各年级按成绩由高到低评出一等奖为所有参赛人员的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5、成绩汇总:竞赛活动后,阅卷教师统计学生的成绩,并进行成绩分析,再上报教研组存档。

6、各年级的任课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二一、指导思想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钻研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形成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思维和良好品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我校决定在20XX年11月2日举行数学竞赛活动。

二、活动目的

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三、参赛对象

一至六年级每班选派10名学生参加竞赛

四、竞赛时间和地点

1. 竞赛时间:

五、六年级11月2日 上午9:009:40

一、二年级11月2日 下午13:4014:10

三、四年级11月2日 下午14:5015:30

监考人 :

五六年级 冯常宝 李兰琦 陈 燕 夏 欣

一二年级 孙 莉 李玉侠 潘晓蕾 李 梅

三四年级 杨韶芬 李伟伟 赵玉红 宋丽丽

竞赛地点: 三楼会议室

五、竞赛形式

按规定时间笔试完成竞赛试题

六、竞赛标准

根据卷面等级评出各类奖项

七、奖项设置

一二三四六年级 一等奖18名 二等奖24名 三等奖18名

五年级 一等奖21名 二等奖28名 三等奖21名

八、考号安排

各年级从一班开始排序 一班:1至10 号

二班:11至20号

三班:21至30号

四班:31至40号

五班:41至50号

六班:51至60号

七班:61至70号

九、注意事项

1.请各班数学老师将参赛学生进行编号,提前带学生对号入座。2.如监考老师有上课任务,请提前进行调课。

数学竞赛活动方案三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的成果,特举行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活动。

二、竞赛时间:时间待定。

三、竞赛地点:罗州小学(上面)

四、参赛对象:全乡完小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心小学每班4名,其他校点每班2名。

五、竞赛方式:采用笔试形式完成

六、报名时间:20XX年6月1日到20XX年6月16日。

考场布置:张维琴 徐春 吴艳 舒培焕 谭凯 吴刚 何红军

八、奖励办法:

一、二、三、四、五、六年级每个年级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发奖学金分别30、25、20元和奖状。辅导教师获相应辅导奖,发荣誉证书和奖金200、180、150元。

九、注意事项:

高中一年级数学范文12

一、数据分析

(一)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竞争力根据2011年至2013年中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整理出山东省26所(2013年,山东财政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合并为山东财经大学)研究生培养单位的排名情况。具体见下页表1。合并后的山东财经大学在2013年全国排名第255位,省内第14位。通过表1可以看出,首先,从类型上看,我省26所研究生培养机构中,民族类除外,综合类、理工类、文法类、农林类、医药类、艺体类均有涉及,且各类型分布相对均衡,显示出全省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学科专业设置和特长优势的全面性。下图是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类型分布情况。其次,从排名变化情况看,连续三年,2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排名中前4名稳定不变,分别是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青岛大学,并在全国共485所研究生培养单位中占据前20%,显示出较稳定的竞争力。有13所高校进入全国前50%,绝大多数高校排名较稳定,名次上升幅度较大的有济南大学和三所艺体类高校,合并后的山东财经大学竞争力增强。但是,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鲁东大学等8所高校名次呈下降趋势,部分高校甚至退步近80个名次。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还存在很多差距。图3是2012年进入全国前50强高校的比例情况。2012年研究生教育综合排名前50强的高校,山东省有一所,比例仅为3.7%,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2012年,山东省普通高校137所,全国排名第2位,仅次于江苏;研究生培养高校共27所,占全省普通高校的19.7%,居全国第4位,是高等教育大省,但在庞大的规模下,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校屈指可数。实力较强的山东大学与省内排序第二位的中国海洋大学在全国范围的排名中相差近50个位次,出现了断层现象。全省有一半高校竞争力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评价该评价报告自2011年开始从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三个维度对全国研究生培养高校展开评价。三项评价结果均采用等级的形式呈现,自2009年开始采用的星级排名法,做法如下:按照集中与离散规律,将各培养单位的该学科或专业实力依次分为5个等级,①5为重点优势学科或专业,即排在前5%的培养单位;②4为优势学科或专业的单位,占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单位;③3为良好学科或专业的单位,是排在21%-50%的单位;④2为一般学科或专业的单位,是排在51%-80%是单位;⑤1为较差的培养单位,是最后20%。1.学科门类评价。2011年至2013年山东省各培养单位在学科门类中的表现见下页表2。根据上图统计结果,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学科实力较为全面,不同数量的高校在各项学科门类中拥有国内一流水平。2013年,山东大学4级别及以上的学科门类有7个,山东师范大学共4个,另外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研究生培养高校也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中拥有较强的实力。连续三年,优势学科总量波动不大,4及以上等级的学科大类数量在22门次左右。但个别高校不稳定,如中国海洋大学的管理学在2012和2013年失去4地位。从分布上看,全省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学科主要集中在7所高校,以山东大学最为突出,各项学科门类都具备全面而雄厚的实力。全省74%的高校在学科门类评价中表现一般,优势学科覆盖面过窄。2.一级学科评价。该评价报告对研究生培养的98个一级学科进行评价,表3是2011-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获得4及以上的一级学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从一级学科的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优势一级学科5级6个,4级54个。总量较2012年有所增加。其中,山东大学的优势学科数量占据了总量的近55%,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也拥有不同数量的优势学科。从发展趋势看,2011年至2013年,全省研究生培养优势学科总量波动不大,2013年有少量增加。但是,2013年5等级的一级学科数量减少45%。部分学校的优势学科地位难以保持,表现并不稳定,且连续三年近半数的高校没有优势学科。3.专业评价。该评价报告的专业评价涉及374个学术性专业。2011-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的优势专业数量统计结果见下页表4。从表4可以看出,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优势专业数量5级18个,4级165个。优势专业以山东大学最为集中,另外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0所高校也拥有数量不等的优势专业。从发展趋势看,在总量上,山东省研究生培养高校的优势专业保持增长势头:2011年山东各高校获得4及以上的专业数量为167个,2012年为182个,2013年183个。但是,能够跻身国内前5%的顶尖专业数量有所减少,2013年5等级专业数量锐减为18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5专业均流失,山东大学优势专业数量也有所下滑。从分布来看,优势专业集中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2所高校。其中,山东大学拥有绝对优势,4及以上等级专业数量超过100个专业,专业优秀率达到53.3%。山东半数以上高校优势专业为0,存在严重的分布不均现象。

二、小结与讨论

根据《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的结果,总的来说:(1)2013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跃居全国第五位;(2)在高校排名中,山东大学跻身全国前50强,11所高校居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3)全省26所研究生培养高校在国内的排名在学科门类和专业的评价中也有较优秀的表现。综合2011-2013连续三年的评价结果,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有以下趋势:(1)综合竞争力稳中有升,未来上升势头强劲;(2)在高校排名中,省内前4名高校较为稳定,部分高校出现名次上升或下降的波动;(3)在学科专业评价中,优势学科和专业总量均有小幅增加,但是居于国内一流水平的学科专业有流失现象,部分高校的优势地位不稳定。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综合竞争力增强,培养高校类型较丰富,学科专业设置全面,但是也不能忽视全省研究生教育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1)作为高等教育大省,与经济社会同等发展水平的地区相比,全省研究生教育的整体实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具有研究生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比例过低。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规模和数量庞大,但研究生培养高校比例仅为19.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研究生培养高校实力有待增强。26所研究生培养高校中,在综合实力、学科专业评价中可以进入全国前20%的只有4所高校。全国前5%高校仅有山东大学,比例甚低。(4)优势过于集中,断层现象严重。在综合排名、学科专业等各项评价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半数以上的高校在各项评价中表现一般,无突出特长优势。近年来,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毕业生数量庞大,在发展速度加快和规模增加的背景下,更应关注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高校的内涵建设。今后,应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强国际视野,发挥名校的带动作用,在保证优势高校继续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其他高校的支持力度,以提升全省研究生培养的综合实力,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作者:刘吉林 石少婷 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综合改革处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