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09-03 14:45:37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课前5分钟; 归纳总结; 演讲; 实施过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120-002

当前,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朱永新在“新教育实验”中提出让每一个学生都讲起来,他认为:“话语能力是一个人终生最有效的重要本领。讲话是一个人展示才华的能力,而我们的学生常常是听读有余,而说写不足。”魏书生所提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中,就有演讲的习惯。《电工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电工学科的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不让学生去归纳总结,那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会理解肤浅。通过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背景和要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论述了归纳推理的特点。17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培根在总结近代实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简单枚举法相区别的“三表法”,着重强调科学的归纳方法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19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继承培根的传统,对归纳法作了第一次拓展,提出了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

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电工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措施。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是把零乱的知识组成框架的过程,怎样让知识点由零乱到有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能力。而传统的归纳总结是教师串讲知识,重复之前的上课过程,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消极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另外,在课前5分钟的这段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部分学生的心思不在课堂上,如果这时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会很好。因此可以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开展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一方面可以迅速吸引学生,集中其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点,提高学习成绩。课前5分钟的学生演讲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互动性,通过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小结,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所学知识重新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完成知识点归纳总结。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思考对学生来说意义很重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就是一种把知识点归纳总结与演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要体现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意义

知识点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掌握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1.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能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每个章节都有各自的重点和难点。老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在上课的过程中,介绍大量的教学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大脑里涌进了大量的零碎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把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就是一种高效率的方法,通过知识点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知识的精华所在。

2.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可以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提升学习能力

归纳总结的任务是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把相关知识加工重组、形成体系,使之由“繁而杂”变成“少而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框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要做到重点突出,要能反映相关概念规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并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

3.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可以集中学生课前5分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上课前5分钟的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有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到上课状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通过演讲活动营造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演讲活动巩固知识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

三、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实施过程

1.学生常用归纳总结方法和演讲技巧的介绍

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对所学知识点不会归纳总结,现在就开展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效果肯定不会很好。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在活动开展的初期,介绍常用的归纳总结方法,如: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介绍每一种归纳方法的特点,适合于归纳哪些知识点。在知识点归纳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从简单的开始,逐步提高水平。在归纳时,还要注意到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理清这些章节内容的前后演变过程,用一根主线将各个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

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前5分钟内,进行演讲展示。为了提高演讲活动的效果,在活动的初期开展有关演讲技巧方面的培训,如:演讲时的姿势、演讲时的视线、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演讲的声音和腔调、说话的速度等。在演讲时,要求学生: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等。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基本演讲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课余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由于课前只有5分钟时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只能进行演讲展示活动,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过程只能安排在课余时间内完成。学生归纳总结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点的归纳,也可以是题型的归纳、解题思路的归纳。每种归纳,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新授课的归纳。现在对口单招班学生能力与素质欠佳,《电工基础》学科原理、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电工这门课时感觉很难,对所学的知识似懂非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在每个章节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学生在归纳总结中,对所学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新授课知识点归纳总结方法可以采用常用的归纳法。

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的归纳。复习其实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的过程,目的在于“把书变薄”。归纳不是进行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为了找出知识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复习时,归纳方法可采用:分类归纳法、按序归纳法、表格归纳法、列知识树法、题型归纳法等。

题型归纳。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做大量的练习,就会掌握很多题型,所以有许多学生在学电工时感觉很累。题海无边,即使夜以继日地做,也是做不完的。问题的关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要达到每做一题都要有收获,就必须对题型进行分析和归纳,重点是认识题型的解法。让学生在归纳中,做到“知一题,会一类”。

解题思路归纳。解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思维方法。有的同学解题能力不强,老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习题解法和思路的归纳,可以了解其中的思维方式,为自己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提供借鉴。

3.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

在课余时间内,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在课前5分钟内,进行演讲展示。演讲展示的内容有:介绍归纳的是哪个知识点,其中的重点、难点是什么;采用什么归纳方法;归纳总结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归纳总结中遇到什么问题;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等。

一开始学生由于羞怯,想上台又没人肯登台,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先做好几个有演讲基础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来带动,学生们看这些同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的那么精彩也都跃跃欲试,一展身手。当然,学生也会出现阶段性的懈怠,所以典型要均匀分布,让每一阶段都出现小高潮。

在演讲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要突出重点,反映相关概念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结构,并且做到简明扼要。在演讲结束后,台下同学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和纠正,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通过5分钟学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使知识由点成线,再到面,最终形成网络,完善知识结构体系,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的反思

1.学生在学习、复习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点的记忆,忽视归纳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片面追求解题数量,忽视解题质量;过于关注解题结果,忽视解题过程;片面注重解题步骤,忽视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要真正做好知识的学习与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必须要在“归纳总结”这一环节上多下工夫,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归纳总结方法,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2.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活动要求每个同学积极参与,不能只局限于几个同学表演,让其他同学始终都当观众。在演讲时,安排主持人,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演讲氛围。但由于只有5分钟的时间,所以在演讲活动的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把握好时间,不能耽误后面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余时间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老师一定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这样才能使演讲活动顺利地开展,否则,既浪费了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课前5分钟学生演讲活动的初期,学生积极性较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松懈,甚至有部分同学觉得是一种负担,占据了他们的课余时间。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演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我校都会组织演讲比赛,采用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教学班级的学生,演讲水平明显好于其他班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大大提高。

4.对课前5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在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在评价中,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发展与提高,促进其不断进步。

在演讲结束后,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评价。随机抽同学进行点评,并对演讲者的演讲过程和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做出评价,这样可以让他们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保证演讲的效果,稿件进行存档,每月进行阶段性的全班讨论,好的稿件推荐到校报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5.课前5分钟的学生演讲,老师不是活动的主角,而是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生。知识点归纳总结方式的选择、演讲材料的准备等,都让学生亲自完成。老师在演讲活动中,不能全管但也不能不管,这时可以适当点拨,解释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疑惑,让活动顺利有序开展下去。

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前五分钟知识点归纳总结演讲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巩固知识点;通过演讲这种方式进行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经过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也希望得到老师与专家们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周邵编.电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地理;课堂;高效小结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0-0025-03

[作者简介]梁承启(1979―),女,广东高州人,本科,广东省高州市高州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完善、高效的地理课堂小结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还可以突出知识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画龙点睛,为下节课埋下铺垫。那么怎样才能使地理课堂小结完善、高效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归纳法

学习新课程后,教师主导或师生一起总结梳理出课堂知识系统。这时要注意小结不能只是对前面教学内容的机械再现,注意小结要起到提纲挈领、加深了解、巩固知识、突出重点的作用。

如可以这样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之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特点――“三全两性”。“三全”为全球性、全能性和全天候,“两性”为连续性和实时性。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3》“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时,教师可根据以下知识结构小结:产业转移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产业转移原因:当地环境、资源存在问题而将当地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市场而将产业转移;实现地区内部产业布局的均衡发展。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其他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二、联系法

知识点之间常常有一种或多种内在的联系,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从属关系等。当遇到这种教材教学任务时,教师可用联系法进行小结。用联系法小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多端思维,发展学生智力。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1) :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促使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内在因素是生产力发展,并为下节的《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学习打下基础。

又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2):

近地面大气

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

太阳直射点[]季节性转移

影响气候

让学生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有个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再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宇宙中地球”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后,教师可进行如下小结(见图3):

这样,使学生对天体系统的层次有了整体认识。

三、画图法

画图法是运用图标、符号等总结课堂知识,把课堂知识变零散为整体、化繁为简,使知识点之间的脉络一目了然。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后,教师可根据图4小结:

图4

这幅图把课本几页书浓缩成一幅图,把知识化繁杂为精练,化分散为集中,化抽象为形象。

四、列表法

(一)列表汇总

当知识点较多、较分散,无法用画图法小结时,适用列表汇总的方法,既系统全面又突出重点。

如《高中地理 必修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节可采用以下表格小结(见表1):

(二)列表对比

地理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知识点,彼此之间有细微差异,学生稍不注意就会混淆,这时适用列表对比的方法小结。

如笔者用以下表格小结《高中地理 必修1》“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效果甚佳。(见表2)

五、练习法

用练习检测法进行课堂小结可使学生及时巩固当堂所学,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结构。

如讲授完《高中地理 必修2》“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这一节时,教师可用以下练习进行小结:

通过练习题1,学生新学的概念在应用中得到巩固;通过练习题2,学生新学的知识在应用中系统化,建立知识结构。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练习检测法进行小结,不仅强化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地理课堂小结并无固定方法,教师要因课而异、灵活选择。只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精心设计,必能让小结成为地理课堂的点睛之作。

参考文献: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总复习;存在问题;改进建议

每到一年一度的初中地理结业考试之前,教师都要引导八年级学生复习整个初中地理知识,而此时的地理总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如何充分利用最后几个月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进行有效的复习,是每一位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阶段,要求教师在总复习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主干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熟练化、技能化,促进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总复习必须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典型性、指导性。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地理总复习教学过程中都有不少地理教师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复习方法亟待改进。

一、初中地理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地理总复习中最常见的有以下问题,现指出现象并略作分析。

1.重进度轻反馈

因为课时比较紧,部分老师担心复习不完,急于赶进度,导致单课时内知识密度过大,但深度不够,“走马观花”,反馈练习又不及时,既影响基础知识的掌握,也难以让学生在能力上有所提高,虽然表面上在正式会考之前完成了复习任务,但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导致出现“知识点都复习了,可学生成绩就是不高”这种状况。

2.大量使用教辅资料,复习针对性不强

部分教师大量使用教辅资料,导致自命题减少,试题陈旧,缺乏新意,使得复习过程被教辅资料牵着鼻子走,而不是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题、编题,导致复习过程学生陷入题海战术,负担加重,能力却得不到提高。

3.复习重点不够突出

会考试题虽然知识覆盖面较广,但重点内容依然是考点,分值较高,且对相关知识点具有支撑作用,复习时如果不能重点突破,重点练习,不仅重点内容不能落实,还导致相关知识点缺少支撑,学生的知识结构缺少重点内容的支撑和引领,零散无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在应试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气候专题、山脉与地形区、工业与矿产分布等知识点。

二、初中地理总复习的改进建议

针对初中地理结业考试的特点及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多引导学生讨论典型试题。精讲精练,摒弃题海战术。选一些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分析,讨论。

2.将知识归类并系统化,通过面的突破,带动点的复习。不求面面俱到,将零散的陈述性知识点提前整理,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在反馈阶段进行检查,不再占用宝贵复习时间。如: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等知识。

3.将知识梳理清晰,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更能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还原地理学科本质,达到“螺旋式上升”的复习效果。例如:世界各地理区域的人种,宗教和语言。七年级上册的知识基础性、理论性强,对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应重点突破。经纬网、等高线、天气与气候、地球运动等相关知识不仅是重要的基础性知识,更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内容,应加以重点巩固落实。

4.重能力同时勿轻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情感、价值观方面知识考查。虽然地理会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地理基本能力,但基本的地理知识,每年也是考查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世界之最、地形分布交通运输网等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生态保护、地区发展差异、世界局势等方面的内容往往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密切,在复习时应适当强调,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类似问题。

5.加强地图教学。各个大洲、地区、国家和重点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图,重点经纬线、海港、海峡、首都务必牢记。指导学生能从地图上读出基本地理规律的同时,能解释特殊地区的特殊地理现象。如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但赤道附近非洲东部地区却为热带草原气候。中国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但青藏高原却是全国最凉爽的地方。

6.重视区域地理的复习。不同的大洲比较(如南美洲、非洲的比较)、不同的分区比较(如北非与中东的比较)、不同的国家比较(如俄罗斯、日本的比较)、不同的省区(广东与黑龙江的比较)

7.应十分重视自命题考查、变式训练,适当使用教辅资料可以提高复习效率,但如果过分依赖则不妥。教师应该加强自命题考查,这样才能适应本地区的考试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命题时应先了解本地区的命题特点,科学、规范命题,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考查复习效果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更能避免学生已经陷入题海之中,教师却依然把握不住正确地复习方向。命题时减少内容重复和形式重复,多进行变式训练是提高复习效果和学生应考能力的有效手段,希望各位老师加以重视。在地理会考命题“不出旧题、不用成题、全部命制新题”的前提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8.规范学生答题习惯。每年结业考试阅卷中都发现许多学生因为答题习惯不好被扣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易错字问题。重点地名写错,如哈尔滨、霍尔木兹海峡、珠穆朗玛峰、渤海、湄公河等重点地名应让学生切实掌握,不能重记忆,轻书写。

(2)语言不规范问题。地理规律或地理现象的解释、描述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专业的术语,平时教学和检测中应加以强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气候特征的描述、地理现象的解释、等高线的识读、河流流向、山脉走向的描述等。强调单位,如摄氏度、人口密度、比例尺的计算时,要注意数据单位。

(3)卷面整洁问题。特别是错误改正时,切忌乱画。填图位置准确。

(4)作图细节问题。如指向标的画法、气温变化曲线是否平滑等。作图时的距离计算问题等。

(5)避免漏做。有些题目需要在图上做标记的切忌漏做,教师要反复强调。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4

高考的考生们,第一轮总复习已经开始了!地理一轮复习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策略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训练答题规范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关注热点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北京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地理高三复习的七种方法一、回忆式自我检测法

在复习中,常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老师安排学生自己看书,往往学生就是把教材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结果,考试中考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比如"宇宙空间的特点为辽阔、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大部分学生却总是选择错误的选项。这说明学生看书后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掌握了。那么,这就需要学生在看完每一章节后,合上书本,仔细回顾一下,所看过的主要内容,自我检测,如果不大清楚,则需要再次查阅。并且,地理知识点多的这一特点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知识点检测方式。

二、比较法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还有,把东南亚、非洲、中美洲的热带作物做比较。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三、图像图形记忆法

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地图是大量地理信息的载体。并且,地图是非常形象化和直观化的地理知识。我们通过地理图像图形,可以很好的掌握许多的地理知识点。比如,亚洲季风包括很多的知识点,但我们只需要记住亚洲季风的冬夏季风两幅图,就很容易的掌握冬夏季风的各自成因、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地区等。地质构造对于许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特别是背斜和向斜,实际上一幅褶皱示意图就能解决两者概念问题。还有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也可以通过一幅"马鞍型"图来掌握。图形记忆能够很好的简化地理知识点,减少我们的记忆强度。

四、总结归纳法

在复习过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地理知识更具价值。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总结归纳常常采取的方式是绘制知识结构图。比如,高一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知识点可以归纳成如下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五、口诀法

在地理学习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把许多地理规律总结简化成一些简单的口诀,会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简化。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描述极点俯视图中南北半球自转方向,可以总结为"北逆南顺";概括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的流向可以用"夏顺冬逆";可以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来总结等值线图中弯曲部位与两侧数值的高低差别。

六、疑难知识点摘录法

在考试中,会发现许多学生都会错在一些难记忆的知识点上,并且这种错误反复出现。那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觉得难记的重要知识点及相应图表专门摘录在笔记本上,时常查阅,反复熟悉。常见的,比如,冬春小麦的种植和收割季节,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简图,有关两分两至日的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比,此外,在区域地理中需要摘录的知识点更多,这需要学生自己在平时及时的整理归纳。

七、配套专题练习法

许多学生在复习中总是一味埋头看书,记忆知识点,不愿意做题,结果每次考试都很不理想。复习中通过各种方法掌握知识点,最终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能够解答问题。实际上,做题是巩固和检测所复习知识点的一种最好方式。在每复习一个考点之后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运用刚复习到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复习巩固了知识点,又培养了解题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并且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高三地理的五种题型1、区位条件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评价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

2、分布规律应用型解答题

题型:利用太阳辐射分布推导地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的应用、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运用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现象、利用洋流分布规律解释地理问题、结合版块分布解释地理问题。

3、区域综合分析型解答题

题型: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地球的基础知识、以区域为基础考查地理分布规律、通过区域资料考查区域特征、对比两地区域特征的异同、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基本技能型解答题

题型:以地图为载体考查地图基本要素、以图表为载体考查统计和计算、设计研究性情境考查实践技能。

5、与现实问题综合的解答题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

高三物理教学应该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通过系统的复习,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物理知识的分析、运用能力,并在综合复习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逻辑能力、观察能力、转化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各种能力,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带动学习成绩的提高。那么如何看待高三物理总复习呢?

一、总复习的目标

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提高,知识的学习需要反复的复习才能更加牢固。因此,总复习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观念等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多元化和分层教学目标;其次,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教学中;最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强化知识、技能、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二、总复习的功能

总复习的功能是:以系统梳理和巩固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技能为基本目标;以形成和完善认知结构为核心目标;以提高各种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深化学习内容为发展目标。

1.帮助学生对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复习,把过去的知识与现在的知识加以整合,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框架。

2.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认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建构知识结构的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总复习的原则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方法的运用。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石,只有掌握好基本知识,才能进行拔高训练,才能熟练地运用物理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总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只有基础知识扎实,才能促进物理复习的实效。

2.进行系统化、结构化地整理知识。在平时的单元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各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掌握,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没有办法达到熟练的转换联系,难以形成整体认知。因此,在总复习中,要对平时的知识进行综合系统的复习,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与内在联系,把分散的知识及思想、方法和规律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系统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

3.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在总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要有明确的目标、复习计划、复习方法等,提高复习效率。

4.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与交流,在复习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学习,能够进行知识的充足重组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物理总复习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1.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如,在复习“变压器”时,我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个可以拆的变压器,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变压器提出与它有关的物理知识,并让学生进行探究,总结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复习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总结:通过线的粗细判断电流的大小;通过外形看匝数判断是升压还是降压;从硅钢片的叠加知道减少损耗的方法等很多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总结,不仅把要复习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复习效果更好。

2.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新课程是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每个章节的始终。因此,在复习教学中也要让学生进行提问,把复习中的疑问提出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复习、掌握。以问题为导向地复习,更能调动学生在复习中的积极性,主动地发现自己的疑问并进行尝试解决,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3.变被动的“讲授复习”为“主动求知”。物理学有很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链,在整体上把握知识。如,在复习“电磁感应”和“交流电”这两大块内容时,给了学生一条主线“磁通量―磁通量变化―磁通量变化率”,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整理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自主学习等方式把两大板块知识进行链接,完成复习,这样的主动求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提高了复习的实效。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策略

在完成全部的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后,小学六年级有一个系统的总复习过程,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将各部分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在总复习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按照一定的复习策略进行,以下简单谈一下小学数学复习的总体策略。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着力完成培优补差任务

经过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一般会存在优等生(2):中等生(3):学困生(1)的比例,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对总复习的复习效果也有不同的期望,优等生渴望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中等生渴望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建立自身的知识结构,学困生则希望通过复习过程掌握以往不理解的知识,根据学生对总复习不同的期待效果,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复习策略。复习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帮助学困生以及中等生牢固建立起基本的数学框架,又要让优等生学有余力,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拔高,最终实现培优补差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总复习过程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有四个基本板块,其中“数与代数”是基础,“空间与图形”对空间想象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概率统计”和“综合实践”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复习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就四个板块而言,可以让优等生梳理整体的知识结构,将自己认为的重点知识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中等生在回顾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掌握不够扎实的部分,进行罗列,以建立自身的复习计划;对于学困生,则要求其翻阅教材,整理出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以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对知识的整体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对数学基本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将数学知识按照概念、法则、性质、原理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弄明白重点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利用比较学习法,在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最后阶段的复习要重视整体上的查漏补缺,使学困生多掌握一些基本知识。

三、要抓好基础知识和掌握和运用

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前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堂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

另一方面,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避免学生吃冷饭,枯燥厌烦,消极应付,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教师要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分组讲解,以优带差,促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发现,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总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基础,抓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四、要加强学困生转化工作

教师要善于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知道这些学生到底困在哪里,用什么手段解决。我认为除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备课外,还要根据记忆和遗忘的规律,重视信息反馈原理的运用,及时巩固当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教师要做到:细水长流逐一补,以新带旧分散补,突出对象个别补。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7

(一)课程改革与地理基础素质教育的目的

新的地理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而相对应的我国高中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较高素质的学生,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是高中学习任务中一门综合文理特点的必修课,包括了自然、人文、经济等多方面内容,亦有不少抽象的原理与规律,实用与实践性非常强。

(二)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中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对新知识从初步认识到总结再到自主应用,能从主动的探究问题一步一步到自主解决问题。从这样灵活的教学方式中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认知、自主总结知识,从而达到对地理知识的深层理解。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其信心

在探究式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还给学生,只是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调动学生好奇心,让学生自由思考大胆想象、分析、怀疑或者自由讨论,从中集结多种答案或是答案的多重解释,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悟课程内容,过程中不断打破、构建自身的地理知识系统,激发学生思维能动性与渴求真知的意识。在得到教师对学生自身总结的知识的认可时亦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加强对学习的更深兴趣。

3.重视实践,益于创新

在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中,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教师引导性的启发下,学生独立自主构建学习过程,质疑、发现、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提出、解决问题无疑不是最好的检验既往知识的实践过程。这其中包含了对已有知识的灵活运用、复习、对新旧知识的联系、大胆发散猜想、独立思考分析。不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组成的学习小组都有很大的益处,不仅有效整理了已学知识的思维脉络还能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锻炼培养创新思维。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一般模式

(一)引导性提问引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这点运用的很频繁,每当有新的知识被带入时都会提几个标志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研究思考。有了问题就有了目标继而有了思考方向。

(二)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与假设

教师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情景实例描述,发出质疑之声后,大多会留给学生大段的自主思考与自由讨论的时间。这期间学生集各种观点于一体,讨论总结出相对合理的解答。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感性认识亦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验证假设,解决问题

学生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中获得的知识毕竟是零散的,属于猜测性感性结论,所以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指正,从新梳理知识脉络分析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是对学生自主思维的正确校正与知识网的正确构建。

(四)教师总结及评价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知识重点、理清知识脉络,使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从教师总结的答案中整理出新的学习思路与方法。教师再通过对学生答案的分析对学生思路给予鼓励或正确的指导,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信心、优化学习方案构建正确思考思路的目的。

三、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建议

(一)高中地理学生由于个人能力、知识水平的不同,学生们在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学生的思考思路,尽可能多的收集同学的不同思路作为课题实例予以指导评价。

(二)地理探究式教学不应只光着重于表面的形式化,着重提问探究而忽略知识的整体性与知识的具体应用。

(三)关于营造探究式地理课堂氛围,需要学校、教师、同学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实践课提供基本物资,教师加强科学培训,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四、结语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8

一、学生思想上的转变

以往,人们常说数学是一门理解性学科,所以学习数学重在理解。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数学除了需要理解,还需要记忆,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先背会再理解更是数学中一种常见的学习方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高中数学自身的特点来决定的。高中数学不但内容多、题型多、难度大,而且还变化多样,让人难以捉摸。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万变中的不变,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这就需要学生必须把每一节的知识点和类型题背下来,掌握每个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及出题类型,并了解与其结合的常见知识点的出题方式及解题思路。不仅如此,还需掌握高考中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考察情况:前几年是如何考察的、近几年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二是有些知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是理解不了的,所以只能先记住结论,等到日后学习了其他知识再对这个知识进行解释,比如在高一学习集合中求含有n个元素集合的所有子集个数问题时,就只能先记住结论,等到高二学习了二项式定理之后才对它进行解释,而有些知识甚至要等到上大学或者在数学领域有更深的研究之后才能做出解释,对于这些知识就只能先背下来再理解。

二、记笔记的重要性

笔记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笔记可以把老师讲过的知识点和类型题记下来,便于随时查看,巩固所学。前面已经提到过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且题型多,就必修一函数部分来说,函数值域的求法就有十几种方法,条件稍微变一下求解方法就大不一样,更别说函数单调性、奇偶性那部分的知识点和类型题了。另一方面,这些笔记还是高三一轮复习的最好资料。每到高三,大家就会为一轮复习资料的选取和做法大伤脑筋,尤其是资料的选取,它不仅是一轮复习的关键,更关系着整个高考的成败。资料太难,复习起来既慢又没效果,而资料太简单就会出现知识点覆盖不全又脱离高考的现象。那有没有一本资料既能恰到好处地把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捡起来,又能紧密地联系高考呢?那就是笔记。笔记中其中不仅有详细的知识点,还有难易适度的类型题,所以只要学生把笔记拿出来反复做两遍,当年的知识就回来了,期间再辅以各知识点在最近两年各省市高考题或模拟题出现的新题,就能使学生快速地与高考衔接起来,既提高了速度,又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二、三轮的复习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反复重复,加深理解

学习过程其实也是逐渐遗忘的过程,想要使知识记得牢固,那就必须多做多看、不断重复。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某一知识在脑中至少出现8次以上,我们才能把它记牢。寻常知识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数学中枯燥的知识点和题型呢!所以我们就更需要多做多看,才能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才能在做题时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四、勤于归纳、善于总结

如果只是一味地背题、练题而不会归纳总结,那就永远成不了真正的高手,所以我们要善于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分两点:一是归纳知识点,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如,在必修五中的含参不等式,表面上看在高考中不曾考过,但它却变化了形式在导数中经常以讨论单调性的方式出现。又如,在必修一中函数值域的求法除了在集合中考察,更与解析几何第二问中范围的求法息息相关。高中数学知识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知识都会在高考中出现,所以对于高考中常考或必考的知识我们一定要重点对待。归纳总结的第二点是要总结类型题,高考考的是题,所以我们必须注重练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各年高考题之间的微妙变化,发现高考命题的蛛丝马迹,只要我们把每一部分题型进行归类、总结,掌握万变中的不变,再分块练习、反复重复,就会发现150分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高考中,我所教的一个班级数学高考平均成绩是130分,其中140分以上的有18人,还有1名学生的成绩是满分。谁说高中数学深不可测,谁说150分遥不可及,只要你肯努力、肯钻研,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很欣赏那句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那就让我们在高考的道路上继续钻研和探索吧。

作者:魏欣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9

一、学习状态情况

许多进入高中的优秀学生,一进校门就成了学困生,这是为什么呢?我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没有积极性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延续着初中时候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地去学习,依赖心理很强,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学习很被动。

2 学习方法不适用

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看似在听课,其实心不在焉,老师讲的要点没有听到或者没有听全;课堂笔记记了不少,一本又一本,其实这些都没有消化总结,全都是应付差事的;课后作业也是机械性的,为了应付老师而做的作业。

3 对基础不重视

很多同学都认为基础知识不是很重要,自己已经掌握了不少基础知识,就算不做习题也不要紧,因此不去认真做习题。

4 对旧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一种质的飞跃。对旧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为接纳新知识做准备,高中数学课程中,有很多地方难度较大、学习方法新颖、对分析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其中有很多知识的分化点和脱节内容。因此,必须要采取补救的措施,否则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对策

1 加强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有计划的学习、讲求效益的学习、善于思考和发现的学习、合理地把握学习方式等等。在每节课中,要指定有效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在课前温习新的知识,思考和发现其中的问题,以此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课前温习是必须的,课前温习新课内容,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把握重点和难点。课前遇到的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课堂是学生对知识理解记忆的地方,在课堂中他们对难点重点进行记忆、整理。—些辅助内容,一带而过,不至于顾此失彼。

复习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温习上课时的重点内容,总结复习时的理解,这是对知识的一种转化,由了解到明白。而课外作业是一个好的运用知识过程,使学生由明白到掌握。对一些疑难的问题,要反复地思考、总结,并把一些难点拿出来进行强化练习。通过强化练习,让学生将知识掌握牢固并且灵活运用。每阶段的系统小结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做完整的、系统的复习,并且需要查找有关的资料,通过之前的笔记、总结,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对学会和掌握的知识融会贯通。

2 掌握旧知识,积累新知识

在校的学生年纪较小,整体阅历不多,在难以掌握的知识面前,很容易产生急躁的心情。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求快,对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考试的时候,临阵磨枪,取得不错的成绩就骄傲自满,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一蹶不振。根据以上的情况,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就是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新知识掌握的过程。

3 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逻辑、运算、分析、推理能力的,主要是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性来培养的。对人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数学需要缜密的逻辑能力,也就是说学科要学“活”,无论是看书还是做题,学后一定要总结,既要钻进去,又要跳出来,结合自身能力,总结和创作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学习的环节还是一样的,课前温习、课堂整理、课后总结、反复练习和复结。

4 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0

一、对课本上的内容要理解记忆

对于教材,既不能简单地理解,更不能机械地记忆。不理解就不会运用,不记忆就无知识可用。所谓的理解记忆就是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对知识点形成初步的了解,课下再对知识进行深加工,把它们转变为大脑容易识别的信息,然后记住。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对知识的理解方面有自己的见解,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当然不同的学生理解能力不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不用多说,而对于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也不必过于强求。如果有实在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就先不理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做题找到该知识点出现的各种可能性,从而找到规律,以弥补不能理解的不足。

二、关注时事,开阔视野

由于新教材更加贴近生活,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重视考查学生用教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的学生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恐怕是无法合乎要求了。综观历年各地高考的出题模式,政治试题的选材不外乎是当年全国发生的大事和要事。如果学生能提早了解相关的信息,那么在考场上就能节约对材料的理解时间,在组织答案时也更胜一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多听专家和权威部门对大事件的分析和看法,待考试时将其与教材上的知识相结合并适当加工,就会有比较完美的答案了。当然,在借鉴旁人的观点时要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教师可以事先对信息进行筛选,并对和教材有关联的信息进行总结,定期传达给学生,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挑出一些事件让学生分析,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对材料的敏感度。

三、勿搞题海战术,注重对试题的分析

说得严重一点,没有区分的做题就是在做无用功。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机械地累积做题数量,能让学生举一反三才体现教师的水平。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选题时更加负责,不能听说哪一本复习资料好就盲目相信,一定要从该书的出版单位、出题人、口碑等方面综合评定。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先把资料认真地做一遍,判断该资料的出题难度和选题是否合乎标准,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即使是一本好的练习题也不排除上面有一些重复和无意义的试题,还需要各位教师进行严格把关,切勿为了省事而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试题进行分析。课本上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再多的试题也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考查罢了。要让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善于总结,分析该题的出题模式和要考查的知识点,总结同类型的试题在设问和答题等方面的异同,把握规律,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新的材料分析题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重,也比较有难度,尤其要提高学生做此类题的能力。刚开始练习时不能急于求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挑一两个材料来分析,教师启发学生找到答题点并组织答案,直到学生找到方法可以自己分析为止。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信,更是在为高考做准备。

四、总体把握每一本书的知识脉络

高考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综合性较强,并不简单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课。只是记住一些零碎的知识而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在考试时不会有太好的成绩。之前见过不少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高三时却总是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全局思想,不能把所有的知识归于一个系统中。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1

一、课本为主,狠抓双基.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发明显,促使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因此,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应该坚持以课本为主,狠抓双基。

1、抓基本知识的复习。

基本知识是学习的基础,包括书本中的定义、定理、公理、运算法则等。总复习时,不能只满足会背诵、会证明,而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注意它们的成立条件,解决它们的熟练应用。一般地讲,对于定义和概念要求学生能清楚地理解,对于法则和定理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推演与应用。

⑴、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各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弄清来龙去脉,了解知识环节在整体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从而整理出单元教材的知识系统,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⑵、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

复习时还要注意到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让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区别以及它们的联系。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运用和记忆,而且可以拓宽学生思路。

2、抓基本技能的训练。

基本技能就是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在复习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要仔细研究例题和精心演算习题。例题实际就是示范,它具体地教授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习题则是检验,它既检查知识掌握的深度,又检查解题能力的广度。同时例题和习题又能充分体现对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些题目对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数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在研究和演算这些题目时,我们不能泛泛地重演一遍,而应当对每一个题目再深究一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然后,让学生把做过的习题按知识或按解题方法初步归类,归结出各种类型题包括了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方法、归纳出哪些规律。通过这样全面复习,加深和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弥补平时学习的不足。

二、抓住重点,带动全面。

在夯实学生的“双基”知识后,接下来就是要浓缩知识内容,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进行加强巩固。首先,抓重点知识和重点方法。课本上每讲一个重要概念时,往往先讲些垫补知识和实例,而讲过这个概念后又常常引深一步或扩大知识内容,或研究知识的分类。如果抓住这个重点概念的复习,就会以此为中心,前后左右牵动一片。同样,在每一个章节中所介绍的习题类型和解题方法中,首先要掌握的也应当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方法。如全等三角形这一章,全等三角形定义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无疑是这一章的核心,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任意三角形全等是最重要的习题类型。其次是突破难点,查缺补漏。突出重点,破除学生理解的难点要求教师能做到精读,学生能做到精练。如精选模拟试卷有效地练,引导学生对做过的题目建立档案(特别是错题档案),都要及时整理,进行总结、反思、归类,从而达到查漏补缺、举一反三、模拟示范的作用。

三、串连知识,系统掌握。

初中数学知识,存在着纵横交错的联系。因此,复习时要把握“理”和“通”。“理”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通”是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复习课应帮助学生对已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在较深层次上同化这些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谨,新概念的产生往往以旧知识为基础。因而依照某个系统,把有关知识串在一起,便于抓规律、找特点。

1、将每个章节的基本知识串连在一起,将结构化。这样重点突出,眉目清楚,容易记忆。

2、将有共性的某些知识,或将同类型的知识,通过类比,融为一体。这样,既能揭示出它们的共性,又能突出各自的特点,从而提高应用它们解题的能力。

3、通过公式或定理的应用,串连集中同一类型习题,或以某个解题方法为专题,串联有关定理或公式。如以“证明线段相等”为专题,可总结出:共有多少种证法,应用了哪些知识,通过了什么途径。这样归纳、整理,使我们集中解决这一类型题的证明方法。

教师在复习中应该不仅把握知识的横向沟通,即把相同前提下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对比复习,而且应该将知识进行纵向沟通,与以往学习的知识联系比较,甚至是结合于一体复习,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四、针对要求,科学训练。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中考命题的越来越重视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试题的素材越来越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因此在复习课中更应联系生活学数学,加强练习的应用性,通过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高中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12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我国教育应用思维导图也有20多年的时间了。最初是用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的,但现如今主要是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思维导图教学有效合理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1.思维导图对地理教学的意义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它简单有效,是一种非常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用图片和文字,把它充分表现出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的平衡发展。高中正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地理知识的有效学习,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思维方式的形成。高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地理复杂的知识点更好地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对知识构建不同的框架结构,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因此,需要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将思维导图和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思维导图实际应用于每一堂教学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难点、要点。教学质量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2.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分为三步骤:课前预习、课堂、课后复习。这三点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传统教学中学生也需要在课前对所学内容预习,传统的预习只需要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对知识的学习重点放在了课堂上。太过依赖课堂教学。而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学习只有被动接受。而思维导图教学的有效应用,是将课前预习更加深入化,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进课堂,学生在了解课堂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预习情况,绘制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将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知识顺序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重点标记出来。例如:在学习《人口数量的变化》这节课时,学生首先要了解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要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学生在自行预习时,根据课本内容,调查自己小区人口的变化,将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将课本知识点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引导学生做出思维导图,学生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及问题,重点标记记录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研究。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导图,进一步解决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之后,教师结合课本知识点,引导学生做出总结。这种趣味课堂的建立,是新课改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更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对于地理教学的持续性

学习是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而在地理学科中,有些知识点过于抽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很容易忘记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所以,之前课堂学习时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明确学生的复习内容,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一步完善知识点,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概括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高中地理知识点看似独立抽象,其实,知识点又都紧紧相连。思维导图科学合理的应用,会更加方便学生的复习。例如:在知识点复习时,将小节知识难点先总结归纳出来,然后找寻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之后再绘制出复习思维导图,从而和课堂思维导图对比,找出自己要复习的重点,以此达到有效复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不仅对知识点有了巩固,更重要的是清楚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另一方面使学生建立了地理知识的框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地理知识框架的建立,更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一方面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育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这样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人才,国家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