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

时间:2023-05-30 09:06:18

工业工程

第1篇

1.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本身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针对应用型本科的工业工程类人才,以工程的集成和创新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开始的理论知识、工程背景知识,到初步的工程认识、体验,再到基本的典型工程训练,然后到最后的实际工程实践,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以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理念为背景,以先进性、综合性、开放性为特点,以培养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应用型本科为导向,通过机械、控制、环境、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多层次(认识教育、基本训练、技能训练、综合创新训练)、多模块、柔性化的工程集成与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一个集机电工程技术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工业环境模拟训练、企业及工程策划与管理训练、科技创新制作与综合工程训练、对外服务与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教学、科研、管理和对外技术服务相结合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应用型本科管理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体系。工程集成的研究体系包含:(1)应用型本科、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内涵,(2)面向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类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知识与课程体系构建研究;(3)工程的集成与创新工程实践体系和能力培养研究;(4)教师的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的能力体系研究;(5)工程的集成与创新企业实践与训练基地建设研究;(6)以管理工程人才的工程集成与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体系如图1所示。

2.工程集成的教学体系构建

针对沈阳工程学院的行业背景,以制造业和电力行业为对象、工程技术为支撑,培养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制造领域复杂问题能力强,能将现代制造工程技术、系统工程理论、管理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初步形成基于工程集成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体框架基础上,形成了以工程集成为核心的课程程体系,公共基础课有高等数学(一)和大学英语(一);专业基础课有管理学、工程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工程基础四门;专业课有工业工程基础、生产管理、人因工程、质量管理四门;工程技术有CAD制图、工程力学、生产工程基础、机床电气控制、电力工程五门;形成了管理工程、工业工程、机械工程为基础的工程集成课程体系。主要实践环节有工业工程基础实验、生产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人因工程实训、物流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突出了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在选修模块中形成了制造企业运营管理方向和电力企业运营管理方向两个模块,进一步促进和加深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将工程能力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3.结束语

以工程集成为指导,结合沈阳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工程能力,将工业工程、管理工程和机械工程等方面工程能力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探索一条道路,并为机械、电力企业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马彤兵 单位:沈阳工程学院

第2篇

    1工业工程专业及其课程体系的特点

    1.1工业工程专业及其专业素质结构要求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人才,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以及系统工程技术对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系统进行规划、组织、设计、评价和创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1]。工业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形成系统的专业素质,包括学科基础素质、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系统开发与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均是通过相关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的完善和补充实现上述素质的培养。例如,针对学科基础素质,开设电子电工学、基础工业工程、工程制图、机械制造等课程;针对工程设计能力开设机械设计、生产管理学、财务管理与成本分析、工程经济、人因工程、组织行为学,以及CAD、材料成型技术等;针对工程实践能力开设生产实习、认识实习、金工实习,以及运筹学、系统工程、生产系统仿真、企业资源计划、设施规划与设计、质量管理等课程;针对系统开发与创新能力开设先进制造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等课程。

    1.2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所产生的问题从工业工程的课程及实践环节的设置看,涉及面比较广,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对所开设的诸多课程无法有效掌握,尤其是涉及多个学科的多门课程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造成学习上的混乱。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本课程或几门课程的讲解,无法做到实现主体课程之间的有效联系,导致教学上的无序性,从而加剧学生学习上的混乱。要消除这种混乱和无序,需要综合考虑工业工程专业课程的讲授和学习,通过构建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实现二者的统一。

    2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2.1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构建的系统性根据结构主义的观点,结构不是存在于事物的现象之中,而是存在于模式之中[2]。这就要求用系统化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问题。按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需要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点和课程相互间的知识扩充的基础上进行。上述工业工程专业的素质结构的形成即为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目标所在。而围绕该素质结构,工业工程专业开设基础工业工程、预测与决策理论与技术、系统工程导论、电子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人因工程、生产现场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主干课程。这些主干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有效结合就形成了其结构构建。根据美国工业工程学会的定义,“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3]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系统运行的成果可知,投入和产出是最直接的确认、预测和评价的对象。本文认为:对投入和产出的分析则集中于时间研究,即工业工程所讲的作业测定。工业工程通过作业测定,最终实现标准工时的确定,为生产线平衡、现场改善、人力和物料需求、产能核算、设备更新换代、生产计划与控制提供基础标准。

    2.2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构建要以标准时间为核心,构建其课程关系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进行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所形成的各教学模块:基础工工程模块、生产运作管理模块、产能计划模块、财会基模块,并描述了各模块对应的相关关联课程。在教学程中,需要在该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统一模块课和不同模块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3应用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的教学策略

    3.1加强对工作研究的理解和应用标准工时的确定作为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结构模型的核心,其确定主要是通过基础工业工程中的工作研究实现。工作研究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其中方法研究通过对现行工作方法进行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进行方法改进,拟定新的工作方法;以新的工作方法为基础,对研究对象运用秒表测时、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标准资料法确定正常工作时间和标准时间。在工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操作者进行方法培训,使之标准化,最终确定新的工作方案和标准时间,并持续进行改善。这个过程所涉及的环节、相关技术和方法是工业工程教学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的,可通过理论讲授、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强化。

    3.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加强不同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图1所示的模型只是一种静态的描述。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不同模块的课程彼此之间的知识联系,最终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实现这种联系,首先需要教师加强对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深入理解。这种理解往往是构建在教师扩展自身的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设计,单纯的理论讲解容易陷入由于过于抽象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困境。在教学实际中,可综合应用归纳、演绎的教学方法,同时通过知识应用的情景模拟、企业案例,实现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的显性化,提高授课效果。

第3篇

2.浅谈EPC烧结工程的设备采购管理赵旭光,ZHAOXu-guang

3.多时相卫星影像在矿产资源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蔡冬梅,CAIDong-mei

4.马达加斯加AMBATONDRAZAKA地区找矿远景分析蓝海洋,王洪波,王密,LANHai-yang,WANGHong-bo,WANGMi

5.矿业工程 江苏峒山铁矿床成因分析傅涛,蒋洪亮,FUTao,JIANGHong-liang

6.地质构造对安宁磷矿区磷块岩风化的影响贺瑾瑞,朱杰勇,刘益,常苏娟,HEJin-rui,ZHUJie-yong,LIUYi,CHANGSu-juan

7.基于小波分析的灰色预测法预测边坡变形毛亚纯,贾葳葳,沙成满,王恩德,杨冬梅,MAOYa-chun,JIAWei-wei,SHACheng-man,WANGEn-de,YANGDong-mei

8.浅谈露天转地下开采挂帮矿体的回收梁庆壮,LIANGQing-zhuang

9.兰家沟钼矿采空区探测迟永坤,邢维金,李凤之,王玉海,CHIYong-kun,XINGWei-jin,LIFeng-zhi,WANGYu-hai

10.浅析提高露天矿生产能力的途径周征,许超,石文东,ZHOUZheng,XUChao,SHIWen-dong

11.板石沟选矿工艺流程及参数优化的探讨肖青波,XIAOQing-bo

12.铜绿山铜铁矿选厂加药系统的改造邵致远,SHAOZhi-yuan

13.真空转鼓过滤机处理拜尔法赤泥的技术研究高建阳,GAOJian-yang

14.某磁铁矿选矿厂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试验研究徐春燕,陈小艳,高志喆,于凤,姚茂斌,XUChun-yan,CHENXiao-yan,GAOZhi-zhe,YUFeng,YAOMao-bin

15.鞍钢三烧车间改造工程中的设备创新王明侠,朱占军,WANGMing-xia,ZHUZhan-jun

16.网络技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应用韩翠贤,张云龙,袁子文,许雁超,HANCui-xian,ZHANGYun-long,YUANZi-wen,XUYan-chao

17.矿山企业配电网提高效益分析乔明,QIAOMing

18.岩巷掘进机械化施工工艺探讨苏晓明,SUXiao-ming

19.基于FLUENT软件的粉尘在水平除尘管道内沉降规律研究张原,桂祥友,ZHANGYuan,GUIXiang-you

20.基于AutoCAD2007给排水设计规范帮助文件研究钱斌,QIANBin

21.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方法陈杰,陈健,CHENJie,CHENJian

22.有效利用设备余热解决井口预热王占楼,WANGZhan-lou

23.帷幕注浆工程中止浆塞的应用赵晓明,韩贵雷,于同超,ZHAOXiao-ming,HANGui-lei,YUTong-chao

24.架空管道空间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陈德家,CHENDe-jia

25.基于均差最小二乘拟合方程形式的研究高光发,齐敏菊,GAOGuang-fa,QIMin-ju

1.浅谈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问题曾祥峰,ZENGXiang-feng

2.白云石矿的综合开发利用边水妮,BIANShui-ni

3.怕拍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李侃,朱杰勇,洪建磊,杨春雷,LIKan,ZHUJie-yong,HONGJian-lei,YANGChun-lei

4.GIS在矿床学中的应用进展葛连英,胡铁军,赵志勇,GELian-ying,HUTie-jun,ZHAOZhi-yong

5.金蟾山金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孙晓雁,张新华,SUNXiao-yan,ZHANGXing-hua

6.江苏利国矿区矿化富集规律矿业工程 傅涛,蒋洪亮,FUTao,JIANGHong-liang

7.白云鄂博铁矿东矿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侯先芹,李默然,HOUXian-qin,LIMo-ran

8.钻井法在漂石地层应用的若干问题王德亮,李文利,WANGDe-liang,LIWen-li

9.矿山岩体内应力重新分布的研究冯宇峰,郭树栋,张晓宏,FENGYu-feng,GUOShu-dong,ZHANGXiao-hong

10.坑内钻探在生产勘探中的应用眭文武,SUIWen-wu

11.采区斜坡道掘进施工方案的改进刘春波,刘立华,LIUChun-bo,LIULi-hua

12.浅析露天铝土矿的采矿工艺张立昌,ZHANGLi-chang

13.合理配矿提高矿石质量王超文,周斌,WANGChao-wen,ZHOUBin

14.基于双电层理论对平果铝矿泥沉降固化机制的探析刘婷,王鹏辉,周治钊,张雪变,LIUTing,WANGPeng-hui,ZHOUZhi-zhao,ZHANGXue-bian

15.选冶结合从锌浸出渣中回收锌杨梅金,王进明,郭克非,YANGMei-jin,WANGJin-ming,GUOKe-fei

16.奥图泰高效浓密机在峨口铁矿的应用张天祥,任继北,张爱国,ZHANGTian-xiang,RENJi-bei,ZHANGAi-guo

17.矿业工程 新钢链箅机-回转窑的改造与实践黄斌,HUANGBin

18.台阶爆破大面积盲炮处理谭卫华,温健强,李战军,TANWei-hua,WENJian-qiang,LIZhan-jun

19.采用中部分段底部间隔装药方法降低大块率石文东,李柯,周征,李辉,SHIWen-dong,LIKe,ZHOUZheng,LIHuiHtTp://

20.不耦合装药条件下空气间隙的储能作用张春丽,王传利,段卫东,ZHANGChun-li,WANGChuan-li,DUANWei-dong

21.膨润土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李昕,何少华,司建伟,邝应林,LIXin,HEShao-hua,SIJian-wei,KUANGYing-lin

22.工作环境对安全健康的影响修凤文,XIUFeng-wen

23.尾矿库溃坝事故树分析王文才,王瑞智,刘冰蕾,孙宝雷,刘海,WANGWen-cai,WANGRui-zhi,LIUBing-lei,SUNBo-lei,LIUHai

24.数字模型土方计算方法的应用技巧王华锋,WANGHua-feng

25.依据检验规程规范生产检测张贵忠,ZHANGui-zhong

26.基于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数据的H∞滤波器设计毛亚纯,沙成满,王恩德,MAOYa-chun,SHACheng-man,WANGEn-de

1.矿山企业物资采购价格管控系统的实践与探索王珂,刘荣,WANGKe,LIURong

2.对我国GDP非结构型预测和矿业投资活动关系的研究张淑华,武力聪,ZHANGShu-hua,WULi-cong

3.成本管理在矿山企业的探索刘占英,LIUZhan-ying

4.广东肇庆端溪砚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温永文,林良庄,李自卫,WENYong-wen,LINLiang-zhuang,LIZi-wei

5.小官庄铁矿水文地质分析王子平,WANGZi-ping

6.高村采场极贫矿回收利用的可行性陈国华,李剑,CHENGuo-hua,LIJian

7.南芬露天矿北山采区道路和开采的优化设计孙殿兴,张杰,范立军,SUNDian-xing,ZHANGJie,FANLi-jun

8.东鞍山铁矿一期向二期开采平稳过渡的有效途径石文东,周征,于克旭,SHIWen-dong,ZHOUZheng,YUKe-xu

9.地下转露天开采的生产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巫瑞良,WURui-liang

10.鲁中选矿厂工艺流程改造的实践矿业工程 张贵忠,ZHANGGui-zhong

11.哈密球团合金厂PID回转窑温度控制系统郭涛,GUOTao

12.新型乳化剂与现场使用的乳化剂性能对比研究张长奎,郭客,陈巍,ZHANGChang-kui,GUOKe,CHENWei

13.齐大山铁矿排土机和卸料车的自动控制系统改造张艳华,王东,ZHANGYan-hua,WANGDong

14.基于PROFIBUS-DP6SE70变频器在提升机中的应用汤青波,温如春,何学文,TANGQing-bo,WENRu-chun,HEXue-wen

15.辊筒式永磁磁选设备进展与分析史长亮,张义顺,焦红光,刘鹏,SHIChang-liang,ZHANGYi-shun,JIAOHong-guang,LIUPeng

16.新型超声波直缝探伤装置王志刚,吕成林,郭天辉,印丽娜,WANGZhi-gang,L(U)Cheng-lin,GUOTian-hui,YINLi-na

17.矿用磁力启动器综合保护装置的研制原慧军,赵军,YUANHui-jun,ZHAOjun

18.球磨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秦虎,刘志红,黄宋魏,QINHu,LIUZhi-hong,HUANGSong-wei

19.动力波洗涤技术在烧结烟气脱硫中的应用昌梦华,周海林,张奇,CHANGMeng-hua,ZHOUHai-lin,ZHANGQi

20.浅谈土壤微生物在尾矿库植被重建中的作用夏冬,侯春华,XIADong,HOUChun-hua

21.通风系统的模糊数学定量评价方法卢超波,王东平,LUChao-bo,WANGDong-ping

22.矿产资源露天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张立昌,朱世宏

23.依靠技术创新与科学管理实现井下安全生产杨福军,许长新,王连印,YANGFu-jun,XUChang-xin,WANGLian-yin

2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信息集成与标准化的探讨陈杰,陈健,CHENJie,CHENJian

25.矿业工程 电除尘整流装置总进线断路器的容量选择关恒祝,刘正魁,GUANHeng-zhu,LIUZheng-kui

26.浅谈氨水脱硫的工艺设计金萍,JINPing

27.SHS涂层的工艺方法研究及应用朱殿瑞,王洪磊,吕殿龙,ZHUDian-rui,WANGHong-lei,LVDian-long

28.庙沟铁矿供电系统扩容改造实践袁子文,张立成,韩翠贤,许雁超,YUANZi-wen,ZHANGLi-cheng,HANCui-xian,XUYan-chao

1.增强庙沟铁矿自身竞争能力对策与实践张润身,许雁超,陈丽媛,ZHANGRun-shen,XUYan-chao,CHENLi-yuan

2.浅谈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刘平阳,LIUPing-yang

3.矿区建设与全面质量管理张志义,臧龙,朱爱华,冯朝朝,ZHANGZhi-yi,ZANGLong,ZHUAi-hua,FENGChao-chao

4.矿业权核查技术的应用研究黄现明,HUANGXian-Ming

5.证据权法在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中的应用胡官兵,刘祥旭,韩天成,HUGuan-bing,LIUXiang-xu,HANTian-cheng

6.广西都结锑矿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吴善益,WUShan-yi

7.鸡公涌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冯婷,FENGTing

8.红土型镍矿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冉启胜,朱淑桢,RANQi-sheng,ZHUShu-zhen

9.基于遥感的个旧西区矿化蚀变信息提取陈艳,张鹏涛,CHENYan,ZHANGPeng-tao

10.GPS在矿山边坡变形监测中应用的探讨谢秋生,XIEQiu-sheng

11.排土场排土过程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王辉,陈广平,WANGHui,CHENGuang-ping

12.正交试验法优化胶结充填体强度参数设计吴刚,张义平,曾照凯,WUGang,ZHANGYi-ping,ZENGZhao-kai

第4篇

工程企业员工守则如下

一、基本守则:

1、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法令。

2、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守纪律,服从领导,不越权行事。

3、大力弘扬“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爱岗敬业,勤奋学习,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4、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团队意识,单位、部门、员工之间应相互尊重,团结合作,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顾大局,识大体,自觉维护集团公司的声誉和权益。

二、职业道德守则:

1、崇尚敬业精神,工作尽职尽责,积极进取且努力不懈。

2、不断学习,以求进步,做一个称职的员工。对所从事的业务,应以专业标准为尺度,从严要求,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

3、坚持重合同、守信用,对企业和社会负有责任感、荣誉感,以实际行动塑造企业形象。

4、文明施工生产,尊重当地民风习俗,广泛开展文明共建活动。

5、诚信、正直。对公司各方面的工作,应主动通过正常途径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对有损企业形象等消极行为,应予以制止。

6、在工作交往中,不索取或收受对方的酬金、礼品。

7、工作中出现失误,应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

8、尊重客户、尊重同行;在与外商交往中,做到有利有节,不亢不卑。

9、保守国家及企业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妥善保管文件、合同及内部资料。对公司资金状况、法律事务、市场营销策略、业务合同、员工薪酬、分红奖励等情况,除已公开通报的外,不得泄露。

10、辞职者须提前一个月向单位人事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妥善交待工作,处理好善后事宜。否则,由辞职者本人承担一切不良后果和经济损失。

三、日常行为守则:

1、注重仪表整洁,着装大方得体,举止优雅文明,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现场作业员工要严格按业务规范要求执行。

3、工作时间不串岗、不聊天、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上与工作学习无关的网站。

4、文明办公,禁止在办公区域喧哗、打闹,自觉做到语言文明,和气待人。

5、不在办公室接待因私来访亲友,不把与工作无关的人员带入办公室,不把未成年人带入办公区。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

6、爱护公物。生产施工、办公设施要保持清洁并在固定位置摆放,如有移动应及时复位。

7、下班时要整理好工作用具,摆放整齐。最后离开办公室的员工,应关闭窗户,检查电脑、电灯、电扇、空调等用电设备的电源是否关好,无遗留问题后,方可离去。

8、厉行节约,节约用电、用水、用油等。办公用品费用核算到人;外出办事,住宿、交通等费用不超标。

9、因事请假,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事后及时销假。短时间离开单位外出办事,要向部门负责人请假说明。

10、真实、认真填写本人档案或个人资料,并及时通报相应变更。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印发的《企业员工守则》,是集团公司进入世界双五百强、实施宏图项目后,实行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大力弘扬和不断丰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的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员工行为,强化员工自我管理,建设优秀员工队伍,大力推进“铸魂”、“塑形”、“育人”三项工程的重要手段。在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做优的过程中,形成人人学习《企业员工守则》、人人遵守《企业员工守则》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出台《企业员工守则》的重大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集团公司广大员工以报效祖国、振兴企业的坚定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优良传统,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张,重点工程建设硕果累累,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2006年集团公司跨入世界双五百强行列,在入选的中国建筑业企业中排名第一,并在集团公司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四型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2007年集团公司制定并实施了宏图项目,完善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要实现这些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以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企业员工守则》作为企业文化识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时出台,对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一定能够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企业员工守则》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集团公司《企业员工守则》从基本守则、职业道德守则、日常行为守则三个方面共25条规范了员工在执行规章制度、日常工作、对外交往等方面的行为。这些规范的内容及要求程度,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员工岗位实际出发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企业员工守则》不但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习惯产生激励和强化作用,而且可以对不良的行为习惯起到抑制和约束作用,使员工行为与企业理念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企业理念的有机载体。员工良好的日常行为不但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在表现,更是企业整体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员工守则》是保证企业文化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型,形成企业文化合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推进两大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建设四型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动力源泉。

三、学习《企业员工守则》,模范遵守《企业员工守则》,做明理守信的好员工

《企业员工守则》的实施,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涉及全体员工的一件大事。学习宣传贯彻《企业员工守则》,不但对全体员工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有重大意义,对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同样具有不可轻视的重要作用,各级组织和全体员工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企业员工守则》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级组织要结合员工岗位实际,运用网络、骨干培训班、座谈会、研讨会、广播、标语、宣传栏和员工大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学习,提高员工的执行意识,努力营造认真学习《守则》、贯彻《守则》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各重点工程,要加大《守则》的宣讲力度,使员工以最快的速度熟知《守则》内容,把《守则》规范运用到实际工作和对外交往中,树立起中国中铁九局的良好形象。广大员工要从工作实际、岗位实际出发,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认真执行《守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熟悉《守则》内容,明确行为规范,在工作中,时时刻刻用《守则》约束自己,把个人行为上升到体现企业形象的高度,做明理守信的好员工。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执行,处处用《守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宣传《守则》、遵守《守则》的表率和典范。

 

工程企业员工守则相关文章:

1.建筑企业员工守则

2.建筑公司员工手册范本

3.建筑施工员工守则

第5篇

为培养具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以湖南工学院人因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本文从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角度探讨了该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促进工业工程认证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三创教育;实践教学;工业工程;人因工程

1前言

自提出“三创教育”以来,世界各高校围绕学生的创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做了很多探索与实践[1-2]:如武汉大学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教育,香港城市大学的以培养学生三创能力的三创整合表,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发展中心,各高校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或模式[3],取得了一定成果,学生创业创新创造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课程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单元、重要环节,是提升大学生三创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对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湖南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因工程实践教学为例进行研究,力求使人因工程学课程实践教学更加匹配培养具备三创能力的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目标。

2人因工程课程

工业工程来源于工业生产实际,发展于科学管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人因工程以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对象,通过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来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4],该课程是工业工程的三大分支之一。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课程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涵盖多、实验内容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过多、课程设计主动性不足、工程实践机会少等缺陷,因而难以达到培养目标。一些教师[5-7]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实验、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见解,为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3人因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理论教学是为学生全面展现课程体系的基本途径,而实践教学则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课程实践教学一般从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开展。

3.1实验教学

人因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实验是学生接触其实践性的第一个环节。实验教学的内容、层次以及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教学实践与教研室讨论定位,依托专业实验设备条件,基于三创教育培育的能力层次与实验项目性质,构建人因工程实验教学项目与教学组织模式。

3.2课程设计

作为大学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人因工程课程设计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生产中选取题材,通过实际调研和信息查询及其信息资料的分析,提出需要解决的人因工程学问题,本着建立良好的人—机—环境关系的思想,应用人因工程学的理论和知识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课题中的人因工程学问题的研究与设计,使设计适合人的生理(人体尺寸、解剖学特征)、心理、感知、认知、行为习惯和情感等因素,具有使用上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方便性、高效率等人因工程学特征。

4结论

(1)作为工业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人因工程实践教学的合理设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三创能力。(2)基于创新、创造及创业能力培养目标,设计单项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开放实验四类实验,依次为工业工程“创造、创新与创业”能力培育提供支持。(3)为综合训练学生利用所学人因工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三类课程设计课题:现状评价与改进、产品设计应用以及项目/工程实验测试与分析,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教学方向与选题支持。

作者:胡鸿 易灿南 刘爱群 朱小勇 甘浪 赵彩俊 单位:湖南工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鑫.创业教育在武大推进“三创教育”培养“三创”人才[J].科技创业月刊,2003(11):50.

[2]雷六七.港台“三创”教育模式对大陆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8-40.

[3]胡鸿,易灿南,廖可兵,等.基于“三创教育”思想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25-226.

[4]马如宏.人因工程课程教学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2):76-78.

[5]杜彦炜.《人因工程》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J].轻工科技,2010,26(2):121-122.

第6篇

一、IE专业本科生培养QFD模型的构建

1.顾客及顾客需求高等教育是特殊的服务业,学生通过教育得到知识和素质等各方面的技能,最后走向社会,社会上的单位接纳从学校走出的学生,利用学生从学校获得的各种技能,为企业自身谋求利益,因此,社会上的单位是最终的顾客。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要缴纳一定的费用,以此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学生也是顾客,他们所要获得的是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高等教育有学生和企业这两种顾客。本文以问卷的形式向某校13和14届的IE毕业生和招收IE专业的公司招聘专员征集求职中的技能,并根据求职中技能的重要度对各种技能进行打分。具体技能如表1中第1列所示。

2.关键质量需求确定根据学生和企业对求职中各种技能的打分,可以得到各种技能的重要度。根据学生和企业的问卷结果,再比较某校IE专业毕业生与省内以及国内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得出比较分析数据Mi。改进目标是改进后希望达到的需求满足程度,水平提高率是目标质量评估值相对于现有质量情况评价的提升比率。根据目前某校IE专业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目标,并计算出水平提高率,具体。

3.制作质量表将技能需求转换为技术质量要素,用KJ法聚类,将抽出的类似技术指标放在一起,从而将各类特性归纳、合并。通过汇总整理,将各指标的质量特性明确化。最后得到技术需求特性如表2中第

4.关键质量特性确定利用式计算各项技术要求重要度Hj。通过对技术水平的分析及省内、国内竞争对手的比较,根据式计算技术竞争力指数。通过上述分析,绘制技术措施及竞争力表格。

5.构建二级质量屋由第一阶段质量屋,根据技术要求重要度,从6个技术要求中,选出技术重要度最高的前三个作为输出特性指标,以对某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机制进行改进:具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较高的教学质量水平次之,然后是完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这三个特性目标作为新的质量屋的左墙,并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和步骤找出更精确更具体的改善措施。用同样的方法,将第二阶段的数字利用相关公式进行处理,利用富通QFD软件。

二、提高IE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措施

1.构造良好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估体系针对某项学习任务制定相关的学科内部标准,以此来监督各项指标的完成;在关注本校状况的同时还要关注同类院校的动态,并在各个方面制定相关的外部标准。

2.课程设置灵活性与适应性实践与动手操作能大大提升IE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使IE学生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所以应该适当增加具有实践性的科目,在实验室或者实践基地进行实习学习,增加IE学生的动手能力;重视英语和计算机等部分科目,开展一定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以及各种软件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软件,如CAD、Witness系统仿真、Minitab等软件。

3.授课水平高与考核机制完善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可以锻炼语言组织、团队协作等能力;根据课程的特点来选取合适的考核制度,比如,AutoCAD课程,不应通过论文或者卷面考察。

作者:孟秀丽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7篇

关键词:制造工程基础;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76-02

一、引言

“制造工程基础”是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工业工程应用领域众多,包括机械、化工、制造、航空、金融、医疗、服务等诸多行业,其中应用最广的便是制造业。探索本科生“制造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制造过程的了解,加强学生在制造工程方面的学习,是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管理类本科,如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开设的工业工程专业,另一种是机械类本科,如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的工业工程专业[1]。对于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而言,很多学生毕业将直接进入制造业相关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在学期间夯实制造工程基础知识,更广泛地了解制造环境、制造工艺以及制造前沿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将主要从“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出发,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同时,积极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真正地和实际制造过程结合起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制造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分析

“制造工程基础”是一门面向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较多且比较分散,具体包括金属切削加工、机床、刀具、夹具、制造工艺等,而且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本科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人们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是由于其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且与生产实际结合非常紧密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面临以下的问题:

1.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制造工程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统知识的讲授,一些学生认为该课程缺乏先进性,课程内容在现代制造环境中用处不大,进而在学习的时候产生排斥甚至抵触的思想。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工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制造系统、集成制造系统、虚拟制造、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出现,对课程内容的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该课程课时有限,内容较多,各章节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而且理论性强,与实际紧密结合,仅仅凭借课堂讲授难以保证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材料又比较缺乏。因此,如何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该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学生理解,启发学生思维就变得非常关键。

2.该课程理论性强,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制造工程基础”是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诸如材料的性能、机械结构、制造加工过程、制造工艺等理论知识,学生只听讲述很难理解,必须结合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很多内容学生只要到现场一看就很容易明白。但是目前的金工实习等实践内容与课程教学相分离,学生先将理论课程学完才会实践,这种缺少制造工程实际的课堂理论教学,往往会导致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就变得很重要。

三、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过去两年的授课经验,以及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总结得出如下心得:

1.明确课程引导的重要性。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由于学生对于教学计划的设置往往并没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因此在课程初始,应就课程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介绍与引导,给学生讲明本课程的作用,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金工实习以及工程实践奠定基础[2]。

2.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首先,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制作课件,做到生动易懂[3]。如:将复杂的图形、结构进行分解,在讲授过程中逐层出现,循序渐进,使学生容易理解;制作动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主观理解,例如在讲解刀具角度和坐标系的时候,可以通过三维影像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插入图像和视频资源,反映生产实际,呈现新技术新趋势;穿插实例和习题,以启发式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等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图像资源与视频资源[2-4]。过去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通过课堂讲授难以满足与工业实际紧密结合的要求,另外学校实验条件有限,学生少有机会深入接触实际制造过程。而图像、视频资源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增加更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实践中,结合视频教学改变了枯燥的课堂讲授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视频更能把学生吸引到生产实践中来,为学生更好地提供虚拟生产的体验。另外,视频教学也很好地解决了实习机会少、学生多、效率也低的问题。

目前在网络资源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图像资料与视频资料,如Discovery频道的节目How it's made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制造技术,其中不乏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包括很多工业产品,如汽车、飞机等,节目对各行各业产品的整个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拍摄和解说,会让学生有亲临现场和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穿插讲解,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更好地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教学成果,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相互联系,前后贯通。金工实习是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制造工程基础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使学生能够将课程学习内容与金工实习内容更好地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金工实习视频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将工程实践与理论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融合前沿内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对于“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设置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现代制造工业专业人才要求具有很强的先进制造知识,因此,在传统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应通过研究教学现状与现代制造的发展,融入前沿知识,加入制造前沿的内容,做到课程与时俱进,让学生及时了解到先进的加工方法,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增加制造工程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实际制造过程有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增加先进制造技术(如3D打印)的介绍,使学生在对制造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了解制造前沿和最新发展方向。

5.实现管工结合。现代制造工业要求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很强的制造知识,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因此探索将工程制造与工业管理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专业教育的要求。学生对于制造与管理的最初印象是分离的,在课堂中,应结合具体的制造过程将管理知识贯穿始终。现代制造过程产品涉及到各行各业,网络可参考资源也十分丰富,如National Geographic:Ultimate Factories视频资料,详细地展现了众多世界级产品包括法拉利、宝马、阿帕奇飞机,超级大卡车、超级房车等制造工厂的流水线,通过这些视频不仅可以详细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充分领略制造业的魅力,而且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同时,现代工厂不仅展示了车间和流水线,其中也包含了诸多工业工程的理念,如5S、标准作业、看板、精益等。通过这些视频资料的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与管理知识相结合起来,还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安全、质量、环保意识的目的。

6.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改革教学资源获得模式,通过建立网络教学案例库及习题库,解决目前教学内容陈旧、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缺乏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制造工艺、材料、技术方面的最新科技文献,使学生密切关注制造工程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另一方面,改革教学模式,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尝试运用分组讨论、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就感兴趣的物品制造过程或行业制造过程开展讨论学习,增加课堂答辩及讨论的环节,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学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制造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探讨了面向管理类工业工程专业讲授该课程的经验,强调了“制造工程基础”教学中应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图像、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力求实现管工结合,并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丽,于晓洋,马自勤.机械类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第十二届工业工程和工程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1594-1597.

[2]刘长红,郭晓琴,王金凤.“机械制造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5):78-79.

第8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人物;发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028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如今在世界各国都被广泛应用。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背后必然有自然以及社会因素的推动,工业工程也不例外。社会生产力的不喾⒄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大批量、大规模、流水线式生产的出现,促使着一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改进方法的产生,于是工业工程就开始登上工业历史舞台。对于工业工程的定义,世界上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学术团体都有不同的解释,不过大体含义基本一致,即为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来提高效益。

1 工业工程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重要人物

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被认为是工业工程的鼻祖。因为他拥有当普通工人以及技术工人的经历,所以他对于劳动中的组织问题和管理问题有深刻的认识。他发现了当时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并且他认为可以找到一系列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他开始潜心钻研,致力于找到提高效率的方法。经过系统的研究,他创立了“时间研究”,时间研究的核心就是标准化。运用时间研究,他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并于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本书的发表被认为是工业工程的开端,而泰勒也被人们称为“工业工程之父”。

吉尔布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也是工业工程的一个开创者,他的主要贡献是“动作研究”。动作研究是将劳动者工作时的动作分解,把无用的动作省去,有用的动作简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他的“砌砖实验”和“影片分析法”也成为了工业工程历史上经典的案例。

甘特(Herry L.Gantt)也是工业工程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开拓者,他的杰出贡献就是发明了“甘特图”。甘特图通过把生产工作以及工期以日历的形式列举出来,可以很好地反应两项工作之间的时间关系以及工作进度。甘特图是生产中用于制定工作计划、对工作进度进行控制的常用工具。

2 工业工程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阶段被工业工程学者习惯性地称为奠基期。该时期的标志为动作研究、时间研究等方法的出现。在这个时期内,美国福特公司开始使用生产线进行汽车生产,这是一个革命性的飞跃,从此生产线式的生产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在该时期,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在战时还是在战后,各方面都需要大量物资,客观上需要工厂进行高效率的生产,促进了工业工程的发展。20世纪初期,泰勒的“管理原理”被更名为“工业工程”,至此,“工业工程”这一概念正式出现。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了工业工程课程,从此工业工程正式作为一门大学专业进入大学。

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被工业工程学者习惯性地称为成长期。在这一时期中,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工程中,于是产生了许多工业工程方法,例如人因工程、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产生和发展的。继宾夕法尼亚大学之后,更多的美国高校设立了工业工程专业,而且开始出现工业工程师,此时工业工程正式成为了一种职业。在这个时期,工业工程的主体基本形成,并且开始和各种领域的技术相结合,使得工业工程成为了连接管理和技术的工程技术。

第三阶段,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被称为成熟期。在此之前,工业工程一直没有理论基础,这个时期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出现,改变了工业工程没有理论基础的尴尬局面。运筹学在战时出现,最早是为了在不同的军事方案中进行选择,随着之后的发展,运筹学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已经能够解决各种系统择优问题。由于运筹学的引进,工业工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1948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师学会,该学会在1955年时给出了工业工程的定义。而且,工业工程不再只是局限于美国,亚太地区也开始引进工业工程的理论。不得不说,引用最为成功的就是日本的丰田公司,丰田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创立了丰田生产方式。正是由于应用了工业工程的理念,韩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得到了高度发展,而日本、德国更是实现了从战败国到经济强国的飞跃。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创新期。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工业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当然在这一时期计算机、系统工程也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它们为工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方法。效率和质量都是企业获益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工业工程的重要性,开始引进工业工程的人才。并且,工业工程的理念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由此可见,工业工程一定会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

统观这四个阶段,工业工程由一个单一的理念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再到被全世界广泛关注和应用,这一切离不开社会的推动,如今已是信息化的时代,工业工程将会更好地发展。

3 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工业工程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较长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中国,工业工程的起步很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品的数量,并不重视效率和质量,所以,工业工程在中国一直不被重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工业工程对于经济发展能够起到巨大作用,工业部门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开始了对工业工程的探索。有多种现代的管理方法开始被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其中包括系统工程、网络计划等,这些管理方法基本上都属于现代工业工程。很多

(下转第45页)

(上接第34页)

企业在应用了这些新的管理方法以后,效率大大增加。例如,北京机床电器公司运用工作研究对生产线进行改造,改造完成后,年新增产值达1165万元;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应用工作研究改造生产线,将一台电冰箱的生产节拍从原来的48秒变为36秒,极大限度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钢铁冶金行业也开始接受工业工程的理念。鞍钢运用工业工程的方法进行了工艺改造后,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迈进,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中国的企业必须拥有较为先进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就大力促进了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的第一次工业工程学术会议于1990年6月在天津召开,在该会议上成立了工业工程研究会。工业工程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势必需要大量的工业工程人才。为此,1992年9月,天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率先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开始招收工业工程的本科生,而后又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开设此专业。这些高校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工业工程人才,这也是工业工程在中国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这几十年间,我国的工业工程发展迅速,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是在不同的企业内,工业工程的应用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同的企业对工业工程的认识不同,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二是不同的企业管理水平不同。也正是由于这两个原因,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波折的。我国企业对于工业工程的应用情况在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由于国外的许多企业,尤其是欧美、日本的企业对工业工程的应用较早,所以工业工程在这些企业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这样的企业以合资或外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后,它们的工业工程水平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这些企业都有规范、严格的管理模式,工业工程已经成为它们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内资企业,工业工程在中国起步较晚,所以相较于合Y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国的内资企业对于工业工程的应用尚处于入门阶段。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所以这些地区的内资企业要比其他地区的内资企业更早应用工业工程,这些地区的工业工程水平也普遍高于其他地区。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落后于欧美国家,所以我国的工业工程仍处在发展阶段。好的现象是,工业工程不仅能够在大型企业中得到应用,许多小型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也都开始意识到工业工程的重要性,并开始引入工业工程的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工业工程必将拥有极为光明的前景,以后工业工程不仅能在企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也将为我国的国家建设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第9篇

关键词:工业工程;创新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经从“知识经济”转向“创新经济”,称之为“创新力经济”。有效利用人力与资本并鼓励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全因素生产力”。在历次科技革命的高新技术发明的前提下,信息与信息之间、经营与管理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发生着交融互促的效应,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工程(IndustrialEngineering,IE)应运而生,为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必要的技术与理念的前提。

工业工程是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工业工程将人、信息、物料、设备、过程和能源集成到产品、服务或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把获利性、效率、适应性、响应能力、质量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贯穿整个寿命期做为目标。

工业工程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围绕提高作业效率为重要内容的传统工业工程阶段;与运筹学相结合进行更系统和精确设计的独立活动阶段;以系统工程为新的支柱,形成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和设计的系统科学体系阶段;目前可以认为是工业工程应用各种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拓展应用领域和范围的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工程在其发展和应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职能。

1、工业工程的内涵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1]。

工业工程不仅用于生产事业,还可用于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由其广阔的应用范围可以看出它的内涵相当广泛。工业工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多,研究方法多样,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工程学中的分析、规划、设计等理论,另外与运筹学、系统工程、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

工业工程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不断改进,追求创新的过程。坚信“改善无止境”——“Thereisalwaysabetterway!”。工业工程强调人的因素,它将影响人的因素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追求人——机——环境关系的最佳、最和谐状态。工业工程是集成系统的整体优化,将系统中的各要素孤立考虑和仅仅将各要素简单相加都是不合适的,它追求由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生产要素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整体效益,要产生1+1>2的效果。

2、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评价、完善改造以达到促进系统不断创新的目标,是工业工程的功能之一。这里的创新主要包括产品改进、工艺改进、设施改进、系统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改进、技术创新的激励与组织、新产品新技术的工作开发等。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它的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做每件事,总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从其内涵可看出,改善是实现工业工程任务和目标的基本手段,是工业工程的永恒目标,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而改善的结果是创新。

工业工程是一门对以人为主体的工作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综合技术,其工作过程是一个集体努力和综合创造的过程。如果把它理解为管理,它需要不断探索改进管理系统与工作程序以提高效率。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除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外,就是创造性技术。随着发明学、创造工程、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先后提出了一百多种创造技术和方法,其中1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4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5个方面(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6大提问技术(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这些都是改进与创新工作必不可少的关键。由此可见,工业工程需要高度的改善改造性,改善创新是工业工程的本质功能。3、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的特点

信息环境下工业工程的创新技术可以概括为:针对知识资源无形性,使用价值的间接性、共享性、增值性等特征,并有利于实现集约发展的管理方法与技巧。它的研究应用具有以下特点:

(1)集群性。把市场需求和技术供给、把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取得全方位的改善效益。

(2)虚拟性。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典型产物就是虚拟就是与信息紧密挂钩的高智能性知识密集型产品和产业。创新技术的虚拟化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

(3)融合性。创新技术应当是多元、合作与共享的集合。多元优于一元,合作大于竞争,共享胜过独享,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改善空间和社会结构,实现优势忽布和资源重组,在更为广泛的程度上形成双赢或多赢的管理运作。

(4)模糊性。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创新的来源无处不在,没有明确的边界。

小结

工业工程是解决各生产要素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过程中各种复杂矛盾的创造性方法。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研究领域,凡是有利于对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评价以及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法,都被及时纳入了工业工程的研究和应用范畴,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信息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为一种社会主题。而工业工程从一诞生起就强调不断改进与创新,工业工程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考察分析问题、寻求对策的实践中,永无止境地改革、创新和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仅仅是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施工企业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简单的将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会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如果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使人工费和机械使用、调迁等费用增加;如果技术人员提供的材料用量不准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供应的不及时或超储积压。WWW.133229.CoM而技术人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也必然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会计人员只能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2、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工程成本的控制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各项工程的成本缺乏可比性。工程成本管理与一般产品成本管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成本管理是一次性的,它管理的对象只有一个工程项目,随着这个工程的完工而结束其历史使命。因而,如何针对单个工程项目制定出可操作的目标成本则十分关键。但很多施工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程式化,有些施工企业只是简单地依据企业以往的工程成本降低率确定一个目标成本,而忽略了该工程的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项目经理部内部又将这一目标成本按照工程成本的构成即直接人工费、直接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制造费用等按同比例套算下来,而不管这些成本项目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空间。在成本管理措施方面,只有简单的规章制度,具体由谁去做,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没有提及,缺乏可操作的成本管理流程,制定的规章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这样的目标成本由于没有和实际施工程序结合起来,可操作性差,起不到控制作用,更无法分析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3、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工程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各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至于无法考核其优劣,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施以重奖怕别人眼红,所以意思一下就算了;对于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成效,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不对称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以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提高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1、全过程施行工程成本管理

(1)在工程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编制施工预算为最终确定投标报价提供依据。根据施工现场的踏勘情况,技术部门提出施工技术措施;工程管理部门提出施工组织方案和设备配备规模;劳资部门提出工种结构和人员规模;结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材料供应方式确定出施工中各种消耗材料价格;根据工程所在地与现驻地距离及需要调遣的人员和设备数量计算出机构调遣费用;财务部门根据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数量、交通工具及检验工具等配备情况计算出现场管理费用;最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要求,按上述各方案计算出工程的总体施工费用预算,称之为施工预算。然后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税金计取比例和方式确定工程税金,再加上投标费用,预计发生的交工后保修费和后期管理费等费用构成了施工企业承揽该项工程的全部支出,称之为工程预算成本,并依此可作为投标的最低报价。预算成本的计算为企业投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既避免了以过低价格中标,又有利于在竞争中取胜,为企业取得合理赢利奠定了基础。

(2)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管理。工程中标后,项目经理部要根据企业本部下达的预算成本编制责任预算。一是根据图纸和技术资料对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组织程序、作业组织形式、机械设备的选型、人力资源调配等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以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为编制科学合理可行的责任预算创造条件。二是在对当地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工程机械定额等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详细确定劳动定员、机械运行及材料供应定额。同时,经过反复比较制定出材料、机械单价控制表,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责任预算。三是以分部分项工程实物量为基础,按照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分工进行分解,形成各部门、施工队和班组的责任成本,为以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

编制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对将要实施的工程项目作出科学的预测。编制之前,要仔细、详实地搜集、分析当地的市场行情和供应条件等资料,以确保目标责任成本和责任预算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3)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主要指成本控制和分析。人工费控制:对各施工队、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队、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日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培养、配备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控制分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好进货关,对用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其次是零星的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商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以免造成库存积压和损失;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严格避免材料浪费。机械使用费控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非生产费用控制: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一支笔审批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开支。

项目财务部门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出现异常的,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4)在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按照图纸要求完成施工并经业主验收后,进入工程结算阶段,直到该工程项目的所有款项收回结束。在结算之前,项目技术、预算人员要认真核对已完工程量,将尚未办理变更索赔手续的项目取得业主的签认,确保取得足额结算收入。

在工程保修期内,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实际工程质量,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维修费用,并作出保修计划,以此作为保修费用的控制依据。根据实际情况,项目部可委派专人或由就近施工的人员代管,尽量节约开支。

2、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1)分清管理层次,明确考核指标。由于施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同,管理层次的多少亦各不相同。较小的企业一般实行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即企业本部直接管理工程项目经理部;较大些的企业大多实行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公司对分公司下达经济指标,分公司再向各工程项目部下达指标,项目部向施工队和班组下达指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共同参与的大型工程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项目部和分公司管理的交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以工程项目为管理主线,即公司直接对项目进行管理。向工程项目部下达经济指标,就应同时调整对分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即分清施工管理成果的归属,否则就会造成管理层次不清,责权利不对应,影响工程项目部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施工企业应根据经营年度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管理层次以明确责任,形成层次分明的成本中心,形成实现公司成本目标的保证体系。

分清层次后,还应明确各层次的考核指标,即逐级下达任务。本着先进合理的原则,实行成本倒算,所下达的指标必须在相应各层次可控制的范围,各层次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目标。同时,应将上述内容通过内部经济合同的形式加以确定,逐级签约,落实到人头。指标下达后,应赋予各级成本中心充分的权利,上级对其正常管理工作不应干涉,以保证各级成本中心能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对各级成本中心的奖罚比例政策要掌握在确实足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的程度,起到奖优罚劣、多劳多得、职工与企业双赢的作用。

(2)适时考核,奖罚到位。责权利明确之后,为了调动各责任者的积极性,还要与成本分析结合,做到分阶段考核。考核时间的选择方法有两种:一是按日历时间分月度、季度和竣工考核;二是按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即各分部分项工程结束、总体工程竣工考核。企业应结合管理特点对工程项目考核的时间设定方法作出规定,制造费用的考核应以日历期间划分。

第11篇

工业工程专业属于管理类,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现代工业工程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能在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工业工程专业一级学科为管理学,授予学位是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工业工程专业主干学科:管理学、机械工程;主要课程:精益生产、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人因工程、机械设计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导论、管理学、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近年来,随着运筹学课程在管理类专业特别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研究适应于本专业的运筹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问题。例如,浙江理工大学提出了运筹学课程群的概念,以运筹学课程为中心优化了相关一系列课程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并对案例教学、模型讨论教学和算法推理教学等运筹学课程群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等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文献中提出了运筹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实践课比重不足等问题,并进行了实践导向的运筹学课程教学体系再设计。文献进行了“管理运筹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提出了针对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案例分析,增强该课程的实践导向性。文献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物流方向课程进行了情景教学平台的设计。综上所述,运筹学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

(1)教材(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运筹学相关教材内容多,学时少是多数老师在进行运筹学课程改革时发现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满足学生学习运筹学课程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选择或编制教材是关键。

(2)理论和实践的脱节问题: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将实践融入到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筹学是数学背景较强的课程,涉及到很多繁琐、抽象的理论推导,如果这部分内容讲得太细,就会忽略运筹学多学科的横向交叉联系和运用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3)相关课程之前的联系不够紧密: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设立在机械工程系,以机械工程技术为背景增加管理知识,强调制造工程相关技术和理论在制造业领域内的应用。运筹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具有承前(机械类背景知识)和启后(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作用,而目前,这种作用尚不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学习情境体系架构、案例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二实践导向型运筹学课程体系架构设计

1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课程需求

从专业背景方面看,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通过大量的机械平台专业基础课如: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金属工艺学、电工电子技术等,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设置管理类课程如: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控制、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物流设施规划、物流设备自动化、物流管理等,使学生具备制造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等基本能力。从就业需求方面看,对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需求大多来自机械制造企业。有了这样的区别,就使得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运筹学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的相关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有很大的不同。

2实践导向型工业工程专业情境化

运筹学课程体系架构实践导向模式的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但由于每个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它主张情境化教学并强调知识的表征与多样化的情境相关联,以及根据不同情境来组织课程等。目前,国内外很多高校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都在积极应用实践导向模式,例如浙江工业大学提出了基于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针对学生了解现代制造企业生产、物流等设施的布局的需求构建了工业工程专业情景教学平台。吉林大学提出了职业生涯规划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研究和实践在教学体系和实践环节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工业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方面,现有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减少数学推导、增加案例分析、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缺少针对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特殊专业背景和就业需求的运筹学的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研究,特别是解决运筹学作为一门专业平台必修课与后续专业课和实践环节的衔接方面的尝试还未见报道。而实践导向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课程体系中的各种实践环节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像运筹学这样的专业教育平台课对实践环节的支持。为了满足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运筹学课程的学习需求,本文在分析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结构及其对运筹学课程的支持内容,以及后续应用课程(实践环节)对运筹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应用实践导向理论,提出实践导向型的工业工程专业情境化运筹学课程体系架构。该体系结构采用“引例-模型-算法-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阐述,其中:引例过程:充分利用基础课程及其对运筹学课程的支持,如高等数学中的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定积分及其应用、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方程等知识;概率与数理统计中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知识;线性代数中的行列式、矩阵运算、矩阵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等知识;以及学生在金工实习、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机械类基础课程中接触过的工程示例,将这些基础课程中涉及的知识和问题以引例的形式加入到课程教学中去。通过例举学生在基础课程中学习过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已经学过的相关基础数学知识及其应用问题的温习,尽量提高续前课程的利用率,避免重新学习老知识,减少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模型和算法过程:由引例归纳、引出问题的数学/逻辑等抽象描述,将学生易于理解的工程实际问题归结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典型问题,提出该问题的建模相关的理论、方法和过程,建立系统模型。通过用基础知识求解和运筹学算法在求解范围和能力等方面的对比,增强学生对学习运筹学算法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优选与设计的过程中,根据各主要运筹学分支和系统工程理论体系中与基础知识的结合程度,以及对应用课程(实践环节)的支撑程度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构和设计,形成以系统思维、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分析与规划、系统预测、系统评价决策和系统优化几大主题为中心的相关理论、方法等组成的全新运筹学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其中系统思维重点进行霍尔三维结构、定量化方法、以重构为重点的分析-重构法等方面的训练;系统建模与仿真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模型、逻辑模型、模拟模型、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及随机模拟技术;系统分析与规划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计划技术及随机服务系统分析等;系统预测包括定性预测方法、线性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及判别分析预测等;系统评价决策包括九级评分法、系统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风险决策及不确定性决策;系统优化包括线性系统最优化方法、非线性系统最优化方法、随机服务系统费用优化及网络最优化方法等。应用过程:充分考虑应用课程及其对运筹学课程的需求,从相关的制造过程、管理过程等实际问题的层面出发,以案例应用的形式引导学生以实践为导向进行相关模型和算法的推广练习。相关需求包括后续课程中: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需求预测、生产计划编制等,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中的设施选址问题、选址评价等,工程经济学中的多方案经济评价、风险分析、设备更新分析等;以及实践环节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的优化设计、工业工程实习中的工作分析与评价等。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