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心唱响

我心唱响

时间:2023-05-30 09:06:18

我心唱响范文1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唱心理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108-01

一个歌唱者,无论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上,自始至终都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宏伟透亮的嗓音就是通过心理控制的导向作用, 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作为声乐艺术的具有高技能技巧的嗓音,是一种以音乐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最特别的媒介。

一、歌唱心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歌唱与心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歌唱总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进行的,心理又总是对歌唱发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歌唱的心理状态是很复杂的,它受每个人心理因素中紧张、情绪、意识等各方面的影响,以下就这几个方面来分别叙述一下:

(一)紧张心理对歌唱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紧张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由十分复杂的原因引起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如果心理在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必然会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功能失常,会造成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感知模糊、反应迟钝、思维活动减慢、注意力分散。有时候甚至在演唱时脑中一片空白,连歌词也会忘记。如果长此下去,歌唱者会对歌唱失去信心,形成恐惧心理,从而导致歌唱失败。人只有在精神放松的状态下,全身的神经与肌肉才不会僵硬,才会处在有利于歌唱的状态之中。如在唱高音时,常常会出现越唱越紧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出在心理的失控和紧张。

(二)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发声和演唱。如果一位歌者,其心理产生了情绪异常,是难以圆满完成演唱的。人的行为千变万化,心理特征千差万别,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具的性格特征,它将是声乐表演成败的重要特质之一。从歌唱的角度来看,情绪和情感是建于生理基础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演唱。歌唱者虽然发声机能完全正常,但当其心理产生情绪异常时,也很难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因此,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比如,积极的情绪,如愉快、兴奋,能增强人的活力、兴趣,从而增强学习声乐的热情、歌唱的欲望和信心。而消极的情绪,如悲伤、抑郁,会减弱人的活力,从而减弱学习的强度和热情。歌唱表演中情绪的感觉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快乐的、美好的。

(三)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哲学中提到,意识是对物质的客观反映。我们的声乐是一个多动作组合的活动,是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在声乐学习中,记住感觉,并升华成知觉。因为人的显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不能完成多个动作,因此,我们在声乐演唱时,我们只能把显意识用于调节主要动作,而剩下的都是依赖于下意识的控制。我们在演唱中想的越少,歌唱的心理压力也就自然的减轻了许多。当然,显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克服不良的心理压力, 把压力变动力。正确的意识是歌唱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对声乐演唱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它不能忽视。

二、歌唱的心理状态的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歌唱时除了要有过硬的演唱技能还要有心理的、思想的准备,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才能达到好的要求和效果,歌唱需要用呼吸,需要把歌唱的共鸣腔体准备好,让那些能使共鸣有稳定状态的肌肉与声带协调活动,既要自如又要非常准确, 这些都属于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另外在呼吸时,有时出现不该有的力量或不必要的紧张,也会影响共鸣状态,例如: 一些初登歌坛的歌手,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发挥不出自己平时的真实水平,这也就是怯场!又如本来练习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到上场演出,虽倍加留意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 忘词跑调等情况。以上的这些情况,不仅发生在初涉舞台的表演者身上,即便是有些专业表演者,一旦在重大演出时,也时常会有类似的紧张失控的心理障碍发生。当然,这一切都是心理因素中情绪消极的因素在起作用。总之,放松与紧张,紧张与放松,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不用,是歌唱时必须恰当掌握和遵守的尺度。

总之,歌唱的心理状态对声乐演唱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歌唱者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依靠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的歌唱技能,保持健康的身体,通过心理训练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能使歌唱者的歌唱技能得到充分发挥。

我心唱响范文2

摘要:歌唱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深化和发展了传统的生理教学法,为声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歌唱时心理方面的理论依据,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互促关系, 并为学生解决歌唱时胆怯等不良心态提供帮助。现就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怎样把握教学与歌唱心理的互促关系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歌唱心理;声乐学习;声乐教学

一、 歌唱心理的概念

歌唱心理是指与歌唱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例如:一些初登歌坛者,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紧张得不能自制,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怯场”。本来练得滚瓜烂熟的节目,一到上场演出虽倍加留意却偏偏会“卡壳”,出现心跳加速、身体僵硬、两腿打颤、气息上浮,忘词跑调等。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比较重视歌唱技巧技能的训练,却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歌唱心理的培养。声乐艺术是人的精神产品,一个歌唱者,无论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上,自始至终贯穿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学生在声乐学习或歌唱实践中,由于性格、情绪、意识和气质等心理因素的差异,在技巧、技能上的把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都有体现。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高音上,如果学生知道是这么高的音阶常常会唱不上去,但如果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给他同样的音乐,他可能会唱得很好,这就是心理素质的影响。在歌唱实践中,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其表现为“怯场”。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心理失衡”。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必须花一番功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帕尔曼说:“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与它相处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这说明,紧张情绪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它相处。

二、影响歌唱心理的因素

第一、歌唱的欲望:是否喜欢和愿意唱歌说明的是一个演唱者是否有歌唱的强烈意愿。是被迫演唱,还是主动演唱;是演唱自己喜爱的歌,还是演唱自己不喜欢的歌曲等,都会影响到歌者演唱的欲望和演唱的情绪言,并因此而影响歌唱的质量。

第二、演唱者的身体和生理状况:自然体质条件差异;不正常的生理状态和生活习惯,如生病、妇女例假、饮食等都会对演出的心理产生影响。

第三、对听众或观众及其行为的感受。观众群体有多种分类,每个演唱者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分类自己的观众,如中国观众和外国观众;再如普通群众、领导、朋友、亲人等等。假如观众群体是歌唱者乐意演唱并想取悦的对象,歌唱者就具有较强的演唱欲望。假如观众群体的特征和参与、行为感染了歌唱者,歌唱者的情绪与演唱表达的内容相一致,则演出的成功和圆满是轻易之事,等等。

三、歌唱心理对歌唱的影响和作用

当我们了解到影响歌唱心理的前述因素和影响之后,面临的深层的问题就是如何利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开展声乐训练和演唱。一个训练有素的优秀歌唱演员,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能够适应不同的观众群体、不同的场景,能给歌唱者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反之则给歌唱者带来痛苦和失望。根据前述分析,歌者的心理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在训练和演唱中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条件,避免不利,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演唱水平是每个歌者在训练中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应当在艺术修养、表演技巧、舞台经验几个方面加强训练。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条件,在训练和演唱中,扬长避短。首先我们应注意自己的意志和性格培养和锻炼,沉着而有自制力。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情绪的干扰,并利用情绪帮助自己演唱成功。运用技巧调整情绪,避免紧张感。

四、在声乐教学中怎样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观,以平常心去歌唱。

正确的歌唱观首先是由对歌唱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古往今来,多少科学家、艺术家都是先由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强烈兴趣、爱好而转化为热爱的情感,正是由于这种炽热的情感,支持他们不断忘我的追求着其中的真谛。对于学习声乐的歌者,只有热爱上这门艺术,才会以平和的心态,忘我的精神去学习,去歌唱。

2、教学中要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这是演唱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它要求演唱者调动自己全部精力,把平时所掌握的发声技巧,创作智慧,热情与才能,聚精会神地倾注于歌唱表演中去,从而完成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这种演唱才会打动人心,把听众带入艺术的殿堂中去。如果演唱者在表演时仍考虑声音的位置、气息,喉咙的打开等歌唱技巧问题,那么,他就不能全身心地表现作品的意境和内涵,而是为歌唱而歌唱,使歌声失去艺术的魅力,失去供人们欣赏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对演唱者水平的正常发挥和对作品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3、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学生自信心理的确立

我心唱响范文3

 

关键词:歌唱艺术 心理因素 培养 想象 

演唱不是单纯的生理技能的运动,而是演唱者生理与心理相配合协调运动的过程。英国教育家卢齐厄马南曾经讲过,歌唱就是用艺术性表达人类的真实情感。歌唱活动离不开歌唱者自身心理活动的影响与制约。 

 

(一)心理因素对歌唱艺术的影响 

 

歌唱艺术是一门融合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学科。歌唱艺术是指歌唱当中的所有活动包括状态、声音、歌曲的处理等等一系列的动作。《乐府传声》中写道:“乐生于心,人心惨声哀,人心舒声和。”我们从声乐角度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这里的“乐”指的就是声音,“心惨”和“心舒”则指的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可见,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有多么重要,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1.歌唱需要歌唱者的意志调控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概念。歌唱就是整个歌唱系统的肌肉与自己的意志、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关系,也就是说歌唱当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离不开意志力的控制。例如我们在歌唱和发声过程中的口、喉头、气管、后咽壁、横膈膜、两肋、小腹的动作,咬字时的舌头、口腔的动作,形体表演时手、脚、和面部表情的动作,都需要我们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 

2.歌唱艺术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想象是对头脑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音乐修养、想象丰富、好的柔韧的音质结合在一起构成歌唱艺术的解释。”可见,想象是艺术创造之母,是艺术生命的源泉。 

在声乐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很多东西都是抽象的,不是通过直观的感受能体会到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3.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歌唱的发挥 

情绪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艺术的情绪应该用兴奋的、激动的感觉去唱,或者是用快乐的、美的感觉去唱。有了这些情绪的感觉,演唱就会振奋人心,如果没有这些情绪的感觉,就不是歌唱表演艺术。 

情绪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积极向上丰富的情绪可以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很多歌者在平时都会遇到身体的不适、心情差,自己的情绪很低落,带着这种低落的情绪去演唱和发声很难调动歌唱的积极性,而且整个歌唱系统的器官不能被有效的去调动。 

 

(二)不良歌唱心理的常见表现及其原因 

 

歌唱的成功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和技巧功底,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两者缺一不可而且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歌唱活动完全受心理的支配。所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歌唱艺术成功的前提。本人通过平时的学习把不良的心理因素分为以下几种。 

1.歌唱的恐惧心理 

歌唱中的恐惧心理对于每个学习声乐演唱的人来说都不陌生,恐惧的结果就是紧张,而紧张的状态有很多形式。如总感到嗓子不适,总觉得有分泌物、咳痰、或喉咙发干等;还有的歌者会出现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心发慌,手冰凉、腿发抖、脸色苍白、汗流浃背、气息上浮、声嘶力竭、节奏不稳、走音离调等等。导致恐惧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兴奋和紧张。 

导致这种恐惧心理的原因从生理上来讲是因为大脑皮层的正常活动的均衡受到破坏,兴奋和抑制过程出现紊乱。从性格上来讲,性格外向的人一般性情开朗、性格活泼、善于交际具有这样性格的人恐惧的心理是比较容易消除的。相反,系性格内向的人,在与外界人接触的过程中缺乏自信比较害羞。这种性格的人比较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在舞台上容易出现紧张、怯场。 

2.舞台经验不足,缺乏自信心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不仅是一种教育人、鼓舞人的艺术还是一种表演欣赏、娱乐的艺术形式。因此,它具有最普及的大众性和娱乐性。我们作为声乐演唱者如果只在琴房练习歌唱而不去登台演出,那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这就要求我们的声乐演唱者,要多参加舞台实践的演出,这样才能与本门艺术的趋向相吻合。 

自信是歌唱者应具备的最重要

[1] [2] 

的心理素质,很多歌唱者因为心理索质的不稳定和表演技能的不扎实,造成了表演时信心不足,导致演唱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歌唱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唱者的自信心。“演唱者的自信心要比优越的专业条件更重要。”因此,只有真正的从歌唱者内心建立起自信心,那么上台的一切害怕和紧张就会迎刃而解。

.过分的追求声音的技巧 

过多追求声音技巧的歌者大多声音僵硬,没有流畅感,缺乏感情,也就是老师经常所说的“发声酱子”,成了歌唱的发声的机器,这样根本没有歌唱艺术性,这样的演唱者进步是缓慢的。声乐艺术的源泉是情感的表达,声音技术是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只不过是表达情感艺术的方式和手段而已,他们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顾此失彼。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 

 

良好的歌唱心理是演唱获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在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下,歌唱者可以运用自如的声乐技巧发挥歌曲的情感内容,使歌唱者获得成功的演出,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 

.加强声乐技能的训练 

歌唱的自信心来源于自己的实力即演(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唱者的水平高低。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胆大人艺高”,恰好就是治疗不良心理素质的良方。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认真的对待每一节声乐课,课前把老师留的曲目演唱熟练这样才能给老师留下好影响自己才能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把老师这节课的内容记下来,在课下进行反复的练习。 

.加强舞台实践,增强自信心 

提高舞台的适应能力习惯于在各种场合、环境的演唱,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尽可能的为自己创造机会。 

在歌唱者上舞台以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自我暗示法,相信自己必胜。这样我们驾驭舞台的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自信心也会增加,紧张、怯场等不良心理因素就会自然的消失了。 

.声乐学习过程中要用“心” 

我们在上课时要用“心”去感受,仔细的去体会老师讲授的内容,并通过大脑储存记忆下来,再通过自己长期的不断练习和意志力的控制慢慢变成为自己的东西。我这里所说的“心”可以理解为两个含义,一个是学习要用心,一个是学习过程是漫长的我们要有恒心,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总之,歌唱与心理因素之间是既统一又协调的关系。心理因素的运用与培养在声乐演唱和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实践证明:只有我们真正的地解决好歌唱的心理问题,注重歌唱时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建立起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才能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 

我心唱响范文4

1、我深吸一口气,踏上了舞台,唱着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校歌,我的心仿佛回到了点点光斑的篮球架下;唱着用农民和军人汗水历炼的《地道战》,我仿佛看到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小鬼子”妄想进村的情景;唱着用百炼成钢的大刀敲击出的铮铮轰鸣配乐的《大刀进行曲》,我好象看到了烈士们的热血沸腾!我们全心全意地唱着,同学们专心致致地演着,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2、轮到我们表演的时候,我极力镇定地指挥同学们走上台阶,排好队伍,然后转身向评委、老师们敬了一个礼,再转身面对同学们,高举右手做了一个开始的手势,每班都必须要唱的《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旋律响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雄伟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我班同学唱得激情飞扬,唱得热血沸腾。不知是他们唱得太激动了,还是我的指挥不当,不知不觉地,我们唱的比旋律快了几拍。唱完后,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说:我们不会再那么快了。

3、我们终于迎来了比赛那天。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迅速整好队,音乐响起,指挥在指导,领唱拿着话筒唱着,我们也跟着唱。还好,我们没有露出排练时歌声。不一会儿,我们唱完饿。我舒了一口气,心里想到:比排练时好多了!

4、音乐老师用心的教我们,我们也认真的学,同学们个个张大嘴巴,喊的面红耳赤,练了几遍都不行,就拿我来说吧,我连歌词都搞不清楚,在同学堆里瞎哼哼,老师见我们这样对我们说“大合唱体现的是集体精神,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歌唱好”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很惭愧,大家也不知不觉的认真的练起来。

5、在比赛的前几天,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带领着同学们唱歌。有时同学们那优美而又动听的歌声,在学校间来回飘荡,音乐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们班也不例外,我们参赛的曲目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放纸鹞》。在每堂课之前,我们队会练练唱歌。我们越练越好,那声音犹如百灵鸟的歌声,那样婉转和优美动听。

6、想到这儿,我更是豪情万丈,歌曲的回音在天花板上久久萦绕,雷鸣般的掌声献给了我们班的所有同学。下台后,兴致勃勃的我们预想着我们的高分。可是分数并不高,它打击了我们一切的热情。老师却毫不气馁地说:“没关系,这次我们得了一个比冠军更宝贵的财富,那便是团结,有了它,不怕拿不到第一。”

7、音乐停止了,我们的歌声也结束了。等了几秒,观众席上传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的合唱表演在这掌声中结束了。

8、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班虽然没有道具和舞蹈,但大家都有信心成功。于是,我们齐心协力地唱了起来,大家都昂首挺胸的站着,歌声虽不算十分动听,但每个人都努力地唱着。

9、瞧!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学歌呢,多认真呀!站得笔直的,不发出一点儿说话的声音。甚至有几个男生扯开了喉咙放声高歌起来,引得大家爆笑不止。男生呢,也不害羞,挠挠头就过去了。那一遍一遍的认真,终于学会了,同学们激动得欢呼雀跃。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好,相当于“开门红”,大吉大利!

10、第二首自选歌开始了,我们唱的是《闪闪的红星》 。这首歌比队歌好唱多了,随着我手臂的挥动,同学们唱得也很活泼,好像是小鸟在琴弦上欢快地跳动。很快地,随着我的手势一收,同学们立即“哑口无歌”。真唱得比上一首歌好。

11、比赛的顺序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一年级、二年级,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三楼多媒体教室,站在台阶上,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和袁聪朗颂,故站在了最前面,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班级参赛的成绩。但在比赛前一天,班主任屈老师为我们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们信心十足。同学们唱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不时还做了几个动作,是那么的优美,那么整齐,那么有力。演唱结束,裁判员老师还为我们鼓掌呢!

12、各个班级陆续登上舞台表演,五彩的聚光灯一齐照向他们,好像同学们的歌声因此更动听。唱得最好的是五年五班,他们有很多道具,让人感到似乎看到了歌中的情景,歌声也十分动听。前面几个同学的舞蹈更是衬托了歌声,简直令人陶醉。()

13、我们嘹亮的歌声从我们的口中飘向观众席。慢慢的我的心情放松了,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了。跟着音乐的旋律,我们的身体左右摇摆起来。朱老师指挥得更有力了,她的额头上出现了晶莹的汗水,我们的歌声更加的洪亮了,同学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我心唱响范文5

1、我深吸一口气,踏上了舞台,唱着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校歌,我的心仿佛回到了点点光斑的篮球架下;唱着用农民和军人汗水历炼的《地道战》,我仿佛看到了令人深恶痛绝的“小鬼子”妄想进村的情景;唱着用百炼成钢的大刀敲击出的铮铮轰鸣配乐的《大刀进行曲》,我好象看到了烈士们的热血沸腾!我们全心全意地唱着,同学们专心致致地演着,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2、轮到我们表演的时候,我极力镇定地指挥同学们走上台阶,排好队伍,然后转身向评委、老师们敬了一个礼,再转身面对同学们,高举右手做了一个开始的手势,每班都必须要唱的《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旋律响起。“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雄伟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我班同学唱得激情飞扬,唱得热血沸腾。不知是他们唱得太激动了,还是我的指挥不当,不知不觉地,我们唱的比旋律快了几拍。唱完后,他们的表情,告诉我说:我们不会再那么快了。

3、我们终于迎来了比赛那天。轮到我们上场了,我们迅速整好队,音乐响起,指挥在指导,领唱拿着话筒唱着,我们也跟着唱。还好,我们没有露出排练时歌声。不一会儿,我们唱完饿。我舒了一口气,心里想到:比排练时好多了!

4、音乐老师用心的教我们,我们也认真的学,同学们个个张大嘴巴,喊的面红耳赤,练了几遍都不行,就拿我来说吧,我连歌词都搞不清楚,在同学堆里瞎哼哼,老师见我们这样对我们说“大合唱体现的是集体精神,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歌唱好”听了老师的话,我们很惭愧,大家也不知不觉的认真的练起来。

5、在比赛的前几天,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带领着同学们唱歌。有时同学们那优美而又动听的歌声,在学校间来回飘荡,音乐就笼罩着整个校园。我们班也不例外,我们参赛的曲目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和《放纸鹞》。在每堂课之前,我们队会练练唱歌。我们越练越好,那声音犹如百灵鸟的歌声,那样婉转和优美动听。

6、想到这儿,我更是豪情万丈,歌曲的回音在天花板上久久萦绕,雷鸣般的掌声献给了我们班的所有同学。下台后,兴致勃勃的我们预想着我们的高分。可是分数并不高,它打击了我们一切的热情。老师却毫不气馁地说:“没关系,这次我们得了一个比冠军更宝贵的财富,那便是团结,有了它,不怕拿不到第一。”

7、音乐停止了,我们的歌声也结束了。等了几秒,观众席上传出雷鸣般的掌声。我们的合唱表演在这掌声中结束了。

8、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班虽然没有道具和舞蹈,但大家都有信心成功。于是,我们齐心协力地唱了起来,大家都昂首挺胸的站着,歌声虽不算十分动听,但每个人都努力地唱着。

9、瞧!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学歌呢,多认真呀!站得笔直的,不发出一点儿说话的声音。甚至有几个男生扯开了喉咙放声高歌起来,引得大家爆笑不止。男生呢,也不害羞,挠挠头就过去了。那一遍一遍的认真,终于学会了,同学们激动得欢呼雀跃。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开头好,相当于“开门红”,大吉大利!

10、第二首自选歌开始了,我们唱的是《闪闪的红星》 。这首歌比队歌好唱多了,随着我手臂的挥动,同学们唱得也很活泼,好像是小鸟在琴弦上欢快地跳动。很快地,随着我的手势一收,同学们立即“哑口无歌”。真唱得比上一首歌好。

11、比赛的顺序由低年级到高年级,一年级、二年级,终于轮到我们班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三楼多媒体教室,站在台阶上,当时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和袁聪朗颂,故站在了最前面,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班级参赛的成绩。但在比赛前一天,班主任屈老师为我们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们信心十足。同学们唱得非常投入,很有感情,不时还做了几个动作,是那么的优美,那么整齐,那么有力。演唱结束,裁判员老师还为我们鼓掌呢!

12、各个班级陆续登上舞台表演,五彩的聚光灯一齐照向他们,好像同学们的歌声因此更动听。唱得最好的是五年五班,他们有很多道具,让人感到似乎看到了歌中的情景,歌声也十分动听。前面几个同学的舞蹈更是衬托了歌声,简直令人陶醉。()

13、我们嘹亮的歌声从我们的口中飘向观众席。慢慢的我的心情放松了,心里的那块石头落地了。跟着音乐的旋律,我们的身体左右摇摆起来。朱老师指挥得更有力了,她的额头上出现了晶莹的汗水,我们的歌声更加的洪亮了,同学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我心唱响范文6

2011年5月7日,大型歌唱类综艺真人秀《我心唱响》在东方卫视播出,这档节目是荷兰Talpa公司在2010年MIP电视节上主推的一个模式,随后,东方卫视引进了节目的模式版权。《我心唱响》虽和唱歌有关,但节目本身并不是唱歌比赛,“而是提供给普通人通过歌唱表达各类情感的机会,比如告白、忏悔或哪怕仅仅是一个感谢。”

节目推出后,虽然收视率没有“达人秀”那般火爆,但节目依靠新颖的样式和创作思路,成为“平民秀”节目大潮中一个独特的存在,颇有“小清新”之风。

模式再改造

《我心唱响》将情感故事以“歌言志”的方式融入歌唱类节目,其推出与东方卫视2011年提出的频道口号“梦想的力量,你我同在”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节目融合了真人秀、综艺、现场访谈等多种元素。混搭后的节目呈现出年轻化、时尚化的风格。“混搭多种元素是节目创作的一大趋势,但如此操作,对节目环节设置的要求非常高。”东方卫视节目部主任、《我心唱响》总导演陈晔说。

引进模式后,《我心唱响》在模式的本土化上下了不少工夫。

首先是节目节奏。原版节目每集讲述10-11个故事,通过歌词传情达意,节奏较快。《我心唱响》则将故事数量缩减到7-8个,节奏相对放慢。“中国观众要看故事的来龙去脉,节目需要把故事的方方面面都展示清楚,才能算完整。因此,为了照顾全国的收视习惯,并兼顾本地,我们调整了节目节奏。”陈晔说。

其次,在节目板块设置上,《我心唱响》也做了较多创新。

比如,结合当前荧屏婚恋节目热潮,以及当代适婚年轻人相较老一辈更开放的婚恋心态――大多希望能给另一半一个能留下深刻记忆的求婚仪式的诉求,节目组固定设置了一个名为“声声心动”的求婚板块。而原版节目中是没有这样的板块设置的。比如第四期《我心唱响》中,清华大学的一位女博士披着婚纱,带着求婚钻戒,唱着《勇气》向毫不知情的男友求婚:“我不要房子,也不要车子,我只需要一声一辈子的承诺。”这一场景让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同时,节目会通过外景真人秀展示整个求婚过程,每期的求婚设计均有所不同,惊喜、感动和泪水相伴的求婚过程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再比如,节目还设置了“投诉环节”,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的聆听者,“投诉者一般是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又投诉无门者,比如在酒店用餐时吃到苍蝇,投诉餐饮企业这样的故事。”陈晔说,国外原版节目中并无这样的环节设置,添加这一环节,也是考虑到“本土化”。

另一个新增环节是行业展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唱出职场中的酸甜苦辣,比如护士、售楼小姐、代驾司机、交警等。“这种民生情感的表达,也有不错的关注度。”

《我心唱响》是一个以“素人”为主的秀。在这波“平民秀”大潮中,快速有效地推广节目,对没有先发优势的《我心唱响》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节目组继续了“混搭”思路,在节目中增加了明星帮唱环节,这也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选择。“纯‘素人’节目推广难度很大,如果能很好地结合明星资源,对节目收视会有明显帮助。但关键在于结合的精妙、恰到好处。”陈晔说。

《我心唱响》的路子是“唱出你的故事”,所以,节目的关键点还在于故事筛选。如何在一个电视故事泛滥、同质化严重的时代保持“故事”的品质,是节目组最为看重的一个点。据介绍,《我心唱响》故事的“中标比”达到9:1到10:1。“中国观众口味比较‘重’,寻常故事已经不能打动他们了,挑选故事越来越难。”陈晔说。

在“故事”整体风格上,陈晔认为,并不是只有弱势群体的悲惨故事才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是否有真挚的情感。比如日本帅哥牵着宠物猪来唱歌征婚,或者是物流公司员工集体为老板唱歌要求加薪等,这些“非苦情”情感也能获得不错的收视反馈。

细节和流程化

荷兰原版节目是一档季播节目,《我心唱响》则为周播节目。由于涉及故事人物多,外景拍摄和演播室环节多,单期节目的制作周期达到3―4周。节目组总共有40多人,其中东方卫视的内部团队15人,来自社会公司的制作人员30多人,除了总导演陈晔和几位副总导演外,其余团队成员大多是“80后”。

栏目组采用了接力棒式的操作流程,节目组分为故事组、执行组、后期组、宣传组、音乐组等,每个组负责相应内容,陈晔和三位副总导演把控总流程和各环节的协调工作。

我心唱响范文7

关键词:声乐;演唱;紧张;放松;研究

在声乐演唱中紧张和放松是我们经常遇到并思考的两个问题。每一个演唱者都希望克服紧张的心理,做到放松演唱,但是他们对紧张与放松的认识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和误区,总是认为紧张就是不好的,放松就是对的。实际上,紧张与放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由于歌唱是由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共同完成的,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抽象性,我们应从心理活动人手,克服不良的紧张情绪,保留正确的适度紧张感。并从生理活动人手,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合理地运用各种歌唱器官,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及登台演出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和舞台表演风格。

1声乐表演中的紧张情绪原因分析

1.1技术因素

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具备科学道理。单拿发声分析,发声原意指产生嗓音或声响就能听见的效果,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歌唱发声的目的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需求的各种技术环境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而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技能,并对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予以调节,从而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最终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然而很多演唱者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科学的发声技巧进行练习,进而使歌唱时的状态受到影响,还会连带产生一系列的歌唱发声问题,形成技术上的问题。也正是由于技术缺陷,声乐表演者会产生一种紧张心理,内心恐惧在演唱过程中会影响技术问题。

1.2心理因素

声乐是演唱者表达内心情感、认识和需求的一种载体,只有打动人心和勾起听众共鸣的歌曲才能被奉为经典。学习声乐从初始的演唱技巧到后续情感的进一步升华,都需要演唱者除了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还要利用心理因素表现情感。即所谓声乐艺术的重要特征则在看似简单的表象下蕴含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通常演唱者在声乐表演中会遇到以下心理困境:首先,心理紧张。造成心理紧张最直接的因素是,由于个体所处的环境的特殊性或即将要的面临事务的重要性,心理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压力,进而出现一些异常行为,影响结果。人在面对比赛、面试、上台表演等,都会有明显的“心不在焉”、“飘忽不定”等心理紧张表现。怯场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是心理紧张的典型代表,演唱会会有声音嘶哑、气息上浮、口干舌燥,严重者还会有失语忘调等现象。

1.3生理因素

声乐演唱和其他艺术相比有着固有的特殊性,即嗓子就是其表演工具,也是每天使用的。这非常娇贵的人体器官,一旦有任何不适便会影响歌唱效果。例如,日常生活的感冒,此类病情必然会波及嗓子,导致其出现发炎、喉部肿痛、鼻塞和身体疲惫等症状。在上述条件,不能正常歌唱。此外,女生每月特定的生理周期也会影响演唱。除了发声器官以外,歌唱状态还受个人身体素质影响,若表演者身体健康且具备良好的声乐信心,表演自然比体弱多病且缺乏自信心的演唱者优秀。总而言之,由于声乐表演的特殊性,生理因素中的先天身体素质和后天的保养锻炼很容易影响歌唱状态。

2声乐演唱中紧张的状态的解决办法

2.1技术方面

首先,作为声乐演唱来说,演唱者必须要有扎实的演唱基本功作为基础。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小有成就的学习者,都要每天坚持对于基本功的练习。基本功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今后所有的学习,都是在这个地基的基础上展开的,地基不牢固,上面的楼房也就不会牢固。其次,是要对自己的歌唱条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受制于身体素质的原因,没有一个演唱者能够掌握好全部的歌唱技术,这就需要演唱者进行辨证的分析,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在教师的帮助下扬长避短。声乐演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演唱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素养,演唱者从年轻时候就要树立起这种意识,主动进行全方面的学习,不断积累和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为有感情、个性地表达一首作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生理方面

前文中提到,喉咙是一个很娇贵的发声器官,所以演唱者要树立一种自我保护和锻炼的意识。例如,时刻关注天气变化,适当地增减衣服,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等。特别是女生,在自己生理周期的前两天,少唱或不唱,多喝水,如果有必要的演唱任务,则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尽量使自己不受影响或少受影响。

2.3心理方面

我心唱响范文8

关键词:音乐艺术;内心听觉;歌唱记忆力;歌唱想象力;听觉差异;声音调控

中图分类号:J604 文献标识码:A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声乐大师都很重视内心听觉对歌唱的调控作用,认为它是进行声乐表演艺术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如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强调:“歌唱发声时,我刚准备好发声,还没有唱出的声音已传进我耳朵,好坏我都已知道。”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说:“发声时应把所要唱的每一个母音的音响,根据表现的需要,预先从心理上去想象、做形和着色,它就会引起有关部位的简单又自然的行动,这是我自己始终在做的也是我建议所有歌手去做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吉诺・贝基也说:“歌唱的声音是艺术家脑子里想好才唱出来的,唱之前好像能够看得见那音色是什么样的,就知道出什么声音,如果不知道,我就没法唱出来。”

声乐大师们的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同的;即表明了内心听觉对美妙歌声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在歌唱者中仍有不少人对内心听觉促进美妙歌声形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更有甚者,在部分专业歌唱者中仍有人由于不知内心听觉这一重要歌唱心理现象的基本含义与作用,致使在歌唱中对声乐的一些基本矛盾和现象不明就里,很容易陷入迷茫困惑的境地,从而制约了声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内心听觉与形成机制

所谓“内心听觉”,是指人内心中以音乐听觉感知为基础,使以往感知过的音乐音响、歌唱语音声响在人脑中留下的映像得以现时反映,形成歌唱听觉表象。同时,凭借歌唱记忆力和歌唱想象力,从而使听觉表象能力得以较高水平的发展并逐步构成完善的听觉意象(内心听觉)。俄国著名作曲家里姆斯基一科萨科夫(1844-1908)把“不借助于乐器或嗓音在思想中想象乐音及其关系的能力”称之为内部听觉。在此基础上迈卡巴尔进一步阐明:“通常把音乐听觉分为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听觉是感知从外部来的实在的声音印象的能力;内部听觉是借助于不依实在的声音印象为转移的音乐想象的能力。”

(一)歌唱记忆力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

人类心理现象诸如感觉、知觉、思维、语言、记忆、想象、表象、情感、意识、意志等高级心理特征的产生表明,它们是人类特有的神经基础及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产物,其中感觉、知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感觉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歌唱实践中,感觉一般都可以立刻转化为知觉,故而人们常常把两者统称为“感知觉”。同样,听觉表象这一心理活动也是以感知觉为基础的,并且与歌唱记忆、想象的心理活动关系密切。听觉表象能力“在比较高的发展水平上,它构成通常称之为内部听觉的东西,它是音乐硭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无疑,一方面被称之为内部听觉的东西它是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的基本核心,另一方面在构成内部听觉的过程巾,音乐记忆和音乐想象则义是发展听觉表象能力的两大要素。其中,“想象活动最为广阔的领域是音乐的联想,音乐再创造的想象力是建立在音乐联想基础上的,而联想又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音乐记忆力既是形成内部听觉即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又是音乐联想、音乐再创造想象力的根本保证。

所谓记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从其形成的生理机制认为:“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关系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人脑时,在大脑皮质形成各种暂时神经联系,这些暂时神经联系在刺激物作用终止以后,以痕迹的方式保留在头脑中,这些痕迹在以后的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活跃起来,并且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其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重现和再认与其他如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在认识过程巾,它们都会有记忆的基本特质。如果没有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记忆,就没有感觉的印记。如果没有对事物整体的记忆,就没有知觉的存在。如果没有对过去感知的事物的记忆,缺乏可供加工改造的记忆材料,就不可能产生想象。如果没有对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认识的记忆,就不能进行思维。同样,如果没有对声乐各要素的记忆,就不能实现艺术性的歌唱。可见歌唱记忆力对形成内心听觉的作用是巨大的。歌唱记忆力包括音高记忆、和声记忆、旋律记忆、节奏记忆、歌词记忆、歌唱表象记忆、声音表象记忆等等。从声乐艺术的角度说,这是人们确保歌唱艺术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歌唱记忆力能够将已经感知过的歌唱记忆表象逐步转化为记忆材料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并且通过想象对头脑中所积累的记忆材料进行不断加工、改造、筛选、提炼,以新的形象在人脑中留下其映像而形成富有想象的听觉表象进而构成内心听觉。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偶尔出现、转瞬即逝的正确的声音感觉,歌唱记忆力不仅能够牢同加以捕捉,而且借助内心听觉能够对其不断持续地酝酿、调整、发展、巩同。使其能够随机提取、运用、再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练习达到当你还没张嘴之前,自己耳朵里已经听到了,这样才会有把握。”它既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歌唱记忆力发展听觉表象能力促进歌唱练习(没有听觉表象是不能歌唱的),也是通过歌唱练习不断强化听觉表象的结果。由此可见,一方面歌唱者的一切艺术活动只有依靠歌唱记忆力的存在才能得以进行;另一方面歌唱记忆力对形成与发展内心听觉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由于歌唱记忆力与内心听觉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对人类歌唱艺术活动审美与实践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就应当不断地通过加强歌唱记忆力的训练来促进内心听觉能力的提升。然而,歌唱艺术活动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交融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对不尽相同的歌唱记忆具有一定的制约性,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歌唱记忆方法和规律。根据歌唱者记忆功能和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分成: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等。其中形象记忆(又称表象记忆)是歌唱记忆重要的识记方法之一。所谓形象记忆,“就是以感知过的人、事物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可以帮助记住对象与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些形象可以是视觉形象,也可以是听觉形象,也可以是味觉、嗅觉、触觉的形象”。而与歌唱的内心听觉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当为听觉形象的记忆,其次为视 觉形象、运动形象和触觉形象的记忆,再次为味觉、嗅觉形象的记忆。它们都属于记忆表象的范畴,彼此之间既各具特点,又相互作用,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实际的艺术实践中,往往各类记忆是综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的。对歌唱而言,由于某些感觉形象其本身就存在着诸多识记方面的障碍,加之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往往给形象记忆带来重重困难。因此,必须遵循独特的歌唱记忆方法和规律,才能使形象记忆生动而深刻。比如,听觉形象的建立虽然有清晰可感的音乐音响和歌唱语音声响信号可供神经系统、听觉器官记忆、感知,但音乐形象的时间流程和音乐声响信号的时间因素,制约了具体记忆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歌唱训练就应该根据歌者各自不同的嗓音特点和条件,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对相关伟大歌唱家的声音有的放矢地进行分析、研究和欣赏,加强对其歌唱中嗓音声学特征的听觉形象识记训练。从而在歌者头脑中形成其明晰又充满艺术魅力的声音表象,这样,歌者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中,声音表象就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而这正是听觉形象识记的有效手段之一。再如,歌唱是情感的艺术,在注重情感记忆中各种情感情绪的体验、借鉴和积累的同时,根据不同声乐作品的音乐、语言、情感、风格等特点,结合以语言形式(概念、理论、定理、公式等)表达事物本质与联系为特征的逻辑记忆,两者相互作用可以增强歌唱的记忆效果。同样,歌唱运动是一种歌者身体的机能运动,是一种混合着生理和心理活动的智慧的运动。因此,必然会涉及到歌唱记忆中的运动记忆问题。歌唱运动记忆由于内感运动的感觉印象缺乏具体可感的外部特征,显得过于模糊、抽象。故而,针对运动记忆的特点,歌者应该充分运用联想、想象这个思维工具,使之将歌唱运动模糊、抽象的内部感觉体验与歌唱听觉、视觉形象相结合,使客观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规律紧密联系,采用比较、推理和联想记忆等多种记忆方法,确保歌唱运动记忆的效率。

如果没有很好的歌唱记忆力,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巾就不能得以很好反映,如果没有外部听觉的感知积累就不能形成听觉表象,也就不可能构成内心听觉。而没有内心听觉则势必影响歌唱甚至不能歌唱。因此,歌唱记忆力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然而,仅有很好的歌唱记忆力尚不能完善内心听觉,还必须凭借歌唱想象力才能使内心听觉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和完善。

(二)歌唱想象力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条件

所谓想象是指“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构成想象的材料均来自记忆表象,想象是记忆表象的进一步加工”。德同著名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认为:“最杰出的艺术家的本领就是想象。”这从一定意义上表明越是杰出的艺术家,其想象力越丰富。也表明艺术想象的表象材料与一般想象的表象材料不一样,它既以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作为想象的表象材料,同时又包含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而歌唱的想象表象材料尽管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想象表象材料性质相同,但所采用的表象材料则以精神生活为主。同时,又由于歌唱艺术的特殊性,其歌唱想象必然有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讲,按照歌唱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具有不依据任何现成的描述而创造新形象的特点,再造想象则具有依据某种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特点。一方面在歌唱训练中,丰富多变的音乐音响、艰深复杂的声乐技巧、歌唱语言声响一道与歌唱者自身的人生阅历、情感、修养、想象的相互交融,使歌唱者通过训练与聆听可以“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指声乐作品),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从而实际上构成了歌唱者的创造想象;另一方面歌唱者又可以根据音乐音响的表述,歌词语言的描绘,在词曲作者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在其他各个相关环节上建立联觉的对应关系与揭示作品意图的逻辑过程并创造出新形象,从而构成歌唱者的再造想象。因此,歌唱活动实际上包含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想象。

在歌唱记忆力的基础上,歌唱者的歌唱想象竭力把视觉表象及其他表象抽象上升到纯粹精神高度的意象状态,同时对从感知觉中得到并在歌唱记忆力基础上保存的听觉表象作进一步分析、综合、提炼和转化。当想象在感知觉意象与听觉表象之间来往穿梭寻找到某个共同点,新的歌唱艺术形象和新的听觉表象就会浮现在歌唱者的脑海中,从而孕育出明晰的内心听觉。反之,在感性认识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环节中,内心听觉又可以借助歌唱想象参与到演唱思维中去,对不同声乐作品的内涵、意境、人物、情感、色彩、结构、音高、音色、表现、艺术形象等,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音乐音响表象和歌唱的声音表象,从而转化为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地比较具象的听觉形象。在实践中为了巩固这种想象中的听觉形象,内心听觉必然会对不理想的声音进行动态的不断调整,使其更加符合想象中的听觉形象进而为产生优美动听的歌声提供心理调控机制。可见演唱者的任何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语言、记忆、表象、情感、意识、意志等都包含着想象,都离不开想象。想象与任何心理活动是相生相伴互为条件有机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想象力越丰富,听觉表象能力发展水平就越高,听觉表象能力发展水平越高,内心听觉就越明晰。内心听觉越明晰,随意运用的能力就越强。

从声乐表演艺术的角度来看,歌唱者具有丰富的歌唱想象力可以使思维飞越平淡乏味的一维世界,感悟体验纷呈奇异的多维艺术世界。这样,不仅能提高歌唱者对美好事物的感性认识能力,更能提升歌唱者对美好事物认知和透析的能力。丰富的歌唱想象力既与先天的心理、生理素质有关,更与后天的社会学习实践锻炼有关。后天的学习培养对歌唱想象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它的形成是在长期刻苦的声乐学习中,融入学习者的创造性,依靠学习者的感知、记忆、情感、思维、经历、文化修养水平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能力的歌唱想象力。它是在人类社会艺术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心理素质,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同时,也要认识到歌唱者的主观意识、艺术经验、知识、修养和对音乐材料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想象力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虽然内心听觉本质上属于心理听觉范畴,但它却和生理听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听觉表象能力是形成内心听觉心理基础的话,那么,歌唱听觉感知能力则是形成内心听觉必需的生理基础。

二、听觉感知与主、客观听觉差异对形成内心听觉的制约

我们知道,歌唱中的想象是以丰富的歌声听觉记忆表象为加工材料的,并以此展开预想、联想与想象创造等一系列的加工,逐步达到对听觉生理机能更精确的把握。而歌声听觉记忆表象必然是在健全的生理听觉基础上产生的。先天性的聋哑者头脑中不可能产生动人的歌声听觉记忆表象,也就不可能产生音乐想象和内心听觉。由此可见,不仅歌唱运动中的心理活动与生理听觉活动是紧密相连的,而且生理听觉活动是先决条件。所谓听觉是指:“辨别声音特性的感觉”。“听 觉有音高、响度和音色的区别,这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振幅和波形这三个基本物理特征所决定”。在听觉活动中,正常人的肌体听觉生理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构成听觉的生理的物质基础,它由末梢部、传导部、中枢部组成。它涵盖了人体听觉生理器官、机体组织和神经通路、听觉生理器官的解剖结构以及生理功能。作为声源体物质基础的发声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受振动发声后,声波首先进入耳廓,然后经外耳道并达到富有弹性的鼓膜后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鼓室里的锤骨、砧骨、镫骨组成的听骨链,传人内耳的淋巴液并引起周期波动,而它又使得浮于淋巴液中的听觉末梢感受器――柯蒂氏器在接受到声波的刺激后,把机械的声波振动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沿着听觉神经纤维将这种冲动传输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颞叶),从而产生听觉。在这个过程中听觉中枢不断对传人的声音信息进行全面的识别、分析、处理和综合,把肌体的生理听觉刺激转换为心理思维信息,最终形成生理、心理听觉感受反应。

人们感知人声嗓音根据听觉途径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听觉类型:

(1)外传导听觉,即借助空气或其他外界固体、液体物质为传声中介,以听者自己的听觉器官接受并感知外界声音的听觉方式。而在日常生活中,外传导听觉最基本的途径往往以空气作为传声中介,故又称为气导途径听觉。

(2)内传导听觉,即以歌唱者或说话者在嗓音发声过程中经由自身的某些器官、组织如相关肌肉、骨骼和咽鼓管等的振动为传声中介,以自体内耳听觉生理器官接受并感知自身嗓音的听觉方式。而内传导途径传声中其音响的传递大部分是由骨骼主要由头骨振动影响内耳迷路外淋巴,使之产生振动,继而刺激螺旋器中毛细胞及底部的神经末梢,造成神经冲动引起听觉。它以骨骼作为传声中介,故又称为骨导途径听觉。

(3)内、外传导复合听觉,即歌喁者或讲话者自己在嗓音正常发声过程中,同时经由外传导途径和内传导途径感知自身嗓音的复合听觉方式。

(4)心理听觉,即内心听觉。它是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凭借歌唱记忆力和歌唱想象力形成较高水平的听觉表象能力而构成的。是歌者在正常状态下生理、心理听觉和思维意识活动的产物。

上述四种听觉方式不仅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且都与人的听觉生理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人的听觉生理感知活动是获得歌唱听觉印象的源泉。然而,由于声音的媒介物质、听觉的感受途径、方式、环境、时空的差别,因而其产生的听觉印象、感受与效果就各有不同。由此可见,听觉信号、声音传播途径与方法、听觉的接受方式是影响听觉活动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特定条件下这三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带来人们听觉印象的改变,从而影响和制约人的听觉感知活动和感受反映。而在诸多影响和制约人的听觉感知活动和感受反映的因素中,最大的莫过于人们在听觉活动中所使用的听觉感知途径与方式了,其中生理性的主、客观听觉的差异对内心听觉的正确形成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在歌唱训练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事例发生:当声乐老师认为某学生唱出较圆润而通透的声音时,该学生的反映却很茫然,心里在疑问“这是好声音吗”?相反某学生自我感觉唱出较圆润而通透的声音时而声乐老师听到的则往往是干涩、单薄的声音。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完全排除人们在声音审美与评判标准方面出现认识偏差的可能性,然而。更主要的是由于两者对同一歌唱信号的感知途径、方式的不同带来的主观与客观的听觉感受不一样,故此造成主、客观听觉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当学生唱给老师听时其声音以空气作传声中介,老师以外传导听觉即客观听觉接收方式感知其声音。而学生听自己的歌唱时其声音则同时以骨骼作传声中介和空气作传声中介(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在现实条件下人们尚不能完全阻断空气传导的影响而获得单纯而完整意义上的内传导听觉体验,所谓的内传导听觉体验实质上是从内、外复合听觉方式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外传导途径和内传导途径以复合听觉即主观听觉接收方式感知自身声音。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教授他把外传导听觉途径基础上形成的歌唱听觉方式称之为“客观耳朵”,而将复合传导听觉途径基础上形成的自我听觉方式称之为“主观耳朵”,并特别强调通过加强听觉训I练促使“主观耳朵”适应“客观耳朵”,使歌唱者对自己嗓音的听觉认识和判断力上达到歌唱听觉客观效果与自我心理认同的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事实上,内、外复合听觉方式中气导途径的声音信号要强于骨导途径,因此,人们的自我听觉相对接近于外传导途径,在心理上容易忽略内导途径的听觉存在,而这往往是导致主、客观听觉差异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歌唱者通过听觉双重途径获得的声音,也会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误。故而,主、客观听觉的差异性往往导致人们盲目轻信自己的听觉观念和印象,促使人们对自己嗓音的听觉主观观念的形成。而当主、客观听觉印象不一致时必然会加剧其刚惑。这种困惑如果经常出现在歌唱训练中的话,无疑会阻碍听觉表象能力的发展,制约内心听觉的正确形成,影响对美妙歌声的认知与判断,从而严重影响歌唱者歌唱技艺技巧水平的提高和歌唱能力的发展。

三、内心听觉对形成美妙歌声的调控作用

在声乐艺术中,因为“声音概念”即对听觉形象的深刻领会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混淆而导致形形的声乐理沦和歌喟技巧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总是与歌唱发声生理机能运动,歌唱技巧技术的操控运用,歌唱生理运动内感体验和歌唱心理感受反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影响和制约歌唱的这些主、客观条件因素又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必然影响歌唱者对相关声乐理论和歌唱技巧问题的认识与看法,并最终由于认识混淆而引发各种错误。我们只有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意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相互协调、综合发挥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培养和加强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借助艺术通感(通过听觉引起视觉、味觉、触觉、运动觉等其他官能相近似的反映,彼此合作连通而产生一种统一的艺术形象感),使其对美妙歌声的形成发挥调控作用。

(一)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从声乐心理学观点看,任何歌唱表象都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内心听觉又是在听觉表象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过程中构成的,其中歌唱记忆力、歌唱想象力则是形成内心听觉的必要前提与条件。一旦构成内心听觉,它既可为歌唱记忆力、歌唱想象力提供基础保证,又可为具体歌唱思维提供依据,从而成为其基本核心。内心听觉是一种区别于一般听觉感知行为能力的高级听觉意象思维能力,是歌唱者在不断的声乐艺术实践中以听觉感知经验积淀为基础,对歌唱声音表象群即人声歌唱音响物理声学特征的抽象与概括。它是歌唱者在知觉的过程中保留在头脑中的痕迹,是长期生理、心理听觉和思维活动的产物。因而,它具有相对稳定的概念化的听觉声音观念性特征。在歌唱听觉感知的基础上,一经确立便不再依赖直接的生理听觉感知行为来维系其存在的完整 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歌唱者的声音概念一时产生模糊、偏离或无所适从时,它可以适时的给予调控、纠偏,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要紧的,声乐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学生声音概念的过程,训练老师和学生的耳朵,培养歌唱家的耳朵”。这一方面表明好的声音概念对于形成美妙歌声具有重要意义,而好的声音概念必然是建立在正确听觉表象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歌唱中的关键是洲练“耳朵”,我们不仅需要训练敏锐的歌唱听觉,而且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加强“耳的意识”。德国伟大音乐家舒曼(1810-1856)认为:“耳的意识并不次于其眼,这个繁忙的器官从周围世界的一切音响和音调中搜取一定的轮廓;经凝练后形成清晰的形态”。舒曼所认为的“耳的意识”显然就是在听觉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听觉表象,而听觉表象能力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内心听觉则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二)可以帮助我们缩小主、客观听觉差异

如前所述,在歌唱听觉感知的基础上,内心听觉一经确立便不再依赖直接的生理听觉感知行为来维系其存在的完整性。即使假设某些歌唱者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听觉,乃至于丧失控制喉头运动的能力而丧失正确歌唱的能力,但听觉表象的明晰性和精确性丝毫不会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说,它那概念化的听觉声音观念性特征,先导性与创造性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则会更加凸显。它们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听觉意象在知觉之后向思维过渡时出现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一般性的演唱心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主体不断寻求感觉调控的过程,而听觉意象则可以自发地填补其中某些点上的空白;而在更高层次的演唱创造心理中,听觉意象可以发挥日益主动的调控作用,并且反作用于感知,彼此相互促进。因此,在内心听觉的调控作用下,可以使主观性占主导的复合传导与内传导听觉更具客观性,使客观性占主导的外传导听觉更具真实性,从而有利于我们不断的缩小主、客观听觉差异。使歌唱者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声音,全面提升其歌唱能力。

(三)可以帮助我们加强对声音音色的调控能力

所谓音色即“声音感觉中反映复音的音质成分方面,即反映构成复音成分的音(和声和非和声的)的相对强度方面,通常称之为音色”。从声学物理的层面说,声音中所含波形的不同、泛音的多少决定音色;从歌唱与发声层面说,嗓音先天条件是基础,后天正确培养、训练则是改变、调整、美化音色的关键;从艺术审美层面说,人们对音色的审美取向决定其喜好。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审美趣味、文化修养、情绪状态、个性差异等等,对声音色彩会有不同的感受。尽管从声音表象(不包括语言、情感、表现、风格等在内的某种具体歌唱的声音在人脑中留下的映像)层面说每个人对音色的感觉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明亮的音色,有人喜欢黯淡的音色,也有人喜欢深厚的音色,还有人喜欢柔和的音色等等,但对构成美妙歌声的基本元素如纯净、圆润、畅通、透明、华丽、宏亮、淳厚等音色其审美取向却有着广泛的一致性。当某个歌唱者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往往长时间找不到歌声的优美音色时,我们通常会说:“不入门”、“没上路”,实际上反映了该歌唱者缺乏运用内心听觉调控歌唱声音音色能力,也就是说其内心听觉缺乏随意运用的能力。歌唱者只有在不知疲倦、百折不挠、刻苦训练的感知基础上,在对歌唱声音表象(同属某一特定流派唱法艺术体系的各人声嗓音声部类别演唱共性特征)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自身嗓音的特点和特定声乐作品的风格要求,随意运用内心听觉调控声音音色。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世界著名歌星沙拉・布莱曼、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著名歌星谭晶等,在具备高超发声技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声乐艺术形式、不同艺术风格的表现需要,既能演唱歌剧、又能演唱民歌,既能演唱艺术歌曲、又能演唱音乐剧以及流行歌曲等风格各异的声乐作品,他(她)们之所以能跨越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经典与流行的界限,固然得益于综合歌唱能力和审美、文化、艺术修养,但其高水平的听觉表象能力与随意运用内心听觉自如地调控不同声音色彩则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四)可以帮助歌唱者在声乐表演中获得审美体验

如果没有敏锐的内心听觉的调控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歌声。而敏锐的内心听觉的建立必然有赖于在听觉表象能力发展较高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全面而正确把握同属某一特定流派唱法艺术体系的各人声嗓音声部类别演唱共性与特征的歌唱声音表象。它是对歌唱声音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是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体验的至高境界,反映了歌唱者的审美追求与审美价值取向。从而有利于歌唱者听觉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声乐作品特定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寻找灵魂深处的歌唱情感,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刻画艺术形象和挖掘出作品内涵,而这正是内心听觉帮助歌唱者在声乐表演中获得歌唱审美体验的重要功能之一。

四、结语

我心唱响范文9

歌唱是听觉的艺术,歌唱的听觉,是演唱者赖以创造歌声的重要手段,也是欣赏者赖以聆听的中介。而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则更是听觉的深化。听觉是有声的,它是对外界音响传播的接受和反应。而内心听觉是无声的,它是歌唱者通过歌曲旋律的有声音响记忆产生的声音表象。这种声音表象正是所唱歌曲旋律的音高、音强、音色、音程等的跃动流程,也是隐藏在演唱者内心的一条旋律线。这条旋律线不仅是歌曲的听觉记忆表象,更是演唱者进行乐感处理的音乐动脉,它通过大脑神经的情感调控,使音响听觉的表象通过有声地抒发而增强它的表现力。许多成熟的音乐指挥家从不看总谱或乐谱,音响的内心听觉记忆在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旋律清晰的起伏跌宕的音乐流程,并通过他的手势指挥动作去调控着乐队的有声旋律。而演唱者则是用他的歌喉,通过声音演释出内心听觉记忆的表象,以此唤起听众的记忆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听众从歌曲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比如演唱《牧歌》这首壮景抒怀的内蒙民歌,由八小节的乐句组成了一首简洁的单一段曲式,通过读谱视唱,可以感觉到这首歌的曲调平稳舒缓,清新辽阔,强弱对比的力度变化不大,没有突发性的高低和抑扬起伏,音色基本保持轻柔圆润的情境。演唱者反复吟诵、背熟歌曲旋律的过程也是体验与切磋艺术处理的过程,掌握了歌曲的曲式结构及其音高变化规律,这是加强旋律记忆的基础,然后根据乐曲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语气语势等处理,进一步巩固内心听觉的记忆表象。并经过反复练唱,以及录音审听来提高表现效果,使外在的音响听觉得到内心听觉的音响巩固,这样在正式的演唱中,就可以充分调控呼吸、发声等技巧来释放出娴熟于心的歌唱。同时演唱中还可以通过伴奏的提示,唤起内心听觉的记忆再现。

显然,一般简单的曲式容易记忆,而大段的咏叹调、唱段,或是多段体复杂的曲式就需要加强有意识记忆,使内心听觉得到不断的强化。比如《跳蚤之歌》,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的插曲,是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小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他以皇帝畜养“跳蚤”来讽刺当时德国诸侯豢养宠臣的丑剧。歌中有对国王昏庸无能的讥笑;有对跳蚤装腔作势的嘲笑;有讲故事者轻蔑的冷笑;有人民大众敢于抗争,愤怒喊出“捏死它”以后痛快淋漓爽朗的大笑。对这几种笑要仔细琢磨,反复练习,准确把握,逐渐使不同的语气声调的声音表象储存在脑海的记忆中,并使之成为无声的音响。演唱者通过内心听觉的表象再现音响旋律的流程,释放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对歌曲音响旋律变化的内心听觉越丰富,演唱者的乐感素质和艺术处理的能力和技巧就越高。所以,提高歌唱中内心听觉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情感表达的音乐性,同时还加强了音乐流程的记忆力,是歌唱中心理活动不容忽视的艺术规律。

歌唱的内心视觉,又称为内心视觉表象,也简称为内心视象。内心视象可分为再现的内心视象与再造的内心视象。再现的内心视象是曾经经历或看到过的映象,通过记忆重新在脑海中呈现,而再造的内心视象则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源进行想象的结果。歌唱的内心视象大都属于再造性的内心视象,即主要通过歌词的语言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比如演唱前面提到的那首《牧歌》,歌词描绘出了辽阔草原上的一幅绮丽的风景画,那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呈现出美丽的草原形象。演唱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草原的生活,就要通过想象创造同样“历历在目”的“内心视象”,做到进入规定情景,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切的大自然的现实。比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从碧波滚滚的南疆到白雪飘飘的北国,从春苗秋果到森林山川……就像是一组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闪烁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色。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分析歌词时对所提供的情景进行深入的艺术想象,组织内心视象的具体图画,结合音乐旋律以及情感的变化在脑海中“播放”祖国的森林、山川、河流、田野、湖泊等无限风光。这种流动的内心视象,可以促进演唱者情感真切的自然感受,并通过歌声将这一美好画面传达给听众。

有的歌曲是通过描写人物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的,如果演唱者没有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头脑中没有所唱歌曲的人物形象或情景,就要依据我们生活中的人与事、电视、图片中看到的歌词中的提示进行想象,产生对歌曲的内心视象。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的精神风貌,道出“为四化、为祖国,流过多少汗”,“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建设四个现代化祖国的亲身感受,已经给你一个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年轻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为祖国、为四化出汗、出力的内心视象。这样,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为唱好这首歌曲奠定了感情基础。

有的歌曲是通过情绪和气氛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的,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演唱者如果没有经历歌中的这种场面,就要抓住主题充分分析歌词,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在你的内心视象中假设一个场景,再来确定演唱风格和演唱情绪。根据歌词内容有层次地层开,就像我们看电影或讲故事,要有一个开头、展开、结束。过程要连贯,内心要有景的画面、景的形象,歌唱才会入境、入情,情绪和气氛才会饱满。

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当我作曲时,在我的心中总有一幅画,并按照这幅画去工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演唱者。演唱者就要运用内心视象对歌曲进行想象,设计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并按照拟定的画卷,运用科学的发声,去获取声音的美感。再把这一美感展现给听众,使听众随着你的歌声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去,达到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好象自己就是歌曲中所指定的对象,只有这样你的歌声才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在实际的演唱中是相互融合并同步进行的。歌唱的审美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它是随着音乐本身的运动过程而进行思维的过程。而审美内心听觉的思维正是对歌曲旋律——乐音与语音融合音响的思维过程,是在依字(语音)行腔(乐音)中进行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语音是基础,乐音是发挥,内心听觉的记忆实际上是依字行腔的音响表象,而审美内心视觉则主要依赖于歌词语意所概括的具象特征,它以鲜明的内心视象既提示了演唱者栩栩如生的感觉,也有助于在歌唱中唤起具体形象的生动表达。因为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象在歌曲演唱中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正如当我们看到“广茂的田野”“黄澄澄的稻穗”“收割的人们”,就会想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当我们听到《大海故乡》这首歌曲就会联想到“大海”“沙滩”“白云”“风和日丽”这些景象,演唱者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越敏锐,才有可能产生美好的声音,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若迟钝,声音也难有一个满意的效果。有了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演唱者还必须能够想象出种种富于表情而感人的声音效果,并能产生各种表现形象、情景和美好理想所需要的声音音响,通过它使作品的演唱得到完美的效果。

歌唱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前者促进了音乐性的抒发,而后者提高了形象性的显现,为使两者互为作用,关键在于演唱者对歌曲要有深入的情感体验。比如前者提到的演唱《牧歌》或《我爱你,中国》,演唱者形成了有组织有层次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觉,还要有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才可能有真情的抒发。人们常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指只有从歌者心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流进听众的心灵。

歌唱中的听觉与视觉,这种内心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情感的抒发过程,它使歌唱的审美心理进入了一种对音响的感知的特殊的审美注意状态,以及捕捉不断衍化又不断发展与消失的音响过程,使内心听觉形成了依照歌曲旋律而运动的流程。在加强了富有情感的审美联想或想象而达到了在口头演唱中的情感愉悦,从而提高了听众的审美效应。与此同时,内心视觉的思维过程与其他艺术欣赏的审美状态一样,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语音与乐音融合音响的具体感性因素。或者说通过音响的联想类比与通感,唤起演唱者的“形象”记忆,以诱导他们通过思维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内心视象。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是演唱者的心理现象,是人们未经意识到的内在心理思维活动,而当人们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的存在并积极运用和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的艺术感染魅力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我心唱响范文10

[关键词]心理因素;歌唱;怯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122-01

在声乐艺术表演中,演唱者能否取得成功与其心理状态的好坏有很大关系。许多演唱者在演唱时,由于神经过度紧张而出现心发慌、手发凉、嗓子紧、脸色苍白、汗流浃背、气息上浮、声嘶力竭、节奏不稳等现象,这些都是缺乏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外在表现。歌唱发声是以人体为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由于“歌唱的乐器”长在演唱者身上,因而心理因素直接影响乐器性能的发挥,在演唱过程中,如果演唱者缺乏科学的训练,不能有效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就会影响歌唱的效果。

一、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

1、情绪对歌唱的影响或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的完美结合,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的表达,则不会表现出让人感动的音乐作品的,好的情绪会带来不一般的音乐,法国女高音歌唱家克里斯潘讲过,“每天都要保持着很高兴的状态和轻松愉快的心情,有了兴奋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才能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情绪,才能成为唱歌成功的保证。”

2、个性对演唱的影响,所谓个性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征。人的行为方式千变万化,心理特征也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有的人天性开朗并有表演欲望,而有的则完全相反,性格比较内向,在和外界的接触当中缺乏自信。但也有在这两之间的性格,他们一开始上场可能也会怯场,但通过长时间的锻炼,这种怯场的心理就会随之减少。对于歌唱者来说,如果歌唱前处于一种十分平静的心理状态,这样的演唱自然也是平淡缺少激情和感染力的;适度的心理紧张是我们歌唱获得成功重要的心理保证。

3、意识对演唱表演的影响,在心理学中,把人格结构分为无意识层、潜意识层和意识层三种。我们在正常的歌唱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大脑对动作“有意识”控制与“潜意识”控制两个方面。歌唱心理素质的形成,无法脱离意识而成为一种纯感性的,难以把握的声乐活动是动作组合,是在同时间内完成多种活动的过程。而我们知道,人的有意识只能调节完成一个动作,而不能完成一个以上的动作,所以,在声乐活动时,我们只能把有意识用于应付主要的动作,而其它动作则要依赖于“下意识”的控制。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一定要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心理特点,不要顾虑重重,否则就不会拥有好的演唱表演。

二、构建良好歌唱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优美的歌声是情之所至,有感而发。歌手表演时必须充满热情,要以作品题材为背景酝酿感情,进入情境,激发自己表演的欲望,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良好的歌唱状态。在酝酿情感的过程中,健康良好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歌唱的心理状态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一位歌手无论歌唱技术上已有了多么稳定可靠的状态,但在心理和生理不能达成平衡一致时,歌唱的努力往往是事倍功半。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将歌唱的音响效果及时反馈给大脑,大脑进行思辨后,会对歌唱的状态予以肯定或调节,良好的心理状态因此得到加强,在此基础上,歌唱的方法、语言、音乐的综合表现才有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良好的心理状态有明确的认识。构建良好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饱满的精神状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对于一名歌唱演员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首先,精神饱满即是信心十足的表现,反过来它又会增强信心,提升演出的整体效果。演唱不是单纯的唱歌,它包含着表演的成份,观众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期待着歌唱者有个完美的表演,这个表演是多方面的,如演唱者的服装、肢体动作、面部表情、与观众的交流与沟通等等。其次,精神饱满能够使演唱者心情放松,心态平衡,思维活跃,让自己的潜意识充分发挥作用。

我心唱响范文11

关键词: 声乐表演 怯场 心理 成因 克服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对表演者的技能及临场台风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极为重要。但是在平时的练唱表演中,很多歌唱者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情绪,演唱与表演不自然、不协调,心理学上将这种演出过程中出现的情绪紧张而难以控制的心理反常现象称为“怯场”。

一、怯场的成因

从声乐表演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怯场心理表现及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对表演的认识得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原因,即主要因素;二是客观原因,即次要因素。

1.怯场表现的主观原因。

紧张怯场的主观原因主要是主观心态的失衡,表现在演唱技能及临场心理等。一个声乐表演者在平时的练唱中,对于发声技巧,例如呼吸、吐字、共鸣位置等不能熟练控制运用,临场表演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或是在表演临近时突击排练而上演的节目,因熟练程度远远不够而担心,再或是演唱一首并非自己能够驾驭得了的曲目,这些在临场时都会使表演者产生情绪上的紧张,以致演出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因此,歌唱者的技能不过硬是造成怯场的重要原因。每一个初登舞台的歌唱演员,最缺乏的就是临场经验。经验不足导致表演者对整场演出无所适从,从而感到紧张担忧,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卡鲁索说:“所有的大艺术家都会有舞台紧张。”一般表演者临场紧张更加普遍。因此,初登舞台、经验不足的歌唱者要尽可能地平复自己紧张的情绪。

2.怯场表现的客观原因。

怯场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外部环境作用和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

(1)外界环境的影响。初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礼堂设施、舞台布局及音响、灯光效果在听觉、视觉上的巨大差异,初登舞台的歌手由于舞台经验不足,心理上会有压抑、不自然的紧张感,造成临场发挥不好。

(2)自身生理条件的影响。很多学习声乐的男生有吸烟喝酒的习惯,且喜欢吃辣椒、坚果等对声带有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都会影响演唱。感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嗓子有异物、发炎等都会使嗓音状态不佳,难以发声。药物服用不当对声带的副作用也会影响发声。此外女性月经期间练唱嗓音容易充血、疲劳,也会影响发声。此外,过量地练唱,剧烈运动后马上练唱也会使嗓子产生疲劳病变,对演出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怯场都将影响演唱的质量,破坏演出的效果。怯场能使一个本来很有才华、练唱水平很高的歌唱者失去自信和表演热情。因此我们要积极提高歌唱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克服紧张怯场。

二、怯场的克服

当我们了解了怯场出现的种种原因,我们就要调整好心态,正视紧张,克服怯场。记得曾有一位艺术大师说过:“紧张是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情况,你必须与它相处,与它相处得越好,你就能把它控制得越好。”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自己,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临场演出,克服怯场心理,加强平时的实践训练和临场心理调控,努力将怯场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平时实践训练。

(1)加强歌唱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扎实是增强表演者自信心和克服怯场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歌唱技术的训练。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技术纯熟,才能无所畏惧。卡鲁索说过:“防止过于精神紧张的最好方法是相信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歌唱艺术,这在原则上是正确的。很好地掌握了呼吸法后,神经紧张时就不会影响正确发声,哪怕你紧张得浑身颤抖也不会影响。”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治疗怯场的最好的良药。

(2)调整自己的心态,树立自信心。信心是放松的基础,没有信心或信心不足都会产生紧张心理,导致演出失败。因此,调整好心态、树立起自信心是克服紧张心理的先决条件。但是很多声乐学习者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习者常常较为自卑,自己一个人练唱时还可以大胆地唱,一旦有人在身边就不敢张嘴,总担心哪里唱得不好,害怕别人的点评。马丁・路德・金曾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还站立的话。”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概率成正比,因此只要树立起自信心,端正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能表演得很好,就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演出,自如地展现自己。

(3)不过度用嗓,加强嗓音保健。声乐学习者发声的物质承担者是声带,声带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演出的成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练唱训练中应注意嗓音的保护,在嗓子出现异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和恢复嗓子状态,有节制地练唱,不能有了兴致就无控制地长时间练唱,应注意嗓子休息。此外要注意饮食对嗓子的刺激,少吃辛辣的食品,鱼、花生、瓜子、核桃等食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以减免对嗓子造成刺激。在生病期间也要少唱或者禁声,给嗓子足够的恢复空间。女性在月经期间也要节制用嗓,以防声带充血,发生嗓音病变。只有对自己的嗓子多加保护,演出时才不会因生理条件不适而紧张怯场。

2.临场心理调控。

(1)调节呼吸,消除心理杂念干扰。一般来说,歌唱者在演出之前总是会紧张的,歌唱者要学会控制自己,使自己镇定下来,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化为力量。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学会正确地呼吸与学会控制自己同样重要。当我们站到舞台上感到紧张、心跳加速时,可以稍稍闭上双眼,两臂自然下垂,使全身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去除杂念,深吸气,再慢慢呼出来,每次呼吸要注意将节奏放慢,让身体尽量松弛,这样反复进行,直至心情平静下来。

(2)调整心态,正确认知演唱意义。对表演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期望依靠一次演出就能一鸣惊人,也不要怕挫折,不把个人在演出中的得失看得太重,正确调整心态,有清晰的认识,要把演出看成一个实践机会,是为了将自己学到的美好的音乐展现给别人,而不是为了表现自己。这样调整好心态才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表演中,取得好的演唱效果。此外,要正视失败,对表演的结果不要太在意,失败了要当成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是让自己进步的阶石,使失败成为自己进步的动力。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患得患失引起的紧张只会使你败得更惨。因此,只有正视失败,端正表演态度,正确认知演唱的意义,才能克服临场紧张情绪,充分发挥演唱水平。

三、结语

声乐表演有一个心理训练、心理调整的问题,歌唱者都应注意心理素质的培养,注意训练不脱离演出实践,注意循序渐进和演出前的充分准备。总之,歌唱者良好的生理条件、纯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者齐备,就能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临场演出,克服怯场。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5.

我心唱响范文12

关键词:声乐;歌唱心理;素质;自我培养

歌唱艺术是人类在长期歌唱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产品,歌唱者在演唱技巧以及声乐表演中,始终贯穿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是歌唱者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丰富而完整地表现艺术作品的重要保证。

一、良好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歌唱实践能力。人类的心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应,正确的心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良好的歌唱心理对歌唱行为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歌唱心理是指与歌唱有关的行为和精神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歌唱心理与歌唱行为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演唱者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在歌唱中的行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歌唱技巧的发挥与演唱者的艺术表演力、感染力,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影响着人的歌唱实践能力。

其次,歌唱心理直接影响到歌唱者演唱时生理机制的平衡与协调。歌唱是心理活动与其生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着紧密的关系。生理是心理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心理可以影响歌唱者演唱时生理机制的平衡与协调,也直接影响到演唱的表现力。在声乐演唱中,歌唱者只有用良好的心理去控制、协调自己的各个生理器官,使他们处于自然、灵活、和谐的状态,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对于一个声乐演唱者来说就显得极为重要。

再次,良好的歌唱心理,可以克服表演过程中的焦虑、胆怯、畏惧和软弱无力等不良现象。实践表明,声乐表演过程中,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构成了最佳的发声状态,其中歌者的心理状态是能否进入最佳状态的关键。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关系到激发演唱者的表演激情,稳定歌唱者的发声与气息,发挥歌唱者的演唱技巧,展示歌唱者的舞台表现力,自然流畅地完成整个演唱过程,正常发挥演唱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不良歌唱心理素质的表现及原因

声乐专业学生不良歌唱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各种考试、表演、比赛中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产生这些现象的具体原因很多,除了生理、性格、环境等原因外,主要是因歌唱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好造成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人的功利心太重

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怕出差错,怕老师批评,怕丢面子;有的学生面对一些较大的正式比赛或演出机会,功利心过重,希望通过难得的机会一展才华,一举成名。由于对自身期望值过高,使自己在表演之前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同时,“一唱定终身”的观念造成自己过度紧张,考虑过多,心态不纯粹导致演唱频繁失误,表演不能尽如人意,从而导致焦虑、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现象的形成。

2.演唱时缺乏自信心

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在校的声乐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有的是由于声乐基础差,缺乏应有的技术水平;有的是自己的性格原因而胆小怕事;有的是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而无经验等等,从而使他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或比赛中缺乏自信,从而影响自己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要自觉加大自信心的自我培养,有了自信心才能临阵不慌,才能更加完美的演绎艺术作品。

3. 演唱基本功不扎实

由于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到了舞台上由于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在舞台上的紧张、恐惧和胆怯的心理,从而使演唱器官干涩、紧张,气息不能沉下来,也就必然导致声音的艰涩难听,达不到良好的艺术表演效果。

4.缺乏舞台实践经验

经验不足导致学生在演唱时无所适从,引发表演前的紧张和担忧。一是缺乏环境适应能力。由于学生缺乏较多的不同环境的实践锻炼,当真正登台演唱时,他们不能及时适应演唱环境的改变,从而给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影响演唱的效果。二是跳不出失败的阴影。有的学生由于曾经表演受挫,记忆中的不快经历使自己心理蒙上阴影,进而引发紧怯场、恐惧、焦虑,背上极重的心理包袱,如学生自己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极有可能陷入心理怪圈,使每次表演都重蹈覆辙,使自己无法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三、良好歌唱心理素质自我培养的途径

1.正确看待失败,培养歌唱心态

一是要有不怕失败的心理准备,树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意识。对于在校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希望自己取得好的成绩,得到老师、同学以及观众的好评或早出名,这是正常现象。但由于我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技能技巧、实际演唱经验等都有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有一个由观念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中出现问题都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怕挨批评,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期望“一鸣惊人”。同时,要调整心态,让自己心态平和,豁达乐观,用积极自信的态度对待一时的得与失,才能轻松愉快的学习、考试、比赛。二是要不断总结和善于总结。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比赛结束后,都要自觉地进行反思、体会和总结,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长期坚持,那么,每一次失败或效果不好都是迈向成功的阶梯,都应是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也在每一次失败和不断的总结过程中得到培养。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歌唱态度

学生能否在学习或演唱中能否获得进步与成功,自身的态度也极为重要,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因此,学生要自觉地培养自己良好的歌唱态度。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克服练唱时学习兴趣不浓,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意识不集中,缺乏应有的激情等现象;才能在练声或练唱前,有意识地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诱发自己内心美好的歌唱欲望,调动自己的歌唱情绪,从而使一切与发声有关的器官处于它们应有的积极灵活、协调一致的状态,从而发生的声音才会通畅、自然、优美,进而避免或减少学习和演唱时的失误,也有利于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二是要培养自己坚韧的歌唱毅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某一考试、演出、比赛时遭遇失败的情况下,能以积极的态度,乐观向上的情绪,美好的歌唱状态带动积极的歌唱生理活动,这样,才能够克服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从而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良好的歌唱心理也得到培养。

3.夯实理论知识,增强歌唱信心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我们的实践。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对于学生的演唱技能技巧的形成、演唱水平的提高、艺术修养的涵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和演唱自信心的增强,紧张、恐惧、怯场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克服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校期间,要努力夯实自己专业理论知识。一是在平时学习训练过程中要克服不重视理论学习的倾向,要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论学习,不达到标准不放松,不原谅自己。二是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外,要多看一些专业以外的书,如哲学、美学、文学等。因为声乐作品的演唱是既有欣赏因素又有再创造因素,所以演唱时必须要赋予歌曲以生命,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去理解和表达歌曲内容,对歌曲进行再创造。因此,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有利于自己更深刻地理解歌曲,更准确地表达歌曲,更动情地演绎歌曲,从而增强演唱的信心,使演唱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也培养了自己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

4.积极参加实践,积累歌唱经验

演唱经验对学生的演唱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和演唱技能技巧也是在演唱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和提升的。所以,在校学生应该注重演唱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和观众沟通的技巧和经验,帮助自己的演唱取得圆满成功。在平时无论是小课、大课或是大的演出活动,都要以积极主动姿态和饱满的激情去对待,适应不同的歌唱环境与歌唱氛围,不断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改善,心理障碍得到消除,驾驭自己心理的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对自己的表演成功充满信心,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得到培养。

总之,声乐专业的学生要正视自己歌唱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树立自觉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考试或比赛中加强歌唱心理的自我培养。

参考文献:

[1]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02-

105.

[2]徐行效.声乐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3:141-141.

[3]刘晓菲.歌唱紧张的心理状态分析[J].艺术教育.2006(9),60-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