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残疾人运动会

残疾人运动会

时间:2023-05-29 18:20:58

残疾人运动会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1

 大学生运动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从化市流溪小学三(3)班的邓菁,我是从化市街口小学四年级的潘梓瑜。

   再过一段时间天,备受关注的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就要在我们繁荣的经济特区——深圳举行啦!本届大运会为期12天,共设24个竞赛项目,约有13000名运动员和超过5500名技术官员参会。这是全世界大学生共同的盛会。3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曾在亚残运会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在即将举办的深圳大运会上,我真希望也能让残疾人参与大运并感受大运。

    同学们!第二十六届大运会即将拉开序幕。我们要关注大运会,更要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不是一件小事,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也能为那些残疾人做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过准备过马路的残疾人正愁着路上的车太多太快而难以过马路;所以,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过去搀扶着他们过马路。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那些残疾人却会感到无限的温暖。然而,社会上仍有些人对残疾人漠不关心;就拿路上的盲道来说吧,盲道是专门给盲人准备的,但却被放满了自行车,盲人根本无法行走。很多人认为,残疾人根本一点用都没有,除了吃喝什么事也做不来,因此,就对残疾人非常冷漠。关爱残疾人,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世人对残疾人的看法。我们要关爱残疾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们做起!

同时,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让人感动、让人佩服,他们付出了超出常人能够想象的努力,他们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的精神,让我由衷地佩服,我们都应该向他们学习。

我希望,在这个社会日趋文明、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里,残疾人越来越少,我更希望不再有人被残疾的痛苦所折磨!我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希望你们能身残志坚,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把真诚献出来吧!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微笑、行动和爱心来关心、爱护残疾人!以博爱、奉献的实际行动创造充满无限美丽的和谐世界。

我们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2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意见》(〔*〕3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残疾人体育工作,推进残疾人体育运动健康稳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残疾人体育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残疾人体育是残疾人事业和全民体育的组成部分。参加体育活动是残疾人的重要权利,是残疾人康复健身、平等参与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发展残疾人体育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思想,激励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残疾人体育也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彰显人权保障和社会文明进步成果的重要舞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责任感,站在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河北的全局,充分认识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满足广大残疾人对体育的需求,激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倡导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营造扶弱助残的社会环境与良好风尚,推动我省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二、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

建立健全我省残疾人体育组织,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场地和设施。到2010年,全省残疾人体育人口要达到15%以上,参加特奥运动的智力残疾人逐年增加;每年举办8个项次以上省级残疾人体育活动;各市举办市级残疾人体育活动每年不少于4项次;我省残奥和聋奥运动项目要拓展到20个以上,特奥运动项目达到14个以上。各级残联、体育部门和残疾人体育组织要密切配合,指导、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组织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对基层体育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要加强培训,让他们掌握残疾人体育基本知识,更好地指导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组织残疾学生开展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教学和活动,体育学科考试和项目测试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特殊情况,体现人文关怀。发挥残疾人体育赛事对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的推动作用,办好每四年一届的河北省残疾人运动会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各市、县(市、区)要定期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比赛,活跃残疾人群众性体育活动。

三、努力提高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

建立一支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和残疾人体育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我省残疾人体育竞技水平,力争培养出更多具有国内和国际最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实现我省在残疾人奥运会、亚洲残运会、全国残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争光计划。人事、教育、财政、民政、劳动保障、体育、残联等部门(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残疾人运动员就学、就业、奖励和社会保障问题,保障进入中高等学校学习的贫困残疾人运动员助学金所需经费。把残疾人体育纳入师范、体育教学计划;特殊教育学校要大力做好残疾人体育教学工作。建设并管理好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各市至少有一处残疾人体育综合活动场所或训练基地,发挥示范指导作用。

四、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加强残疾人体育事业宣传工作。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残疾人体育知识,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动员和组织学生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培养助残为荣的良好风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赞助、支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加强对赞助活动和捐赠资金物品使用的监督管理。

五、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关心、重视和扶持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各级体育部门和残联要切实履行职责,制订实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类社会团体关心、支持、帮助和组织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有突出贡献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奖励暂行办法》,加大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的奖励力度,对在上一级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残疾人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市要制定对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和相关人员的奖励办法,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创造佳绩。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3

摘 要 残疾人参与竞技活动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国际残疾人的活动当前超出了预期,此外也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残疾人的竞技发展如火如荼,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已然是世界的潮流,在国际趋势下,体育运动的发展与国际残疾人的竞赛密切相关。本文探讨了残疾人体育的概念、发展,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残疾人体育 运动发展 解决策略

一、残疾人的体育发展概述

(一)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发展

残疾人指的是在生理、肢体方面存在着相应的障碍,残疾人的体育是残疾人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帮助提高残疾人的运动参与热情,帮助人们提高健康水平,融入当前的社会生活。竞技性的体育能够帮助培养残疾人的竞技热情,展现残疾人的风采。残疾人运动的发展,能够帮助构建和谐社会,为当前的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相应的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提升生活的品质,使得身体机能康复。残疾人的体育锻炼能够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参与度,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生梦想,引导人们正确的对待残疾人。

(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成绩

残疾人运动伊始于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当时的社会福利事业崛地而起,每年都有大量款项拨给残疾人进行体育事业,而全国性的体育比赛标志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我国的残疾人竞技当前逐渐走出了国门,慢慢参与到了残疾人的体育事业中,运动健儿们之间的竞技增进了我国和别国运动员之间的交流,提升了我国残奥事业的影响力。我国的残奥运动员组团参加的不少活动,使得我国的代表人人数逐年增加,运动员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二、残疾人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发展滞后

当前,我国的残疾人运动较之传统的经济体育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残疾人的群众体育热情并不高,一些适合残疾人运动的健身项目当前尚未得到满足。我国的残疾人联合会是残疾人活动的重要管理部门,但是当前缺乏群众的参与度,也没有对残疾人的体育运动进行推广。制度的不健全造成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受限,群众的体育设施会落后于竞技设备,这就打击了体育活动的热情。当前残疾人开展体育运动的不足不仅体现在残疾人的价值去向不明,还表现在残疾人活动的价值不够明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残疾人的经济体育虽然存在着一定的成功,比如优势项目相对比较集中,但是其他很多地方还处在空白的阶段,比如我国残奥会项目中很多项目都没有参赛的资格。

此外,残奥会竞赛的形式单一,并不适合残疾人进行体育竞赛。成熟的体育竞赛应该是多样化的,因为项目的设置忽视了项目推广以及发展的需要。

(二)科研经费不足

近十年来,我国的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经费不足,这使得相关文献的发表较之其它的领域少的多。而残疾人体育中的师资是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发展教育中师资的质量与数量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比如科研研究中,残疾人的专项研究需要针对不同的级别类型以及致残情况,探索出合理的康复手段,建立起合格的参考标准,为残疾人的科研教育奠定相应的基础。

三、当前残疾人运动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促进体育发展

在当前大环境中宣扬的道德文化思想能够促进残疾人的体育发展热情,弘扬当前的人文精神,培养最新的残疾人价值观,消除社会中的相应阶级,强调残疾人进行体育活动的社会价值,彰显一定的社会地位。残疾人康复以及社会生活的相应手段能够帮助大众满足相应的技术需求,帮助人们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氛围,加大对残疾人进行体育活动的法律制裁力度,落实残疾人进行体育运动的相应保障,合理利用残疾人的就业保证金支持残疾人进行就业。当前的残疾人运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经费保障,若是仅把经费的重点放在财政中,那么我国的大量残疾人则无法参与到体育中,其基本的体育需求也就无法能够满足。就我国的国情进行考量,当前的国家经济可以从财政方面、福彩的比例开展残疾人运动,帮助社会群众增强社会力量,募集大量的社会资金。当前的残疾人创业能够帮助吸引一定的资源进行市场的经济运作。

(二)提高残疾人的体育科研水平

若想推动残疾人的体育发展,就需要我们提升残疾人的科研技术。当前的残疾人在参与各体育活动的时候,实际遭受到困难会远远大于正常人,其体育锻炼能够使得人们身心健康。在残疾人健康水平提升的时候能够防治运动有一定能够的损伤。从软件方面来看,这需要专业的体育老师知道,集合生理、运动以及心理学家进行研究,推广各个体育项目,融入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提高运动员的水平,关注残疾人的发展。

对残疾人的体育现状进行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开展的意义就在于满足残疾人的身体健康,对于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意义重大。残疾人进行的体育活动能够帮助恢复人们的身体机能,磨练自身的身体意志,促进残疾人的发展,帮助构建和谐社会,为文明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残疾人的发展能够从侧面反映对于残疾人体育的重视,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实现全民健身。

参考文献: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4

1.1彰显了个人的体育权力在人类文明程度不断进步的今天,残疾人作为人类的一部分,自然也应享有健全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今天的体育应该是所有人共享的体育,而不是正常人的专利。当然,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一种手段或途径,因而没有必要对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权利过度彰显;否则,可能致使本应是残疾人生活一部分的体育运动,却远离残疾人的现实生活。

1.2有效地使残疾人回归生活适应体育使残疾人走出自闭的世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由于辅助器械、规则等条件的帮助,他们可以很自信地参与到正常的体育运动中,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残疾人或正常人共同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增加了运动自信的同时,也增加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加速了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步伐。

1.3促进残疾人的运动康复残疾人参与适应体育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自信与机会,也促进了自己身体的康复。他们走出自闭以后,大量的体育运动机会,以及自信地接触社会,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自身的康复。

1.4能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残疾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常常出现自闭、自卑等情况,阻碍了他们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适应体育可以使他们自信的参与运动,获得成功后的愉悦,获得接触社会的机会,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应该享有平等的运动权利,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2适应体育开展的内容与路径

2.1开展适应体育的内容早在1987年,温尼克(Winnick)就提出了体育参与的五级水平的融合连续统一体,它包括常规性体育运动、修正式体育运动、平行性体育运动、融合式体育运动以及隔离式体育运动。有许多残疾运动员通过五级水平的融合连续统一体而获得的参与到常规性体育运动和适应体育运动的供选机会。我们应该借鉴温尼克提出的五级融合统一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适应体育运动。水平一和水平二都是常规性体育,只是区别在辅助器械的使用上,我们可以开展诸如田径、游泳、棒球、台球、高尔夫等项目。水平三是包括在部分或全部融合背景下的常规性体育运动和适应体育运动。残疾运动员相互竞争或者在比赛中残疾运动员与非残疾运动员协同比赛。可以开展诸如:经过调适后的残疾运动员参与常规性的田径、改动规则后的网球(正常人规则允许弹地一次,轮椅运动员可以两次),还有如举重、门球等等。水平四是残疾和非残疾运动员共同参与到改版的运动当中。比如,网球比赛中,非残疾运动员与残疾的坐轮椅的运动员与同样组合的运动员组成对手进行比赛。水平五是残疾人之间的运动,没有经过任何的调适,这种完全是残疾人之间的竞争,运动项目很多;我国目前的残疾人运动项目大多是这一水平上的运动。

2.2开展适应体育的路径由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适应体育的开展政府已相当的重视,几乎每年都有残疾人的运动会,我们可以借助这样的运动会来开展适应体育,从而进一步推广。当然,我们学校、社区、残疾人组织也可以通过一些地区性的残疾人赛事推广适应体育运动,推动适应体育发展。

3开展适应体育的保障

3.1国家通过立法保障适应体育的开展适应体育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通过立法来保障残疾人运动的权利,我国也可以根据自身国情把残疾人参与适应体育权利在残疾人教育法中明确;基层适应体育开展的好坏,作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项目之一。从而督促地方政府的投入,推动适应体育健康的开展。

3.2通过舆论宣传普及适应体育的认同度舆论在如今社会已经相当强大,利用舆论宣传适应体育,为适应体育造势,让民众更加客观地认识残疾人、接受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为残疾人参与适应体育运动奠定基础,避免歧视与侮辱,给残疾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3.3适应体育师资力量培养适应体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适应体育师资,专业适应体育师资也是未来体育教育必备的体育人才。政府应加大培训力度,采用资格认证的途径,尽快建立一支本领过硬的适应体育师资队伍,保障适应体育的有效开展。

3.4政府资金支持适应体育的开展适应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诸如对一些辅助器械的购置、适应体育前期宣传、适应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开支等等。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5

关键词:残疾人;体育权利;断裂现象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3)04—0057—04

残疾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便开展了一系列残疾人权利保障工作,对各种生活困难的残疾人采取了诸多救助措施,从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成立中国聋哑人福利会,到1988年经过国务院批准成立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直接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尽管从此残疾人事业走向了全面发展时期,但是国家并没有制定一部专门保护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法规,所有残疾人权利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都是从实践中开始的。中国残疾人权利保障立法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相比也要晚许多。鉴于此,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研究还是一个新课题,随着残疾人数量的增多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法律自身的发展,残疾人体育权利将成为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我国残疾人的体育权利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体育权利断裂现象的研究,剖析其体育权利断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不仅有利于残疾人在体育活动中享有优先权和无障碍保障,促进相应法律、法规的尽快出台,而且对于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大有益处。

1 概念界定

1.1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

1.1.1 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界定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由于身体或心理上的缺陷,不但使残疾人在社会生活时会比健全人遇到更多的困难,而且也限制了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范围。这使得健全人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体育锻炼,残疾人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为此,国家专门出台了残疾人体育法规,目的在于保障残疾人的体育锻炼权利,让残疾人也能够享受到同等的体育活动过程。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是“法律规定的残疾人在有关体育的各项活动中所获得的利益、资格、自由和权能等权利,享有法律对残疾人获得的这些权利的特殊保护”。这是为了保障残疾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而不是由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进行施舍。随着残疾人权利日益受到重视,体育权已经成为残疾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保障残疾人体育权利的实现对维护残疾人的利益、推进残疾人的健康发展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该说,残疾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许多人曾因此而产生绝望、轻生的念头,而当他们投身于体育后,奇迹发生了。波黑坐式排球运动员优素福维奇说:“上帝给我留下了一扇门,体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1.2 残疾人体育权利的发展 自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就将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和残疾人体育事业摆在与中国体育事业同步发展的位置上。改革开放后,中国残联和国际体委于1993年签发了《关于理顺中国残疾人体协工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磋商纪要》,纪要指出:国家体委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体育工作,加强对残疾人体育工作的宏观指导以及与各级残疾人部门的密切合作;并在1999年中国残疾人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上明确指出:残疾人体育事业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明工程,充分发挥残疾人体育组织的作用,把残疾人体育工作推上新的台阶。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残疾人体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一支热爱残疾人体育事业、熟悉残疾人体育工作、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并辐射到全国的残疾人体育社会化管理队伍,并以专业体育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及残疾人运动员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不断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前进。

1.2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的断裂

1.2.1 残疾人体育权利断裂现象的界定 断裂现象是与常规的轨道脱节,与平均的水准背离,它常常是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上无法确定其来源和去向的突发性现象。文章将“断裂现象”理解为残疾人体育权利的法定权利与现实权利的矛盾、不连贯和保障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对于残疾人体育权利断裂现象的研究将会促进残疾人更好地享受到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成果,使其在和谐社会中平等、有尊严地生活。以冰雪运动为例,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第九届残疾人冬季奥运会,我国残疾人越野集训队员共有7人,这与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8 296万人相比悬殊之大,便是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断裂现象的具体表现。此外,在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与供给体系中,很多地域受经济、管理、器材、项目开展上的制约,缩减或根本就没有为残疾人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场地、器材和运动项目等,不但剥夺了本应属于残疾人应有的体育活动、健身权利,还致使残疾人远离了社会体系之外,给社会造成了不和谐的因素。

1.2.2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断裂的现状 体育运动,是社会全体公民的应有权利。但当前的调查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为34.7%,这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明残疾人体育的社会发展水平还较为落后;在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方面,2007年度参与率只有24.8%,说明还有许多残疾人还没有真正走出家门,从事体育锻炼和健身活动。此外,在《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的调研表明当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是没有形成支持、服务残疾人体育的氛围,人们从观念上、行动中仍没有把残疾人当作共同社会的一分子,说明残疾人在从事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中还存在着阻碍“全纳”理想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各种各样的壁垒。另外,有研究者指出:“我国残疾人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高涨的,锻炼动机明确。但活动项目较单一;选择锻炼场所时以就近就地为原则,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呈自发、松散、无序的状态;从事体育锻炼的年限以5~8年最多,每次活动时间以15min、15~30min的人居多”。

2 我国体育权利断裂现象产生的原因剖析

2.1 接受教育机会少,健身意识薄弱

在医学分类中,残疾人主要分为视力残疾、听力和语言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以及精神残疾五类。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庞大的残疾人人群中,有3591万人的15岁以上残疾人文盲人口,文盲率高达43.3%,而全国人口的文盲率却为6.7%,两组数字形成了强烈反差。以上情形产生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多数残疾人没有独立的经济保障,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接受教育的条件均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缺乏科学健身对自身健康的相关知识了解,使得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意识更加薄弱化,加之社会上有部分人对残疾人群体的歧视、偏见等观念,导致残疾人难以自信的参与到体育健身当中来。

2.2 部分人群的社会偏见的错误引导

过去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偏见:体育与残疾人无缘,体育活动会给残疾人带来不良后果,残疾人群体需要的主要是在床上静养,要限制活动,要得到充分的保护。种种偏见的结果,造成残疾人的体育权越来越小,与社会交往不断疏远,精力日益衰退,病情越来越严重。如肢体患病的残疾人,他们的部分肢体或全部肢体受到损伤后也往往由于基本上或者完全停止了体育运动,日常生活所需的体力也大大减少,使得他们运动器官及其相联的人体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功能也相应下降。这不仅表现在速度、灵敏、耐力等素质方面,也反映在内脏机能上。机能和功能的下降,又进一步限制了残疾人践行体育活动权的可能性,在此恶性循环下,残疾人的体质状况和健康状况较常人有明显的差别,他们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人际交往不能满足社会心理的需求。

2.3 残疾人体育指导员队伍缺乏,体育健身质量不高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作为残疾人群众体育的组织者、宣传者和引导者,是满足广大残疾人群体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不可或缺的坚实力量。残疾人由于社会化程度都较普通人低,他们接触体育健身指导员的机会也相对较少,导致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的选择不够科学,这种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巨大需求,与我国不完善的残疾人体育的指导、内容、训练体系产生巨大矛盾。随着社会大发展和体育人口的不断增加,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摆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参与,不仅仅体现了他们超越缺陷,通过意志和技能、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同时也能促进康复,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推动平等参与。

2.4 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条件不高,残疾人专用体育器材少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自《纲要》颁布以来,政府在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较以往有明显增加,但无障碍建设的力度远远不够,残疾人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受益程度不大。由于受各种外界条件制约,残疾人参与的运动项目也具有局限性,很多体育活动都需要专用的器材作为辅助,如轮椅等。目前,我国相关研究部门的运动假肢和运动轮椅等本土化的残疾人专用体育器材研制,还处于起始阶段,残疾人群众体育的器材更加难以得到满足。

2.5 残疾人体育项目不够丰富,娱乐性有待提高

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体育的广泛关注,残奥会、聋奥会和特奥会等运动会的开展比较成功,在全国已开展的体育项目达到30个,特奥会运动员也惊人的达到53万人。残疾人竞技类体育项目和我们正常人参加的竞技类运动项目,目的都是在经过一定时期训练后,充分挖掘人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潜在能力,不断的满足观众视觉需求和心理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残疾人运动员在属于自己的运动会赛场上,展示了自己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然而,目前的残疾人群众体育对各种项目的参与,由于身体条件限制,绝大多数竞技体育项目都不适合群众性的残疾人参加,现实中的残疾人体育参与主要是以自发的、松散的、无序的自由组合形式为主,健身活动大多没有专业的人员做指导。除上文提到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条件不高、没有专门人员提供指导外,残疾人参与的一般健身项目的健身效果和娱乐性,都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前残疾人的身心需求。因此,相关部门还急需改革和创新出一批适合群众性残疾人参与的运动项目,不断丰富残疾人健身方式和健身内容。

3 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救济的对策

3.1 保障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营造和改善教育环境

残疾人由于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体育教育,因此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缺乏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知识。因此,应充分利用新闻和社会舆论的作用,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健身锻炼的队伍中来,努力营造残疾人群体体育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享受特殊教育的权利、义务。完善对残疾人的教育体系,完善各阶段残疾人教育措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切实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本地区教育总体规划中,促进残疾学生体育教育向正规化、科学化方向发展。此外,在保障残疾人的体育参与权同时,还需加大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培养指导残疾人体育健身专门人才,使大批社会体育指导员掌握残疾人体育健身技能,并能动地应用到残疾人体育指导实践当中。

3.2 保障残疾人体育财产占有权和使用权

残疾人开展体育活动需要有适合他们的场地和专用体育器材设施。由于残疾人自身残疾部位不同,适合参与的体育健身项目和运用的健身器材也就各异,因此,今后要大力开展残疾人健身体育活动,为残疾人免费开放体育场地或者残疾人活动中心的同时,还必须保障残疾人的体育财产占有权和使用权,让残疾人在健身使用器材等硬件设施方面与普通人享受同等待遇甚至是优先照顾。此外,由于残疾人的健身器材的特殊性以及安全性,都需要专业人员来设计、制造,甚至是专门的指导,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不同残疾人健身器材的开发与研究,积极培养专门的社区体育人才,科学地指导各社区的残疾人,依据其身心特征,正确、安全地使用健身器材,为残疾人的体育生活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进而促进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3.3 强化体育权利救济监督措施

体育权利作为残疾人不可剥夺的权利之一,残疾人体育权利的实现对维护残疾人的利益、推进残疾人的健康发展及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残疾人权利又必须在一定的监督环境下,才能更好地维护与推进。鉴于当前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现状,我国还需亟待强化残疾人体育权利救济的监督措施。在各部门监督的过程中,既要提升监督的权威和质量,还必须明确各部门、机构所承担的监督职责,从源头就避免“九龙治水”和“群龙无首”的局面,力争通过社会以及各电视台、新闻出版社等媒体的舆论监督,切实增强执法的透明度,强化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监督,由体育意识的引导,通过体育健身的方式,为残疾人融入社会、自给自立、享受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3.4 健全与完善残疾人体育权利保障体系

自1953年成立中国盲人福利会,到1988年在国务院批准下成立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机构,我国的残疾人事业迈向了全面发展时期,但国家至今还没有制定一部专门保护残疾人权利的法律、法规,所有残疾人权利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都是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开始的。中国残疾人权利保障及立法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相比明显滞后。因此,我国还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和保障残疾人的各项体育权利,研究制定我国在保护残疾人体育权利、残疾人体育权利实现路径中的各项法律内容,使得各项权利法律化,构建系统化、可操作化的完整残疾人体育权利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政府及相关组织等权利的职责、义务进行明确和细化,从而保证残疾人体育权利的实现。加强法律责任制度的建立,对于侵犯体育权利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有利于执行法律,有效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利。

3.5 加强残疾人特殊体育器材设施与运动项目的开发

体育场地、器材(较少)以及适合残疾人的运动项目的不健全,是影响残疾人体育锻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想让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体育活动,就必须为残疾人提供一个适合健身、运动的环境。因此,各地政府在城市规划的时候要考虑到残疾人体育运动和体育健身的需求,以科学规划和完善的管理为残疾人体育提供所需的运动需求。此外,我国在残疾人体育康复器材的生产设计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我国残疾人在这方面的市场需求却是巨大的。为此,残疾人体育健身康复器材生产企业应重视残疾人体育健身康复器材的设计和生产、多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让我国的残疾人运动员也像“刀锋战士”一样,用国产的体育器材驰骋于世界大赛、活动于体育赛场、健身于普通人群之中。以完善的体育锻炼、康复的场地设施,吸引残疾人走出家门、走到社会中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4 结语

残疾人作为我国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保证其应有的体育权利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残疾人体育事业已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残疾人竞技体育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依然存在断裂现象,为此保障残疾人应有的体育权利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孟亚里,伍胜福.我国残疾人体育权利及保障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2):6—9.

[2]于善旭.论公民体育权利的时代内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4):10—13.

[3]马飞.残疾人体育伦理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48—49;54.

[4]刘永风,汤卫东,何金.对残疾人体育权利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8,8(5):144—146

[5]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报告》和《2007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的通知[Z].残联发[2008]1号.

[6]罗豪才,宋公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2006(2):3—4.

[7]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残疾人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6

一、我国参加残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

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由547人组成。其中,运动员332人(男197人,女135人)。年龄最大的51岁,是广西乒乓球运动员、全国政协委员张小玲,参加过5届残奥会。年龄最小的15岁,是陕西游泳运动员顿陇娟。运动员平均年龄15.8岁。这些运动员全都是业余选手,有学生、农民、公务员和自由职业者。

代表团由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联党组书记、中国残奥委会主席王新宪任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和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中国残奥委会副主席吕世明任副团长,中国残联理事、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贾勇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任执行副团长。

二、参加北京残奥会四大特点

1. 这是我国参加残奥会以来派出的规模最大的代表团,全团人数比雅典残奥会增加了261人,运动员增加了132人。

2. 这是我国参加残奥会以来参赛项目最多的代表团,参加北京残奥会全部20个大项的比赛。其中,马术、轮椅橄榄球、轮椅篮球、赛艇、帆船、硬地滚球、7 人制(脑瘫)足球、5人制(盲人)足球、盲人门球等9项是首次参加残奥会。

3. 代表团成员覆盖面广。成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运动员来自全国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充分体现了我国残疾人体育运动开展的广泛性和普及性。

4. 代表团中新人多。首次参加残奥会的有226人,他们都是2004年雅典残奥会以来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培养和锻炼的优秀选手,也是参加北京残奥会的骨干力量。

三、参赛三大目标

代表团筹备过程中,参赛目标就已确定了。主要有3点:

1.充分参与全部20个大项比赛。雅典残奥会,代表团只参加了11个大项比赛。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除了集体项目,如坐式排球、轮椅篮球、脑瘫足球、盲人足球和盲人门球等是依靠国际组织给予东道国的名额之外,其他项目的参赛资格都是靠我们运动员多年来参加国内外重大比赛的积分和达标获得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2.取得与东道国相适应的成绩。雅典残奥会后,各国都更加重视残疾人体育,把残奥会与奥运会共同视为影响和规模最大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残疾人体育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人权保障和竞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各国和地区都加大了投入。雅典残奥会我国代表团获得金牌和奖牌总数的双第一,我国残疾人体育实力有了一定提高,但也成为各国研究对象和超越目标。我国残疾人体育在总体水平、训练手段、运动器材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取得与东道国相适应的成绩,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3.充分展示我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朴方主席要求我国代表团,既要做威武之师,又要做文明之师,因此,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提高文明素养作为代表团的重点工作来抓,培养运动员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良好的风尚。要让我们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不仅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还要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来展现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目前代表团的332名运动员,在全国14个训练基地展开训练。全团上下精诚团结,从实战出发,刻苦训练,争取以优异成绩和良好精神风貌,为国争光,回报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对代表团和残疾人运动员的关心。同时,我们也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热情支持,有广大残疾人运动员和残疾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取得出色的成绩。

四、传统项目仍是夺金重点

中国代表团参加残奥会全部20个大项比赛,获取金牌和奖牌的重点项目,还是在田径、游泳、乒乓球、举重和射击这5个项目上。这5个项目在雅典残奥会夺牌数量和国内残疾人体育的普及性上都有很好的基础。

五、首金猜想

残奥会比赛第一天,中国代表团将参加游泳、自行车、射击、柔道等4个项目比赛,进入决赛的有5个小项,根据时间先后,项目安排,首金极有可能在游泳、自行车、射击这3个项目上产生。

六、普及推广参加残奥的集体项目

这里特别要提到中国代表团参加残奥会重点项目之外的集体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如盲人门球,这是我国首次参加残奥会的一个集体项目,它是1994年远南运动会以后引进的,2000年在全国推广,在各地盲校得到普及,受到广大盲人学生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盲校建立了简易盲人门球馆,盲人学生用大雪碧瓶装上沙子和石子,制作出简易门球,开展这项运动,许多学校开展了联赛、班级赛。通过比赛,提高了盲人学生的身体素质、定向能力和与健全人的交流能力。这些项目的普及和推广是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更为看重的收获。还有轮椅橄榄球,这次我国参加残奥会的队伍由12人组成。参与这项运动的都是重度残疾、高位截瘫的残疾人。这些残疾人平时连坐立几分钟都很困难,很难想象他们能够每天训练几个小时,在赛场上用轮椅冲撞,快速传递。这些残疾人经过康复,经过训练,克服了生理、心理、社会认知等许多障碍,他们表现出来的运动状态是过去根本无法达到的。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要流血、流汗,经历艰辛,但他们所获得的快乐远远大于付出,他们的身体得到康复,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增强了自信心,受到社会认可,因此这项运动才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才会得到这么多残疾人的喜爱。现在全国已有10多支队伍,而入选国家集训队的运动员都可以被称为英雄。

七、与国际残疾人体育的差距

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与国际上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需要器材、器具的项目上。如涉及轮椅的项目,我国竞技轮椅的研发刚刚起步,无论质量、工艺以及价格上与国际上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运动假肢,高性能的运动假肢,其价格是很贵的,需要几万到几十万欧元,普通残疾人很难用自己的收入购置这些运动假肢。我国的这些器材、器具不能达到很高水平,就很难在国际赛事中取得好成绩。

比如中国轮椅篮球起步晚,只有20年历史;而美国、加拿大、瑞典等轮椅篮球强国开展这项运动已有数十年。我们在训练水平、训练方法、对轮椅篮球认识等方面都有不小差距,球队参加国际比赛也很少。轮椅篮球使用的轮椅,国外选手都是依照个人条件找厂家定做的,价格不菲。中国以前做不到,本届残奥会为中国选手量身定做的轮椅将从国外运来。我国轮椅篮球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轮椅篮球队将力争在残奥会上打出最高水平。

八、如何奖励获奖运动员

和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一样,我国对于残奥会获奖运动员,同样给予了很高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如雅典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获金银铜牌运动员,国家分别奖励15万元、8万元和5万元。各级工青妇组织还给予了荣誉称号。北京残奥会的奖励标准还未出台,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北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获金银铜牌运动员的奖励标准,应高于雅典残奥会。

九、如何接受残奥会兴奋剂检查

北京残奥会兴奋剂检查与奥运会是同步的。从7月15日开始,一直到残奥会闭幕,中国代表团所有300多名运动员的行踪,都已报给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在此期间,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可以对中国代表团每一位运动员随时进行飞行检查,监测手段、方法、标准与奥运会相同。因此,我们要采取切实保障措施,确保万无一失,保证我们的运动员干干净净地参加北京残奥会。

十 、 国际和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

1. 国际残奥运动飞速发展。 中国代表团取得了雅典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总数双第一,成为各个国家研究对象和超越目标。从目前情况看,国际残奥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1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第一次以协约的形式规定,一个国家一个组委会在同一个城市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这个规定对国际残奥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各国家政府和各级组织对残疾人体育加大了投入,为残疾人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广大残疾人参与残奥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广泛程度空前提高,把参与残奥会和奥林匹克看作至高无上的荣誉。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和竞赛组织更加规范。很多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与健全人奥运会体育组织合并,所有竞赛组织工作更加严谨、科学和规范,为残疾人运动员创造好成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2. 我国残疾人体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与国际残疾人体育同步发展。2007年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残运会,是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项目最全的一届残运会。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高度重视这届残奥会,提出了不仅要取得优异成绩,更要为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留下宝贵的遗产。因此,在政策的制定上,在参赛的准备中,作为推动全国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机会来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7号文件,也对残疾人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规划,以后还下发了推动残疾人体育发展的文件。2007年5月,在第七届全国残运会期间,召开了全国残疾人体育大会。这些文件和这次大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残疾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各省市也把备战和参与残奥会作为推动残疾人群众体育的重要契机,分别召开运动会和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把这种活动由过去相对集中、次数较少转变为就近、就便,方便残疾人开展的活动,使普通残疾人易于参与,喜闻乐见,如扔沙包、踢毽子等等。

背景链接

■ 历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成绩

■ 中国代表团参加历届残奥会情况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7

    论文摘要:从心理技能训练、心境状态、焦虑、心理健康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运动心理学在残疾人体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为2008年奥运会中国体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残疾人运动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参与程度的进一步拓展,还将依赖以体育科技和教育的发展进步为智力支持体系而提供的知识服务。有学者呼吁应运用运动心理学已有的知识来促进残疾人运动,发展残疾人运动心理学理论,为残疾人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心理知识服务。有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life style in hiding),获得乐趣等。在对我国残疾人运动员的现状调查中,有90.6%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因此,体育运动不论作为一种业余的锻炼方式,还是一种专门从事的职业,对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本研究就国际运动心理学中以残疾人运动员和特奥运动员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残障运动员心理的研究提供导向。

    残疾人体育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可以概括为:个体在生理、肢体等方面有功能障碍,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能的体育活动。残疾人竞技体育以挖掘残疾人体能潜力,表现其特殊体育才华,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目的;通过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来实现平等、参与与共享的社会目标。目前,在国内和国际的残疾人体育比赛中,所包括的残疾类型为失明、脑瘫、截肢及其他肢体残疾以及失聪。智障人士虽然也属于残疾人,但在体育比赛中,有专门为智障人士举办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根据规定,特奥运动员的年龄在8岁以上,智商(IQ)在70以下的,不分男女老幼。因此,本研究也以此为基准,在研究内容上分为残疾人运动员(athletes with disabilities)和特奥(ntellectual disabilities)运动员两部分。

    1 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研究

    1.1 心理技能训练的研究

    为数不多的研究资料表明,心理技能训练对残疾人运动员来说同样适用并有帮助。Page等在2001年采用“寻求运动心理学咨询态度量表”fAttitude TowardSeeking Sport Psychology Consultation QuestionnaireATSSPCQ)对53名轮椅篮球运动员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一些运动员接受使用运动心理学咨询来提高运动成绩,并认识到需要运动心理学的咨询来帮助减轻压力。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研究和服务体系,特别是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心理技能的训练还很欠缺;而国外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已经逐步成熟,并开始形成体系。Hanraha总结了7点对残疾人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心得,即唤醒控制(包括腹式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目标设置(对没有阅读和书写能力的运动员将目标录制在磁带中比书面方式更有效果)、注意力集中训练(强调应着重针对项目特点而不是残疾类型进行注意力的训练)、身体觉知、表象训练(同样适用于盲人运动员)、自信心(对健全人运动员的提升自信心的方法如目标设置、表象、思维阻断(thought-stopping)等同样适用于残疾人运动员)、赛前准备(残疾人运动员而言,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熟悉赛场环境)。

    另外,Martin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把有助于提高比赛成绩的心理技能训练(psychological skill training,PST)分为三类,即①基础技能,包括提升自我觉知、自尊和自我决定;②心理技能和方法,包括应对独特挑战(如轮椅运动员对不平坦的路面)、目标设置、表象、自我谈话(达到适度唤醒和清晰的自我表象)及设置比赛计划;③其他,包括伤痛和疾病、有效率的训练和比赛后的情况。可见运动心理学家在目标设置、表象、身体觉知和赛前准备等方面的重要性达到了共识。

    在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上,残疾人和健全人运动员虽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但运动心理学家应该对残疾人运动员所具有的独特信息进行关注,如心理、社会因素,同残疾和残疾体育相联系的生理因素以及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以往研究已经开始注意到要结合残疾人运动员的实际需要来开展心理技能训练,并考虑到训练方法,应根据残疾人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从而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运动中体验到的快乐感。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研究数量尚少。

    1.2心境状态的研究

    情绪研究在残疾人运动员心理研究中占很大一部分。其中“心境状态剖面图”(POMS)是一种研究情绪状态以及情绪与运动效能之间的良好工具。Henschen,Roswal和Horvatt。让人选和未入选美国国家轮椅篮球队的所有队员填写了POMS量表,结果表明入选队员的紧张和愤怒显着低于未入选的队员;研究人员还对入选的男子轮椅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后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男运动员在赛中和赛后表现出稳定的情绪状态,并且在赛后未出现疲劳感增加。Richard。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进行的研究表明,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表现出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和那些优秀的身体健全的运动员的剖面图极为相似。Paulsen等对正常大学生和轮椅篮球运动员的POMS比较研究发现,残疾人运动员在5个维度上好于正常大学生。可见无论残疾与否,优秀运动员在情绪特征上都拥有共同的表现。

    然而,类似的研究也有不一致的结果,如Mastro,Canabal和French的研究发现视力残疾的男运动员同视力健全的优秀运动员有相似的心境状态剖面;但视力残疾的女运动员与健全的女运动员相比除精力感外,其他5个维度如紧张、抑郁、愤怒、疲劳和慌乱则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这可能与女性运动员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有关。此外性别、运动等级等因素都是影响研究结果的原因,为此要特别注意研究中的调节变量。

    POMS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存在如表面效度偏高的问题:在一个团体中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并不意味着在另一个团体中也同样可信和有效。因此在对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量表施测的同时,应先进行预测来检验POMS在该特殊群体中的信效度。

    1.3焦虑的研究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8

关键词: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残奥会

中图分类号:G81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9-1164-03

1 研究方法

为追求尽可能客观的阐述残奥会形成、发展的历史流变,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有关残疾人体育相关文献资料的同时,查阅了相应历史时期的世界发展历史;体育全史等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推理演绎,力图将残奥会这一现象置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中考察,以求客观地描述其实践活动过程,阐述其发展的阶段性及必然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研究只针对夏季残奥会,考虑习惯性用词,文章中将夏季残奥会简化为残奥会一词表述。

2 讨 论

2.1 关于残奥会的认识

2.1.1 什么是残奥会 据国际残奥运动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简称IPC)的定义:“残奥会”英文表述为“PARALYMPIC GAMES”,其含义指:在奥运会年举行的,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形式的运动竞赛。英文表述“Olympic type games for disabled athletes, held in the Olympic years”。

“Paralympic”一词最初的含义是paraplegic,指的是失去腿部功能的截肢人,自从现代残奥运动包含多种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后,就用前缀词“para”来表示“接近”或“类似”的含义,同单词“Olympic的词根“lynpic”一起合成“paralympic”残奥运动的意思,这也意味着残奥会同奥运会有相同的形式和构成,但时间安排不同。

由红、蓝、绿3个“扇页"和IPC3个字母组成了残奥会的标志。三个不同颜色的扇页分别表示人类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心智(mind)、身体(body)和精神(spirit),强调人的和谐发展,追求心智、身体和精神达到和谐统一;同时,红色、蓝色和绿色,也是全世界各国国旗中最常见的三种颜色。三个扇页(意喻“我运动”)环绕由IPC三个字母构成的中心点,寓意强调IPC在管理残奥运动中担当的角色及其重要职责――这就是将全世界的残疾人运动员聚集在一起,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鼓舞全世界的人们。

2.1.2 残奥会的由来 据文献记载,残奥运动创始人是一位德国人――路德维格・古特曼(Ludwig Guttmann)爵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此人作为医生在英国工作,1944年应英国政府的要求,他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创办了一个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并担任所长。路德维格・古特曼医生把体育活动作为一个主要内容引入对残疾人整体康复治疗计划。残疾人康复性活动很快就演进为休闲娱乐活动,在随后的几年内又发展成为竞技性运动。

第一次制度化的残疾人体育竞赛活动是在1948年7月20日,首届专为使用轮椅的残疾运动员组织的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International Stoke Mandeville Games)拉开帷幕。这一天也正式伦敦奥运会举行开幕式的日子,来自2个国家130选手参加了射箭比赛,次年,第二届史托克・曼德佛运动会举办时已有五支队伍参赛,古特曼医生相信残疾人运动会应该可以推广为国际性比赛。在其大力推动及策划下,每年都举办国际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在残奥会的历史上被视为第1届的残奥会于1960年在罗马举行。时间是第17届罗马奥运会结束后两周,这次运动会的举行是在路德维格・古特曼医生和意大利的安东尼娅・马里奥教授为期两年的精心组织策划在实现的,来自23个国家的400余名使用轮椅的运动员参加的8个项目的竞赛,随后,每3年举行1届残疾人奥运会并延续至尽。

残奥运动之所以形成并能够得到不断发展,得益于路德维格・古特曼医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以及执著的开创精神,是他促使体育活动结合于残疾人康复治疗与健身的方法得以实施,并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让更多的人接纳与受益。路德维格・古特曼对残奥运动的贡献正如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Pope John XXIII:)所言:“古特曼医生是残奥运动的顾拜旦”(“Dr. Guttmannyou are the de Coubertin of the Paralysed!")

2.2 残奥会项目与参赛运动员资格的限定

2.2.1 残奥会对运动员资格的限定 公平和诚实是运动竞赛追求的基本目标,这一点对于残奥会更凸显其重要意义,不同部位的残疾障碍导致了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为此,为体现对运动员以及运动本身的尊重,追求运动竞赛的公平性,残奥会对选手的参赛资格是以运动功能分级检查为依据而确定的。

一般而言,残奥会运动员的运动功能分级基于医学分级和运动功能评估两方面,首先,以医学分级的基础对残留的运动功能(包括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力、运动协调性等)进行评估,其次,针对运动员将参加的运动项目进行分析,了解该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具备哪些运动功能,以此作为该项运动功能评估的依据,最后,以医学分级和项目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定完成该运动员的功能分级。

目前,残奥会曾接纳了除听力障碍者之外,包含了截肢者、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髓损伤、智力障碍和其它残疾等6类残疾障碍类并且符合各竞赛项目运动功能分级最底标准的运动员参加竞赛活动。

2.2.2 残奥会竞赛项目的变化 残奥会的竞赛项目是在适应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变的,第1届残奥会时只设置8个项目并且直到1972年的第4届的夏季残奥会所设置的竞赛项目也只是为使用轮椅的运动员而设立的正式比赛项目。在这届残奥会上首次接纳视力障碍的运动员加入,但只是作为表演项目出现。1976年多伦多残奥会是其发展的一个节点,开始增设其它残疾障碍类别运动员可参赛的竞赛项目,自此,残奥会的项目设置不仅逐步增加其大项,而且在大项中各级别的小项也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点从图1~2上可以明显看出残奥会在项目设置和参赛人数上的变化趋势。

1996年亚特兰大运动会又成为残奥会项目发展史上的再一个节点,这届运动会一方面接纳了智力障碍类别的运动员,同时竞赛项目达到20个大项目。2008年北京残奥会将设置20个正式比赛项目,分别是射箭、地板滚球、马术、7人制足球、柔道、帆船、游泳、坐式排球、轮椅击剑、轮椅网球、田径、自行车、5人制足球、门球、举重、射击、乒乓球、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赛艇。目前冬季残奥会的竞赛项目有高山滑雪、冰上雪橇曲棍球、北欧式滑雪、轮椅冰壶。

2.3 残奥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自1960年第1届残奥会起,夏季残奥会已举办12届,全世界曾有28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角逐残奥赛场。回顾这个过程,我们可以透过其主要的标志性事件,归纳出残奥会形成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表1)。

2.4 残奥会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

2.4.1 欧洲“三大思想文化运动”为残疾人被社会生活所接纳奠定思想基础 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于残疾人的认识和接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欧洲中世纪末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起了积极作用。从14世纪到18世纪末,在欧洲相继发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思想启蒙运动。“三大思想文化运动”给欧洲封建主义的精神支柱――中世纪的宗教哲学以极大冲击,它提倡人本主义,呼吁以“人道"代替“神道",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医学、解剖学、精神病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强烈地冲击宗教所信奉的“宿命论”的观点,残疾不再被认为是上帝惩罚的结果,不再被认为是对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利益是一个威胁,“三大思想文化运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类解脱封建束缚的思想前导,自然也为残疾人接受教育、残疾人社会福利保障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2.4.2 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导致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体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并逐步形成广泛社会基础 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革命,引起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系列变革,社会思维、生活方式乃至教育方式的改变为现代体育的兴起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一方面,从文艺复兴时代起,资产阶级的教育家就把体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加以大力提倡,不仅恢复了古希腊的体育制度,还进一步制定了锻炼身体的各种措施,积极研究各种运动方法,体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活动。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对教育的探索更加确立了体育的地位。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在其“绅士教育"体系中,明确地把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3部分,并指出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同时也使近代体育有了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工业化社会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促使人们努力寻求新的、理想的生活方式,身体活动的益处受到认可,人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改善人的身体本身,体育因此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需要而得到进一步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民族间壁垒被打破,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于是,体育也超越了国界。兴起于欧洲的现代体育,通过涌向各地的殖民者――商人、军人、传教士和各种文化人,向世界传播,逐步形成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类型体育的交流和融合,这为日后残疾人竞技运动的出现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4.3 战后英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府振兴民族经济的基本国策为残疾人体育竞赛活动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现实条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可谓“人类文明的一场浩劫”,战后大部分国家面临着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医治战争所致创伤等现实问题,英国在二战前就已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战争虽削弱了英国政治、经济上的实力,但也进一步引发了社会领域的变革,以实现“福利国家”为目标的一系列扩大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的脊髓损伤康复中心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政府的要求建立的,负责这个中心的路德维希・古特曼医生以他个人对体育的认知与崇尚,将身体活动纳入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计划中,康复性的运动比娱乐性的活动得到更快的发展,进而演变成现在的残疾人竞技运动。

2.4.4 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观念转变以及社会问题的更加严重为残奥运动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人类物质生活得到改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得到安置,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社会层面的问题日渐突出,诸如,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教育公平的问题;尊重个体差异的问题等等,科技的发展使地球变小,尽管有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但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更具有共性的存在。作为国际社会一项共同责任,1982年,联合国大会第37届会议决定1983-1992年为“联合国残疾人十年",并通过《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的决议。世界行动纲领中提出了各项国际性措施,要求各会员国必须通过立法,为这些措施的实施创造必要的法律基础,并把这些措施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实现世界行动纲领的总目标。行动纲领还倡议对残疾人给予社会、营养、医疗、教育和职业等方面的帮助,提供辅助器械为伤残康复服务,使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并享有平等地位。随之,“亚太残疾人十年”、“欧洲残疾人年”等关注残疾人的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而迅速的发展,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等法律法规陆续制定并得到较为有利的监督实施。2006年12月13日联合国正式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内容全面的保护残疾人权利的公约。残奥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得益于这样有利的社会发展环境。

2.4.5 发展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在残奥会中更彰显出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体育运动是属于全人类的,亦是人类生来具有的权力。体育只有在每个人都能参与时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体育运动中无疑处于不利地位,残奥会作为一个其它文化形式无法与之相比的显示社会平等的舞台,通过竞赛交流的形式最大限度地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为残疾人提供了走出不利的社会背景和摆脱自卑心理的有效途径,使得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向自我挑战,从而获得自尊、自信、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

残奥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体现了全世界范围内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通过残奥会,不但能展示并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推动国际残疾人体育的快速发展,还将唤起全世界残疾人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能力,增强平等参与意识,同时也让健全人充分认识到残疾人的价值并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更加文明、公正、和谐的目标发展。

3 结束语

近20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等的迅猛发展,残奥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深入的推广,其理念、运动项目、组织体系也随之更加健全和完善。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已不仅仅是最初的复健与治疗,而逐渐发展为增进与社会的互动、提高生活质量。残奥会融合了全世界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运动员参加比赛,为他们提供了与健全人一样挑战自我、力争上游的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自尊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同时残疾人运动员在体育竞赛中体现出的身残志坚、乐观勇敢的精神也鼓舞着全世界的人们。残奥会作为残疾人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拓展了奥林匹克运动并以其独特视角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残奥运动会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现象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中,它的形成与发展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更彰显了残奥运动的社会功能――尊重个体差异、平等、参与、分享、和谐发展的理念。残奥会与奥运会的进一步融合,将有力地推动残奥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雁,著.积极人生――残疾人健身锻炼[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 卢雁,主编.残奥运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3] 拉斯洛・孔(匈牙利)著.体育运动全史,中国体育史学会办公室,1985.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9

关键词:残疾人;全民健身;必要性;对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余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们逐渐从追求物质享受转变为重视精神享受,更为关注自己的健康,因此体育活动被人们所重视,全民健身越来越普及。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也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中国。从奥运会到残奥会、特奥会,中国已逐渐被世界认可。世界各国在发展奥运会体育事业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体育事业更需要被关注和得到发展。我国目前有6000多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而残疾人体育是现代体育发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健全人体育事业一样,不但能激发自强精神,陶冶情操,增强体质,同时对于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具有相当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二、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必要性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量的机械生产使劳动力得到解放,产生了闲暇时间,人们开始用体育来追求自身健康、自我认同,健身体育的发展也成为必然。随着体育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更加普遍,更多的人积极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比起健全人,残疾人体育更应受到重视,残疾人体育也是中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

残疾人由于长时间不活动,导致部分机体坏死,行动不便,不能自理,缺乏独立、自立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残疾人坚持科学系统的体育健身运动可增大关节的稳固性,提高关节的承载能力,减少关节损伤,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还可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慢性疾病的康复。经常参与健身运动不仅能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能帮助他们集中力量增强自身的能力。许许多多残疾人把常常参加运动作为克服生活中的障碍和提高社会地位,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工具,参加体育活动对于残疾人的健康大有裨益。

(二)有助于缓解压抑心情,加强与外界沟通

许多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项目以及其它形式的身体活动,是因为能找到乐趣。残疾人参加团体体育活动,像轮椅篮球赛,5人制、7人制足球赛,包括许多户外的体能运动,如爬山、越野滑雪等,让许多残疾人发现挑战自我会感到身体舒适。有慢性麻痹症的运动员参加体育运动项目最常见的是以冲刺比赛而快乐。残疾人经常参与健身运动有助于放松压抑的心情,减少了抑郁症的发生,从而降低自杀率,更好的诉说心事,得到慰藉,使他们更好地敞开心扉,互相帮助;经常参与健身运动,也可以更多的接受外界信息,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学习知识丰富自己,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有助于保持良好工作态度,增强信心

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有助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改善残疾人的心理品质,克服心理障碍。经常参与健身运动有助于消除缺陷心理、挫折心理、依赖心理、防御心理带来的种种弊端,使他们不再过度自卑,有信心去面对生活,自立、自强,更以真诚的心去接受别人。通过健身运动,积极参与社会,增添生活情趣,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扩大生活领域;同时经常参与健身运动还可以通过意志和体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展示人的创造力和价值,使他们的人生从此绚丽多姿,更加美好。

(四)有助于促进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参与健身运动保障了残疾人更快的回归主流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促进了残疾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更容易心灵沟通,能更好的组织家庭一起面对生活,提高自信心。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调动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进行有组织,有目标的社会活动,积极地、科学地解决残疾人的社会人际关系、增进社会福利和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

三、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对策

中国是个发展的大家庭,残疾人虽是弱势群体,却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时,残疾人参与健身运动便成了重中之中。组织残疾人运动会,残疾人健身俱乐部等,鼓励、推动更多的残疾人加入到健身锻炼行列中来。

缺少适合残疾人锻炼的场所,缺少适合残疾人锻炼的专用设备和器材,缺少组织体育锻炼活动的骨干,缺少辅导书籍和专人的指导、咨询机构等均是制约残疾人不参与健身活动的因素。从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宣传以及社区或街道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状况来看,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的外部条件不容乐观,这直接影响了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ZZ动。

应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落实好全民健身的有关要求,推广适合于残疾人开展、小型实用、健康文明的健身方法。坚持“贵在参与”的要求,要逐步补充和完善残疾人锻炼的体育设施,并把残疾人体育纳入规划、统筹安排。在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充分吸纳社会资源,逐渐将残疾人体育市场化、社会化、资产化,确保残疾人体育进社区、进农村。

(一)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参与意识

残疾人因为自身社会地位差、受教育少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观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残疾人总体文化程度,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残疾人中的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当然这与残疾人生理上的缺陷行动不便有关,因此造成社会生活面较窄,获取信息较少有关。社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共同努力真正把《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到实处,形成广泛、自愿、积极的全民健身热潮,积极鼓励残疾人的参与意识。

(二)保障健身设施充足

残疾人开展健身锻炼需要适合于他们特点的场地,专用的体育设施、器材。为残疾人体育健身提供优化服务条件,要从社区健身环境入手,创造无障碍社区体育环境。由于过去重视不够,许多健身设施不足直接影响了残疾人的健身运动。因此政府部分要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健身体育,为残疾人优惠开放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的。同时,要设计增添必要的残疾人专用体育设施、运动器材。在建设社区健身设施时,兼顾残疾人的特点,建立一些对残疾人心灵有帮助的机构,健全他们的心理。

(三)给予帮助,减轻就业压力

由于残疾人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心理普遍脆弱,内心封闭、压抑。多数处于下岗或失业状态,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摆地摊或亲朋好友接济。目前, 残疾群体面临的最紧要的任务是解决温饱问题, 必须将其融入脱贫扶贫的社会支持体系中, 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支持永远是世界性话题, 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诠释。

残疾人肢体的残缺、行动的不便,无法与正常人一样。它们社会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工作不能解决,更有甚者温饱都成问题。因此全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积极帮助他们。各级政府部门应彻底做好残疾人的安置工作,积极的联系各行业,让有一计之长的残疾人尽快地参加工作,并帮助身体较好的成年人学习技术,以方便他们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合的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四、结语

全社会应当更多地去关爱残疾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培养体育骨干丰富残疾人体育健身方法,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给予他们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让全民健身运动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提高全民的素质,增强体质,让中国更加美好、繁荣、富强。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王广虎, 张宏坚. 弱势群体――全民健身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8(4)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10

今晚,北京残奥会将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各位嘉宾莅临北京残奥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所有为北京残奥会作出贡献的朋友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上世纪60年代第一届残奥会举办以来,在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残奥会已经成为增进人类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文化体育盛事。北京残奥会将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参加,充分体现了世界各国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精神寓于运动”,是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通过参与残奥会,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感受欢乐、友谊、梦想、成功,实现挑战自我、追求生命价值的目标。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激励着残疾人和健全人在世界大家庭中相互交融,共享社会权利,共建和谐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国有8300万残疾人。中国政府和人民一贯重视残疾人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平等,反对歧视,关怀弱者,尊重人权。我们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社会关心关爱残疾人,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我们将以北京残奥会为契机,进一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致力于维护残疾人权益,保证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积极参与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自2001年获得北京残奥会举办权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社会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按照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要求,坚持超越、融合、共享理念,全力做好北京残奥会筹办工作。我相信,在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社会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把北京残奥会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残奥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共同的口号。我相信,北京残奥会作为增进各国残疾人朋友相互了解和友谊的舞台,将为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留下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推进世界残疾人事业,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现在,我提议:

为北京残奥会圆满成功,

为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

为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和友谊不断加强,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11

残疾医疗模式和残疾社会模式

传统医疗模式观念,残疾被看做是人的缺陷,残疾人是一个被动的、病态的、不能独立的、需要医疗和救济的群体,是个体的残疾导致了正常生活或活动的障碍,因此个体要为残疾负责。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国际缺陷、残疾和障碍分类》代表了医疗模式的残疾观。该模式认为心理上、生理上或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或功能的任何异常或丧失都可被认定为“缺陷”。处理残疾的办法是供养或者通过医疗手段或者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来解决病者困难。对于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养起来,通过供养来表达家人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这种供养大多限于经济或物质方面,忽视了残疾人的精神需求和低估了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虽然对于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供养是完全必要的,但并不能表示这是对残疾人的全部关照。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残疾人的权益和内心需求直接被忽视,残疾人的价值因其残疾而降低,使人在社会中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工作或发挥作用,这对残疾人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残疾社会模式认为残疾是泛指各种人口中出现的功能上的限制,既包括生理、感官或者智力上的缺陷,也指医学上的状况或精神疾病。残疾并不一定导致障碍,障碍是当残疾与环境、与社会对待残疾的态度发生冲突时产生的,有残疾的人只有在特定环境和目标时会遇到障碍,这是个人残疾经验与社会环境动态互动的结果。在残疾社会模式下,把对个体功能障碍的关注转向了社会、环境和态度壁垒,认为社会障碍是社会直接或者非直接的歧视,从而导致了残疾人社会机会的缩小或者丧失。当物质环境和社会障碍的存在使得残疾人不能进入社会之内,就造成了他们这一群体的失语和无能。在此意义上,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

残疾社会模式产生的历史

1950年以来,美国民权运动者提出“分开就是不平等”的口号,基于美国宪法赋予的“对平等机会非歧视性的保护”的权力,要求不同种族、群体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在民权运动潮涌下,传统的对残疾人进行隔离式教育与服务受到公开怀疑与挑战。这种观念认为,机构供养的残疾人之间的刺激性的互动加上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对残疾人消极的、冷漠的态度和严格的管制会使残疾人处于消极社会关系之中,解决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走出机构,回归社会,通过社区生活和社区照顾,为他们营造积极的社会关系。在全纳观念的指导下,社区照顾是使残疾人等社会福利对象回归社会的典型模式和比较好的选择。

1970年末以后,产生了一种新的残疾工作模式――残疾社会模式。1976年英国的反隔离肢体障碍联盟(UPIAS)通过的宣言播种了残疾社会模式的种子,他们认为传统的机构安置与服务方式,对身心障碍者长期隔离,造成他们的生活与社会隔绝,这是一种压制与剥夺公民权利的做法,由于当代社会组织对身体残疾人缺乏或没有关心考虑而导致他们活动的不利或限制,从而把他们排除在主流社会活动之外,需要改革整个社会对身心障碍者的错误认知和不合人性的组织结构。他们提出了用disability 和handicap两因素模式来界定残疾,后来用impairment和disability 取代。UPIAS促使人们对残疾的目光转向社会环境和制定明确的政治依据去改变残疾人的社会境遇。

英国社会学家 Mike Oliver在上世纪80年代广泛推广他的残疾社会模式。他明确提出了残疾是社会对待和回应残损者的方式使得残损者变得有障碍,残疾人应该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因为决策者做出的政策是他们自认为残疾人需要的,而非残疾人自我表达出来的需要。如果没有残疾人的参与,所做出的政策就没有实质性的收获。他认为社会障碍的产生是工业化导致的结果,因为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强调生产能力、利润和效率,而残疾人是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的。当然社会障碍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残疾人面对的物质环境改变了,同时改变的还有社会价值体系,如资本主义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想文化观念等。在同时期的美国,残疾人运动根植于公民权利运动,争取同等权利、同等机会和融合的观念之中。从社会政治途径分析的残疾人运动,在英美两国以两条不同的线路开展:“在英国, 对残疾的认识最终从原有的生物模式向社会模式转变; 美国则经历了医学理解―权利理解―新权利理解的路径转换”。

残疾社会模式的评价

残疾社会模式在英国残疾人运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残疾社会模式完全颠覆了残疾人对自身的看法:残疾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与个人身体无关,需要改变的是社会,他们不必因此而感到自卑。另外也使残疾人在公民权利上获得了与其他公民一样的地位,可以用更多的政治策略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当残疾人遇到歧视或障碍时,他们可以通过寻求反歧视法律的帮助来解决。残疾社会模式也招致了很多批评和质疑。由于强调了残疾与个人身体无关,是社会原因造成的,有学者就认为这样容易招致残疾人的偏激,他们不自卑了,但他们会因此而愤怒,因为不是他们的过错却要他们承担不能承担的责任、压力和歧视。另外用残疾社会模式取代医疗模式很容易使人们简单看待残疾人工作,过度关注社会障碍也很容易忽视对残疾人的治疗康复。

残疾社会模式颠覆了传统对残疾的陈腐观念,要求社会有相应的改变和提高。改变涉及范围包括社会观念和态度、建筑环境、教育、健康、社会照顾、医疗、就业、社会保障和福利、休闲、政治生活。通过建立反歧视和创造支持新的环境,可以帮助残疾人发展。残疾社会模式很容易被联合国接受,以《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1982年)、《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规则》(1993)、《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2001年)以及《残疾人权利公约》等国际文件为代表,在联合国推动下,促进各国立法和政策制定,把工作重点从残疾人转移到残疾人能力上来,大力推行残疾人社区服务。

残疾社区工作兴起的原因

2006年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体现了残疾人社区服务的观点,要求社区在康复、教育、就业、隐私、安全、无障碍等方面做出贡献,并专门指出,残疾人应当“独立生活和融入社区”,“确认所有残疾人享有在社区中生活的平等权利以及与其他人同等的选择,并应当采取有效和适当的措施,以便利于残疾人充分享有这项权利以及充分融入和参与社区。”

残疾人运动会范文12

残疾人群体是一个人数众多、具有特殊困难的群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善残疾人的心理状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就能够促进残疾人与社会的融合,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得以实现。在这方面,体育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体育以特有的魅力吸引残疾人的参与,广大残疾人通过体育运动愉悦身心,展示才华,加深理解,增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对场地器材有着特殊要求,适合残疾人特点的场地设施器材缺乏,残疾人可参与体育活动项目有限,严重挫伤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的时候,都将残疾人设为免测人群,无法对他们进行正常的体质健康评价。

 

特殊教育学校是传播正确残疾人体育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残疾人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共同遵循“体育健身、增强体质、回归主流社会”的体育理念,是残疾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特教学校在体育课程安排、体育教育目标及内容、教学资源配备、特殊体育教育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特殊体育教育经费缺乏,导致部分学校教学设施无法保证,教学手段无法实施。教育未能学校体育承担起为残疾学生传播正确体育理念,增强残疾学生体质,推动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教育功能。

 

“阳光体育”运动是在2006年12月23日,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时候提出的,当时提出来叫“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其主要内容是针对目前全国的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有所下降的情况,教育部要求全国各个学校首先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要求贯彻落实国家对学校工作的要求,包括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让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能少于10个小时,中学生不能少于9小时,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关键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天不能少于1小时。对残疾人实行“阳光体育”,其实就是残疾人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享受体育带来的快乐。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补偿功能。肢体患病的残疾人,他们的部分肢体或全部肢体受到损伤后,如果基本上或完全停止体育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就大大减少,这将使得他们的运动器官及其紧密相连的人体其他器官各个系统的功能相应下降,这不仅仅反映在内脏机能上。由于机能和功能下降,又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影响下,残疾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较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别,他们的情绪低落,更不利于正常的生活和交往。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残疾人,通过锻炼,有效地改进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能力,最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在阳光体育背景下,为顺利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 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体育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特殊教育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残疾人体质健康发展、激励残疾人积极进行身体锻炼,发展残疾人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对残疾人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具体实施方案为:

 

第一,对残疾人开展“阳光体育”,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在残疾人中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阳光体育的 “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残疾人人心。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质健康的广泛关注,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残疾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第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残疾人体育课教学相结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但是在对残疾人的教学模式上,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正常人从事的项目,开发适合残疾人可以从事的体育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第三,对残疾人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着眼点和着手点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个性,塑造学生自我主体意识,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中的快乐和愉悦。体育教师将发挥“主导性”,使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充满人性的光辉,洋溢着自由、和谐、关爱、平等、有感情、有魅力的人文氛围。残疾学生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特长和身体素质,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运动项目,营造人人参与、人人争先的良好运动氛围。例如:可以要求残疾学生必须参加一个体育俱乐部,瑜伽、跆拳道、体育舞蹈、盲人乒乓球、轮椅篮球、羽毛球等项目,每天在固定的时间活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每天再加上早操及课间操,正好符合“阳光体育”的活动宗旨。

 

第四,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体育处于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学校体育队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旨在促进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升健康水平的,有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参加的一体化的体育工作,工作重点和重心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特别是“阳光体育运动”中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使学生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残疾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创新思路,活跃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阳光体育运动。在时间上、内容上、场地上给予保证,将课堂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将校内体育活动扩展到校将学习日体育活动延伸到节假日,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为一体,全方位地为残疾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阳光体育运动,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符合特殊教育体质健康监测标准要求,让全体残疾学生走向阳光,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