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时间:2023-05-29 18:03:40

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范文1

【关键词】意义;现状;措施

预防保健指为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医疗机构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即养生,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预防保健就是指所有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活动都是养身活动。而中医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把中医学用在预防保健服务上是对增进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1 我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只有15%属于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超过10亿人。要建立全民健康社会,需要纠正重治轻防的问题,需要引导国民承担起维护自身健康状态的社会责任,大力发展以创造健康和预防疫病为中心的产业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包括中医、中药、健身、保健、足疗、健康饮食、体育、旅游和文化活动在内的健康产业和健康服务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健康维护方面,中医不仅在几千年人类繁衍和医疗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系统调理、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医疗的最高境界。中药作为生物制药的几千年积累,也成为世界研究生物制药的宝库。目前人们对健康和预防保健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呼唤质量更高、价格低廉、服务多样、方便快捷的预防保健服务,所以中医保健服务对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科技策略

中医学科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中医在预防保健、“治未病”方面的特色优势。它和现代医学研究的切入点不一样,现代医学切入点主要从人体物质的分析来切入的,而中医药主要是从人体的信息规律入手研究的。研究这个“人”,就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健康保障方面是用整体调节的方法来调整人体状态的,使其保持在一种平衡的稳态。正因为中医是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的体系,所以在“治未病”方面就有其先天的优势。从“治未病”来说,我们觉得中医药系统有非常多的特色和优势。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在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提出了重大的举措,要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也制定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同时提出了两个发展目标:到2011年要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体系框架,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我们的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对健康状态的把握,对健康状态进行测量和评估。中医理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吸纳现代科技,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医预防保健的理论体系是我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健康状态信息的采集、存储、整合与动态检测的技术方法与产品研发等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这些在“十一五”的计划当中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围绕“治未病”部署了六方面的内容,国家中医药局2009年也启动了一批“治未病”科研项目,这些研究现在都有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个体人健康状态的分类框架,20多种疾病《KY3H个体人健康状态辨识规范》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

总体来看已经形成了四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辨识方面,中医体质辨识已经列入了卫生部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信息存储整合方面,研制了健康状态智能信息系统;分析评估方面,研究了体质与易发疾病的风险干预方面,验证了多项适宜技术。这些方法现在已经在很多的医疗单位和亚健康中心应用。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推广,建立了医、学、研、产相结合的研发机制,构建了“治未病”的科研联盟。目前的“治未病”研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把研究和推广紧密结合,边研究、边推广,推广的模式也是多样化。我们现在的研究还处于一种非常初步的阶段,研究任务非常重,目前已经研发的技术和产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熟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一些基本科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需要努力的地方。

对“十二五”在“治未病”的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有几点建议:加强“治未病”理论体系的系统继承与研究;积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结合中医整体观及先进科技手段;进行认知健康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估;开展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模式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度评估;发展“医产学研用”联盟,积极培育科技转化机构。

3 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思路

3.1 建设服务提供体系

中医医院要利用中医药人才与技术优势,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相关探索,制定服务和技术规范,加强人员培训,力争成为本区域内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等其他卫生机构,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积极运用中医药知识与技术,提供相应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3.2 完善服务技术(产品)体系

根据“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按照服务技术(产品)体系建设的要求,以传统中医学和养生学为主体,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和发展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并使各环节的服务技术方法及产品有机联系,构成体系。建立“治未病”科技创新机制,促进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整合资源,建立“治未病”虚拟研究院、信息监测网络和系统等协作平台,形成“治未病”科研的新型组织模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保健服务队伍素质

提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人员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或相应的中医预防保健职业任职资格。鼓励具有养生保健康复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执业医师提供中医保健服务,培养一批中医药基本功扎实、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特色技术方法等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在中医保健机构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保健服务知识普及教育,培养能规范运用中医特色技术和方法的中医保健服务人员。

预防保健范文2

P键词:糖尿病;预防;保健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和功能紊乱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不同类型和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也有不同。它可以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许多致命的并发症。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为"少",即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这种典型的慢性病需要病人的生活[1]。因此,如何保持病人的健康水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社区护理。在计划和组织,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教育活动,鼓励人们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或减少健康影响的危险因素,以防止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全世界有2亿8500万人患有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预计,如果不控制在2030的患者将超过4亿3500万人[2],因此预防高危人群是必要和紧迫的,社会将承担巨大的责任。

1预防

让居民了解糖尿病的成因和遗传、生活习惯、肥胖、精神、环境、自身免疫相关。鉴于以上原因,我国社区定期向人民院和组织进行研究,制作糖尿病宣传栏,制定预防措施:

1.1一级预防 肥胖是肥胖发病的重要因素。预防和纠正肥胖,避免高脂饮食,低糖,低盐,低脂肪高纤维,高维生素饮食,定期监测体重,控制合理体重。肥胖者限制饮食,加大锻炼,戒烟,少喝酒对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高血糖的高危人群,特别是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2二级预防 中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除了空腹血糖,需要注意餐后2 h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发现皮肤感觉异常运动下肢疼痛和模糊,多饮,多尿,血糖及时监测、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同时检测间接指标的血脂、血压、心电图、血糖的控制,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药物,使血糖稳定控制。

1.3三级预防 主要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糖尿病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如外周神经病变的肌肉无力和萎缩甚至瘫痪造成的,因为有血管病变导致坏疽肢体、关节病变。

2保健

2.1做好心理护理 引导患者不必悲观,消除消极情绪,对患者、沟通、关怀和理解的患者,对糖尿病注意,说一些治疗效果,患者有良好的例子,从而产生信心,消除恐惧心理,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知道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治疗,锻炼和正常人有良好的生活质量。

2.2适当的活动 运动可以促进葡萄糖氧化的使用,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优先考虑有氧运动每天可以在饭后30min,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和其他活动30~60 min,避免过度疲劳引起的低血糖,随时可以准备一些饼干,糖果,如头晕、恶心,立即加入。

2.3饮食控制 要减少摄入的脂肪、胆固醇、维生素、钙、铁,提高红血细胞释放氧气的能力,改善血管疾病。多吃多餐,最好是粗纤维的食物,如:糙米、面条、蔬菜。

2.4药物治疗及护理 口服用药应告知病人严格控制其用量、禁忌,并注意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对胰岛素注射的选择,应注意胰岛素储存在2~30℃环境,不能冷冻,不剧烈摇晃,一般是餐前30 min注射,注射部位很容易选择皮肤松弛、脂肪和更多的肌肉,通常在上臂外侧,腹部经常改变注射部位以防止皮下萎缩增生,2~3个月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2.5皮肤护理 糖尿病,身体抵抗力低于常人,皮肤表面细菌容易繁殖,皮肤瘙痒的形成,感染,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对糖尿病病人的皮肤护理。用温水洗净,特别是在脚。用中性浴,浴观察皮肤观察周围特别是脚的颜色温度,是否有变化,选择合适的衣服,鞋子和袜子,吸湿,透气,是亲密的朋友,温馨是最好的棉花,如皮肤出现水泡,发现擦伤,应就医尽快。对于使用胰岛素注射的患者,指导正确的清洗、消毒、无菌注射,以避免注射部位皮肤感染。有皮肤溃疡患者每日用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发生,然后用0.5%碘伏消毒,并用凡士林纱布包扎,隔日换药,直到溃疡面新鲜组织生长[3]。通过积极的预防、护理监测和统计糖尿病高风险人群20例,其中16例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对控制血糖,空腹血糖的测定4.8~6.7mmol/L,20例糖尿病患者的合理治疗及护理,均未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参考文献:

[1]Stathopoulos P,Zundt B,Spelsberg FW,et al.Relation ofgallbladder function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to gastric mucosa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cholecystolithiasis[J].Digestion,2014,73(2/3):69-74.

预防保健范文3

【关键词】甲型肝炎;减毒性疫苗;灭活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抗体;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10甲肝减毒活疫苗的价格比较便宜,1针的免疫程序相对方便管理,且应用价值高,但是甲肝减毒活度疫苗的稳定性较差,需要冷链保存和运输。此外,其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也比较低。甲肝灭活疫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便保存,且出可以用于常规疫苗中,还能用于甲肝疫情爆发时的应急接种,所以其价格比较贵[1]。甲肝减毒活疫苗一岁以上接种一次即可。每次人用剂量为0.5ml,1.0ml.灭活疫苗18岁前都可以接种,且在6-12个月后进行接种灭活疫苗加强针。两次注射后产生的免疫力更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筛选我市6~12岁甲肝易感儿童130人,随机分为B、C、D、E4组,免疫针次均为2针。B、C组接种国产减毒活性疫苗,接种程序为0~6和0~12,D组接种低滴度国产减毒活疫苗,E4组接种灭活免疫,接种程序为0~6.各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

1.2观察方法各组分别在第一针免后1,6,12,24个月,第二针免后1个月采血。检测甲肝抗体lgG,观察抗体动态变化。所有血清都是在现场采集之后进行无菌分离,并冻存于-20℃,血清一般不反复冻融。于两周内完成所有实验室监测工作[2]。

1.3血清学检测采用浙江医学科学院生产的-HAV-lgG,将血清作倍比稀释检测抗体滴度。根据检测的抗体滴度范围,利用ImxmEIA试剂和相应地全自动微粒子快速酶联吸附免疫试验检测系统复测,根据同时检测的不同浓度的WHO标准抗体单位拟合标准曲线,换算出每毫升血清中抗体国际单位(IU/l).

2结果

接种第一针后1~6个月,各组甲肝抗体阳转率均不能达到100%,B组、C组的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水平和E组相比差异较小,但是比D组高(P0.05)。B组的滴度峰值(1204.63IU/L)接近于D组(1543.96IU/L)(P>0.05)。

首针12个月后,B组抗体水平(773.151IU/L)和E组(692.71IU/L)差异较小(P>0.05);D组GMT已降至B组的二分之一(368.34IU/L)。

首针免后24个月,C组抗体水平(596.57IU/L)、B组(489.12(596.57IU/L)和E组(615.16IU/L),D组(181.48IU/L)均低于各组(P6个月。甲肝灭活疫苗系将甲型肝炎病毒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病毒收获纯化、灭活、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吸附后制成。疫苗应为乳白色混悬剂。

注射疫苗后少数孩子可能出现局部疼痛、红肿,一般在3天内自行消退。偶有皮疹出现,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咨询医生。禁忌症近期身体不适,腋温超过37.5°的孩子有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或接受免疫抑制剂的孩子;过敏体质的孩子;以上不宜接种甲肝疫苗[3]。

预防保健范文4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预防;保健;护理

【中国分类号】 R6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274-01

1 "亚健康"的相关知识

1.1 "亚健康"的基本特征:(1)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2) 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3) 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4)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亚健康是否发展为严重器质性病变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亚健康本身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判断处于亚健康的方法: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

2 "亚健康"多发人群特征

精神负担过重的人;脑力劳动繁重者;体力劳动负担比较重的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负担比较重的人;长期从事简单、机械化工作的人(缺少外界的沟通和刺激);压力大的人;生活无规律的人;饮食不平衡、吸烟酗酒的人。

3 预防保健护理

3.1 预防: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人正常的健康状态,归纳如下:(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kg,超过者为不正常。(2) 体温基本在37℃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超过1℃者为不正常。(3) 脉搏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否则为不正常。(4)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5) 大便基本定时:每日1~2次,若连续3天以上不大便或一天4次以上为不正常。(6)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kg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正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7) 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ml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ml,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ml为不正常。(8)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或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常有痛经伴随。 (9) 正常成年男女结婚后能生育:夫妻生活在一起未避孕,3年内不育为不正常。 (10) 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若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如果以上健康状态很多都不符合,需及时就医,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不然日久生病,就会引发各种器质性疾病。

3.2 保健:(1) 营养: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A能促进糖蛋白的合成,细胞膜表面的蛋白主要是糖蛋白,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 C、 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除此之外,微量元素锌、硒、维生素B1、B2等多种元素都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关。 补充维生素A。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的人会出现精神不振、视力模糊等电脑综合症,这是因为身体维生素A消耗比较多,造成了营养失衡。因此,最好每天服用一粒维生素A。

多喝茶。喝茶可以减少电脑辐射。泡茶最好不要选用保温杯,用保温杯把茶叶长时间浸泡在高温的水中,就如同用温水煎煮一样,会使茶叶中的维生素全遭破坏。

香蕉促进大脑功能。香蕉能帮助大脑制造一种化学成分――血清素,这种物质能刺激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的功能大有好处。

上班前吃水果。早餐中一个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还可促进消化系统的消化。但是吃水果也有讲究,饭前饭后最不应吃的水果是――西瓜。

精神紧张者可多吃鲜橙、猕猴桃等,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

疲劳后多吃碱性食物。疲劳时,不宜大吃鸡、鱼、肉、蛋等,因为疲劳时人体内酸性物质积聚,而肉类食物属于酸性,会加重疲劳感。相反,新鲜蔬菜、水产品等碱性食物能使人迅速恢复体力。

每天至少喝3杯水。午休以后,喝一杯淡淡的清茶水。清茶有醒脑提神、润肺生津、解渴利尿的功效。晚上睡觉前,喝一杯白开水,能帮助消化,增进循环,增加解毒和排泄能力,加强免疫功能。除了每天3杯水外,日常生活中还应多饮白开水,适当多饮水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

(2)生活习惯: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

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适度劳逸是健康之母,人体生物钟正常运转是健康保证,而生物钟"错点"便是亚健康的开始。

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常常洗手:键盘的缝隙里有很多脏东西;吃过的快餐余粒啊,喷过的飞沫啊,这些东西在随时危害你的健康。在办公室里一定要记得常常洗手。

每三天换一次鞋:经常更换鞋子可以让自己的脚少受委屈。最好每三天换一次,既利于脚的保健,又可避免鞋子变形。

(3)预防"十字"方针 :"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

"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

"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

"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结束语:通过"亚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了"亚健康状态"的突发人群,进行"亚健康"预防保健的护理指导。希望经济的动荡变化不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应用写作》杂志2006年第4期《六个好习惯 拒绝亚健康》

预防保健范文5

卵巢因素引起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15%~25%,卵巢性不孕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卵巢局部因素:如先天性无卵巢或幼稚型卵巢、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某些卵巢肿瘤如颗粒―卵泡膜细胞瘤、母细胞瘤等都可影响卵巢激素分泌及排卵;全身性疾患如重度营养不良,或饮食中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因素,都可影响卵巢功能而致不孕;慢性疾病、代谢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糖尿病、肾上腺功能紊乱等病也能导致不孕;中枢性的影响:丘脑下部、垂体、卵巢间内分泌平衡失调,垂体肿瘤或瘢痕都可以引起卵巢功能失调而致不孕;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或过度焦虑,可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产生影响抑制排卵。

卵巢功能早期衰竭也会不孕,该病又称早期绝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卵巢功能过早停止活动。一般正常妇女在45岁左右卵巢才逐渐停止活动而发生绝经,而本病患者早在30岁迟则40岁卵巢活动即渐停止而出现绝经。有些人可表现为先有月经失调然后闭经,也有的可突然闭经,半数以上患者可有面部潮红、发热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本病并不罕见,可占全部闭经的0.9%,占继发性闭经的4%~20%。这类患者有的在青春期即表现第二性征发育较差和延迟,或第二性征不明显,成年后有的可有生殖器官萎缩,以致不孕。在大龄结婚的不孕症以及继发性不孕中本病占有一定地位。

卵巢性不孕的

4大临床表现

卵巢功能异常,不能对促性腺激素发生反应,并合成性激素,造成卵巢性激素水平低落,不发生周期性变化而导致无排卵。

(1)特纳综合征与单纯性腺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均以原发性闭经为主要临床表现,促性腺激素升高,雌激素降低。可采用他人赠送的卵子通过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获得妊娠。

(2)卵巢早衰(POF)与卵巢对抗综合征:发生在40岁以前的由于卵巢功能衰竭所致高促性腺激素性闭经称为卵巢早衰,约占原发闭经的20%~28%左右,继发闭经的4%~20%。原发性闭经或30岁以前继发性闭经的妇女,内源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卵巢内有正常卵泡存在,但对大剂量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刺激呈低反应者,称为卵巢不敏感综合征或卵巢对抗性综合征。二者的病因尚不清楚,均表现为闭经、无排卵。

对希望生育的POF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子捐赠使其妊娠都已有成功的报告。为预防因长期闭经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和生殖器官萎缩,应及时进行激素补充疗法。

(3)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表现为闭经或月经稀发,长期无排卵,雄激素过多,雌激素无周期性波动。是目前无排卵性不孕的一个主要原因。

(4)未破裂黄素化综合征:正常月经周期或药物促排卵周期,卵巢有卵泡发育成优势卵泡,但到排卵期LH峰后48h卵泡不消失或维持生长,维持存在数天,颗粒细胞已发生黄素化而卵泡未破裂。LUFS的基础体温(BBT)、宫颈粘度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等均与正常排卵相似,给人以排卵假象,是不孕症的原因之一,也是克罗米酚促排卵妊娠率低的原因之一。文献报告LUFS的发生率在31.8%~2.9%,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的10%。B超监测卵泡不破裂或增大,卵泡内出现光点,多在下次月经前消失。如果行腹腔镜检查则看不到排卵孔。

中医怎么办

中医用于卵巢性不孕的治疗过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是针对那些因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早衰等所引起的女性不孕,起到了很好的调理作用,也有些患者可以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卵巢性不孕时主要是通过由内到外调理的方法进行,结合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病灶部位。大家知道,一般来说因卵巢疾病而造成的女性不孕患者,在临床上通常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或肥胖等异常症状,这些现象均会在很大程度上给受孕带来困扰,因此中医重在调理。但需要指出的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这类患者都适合使用中医进行治疗,比如卵巢肿瘤等就需要手术进行治疗,而且也可以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很多患者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医治疗卵巢性不孕,相对来说更适合那些因功能性疾病而造成的生育能力下降的患者,但值得关注的是,大多数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可以恢复生育能力。

预防和保健

1.平时经常食用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例如大豆、扁豆、谷类、小麦、黑米、葵瓜子、洋葱等。用大豆、红豆、黑豆每天打豆浆喝,是非常安全的补充植物性雌激素的方式,应长期坚持。

2.选择鲜奶或更年期专用奶粉,来预防因卵巢功能下降引起的骨质疏松。

3.减少被动吸烟的机会。

4.加强体育锻炼。瑜伽、游泳及健步走被认为是释放身心压力,保养卵巢及增加骨密度的重要方式。

预防保健范文6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30-02

预防保健科对于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来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承担着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监测、健康宣教、母婴保健、放射防护等公共卫生职能。随着2003年的“非典”、2004年的猪链球菌感染和2005年的禽流感的不断暴发流行,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力度是越来越大,预防保健工作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那么,怎样才能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更好地搞好预防保健工作,来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及时率、降低传染病的漏报率,以及提高疾病预警监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率,提高母婴保健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呢?笔者通过近4年的学习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新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加强学习,尽快掌握预防保健工作职责和业务知识

首先,通过翻阅、整理文件、资料,了解预防保健工作内容和职责。然后,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理清工作思路,对急办的工作和重要的工作逐一进行相关学习和掌握,在很短的时间内,笔者学习和掌握了《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传染病诊断标准》、《放射防护条例》、《国家信息系统报告管理规定》、《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出生缺陷报告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制度和规定等。然后,根据所学的知识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很快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争取领导支持,让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刚开始接受此项工作,觉得任务很重,困难很多,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专用电脑、专报网络和专用电话、传真机等。笔者向领导申请,领导很快批准购买电脑和建立专网,并协调了电话和传真机。因为要执行“零报告”、“日报告”和节假日值班制度,笔者一人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没有人替班,得天天值班,没有休息时间,向领导反映后,领导很快给笔者安排了临时值班人员。虽然没有直接增加人,但至少解决了燃眉之急。开始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时,医生不能及时报卡,经常影响网络直报的及时率,而且空洞的管理有难度,笔者就向领导建议:制定预防保健质量考核细则,实施考核奖惩措施,并将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医疗质量月考核内容,领导很快同意了,于是预防保健科就和医务科、护理部、感染科一样有了管理权,使预防保健的管理职能也落到了实处。还有上级下达的各项指令性任务,对于以业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来说,如果不争取领导的支持,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也很难得到医务人员的配合。每当这时,笔者都会将上级的开会精神及时地向主管领导汇报,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都能很好地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对于有些执行起来难度较大而又要院委会讨论的工作,笔者通常是写出报告材料提交院办,这样,院委会很快就会将讨论结果下达,提高了办事效率。另外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科与医务科、感染科、护理部及市场部等业务科室均能很好的协作,预防保健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 加强督导检查,提高预防保健质量,降低传染病漏报率

由于综合医院是病人和病菌密集的地方,且科室繁多、分布广泛,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传染病的漏报,甚至还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所以,必须以防为主。首先建立下科检查记录本,将每日下科室查看门诊日志及各种登记的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有无传染病的漏报、迟报和经常性的回顾查看等,对发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分析总结和及时弥补纠正,还做好当天查看标记等;每月还对住院病例、出院登记、检验记录等进行查看,以便将当月发生的传染病及死亡漏报病例等及时补报,这样严格控制了传染病的迟报、漏报和瞒报现象。每次下科室检查均要做好检查记录,每月将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主管领导汇报后上交院办进行考核奖惩,每季度还将预防保健工作质量编入医院医疗质量信息简报中,使科室能及时了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预防保健工作质量,降低了传染病的漏迟报率,达到了及时控制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目的。

4 改进工作方法,合理支配时间,认真完成任务

自2003年暴发“非典”、2004年发生“人-猪链球菌”、2005年暴发“人禽流感”以来,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力度在不断加大,对预防保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严,预防保健工作人员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增多,而两院合并和合并后医院业务的快速发展也给预防保健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不便和难度。要想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和合理安排时间,才能一人完成一天两次的A、B两区的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的收卡和网报,还有农药中毒、食物中毒、出生缺陷和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的调查、报告,以及很好地进行健康教育专栏管理和完成预防保健科办刊任务,还有三大传染病控制项目及“两脑”监测项目的顺利实施,以及AFP、预防接种的监测、管理和上报等。首先制作工作日志记录本,将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安排进行记录,并将近期待办、急办和已办的工作进行记录。每天上班时首先在工作日志上记下当日工作重点,然后,按照轻重缓急逐一去完成,下班时再将完成情况在日志上做好记录,同时,将每日收集的资料在当日进行记录、整理和归档。只有把平时的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了,才能避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不怕上级部门的经常性、随时性的检查了。

5 加强管理,严格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水平

自笔者接管预防保健科工作以来,每年都要举办1~2次的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和1次新上岗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平时还经常上网查信息、资料。一旦有新的政策、规定出台,我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学习,以便及时发现疫情和控制疫情。几年来,通过加强管理和严格培训,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学习各种法律法规,使医务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传染病的诊断水平和归口管理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6年12月,我院还成功诊断和救治了1例全国首例重症B群流脑病例,且没有发生医院交叉感染和传播。现在全院医师均能很好地执行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能及时的请传染病科医师会诊和确诊后转诊,再没有为抓经济收入而争收争看传染病的现象,传染病的迟报、漏报和瞒报现象也几乎不存在了。

预防保健范文7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是一个告知、动员与帮助人们采纳和保持口腔保健实践与生活方式的过程,其目的是使人们认识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是以教育的手段促使社区居民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并倡导所需的环境改变以使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则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与一般的社区健康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其原则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

口腔健康教育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口腔是全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口腔健康教育同样也应纳入社区整体健康教育之中。社区或地方综合性的保健规划中,都应明确规定口腔保健项目。例如,对社区内学校的保健项目和健康教育应有口腔保健内容,要有考核要求。应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因为他们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学校也担负着建立学生健康行为的重任。学校是预防口腔疾病、增进口腔健康的最基本场所。并能真正体现口腔健康教育的群众性。

每一项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都应包括口腔健康教育,例如,可以在社区所在学校中开展集体刷牙,应该配合有关刷牙的教育。如刷牙的目的,含氟牙膏与保健牙刷的使用,有效的清除牙菌斑的方法等;为了使学生们理解,通过菌斑染色后的自我检查,可以加深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没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项目,则口腔保健项目较难持久与深化。其他如窝沟封闭、含氟漱口液、服用氟片等口腔保健项目都应有相应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

口腔健康教育还应是社区临床医疗服务的组成部分。由于病人渴望得到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加上对医务人员的高度信任,口腔健康教育一般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社区医生在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都应尽可能地针对病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要求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材料内容应有准确性、知识性,应体现最新科学成果,对人群与疾病应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在社区组织大型口腔健康教育活动中,更应重视教育材料的科学性、准确性与知识性,防止与整个活动主题相违背的内容。

对口腔健康教育材料的设计,还应有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要适合各年龄组人群的社会心理与需求。另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也应按公众要求从美、健康、长寿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文(通俗易懂)、情(感情)、理(道理)三者结合的艺术,传达易于被公众接受的科学知识。

口腔教育应因地制宜社区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应符合本社区文化、教育、经济发展状况与患病情况,只有如此才能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上来,也能使口腔健康教育做到实用可行。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常用方法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不仅要传播信息,还要考虑影响健康行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因素,传统的观念与习惯,个人或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的要求、兴趣等,以确定首先进行的口腔保健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式。一般采取4种教育方法。

个别交谈就口腔健康问题与预防保健问题与患者、领导、家长、居委会成员、保健人员进行交谈、讨论。由于此方式是双向的信息交流,交谈的针对性强,讲座讨论比较深入,效果好。例如,患者就医时的随诊教育,不只是医生单向传授知识,而是有问有答交流。

组织小型讨论会如座谈会、专家讨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参加者除卫生专业人员、决策者之外,应广泛吸收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各种小型讨论会既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是调查研究的方式。

借助大众传播渠道如报刊、杂志、电视、电影、广播、街头挂图与橱窗等传播新的口腔保健信息,反复强化公众已有的口腔卫生知识,干预不健康的行为。大众传播渠道其优点是覆盖面大,能较快地吸引公众注意力,使之集中到有待解决的口腔健康问题上来。

组织活动如街道居民区、乡村和社会团体与单位(工厂、学校、机关)的活动,主要使人们提高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引起兴趣,产生强烈的口腔健康愿望,以便寻找口腔健康教育的资源。通常是帮助进行口腔健康调查,了解对口腔健康的需求,为制定计划打下基础,在制定计划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不同层次的人进行教育,以增强目标人群对实施教育计划的责任感。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且不能互相取代。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健康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口腔健康教育的计划与评估

口腔健康教育应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并监测与评价执行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进行社区口腔卫生宣传时单纯把口腔卫生信息灌输给公众,即避免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口腔健康目标口腔健康目标是社区口腔健康计划管理和决策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对有限的社区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的依据与最终评价成效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口腔健康目标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准确地包括4个基本内容,即特定人群、具体指向、可被衡量的尺度和目标预期实现的时间。

口腔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 口腔健康教育是口腔保健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口腔保健计划的实施起到推动作用与加强作用。计划实施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因此设计要全面、严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6个步骤。

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 社区目标人群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水平以及他们的口腔健康知识、信念、态度与行为的情况,所能提供的口腔保健服务的状况与群体本身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与迫切程度。

确定目标 例如,把提高目标人群预防口腔疾病的知识作为目标,比如可制定到2年后95%的社区成年人懂得口腔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评估本目标实施的条件如社区可以利用的资金、设备、卫生人员,同时还应考虑社区居民原有的口腔卫生知识水平、要求程度、领导者及现行政策对本项目的支持程度。

确定内容与选择方法 围绕目标人群口腔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客观可能提供的条件、人群主观的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自我口腔保健应是项目内容的主要部分。

充分估计执行中的困难。

评估效果 对计划做必要的调整与修改。

以上几个步骤不一定按顺序进行,综合考虑,但要防止遗漏。

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对口腔健康教育的评价有3个方面,即对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评价,从以下5个方面考虑。①社区居民口腔健康意识的变化;②社区居民口腔健康知识的变化;③社区居民对口腔健康问题所持态度的变化;④社区居民口腔健康行为的变化;⑤社区口腔相关社会环境变化。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社区口腔保健与疾病预防工作需要重点预防一些社区常见的口腔疾病,而龋病和牙周病是社区的常见疾病。

这讲和下一讲将介绍龋病和牙周病的社区预防并在下一讲中介绍一些实例。

・第二节 龋病的社区预防・

龋病是社区口腔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它是在多因素作用下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性疾病。龋病的社区预防应重点是对社区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进行干预。

龋病的易感人群与易感因素

易感人群顾名思义是指容易发生感染或疾病的人群。龋病的易感人群包括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也就是可能导致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易感人群也称“高危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 ①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②牙齿抗龋能力低,如唾液、牙齿等抗龋机制下降;③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④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等。从以上的易感因素提示我们,控制菌斑,增加牙齿抗龋能力,建立合理的膳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及时采取有效防龋措施是减少人群龋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从上述易感因素看,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应在人群防龋项目中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包括常规的及辅助的检测,以便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龋病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促进口腔健康。普及口腔健康教育,制定营养摄取计划,定期口腔检查。实行特殊防护措施,合理使用各种氟化物防龋措施,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二级预防 早期诊断。包括定期检查,X线片等辅助诊断,在检查诊断基础上做早期充填等治疗。

三级预防 防止龋的并发症。对龋病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病的病牙进行牙体、牙髓治疗以保存自然牙列,阻止炎症向牙槽骨、颌骨深部扩展,对于严重破坏的残冠、残根应拔除,防止牙槽脓肿及颌面化脓感染及全身感染。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建立对高危人群的长期专项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包括口腔常规检查及辅助检查、龋活性试验等登记建卡,具体分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预防对策。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主要危险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防治方法为阻断多种因素的致病作用。由于多学科的发展,使防龋方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下面从控制菌斑,提高宿主抗龋能力等方面介绍一些防龋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 细菌是致龋的主要因素,而防龋的关键环节是控制菌斑。控制菌斑包括控制菌斑数量、滞留时间、致龋菌的毒性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机械法清除菌斑:是指用牙刷、牙膏等保健用品,清除口腔内牙菌斑。

生物学方法:主要是用抗菌剂、抗附着剂、酶类等进行漱口。

化学方法:使用洗必泰等进行漱口、刷牙等。

糖代用品:使用山梨醇、甘露醇等替代蔗糖。

氟化物防龋:主要通过局部使用氟化物如含氟牙膏等,预防龋病。

窝沟封闭:主要用于儿童,通过清洁牙面、酸蚀、冲洗和干燥、涂布封闭剂、固化、检查等步骤在点隙裂沟涂布一层黏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预防龋病发生。

以上龋病的社区预防可以总结如下。

康芝药业有奖知识问答

上期答案

1.正确答案:A,B,C,D

2.正确答案:D

预防保健范文8

[关键词]猪气喘病;流行特点;保健预防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据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猪场都存在猪气喘病,特别是规模化猪场。该病发病率高,以咳嗽、气喘为临床特征,一般体温正常或仅是低烧,伴有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等现象;但由于猪肺炎支原体破坏呼吸道上皮粘膜纤毛系统,破坏天然屏障,许多病原体的乘虚而入,出现复合或继发感染,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副嗜血杆菌等等,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严重影响规模化养猪的经济效益。针对上述情况,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体会,从猪气喘病的流行特点及保健预防措施两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猪喘气病的流行新特点

1.病原分布广,发病面积大

在规模化猪场,猪群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十分普遍的,其感染率高、流行广,给各个猪场的管理和疾病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猪场连续不断发病,哺乳仔猪从患病母猪受到感染;有的猪场由于从外地引进猪只时,未经严格检疫购入带菌猪,使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屠宰场、就诊病例剖检发现近30%~80%的肺脏病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许多猪肺脏边缘都有不同程度的“肉样”式虾肉样病变,这说明当前猪气喘病病原分布广,发病面积大,规模化猪场发病情况高于散养户。

2.仔猪发病率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居多,特别是在25-28日龄断奶期,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因为断奶后,仔猪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降低,由于断奶、更换饲料、分群等应激作用,导致仔猪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发生猪气喘病。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或慢性感染,长期以咳嗽和气喘,增重缓慢、饲料效率下降为特征,给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发病季节明显

猪气喘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以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季节多发。尤其是初春、秋冬季节发病率较高,因为初春、秋末换季气温变化较大,昼夜温差对猪群刺激较大。许多猪场为了保证猪舍内温度,忽视通风换气的作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引发猪气喘病。

4.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容易发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特别是饲料的营养质量下降,猪舍潮湿、拥挤、通风、采光不良,或合并其它混合感染,促发本病或使病势加重。如果饲养管理技术水平低下,就会导致猪只消瘦,抗病能力下降;防疫消毒操作不严格执行,就会导致猪场环境污染(如高浓度的氨气),猪喘气病病原在猪场内长期存在,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发病。

二、猪气喘病的保健预防措施

目前多种药物对控制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有效的,但难以根除病原,一旦停止用药容易复发,也不可能解决猪生长慢的问题。作者简介:郭少培,男,畜牧兽医讲师,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教研组长,主要从事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因此,防治本病应采取保健预防和保健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气喘病。

1.改善猪群饲养环境

此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猪呼吸道及肺内,随咳嗽、气喘和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环境,传播此病。因此,改善猪群饲养环境,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空气质量,可以有效降低猪舍内的病原浓度和猪舍内的氨气、硫化氢的浓度,排除代谢废物,从而达到预防猪气喘病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也可在猪群饲料中加入脱霉产品(尤其夏季),如霉消安、多肽扶正解毒散、消氨I号等保健产品,保证猪群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防止因饲料霉变引发本病。具体做好如下工作:一是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扫粪便;二是适当通风;三是应用理想蛋白原料,适当减少豆粕用量,减少氨气的排放,以消除猪舍内的氨气等有害气体。

2.保健预防措施

(1)对未发病猪场的保健预防

①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不从外地引进猪只,如必须引进种猪时,应严格隔离检查1个月~2个月,确认无病方可混群。

②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病卫生工作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每批猪只进栏前,猪舍须经严格消毒,清圈空置7d再转入新猪群,对控制本病和防止猪只交叉感染很重要;根据季节气候的差异,做好猪舍内保温和通风工作,尽量做到大环境通风,小环境保温;适当调整饲养密度,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比用药物控制气喘病更有效;做好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选用广谱、高效、刺激性小的醛类消毒剂;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以减少猪群应激,让猪群生活在一个温暖、安静、干燥、卫生的环境。

③药物保健预防平时对猪只在不同生长阶段,有针对性的通过饲料或饮水添加高效抗菌药物与抗病毒中药,进行药物保健,可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减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一项重要的防控技术。

㈠仔猪出生后3日龄每头仔猪肌注牲血素1mL、0.1%亚硒酸钠-VE注射液0.5mL,补铁、补硒,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和拉稀;4日龄肌注黄芪多糖复方剂,每次每头1mL;同时口服5%恩诺沙星,每次1mL,可有效的预防红、黄、白痢和病毒性腹泻,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㈡断奶仔猪在断奶前、断奶后各用支原净(150g/每t饲料)+强力霉素(200g/每t饲料)+阿莫西林(150g/每t饲料)或板兰根粉800g拌料,各保健1周,以减少断奶应激、饲料应激、管理应激及环境应激。

㈢母猪产前产后母猪产前、产后在饲料中加入5%强力霉素350g/每t饲料和10%阿莫西林250g/每t饲料,各保健1周,有利于母猪与胎儿的健康发育,以及产仔安全,减少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炎及初生仔猪多种疾病的发生。

(2)对发病猪场的保健康复措施

应早确诊,严格隔离消毒,保护健康猪群

①慢性气喘病的患猪以保健康复为主,可采用泰乐菌素150g/每t饲料+阿莫西林200g/每t饲料+黄芪多糖500g/每t饲料,保健2周,如在饮水中加人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能力,帮助机体尽快恢复,效果更好。

②急性气喘病的患猪以治疗为主,保健为辅

㈠肌肉注射赛米先(盐酸多西环素)0.1~0.15mL/每千克体重、氟苯尼考注射液0.15~0.2mL/每千克体重,1次/日,连用2d,对重症病猪可隔日再注射1次或加注5~8mg地塞米松注射液。待症状有所缓解,猪开始采食后,加强营养,防寒保暖,促进康复。

㈡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与盐酸大观霉素复方制剂,按每千克体重0.1~0.5mL,地塞米松注射液4~8mg,1次/日,连用2~3d,配合如下中药制剂,效果更好。

中药:葶苈子45g、桔梗45g、远志35g、川贝母35g、杏仁35g、甘草20g,水煎口服(大猪量),中猪剂量减半,小猪(25kg以下)用大猪量1/4~1/5,口服,1次/天,连用3d。和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给猪只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减少应激因素,增强猪群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较好地控制猪气喘病的发生,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继明.兽医微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6月,第二版

[2]文利新,袁慧,徐志伟等.保健养猪技术及其应用.湖北养猪,2008,4(1):13-16

预防保健范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保健为中心”的工作方针,按照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县疾控中心、妇幼院工作计划的安排,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及《龙陵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搞好预防保健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全面促进我镇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

二、组织、管理工作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健全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严格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

1、继续巩固“乡村一体化”取得的成果,严格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三制、四有、七统一”要求开展工作。

2、争取政府及各部门的支持,增加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以保证组织建设、师资培训等所需费用。

3、为提高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乡村医生从业管理,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保障村民获得卫生保健服务,执行国务院颁布《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将乡村医生从业管理纳入到法制化轨道。

4、继续实施好兴边富民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的建设及检查验收工作。

三、卫生防疫工作

(一)疾病控制

1、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疫情报告管理的督导和检查,防保科每天对各科室、辖区村卫生室进行疫情报告督导、检查,并落实疫情报告奖惩制度。二是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突发卫生事件的报告,一旦发现有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和疑似突发卫生事件时,应立即进行网络直报;要求乡、村两级认真开展疫情漏报调查,建立完善疫情漏报自查制度和疫情分析制度,两项每季度进行一次。三是提高对暴发疫情和突发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严防疫情的扩散蔓延。

2、按照《县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防治方案》的要求,继续抓好非典型肺炎、人间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早发现和控制疫情。

3、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加强领导,强化部门职责,争取各部门参与,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力争年内组织开展2-3期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卫生人员累计参训率达50%以上,年底城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70%。另外,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人群的检测任务。

6、疟疾防治工作。充分利用全球基金疟疾项目,严格执行《龙陵县疟疾管理意见》,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对外出疫区务工人员,务必做到“三不漏”;保护易感人群,做好内源性病灶点的病家及四邻人群进行预防服药,对现症病人进行正规治疗,搞好冬春季休止期病人根治及疟史访问,村医实行挂钩负责制。

7、加强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对象以内的甲、乙肝疫苗接种工作,采取综合措施,努力控制肝炎的发病水平。

8、继续做好麻风病的自然村线访工作,巩固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成果。

9、做好高血压、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二)计划免疫

1、认真落实AFP病例的监测,加强对消灭脊灰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以搜索0剂次儿童为重点,做好流动人口接种工作。

2、继续巩固五苗全程接种率,以村为单位达95%以上目标,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

3、认真做好卫VII项目的后期管理与运作。

四、妇幼保健

1、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的法律、法规,搞好“围产期保健保偿”服务,各村卫生室必须认真落实好入保工作,以村为单位入保率达100%,保偿金管理村卫生室每月做帐时上交当月收取保偿金,由防保科收取,交中医院财务室管理做账。

2、认真落实好“龙陵县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工作,利用项目活动,加强村医业务培训,提高村医业务水平,巩固三级防保网底建设。

3、加强乡村医生的业务技术指导,强化村卫生室的职能作用,配合村医积极开展高危孕产妇和高危儿童筛查,年内组织到每村各开展一次高危孕产妇和儿童筛查、管理。

4、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危急孕产妇和儿童的转诊急救运行机制。有危急孕产妇和危重症儿童村医要及时抢救护送转诊并呼吁上级帮助。

5、每月进行一次怀孕妇女的摸底排查,早孕建册检查及动员做HIV检测,筛查高危孕产妇,办理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卡。动员孕妇住院分娩,搞好产后访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

6、全面开展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提高保健覆盖率。

预防保健范文10

【摘要】目的:研究预防保健措施对老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67例,根据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饮食控制、健康宣教等预防保健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血脂等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后尿酸、尿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能够更为理想的降低其尿酸与尿肌酐水平,并使其血脂水平更为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老年;高尿酸血症;预防保健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为一组尿酸排泄能力减弱或嘌呤代谢紊乱所产生的代谢性疾病,与患者代谢障碍、饮食习惯、动脉硬化、肥胖等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1]。高尿酸血症好发于老年人,病程较长,呈缓慢发展,如不能有效控制,可进一步的发展为痛风、关节畸形乃至痛风性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且作为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一直受到较高的重视。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对比观察对其各项相关指标水平的影响,以作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67例,根据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有患者32例,包括20例男性与12例女性,年龄在62~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24±5.83岁;对照组共有患者35例,包括22例男性与13例女性,年龄在61~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87±6.0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病情程度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的通风诊治指南中诊断标准,血尿酸男性超过444μmol/L,近期内未使用相关降尿酸药[2]。本次实验前,所有患者均已充分的了解实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预防保健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加强健康宣教,住院期间开展2~3次集体健康教育讲座,讲解与疾病相关的基础知识以及日常生活自我护理常识,并针对患者较为共性的问题与知识缺乏点进行专题式讲座,而后对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调查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指导;可在病房内张贴饮食控制、生活习惯等相关知识画报,并组织病友会,让患者彼此之间交流治疗体会。

加强饮食控制,由营养师辅助责任护士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尽量使用低嘌呤、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并注意对总摄取热量的控制,多食用碱性的食物、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超过2000ml;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尿肌酐等相关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对所得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版进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即可信区间95%),p0.05则表明所得样本数据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后尿酸、尿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嘌呤代谢后的终末产物形成尿酸,通常以恒定的速度不断的产生并大多通过肾脏由尿液排出体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平衡,如体内尿酸生存、积聚过多或排泄过少则可出现高尿酸血症,该病的发病率随着我国膳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出现逐渐升高趋势,其对患者机体伤害较大,容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心脑血管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上重视程度较高[3]。

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有所下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能力也低于正常人,且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会出现进一步的下降,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患得高尿酸血症,且病因多为尿酸排泄减少,仅少部分出现内源性尿酸的增多;同时老年人伴发的慢性基础疾病较多,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均可对其肾脏形成损害,影响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故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在促进其尿酸排泄的同时应当注意对其嘌呤摄取的控制,从而加强对体内尿酸含量的控制力度[4]。

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健康宣教、饮食控制等预防保健措施,可以使其了解疾病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情况,建立正确的认识与治疗态度,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并通过饮食控制有效的控制对嘌呤的摄取,减少体内嘌呤含量,从根源上减少尿酸在体内的积聚,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本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后尿酸、尿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实施预防保健措施,能够更为理想的降低其尿酸与尿肌酐水平,并使其血脂水平更为稳定,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凌晓.天津市部分成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现况调查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0.

[2] 管起招,廖素菊,谭静等.老年高尿酸血症营养预防知识自我管理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9):251.

预防保健范文11

【关键词】老年患者;脑溢血;因素分析;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3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6-02

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疾患。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脑溢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其极高的致死致残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现将脑溢血的发病因素及预防保健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溢血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55-78岁,平均(66.8±1.2岁;其中高血压患者45例(75.00%,动脉硬化患者13例(21.67%,颅内血管畸形患者2例(3.33%;出血量7.2-62.5ml,平均(36.8±1.1ml。所有入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溢血诊断标准。

1.2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总结老年脑溢血的常见因素。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

2结果

2.160例患者诱因分析60例患者中32例(53.33%因生活应激性事件引起情绪激动导致突发脑溢血,18例(30.00%因工作劳累发病,10例(16.67%患者无明显诱因。情绪激动因素所占比例53.33%明显高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老年脑溢血部位及临床表现老年患者主要出血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及大脑,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和头痛、呕吐等,见表1。

3讨论

老年人群中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疾患发病率较高,在此基础上用力、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因素可诱发脑溢血,大多患者在活动中突然发病[2]。本组研究发现53.33%患者因生活应激性事件引起情绪激动导致突发脑溢血,30.00%患者因工作劳累发病,16.67%患者无明显诱因,且情绪激动因素所占比例53.33%明显高于其他诱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脑溢血是可以通过一些有效保健措施来预防的,研究总结预防保健措施包括很多方面:①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征兆并药物治疗;②保持良好心态: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激动;③良好饮食习惯:烟酒会促进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加速动脉硬化速度,因此要戒烟酒。同时注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鱼等,多喝水,睡前、早起宜饮两杯温开水,防止血液粘稠。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最后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④防摔跤:老年患者血管壁脆弱,摔跤可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而发生脑溢血;⑤多活动左手:多活动左上肢、左下肢可缓解大脑左半球负担,还可锻炼右半球;⑥注意季节变化:寒冷天气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要注意保暖。

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出血加重。出血量大的昏迷患者24-48h内禁食,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4]。加强口腔护理,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同时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综上所述,老年脑溢血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和劳动过度,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脑溢血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海霞.对脑溢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1:314-315.

[2]邵亚军.363例脑溢血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2:3119-120.

预防保健范文12

【关键词】儿童 保健 预防

1 儿童保健的重要性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是成人的基础,不少成人的躯体疾病、心理异常、性格行为等问题,都与小儿时期身心健康有关,然而儿童时期缺乏自卫能力,其健康易受营养、疾病、外界环境的各种因素影响,是最易受伤害的人群,因此,为保证儿童身心健康,防治各种疾病,进行早期教育等,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婴儿期保健重点为合理喂养、早期教育、体格锻炼、疾病的预防。幼儿期保健重点为合理安排膳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早期教育、预防发生意外伤害等。

2 儿童定期健康检查的时间为:

2.1 一岁内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即42天、3个月、6个月、9个月、1岁)。

2.2 一至 三岁每六个月检查一次,三岁以上的儿童每年体检一次。

3 体格检查内容

3.1 生长发育检测,查前闭合情况,测量头围,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是评价脑和颅骨发育的指标。

3.2 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测:

3.3 新生儿听力筛查。

3.4 婴儿发育筛查DST,测量身长、体重是反映小儿营养状况最易获得的指标。

3.5 儿童气质评估,

3.6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微量元素检查。

3.7 口腔保健,视力保健:了解牙齿萌出情况及有无龋齿,口腔疾病等

3.8 早期教育,入托能力评估

4 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健康状况的内容

4.1 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

4.2 孩子的身高是否达标,体重是否正常?未来的身高怎样?

4.3 孩子的各种行为正常与否?

4.4 孩子的血常规是否正常,是否贫血?是否有微量元素缺乏?

4.5 如何更好的做到科学喂养。

5 儿童保健方法

5.1 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和顺序 :

5.1.1 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增加食物种类要习惯一样再加一样。

5.1.2 年龄在4个月以内的婴儿要纯母乳喂养,

5.1.3 4~6个月要添加菜汁、米糊、营养米粉、烂粥等。蛋黄、鱼泥、菜泥、果汁、水果泥、动物血、豆腐,用匙喂养。

5.1.4 7~9个月添加蒸蛋、烂面、烤馒头片、饼干、碎菜、血末、肝泥,以训练咀嚼。

5.1.5 10~12月厚、软饭、挂面、馍头、面包、碎肉、豆制品。

5.2 小儿各时期神经精神发育和动作发育

1个月,伏卧会抬头,铃声使全身活动减少。

2个月,能微笑,眼随物转动,直立位及俯卧位时能抬头。

3个月,听声头转向声源,握住拨浪鼓,两臂会撑起。

4个月,抓面前物体,自己弄手玩,较有意识的哭和笑,扶着髋能坐。

5个月,伸手取物,扶腋下能站得直,会翻身,咿呀学语

6个月,能独坐一会,用手摇玩具,能认陌生。

7个月,能听懂自己名字,会独坐。

8个月,认识物体,会爬,会自己会起来躺下去,扶栏杆站起来,会拍手。

9个月,说“再见”会挥手,说“谢谢”会点头,会扶站。

10~11个月,能摹仿成人的动作,能独站片刻,扶椅或推车走几步,拇食指对指拿东西。

12~15个月,会主动叫“爸爸”“妈妈”,独走稳。

15~16个月,能指出身体的部位,能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