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3篇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3篇

时间:2022-12-21 16:20:11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3篇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篇1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智能财税1+X是高职院校现阶段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高职院校内部会计专业教育利用课程改革,加强新证书体系适应性,在培养会计人才的同时,按照智能财税1+X证书要求,分析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和智能财税1+X证书的紧密融合,实现智能财税1+X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分析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发现智能财税1+X证书在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疑问,甚至阻碍教学改革、会计专业教学的进行。所以,在高职会计教学实践中,开辟多元化智能财税1+X证书实践路径,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一、智能财税1+X证书概述

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不断面临一些新问题,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期间,智能财税1+X证书不断落实,代表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与职业化的目标[1]。结合职业教育实践,明确智能财税1+X证书是以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为目标,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模式,树立1+X改革方向。所以,智能财税1+X既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全新的标准,也是现阶段教学改革工作实施非常重要的思路。通过1+X证书有利于深入落实校企融合,在大数据环境下职业教育开始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改革。在多元化思想文化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新挑战,例如要对学生个性发展予以重视。通过智能财税1+X证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使得会计人才培养更加契合产业要求,培养出大量综合型人才,加快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创新创业水平[2]。与此同时,智能财税1+X证书在职业教育领域也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使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统一。“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概念、口径和等级层次这三点。因此,1+X并非是双证书制度的拓展,而是“放管服”环境下职业教育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竞争管理机制,凭借市场机制优势,实现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等一系列教学理念深度结合,有利于培养满足行业领域要求的会计人才[3]。最后,通过智能财税1+X证书,可以创建产学研培一体化生态链,其重点在于发挥社会力量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结合。如此一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不断创新,将高职院校和企业中资源加以整合,发挥师资团队、基础条件等的优势,推动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书证融通衔接、弹性学制与学分银行衔接、1+X证书制度,创建产学研培一体化生态链,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4]。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智能财税1+X证书的实践方法

(一)建立清晰明确的1+X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所以人才培养目标精准性与合理性,也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性、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关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虽然不同职业院校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存在差别,但均是以会计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前提,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立德树人这一基本要求,确保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和企业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一致[5]。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人员需要明确1+X整体性,“1”代表基础,其对象是企业中会计职业相关技能与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奠定专业基础,“X”表示“1”的延伸与强化,提高学生会计实操水平,切实掌握全新的技术手段;第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充分结合,按照会计专业特征,在设定学历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渗透智能财税1+X证书;第三,立足于横、纵两个角度,科学选择X证书。其中横向角度,学生可以从多元化渠道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会计行业领域的综合型人才;纵向角度,学生可以从初级开始,历经中级、高级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有利于加强技术技能操作水平[6]。鉴于此,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分别从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三个方面着手,优化1+X证书人才培养方向,以市场中的企业、智能财税共享平台为对象,了解会计专业技能要求,其中包括成本核算、财务核算、票据审核、报表编制等[7]。学生获取1+X证书,保证个人的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带领下,成为满足企业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创新书证衔接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必须要以课程体系为载体,加强教学工作的具体性。现行学历教育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结构包括通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综合这三项课程,而实践课程则涵盖了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8]。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学历证书和X证书,其中“X”证书并非是利用单一培训课程体系获得,而是需要重构书证衔接机制,使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规划充分融合。所以高职院校要在书证融合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智能财税1+X证书优势,搭建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例如,某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引入智能财税1+X证书,其中在X证书层次种类上分别从横、纵两个方面优化设计。纵向设计分别从初、中、高级着手获取证书,横向设计则划分了数字化管理会计、智能财税与财务共享诸多类型,可以满足各个就业方向学生的要求。在优化课程体系这一层面,该职业院校同时设置了书证融通综合课程、X证书专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技能练习课程[9]。如此一来,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更加完善,也实现了证书培训内容和学历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

(三)深入推进1+X证书会计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其重点在于教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其中,教师为教学改革实施的主体,教材为教学工作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改革得以深入落实的途径。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深入推进会计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组建与1+X证书要求相契合的教学团队。智能财税1+X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组建相对应的师资团队,同时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立足于会计专业角度,组建双师团队其中要包含专职教师、企业中的会计精英人员、研发智能财税1+X证书的专家等。所以,建议高职院校创建专门针对教师的职业成长机制,引进以业绩导向为核心的绩效奖励机制、职称评聘机制等,激发教学人员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业务培训,并且和企业对接,使教师不仅能够负责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还可以做好X证书培训工作[10]。另外,在高职院校内创建适合教师职业成长的平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培训中心,解决教师在技术、职业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技术实力,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精神[11]。在开展校企合作期间,高职院校和企业实现双向互聘,以教师为对象制定兼职兼薪制度。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X证书研发培训专家,彼此之间交流互动、互兼互聘,成为双师型1+X证书教学团队。第二,在智能财税1+X证书基础上研发会计专业教材。作为会计专业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支撑,教材也是教学改革工作非常关键的载体。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教材建设,还需要研发出适合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等各项工作的教材。分析1+X证书要求,分别立足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内容、X证书等补充教材内容。为了加强会计专业课程和X证书培训双方内容的深度结合,教师和职业培训机构紧密合作,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能够充分衔接,要深入剖析X证书等级标准、培训内容、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各方面的融合情况,对比线下采用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教学内容,了解适合课程教学内容的X证书培训内容,并且做好教材内容更新与补充[12]。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引导下,按照企业要求研发新的会计专业教材,需要充分融合X证书培训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在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基础上,选择与之相契合的会计学习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出1+X证书。教材内容跟随技术技能动态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变化不断更新,满足市场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第三,在课堂改革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其中教学方法改革是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掌握的技术与技能。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依然面临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例如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等。为了保证智能财税1+X深入融合,并且加强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某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会计专业引进智能财税1+X实施改革工作,首先创新了教学方法,按照会计专业特征采取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模式[13]。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将实操问题解决,还有效提升了个人的技术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从原本的知识掌握过渡到知识应用、教学导向过渡到内容转向,教学评估则从最初的作业过渡到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转向思维。另外,在该职业院校中引进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创建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智能财税1+X证书创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增加了实训项目,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便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师采用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课堂上应用VR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会计教学向智慧课堂的转变。如此一来,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效果更为理想,也有效帮助学生获取更多X证书。

(四)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与市场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影响下,必须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需求为考量,选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并非完全忽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而是要明确学生学习需求,从而加强教学针对性。除此之外,会计专业教学要突出市场导向作用,这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尽管很多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中增设了实训、实操等教学环节,但实际上还是以老旧教材知识为主,学生在实训实操活动中,对于市场环境、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的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深入,所以智能财税1+X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合,要强调市场导向作用,除了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市场发展趋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求。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将学校内部教学资源、企业工作岗位资源等充分结合,带领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同时,能够全方位了解市场环境和企业。另外,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深入了解企业会计人才的要求,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作用下,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1+X人才,既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深度实现教学改革,又可以拓宽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就业途径。

(五)创新成绩考核模式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绩考核与评估更加关注笔试成绩,反而在实训实操等方面缺乏重视。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备考资源不够充分,亦或是学校在实训实操与专业技能考核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智能财税1+X证书不断融入的当下,高职院校务必要创新成绩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增设沙盘模拟、财会工作岗位模拟考核等项目,使实操作为会计专业教学核心。如此一来,学生不只是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参与就业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涉及到智能财税1+X证书这一概念。通过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训实操的改革、创新,1+X证书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满足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为社会、企业输送大量会计人才。

作者:苏巧丽 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篇2

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为目标,为社会、国家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做好三个点,即拥有敏锐性思维的创业意识、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以及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应对复杂商业环境的创业技能。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经验也成为验证教育理念实例。比如百森商学院就是全球首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哈佛、斯坦福等大学也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在这些院校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精神放在首位,并提升如专业、经营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国内现代化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有国家、政府的支持,在某方面表现良好,但是整体而言还有一些问题,譬如教育体系普遍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少数院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误认为是就业教育,或者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在创立公司的功利性教育,而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是当前最为严峻问题[1]。

二、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未来

中职教育主要课程包含两方面内容,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挖掘潜能、提升各类素质的理念相符,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理念、精神,提升创业技能的素质教育[2]。所以,想要让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融合,这一点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同一条道路;而且中职教育已经将专业教育融入实际教学当中,尤其是中职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尚未完全建设,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专业优势,让两者相互融合,从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产生创新性发展。目前中职教育改革方向也是在探讨如何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本质一致,又与专业教育目标一致,所以讨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向和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向一致。但是国内中职教育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理论体系,还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相较于就业环境对人才需求还有一段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3],提高专业素质,才是未来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中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会计专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地位还是重要性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作为创业者也需要拥有必要的财务相关知识。但是将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1],则需要从宏观方向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规划,从而系统、科学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进行改革。

(一)开拓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让创新创业教育发挥最大效应,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自身拥有创新意识,并且具有相应能力与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考虑到中职专业教师水平并不能达到专业学者水平,所以应当从宣传教育入手,将传统教育观进行转变,以创新创业为教育核心,培养新型教育观念。并且对会计专业存在的创新创业因素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让学生“学进去、走出来”。而且校方也应积极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在创业一线开拓职业发展,从而更加熟悉社会创业动向,让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授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专业教育内容与理念,促进其全面、综合性发展。

(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作为会计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关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需要尽快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所以中职教育要以正确培养学生创业教育观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全面规划。在以往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封闭式教育、被动式就业为主。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工作,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从个人个性出发,建立有结构、有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科交叉,全面提升学生知识结构,摸索一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可行性的道路。校方也要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展开合作,开设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而为学生搭建科学理论体系,并对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进行培养,提高其创新创业与专业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从实践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

中职教育是以理论基础为辅助,以实践操作为主体,会计专业又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内容的一门课程。所以,找到创新创业实践与会计实践的结合方向,才是创新创业教育落实的关键。首先,要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创新创业作为思想指导,以专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为辅助工具,完成课堂内外延伸的实践目标。例如,顶岗实习就是一种灌输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实习项目,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逐渐掌握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的方法。其次,要积极利用现有会计教育资源,深度挖掘可操作性、可执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为项目内容制定相应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有能力的教师可以从社会、企业中承接会计行业相关课题,让学生从理论出发,回归实践。用这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技能,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规避风险的意识与能力,避免在未来创业过程中走入歧途。如果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教师应当以问题为例,对其他学生进行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

虽然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确有可取之处,但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会计专业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素质为教育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教育改革,就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课堂讨论环节,并且以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综合性案例教学,适当融入情景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是让学生从原本“学习知识”,转变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因此,要以现代科技教学为手段,对以往单一教材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让学生除课堂学习,还可以获得网络教学资源与环境,完善理论知识基础。对会计专业教学的考核,如果仅考虑使用期末成绩考核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仅以考试内容为主进行学习,导致知识体系搭建不完善、不科学,而且也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真实情况,极容易造成“高分低能”“机械式教学”“填鸭式学习”等教学禁忌。所以,会计专业教师应该熟悉课程内容,并根据不同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与精神为主要目标,专项制定考核内容与方法。并且,在教学管理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方法、兴趣爱好中,实现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五)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

加强校方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企业预留实习、见习岗位,校方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实际作业岗位进行实习与见习,从一线工作出发,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未来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用客观的方式认识岗位,并对创业有更加清晰地认知;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器,如实验室或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从会计专业出发,由校方或学生组织创业论坛,邀请会计专业的优秀创业毕业生进行专场讲座,介绍成功经验,指明创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创业交流,让学生可以从理论角度指导实践内容;还可以搭建创业能力培养平台,针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创业经验进行交流;以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的方式,以正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方向,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鼓励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内容,进而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为培养专业化、技能化人才提供充足动力基础。

四、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精神传递给学生,并以会计专业课程为基础,专项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而且,想要达到最优效果,还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穿插到中职会计教育各个环节,从而让两者有机融合,让学生从理解到认识,并且能够接受—学习—创新,最后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陈嘉元 单位:福建经济学校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篇3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不断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建设目标,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从中获取了便捷的条件,打开了新的工作思路。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高职院校要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有侧重点地培育人才,将互联网和会计专业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站在时代前沿,优化教学内容,拓展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新思路、新途径,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1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现状

1.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对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会计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不足,如理论和实践课程在课时分配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且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有着大量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占比极少,这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在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中,实训课程设计忽视了实训目的和实训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在单一的实训形式下,实训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不足,兴趣缺失,难以融入实训场景,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新形势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必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会计专业应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笔者纵观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错误认知,对于角色认识产生了错位,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得不到个性成长和发展。即使学生有话要说、有意见要提,也缺少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严重违背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则,降低了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影响,利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对于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不足,降低了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对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足,会计专业的教学导向性和高效性均存在不足,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时,仅仅停留在课件展示等基础功能上,对于先进的软件平台运用不足,这对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1]。

1.3理论脱离实际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普遍存在专业理论课程和社会实际相分离的现象。理论和实际相互分离,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要求难以契合,匹配度不高。此外,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存在理论课程比重高、实践课程占比小的现象,导致学生只能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知识,却缺少实际操作的能力。理论课程和社会实际相互分离,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会计行业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中面临重重困境,无法在就业时满足岗位要求,降低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2]。

2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路径

2.1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要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在会计行业内广泛应用的现状,明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设置管理会计课程。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课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分配等情况,谨慎设置其他管理类课程,要站在专业课程视角下,将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信息化素养培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侧重点地培育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加入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要,还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在会计专业中开设培养智能化人才的课程,使学生既具备分析经济业务的能力,又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实现管理和会计的相互融合,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参与者,担负起管理会计的职责[3]。建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高职院校还要将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内容合理增添到课程体系中,保证课程体系满足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做好课程体系评价,对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建立课程评价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终端等登录信息平台,对教师教学效果和课程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查看评价信息。高职院校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划分出多个不同的评价内容板块,如顶岗实习板块、校内实训板块、课程教学板块等。此外,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在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中掌握学情信息,调整课程体系,以此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4]。

2.2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考虑到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目标凸显出来,加强信息化技术和先进教学工具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知识、专业技能的兴趣,使学生融入实际的工作场景来培养实践能力。例如,在开展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模拟软件,在课堂上创建真实的会计工作情景,利用财会模拟软件,要求学生们参与实训教学的模拟训练,完成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任务。教师可以将财会经典案例引入实践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们针对项目案例内容进行知识检验和实际操作,在任务清单的引导下,按照程序进行项目案例的分析、探讨。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就同一个项目任务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目标任务,使学生参与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了解工作程序、工作岗位要求,以及如何与他人形成密切协作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来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实践者,使其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与锻炼中巩固知识、内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5]。

2.3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针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教师要在内容优化上拓展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中缺失的实践内容进行补充,在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搭建起衔接的桥梁。教师是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应该进一步革新教学观念,学习会计专业前沿知识,主动参与行业培训,如专家讲座、教研大会。教师要通过网络培训、线上讲座、一对一技能辅导等方式,了解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中,要保证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岗位工作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6]。教师要对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当压缩理论内容,将与会计岗位工作无关的理论知识、烦琐的内容删减掉,增加实践课程的占比。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更新和优化,根据企业的发展进度、发展规划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用更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内容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优化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更新技能,革新观念[7]。

2.4加大实训教学力度

实训教学是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利用虚拟软件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处理能力、处理效率。高职院校可以对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课时分配进行合理调整,增设实训课程,提高实训课程的占比,适当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与实践的资源和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要搭建实训平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虚拟软件创建实训模拟场景,强调实训场景的真实性,引进企业的资源,建立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中还原企业真实的岗位环境,使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增强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训模拟了解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的任务、具备的能力以及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性质,进而对自己理论知识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利用项目引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对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理论知识,从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对校内实训教学的延伸,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可以跟岗实习,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融入真实的岗位工作,能加强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操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学生要在跟岗实习中将实际的工作岗位作为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丰富,积极参与到企业工作中。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寻找信誉良好的企业,与其开展深入合作。例如,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深会计人才,使其到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增加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8]。

3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站在学生的视角,高职院校要以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路径作为切入点,加快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此外,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专业能力强、复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能力,使会计专业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刚.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思路与途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91-192.

[2]苏巧丽.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108-110.

[3]黄金.互联网+视阈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投资与创业,2021(3):57-59.

[4]贺晓德,汪晓平,黄宣,等.大数据与智能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4):36-39.

[5]田荣梅.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会计师,2020(20):59-60.

[6]王凤锦.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118-119.

[7]程文琦.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施[J].经济管理文摘,2020(17):175-176.

[8]盛晨,王芳,庄际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究: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校后勤研究,2020(7):82-85.

作者:阮琳单位:漳州理工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育论文篇1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中,智能财税1+X是高职院校现阶段十分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高职院校内部会计专业教育利用课程改革,加强新证书体系适应性,在培养会计人才的同时,按照智能财税1+X证书要求,分析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和智能财税1+X证书的紧密融合,实现智能财税1+X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分析会计专业教育现状,发现智能财税1+X证书在教学应用中仍然存在疑问,甚至阻碍教学改革、会计专业教学的进行。所以,在高职会计教学实践中,开辟多元化智能财税1+X证书实践路径,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一、智能财税1+X证书概述

我国职业教育在改革过程中不断面临一些新问题,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期间,智能财税1+X证书不断落实,代表职业教育逐步实现了规范化与职业化的目标[1]。结合职业教育实践,明确智能财税1+X证书是以培养高级会计人才为目标,创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模式,树立1+X改革方向。所以,智能财税1+X既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全新的标准,也是现阶段教学改革工作实施非常重要的思路。通过1+X证书有利于深入落实校企融合,在大数据环境下职业教育开始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改革。在多元化思想文化影响下,我国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新挑战,例如要对学生个性发展予以重视。通过智能财税1+X证书,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加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使得会计人才培养更加契合产业要求,培养出大量综合型人才,加快实现校企深度融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创新创业水平[2]。与此同时,智能财税1+X证书在职业教育领域也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使职业教育人才培训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度统一。“X”代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概念、口径和等级层次这三点。因此,1+X并非是双证书制度的拓展,而是“放管服”环境下职业教育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竞争管理机制,凭借市场机制优势,实现产教融合与工学结合等一系列教学理念深度结合,有利于培养满足行业领域要求的会计人才[3]。最后,通过智能财税1+X证书,可以创建产学研培一体化生态链,其重点在于发挥社会力量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环境的结合。如此一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不断创新,将高职院校和企业中资源加以整合,发挥师资团队、基础条件等的优势,推动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书证融通衔接、弹性学制与学分银行衔接、1+X证书制度,创建产学研培一体化生态链,为我国职业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4]。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智能财税1+X证书的实践方法

(一)建立清晰明确的1+X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所以人才培养目标精准性与合理性,也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性、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有直接关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虽然不同职业院校所设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存在差别,但均是以会计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前提,在人才培养中融入立德树人这一基本要求,确保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和企业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一致[5]。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有利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学人员需要明确1+X整体性,“1”代表基础,其对象是企业中会计职业相关技能与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奠定专业基础,“X”表示“1”的延伸与强化,提高学生会计实操水平,切实掌握全新的技术手段;第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充分结合,按照会计专业特征,在设定学历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渗透智能财税1+X证书;第三,立足于横、纵两个角度,科学选择X证书。其中横向角度,学生可以从多元化渠道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会计行业领域的综合型人才;纵向角度,学生可以从初级开始,历经中级、高级获取职业技能证书,有利于加强技术技能操作水平[6]。鉴于此,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分别从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三个方面着手,优化1+X证书人才培养方向,以市场中的企业、智能财税共享平台为对象,了解会计专业技能要求,其中包括成本核算、财务核算、票据审核、报表编制等[7]。学生获取1+X证书,保证个人的职业素养、创新思维,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带领下,成为满足企业要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二)创新书证衔接机制

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必须要以课程体系为载体,加强教学工作的具体性。现行学历教育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是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结构包括通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综合这三项课程,而实践课程则涵盖了基础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8]。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同时具备学历证书和X证书,其中“X”证书并非是利用单一培训课程体系获得,而是需要重构书证衔接机制,使证书培训与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规划充分融合。所以高职院校要在书证融合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出智能财税1+X证书优势,搭建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例如,某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引入智能财税1+X证书,其中在X证书层次种类上分别从横、纵两个方面优化设计。纵向设计分别从初、中、高级着手获取证书,横向设计则划分了数字化管理会计、智能财税与财务共享诸多类型,可以满足各个就业方向学生的要求。在优化课程体系这一层面,该职业院校同时设置了书证融通综合课程、X证书专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技能练习课程[9]。如此一来,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更加完善,也实现了证书培训内容和学历教育内容的深度融合。

(三)深入推进1+X证书会计教学改革

我国职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其重点在于教师、教材与教学方法。其中,教师为教学改革实施的主体,教材为教学工作载体,而教学方法则是改革得以深入落实的途径。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基于智能财税1+X证书,深入推进会计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组建与1+X证书要求相契合的教学团队。智能财税1+X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组建相对应的师资团队,同时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技术技能。立足于会计专业角度,组建双师团队其中要包含专职教师、企业中的会计精英人员、研发智能财税1+X证书的专家等。所以,建议高职院校创建专门针对教师的职业成长机制,引进以业绩导向为核心的绩效奖励机制、职称评聘机制等,激发教学人员主观能动性,自主参与业务培训,并且和企业对接,使教师不仅能够负责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还可以做好X证书培训工作[10]。另外,在高职院校内创建适合教师职业成长的平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培训中心,解决教师在技术、职业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技术实力,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精神[11]。在开展校企合作期间,高职院校和企业实现双向互聘,以教师为对象制定兼职兼薪制度。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教师和企业内部会计工作人员、X证书研发培训专家,彼此之间交流互动、互兼互聘,成为双师型1+X证书教学团队。第二,在智能财税1+X证书基础上研发会计专业教材。作为会计专业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支撑,教材也是教学改革工作非常关键的载体。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教材建设,还需要研发出适合学历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等各项工作的教材。分析1+X证书要求,分别立足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内容、X证书等补充教材内容。为了加强会计专业课程和X证书培训双方内容的深度结合,教师和职业培训机构紧密合作,实现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能够充分衔接,要深入剖析X证书等级标准、培训内容、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各方面的融合情况,对比线下采用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教学内容,了解适合课程教学内容的X证书培训内容,并且做好教材内容更新与补充[12]。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引导下,按照企业要求研发新的会计专业教材,需要充分融合X证书培训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在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基础上,选择与之相契合的会计学习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出1+X证书。教材内容跟随技术技能动态变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变化不断更新,满足市场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第三,在课堂改革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高职院校培养会计人才,其中教学方法改革是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掌握的技术与技能。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依然面临教学方法层面的问题,例如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等。为了保证智能财税1+X深入融合,并且加强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认识到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以某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校会计专业引进智能财税1+X实施改革工作,首先创新了教学方法,按照会计专业特征采取项目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模式[13]。学生在实践操作期间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将实操问题解决,还有效提升了个人的技术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且从原本的知识掌握过渡到知识应用、教学导向过渡到内容转向,教学评估则从最初的作业过渡到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转向思维。另外,在该职业院校中引进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创建智慧学习环境。通过智能财税1+X证书创新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增加了实训项目,学生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便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教师采用微课、慕课等新教学模式,课堂上应用VR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会计教学向智慧课堂的转变。如此一来,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效果更为理想,也有效帮助学生获取更多X证书。

(四)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与市场导向作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影响下,必须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需求为考量,选择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并非完全忽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而是要明确学生学习需求,从而加强教学针对性。除此之外,会计专业教学要突出市场导向作用,这在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尽管很多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中增设了实训、实操等教学环节,但实际上还是以老旧教材知识为主,学生在实训实操活动中,对于市场环境、企业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的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深入,所以智能财税1+X证书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融合,要强调市场导向作用,除了增加实践课程比例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市场发展趋势、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要求。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将学校内部教学资源、企业工作岗位资源等充分结合,带领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同时,能够全方位了解市场环境和企业。另外,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深入了解企业会计人才的要求,优化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在智能财税1+X证书的作用下,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1+X人才,既能够推动高职院校深度实现教学改革,又可以拓宽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就业途径。

(五)创新成绩考核模式

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成绩考核与评估更加关注笔试成绩,反而在实训实操等方面缺乏重视。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备考资源不够充分,亦或是学校在实训实操与专业技能考核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所以,在智能财税1+X证书不断融入的当下,高职院校务必要创新成绩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增设沙盘模拟、财会工作岗位模拟考核等项目,使实操作为会计专业教学核心。如此一来,学生不只是掌握理论知识,也可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今后参与就业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处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涉及到智能财税1+X证书这一概念。通过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训实操的改革、创新,1+X证书的实践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会计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满足综合型人才培养要求,为社会、企业输送大量会计人才。

作者:苏巧丽单位: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篇2

创新创业教育以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素质为目标,为社会、国家培养具有创造性能力的专业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做好三个点,即拥有敏锐性思维的创业意识、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以及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应对复杂商业环境的创业技能。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丰富实践经验也成为验证教育理念实例。比如百森商学院就是全球首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哈佛、斯坦福等大学也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团队。在这些院校设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精神放在首位,并提升如专业、经营等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国内现代化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虽然有国家、政府的支持,在某方面表现良好,但是整体而言还有一些问题,譬如教育体系普遍对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少数院校还将创新创业教育误认为是就业教育,或者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在创立公司的功利性教育,而且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是当前最为严峻问题[1]。

二、中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未来

中职教育主要课程包含两方面内容,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挖掘潜能、提升各类素质的理念相符,而且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创业理念、精神,提升创业技能的素质教育[2]。所以,想要让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相融合,这一点与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同一条道路;而且中职教育已经将专业教育融入实际教学当中,尤其是中职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尚未完全建设,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专业优势,让两者相互融合,从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产生创新性发展。目前中职教育改革方向也是在探讨如何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因为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本质一致,又与专业教育目标一致,所以讨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向和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向一致。但是国内中职教育无论是在人才培养理论体系,还是在课程设置方面,相较于就业环境对人才需求还有一段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能力[3],提高专业素质,才是未来中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三、中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会计专业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地位还是重要性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作为创业者也需要拥有必要的财务相关知识。但是将中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1],则需要从宏观方向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规划,从而系统、科学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进行改革。

(一)开拓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让创新创业教育发挥最大效应,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自身拥有创新意识,并且具有相应能力与完善的知识结构,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考虑到中职专业教师水平并不能达到专业学者水平,所以应当从宣传教育入手,将传统教育观进行转变,以创新创业为教育核心,培养新型教育观念。并且对会计专业存在的创新创业因素进行深度挖掘,结合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让学生“学进去、走出来”。而且校方也应积极鼓励会计专业教师在创业一线开拓职业发展,从而更加熟悉社会创业动向,让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教授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专业教育内容与理念,促进其全面、综合性发展。

(二)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作为会计专业教育培养人才目标关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需要尽快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系统性、逻辑性,所以中职教育要以正确培养学生创业教育观为主要教学目标,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全面规划。在以往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封闭式教育、被动式就业为主。但是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应当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要工作,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从个人个性出发,建立有结构、有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科交叉,全面提升学生知识结构,摸索一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可行性的道路。校方也要积极与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展开合作,开设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而为学生搭建科学理论体系,并对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进行培养,提高其创新创业与专业能力,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会计专业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从实践出发的创新创业教育

中职教育是以理论基础为辅助,以实践操作为主体,会计专业又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内容的一门课程。所以,找到创新创业实践与会计实践的结合方向,才是创新创业教育落实的关键。首先,要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创新创业作为思想指导,以专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为辅助工具,完成课堂内外延伸的实践目标。例如,顶岗实习就是一种灌输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实习项目,能够让学生从实践中逐渐掌握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的方法。其次,要积极利用现有会计教育资源,深度挖掘可操作性、可执行的创新创业项目内容,为项目内容制定相应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有能力的教师可以从社会、企业中承接会计行业相关课题,让学生从理论出发,回归实践。用这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技能,并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规避风险的意识与能力,避免在未来创业过程中走入歧途。如果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教师应当以问题为例,对其他学生进行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改革教学与考核方法

虽然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确有可取之处,但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会计专业教学,是以提升专业素质为教育目标,从而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教育改革,就需要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加入课堂讨论环节,并且以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综合性案例教学,适当融入情景体验式教学。教学改革是让学生从原本“学习知识”,转变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知识”。因此,要以现代科技教学为手段,对以往单一教材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让学生除课堂学习,还可以获得网络教学资源与环境,完善理论知识基础。对会计专业教学的考核,如果仅考虑使用期末成绩考核的方式,不仅会让学生仅以考试内容为主进行学习,导致知识体系搭建不完善、不科学,而且也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真实情况,极容易造成“高分低能”“机械式教学”“填鸭式学习”等教学禁忌。所以,会计专业教师应该熟悉课程内容,并根据不同教学环节,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与精神为主要目标,专项制定考核内容与方法。并且,在教学管理方面,应当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求,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方法、兴趣爱好中,实现自主学习、高效学习。

(五)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

加强校方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企业预留实习、见习岗位,校方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的实际作业岗位进行实习与见习,从一线工作出发,可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未来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用客观的方式认识岗位,并对创业有更加清晰地认知;利用校内创业孵化器,如实验室或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从会计专业出发,由校方或学生组织创业论坛,邀请会计专业的优秀创业毕业生进行专场讲座,介绍成功经验,指明创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创业交流,让学生可以从理论角度指导实践内容;还可以搭建创业能力培养平台,针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创业经验进行交流;以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的方式,以正确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方向,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思考,鼓励学生用实践验证理论内容,进而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专业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为培养专业化、技能化人才提供充足动力基础。

四、结语

中职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精神传递给学生,并以会计专业课程为基础,专项培养学生创业精神。而且,想要达到最优效果,还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穿插到中职会计教育各个环节,从而让两者有机融合,让学生从理解到认识,并且能够接受—学习—创新,最后成为一名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技能型人才。

作者:陈嘉元 单位:福建经济学校

会计专业教育论文篇3

在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不断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建设目标,促使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会计人员从中获取了便捷的条件,打开了新的工作思路。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结合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高职院校要对会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和有侧重点地培育人才,将互联网和会计专业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站在时代前沿,优化教学内容,拓展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新思路、新途径,提高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水平、教育质量,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综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

1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现状

1.1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对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会计课程体系的建设仍旧存在不完善之处,会计课程体系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不足,如理论和实践课程在课时分配方面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且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有着大量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占比极少,这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理念。在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设计中,实训课程设计忽视了实训目的和实训特征之间的紧密联系,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在单一的实训形式下,实训教学目标模糊,导致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积极性不足,兴趣缺失,难以融入实训场景,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

在新形势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必须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会计专业应与时俱进,革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笔者纵观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发现教师普遍存在错误认知,对于角色认识产生了错位,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得不到个性成长和发展。即使学生有话要说、有意见要提,也缺少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严重违背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则,降低了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影响,利用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对于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不足,降低了高职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水平,对新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足,会计专业的教学导向性和高效性均存在不足,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另外,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进行教学时,仅仅停留在课件展示等基础功能上,对于先进的软件平台运用不足,这对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1]。

1.3理论脱离实际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忽视了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行业发展趋势,普遍存在专业理论课程和社会实际相分离的现象。理论和实际相互分离,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要求难以契合,匹配度不高。此外,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存在理论课程比重高、实践课程占比小的现象,导致学生只能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知识,却缺少实际操作的能力。理论课程和社会实际相互分离,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会计行业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中面临重重困境,无法在就业时满足岗位要求,降低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核心竞争力[2]。

2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路径

2.1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要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信息时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在会计行业内广泛应用的现状,明确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标,设置管理会计课程。高职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总课时、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时间分配等情况,谨慎设置其他管理类课程,要站在专业课程视角下,将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培养和信息化素养培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有侧重点地培育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要加入培养管理型人才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要,还要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在会计专业中开设培养智能化人才的课程,使学生既具备分析经济业务的能力,又能熟练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会计处理的方式方法,实现管理和会计的相互融合,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参与者,担负起管理会计的职责[3]。建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高职院校还要将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防范、大数据技术应用等内容合理增添到课程体系中,保证课程体系满足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要做好课程体系评价,对课程体系的教育教学效果进行验证和评价,建立课程评价的信息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终端等登录信息平台,对教师教学效果和课程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查看评价信息。高职院校要重视过程性的评价,划分出多个不同的评价内容板块,如顶岗实习板块、校内实训板块、课程教学板块等。此外,高职院校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在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中掌握学情信息,调整课程体系,以此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4]。

2.2创新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考虑到会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时,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将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目标凸显出来,加强信息化技术和先进教学工具的运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知识、专业技能的兴趣,使学生融入实际的工作场景来培养实践能力。例如,在开展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使用模拟软件,在课堂上创建真实的会计工作情景,利用财会模拟软件,要求学生们参与实训教学的模拟训练,完成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任务。教师可以将财会经典案例引入实践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们针对项目案例内容进行知识检验和实际操作,在任务清单的引导下,按照程序进行项目案例的分析、探讨。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就同一个项目任务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目标任务,使学生参与会计工作的具体流程,了解工作程序、工作岗位要求,以及如何与他人形成密切协作的关系,增强合作意识、团队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来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成为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实践者,使其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与锻炼中巩固知识、内化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5]。

2.3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阵地,针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改革,教师要在内容优化上拓展思路,完善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中缺失的实践内容进行补充,在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搭建起衔接的桥梁。教师是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应该进一步革新教学观念,学习会计专业前沿知识,主动参与行业培训,如专家讲座、教研大会。教师要通过网络培训、线上讲座、一对一技能辅导等方式,了解会计行业的最新动态,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教学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还要具有与时俱进的观念,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使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中,要保证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岗位工作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6]。教师要对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比例进行合理的调整,适当压缩理论内容,将与会计岗位工作无关的理论知识、烦琐的内容删减掉,增加实践课程的占比。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更新和优化,根据企业的发展进度、发展规划充实课堂教学内容,用更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内容培养学生适应会计岗位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优化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更新技能,革新观念[7]。

2.4加大实训教学力度

实训教学是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应用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要在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利用虚拟软件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处理能力、处理效率。高职院校可以对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的课时分配进行合理调整,增设实训课程,提高实训课程的占比,适当增加实训课程的课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与实践的资源和机会,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高职院校要搭建实训平台,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虚拟软件创建实训模拟场景,强调实训场景的真实性,引进企业的资源,建立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中还原企业真实的岗位环境,使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增强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训模拟了解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完成的任务、具备的能力以及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性质,进而对自己理论知识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利用项目引进的方式,让学生在对项目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理论知识,从而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对校内实训教学的延伸,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可以跟岗实习,这样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融入真实的岗位工作,能加强对会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实操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夯实基础。因此,学生要在跟岗实习中将实际的工作岗位作为检验知识和技能的场所,充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要对会计专业知识进行补充、丰富,积极参与到企业工作中。为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寻找信誉良好的企业,与其开展深入合作。例如,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为学校提供资深会计人才,使其到学校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增加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8]。

3结语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站在学生的视角,高职院校要以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路径作为切入点,加快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步伐。此外,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加大实训教学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以培养专业能力强、复合型、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适应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能力,使会计专业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刚.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思路与途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6):191-192.

[2]苏巧丽.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践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108-110.

[3]黄金.互联网+视阈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困境与解决路径[J].投资与创业,2021(3):57-59.

[4]贺晓德,汪晓平,黄宣,等.大数据与智能化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0(4):36-39.

[5]田荣梅.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会计师,2020(20):59-60.

[6]王凤锦.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118-119.

[7]程文琦.智能财税1+X证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的实施[J].经济管理文摘,2020(17):175-176.

[8]盛晨,王芳,庄际亮.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改革探究: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校后勤研究,2020(7):82-85.

作者:阮琳 单位:漳州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