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2-10-10 08:29:07

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科学课程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的学生而言,起到了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是对以前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探索的总结,体现了当下小学教学的需求,规范了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教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推进,教师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将内容讲解得更加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

一、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小学设置科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形成了解和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观察生活、比较分析的能力。科学素养是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打破传统教学主要以记忆、背诵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过去单一的评价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着重强调了科学学科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学生将好奇心转化成求知欲,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底层能力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学习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只有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才拥有最强大的学习驱动力,才能发挥最大的学习效果。一直以来,小学教学都围绕着知识的输出展开,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十分影响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实际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师要通过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认真开发,通过对周围生活现象的解读,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让学生进一步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知识的求知欲,并通过课堂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从观察到记录再到分析,教师要一步步帮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思维,为日后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更重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形成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掌握和运用。在科学课程中,还需要学生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细致的观察能力,在对数据的记录过程中,能够培养自身对数据的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点,通过这样科学规律的分析,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科学的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物理、化学等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而且对学生文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在语文的阅读过程中,常常也会遇到关于科学知识点的说明文,如果学生拥有较好的科学思维能力,在阅读理解时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在作文写作中,如果学生拥有较好的观察能力,就能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写作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堂氛围不活跃

素质教育改革进行了许多年,但部分教师受限于当前以分数衡量学生的评价标准,在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核心素养理论的传授,在小学科学的教堂教学中不断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太关注科学实验的过程和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例如,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不设置问答环节,即使有问答过程,也是常常请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回答,因为这样更容易获得正确的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也仅需要略微补充即可,不用担心出现其他无法解释的回答。遇到课堂实验时,教师主要是以完成实验为主,并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也不解释实验中发生的其他现象。当然,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成度,不太关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度,学生更多是在被动地接受教师传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感受和认知被忽略,也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未实现

小学科学课程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来说,起步相对较晚。如何更好地发挥科学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是所有在第一线努力的教师们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新的教学标准设立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法完全实现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有被学生“问倒”的情况发生。同时,在部分不发达地区还存在另一种现状。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小学内无法开设科学课程,即使能够开设科学课程,也常常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上科学课程。兼任教师无法将科学课程的内容吃透,教学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此外,在这类学校中,科学课程中涉及的课堂实验基本都是纸上谈兵,一方面学校缺乏实验设备,另一方面实验准备手续繁复,兼任教师常常无暇顾及,学生也会缺少实操机会。

(三)学生主动性不强

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总是在不断输出,提供给学生正确的答案,并不关心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学生们常常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们也养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即使是遇到类似的日常生活现象,也不知道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去解释,在这种状态下,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不能提高。并且,学生们不会对答案产生质疑,只要是教师给的答案,就一定是正确的答案,不再用脑子去思考分析。这样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对知识的求知欲和质疑的精神,同时也失去了追求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给予了小学科学课程更重要的课程位置,这就说明,教师要结合在过去的科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得到的教学效果,对科学教学的方法提出新的改进方式、完善方式,充分肯定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并且让学生主动进行科学的思考,还能够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推导结论,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从小抓起,教师要基于小学科学课程去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小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过分偏重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同时也要关注科学教学、品德教学等方面的课程,这些都关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核心素质培养。因此,首先在学校层面,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引导教师和家长转变对非传统应试科目的看法,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意义。其次,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和实验时间,既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联系自然现象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提高学生理性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尽量用朴实的语言和日常所见到的生活场景进行解答,让提问的学生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得到知识的提高。即使教师当场无法对提问进行解答,也要充分肯定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态度,并将问题记录,在课后查阅资料,在下一堂课上做出解答。教师要不忽视每一次的提问,也不轻视每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对于科学学习才能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样课堂效果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二)结合实际开展科学教学,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每一章节都涵盖了许多的活动内容,每一个活动内容都有相应的教学意义。但并不是每个活动都能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呈现,也不是每个活动都有时间进行呈现。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情况,也需要考虑所在学校的客观条件,还需要考虑教授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这些不同方面的认真考量,才能选择出适合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了部分取舍,但这并不会破坏教材的内在知识结构,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授知识的重新整合、处理,更有利于学生们对科学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与此同时,教师对每一章节需要耗费的教学时间也需要细细考量。教师需要考虑授课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考虑不同章节知识点的数量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只有将方方面面的情况都通盘考虑,教师才能设计出合理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保障课堂教学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巧用技术,借助设备辅助学习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既有生活中日常可见的现象解释,也有平时无法触及、但真实存在的各种自然现象,像是在南极生活的企鹅、在北极出现的极光、天上的月亮太阳等,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运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对这些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分享,将抽象的概念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具象化的展现,也会让科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真实。通过显微镜等先进设备,学生可以看到细菌的不同排列结构,对细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更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通过影像设备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记录,无论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学生都能够看到神奇的极光现象,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极光产生的原理。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让知识的学习无边界化,激发学生开展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通过学科关联,开展综合实践

每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将有关联性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就是常说的“纵向拓展、横向跨界”,形成跨学科的实践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培养黄豆发芽的实验就可以形成跨学科的实践项目。一方面,学生通过每日观察记录的数据,说明了黄豆在水和氧气充足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发芽生长,这是对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一种培养。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每日的观察,也能形成一篇描述黄豆发芽的观察日记,这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培养。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对于黄豆发芽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能写出更加细致的观察。

四、结语

新课程标准是对以前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探索的总结,体现了当下小学教学的需求,规范了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重要目标之一。拥有科学素养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科学知识进行整合、处理,再讲授给学生,并认真对待学生们的提问。

参考文献:

[1]刘恩山,孙鑫.《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制背景及主要变化[J].教师教育学报,2022(3):124—128.

[2]王碧梅.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及指标体系建构——基于15个国家课程标准和38位教师深度访谈内容的编码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1(9):43—56.

[3]陈晨,迟艳波.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策略——基于J省10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7):42—45.

作者:王瑜 单位:南京市旭日景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