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

时间:2022-07-16 09:20:28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论高职校园文化基本内核要素的构建

[摘 要]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要追求自身特色,同时也要把握其基本内核要素。在文化建设中,应当着力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立足于工学结合,辩证利用、借鉴市场要素,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追求创新,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推动高职教育大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校园文化 基本要素 构建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规模基本稳定之后,正奋力谋求内涵提升、特色探索,加强文化建设,培育高职大学精神,走上更为科学的发展之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根基的校园文化必须彰显其职业教育的本色,并为培育高技能型人才服务。每一所高职院校的文化呈现各有不同,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其他文化的构建一样,都有一些基本的内核要素,正是这些要素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色。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这些基本内核要素。

一、文化环境的根基主旨――和谐

和谐是和而不同,是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共识,强调个性又尊重他人,平等竞争又避免冲突,是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建设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和谐也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根基与终极追求。也即是说,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将和谐文化追求与现代高职教育价值取向相融合,明确和谐校园建设目标,树立学校优秀价值观,形成全校认同的和谐价值观和基本理念,最终凝聚成恒稳的大学精神,并影响校风、学风、教风与干部作风良性发展。相互支撑、联通一贯的和谐校园文化理念体系,必须渗透到高职校园文化的各个层次。从文化硬件环境建设上看,要求有统一的风格,讲求色彩的平和、空间的协调和应用的方便;从文化软件环境建设上看,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竞相发展而又能相互学习,不同思潮与技术流派百花齐放而又不误入歪门邪道,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而又不相互冲突;从文化制度设置上看,鼓励个性发展创新突破而又强调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共同追求,有统一的标准而又不囿于陈规,追求文化的自觉与精神的升华;从学校的总体运行看,政府的管理与支持到位,校企合作互动多赢,师生关系和谐,特别是人才培养符合市场要求,学生毕业后受到市场欢迎,并且能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于和谐语境的高职教育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校园文化的和谐包括制度体系、物质系统、教育理念、管理机制和主流文化的和谐,高职教育应该有效地促进受教育者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建立起以和谐为根本基调的文化氛围与和谐校园。

二、文化建设的重要路径――工学结合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许多的方法和手段,从高职教育办学的根本特色与技能人才培育的有效渠道出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应当而且可以是其文化构建的重要平台与不可或缺的路径。工学结合是社会与教育的结合、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市场与教学的结合。“工”蕴涵企业、行业、应用、市场等要素,“学”内含学校、教学、学生、学术研究等涵义。高职教育是教育文化和职业文化的结合与融合,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彰显“工”的特点,主动实现教育与特定的职业岗位和企业文化的融通,即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素质,依托行业企业文化和职业特点来构建。实践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善于利用“工”的力量,充分借助企业的力量,让企业参与办学,参与文化建设。从工学结合出发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把对学生基本的专业文化培育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文化素养要求有效结合起来,在合作中让师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也让企业资本、企业家走进校园。互动中,既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也让学生知晓企业岗位要求,毕业时顺利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还要让教师经常下企业,了解职业岗位最新技术的变化,通过技术开发、科研合作服务企业。实训基地可以校企共建的方式,校园文化设施也可以校企共建共享,文化活动可以邀请行业大师、企业家讲学,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让企业冠名校园文体竞技比赛等。工学结合势必改变校园文化建设的自我封闭格局,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对接,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影响的关键要素――市场化

“以市场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市场经济不仅催生了高职教育,而且也提供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与恒久动力。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市场化”影响同样深刻而广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文化与市场并不两立,市场需要文化,文化建设需要借助市场,不管是市场经营手段、市场信息、市场理念等,大都可以“拿来”。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教学一样,应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强调面向市场、围绕市场,行动紧跟市场,发展切合市场,以市场人才要求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更主要的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原则:一是讲求效率原则与综合回报。虽然文化的投入产出与一般的市场经济行为不完全相同,教育与文化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求社会效益,同时在运作中也要借助市场效率原则,讲究投入与产出比,在文化投入与文化活动中求得投资的最大回报。二是竞争原则与优势追求。在文化理念教育中让学生知道,市场的竞争是永恒的,不管是校内学习还是今后走向社会,都要面对竞争。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确立自己的优势,同时也能够坦然面对竞争的失败和挫折。三是开放原则与多样化发展。市场是开放的,文化建设也秉承开放的原则,校园开放办学,包容借鉴其他文化,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舞台,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多样化成才。还要注意的是,过度市场化对文化建设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一份清醒,守卫教育的底线,张扬文化的力量,反对“市俗化”、“金钱论”与“唯市场致上”。

四、文化本质的主导要素――以人为本

建设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文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实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基础,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人是文化的介体、载体、对象和创造者,文化是人创造的,也只能服务于人和作用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既是文化的起点,又是文化的终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中,必须把“一切为了人”和“一切依靠人”高度统一起来。建设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高职教育发展本身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培育技能人才,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而展开。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充分体现了为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育人的原则与理念,使学生在良好文化氛围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潜能和创造活力,实现成长成才。以人为本的高职校园文化需要着力建设既引导人又尊重人的精神文化,既规范人又依靠人的制度文化,既影响人又激发人的行为文化,既服务人又发展人的物质文化,最终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和谐发展。

五、文化活力的源泉之魂――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高职教育与文化建设的活力之源,将创新纳入校园文化范畴,从文化理念上引导师生树立勇于创新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取向,培育并形成独具高职特色的创新型文化,不仅可以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一股永恒的活力,而且是高职院校保持旺盛发展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能立足市场取得辉煌成就,无不与创新有关,而校园文化的内涵也必然包容创新的精神并因创新带来无穷活力。高职教育通过创新型文化开发,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激励校园广大师生的创新热情,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在高职文化建设中,将创新行为提升到文化的高度是高职教育发展、变革和创业的要求。第一,创业和创新紧密联系。创业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下,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非常必要,大力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需要。第二,创新是高职教育优秀能力的要求。高职教育现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如何在激烈的市场中取胜,如何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动力,必须不断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院校终将被市场所淘汰。高职院校要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投身创新,学生要学会创新,树立创新的文化精神,这样才能不怕困境,勇立潮头。第三,创新是变革的要求。所谓“变则通”,变就是创新。新的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标准,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从规模发展向内涵特色发展,实现这一转变就必须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文化,建立创新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动高职教育转型、变革和发展。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要注意营造求异思变、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宽松环境,培养科学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开拓能力、开放意识,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当然,我们也要反对单纯为创新而创新的急功近利倾向,实施理性创新,真正把创新应用到工作中。创新和发展演绎出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反过来成就新的创新,推动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崛起。

当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地方性、职业性、国际性,借鉴其它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取长补短,加强整合,切实树立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品牌、效率、法制、环保等精神融入到文化建设中,才能最终形成高职教育一种特色的文化、开放的文化、合作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发展的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梳理

【摘要】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氛围,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教育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质的再认识

“校园文化有别于一般文化形态的标志就是‘校园’特色”,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①关于校园文化最常见的分类是依据校园文化现象的不同形态划分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具体说,大到校园总体布局规划,小到一亭、一室、一砖、一木的设计,属于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校园的精神培育、教师的师德建设、师生公德意识、校风校训校标校徽等属于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优秀;活动文化表现为校园里的人际关系,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类学术、文艺、体育、科技、娱乐等社团活动等,是实现校园文化的手段;制度文化是约束师生的行为规范,保障学校活动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高职校园文化是以社会先进性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由校园中所有成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形成的学校精神、校园环境和师生活动的总和。②从内涵看,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无疑是一种新生的亚社会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高校校园文化,笔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更具有企业教育文化的特质。

高职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把服务社会的企业价值理念作为校园文化的优秀价值理念,把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作为落脚点,重点体现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职业人文等。因此,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追求文化氛围和追求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企业教育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引进企业文化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③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是企业永恒不变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灵魂。

企业人才需要与学生现实表现。很多院校开展的毕业生人才素质调查表明,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企业干不了3个月就离岗了,其中大多数原因是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和管理。企业家认为,他们对高职院校人才标准是基于基本的职业素质和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并非把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素质看作是第一位的,技术技能素质可以通过培训较快提高,而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道德的修养不是短时期可以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纪律性和奉献精神的员工素质,而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责任感淡薄、纪律性涣散和斤斤计较等实际问题;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尊重人、讲团结、顾大局和共患难的团队意识,而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共事能力和畏难怕苦的实际问题;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手脑并用、注重实效和钻研业务的职业品格,而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眼高手低、不注意节约和事业心不强的实际问题。因此,这就需要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引进企业文化,实现“教育前移”和“教育补程”。

高职校园文化引进企业文化的可行性。透视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乃至教育文化的多维影响,实现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互融与拓展,凝练丰富特色高职的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目标实现的又一重要途径。以下几点为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提供了可能:第一,“职业性”。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它是为经济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职前教育)和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就业能力(职后培训),因而有着极其鲜明的在特定职业领域里的就业特征。获得职业是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主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也应有更贴近企业的文化。第二,“职业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确切的说,就是企业、行业中具有特定职业身份和职业角色的“职业人”。高职教育要培养出“职业人”,就必须与企业界相沟通,引进企业文化。第三,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同质性。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系统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④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运作

精神文化。高职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现学校特色的、师生一致认同的思维模式、道德规范、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对其办学理念进行内化、升华与不断进行理论抽象与价值凝炼的结果,是各种精神文化资源的精髓。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精神文化时,除了培养师生的爱岗敬业、诚信品质、团队精神等精神文化外,更要立足学校实际,着力塑造反映办学理念、体现职业特性的大学精神。如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学院根植于革命圣地延安,以延安精神武装学生思想、铸造学生灵魂、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成才,使延安精神成为延职学子的文化血脉和精神标识。“德能并重育人”,德者,做人之根本。只有重德,方能以诚服人、以信交人、以实为人、以朴敬人;能者,能力,做事之基础。只有重能,才可上有敬、下有效、身有安、命有立。把“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作为学院的基本办学理念,成为校园文化建的灵魂,不但凸现了延安特有的地域特色,而且展示了高职院校的办学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CIS(企业识别系统)是企业的整体经营策略和全方位的公共关系战略措施,它包括MI(理念识别系统)、BI(行为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 MI是CIS的优秀内容。高职院校在培育与塑造大学精神时可以借鉴和导入CIS,以建立大学的理念识别系统。大学的理念识别系统主要表现在学校精神、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层面,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和塑造精神文化时,要对体现大学精神的校训、校标、校微、校歌等理念识别载体进行精心提炼与系统设计,像企业经营品牌一样打造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品牌。⑤

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目的而建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和环境的总称,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载体。俄国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要能够创造出“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校园物质文化。如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学校门口设立一块镌刻有“诚”字的巨石,在三号门前镶嵌一块镌刻有“信”字的汉白玉,诚石(实)、信玉(誉)直观地阐发了学校“诚信”的职业精神与企业文化氛围。在实习实训场地建设中,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基地、教学、科研、招生、就业”五位一体办学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实践技能,加强校企合作与文化融通。另外,学院在教室、寝室、楼道文化布置也要围绕职业教育特点,营造“职业性”的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

活动文化。高职校园活动文化是指在学院的文化氛围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从事各种校园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风格。具体做法:首先如学校举办文化活动时,邀请几家优秀企业到学校进行企业文化的展示,也可以鼓励、支持企业承办学校文化活动甚至是将学校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去。其次,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生产活动,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浸泡”中,较早成长为一名“校园社会人”。再者,高职院校有意识地采用优秀的企业规则引入高职学生行为规范,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品质,有效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制度文化。如果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置于一个同心圆,那么精神文化是圆心,物质文化是圆之外层,制度文化与活动文化则介于二者之间,而制度文化既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柔性的指道德规范、礼仪习惯;刚性的指成文和约定成俗的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保障。

TQM(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其优秀是通过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质量与品质。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TQM管理方法值得借鉴与推广。如有些高职院校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以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规章、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文化氛围等。(作者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素养研究》课题成果,编号:SGH090360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制造业企业文化融入工科类高职校园文化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摘要:介绍了高职工科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剖析了制造业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难点,探索企业文化融入高职工科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职;校园文化;制造业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高职工科类专业为制造业输入大量的高技能人才。随着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视和培养水平的提高,通过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同时,高职培养的人才在人文素养上和职业素养上却显得较为缺乏,[1]暴露出来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学生不服从管理,随意中断实习、工作,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诚信等现象比比皆是。同时,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高职工科类学生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比例越来越低。

在科学与人文渐趋融合的今天,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如何突破实用主义和技术主义的束缚,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是摆在高职院校教师及管理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同时,为避免制造业人才的流失和高职培养成本的浪费,迫切需要加强制造业企业文化对工科类校园文化的渗透,建设新时期的校园文化。

一、工科类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目前武汉地区高职的情况来看,工科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多层面、多方位尚存在缺失,且问题较多,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问题和表现。

一是校企合作中较多注重教学技能提高,而关注行业和企业的具体状况不多或不够深入。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之前,对企业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体会不深,对企业规章制度不甚了解,突然进入一个新的环境,表现出难以适应、想要逃离的心理。

从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机电类专业毕业生中了解到,学生对于制造业的工作就业兴趣很低,毕业后从事制造业工作的比例日渐减少,问其原因:工厂环境嘈杂,工作辛苦且工资待遇不高,需要技术过高或者技术含量低,工作枯燥,与企业人员沟通困难,等等。通过深层次探讨,学生对企业的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对企业文化缺乏了解,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不适应和不认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

二是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突出企业优秀文化的建设,缺乏工作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素质的训练。[2]在我院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将学生送到企业实训,还是引进企业任务到学校,通过几个轮回的实训发现,虽然实训过程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共同管理,但企业给定的任务,即使难度不大,效率依然很低,且合格率也达不到企业要求,造成产品废品率较高。通过和企业人员分析:技能因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否适应企业管理、工作有没有责任感的问题。

三是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缺乏和对口企业文化相衔接的常规化活动,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没有专业针对性。

二、制造业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难点

将制造业企业文化融合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改造和培养学生成为有素质的职业人,存在以下难点:

1.学生本身素质的教育

高职学生多是90后,是温室里面的花朵,缺乏吃苦耐劳、承担责任的精神。经过高中三年艰苦学习,在大学里面很多学生沉迷网络和电脑游戏,对未来缺乏规划。要将制造业企业中的责任感、吃苦耐劳、团队精神灌输给他们,不是一蹴而就的。

2.学校层面的因素

建设校园文化,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需要和企业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然而,校企合作的推进也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的优秀,并将这些优秀外化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活动,还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另外,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还存在许多误区,绝大数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团委和学生工作处,简单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

3.企业层面的因素

高职学生就职的多数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一般不太重视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生活缺失,甚至还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良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开展企业与学校合作共建校园文化,企业在校企合作这一块则表现得不够积极。

三、对策研究

要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形成较好的、相应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显然,这种包含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校企结合”的途径才可能形成。而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是促进学校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步骤。同时,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在校企合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确立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专业、行业总体状况了解;在专业教育中,加强专业和职业吸引力;加强学生服从管理和遵守纪律习惯的养成;加强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加强学生多元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涉及企业、学校、教学、管理等诸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的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见下图:

1.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

要以培养完整人格为中心,平衡科技素质与人文素养。按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置课程,加强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课程,突出优秀课程,开设隐形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工科类各专业需与相对应的行业之间建立密切联系,只有在建立与相关行业衔接的专业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3]

2.校企合作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一般沿袭本科教育而来,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是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企业从业经历不多。教师自身对企业文化了解不深,也就难以影响和管理学生了。教师对学生有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要培养有文化素养的学生,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尤其是培养教师了解企业文化、向学生传播企业文化精髓的基本素质。构建高素质的、校企互通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具有企业素养的教师在授课中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的专业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专一性、兴趣和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3.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实训中

实训文化的内涵应该包括实训物质文化、实训制度文化、实训行为文化、实训精神文化等。[4]它的价值是追真求实,探索创新,积极创造使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合而为一,并构建技术气氛与学校气氛融为一体的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职业素质(操守)和创新精神。

通过在校企合作的实训文化中的磨练、体会、熏陶,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使学生热爱本专业与本职工作,树立职业意识。要在秉承传统校园文化的基础上,重视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并以此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质,让学生在校实训时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观念。

4.开展工作价值观教育等课外拓展活动,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企业文化素养

通过具有高职特色的学术研讨、专题报告、技能竞赛等,能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大视野。以下活动是我院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经验:①安排企业管理人员讲座,以实际案例来介绍企业的工作规章制度、奖惩方法,对学生进行工作价值观教育;②聘请企业高工或行家里手来介绍职业发展、专业前景,给学生指明方向,实现与特定的职业岗位和职业文化的融通,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等等;③举办技能竞赛,如钳工大赛、车工赛等专业赛事,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④通过优秀毕业生和校友事迹介绍,激励在校学生效仿成功学长的成长经历和职场感悟。通过组织参观、交流讨论等形式,强化在校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励成才意识。

5.将优秀的企业制度引入学生规范

强化诚信、守记、敬业、竞争等与企业相关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在学校内部就领会到浓厚的企业氛围熏陶,这对学生的就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例如对学生迟到早退、考场违纪等方面的考核,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方式。

四、结语

在校园文化中加强行业和对应的企业文化的熏陶,并使校企合作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化、常规化,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率,更能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包容力与消化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基于学生社团构建高职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冯 迎(198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罗 婧(1985―),女,汉族,湖南望城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易 欢(1986―),女,汉族,湖南长沙人,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摘 要:本文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出发,结合学生社团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基于学生社团的高职校园文化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学生社团;高职校园文化;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又肩负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功能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主要途径,通过培养社会人才,对社会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实用主义日渐喧嚣的社会背景下,现代高职院校只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其校园文化建设状况不容乐观,校园文化的功能也越来越弱化。本文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如何构建基于学生社团的高职校园文化展开研究讨论。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高职特色

部分高职院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重心放在物质文化上,而忽视结合职业特色来构建精神、人文素质等深层次文化。职业教育有别于一般的高等教育,职业导向性强。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目前,还有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特点,也没有把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方针整合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不重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脱节

一些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时,片面地强化制度管理,而忽视营造符合专业特色的文化氛围去引导学生。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管是在建设思路、建设机制、建设形式还是内容上 ,基本都是仿效普通本科院校。这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个性和特色,也缺乏独立和创新精神,缺乏根据学校自身的基础、条件进行具体的校园文化设计和定位,导致本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无法相得益彰。

二、学生社团的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学生社团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主要表现有文化创造作用和文化育人作用。结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作者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对策。

1文化创造作用

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中。学生社团其思想体现了学校大多数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深刻地影响着后来者,使之很快融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强化这种群体习惯。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校风、校貌,体现其文化创造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社团体现了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特点。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术技能型学生社团是最能反映其高职特色的学生社团,在院团委和社团部的领导下,目前共有环保类、公益类、社科类、文体类、社会实践类等各类社团35个,会员2000余人。

2文化育人作用

高职学生社团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舞台。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主要分为三类:职业型、公益型和兴趣型。职业型学生社团是以满足成员对专业知识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弥补专业知识在职业实践中的不足。这类学生团体主要包括读者协会、茶礼协会、欣馨英语协会、营养协会、引航安全协会、H普法感恩协会、手绘协会等。如“新芽”环境保护协会、爱心绿色协会、一水和谐学社、零动动漫社等。在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每个学生以加入职业技能协会为骄傲和自豪。公益型学生社团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而结成的社团,如梦想联盟、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计算机协会、中湘绿色旅游协会等。学生加入此类学生社团不但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还培养、强化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兴趣爱好型学生社团是以成员相似或者相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以满足成员精神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社团,如King 4 dance街舞协会、摄影协会等。

三、基于学生社团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实施途径

在当前不少高职院校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社团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功能。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团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高职学生素质、能力的缺陷、社团指导老师配备流于形式、社团运作资金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构建基于学生社团的高职校园文化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对此,结合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建设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树立职业特色的社团工作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规格日益从单一专业型向具备综合素质的宽基础型转变。这种转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确立职业教育特色的社团工作指导思想,实施系列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修养,利用一切校内外活动,延伸现代综合素质价值观,突出爱、孝、礼、信、义、勤的活动主题,将职业特色和专业特色渗透到学校教育。

2健全社团管理机制,创建社团文化

社团作为学校大学生正式的群众团体,其作用、地位在得到学校各级各类部门的承认和认同的基础上,以鼓励、支持、引导、服务的理念为主,着力建立稳定的社团文化传承机制,形成以鼓励为优秀的社团文化。

学院团委主要负责社团的考核和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社团文化:①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②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强化合作意识;③健全考核机制,注重社团质的提高;④完善社团干部培训机制,提高学生干部素质;⑤建议建立健全信息机制,促进有效沟通;⑥健全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维护社团负责人利益;⑦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⑧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实现传统组织管理与项目管理的互补与结合。

3加强社团思想教育,构建校园文化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加强社团思想教育。社团活动丰富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能够创造出向心力、影响力、凝聚力,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以及塑造学校形象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大学生社团文化所主导的社团精神,包括主体精神、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服务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它不仅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的延伸,而且开辟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我们要积极开拓社团活动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使社团活动成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四、结语

学生社团是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载体,依托学生社团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才能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专业人才。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在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节,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功能,并总结了有效的实施途径,值得借鉴。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建设路径探讨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基于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及当前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纳入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通过走校企合作的途径,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同时,从细节入手,构建校园文化的坚实阵地。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问题;建设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社会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正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并具有独自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是当前各高职院校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高职校园文化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很多观点,虽然各学者对校园文化的界定各有侧重,但在他们的论述中,大多数学者都比较认同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作为高职校园文化,由于其“高”――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但由于其“职”――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又应该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尽可能突出其培养面向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职”的特点。基于此,笔者比较认同王育培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的界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孕育和创造出的影响、规范和塑造师生行为举止、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结晶。”有形物质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无形精神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通过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的建设,使高职院校最终形成职业性与人文性、实践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高职校园文化内涵把握不到位,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突出。

高职校园文化不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和制约学生在价值观、理想追求、心理、道德、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内在素质。然而,很多高职院校在学校管理及教学过程中出现忽视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功利性价值取向,忽略了校园精神和观念的培育。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还是无形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综合素养教育功能都不突出,以至于出现了部分高职毕业生由于不能满足企业对综合职业素养的要求,在知识和技能基本能适应企业需要的情况下,仍被炒鱿鱼或是提前离开企业的现象。

2、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

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很多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班子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没有给予校园文化建设充分的重视,以至于校园文化建设并未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没有深入贯彻到学校管理的实践和师生员工头脑,更没有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这样,不仅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主体忽视潜在的文化的教育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责任感不强,更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战略。在调查中,针对“学校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是否完善”这一问题,被调查者中有56.8%认为一般,28%认为不完善。

3、校园文化建设偏于形式化,缺乏内涵和实效。

经过调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有形物质文化和无形精神文化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偏于形式化,缺乏内涵和实效。

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薄弱,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高职院校误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物质文化建设,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化、肤浅化。有些院校在集中力量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忽视了文化内涵建设,导致校园文化活动师生认同度不高;一些院校虽然也提出要加强校园精神建设,但在实践中却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非物化的精神培育还远不到位,形式化严重,在调查对象中,对“所在学校的校训”完全不知道的居然占到了43.9%,只有8.1%的学生能完整的说出,并理解其含义。而相应的制度更是很少考虑校园文化建设的德性规范。

总之,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还处在低层次徘徊,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建设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思考

1、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职院校的发展规划。

优秀的校园文化都是经过多年长期建设,点滴积淀,才能逐渐形成的,而组织领导重视是提高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特别是领导层应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纳入整体办学的大背景下进行操作,从规划、领导、组织、宣传到实施形成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案,统一协调组织。同时,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实践建设的投入。

2、走校企合作的途径,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很明确的,高职教育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对企业文化并未深入了解,以致很多毕业生难以融入企业文化。据调查对象反应,认为校园文化能“明显体现”企业文化的只占3.7%,而认为“没有任何体现”的却占到了30.7%。这就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职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学习、研究和广泛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全方位的实施“校企结合”,在办学各个环节中都渗透企业文化的熏陶。首先,学校要引入企业管理理念,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其次,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引入学校课程设置;同时,可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校园文化活动带来企业文化的新风。再次,以文化活动为平台,将企业文化有意识地融合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让学生能有效地吸纳各优秀企业的优秀价值观;最后,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引入企业文化元素。

3、细节入手,构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坚实阵地。

第一,创建特色的高职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以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如校园的工作、学习环境、基本设施、绿化、图书资料等。作为高职院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出自己的高职特色,发挥环境育人作用。首先,把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具有职教特色的文化环境,给企业文化在校园物质环境中展示的空间,让学生锻炼技术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其次,加强校园景观建设,提升校园各标志性建筑和景点的文化品位,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校风、校训等在校园景观中得到突出。再次,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一方面,要规划、建设好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的建设,建设宣传舆论阵地。

第二,突出校训、校风为主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训建设来宣传校园精神,进而全面推动以领导作风、教风、学风为主的校风建设。一方面,要凝炼能够充分表达本校精神风貌的校训,同时充分利用宣传舆论阵地加大对校训的宣传力度,改变目前大部分师生员工只知校训其表,不知其意,甚至不知其表的现象。另方面,要加强领导作风、教风、学风等校风建设。要形成育人为本、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形成敬业爱岗、教书育人的教风;形成志存高远、奋发向上的学风。只有形成三者协调发展的优良校风,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第三,加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校园文化建设要有章可循。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程序化、民主化,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在上课、考试、实验、实训、宿舍、食堂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坚持果断执行,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再次,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制度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最后,要把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列入工作计划之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同时,完善校园文化的传播制度和措施。

第四,开展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可以使置身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鼓励、支持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主体的积极性。使学校党委、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特别是学生管理部门、各系部、各级学生会、社团甚至学生自身都能够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一是要加强社团建设,提升社团层次,鼓励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二是经常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技能比赛。三是定期不定期安排各类学术讲座,邀请一些知名的学者专家以及企业中有影响的人开展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和报告会。四是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日、重大纪念日的庆祝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体育、艺术、娱乐等文化活动,加大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