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

时间:2023-03-27 16:37:27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1

为了便于开展教学,实施的实验项目体现了知识由易到难的一般性过程,具体以项目为基本模块依次教学。计算机维护课程有其特殊性,若是在实验教学中仅仅关注本次实验的基本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处理计算机故障的孤立和僵化,无法掌握真实有效的故障处理技能。计算机故障错综复杂,不仅同一个故障可能表现不同的现象,不同故障也可能表现成相同现象。面对复杂多变的计算机故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各实验项目内容之间没有交叉,学生必然面临两个问题:

1)无法有效联系各种故障的原因和现象

孤立地开展实验项目,学生只会孤立地理解本次实验内容。例如,注册表操作一般只涉及注册表的备份、设置权限和键值修改等,如果不引入硬件故障、病毒干扰等相关知识,学生只会操作注册表,至于什么情况下考虑注册表问题、应该关注注册表哪个地方,学生并不清楚,从而无法有效掌握注册表操作技能。

2)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操作系统安装时的硬盘分区操作,给硬盘主引导记录和分区引导记录带来何种影响?病毒如何隐藏或破坏硬盘数据?如何在杀毒软件失效的情况下恢复数据?忽视这两个问题带来的影响,必然导致学生仅仅根据实验项目内容去掌握相关维护软件的使用,面对复杂的故障无法准确定位故障点,特别在维护软件失效时,无法自行动手解决故障。实验项目内容的交叉引用,实质是将计算机故障始终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机地学中分散的实验项目,使每个实验项目不再孤立开展,保证前后实验内容相互关联。实验项目交叉引用对教师的实验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要保证学生掌握本次实验的基本内容,还要通过各种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开放思维,迫使学生勇于探索,从研究过程中强化思维训练,从各个方面对计算机故障进行探讨和解决。实验项目的交叉引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必须通过自主有效的复习和预习,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灵活处理复杂的计算机故障。

2虚拟实验平台

在计算机维护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平台非常欠缺,主要体现在硬件组装和故障处理两个方面。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实践的有效开展,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有效掌握相关技能。引入案例驱动教学,仅仅注重介绍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是不够的,重点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技能,为此我们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虚拟实验平台。不断成熟的虚拟技术可以解决硬件资源有限、操作复杂的问题,虚拟化实验平台引入实验室可以对教学和科研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机维护课程的虚拟平台搭建分两个方面:

1)搭建硬件组装虚拟平台,由于硬件组装容易对配件产生破坏,同时硬件更新换代太快,实验室淘汰的和现有的计算机硬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建立的硬件组装虚拟平台,通过3D图片的展示和选择,学生可以掌握主流硬件的外形和接口,清楚硬件的安装步骤,避免硬件安装过程中的错误。

2)搭建故障实例虚拟平台,主要通过虚拟机实例的创建,让学生在虚拟机中实地分析和解决故障。故障实例虚拟平台可以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提供给学生多个不同的故障实例进行操作,使学生真正有故障可以操作。特别对于某些软件故障和计算机病毒来说,虚拟机明显比真实主机要安全可行得多。

3实验教学手段改革

优化设计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实验技能。在计算机维护课程中,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内容讲解和实验步骤演示,指导学生验证维护软件的使用。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单一枯燥,学生并不清楚面对真正的故障时,应该以何种方式去排除故障,在故障处理过程中应该采用何种适当的维护软件。在计算机维护课程实验教学中,逐步引入案例驱动和故障重现两种实验教学手段,既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切实提高了学生处理计算机故障的实际动手能力。

3.1案例驱动教学

案例教学法采用“案例—理论—概念”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如果仅仅在实验课讲授维护软件的使用,学生只能机械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无法理解软件的使用时机。计算机故障复杂多变,故障的现象与原因呈现多对多的关系。基于案例驱动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入典型的故障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分析、讨论故障定位和解决方法,在过程中开拓学生思路,使之在面对实际故障时,能正确思考故障原因,从复杂的故障现象中准确快速定位故障点,熟练运用适当的维护工具,谨慎地处理故障。基于案例驱动的实验教学在开展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故障案例的选取要有典型性,既要体现故障的复杂性,又要突出本次实验的中心内容,好的案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供广阔的天地;

2)案例的讲解和实践应由浅入深地进行,难度逐步提高,既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避免实践难度过高打击学生积极性;

3)案例的分析讨论要引入其他实验项目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

4)归纳总结每个案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指出案例中故障处理时容易遗漏和出错的地方。

3.2故障的重现

计算机维护实验教学的主要难点在于掌握相关的维护知识容易,实际分析处理故障困难。计算机故障的出现是随机性的,与用户操作、病毒攻击、设备损毁等有关。故障实例虚拟平台的提供,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实验无故障处理的困境,但虚拟机毕竟不能等同真实主机。故障重现要求学生在解决故障的同时,也要学会制造故障。在真实主机环境中,故障重现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故障原理,不仅知道故障如何产生,也清楚故障发生时的现象,通过反向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开展故障重现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针对本次实验项目的内容,在主机上制造故障,然后双方交换主机,恢复主机的正常运行,具体流程如下:

1)教师根据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划定制造故障的范围;

2)学生围绕故障范围,自行针对不同的文件、设置点等对象在主机上制造故障;

3)学生向同组同学介绍当前主机故障现象;

4)学生交换主机,分析并解决故障;

5)学生交换主机,检查故障是否已被解决;

6)教师总结操作的经验和失误。

4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2

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工作应在主管校长的统一领导下,对学生预约实验、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以及参与科研的实验等由教务处印发的统一表格填写申请及预约。

1.1首先建立完善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规章制度,使之有章可循,切实可行,责任明确。

1.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开放实验室的工作放在首位,尽快充实实验教学一线的力量,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建立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吸引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建设工作。

1.3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要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提高,使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开放后实验室管理措施得力、实施到位。

1.4加强业务学习和职业培训,实验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方法,增加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提高计算机开放实验室质量。

1.5合理构建实验教学理论体系、实践技能训练体系、和技能质量评估体系,完善计算机辅助系统配置,建立计算机实践教学网页或网站,也可通过分步实施到位,将各部分建设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系统。

1.6加大对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投入,计算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计算机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其起到计算机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加计算机实验教学所必需的场地和仪器设备。改善计算机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立计算机教学综合性实验库,而计算机新设备新系统要高效的合理的利用起来。

1.7引进先进、高效的计算机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经验,根据自身情况与特点,逐渐加大计算机教学开放实验室的力度,达到全天候、全方位的开放。

2计算机的开放实验建设

2.1开放对象:面向计算机学院全体学生;面向其它学院非计算机专业有创新型课题的学生。

2.2开放性实验内容:(1)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2)教师课题;(3)科技创新;(4)自选课题;(5)技能培训;(6)计算机专业课;

2.3开放性实训内容:实验大纲要求开出的实验;自选实验项目;校级学生科研课题;学生“挑战杯”;学生“安利杯”等;

2.4开放性实验室: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兼做学生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基础专业及计算机专业实验室除正常的实验教学外,其余时间都可供开放性实验用;

2.5开放程序:学生申请→指导教师审核→“计算机实验中心”审批→各项实验实施→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审阅→归档管理;

2.6考核方法:(1)作品的创意性及设备的操作熟练性分五级计分考核方法打分;(2)成果评审展示;形式:作品电子照片及部分优秀作品原件。计算机教学实验开放,覆盖高校的各学科;接受预约方式:实验室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实验室开放形式分为时间开放、空间开放、项目开放、人员开放或其他方式;实验项目类型分:公共基础、综合设计、科技创新、技能培养、教师课题或其他;实验项目性质有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演示性或其他。每学期开放起止时间可安排在开学第2周至第19周。

3解决计算机教学开放前的问题

3.1解决了把实验定位于简单的技能操作,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缺乏训练;

3.2解决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手段单一,缺乏计算机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把实验停留在验证理论、配合课堂教学的功能上;

3.3解决了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封闭落后,缺乏激励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创新机制;把没有高度重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提升,到制定出开放实验室的规章,使计算机教学实验室开放的力度逐步上升,从不合理高效的利用非实验时间对计算机实践教学开放到充分重视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

4计算机实验室开放后的成果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比较全面地、概括性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计算机导论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各主要分支领域,广度优先是该课程的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深度。

“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的定位是: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框架;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促进研究性学习;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定位是:通过拆装计算机,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掌握互联网的接入方法和应用,掌握常用杀毒软件的使用,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素养。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验教学作为整个“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深化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但目前的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2.1实验内容特色不明显

虽然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可选的教材也比较多,但专门的“计算机导论”实验教材却很少,多是选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类实验教材。这类实验教材偏重于常用软件(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操作使用,而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网络连接、病毒查杀等内容的介绍比较少,甚至没有。课程学完以后,计算机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体现不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仅仅包括常用软件的一般应用性操作是不够的。

“计算机导论”的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特色,学生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掌握拆卸计算机和组装计算机的技能,具备基本的联网、环境配置、工具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杀毒软件的安装与查杀计算机病毒等能力。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安排一些开放性实验,如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实验等,深化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2.2实验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和家庭,受物质条件、重视程度及学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入学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掌握有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同学可能连最基本的键盘、鼠标操作都不是很熟悉;而有的同学可能已制作过幻灯片,会熟练地使用互联网,甚至能够编写一些简单的程序。

而现行的教学模式大多是统一授课,讲授相同的教学

本文得到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20330)和河北大学教改项目的资助。

作者简介:王苗(1975-),女(汉),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

内容,布置相同的实验题目,教师难以对基础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就可能导致一些基础较差、一时还不适应计算机课程学习方式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学生,会觉得所讲内容过于简单,对实验内容没有兴趣,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实验教学要考虑学生初始基础的不同,要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各自所需。

2.3强调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目前的实验教学强调单项操作技能比较多,例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却没有拆装计算机的技能;会使用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却不会安装和卸载软件,不会进行系统配置;会简单的录入和排版,却不会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和美观大方的幻灯片;会上网浏览网页、收发邮件,却不会进行联网设置等。实验内容多为实现单一功能的单元实验,以完成某项实际任务为目标的综合性实验较少,强调综合应用能力不够。

2.4考核方式死板

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目前,计算机导论实验的考核包括平时考勤、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考勤虽然能督促学生按时间到实验室,但却不能保证学生把心思都用在实验题目上;由于都是一些操作性实验,实验报告也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期末考试由于时间有限,做的题目比较简单,不容易考察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实验教学改革

基于对存在问题的分析,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多样化考核,以此提高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计算机导论理论教学的质量提高。

3.1充实教学内容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导论有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二是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具备一定的组装计算机能力。前者通过理论教学来实现,后者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主要实验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互联网应用、FrontPage网页制作、计算机安全等。如表1所示,每部分内容分为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两部分,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和分层次教学的需要。

表1计算机导论主要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基本操作 高级技能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键盘和鼠标操作 计算机拆装、熟悉各种主要硬件设备

Windows操作系统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文件搜索、创建快捷方式 磁盘操作、系统管理、常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Word文字处理软件 文本的录入和编辑、格式设置与页面设置、简单的表格操作 表格的高级功能、绘制图形、图文混排、特殊排版

Excel电子表格软件 数据录入与编辑、自动填充、记录排序、格式化、页面设置 公式、函数、记录筛选、分类汇总、创建与编辑图表、数据透视表

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 简单幻灯片制作、超级链接、应用设计模板、动态效果 幻灯片放映设置、配色方案、动画设置、插入声音及图片、插入切换特效

互联网应用 信息检索、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 互联网接入、网络设置、浏览器配置、编辑多媒体电子邮件

FrontPage网页制作 创建站点、设计站点风格、简单网页的编辑与 设计框架结构的网站、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主页

计算机安全 杀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的基本功能 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的配置、升级、启动扫描、定时查杀、访问规则和流量监控等高级功能

3.2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受到中小学阶段的学校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认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有较大的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应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在每部分实验内容前设置一些分层次的测试,通过低层次测试者,直接进入高层次内容的学习,这样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性化地选择实验内容。

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现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在测试的基础上将学生按层次分成AB班,A班学生(有一定的操作水平)直接进行高级操作技能的练习,强化实际应用技能的提高。B班学生(操作基础差一些)从基本操作练习开始,在熟练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进行高级操作技能的练习。第二种方式(如果不便于分班)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类似于AB班学生的不同要求。除了课上时间外,应给学生提供一定学时的实验室开放时间,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使其有比较充足的实验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使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设计完成一些具有比较强的综合功能的实验题目。

分层次教学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不同情况,使其各有所学,既能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又能够激发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3.3注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基本组成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自行组装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合理地建立文件夹和各种文件,有效管理自己的外存资源(硬盘、U盘等);Word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建立包括文字、图片及一些特殊效果的实用文档;Excel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完成各种基于电子表格的统计、排序和筛选等功能;PowerPoint、互联网应用、计算机安全等实验也都类似,都是要训练学生完成实际工作、满足实际需要的技能。所以,实验教学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只是掌握一些单一的操作技能。

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支撑。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演示几篇事先编辑好的风格各异、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让学生感受Word软件的强大功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思考如何去实现这些功能。然后进行如查找、替换文本,设置字体格式、文字效果,创建目录及分栏等一些简单的操作演示,展示Word软件易学、易用的特点,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还需要设置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实用背景的题目,如制作个人理财的电子表格、自我介绍的幻灯片、某一主题的网站等,留给学生用课外的实验时间来完成,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实验成果发到教师的邮箱或上传到指定FTP服务器上。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自己需要的素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借此也可使得学生逐步积累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资源。

3.4多样化考核方式

考核对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的考核要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要只是在局部的细节上考察。实际教学情况表明,学生可能在某些细节上很熟悉,但仍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在坚持考勤、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基础上,使考核方式多样化一些,布置一些综合性题目供学生完成并根据完成情况评定成绩,表现突出的,可以免去期末考试。例如,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布置一份设计计算机装机方案的题目,要求学生给出分别适合家庭娱乐、日常办公、图像处理等不同需求的配置方案。这就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市场,关注新技术、新产品,了解不同配件的性能、价格等,经过分析、比较,才能给出符合需求的、性价比高的配置方案,借此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于Windows、Word、Excel、PowerPonint、杀毒软件等常用软件的学习及互联网应用、网页制作等内容的学习,要注重考察学生多个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让学生在上网搜索图、文、音、像素材的基础上,制作一个图文和表格混排的文档、就某个主题制作一个幻灯片、设计一个小型网站等。这样的工作能够反映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益的。

4结论

文中提出的关于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得到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改革方案,不断完善各教学环节,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并促进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51-02

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有力助手,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也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启蒙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基础课程。由于在各地的中、小学中已开展了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更加深入和系统,本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等几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其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相辅相承。

1.硬件实验。《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学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如系统主板及各部件的作用、常用的外部接口及功能、存储器的安装及用途、总线及其分类和常见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与使用等。理论教学结束后,如果没有相应实验教学的辅助,这些知识将只能成为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因此,我们开设了一个硬件实验机房,由20台计算机组成,每台计算机配有相应的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和数码相机等。将学生三人分成一组,60人一次课,进行计算机的拆装、外部设备的连接和操作系统及驱动程序的安装。硬件实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2.Word实验。Word应用软件许多学生在中学时就接触过,因此,在大学的实验课里要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Word实验里除了介绍基础知识,还注意在其实际应用方面的涉猎,分别加入了报刊杂志排版、科研论文排版、毕业论文排版及传统流程图、N-S图、个人简历和课题申报等表格制作模块。每个模块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报刊杂志排版中,使用一本近期发行的杂志中的一页作为模版,让学生从文字输入,图文混排等基础方面入手,完成文档从无到有的创建,感受排版的全过程。在大学生活中同学们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科研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排版问题,因此,以往届优秀论文及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样例,熟悉在论文排版中经常遇到的标注、脚注、尾注及公式编辑等操作,为以后的应用打下基础。通常在学生二年级时要学习程序设计课程,涉及程序流程图的绘制,因此,在Word实验中加入了流程图的画法这一模块,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另外,在学生毕业时还要制作个人简历,参加工作后申请项目时还需要制作课题申报表格,我们使用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发放的个人简历和本校的课题申请书作为样本,教学生不规则表格的制作,满足了学生的实际的需求。改革后的Word实验,与中学的Word课程有很大的不同,更贴近实际,将Word应用逐步推向深入。学生真切感到了它的实用价值,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Excel实验。在Excel实验中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先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Excel的各种操作。如在讲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给出一个表,表中包涵一个班30名同学的学号、性别、姓名及五门课程的成绩,在不讲公式与函数的情况下让学生求出每位同学的总分、平均分、分数等级及在班级中的名次,统计出各科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和及格率,计算出班级总人数、男生人数、女生人数、男生平均分和女生平均分等。开始学生信心十足,使用各种方法,但很快就发现这些方法非常烦琐,这时,引入Excel的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引导他们使用相应的函数得到结果。学生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兴味十足,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4.Powerpoint实验。在Powerpoint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拍摄照片,搜集素材,制作以美丽校园、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室友们等为主题的演示文稿。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不仅学会了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校园的了解,也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最后,每人10分钟的时间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作品欣赏时,我们还为学生提供了历届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答辩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有了榜样和目标,同时,对Powerpoint的应用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5.Access实验。在Access实验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法”做数据库的开发,如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库。先建数据表,如“职工基本信息表”,再针对这些表设计查询、窗体和报表。项目的完成贯穿教学的始终,结合课堂上关于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关系数据库、关系、属性等概念有了具体的认识,也对Access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随着项目的完成,学生普遍拥有了成就感,对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极大鼓舞。

6.网络实验。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效利用互联网,迅速、快捷地获取信息已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我们在网络实验中首先教学生如何浏览网页,利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查找需要的内容,其中包括利用网上图书馆查找专业资料、检索国、内外期刊和下载论文等。其次,让学生在网上申请邮箱,学会收发E-mail,并通过E-mail交实验报告。然后,教学生申请QQ号,通过QQ发送在线和离线文件,并在QQ上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群,随时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学生制作网页,并通过分工合作的形式,将网页组织在一起,形成“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站。通过网络实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互联网,并能正确对待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利用网络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模式的改革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学生和专业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使学生将来能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凤英,刘若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天中学刊,2010,25(5):83-84.

[2]胡绪英,何明瑞.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5):4066-4068.

[3]刘艳,李晓安.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1):40-41.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课程构建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158-0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基础课之一,在整个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该课程涉及的内容位于硬、软件的结合处,不仅与计算机系统结构中的底层数字电路设计密切相关,还与顶层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软件技术紧密相连。该课程对于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硬、软件之间的关系,培养对计算机系统的分析、设计、应用及开发能力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及体系结构两大部分内容[1]。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通用的系统结构使用的一般性的逻辑实现方法;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介绍了计算机的概念性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明确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界面。计算机的组成原理和体系结构既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又有外在区别,所以将其综合到一起,成为一门基础专业课。

1 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很久以来,《计算机组成以结构》成了公认的难教又难学的课程,很多专业人士不断努力尝试不同的方式想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2~4]。该课程到现在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是:(1)学生觉得课程难学,不容易学会:由于该课程学习难度大、内容相对抽象、学习效果难以立即实践检验,从而对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2)教材内容无法全面反映该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由于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特性,许多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无法反映在当前教材中;(3)课堂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虽然具有直观、表现能力强的特点,但是在逻辑性强的定量分析教学中,比起板书等教学方式所具有的细致性和深入性还显现出相当的不足;(4)实验设计和安排还不够完善:很多学生完全按照本课程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并没有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图;(5)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认识还不完全到位。

基于以上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从教学内容设置、理论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规划、课程考核制度四个方面具体提出本课程的建设方案。

2 课程构建

2.1 现有教学内容增补与教学计划的安排

教学内容的增补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本课程的基础知识的补充,包括逻辑代数基础和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2)《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教材内容的补充,包括指令级并行软硬件设计方法、超线程技术、多处理机同步与通信机制、Cache失效性分析以及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量化分析方法和设计原理;(3)最新技术成果的补充,包括多核处理器技术、多线程技术的最新设计方法和工作机制。

在课程安排上,要确保实验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进度保持一致,其中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可是比为1∶3.5,所以安排56课时理论教学就要相对应安排16课时实验教学。除此之外,有经历的学生可以组织参加其他大学生创新实验等,这样可以把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相呼应,加深印象,还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设计。理论教学计划如下。

(1)计算机系统概论(讲授1学时);(2)计算机的逻辑部件(讲授3学时);(3)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讲授10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实验4学时);(4)主存储器(讲授3学时);(5)指令系统(讲授4学时,实验4学时);(6)中央处理器(讲授10学时,实验4学时);(7)存储系统(讲授时,课堂讨论1学时);(8)辅助存储器(讲授4学时);(9)I/O设备(讲授2学时);(10)I/O系统(讲授6学时,实验4学时);(11)计算机系统(讲授2学时)。

2.2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将近年来计算机硬件发展的新技术并作为学生课后自学的内容,注重基础理论与最新技术的融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并向学生提出启发式和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大限度地克服该课程知识比较抽象,理论学习比较枯燥的不足。

理论课程全部采用课堂教学方式,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动画技术或Flash技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优势,充分展现基础性方法和原理的动态执行过程的同时,又保留了板书在计算机系统结构定量分析时的细致性和严谨特点。

2.3 实践教学规划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在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上进行教学改革。在实验内容上,分别针对基础性原理、综合性知识和创新实验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实验方式,我们的教改措施主要有:(1)理论教学的老师亲自指导实验,避免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脱节,导致实验课马虎过关的现象;(2)具体实验前,由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或教学平台提供的学生论坛相互交流实验经验和提出问题;(3)实验的教学检查采用分组答辩的形式,由学生团队自由组织并分工,撰写实验报告、答辩PPT及回答提问。

2.4 课程考核制度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单独考核并采用量化考核措施。主要的考核项目为:学生的出勤率(10%)、作业完成情况(10%)、实验环节(10%)、期末考试成绩(70%)。

3 结语

近几年来,针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教与学的困难,以及教学效果的不完善之处,我们对该课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使得理论教学效果和实验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高。很多同学由以前害怕学习《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课程转变为对《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的怀有强烈兴趣,并获得了更多直观的体会,进一步正确理解了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作用和意义,达到了我们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郑丽萍,秦杰,王献荣.计算机组成原理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教学内容衔接[J].计算机教育,2010(11):52-55.

[2] 何会民,潘雪增.“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7(4):74-77.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7203

0 引言

《计算机导论》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该专业的前驱课程和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完备知识体系的概述。国内许多高校在大一都开设了该课程, 然而不同高校在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不同类型学校及学生具备的基础知识差异性较大。在教学中发现,该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缺乏全面认识,没有一个整体逻辑体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较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快、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为使学生更好地建立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本文对《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研究。

1 教学目标

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应符合实际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把握计算机导论在应用型的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五导”作用:导知识、导方法、导思维、导意识、导职业。

计算机导论涉及的知识范围大而广,新生不可能掌握所有内容,尤其是具体理论及实现能力,教学目标应切合实际。在研究教材及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如下目标:①系统了解该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和应用前景,为后续课程学习、发展奠定基础;②新生面对一切既新鲜又充满疑惑,应为其学习方向进行良好的引导,激发对专业的兴趣;③培养学生的思维、团队协作、创新及知识重建能力和探究精神;④认知计算机领域解决问题的一般技术方案,从理论上升到应用,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追踪当前热点课题和研究方向;⑤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了解就业岗位的特性,具备改善就业的能力。

2 教学内容

计算机导论课程构建是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教学内容应以全局的视野将知识进行整体串联,学科框架、课程知识、重要知识点、实践能力及相互逻辑联系向学生讲明白透彻,深刻理解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树立科学的方法论,达到教育目标。

2.1 教材内容与特点

目前各高校计算机导论教材版本多种多样,基本都是依据CCC2002中相关内容和精神,或参照ACM和IEEECC2005编写,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入门知识。主要特点是:

(1)课程以专业课为一章构成。将基础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各为一章节进行编写,专业课缩合拼凑成教材,没有逻辑体系。

(2)将“计算机基础”教材的内容添加进去。没有把握计算机导论的专业基础性质,与课程要求不符。

(3)强调理论、实践少,知识与实验教材内容更新滞后;前沿理论和新技术涉及少、更新慢。

(4)有的侧重广度,强调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科学的广泛理解;有的侧重深度,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并解决问题,强调计算机编程;有的则兼顾广度和深度,强调广度的中心主题,深度贯穿于广度之间。

(5)以科普体裁体例编写。与传统教材不同,它采取通俗的文字,以普通故事或典型问题等方式介绍。

2.2 教学内容构建

计算机导论课程比较抽象,教学内容构建没有统一的规范。教材的选择不应拘于某种标准,应通过比较选取一本主要教材,辅以参考教材,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堂设计。采取72学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构建采取理论―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用自顶向下的方法设计,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提出课题,再追求细节,结合教学实践,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进行充实、改进,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计算机导论理论内容包括:①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有计算机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系统、数据编码和存储、冯・诺依曼模型、计算机体系结构与数据组织、多核技术、计算机应用领域等;②计算学科。主要有计算机学科定义、计算学科划分、知识体系、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计算机产业与创新;③操作系统与网络计算。主要有操作系统体系结构、通信与组网、网络协议、安全、网格计算等;④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有程序概念、程序设计方法、数据基本结构、算法与复杂性、语言实现等;⑤数据库。主要有模型与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与设计、数据挖掘等;⑥软件工程。主要有软件工程学科、软件开发模型、设计方法、测试与文档编制等;⑦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主要有智能与机器、知识与推理、语言处理、智能计算等;⑧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主要有图形学、图形系统、虚拟现实技术、人机交互与设计、多媒体技术;⑨离散结构与数值计算。主要有集合论、代数结构、图论、数值计算、高性能计算、数学建模与计算机模拟等;⑩社会和职业道德。主要有计算机与道德、职业方向等。

(2)实验教学内容。开设实验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课程特色,针对大一学生,需编写实验指导书,并对原理进一步讲解,通过丰富实例,从实验向实践过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可以灵活进行,包括内容与实验顺序。设计的实验如下:①计算机部件认识与组装,网络硬件,组网与环境配置;②安装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安装操作系统与驱动程序,操作物理磁盘上的文件;进程调度、进程管理实验;基于Windows的网络通信验证程序;③信息安全实验,比如以流行的杀毒软件为实例;④程序设计实验(开发平台与语言环境)、数据结构实验等。主要包括数据操作,理解指令系统的组成,掌握机器指令的格式,理解程序的执行过程;结构化程序设计,熟悉程序结构,掌握C语言编写的方法;加深理解递归及迭代的概念,掌握用C语言编写递归及迭代程序的方法;算法综合练习,熟悉结构化程序设计在算法中的应用;理解二分查找法的思想;⑤数据库实验:建立数据库程序、数据库编程;⑥软件开发过程;⑦计算机图形绘制与动画制作;⑧设计网页、构建简单的网站、操作数据库表等内容,认识HTML。

3 教学方法

计算机导论的特点及在计算机专业中承担的角色,决定了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课程对授课的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对计算机科学发展、学科特点、知识结构等有一个整体把握,需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的经验体会,以教学目标为基础深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理清思路,转变学习观念与方法。

(1)基于知识背景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讲授的知识与其背景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探求知识的欲望,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与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意识。

(2)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例如,计算机学科的基本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引入图论, 梵天塔问题引入递归、算法复杂性问题等,将问题抽象形式化,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

(3)专题式教学方法。涉及到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可由不同的老师做专题讲座。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由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该方法可将密切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体现教师的专业性,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打破以往孤立的授课方式。

(4)团队式教学方法。课堂上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展开相关问题讨论,对一些问题进行大胆的探讨,使学生既融入学习氛围,又培养了团队意识。课后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教学,建立轻松的学习环境。

(5)实验教学主要以演示、模拟为主,演示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有的实验并不要求学生会做出来,通过观察来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验中体会。实行分层次的实验教学,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基础差的学生也是一个促进带动。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反过来又促使教学的改进。计算机导论课程重在“导”,强调总体上的理解,而不是试图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详细讲解,因此,应建立多元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过去那种依赖“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模式。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加大平时成绩(60%)的考核力度,如问题式教学时的课堂表现、资料收集与整理、团队教学参与情况及总结报告、实验操作技能等;考试成绩(30%);学习该课程后个人总结及未来规划(10%)。在多元考核体系下使学生自主的参与进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既轻松学习,又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语

《计算机导论》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在教学上却是一个难点。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问题的反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实践。从学生反映来看,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方法能有助于更好地吸收课程知识,在学习该课程后对计算机专业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改变了过去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方,王兵,等.改革教学方法,发挥计算机导论的“五导”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1(1).

\[2\] 张晓如,张再跃.计算机课程教学与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19).

\[3\] 任子亭.地方本科院校软件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4).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17-01

当前,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大力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改造,对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也高了,迅速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标。而实验部分又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环节,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目前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内容缺陷。目前多数院校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十分重视,这门课程不仅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信息类、电子类、通信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但目前的教学情况多数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主,实验实践课程较少。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很重要,学生必须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网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面授不可或缺但实践操作更为重要,这门课程的实验安排应当超过总教学课时的一半。对于服务器配置、组网、安全技术等部分一定要通过现实操作、实践动手才可真正掌握。很多院校由于资金支持不足,没有建设网络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或是设备的数量达不到教学需求,使得现有的实验教学环节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没能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在创新探索上就不能有好的建树。《计算机网络》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具有很强实用性、知识理论复杂、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不断丰富其的教学内容,并研究出一套适合该课程实验内容的方法。

1.2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方法单一。目前许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仍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一般过程为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和实验总结三个步骤组成。有的是教师作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有这个概念;有的只是让学生参观己经建设好的网络环境(如实验室局域网、校园网);甚至有的还只能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互联网应用软件的使用,比如:IE的使用、Email的使用、FTP的使用、Telnet的使用等。可这些知识对于普通的大学生而言,不用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也能掌握的。因此,实验教学没有取得应有的作用,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根本不能进行网络的组建、测试、维护,网络原理的理解也只是建立在理论上,学生出现所学知识无法与实际网络技能联系,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象。最后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书本概念型"人才。

1.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考核形式不合理。一直以来的实验教学结果考核主要采取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及期末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期末卷面笔试只能考核一些简单的实验题,很难综合考核学生的综合设计类实验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不能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不能促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实验,遇到问题,积极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最终影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的目的,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2.1 开设独立实验课程。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质, 培养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任务是通过设置一些基本的、综合的、以及探索性的实验项目, 培养学生对网络的分析、设计、管理与应用的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一般来说, 实验教学都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或者是先理论, 后实验。然而, 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 可以从实践到理论, 也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目前不少 IT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 不是先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 而是先从实际案例人手, 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 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讲解。比如讲授网络管理, 先要求学生学会网络硬件如何连接、系统软件如何安装、系统参数如何设置, 然后反过来讲授网络知识, 学习网络与通信原理。实践证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独立实验课程是可行的并且是有效的。

2.2 改革固有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与管理作用。每一次实验前,教师简要地讲授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及操作难点,余下时间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出现问题一般应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作启发提示、释疑及引导。实验完成后,首先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能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学生的实验组织和管理。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与环境,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采取独立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例如,网络组建和配置的实验,需要较多的设备,一人一套设备有时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需分批分组进行实验。计算机网络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继承性和工程性,一个网络通常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建立并加以维护的,需要与别人合作。分组实验,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研究、协调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另外, 分组实验,可以减低设备不足的影响,也有利于实验室的维护。

2.3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成绩由平时每一次实训内容有成绩构成。根据每个实训内容分组或单独每人评分,虽然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但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每个实验内容都要考核,学生实验课的参与动手积极性,学习动力提高了。此外,实验实训考核重视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网实训后的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组网配置,老师根据实际网络维护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设置,要求学生发现故障,加以排除,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客观地考核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对此评价很好,感觉能学以致用。

3.结语

科技的发展对计算机网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路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维护 实验教学 改革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1、课程教学开始前,拟定项目教学计划时的工作。2、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1、 虚拟机的安装程序

课题组使用的虚拟机软件版本为VMware 4.5.2,该软件是VMware公司为x86平台计算机开发的。

(1) 虚拟机软件安装进入Win2000(XP)界面后,打开虚拟机的文件夹,点击安装图标后,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通过提示点击相应按钮,完成虚拟机软件的安装。

(2) 虚拟机创建点击桌面VMware(虚拟机)快捷方式后,选择新建虚拟机(New Virtual Machine),点击“下一步”,进入新建虚拟机向导,在创建向导的提示下,完成虚拟机的创建。

2、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建豪.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3): 55-57.

[2] 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田[J].宁波大学学报,2003,(3):29-32

[3]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4]连为民,李寅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文科类专业 教学改革思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应用进入了一个全盛的时期。计算机知识成为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理工科基础薄弱,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接受和运用相对较困难。因此,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人才培养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等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工具,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高校早已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非计算机专业必修公共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处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另外,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以及邮件收发软件,少数学生还会编写程序。而有的学生甚至没见过计算机。这种因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各校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的大学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存在很大差别的状况,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深化成为人才培养战略的当务之急。

二、当前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1.文科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错误认识与排斥心态。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用计算机或者在中学时已经学过相关课程,他们认为大学再开设此课程是一种重复教学,是没有必要的。另外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接触较少或者根本没有见过计算机,觉得学习的起点比别人低,加上文科学生学习计算机有一定难度,因此不愿学。

2.实验教学力度不够,实验内容随意性较大,专业针对性不强,和理论教学结合不够紧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

3.教学考核手段不科学,大多是以期末考试为准,不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和上机能力的考核,没有体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往往出现平时理论和上机都很好的学生,期末考试反而不如只会背书的学生成绩好的情况。

三、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1.首先要让文科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必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任课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明白,学生入学时的水平离大学计算机课程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各个领域、各个专业都和计算机密切相关。学好基础知识,不仅是为了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更是为了学生能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自己的专业服务。2.面向应用,改革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文科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从应用出发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构建知识体系、设置课程及课程体系。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开设针对不同文科学生的计算机选修课程。

在以实验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主要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不仅要反映章节的知识点,同时应具有专业性,或者与实际应用相关。比如,Word文档的目录生成、用PowerPoint制作计时器等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更快地了解课程内容,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讲解并演示操作步骤,给学生灌输离散的知识点,学生被动接受,不易记忆等缺点。

3.以实验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指导的力度。其次要结合理论教材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实验要求和目标,同时要编制实训教材、设计案例、准备素材、制作相应课件。通过大量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强的实验题目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保证教学质量。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考核是由笔试和上机两大部分有机结合,不论是笔试还是上机都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项。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则是操作技能的体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考量。这样的成绩组成不仅能客观反映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成果,还能激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不断提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和相关的技术研讨会,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对于已经或者即将在社会各层面得到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要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充实教学内容。

四、总结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立足实际,着眼未来,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9-30.

[2]曹现玲.浅谈高校计算棍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中国科技信息,2008,(17):249,252.

[3]李莉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科学论坛,2008:165-166.

[4]孙青茹.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若干思考.高校讲坛,2008,(16):208-209.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实验课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所以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主要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合理的融为一体,逐步突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构建丰富的教学环节,提高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其中,在整个理实一体化的应用过程中,理论指导语技能训练同步进行,而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逐步融合为一体,以紧密结合和相互印证的原则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从而真正做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在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1]。下面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为主,深入分析理实一体化视阈下的高校计算机实验课改革途径。

一、教学实施思路

当前部分大小所开设的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学时较少,且教学内容非常复杂,而在高校计算机实验课改革过程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仿真实验软件和配套素材库都非常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针对其中所涉及的:“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内容为例,具体分析讲授:“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内容的教学思路。在高校计算机实验课改革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方法,着重强调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同一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教W场地的一体化。因此,应尽量选择在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计算机机房中展开教学,其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

(一)简要介绍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首先应该全面介绍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名称及功能;然后再具体讲解计算机的两个基本能力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其中,计算机的两个基本能力主要是指:能力存储数据和能够自动的执行程序。程序就是将多条指令有效集合起来,而计算机主要就是在完成一条一条指令来完成程序而确定的功能。指令主要是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个部分组合而成,而每一条指令又主要分为了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因此,在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程改革过程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需要学生深入掌握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明确了解各个指令的整个执行过程,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程序自动执行的基本原理。

(二)虚拟仿真实验

由于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理实一体化的视阈下的高校计算机实验课改革过程中,通过开展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通过利用BIT-VRLab软件创建了虚拟仿真了:“一条加法指令的执行过程”,并模拟了虚拟的仿真实验界面。整个实验的主界面主要是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半部分主要是由3组总线来连接CPU和存储器,这是计算机在完成一条指令执行过程中的核心部件;下半部分则主要是模拟器的具体操作区,主要是执行人机交互和实验程序控制的内容[2]。

在整个计算机实验过程中采用人机交互技术,并合理设计一条加法指令的全过程模拟器,即“指定操作数――取指令――指令译码――取操作数――加法计算”五个重要的环节。其中,在完成一条指令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实验展示,其储存器、控制器和运算器各个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可通过人机交际技术,让学生全面观察每一条微指令的执行状态,便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CPU的工作机制和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三)撰写实验报告

在科技实验工作中,撰写实验报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学生花费25分钟的时间撰写实验报告,认真归纳总结实验内容,将虚拟仿真执行一条加法指令的每一步运行结果写出来,并对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反思,从而对计算机求解问题本质展开深入了解。

二、结论

开展以计算思维为基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到一起,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理论知识栈来深入了解,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在解决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表达问题用到计算思维。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

1.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内容更新快、学科交叉多、应用范围广、实际应用性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拓宽和加深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学以致用。目前,社会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意见最多的就是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主流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1]。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通过课内实验、课外实验、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方面,许多高校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来完成,所开设的实验教学也只是完成理论知识的验证,就算有综合性的实验也只是课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共同应用,学生基本不能深入了解实验的原理,甚至不了解实验的目的,就去完成实验。另外,面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校对实验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变化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无法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面对新型设备及没学过的软件无法完成工作,达不到工作单位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如何培养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了探讨。

2.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2.1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教学

很多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导论”类的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专业课程体系两方面的内容。一些高校认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是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错误地认为目前的学生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文化基础对于他们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加之没有很好的考评方式,导致学生在学完该类重要的计算机前导课程后仍是一片茫然。

对于“计算机导论”类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上来。在这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上,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教师可以结合目标进行教学,先为学生设定每次实验目标,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逐步摆脱实验指导书和大量的实验讲授,结合课外实验和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安排比较充分的实验时间和创造实验条件[2,3]。当然,最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验考核也必须跟上。另外,因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迅速,更新快、种类多,所以培养学生自学各种硬件认识和应用软件使用的能力在此类课程中很有必要。计算机体系方面的实验也非常重要,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后面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了解,从而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法。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范例教学或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对计算机体系中的各分支,可以用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范例教学;针对学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机体系中相应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计算机专业类课程的实验教学

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硬件和软件方面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的各种技术,可以培养其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如果将计算机专业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这样会导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就只是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验证性的完成,即便有个别实验涉及本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如果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附属,所有课程都只进行理论考试不进行实验考试,实验的考评成绩则以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由任课教师给出,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完成实验中认真与不认真所得的成绩几乎没有差别,也就没有认真做实验的动力[4],使学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的知识,会合理组织数据和设计算法,熟悉多种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具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就应加强实验教学。

首先,教师要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验教学应该独立作为课程进行安排,独立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同时实验教学又不能偏离理论教学,在拓宽和加深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应通过实验对所授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的结晶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其成为应用型人才。

其次,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要与社会需要接轨。教师培养目标过于广泛,会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计算机的学习面过宽,使学生不能有充足的时间突出自己的专业,强化自己的技能。就程序设计课程来说,很多社会需求的软件开发语言学生都学过,但很多学生只限于了解、熟悉,不能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习的知识不能成为学生择业的筹码。“学生不符合需要,顶多算半成品”[5]是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的评价。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高校没有一个具体、详尽的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不会被市场接受,学生就业难也就成为必然的现象。

笔者综合考虑各种现实条件情况,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互相配合实施。一方面,将验证类实验教学安排在校内进行,以独立的课程形式,由高校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减少高校和学生的资金投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实验。验证类实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教师可以引入社会企业实训,为学生搭建模拟社会环境。当然,教师也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性质的认识,以及对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的体验,了解社会需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课外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室开放进行课外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7]。学生在课外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当然,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安排,毕竟仅通过课堂上安排的实验时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在内容掌握的深度还是知识运用性上都远远不足。

另外,为了让部分优秀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师可以结合社会需求,举行一些学科比赛和科技竞赛,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检验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同时,比赛是培养、展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平台,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结果检验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专家,组织与指导学生模拟企业环境进行项目开发等与社会应用密切相关的专题实施项目实践教学[3]。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真实的社会应用的环境和工作流程中,使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学会融入社会。

4.结语

笔者就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教育改革作出了一些思考和探索,首先,高校和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它,要给予硬件和软件的必要支持,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和社会现实需求的特点选择真正适合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社会需求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定期聘请社会人员进行有关此方面的讲座,或邀请社会相关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实验课程教学,尽量减少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智喜,唐学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0:103-105.

[2]刘越,陈怀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145-148.

[3]闭应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91-94.

[4]吴起凡.计算机软件课程实验教学考试试点及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32-135.

[5]王华东,任志考.关于高校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中实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7:101-102.

[6]何建新,习胜丰.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38-140.

计算机实验教学论文范文12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的加快,各行各业对上岗人员的计算机综合应用技能要求越来越提高。对高校学生来说,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是唯一重要的要素,高职高专的学生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培养综合素质,学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际操作,进而运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自己生活中的需求,已经成为现代高职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目标,应用,原则,优势和教学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验

1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今社会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对高职高专趋向综合性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必修课,是一门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该课程以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岗位的需求为向导,通过本课程学习,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2.1课程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证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首先就必须提出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目标开展各类教学活动。

2.1.1能力目标:能安装计算机硬件,软件,下载网络资源,能搜索网络资源并能较好地利用网上资源,安装并熟练运用操作系统,会用Word编排文档,能用Excel制作表格,并对表格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维护,能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演示文稿,利用ACCESS数据处理,能用FrontPage制作网站。

2.1.2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内涵,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安装方法,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如网络的分类、IP的设置、IE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的收发,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2.1.3素质目标: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际操作,协同探究、小组合作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课程实验教学原则。

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实验实施阶段,学生们能运用各种手段、多种途径从不同角度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探究。具体的说,在这个阶段应该遵守以下四项原则:

2.2.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变成了学习材料的供应者,实验的管理者及实验成果的评审者。所以,实验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2.2.2实验选择的合理性原则,实验教学的关键是选取的实验要合适。所谓的合适,首先要有目的去选择实验,所选择的实验要能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才能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3实验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帮助学生再进一步理解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在实验课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巩固,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再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3.2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首要目的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可以自己满足自己在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方面的需求,毕业后,在工作上熟练运用所学过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知识,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更多地方便。而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3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实验课学生可以进行文档的排版,表格的数据处理,幻灯片的设计与美化,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浏览器设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图片设计等实际操作,通过这些学生可以感觉到此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再进一步提高。

4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要重视学生掌握理论内容,只要把理论内容掌握好了,才能把理论联系实际,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中的实际实验任务,所以有些重要的理论内容,除了在理论课中讲解之外,必须在实验教学中再次把我重点地简单的讲一遍,也就是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合起来。

4.2每次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次要任务,难点,重点,注意事项等。

4.3在实验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验课中的积极性和对该实验课的学习兴趣。

5总结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计算机技术飞快地融入到各个学科领域,无论是自然科学学科还是社会科学学科,在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案中,计算机相关课程逐步增多,因而计算机课程在学科建设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通过该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深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再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阿曼古丽·艾合麦提托合提 夏依旦·阿布拉 单位: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