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

时间:2023-09-20 16:58:25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构较为科学的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应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建立较为科学的“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就是使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牢固、能力突出、个性鲜明;“宽口径”就是加强通识教育,使学生有很强的多行业适应能力和宽广的就业前景;“重实践”就是使毕业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具备在信息技术教育和信息工程等多个领域和岗位就业的专业实践能力;“求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坚持整体优化、学科融合、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原则[1],充分体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养过程。突破思维定势,改革传统的培养学术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特色,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提升教学内容的创新性,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为目标,构建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优化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计算机学科教学内容缺乏前沿性、教学模式和手段缺乏多样性、教学资源缺乏实用性等问题,按照计算机专业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合理配置,资源共享”为标杆,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的授课、实践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优化,融合各课程的内容,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2],使学生能够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理解课程间的连续性。

(一)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对各核心课程的安排顺序、授课内容、授课重点、授课计划等按照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大纲的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整合,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弃旧扬新,使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和行业需求相适应。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遵循以“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授课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采用综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设计[3],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将课堂讲授与参与式、提问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相糅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

利用Web教学服务平台、FTP服务平台、实验教学网、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实现核心课程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在线指导。在这些平台上提供了各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从“授前、授中、授后”三个环节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另外,为了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可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的教授、博士开展新技术论坛,介绍国内外学科前沿及最新技术,这能极大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夯实师资培养,通过“科研引领教学”创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要注重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研水平。

(一)组建核心教学团队,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形成以课程体系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在职称、学历、年龄、教学经历、科研能力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团队业务素质

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鼓励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加强校企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学习实践经验技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满足本科生“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营造“以科研促教学”的学术氛围

积极引导教师树立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水平教学的发展观念,组织教师参与新教材编写;教师紧跟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成果融入课堂教学[4],促使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学科前沿性,增强教学的深度和拓展教学的广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将自己的科研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并吸纳优秀学生进实验室,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团队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做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评优、评奖活动,增强了优秀“老”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壮大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同时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提升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满足对“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团队梯队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基于课程体系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四、强化实践教学,推进“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构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5],采取“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建立“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结合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等课外实践,让实践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

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仅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这是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只有将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互为补充,才能使学生尽快掌握课程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坚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一,除了课程实验外,针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行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开辟新实践领域,扩大综合型实验的比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度相配套,通过预习报告、讲解演示、上机实验、分析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重视实习和实训环节,实行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的多元式实习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三,将科研训练、创新实践、学科竞赛贯穿到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第四,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实际生产生活领域的工作做充分的训练与准备。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融合重构

对于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实验内容由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等四个各具特色的模块组成。各模块侧重点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接受和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基础型实验重在加强对本课程内的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设计型实验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综合型实验充分考虑课程间的可融性,渗透多个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并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研究型实验是培养部分学生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的实践能力。

(三)实训实习环节的双轨交叉

把实训实习工作进行分解,分成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等几个环节,在校内和校外进行双轨交叉。通过校外短期见习开阔学生视野,在见习中理解专业理论和技术,增强实践动手意识。通过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进入学校,利用学校开设的大实践课程时间,集中对学生进行校内单项实训,增强学生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通过校外综合实训和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和应用部门,在校外实训和实习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完成完整的项目设计和应用部署,增强学生完成综合项目和应用的能力。

(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与课内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推行学科竞赛制度化,创新训练常规化,支持学生参加机器人、智能车、电子设计、创新创业等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主持或参与学校、省厅、教育部和企业创新创业类等科研课题,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6],注重对学生过程式的培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过程式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法,通过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和研究型模块化实验内容重构课程实验和实验课程,通过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施行校内校外双轨交叉式实习实训教学,建立“课程实验、实验课程、校外短期见习、校内单项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实习”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能解决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脱节的矛盾,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以“项目+竞赛”驱动的创新训练模式,形成“实战”性的项目开发,形成“以赛促学”和“学以致用”的学习氛围,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及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等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结语

课题组通过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夯实教学团队、强化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实践中检验各项举措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获得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参考文献]

[1]王杨,许勇,赵传信,等.高师院校非师范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0(8):4-10.

[2]陈付龙,齐学梅,罗永龙,等.创新能力驱动的层次化计算机硬件课程群构建与实施[J].大学教育,2013(4):40-42.

[3]孙丽萍,程婧,罗永龙.翻转课堂在数据结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24):71-74,77.

[4]沙超,黄海平,孙力娟.以创新型科研项目提升本科生综合技能[J].计算机教育,2011(23):34-37.

[5]陈付龙,齐学梅,罗永龙.四维一体计算机硬件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3(3):50-53.

[6]郭继强,陈晓艺,李长吾.以科研促进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6-78.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2

课程实验与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较为广泛的两项内容,其中课程实验是指课内试验和独立的实验课,课内实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此来补充课堂教学所不能传授道德技能知识。独立实验则是针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对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有效衔接。一般课程时间教学大纲包括了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要求、主要原理以及实验概念和环境方法等。另外,课程设计是指和课程的某个环节相对应的实践环节,它的难度高于课程实验,应外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容易遇到多种突发性因素,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未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注重理论性,在技术主干课程的开设上存在概念与方法上的独立性,但是目前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在计算机教学体系的设置上,大多数中职学校都未能形成系统的计算机教学体系,特别是在相关课程的传授或者理论知识的研究上,仅仅停留在验证某个概念或者方法上,对于计算机的整体认识程度不够深入。另外,实践教学手段的单一型也是计算机教学缺乏系统性的一大表现,多数中职学校在计算机课程传授中往往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考核体系的设置上也存在诸多缺陷,这些问题都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中的进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一个系统的计算机课程设置是学生进行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这些问题应该被有关学者专家重视。

2.2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个体在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其中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年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知识阅历等等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概念化的教学倾向是最为明显的,这种现象延续到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就容易导致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现象。[3]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3.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的原则

在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的建构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基础建设,同时注重素质、突出能力,优化和重组专业课程体系,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得学生的实践目标更加明确。在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校外与校内的配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实践教学建构的原则性工作上应该注重目标性原则,因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必须是在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进行,所以以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目标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能够保证其自身的有序和科学进行。[4]

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建构的策略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总和作用,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践教学活动中,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把握也是教学建设的一大关键点,这对于推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建构中,首先要对实训、实习和综合设计以及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五个子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注重对这些问题的实际分析处理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潜能。

4.结语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高速计算机;超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

1 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

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贡献

现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参与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众多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提供帮助,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普遍运用,有效地提升了现代社会的文明水平。

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背景下,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与进步。计算机不断朝向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具有更新快、小体积等特点。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起初计算机技术是基于1904年的电子管技术,经过42年的科研而成,当时的计算机体积巨大。在这之后,半导体技术发明以后,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半导体计算机又随之诞生,这时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其系统性和综合性也更加全面。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双面性,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众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一定的隐性安全问题。譬如,轰动一时的“千年虫”事件,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众多行业都遭受了“千年虫”的严重影响,这一事件让人们充分认识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够让计算机在健康、稳定的状态下发展,减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服务职能”,成为了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热门的研究课题。

1.3 科学规划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得到检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初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发展至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经济、生产、管理等。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而参与这一工作的主要是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用,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加大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开发,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效率。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未来的发展

从当前国际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来分析,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2.1 运行极速化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科学家将空气绝缘性技术运用到计算机当中,这种技术在计算机中运用,极大地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是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大突破。例如,美国纽约保利公司的科研人员,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路,并将其运用到计算机当中,科研人员在电路中运用“胶滞体包裹的导线”技术将需要的芯片进行连接。由于这种“胶滞体包裹的导线”的包裹五---“胶滞体”当中含有大量的空气,空气是一种具有很强绝缘性的气体。传统的芯片是通过“硅二氧化物导线”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的。但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因为导线、芯片等对信号的吸收作用而减弱,直接影响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而利用这种新型的导线技术就科研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大幅减少了信号的损失,从而实现了提升计算机运行速度的目的。

2.2 生物计算机伴随着超微技术的发展而诞生

上世纪末,基于超微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研发人员将超微技术运用到计算机当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生物计算机很其他计算机显著的区别,这种类型的计算机通过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芯片当中,使之构成一种生物分子形式的计算机“蛋白质分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科学家首次向全世界公布了生物计算机,在当时引起世界范围的巨大轰动。与此同时,美国科学家也公布了一种全新的逻辑运算方式,这种逻辑运算方式是基于电子计算机的模仿技术为技术基础,并以电子计算机模仿技术为基础,针对“虚拟”的城市路径设计问题进行了最佳方案的设计。从当前生物计算机的应用于发展状况来分析,生物计算机研发人员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新型分子元件的研发,借助生物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实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等工作。现今的超微技术已经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一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超微机器人已经面世。

2.3 以光为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所谓的光学计算机就是利用光为传输介质,实现信号传播的一种计算机技术。光学计算机的优点十分显著:首先,光的传输速度是其他介质无法超越的,因此,利用光作为计算机的信号传输媒介其传输的速度是惊人的;其次,光具有偏振和频率特性,基于光的这些特性,计算机的信息传输能力得到了更好地优化;再次,光在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借组其他的介质就可以实现信号的传输,是以一种独立的形式进行传输的,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光在传输过程中不需要其他依靠体,同时不会出现相互交会的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掀起了一阵“光脑技术”科研风。世界各国不断加大对“光脑技术”的科研力度,并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并取得了不同领域上的成功。其中。以德、意、法、日为首的六十多各国家共同组建的科研队伍,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该队伍研发出的新型计算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步显著:(1)计算机运行的速度更快。光学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比普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升了将近千倍以上。(2)计算机的准确性更高。在快速运行的状态下,光学计算机的准确性得到了有效地提升。(3)散热性能更优良。普通计算机在高速运行的状态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在计算机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会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直接无法运行。而光学计算机突破了散热这一难题,即使在高速的状态下运行,也不会受温度的影响。

2.4 纳米计算机伴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而诞生

伴随着纳米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纳米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纳米技术在计算机中应用,带来了纳米计算机。纳米技术在计算机中应用,主要集中在芯片上。纳米芯片技术,使得计算机芯片的体积大幅减小的同时,计算机芯片的稳定性也有所提升。美国作为纳米计算机技术研发的领军者,在纳米计算机各方面的技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尤其是,美国正在突破的一种纳米管连接技术,该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就可以将芯片的作用大幅提升,从而可以实现,将计算机的内存芯片直接作为计算机的晶体管使用,从而使得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得到最大化地优化。

3 小结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朝向一个更具全面性、系统性、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进军。在当前的状态下,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作用已经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坚信,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努力之下,计算机发展的预期目标指日可待,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将会在未来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潘增欣.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才智,2013,2.

[2]谢彬.解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9.

[3]李思远.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2,11.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方向 发展趋势

有关言论认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进步就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发展,同时也使得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新的发展纪元,因而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的将是更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在享受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可以提升国家的整体综合实力,进而面对全球经济时代背景下更为严峻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竞争形势。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背景

该学科的历史发展研究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初,自计算机出现之日起,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和挑战,而且在很多的领域当中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这一学科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内开设,主要学习有关计算机技术发展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旨在能够培养高尖端型的技术人才。

二、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要说三十年以前,人们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使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然而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了,而且现代人的生活也离不开互联网络,很少有人能够脱离计算机科学技术而生活,现代化的工作办公离不开计算机,学习绘图、动画制作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电子支付软件的出现,更是方便了人们出行、购物以及生活,在学校教育中,已经采取了计算机电子化教学的方式,学生在家就可以听到老师上课,还可以通过一些通讯软件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有人们居住的小区,都采取了电子化的进出模式,大大提高了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性,也方便了对人们居住环境的管理,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的一种表现,未来的发展趋势也一定是向着更加利于人类生活化而发展的。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以发展的因素

该门技术得以飞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随着全球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得到了非常广泛性的应用,自上个世界初以来,人类不断揉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到这一学科的研究当中,希望能够提高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可以说,现代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了,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计算机应用的影子,因此对于该学科发展的研究也在日益发展变化,越是复杂的行业就越是需要高超的计算机技术,对于计算机内部系统结构中的软件、硬件发展也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也只有创新出新技术发展,才能够更加满足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需求,不过不能够及时开展该门学科的技术发展,必将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中,人类实现了高度的资源共享性发展,使得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中及时地了解想要获得的信息,在获得资源信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完成了数字信号的转换功能,从而进一步缩短了新技术开发研究的时间,使得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变得更为地迅速。与此同时,许多新型的有关计算机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地研究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理论内容的发展也需要通过技术的实践发展得到证明,新理论的提出需要新技术的支持,并且引领着今后未来的发展趋势,比如说,光盘、U盘的开发就已经完全取代了上个世纪末期出现的软盘,新处理系统的产生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

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许多领域的融合发展,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要通过许多行业领域的共同支持才能够完成,而且还渗透在每个行业领域里各项工作内容上面,促进各个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又反过来引领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现代化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只有自身技术提高了,相应的竞争能力水平才可以跟着提高。不过,影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素并不只是单纯的一方面,而是由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综合性发展所造成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发展在推动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前进的脚步。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高效率

从发展方向的角度上来看待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技术水平能力只能是越来越高,效率越高,发展越快。速度,已经成为了制约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特别是以计算机处理性能为标准,需要对电子集成电路进行更好的研究开发,让计算机的处理器能够满足人们更高的处理需求,也就是让计算机能够有更高的处理性,完成信息的处理工作,过去老旧的计算机处理性能水平大多数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存储的需求,存储空间小,运行空间小,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方便人们的生活使用,就必须要从计算机的处理性能上面入手,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计算效率以及计算的准确性,对于老旧落后的生产技术进行淘汰,尽量避免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遇到计算机“卡机”、“死机”的现象,要给人们提供方便而不是增加负担。

(二)广泛性

未来社会人们能够使用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地方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因而具有广泛性的应用方向特点,比如说苹果公司新出Apple Watch苹果手表, 这款智能化手表的出现就意味着人们生活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走入到了我们身边,并且融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许多代产品的出现,代表着它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设计更加精密,功能更为强大,内置的处理系统UBER更是可以直接实现远程控制,实施远程监控等功能。还有很多广泛性应用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能说,未来世界一定是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所领导的世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将会变得更加地普遍和广泛,让全民都可以享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三)人性化

人和机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人是具有感情的,具有思维,具有人性化和智慧的生物,计算机是一种机器,它所运作的原理完全是依据程序化的技术模式,机器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冷冰冰的,但是人们并不喜欢冷冰冰的东西,人们比较注重人性化的感受,因此,人们要求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一定要有人性化,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感到人性的价值和温暖,要将计算机数字处理系统同人性进行融合,希望计算机也能够出现人类的思考方式,实现人机沟通,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这台计算机是一台可以和我们进行对话聊天的智能型计算机,它应该具有人类的思考能力,这样它才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的生产需求,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更专业化

电子计算机智能高度发达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发达,是因为关于应用板块的设计上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展,而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一定会是更加专业化、细化的,例如说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平板电脑,就是将传统的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成为掌上电脑,不仅实现了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随身携带,增加了各种设备读取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技术整体发展水平。而在外部插槽技术研发中,使得PCI技术的使用表达有着更高的扩展性和实用性。从专业化发展的角度上来看,比如说机器设备,收银设备等的研究都要分门别类,而针对家用电器终端的使用上面,人们可以设计一种家庭化模式的计算机处理体系,在计算机处理中心当中,实现综合化发展,让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专业化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二)更智能化

在人工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发展中,以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为例,开拓了智能化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综合性领域,人们可以在家中向机器人设计应用程序,让机器人打扫卫生,或者刷碗等工作,这种智能化的机器人将会是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挑战,智能化的机械运作生产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取代着人类手工的劳作,在提高工厂生产率的同时,也减轻了人们的负担,提高了对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保护性。现如今,智能化的生产发展模式已经基本完全在工厂生产中得到应用,成为生产劳动的主力,因而未来一定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创新,还可以全方位地开展家庭联网系统,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对家中的各种电子设备进行控制,并且对其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及时地了解到家中电子设备软件的应用情况,让人们在路上就能够控制家里的电饭锅和空调的运行。除此之外,通过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开展,还可以实现对某些电器软件的智能升级,更新处理系统,改进使用方法和使用手段。抛开生活和生产而言,计算机技术应用最为尖端的项目应当属于航空航天领域了,通过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人类已经实现了登陆月球,已经冲出地球,走向了宇宙,而且机器智能人类甚至是登上了火球,这些计算机技术的实现无一不是在证明人类智慧的发展,智能化电子机器人的发展,开辟了人类视野,未来更加智能化的计算机技术一定会带领人类继续走向未知的领域探索。

(三)多领域化

就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会向着多元化融合的领域方向上进展,在多元化,多领域化融合的过程中,将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随着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应用,人们所需要的技术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可以说,当今社会计算机电脑已经是必需品了,人们加更难脱离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进行生活,在多元化宽领域的发展中,人们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已经不再单纯地停留在电脑上了,而是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同手机、电视等电子设备进行了高度统一,人们可以在手机上就观看视频、图片并且和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现代人们家家都有一台智能电视、一部智能手机,而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开发,未来将会实现电视、手机以及计算机一体化发展,将三者融为一台电子机器,在这台电子机器中融合了多领域化的发展特点,让人们在这一台机器上面,就可以自由地掌握社会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在每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而且这种小型的电子机器设备还便于携带,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向着宽领域的方向发展,融合了更为宽层次领域技术。

(四)更品质化

与过去人们生活追求不同的是,现代人们更加愿意追求高品质化的计算机技术生活,享受速度更快、质量更高的计算机技术体验模式,对于品质化的追求可以体现在人们对于苹果公司所出品的手机、电脑的追求,苹果计算机技术风靡全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所追求的高品质化生活,苹果计算机的处理系统有着高效的处理能力,就比如说和其他的Windows处理系统相比,苹果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就要远远高于普通计算机系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所以人们宁愿付出更高价钱来享受更为优质的服务系统,举这个苹果的例子主要是想说明,现代人们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求,人们更加追求的是品牌,是品位。倘若苹果公司不能够保证每年创新出一台更加富有品位化的产品,就将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市场所淘汰,而我国在这一方面一直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向外国的公司进行学习,了解到世界最为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找到国内技术中所欠缺的地方,找到当前发展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学习美国、韩国的先进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保证计算机应用软件发展速度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优质化的操作系统。

六、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是当代人民生活中无法分割的重要部分,对于该项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也已经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话题,此项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转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人们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对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中,希望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专业化,把每一项计算机处理系统设备都能够处理地更好、更加完善,同时还希望能有智能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让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加满足人们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惯,让人们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能够感到更加地亲切和舒适,要从全方位、多领域的角度上开展此项技术,进而让人们可以追求更加品质化的优质生活,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综合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凯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2]侯国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3]高飞.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通讯世界,2015.

[4]马维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言: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纯手工时期,同样预示着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的性能和不可替代性越来越明显。当今的计算机完全的进入到了体积小,功能强大且应用范围广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且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应用的领域也趋于多元化。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不仅关系人们生活的质量,同时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对于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进步都有着一定的保障作用。因此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对饿生活当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有效的解决了长距离上的问题,使人们的沟通变得方便快捷。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如下:

1、普及化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逐渐应了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至理名言。信息化的到来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基于计算机的各种优点,计算机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开了,逐渐上升到了支柱性的地位。人们出行沟通、生活、工作处处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影子,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的发展呈现迅猛趋势。

2、综合化发展取代单一的电脑操作

随着计算机普及化的发展,计算机综合化的特点在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如生活中我们常用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逐渐开始智能化,人们可以很简单方便的进行连网进行操控,家庭网络模式已经开始综合化并呈现专业化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的进行处理并解决。

3、计算机的发展逐渐进入突破性和深入性的发展阶段

计算机的发展,逐渐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无论是在功能上,抑或是定位系统上都呈现快捷、准确性特点。对于领域的不同,计算机功能划分这样强大的功能就已经进入了突破性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广义上将主要体现在高、广、深三个方面。高也就是指计算机的性能能否越来越高,越来越强,处理速度是否越来越快,当前计算机性能主要体现在处理器的优势,处理器的发展已经完全进入了并行处理阶段,未来的计算机技术主要发展趋势能否有效且高效的将计算机上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效的联系,以此协调计算机的整体功能性。更广无非就是应用的领域是否能够更广,能否在未来的生活中伸手就能碰到计算机,我们的书记通讯能否在空气中虚拟的出现并应用。更深是指计算机的应用能否更加的智能,能否使得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或者是应用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且简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具体的发展主要还是要对计算机的研制与应用、计算机性能及功能的研究进行研究。

1、巨型及超微型计算机的研究

总所周知,巨型计算机在天文地理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这些领域中应用也非常的广泛。这些领域同样在国际竞争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应用对于国家地位的巩固和提升是多么的重要,不仅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军事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大对巨型计算机的研究对于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超微型生物计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生物芯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蛋白分子进行组合,信息通过波的形式进行传递,其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运算速度和存储上。生物中大家都了解蛋白质分子的再生能力有多强,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处理,蛋白分子通过组合可以自由合成微型电路,生物领域微型生物计算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未来的计算机发展能否通过物理或者是化学作用进行信息传递,能否处理和存储数据信息,都是未来计算机技术需探索的领域。又如能否将纳米应和光应用到计算机中,形成纳米计算机及光子计算机,这都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计算机性能及功能的发展

当前的计算机性能主要体现的是智能,功能主要体现的优点是功能多且比较强大。然而当前计算机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利用多个处理器进行数据信息处理,运算速度比较快。但是好多程序还是与人脑的构成有一定的差距,为了计算机智能化发展将会从人脑的具体特点出发,使计算机的性能更加的人性化和智能化,从而人们在应用起来会更加的方便和真实化。

结束语:未来计算机科学与发展的趋势肯定向着更高、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加大力量发展计算机技术,跟随计算机发展的脚步,去探索更加神秘的信息化世界。

参考文献:

[1]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0,8.

[2]刘洋.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究[J].电子世界,2014(10).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6

关键词:现实 信息技术教学 策略

计算机技术的增长总是突飞猛进,实际的应用也是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实际和相对落后的教学,是一对矛盾。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让学生能够与时俱进呢?通过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来现实来引领我们信息技术的教学就至关重要了。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该学科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与该学科相关的学科的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一、从实践出发,注重基础习惯的生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实践性很强,教师必须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和应用。细节方面比如良好的操作习惯,既是对设备的保护,也是对自己操作过程中的易用性与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提升。 因此,在信息安全教学中,针对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淡薄的现实,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机房的学生机处于保护状态的这个资源,有意识地去模拟因学生没做好重要数据备份工作而造成数据丢失意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信息丢失的痛苦,教师再适时地对数据备份的各种途径加以点拨便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据备份意识、习惯与技能。

二、分清目标,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引领各阶段的教学实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层次性和目的性,很好地实现了计算机的各种基础功能。这样的思想在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阶段性递进方面,我认为分清各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递进性,尽可能避免教学内容的交叉与脱节是必要的。依据学生的现实基础,结合学科递进性的发展要求和当前各阶段的教学现实,积极组织各阶段综合性教学研讨,让各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师相互之间明白各自所应承担着的教学任务,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实施打好必要的基础,让现实的课堂教学真正地引领与切实地达成好各自的教学目标。同时,跨学段的交流,也能让不同学段的教师能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状况,从而在实施本学段教学时形成全局观念,为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作出各自的贡献。

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意识,促进形成创新能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支撑起来的一门学科。这就决定了该学科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很有影响力的。这也决定了教师必须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识记和理解,又要注意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同时,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的创新能力有机会展露出来。还可以通过团委、班级等组织设计各项活动,把创新落到实处,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对于那些富于独特见解的学生,要积极进行重点引导,让其长久保持下去。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也要善于变换各种教学手段,得以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积极的参与性。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细致,导引关注细节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术语多,涉及的相关学科多,要求学生掌握与区分的细节多,课堂内偶发事件多。这和信息技术的教学有一样的特点。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上要运用对比策略,关注上课细节。

运用对比策略,关注细节,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我觉得可从以下方面付于实际:一是理一理,使我们教学用的教师机中各类文件更有条理;二是想一想,明确课堂中可能要说到的专业术语;三是听一听,细致分析用技术手段不定期录制的上课实录,对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做点记录;四是比一比,看看不同时期的课堂实录是否出现了同样的缺陷。当我们多次去经历理、想、听、比的过程后,我们关注细节的意识将会从刻意追求升华为无意识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些有关联的、又非常相似的知识点我们可以运用对比策略,关注细节,能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生成PS图像保存成不同格式是否还保留图层信息的知识时,我们就是可以采用对比生成法。让学生把自己的PS作品保存成不同的格式,再次用PS打开这些不同格式的图像,去观察PS中图层面板有何同,即可很清楚在对比中生成PS图像保存成不同格式是否还保留图层信息的知识了。

又如在PS与flash中,对某一图层进行隐藏后让它们分别生成jpg和swf格式的文件,那么在jpg和swf文件中是否还存在已被隐藏的图层?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在PS或flash的教学中单独提出,而不采用对比生成策略,学生常常会很难分清,直接影响到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程度。如果运用对比策略,就可以起到加深对知识的巩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济良,李尚仁主编.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一编・信息技术.

[2] 李兴远,熊松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7).

[3] 段利华,顾应龙,左国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2).

[4] 王.课堂教学技能.福建教育出版社.

[5] 朱翠萍.论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现代化,2004(2).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7

一、计算机专业概述

计算机的出现是新型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之一。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就诞生了电子数字计算机,这是我们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历经70多年,计算机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不断地被广大民众接受和广泛应用。就目前而言,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政务、医学等社会组织和现实生活的多种领域。可以说,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如何,应用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本身除了具有存储程序、超强记忆能力、精准的逻辑判断能力的特征,还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可以按照已经存储的固定程序,快速、自动地将一些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并能准确地存储信息的系统。

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性质的内容呢?归纳起来,主要是研究计算机的制造和设计,并研究计算机对一些图像、文字材料等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以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探究的一门学科。

计算机的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一是硬件。可见,计算机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硬件综合体,硬件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和系统软件的管理对象。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和硬件的界线已经不是固定不变的了,以前用硬件需要完成的功能现在用软件也能完成。这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它的硬件和软件功能。

二、计算机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计算机专业内容比较广泛,既要包括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也要包括计算机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就有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电子技术、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等等;专业课程就有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工程、开发工具、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等。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主要课程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网络、数字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数据结构、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等等。

鉴于此,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还要让学生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前沿发展动态。

三、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诞生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由于计算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逻辑判断能力强等多种特点,所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传统应用领域。此领域主要从制造业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来讲,在制造业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它的应用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科学研究中,计算机主要用来进行反复的科学计算,科技文献的存储与查询,系统仿真与模拟,复杂现象的跟踪与分析以及知识的发现等等。

其次,新应用领域。在该领域,计算机主要应用于银行和证业、交通运输业、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教育、医学以及艺术与娱乐。比如在银行和证业,电子货币、网上银行与移动支付、ATM、证市场信息化等等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和证机构相关业务的处理模式,计算机就在这样新的变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再如,当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因此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学籍管理实现电子化,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育,无需人人面对面地培训,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的教学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信息化进程,而我们看到的上海大数据教育更是印证了计算机系统应用进入课堂的高端技术的体现。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8

在培养学生的高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高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已经从过去的培训编程人员、传授应用软件的使用升格成今天的培养公民的信息素养。我们的日常教学不能局限在课本的范围之内,在条件循序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一、教学重点要侧重于实际操作运用

《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1.学用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要有所选择,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制订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例如:“画笔”,学生可以利用它来设计贺卡,送给他人;“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写作文、记日记、写通知、制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班级通讯录;“媒体播放器”,学生可以利用它播放自己喜欢的乐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2.以用激趣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给我发电子邮件。学生给我发了很多电子邮件,其中有美丽的图画、精彩的贺卡等,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劲头也更足了。

二、充分调动学习热情

1.注意导语的设计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计算机课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快速缩短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板报、用PowerPoint制作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动画等。用这些生动、形象、具体的例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分层教学

按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网页制作基础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三、巧用三法,事半功倍

1.巧用比喻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教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实例,形象比喻法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讲计算机原理及结构时,可以将计算机比喻成一个人,人的感官系统(如手、脚、眼等)相当于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入信息到CPU(相当于人的大脑)经过处理后,由输出设备(嘴巴等)输出来。又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唱戏的舞台,舞台往往比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可大量运用。

2.巧设悬念

上课时,教师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想想如何解决,以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比如:在教Excel中统计、排序这一内容时,可问学生:本次期中考试成绩在电脑里处理,将各科成绩汇总,还要排名次,应该怎么办?然后引出Excel的统计、排序方法,通过Excel应用软件来完成任务,轻松又准确。又如:在讲解Word操作技巧时,可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Word设计图文并茂的板报,带着这一问题听讲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设置一些悬念,再让学生用计算机去解决,他们会觉得学习计算机确实有用,能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3.巧选解法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9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特色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任何一所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专业就是具有优于其它学校的、稳定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独特风格的专业,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它是学校根据所具备的优势条件,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逐步积淀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创新性、先进性、科学性、激励性、示范性。专业有了特色就有优势,有了优势就有实力,有了实力就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才培养

方案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资源合理配置、国际合作交流、产学研结合等主要内容。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的学校,应该基于自身的环境和条件,确定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努力将共性很强的专业建设工作建出个性,建出特色,本文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WWW 的出现将“计算”泛化了,平民化了,“会计算机”已经不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独有的优势,必须调整培养规格和要求,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有相对优势的知识结构和明显的专业特色。

(2)招生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认可度下滑。就业不如以前,表明社会对计算机教育的认可度降低。但这并不是说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了,恰恰相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刚性的,是不断增长的。因为计算学科是一门基础技术学科,在科技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计算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1999 年高校扩招后,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差额,就业压力开始加大;另一方面,IT 行业所具有的技术前沿、更新迅速的特点,使就业市场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研发创新能力,还要求毕业生具有更强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可适应性、可培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而高校的教育教学还没有适应或者说还没有完全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这一日益苛刻的要求。

(3)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不同地区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趋同情况十分严重。对于较早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由于经验的积累及国家的扶持,人才培养方案比较完善,但对于大部分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办本科院校来说,较多地是从表面上模仿一些重点院校的课程设置,并未从根本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策略

2.1加强能力培养,创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有利支撑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各种类型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要贯穿整个学程,增大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增强竞争力,改变“学不致用”的状况。对此,我们创建了融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各类技能竞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2.2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制要求,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统筹培养过程,妥善处理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等方面的关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我们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定位设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并按照“局部优化服从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课程体系重组,构建了由通识教育基础平台、专业大类基础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和选修课程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符合我系实际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课程体系必须贯彻“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为一体,融课内与课外为一体,融教学与实训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基础厚,方向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指导思想。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等各类别课程制定适当的学分比例。

3结语

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和应用各种有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探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分为研究型、工程型和应用型,而且应用型人才数量巨大、涉及范围广,规格分类培养势在必行,意义深远而重大。在课程设置研究中,必须贯彻按知识点教学,并逐步走向按能力培养的道路。

参考文献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10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三特”教学模式;建设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促使高等院校对各种科技人才的培养步伐加快,计算机专业同样采取了多种改进措施。但就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计算机专业特色化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从学院、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就怎样建设计算机特色专业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缺乏专业特色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时展的需求,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否则计算机专业特色不能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每一节课,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专业的诸多问题慢慢涌现出来,会严重阻碍计算机专业发展的步伐。因此,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2.培养目标过于宽泛

计算机专业目前培养的目标基本上是满足德、智、体全面发展,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要求是:加强思想政治的培养,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熟悉数据库相关技术的使用,熟练掌握高级语言的开发和使用,同时具备通过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下,出现了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过于宽泛,最后不能精通任何一个方向的情况,而市场上对于本科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在略知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精通某一个方向的能力。针对这种状况,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重视计算机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个专业领域做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学生具有一定计算机思维再去学习计算机专业中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将降低学习的难度,更加适合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培养目标过于宽泛反而不适合高校学生的发展,加强计算机思维的培养更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培养方向难以满足就业需要

很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和授课的辅助材料存在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的弊端,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该既要兼顾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将难以理解、理论性太强的课程转到技术性和应用型的方向上,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二、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路

1.“三特”教学模式的内涵

“学院办学有特色,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学业有特长”是“三特”教学模式的内容,教学改革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不同层面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提出参考性意见。学院办学有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建设特色专业的保障,计算机特色专业的建立也需要学院的鼎力支持,才能发挥互联网时代下计算机专业的最大优势;教师教学有特点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学有特点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是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学业有特长是特色专业的最终成果,教学改革最大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方式的改变都是以学生的表现作为最终成果。

2.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需要。独立学院是指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院校的费用相比较公立学校而言要高出三到四倍。正是由于这种特性的存在,独立院校的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公立院校不太一样,就业的人数比例更大,所以独立院校开设的专业更要符合市场的需求,满足学生走向社会就能运用在学校所学知识的基本需求。(2)建立适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面向社会的,独立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组织和个人合作。针对这一点,部分高等院校的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不困难,但是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因材施教,实现学院现有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适合学院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3)加强实验室建设以及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企业的合作为学生理论学习后的实践检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形成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思维体系。校外企业的合作比实验室的建设更为重要,校外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加系统地整体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并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

3.师资力量的建设

(1)培养正确的教育观念。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培养对于特色专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要在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你追我赶”的教育局面。(2)创建教师培养机制。教师的培养机制有很多方面:①教师可以通过再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获得更高的学位,为特色专业的建社做出更多的贡献。②教师培训是一个很方便快捷的途径,通过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把一些前沿的技术和观念带到教学。③参加学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取长补短,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也会开阔眼界,这些对于特色专业建设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3)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科学的绩效考评要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其中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更具代表性,评价的内容也要尽可能全面,除了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内容,还应该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结领导能力和社会服务方面有参考的依据。科学的绩效考评是约束和规范教师教学的重要方面,能够引导教师队伍向着科学教学的方向迈进。(4)完善高校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高校科研队伍建设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改变高校的科研队伍现状,同时培养科研教师的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让科研工作不再如此烦琐和无趣。科研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技能的重要方面,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支撑。教师在不断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促进了专业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4.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培养正确的思维观念。不良的思想观念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高校首先要注意学生正确的思维观念的培养。(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高等院校应该为学生的发展和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保障,同时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从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课堂上的参与度急剧下滑,这是当前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制约学生能力提高和教学模式改变的主要障碍。在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这一难题,才能使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顺利推进。

三、总结

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必然的发展历程。在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行业人才在当今社会的优势。同时考虑到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积极改进的基础之上,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使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三类人才(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然后回馈到教育教学中,为计算机特色专业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瑞.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0,(11):154-157.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11

1. 教学形式

以前职高计算机课的教学基本上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由于现在的计算机各种软件,大多以图标方式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需要使用演示设备向学生讲解,也就是说,现在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应该以:“演示+操作+讲解”的新的授课方法进行讲授。计算机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工具,建设较为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进行直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以前用传统的授课方式由于没有直观的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在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了同步的演示,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以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了,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教学方式

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旺,知识迁移也就越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也是最佳的。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必须做到语言上通俗易懂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选用合适的教材。

选择时宜的教材对于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在选用教材上高职院校曾经走过弯路,以前曾选用过本科院校的教材,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理论性强,容易产生了枯燥感。由于高职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而高职的培养目标是突出实践和技能训练,市面上适合高职高专的教材非常少,选择余地不大,在教学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选择由高职学校编写的适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特点的教材。

(2)实用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上以实用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中需要且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介绍,着重讲解。如:操作系统中中文系统、常见的文件类型及其基本操作的使用是最重要的,应该重点介绍。对于网络方面局域网和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计算环境”必不可少的部分,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正确使用和简单维护非常必要,需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3)教学的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以实例教学为模式,在每个章节的开始给出有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一开始就能从“可视化”的实例中对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学习这些知识能做什么,大概需要哪些知识,随后,以实例为主介绍相关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广大学生所欢迎。

(4)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知识更新加快,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就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一个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知识更新,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文字框的基本属性操作方法时,再把图像属性、表格属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实践操作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以实验课为重点,实验题则尽量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实际应用相贴切的实验任务之中。在课时安排方面实践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为1:1,实践的考核成绩同样不低于课程总成绩的50%,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了保障学生在上机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教师应悉心辅导,学生应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每次上实验课时应该采用实验课记成绩制度,用以激发学生完成实验课的积极性,实践证明采取每次上机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记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实验操作课应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操作更熟练,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 考核方法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范文12

一、基本情况:

学院现有团员1107人,按年级下设四个团总支,36个团支部,其中保留团籍的党员有76人。

二、xx年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 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

1、我院能认真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要求组织开展了“八荣八耻”主题教育活动,配合教学评估开展了加强学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在每学期开学的计划中都有专门的思想教育工作计划,列出了详细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和负责人。

2、在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如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 “八荣八耻”教育、安全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法制教育、基本文明规范教育、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专业思想和专业学习教育,贫困生自强自立以及诚信教育等等。思想政治工作能坚持贴近团员青年的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所学专业的基本原则,注重形式的多样性,采用专家报告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考试、主题活动、“徒步拉练”等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教育活动。平时重视学生思想动态的收集和调研,注意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4、在去年选定了东昇花园居委会、崇川区狼山镇团委、沭阳联通公司、狼山镇五山小学四家单位作为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我院今年又和九圩港小学(船员子弟学校)、崇川区航模协会签定了实践基地协议,我院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到这几家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

5、我院充分结合学院特点,在三月份期间开展了大量的主题教育(团日)活动,如进社区、企事业单位免费维修电脑、电脑知识咨询。五月份结合“八荣八耻”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徒步拉练、征文比赛、辩论赛、手抄报等。下半年我们围绕学风建设开展了多种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科技作品演示、创业讲座等,以科技创新促进学风建设。

6、充分利用南通大学校园网、南通大学团委网、计算机学院网、计算机学院团委网以及各级各类报纸、电视等宣传阵地宣传团学工作。xx年在市级以上宣传媒体报道6次,有南通电视台、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宿迁教育电视台、沭阳电视台等,中国教育在线也刊登了关于我院的报道。

(二)强化团的组织建设,选拔和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团干队伍2、由于毕业班学生的离校,我院及时进行了学生会、团总支干部的调整工作。通过公开报名,公开竞选,民主评议,确定了我院新一届的学生会、团总支的人选。xx年我院发展了2名团员。此外,xx年我院无一名团员违反团纪。

3、我院能认真做好团员证管理、团组织关系接转和团的组织统计等工作。xx年我院共有484名团员毕业,314名新团员入学,我院团委均及时进行了团员关系的转出及注册工作。

4、在“推优”方面,能认真做好“推优”工作,并及时将“推优”情况报校团委组织部备案。全年共向党组织推荐近90名优秀团员,先后79团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5、我院根据每年的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加强对团支部工作的指导、考核、评估,及时地组织评优评先,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

(三)团建创新方面

1、我院非常重视公寓团工委工作,在各个方面大力支持,所指导的2号公寓团工委组织健全,工作得力,活动正常开展。另外我院还选派几名经验丰富的同学协助校公寓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