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6-17 18:38:37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1

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就是:舞蹈教学由一个教师进行教授,考试时由另外一个舞蹈教师给予考试,也就是给学生以分数评价的同时给舞蹈教学内容提出建议,大家共同研究探讨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如何教学改革。一般情况是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考试,请另外平级的班级进行观摩,让他们在观摩中再次对该舞蹈教学内容教学理解与消化,有助于舞蹈教学的升华与发展。总之,教是一位舞蹈教师,考是另一位舞蹈教师,这种形式就是考教分离。

二、考教分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中,对舞蹈教学内容的再次审视与研究,对较难的学生完成有困难的舞蹈动作进行修改,使舞蹈内容的选择更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与表演,有时甚至对某个舞蹈动作进行组队研究探讨,使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适合幼高师学生使用。如维族舞蹈中的三步一抬这个舞蹈动作,学生完成的不太理想,通过考教分离的过程中展示出学生的手脚完成的不协调,经过探讨研究决定,三步一抬这个舞蹈动作是维族舞蹈中较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在舞蹈教学中必须要保留,研究探讨后决定保留脚下的训练,把上身的舞姿进行改编,使舞蹈风格不发生变化,即达到舞蹈训练的效果也解决了学生完成困难的舞蹈动作,促进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考教分离有利于学术交流

通过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为舞蹈教学的主讲老师与其他各位舞蹈教师提供一个坐下来探讨舞蹈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机会,每位教师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研究探讨如何使幼高师的舞蹈教学向良性发展。如:在藏族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中,在训练踢踏类脚下步伐时发现:有的老师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附中的教材基本步伐,有的老师用的是北京舞蹈学院中专版本的库马拉组合,还有的老师用的是北京舞蹈家协会的考级教材,到底选用哪个教材好呢,大家在一起研究决定选用北京舞蹈家协会的考级教材内容,因为这个舞蹈动作更适合幼高师学生的学习与表演。在这样的研究探讨过程中学术的交流,不只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交流,还在教学方法与科研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如何在国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立意要新颖、如何在课题研究上找到立脚点等,在考教分离的同时更多的给大家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在经验的积累与传承上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考教分离有利于教学改革与创新

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对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考教分离发现舞蹈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及时的改进。一是教学内容方面,在考教分离中发现学生完成不理想的舞蹈组合与舞蹈动作进行修改,如东北秧歌考教分离中发现,跳踢步舞蹈组合比拾豆豆舞蹈组合更好些,因为都是以后跳踢步为主要的舞蹈动作居多,拾豆豆舞蹈组合反复太多,显得长而难于记忆,跳踢步舞蹈组合短小精悍,训练的目的是一样的,所以大家研究后决定选用跳踢步舞蹈组合作为下一年舞蹈教学的内容。对于个别舞蹈动作经研究后,大家共同进行修改成便于学生完成的舞蹈动作。并对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幼高师的学生,如:舞蹈动作剖析法、示范法、言传身授法等,在幼高师的舞蹈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并对练习法进行改革,不是单纯的集体练习或是小组练习,还可以灵活的使用它,一对一的进行练习,就是一个练习一个在旁边观看给予指出不当之处,而后进行修改。反复练习直至掌握。所以幼高师舞蹈教学的考教分离对舞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考教分离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幼高师的舞蹈考教分离中是一部分学生在考试,还有部分学生在观摩大家的舞蹈表演。进行考试表演的学生在表演时的心态,一般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要求学生把考场当做舞台,把下面观摩的学生想象成黑压压数不清的观众,运用具有感染力恰如其分的表情,灵活优美的舞姿以及一定的舞蹈技巧,完美的表演舞蹈作品,才能获得领导、老师的认可并且得到高分的好成绩。这种表演技巧不是一下就能具有的,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已拥有。所以每学期的这种考教分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作用。

六、结语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幼师生 舞蹈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13-02

1.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和舞蹈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幼师生的教学中,舞蹈教学时其中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幼师学校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幼师生舞蹈教学的作用,如何提高幼师生的舞蹈专业素质,如何培养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都是幼师舞蹈教师研究和分析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幼师生舞蹈教学经验,依据幼师舞蹈教学规律,提出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建议。

2.幼师生舞蹈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精选舞蹈教学内容,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的针对性

与舞蹈学校专业训练不同,幼师舞蹈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幼师进行幼儿教育舞蹈职业训练,重点传授学生舞蹈基础理论知识及舞蹈专业基本技能。为提高幼师生舞蹈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师生教学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幼师生舞蹈教师应精选符合幼师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包括舞蹈的种类、风格及技巧难度等。幼师生全部教学的思路应是:从学生对舞蹈感兴趣到增加舞蹈认识,从学习舞蹈基本动作到掌握舞蹈动作组合,从了解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到自行创编幼儿舞蹈。在舞蹈基础训练中,教师应主要训练学生对舞蹈的感觉,如身体的灵活、平衡、协调等感觉,附加腰腿技能的练习。在学生掌握舞蹈基本技巧后,教师应进行各种舞蹈组合的教学,如芭蕾、中国古典舞等,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为培养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夯实基础。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基础,教师可开设中国民族民间舞,如东北秧歌,进一步训练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提高学生对舞蹈的鉴赏力,为将来幼儿舞蹈教学夯实基础。[2]

2.2注重舞蹈实践教学,提高幼师生的舞蹈教学能力

2.2.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舞蹈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课堂实践机会。在舞蹈教学课堂上,教师一边向学生表演舞蹈示范动作,一边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使学生基本掌握所学舞蹈的动作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舞蹈动作的实践机会。例如,教师开展舞蹈观摩评价课,让一名学生表演舞蹈动作,请其他学生进行观摩,并对该学生舞蹈动作进行评价。学生在观摩评价时,教师要求学生不允许用简单的口头语表达动作,必须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进行评价,说出刚才那名学生舞蹈动作的错误之处,并通过动作讲解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使其他学生快速掌握该种舞蹈动作的要领,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如,舞蹈教师运用小组模拟教学方法进行舞蹈教学,让每组的每位学生在组内进行试教,一边进行动作示范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其他同学一边观看一边讨论交流。这样,教师让每位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的镜面示范能力,并可以提高他们运用舞蹈语言教学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

2.2.2 创设见习和实习舞蹈实践机会

舞蹈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见习和实习机会,与幼儿园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学生到不同年龄和不同层级的班级见习,将舞蹈课堂上掌握的舞蹈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幼师生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在学生见习期间,让学生充分亲身感受到幼儿园教师如何组织舞蹈活动的方式、如何表达积极的情感、如何表现丰富的面部表情、如何进行亲切的提问,如何鼓励与启发幼儿学习等各种实际教学的方法。学生在见习期间通过观摩学习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进一步了解幼儿特殊的身心特点,更加明确幼师生舞蹈学习的任务及目标。在三年级学生实习时,舞蹈教师应要求学生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写出详实的教案,听取指导老师建议,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年龄的幼儿舞蹈素材,记录幼儿园教师舞蹈教学的方法,学习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舞蹈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舞蹈活动,亲身体会舞蹈教师组织舞蹈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因此,幼师生通过见习和实习期间的观摩、实践和思考等方式,提高自己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能力。[1]

2.2.3 积极参加文艺会演和舞蹈比赛

为锻炼幼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舞蹈教师应带领幼师生积极参加班级文艺表演和学校文艺晚会,以及各种社会演出和舞蹈比赛等舞蹈活动,组织学生选材、排练及表演,并对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进行指导,巩固幼师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舞蹈知识,积攒幼师生实践舞蹈经验,增强幼师生的舞蹈实践能力。

2.3 开展分层合作教学,全面兼顾个体差异

由于每位幼师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专业基础,学习兴趣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他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教师对幼师生的舞蹈教学不能采用“一刀切”,实行同样的教学标准,应采用分层合作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分层标准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教师根据学生的舞蹈学习基础和舞蹈技能水平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受过专业舞蹈系统学习且舞蹈技能高的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学生、从未接触舞蹈且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有些教师根据舞蹈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层次。还有些教师根据学生舞蹈能力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分层合作学习。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如对缺乏舞蹈基础的初学者,教师应主要教学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信心和兴趣。小组分层学习即可以使好学生“吃的饱”,也可以使差学生“吃的了”。[3]

2.4突出培养学生创编能力

2.4.1 学习编导理论

幼师生提高舞蹈创编能力的首要前提是学好舞蹈编导的理论知识。因此,舞蹈教师要对幼师生开设舞蹈编导理论课,讲解舞蹈理论知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掌握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舞蹈创编的前提是充分掌握舞蹈理论,创编的重点是主干动作,创编的难点是舞蹈组合,创编的关键是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和画面的感染力。

2.4.2 开设舞蹈创编课

幼儿舞蹈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贴近他们的生活。幼儿舞蹈教师要创编精彩的幼儿舞蹈就必须清楚幼儿的年龄特征及生活习惯。创编者要具备很强的乐感,不仅要理解音乐的理论知识,更要理解音乐的表现情感及艺术形象,需要学习舞台灯光与服装知识,在今后舞蹈创作中加以综合考虑,如色彩搭配的整体效果、服装与动作表现的搭配等。[4]因此,幼师生舞蹈教学课程应安排舞蹈创编课,通过观摩舞蹈、模仿编排、重组动作、拓展内容、艺术鉴赏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熟知舞蹈编排的基础知识,如队形、造型、音乐、服装、灯光等知识,熟悉舞蹈编排的一般规律,了解舞蹈创编的基本特征,使幼师生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技术,如集体舞和表演舞等,激发幼师生对舞蹈创编的热情与欲望。 [2] 3.结论

舞蹈教学是幼师生教学重要内容,对幼师生专业发展和今后幼儿舞蹈教学都及其重要。在幼师生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不断总结舞蹈的教学经验,探索有效的舞蹈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幼师生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积极调动他们舞蹈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力培养他们舞蹈创编的能力,提高他们舞蹈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茂清.培养幼师生幼儿园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6).

[2]张金华.论幼师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理论观察,2001(6).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舞蹈教育;教育学原理;运用意义;方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41—01

舞蹈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就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用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究舞蹈中蕴含的规律,然后将这些规律和动作要领以教育的形式向广大学生传播出去的一门学科。舞蹈教育是培养舞蹈人才必须经历的一个时间环节,只有拥有了先进的舞蹈教育学原理,才能确保舞蹈教育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舞蹈教育只有在先进的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达到目的。

一、教育学原理在舞蹈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首先,教育学原理为舞蹈教育提供理论上的支持。舞蹈教育归根到底也归属于教育教学领域,要想做好舞蹈教育工作就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原理,舞蹈教师在从事舞蹈教育工作之前首先要进行教育学理论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舞蹈教育是一项实践活动,要想确保实践活动积极有效地进行,就要有一定的先进理论的指导,在先进的教育原理的指导下,才能提高舞蹈教育效率。

例如:在教育学理论中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舞蹈教师要把这一先进的教育原理利用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学原则和原理的指导和带动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舞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舞蹈教育学原理对舞蹈教育的实践指导意义。一门技术或者艺术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支持,只有拥有了丰厚的理论基础,才能确保做出的每一个动作达到标准要求,学生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实际的动作演练。在某种意义上说,舞蹈教育理论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是再现完美艺术形式的必经阶段,舞蹈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舞蹈人才,这些人才源源不断地支持国家文艺事业的发展,所以说舞蹈教育学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舞蹈教育中,科学地运用教育学原理探究舞蹈的规律,再把这些规律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播给学生,学生在有效的教育方法与教育规律的作用下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为广大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生动、活灵活现的舞蹈艺术,为人们带来了良好的视觉盛宴,人们的身心得到了陶冶,教育学理论发挥了在舞蹈教育中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如何在舞蹈教育中运用教育学原理

要想实现教育学原理对舞蹈教育的指导作用,首先就要形成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教育学原理是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它为教育学理论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在舞蹈教育中运用教育学原理要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原理为基础,因为它符合教育科学的基本规律。

教育学原理在舞蹈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为科学的教学法的应用。舞蹈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方法一:课前复习法,在一般的教育学科领域,都有课前复习的涉入,在舞蹈教学课堂上,课前复习表现为课前的热身运动,在每一节新课开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做一遍课前的热身运动,让学生充分进入学习的状态,集中注意力。在这样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带动下,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方法二:鼓励激进法。在教育领域,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他们的学习进步表示赞许,为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让他们朝着一个学习目标积极前进,不断发展,在舞蹈教育教学中也是一样,舞蹈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鼓励学生不断迈向前进,对于后进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以达到不断的进步。

方法三:实行科学的奖惩制度。一个科学的舞蹈教育学原理离不开科学的奖惩制度,通过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来约束和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如: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给予休息的权利,对于学习不认真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惩措施,以此刺激学生不断进步,摆脱掉懒惰的坏习惯。

三、总结

舞蹈教育是舞蹈艺术、教育学、舞蹈学的综合学科,舞蹈教育必须在教育学原理的指导下完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舞蹈教学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的教育学理论水平,善于运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为舞蹈教育服务,提高舞蹈教育水平,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这些都离不开舞蹈教育学原理的应用,体现出舞蹈教育中教育学原理的重要作用。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4

新疆阿勒泰富蕴县文化馆新疆阿勒泰836100

摘要院民族舞蹈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效掌握民族舞蹈的表演技巧及内在特点,就必须把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将就民资舞蹈在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关探讨。

http://

关键词 院民族舞蹈;教学;影响;发展;趋势

在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课程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以及趣味性,对学生来说能够激发潜能,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因此,民族舞蹈的教学如何全面融入到舞蹈教学中,并且将文化与专业充分联系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内容。

1 民族舞蹈的特点以及教学现状

我国的民族民族舞蹈教学目前以师范类高校为主,在我国目前的民族舞蹈教学来说,大约是从上世纪开始艺术院校以及师范院校设立相关民族舞蹈的教学,对于教师资源和硬件资源逐渐配备,并且一直延续下去,随着不断的经验累积和工作实践逐渐对民族舞蹈的教学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为舞蹈人才的培养以及文化的传承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是在这些成就之外我们要看到的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民族舞蹈的理论方面研究和发展相较于实践课程来说更为滞后。

所谓的民族舞蹈是一种传统形式的舞蹈,对于各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表演方式有所体现和融入,民族舞能够通过教学和肢体的表现展现出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点,能够体现出地理特点、服装特点以及生活文化等,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舞蹈动作的讲解和指导带领学生们在特定的音乐和环境中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在舞蹈中融入了对文化的传承,促进了对爱国情怀的理解,并且实现了舞蹈的更强的表现力。

在目前的舞蹈课程中来说,对于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通常是较为单一,教师对于民族舞蹈的特征以及文化的融入不够重视,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对民族舞蹈的认识较为表面,这就造成了民族舞蹈教学的困难,学生只学到了肢体的特定动作,而对于舞蹈中所融入的内涵不能深刻了解和认识,对于民族特色以及风土人情等更是没有认识,这就需要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科学地引导学生的进步,在民族舞蹈的教学中设立特定的文化背景,通过民族的特点和风俗信仰等,让学生能够理解舞蹈动作中蕴含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更能够开放思维,强化记忆,在舞蹈动作中抒发感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舞蹈动作和舞蹈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在肢体动作的表现上更为深入地体现民族文化。从而在演绎中将民族文化和优美的动作同时展示出来。

2 民族舞蹈发展的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己经越来越受到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应该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教学模式的基础结构和主要阶段等,教师通过生动的方法方式传授给学生民族舞蹈的理论和动作,并且在基本的舞蹈动作上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使得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更有兴趣和新鲜感,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素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1 丰富的课堂内容

我国民族舞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舞蹈表演能力的体现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民族舞蹈具有多样性和文化内涵深刻多变的特点,这就对民族舞蹈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传统的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再进行实践课程,对于实践课程不够重视,从而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较少不能充分理解舞蹈动作中的内涵,这就需要进行改善,将不同阶段的理论课程与训练、创作课程穿插安排,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创作课程都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同时将舞蹈案例穿插进日常教学中,提倡理论、实践、创新、案例融合教学的教学理念。

2.2 强大的师资和硬件配置

对于师资力量的开发和改进是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首先师资力量方面,学校要根据各校具体的教学计划对教师资源有所引进和改造,例如从艺术团体或者高校等引进教学经验丰富或者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邀请舞蹈专家进行讲座交流等活动,从而促进师资力量的强大,另外在课程安排上,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和教师情况进行分配,教师也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从自身不断优化教师素质。在教师资源得到了保证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校硬件的发展,硬件包括教材资源和道具资源,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选用与民族舞蹈相符合服装以及配饰等,对学习条件以及学习气氛不断优化,从而为舞蹈教学提供实践基础。

2.3 创新的舞蹈方向

改变以往常规舞蹈动作、理论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开拓眼界,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积极模仿舞蹈动作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经典视角及自身视角鉴赏不同的民族舞蹈、大胆创新表演。

从传承的角度来说,对于保留原生态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要从两个方向进行综合考虑,其中一方面是传承,对于民族舞蹈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必须保留,另一方面则是改善,在民族元素的基础上对舞蹈教学进行时代化的改善和推进,所以在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教材的编制时应该多方面考虑,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多样化的对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进行体现,并且有效的改进,促进民族舞蹈与时代的共同进步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是我国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不仅仅是舞蹈本身,在文化上也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民族舞蹈传承的重要性,从而推进对民族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完善,在舞蹈教学中结合已有工作经验不断完善和创新,使民族舞蹈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传承文化和舞蹈。

http://

参考文献:

[1]黄秋野.民族舞蹈教学要注重生命情调的渗透[J].科学导报,2015(2):96-96.

[2]董乐.关于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4(4):10-11.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 民族舞蹈 教学现状 对策

一、民族舞蹈教学概述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目前以师范类高校为主,在一些中职和中师教学中也比较常见。国内院校中的民族舞蹈教学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艺术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为主的各级学校纷纷设立民族舞蹈专业,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理论的不断积淀与教学实践工作的深入,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良好综合素养及舞蹈表演能力的艺术人才。但是,舞蹈专业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课程的发展。

民族舞蹈又称作传统舞蹈、土风舞,民族舞蹈教学工作通过对民族舞蹈肢体动作、器具操作等的阶段性教学,融入民族地方风土人情与舞蹈表演特有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与地理特点、历史文化、饮食与服饰特色、传统习俗以及等,在特定的音乐及舞蹈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各种民族舞蹈基本表情、肢体动作、技艺结合表演方式的同时,学会将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融合到舞蹈表演之中,实现舞蹈表演能力与人文素养、爱国情怀的相互促进。

二、民族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发展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中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学创新、人文化与个性化、舞蹈教学情感承载等方面,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教学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主要存在教学面较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受现代舞冲击严重、人文关怀与多样性不足、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等问题。

(一)教学面较窄

我国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的地域文化与舞蹈艺术,为民族舞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国内高校民族舞蹈实际教学受校内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就业限制等方面影响,并未实现全面化的民族舞蹈教学,多数高校仅仅实现了单种或少数种类的民族舞蹈教学,致使学生民族舞蹈全面学习与艺术素养综合培养受限。

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艺术多有交融,同种民族舞蹈往往发展为多种形式。例如,彝族、白族与傈僳族都有“打歌”类舞蹈,但由于三个民族所处地域不同,各自的民族文化与舞蹈艺术也不尽相同。傈僳族和彝族的“打歌”表演更加注重脚步动作,而白族“打歌”表演则呈现歌、舞、曲融于一体的表演形式。这就要求舞蹈教学中将此类舞蹈细化,但国内高校并未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另外,国内民族舞蹈教学还有过分偏重舞蹈技能教学,弱化舞蹈艺术欣赏的缺陷。

(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校作为民族舞蹈教学主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资源直接挂钩。我国民族舞蹈教育起步较晚,教学工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多数高校存在民族舞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不足、软硬件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难以实现舞蹈教学信息化与个性化。另外,国内民族舞蹈教学还呈现出教学资源配置盲目性的特点,这种现象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水平,还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

(三)受现代舞冲击严重

近年来,国内民族舞蹈表演与教学均受到西方现代舞蹈的影响,一些师资力量薄弱、民族舞蹈教学基础不足的高校盲目借鉴现代舞风格,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核心,在教学和作品创作方面淡化了民族艺术特有的韵味。如何在融合现代舞技术技巧的前提下,更好地突出民族舞蹈的特点,彰显民族文化的精髓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人文关怀与多样性不足

过分重视单纯的技能教学是国内民族舞蹈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缺陷。很多高校并未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与地理特点、历史文化、饮食与服饰特色、传统习俗以及等,仅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民族舞蹈基本表情、肢体动作、技艺结合表演方式,致使民族舞蹈教学面临“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

(五)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

在高校的民族舞蹈教学中,如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显得陈旧,固定的组合一教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并未将民族舞蹈的动作教学、文化环境教学等与各民族人民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削弱了民族舞蹈的实际意义。

如藏族舞蹈的教学,一直强调的是三道弯,要屈膝、塌腰、提臀,以展示农奴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生活状态。如今的藏族人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农奴了,体态和动律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地方也已经城市化,新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各方面的变化,在当今的教学中很难体现。另外,大多数院校的舞蹈艺术教育中都缺乏采风课程,缺乏第一手的调查材料,使得民族舞蹈的教学一直停滞不前。

三、民族舞蹈教学对策

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应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加强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特色民族舞蹈教学,拓宽教学面。

(一)课程设置专业化

将舞蹈表演能力的培养与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作为我国民族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民族舞蹈技能多种多样、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特点,规范民族舞蹈课程设置。

例如,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可根据学校既有的教学经验和其他学校成功的教学案例,广泛设置各民族代表舞蹈课程,如以蒙古族的《奔腾》等代表性舞蹈、新疆地区《赛乃姆舞》为代表的西域风格舞蹈等,根据学生实际舞蹈基础及学习能力安排好主干课程之后,根据各阶段主干课程配备相应的教材、指导教师及服装道具,教材的选择既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还应具备足够的时代感。

另外,改变以往“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将不同阶段的理论课程与训练、创作课程穿插安排,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创作课程都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同时将舞蹈案例穿日常教学中,提倡理论、实践、创新、案例融合教学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开发与利用师资资源是改进国内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学校应根据既有的教学计划科学拟定师资资源改造计划,积极从各艺术团体、高校引入有足够的资质与实践教学经验的舞蹈教师,聘请专业的舞蹈专家、学者入校开展讲座或实践创新交流活动,为校内师资注入新的力量;根据既有的课程设置、教师资质、年龄和特长进行师资力量合理配比,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研讨、体验机会,多方面促进师资资源优化。

引入和强化师资资源的同时,注重教材资源与道具资源的开发利用,注意选取典型的、适当高于学生现有舞蹈基础的教材;服装的选取以传统民族服装为主,如为蒙古族的《奔腾》等代表性舞蹈配备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马鞭,为《珠穆朗玛》等藏族舞蹈教学提供具有藏族风情的长袖,切实优化学习与实践条件。

(三)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

民族舞蹈不是单纯的肢体、表情表演上的技能体现,而是民族文化与情感的高度浓缩,建立在浓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情感基础上的舞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由“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

以藏族歌舞《母亲》的教学为例,学生需要首先了解此类民族舞蹈的创作背景、藏族人民生活状态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时刻穿插民族情感与文化,才能帮助学生跳出单纯模仿学习的误区,在充分了解藏族风情与舞蹈背景的前提下,带着强烈的情感共鸣进入到舞蹈学习之中。可见,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文化与艺术情感的传递应在理论、实践课程开始之前就充分展开,还应穿插于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才能起到活跃教学气氛的效果。

(四)强化特色舞蹈教学

以目前国内高校民族舞蹈的教学实力来看,受师资队伍、教学时数和硬件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大而全的方式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新时期的民族舞蹈教学工作应把握民族舞蹈的重点和特色,在学生掌握常用民族舞蹈特点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主要动律、步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蒙古族舞蹈教学中,应通过课件让学生学习其敏捷的动作与步伐,重点学习翻腕及抖肩、挥手动作,在此基础上将抖肩的主要动作部分划分为碎抖肩、甩肩等动作。还应根据舞蹈中与情绪变化相关的动作进行重点教学,抖肩、扬鞭和飞舞等舞蹈动作都是情绪高昂之时的代表性动作。

(五)拓宽教学面

改变以往常规舞蹈动作、理论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开拓眼界,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积极模仿舞蹈动作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经典视角及自身视角鉴赏不同的民族舞蹈、大胆创新表演。

鼓励学生培养时代精神,积极鉴赏和模仿有艺术突破的当代民族舞蹈,如以形象生动的舞蹈动作、华丽的服装而大受欢迎的《孔雀舞》,以浓重的生活气息、优美流畅的舞蹈动作以及创新的、带有民族风情的服饰而闻名遐迩的《母亲》,以及20世纪末将欢快明朗的音乐节奏、柔美的维吾尔族舞蹈动作融于一体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模仿各类代表性民族舞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民族舞蹈的精髓。

结语

我国民族舞蹈教学已成为培养专业舞蹈表演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教学工作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民族舞蹈教学主要存在教学面较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受现代舞冲击严重、人文关怀与多样性不足、难以体现民族新生活等缺陷,新时期的舞蹈教学工作应着重加强课程设置专业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与情感的融入、特色民族舞蹈教学,同时拓宽教学面,使民族舞蹈教学工作真正适应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在传承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为祖国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爱国情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利敏.壮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现状及研究――以广西百色市若干中小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2]李开沛.民族地区高校舞蹈类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7―161.

[3]宋积萍.少数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学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08―110.

[4]惠妮.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教学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8):167―167.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6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舞蹈 教学 思考

前言

体育舞蹈是集休闲娱乐、健身健美、社交礼仪于一体的体育艺术项目。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育项目,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社会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在高校中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参与。正因为其涵盖了社会学、人文学、人体运动科学、心理学和美学特征,以及其所包含的舞蹈艺术、形体艺术和造型艺术等,具有多元的教育功能,现代高等教育引进了这个新兴的项目,教育部于1997年将体育舞蹈这一科目正式列为全国高校体育院系课程。然而,受师资紧缺,学生了解程度不高,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体育舞蹈教学教研水平提高缓慢,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从开展的情况来看,这个项目受喜爱的程度非常高。但是,当今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教学过程与手段单一,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元素的教育,教学内容不规范、不科学等。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深层文化,审美特点,学生掌握技能以及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分析,期望广大体育舞蹈工作者有所启发,以提高教学水平。作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体育舞蹈课的教学教研水平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有效地提高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美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等多所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调查130名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侧面调查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为96.9%。

1.2.2专家访谈法

采访体育舞蹈资深教师。

1.2.3文献资料法

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评价等专著以及文献,为本文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体育舞蹈水平相对有所提高,在教学手段上也较前几年有所改善,但还是显得比较单一。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示范法,表演法,对比法。

通过走访调查武汉市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发现:目前武汉市绝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选修课都只停留在基础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还停留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2.2缺乏对音乐感知,审美情趣等艺术元素的深度教育。

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项目,深藏在舞蹈动作后面的艺术感染力是有着深厚的历史积累和文化底蕴的。而且国际标准舞的起源与发展各不相同,代表的文化也有很大的差别,包括音乐的节拍与风格以及舞蹈的匀律等等,这些都不是通过单一的动作教学就能让学生掌握其精髓的。而纵观武汉市大部分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除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体育舞蹈专选理论课以外,80%的被调查学校都只是在训练课上偶有提及专业理论知识,没有系统的理论课程。

2.3教学内容不够规范。

体育舞蹈项目的一个很鲜明特点就是它的规范性。这种规范包括舞蹈运动的方向、反身动作、脚法、升降和引导等技术的准确运用。每个动作移动时是滑步还是走步,旋转时是脚掌转还是脚跟转,升降时是脚跟升降还是身体的律动升降,摆动时是身体的带动还是脚的带动,引导时是肩的引导还是中段的引导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另外,体育舞蹈的规范性也体现在音乐上,每支舞蹈的音乐节拍和各组别比赛的音乐速度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在比赛或表演时,对选手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要求是丝丝入扣的。但是,通过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对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对动作风格、音乐和动作的规格讲解不明确。

2.4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与艺术于一体的项目,我们既不能置体育舞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教育于不顾,更不能忽略这个项目运动性的一面,因为舞蹈动作的实现最终是要以身体运动作为表现手段的。现在很多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体育舞蹈当成纯粹的艺术,而忽略了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过程中的反应和规律,以及选手在运动中、运动后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的特点。经过调查发现,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中除了部分教师进行一点柔韧素质的训练外,没有体育舞蹈教师把提高学生力量、心肺功能、代谢能力作为舞蹈训练的目标之一。

3.结论

目前武汉市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单一,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包括具体动作的虎规范和理论教学的不规范;教学过程中既缺乏对舞蹈艺术(如音乐理论、舞蹈历史、审美教育等)的教育,又缺乏从运动的角度去训练和教学的观念与意识。因此,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加强自身素质,通过科学研究、情报搜集等方式,从最深层理解和掌握舞蹈的艺术情感、音乐、美学、历史文化、风格等特点。另外,对教学训练的方式和方法的掌握,也是一名优秀体育舞蹈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要在教学训练过程中,通过对生理生化知识的掌握来科学地制定教学训练计划和监控训练过程,使训练达到最科学的效果。为此,本人采访了在体育舞蹈教学方面资深教师,综合以上的陈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1)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2)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3)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生化知识的运用;(4)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3.1体育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对体育舞蹈情报的搜集。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教师不但要对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具有准确优美的示范能力,而且要有精辟的讲解才能和风格独特的教学技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体育舞蹈的兴趣。而这些能力,只有通过钻研体育舞蹈专业理论知识才能获得。对体育舞蹈艺术的探求,对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精益求精,是一名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精神。另外,体育舞蹈技术和风格始终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体育舞蹈教师必须做好情报搜集工作,随时掌握国内外体育舞蹈最新的动向,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学工作。

3.2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与技术并重。

体育舞蹈是一项高雅的艺术,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结合音乐、审美、舞蹈、历史文化、舞蹈技术理论等方面的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动作方位角度不明确,跟掌变化不精准,重心起伏与音乐节奏混乱,特别是对舞蹈动作表现的艺术内涵不清楚的现象。通过进行体育舞蹈理论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对舞蹈风格的深层文化理解不够的问题,让教师教起来有指向,学生学起来也有目标。

3.3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运动训练学和生理生化知识的运用。

体育舞蹈既是艺术项目,同时它又是以人体的运动为艺术表现载体的项目,因此身体的训练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时候,有特定的规律,如学生对动作的掌握,先要熟练掌握局部动作,才能达到全套动作运用自如的阶段。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内容安排的系统有序性,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掌握动作一般都是先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与他人的动作来建立自己的视觉表象,随着动作的熟练,动觉表象开始处于突出的地位。这时,教师的训练计划就应该偏向于通过适宜的大运动量的训练来巩固视觉表象,反复巩固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达到运用自如的阶段。此时,教师就应该把训练的方向侧重于细节的感觉和个人风格的建立上。在运用运动训练学知识的同时,也要以生理生化知识作为教师的教学的业务手段之一,因为要达到以科学的方法来训练,生理生化知识的运用必不可少。比如,在指定教学训练计划时,就可以通过预定的目标来确定应该达到的各项身体指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心率及吸氧量的测定来进行监督,合理安排训练的复核强度;也可以通过晨起心率和体温等指标的测定来监控学生的疲劳的恢复。

3.4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舞蹈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按照“讲解―示范―练习―纠正错误―巩固提高”的程序,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从学生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动作,成套动作的难度、熟练程度、音乐和动作是否合拍等方面来评价体育舞蹈教学的效果,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而创新教学则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能传授基本技术、技能、理论,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教学方法体系包括教法、学法、创造法、考试法。教法、学法是教学方法的基础,创造法是教学的目标,考试法是教学效果的检验,实行启发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是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翟林.体育舞蹈教程[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7

[关键词]CAI 多媒体;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

多媒体课件一直主要用于理论或文化教学课程中,如何将这种课件方式用于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使得实践教学与课件能有机结合是笔者近些年在探索和研究的问题。2013年借助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运动解剖学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实践运用研究》,笔者主要负责图形图像及课件技术方面的主要操作。正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媒体课件在实践教学中能大幅度提高教授理论知识的效率,能清晰地将解剖学知识展示给学生,也使笔者进一步探索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简称CAI)模式在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CAI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个人化学习环境。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计算机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经过40多年的发展,CAI在全球各类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的技术优势已经得到了各界认可。舞蹈教学中也已普遍使用了多媒体技术,但更多是使用多媒体中的视频记录与回放,运用多媒体的技术仅停留在舞蹈表面形态观摩、模仿学习的状态。因此,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制作CAI多媒体课件与舞蹈实践课堂教学结合,在舞蹈视频教学的基础上将理论知识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丰富舞蹈教学言传身教的单一教学方式,值得研究与思考。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的利与弊

(一)传统舞蹈基本功教学课件利弊分析。舞蹈基本功的训练课程是所有舞蹈专业方向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目前,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的方式有:中国舞训练、芭蕾舞训练、现代舞训练。传统舞蹈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的言传身授。这种教学模式能将身体运动的过程、用力方法、肌肉伸展位置等一些细节直接示范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的动作技术模仿,能直接看到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然而,其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倾向于动作模仿、队形编排,而忽略了或无暇告知学生这些动作技术产生的缘由及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使学生只注重外在的模仿,而不知其产生的文化内涵,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训练过程中的枯燥、艰辛产生厌倦,而发展到舞蹈表演时,他们亦会更多追求动作技术外在形式,而不知该如何体现舞蹈文化内涵。从课堂教学的呈现看,舞蹈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没有课件的,大都是备课教案(如图1),这与其它理论课程有些不同。其它理论课程的教学除了有教案之外,还需将教案编成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能够耳朵听课同时还能直观丰富多彩的课件,促进了课堂的生动性与有趣性。

可以说,电子影像设备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是舞蹈CAI教学模式的发展雏形,我们使用摄像机录制舞蹈教学视频,并且回放给师生观看,早期的珍贵影像成为舞蹈的传承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是这些影像的制作工艺复杂,一旦制作完成就无法更改,无法随时加入教师实践过程中的感受与领悟要点,理论文字描述较少,现实使用中往往成为记录动作的机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舞蹈基本功课程采用CAI教学模式的意义。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我们的舞蹈基本功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着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面对广大有提高“素质教育”需求的广大学子及舞蹈爱好者,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我们改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笔者以《舞蹈解剖学》基本功课为例,将CAI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实践课堂中有如下一些变化: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认知与接受能力得到提高。以往对于舞蹈解剖学的理论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再配合书籍和解剖图给学生们观看。常存在重点不够突出,讲解枯燥、语言嗦等问题。如果遇上低班学生,他们年龄小,语言理解力不强,大多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效果不明显,甚至忘记了最初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的缘由。而在使用多媒体课件后,课件中图形化的界面形象、直观地传达舞蹈身体解剖学的具体部位、作用及功能等方面。在讲解过程中再配合学生的身体动作示范,及对知识重点的强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感知,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身体动作的用力点、速度及容易损伤等方面知识,将理论与实践形象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理论知识累积与信息化操作能力。结合多媒体课件,使用3D人体模型可以全方位地研究人体结构,随时变换角度,加强了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累积与提升。如果教师对人体解剖结构都不熟悉,又如何能教给学生?因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过程,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而通过学习和制作,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为舞蹈基本功教学研究提供一手材料。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仅在教学中取得了实际效果,也将成为取代传统教案的一个全新的媒介。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和身体动作示范结合在一起,为今后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一手资料,为舞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也为我们今后研究舞蹈基本功课件积件模型积累了一定经验。

二、CAI技术在舞蹈基本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CAI技术在舞蹈实践课堂应用的必要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运动解剖学的相关课程提炼加工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实践过程中应用的软件有Power Point、Photo Shop、3D body等软件,通过截图,标注等手段突出了教学中的知识重点,形象地将运动解剖学的知识点传递给学生。需要说明的是,《舞蹈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不是取代教师的教学,而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受技术条件的制约,目前《运动解剖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部分还处于平面阶段,3D技术的应用所占比重比较少,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开发。

1.CAI在舞蹈课程中应用的现状。相对于其他学科,CAI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就显得比较少,而在艺术教育中除了艺术设计的专业是以CAI为主之外,CAI在音乐、美术等学科的艺术教育中也有部分应用,但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应用得就比较少,尤其是在实践课堂,基本上还没有CAI教学手段的应用。CAI在舞蹈课堂教学应用比较少的主要缘由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硬件方面的缺失,目前我国的舞蹈实训教室基本上没有配备CAI教学环境,在舞蹈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视频的观看和模仿,没有充分发挥CAI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二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人才的缺乏,当下舞蹈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待提高,由于舞蹈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基本上是属于言传身教,而且舞蹈课程主要以训练为主,因此广大舞蹈教师都忽略了提高自身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力,也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相互制约的因素导致了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舞蹈基本功教学引进CAI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随着时展,单一的舞蹈技术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才的发展需要了。舞蹈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文化,这文化既有基础的学科知识了解,更注重文化艺术的修养,提升学生实际素质,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即使是以基本功训练为主的课程也需要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课堂教学内容在提升技能的同时,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提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科技的教育手段必然会与中国舞蹈教育相嫁接。它不仅能深化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也开启了人们重新探索舞蹈以及自身的大门,而引进CAI教学环境无疑是促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CAI教学模式不仅能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普及,广泛传播舞蹈知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舞蹈教学理论的发展,将枯燥、晦涩的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模式传送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易懂、易接受。

(二)CAI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1.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著名舞蹈艺术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曾说道:“中国专业舞蹈的教育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式的前提下,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各类舞蹈人才。”[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兴起“素质教育”的浪潮,从普通中小学到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舞蹈选修课和必修课。“在高校开设舞蹈教育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2] 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舞蹈教育的推广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能使学生学得更明白,训练的效率也会更高。CAI教学模式在舞蹈实践课堂中的应用必将打破舞蹈教育“言传身授”的传统教学模式。

2.为舞蹈课程网络化打下基础。目前,舞蹈实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比较少,但是当前,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舞蹈亦需要与时俱进。笔者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大力开展地网络课程和舞蹈远程教学模式,而CAI多媒体教学模式则为大面积普及舞蹈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在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必然会成为舞蹈教育新的增长点。

三、关于启动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课程资源库的研究构想

积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关于CAI发展的系统思路,是对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检索、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不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的简单叠加,同时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其主要特点有:1)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2)基元性与可积性;3)开放性,自繁殖性;4)继承性与发展性;5)技术标准规范性;6)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

目前舞蹈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课件基本上是以不可编辑的视频影像为主,属于高度集成的多媒体课件,是编制者按照其教学思路组织起来的前后连贯的教学课件,课件发行后不可修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和封闭性。但是如果我们建设基于积件思想的舞蹈积件库,制作碎片化的舞蹈课件,今后在使用 CAI教学模式时除了可以使用这些传统课件之外,还可以由教师随时进行高效率的编辑、修改、增加、自由组合库内资源。

然而,由于舞蹈教学课件的缺乏,制作舞蹈教学课件的人才较少,要想持续不断地发展舞蹈多媒体教学课件必须提高舞蹈教师的信息化操作能力,最终建设一个基于积件思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舞蹈教学资源库。笔者有以下一些构想:

1、建构舞蹈积件素材库。舞蹈积件库是整个资源库的核心,研究如何让舞蹈教学资源碎片化,以便于使用者积累和自由组合。另外,构建积件库需要普遍提高舞蹈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课件制作能力,因此,还需加强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经常组织培训与进修学习。

2、搭建积件组合平台。有了积件库作为支撑,如何方便地将库内资源组合成为一堂课还需要搭建一个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的积件组合平台,以方便教师们的组织教学内容,丰富舞蹈教学的内涵。

3、制定积件使用管理规则。为了促进积件库内容的积累,设立一定的资源库准入门槛,制定相应的使用规则可以防止使用者只拿取不增添的坏习惯。良好的使用管理规则不仅可以有效统计出积件的使用情况和使用价值,还能提高教师们制作积件素材的积极性,让教师们主动地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结语

通过将CAI多媒体课件放入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的研究,笔者认为,把理论知识带入实践课堂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课堂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而多媒体教学环境(CAI)应该在舞蹈实训课堂成为标准配备,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是舞蹈授课教师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也为探索舞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打下一定基础。在当前网络教育大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产生巨大需求的背景下,推动信息技术在艺术教育中的交叉结合必将成为我们舞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刘小红)

注释:

①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

②周雅俐.发挥舞蹈艺术魅力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J].剧作家,2008(05):130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从课件到积件: 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 上) [J] . 电化教育研究, 1997(04)、1998(01)

[2]于淼淼.中国专业舞蹈教育现状及分析研究[D/OL].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8)

[3]罗冬梅、刘桂华、董荣药.《运动解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研制[J].体育科学研究,2003(03)

[4]陈新.运动解剖学CAI 课件图像素材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5)

[5]高红娜.舞蹈理论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OL].吉林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8

关键词: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资源

一、前言

体育舞蹈是以国际规范化了的摩登舞、拉丁舞为主加以男女双人配合表现的一个新兴的竞技性体育项目。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已被列为表演项目。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因其独特的、无法比拟的艺术魅力和观赏力受到大众的广泛喜爱。随后逐步走进高校,列入专业和专业方向。调查表明,湖南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时间较短,体育舞蹈教师专业技术、教学水平不高,那些有着理论、技术、教学、科研水平的高级教师人才更是奇缺,直接影响到体育舞蹈课程的正常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依据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从体育舞蹈课程需求的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展开这一研究,无疑可对促进湖南省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专业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湖南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五所普通高等院校,即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期刊网的关键字检索,以及对相关专业书籍的查阅,收集了大量的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获得了丰富的研究对象的大量信息。

(2)专家访谈法。本研究在拟订采访提纲的基础上,通过走访、面谈及电话访谈的方式对湖南省普通高校相关专业负责任人员及体育院系(部)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访谈和调查。

(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湖南省体育舞蹈的相关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实施状况

(1)体育舞蹈的开课形式及教学时数。

体育舞蹈是由摩登舞、拉丁舞等十支不同技术特点、不同表演风格的舞种组成,课程专业性很强。但调查结果显示(上表),在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五所普通高校中,有三所高校,安排的专业课程基本上为一学期100学时以上,并开设了形体芭蕾课和爵士课等辅助课程。而其他两所高校仅开设了拉丁舞和摩登舞两门专业课程,一学期的课时也低于100学时。[1]据调查,已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一学期主专业课程分别安排100课时以上的普通高校,在全省也不足十所。显然,如此少的课时设计,根本无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其技术要领、身体的表演力和乐感,课程的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

(2)体育舞蹈的师资配置。通过对湖南省五所普通高校22名现任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年龄、教龄的调查,可以看出: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大部分体育舞蹈教师的年龄集中在30~40岁。与此同时,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也逐步增多,但是由于体育舞蹈进入湖南省普通高校时间不长,他们执教时间多数在5年以内,教龄较短。

教师职称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是反映这个教师所具有的教学与科研的能力水平[2]。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体育舞蹈专业教师还没有教授级别的教师。副教授占专职教师总人数的23%,讲师占32%,助教占45%。这是因为,湖南省近几年引进的年轻教师大多是本科学历。这是造成湖南省体育舞蹈专业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少的主要原因。

2.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的来源与质量

(1)来源探寻。湖南省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时间不长,许多学校由于没有专业院校毕业的体育舞蹈教师,只好利用本校现有的教师资源,经过短期的强化学习或上“速成班”学习培训之后,就开始从事体育舞蹈教学。他们大部分是从体操、健美操专业方向转行过来的,以前所从事的专业和体育舞蹈没有任何的联系。也有的学校以临时外聘教师作补充。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以上现任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结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湖南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表明近年来各高校体育院系领导对体育舞蹈专业教师不足状况有所重视,师资力量在逐渐配置加强。年轻教师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头脑灵活,接受新生事物快,但理论水平较低;学历以本科居多,层次较低,缺乏高层次教学的后劲;专业教龄普遍较短,教学经验明显不足。中年教师以转岗居多,目前仍是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主力军。他们虽然教学经验较丰富,教龄较长,但专业水平较差,在教学上以基础教育为主。另外,性别比例上也呈现出女性多、男性少的现状,造成单个老师既教男步又教女步现象严重。目前,只有个别学校是由男女教师共同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教学。

(2)质量评析。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只有扎实掌握了各种舞蹈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教学方法,才能胜任体育舞蹈的教学。由于受以上教师来源的影响,湖南省目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不深厚,专业技术水平较差,教学经验十分欠缺,教改和科研能力更是缺失。加之不能得到定期再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又甚少,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完全跟不上体育舞蹈发展的步伐。虽然有的学校临时外聘社会上专业技术好的体育舞蹈教师,但他们却无法胜任高校体育基础课程和理论课程,其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缺少“深度和广度”是目前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专职教师的普遍现象,真正能集理论、专业技术、教学、科研于一身的高学历、高级别的高素质人才至今仍十分缺乏。

3.影响湖南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资源的成因

(1)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进入我国。从1987年开始,原国家教委批准在部分体育学院及高等师范学院体育系开设体育舞蹈专业,体育舞蹈才正式进入我国高校。1991年原国家教委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把体育舞蹈列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的必修课程。随后20年,各地许多普通高等学校陆续增设体育舞蹈选修课,湖南部分普通高校也名列其中。

(2)体育舞蹈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体育舞蹈未被列入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在国内被当作民间群众性的娱乐项目,同时又是国外引进项目,所以一直未受到社会、高校和国家职能管理部门的重视。与竞技体操、艺术体操等重点奥运项目相比,无论从资金投入、媒体宣传还是制度设置、人事调配来说,都有着天壤之别。致使体育舞蹈项目在我国得不到快速发展。

(3)体育舞蹈教师职后培训困难重重。体育舞蹈是一项充满活力、理念日新月异、名副其实的“贵族运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做保障,要想在这一领域有所发展和建树,是不可能的。作为体育舞蹈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不被淘汰,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如此一来,职后的教师进修培训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认知和重视不够,培训时间又无法保障,专业经费支持不力,严重影响和挫伤了体育舞蹈教师进修深造的积极性。以致教师的专业素养难以提升,教学质量无法提高。

(4)体育舞蹈专业高学历教师培养规模小、渠道少。由于体育舞蹈进入湖南省普通高校时间不长,师资力量亟须补充。但由于“归口”历史的原因,体育管理部门接手此项运动时间短,体育院校也没有尽早将其纳入学科之中。至今为止,国内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体育舞蹈教师的高等院校,仅是少数的体育院校和舞蹈学院小规模地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体育舞蹈专业。其毕业人数少,而且毕业后大多留在专业院校,很少到综合类普通高校任教。原国家教委明确规定,到普通高等院校任教的教师,必须具有研究生学历。致使体育舞蹈教师的来源渠道少,根本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已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普通高校只能是就地取材,从别的专业抽调教师,经过“短训班”强化培训后转岗上任,或是外聘教师临时上岗。

四、结论与建议

(1)目前湖南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学历以本科居多。专业技能较强,但教学经验欠缺,理论水平较低。因此,今后应注重引进专业技术与理论科研“双优”的高素质、高学历教师。除在学历上达到原国家教委规定的硕士研究生外,同时,按照体育舞蹈教师技术等级的标准,严格把关,持证上岗。

(2)湖南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仍以转岗教师为主,他们虽然教学经验较丰富,但专业水平较差,无法担负起高级教学及带队比赛的责任。普通高校可采取体育院校和舞蹈学院毕业分配、人才引进、自己培养的方式,加大体育舞蹈专职教师的配置。

(3)由于高等院校教师职后培训时间无法保障、专业经费支持不力等原因,职后培训深造渠道较少。学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派年轻有为的在职教师到高等体育院校和舞蹈学院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学习,还可利用聘请校外专业人士临时担任技术教学主讲,本校老师旁听的形式,实现教学中的“传、帮、带”作用。

(4)目前湖南省大多数普通高校都是一人教男女步或是女教师多男教师少,导致示范动作不完整,教学难度加大,学生学习困难。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注意男女教师的比例调配合理,以避免教学中上述状况的出现,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而且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成长尤为重要,有利于为学生将来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一、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在高校民间舞蹈的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没有突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特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从而导致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出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的问题。民间舞蹈教学中包含丰富多样的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的正确理解,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提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质量,进而达到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与时俱进的发展目标。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新时期背景下,现代社会所需的人才是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要想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支撑,还要具有前进发展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这对提升高校民间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更为注重学生舞蹈技能、文化素养的培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动作技能。虽然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但是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掌握的舞蹈知识技能具有局限性。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多元学习的意识,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舞蹈学习能力和水平。

二、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而且忽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中,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也给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很多高校纷纷采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民间舞蹈教学管理课程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在部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所开设的民间舞蹈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舞蹈专业技能培养为主。在落实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加上高校民间舞蹈教师需要教授的学生较多,进而在学生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因材施教方面面临教学压力,从而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第二,民间舞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部分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方式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未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将学生带入高校民间舞蹈的多元化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习内容。此外,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还存在师生之间互动效果差、互动教学环节缺失等问题,这些都是制约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第三,民间舞蹈教学队伍不完善。为充分发挥高校民间舞蹈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高校还需要建设一支教学经验丰富、舞蹈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存在民间舞蹈教学师资队伍不完善的问题,甚至部分高校还存在专业民间舞蹈教师匮乏的状况,难以有效地提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水平以及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如果缺乏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也会给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教师带来教学方面的压力。囿于时间和精力,教师很难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难以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全面了解,最终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效果不佳,还会制约和影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完善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方式、师资队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民间舞蹈教学改革需要考虑和探索的主要问题。

三、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体系

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优化民间舞蹈教学的工作体系。当前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主要沿用传统的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教材等,给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时,高校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社会对于民间舞蹈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要求,构建完善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体系,并采用重新编写民间舞蹈教材等方式,整理与选编区域性民间舞蹈教材,进而有利于凸显高校民间舞蹈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区域性民族舞蹈创新能力和学习素养。这方面,云南某艺术学院的民间舞蹈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和教材的优化中,不仅包含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彝族、苗族、哈尼族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教学内容,还涵盖很多与区域性优秀曲目、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整合了本地区的民间舞蹈教学资源,进而也为培养学生民间舞蹈学习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优化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期间,高校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民族舞蹈专业技能的教育,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特点,开展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知识讲解的选修课程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等,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民间舞蹈的实际表演和创新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的方式。良好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能体现教学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型特征,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能力。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民间舞蹈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利用多媒体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民族舞蹈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民间舞蹈教学工作,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间舞蹈教学的知识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并通过对视频分析、对专业技术动作的分析,正确掌握民间舞蹈的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结合多媒体视频和教学课件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潜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正确认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互动交流能力。

(三)建设民间舞蹈教学队伍

新时期背景下,学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师资队伍之间的竞争。为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需要高校建设民间舞蹈教学的师资队伍,通过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舞蹈素养,进而推动舞蹈学科的深层次发展,充分发挥舞蹈教师的潜能和育人能力。高校可以聘请国内民间舞蹈研究专家兼任民间舞蹈教学的教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同时,整合高校民间舞蹈教师的骨干教师资源,构建具有多重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合理参与到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中。高校需要组织开展民间舞蹈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也可以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表演与比赛活动,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在多元化学习和互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在教学中积极投入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工作中,促进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对民间舞蹈教学体系、教学方式、教学队伍的优化工作,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能够在高校民间舞蹈教学中,提升文化素养及学习能力,感受民间舞蹈的学习乐趣,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葛宗男.高校舞蹈教学传承东北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方法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1):265-266.

[2]刘楠楠.“非遗”民间舞蹈进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研究[J].艺术评鉴,2019,(24):132-134.

[3]郭珺.论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3):242+244.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10

[关键词]舞蹈创编课 语汇掌握 理论提高 指导过程 成果展示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85-01

舞蹈是一门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美、灯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通过人体动作塑造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目前师范类艺术教育必须有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学科来提高完成,而舞蹈学科中的创编实践课就能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来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创新力、想象力、艺术表现和创编的初步能力。根据多年教学实践,舞蹈创编教学是师范生在掌握基训课、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儿童舞蹈、古典身韵和外国代表性之后,针对师范类院校舞蹈课的特点,我们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一、语汇掌握

在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舞蹈常用语汇才能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学会教师示范的舞蹈动作,以至于将来更好地教给学生动作,帮助她的学生创编基础动作,形成单一动作元素,这些语汇包括芭蕾基训课把上动作的准确做法和把下跳转翻的动作基本要领;各民族民间舞的身体基本动律、动作风格特点、音乐风格特点;古典舞的基本元素与身韵;外国代表性的动作风格特点;儿童舞蹈的动作起源、生理心理特点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舞蹈语汇。

掌握舞蹈语汇能够解决人体自然体态、解放四肢、练习软开度、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和训练学生身体动作协调性;培养学生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建立舞蹈意识;提高学生良好气质和音乐节奏感;挖掘学生动作潜能将舞蹈的组合或片段展现;理解各民族舞蹈文化。总之,语汇掌握是舞蹈创编的基础,掌握语汇加上能力经验的不断提高,学生才能创编舞蹈动作。

二、理论提高

舞蹈创作理论水平的学习和提高,直接关系到舞蹈作品是否富有生命力,在掌握舞蹈语汇的基础上,每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理解、掌握舞蹈理论,每节课有所侧重,通过模仿各种物态。客观存在的或学生头脑中幻想的形象,都可能是创作的“火花”。在加强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规范化的同时,使学生从舞蹈单一动作元素或舞蹈形象到舞蹈动作、舞蹈语句或舞蹈组合、舞蹈段落、舞蹈构图,以至于舞蹈作品等方方面面,由浅入深,从易到繁的过程中逐步学习、领会,既遵循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思路。深化了学生舞蹈实践内容,提升了舞蹈教学的理论高度。

三、指导过程

舞蹈实践操作既包括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教学录像和舞蹈音乐,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内容、音乐风格特点及民俗文化艺术特点进行系统介绍简单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激发学生创作激情;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发挥想象、善于想象;诱发学生的思想情绪;开阔学生的评价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后创编、课堂检查,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创作情景。

四、成果展示

在指导实践、课后分组创作的基础上,课堂上组织同学们进行成果汇报。汇报内容既包括创作初衷、灵感的起源、舞蹈雏形、文本记录、主题内容说明、主题形象描述、队形变化及运用,也包括舞蹈组合、舞蹈语汇,还包括舞蹈构图、舞蹈场面和舞蹈中的生活场景及舞蹈表演等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师范性特点,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在表演之前对创编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每组学生对舞蹈音乐的分析、理解和感受;对于创编舞蹈有关的舞蹈创作理论的体会、舞蹈动作的设计思路和表现内容;在表演过程中突出的风格特点等。

在分组进行汇报中,教师要求其他学生着重观看每组学生舞蹈形象的设计是否鲜明、舞蹈动作的理解是否准确、主题是否突出等,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全体汇报后首先由学生根据舞蹈创作理论进行互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然后教师进行总评,总评主要侧重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舞蹈表演或动作表现力、舞蹈创作思路及创作和汇报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创编活动提出希望。

课堂模式的形成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它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不断完善,使我们师范院校艺术教育真正做到实用性、实践性、实效性,也让舞蹈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并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技能;因素

1前言:普通高校体育舞蹈作为在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改革大潮中刚起步不久的年轻学科,对于普及舞蹈文化和提高国民素质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全民健身体育增添新的内容并注入新的活力。体育舞蹈教学作为一门在教育学、心理学,并在体育及舞蹈艺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边缘科学,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喜欢体育舞蹈,这对体育舞蹈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自然越来越高。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单纯掌握体育舞蹈动作是更深层次的一种技能,若想上好体育舞蹈课,体育舞蹈教师必须掌握教学能力中的各种技能,深入研究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作为提倡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体育舞蹈教学深入改革的需要,更是提升体育舞蹈教学效果的需要。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制约体育舞蹈教师专业技能的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其专业技能的对策,目的是促进广大体育舞蹈教师全面提升其教学能力,从而提升体育舞蹈教学效果。

2影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技能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舞蹈竞技水平与国外体育舞蹈强国的交流不断增强,体育舞蹈教师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不过,总体而言,目前与国外体育舞蹈开展较好的国家相比还存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大概由以下因素构成: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稍显滞后,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亟待提高;其专业研究缺乏深度与广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欠缺;教学能力的培养与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体育舞蹈教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交流不畅通;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

3提高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教学技能的对策

3.1全面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

体育舞蹈教师的教育能力作为有效实施体育舞蹈教学及其相关活动的一种本领,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反映出对教师能力综合的培养。

3.1.1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舞蹈动作作为构成体育舞蹈肢体语言的材料,是体育舞蹈语言能够直接可视性的物质前提,将各个舞蹈动作合理地整合在一起,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因此,掌握体育舞蹈的创编特点,并能将各种形式的体操及舞蹈内容揉和进去,切实提升表演或竞技套路的欣赏性,是体育舞蹈教师必备的能力。

3.1.2讲解语言艺术能力:体育舞蹈集体育、艺术、音乐及美学等多方面知识于一体的项目而言,体育舞蹈教师具备讲解语言艺术化的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与情感变化,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作为体育舞蹈教师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向大学生介绍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及作用等,以此指导大学生了解动作技术、技能,并进行科学练习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讲解时能够把握时机、有明确目的性;讲解需精炼准确、简明扼要;讲解应该与示范相结合,并使直观与思维结合。

3.1.3转换角色的能力:体育舞蹈作为一项男女高度配合的运动项目,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一名教师实施教学,这就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即教师需具备转换角色,即示范男女舞步的能力,向大学生介绍舞伴双方的技术动作,帮助大学生体会引导或跟随的技能。

3.1.4服装选择及修饰能力:服饰美作为一种艺术修饰,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应该有服饰美的要求,这就要求体育舞蹈教师需不断学习美学知识,切实提升自身的服饰选择和修饰能力,帮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服饰在舞蹈中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把美融入舞蹈的服饰及造型中,要求大学生衣着得体,能充分展示出骨骼及身材的美,引导大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美。

3.1.5舞蹈动作的创新能力:体育舞蹈已风靡全球,这对体育舞蹈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动作素材的选择方面应该新颖独特,富有创新意识与时代气息,既要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要符合美学要求,充分考虑整体设计的艺术性与合理性,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形成独特风格。

3.2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评价能力

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指的是教师对教学活动实施评价的能力。在一堂课或者某一个阶段课程结束后,体育舞蹈教师需要对已结束课程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总结在哪些方面还需有待改进,深入分析教学是否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否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等,以此调整接下来的教学计划,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3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科研能力

体育舞蹈项目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必须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知识层次,而科学研究则是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知识层次的一个有效途径。科学研究也是作为体育舞蹈教师从事教学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是其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具体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及阅读外文的能力。因此,体育舞蹈教师需要切实增强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的体育舞蹈理论,并撰写科研论文,将自身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为体育舞蹈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3.4注重裁判知识的学习

体育舞蹈的发展是以规则为导向,而裁判则是具体规则的执行者,体育舞蹈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实践者,还应该是裁判规则的执行者。这就要求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密切关注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动向,努力成为既懂实践教学又懂裁判规则的结合体,二者紧密结合,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迅速提升裁判能力的有效途径。

3.5进一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在高校具体体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体育舞蹈课堂上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课外活动中作为体育舞蹈教师还需与各方面进行交往,这也是体育舞蹈教师开展并促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需必备的素质。

3.6加大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力度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运动,拥有风格各异的丰富内涵,每一个舞种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普通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技术及理论知识,掌握技术规律。所以,各普通高校需要重视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进修与知识更新,为体育舞蹈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升同行间的交流与沟通,不断提升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体育舞蹈项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作为体育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勇于探索,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教学技能,从而促进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体育部)

参考文献:

[1] 刘磊.高校体育舞蹈教师能力研究[J].科技信息,2010

[2] 祁鸿雁.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

[3] 惠萍,尚悦.对影响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因素的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高师舞蹈教学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舞蹈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原则;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25-02

我国传统的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培养目标,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要求。以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培养目标这导向,提升舞蹈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舞蹈专业人才,体现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发展,是当前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当前艺术学校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目前,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与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集中体现为以下问题:

(一)生源参差不齐,舞蹈基础差异较大

当前艺术学校的生源比较复杂,舞蹈基础差异性过大。主要是一些学生舞蹈基础知识缺乏,舞蹈表演能力欠佳,学生舞蹈基本能力呈现多样化的差距,另外,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勤奋程序也促进了差异的进一步加大,成绩差的学生不能忍受舞蹈学习中枯燥艰苦的训练,学习怠慢甚至厌倦,增加了舞蹈教学的难度。

(二)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够高、教学方法不科学

艺术学校中舞蹈专业教学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问题。正规高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廖若星辰,有的教师是转行过来,只经过短期培训,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简单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主要体现在: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没有因材施教;忽视对文化知识背景的情感体验和培养;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安排不合理

一是教学教材不够规范。市场上舞蹈教学教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针对艺术学校的教材编排不尽合理。二是课时设置不够合理。在舞蹈教学中,其教学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的安排比较机械,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二、艺术学校舞蹈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功

舞蹈专业基本功应包括素质、形体、技巧和舞姿等内容上加强训练。

1、素质训练可分为腰和腿的“软”、“开”两个部分。尤其是软度训练应从肩、胸、腰、腿、胯几个部分分别加强训练。

2、形体训练。一般分为“扶把动作”和“离把动作”训练。扶把动作主要以腰和腿的基本功训练为主。腰必须柔韧地灵活地运用,可以用胸腰、前旁后下腰、单腿前后下腰、跪下腰等训练项目。腿的训练包括胯的开度、腿的力量、膝的直立、脚踝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脚背的绷提。离把动作训练主要训练学生在完全脱离把杆的情况下身体做到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

3、技巧训练。包括“转、翻、跳”等特技。无论从数量、质量、速度及姿态等方面都要“精”,力求达到稳、准、动作流畅的标准。

4、舞姿训练。舞姿讲究“手、眼、身、法”,是配合身体躯干、腿部、手臂、头和眼睛的协调性而完成。

(二)培养学生的美感

在舞蹈教学中,对于舞蹈艺术所蕴含的意境,所体现的美学,所反映的内容,要求学生去尽心理解,用心领悟,细心体验,把情感注入动作,做到情舞共融,渗透舞蹈知识,纠正舞蹈动作,同时丰富个人情感,体现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使学生在审美、鉴赏能力,艺术气质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拓展。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修养

舞蹈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多学科内容,艺术学校学生在文化水平、综合素质上仍处于欠缺状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引入相关学科知识。在语言授课中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单纯追求技能熟练而忽视文化及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只能培养舞蹈的匠人,而永远不可能造就集表演、教学、编导、研究于一体的优秀舞蹈人才。

(四)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艺术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中,应适时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培养他们的艺术创新能力。

三、基于提高学生技能的舞蹈教学原则

(一)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为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创造积极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的两个方面,一是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二是帮助和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到舞蹈动作上阐述得清晰准确,还要通过教师简洁的教学用语、专业术语、准确的动作理论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舞蹈动作实践练习,逐步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感觉及用力方法的学习,从而积累一定的动作意识和体验。 学生也要主动培养用肢体动作实践舞蹈理论的习惯,必须主动地思考、主动地练习。

(三)坚持不断创新的原则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光要教授动作,还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展开艺术想象,打开创作思维,培养学生创作能力。比如教师讲解编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让学生自找音乐,自我设计,自我创作,也可以分组进行互相合作,调动每个人的参与性,培养学生进行创新的意识。

四、舞蹈教学培养目标的路径选择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以培养适用性人才为中心,对现有舞蹈教学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侧重学生技能和素质的双重提高,以应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导,不断从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与用人单位共建课程,最大化的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要求教师提高理论素质。同时通过开展教学观摩,及时参加教研活动,同时不定期地举办青年教师专场演出,推行教师公开课,使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要为教师提供登台表演、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还要吸纳文艺团体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舞蹈教学方式主要是口传身教法。以口头讲解和以身示范两个方面展开舞蹈技能培训,应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中建议采取如下方法:

一是合作式教学法。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合作方式,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互相依靠、积极互动、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

二是动态分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课程实施动态分层教学。由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教材,按不同的进度进行教学。学期结束后,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的意愿,实行动态管理。

三是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热爱舞蹈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具体能使用的手段有:(1)利用语言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些语言表达的方式有:引导性语言、表扬性语言、勉励性语言、幽默性语言、严格性语言。(2)利用道具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兴趣。(3)利用音乐激发学生对舞蹈教学活动的气氛。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应用多媒体技术编制的计算机教学系统(MCAI软件,也称课件),把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媒体通过计算机集成在一起,使学生同时接受视听等多方面信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提高舞蹈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舞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音频技术的使用。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音频技术可在上课、复习课、排练课以及演出中代替钢琴与乐队,加快他们对此类舞蹈风格特点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二是视频技术的使用。舞蹈录像教材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播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观摩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也反复回放教学实况录像,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讲评,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缺点,师生共同改进教学。多媒体技术中数字摄影、录像设备,可以记录有保留价值的舞蹈教学资料,供以后教学参考、研究之用。

三是教学课件、校园网及其他多媒体技术手段的使用。充分利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等制作舞蹈专业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能够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建立一个舞蹈专业知识网页,供学生自主学习。

(五)注重创作实践教学

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自己编创、排练节目,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同时,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

(六)改革考核方式

在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上,转变一次考试定分数的观念,变总结性评价为过程及发展性评价,把学生最后应得的分数分散到平时的课堂上、实践环节上、和完成“任务”的质量上,赋予相应的权重,按照质量打分,平时过程的积累为学生的最后成绩。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能督促学生的过程学习,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达到激励学习的目的。

五、结语

培养既有丰富理论修养、又有较高实践技能的优秀舞蹈人才,是社会赋予艺术院校的重要使命。作为教育传播的主阵地,艺术学校舞蹈专业应该不断探索创新舞蹈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提高舞蹈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舞蹈知识、学会舞蹈技巧、提升舞蹈能力,培养学生领悟舞蹈艺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能在专业领域内做出一番成绩,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