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

时间:2022-12-18 18:43:23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1

1.1技术管理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建筑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由于复杂的建筑工程技术,当下我国在管理技术上仍有很多不足,例如: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体系依旧不完善、负责技术管理的人员技术水平不够以及在设计建筑工程时和管理施工阶段技术不全面等。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很容易影响到建筑工程完成的质量,因此需要立刻加强管理建筑工程技术。

1.2安全问题

1.2.1建筑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安全生产环节

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最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进行管理时经常忽略管理安全工作,在管理施工安全时,通常都有侥幸心理,不知道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也不落实现场部分的安全措施和规范要求,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也不全面并且相当薄弱,大部分安全措施通常都仅仅是上级进行检查时走的形式化的程序,建筑施工企业所有人无论领导还是施工人员都不重视安全,进而在施工中经常引起安全事故,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2.2从业人员素质太低

在当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中,缺少专业性的施工小组,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属于外雇人士,而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不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进行实施时忽略安全的重要性,如果发生危险没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企业的管理安全人员严重缺乏,并且很多管理者不单单没有有关的管理技能,而且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太肤浅,所以,施工企业的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

1.2.3安全体制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尚未完善

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麻城市兴麻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王双燕摘要关键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建筑建设的重视,建筑业的地位已日趋凸显。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围绕建筑工程技术要点与安全管理措施展开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当下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实施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一安全生产体制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施工中的安全性,然而小部分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仍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还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也没分配到责任人员身上,从而使安全生产体制发挥不出实质性作用,属于徒有虚名的状况。

2、改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相关建议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建筑工程中所有管理技术体制在建筑企业管理技术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保障建筑管理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能够把设计、建设、监理还有施工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审核此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此外,在进行工程施工时还应该使用技术交底体制、变更工程技术联系单管理体制还有检测工程质量体制。经过建筑工程所有技术管理体制的完善,使管理技术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2.2全面加强技术管理者的职业能力

归根结底,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实质上就是使管理人员的技术发挥出最好水平。所以,要想不断提升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就应聘请专业能力高的职业人员,同时参考管理技术体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责任和义务;此外还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技术人员开设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提高其职业素质、加强相关技能能力,从而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所以,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组建过强技能水平的管理队伍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程技术水平。

2.3加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要想让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作用得到建筑公司管理者的深刻认可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为管理技术者不断加强自身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就应该全面控制管理技术工作。假如建筑公司对管理技术者提出更高级的控制管理要求,其实质是在浪费人才资源,而从建筑施工人员那获得的有关管理技术的信息,也会造成对时间的浪费,然而我们能够用着手于管理建筑工程材料,努力监督管理技术工作并及时反馈。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可以宏观总结好以及微观记录建筑施工整体过程的材料,其组成成分是通过指导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对于施工技术所发挥的效率,经过对比这些材料的记录以及施工规划,可以清楚地了解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作的真实作用。所以,有关管理建筑工程材料的工作人员应该仔细分配施工技术方面的材料同时逐步完善整个档案,把其当成管理技术工作的控制工序,从而大力提升管理技术的效果。

3、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

3.1施工前阶段安全工作

想要实现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前的安全管理,需要仔细把控工程的招标和投标工作。制作招标合同的人员需要拥有必要相关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经验,需要建设工程项目安全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同时制作。对工期进行合理规划,施工单位需要是有资质水平的建设企业,检查单位进行合同签订和审核。建设部门在还未提交施工许可证时,需把场安全计划呈递给建设房屋工程安全检查部门。工作内容由建设以及施工单位全部的安全责任所构成,评估工程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体制以及所有安全施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时的工作条件以及建设项目安全手段记录所有成本费用,排除建设工程投标数量在外;设置工程项目招标计划,承包商的安全问题应属于评价建设整体要求之内;制定项目建设安全专家对安全进行评估。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管理物资,从而使建设项目发挥出更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以及安全性。仔细检查、测试以及验收管理整个过程,积极落实公司项目部制定的施工安全规划。待审核合格后,施工安全规划即可当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安全的指南。物资部门依据有关项目规划购置施工安全装置。一旦施工进行时有引起安全隐患的材料被发现,管理材料人员应该及时检查,需要保证安全工程项目资料规划材料的保准性,提升材料的安全度。需要相关部门检测采购材料数量以及单价。项目经理应该选择合同,授权材料采购的质量、规格、服务、审查以及交货时间,保证项目的进程与安全性。生产制造企业实施建设房屋项目并配置安全用品及零部件,建筑材料需要严格按照安全以及健康要求以及控制噪声规定,同时参考生产与安装要求,呈递以下检验证书资料:生产产品合格证;相关技术规定要求;产品有关设计图纸以及技术材料;产品的技术规格和保护安全设备说明;和房屋建筑工程企业有关的建筑工程资料。禁止采购和迫使施工企业选择达不到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建筑房屋资料,保证设施以及机械还有相关装置符合保准。

3.2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并且经过考试才能够到岗工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总生产责任制,设置管理安全生产部门,雇佣和项目工程相匹配的安全工程师。项目安全工程师管理安全生产这部分,努力实现体系运行的真实目标,严格管理工作人员、材料以及资金还有其他资源的规划,实施安全生产确保系统实施进行时的管理,积极参加安全技术以及防护设施的检查以及避免越界管理,正确对违反规定人员进行适当处理,努力改善预防及应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时,管理部门必须遵守房屋建筑安全生产基本法规以及标准施工安全守则。房屋建设工程检查部门的建设住房计划检查安全有关内容归进检查建设项目里,同时控制施工项目的四步,包括:安全、质量、工期以及投资。

3.3后期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2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表明了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高的,以什么起点来进行学术研究的,没有一定的文献阅读参考,怎么能反映对这个学术领域研究的动态。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石国栋.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信息,2012(24).

[2]黄春明.试论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3]高杰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华民居,2012(05).

[4]钱伟.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

[5]林伟雄.浅谈发挥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J].中华建设,2010.

[6]陈远.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的探讨[J].建筑工程,2010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钟贤,狄伟.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66-67.

[2]柴继红.浅议建筑安全事故的起因及预防措施[J].经济师,2012,01:283-284.

[3]潘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1+3.

[4]马铁群.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84.

[5]曹汉斌.浅谈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447-448.

[6]王颖,胡双启,池致超,刘丽丽,李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12-115.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白洪潮.基坑支护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其优化设计[D].长江大学,2012.

[2]李振.复杂场地桩锚支护基坑变形性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魏鹏程.盖挖逆作法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3.

[4]杨海平.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3(4)

[5]贾伟.谈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家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在社会建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应的施工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如何促进和创新建筑施工技术,成为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样的,建筑施工技术的好坏也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制和保障体系,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可靠。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为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引起环境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悬浮尘埃污染、光污染[1]等。噪音污染是居民反响最大的问题,在平时的噪声来源中,施工噪音大约占到5%左右,尤其是打桩机和混凝土搅拌时的声音;泥浆污染和固体悬浮尘埃污染、基坑开挖对地面环境的影响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一直都存在,在施工中不可避免;而光污染主要是进来建筑施工中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形成的反光带来的,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

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建筑工程活动一般都是高空作业,具备较大的不安全因素。每年因高空施工而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种类,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据统计,最近几年在建筑工程事故中,因为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造成的伤亡占到了85%以上[2]。

从《2009山西省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监理单位处罚情况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发生在建筑施工生产中的安全事故呈现在增长状态,仅2009年山西省因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而引起的人员伤亡多达33人,其中死亡23人,受伤10人,而事故的原因多为建筑坍塌、触电、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等,比如朔州火车站扩建坍塌事故、阳泉市南区淑华园室外供热焊接工程触电事故、太原市第二中学实验楼工程机具伤害事故、吕梁市中阳县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高处坠落事故等,这些原因也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那位不安全的施工行为造成的,统计中显示90%的事故都是由违章施工和违章作业引起的,80%的事故发生在缺乏安全意识的临时工和民工身上。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都是在这些直接的安全问题背后,有着更深层次上的管理问题,对于工程质量把关不严格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3.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问题

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中,普遍认为技术管理比之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要重要很多,对于施工设备的管理业只注重除了问题之后的维修,而不注重设备使用整个过程中的管理。这种管理体系很显然是不合理的,系统性不足,存在严重的缺陷。另外就是现在建筑施工多为以包代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4.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因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以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已经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但是一些施工企业中还是存在技术水平不过关、质量管理意识不足的人员,不按照规范来施工,质量贯彻标准不到位,影响工程质量。

二、建筑施工问题改进策略

建筑工程中的施工人员是关乎工程安全的因素,他们的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相关企业应该认识到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施工管理。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

未雨绸缪,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对将要进行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好施工前的组织设计,对工程概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3]。首先要熟悉施工图纸。施工图纸是施工凭证,施工前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就是熟悉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要求,这个可以针对图纸设计中的细节进行施工规划,做好对技术资料和工程质量的良好管控;第三要熟悉相关的组织设计文件和技术经济文件。要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措施、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施工平面图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搞清楚关键施工和困难施工环节;最后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通过勘察进一步了解设计图纸,了解建筑工程,掌握施工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做好建筑施工管理,减少事故。

2.做好目标组织协调控制

每一个工程阶段都有一定的施工目标,做好目标组织协调控制的目的就是创设良好的施工环境,在充分运用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完成施工目标任务。这要求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技术经济指标来进行,在每一个施工阶段、每一个施工工序中都要做好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协调管理。要灵活化目标协调控制方法,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基层技术员应该知道轻重缓急,着力做好薄弱环节的施工管理,如果发现施工偏离了目标任务,应该及时停止补救[4]。

3.施工过程控制

做好施工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施工前准备阶段的质量管控,要在分析施工环境的基础上做出影响施工质量的因子分析。事中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而事后控制则是在施工完成之后对成品的验收以及对施工日记的检查。施工过程控制可以很好的管控施工工序,避免为了赶进度而降低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事前、事中和事后过程控制,对于建筑施工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地意义。

4.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建立责任制

安全问题是建筑施工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工程的好坏和一个企业的管理能力。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应该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对于基层施工人员加强安全培训,对进入到施工现场的人员也要做基本的安全教育,做到预防为主。建立责任制,工程负责人签订建筑施工安全责任书,每一个基层技术员也应该落实责任制,从根本上做好安全责任的落实工作。

5.强化组织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因素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因素,还有组织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施工管理中一定要做好集体建设,只有一个团结的集体才能共同进退,有计划、有集体意识地开展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三、结论

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对于其质量的管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基于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施工组织设计、目标组织协调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好建筑施工问题的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 梅广东,董晓雷.探讨目前土木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2,(1):198-198.

[2] 李科典.浅谈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18.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管理学科,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管理领域,并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具体项目的应用而不断调整与改进。

1、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企业主要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以追求产值为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市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管理观念取替行政指令,以此促进工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同时改变经验主义,实现科学技术管理,强调创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2、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4、完善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项目管理论坛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5、施工质量管理理论

若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成本管理、人员的安全、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在现阶段存在许多的不足:(1)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大部分的建筑工程为了节约人员开支,减少了建筑工程管理机构的人员数量和质量。(2)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都是由一些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等共同研究制定的,但是在各建筑单位中就只是一张纸,他们也都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并不能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上。

一、建立新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难以全面确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主要是因为我国缺乏管理理论和经验。建立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是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其实施必须由资深的建筑学科专家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来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外建筑行业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都比较先进,因此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思路体系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另外,还必须吸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并对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综合和整体。总之,要想确保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必须以健全的工程管理思路体系作为建筑工程总体管理水平提升的基本保障。项目经理博客

二、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将工程的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工程施工企业要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系统,树立质量方针,从而让其更加有指令性、系统性及可操作性。要将人、材料和机械各个要素有效结合起来。首先,人是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人作为控制的推动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观念。其次,施工材料作为建筑产品的主体,对材料质量的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工程施工的机械是进行施工机械化的主要标志,对现代化项目施工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所以,选好用好工程机械设备非常重要。所以,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控制,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

三、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项目成本管理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程管理本质特征可以由项目成本管理体现出来。首先,建立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其次,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立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再次,施工队成本的控制,由施工队自身管理,项目部不应该过多干预。

四、加强法律建设以及提高部门执行能力

为了保证政府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应该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的学习,从而使得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得以提高。另外,质量监督手段也要不断进行完善,增加检测设备,使得监督工作具有较大科技的含量,实现监督工作的现代化。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市场运行的规则不够完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常常会出现。工程质量受到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建设市场的混乱所造成的。因此,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行规则,保证这些规则能够真正落实。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建设单位和建立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督进行加强。在建设单位质量监督方面,对执行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进行重点加强。尤其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质量监督手续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和竣工验收四项程序的监督。

五、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就是管理理念,在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管理理念也是重要元素之一。在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其理念的表面层析内容比较多,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忽略掉,这也就是说只注重表面工作,忽略实质的工作,这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利影响。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并不是从新发明出一种理念,而是在原有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对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进行不断地填充,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得到彻底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准确的发展方向,不能片面追求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而是要始终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并且创新发展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逐步地建立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六、统一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正是由于质量与安全监管体系的合并统一使得质量与安全各自的管理力度大大加强。当前,安全监督机构的工作不好做,很多的相关人员都抱怨施工安全监管较难,手中没有权,也就是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和处罚依据,使得安全监督机构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些企业阳奉阴违使得管理更难落实。因此,对于以上这些情况,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制定出了地方性的方法,例如,把安全指标与招投标、奖牌联系起来,实践证明,虽然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片面性较强,对于大部分的工程还是起不了作用,只能对较少工程起作用,也就是说整体性不强。安全与质量监管体系合并统一后,安全就可以利用质量的手段来进行,质量的保障由安全措施来进行;无论是在查质量时还是在查安全时都要兼顾安全和质量,保正安全不达标的就不进行质量验收,质量不合格的就不进行安全达标评定,二者密切相连,相互制约,这样明显增强了工作力度和强度,并且方法更加科学合理化,使得监管工作由被动局面转化为主动局面,大大提高了监管水平。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和安全监督是法律赋予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利,两者监管的成效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密切联系,把人们赋予的权利行使和利用好对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影响是非常大的;两者体制的合并统一管理,实现了利用质量手段促进安全、利用安全措施保证质量的目的。这种措施大大地弥补了现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精减了管理机构的工作、更加明确了管理机构的责任,并且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实现了企业负担的减轻、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时展需求的适应等目标。总而言之,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现代建筑工程要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系统的同时,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自身特点相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工程管理人员要清楚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企业施工管理提供其所需的各种信息以及为管理人员组织生产提供辅助决策手段,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清楚地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这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有很大的帮助。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民用建筑;设计结构;安全度;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5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的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建筑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为损坏,导致其安全性和结构性受到干扰,所以,必须要通过合理、科学的手段,对建筑的安全性进行评定。根据建筑的市场化以及商品化等方面的需求,对相关工作进行直接的判定,避免其出现质量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理论,根据相关规范和设计原则,结合可靠度的理论,对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工作展开积极讨论,最后,根据目前施工建设的现状,全面的提升高层建筑的设计安全度,为不断增强建筑的施工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高层民用建筑的可靠度设计理论研究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可靠度理论进行研究,是一项必需的工作研究环节。建筑设计的可靠度理论分析,是针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以及评定的有效措施。针对这一方面工作我国已经规定了统一化的标准。首先,我国使用了先进的、规范化的可靠度的理论,运用失效概率来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测量,通过作用的效应将建筑的抗力进行独立式的分析,并且随机的将建筑设计的变量作为基本的校验点,最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设计当中。其次,高层民用建筑可靠度的设计理论,也是深入的度量和分析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一种先进化的技术手段,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当中还有局限性存在,其理论本身还有一些需要突破的层面,诸如建筑结构的可靠度的分析基本约束条件,将建筑外部的抗力和作用效应相互分离开来,并且将随机的过程设置为随机变量,将建筑表面的横截面上的承载力安全指标,作为整体建筑的可靠度的指标,上述的理论随着实践操作的深入以及施工的进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对理论本身也有一定的质疑。

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可靠度设计理论当中,针对分项式的安全性系数设计方式,与可靠度的方式相比,更加的实用,操作起来更加灵活多变,并且针对其中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改进,所以,在现行的设计过程之中,针对分项系数和设计的规范可以进行模糊性的考虑,规范的使用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不成熟的理论不能够采用。

现阶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根据上文的概述和研究,可以对高层民用建筑可靠度设计理论有着细致的了解和全方位的掌握。接下来将对现阶段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的安全性结构问题进行研究,对设计安全的现状进行探讨,力求找出缺点和疏漏的方面,促进设计质量的进步。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由于其所使用的设计工艺技术、设计施工的方式、所使用的年限以及设计方面的局限性因素不同,再加上外部的自然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影响,也使得建筑物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依靠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条例体系进行具体的评定。尤其是一些正在进行施工的或者是由于各种类型因素使得建筑已经产生损伤的建筑,需要进行特殊的安全鉴定。现阶段,由于建筑产品逐步的市场化和商品化,所以针对检测测定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鉴定工作对于各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利益影响,在相关工作之中需要避免产生法律问题,保证建筑的高质量。建筑的安全事故和结构设计的可靠度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调查分析,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设计结构方式,与现今的技术比较类似,而当时所待用的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都较差,并且施工的技术方式、工艺手段等等都非常的落后,但是却极少出现安全事故,所以,由此也可以发现,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安全性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性的联系。

另外,根据相关实践操作,也可以发现我国规范当中关于构造的规定比较多,针对最低用钢量更是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设计过程一般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使用特点、建筑的类型以及结构的重要性的高低,来进行用钢量的确定。针对高层民用建筑的最低用钢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考虑,并且考虑地震等因素的影响。

关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不足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需要从建筑本身的角度入手,并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针对操作和管理等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从多个层面来综合的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合理、可靠。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结构的安全性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来进行操作。往往结构的安全度仅仅是对结构截面强度的一种客观性的度量和测定,所以,针对建筑的材料标准以及建筑的荷载,还需要综合性的结合多种影响因素。部分设计人员对于整体建筑的构造、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体系以及建筑结构的维护、建筑的设计安全度、建筑的耐久性等方面比较忽视,而对于建筑强度计算的结果比较重视,所以也就造成建筑整体结构的延性不足,遇见偶然的作用力或者是外界因素的影响,则会出现结构上的损坏,建筑整体的防倒塌能力较弱。另外,针对建筑的计算图形也需要进行周全的考虑,对受力的路线进行详细的分析,避免建筑由于出现局部受力过强或者是受力不均匀等情况而造成损坏。针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需要进行严格的规范,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满足相应的建筑标准,避免出现建筑构件的横截面较薄或者是建筑钢筋的直径较细等情况,全方位的保证建筑的耐久性,进而保障建筑的安全性和结构的稳定性。最后,针对不同的设计结构的体系,也需要按照其特点和布局来进行合理化的发挥,诸如一些特殊构造的建筑,预应力多孔洞的空心面板建筑结构,需要对建筑板的应力进行考虑,对其墙面的嵌固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所配置的钢筋,需要避免出现开裂或者是剪切等破坏情况,多多注重新型技术和设计方式的运用,保证建筑的安全性。

(2)高层民用建筑的管理和规范操作。首先需要针对管理的体制进行规范,制定出统一化的标准,保证工作人员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准。其次,还需要保证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判断能力,落实责任到人的制度。相关政府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强化高层建筑管理的规范细则,积极的开展各项监督活动,对不足之处进行重点的研究,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高层民用建筑结构的设计安全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力求为实践的施工操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张强.浅议建筑施工安全工作【M】.民营科技,2011.9:34-36

刘庆东.试论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改进【J】.江西建材科技,2008.6:22-25

周伦.浅析建筑的安全性设计【M】.建筑科技,2012.4:45-46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优势,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参与方式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4.小结

通过高校优势资源提高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各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只有做到建筑企业、建筑行业协会、政府部门、高校等“全员参与”,安全机制才能顺畅构建,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J].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10).

[3] 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J].科技与法律,2002(02).

[4] 邱长江.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J].建筑安全,2002(06).

[5]Agarwal,A. &Henderson, R. Putting patents in context: Exploring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MIT[J].ManagementScience, 2002, 48(1).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7

建筑安全学科是传统的建筑行业相关学科与现代安全工程学科的有机结合,该学科具有典型的交叉学科和应用型学科的特征。由于建筑行业产品和生产活动的特异性,使得建筑安全问题及相应的管理手段不能简单照搬一般的安全管理经验。同样的,建筑安全科学建设也不能将安全工程学科模式直接移植,而是要在现代安全工程理论框架下,尊重建筑生产活动客观规律,以培养建筑安全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建筑安全行业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工作为主。因此,建筑安全学科建设必须立足于工程实践,紧紧围绕社会现实需求,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的互动,为学科发展注入推动力和生命力,避免陷入“大而全”、“重理论轻应用”、“重技术轻管理”的僵化建设思路,培养适应实践需求的建筑安全从业人员,其学科体系建设基于三方面的实践要求。

(1)以执业资格教育为导向

在建筑行业,针对安全工作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能力评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侧重于职业资格审查的安全员上岗证书考试;二是侧重于执业能力测试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前者开展面广,通过率较高;后者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覆盖面较窄,测试难度较高,但能力提升效果好,含金量高,是我国安全工作领域执业资格制度推进的重点。尽管两个层次测试难度有异,考试科目设置也不同,但其对安全工作从业人员核心能力的考核都围绕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及实务几个模块的内容。借鉴建造师、造价师等专业执业资格管理的经验,安全领域的执业资格制度建设可以为安全从业人员层次划分和知识水平测定提供规范化标准,因此,建筑安全学科建设也必须与建筑安全执业能力检定的标准相呼应,相应的整合执业资格考试的科目和考核重点,将考核知识点有机渗透到课程体系中,让建筑安全专业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学习阶段储备知识,以便于走上工作岗位后,达到一定的实践积累再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从而大幅提高建筑安全工作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和能力层次,同时也助推安全领域职业资格制度的建设。

(2)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教育并重

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工程学科课程体系主要从两个层次入手,一是围绕广义的安全科学理论、安全技术开设课程,如《安全学原理》、《安全设备工程》,二是围绕特定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艺,如《建筑施工安全控制学》、《建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这种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停留在传统的“唯技术论”的思想上,侧重于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安全管理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更忽视安全工程的公共管理职能,不符合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特征和建筑企业运行的客观规律。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安全管理目标的特殊性,使其往往与建筑企业及建设项目管理的成本目标、工期目标相互冲突,客观上要求安全工作人员善于通过管理协调和沟通解决除安全技术之外的制约安全管理目标实现的问题。因此,从学科定位来分析,建筑安全学科具有交叉学科的特征,是建筑学科、安全学科和管理学科在实践领域的交叉应用产生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建设也应突出这种应用特征和交叉特征。

(3)强化宏观安全管理能力培养

近年来,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让全社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随着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问题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安全监管成为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要的职能。而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更新,改变了以往传统安全监管实践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在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总体改革目标之下,新时期的宏观安全管理侧重于资质管理、资格管理、独立监督和安全执法,而围绕工程项目实践和企业运营的安全技术和微观管理职能则逐步下放给第三方独立监管机构和企业专职安全工作人员,为适应这一发展必然趋势,建筑安全学科体系建设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尤其是要突出安全法律、公共管理等相关理论,以便于覆盖政府监管、行业监督等多个层面的人才需求,为社会安全监管职能的改革与实践提供适用的人才。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建筑行业安全管理实践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为建设面向应用的建筑安全学科提出了客观要求和工作思路,为了使建筑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更加具有专业特色和实用性,在学科建设中必须要响应上述实践需求。

2面向实践的建筑安全学科课程体系

2.1建筑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

围绕建筑行业实践要求,建筑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综合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建筑安全工程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实现的核心是建设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可以通过不同层次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分为两个层次:

(1)基本能力

通过学校教育,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开展道德品格和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达到思想政治、基本文化和身体与心理素质要求;结合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一定水平的英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专业能力

通过技术、法律、管理等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服务于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控制与管理、安全监督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领域的理论储备,并通过适当的训练具备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2.2建筑安全学科课程体系设计

借鉴安全工程学科培养体系建设的经验,以满足建筑行业安全工作实践需求为出发点,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对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筑安全学科的课程体系应由互相联系、互为支撑的四个模块构成。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按照教育部对本科学历及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涵盖培养学生基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外语素质及计算机素质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根据建筑安全学科特征和建筑安全人才需求特点,专业基础课程须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学等建筑相关学科,并开设通用安全技术课程,体现建筑安全交叉学科的特色。

(3)专业课程模块

建筑安全学科专业课程应摒弃“大而全”的设置思路,突出建筑行业特征,符合建筑行业安全工作实践的实际需要,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特色的专业技能。从专业课程分类而言,主要包括法律课程、技术课程及管理课程,全面塑造学生兼顾技术与管理、宏微观结合的专业能力。

(4)实践环节模块

为了实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需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强度和力度。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三个维度训练学生知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及综合统筹的能力,鉴于建筑安全学科的应用特征,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开展直接影响学科体系建设紧密联系实践目标的实现。通过上述4个模块的设计,形成一个有机的互为支撑,面向应用的建筑安全学科课程体系,同时结合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的开设,在突出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的水平。

3面向实践的建筑安全学科培养模式

围绕实践需求建设建筑安全学科,并不是降低理论水平或知识点难度,而是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良性互动体系,一方面,以前沿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紧密围绕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确保理论研究有的放矢,因此,对建筑安全学科的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高水平的学历教育

在立足本科学历教育的前提之下,构建本科学位-双学位-专业硕士学位的学历教育体系,以满足安全实践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本科学历教育是建筑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是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依据课程体系科学编制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着力打造建筑安全本科专业,形成人才输送的主渠道;其次,由于建筑安全学科的交叉学科特性,可以开设双学位及辅修学位,在建筑、土木、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中择优进行第二专业学习,有利于快速扩大生源规模和素质;此外,在本科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布局长远,争取申报开办专业工程硕士领域,通过教育层次的提升提高建筑安全学科理论研究水平,带动学科建设和层次的水平提升。

(2)灵活创新的教学与培训结合方式

针对目前建筑企业、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普遍存在的专业人员缺乏,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高的现状,开设建筑本科专业的高校可以发挥理论教学优势,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学历再教育、夜校等,对相关专业毕业生及现有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形成持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由于执业资格考试呈现出难度逐步提高,规模逐渐扩大的趋势,社会对执业资格培训的需求也逐步增大,在此领域,高校也可以发挥系统化教学的专业特长,创新培养方式,开设培训课程,进行针对性辅导,一方面帮助提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加速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搭建高校与企业及社会交流的平台,从而为加强社会安全教育,促进我国安全工作水平的提高承担高校应尽的社会责任。

(3)高层次的实训基地建设

为增强学生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具备直观的认识,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建设实训基地。从建设模式上看,一种是加大校内实训基地,依托学校现有各类专业实验室、网络中心,结合各门专业课程,通过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增加学生接触操作和实践的机会,这种模式需要学校一方面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各类实验中心的利用率,同时也需要学校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丰富、更新或改善实验中心的种类、设备等软硬件条件;另一种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以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工程实践,这种模式在减轻了高校资金投入压力的同时,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为学生与对口人才需求单位建立直接联系。两种模式缺一不可,建筑安全学科建设的实践特色必须通过持续加强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充分利用凸显出来。

4面向实践的建筑安全

学科建设关键因素建筑安全学科属于新兴的应用型交叉学科,发展历史不长,借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托发展相对成熟的建筑、工程及管理学科,建筑安全学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诸多影响学科发展速度和建设水平的关键因素,

(1)开放创新的办学思路

现代教育强调交流、融合和创新,特别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建筑安全学科建设不能墨守陈规,故步自封。建设实践特性突出的专业尚属我国高校专业建设的新领域,没有可照搬的范例,只能依靠勇于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借助多元途径开辟办学新路。首先必须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美国、德国,我国香港地区的诸多高校已积累了安全专业建设的相当经验,尤其是在加强实训教育方面,因此,面向实践的建筑安全学科建设必须在考虑我国现实的前提下,吸收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办学经验,兼顾特色的同时紧跟国际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其次,建筑安全学科建设需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学科建设目标,追踪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运用模拟仿真等前沿研究方法和设备软件,以高起点建立适应行业需求的建筑安全学科体系。

(2)政产学研一体的合作方式

面向实践的建筑安全学科建设不能闭门造车,必须举政府、高校、企业及研究机构之力,构建“宽平台,重联系”的特色专业学科。首先,政府部门发挥引导作用,学科建设必须借助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撑,创建灵活、宽松的办学环境;其次,高校合作的关键,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一头联系行业需要、企业经营和项目建设,一头沟通科研机构和研发部门;同时,企业是实践的前沿,通过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实训实习平台,同时高校反哺企业,定制式的培养专门人才;此外,科研机构是深化发展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可以提升学科建设的层次。通过建立政产学研一体的合作体系,对接政府及行业公共安全管理、企业安全实践、安全理论和技术创新的多方需求,实现基础扎实、水平先进的学科体系建设。

(3)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目前各高校的安全学科建设普遍遇到人才瓶颈,要搞好学科建设,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建筑安全学科发展客观规律的学科带头人,以及一批既掌握前沿理论又能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师。能否建立起专业素质高、科研和教学能力兼具的师资力量,形成师资人才发展梯队,是决定建筑安全学科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高校一方面要优化内部资源,鼓励现有教师采用进修、交流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要依靠人才引进,拓宽人才交流的通道,创造条件吸引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师资队伍中。此外,面向实践的学科建设还需要从实践领域吸收特殊师资,不拘一格用人才,可以聘请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以导师、开办讲座、开设选修课程等方式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

(4)系统化的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是建筑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素材,由于我国目前各类安全工程学科开办时间尚短,尤其缺乏高质量的专业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往往不成体系,通用安全课程缺少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不同专业课程教材存在内容重叠,知识陈旧,甚至观点相互冲突的情况,给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阻碍,因此,必须结合建筑安全学科课程体系设计,遵循教学和实践规律及经验,组织编订实用的教材体系,着重更新理论和观念,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尽快形成体系化的教材系列。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施工管理

因房屋建筑的根本目的是为满足业主的住房需求,因而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核心则应是施工质量。为满足民众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技术方面只有不断寻求改进与突破,才能将结构合理且安全的房屋交付到业主手中。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1混凝土拌制、运输技术

作为房屋建筑工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混凝土施工,其拌制、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均十分重要。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往往存在为降低成本,缩短工程时间,而忽略了对混凝土的关注进而出现一个又一个豆腐渣工程。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应进一步强调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技术的标准,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及规范性。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其要求的温度限制标准,同时辅之以降温处理。在混凝土出罐时应尤为注意降低其温度,若浇筑时期恰逢夏日,由于日均温度较高因此对混凝土的拌制厂等采取适当的遮阳降温等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如今混凝土的运输多通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因而在运输过程中应尽量进行轻度搅拌,避免混凝土出现沉淀现象。

1.2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工程环节。而在浇筑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在其表面泌水的现象。事实上,混凝土中水分的存在对其自身的质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隐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浇筑中的水泥会不断释放大量热量,使得混凝土再起内部出现温度不断上升。而伴随着浇筑工作的结束,温度又会随之而降低,这种前后温度的差异使得混凝土在其自身内部形成了较大的拉力,进而使得混凝土裂缝现象频发。因而房屋建筑工程进行浇筑过程中,务必进行降温减害处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温差,减少拉力。要将混凝土的强度充分利用,提高其承受温差拉力的能力,在房屋建筑工程现实工作中若在浇筑后4小时其表面有出现裂缝的迹象,则可以适时考虑是否对其采取二次的压光或二次浇筑的处理,以此严格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1.3钢结构施工技术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最为常见。由于钢结构施工本身具有轻型、大跨度以及钢筋混凝土组合等多种钢结构特性,使之在现代的房屋建筑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虽然其具有简单快捷等诸多优点,但是其导热性强的特质则极易造成火灾。因此在钢结构的施工中,务必要时时注意现场的防火设施是否完备可用,严格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做好防火的应急措施。除此之外,还应在钢结构的钢铁性质选择上尤为注意,在其施工过程中注意很焊接等技术,对高危设备应进行定时检查和控制,以防发生意外事故[4]。

1.4泵送技术

随着科技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高层的房屋建筑越来越受到房产市场的青睐。但高层房屋建筑受到物理因素的影响使之在施工建造方面存在诸多的困难。因此应及时引进泵送技术,进行混凝土的输送。为使高层的房屋建筑物施工质量和工期都达到预期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客观情况,合理配置相应数量的泵机。就我国现有的技术来看,我国在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时,应多采用参粉煤灰技术或是化学外加剂技术。这种即可以保证满足现场施工的相关设备的要求,又可以满足房屋建筑工程对混凝土比例的精准要求,从而达到在高层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输送的施工效率。

2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解决措施

2.1提高材料及技术指标的控制

房屋建筑工程中,材料的质量与技术水平是工作环节中的重中之重。要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就需要质量和水平,首要条件就需确保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只有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才能从根本上使材料的质量得以保证。

2.2建立健全安全意识及安全管理措施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高度重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工作原则。切不可因工程进度、工程成本而将“安全”意识形式化、流程化。为了使施工现场避免出现安全隐患,房屋建筑工程中应对每一个现场施工的细节进行紧盯严控,将安全问题制度化、责任化。建立专门的安全责任小组,小组负责人为安全问题的第一负责人,将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同时对参与不同施工活动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从而有效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从业水平。

2.3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房屋建筑的现场施工管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项目,需要监理单位与项目部双方发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合作共赢关系,以此来推进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通过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使管理权力下放至一线管理者手中,充分调动起基层管理员工的主导意识。使其在问题发生时第一时间对现场的人员、设备等资源进行协调与调配;另一方面,监理单位则在定期进行检查施工现场的工程近况,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进行合理把控。

2.4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将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规范化流程化,以此为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进而促进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有效监督,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施工的效率。

3总结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是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但又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因此本文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工作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多方面分析,对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也做了多维度的解析。通过对现场施工的加强管理,对现场施工技术及施工现场的管理理念进行充分适当的运用,以此来切实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的整体水平,让广大民众能住上安心房、放心房。

参考文献

[1]文龙,张兴成.试论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J].中华民居,2013,29(7):60-62.

[2]王裕维,童明达.论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J].建筑安全,2007(7):204-213.

[3]齐凤琴.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讨论[J].建筑.建材.装饰,2012(02):55-56.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护对策,安全防护

 

我们在对建筑施工生产全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 将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对策作为手段,将施工安全技术与安全防护对策作为支撑,互为补充,综合治理,建设好建筑施工安全系统工程,以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的目标。

一、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概述

(一)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的定义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 就是以研究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保证要求为核心,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指导,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探索施工安全的内在规律性,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和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环节进行预测, 从而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安全保证措施, 以预防和控制安全意外事故的发生及减少其危害的技术和防护对策。

(二)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而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施工技术、施工工艺也越来越复杂,要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这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积极落实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作为市场经营策略,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建筑企业竞争力以便更积极地开拓建筑市场。

2.有利于提高工人安全施工的技能水平,丰富劳动力市场,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步伐

我国建筑企业的工人大多数来自农村, 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就成了建筑工人,自身文化不高,施工技能落后,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淡薄。通过对其教育培训,改变生产观念,提高其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水平,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3.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为建筑施工的特点,建筑业总是事故高发段,而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给工人带来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稳定发展也造成负面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积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以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为支持,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术,严禁“三违”现象,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势必会消除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也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二、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基本措施

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应针对施工全过程中各种特定工程项目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安全保证要求,相应采取消除隐患以及警示、限控、保险、保护、排险和救助等安全技术与防护基本措施, 同时它也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重要内容。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报告;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的,应当立即制止。

2.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工作,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前期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指导全局、统筹规划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是施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也是保证各项建设项目顺利地连续施工并从而多、快、好、省的完成施工安全生产任务的前提。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做好施工平面布置。施工现场要合理组织施工作业面,避免出现相互干扰;合理组织作业人员,合理编制作业面的工种、技术等级;合理安排作业流水线,避免危险交叉作业等。做到既安全文明,又合理使用平面和空间。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工作。建设工程施工前, 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施工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施工现场暂时停止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防护。

4.及时发放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人员应当遵守安全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等施工单位应当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并书面告知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

三、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措施

实践证明,安全须得文明,文明导致安全。。现在许多施工企业都已认识到,必须把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作为确保施工生产安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必保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一)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作业)体系

创建文明工地、推行文明施工和文明作业,不仅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也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安全与文明密不可分,共处于一体,组成了安全文明的共同体;创建安全文明工地与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也密不可分,组成了安全文明施工的共同体。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的任务是缔造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和规范施工生产作业的安全文明行为。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状态包括创造安全文明施工场所和采用安全文明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两个大的方面,而施工生产的安全文明行为即进行安全文明作业和操作。

(二)施工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文明施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是相辅相成的, 施工安全生产不但要保证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井然有序,改变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对提高投资效益和保证工程质量也有深远的意义。

四、总结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我们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群策群力,齐抓共举,治根治本,为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为构建安全生产新格局而努力,为实现社会和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p2301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2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生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现代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传统管理理论,并结合实际工作的研究得出,该基本原理通过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技术,进一步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系统和各个操作环节及作业过程中隐含的一些不安全的因素,然后合理定性这些因素,评价其定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按照评价结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全程控制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工序,并最终减少危险及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另外还要科学预测和预报安全状况,营造出安全的施工操作环境,使施工生产效果最大化。人、机与环境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人也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系统划为三个子系统。这三个系统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又相对独立,协调好这三个子系统才能使整体功能达到最优水平。

建筑工程施工工作非常复杂,其中也包括很多因素,管理起来比较难,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施工安全管理非常关键,它能够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促进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包括技术上的、管理上的;有直接因素,也有间接影响;人的不安全状态可能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样有可能引起;这些原因既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且这些原因还是变化着的。所以,施工安全管理处于整体的动态模式中,该项系统工程非常复杂。

二、现代建筑施工的特点

建筑产品性质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的特点。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的体积更为庞大、种类更加多、整体分开较难、分量重不易搬移等,这些都是建筑产品集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建筑安全技术还包含高处作业、起重、机械加工以及防火、防尘、防毒等多专业的安全技术。除此以外,还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

产品稳定性,人员的流动性;b.产品的种类丰富;c. 施工技术复杂性;d. 施工场地多为露天和高处作业;e 机械化水平低。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建筑业还处于不成熟状态下, 管理不规范,利益的驱动以及建筑施工的特点使得建筑业成为一个危险大、事故发生率大的行业。正因如此,建筑施工的五大伤害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3.1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建筑市场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工进城参与建筑施工,虽然充实了施工队伍,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相差很大,很多国有企业施工现场,通常也只有一般管理人员和少数工种属于正式工,操作工人大多以农民为主,农民工是建筑业劳动力的主体。然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未经过应有的岗前培训对于安全生产科学知识这一块了解不多,安全操作水平较低,安全意识缺乏,不懂得自我防护。如今建筑市场上很多一、二级资质的施工企业都变成了纯管理型企业,尽管其具备一些管理能力及素质,但部分公司里的劳务施工队伍并不合格。一些公司工程中标后,将整个工程分包给其他专业队伍,公司内部委派几个技术人员去监理施工现场即可,人员配备资源达不到要求,分管安全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有的公司任命的项目经理只是个挂牌的,可以说是虚有其表的那种,基本不会去现场,或者很少去现场,他们只是走下这个管理程序而已,而工地的现场监理主管,自己也要参与施工,同时还要管技术,监管施工安全,一个人担负多个人的责任。安全生产制度未能有效实施,施工管理杂乱无章,安全生产得不到切实保障。在这种情形下,要按要求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行文明施工,难度就会增加。

3.2施工安全应对措施不完善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者对相关建筑施工安全规范缺乏深入了解,无法认真落实下去。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和措施仍出现一些问题:①施工安全资料失真,施工过程没有按照规范标准及要求进行建档;②脚手架搭设不合理;③忽略了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④“三宝四口五临边”,忽略了防护管理工作;⑤现场施工用电不合理;⑥施工机具防护不科学。施工机械使用不恰当,没有按要求配置漏电保护器;⑦门吊搭设不合理;⑧塔吊和外用电梯操作不合理;⑨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不高,施工单位对之缺乏足够的重视。

3.3缺乏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

现在建筑行业涉及到的管理技术水平还不高,且在工作中还出现了很多问题。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施工行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管理及信息技术的出现,给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搭建了平台,这是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广大建筑施工从业人员更高的工作效率,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现代建筑施工行业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主要有:①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的建筑施工安全等级评定;②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③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④建筑施工安全状况的模糊评判方法;⑤其他先进的管理技术及信息技术。以上提到的这些管理和信息技术在国外有了较快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拥有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及科研能力,在新技术方面有了骄人的成绩,而中国很多地方几乎没有引进这些先进的技术,对技术的研发程度也不够,无法普及运用,不过伴随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广大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支持, 普及和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施工单位而言还是有前瞻性的。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搞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及宣传工作。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注重加强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学习,如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重要安全设施、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重难点部位安全技术措施等的培训是必须,另外还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要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防范能力低,这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特点,也是容易忽略的地方。培训时,注重结合多媒体等教育手段,在图画中让施工人员获取资讯,能够提高其感知认知能力,以及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同时还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将安全生产宣传的思想灌输到施工人员心中,提高其防范意识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4.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步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完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逐步推行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企业要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来管理,定期考核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否有效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要贯彻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第一步就必须明确界定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权及利益范围,要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纷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每一个环节中都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有效运行,对于违反责任及要求的人员要追究其事故责任。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能否落实好关系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4.3做好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的安全工作

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现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安全防护和管理工作要做到:施工现场布置安排妥当、大门、现场材料放置整齐有序,做好材料设备标识及清晰的安全标志。施工现场要按照安全交底制度严格进行,施工班组上岗前要根据当天的生产安排,依据不同的作业环境及天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做出更为详细要求,尽量避免,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4.4增加经费的投入

建筑安全要做好,经费投入也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调查研究,预算出工程造价计价,确保其一定的科学性,将安全生产专项费用独立开来,做到专款专用。现在施工企业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这一做法正在试用中,这种做法较为妥帖,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确实有不小的作用。

4.5 加大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管理力度

一个合理的安全事故专项方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能否有序开展至关重要。在方案中,必须要明确一切指导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如工程施工的前期阶段,要以建筑工程的规模和结构为基础,确定和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并对比之前的调查资料,定制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实施方案。最终设计出与实际相符合、行之有效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同时,有些较为专业的操作程序和施工项目还必须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出一份专项安全施工管理方案,方案中要明确体现技术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的职权。

结语

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重视起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安全培训及宣传,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施工现场和施工班组的安全工作等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推动建筑施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刚.《建筑施工安全手册》[M],金盾出版社,2005年

[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安全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11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管理水平 科学管理施工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日益增长。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影伴随的施工安全事故一直存在,并严重威胁着施工者的生命安全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重点所在,由于建筑业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和安全管理等工作的欠缺,造成安全事故隐患颇多,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

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划分不合理。我国建筑法中规定: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基本上都是要建筑施工单位来承担,而建设单位或业主对安全责任的承担非常有限。如此以来,导致监理单位和业主只关注施工进度、质量和投资相关问题,认为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机械安全问题是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问题,很少参与安全管理。

(2)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和调节机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仅仅依靠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其效果非常有限。通常情况下要想扭转被动的局面,就需要借助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和调节作用,通过调动建筑业主体的自身追求来改善安全管理业绩。历经2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进步,许多施工单位开始适应了市场变化,都开始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但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落后,造成建筑工程安全制约机制不健全,市场的经济杠杆作用和调节作用无法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工伤保险制度推行缓慢,保险险种形式单一,理赔困难,施工单位参加保险的积极性不高,施工单位缺乏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等等造成安全管理漏洞百出。

2.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存在的管理问题

(1)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国对建筑安全技术研究不够,没有先进的安全科技成果来解决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性问题,还存在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未保持同步。第二,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在建筑工程施工队伍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者,其中有部分较为专业的知识分子,但也仅仅设置在测量、质检及财务等岗位。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通常较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范、安全防范措施等了解不够深入,无法科学的对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第三,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安全防护用具、安全防护技术、机械设备等相关方面的技术程度较低,定型化、标准化、工业化的程度较低。我国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整体的落后,导致施工单位在采用安全防护用具,制定安全管理技术规范方面不合理、不科学。

(2)安全管理不到位

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我国先后出台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而建设部也出台了《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调查程序规定》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等部门规章制度。部分施工单位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忽视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同时加上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够,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缺乏,违规违章操作,施工单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工人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诸多因素造成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3)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未落实到位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项目经理实质上是项目的利润主要受益人,项目经理过分重视经济利益,造成对安全管理的忽视。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安全防护不符合技术标准和相关要求、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未建立真正有效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未重视和履行安全责任,任意压缩施工工期,未依法给付施工单位必要的规费和管理费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导致安全事故隐患较多。

三.建筑工程科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科学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要严格遵循安全管理基本原则:

(1)正确处理好安全和生产的统一关系、安全和危险的并存关系、安全和速度的互保、安全和质量的相互包含、安全和效益的兼顾等相关关系。

(2)遵循六项基本原则:坚持“四全”动态管理、检测安全管理的目的性、管理生产的同时要管理安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管理重在控制、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3)坚决做好“三同时”和“五同时”。在新建、改建或扩建建筑工程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引进建设项目时,必须要保持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生产、使用。

(4)做好“三个同步”。保持安全生产和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及经济建设同步实施、策划、发展。

(5)事故处理“四不放过”。调查处理工伤事故过程中,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及员工受不得相关教育不放过、施工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事故隐患整改不合规范不放过。

2.完善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

为了科学提高建筑工安全管理水平,要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要建立单位、班组、个人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同时要运用好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登录、存贮、分析、加工输出及信息反馈等功能。对每天获取的安全信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及时处理和综合分析,及时查找工程事故隐患,立即处理。目前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安全信息缺乏的问题,信息反馈不及时、传递渠道不畅通,造成危险信息无法及时处理。通过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及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将数据通信设备和技术应用到安全管理者红,利用通信网络将不同地域的安全信息连结起来,集中分析安全信息,为安全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管理依据。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加大各级监管力度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要逐级细分安全责任指标,要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考核,并坚决执行施工安全和质量事故一票否决制。建设单位要作为工程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出现追求利益而降低工程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不能强迫建筑施工单位降低材料标准或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单位要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施工过程中禁止偷工减料,避免粗制滥造,杜绝制造豆腐渣工程。工程监理单位是工程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要提高监理水平,将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软件建设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安全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工程项目职能部门是工程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项目各职能部门都不折不扣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能成为统一的有机整体,才可能确保安全管理顺畅。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规程及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都是人们在过去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中所记录的宝贵经验和总结,同时也是确保施工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要组织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安全规范和安全管理者制度,科学编制施工安全责任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安全事故检查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及消防保卫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规程。通过对安全管理资料的完善和软件建设,有效控制安全施工,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工程安全管理能力。

5.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努力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层层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管理程序、明确具体的安全管理人员及管理责任、明确具体的安全生产培训要求、明确具体的安全管理责任惩罚处理措施、明确安全事故整改措施及整改验收制度。建立工程安全管理奖惩考核办法,通过实施考核,执行奖优罚劣,充分调动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从业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自觉性,巩固执行安全责任制度,从制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施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素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成分和投资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而许多施工单位的安全文化基层建设较为落后,要加大施工单位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努力学习同行中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对安全管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大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岗位技能、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定期开展安全事故实例讲解,消除安全管理人员或班组长所谓的“成功经验”的误导,将“要人人安全”转变成为“人人要安全”的自觉行为。

7.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建筑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可采用系统安全分析法和直接经验法,结合施工单位情况、工程类别、施工工艺、机械、设施、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建设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危险因素被激发的可能性,正确认识危险的出险程度及危害。对危险源辨识后,要制定对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来严格控制重大危险源。施工现场要防高处坠落事故,对于高度大于2米的作业平台,要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出现滑倒、踏空造成高处坠落。在高层边界位置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栏,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器具,防止出现高处坠落。通过对一系列危险源的辨识、分析、处理、整改,有效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安全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头等大事,施工单位要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政策规范引导安全施工,检测施工现场事故隐患,采取对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彭惠玲 开展OSHMS认证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03年7期

[2]马修宏 王立宁 分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35期

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安全;施工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35-01

1.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定义

1.1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定义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针对施工安全生产组织和实施的各项管理活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针对不同工程的自身特点,依据国家的相关安全管理条理和法规,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活动,对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含义确定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中涉及的一系列施工技术及工艺的综合管理及组织活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借助一定的管理手段,实现对施工技术的优化和运用,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相关原则

(1)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在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及技术管理中,应通过合理和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实现对施工成本的合理控制,降低施工中资源的浪费,提升施工效益,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1]。

(2)施工技术的合理、科学原则。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安全及技术管理过程中,应坚持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和科学,通过合理科学的施工现场管理来实现对现场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的保障,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规范及标准原则。建筑工程现场管理的规范及标准原则是保证施工工程项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保障[2],通过对施工相关规范和标准的遵循,来保证施工的制度化和程序化,实现施工工作的有序化。

(4)安全及可靠原则。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为了能够保证施工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应该坚持安全及可靠原则,从而实现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性的整体提升和全面保障。

3.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研究

3.1建筑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人员安全观念和安全意识。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通过严格的安全管理条例和制度的规定来实现对施工人员安全观念的强制性提升。同时,要通过适当的安全培训和交流会,加强对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促使施工人员安全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提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每个参与工程的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单位的利益。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将施工安全作为项目的最重要问题来看待。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控制施工中各个环节,坚决杜绝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漏洞;定期加强对施工现场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位置进行检查,降低安全问题出现机率;加强对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培训,对每个施工人员做到上岗安全素质审核;实行现场安全施工监测,对现场的施工活动进行认真的监督,以保证施工环境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对于道路桥梁施工项目,应按照以下程序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

(3)全面监控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照设计中的各项要求进行施工活动,施工活动是否满足国家各项规范及标准的要求。如果施工活动存在着偏差或错误,监控和管理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纠偏作用。而当施工活动中出现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或措施时,可以及时的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实施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责任制度。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借助合理、科学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责任制度的实施,将安全管理的责任赋予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个工作人员身上,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观念,从而实现对施工项目安全性的实质性保障[3]。

3.2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体系。在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中,应结合施工现场存在的技术管理问题,综合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需求,建立和健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实现对施工现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保证。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全面和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来为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2)科学和合理管理施工材料。对于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应结合施工现场对于施工材料的需求情况以及施工的相关进度,合理控制施工材料的进场和储存;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对于施工材料,应合理规划储存场地,按照合理的计划实现对施工材料的安排和贮藏;施工材料管理人员应定期对仓库施工材料进行清点,保证施工材料的合理运用,避免出现材料丢失或管理混乱现象。

(3)保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控制,是对施工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之一。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控制能够顺利的进行,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的全面和细致的保证。应建立先进的检测反馈制度,将检测中反映的施工质量问题及时的反馈施工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做出相关施工改变,以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部门还应要加强工程质量验收工作,严格管理施工的相关操作流程。在对施工的各环节进行检测和监督后,应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和仔细的研究、分析。

4.结语

本文明确了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的内涵,全面研究了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工程现场安全与施工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为我国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提供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润涛,周奉林,谭剑锋.浅析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