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家居培训总结

家居培训总结

时间:2022-05-01 23:02:17

家居培训总结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1

近年来,江苏省持续强化城乡一体化的理念,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环境不断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江苏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虽然逐年上升,但横向比较来看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的比重较大,这一定程度上制约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江苏省目前不断加大对农村居民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培训,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以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

1.江苏农村居民培训现状

本文采取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宜兴、如皋、徐州的三个地区进行了调研。在实地访谈中,走访了当地政府,从事相关工作公务员,获得了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的一手资料。问卷调查共发放99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89份,包括苏北294份,苏中311份,苏南284份。样本的男女比例大致为1∶1,苏北男占36.6%,女占63.4%;苏中男占47.9%,女占52.1%;苏南男占45.6%,女占54.4%。调查对象的文化水平以初中水平为主,苏北、苏中、苏南初中及以下水平分别占了80%,61%和58.6%。调查对象中,苏北农村居民年收入集中在2万及以下,所占比例为63.2%;苏中和苏南农村居民的年收入集中在3万以上。调查内容主要是江苏农村居民的培训总体情况、培训参加情况、培训意愿这三个方面。

1.1培训总体情况

江苏省农村居民整体参加培训的情况较好。截至“十一五”末期,江苏省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123.4 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开展农村居民创业培训53.8 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8%[5]。图一数据表示,参加过培训的江苏农村居民所占的比例远超于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比例。在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江苏省的政策措施下,江苏省农村居民参加培训的规模较为稳定,近几年目标完成情况的差距控制在10%以内。同时,江苏省农村居民培训与其他省份比较也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浙江省每年平均42.8万人参加农业专业技能培训[6],相较而言,江苏省参加培训人数略高于浙江省。

横向进行比较,三个地区参加过培训的人数差异很大。从图一数据来看,苏中参加培训人数最多,苏南其次,苏北最少,同时苏北地区农村居民参加过培训的比重与苏中和苏南相比差异较大。

图1是否参加过培训

1.2培训参加情况

据统计,江苏省年平均每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为200万人,在参加培训的农村居民中,有70%的农村居民选择参加免费的培训方式[5]。图二数据也表示,江苏农村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免费培训的方式,参加的是参加免费培训的人占70%以上。

从苏北、苏中、苏南三地农村居民参加免费培训的差异性来看,三地差异很大。图二数据表示,苏北地区参加免费培训的农村居民所占比例最高,为90%,其次是苏中,最后是苏南。

图2 参加培训免费与收费的人数

1.3培训意愿

从表三的数据来看,农村居民在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方式中,运用最多的是收看相关的电教节目,而参加职业培训以提高文化素质的比例仅占所有方式中的10%左右。三地参加免费培训的比例,也仅分别占31.5%,23.8%,21.0%。由此可见,江苏农村居民主动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同时表中数据也表示农村居民对提高文化素质的方式有不同的需求,而政府、培训机构并没有针对这些需求进行培训方式的设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居民参加培训的意愿。

表3 江苏省农村居民通过参加培训以及其他方式提升文化素质的比较

2.江苏农村居民培训存在问题

城乡一体化在推动农村居民培训的同时,也对农村居民的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江苏省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2.1培训参加效果不理想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江苏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虽逐年提升,但仍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农村居民的低文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对培训的认知态度,进而造成培训参与效果不理想的局面。从调查结果来看,参加培训的农村居民,特别是参加免费培训的农村居民,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清,通常是觉得无事可干,或者政府强制要求,才会参加培训,这进而导致培训效果不好的结局。而不参加培训的人,对参加培训并没有兴趣,即使是免费的培训,他们也不愿意参加。

2.2培训的内容与方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江苏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农村居民的职业不再局限于农业,他们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培训内容方面,江苏以种植技术培训为主,而在汽车驾驶、计算机操作,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少之又少。随着江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从事非农业的农村居民越来越多,单一的培训内容不仅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自身需求,也不利于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的实现。据当地的紫砂村村民所言,当地政府没有组织免费紫砂制作的技能培训,他每年都自费去参加紫砂制作的培训。

在培训方式方面,江苏许多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然而实践培训在城乡一体化快节奏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农村居民起着更为重要作用,理论知识并不能解决农村居民的实际问题。正如宜兴紫砂村的一个居民所言,理论知识在指导他制作紫砂壶的效果甚微。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许多农村居民需要参加工作,固定的培训方式极大地降低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可能。

2.3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免费培训次数较少

近些年,制约江苏农村居民培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虽然政府对农村居民培训投资逐年增大,但农村居民培训的经费增长占全省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份额增长缓慢,城乡之间的投资差异依然很大。相应的,免费培训举办的次数就更少了。

2.4培训组织性不高,制约农村居民参与度

江苏省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形式主要是政府组织、工作单位组织以及个人参与。据实地调查得知,个人参与培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工作单位组织,最后是政府组织。从中可以看出培训的组织性不强,这在提供培训资源方面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参与度。同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低培训组织性也无法满足在这一进程中对农村居民提出的高文化素质的要求,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的实现。

3.国外农村居民培训的主要经验

针对上述农村居民培训的问题,本文借鉴对农村居民培训开展较为成功的欧美、东亚地区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对江苏省的农村居民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3.1农业教育体系完善

为提高农村居民的自身文化水平,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教育体系。例如法国在国内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建立了由高等农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农民职业培训等三部分组成的农业教育体系。高等农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级农业机械设计师、园艺师等,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则是以培养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为目标,而农民职业培训是培养各类农业工人[8]。

3.2培训内容与方式的实用与灵活

许多发达国家对农村居民培训内容的制定都突出实用原则。美国、英国、德国等国的培训机构,都是通过市场调查分析之后,根据用户的特殊需要制定培训内容,将培训内容扩展到新型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广,创业与经营以及商业操作技巧等方面[9]。欧美东亚一些国家会根据农民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培训方式。例如韩国政府利用便携式摄像机和无线电通讯设备进行田间演示教学[4]。

3.3培训经费有保障

欧美和东亚的一些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对培训实施保障。美国通过政府立法对农村居民培训进行投资,决定联邦政府在1930―1934年每年向农业和家政教育拨款150万美元[10]。韩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居民培训的经费投入占总经费的80%以上。英国政府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居民还会给以补贴。

3.4培训组织形式多元

欧美的一些国家在培训组织形式方面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法国采用国家、私人一同办农业教育的组织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培训资源。德国政府为鼓励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居民的培训,批准了2万多个私人农业培训企业对农民展开教育和培训,这使德国受农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大大增加[8]。

4.江苏农村居民培训的建议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江苏省在农村居民培训方面仍面临着许多考验,例如新型职业农民较少。据统计,2010年江苏省农村生产能手、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农村实用人才总量148.4万人,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4.8%,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5.5%[11]。本文借鉴上述国外农村居民培训的经验,提出以下的建议。

4.1以城带乡,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积极性

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很大原因是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的制约。近几年,江苏省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增加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但这远不能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江苏省应利用好城市教育资源,将城市的师资力量、办学硬件设施辐射到乡村,以城带乡,逐步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以此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

4.2制定满足农村居民需求的培训内容与方式

培训内容的制定应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使得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居民因此需要相应的产业转型培训;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们在生活上需要新的技能,例如驾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培训方式也要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据调查,江苏在短期或专题培训班、课堂讲授和现场指导等现场培训上比重很高,其它方式广播电话、互联网、卫星远程教育等较少。江苏省借鉴国外经验,根据居民需求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例如在经济和文化水平较高的苏南地区可采用远程教学。而宜兴紫砂村的农村居民使用广播频率较高,就可采用广播培训的方式进行紫砂制作的教学。

4.3建立多方参与投资体制,打破城乡培训投资差异

面对培训投入资金不足、免费培训少的情况,江苏省要逐步建立多方参与农村居民培训的投资体制。第一,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居民培训资金的投入。从2011年起,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实行普惠制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证奖补政策,为加大培训投资和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奠定了政策基础。江苏省政府应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农村居民培训的资助。第二,当地企业也可对农村居民培训进行一定的投入。第三,社会上的一些第三方组织如公益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对农村居民培训也可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各方在投资时,要注重投资的公平性,逐步缩小城乡培训投资之间的差异。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2

20xx年,社区家长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社区建设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以塑造高素质的居民群体,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的,充分发挥市民学校阵地作用,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高居民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文明素质。具体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社区及党总支高度重视市民学校建设,把家长学校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加大领导力度,由社区书记担任学校校长,社区主任助理任校务委员并主管市民学校工作,制定计划、规章制度等。同时聘请专、兼职教师来社区为学员上课,保证学校的师资力量充分,从而使社区家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教学有据可依,为家长学校工作正常开展打下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二、广泛宣传,增强居民参与意识。

家长学校参与对象是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只有发动广大居民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取得真正实效。我们充分利用社区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思想政治、道德文明、科学文化、民主法制、生态环保、创业技能等知识,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充分调动居民的参与意识。

三、突出重点,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社区家长学校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的阵地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围绕“教育”主题,开展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贴近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

1、为充分吸引居民参加家长学校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比如宣传一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采用集中学习;在实用技术、服务居民等技能根据不同类型,采取分组学习,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邀请专家讲课,如失土农民的技能培训,如何教育孩子,文明礼仪、美感教育培训等。

2、突出活动主题创新管理模式。社区家长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结合形势、突出主题,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年初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制定家长学校学习计划,并认真付诸实施。20xx年度社区家长学校培训计划基本落实,先后举办理论、技能培训班12期,党员、居民、学生轮训达800余人次。

以上是我社区家长学校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扩大居民学习的普及程度,开展更多的活动,能够把居民吸引到学习中来,让家长学校发挥更大的作用,最终达到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目的。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3

家政的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心肺复苏;社区居民;普及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072-03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情景的设置为目标,依据制定的教学纲要和内容,采取直观、形象和互动的表达方法,让参与者能够根据设定的特定情景,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直观理解,根据情景下的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现了依托情景来教学的方法。心肺复苏(CPR)指的是人工对病患给予连续性的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即通过心脏按压过程中,让胸壁压力促使心脏可输送全身血液,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为了向病患输入充足的氧气,通过两种方式的相互结合,以代替心脏、呼吸系统工作,短暂维持病患的身体主要脏器血液供应,防止脏器发生缺氧性坏死[1,2]。有效控制意外伤害和死亡的措施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来实现。实践证明,在常温环境下心脏猝死患者CPR的有效时间只有4 min[3]。因此说心脏猝死患者的第一目击者能否参与CPR救治相当关键。近年研究结果显示CPR情景教学在提高学生心肺复苏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4]。在社区进行CPR基础培训,使普通居民了解和掌握CPR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和互救,意义重大[5]。现将我院对居民CPR普及情况的调查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辖区内4个社区的532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居民CPR知识和技能评价表对其进行CPR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的基线调查[6],之后从532例被调查居民中选择愿意接受继续试验的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15~78岁,平均(46.8±1.2)岁;其中69例自愿参加CPR情景教学者设为试验组,其余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57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居民的一般资料、CPR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CPR态度等情况。试验组应用CPR情景教学法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通过情境设计、情景带入、情景运用等手段让大家学习掌握知识。①情景设计:由社居委提供场地,现场播放CPR知识技能光盘,设计某位居民突然昏倒且心跳呼吸骤停的情景[7];②情景带入:培训者按CPR规范程序分布进行演示,再由其他成员模拟进行CPR操作;③情景运用:模拟演练结束后培训者向学院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生的错误,并由大家相互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对照组主要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手册自行学习[8]。培训1周后应用模拟人进行技能考核,根据技能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生命体征评估、意识评估、呼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再次以问卷形式调查其CPR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问卷总内容包括4个方面:(1)CPR需求情况:居民CPR态度调查包括7条,完全没有需求计0分,一般没有需求计1分,有需求计2分,非常需要计3分,满分为21分;(2)CPR理论知识:共20题,总分40分,CPR操作规范流程包括19条重点。总分越高者说明居民CPR知识掌握水平越好;(3)CPR知识掌握主要来源,包括电视、医护人员讲解等;(4)对紧急情况处理情况:统计居民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心肺复苏普及现状

对532位居民进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调查,其中115位(23.0%)居民能有效处理,117位(21.9%)居民知道实施心脏按压,300位(60.0%)居民选择拨打120。CPR需求情况平均得分为(18.5±2.1)分。532位居民中CPR知晓例数148位(27.8%),接受CPR培训人数69位(13.0%)。了解CPR的居民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来源方式为:电视媒体80位(54.1%)、网络28位(18.9%)、医护人员讲解25位(16.9%)、亲戚朋友15位(10.1%),其中以媒体宣传影响居高。

2.2两组居民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原理掌握程度

培训后试验组CPR考核问卷总得分、技能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居民培训后不同学历CPR知识掌握综合评分状况

CPR问卷及技能掌握程度综合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高中以下学历CPR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场急救技术的推广和要求都更高,该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重视现场急救技术的推广也必然成为社会管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CPR普及的有关因素比较复杂,包括:①居民自身因素: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等;②社会因素:政府机关缺乏重视,社区医疗保健建设不到位、缺乏宣传力度、缺乏专业性培训组织、知识传播途径有限等。在对我国社区居民CPR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中,李雅琴等调查结果表明能够掌握CPR知识的仅占33%(3708/11200),知晓但不会实施占比54.51%(6105/11200),不知晓的占比12.38%(1387/11200)[9,10];温汉春等调查发现培训前CPR普及率低至0.82%,但经过短时间培训后,居民CPR操作正确率达95.9%[11]。我国公众性急救培训的基础比较差,而且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如仅特殊行业才有培训的要求,如交警、电力系统职工、导游等行业,而普通居民一般很少接触急救培训机制,因此整个系统并不完善。我国CPR在居民中的普及现状表现为公众急救意识不足、急救知识体系匮乏、认识程度很低、接受急救知识的渠道不足和不专业等特点[12,13]。王玉等[14]调查发现17.1%的居民不知道CPR,38.2%的居民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电视及报刊。大部分人认定医务人员才是CPR学习者,居民自身无需学习。有研究表明,从掌握CPR知识必要性来看,97%的居民认为是必要的[15]。本组调查发现居民CPR知晓率仅为29.6%,而接受CPR培训比例仅为13.0%,仅有23.0%居民能有效处理紧急情况,60.0%居民选择拨打120。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高学历人群对CPR宣传的学习效果高于低学历人群,且试验组情景模式的CPR宣传结果与常规培训模式相比,低学历人群学习CPR的效率显著升高,说明CPR情景模式宣传方法可有效提高人们对CPR的学习,尤其是低学历人群。

社区居民通常是第一目击者,其能否参与CPR救治相当关键,因此对社区居民进行CPR知识培训,使普通居民均了解和掌握CPR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和互救,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16,17]。CPR情景教学既增强了CPR宣传对群众的吸引力,又激发了其操作练习的兴趣,加深了对CPR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改变了以往仅仅是宣传知识手册的弊端,经过大家的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遇见此类情况时能够临危不惧,冷静处理。社区CPR情景教学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操作训练CPR 不能得到广泛普及。我国居民中CPR普及现状非常不理想,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让居民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居民紧急状况处理能力,降低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张宇,萧红. 院前心肺复苏100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2009,11(4):105.

[2] 李文涛,安力彬,殷欣,等. 老年人心肺复苏认知现状的调查[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53-3554.

[3] 孙菁,孟凡山,计达,等.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610-1612.

[4] 覃小菊,陈红涛,李剑,等. 情景教学在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5):2094-2095.

[5] 吴妙桓,郭剑虹,许实燕.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580-581.

[6] 李亚敏,张宏亮,贺志飚,等. 心肺复苏中基础及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优化实施的探讨[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7):1883.

[7] 刘延锦,王静,李福琴. 社区居民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12,27(5):81-83.

[8] 冯玉刚.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36-138.

[9] 李雅琴,叶艳巧,张桂兰,等. 河北衡水市桃城区城乡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11):779-780.

[10] 娄平,庄小静,王武军. 护理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81-1383.

[11] 温汉春,朱继金. 广西南宁市343例院前猝死病例发病特点与院前复苏效果分析[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23(5):243-245.

[12] Nishiyama C,Iwami T,Kawamura T,et al. Quality of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g continuous CPR:Comparison between chest compression-only CPR and conventional CPR[J]. Resuscitation, 2010,81(9):1152.

[13] 巩玉刚.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7):136-138.

[14] 王玉,李学惠,刘玉珍,等. 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07,(11):69-70.

[15] 肖雪,汪松,马懿,等. 呼吸心脏骤停心肺复苏48例相关因素综合分析[J].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836.

[16] Suzie Kardong-Edgren PhD,RN Katie,A Adamson. BSN medical-surgical student ability to perform CPR in a simulation:Recommendations and implications[J]. Clinical Simulation in Nursing,2009,5(2):79.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5

主要任务有两项,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一是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试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二是安排今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作,特别是农民工返乡守业工作。刚才,红卫局长传达贯彻了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工作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我市工作的开展讲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政协占春主席和人大的丽芬主任针对目前的单薄环节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很具有新意和操作性,请大家回去后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以上领导讲的基础上讲三点意见:

一、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试点胜利,克难攻艰。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试点工作运行平稳。

市成为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安全79个试点乡村之一。2010年10月1日,2010年7月。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一件惠及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好事,标志着我市多层次的基本医疗平安体系初步建立,这是政府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具体体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各乡镇街道与市直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效果的工作。一是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我市的试点工作。二是健全了基层劳动保证平台。全市17个乡镇街道均成立了劳动保证事务所,并在现有编制内调剂、配备了经办人员,投入19万元购置设备,为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扎实开展业务培训。对各级经办人员开展了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宣传发动工作积极有效。通过上街和入户咨询、发放和粘贴宣传资料、组织文艺节目、电视讲话、电视专栏和电视新闻报道等形式,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至2011年4月30日,市城镇居民登记参保人数达31434人,参保率达55%略高于全市的参保率50.5%共收缴基金140万元,此外中央财政补助25万元,省级财政补助7万元,市财政补助8万元,市财政补助8万元。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有120人(次)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住院报销待遇,医保基金支出40余万元。目前,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总体运行正常。

(二)正视试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各乡镇街道高的90%目前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登记参保率仅达到55%依照市政府的要求,今年8月底前参保率要达到85%以上,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宣传发动还不够广泛。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安全的重大意义、政策规定的宣传不够深入,个别地方还存在死角。三是思想解放不够,工作主动性差。有些部门和个别乡镇劳保所思想观念还停留在激进思维上,对试点工作缺乏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工作,坐等群众来参保的现象显得较突出。

必需认真分析,对试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差别和薄弱环节。对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并建立长效机制。对政策层面的问题,要多向上级反映汇报,争取问题得以早日解决。

(三)加大工作力度。

基础很好。针对下一步的工作,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试点工作平稳运行。再强调几点:

百日攻坚。要依照市政府的要求,1树立目标。今年5月至8月期间,用3个月的时间开展“百日攻坚、争创一流”活动,确保8月底前实现我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参保率达85%以上的目标。请各乡镇街道、各学校和市直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务必严格执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确保提高群众知晓率。市的试点工作才刚刚起步,2创新宣传方式。还有一部份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政策不清楚,又因为农村医保和城镇医保政策层面上的不同,所以导致有很大部分城镇居民不理解基本医疗安全的政策规定,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一是开展“三进”五讲”宣传活动。三进”即政策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五讲”即讲政策内容、讲参保好处、讲政府补助、讲资金管理、讲报销方法。要继续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和咨询力度,电视台要配合社保局对典型事例采访报道,对参保后受益居民的体会进行宣传,把这项工作动员到人,做到允许可少数人不参保、不能让一人不知晓”二是以服务促宣传。经办机构要改进医疗平安管理和服务,让群众在参保、缴费、就医、报销等环节都感到方便,通过优质的服务感动群众,增强公信度,把群众自愿参保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励群众积极参保,连续参保。特别要尽快把迫切需要基本医疗保证的城镇居民纳入参保范围,让他及时享受到基本医疗平安带来的实惠。

确保良好工作态势。市的试点工作已经有了良好开局,3加强工作调度。总体进展顺利,但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居民登记参保进展不够理想。各签状单位和乡镇街道,特别是社保局,要把百日攻坚的任务进行分解,制定好工作进度表,按时作好工作调度,要把试点工作作为近期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和经办机构决不能有松懈和厌战情绪,必需加倍努力,扎实工作。

兼顾一般。百日攻坚”活动,4抓住难点。扩面是重点工作,要做好扩面必需要解决好几个难点工作:一是学生参保,难在谁收费。学校收费,学校担心被认为是乱收费。去年遇到这个难题,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这不是乱收费,去年教育部对此作了特别说明,学校必需要解除这个顾虑。校中、小学生是城镇非从业居民中的最大群体,组织中、小学阶段学生参保,学校的一份责任,份内工作。从工作进展快的兄弟县、区(市)来看,其中有一条就是把学生参保工作组织好了参保率就能迅速提高。劳动保证部门要加强与教育部门沟通,协调搞好宣传解释工作,教育部门要主动配合,要将推进学生参保放在试点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措施狠抓落实。二是困难群众参保,难在没有钱。困难群众,特别是低保对象、低收入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这部分人员生病多,没钱治病,但享受政策优惠,参保缴费低,要特别帮助,要千方百计纳入城镇居民医疗平安体系,这部分群众参保要请民政局、残联积极协助,确保100%参保。三是年轻人的参保问题,难在自认为不会生病。这部分人参保积极性不高,针对这部分人群,要讲解生活中的不可预测性,要以增强预防的角度,从提高幸福平安系数的角度讲深讲透,让这部分人主动加入参保队伍。四是部门协作配合,难在认为是协助社保局工作。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工作涉及民生问题,不只仅是社保局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工作,这就需要各块做好协作。

二、强化监管,突出重点。认真做好2011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作。

累计培训农民工达3000余人、合格人数2693人,自2006年我市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工作以来。支付培训补贴182.2万元。近两年来,市劳动保证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素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缺乏培训经验、相关制度不完善、监管力量不够等原因,流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客观面对现阶段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单薄环节,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汲取市其他兄弟县、区的经验教训,吃透政策,强化资金监管。同时,要突出培训重点、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培训质量;要紧密结合“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统一思想。

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激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予以了高度关注。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今年开始实施的就业促进法》将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纳入了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搞好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切实抓好农民工,特别是返乡守业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明确责任。扎实推进培训工作高效实施

确保责任到人。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措施,1把好组织关。政策性非常强。这几年,中央、省、市对这项工作越来越重视,政策措施一年比一年多,投入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势头一年比一年好,当前,迫切需要我加强组织领导,把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下去,把这项惠及农民的民心工程做实做好。各乡镇街道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哪一级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哪一级责任;哪个负责人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哪个人的责任。通过责任追究制度,为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确保任务完成。今年,2把好进度关。市下达我市的农民工技能就业培训任务数量为500个,培训任务和资金额度虽然低于往年,但是对培训方式、顺序、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客观上是任务下达晚、资金到位晚,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时间已经近半,如果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超前,很难想象全年的任务如何完成,如何把经过培训的农民转移进来?即使完成,想质量也很难保证。所以要抓紧时间,扎扎实实把培训工作落实好。

确保效益到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是国家惠农政策的体现。实施质量的好坏,3把好质量关。决定着农民是否能够真正受益。今年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劳务品牌方面,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做到市场和农民需要什么,就组织什么样的培训。培训内容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针对转岗转业农民的特点,依照用工单位的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实行订单培训;培训机构培训要立足转移就业,要确保农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依照个人意愿,自主参与培训,自主选择培训专业,自主选择培训机构。要把培训质量放在首位,防止培训走形式,走过场,切实把农民需要的科技知识送到手中。同时,要结合我市实际,紧紧围绕我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战略,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培训,经过培训的农民,要能用得上,要使农民得到实惠。

确保资金专项使用。为加强和规范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的资金管理,4把好资金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市劳动保证局、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监督管理工作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意见》从培训管理、监督检查、资金拨付和使用,特别是工作经费保证等方面,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要严格遵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这一点非常明确,一定要严格遵守。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一下培训的有关问题。对下达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经费,就业办要制定培训计划和拟定资金使用计划,要经过局办公会议研究确定后再组织实施,同时要主动接受市财政、市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规范培训,经费管理的顺序,克服随意性,确保基金平安和发挥作用。

确保监管到位。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经常性监督管理,5把好督查关。市人劳社保局要真正负起责任,协调有关单位,搞好培训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同时要做好信息反馈。要把这项重视起来,配备专人、专门的办公室和计算机等设备。对培训工作进展情况,市人劳社保局要抽调组织有关人员在7月份进行一次全面的督查,对工作进展慢,确实难以完成任务的要及时向市里报告,调整任务;对有违规违纪苗头的要及时采取果断措施,防患于未然。总之,要通过多种措施,确保项目实施惠及农民。

三、大力推进农民工返乡守业,加强助推力度。

市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涌向东南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务工,目前,这些人中的一局部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资产,其中一局部人开始带着管理经验、技术、市场营销和资金,陆续返回家乡投资守业,形成了输出劳务—积累生产要素—返乡守业的发展趋势。农民工返乡守业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支生力军,也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新的亮点。农民工返乡守业,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不但能直接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直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高度重视,应结合我市“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强助推力度,鼓励、吸引和协助农民工返乡守业。

(一)营造农民工回乡守业环境。一是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守业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与市人劳社保局、市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协助他解决守业中遇到实际困难。二是要加强与农民工的联系交流。要建立外出农民工及守业胜利人士的基础数据台账及信息网络,加强与外出农民工的联系沟通,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或利用春节等重要节日,举行返乡务工人士座谈会,进一步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潜在优势和优惠政策,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三是要鼓励和惩办优秀返乡守业人士。要组织开展返乡守业优秀农民工评选活动,对回乡守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惩处,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

(二)搭建农民工回乡守业平台。一是要组织守业项目开发。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守业技术、信息和市场分析。可以定期将外地准备开发的项目、需要投资的项目、优势的行业、紧缺行业等市场信息告知外出农民工,筛选出守业项目供准备回乡守业和已回乡创业的农民工参考,争取他积极回乡投资,协助他回乡经商办厂。二是要建立返乡守业园和守业孵化区,降低守业门槛。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组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同时,要加快建设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守业园和孵化区。要千方百计降低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的守业本钱,进一步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守业。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6

为全面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教育资源,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推进全民终身教育,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步伐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结合__社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全面推动社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文章来源于文秘站网-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区建设,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教育体系,建立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相适应的终身教育体系奠定基础。

二、基本目标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全体社区市民为教育对象开展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素质,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系列教育。

学习型社会是以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基础,保障社区成员受教育权利并满足其终身学习需求,从而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两个文明"程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

__社区要在三至五年内实现下列目标:

进一步推进教育社会化示范工程,促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科学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组织教育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

有计划地发展各类市民教育,实现社区各类教育资源的统筹、衔接、沟通,基本构建__社区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实现纵向社区、共建单位,贯通的全方位覆盖教育;实现学者有其校的多种方式、途径的创新教育;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楼群,为最终建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力争用五年时间,在全市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的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

1.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

建立“__社区教育委员会领导小组”,由社区主任任社区教育委员会主任,由主管社区教育的副主任、委员、社区共建单位负责人、辖区学校、单位主要相关部门领导和聘任街道、市有关教师为成员。委员会领导小组实行年度例会制度。

社区教育委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室”,具体负责制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研究社区教育管理,运行机制等;推进规划的落实,对社区教育进行指导、联系、服务;组织培训社区教育的有关人员等。

2.建立社区教育协会

依照"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发展原则,探索建立社区教育协会,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管理的社会化程度,逐步形成社区管理与依托社会群众组织教育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格局。协会作为社会参与的群众组织,主要是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和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积极宣传、推进社区教育。会员包括社区教育管理干部、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教育志愿者等。理事会成员由社区干部、社区教育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和街道主管干部组成。

3.设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

社区教育培训中心,要在多功能、服务型、开放式特别是在提高市民素质教育开发上,发挥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为加强协调和统筹,负责制定社区教育计划,指导组织社区教育培训,编写教材,协助文明社区创建工作,实施对文明市民学校的组织指导。

(二)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社区教育培训网络

1.健全三级纵向培训网络

一级为社区党校;办公室设在社区居委。

二级为社区居委会文明市民学校。朝着"三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方向,加强基层社区教育建设。

三级为社区其它的市民培训学校,“学生假日学校”、“市民各类培训班”。实现教育培训实体"五有"即健全的组织管理、适用的教育场所、适应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用的市民教材、必要的教育投入。

2.建设各类教育指导服务小组,健全横向网络

发挥特色优势,健全五项教育工程(即胎教、家教、特教、外来人口教育、社区教育中心),在五个指导服务小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培训建设,合起来分别为:普法教育(公德教育)、健身教育(医疗保健)、妇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社会

文化(休闲教育)、婴幼教育(要在"胎教"基础上扩展)、青少年教育、成年人文章来源于文秘站网-教育(从业教育)、老龄教育、特殊教育、外来人口教育,在街道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设成不断完善的专兼职教育的横向网络。(三)形成适应社区市民多种需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和多内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放灵活的大教育体系。

1.大力加强社区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市民实用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基础教育;

2.发挥基础优势,为社区适龄人口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岗位技能教育;

3.统筹、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利用市技工学校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实体,发挥社区成人教育力量和社会力量办学实体作用,提供多样的职业文化教育培训;

4.充分发挥三级学校的作用,并与各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相结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会经济生活、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科学普及等培训服务;

5.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协同社区内中小型企业推进教育制度的建立,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企业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6.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以及其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校外教育活动;

7.充分发挥各类教育指导小组作用,针对专门人群、专项需求,提高胎教、特教、家教、外来人口教育、妇女教育、医疗保健、婚姻教育、老龄教育等专门教育、专项教育的水平。

(四)推进具有时代特色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楼群)的创建,为21世纪成为"人人皆学之区"奠定基础。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通过选聘、兼课、培训方式,使之成为一支能够适应社会化管理并具有一定理论研究能力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

(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在社区中学、小学、幼儿园等教育部门,设立__社区教育研究室,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并与社区教育协会的工作相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取得研究成果。与市__中学合办不定期《社区教育》小刊,做好经验交流、理论成果推广以及咨询服务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做到三个结合:即结合和市、街道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的学习贯彻、结合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进行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窗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宣传窗重点栏目要增加社区教育的宣传内容。

探索社区教育及学习型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纳入到社区干部干部、骨干居民、学习型典型家庭示范户的学习之中。

围绕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次学习型社区宣传教育活动。

(二)实现社区教育的"三个纳入":即纳入社区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区社区建设的计划、纳入文明社区创建计划。

(三)实现对社区教育计划的"三个督查":即人大、政协代表的法律督查、社区居民代表的民主监督、街道及上级的工作督查。

(四)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结合社区教育实际,每年安排社区教育经费,每年递增8投入,采取向单位赞助经费,市民个人投入,上级补助和社区自筹,用于增加设备、改善条件、开展教育培训及咨询等。

(五)加强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科普、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深入进行社区教育与社区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提高社区人口素质等研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可行性的研究成果。

(六)推动区域内的资源共享。辖区中、小学、职业学校、幼儿园、其他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单位等要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社区成员开放必要的教学场地和活动设施,为社区成员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服务。要在资源开发与共享中建立稳定的三大教育教育基地(社区居民素质教育基地、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社区婴幼儿教育基地)。

(七)依据上级街道、市的有关标准,适时评选社区教育的先进楼群、先进家庭示范户、先进个人,抓好典型,表彰先进,全面带动学习型社区建设。

附件:__社区十大教育培训工程

1、大力开展下离岗市民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市民掌握1项实用技术。在培训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以培训为手段,提高市民上岗技能素质。

(1)、大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为主要的知识培训,市民每年接受2次以上培训,每年达到3000人次。

(2)、科普知识培训。按照现代新科技知识培训市民,每年计划完成200人以上培训的骨干培训目标任务。

(3)开展岗位技能证书培训。推荐市民,向街道或市劳动与就业中心推荐培训人员,以专业的单科教育,取得证书培训。

2、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每年至少有一个企业(单位)开展创建活动,并按照“创建学习型企业”标准组织实施。

3、开展计算机和外语培训。联合社区有关单位,对市民开展计算机培训,学习办公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软件,每年培训不少于50人。同时,对青年人开展英语培训,学习简单的日常用语。利用节假日对中、小学生开展上述活动。

4、开展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为加强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长社会知识,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精神,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组织1—2次的青少年社区

活动,并纳入教学计划做出安排部署,年底撰写活动总结。5、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遵纪守法,诚实劳动,文明经商,力争培训率达到80以上。

6、坚持开展法律、社会公德和公民道德教育。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制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维护社会的稳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橱窗等形式加以宣传。

7、开展文明生活教育、心理和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提高社区居民崇尚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科学意识,反对封建迷信,改变生活陋习,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社区中心将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科普知识;

8、开展社区老年教育。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活动,并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使60以上的老年人参加相应的活动。

9、做好学习型楼群、学习型家庭的试点和普及工作。社区教育协会制定“学习型楼群标准”和“学习型家庭标准”。选择一个小区(天一家园)为学习型小区试点,选择20户家庭为学习型家庭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每年召开一次学习型家庭(户)的交流会或研讨会。

10、开展其它教育培训活动。根据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适时开展时事政治、政策法规、人口知识和计生等方面的教育,使我镇社区居民紧跟形势,与时俱进。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农村 成人非学历教育 限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开展形式包括农村扫盲、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广播学校、以及由政府牵头的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职业技术学校牵头的形式、企业主导的培训及受国际资助的农民田间学校等。随着“三农”问题日益受到中央政府重视,由农业部、财政部、共青团团中央等牵头的农民培训项目(“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等)分别以农业创业、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卫生保健、城市生活等为培训内容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农村居民进行培训,成为当前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重要形式。按照中央部署,2012年云南省仅“阳光工程”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10.18万人,补助资金4000万元。乘此东风,最近几年云南农村地区的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迅速,取得的成绩引人注目。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云南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也遇到了发展瓶颈。

一、云南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概述

云南省的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发展难题之一是培训补贴较少,阻碍农民参与培训。《云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17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561元,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5.6%,农民人均文教消费仅200多元,目前的补贴水平太低,不能起到鼓励农民参与培训的作用。如2012年云南“阳光工程”对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参与者,人均补助标准600元;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参与者,人均补助标准100元。补贴水平与参与培训的成本相比,对于农民而言,虽有参与培训的意愿也只能望而却步。此外,成人学习存在需求导向、自我导向的特征,但政府补助开展的培训内容不一定符合农民学习需要。个人按各自需求进行学习,又无法完全负担学习成本。

问题之二,开展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由客观或主观因素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这种不合理现象在教学点分布格局上表现为:教学点设置远离农村,贫困县教学点少。如2008年云南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所在54个县(区)中,其中只有23个县(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而全省贫困县总数为73个,有培训基地的贫困县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这54个县中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一般是设在县城的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驾驶培训学校等,培训农民的机构远离农村,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无形中已存在,偏远山区农民参与培训往往要比城郊农民付出更大的代价。这种不合理体现在培训对象上表现为:参与培训的农民一般为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青壮年农民。如“阳光工程”之创业培训就要求参与者具有创业基础。虽然这样的门槛设置有利于保障培训效率和效果,但这样一来就排除了农村弱势群体参与培训(云南省农业从业人员中未上过学的人员占15.27%,小学学历者占56.35%)①。总之,云南的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越是贫困县份,发展程度越低;越是贫困人群,更容易被排除在外的恶性循环。造成这种恶性循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原因,又有人为的原因。

二、 云南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存在问题诱因分析

(一) 地理环境对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限制

云南属于高原山区省份,全省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就的10%,大面积区域高低参差,但在一定范围内又有高原面。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淌。全省地形山地占84%,高原、丘陵占10%,坝子(盆地)占6%。全省128个县(县级市、区)中4个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70~79.9%,13个县山区面积占80~89.9%,9个县山区面积占90~95%,其余的县均在95%以上,有18个县99%以上都是山区。这样的地形对云南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云南多山高原、山高谷深的复杂地理环境导致农村居民点分布散落、交通不便,从而间接限制了我省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发展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一方面,必须考虑到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必须考虑到培训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开展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器材设备、实训基地,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政府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招标的形式(能否提供食宿为参与竞标的资格之一),将各种培训任务发包到辖区内的乡镇成人技校、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培训公司,政府则只发挥监管的作用。这样的解决方案固然有可取之处,但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教学点远离受教育对象。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教学点距农村居民点较远,貌似是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实则不然。

事实上,这种距离实际已经限制教学点覆盖面、限制招生信息的传播范围,增加了农民参与培训时的交通、通讯成本,成本的增加必然降低参与教育培训的意愿(2010年全省农民用于交通、通讯的支出人均仅为337.9元②)。已有实证研究表明,不方便、没时间、到乡镇、县城参与培训成本高已成为影响我省农民参与培训的重要因素③。成人非学历教育已经成为扶贫开发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云南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大部分处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在县城、乡镇开展集中培训不利于边远地区农民的参与。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一般发展较落后,他们一般居住在半山区、高山区,距离城市中心较远,教学点的这种分布不利于少数民族的参与(云南还有10%乡镇未通油路,2%建制村未通公路④)。

复杂地形还造成云南省人均耕地较少(人均耕地仅为1.018亩),从而间接影响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黄宗智先生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论述了因为人口压力及缺乏转移剩余劳动力之途径而导致的农业“过密化”(即投入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递减)的增长方式,使得长江三角洲的乡村基本上处在仅敷糊口的水平线上的观点。确实,在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下,每户农村居民被分配到的耕地是有限的,在有限的耕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已不能提高有限耕地的产出。舒尔茨、林毅夫等学者认为农民同样是理性的,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同样追求利益最大化,并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选择生产经营方案和分配家庭有限的资源。目前,农民参与培训的首要目的就是增加收入⑤,对他们而言参与培训是家庭有限资源的一次重要分配。在现有的农村生产条件下,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农民已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上投入更多。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资金投入的预期使得农民对关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培训实用性、实际价值产生质疑,从而降低农民参与该类培训的意愿。因而,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重心应该倾斜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上,但云南的经济发展程度、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接纳产业又限制了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二)云南经济发展情况对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的限制

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在培训技术技能、引导劳动力转移中将发挥到重要作用。但是,云南省目前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状态限制了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挥这种重要作用。因为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还是在省内,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由欠发达地区流向省内、市内、县内较发达地区的特点,因而云南省经济发展所需劳动力类型从根本上决定着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内容和发展规模。从宏观上看,2012年云南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云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16.0:42.9:41.1,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数量能力增强。即使总体产业结构趋近现代化社会,但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烟草产业、旅游业、能源产业(以前是电力产业,后改为能源产业)、生物产业、矿产业都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本身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而且其中大多企业为国企,对学历、技术要求较高,加上国企垄断地位导致员工福利待遇较好,求职应聘者较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不可能。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参与五大支柱产业中只有低端、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可能性。建筑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仍然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领域,就业岗位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大多为体力型工作,就业层次偏低,不参加培训也可胜任工作。这样的就业环境限制着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开展。

(三)“多元一体格”局限制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

“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各有其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从而区别于其他民族;“一体”是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在云南彰显无遗。云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总体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一些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散居于其他民族之间。一些民族则高度集中于一个地、州,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则散居于城镇,以村寨聚居。全省没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县。25个少数民族中有2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有的民族还有几种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少数民族世代在云南繁衍生活,已经孕育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虽历史悠久,由于受自然条件、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大部分少数民族深陷贫困问题中(云南7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县大部分为少数民族聚居地),财政收入主要靠上级补贴,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仅够维持基础教育实施。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在基础教育领域,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率高、升学率低。

总之,云南少数民族民族生态环境、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差异性限制着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发展。在民族生态环境方面,少数民族一般居住在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信息封闭、教育人力、物力、财力较难进入,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辐射仍有盲区。在民族文化方面,23个少数民族有各自的语言,部分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而如今的教育一般实行双语教学或以汉语教学,教材也大多以汉字编写,缺少本土课程。这无疑会存在交流沟通的困难,少数民族成人学习难度会增加。加之现在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的最大特征是短、平、快,这将大大降低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较低的效果和质量将严重影响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在地区中的形象,阻碍非学历教育的推广。在民族心理差异方面,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心理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行为态度、价值观和文化经验等各个方面。民族心理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少数民族学员参与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过程中出现各种认知、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可能造成理解困难从而降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云南省128个县(县级市、区)级行政单位中有73个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工作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任重而道远。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解决物质贫困,根本上还得解决贫困人口的能力贫困、知识文化贫困。只有解决能力贫困、知识文化贫困,才是造血式扶贫,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教育是培养人力资本,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固然重要,必须重点发展,但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对于由于各种原因离开正规学校教育的成人而言意义深远。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发展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扩大其覆盖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通过农村成人非学历教育让更多的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生产以及从事非农产业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实现各个民族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1] 王军主编.《教育民族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2] 云南省情编委会.《云南省情》[Z].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3] 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4] 李青彦、李开芬.《云南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

[5] 云南省统计局信息公开网.《云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2010年云南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消费稳步提高》[EB/01].http:///tjjxxgk_model/newslist.2011/01/21.

[6] 云南省统计局信息公开网.《“云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十一・五”云南农村经济发展成就》[EB/01].http:///tjjxxgk_model/newslist.2011/01/21.

[7] 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2012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EB/01].2012/12//news.2012/11/07.

注解

① 数据来源:《 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

② 数据来源:《云南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2010年云南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消费稳步提高》

③ 参见:李青彦、李开芬.《云南农民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7.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8

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西华社区古莲小组居民张智城,原来是地地道道的种田人,耕种近三亩田地,还有部分山地。家有四口人,儿子、妻子和60多岁老母亲,日子虽不算很富裕,但也不愁吃穿。

2003年,高海公路拆迁工程启动,张智城家的田地被国家征用,田地由原来的三亩变成了现在的不到一亩,全家人的生活成了问题。听说社区工会正在开办厨师培训班,他报名参加了培训,并从此与厨艺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培训和钻研,他的厨艺越来越精进,在社区和家人的支持下,他筹资开了一家小饭店,现在生意做得很红火,特别是周末,到高海公路一线旅游的人都爱到他的小饭店吃饭。

碧鸡街道办事处位于西山区中部,东临滇池,西接安宁,南连海口,北通马街,总面积76.73平方公里,下辖7个社区居委会,29个居民小组,交通便利,风景优美。

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碧鸡被征占土地8300多亩,现人均耕地不足三分。仅仅在“四退三还一护”工作中,搬迁农户1426户,拆除农房273648平方米,建成滇池草海湿地面积3300亩,大部分村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就地打工、外出务工或经商来增加收入。

面对这样一群失地的农民工队伍,如何从思想、情感和生活上给予他们足够关爱,如何利用公共资源和现行政策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服务,如何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谋生能力,如何搭建一个平台来实现他们“互帮互助,互通信息、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心理诉求,是党工委、办事处和街道总工会一直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碧鸡着重从搭建沟通奉献平台、加强技能培训,实施真情关爱帮扶和丰富文化生活几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生活水平,稳定了农民工队伍。

成立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

2011年4月,碧鸡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协会成立以后,街道总工会从中得到了启迪,在区总工会和区志愿者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决定成立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促进交流、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服务平台。

2011年6月15日,碧鸡街道办事处农民工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暨启动仪式在富善社区举行,西山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和100名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办事处和社区重点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滇池治理、创卫、植树造林、帮扶等一系列活动,为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分忧解难,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此举不仅在我处的重点工作开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全区的各个街道总工会带了个好头,为工会工作的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素质技能培训

针对失地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情况,街道总工会、社区工会联合各社区农技校、利用社区党员多功能活动室,组织开办农民工素质技能培训班,其中西华社区的农民工素质技能培训工作搞得尤为出色。西华社区土地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红映、古莲、红联三个村民小组,6个自然村,现有农户801户、2280多人。为适应社会需求,近年来共组织开展了计算机运用、厨师、面点师、营业员、餐饮服务、插花艺术、珠艺、科普、绒绣等培训班,共培训800余人次,有600多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领到了证书。通过培训,农民工的素质、技能和竞争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业观念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大多就近寻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部分外出打工、经商。目前,整个社区801户农户平均每户都有1人以上从事非农业工作,人均月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

西华社区的“绒绣”技能培训推广也别具特色,通过五期培训班,社区300余人掌握了绒绣技术,现在有100多人在长期固定从事此项工作。目前西华社区与腾冲县腾越园角工艺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技术传授及产品加工合作协议,该项目包回收产品,市场前景较好,解决了周边一部分妇女的就业问题。

西华社区原人均耕地3亩,由于国家征用,目前人均0.5亩左右,有部分家庭已无耕地。

古莲小组居民孙万春,家有五口人,原来也是祖祖辈辈的种地人,为支持国家建设,耕地全部被占用。自从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技能培训班,掌握了厨师和绒绣技术以后,闲不住的她变得忙碌起来,早上卖早点、晚上卖烧烤、白天做绒绣,小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西华社区的鲁艳珍、晏美玲、段惠萍、肖云、何丽华、陈林萍等20人,参加了营业员培训后,于2010年陆续到沃尔玛和五星电器等超市当起了营业员,每月收入2000多元。

西华社区居民段秀兰、卢塞金、孙崇芬、陈春芳等人报名参加了“初级绿化工培训班”,学习如何种植、管理、修剪、养护苗木,经过理论和实践,熟练掌握了绿化工作。目前在高海路沿线的苗木基地工作,平均月收入1000多元,同他们一起参加培训和工作的有100余人。大家都说:“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真是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啊!”

关爱帮扶

由于失地、无特殊技能、安置房建设滞后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因素,失地农民工成为更加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街道总工会经过努力,给予了农民工极大的关爱和帮扶。首先是向上级工会争取各项帮扶资金。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2年元旦、春节、国庆、中秋共争取困难职工农民工慰问金31000元,慰问148人次;争取大病补助12个;帮困助学54人,帮困结对4人、小额贷款和贷免扶补50万元,帮助部分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解决了没钱上学、没钱看病、没钱创业的难题,把工会组织的温暖送到职工群众心间。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9

根据市政府年实事项目――群众性现场急救培训、普及工作(以下简称现场急救培训)的要求,现就我镇年现场急救培训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以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避险逃生为内容的现场急救培训,是降低人类意外伤害程度、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因此,做好这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对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与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一些先进国家已在现场急救培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掌握和了解现场急救技术、知识的人越来越多,现场急救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日趋显现。

各村、居、公司、企事业单位要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镇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加强对本单位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领导,确保市政府实事项目在我镇得到全面落实。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根据区红十字会对我镇下达的工作任务指标(按各镇户籍人口数分配),年内,镇要完成170名救护员的培训和1374名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对象的任务。上述工作任务按各单位人数,分解到各村、居、公司、企事业单位(见附表)。

镇红十字会是本镇此项工作的组织牵头责任单位,负责起草下发全镇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导、协调全镇现场急救培训的日常工作;会同有关方面落实现场急救培训站场所1个,负责全镇救护员的培训和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

各单位根据要求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通过培训建立健全救护员队伍,按下达的指标开展并完成现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完善本地区突发性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护网络体系。

三、把握节点,有序推进

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现场救护培训工作份四个阶段进行:

1、动员准备阶段(4月)

召开本镇现场急救培训工作会议,下发有关实事项目的文件和下达各单位现场急救培训人员分配数;制定年现场急救培训计划,安排、落实受训对象;落实师资的培训任务;落实救护培训站(点)场所;积极做好急救培训器材的购置工作。

2、全面展开阶段(5—6月)

根据培训计划和培训大纲的要求,对所辖地区重点行业人员、社区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急救技术、知识培训,完成170名救护员的培训和400人的普及工作。

3、继续推进阶段(7-9月)

继续做好对所辖地区重点行业人员、社区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现场急救技术、知识培训与普及工作,完成980人的普及任务;并在开展现场急救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本地区、本单位对突发性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护网络体系。

4、评估总结阶段(10-12月)

做好现场急救培训的扫尾、总结和迎接上级考核验收的准备工作;对全镇的现场急救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

四、注意事项与工作要求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10

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情景的设置为目标,依据制定的教学纲要和内容,采取直观、形象和互动的表达方法,让参与者能够根据设定的特定情景,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直观理解,根据情景下的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现了依托情景来教学的方法。心肺复苏(CPR)指的是人工对病患给予连续性的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即通过心脏按压过程中,让胸壁压力促使心脏可输送全身血液,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为了向病患输入充足的氧气,通过两种方式的相互结合,以代替心脏、呼吸系统工作,短暂维持病患的身体主要脏器血液供应,防止脏器发生缺氧性坏死。有效控制意外伤害和死亡的措施通过全民参与的方式来实现。实践证明,在常温环境下心脏猝死患者CPR的有效时间只有4 min。因此说心脏猝死患者的第一目击者能否参与CPR救治相当关键。近年研究结果显示CPR情景教学在提高学生心肺复苏技术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在社区进行CPR基础培训,使普通居民了解和掌握CPR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和互救,意义重大。现将我院对居民CPR普及情况的调查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6月辖区内4个社区的532位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社区居民CPR知识和技能评价表对其进行CPR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的基线调查,之后从532例被调查居民中选择愿意接受继续试验的126例,男68例,女58例,年龄15~78岁,平均(46.8±1.2)岁;其中69例自愿参加CPR情景教学者设为试验组,其余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的57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大体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形式了解居民的一般资料、CPR知识掌握与需求情况、CPR态度等情况。试验组应用CPR情景教学法进行相关知识培训,通过情境设计、情景带入、情景运用等手段让大家学习掌握知识。①情景设计:由社居委提供场地,现场播放CPR知识技能光盘,设计某位居民突然昏倒且心跳呼吸骤停的情景;②情景带入:培训者按CPR规范程序分布进行演示,再由其他成员模拟进行CPR操作;③情景运用:模拟演练结束后培训者向学院讲解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发生的错误,并由大家相互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对照组主要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发放宣传手册自行学习。培训1周后应用模拟人进行技能考核,根据技能完成情况进行评分(生命体征评估、意识评估、呼救、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再次以问卷形式调查其CPR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问卷总内容包括4个方面:(1)CPR需求情况:居民CPR态度调查包括7条,完全没有需求计0分,一般没有需求计1分,有需求计2分,非常需要计3分,满分为21分;(2)CPR理论知识:共20题,总分40分,CPR操作规范流程包括19条重点。总分越高者说明居民CPR知识掌握水平越好;(3)CPR知识掌握主要来源,包括电视、医护人员讲解等;(4)对紧急情况处理情况:统计居民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肺复苏普及现状

对532位居民进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调查,其中115位(23.0%)居民能有效处理,117位(21.9%)居民知道实施心脏按压,300位(60.0%)居民选择拨打120。CPR需求情况平均得分为(18.5±2.1)分。532位居民中CPR知晓例数148位(27.8%),接受CPR培训人数69位(13.0%)。了解CPR的居民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来源方式为:电视媒体80位(54.1%)、网络28位(18.9%)、医护人员讲解25位(16.9%)、亲戚朋友15位(10.1%),其中以媒体宣传影响居高。

2.2两组居民培训后心肺复苏知识原理掌握程度

培训后试验组CPR考核问卷总得分、技能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两组居民培训后不同学历CPR知识掌握综合评分状况

CPR问卷及技能掌握程度综合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高中以下学历CPR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本科以上学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场急救技术的推广和要求都更高,该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因此,重视现场急救技术的推广也必然成为社会管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对CPR普及的有关因素比较复杂,包括:①居民自身因素: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等;②社会因素:政府机关缺乏重视,社区医疗保健建设不到位、缺乏宣传力度、缺乏专业性培训组织、知识传播途径有限等。在对我国社区居民CPR知识掌握状况的调查中,李雅琴等调查结果表明能够掌握CPR知识的仅占33%(3708/11200),知晓但不会实施占比54.51%(6105/11200),不知晓的占比12.38%(1387/11200);温汉春等调查发现培训前CPR普及率低至0.82%,但经过短时间培训后,居民CPR操作正确率达95.9%。我国公众性急救培训的基础比较差,而且阶段性特点比较明显,如仅特殊行业才有培训的要求,如交警、电力系统职工、导游等行业,而普通居民一般很少接触急救培训机制,因此整个系统并不完善。我国CPR在居民中的普及现状表现为公众急救意识不足、急救知识体系匮乏、认识程度很低、接受急救知识的渠道不足和不专业等特点。王玉等调查发现17.1%的居民不知道CPR,38.2%的居民信息获取渠道主要是电视及报刊。大部分人认定医务人员才是CPR学习者,居民自身无需学习。有研究表明,从掌握CPR知识必要性来看,97%的居民认为是必要的。本组调查发现居民CPR知晓率仅为29.6%,而接受CPR培训比例仅为13.0%,仅有23.0%居民能有效处理紧急情况,60.0%居民选择拨打120。同时研究结果显示,高学历人群对CPR宣传的学习效果高于低学历人群,且试验组情景模式的CPR宣传结果与常规培训模式相比,低学历人群学习CPR的效率显著升高,说明CPR情景模式宣传方法可有效提高人们对CPR的学习 ,尤其是低学历人群。

社区居民通常是第一目击者,其能否参与CPR救治相当关键,因此对社区居民进行CPR知识培训,使普通居民均了解和掌握CPR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和互救,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CPR情景教学既增强了CPR宣传对群众的吸引力,又激发了其操作练习的兴趣,加深了对CPR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改变了以往仅仅是宣传知识手册的弊端,经过大家的参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应急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遇见此类情况时能够临危不惧,冷静处理。社区CPR情景教学也有其局限性,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操作训练CPR 不能得到广泛普及。我国居民中CPR普及现状非常不理想,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让居民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居民紧急状况处理能力,降低伤残率。

张宇,萧红. 院前心肺复苏100例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医药,2009,11(4):105.

李文涛,安力彬,殷欣,等. 老年人心肺复苏认知现状的调查.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53-3554.

孙菁,孟凡山,计达,等. 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4):1610-1612.

覃小菊,陈红涛,李剑,等. 情景教学在心肺复苏技能操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5):2094-2095.

吴妙桓,郭剑虹,许实燕.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3):580-581.

李亚敏,张宏亮,贺志飚,等. 心肺复苏中基础及进一步生命支持阶段优化实施的探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7):1883.

刘延锦,王静,李福琴. 社区居民学习和实施心肺复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护理学杂志,2012,27(5):81-83.

冯玉刚.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研究.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136-138.

李雅琴,叶艳巧,张桂兰,等. 河北衡水市桃城区城乡居民心肺复苏知识调查及其对策.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8,7(11):779-780.

娄平,庄小静,王武军. 护理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的调查分析.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381-1383.

温汉春,朱继金. 广西南宁市343例院前猝死病例发病特点与院前复苏效果分析.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 23(5):243-245.

Nishiyama C,Iwami T,Kawamura T,et al. Quality of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g continuous CPR:Comparison between chest compression-only CPR and conventional CPR. Resuscitation, 2010,81(9):1152.

巩玉刚. 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研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7):136-138.

王玉,李学惠,刘玉珍,等. 公众对徒手心肺复苏认知度的调查. 护理学杂志,2007,(11):69-70.

肖雪,汪松,马懿,等. 呼吸心脏骤停心肺复苏48例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7):836.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11

2015年以来,__社区理论宣讲站点建立了以“网络宣讲”“百姓宣讲”“名师宣讲”为基础的基层理论教育模式,即通过自选式菜单的模式,由党员群众自主选择喜欢和适合的课程,同时结合楼宇支部活动、党总支组织生活、远程教学、市民学校等特色载体,多管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群众理论宣讲教育活动。

为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社区深入居民群众,了解居民的现实需求,社区宣讲站依托“远程网络课程”和“百姓故事会”开展生动活泼的宣讲活动。

1、举办“远程网络课程”宣讲活动。主要面向我区基层理论骨干,通过学习省委宣讲团的举办的远程宣讲,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今年以来举办了主题为两会精神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4次网络宣讲培训,参与培训的理论骨干达220人次。

2、举办“百姓故事会”宣讲(文秘站:)活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社区不仅邀请全国最美检察官__、最美__人__、__口道德模范__为居民讲述了发生在他们感人故事,还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讲述身边事与人,参与宣讲人数达13人,宣讲受众达600人次。每月一场的百姓故事宣讲让辖区居民在学习传统美德精髓的同时,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文明社区夯实了基础。

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真正地将社区的宣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在征集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坚持以贴近基层党员干部妇女、贴近社区党员、贴近老人的三贴近为原则,重点打造了“素质提升班”、“技能实践班”两个宣讲教学班,来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学习需求。

1、开办素质提升班,注重理论教育。主要面向辖区广大居民,通过文化教育,提升居民的素质。今年以来,社区聘请党校的老师为居民开办了“中国梦”、“群众路线”、“两会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重要讲话精神等5次宣讲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辖区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素养,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达300多人次。

2、开办技能实践班,注重技能培训。主要面向就业困难群体,通过技能培训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社区宣讲站聘请宣化八维学校老师,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举办“家政服务”、“计算机运用”、“按摩理疗”、“月嫂技能”等各类培训班五期,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了基本技能的保证。

在理论宣讲站开展活动的同时,社区党委结合楼宇支部活动小宣讲、党总支组织生活、市民学校等特色载体,多管齐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员群众理论宣讲教育活动。同时,社区理论宣讲站注重采用新兴的模式,利用新的传播途径如网络、手机、微信、qq等,及时将各类学习内容和学习建议传递到党员群众中。社区通过分类教育的方式,将各类学习目标任务落在实处,达到实效,吸引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到政策理论的学习教育中。

家居培训总结范文12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分前期准备、中期活动、后期总结三个阶段。

由于团队成员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专业知识培训:有取得艾滋病预防培训同伴教育主持人培训资格证书的5 位,其他几位均参加过河北师范大学艾滋病预防同伴教育培训班,拥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因此我们的实践活动的难度就降低了许多。虽然这样,但我们丝毫不敢怠慢。在复习迎考阶段,我们就开始了前期紧张而有序的准备活动。大家通过上网查询浏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向红十字会的老师请教等方式,对预防艾滋病常识宣传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并组织问题、借鉴以有问卷调查、删改整合、印制了一系列的宣传资料和调查问卷,用以通过做调查问卷的方式,在掌握了群众对艾滋病基本常识了解情况之后,纠正其错误,引导正确对待艾滋病及其患者。大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照培训笔记,结合自己参加培训时遇到的问题,积极交流,为答疑解惑认真准备。同时,在河北省红十字会和校医院的支持下,我们拿到了许多相应的宣传画册,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增添了一份力量。

7月19日,别人还在考场奋战的时候,我们就结束了期末考试,带着前期的充足准备奔赴向我们的实践基地——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二居委会。由于我们团队的部分成员是志愿者,经常到居委会所属社区里搞志愿服务工作,因此为本次社会实践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经过沟通商量,我们的实践活动基本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我们分工合作,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写板报,有的发问卷调查,有的张贴宣传画,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对于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及时地交流、解决,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我们把事先刻好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光盘送给社区居委会,并为居民们播放。同时,也集中对一部分居民进行小班培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积极地听取他们的意见,更好地完善实践活动。

活动的下一站: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南一居委会所属社区。由于社区比较大,因此我们在这里付出的时间和心血就更多。原定计划顺利地进行着,但是暴露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由于一部分居民是河北医科大学的老师,因此在他们面前,我们就有“班门弄斧”的意味了,老师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同时,对我们的整个活动给予评价、并且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调查问卷中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也得到了一个再学习的好机会。

在我们实践的这两个小区里,由于居民都比较混杂,因此碰到了许多问题:拒绝接受调查问卷的人不少,接受调查问卷的却又拒绝填写有效信息的也有,当我们为此作出解释时,还有一部分人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每个人的发出的第一份问卷都是深刻的记忆:很少能以顺利地成功开头的。因此,在不断地碰壁、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探讨、不断地交流中,我们一点点地进步着。由于问卷调查中的一些问题比较开放,可能会涉及到人的隐私等问题,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也会觉得很尴尬,但是想到自己实践的目的,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了。

在结束了每天的活动后,我们都会及时地对当天的活动进行总结、评价,以便于次日活动的顺利进行。其实,在每天的活动中,我们的交流和总结就从来没有间断过,谁有了心得体会,谁有了新的想法,谁有了好的主意,我们都会第一时间地让整个团队活跃起来。

活动中,我们巩固了专业知识,增强了个人能力,同时,也学习到许多新的知识,在每天的合作与配合中,我们的感情也逐步升温。李露家在石家庄,但是离我们的实践地点比较远,因此她就搬来和队友一起住,在整整几天的时间中,我们是工作中的好搭档,又成了生活上的好朋友。晚上睡觉之前也不忘说说今天自己的感触,谈谈对某个调查的理解,欢笑中我们在一起。

开学后,我们还将把自己的事业进行到底。与红十字的老师联系,一同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社会的现状并且制定出下一步活动的方案和计划,并综合结果写出一份调查报告,以供预防艾滋病事业使用和参考。

炎炎烈日点燃了我们服务社会的热情,阵阵欢笑承载着我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张张照片是我们几天实践工作的剪影,丰富的宣传形式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每位队员都有自己的感触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