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3 05:01:43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1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及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稳定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地区、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按照“法治约束极端”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六五”普法工作的基础上,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动力,以“七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为契机,以推动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为保障,以基层普法为重点,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和法治创建活动为重要抓手,以“互联网+法治宣传”为新平台,切实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切实做好“七五”普法规划启动、实施工作

1.制定“七五”普法规划。制定出台《关于在全县各族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和《关于贯彻落实<县“七五”普法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2.认真筹备好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第八次全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及地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六五”普法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安排部署“七五”普法工作。

3.调整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调整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成员单位职责。

4.调整县法治宣讲团成员。吸纳更多法律专家、学者、法律工作者,充实扩大县法治宣讲队伍,组织开展法治宣讲活动。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县司法局

(二)突出抓好以“一反两讲”为重点的主题法治宣传教育

5.全面落实依法治疆新要求,开展“基层法治建设年”活动。着眼于基层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通过大力开展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强化基层依法治理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基层法治化管理水平,用法治权威压住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为社会稳定打牢基层基础。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6.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反恐怖主义法》、全力促进社会稳定等主题法治宣传教育。紧紧围绕自治区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反恐怖主义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刑法》修正案(九)、《婚姻法》、《教育法》、《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一反两讲”、“法治约束”等内容的学习宣传,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宣传部、县民宗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7.大力开展学习宣传宪法主题活动。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结合4月自治区宪法法律宣传月和“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树立宪法权威;结合法律颁布实施日、重大事件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民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法治宣传教育;结合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和党内法规。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县普法办、司法局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三)全面加强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

8.加强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学法用法。结合地区制定的《地区关于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完善县各乡(镇)、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国家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定期法律考试、任职法律考试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加强对《实施意见》的督查,把《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考核评估,推动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依据。全面实行国家工作人员就职宪法宣誓制度;启用公职人员网络学法用法及无纸化考试系统,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上线学习法律知识,在“12•4”国家宪法日期间组织全县公职人员无纸化学法考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讲法治课活动,组织开展“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

牵头单位:县人大法制工委、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9.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以学习贯彻自治区中小学法治教育现场会议精神为契机,做好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治教育试点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自治区级、地区级、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各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形成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保障有力的依法治校工作体系。各级学校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通过法制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提升校园法治教育效果。继续开展县模拟法庭大赛和青少年法治大讲堂活动,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法治文化和校外法治实践活动,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团委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10.加强宗教人士法治宣传教育。将法治教育纳入宗教人士教学计划,对宗教教职人员开展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培训,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建立由优秀宗教人士组成的宣讲队伍,引导信教群众树立正信、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牵头单位:县委统战部、县民宗委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11.加强基层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把基层普法作为普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一反两讲”、“去极端化”为核心,强化基层干部群众法律秩序、宗教秩序和政治秩序意识。引导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与法律的关系,认清宗教极端思想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危害,提高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注意做好对被打击人员亲属的法治教育,使其深刻认识到参加违法犯罪活动对国家和个人的危害,帮助家人改邪归正。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村(居)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管理活动。根据基层群众需求,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普法教材、资料的编发和宣传力度。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组织部、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

(四)推动落实普法工作责任制

12.制定出台县行政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的考核办法。根据地区普法办《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结合县实际,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各乡(镇)、部门(单位)认真履行普法责任,在做好本部门本系统内普法工作的同时,结合行业特点和管理、服务对象的法律需求,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法治宣传,形成普法工作合力。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13.推动有关部门分别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执法司法实践中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使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向群众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加强司法、行政执法案例整理编辑工作,适时开展“以案释法”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牵头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法制办

相关单位:县政法各部门和各行政执法部门

建立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和移动媒体作用,促进媒体履行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广告,继续在阿勒泰日报、县电视台开设《法治》、《法制民生》栏目,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例开展及时权威的法律解读,积极引导社会法治风尚。推动公益法治宣传向公共场所延伸,增强公益法治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相关单位:县广电局

(五)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15.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要求,在全面落实县“五个一”、乡镇(街道)“四个一”、村(居)“三个一”阵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新兴法治宣传教育阵地,不断提升法治文化阵地的实用性和长期性,将法治元素融入到城市、乡村公共活动场,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充分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电视屏等,开展全屏法治宣传教育。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16.大力开展基层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基层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作用,组织创作一批“接地气、沁人心”的文艺节目,深入乡村、社区、牧场,结合县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阿肯弹唱”等活动,开展法治文化走基层活动,用法治文化、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在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宣传法律知识、培育法治信仰。结合实际,开展法治走边关活动。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单位)

(六)大力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17.加大“互联网+法治宣传”平台建设。适应公众对新媒体普法的需求和互联网+新常态,各乡(镇)年内要全部开通本乡(镇)普法微信公众平台,大力开展互动性强、趣味性浓的日常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使“互联网+法治宣传”活动常态化。同时以法治、法治微信平台为载体,继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法治关乎你我争做学法达人”月月赛等活动。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七)深入推进法治实践活动

18.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活动。坚持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把依法治理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行村(居)法律顾问、法治副主任、企业法律顾问等制度,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县法制办、县司法局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行政执法部门(单位)

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根据地区法治创建活动要求,进一步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民主法治示范村、普法依法治理合格单位等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开展试点工作,使法治创建活动可量化、易考核。组织开展第八批地区级、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和检查验收工作。牵头单位:县普法办、司法局、民政局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八)加强工作指导,促进工作落实

20.加强工作指导和督查。加强普法队伍建设,适时举办全县法治宣传教育骨干培训班。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日常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21.加强典型培育。开展“六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推荐工作,在全县树立一批“六五”普法工作先进典型。确定县“七五”普法联系点,广泛开展工作交流,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工作发展。

牵头单位:县普法办

相关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单位)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今年是县实施“十三五”规划和“七五”普法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特别是各牵头单位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工作落实,要在不折不扣完成地区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单位)、本行业实际,创新自选动作,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方法、新载体,为“七五”普法开好局、起好步。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2

XX镇“七五”普法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上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省、市、县“七五”普法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全镇“七五”普法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健全普法工作责任制

为确保“七五”普法的顺利实施,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始终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是专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政府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长为副组长,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普法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各村、社区和辖区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七五”普法领导小组。全镇确定普法联络员16名,建立普法骨干、普法志愿者队伍19支230人,先后培训普法骨干280多人次。二是紧密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七五”普法总体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要点,各基层单位也制定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的工作计划。三是镇党委定期召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对全镇普法依法治理进行安排部署和分析研究,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全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四是镇党委、政府每年都与社区、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不定期进行抽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确保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法律十进”活动

按照“七五”普法规划和开展“法律十进”活动的要求,我们将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农(居)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和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等紧密结合起来,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加强了对普法重点对象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普法宣传实效。

1、以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为抓手,促进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七五”普法启动后,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制订了党委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治培训、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等制度。镇普法领导小组每年都组织开展法治培训、法治讲座和普法考试,组织学习了《宪法》、《婚姻法》、《物权法》、《食品安全法》、《土地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做到培训有计划、训后有考核,提高了全镇干部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2、以农民学法为突破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我们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以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为目的,采取多种形式、耐心细致地对广大群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依照每年度“七五”普法工作要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先后开展了“精准扶贫,送法下乡”、“法律服务进村入户”、“ 情系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城市建设发展”等活动。全镇两个村基本达到了“五个一”:即每个村设一个法治宣传专栏,每季度在村民中上一次法制课,配一套法律书籍,建立一支普法志愿者队伍,每户培养一名法律明白人。依托“五个一”和其他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3、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目的,深化学校法治教育。我们从落实好法治辅导员制度入手,坚持课堂教育和自我教育并重,采取法治文艺演出、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有效推动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活动,青少年在校学法得到进一步巩固,使普法教育从学校走向家庭,向社会延伸,探索出一条学校与家庭相结合的普法教育新途径。三年来,在辖区学校全部配备了法治辅导员,并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开展学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3场(次),受教育师生达6800多人(次)。

4、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为重点,促进企业诚信合法经营。我镇地处县城中心,人口集中,企业较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镇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此,司法所、综治办多次与镇安监站一起,深入辖区各商场和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政策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社区还配合县人社局摸清县城外来务工人员底数,深入辖区各企业,发放宣传了《安全生产法》、《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知识手册》、《劳动法》、《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诚信守法、依法用工,积极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种维权活动,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法律素质。

5、以居民学法为着力点,加快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对城镇居民的学法,我们注重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普法工作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各社区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家庭学法知识竞赛、警民座谈会、法律服务进百家等活动,并组织法治文艺队深入居民楼群院落,宣传法律知识,赢得了社区群众的普遍赞誉,提高了他们的学法热情。二是普法工作与维护社区平安稳定相结合。以“平安社区”创建为载体,加强法治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等阵地建设,在预防社区违法犯罪、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达到了“以案说法”的效果,促进社区法治建设。三是普法工作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大力倡导“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荣辱观,积极开展评选“遵纪守法好公民”、“优秀人民调解员”等活动,建立了以社区党员为主的普法志愿者队伍8支120人,推动了文明和谐社区建设。

三、创新形式,营造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七五”普法以来,全镇普法工作注重拓展新阵地和形式。一是主动“送”。每年都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送法下乡”活动,范围遍布全镇2个村和8个社区及部分农场。二是突出“新”。广泛宣传每年最新的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人民调解法》、《劳动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安全生产法》等都是宣传的主要内容。三是扩大“面”。在巩固原有宣传阵地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广播、电影、宣传车、XX镇网站等多种途径,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四是注重“联”。整合普法宣传资源,与县直有关部门联动,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阶段性工作、节假日、各类专业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专题法治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禁毒法》等法律法规。“七五”普法以来,全镇共组织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教育活动25场(次),小型宣传活动56场(次),举办各种培训班、法治知识讲座28期,制作法治展板36块,创办法治专栏141期,发放宣传资料35400多份,举办各类法律知识竞赛31场(次),法治宣传教育面不断扩大。

四、普治并举,学用结合,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我们在抓好“七五”普法工作的同时,坚持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着力提高全镇干部依法行政工作水平。通过法治宣传教育,镇政府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在做出重大决策和开展重要活动时能够主动征询法律顾问等各方面意见,做到依法决策,推动了行政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实现了权利的阳光运行。全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进一步提高。

二是着力夯实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基础。围绕“四民主、两公开”的工作目标,以解决大多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村(居)务公开为切入点,坚持把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村(居)民自治制度得到较好落实,村级管理逐步向民主化、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截至目前,全镇两个行政村、八个社区已全面进行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和巩固工作。

三是着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针对社会转型期矛盾纠纷多发的实际,结合县上每年安排开展的集中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坚持把普法学习和法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力量,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五道”防线,实行镇上每月、村(社区)每半月、村组随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机制,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3

2007年疏勒县普法依法治县工作,要以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和地区“三干”会、地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技术打造疏勒在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前沿阵地”的发展战略,按照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法制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以“五五”普法为契机,以普(法)与治(理)相结合,把“法治七进”(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场所)做为手段,以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主线,努力提高干部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营造全社会的法治氛围,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为我县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完善法治建设运行机制

2、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的落实,建立并完善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和运行机制,实现“四有”、“四落实”。即: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创新;法治建设领导和办事机构落实、工作制度落实、普法经费落实、工作任务落实。各单位要确保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二、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法制化建设,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要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尤其要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法制化建设。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继续落实关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关规定和措施,并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和国家新颁布的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认真探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法制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将一般性的学习,应用法律知识,上升为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工作实践,贯彻到议事、决策、管理、自律和领导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具体工作中去。通过领导带头,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主要在于对法律精神的树立和法治观念的养成,要通过自觉学法用法,把长期习惯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行政指示、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防止在具体工作中,发生因领导决策失误、渎职、违法行政、监管不力而导致影响恶劣的徇情枉法事件、严重侵犯群众利益、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问题。要通过领导带头,把全民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推向新高度。

三、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打造法治政府,着力提高执法者素质和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水平

1、要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公民权利与义务对等、依法履行职责、依法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维权、依法信访、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依法打击“三股”势力和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农民工及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等为主要内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2、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在深入践行法治上下功夫。注重把司法和行政执法等法治实践的过程,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执法对象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过程,推动二者的紧密结合与相互促进。

3、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把执法者公平正义、执法为民、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执法机关和执法者政绩考评的主要内容。要从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抓整改,以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为核心,竭力打造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水平。

4、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建立、实行和完善法律顾问制度。把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促进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服务水平,纳入法治建设考评内容。

5、2007年各级普法依法治理机构,按工作职能,以《宪法》为主,认真学习国家基本法律法规和各部门专业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民事法律法规、涉及社会稳定的刑事法律法规、涉及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计划生育、农民工维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认真组织、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促进各级人大依法监督和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法治七进”实践活动

开展“法治七进”(即法治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宗教场所)实践活动,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推进依法治县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普法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的良好载体。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

〈一〉在开展“法治七进”活动中,要以提高机关干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学法制度。认真落实学法课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业辅导相结合,适时组织法律知识考试。认真确定学法内容,如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机关干部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要以提高农牧民法制观念为目标,把“五五”普法的内容寓于各种村镇文化建设中,贯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凡是涉农的部门和单位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都要以“送法下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和人民调解等到为载体,对农牧民开展法制教育,使农牧民对法律的认识、应用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飞跃,促进农牧民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以“法治示范社区”为目标,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要把“法律进社区”的“五个一”建设(即每个社区设置一个永久性的法制宣传栏;建立一所业余法律学校并在每季度上一堂法制课;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组织一支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落到实处并发挥作用。

〈四〉以创建“法治示范校园”为目标,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素质教育。通过“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区育人”的有机结合,使青少年在法治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要在全县中小学积极推行“一课”(法制教育课)、“一长”(法制副校长)、“一庭”(模拟法庭)、“一考”(将法制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考核内容)的学法制度。

〈五〉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

经贸局要采取集中办班、开设讲座、收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培训,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经营管理能力,同时带动企业员工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六〉各事业单位要使法治实践作为普法的最好课堂,凡是涉及民生的交通、医疗、文化等公益性单位,要积极开展自身的学法用法,要将法制教育渗透于为民办事的工作机制中去。

县普法依法治理机构的成员单位要按照我县“五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拿出具体措施,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积极参与“法治七进”工作。在“法治七进”中,防止只学不用、重学习教育、轻法治实践、,以及简单应付,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等问题的发生。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把“法治七进”与创建平安乡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结合起来。抓好示范典型,推广先进经验。真正将“法治七进”办成实际效果明显、种族群众满意、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五、建立法治建设评估、激励机制,落实“一抓双挂”制度

建立法治建设评估激励机制,是促进依法治县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的必要手段。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两办”(2004)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认真落实法治建设“一抓双挂”制度(抓法治建设的正面典型,与单位考核特别是领导干部考评、选拔、任职、挂钩;与评选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挂钩)。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积极探索、认真总结“抓的好,挂的牢”的有效做法和先进经验。

六、注重创新、抓好典型、以点带面

2007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注重工作方法、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法治文化、和谐文化建设之中,以群众喜闻乐见、实际效果明显为主导,努力探索、学习借鉴、推陈出新。要发挥好新闻媒体“主阵地”的作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积极开办政府机关、执法部门与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互动”的热线节目(栏目),建立疏通、化解社会矛盾的“绿色通道”。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4

自“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健全普法宣传网络,创新普法宣传载体,逐步提高普法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力地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七五”普法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普法体系逐步完善

1、领导重视普法工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法治作为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不断健全普法网络体系,成立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几项重点任务分别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强力推进,其中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司法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普法工作纳入到年度县委、政府综合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中,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以及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大格局。

2、强化宣教组织建设,完善普法网络。“七五”普法开展以来,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加强普法工作组织、制度及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对各项普法任务进行分解,各乡镇、街道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办事机构、办公室、普法工作人员,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普法工作机制和工作队伍。近年来,县落实法治宣传教育经费

共计X万元,打造县级普法专业宣传队伍两支,乡镇(街道)普法队伍X支,村级普法队伍X支。

3、开设乡村大课堂,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基层。“七五”普法以来,积极以新时代乡村大课堂为载体,开展法治、德治宣传活动,效果明显。一是领导带头宣讲。领导干部利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面对面交流接触群众,以村部、学校、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等为宣传阵地,积极宣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宪法和法律法规,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宣讲党的政策举措,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全县成立新时代传习中心X个,开展宣讲X场次,发放宪法读本X余本,法治宣传单页X余份,使群众深受教育启发。二是宣传效果群众满意。从宣讲现场秩序、交流互动、实际效果来看,干部群众深受教育,群众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党的形象进一步树立,领导干部的作风形象进一步塑造,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强。三是搭建起干部群众沟通的桥梁。新时代乡村大课堂以宣讲活动为载体,不断推动村级自治有人管事、德治教育有典型故事、法治宣传有案例、共治推动有内容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注重实效,普法载体不断创新

1、创新普法宣传阵地。不断拓展普法工作阵地,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宣传建设,着力打造需求导向型普法示范点,将法治宣传与禁毒宣传相结合,以禁毒教育基地为基础,成功创建法治文化示范基地,也是我市唯一一家省级法治文化基地。此外,积极打造县级法治文化公园,以育才河公园为基础,打造法治教育、休闲娱乐和观光健身为一体的法治公园。目前,建成一个省级法治文化基地,两个县级法治公园。

2、法治村长入户释法解疑,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全面启动了法治村长入村工作,从公检法司四家单位中,选聘思想政治坚定、法律业务精通、基层经验丰富的X名干警深入全县各行政村(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镇村两级干部主动与法治村长进行对接,公示宣传;公检法司四部门分别成立督察组,对法治村长工作的开展情况、入村走访日志进行督查;对入村走访中发现的案源及时进行调处和化解;结合法治村长工作,县公安局确立季例会调度制度,县检察院开展的检察官释法活动、县法院落实流动“背包法庭”及县司法局进行的“访调对接”工作均在基层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法治村长入村,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普法进程慢、基层群众受教育率低、基层法治氛围淡薄的局面,有力地提升了法律六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等各项基层普法工作。法治村长工作开展以来,全县法治村长共入村走访X次,上法治课X堂次,解决民间纠纷X件,发放宣传资料X份。

3、全面推行村级法律顾问机制。为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为民服务能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从全县社会律师中选派政治觉悟高、法律经验丰富、工作热情高的律师到全县

X个乡镇(街道)X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法律顾问进乡村后,主动当好村(社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服务员、国家法律政策的宣传员、社会弱势群体的援助员、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关注社会治安动态的信息员,全面服务基层社会稳定、群众依法维权、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

目前,X个村(社区)都已配备法律顾问,村级法律顾问共计X名,全县计划每年投入工作经费X万元。据初步统计,全县法律顾问共入村X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X次,开展法治讲座X次,解答法律咨询X人次,发放法律宣传单X余份,协助镇村解决涉法涉诉案件X起,参与合同起草X份。

4、大力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不断强化基层普法阵地建设,全面开展省、市、县三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县、乡、村层层推进,成功创建了一批省级、市级、县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真正实现了基层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机制,使基层干部群众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形成常态,基层民主化得到全面推进。截至目前,共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X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X个。

5、丰富宣传形式,突出宣传效果。不断创新法治宣传载体,丰富法治宣传形式,不断扩大法治宣传受众人群。一是落实媒体普法责任制。县司法局主动与县电视台合作,开设电视栏目,《律师说法》广播栏目。宣传栏目每周一期,目前,已在全县播出

X期;《律师说法》已在全县播出X期。法治电视和广播栏目的开设,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受众人群,提高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有力地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是开展文艺宣讲团送法下乡活动。

共计投资X万元,积极组建了一支文艺宣讲团,结合基层群众工作和生活特点,编排法治文艺节目,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送法下乡巡回演出。截至目前,已在全县开展送法下乡巡回演出X场。

三、突出重点,普法力度不断加强

1、强化公务员学法工作。首先,按照“七五”普法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学法、领导干部上讲堂、领导干部考法、领导干部法治讲座等一系列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为引领,带动全体公务员积极学法用法。其次,大力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治教育工作,通过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推动依法行政工作,促进法治宣传。同时,开通了党政领导干部普法宣传手机短信平台,定期向全县四大班子、县直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发送法治宣传教育信息。

2、大力开展法治扶贫工作。严格落实省市关于法治护航精准扶贫和落实“法治扶贫”措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发挥法治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找准法治建设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落实“法治扶贫”十项措施,全面提升贫困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和镇村干部法治素养,增强基层群众法治意识,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发出《关于督促限期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共同生活的通告》,号召在社会开展子女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宣传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活动期间,共印发通告

X余份,全县各自然村均已张贴。

3、强化重点人群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的作用,着重引导在校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校园欺凌等违法犯罪行为;利用农民工学校等普法阵地,加强对流动人口、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兄弟依法表达利合法益诉求,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当下反腐倡廉、意识形态、党规党纪等工作,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基层自治组织的民主法治管理水平。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5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首任,突出抓好队伍建设

按照市委、市委政法委、达州市司法局的安排部署,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三大主题”活动,突出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及时动员发动。自市委动员大会后,抓紧进行动员,局长亲自作好动员报告,做到“五个讲清楚”,引导每名党员干部做到“五个明白”,同时按照市委政法委要求对全市三大主题活动方面内容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二是完成规定动作和自创动作。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期间,认真完成了市委规定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作辅导报告、理论党组学习、专题培训、命题调研、专题讨论、必读科目,边学边查边改等七个规定动作,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自创了案例分析会、演讲赛、征文比赛、三大主题在线摸拟考试、廉政承诺等活动,我局有8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简报分别被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司法局、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转发。三是顺利完成转段,5月14日下午,市局召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动员大会,认真总结了学习调研阶段工作,部署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学习了向守牧先进事迹。局党组书记局长付赟主持会议。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敏总结了前阶段工作,付局长安排部署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指导组长张华平,成员聂飞到会指导并提出了具体要求。5月22日上午,局党组在征求反映意见、认真开展交心谈心活动,撰写发言材料基础上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导组长张华平等领导到会指导。四是抓好“三大主题”活动在线考试。5月7、8日,达州市司法局政治部吕主任亲临我局督导检查司法行政干警“三大主题”在线考试,我局党组行政高度重视,按照考试计划,40名司法行政干警参考,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认真考试,确保实现了“全员参考、全警合格”,使“在线考试”成为广大干警强化学习、提升素质的平台。

(二)以普法宣传为载体,突出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大力加强全民普法宣传教育,狠抓各项措施和活动落实。一是制定下发了《市2009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对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及时安排部署和动员。二是及时调整充实了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其成员单位。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将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确保“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三是“三、八”普法忙。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市司法局组织协调市级二十多个部门、妇女儿童维权中心以及太平镇等单位在主城区万客隆超市门前举行了庆“三、八”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市民特别是妇女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倡导广大妇女不仅要学法、知法、守法,而且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为和谐法治建设做贡献。四是法制培训进学校。市司法局副局长、市法治办副主任蒲胜志先后深入中学、太平镇红旗小学等学校,上“两法”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课。五是法制培训进机关。3月19日,市委政法委、市局、市司法局联合组织市机关、城区、周边10个乡镇分管维稳工作的负责人和太平镇社区负责人,部分居民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在萼山剧场举办的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康代兴主讲的普法骨干培训。六是送法进乡镇。3月23日,市司法局、市法治办组织送法进乡镇法律服务小分队随市第十五届“科技之春”专家科普宣传团深入官渡镇、梨树乡、罗文镇广泛开展发放宣传资料,送普法书籍、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乡、村、社、部分村民代表法制培训剂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学法律、讲权利、讲责任、依法维护农村稳定。七是认真做好人大常委会审议“五五”普法工作。年初,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专题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晓勇代表市人民政府汇报了2006年以来“五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今后工作的思路。通过听取和审议“五五”普法工作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全市“五五”普法启动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五五”普法工作,积极创新思路,探索宣传方式、方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体现在重点对象学法用法有计划、有实效,“一学三讲”、“法律六进”活动有措施、有特色,普法并举,学用结合,依法治市进程有序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会议要求,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理念,扎实推进该市“五五”普法工作更加全面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要重点消除城市农村普法死角。市法治办针对市人大提出的“五五”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确保“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结合人大提议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开展并总结的《“五”字工作方法,加强农民普法教育》、《市司法局五项举措开展“法律进万家”活动》等经验被四川法制日报、四川科技报、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司法局、市委宣传部、政法委等单位转载。

截止目前,司法行政系统下发各种宣传资料18000份,普法书籍1200本,培训骨干600人(次),培训青少年学生25000余(次),推进了五五普法深入开展。

(三)以强化基层司法所建设为重点,突出夯实司法行政基础

1、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司法所是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得以发挥的阵地,我们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全市司法所项目建设。2009年,全市剩余35个待建国债投资乡镇司法所建设项目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先由市财政垫资建设。其中6个乡镇司法所纳入当地乡镇修建政府办公楼计划,29个乡镇司法所有偿购置乡镇政府闲置办公用房改建。一是抢抓机遇。今年伊始,达州市委政法委工作会议明确了全市2009年“两所一庭”建设实行各县市政府“交钥匙”工程,我们抓住这一机遇,及时向市委、政府汇报,得到市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成立了全市“两所一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投资公司,市政府、市政法委主要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两所一庭”建设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两所一庭”建设中存在问题,3月14日市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要求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站在巩固基层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来认识建设“两所一庭”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司法所建设,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二是狠抓落实。3月以来,市司法局在全市“两所一庭”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指挥下,积极主动地与35个乡镇政府一起对乡镇司法所建设需要新建、改建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经过深入调查摸底,确定了29个乡镇司法所购置当地政府办公用房改建,6个乡镇司法所纳入当地政府新建办公用房计划。4月份,市司法局汇同四川荣达会计事务所、市投资公司、国资委、财政等部门,对全市购置改建的29个乡镇司法所进行了实地评估。29个乡镇司法所每所面积均达到100—120平方米(大乡镇司法所120平方米,小乡镇司法所100平方米以上),基本上能满足司法所有办公室、调解室、档案室等必备条件。三是强化监督。为保证全市司法所建设顺利进行,除全市成立“两所一庭”建设领导小组外,市司法局也相应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基层股长、办公室主任、政工股长等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司法所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司法所建设具体工作,要求分管局长、基层股长、司法所长一起与乡镇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共同解决司法所建设相关事宜。对难协调、影响司法所建设进度的问题,及时请示市委、政府、市政法委领导出面协调解决。凡市政府拨付资金,由全市“两所一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拨划,凡需要与乡镇签订有偿购置的办公用房协议的,由全市“两所一庭”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签订协议,国资委统一出具有偿划拨文件。目前,司法所建设进展顺利,通过建设好司法所这个阵地,为巩固基层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

2、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首先从抓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入手,清理整顿人民调解组织,规范了人民调解组织,目前全市已建立人民调解组织479个,其中乡镇(街道)调委会52个,行业调委会48个,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加大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我局汇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员培训,采取分级负责,集中辅导,集中观摩法庭庭审等办法,对全市乡镇500余名人民调解员骨干进行了培训;第三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主动及时地调解达陕高速公路、襄渝二线、210国道城区段改道、华新300万吨水泥生产线等国家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等突发性,易激化纠纷,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和群体性纠纷的调解工作,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上半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788件,其中疑难复杂矛盾纠纷368件,调处成功356件,调解成功率96%以上。避免民转刑案件1件1人次,制止群体性械斗3件70人,防止重大矛盾纠纷引起的上访和12件433人。3、扎实推进刑释解教工作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上半年我市从监狱回的刑释解教人员共87人,安置85人,安置率97%。我们一方面采取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的衔接工作,力求做到不脱管、不失控,减少重新犯罪,另一方面采取帮教措施,积极协调民政、劳动、工商、广播电视等部门及一些企业开展过渡性安置帮教,尽最大努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重新做人。同时,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提高矫正质量。今年以来,在试点的3个社区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三谈一归”、“四字一感化”、“一检查二回访三调研”等社区矫正工作方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关怀,全市有89名社区矫正人员,已有60名通过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以规范法律服务队伍执业行为为抓手,突出抓好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规范律师、公证员及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行为,强化对法律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打击冒充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市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采取强有力措施清理整顿法律服务市场,规范法律服务执业行为。一是开展专项清理整顿活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法律服务市场进行一次专项清理活动。取缔无照无证及超范围有偿经营法律服务的非法中介组织;惩治冒充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人员。二是严格按照市司法局文件要求,把好法律服务机构及执业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年检注册。三是强化办证质量。3月5日,由达州市司法局机关党委书记陶华任组长,达州市公证处主任贾本鸣、公证科李先春科长、旭副科长为成员的市司法局公证质量检查组,来我市检查调研。工作组对我市公证处的公证质量工作进行了抽查检查,并召开了公证现状调研座谈会。市司法局局长付赟就我市公证质量管理及相关工作,向工作组作了工作汇报。工作组严格按照四川省公证案卷质量检查标准的要求,认真查阅抽检的案卷,对发现的问题,逐卷填写、汇总。检查后,工作组对我市公证处的办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公证处办理公证能够严格按照《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要求办证,总体质量较好,全部为合格案卷,公证处的卷宗装订整洁规范,内容详实、全面,案卷质量有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指出了个别案卷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市的公证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局立即派分管领导和公律股负责人立即进行整改,规范档案,建立帐务。四是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为加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调解力度,通过刑事调解程序,调动社会各阶层、组织和社区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化解犯罪引起的各类矛盾和问题,有利于社会矛盾的解决达到案结事了的境界,最大限度地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和谐。5月26日下午,市司法局举行“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座谈会,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苏群以及刑庭、立案庭的法官,市司法局局长付赟、副局长蒲胜志、公律股负责人及四川天维律师事务所全体律师共计27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议由司法局副局长蒲胜志主持。各位领导及法官、律师围绕“强化刑事调解、营造和谐司法”主题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指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从轻处罚与花钱买刑理解问题;二是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量刑情节的理解问题;三是从轻处罚的考虑与量刑幅度不太明确问题;四是被告人与被害人及其亲属间的矛盾突出问题;五是调解的时间保障与审理期限关系问题;六是被告人经济能力的限制问题;七是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问题;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前置问题。通过座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可以从以下途径解决:一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使人们正确理解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从而获得从轻处罚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二是正确理解“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以予以考虑”的司法解释的规定;三是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可以结合法定刑和被告人赔偿被害人的数额比例予以综合考虑规定一定的从轻比例;四是化解被害人与被告人矛盾深化问题,应采取多做说服教育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力量做好调解工作;五是调解审限的冲突问题,可以将调解的时间在审限中扣除;六是被告人经济能力有限,应根据法条的立法精神,尽量扩大“调解赔偿主体”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本人,可以将其亲戚朋友纳入可以调解的主体范围;七是精神赔偿缺失制约调解,应统一司法尺度,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内;八是对刑事附带民理诉讼调解前置问题,应将调解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判决前的必经程序。

上半年,我市法律服务业务稳步增长。全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208家、个体工商户及家庭法律顾问826家,输各类法律事务1785件,律师共担任法律顾问22家,办理各类案件92件,其中民事43件,刑事49件,非诉讼65件,提供各类法律咨询430余人次。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403件,其中民事公证311件,经济公证事务68件。法律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以服务民生为根本,强化法律援助工作力度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市司法局采取五抓措施,扎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努力服务民生,让弱势群体得到实惠。一抓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市法律援助中心为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质量,采取以案代训形式,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的援助业务培训,邀请律师对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人员、村法律援助联络员和法律服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让他们熟悉法律援助的操作流程、受案范围和办理要求,成为称职的法律援助人员。如接待当事人、调查事实、收集证据、参与谈判调解、分析案情、撰写法律文书、诉讼、出庭等,通过以案代训,切实提高了法律援助人员的业务能力。二抓网络建设,拓展法律援助工作平台。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全市街道、乡镇司法所和残联、妇联、团市委等地设立了30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部分社区和村组设立了40个法律援助联系站,最大限度地拓展法律援助平台,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法律援助。三抓援助范围,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切实加大对农民工的援助力度,对农民工工伤、讨薪、交通赔偿人身伤害等法律援助案件实行应援尽援。对农村低保人员、城市低保人员、法院指定人员、残疾人,持有街道乡镇以上政府或民政部门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申请人因交通、医疗、产品质量或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索赔事项,因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造成人身损害赔偿事项,以及农民因购买或使用假冒伪劣生产资料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索赔事项,给予100%援助。四抓简化程序,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启动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简化审查受理程序,尽可能为其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对确因特殊原因无法提供身份证明、经济困难证明但情况紧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事件,或即将超过仲裁或诉讼时效,或属于人数较多的群体性案件等类型的法律援助申请暂不进行经济困难条件审查,及时受理并指派工作人员和律师开展先期调查工作,事后由受援人补交有关证明材料。对劳动报酬和工伤类申请事项则免审经济困难证明。力争使每一名农民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五抓宣传教育,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通过送法下乡、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多种途径,充分运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与市广播电视台办好《法制之窗》栏目,每天播出一集“以案说法”电视节目,每天分别在13:00和21:00左右播出两次,并在信息频道滚动播出与群众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援助知识,与四川天维律师事务所联合在市司法局网站上开通网页,融法律援助工作动态、法律法规资料查阅和律师在线解答法律援助疑难问题于一体,让电视和网络成为法律援助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真正把法律援助宣传深入持久地开展到千家万户中去。上半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3件,解答来电来访法律咨询1350人次,有力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目前,我市司法行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乡乡建立了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严重缺编,有所无人的现象突出,影响了职能作用发挥。二是法律服务队伍量少质弱,法律服务的拓展和规范面临挑战。表现为高素质法律人才匮乏,律师事务所规模小,人才外流严重,专业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非诉讼业务拓展举步维艰。三是法律援助工作力度不大,覆盖面不广,从业人员过少,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市实际,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将以科学发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考核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一是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深化“法律六进”和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全市依法治理和民主法治进程。

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职能优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将矛盾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消化处理在基层,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全面完成司法所建设任务,继续抓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确保软件和硬件全面达标。加大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坚持“大服务”思想,做好法律服务工作。认真贯彻司法部“十大便民”措施,努力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积极指导广大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积极研究探索非诉讼领域的新路子。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6

学习培训期间,我认真学习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靳来舜《在全市乡镇长培训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市委党委、副市长王学东同志关于《__农业和农村经济》专题讲座、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应昌同志关于《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专题讲座、市财政局长古元章同志关于《乡镇财源建设及乡村理财》专题讲座、市委党校专家关于《十七大报告专题报告》、《__经济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等专题讲座。同时,考察了市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和白龙江沿岸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参加了全市开展的关于转变乡镇职能专题讨论和大会交流。通过学习培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一是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以“一个高举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十七大报告,报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举特色旗,走富民路,建小康市”战略思路是市委对加快__科学发展观全面准确的诠释。二是对我乡发展思路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桥头乡地处礼县西南,偏僻贫困,要加快发展,必须高举县委提出的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旗帜,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抢抓机遇,只有捕捉机遇,勇于挑战,准确定位,敢于创新,才能走特色立乡,产业富乡之路,才能有效推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在具体工作中,对如何当好乡长,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有了进一步认识。一要有角色意识,摆正四种角色,即:决策的参谋,拍板的配角,落实的主角,工作的干将;二要有责任意识;三要有较高的素质;四要有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五要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六要有正确的政绩观;七要有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了抓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聆听市委领导的讲座,党校专家学者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市第二次党代会议精神及加快__科学发展一系列战略方针的解读,使我真正体会到,实现特色立乡、产业富乡是促进一乡一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途径。对我们桥头乡来说,紧紧抓住“举特色旗,走富民路,走小康乡”历史机遇,积极融入我市“十百千万亿”工程建设之中,融入我县“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潮流之中,才能争得一席之地。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创新工作机制已成为全乡的共同心声。桥头乡自然环境复杂,在核桃栽植、中药材种植、畜牧、劳务输出四个方面上还存在优势。20__年,通过多方面努力栽植核桃10300多亩,使全乡核桃面积接近16000亩,产量接近150吨。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核桃种植面积,力争实现全乡20__亩适宜区的全覆盖。党参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使全乡以党参为主的中药材面积达到3700亩,产量超过500吨。我们要落实党的好政策,把握好的机遇,增强信心,下定决心,为全乡的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促进乡镇职能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度转型,现行乡镇机构和职能与市场经济已不相适应,主要存在几个方面问题,一是乡镇工作条块分割严重;二是职能宣传和工作重心不明;三是干部职工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僵化问题明显;四是素质和能力不断提升;五是工作方法简单粗放;六是工作作风不实等。做为乡镇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普遍感到乡镇工作人难管,事难办。加快乡镇职能转变势在必行,只有在改革中发现问题,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乡镇职能转变必须适应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政策要求,实现乡镇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对接,在实际工作中,从四个方面推进职能转变。一是提高素质,创新工作机制,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二是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推进乡镇职能转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活力,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习培训,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心得体会之三:

参加乡镇长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乡人民政府乡长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参加了__市委党校乡镇长班的学习培训。在市委党校的五天学习中,通过各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心组织,我系统地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专题报告》、《__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乡镇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乡镇财源建设及乡村理财》、《__经济发展战略》、《科学

发展观》等专题讲座。同时,考察了市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基地和白龙江沿岸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参加了全市开展的关于转变乡镇职能专题讨论和大会交流。

我认为这次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能让我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脱离出来,安安心心、认认真真学习学校安排的各项内容,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拓展了自己的思维,同进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作为当今时代下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应必备的技能、理论水平。在学习结束之际,认真回顾此次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方面的收益。

一、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以前的工作中,自己始终认为与周围的某些人比较起来,人比较年轻,时常也在收看新闻、读报纸,参加会议以及其他培训学习,还不致于落伍、被淘汰。在这次学习过程中,聆听了各位领导和专家的讲座,以及同志们交流的一些观点,才觉得当今知识更新之快、竞争之大,压力之重,才感到自己离时代的要求、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这次学习中,我认真把握好每堂课,认真吸取每一份营养。同时也坚定了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付诸行动,不能因为工作忙、缺乏学习氛围而对自己不负责。二、不断更新观念、拓展思维。如果一个人长期工作在一个地方,就会缺乏与外界必要的交流,容易形成狭隘的思维,井底之蛙,也无法感觉到外界的压力,无法意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真谛。因此在以后我心须把握好以人为境,走出乡镇来看乡镇的观念、思维,来完善自我,发展地方各项社会事业。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7

“四大工程”助推平安成县建设

——平安细胞培育工程。年初,印发了《平安细胞培育工程》方案,确立了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矿山、平安门店、平安大道、平安景区、平安公交、平安寺观教堂等14个方面的培育创建重点,制定了创建标准明确了创建责任单位。县乡综治部门和综治成员单位,创新方式加大宣传,组织编写了《人人参与建平安》群口快板,《平安成县我的家》歌曲等宣传品。由综治成员单位编排文艺节目,三次举办平安成县主题宣传活动。各乡镇采取形式多样的平安建设宣传,平安成为全县人民的生活主旋律。全县17个乡镇中,1个被省综治委命名为平安乡镇,15个被陇南市命名为平安乡镇,17个命名为县级平安乡镇;245个村、218个命名为平安村;14个城镇社区全部创建达标,49000户城乡居民命名为平安家庭。我县获得“甘肃省平安县”称号。

——雪亮工程。把技防作为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每年加大财政投入,实施“雪亮工程”,在县城区和主要镇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区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350个,道路交通重要部位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640个,引导督促机关、企事业单位安装高清智能摄像头2245个,建立村级、区域视频监控30套,安装摄像头302个,宾馆酒店安装摄像头890个,景区、林区安装摄像头120个,4547个摄像头像一个个哨兵守护着百姓平安。

——金点子工程。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突破口。主要领导进农村、进社区、解难事、排民忧,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把脉、会诊、开药方”。综治成员单位,各乡镇以问题为导向,促实招、创实效。抛沙镇东罗村、索池镇索池村针对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的状况,创立了“五队一卡”社会治理模式,在全县推广应用;鸡峰镇由原大坪乡和化垭镇合并而成,区域面积大,村多人口多,积累的各类矛盾纠纷转化为上访案件成为困扰工作开展的大难事。鸡峰镇党委政府面对问题积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提出了将纠纷当事人吸附在当地,明确责任人进行化解调处,对有困难的当事人给予帮扶救助,对穷尽调处方法问题仍得不到化解的,引导进入司法程序,按照这个思路一大批纠纷得到化解,在实践中总结完善形成了“稳调帮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法,县综治部门及时总结推广。王磨镇浪沟门村坚持村民自治、民事民议,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坚持依规管理村务,形成了大事小事不出村,烦事难事村民议,人人参与治安防控、人人享受平安成果的氛围。索池镇、抛沙镇探索建立了民情恳谈会制度,主要领导深入到问题多,社情民意复杂的地方召开民情恳谈会,听取群众意见,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群众积怨取得实效。小川镇、红川镇高标准建设镇村综治中心,搭建便民服务平台等好做法,在全县推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针对城区区域大人口多治安情况复杂的特点,在城区建立三个警务平台,建立二级分控中心,设立27个警务责任区,整合巡防队伍力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开展治安防控,实现了城区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全天候治安巡逻防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一个个便民、安民、惠民的新举措、金点子成为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助力器”,维护稳定的“稳压器”,化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

——“法律七进”普法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成县”建设进程,按照“抓主抓重”的工作原则,把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农村群众、社区居民、宗教届人士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普法重点对象,以宣传普及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为核心,立足法律服务直通车为平台,狠抓基础,创新方式,组织动员各普法责任单位、普法宣讲团和社会广泛力量,面向七类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七进”活动300余场次,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4.5万余份(册)。团县委倡导,县综治办牵头、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组成宣讲组开展法制校园行活动,针对青少年容易发生的不良行为,以案说法开展宣传教育。综治、司法等部门和乡镇积极作为,新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墙、法治一条街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20余处,让法治的元素走进了千家万户,广大公民学法、用法、守法意识明显提升,普法和依法治县工作为平安成县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8

一、20*年主要工作:

(一)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突破点,进一步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

1、切实规范司法所建设,稳步落实“十一五”规划。制订《*市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明确了我市乡镇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以乡镇综治中心为依托的基本思路,以“四三二一”计划为主线,于20*年—2010年期间,按照40%、30%、20%、10%的比例,逐年实现乡镇司法所办公用房达到175㎡、其他办公设施及装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目标。9月24日,和市委组织部、市编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司法所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司法所组织机构建设、队伍业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和要求,确定了乡镇司法所的地位和工作任务,改变了以往乡镇司法所地位不明、待遇不清、任务不定的状况,进一步优化司法所建设的社会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司法所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走在温州乃至全省的前列。下派6名局机关干部充实到乡镇司法所,加强司法所工作力量。去年,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效初现,柳市镇司法所、北白象镇司法所、大荆镇司法所被省司法厅命名为省示范司法所。今年,大荆镇等13个司法所达到省、市规划标准,等待验收。到2010年,全市乡镇司法所基本形成功能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装备配置精良,全部达到省级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求。

2、不断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1)实行人民调解计件奖励机制、建立专职调解员队伍。6月份,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通过由市司法局、市综治办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并由市两办转发,在温州地区率先实行人民调解计件奖励机制、设立乡镇专职人民调解员。8月底,通过乡镇招聘,经市综治办和市司法局审核,全市共40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一般乡镇至少1名、重点乡镇至少2名的)全部到位,并于9月初由市司法局对其进行上岗培训。12月上旬,对全市人民调解案件进行统计,并发放奖金至各乡镇司法所。上述两项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加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步伐。今年,我市人民调解工作获得荣获省人民调解先进县(市、区)称号,柳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大荆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付方军、虹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林章听获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2)继续发挥全市三级人民调解网络作用。组织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协调中心和4个片区流动调解庭开展重大疑难纠纷案件巡查工作,改“报上来”为“走下去”,主动深入基层为农村服务;不断加强乡镇、村(居)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进行业性、区域性调委会的建设步伐,将人民调解工作重点放在预防基层社会纠纷上来,使之与“平安千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民主法治村”创建等活动结合起来,从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入手,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尽可能地减少纠纷的发生。8月中旬,虹桥镇成立6个办事处调解委员会,方便群众上门寻求调解,有效缓解了基层矛盾纠纷的压力。(3)建立矛盾纠纷三级预警机制工作制度。将预防工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重点落实“三排查”,在开展每月定期和重大、敏感时期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矛盾纠纷三级预警机制,根据矛盾纠纷的紧急轻重程度,划分不同的责任主体,使矛盾纠纷能通过最快最有效的途径得以化解。突出重点,积极调处土地征用、城镇拆迁、民工工资等引发的社会热点、难点纠纷,防范和减少群体性纠纷的发生。柳市镇司法所帮助落实英雄姚仁全死亡补偿金事宜,慰藉了英雄在天之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1-12月份,我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各类纠纷5786件,调解成功5501件,成功率为95.1%,其中非正常死亡纠纷63起,轻伤害案件50件,乡镇调委会受理纠纷791件,成功调处767件,成功率97%。

(二)以开展社区矫正试点调研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

1、筹备工作有序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稳步推进。(1)开展调研。*市被确定为温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第二批试点县(市)之一。1月份开始,我局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与公安部门联合开展对象排摸等工作,至10月20日,确定586名社区矫正对象。(2)建立机构。8月9日,建立*市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经市编办批复,我局增设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管理。(3)确定工作方案。8月,全市社区矫正委员会第一次成员会议召开,讨论通过《*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并以市两办名义转发。市矫正委员会还制定了《*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具体部署。(4)建立工作队伍。10月,通过公开招聘,录用了15名人员,作为司法协理员队伍专门从事社区矫正试点辅助工作。筹备工作的顺利完成,为12月份试点工作的正式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12月28日,在柳市镇举行全市社区矫正交接仪式现场会,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2、工作措施不断完善,安置帮教工作规范化发展。(1)进一步推进墙内帮教工作。分别与省南湖监狱、省乔司监狱签定联合帮教协议书。9月,给省内6所监狱的*籍服刑人员订阅20*年度《*报》。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安置工作,多次组织服刑人员家属与服刑人员开通可视电话。(2)探索和拓宽归正人员安置新途径。11月,带领我市3家企业参加省六监召开的预刑释人员招聘会,20多名即将刑释人员签订就业意向书,提早帮助解决归正人员就业问题,促使其早日顺利回归社会。在柳市镇新建了一个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基地。(3)加强归正人员的日常管理。继续做好归正人员的建档、动态管理和定向检测调查工作,做好归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情况调查统计。开展归正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市“五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为全市归正人员作法律知识讲座、送上普法书籍等。加强重要节庆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和重点区域的归正人员定期排查和上门帮教工作,发挥帮教安置工作人道主义作用,针对不同重点对象,采取有差别的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脱管、漏管和失控。1-12月份,共接收归正人员1593人,其中解教1*7名,刑释506名,重新犯罪率2.1%。

(三)以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法治*”水平。

今年是“五五”普法规划落实第二年,按照“五五”普法规划总体部署和“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意见的要求,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法治*”建设,着眼于“夯实基础、健全制度、创新特色、强化队伍”,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理。

1、完善“五五”普法工作机制。制定《*市*年普法工作意见》,为全市开展“五五”普法明确目标。调整“五五”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立了“五五”普法讲师团与信息联络员队伍,各部门、各乡镇通过制定和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来落实责任,形成各行各业各部门组织实施的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2、全面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市普法办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了《全市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意见》,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普及,分层实施,学用结合,重在实效”的工作思路,继续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农民和新*人这六类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举办两场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开展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做到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辅导教材人手一套。11月,分别在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和市青少年文化宫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进一步拓展我市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空间和领域。继续推进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对全市193所中小学校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的全面验收,今年,全市中小学校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400余次,中小学生法律知识普及率达98%以上;抓好农民的法制教育,把开展“法律社区行”和“和谐专列进农村”活动、在重点乡镇建立“普法宣传一条街”作为“法律进乡村”活动的重要载体,开展一系列农村法制宣传活动,强化农村普法力度;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学习制度,促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开通“职工维权热线”;积极引导单位职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建立企业职工法制学校,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法律知识培训、轮训,增强广大职工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依法承担责任的意识;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切入点,引导他们树立学法、懂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观念,开展“法律援助,情暖人心”——法律援助志愿团服务“新*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联合白石镇司法所、妇联、法制宣传志愿者开展以“普法情系新农村,法律服务新*人”为主题的法律宣传活动,受教育的“新*人”达5万人,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提高“新*人”的法律意识。

3、开创全民学法新局面。通过在《*日报》开设每周一期的“雁荡法治”专栏、完善雁荡法治网站建设、在市图书馆建立法律文献中心、发送法制短信等手段,为市民提供便利学法机会。精心策划了“12·4”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举行大型广场主题宣传活动、百场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法制文艺节目下乡巡逻、有奖法律知识竞答等,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4、加大民主法治村创建力度。以健全落实农村“四民主两公开”各项制度为抓手,对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进行回头看,对照民主法治村的九条标准进行检查,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民主法治基础和保障。举办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对全市各乡镇司法所所长和专职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今年,虹桥镇一村、黎明村,柳市镇张瞿村、长虹村,七里港镇码道头村,大荆镇西一村,淡溪镇龙川村,乐成镇民丰社区、东城社区9个村居(社区),被温州市司法局、民政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命名为“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社区),柳市镇蟾东村被命名为浙江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全市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村”达标面达70%,三星级以上“民主法治社区”达标面达60%。

(四)以规范管理法律服务市场为基点,进一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

由于各法律服务主体情况、素质等各有不同,我局、温州市律师协会*分会和*市基层法律服务者协会立足*实际,以“司法行政机关主管,行业协会主导”为基准,引导全市法律服务主体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制度,并通过阳光政务信息平台公布法律援助申请程序和公证业务办理程序,充分发挥法律服务推进“法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1、在行政许可方面,制定完善法律服务执业行政许可事项办理一次性告知制度,对办理有关行政许可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启用司法部制定的行政许可规范文书,健全行政许可收件与受理制度。2、在行业管理方面,出台律师所和律师诚信执业及办案质量情况季度检查制度,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诚信建设。健全监督卡制度,发挥行风监督员队伍作用,积极开展社会评议和社会监督。市公证处聘请第二届行风监督员,并听取监督员意见进行整改,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加强对法律服务行业办理重大、敏感案件和涉黑涉恶案件的指导,积极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构建和谐*建设。积极参与《温州律师志》编纂工作,在全市律师行业开展“律师文化建设研究”征文活动,努力加强宣传工作,树立律师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在律师队伍中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组织20多位律师和公证员召开率先实现“第三次跨越”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座谈会,对队伍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整改,为构建和谐*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3、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开展“律师送法进百村、共建和谐新农村”活动、“关注民生,促进和谐”律师大型广场咨询活动和公证宣传个十百千活动。全市律师与我市160个村结对,担任村(居)法律顾问,并开展赠送书籍、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举办村级换届选举法律讲座等。发挥现有律师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优势,积极参政议政。以新一届市政府换届为契机,组建新一届市政府法律顾问组。联合法院行政庭召开律师业务恳谈会,进一步提高律师办案水平。4、在内部管理方面,实行律师所百分制考核制度,明确律师所管理的评价体系,全面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开展律师业务档案、公证办证质量季度评查和基层法律服务者财务档案检查活动,对上述单位的收费管理、聘用人员管理进行检查。推广应用律师所办公自动化系统,指导律师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5、在法律服务队伍党建方面,继续开展“做诚信律师,树先锋形象”主题活动,通过“党员示范岗”、律师党员广场咨询、法律援助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律师的思想政治觉悟,发挥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1月至12月,全市律师所共办理刑事案件495件,民事诉讼案件1255件,经济案件214件,行政案件74件,非诉案件98件,担任法律顾问280家,业务收费与去年同比增长26%;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7853件,其中国内民事类公证4661件,国内经济类公证626件,涉外类公证2281件,收费276万元;基层法律服务所共案件737件,担任法律顾问51家。

(五)以不断扩大援助覆盖面为亮点,进一步加强“12348”法律援助工作。

“12348”法律援助工作方面:1、进一步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对案件的申请、受理、审核、指派、监督、归档等各环节进行梳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监督力度,在“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严格执行法律援助案件质量检查办法,加大听庭力度,及时回访受援人,征询承办法官意见。在法律援助中心接待窗口设立党员服务示范岗,设岗定责,公开承诺为群众服务,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2、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在第一批已建法律援助联系点的基础上,在723个村居(社区)设立了第二批法律援助联系点,至此,我市乡镇、社区法律援助网络已全部建成,村居法律援助点已超80%,法律援助触角进一步延伸。建立顾问介入机制和固定联络机制,加大与各法律援助站、点的沟通协调。为更好地运用非诉讼法律援助方式,提高法律援助办案效率,我市法律援助中心在原有临街法律援助接待大厅的基础上,又专门设立一个调解室,并上墙公布调解室的纪律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以便调解法律援助申请人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3、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在“一报一台一网站”和“114”阳光政务信息平台上公布了申请法律援助的条件、相关材料和办理流程,方便群众申请。在全市各乡镇政府和行政村村委办公地点的醒目位置共装挂了572个“法律援助请拨‘12348’”便民牌,将法律援助工作宣传到居民家门口。开展“法律援助,情暖人心——法律援助志愿团服务新农村”大型宣传咨询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乐成镇“综治治理月”等专项法律援助宣传活动,为我市法律援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近3来,我市法律援助案件增长迅速,年均受理200件以上。今年,市法援中心共受理案件415件,其中刑事案件289件,民事案件126件;来电1931件,来访1810件。

(六)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切实紧抓司法行政机关队伍建设。

在全司法行政经济系统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精神活动,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建立领导班子联片基层工作制度,部署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将*市“148”法律援助中心和*市公证处纳入评议暨创建活动的对象。继续开展“六型”机关创建活动和“四好科室”达标创建活动,在局机关组织开展“学礼仪、树形象”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文化素养。开展“我为作风建设献一计”活动,并设置干部八小时外情况反映箱,净化干部生活作用。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阳光投诉”行动中,我局为零投诉单位。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对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机关党支部“四个好”目标管理活动,进一步规范机关党支部组织生活。组织开展了以“迎七一、树新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局机关党支部与清江麻车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制订“结对共建”三年规划。开展大合唱表演、举办登山活动、参加浙江省“共建和谐家园”人口资源环境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丰富干部精神生活。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全局党员干部和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的质量与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勤俭节约办事的风气进一步形成,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同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切实加强了局机关自身建设,对构建和谐机关步伐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9

市文化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文化部门关心、指导下,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照“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工作要求,精心布置和谋划全市文化活动,扎扎实实实施文化“九大工程”为我市实施“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目标建设文化强市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一)文艺精品创作效果突出。年。精心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效果突出。一是市参加年“第八届全国声乐竞赛—选拔赛”文化部设立的文华表演奖)全省排第一。11个设区市和省直共24个代表队400多人参赛,市选派的12名优秀选手5人脱颖而出,获金奖一名、银奖三名、铜奖一名。4人取得参与全国决赛的资格,总成绩全省排第一,并获优秀组织奖。5月底,全国选拔赛揭晓,全国有1732名选手参与角逐,最后只选出160名参与总决赛,市又榜上有名,1名选手取得参与文化部在市举行的总决赛的资格。二是市作者创作的歌曲《旗帜》获全国征歌竞赛一等奖。三是市选送的原生态演唱组合获“中国畲族民歌节十大歌王”称号。四是精心排练节目参与全省《金色童年》庆“六一”文艺晚会获优秀组织奖和参演节目一等奖,得到省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五是全市开展了优秀歌曲征集活动,选送了五首歌曲参与第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片区的选拔。六是文艺精品创作有新的突破。今年组织创作了大型现代山歌剧《七彩畲乡》该剧在参与“省舞台繁荣工程”第一轮的角逐中入选,获三万元的省财政资金扶持。目前该剧正进入第二轮的剧本修改阶段,力争入选前四名,争取省财政更多经费扶持。七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升格为省辖市25周年,举办了首届金鹰舞台艺术精品交流活动,由我市著名剧作家姜朝皋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遥祭杏花村》市影剧院连续2场,获得巨大胜利,好评如潮。

(二)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一是元月份。组织了几十支业余团队举行了春节文化大拜年游行活动,给市民送去了节日的祝福,获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三是举办了元宵文艺晚会,让市民群众在美好的节日里感受文化大餐的魅力。四是举办了首届龙虎山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看,既宣传了市民俗文化又促进了市旅游的发展。五是举办了大型中秋文艺晚会,给社区人民送去了节日的温馨。六是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七是每月组织了两场主题为“欢乐舞台—唱响和谐新”广场文艺晚会,共演出30余场,观众累计近25000人。

(三)农村文化建设蓬勃发展。今年以来。采取了切实措施送文艺演出、送电影下乡和开展文体活动,局共免费送文艺演出176场(次)观众87600人次,送电影4063场次,观众1625200人次,开展文体活动86次,参与活动人数25800人次。省下达我市民生工程农村电影共5799场,现已100%完成。同时,局还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市的罗河镇、余江县的璜溪镇、月湖区的夏埠乡和龙虎山景区的上清镇四个文化站列入了乡镇文化站试点建设工程,国家每个补助12万元,目前,两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已完成,另两个仍在紧张施工当中。

(四)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有序。今年以来。一手抓管理”紧紧围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规模经营、培育品牌”目标,立足发展、不时创新、强化服务、规范管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保证了文化市场繁荣有序。一是抓好了元旦、春节期间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对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娱乐场所“噪音”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了元旦、春节期间文化市场的平安稳定。二是4月中旬,对全市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开展一系列的执法月活动。联合公安、工商、新闻出版等部门,对音像市场进行集中执法检查。三是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行动,取得良好效果,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现象有明显好转。四是结合“奥运保证行动”创建平安文化市场活动和提升公众平安感专项整治,每月对市区娱乐场所开展消防平安大检查,保证了娱乐场所的平安五是对外来演出团体,严格审批,实施全程监控,规范了演出市场。六是娱乐业税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385人次,出动车辆260车次,检查经营单位4127家次,开展集中整治专项行动28次,查处违规经营单位73家,停业整顿14家,立案12起,收缴盗版光碟10726盒。经过多项整治行动,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现象日益减少,市文化市场呈现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文物得到有效维护。今年全市文物部门不时加大文物维护力度。成立了工作机构,举办了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培训班,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的意识不时增强。二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项经费到位。全市共投入普查经费41万元,其中市本级15万元,市10万元,余江县8万元,月湖区8万元。三是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对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了大力的宣传,提高了市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四是组织举办了2期文物古玩交易会,使更多的市民群众了解文物,维护文物。五是市博物馆文物精品库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力争年底前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加大了文物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登记造册工作,市的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维护。

(六)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推进。今年以来。落实了水浒主题公园项目,把该项目作为重点突破的工作抓紧抓实。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对该项目十分重视,列入了全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扶持项目,局正在通过招商引资做强做大水浒主题公园,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品牌。主动策应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加强同省文化厅的对接,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所强强联合,市20082013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正在调研草拟之中。

(七)综合工作协调扎实开展。局积极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和“政务环境优化年”活动。努力查找单薄环节,实行标本兼治,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不时创新自选动作,实现了日常工作与活动“两不误,两促进”市直文化系统各单位领导班子、个人思想和作风建设得到明显改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文化事业明显进步,干部群众团结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更好地开展民评和“政务环境优化年”活动,坚持用“八条禁令”严格要求干部职工,市直各文化单位积极开展服务群众,满意群众活动。市图书馆集聚全体职工的智慧,做好惯例工作的前提下,发明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惠民的特色工作,积极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活动,对外加大了图书馆的宣传,五一劳动节”期间实行了对外免费开放的尝试,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市一报二台均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六一”儿童节期间,大胆推出了读者“免费体验月”活动,这项工作在全省尚属首次,社会反响强烈,迅速提高了图书馆的人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市图书馆认真学习借鉴省级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发明性的对成人读者推出了免费电子阅览服务”为读者专门接入高速网络宽带服务,得到社会各届的好评。市群艺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服务基层”理念,积极开展基层文化辅导,馆领导亲自下基层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市艺术团编排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送戏下乡足迹普及月湖、余江、龙虎山等三十个乡镇,演出46场,观众近6万人次。市影剧院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满足周边乡镇居民和中小学生的需求,共放映电影315场。其中龙虎山景区14个村委会97场,中小学校放映28场,月湖区各村委会128场,中小学校放映30场。同时还为我市海尔、金圣、移动等企业放映广告电影32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机关党建、综治、普法、、计生、防汛、村建、档案和信息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二、年工作要点

也是市继续打基础、强实力、增后劲、促发展的重要一年,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更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做好年的文化工作,对于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打造文化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年全市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独具特色经济“小巨人”总体目标,继续依照“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工作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发展项目,精心布置和谋划文化活动,努力打造艺术精品,奋力开创文化发展新局面。

(一)实施文艺精品工程。

1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其打造成艺术精品参与第四届艺术节,并冲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2精心准备。

3认真做好第十一届全国“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的推荐和申报工作。力争我市有作品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评奖中榜上有名。

(二)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认真总结年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活动中的效果和不足。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继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效果。

3继续实施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4认真实施农村文化站建设工程。

5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乡村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

(三)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1继续打造文艺演出品牌—欢乐舞台”争取由每月两场增加到每月三场。

2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

3组织开展“春满、情系百姓”迎春文化演出、军民一家”拥军文艺晚会、歌颂祖国”大合唱竞赛、祖国。

4积极组织实施第十三届省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排练。

(四)加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

1大力开展创建平安文化市场活动和提升公众平安感专项整治。

2抓好网吧市场管理。

3抓好歌舞娱乐场所噪音管理。确保市民的良好居住环境。

4转变作风、服务市场。把工作的重点转到市场服务上来,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5规范行政审批。严格执法和以人为本的执法原则相结合,重点抓好“文化市场队伍提升素质年”活动。

(五)实施文物普查工程。

1加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力度。对各县(市、区)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丈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和录像等,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2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对文物违法问题认真进行整改。

3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六)实施文化产业龙头工程。

采取招商引资或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发兴建“水浒主题公园”力争通过招商引资把该项目做大。积极开展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着力推进“水浒主题公园”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开展衔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提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指导性意见。

(七)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10

一、2009年工作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警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水平

学无止境,学习是创新的源泉也是工作的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司法行政干警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为努力打造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招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新时期司法行政队伍,局班子以身作则,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把加强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予以抓紧抓实。我们在坚持“二五”政治理论学习日基础上,认真组织全体干警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县第十一届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精神,学习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司法局长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通过学习,进一步统一了干警的思想,凝聚了人心,从而也教育引导广大干警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还继续以提高队伍素质为着力点,在局机关内部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大兴实干之风,营造想工作、议工作、干工作的浓厚氛围,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另外是结合今年政府阳光工程和四项制度的实施,我们以提高办事效率为着力点,要求从局领导到每个司法行政干警,均须树立强烈的事心和责任感,大力倡导雷厉风行、言出行随的办事作风,急事特事马上办,难事疑事不推委,特别是对能够办好、应该办好的事情要坚决办好,打造高效服务平台。从而较好的充分发挥了司法行政工作为县委、政府服务的工作职能。

(二)、深入开展专项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今年以来,我们在去年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三个一”为主的一系列专项教育活动。

一是根据《中共*县委关于印发〈*县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景发〔2009〕16号)、《关于印发〈普洱市司法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普司发〔2009〕24号)文件和《*县政法机关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读本〉学习活动实施方案》(景政法〔2009〕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学习《读本》的教育活动。为确保两个学习教育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和各乡(镇)司法所长为成员的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县司法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县司法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暨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读本〉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下发施行。通过历时近五个月的学习,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找准了问题、看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振奋了精神、激发了干劲,学习教育活动基本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为检验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于2009年7月10日早上,我们组织全局30名干部职工参加了云南省司法厅组织的统一时间、统一试题、统一要求的学习《读本》活动教育考试,全体同志均一次性通过,没有一人补考。

二是根据《关于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景纪通[2009]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六个“为什么”学习宣传的通知》(景宣发[2009]35号)和《中共*县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景办发[2009]86号)要求,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认真组织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六个“为什么”、“三增强”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等的学习教育活动,掀起了新一轮政治理论学习热潮。

三是按照省市县委、政府和省市司法厅局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了以贯彻落实四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阳光工程”,并结合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县司法局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细则》、《*县司法局重要事项公示实施细则》、《*县司法局重点工作通报实施细则》、《*县司法局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细则》、《*县司法局贯彻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县司法局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实施细则》、《*县司法局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工作实施细则》、《*县司法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治安混乱地区及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实施细则》、《*县司法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县司法局党组成员调查研究制度》、《*县司法局党组成员挂钩定点联系制度》、《*司法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县司法局警车使用管理规定》等。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了以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认真学习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纪委四次全会精神,组织观看了《马背上的法庭》、《真水无香》和《缉毒警》等电影。通过采取上述一系列举措,全局干警综合素质得到增强,执法为民理念进一步提高,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动摇

1、民调维稳工作。民调维稳工作继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与“多种手段、协调作战”的方针和依法调处、德法并举原则,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主线,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调解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今年以来,为借鉴推广好“金平经验”,我们经调查研究后,在全县行政村内已健全有调委会的基础上,按照“五有、四落实、六统一”的基本要求,在现有的自然村全部建立健全了调解小组,明确指定了调解员,10个乡(镇)调委会也进行了全面调整充实,统一发放了聘书,完善相关法律手续,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县、乡(镇)、村(社区)、组(自然村)的“五级”调解组织网络,目前,全县共有各级调委会152个,共有调解人员2683人。二是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根据新时期民调维稳工作实际,我们统一制作了3000本《*县乡(镇)村(居)委会、村民小组民事案件调解协议记录册》下发到各自然村(组),并划拨经费对全县各级调委会和调解小组的所有调解员就如何使用《调解协议记录册》进行了全面轮训,较好的解决了基层调解组织工作的规范性问题。同时,我们还按照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179号)和《普洱市财政局普洱市司法局转发财政厅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普财行[20*]83号)文件精神,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努力使“一案一补”制度得到较好落实。三是努力营造了民调维稳工作的良好法制氛围。根据普洱市司法局转发《云南省人民调解员协会关于开展纪念<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施行二十周年人民调解专项活动的通知》(普司发[2009]52号)文件要求,于2009年6月17日,我们在县城大农贸市场设立一个宣传点的基础上,全县10乡(镇)均设立宣传点同步开展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宣传活动,共悬挂宣传横幅10幅,开展以案释法调解纠纷12件,现场解答咨询310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2560份,出动宣传车辆15辆次。此次宣传活动不但提高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也进一步扩大了人民调解社会影响面,使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更加理解和支持,亦努力为迎接《人民调解法》的顺利出台营造良好的氛围。截止10月底,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民间矛盾纠纷119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47件,上升21%,调解成功1122件,成功率达94%。共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5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73件。创“四无”(无民间纠纷引起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自杀案件、群体性上访案件)单位64个,其中乡镇6个、企事业单位31个、行政村27个。人民调解工作全力维护了一方社会的稳定。

2、基层“两所”建设不断推进,软硬件建设极大改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精神和司法部及省司法厅关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在巩固20*年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一是今年我们在去年已竣工投入使用的*、*、*3所基础上,继续组织开展了司法所建设“攻坚年”活动,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推进;目前,除益智所因搬迁未建外,*、*、*、*、*、*、*7所已迁入新居办公,碧安、永平2所也已基本完工,局机关已于4月29日迁入新办公楼办公。同时,在硬件建设上,我们还按照人财物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购置了10台微机配发到各个乡(镇)司法所,还为永平所、*所各配备了一辆微型车。二是在去年6月首次全面实现乡(镇)司法所人财物的上划收编的基础上,为解决人员编制不足问题,我们在继续执行顶班工作的同时,经报县委政府领导同意后向全市公开招考了2名干警,从而较好的缓解了全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少事多,力量不足的实际困难(今年我们又上报申请将再招考2名)。三是根据《普洱市司法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司法所规章制度管理的通知》(普司发[20*]13号)和《普洱市司法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司法厅转发司法部关于统一司法所标识文件的通知〉的通知》(普司发[2009]89号)要求,我们在继续抓好乡(镇)司法所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基础上,还积极筹措资金为10个乡(镇)司法所统一订购了司法行政徽章。当前,全县10个所在思想上、组织上、基础设施上得到了全面加强,基本形成机构健全、管理有序、人员充实、职责明确、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发展机制,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10月底,10个乡(镇)司法所共受理调解各类纠纷83件,宣讲法律法规96场次,受教育45000人次,为基层政府提司法行政建议5条,采纳5条,制定规范性文件4件,制定村规民约9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5次,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91件,参与“严打”整治及专项治理活动4人次。10乡(镇)法律服务所与乡(镇)司法所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办公方式,属自收自支事业机构,有兼职法律服务工作者25名;半年来,共诉讼事务10件,非诉讼事务95件,办理法律援助事务94件,调解纠纷135件,代书177份,解答法律咨询1536人次,当任法律顾问138家,避免挽回经济损失19.5万元。

3、重点人口管理不断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展开。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根据云综治办[20*]18号《关于印发〈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普综治办[2009]1号《关于印发〈普洱市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云南省社区矫正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经专题请示汇报,我县的社区矫正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此,专门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国新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田国光和县司法局长吴宏任副组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社保局、人事局、财政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等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司法局。领导小组在制定下发《*县社区矫正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于2月27日召开了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动员部署会议,会议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学明同志主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国新同志作了重要动员讲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田国光同志就全县社区矫正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二是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不但统一制作了《*县社区矫正工作展示版》,还统一翻印了省司法厅制定的各种法律文书、表格,下发到各乡(镇)司法所使用;并制定了社区矫正办公室工作制度、接收登记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下发给各乡(镇)司法所,并要求各司法所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依法矫正。三是措施落实,成效明显。社区矫正工作实施以来,我们认真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省、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有关规定。矫正对象进入社区矫正环节后,我们都要进行调查和走访,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并坚持做到“六个必须”,即矫正工作初期必须与矫正对象见一次面、必须进行一次谈话、必须建立一份档案、重大节假日必须上门走访、矫正对象思想波动时必须过问、矫正对象本人及家庭出现困难时必须在政策范围内帮困解难。尤其是在与矫正对象第一次见面时,当面向其宣读《社区矫正宣告书》,由矫正对象签订《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牢固树立和强化其服刑意识。从而确保了我县接管的矫正对象中未出现过一例漏管、脱管,使我县的矫正对象管得住、管得牢。截止10月底,全县各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接收符合移交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64人。

4、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更加规范,成效更加明显。在年初,我局就已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列为基层司法所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重要内容。要求各乡(镇)司法所均要健全安置帮教网络,建立健全释解人员信息库,个人档案管理库,对刑释解教人员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档案齐全、衔接工作规范、安置帮教措施落实、帮教无死角,最大限度地减少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脱管、失控和重新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截止10月底,全县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6人。县司法局、各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各级各部门帮教组织和人员,认真履行帮教职责,积极配合协助当地政府和单位部门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对16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并均采取落实责任田的方式进行了妥善安置,安置帮教率达到100%,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对维护全县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拓展服务领域、积极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1、公证工作。公证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及时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公证处不但建立有严格的公证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公证处内部自律机制,而且还坚持公证咨询、接待的首问负责制;在公证质量检查的方法上,建立个人自查、互查、工序交接检查、抽查的四查制度。做到了以制度促管理,以管理促质量,以质量保效益。年内,积极主动参与了县乡公路、房屋建设等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截止10月底,县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35件,涉及标的2000万元,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写作各类法律文书87件。全年无错证假证发生。

2、律师工作。律师工作紧紧围绕“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证、恪守诚信”的总要求,不断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培养和树立律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截止10月底,芒乡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41件,其中刑事案件9件、民事案件24件、法律援助8件,解答法律咨询200人次,写作法律文书15件,担任法律顾问4家。平掌律师事务所共办理各类案件65件,其中刑事案件12件、民事案件37件、非诉讼15件、仲裁1件,解答法律咨询160人次,写作法律文书32件,担任法律顾问11家。

3、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加强,达到了“贫者必帮、残者必援、弱者必助”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救助原则,较好地维护了全县老年人、妇女、儿童、各种残疾人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根据《普洱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的实施意见》(普司发[2009]79号)文件要求,我们以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为契机,以推广“盘龙经验”为载体,不断加大了对《法律援助条例》、《云南省法律援助办法》和《云南省非诉讼法律援助工作暂行规定》等的学习宣传力度,大力营造了法律援助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我们还按照县委李忠民书记在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普办发[2009]27)文件上的批示和《普洱市司法局关于转发〈云南省司法厅转发司法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普司发[2009]91号)文件要求,及时研究制定了《*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报县人民政府向全县转发,从而掀开了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发展史上新的一页。截止10月底,全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3件,其中刑事法律援助4件、民事法律援助5件、非诉讼法律援助案件84件,写作法律文书5份,解答法律咨询60人次,受援人数达190余人。

(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2009年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的第四年,也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一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推进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为主线,以依法治理为载体,为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维护社会政治和谐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1、依法治县进程全面推进。我们在全面抓好《*县20*—2010年依法治县规划》实施的同时,及时制定下发了《二00九年*县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和《关于在全县农村开展“法制中心示范户”创建活动的通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细胞工程”的实施,继续加大对地方、基层、行业依法治理指导、检查、督促的力度,把“民主法治村(区)”和“法制中心示范户”的创建巩固作为开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4次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今年8月,我县在原有2个省级、1个部级命名的“民主法治示范村”基础上,永平镇迁糯村又被推荐上报部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当前,全县119个单位部门、10个乡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依法治理面达100%,1943个村民小组,依法治理面达95%。县、乡(镇)、村(居)、组(所)四级依法治理网络已经形成,并已发挥出日愈重要的作用。

2、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措施保障。一是在年初制定下发了《二00九年*县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同时,及时召开了县乡(镇)两级法制宣传教育暨司法行政工作会议,认真传达学习省、市司法局长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年度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各项任务。二是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五五”普法工作情况检查的通知》(景人大[2009]20号)文件要求,县局及时下发了检查通知,认真开展了查缺补漏和自检自查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完成了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局的“五五”普法工作检查任务;于2009年9月25日,县人大召开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检查报告》,会议对我县“五五”普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突出重点,加大“法律六进”活动推进力度;切实落实普法宣传责任;加强农村基层“两委”班子民主法制建设;切实加强普法工作的检查指导;进一步完善普法保障机制六个方面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三是为进一步提高普法依法治理队伍素质,我们把普法依法治理骨干队伍的业务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采取有力的措施认真抓好培训工作,全年县(乡)两级共举办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培训28期,参训人员5700人(其中法制中心示范户主1675人),为我县有效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继续执行大乡(镇)60张、小乡(镇)50张的农村学法照片量化考核制,坚持和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推行依法治县工作与综治维稳、平安建设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考评,统一表彰奖励,确保了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以“法律六进”为载体,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加强。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县委中心组坚持每制度集体学法和自学法律制度,各级均制定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和集体学法制度。建立公务员法律培训制度,县组织部、人事局、党校等有关部门把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中,分期分批开展了各系统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公务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识,年内,共参训人员250余人。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为提高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水平,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的依法经营和诚信意识。加强学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全县各类学校都把法制课列为学生必修课,做到了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全面实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全县137所中小学校都配备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并由县教育局统一发放了聘书,法制副校长年内到学校上法制课31场次。切实加强对农民法律知识培训工作。按照省、市关于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六个一”活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了落实,基本达到了每个村委会有一所法制学(夜)校,有一块法制宣传栏,每个村民小组有一名法制宣传员(法制中心户),每户一名法律明白人的要求。目前,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形成了“电台有声、荧屏有像、报刊有文章”的立体宣传格局。二是积极组织、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法律法规的宣传日、纪念日开展了各种法制宣传咨询活动,全县各乡(镇)、各单位(部门)利用“3.8”、“3.15”、“5.19”、“5.24”、“6.5”、“6.25”、“6.26”等大型宣传日、纪念日活动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制宣传、咨询,宣传内容涉及《宪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律师法》、《禁毒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30余部,极大地渲染了“五五”普法的气氛。全年上街设宣传咨询点28个,共发放宣传资料10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宣传50辆次,悬挂宣传横幅75条,粘贴标语3600余条,图文展版80幅,接待咨询3670人次,开展法律知识竞赛15场次。三是在拓展普法阵地的同时,认真办好了电视台《法制园地》专题栏目,*报《法制园地》专刊,广泛开展了法制文艺活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密切配合,上下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形成了“电台有声、荧屏有像、报刊有文章”的立体宣传格局。年内,电视台播出法制专题栏目49期,报刊《法制园地》专刊24期,法制文艺演出85余场次,观看4250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队伍整体素质还较差,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当前,我县司法行政干警的整体素质与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对干警的整体素质教育和培训任务还十分繁重;根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司发[20*]10号)和《云南省司法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司法所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司发[20*]66号)文件关于“乡(镇)司法所应由3名以上公务员组成”的有关规定,我局乡(镇)司法所仅18名的人员编制数严重不足,现有在职人员也仅有22名(含在职不在编数)。

(二)民调维稳机制不够健全,基层基础还较薄弱。当前我县民调维稳机制还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乡(镇)、村(居)级调解组织虽以建立,但不够健全,“四落实”难以落实到位,调解人员整体素质较差,根据《普洱市财政局普洱市司法局转发财政厅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普财行[20*]83号)文件要求,本应与予以财政保障的人民调解工作经费难以落实,由于尚无专项经费,市、县虽能确保对乡(镇)级调解人员的年度培训,但对村(社区)级调解人员的培训难度较大。

(三)乡(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硬件设施滞后,工作比较被动。虽然政府已按每个乡(镇)县级配套4.3万元的标准给予了拨付,但由于材料物价上涨等因素,专项资金之外欠债较大。

(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缺乏,工作难度较大。由于县财政困难,使原《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转发〈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景发[20*]45号)文件中关于“各级财政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安排每年人均不少于0.2元的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的规定难以落实到位,从而使全县基层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比较被动。

三、2010年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2010年,全县司法行政工作要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和省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不断转变作风,着力深化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和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为维护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工作措施:

1、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司法所建设的意见》(云司基[2009]6号)文件,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推进和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安置帮教工作,不断增强帮教安置的效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保障。进一步做好公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提高法律服务的社会公信力,努力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着力促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11

1、与工、青、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组织举办好节假日期间全县系列全民健身活动新春来临之际,2011年1月18日—19日晚,在县民族体育场灯光篮球场举行了职工迎新春“体彩杯”少数民族健身操比赛,比赛分《傣族健身操》、《拉祜族健身操》、《佤族健身操》三套健身操,共有6支代表队18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经过两天晚上18场精彩纷呈的角逐,最后县幼儿园、文化局、老体协代表队分获一至三名。隆重的比赛场面呈现了县全民健身的场景,充分点燃了大众积极参与健身运动的热情。(2

 

)第三届“华隆口岸杯”篮球运动会(3)春节划竹排比赛(4)庆“三八”百年全民健身登金山活动庆“三八”百年全民健身登山活动于3月6日上午举行,此次登金山活动线路以县政府大门为起点,经下城佛寺、中城佛寺、上城佛寺、金山、龙潭、吊桥,龙潭大坝为终点,活动设一等奖2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名、鼓励奖60名,共有800余人参加,让广大妇女在自己的节日能亲身体验参加健身锻炼的乐趣。(5)泼水节竞赛活动(6)第七届娜允神鱼节万人捉神鱼活动右参加捉神鱼活动,充分展现了娜允神鱼节“和谐娜允、人鱼欢腾”的主题。

 

(7)

 

组织办好中国门球冠军赛普洱市选拔赛4月20日至23日,由普洱市体育局、普洱市老体协、普洱市门球协会主办由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门球冠军赛普洱市选拔赛在我县隆重举行。来全市各县、区、省属、市直单位在中国门球冠军赛分区预选赛的优胜队28支代表队30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这次比赛,比赛设团体(五人制)和双人赛(2人制)两个项目。本次比赛为期4天, 通过激烈精彩角逐,最后景谷一队获团体赛冠军,澜沧铅矿熊俊辉、杨桂华获得双人赛冠军,镇沅代表队和三队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县老体协荣获优秀组织奖,隆重的比赛,为爱好门球的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切磋球技、以球会友的舞台。(8)“五四?天翼杯”七人制足球赛2、抓好城区职工体育工作。3、抓好乡镇体育工作。为加大争创体育特色县的力度,我局积极在全县各乡镇中开展创建体育特色先进乡镇的评比活动,深入到各乡镇,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乡镇体育领导机构,完善软、硬件设施,鼓励支持各乡镇举办乡镇农民运动会,上半年共指导协助4个乡镇组织举办综合运动会6次,参加活动人数3300人。4、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以“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为抓手,以传统项目进校园为重点,积极推动中小学生参与体育健身锻炼,逐步培育体育健身意识,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上半年积极协助、指导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我局有关领导及体育教练员累计深入全县中小学校指导开展体育工作17次,共有6所学校举办单项运动会8次,参加活动人次5600人次。(二)进一步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加强协调、引导,充分发挥协

 

会作用。目前,我县共成立体育协会3个,我局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协会的协调、引导、支持和管理,加强横向、纵向联系使其充分发挥联系各类体育人群的桥粱和纽带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好各种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2011年上半年,我局共指导全县各级体育协会开展群众体育工作9次,使其发挥功能和作用,有力的促进了城乡、社区群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三)加快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康工程的意见》,根据省、市体育局的总体部署,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兴边富民工程等机遇,将体育设施网络建设纳入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锻炼需求。

 

1、建成“雪炭工程”项目室内综合健身馆2、新建两条全民健身路径2011年上半年云南省体育局配发了两套健身路径,根据我县农村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点和以点带面的效果,在娜允镇古城社区和芒信镇政府分别安装一套。3、加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强业余体校管理,提高业余训练水平(一)合理设置,配强项目和教练员提高了运动员竞技水平和成才率。(二)加大运动员选拔力度运动员的选材以我局制定的《运动员选材标准》为依据,在科学选材小组的指导下,在全县各级中小学校中对各项目运动员进行科学选拔。并进行长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向上级训练组织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2011年上半年根据参赛情况,田径队、射弩队、蹴球队进行了运动员选才,共选拨各项目运动员38名,其中田径运动员16名(其中女8名);射弩运动员8名(其中女4名);蹴球运动员14名(其中女7名)。(三)抓好业余训练工作(四)运动成绩我县代表队参加普洱市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普洱市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11年5月9日—14日在景谷县举行,我县参加射弩、陀螺、秋千、吹枪、高脚竞速、蹴球六个项目和表演项目的比赛,此次运动会共有来自全市13支代表队1000余名队员参加竞赛角逐,通过顽强拼搏,我县代表队获得13金11银10铜,金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三名,我县参加全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成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五)人才输送全年共向市体育中学输送了5名运动员,其中输送田径运动员2名;篮球运动员3名(岩通、相罕章、叶宝相)。五、组织开展全国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测试方法,有力保障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5月28日,顺利通过省国民体质监测检查组检查,5月29日,我县实施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正式启动,全体工作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认真开展监测工作。计划于7月份准时将各年龄段样本量上报省体育局,实施完成县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六、办实事、献爱心,做好扶贫帮扶及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初,我局抽调一名工作人员到勐马镇双相村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并送去价值1000元的篮球等体育器材。上半年,我局为农村基层解决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水泥8吨。我局通过深入基层办实事、送温暖和积极推行为民服务五项制度,进一步了解掌握民情、民意,为贫困山区送去了爱心、送去了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2011年上半年,县体育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体育部门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全局领导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是:(一)由于体育事业经费短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竞技体育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个别项目的业训工作不能照常开展,影响到我县对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二)由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不足,形成目前功能不齐全、体育基础设施老化等

 

现状,从而使一些正常的体育健身活动无法开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建功能齐全的体育健身场所呼声日益高涨。(三)民族体育场均属公共设施,场地四周四通八达,给管理上带来了很大困难,导致人为的一些对场内绿化设施和健身设施损毁事件时有发生。

 

乡镇七五普法心得体会范文12

“五五”普法启动以来,*县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精心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县规划,扎实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法律七进”广泛开展。我们紧扣“五五”普法规划,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以“法律七进”工程为载体,通过机关单位学法制度化、送法下乡经常化、社区学法网络化、学校学法特色化、企业学法规范化、宗教场所学法集中化的普法模式,采取分类“讲”、集中“训”、骨干“带”、活动“促”、文艺“演”、资料“宣”、展板“引”、试卷“考”等有效形式,切实将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角落,掀起学法用法热潮,达到帮助普法对象析身边事,学常用法,做守法人的目的,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夯实依法治县的群众基础。

(二)示范创建稳步推进。我们坚持“试点先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了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联系法治建设示范点制度,自2007年开始,从乡镇、单位、学校、企业、村、社区等不同类型中确定了33个法治建设示范点,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格把关,注重质量,精心培育,树立样板,为全县的法治建设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广泛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共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79个,占全县村总数的58%,创建示范社区4个,依法治校示范校2个,在此基础上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全省7个,全市8个,创建全省民主法治社区1个,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法德进家”全面深化。“五五”普法启动后,我们及时总结推广合黎乡“法德进家”活动的经验和作法,进一步加大法德进村入户力度,使一版、一匾、一袋、一案、一讲“五个一”的“法德进家”要求得到更好的落实,真正实现法律道德进家入户。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法制长廊(一条街)*个,法制楼院(广场)*个,法制文化壁*个,法制宣传碑38个,烧制油面瓷砖画390幅,制作大型固定宣传牌23个,法制宣传灯箱20个,进村入社法制宣传版面*块,入户教育牌匾*块,发放法律进家资料袋2万多个,编印以案释法案例选编教材2万本,举办法律宣讲1700多场次,为“平安高台”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法治县建设初见成效。去年初,我县被省上确定为全省法治市县创建活动试点县,在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以专场法制文艺演出、普法成果展示、群发手机短信、“一月一法”宣讲、“漫漫人生路、法律伴你行”千人签名、新闻媒体渲染等六项主题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把创建活动纳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内容,相互促进,取得成效,丰富了法治县创建活动内涵。

(五)普法载体不断创新。我们坚持在实践中创新载体,通过载体实现有效互动,把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之中,为普法教育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结合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专项活动,积极探索总结出民情报告制度、“一庭三所联动”、“平安便民服务队”、公推海选人民调解员等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完善普法教育与人民调解互相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转化为宣传法律知识的过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提高了法律知识普及率、知晓率和矛盾纠纷调处率,普法效果更加明显,“第一道防线”更加牢固,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县,我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显着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能力明显提高,公正司法、严格执法的水平不断提升,全县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建设“平安高台”、“和谐高台”,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五五”普法把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一些问题也依然存在,其中,既有全民法制宣传教育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带有共性的老问题,也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问题,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不论是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的问题,都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偏差。由于乡镇和部门、单位“重经济发展、轻法制教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制宣传教育在促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缺乏自觉性,把普法教育视为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行动上不落实,影响了普法教育的深入发展;部分领导漠视普法的态度与群众渴望学法的心愿不相适应,认为经过20多年全民普法,该普及的法律法规知识已经普及了,再搞也没有什么新花样,有的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将法制宣传教育停留在一般性的号召下,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有的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唯权思想严重,“官念”比较浓厚,还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执法不公的现象,挫伤了群众学法的积极性;有的基层干部存在错误思想倾向,认为法律宣传多了,群众法律素质提高了,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不便于管理,工作会越来越难做,因而送法送政策的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