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

时间:2022-11-13 17:49:43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1

山东省立医院始建于1897年,至今已有117年的悠久历史,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该医院坐落在济南市经五纬七路324号,总建筑面积为97069平方米,拥有门诊、内科、外科、干部保健病房等4座大楼,共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年门诊量为203万人次,年住院人数高达7.34万人次。山东省立医院现拥有在编职工2262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760人,博士生导师7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共80余人。该医院设有耳鼻喉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等66个临床及医技科室和山东省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疼痛临床研究中心、山东省医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等12个医学研究中心,以及PET-CT诊疗中心、健康查体中心、碎石中心、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高压氧治疗中心、激光近视治疗中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泌尿腔内微创中心等18个特色诊疗中心,拥有国内首台PET-CT机、机器人导航手术显微镜系统、直线加速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小王子电磁式碎石机、INNOVA2000平板式全数字化心血管影像系统、外周血管专用DSA造影机、多导心电生理监护仪等国内一流诊疗设备900余台,是山东省规模最大、业务最全的综合性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科是该医院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在樊忠、王海波等几代名医的探索与努力下,该科室现已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耳鼻喉专业学科,其先进的诊疗技术在国内外均具有很高的声誉。该科室对慢性中耳炎、气道食道异物、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面神经疾病等常见病的有效治愈率超过95%,病人的满意度超过99%。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共开放住院床位197张,年门诊量为11万人次,年住院人数为6000余人,年手术量高达5000余台次。该科室在听力重建、耳神经与侧颅底的外科手术、面神经疾病的诊治、鼻前颅底肿瘤及喉癌和颈部转移癌的手术切除、多种组织瓣的修复重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一些特色诊疗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王海波医生简介:王海波医生现为山东省立医院西院院长、耳鼻喉科主任、山东省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山东省耳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委、中国民政部助听器及助听设备专委会副主委、山东省耳鼻咽喉科学会主委、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国际会员、FISCH国际显微耳科基金会会员。王海波院长擅长做听力重建术、眩晕的治疗手术、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半面痉挛的颅内手术、三叉神经痛等颅底肿瘤的治疗手术等。

樊兆民医生简介:樊兆民医生现为山东省立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耳科主任、山东省耳鼻咽喉与头颈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山东省耳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芝加哥Loyola大学医疗中心访问学者。樊兆民主任作为国内一线耳科学专家,在显微耳外科、耳神经外科和侧颅底外科等领域的诊疗技术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他擅长诊治急性中耳炎、耳聋、眩晕、耳鸣、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吞咽神经痛、耳畸形、耳及颅底肿瘤等,尤其擅长耳神经外科及颅底外科疾病的诊治。早在1983年,樊兆民主任就成功地完成了国内首例颅中窝径路面神经全程减压术。迄今为止,他已成功治愈此类患者1000余例,居全国首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始建于1890年,坐落于“世界泉水之都”济南,毗邻趵突泉,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文化西路107号,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医院”、“山东省出国人员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老干部保健先进集体”、“济南市绿化、卫生、计划生育、安全保卫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现设有22个行政部门,52个临床及医技科室,6个研究所及12个诊疗中心,共开放住院床位3000张,拥有在编医护人员20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570人,拥有中级、初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082人,博士生导师74人,研究生导师19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73人,属于部级、省部级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1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3人。此外,该医院还引进了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包括两台高档16层螺旋CT、德国神经导航系统、三维心脏高能放疗加速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亚洲首台GE公司生产的双梯度3T磁共振、国内首台西门子公司生产的DR、国内首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以及省内首台以色列生产的胶囊式内窥镜,总价值高达数亿元人民币。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59年,在老一辈学科带头人、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高德恩教授的领导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现已成为具有自身特色和学术风格的心血管内科诊疗中心,在国内外均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张运医生简介:张运医生现为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教育部和卫生部心内科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张运院长1976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1985年获得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诊治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张运院长主持并完成了“863”项目课题、“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9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41部,曾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

高海青医生简介:高海青医生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业务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药学部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矿与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中国无创心功能研究会副主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特邀评审专家、山东医学会老年医学专委会主委、山东省慢性非传染疾病防治专委会心血管疾病防治学组组长、山东省心功能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医院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海青主任从事心血管内科和老年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经常组织和参加院内外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和抢救工作,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嘉奖。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5年,经过几代人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现已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科室设置最全、业务水平最高、教学实力最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也是山东省省内惟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该医院位于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占地面积为187亩,总建筑面积为21.6万平方米,总资产近12亿元,固定资产为5.89亿元。近年来,该医院多次获得全国首批“明明白白看病百姓放心医院”、“优质高效百姓放心医院”、“绿色医疗环境放心医院”、“全国模范中医医院”、“全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等光荣称号。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现设有41个临床及医技科室,40个专病门诊,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9个省重点专科及学科,共开放住院床位1600张,拥有在编医护人员12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295人,博士生导师27人,研究生导师13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1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是由当时的3名中医师在建院后不久创建的,他们以传统的正骨手法治疗单纯的四肢骨折、脱出,经过几代医护人员的努力发展,现在该科室已发展成拥有创伤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病科、小儿骨科及骨显微外科等5个亚级科室,4个住院病区的大型骨科诊疗中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的诊疗范围是: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强直性脊柱炎、老年增生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小儿四肢畸形、四肢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四肢骨折脱位、各种开放性损伤及脊柱骨折脱位所致瘫痪等。

徐展望医生简介:徐展望医生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脊柱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委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副会长、山东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副主委、山东老年学会脊柱关节专委会副主委、山东医学会脊柱学组副组长。徐展望主任从事中医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7年,擅长诊治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畸形、脊柱失稳、颈椎病、间盘源性腰痛、脊柱骨折脱位、颈胸腰椎管狭窄症、脊柱后纵韧带黄韧带骨化症、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等。

毕荣修医生简介:毕荣修医生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创伤专委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分会副主委、山东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委会副主委、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委会委员。毕荣修主任198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中医骨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四肢骨折、脱位的闭合整复外固定及手术治疗、骨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畸形愈合的矫形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和骨髓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盆骨折及复杂性骨折脱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医院神经外科

总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负责全军区机关和驻济部队的医疗工作,同时也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病人。总医院坐落在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济南市金牛山南麓(天桥区师范路25号),该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临床学科齐全,专科优势突出,医疗设备先进,就医环境优良,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该医院连续被评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爱民医院”、“山东省百佳医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婴医院”“等光荣称号。总医院现设有53个临床及医技科室,7个全军医学专科及10个全军专科诊疗中心,共开放住院床位1300余张,拥有在编医护人员2000余人,其中具有正、副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4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21人,军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8人。近年来,该医院引进了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包括双梯度1.5T核磁共振、320排螺旋CT、超声伽马刀、三维超声设备、双向数字剪影X光机、后装治疗机、直线加速器、超级准分子激光治疗机、多弹头自动导航RF肝癌治疗系统、高压氧舱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基因扩增仪、血细胞分离机等,总价值高达3.5亿元人民币。总医院神经外科是全军最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该科室已成为具有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人才梯队和雄厚技术力量的特色科室,特别是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脑脊髓肿瘤的诊治、癫痫及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亦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2

顾问

丁光生(研究员,《中国药理学报》、《中国新药与临床》主编)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张文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部长)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特别编委会

池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顾玉东(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

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

何凤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名誉所长)

嵇汝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金国章(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黎磊石(中国科学院院士,总医院副院长、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裴 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唐希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

肖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

谢毓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曾溢滔(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儿童医院遗传研究所所长)

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主任)

陈凯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肖 宏(主任,副编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苏定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主任、上海市药理学会理事长)

主任委员苏定冯

副主任委员

丁 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

李 端(教授,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

肖 宏(主任,副编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胥 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杨秉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

编委会

白东鲁(研究员,上海市药学会理事长)

蔡东联(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

陈坚行(上海市药品审评中心主任)

陈汝筑(教授,中山医科大学副校长)

陈新年(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基础部主任)

程利南(教授,上海国际妇婴保健院院长)

崔黎萍(上海第一医药商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邓伟吾(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肺科主任)

丁义涛(教授,南京市鼓楼医院院长)

方 凤(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小儿科主任)

傅善来(教授,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养生保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顾振纶(教授,苏港合作苏州中药研究所所长)

关桂春(教授,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医院院长)

归绥琪(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郭冀珍(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

胡大一(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胡晋红(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药学部主任)

黄伟灿(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院长)

黄仲义(主任药师,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

季建林(教授,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

蒋朱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外科)

李学军(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药理学会副秘书长)

厉曙光(教授,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林莲莲(主任医师,温州医学院附属二院妇产科主任)

林曙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

林志彬(教授,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刘邦令(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刘 发(教授,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室)

刘皋林(主任药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药学部副主任)

刘俊田(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部)

刘 平(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肝炎研究所所长)

刘志民(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龙启才(教授,中山医科大学卫生部属临床药理基地副主任)

路 卫(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烧伤科)

陆金根(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院长)

马连生(世界胃肠病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钱蓓丽(研究员,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

任雷鸣(教授,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

芮耀诚(教授,上海市药理学会副理事长)

沈竞康(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沈稚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

石应康(教授,四川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院长)

宋建国(教授,皖南医学院院长)

汪宗俊(研究员,复旦大学药学院)

王宝恩(教授,北京友谊医院院长)

王传馥(教授,上海华东医院院长)

王怀良(教授,中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教研室主任)

王灵台(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

王侠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

王宪衍(教授,上海市高血压病研究所)

王永铭(教授,上海市药理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者生(主任医师,辽宁省人民医院院长)

王祖承(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院长)

魏 珉(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

吴春福(教授,沈阳药科大学校长)

吴晓明(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校长)

吴新荣(主任药师,总医院药学部)

吴永嘉(教授,山西省肿瘤医院院长)

吴宗贵(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吴松华(教授,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

奚九一(教授,上海奚九一脉管医院院长)

萧树东(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教授、上海市消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许士凯(教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

向红丁(教授,北京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姚明辉(教授,复旦大学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叶祖光(研究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岳建民(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曾益新(教授,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

张柏和(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胆道外科主任)

张家庆(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张克坚(研究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张 清(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注册处)

张鑫生(教授,青海省人民医院院长)

张志愿(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

郑安琳(教授,上海华东医院老年科)

郑继旺(研究员,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

周宏灏(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基础与临床药理学研究所所长)

朱积川,(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朱明德(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院长)

朱兴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第一届通讯编委会

安铁生、常 俊、陈锦明、陈小莉、慈书平、戴生明、戴志强、邓立堂、

兰启防、范修美、高山红、郭季安、郭金刚、郭随章、郭先科、韩永晶、

何循真、洪庚辛、黄秀云、黄永清、胡人杰、霍金山、吉 玲、冀振华、

江学良、姜银虎、雷 军、李长龄、李树壮、李正斌、梁永录、鲁映青、

吕广秀、钱雪冰、钱岳晟、乔海初、荣大奇、邱秀明、史宪杰、王华丽、

王建刚、王 炜、王学集、王学年、王志瑾、吴葆杰、吴树勋、徐学儒、

杨春玲、杨德铭、杨皿丽、俞昌喜、张兰庭、张伟民、郑世俊、祝晓光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3

中医是邓州的“名片”,邓州中医文化底蕴深厚,满目杏林,医学昌盛,中医药在民间深受欢迎。近年来,邓州市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着力抓好“四个突出”,中医药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突出中医工作地位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里,邓州以此为荣,历届市委、市政府也因此非常重视、支持中医工作,中医事业在社会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推动邓州中医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9年,该市在全国第一个建立县级中医药管理机构,成立了邓州市中医药管理局。1991年,由政府投入资金,成立了中医科研机构——邓州市周围血管病研究所,经费由财政全供。1996年,邓州市获“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称号,199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农村中医培训试点县(市),为全国农村中医培训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经验。邓州市中医院被评为全国首批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近年来,邓州市的中医工作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中医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中医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该市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做为发展中医的突破口。市领导不仅带头争取中医项目,而且对争取来的项目倍加珍惜,狠抓落实。2011年,邓州市中医院新址建设被列为全市十件实事之一,并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为了确保市中医院迁建工程顺利进行,市政府成立了邓州市中医院建设项目指挥部,由市长刘树华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主管卫生的副市长、公安局长任副指挥长,发改、财政、城建、规划、土地、环保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新址建设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在制订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偿方案时,把中医药的补助比例提高10%,市中医院的住院补助比例也比其他市直综合医院提高10%。

该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财政收入有限,经费并不宽裕。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该市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保证中医经费投入,凡是中医预算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凡是项目配套资金无条件保证。该市中医院项目建设总投资7800万元,其中,中央项目资金2000万元,省政府配套500万元,其余5300万元全部由市财政投入,包括拆迁和青苗补偿也全部由市政府买单,不增加市中医院一分钱债务,使其轻装上阵,解除了发展建设的后顾之忧。

突出中医体系建设

邓州市中医院是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机构。邓州市按照“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要求,高起点、大手笔地进行市中医院新址建设。从规划选址开始,市政府就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把一块占地76亩,价值3.5亿的“黄金地段”无偿划拨给了市中医院。在规划设计上,坚持传统文化风格和中医特色,把市中医院新址定位为邓州城区的新地标和城市“名片”工程。届时,一座崭新的、具有中医特色的、全省一流的县级中医院将展现在邓州百姓面前。

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三个一”工程,设置1个中医科、1个中药房、至少配备1名中医师。为了强化中医药管理,选拔了12名中医药人员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或副院长,各卫生院均明确一名副院长分管中医药工作,把过去卫生院中医科改建为中医管理科,科长由优秀中医药人员担任,其职责由过去单一医疗型转变为全面负责型。目前,全市乡镇卫生院平均开设中医门诊2.3个,中药饮片达350种以上,中医病床占总床位的25%以上,中医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30%以上。市政府将投入300万元,为全市乡镇卫生院统一更新配置中药柜。

该市把中医建设纳入全市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条件之一,配备100种以上中药和30种以上中成药,至少有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市已基本做到了“村村有标准化卫生所,所所有中医中药”。

突出中医作用发挥

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作用。在近年来的手足口病防治和H1N1甲流感防治中,该市疫情始终处于低发状态,关键是发挥了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在手足口病防治中,政府拨款87万元,由市中医院按照省中医管理局提供的处方,统一煎制预防汤剂,向全市516家托幼机构的6万余名儿童免费发放。对散居儿童,则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组织,按照“广泛宣传、自觉自愿、成本价提供、面对面指导煎服”的原则,普及中药预防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

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优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该市用3年时间,推广了针灸、按摩、推拿等3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对1200名乡村中医进行了适宜技术培训,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手册1200份,发放针灸针具、拔火罐等设施1200套,使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发挥中医药贴近群众优势,开展“三进”服务。把中医药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广泛开展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市政府拨款20万元印发了中医专家唐祖宣编写的《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指南》,免费发放城乡居民家庭,广泛宣传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引导群众主动使用中医药防病治病。在全市25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标准化的中医科和中药房,使辖区居民提供享受到了便捷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突出中医文化传承

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邓州作为中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医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该市的张仲景展览馆被列为全国5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之一。张仲景展览馆建设工程被列为邓州市“文化名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规划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建成之后,该馆将成为普及宣传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场所和邓州市的文化旅游景点。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4

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吉林扶余人,197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1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

1971.02~1972.11 吉林省长春电力学校学习;

1972.11~1975.10 吉林省长春电力学校教师;

1975.10~1978.09 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

1978.09~1984.10 中央政法干校教师;

1984.10~1985.11 公安部政治保卫局二处干部;

1985.11~1987.12 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办公室正科级干事(1986.11~1987.12挂职任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安局桥东分局副局长);

1987.12~1990.02 公安部政治保卫局二处副处长;

1990.02~1991.05 公安部政治保卫局二处处长;

1991.05~1998.08 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副局长;

1998.08~1998.12 公安部国内安全保卫局副局长;

1998.12~2001.06 公安部国内安全保卫局副局长(正局级);

2001.06~2008.09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局长(2002.09~2003.01在中央党校第39期进修二班学习);

2008.09~2010.09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2008.10兼任武警总队党委第一书记,2008.12晋升为副总警监);

2010.09~2013.07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区党委政法委副书记,区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

2013.07~ 国家民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宫蒲光任民政部副部长

男,汉族,1957年3月生,陕西米脂人,1984年11月入党,1974年4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1974.04~1977.11 陕西省大荔县婆合公社高队插队;

1977.11~1978.02 自治区那曲地委办公室机要科机要员;

1978.02~1982.01 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

1982.01~1988.03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干部、主任科员;

1988.03~1993.01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副处级秘书;

1993.01~1994.09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正处级秘书;

1994.09~1995.11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督查处处长;

1995.11~1998.12 自治区林芝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

1998.12~2000.03 自治区林芝地委副书记(1998.09~1999.07在中央党校培训部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0.03~2000.04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委副书记;

2000.04~2001.07 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主任(1998.09~2001.07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2001.07~2002.12 日喀则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2002.12~2005.05 日喀则地委书记;

2005.05~2006.11 日喀则地委书记、地区人大工委主任;

2006.11~2008.01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2008.01~2011.01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秘书长;

2011.01~2013.07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2013.07~ 民政部副部长。

王宁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男,汉族,1961年4月出生,湖南湘乡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8月参加工作,辽宁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学位,高级工程师,此前任住建部人事司司长。

2013.07~ 住建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于康震任农业部副部长

男,1960年5月生,江苏沛县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8.03~1982.01 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兽医专业学生;

1982.02~2000.11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1991.08~1994.0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客座微生物学家);

2000.12~2003.11 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2003.12~2006.09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站长、党委副书记,全国畜牧总站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秘书长、党委副书记;

2006.10~2008.09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所长、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

2008.09~ 国家首席兽医师(官);

2013.07~ 农业部副部长。

张志勇任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男,1955年4月出生,汉族,山西沁水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毕业。

历任福建省永泰县富泉公社知青、莆田地区柴油机厂工人,财政部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干部、副处长,国家税务局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处长、涉外税务管理司处长、副司长,国家税务总局涉外税务管理司副司长、国际税务司司长兼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局长,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副书记、局长;

2006.05 ~2008.08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8.08 ~2009.03 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司长兼海洋石油税务管理局局长;

2009.03 ~2013.01 国家税务总局总经济师;

2013.01 ~2013.07 国家税务总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部长级);

2013.07~ 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陈钢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男,汉族,1958年12月生,江苏江阴人,198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

曾担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主任助理、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国家质检总局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党组成员,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局长;

2011.06~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2013.0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清海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

男,汉族,1962年11月生,陕西临潼人,199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西北农学院植保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农学学士学位。

1984~1993 国家标准局农业轻纺处干部、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农轻处干部;

1993~1996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综合处副处长,农轻处副处长,处长

1996.01~1997.01 在甘肃省礼县扶贫任副县长;

1997~1998 国家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司长助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司司长助理;

2000.02~2000.08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司副司长,司长;

2001~2002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副司长(主持工作);

2002~2007 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2006.05~2007.05挂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

2007~2008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

2008~2010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

2010.11~2011.03山西省太原市委副书记(正厅级);

2011.03~2011.05晋中市委副书记(正厅级)、代市长;

2011.05~2013.07晋中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3.07~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吴浈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男,汉族,1958 年 5 月生,江西抚州人,1975 年 8 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南昌大学和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合办工商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

1989~2000 江西省卫生厅药政管理局副局长、局长;

2000~2006 江西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局长、党组书记,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6.09 ~2013.0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7 .08~2011.06 兼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

2013.0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

2013.04~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食品药品安全总监;

2013.0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胡可明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

男,汉族,1957年5月生,吉林榆树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学学士。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5

肿瘤内科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始建于1959年,是部级重点科室,1984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博士学科点,同年被卫生部评为临床重点学科。目前,该科室共设有6个病区,开放住院床位200余张,拥有在编医护人员12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2人,正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8人。该医院的肿瘤内科自创建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各种肿瘤治疗的新技术,如高剂量化疗、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TAK细胞生物治疗等,在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泌尿系统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等方面的诊治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平均每月有超过500例的住院患者和超过200例的肿瘤患者在化疗病房和门诊病房接受治疗。

孙燕医生简介:孙燕医生是国际著名的临床肿瘤内科学专家,是中国肿瘤内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为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名誉院长、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席、国际抗癌联盟委员会委员、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孙燕院士1951毕业于燕京大学,1956年获得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医科院肿瘤医院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是我国肿瘤内科学专业的奠基人。他将祖国医学中“扶正培本”的治疗原则与现代临床免疫学相结合,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开展了扶正中药促免疫作用的临床实验研究,并应用现代化手段证实了传统中药黄芪、女贞子、芦笋、仙灵脾具有促进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祛除T抑制细胞的活性、保护肾上腺和骨髓功能等作用。近年来,孙燕院士主持并完成了数百项国际性试验项目的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著有《内科肿瘤学》、《肺癌》、《临床肿瘤内科治疗手册》及《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等专著25部,曾荣获多种部级、省部级奖项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名医”、“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石远凯医生简介:石远凯医生现为医科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肿瘤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新医药博士联谊会理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北京市医学教育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石远凯院长198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92获得肿瘤专业博士学位,曾赴日本大阪大学、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M.D.Anderson(德克萨斯肿瘤中心)进修及访问,回国后一直从事恶性肿瘤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诊治各种内科肿瘤,尤其在诊治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生殖细胞肿瘤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储大同医生简介:储大同医生现为医科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储大同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肿瘤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应用化学疗法和生物疗法治疗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肾癌及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科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是部级重点学科,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的授权点,由临床治疗室、放射物理室和放射生物室3部分组成,拥有一支由医护人员、物理师和工程师等150余人组成的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其中包括主任医师15人,副主任医师9人。该科室拥有包括从国外引进的直线加速器(7台)、CT模拟定位机(1台)、常规模拟定位机(2台)、逆向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和CMS(9套)、近距离治疗机(1台)、热疗机(2台)等国际顶尖的诊疗设备,擅长应用立体定向放疗和调强放疗等手段治疗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脑瘤、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肠癌及软组织肉瘤等。

李晔雄医生简介:李晔雄医生现为该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委、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研究协会委员、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理事、《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晔雄主任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医疗系,199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安德森癌症中心获得博士后学位,曾赴瑞士洛桑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放疗科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一直从事肿瘤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擅长应用放射疗法治疗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和精原细胞瘤等腹部恶性肿瘤。近年来,李晔雄主任主持并完成了多项部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种奖项。

余子豪医生简介:余子豪医生曾任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放射治疗科主任,现为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专业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常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余子豪教授196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对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种难治性肿瘤。

徐国镇医生简介:徐国镇医生现为该医院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专业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卫生部医疗技术咨询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北京分会副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徐国镇教授1958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此后一直从事肿瘤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他熟悉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临床放疗技巧及各种活检、内腔镜的操作,擅长诊治各种恶性肿瘤,尤其在诊治鼻咽癌、上颌窦癌、喉癌和脑癌等头颈部肿瘤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殷蔚伯医生简介:殷蔚伯医生现为该医院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专业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主委、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委员、国际放射肿瘤学会委员、《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殷蔚伯教授195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曾赴印度德里大学医学预防系、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医学进修学院 (汉默斯密斯医院)放射肿瘤科进修。殷蔚伯教授从事肿瘤放射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各种放射治疗技术及方法,擅长各种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在诊治食管癌、肺癌等胸部恶性肿瘤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胸外科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诊治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胸膜及胸壁肿瘤的专业科室。目前,该科室下设有3个病区及麻醉恢复室、内腔镜室、透视室、心肺功能检查室、胸外科实验室等亚级科室,共开放住院床位143张。该科室拥有一支由9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强大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13人。数十年来,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诊疗水平使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深受广大肿瘤患者的信任。近年来,该科室的手术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目前已超过1700台/年。

赫捷医生简介:赫捷医生现为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赫捷院长1984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同年进入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从事肿瘤专业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赫捷院长擅长做各种胸外科手术,如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心包内全肺切除术、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胸上段肿瘤根治术、食管胸中下段肿瘤根治术、弓上弓下吻合术、颈部吻合术及隆凸成型术、袖状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

黄国俊医生简介:黄国俊医生现为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英国皇家外科医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多次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名医。黄国俊教授擅长诊治食管癌、肺癌及各种胸部肿瘤。

腹部外科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6

我是来自河北唐山的求医者,今年27岁。6岁那年我患了白癜风,当时我的头发和上半身几乎全白了,父母带我去过很多家医院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之后,在父亲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唐山远郊的一家小医院,吃了一位老中医开的药,我的病情这才得到控制。但他开的这种药只能使我的病情不继续恶化,并不能完全治好我的病。2011年年末,由于工作压力大,我的病情恶化了。在增加服药剂量后不但没有好转,身体上的白斑反而迅速扩散,并且有向四肢和面部蔓延的趋势。我很害怕,同时也很自卑,心情变得更加抑郁。2012年2月29号,我经一位大学同学的介绍来到了北京东方医院,找到了该医院的副院长、皮肤性病科主任李元文教授。李元文教授在为我进行激光检查后认为,虽然我患病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我年纪较小,身体抵抗力及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比较旺盛,因此治愈的希望很大,并让我树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李元文教授简单的几句话便消除了我的顾虑,使我压抑多年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当时我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用药一个月后,我身上白斑的颜色明显变深,皮肤周围也长出了许多小黑点。两个月后,我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的白斑完全消失了。2012年5月份,我又去李元文教授那里开了两个月的药,希望可以将我的白癜风彻底治愈。现在的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人也开朗了许多。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李元文教授,是您让我的生活步入了正轨,是您让我对人生又充满了希望!

河北 唐山 孙伟祥

李元文医生简介:现为北京东方医院副院长、皮肤性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性学会中医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整形美容协会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专家、国家药价审评专家、英国伦敦中医师注册学会委员。李元文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此后一直从事皮肤病及性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曾先后应邀赴英国、泰国及中国台湾讲学,并获得好评。李元文教授擅长诊治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性病,如白癜风、银屑病、痤疮、湿疹、慢性荨麻疹、脱发以及由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疱疹等。近年来,李元文教授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部级科研项目、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曾多次荣获全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性病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群众最喜爱的名中医等称号。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7

姓名:叶祖光

性别: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47,7,16

出生地点:天津

文化程度:硕士研究生

专业:中药药理和毒理学

职称:研究员、博士导师、博士后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党派:中共党员

职务:室主任

教育和学习

1963-1967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技术学校

1978-1981 中国中医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专业

1986-1989 美国西佛吉尼亚大学医学院药理毒理系访问学者(通过国家教委EPT出国考试并由国家教委资助)

1992-1994 美国西佛吉尼亚大学医学院药理毒理系访问学者(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出国英语考试并由其资助)

工作经历

1967-1971 卫生部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病理室 放射医学病理学

1970-1971 先后两次赴核实验基地进行生物学实验

1972-1978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中药药理毒理学研究(青蒿素抗疟药的研究与开发)

1981-1986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工作:中药药理毒理

1989-1992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药理室工作(药理室副主任):中药药理毒理

1994-1999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毒理室主任

中医局重点药理室副主任

中国中医研究院国家药品(中药)GLP筹建主任

1999,6-2004,5 药监局药审中心中药室主任

2004,5-至今 中国中医研究院

承担课题及获奖情况

总计承担了20项研究课题,其中部级课题6项,由叶教授牵头的课题7项,获奖课题9项。

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研究 1986年获一类新药证书,于1979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8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睡眠医学中心成立于2013年11月,于2014年1月正式运行。是北京市中医睡眠诊疗中心的一部分,中国睡眠研究会团体会员单位之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睡眠专业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空军总医院联合中西医结合诊治睡眠障碍培训与协作基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基地,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睡眠障碍临床诊治协作实验室。

1中心致力于建设全睡眠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基地,以临床睡眠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异态睡眠的中西医诊疗作为出发点,开展睡眠医学的全方位服务。

中心有标准睡眠监测室5个,配备中心控制室及医务办公室、值班室等配套房间。同时配备门诊及治疗室。中心同时配备有动态血压监测、精神压力分析仪等配套检查措施。监测环境舒适、整洁、安静,可以保证实验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中心实验设备先进,拥有多套多导睡眠监测仪,包括Alice5、EmblaN7000、CompumedicsE、便携式监测系统、还将引进相关的红外功能监测仪等,检测仪器技术参数符合国际通用标准。此外,还有成套的无创气道正压治疗压力滴定系统和系列治疗用无创正压和辅助通气治疗设备供病人选用。

南区睡眠中心按照国际标准,建立了面向全院各科室的全病种临床睡眠中心的模式,建立了初步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健全,人员职责明确,实验室各种诊断与治疗试验流程科学、规范,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睡眠图判读规则严格按照《美国睡眠医学会睡眠及其相关疾病判读手册:规则、术语和技术规范》实施。目前已开展的监测项目有: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同步检测脑电、眼电、肌电、呼吸、心电、血氧及二氧化碳、肢体运动等多项生理参数),便携式睡眠监测,多次小睡试验,动态视频睡眠行为监测,睡眠期间性功能评价,睡眠期间氧与二氧化碳监测,生物节律监测、精神心理与认知功能评价,拟开展各种模式的气道正压滴定治疗等。

2中心致力于开展多层次的专业服务,为睡眠障碍患者提供专业、周到、细致的服務,力争成为中医诊疗睡眠障碍的特色单位。

目前已经开展了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行为异常、睡眠运动性疾病、失眠与睡眠节律紊乱、儿童睡眠疾病、女性睡眠疾病、老年睡眠疾病等常见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工作,重点围绕异态睡眠(睡惊症、睡行症等)发作性睡病与嗜睡开展相关临床工作,自开业以来每月增加20%的门诊的人次,月门诊量达到500余人次。

中心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中心的技术指导,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孙书臣主任医师主管;特聘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刘艳骄主任医师出任特需专家。初步形成了特需门诊、专家门诊、普通门诊相互协调的诊疗系统。

中心拥有一批专业的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睡眠及其相关疾病诊疗医师队伍和具有国际水准的多导睡眠监测技术人员团队。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护士1人。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2名,护士1名。

中心常年向全社会开放,采用南北区联合的形式开展睡眠及其相关疾病专科门诊和睡眠疾病实验室检查等医疗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外地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兴丰大街二段138号广安门医院南区5号楼3层睡眠中心(睡眠医学科)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9

年逾古稀的龙致贤教授是位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更是一位大忙人。当我们慕名来到设在京城北四环财富嘉园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总部见到龙老时,发现他的办公室内外聚满了向他请示事情、要他批条、同他商议工作的人们。大家来去匆匆,他也三言两语解决问题,显现着当今时代的特色――快节奏。龙致贤教授如今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副主席、副秘书长兼司库。所谓“司库”,是与国际接轨的称谓,就是国内通称的“财务总监”。

龙教授听说我们是专程来采访他的,他面露难色道:“我实在太忙,详谈恐怕时间不允许。”幸好,陪我们同来的世界中联国际会展合作部的崔朝阳主任给我们准备了一份龙致贤教授的简介,让我们节省了许多采访时间,也让我们便捷地了解了龙教授的“过去”。为了让读者朋友也能知晓龙教授的“背景材料”,现将这份简介转录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

龙致贤教授196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系。毕业后留母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校办药厂总工程师、厂长;中药系主任;副校长、校长;北京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医药考试中心副主任。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中韩友好协会理事,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奖励委员会特邀专家,新加坡中医学院教授,《健康指南》杂志副主编,《中华养生保健》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

1964年起至今没有离开过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从事着教学、科研、生产及业务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疑难病症,注意中医药结合,探索中医药复方研究的思路模式,促进中医药的学术进步发展。在中药复方制剂研发方面,他思路开阔,有成果、有创新、有经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他主持研究开发的6种中成药,均获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承担部、局级以上课题多项,如中药防治艾滋病、中药抗心律失常、中药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抗衰老等,曾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中药科技进步三等奖。而他主编的《中医学专家集》、《汉英对照中医本科系列教材》、《中药疗效学概论》,他任副主编的《中药学》,任编审的《中药制剂学》,参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学》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曾获得过新闻出版署图书一等奖。他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如《论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药复方研究思路》、《中药疗效论述》等。他还先后赴美、德、英、日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讲学、作学术报告,多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扩大了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

这样一位硕果累累,又涉猎广博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尽管年事渐高,但他却如一生劳作的农夫,老了仍不舍辛勤耕耘。几乎一生都在中医药领域内摸爬滚打的龙教授,对中医药情有独钟,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与疾病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人类财富,它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深受国人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尤其是中医把“调节平衡”“扶正祛邪”作为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主要原则,主张“天人合一”“上治未病”等医学理念,涵盖了古典哲学思想的全部精华。当西医对某些疾病感到棘手,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趋突出时,而中医以其和谐、稳定、顺应自然、安全而少副作用和持续发展的特征,凸现出其方法论的优势。具有远见卓识的龙致贤教授和几位志同道合者,于2003年开始筹备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这是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学术组织,借以弘扬中医药的优秀传统文化,旨在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中医药团体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加强世界各国(地区)的学术交流,提高中医药业务水平,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进入各国的主流医学体系,推动中医药学与世界各种医药学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虽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同仁们的鼎力相助,但要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要经民政部登记注册,跑批件、跑手续、跑办公住所、跑人员……创业是要在没有路的荒原上踩出一条路来,那份艰辛,那份忙碌,那份执着,对花甲之年的龙致贤来说是一次新的锤炼和磨炼,但他和他的同仁最终获得了丰收的硕果,2003年9月,世界中联在中国北京隆重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在这次成立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教授当选主席,龙致贤教授出任副主席、副秘书长兼司库,一批优秀的人才进入世界中联,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团队。目前,已有48个国家(地区)的147个团体会员,世界中联已成为中医药界规模最大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世界中联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国际认证。通过国际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在世界各国有序发展。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促进世界各国中医药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学术,培养人才,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为此,世界中联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结构合理的组织体系,日常工作在秘书处的统帅下有序、有业绩地进行着。

让龙致贤教授感到欣慰的是,世界中联成立以来,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已成功地组织了三次大型的国际传统医药大会,随着目前各学科的相互交流、碰撞、融合、渗透,为中医医学的突飞猛进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工作进展迅速,6300个条目的中医名词术语标准和英译标准即将完成: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机构质量管理规范已完成初稿;国际考试、培训、人才交流、发展合作、商务促进、信息网络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龙致贤教授又送给我一本装祯典雅的《世界中联中药专业委员会》宣传册。龙教授说,为了发展学术,辐射、带动国际中医药界的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的设立是世界中联的重点工作之一,已有31个专业委员会获中国民政部批准登记。中药专业委员会于2005年12月3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经全体代表民主选举,龙教授当选中药专业委员会会长。这次代表大会有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近50名代表和国内26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出席,并进行了学术研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今中药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学术动态。无疑,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这一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聚集起来,为这一专业的发展起着助推的作用。

天色放晚,交谈言犹未尽。我们望着面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我们觉得,他虽年逾古稀,但他所从事的这项新事业,却如日中天。龙致贤教授告诉我们,世界中联以六种文字创办的《世界中医药》杂志即将创刊,第四次大型国际传统医药大会将于明年在新加坡举办,而大型的中国国际中医药特色医疗展览会明年元月将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展厅举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中联的国际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扩大,朋友越来越多,事业越来越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交谈中,龙教授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由衷地祝愿龙教授健康长寿,祝愿世界中联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活力!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10

报名时间:预计2017年12月下旬;

考试日期:预计2018年4月中旬;

报名网站:四川人事考试网(scpta.gov.cn)

报名条件:四川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报名条件

(一)主任医(药、护、技)师:

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五年以上。

(二)报名参加卫生专业副高级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须具备下列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医学博士后出站人员;

(2)医学博士学位,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3)医学硕士学位,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5)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7年。

3.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破格报名参加卫生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专业知识考试:

(1)符合《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条件(试行)》(川职改〔1992〕69号)规定的;

(2)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3年以上,在任期内获得以下荣誉之一的:

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

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3)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经组织选派到藏区工作且年度考核结果均为优秀的援藏卫生技术人员。

(4)医学中专毕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担任主治(管)医(药、护、技)师职务满9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合格;

②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职务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9年,并在我省“乡镇卫生院”、“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工作3年以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以上奖励证书;

③取得卫生专业中级技术职务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9年,并在我省“乡镇卫生院”、“艰苦边远地区”、“边远山区”、“贫困山区”工作5年以上。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11

唐都医院是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其前身为延安中央医院,创建于1939 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座落在古城西安的东郊,拥有45个学科,其中临床学科32个,医技学科13个;有博士、硕士授权学科26个,其中9个同时为博士授权学科专业点。该院神经内科、骨科、优生围产医学为全军专科中心;心律失常治疗、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胸腔外科为校院级专科中心。其骨肿瘤微波灭活保肢术、微电极引导治疗帕金森氏病、食管和肺疾病的外科治疗、喉气管狭窄人工再造术、心律失常射频治疗、出血热诊断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在全国或全军处于一流水平,有的达到国际水平。此外,在偏头痛、脊柱弯曲、儿童弱视、肝胆疾病、妇科肿瘤、糖尿病、白血病、皮肤赘生物等疾病的诊治方面,已形成一定特色,在西北地区有较大影响。

特色科室――神经内科中心

唐都医院神经内科于1991年被评为中国人民神经内科中心,系国内知名神经专病诊治单位之一。该中心现由病房、门诊及神经电生理实验室、神经免疫实验室、心身疾病诊治室、神经康复工作站及睡眠障碍诊断中心组成。该科设备先进齐全,坚持首诊负责和三级检诊制度,实行整体护理,开展健康教育,对神经系统常见及疑难病症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在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一、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经颅穿刺脑内出血碎吸术),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神经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多发性肌炎、急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神经系统感染(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寄生虫感染),以及头痛、眩晕、癫痫,睡眠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上,已形成特色,居国内一流水平。

知名专家

李柱一

教授、主任医师,全军神经病专科中心主任。先后在英国、美国从事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研究。擅长诊治神经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和周三上午。联系电话:029-83377443。电子信箱:tdneuro@fmmu.省略

林宏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全军神经病专科中心副主任。曾在英国牛津大学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主治: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和脑血管病。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每周四下午。电话:029-83377693。电子信箱:tdneuroa@fmmu.省略

医院地址: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

邮政编码:710038

乘车路线:42路、401路、508路公共汽车终点站(唐都医院)下车

医院24小时服务热线:029-83377743、83377741

专家咨询电话: 029-83377443、 83377693、 83377643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该院设有部级临床药品研究基地、国家教育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和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传染病学1个,重庆市重点学科11个,市级治疗中心8个,其医疗技术水平、研究水平均处于国内前沿。

特色科室――妇产科

该院妇产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国家药监局临床药理基地、重庆市“爱婴医院”。该科室以头位难产、妇科肿瘤、生殖医学、超声医学、孕产妇保健、宫颈病变防治六个学科为中心,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已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科室。由该科王智彪教授自主研发的“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海极星)”在治疗宫颈炎、外阴白色病变、尖锐湿疣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头位难产”学说,为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率先引入远程胎心监护系统,为孕妇提供家庭化保健服务,开展了新生儿游泳,举办“准妈妈学习班”;建立了宫颈病变诊治中心,用于早期发现宫颈恶性病变、阻止慢性宫颈炎向宫颈癌发展。近年来该科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知名专家

胡丽娜

教授、博士生导师,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任重庆市药监局新药评审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妇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实用妇产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业特长:妇科肿瘤、生殖内分泌、临床药理。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每周四上午。

蔡汉中

教授、硕士生导师,资深专家,任《实用妇产科杂志》编委。擅长妇科肿瘤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二、四全天。

杨锡蒂

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围产保健及妊娠合并症、高危妊娠的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五全天。

刘维超

教授、硕士生导师,任《重庆医学》杂志编委。在围产监护和围绝经期病人骨质疏松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门诊时间:每周三、五全天,周四下午。

李小木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攻妇科内分泌疾病。门诊时间:每周一、二、五全天。

刘其芬

教授,擅长妇科炎症、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诊治。门诊时间:每周一至五全天。

钟 玲

教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擅长妇科肿瘤诊治、妇科内窥镜的应用。门诊时间:每周一下午。

刘 建

教授、硕士生导师,妇产科副主任。擅长高危妊娠监护、胎儿宫内监护及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咨询电话:023-63849075转2071(妇科)

023-63734375(产科)

医院副主任药师工作范文12

作为医院的医疗副院长,陆嘉惠要处理的事物从大到小、从粗到细非常多,随口问起她现在是否还有门诊时,她答每周都有,让记者很惊讶。于是问她身兼医生和副院长两职,临床和行政两头跑会不会很累?陆嘉惠坦言:“因为临床是我的专业,所以非常喜欢。即使在做行政工作的过程中也没想过要放弃自己的专业。不光是临床,包括科研、教育方面,一样都不能落下,现在也仍旧会回学校去给学生们授课,带研究生,做课题。”这已是她a做医疗业务院长的第三个年头。医院的医疗业务虽然是医院的核心内容,但是基础性却非常强,会有很多事情,特别是突发事件需要上级领导的决策,陆嘉惠常常感叹“计划不如变化”,经常会有很多突发的事情,需要马上去做决断、处理和应对。比如前段时间的H7N9禽流感事件,岳阳医院虽然没有确诊病例,但是早在2013年4月3日就启动了紧急备案,对很多疑似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

血液病已非绝症

陆嘉惠是上海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谈到血液病的治疗进展,她介绍了近年来血液病的发病情况。血液病亦称为造血系统疾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的疾病(如白血病等)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等)。近十年以来,受到化学、物理、生物遗传、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影响,血液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以疑难重症和一些恶性的血液病尤为突出。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也不断提升。众所周知的是,从前被称为“不治之症”的白血病已非绝对的绝症。总的来说,血液病专业在这十几年来可以说比其他专业发展更加迅捷。曾经,一些恶性的血液病对患者生存及生命质量的危害非常大,并缺乏较好的治疗手段。这十几年来,血液病领域的医务工作者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潜心研究,并获得了可喜的进展,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制剂,如免疫抑制剂等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除此之外,十几年前骨髓移植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局限,当时由于经济能力不够、骨髓库数据不完善,以及医务人员掌握移植技术不够成熟等原因,能进行骨髓移植的患者比较少。现今,这项技术在国内已开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已逐渐成为治疗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中医治疗血液病有优势

中医中药治疗血液病的历史非常悠久。现代医学对血液病中的众多疑难重症,很长时间内都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中医中药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不同的血液病,中医中药所发挥的功效也不尽相同,在比较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中,中医中药能发挥很大的治疗作用。这两种疾病的患者有些对激素或是免疫抑制剂不太敏感,或减药以后易复发,或对于西药(如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等)的毒副作用不能耐受。这种情况下,可以以单纯的中医中药进行治疗,或配合一些小剂量的西药,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甚至达到临床治愈。而对于其他的一些恶性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在急性发作期多是以化疗为主,此种情况下,中医中药则可以发挥辅助功效。因此,针对不同的血液病,中医中药发挥的作用是不相同的,治疗的目标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曾有一个十岁左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小女孩,来找陆嘉惠前已做了骨髓移植,但移植后疗效并不明显,且又复发了,家长决定试试中医治疗。刚开始,她需要每两周输一次血小板和一次红细胞来维持血小板基数,否则就会有严重的皮肤黏膜广泛出血。陆嘉惠根据中医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本治疗原则,采用清热凉血的方法,以犀角地黄汤为主方,配合一些止血和滋阴的药物。一段时间后,小女孩的血象基本稳定了,慢慢地也就不再需要输血。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医疗、教学和科研 一个也不能少

作为上海中医药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陆嘉惠,早年因为突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表现,破格担任了岳阳医院血液科副主任一职。谈起当年的“好汉之勇”,她笑言那全是凭着一腔对工作的热忱,以及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栽培之情。后来的陆嘉惠更是凭借着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科学的管理理念,从一个医教研全面发展的临床医务工作者,转型为一个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再成为医疗副院长。

记者问起现在的她如何看待医疗、教学和科研三者的关系。陆嘉惠首先肯定了医疗,把患者摆在了第一位:“作为医生来说,医疗是我的生命线,是一个基础,而围绕的中心就是患者,医生一切医疗行为的出发点就是要把病看好,取得疗效。所以从医院到科室,再到医生个人,医疗应该是放在最前面的。但从医院发展、科室发展的立场来说,教学和科研两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相当于一个推手的作用。”确实,在医院里,教学是一只无形的手,你看不见,但是它对医疗工作是一个推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鞭策,因为自己要不停地学习积累,才能有更多东西可以教给学生们。要把在临床碰到的每一个问题向学生们说明白,非常考验医生的能力和功底,并且日常的医疗行为要做到规范才能言传身教。另外,作为医生,做科研可以促发更多的思考,只有多思考为什么,才能有更大的兴趣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获取更多的知识。

(陆嘉惠副教授每周三上午在上海甘河路110号岳阳医院总院有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