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林专业论文

园林专业论文

时间:2022-10-04 03:10:49

园林专业论文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1

一、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高职园林专业在当前教学中的问题还比较多样,所以要进行详细分析,这对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课程的设置没有得到合理化的呈现,当前还有诸多的高校在园林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是采取传统的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以及文化基础课等层面都是自成体系,没有将重点得到突出,教学的内容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由于内容的分工没有明确化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为主要的是不能有效达到实际教学效果。第二,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学培养计划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没有得到有机的结合,从当前的培养计划来看是培养从事园林植物以及规划设计和施工的中等技术科员,但在实际中比较需要的还是能够在基础生产服务以及技术管理的工作者。所以这就会造成眼高手低的现象出现,学生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也会面临诸多的难题。第三,园林专业教学实践环节的效果不是很好,首先在实际教学的方式上比较单一化,对知识只是强化某一方面,这样学生在短期内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显著,但也比较容易使得学生的思维产生固化,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不能灵活的展现。再有是在科学的考核方式上以及标准层面较为缺乏,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第四,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些学生对园林专业的学习目标并不是很明确,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相对较差,敷衍态度比较严重。在职业的素养和个人的修养层面没有得到匹配,当前我国的各个行业的竞争压力都相对比较大,园林设计过程中通常是对实践操作比较重视,但在学生的个人修养层面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由于综合素质中的个人修养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实施园林设计过程中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比较重要,所以要在这一层面得以重视。

二、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探究

第一,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的改革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实施,首先要能够对教师的资源能够充分保障,这是将高职园林专业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础。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要对园林专业教师的校内培训和校外进修得以有效结合,尽快将现任的教师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充分将校内的现有师资得以充分利用,对其实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可以派专业的园林专业的教师在园林企业当中进行锻炼,或者是聘请有着丰富经验的园林专家进行到校开展讲座。第二,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的目标设计要能够优化实施,首先是对教学的目标要能够确定,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来确定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同时也要能够按照职业的要求实施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能按照园林景观设计员的要求,从业务接待以及咨询洽谈等方面加以制定。而在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拓展教学目标方面要以学生基本专业技能培养作为基础的教学目标,同时进一步的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专业技术能力发展。第三,高职园林专业的老师要和园林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施工实习前可与园林施工单位提前联系并选择较为合适的施工场地,对相关的施工资料尽可能的借阅,然后根据教学大纲来选取具体的施工项目。从具体的施工步骤来说,主要是要能够先进行现场的参观,通过一个课时的时间来对学生讲解园林施工现场的感性知识,例如对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施工条件等要能够有相应的了解。然后就是进行课堂讨论再接着进行具体的讲授,主要是讲述园林种植工程的意义和特征。接着是实施现场实习,结合所讲授的内容进行现场的实施,将施工的程序以及操作的方法等都要能合理化的实施。第四,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的考核方式也要能够得到充分重视,构建以个人实践为主的综合考核方式,当前的考核是以理论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考核没有重视,所以要能够针对这一问题加强实践考核,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性的教学课程通过单位为考核方式,将平时的表现以及理论和实践等得到有机结合,这样在考核的效果上将会有突出的体现。另外可举办实践活动,在实习过程中对散式实习和聚式实习相结合,同时还要能够和企业进行长期的合作,这样对教学的效果上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第五,对高职园林专业极爱哦学的改革还要能够将案例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得到融合,通过对典型的园林建设项目的解剖,来引导学生对招投标以及设计等过程加以了解。另外在现场教学方面要能够将课堂放置在具体的施工现场当中对于园林树木学以及园林规划设计等都可实施现场教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园林专业教学要能够从多方面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园林工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从整体改革的目标上要能够坚持专业化以及规范化和技能化的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设计技能,为其就业提供有利条件。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梅涛 李艳萍 刘洋 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2

1设计与艺术

设计之初是为人类生存的需要去优化环境的一种创造方式,是为人类生活而服务的一项有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并通过设计活动达到人、自然、社会三者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目的。设计为人类创造丰富而多样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同时具有鲜明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特征。可以说,人类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是经由人类的预先设想和计划得以实现。艺术则是人类用来理解、表达、记录、认识事物的方式,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逐渐成为艺术家运用形象思维模式来表现世界、表达情感,它带有更多创作者自身的主观认识。纵观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史,两者虽相对独立,但对彼此的作用却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随着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层次、审美、自我风格、地域特色等内容的需要使得当下的设计与艺术的关系更加密切。一方面,当代艺术在表达了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关注着社会矛盾和人的精神问题,从而使得艺术更具时代的特征,而不再是个人私密情绪的宣泄;另一方面通过设计实现价值是当代艺术的另一个特征,从而使得艺术变得越来越接近大众,接近生活。设计借助当代艺术的无限幻想突破理性的束缚,把艺术的激情与设计的理念相结合,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而创造新的物质形象,同时纯粹的设计也是艺术的另一种表达。当下的艺术需要设计因素,有了设计就会有新的表达可能;当下的设计更需要艺术,艺术会使设计不再枯燥和循规蹈矩,变得更灵活和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而造型艺术是视觉艺术系统的核心,设计过程是艺术概念的加工程序到制成品的过程,并且设计创造的这些“新型”的组合和构成形态总是来源于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视觉元素符号,遵循着对形体、尺度、空间、色彩、质地、均衡、韵律、变化、衔接和再现等一系列“形式美”法则,给我们的创作和设计带来了永无止境的幻想。同理,艺术家和风景园林设计师从根本上说都是对已知的基本元素提炼、加工、利用、改造或创新的行为,是把自然的已知元素变成新的视觉元素。而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就是我们造型基础课学习的基本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和实用性都是相对的,每个时代对设计的定义和分析都具有局限性,而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需要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3项基本条件。现阶段我们应该意识到,风景园林专业中艺术造型课程作为基础课的重要性,在大力加强的同时不断改进其教学弊端,要从艺术和设计关系的角度出发,改良教学方法和创建新课程结构,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在21世纪的今天,设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代艺术与当代设计在多元文化并存中相互渗透,慰藉人类情感的需要成为它们共同的属性。

2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在《美国教育的中心目的》一文中声明:“强化并贯穿于所有各种教育目的的中心目的,即基础教学的基本思路———就是培养思维能力。”同样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说明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因为知识是很有可能会过时,而好的思维方式却是让人受用终身,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艺术基础课程中,主要对事物的观察、认知以及对事物的创造、表达这两个方面对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践中,强调的是“体验”“、感受”和艺术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意思维的练习中,重视的是“造型”而不是“工艺与技巧”。在面对当下愈来愈复杂的综合性设计问题时,我们需要的是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艺术家的审美素养,掌握一定的工艺技术和文化艺术修养的人才。而各类设计之间能够贯穿其中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基础造型手段。要养成艺术设计思维方式,必须具备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与众不同且的设计概念、独特的视觉呈现角度、发现美的能力才是当代设计的灵魂,结合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研究,创造出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既有历史又有时代感的,不仅满足当下人的需求,还要创造出具有前瞻性的设计。

3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教学需要围绕着艺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经,加强造型课程的课时量,把培养学生设计思维能力和提高造型能力作为风景园林基础教学的目标,而不是去训练浅层设计原理的实践。除了对传统客观再现的技能训练,教学更多地是把“感知”、“体验”、“思考”作为教学重点。现代造型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延续性是呈现整体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关键,在这个系统中,造型教学是艺术基础课的重点部分,因为现代造型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感性素质”,最终培养他们在风景园林设计上的创造能力。

作者:关宇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3

随着当今经济的腾飞,城市乃至城镇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以人们对于城市和城镇建设的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建设生态城市一直是全国各类城市努力的目标,因此,全力打造适宜人文居住的环境成为城市建设的必要的需求。所以,与园林绿化相关的专业人才就越来越受欢迎,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有比较好的就业市场。为此,在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大批的中职园林专业的学生已经是势在必行。中职园林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园林种植实践能力,将他们打造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够承担起城镇园林绿化的重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而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中职类院校都是面对初中毕业生进行招生,尤其是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不够好,因此,薄弱的文化基础,不够良好的学习态度,都严重影响其审美能力的水准。而且,踏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怀着失败者的心态的,因此,为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选择了学习一项职业技能,他们往往对于职业技能的教育,是怀着急切的期待的。因此,如果中职的教师仍然照本宣科,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

二、中职园林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切合学生实际水平,设定新的教学计划

现在的多数中职学生,虽然文化课基础不高,但是动手实践能力还是不差的。因此,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技能作为重点培养。授课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逐个章节逐一划分为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两类内容,而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关注本地区的园林工程特点,在综合采用其施工技术、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合理扩充施工细节上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园林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紧密,也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实用的贴合实际的知识,从而培养出学生优秀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课开设前,授课者要充分斟酌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把一些重复交叉的部分做好整理,合理有效分配课时。此外,对实践技能进行实地训练是必要的。例如,为学生提供园林场所的实习环境,通过实践学会识别花卉和苗木,或者利用校园园林为学生提供学会育苗、移栽、扦插、嫁接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机会。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实践课的课时比重要进一步加大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多数学校还是偏重于前者。其实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是理论知识能否灵活掌握的强有力的支撑与补充。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征。只有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才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更好地驾驭未来的工作岗位。实践证明,在课时安排时,实践课占总课时三分之一以上是比较合理的安排。

(三)改变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全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锻炼能独立探究问题的答案。此外,要为学生提供仿真性实习的机会,为学生营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环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更多园林植物的养护方法,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奠定基础。

(四)利用学校校园为学生开展实习实践活动

园林专业的理论知识毋庸置疑是学习的基础,而实习实践活动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园林专业的好机会。学校可以引导园林专业学生自觉担负起校园绿化养护工作。利用成立一些绿化兴趣小组,植物养护社团,平时负担学校花草树木的养护工作。让学生看得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增加大家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此对学生做出水平评定,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出准确定位。

(五)改变传统考核办法,利用技能考核进行评价

改变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笔试考核方式,将考核的重心由考试向实践技能的考核转变,并可以不断完善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园林专业的技能大赛,对学生的插花、水培、盆栽等园林设计和养护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并正式记入成绩档案。另外,学校应该和劳动部门联合,多为学生提供获取社会承认的资格证书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4

1.课堂内教学实施情境教学

课堂内教学是传授学生园林艺术理论知识和园林技术基本技能的手段之一,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是不够明确的,园林艺术理论的消化理解需园林工程案例佐证方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悟,要给学生创造大量“听”、“看”、“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CAI教学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使学生容易领会园林专业技能知识的精髓。现场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合理平台,利用学院内已建成的园林景观工程,同时要积极联系学院外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让师生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

2.1现场考察实训

园林景观设计,对学生提出能熟练运用园林艺术、美学等原则,利用园林构成几大要素进行模拟或真实造景,形成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园林景观,但这些能力的塑成需揣摩和学习众多行业内前辈们设计的经典案例。通过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剖析、领悟、沉淀,把体会变成自己创意理念并运用到设计之中。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两门课程需实地考察,方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若具备园林从业者基本技能,可到生产实践中锻炼,可尝试将园林美术和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旨在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2.2参与学院园林建设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境教学还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既可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又能学习技术,并节约工程成本费用和学生实习经费。校园内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整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监理角色,学生充当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技术员,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改革的实行需要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工作方能取得成效。若能顺利开展实施,学院收获的是提升校园建设水平和降低相关建设成本,而学生获得是技能培养、技术学习和素质提高。

2.3模拟现场教学

学生有想获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迫切需求,不过学生能参与园林建设项目的机会的确有限,这是个亟待解决的瓶颈。我们可采用模拟现场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学院或系部在实训基地里指定一定面积的场地作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模拟场地,同时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让学生在模拟场地内进行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仿真实训,则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执行中可能有困难,因为模拟现场需反复使用,已建造好的设施和景观会被拆除,那样就会造成经费浪费。需要相关部门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在更高层面对待这个问题,确保改革实施。

2.4模型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现代园林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技能培养与实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园林仿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结构变化众多,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也非样样可见,学生无法逐一见识到。解决办法之一是模型教学,将中国古今建筑的经典结构类型和经典建筑,用轻型材料按一定比例做成可拆卸式的模型用于教学。园林建筑小品可做成教学模型。学生通过拆卸和安装模型了解园林古建筑的结构,为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模型制作技术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园林工程技术之一,因此实训室应该配备相关模型制作工具,为师生自制园林模型提供便利。

3.校外实训基地中的情境教学

各园林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是最好的高职教育情境教学场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密切联系园林公司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我国北方园林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因此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但小公司是集设计、施工、养护及苗木繁育于一体的综合业务体,或是仅从事其中部分业务,不过与从事互补业务的其他公司有密切业务联系。因此应该拓宽各种渠道,多方联系中小园林公司,同时不放弃大型园林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岗位实习创造条件。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5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选题脱离实际的情况,如数百亩地的某园区的规划,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有的难度偏小,如几十平方米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甚至还不如课程设计深度,学生得不到应有锻炼,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导师工作室制度,在第七学期经由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进入由特定教师组织的工作室,在工作室制度下,注重少数精英学生的毕业设计成为可能。这一制度强化了各个工作室之间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对于艺术教学来说是一个培养精英的最佳土壤。工作室教学,学生与教师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因而其师生关系演变为带有师徒制这种传统教学的影子,关系一般比较融洽,所以学生的思想工作比较容易做。一个有特色的毕业设计工作室,应该在选题、教学方法和成果展示三方面有明确的计划和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效果。

1.1题目类型个性化

首先由导师提出一个相对明确的整体方向,例如提出某一个园林景观学中正在探讨的理论方向或者设计风格趋势,作为引导学生探讨的方向。教师在开始时讲一个在这个方向上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座,提供一个需要的知识结构。学生经过自己的研究收集资料,思考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提出选题倾向,与工作室导师讨论,逐步确定自己的选题,使同学之间在相互比较和激发的基础上,基本构成整个工作室教学方向。

1.2题目内容真实化

毕业设计题目内容应选择真实的题目,地形图、规划意见书、任务书等基础材料齐全,多为指导教师参与或熟悉的实际工程项目或设计院的一个真实项目,以“实战”的氛围感染学生,或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项目踏勘、汇报、图纸会审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的操作程序,获得较全面的“实战”经验。

2.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2.1方法引导

传统的看图改图,就事论事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毕业设计阶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国际上盛行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提供改变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以选题方向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驱动力,导师只是作为一种广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更易于形成个体的学习风格。

2.2进度控制

毕业设计课程和以往设计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较分散。一些学生趁毕业设计阶段外出求职择业,或者参加研究生、公务员等各类考试,这样就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使得学生用于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和投入减少,造成设计质量下降。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投入,可以在前期召集毕业生开动员大会,告知其毕业设计的目标、任务及毕业设计中应遵守的相关纪律,与学生沟通,对其毕业设计任务在时间上做好合理安排,避免冲突。除了这些常规做法之外,通过准工作室制、分工分组、模拟实战、商业伙伴对话、Outcome等方式,实施“拼合座位”、“准工作制”等手法,突出设计过程的重要性,完成课程的进度,达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成效性。这样既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3质量控制

有效的过程控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良好效果的有力手段。针对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结合以往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式、内容、时间等多方面着手,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和提高应用型园林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2.3.1小组指导制

毕业设计的指导,通常采用一个指导教师负责一个学生小组的方式。这种单一指导教师制有其容易组织的一面,但可能受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多寡等局限。所以应打破这种“单一导师制”,而改行“小组指导制”,即由方案设计、植配、结构、水电等专业教师或工程师组成一个指导小组,参照实际工程设计中的操作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当然,每个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的学生人数可数倍于常规小组,相关工种的指导教师不必全程参与,只在相应的设计阶段加入即可。

2.3.2指导时间切实可行

在指导时间上,保证每周至少一次的固定指导时间,其他时间可通过网络等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接收学生传过来的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回复。同时,做好详细的指导记录,记录每个学生的进度情况、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便对下次指导内容做大致安排。

2.3.3阶段性成果质量控制

工作室制的毕业设计内容包括建设过程的多项内容,因此,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设计本身,每一个过程的评价均应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如寻求设计工程项目、协助甲方编制设计任务书、各个设计阶段的建筑设计、与甲方的沟通协调、与其他工种的配合、方案汇报等。评审过程由导师和其他教师,以及从社会上聘请的专家们组成,进行互评。最后模拟甲方的评价,根据实际情况、按院(系)拟定的格式填写相应评价书,折成对应的分值计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3.展示模式

3.1展示定位

对于毕业设计的展示,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在答辩的同时进行集中的作品展示,而展示多数时候是为评审的方便而做的按照一定规格的陈列,构不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展览。成果展示在不同的院校形式不一,没有十分明确的模式。而将毕业创作展览提高到与毕业答辩一样的地位,鼓励学生通过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览自己的毕业创作作品,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使得在师生教与学的关系中,逐步变换成用户—设计管理者—设计师的角色。

3.2展示手段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6

黑龙江农垦辖区总面积5.76万km2,占黑龙江全省土地面积的12.6%。其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牡丹江分局、九三分局、北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绥化分局和哈尔滨分局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根据垦区实情和农垦区域布局特点,提出构建“四五”城镇化体系,以5个分局规划建设5个中心城,并确定城市发展产业定位。如宝泉岭分局打造成食品工业产业城;建三江分局打造成中国绿色米都;红兴隆分局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窗口;牡丹江分局打造成生态旅游城;九三分局打造成北方生态园林城。以农场级别并结合农场发展规模,建设50个重点镇、50个一般镇,以农场生产作业区建设500个规范化管理区,个级别定位贯穿于农垦城镇化发展,分别承担起大、中、小城镇职能。小城镇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居必要生活设施;中等城镇发展商贸服务业,为垦区小城镇的物资流通提供中转站;大城镇集聚人才与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这一发展定位已经初见成效,农垦城镇初具规模,形成独具特色、宜居、宜业、生活幸福的农垦城镇,逐步实现“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中”的梦想。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代表,是我国农业开发形成的以农为主多种行业组成的经济社会系统。近年来,垦区采取“撤并生产队,建设管理区,发展小城镇”发展思路,快速推进了垦区城镇化建设,也增加了垦区的耕地面积。由于体制、机制的优越性和农垦的经济实力做保障,黑龙江农垦城镇化走在全省前列,引领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农垦小城镇景观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城镇建设的靓丽风景,吸引各界人士参观学习,也为推进黑龙江省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黑龙江农垦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1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黑龙江农垦小城镇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各个农场都需要建设城镇绿化养护的专业队伍。根据黑龙江省垦区2011—2014年人才需求计划,2011—2014年垦区的园林相关人才有所增加。从园林专业相关需求方向看,主要需求园林绿化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城镇规划、林业、旅游、园区规划管理等专业人才,其中园林绿化和养护需要的人数和旅游方向需要的人数增加较大。

2.2农垦农场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

2012年暑期,园林专业教师组成调研小组行程6000km,对黑龙江农垦部分农场的小城镇建设情况、园林绿化队伍建设及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农场小城镇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如嫩江农场、鹤山农场、云山农场、八五七农场、七星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红旗岭农场、八五二农场,这些农场园林绿化已经完成,急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绿化养护队伍;一些农场小城镇建设正在进行中,如尖山农场、大西江农场、海林农场、八五三农场、浓江农场、创新农场,一些住宅小区和农场公园、广场及主干道附属绿地都需要建设,他们也急需园林专业人才。未来几年,海林农场将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农业休闲旅游,七星农场拟建三江绿色米业和现代化大农业开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八五三农场利用燕窝岛景观开展农垦文化旅游资源,这些农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都需要引进园林相关人才。另外,农场很重视农业园区建设,农业园区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的功能,如尖山农场农业园区、鹤山农场的万亩大豆田、七星农场的部级农业园区、洪河农场的农机展示区等,这些平台也需要园林专业相关人才。

3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黑龙江农垦城镇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园林专业人才。通过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7级园林专业学生座谈发现,基本没有学生打算去农场就业,都希望留在城市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农场不了解———园林专业课程中没有与垦区建设和发展相关的内容,园林专业实践中没有到垦区调研实践,导致学生对垦区的了解少,有的学生想去垦区又有所犹豫,导致农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二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与垦区发展不对接———垦区城镇化进程中以小城镇建设为主,要兼顾考虑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的功能。同时垦区近年来建设各种科技园区、示范区及观光农业区,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园林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还要懂得一些农业栽培、宏观管理的相关知识。一方面企业需要园林人才,一方面毕业生工作难找。为了推动学生到垦区就业,逐步实现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与垦区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良性对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在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为黑龙江农垦城镇化提供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第一,进行课程体系调整,增加有关垦区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农垦科技园区规划与管理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垦区的绿化建设。第二,调整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垦区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垦区的城镇化进展。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已与垦区100多个农场建立联系,先了解农场每年的人才需求计划,然后根据农场需求情况,从园林2008级、2009级、2010级的学生中选派2~名学生到农场实习。这种做法既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又使农场根据需要选留到合适的人才。截至目前,到农场就业的大学生2007级有1人、2008级有4人、2009级和2010级各有6人。第三,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以走下去(学生主动到垦区实践锻炼)、请进来(垦区的专家领导到学校报告、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到垦区、到基层发展的意识。第四,建立垦区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发展、人才需求与农垦大学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信息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垦区的城镇化建设、园林施工养护的方案,锻炼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园林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农场园区规划项目、居住区景观规划等社会服务,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相互了解,学生得到了锻炼。

4结语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植物类课程;调查分析;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064-05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凸显、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园林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迫切需要大量的园林高级应用型人才;高等园林专业教育是培养专业人才最主要的途径,其教育质量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行业的发展;民办独立学院中的园林专业教育是近些年来发展起的不可忽略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数量、规模在不断扩大,由于其起步较晚,在专业教学方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在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等方面更是如此,从学生“学”的角度对专业教学相关方面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究更是很有必要,本项目试图在这些方面做些具体调研工作,与同行交流,共同促进园林专业教学的发展。

一、项目调研区域对象、内容与方法

(一)调研区域范围对象的选取

选取我国高等教育院校中的民办高校――广西某独立学院作为本项目调研区域范围,选取学院的园林专业作为调研对象。

1.调研内容。本项目专题的主要调研内容为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相关问题;主要从“学”的角度,通过园林专业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认同情况、合理性评判、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调查分析,探讨该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在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独立学院园林专业及相关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最直接的参考依据之一。

2.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本项目专题的调查研究,除采取文献资料法收集分析与项目专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外,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根据调研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面向以该独立学院及相关院校的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及毕业学生,收集项目专题相关信息数据;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资料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项目专题研究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3.调研区域范围对象概况。该独立学院是由某大学和一教育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合作创办、并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确认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资格的独立学院;学院依托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部省共建高校的母体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雄厚的学科基础和强大的综合办学优势办学,以应用型、教学型本科院校为定位,以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立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涵盖文、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及艺术的九大学科门类41个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该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于2007年申办,2008年获批首届招生。园林专业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面向“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建设,培养以突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能力的园林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成为民族自治地区民办高校中最主要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人才的培养基地;2014年被列为自治区民办高校第一批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二)调查问卷及发放基本情况

1.调查问卷内容。本项目专题调查问卷,根据调研的区域对象、研究目的内容等,共设计25个问题,主要就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含5个部分:(1)问卷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收集(问题1~5),(2)对园林专业与专业理论教学的了解程度(问题6~10),(3)对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认同情况(问题11~16),(4)对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课时安排合理性评判(问题17~22),(5)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建议(问题23~25);问卷回答记录方式有选择(单选或多选)、文字回答相关问题;调查问卷内容详见附录。

2.调查问卷发放基本情况统计。本次调查问卷面向以该对立学院及相关院校的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及毕业学生共发放20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90.00%,其中,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为77.50%。调查问卷发放对象(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下表1。

从表1分析看出,本次专题问卷调查主要面向该独立学院及相关院校的园林专业在校学生占65.80%,毕业学生为34.20%,全部为园林专业学生,目的是要了解他(她)们在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认知、评判、建议。

3.对园林专业与专业理论教学的了解程度。问卷被调查者对园林专业及专业理论教学的了解程度情况,见下表2。

从表2分析看出,被调查对象对园林专业及专业理论教学,多数学生是了解的,占到60%以上,但对此非常了解的学生比例不是太高,不足10%;被调查对象主要从事(或计划从事)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工作,分别占到45.81%、15.48%,其次是绿地养护管理和工程造价方面的工作,各自所占比例为10.32%、8.39%;认为园林专业在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PS、CAD等软件、手绘等绘画技巧这些方面都需要重点学习,各自所占比例为83.87%、60.65%、87.74%、83.87%。

4.对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认同情况。问卷被调查者对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认同情况,见下表3。

5.对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课时安排合理性评判。问卷被调查者对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相关课程课时安排合理性评判情况,见下表4。

从表4分析看出,被调查对象对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课时安排的评判情况,整体来看,半数以上(至少54.19%以上)学生认为是安排合理的;少部分学生认为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各相关课程理论课不合理学时应减少,实践课不合理学时应增加这两个方面;近10%~20%的学生认为各相关课程理论课学时应减少,近20%~30%的学生认为各相关课程实践课学时应增加;仅个别学生认为要增加各相关课程理论课学时、减少实践课学时;问卷调查统计表明,学生对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课时安排是否合理的规律性是一致的。

6.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建议。对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改革建议情况,见下表5。

从表5分析看出,被调查对象对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1)实践环节操作性少,占71.61%。(2)所学内容太广、多而不精,占56.13%。(3)教学形式单一,占54.84%。此外,还有1/4左右的学生认为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认为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革应放在如下两个方面:(1)完善实践设施,占77.42%。(2)多增加课程实践性课时,占58.06%;同时,在加强师资力量、定期开设专家授课方面也各有36.77%学生认为需要改进;155份调查问卷中有79份(占50.97%)问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对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进的看法建议,其余49.03%的问卷没有对此作答,回答比例刚刚过半。

从有回答的79份问卷中整理归纳得出,对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进的看法建议主要集中在如下7个方面:(1)应加强对常用园林植物辨识、造景应用方面知识的传授。(2)适当调整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增加实践课比重。(3)加强多课程实践综合教学。(4)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实际操作。(5)多建实践基地,完善实践设施。(6)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实践环节。(7)增加专家授课,扩展学生视野。

三、结论

通过对园林专业在校学生、毕业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认同情况、合理性评判、问题与对策建议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园林专业及专业理论教学,多数学生是了解的,但非常了解的比例不太高;(2)对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认同感是比较高的,学生对园林植物类课程喜欢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未来的就业工作需要,但对病虫害防治、盆景学、插花艺术与室内绿化方面的课程不甚看重;(3)对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课时安排的评判情况,整体来看,学生认为是安排合理的,不合理主要在:各相关课程理论课学时应减少,实践课学时应增加这两个方面;(4)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主要是实践环节操作性少,所学内容太广、多而不精,教学形式单一等方面;(5)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改进建议主要是:应加强园林植物应用知识的传授,适当增加各相关课程实践课学时,完善实践设施、增强师资力量,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实际操作等。

四、结语

本项目专题调研的特色在于,主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不足之处:(1)问卷发放的回收有效率相对偏低,相关院校的园林专业学生占的比例偏高(占1/3多),对专题调研分析行健文理学院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相关问题,其结果的代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2)调查问卷在调查内容的设置上显得有些粗放,在深度、广度上值得进一步推敲。

可深入研究方向,我国民办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教育相对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探究,本次调研仅限于专业教学中的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问题,且侧重于面上的一些基本问题,深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在此基础上对园林植物类各相关课程逐一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探讨。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8

(1.阜阳师范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摘 要:以已开办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切入点,在分析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所具有的特征,提出要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专业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所承接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地方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228-02

基金项目: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安徽省高校质量工程项目(2013zy049,2013sjjd75,2014jyxm231);阜阳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2ZYJH03,2014SJJD01);阜阳师范学院科研项目(2014MTYSJ06)资助

园林建筑是塑造园林空间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在园林规划与设计、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园林建筑设计》是历来都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对该门课程知识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后期园林设计相关的其他课程的学习[1-2].该门课程是在前期《园林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等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之后进行的专业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前期多门基础课程与建筑设计理论相结合,完成课程设计实践任务,塑造出园林建筑及其周围相应空间的设计,为后期更好的进行园林规划与设计工作打下基础[3].

随着地方院校的专业建设发展,以及园林专业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很多地方院校陆续开办园林专业,仅仅安徽省在最近十年内就由原来的三所院校扩增到八所院校,其中大部分院校属于地方院校,而地方院校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地资源较为丰富,利用好所属城市区域优势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摸索一条适应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异常关键,它是学好其他园林课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即以开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为出发点,分析了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地方院校可利用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资源,提出地方院校如何利用所在城市的园林绿地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此为其它同类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强调理论教学,忽视课程设计实践的创新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将园林建筑构造、工程制图、设计表现等多种课程与园林建筑设计理论的融合,在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实践中,提升学生对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4].然而,由于受地域的限制,地方院校多数园林专业老师较为年轻,缺乏一线的工程设计实践经验,加之与园林建设设计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交流较少,对各类型园林建筑的设计认知与创新难以得到提升和更新,直接导致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进行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教学,而忽视紧跟当下园林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新要求,对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进行更新.

1.2 过度依赖课本及参考书上的优秀方案,缺乏建筑的空间尺度感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由于办学历史较短,以及受先前地方院校本身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的园林教学实验设备不完善,如:与园林建筑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类型园林建筑模型、建筑布局组合的沙盘、建筑构造与结构模型等很难在在短时间内配备,导致很多的建筑专业老师,只能依赖课本或参考书上经典的优秀方案来进行“弥补式”教学;另外,由于领导对专业的认识度较浅,多数地方院校的专业老师很少有机会带领学生到园林建筑营造比较好的城市进行实践实习,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很难感受到建筑的空间感、存在感,设计时空间想象力严重缺乏,课程设计实践中暴露出很多低级错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1.3 缺乏“接地气”的实践项目,学生的设计兴趣难以提高

地方院校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地域、自身能力以及在当地城市的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在课程设计实践中找到能够让学生亲临真实的园林建筑设计的区域现场,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该区域将是自己马上要进行某类型的园林建筑的设计.因此,地方院校园林建筑设计的课程老师往往多采用假设的方式,通过选取某些参考书上现状地形假定为拟建在某个城市的相应区域,来进行课程实践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自然更难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1.4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思维模式根深蒂固,教学思路单一

多数地方院校的园林专业老师由于受前期专业学习环境的影响,在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延续先前在各自母校老师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来进行创新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地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园林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当初应用型园林专业的初衷[5].

2 地方院校可用于《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区域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特征分析

2.1 地方院校所处城市园林绿地种类齐全,园林建筑景观类型多样

当前,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城市大背景下,各类各级城市都在建设大量为城市市民能够在闲暇之时到户外休憩、游玩的园林建筑设施,包括居住区绿地、街头绿地、公园绿地等各类园林空间内部,而且在这些园林绿地中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景观,包括园林小品、亭廊架、园林大门、服务型园林建筑等,在进行园林建筑课程教学时,可以根据建筑理论和实践的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园林建筑类型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2.2 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地域特色鲜明

每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都有自己的特色所在,这也是每一个城市亘古以来都在为之而努力的方向,而园林建筑作为城市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即使它极其微小,但它的存在对于塑造有鲜明的区域特色城市园林景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兴办有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也会带有这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专业教师可以在充分熟悉所在城市已建的园林建筑景观特色的基础上,对照设计理论及国内外经典案例,进行对比式教学,学生在感受建筑空间的同时,也建立起设计主题创作的源泉来自于设计对象的本身,而不是纯粹的理论这一正确的设计思路.

2.3 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距离近,用于课程实践教学方便

为了弥补对于一些距离远、且又有非常经典的现实园林建筑案例的造型和立面设计精髓,专业教师往往会借助于影像资料来进行教学,同时,由于教学经费和学生经济能力的限制,只有极少数的城市园林建筑景观,才会专门组织学生到实地考察学习,这样学生很难有机会在做专项课程设计时,能够及时感受建筑及周边的空间关系.然而,地方院校所处城市的园林建筑景观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而且距离院校相当近,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不用,有针对性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以弥补单一的利用影像资料介绍建筑案例进行课程教学的不足.

3 充分利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路探析

3.1 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系统挖掘区域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

传统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往往多数通过课本及参考书,通过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园林建筑空间设计实例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传统风格园林建筑特色及设计理论,之后结合各类型园林建筑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忽略利用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园林绿地空间中分布的各种类型园林建筑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过度依赖课本和设计图片,缺乏对场地空间的尺度感,针对单项的课程设计难以提炼出符合场地精神的设计主题,设计过于形式化.因此,地方院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通过科学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所处城市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分布及其建筑设计特色,结合建筑课程设计的理论与设计实践,可以很好的弥补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园林建筑空间尺度感的缺失,同时能够更深层次的体会不同类型的园林建筑在场地当中所体现的设计内涵,是如何通过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进行表现的.

3.2 紧扣时代主题、发挥区域特色进行课程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科也应是紧跟时代向前更替和发展壮大的.2012年,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与此同时,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写入党章,而2013年,中国东部众多城市陷入了雾霾的污染之中,人们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这就赋予了园林学科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园林营造,而应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探讨城市园林的景观建设,园林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更应该紧跟环境改善的要求,协调好与园林环境的其他要素.因此,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开设园林专业的地方院校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跟时展的主题,以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总目标,进行园林建筑的设计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充分分析所在城市园林建筑景观资源的特色所在,进行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建筑课程设计教学,真正意义上为所在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而培育出大量适应区域发展的园林专业人才.

3.3 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结合所承接的设计项目进行课程实践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教好该门课程,专业教师除了需要熟悉和掌握其理论精髓,更应该将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即园林建筑专业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于所处城市园林建设紧密联系,并结合自身所学,适当承接一些园林建筑设计工程项目进行产学研合作,这样既能够把自身专业内涵修炼好,又能够通过实践感悟出园林园林建设设计的内在特质,更好的运用的课程教学中去.同时,由于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通过众多的实践案例与课程设计进行讲解与实际操作练习,尤其对结合地方院校所在城市周围真实的设计区域模拟实际设计流程进行课程设计练习,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作为地处地方城市的高等院校开办的园林专业,在进行《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结合专业教师在所在城市进行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实战性”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从根本上摆脱“纸上谈兵”的实践教学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卫红,刘保国.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94-96.

〔2〕张晋萍,潘远智.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4-16045,16048.

〔3〕吴万喜.《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4):260-261.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9

(一)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模式化倾向

大多数高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风景区、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由于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学生培养都是一个模式,没有学生发展特长和爱好的空间,导致的结果是:在植物栽培与养护方面,没有园艺专业学生强;在规划设计方面,没有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强;在设计表达方面,没有美术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强;而从事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学生,则实践能力差,适应工作的时间长。

(二)实践教学相对较弱,毕业生适应社会能力差

大多农林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教学实践、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四大部分组成,但课程实践时间和认知实习时间较少,理论讲授较多。学生动手机会少,毕业后适应社会能力差。

(三)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距现代园林发展要求较远现代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范围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不同的层面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不同,对规划要求也不同。宏观层面的工作内容是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对规划地域自然、文化和社会系统的调查分析,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各类动植物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社会人文历史等多方面学科。中观层面的基本内容是场地规划,是对建筑、设施、地形、给水、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城市设计是中观园林的重要内容。中观层面的规划成果包括绘制各类地图、概念性规划、分项规划、报告文本以及其他用于政府各主管部门审批所需的文件资料,其规划设计的内容控制了最后所建成的工程项目的详细设计。微观层面的内容包括: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小品等具体详细的内容。

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分析

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偏重于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同时兼顾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的教学,主要培养风景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设计、施工、管理、栽培养护、植物繁育等方面。

(一)契合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园林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它所包含的理论、技术和艺术内容十分广泛。园林人才的从业范围囊括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从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因此,无论哪个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将每个方面的知识学好学精,成为一个适应园林行业各部门需要的通才是不可能的。

园林规划设计方向:培养具有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公园设计、企事业单位附属绿地设计、园林效果图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园林规划设计事务所、园林绿化设计企业、园林工程公司及其他需求相关职业岗位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园林规划方案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图绘制等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培养具有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植物栽植养护、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现场监理等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园林植物方向:培养具备生态学、植物学、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绿地养护、园林苗圃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园林、城市建设、农业、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强基础、强实践、突出方向、提高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1、课程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从专业教育、园林构成要素认知开始,到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复杂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知识的传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2、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针对性。在开始学习专业课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将其分成三个不同的方向,为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3、完整的知识体系。新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构架了一个园林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保证具有坚实而广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础上,遵照学生意愿和社会对人才需求持续发展的规律要求,突出某一方向,从而提高了学生择业与自主创业的能力。

4、运用学院相关专业优势,依据知识群体组织课程模块,进行开放式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科领域,重视学科交叉培养,突出学院特色,有效整合校内资源,在课程大纲设置中采取专业方向“模块化”与拓展课程“巧于因借”的手法。专业知识模块化:一是园林规划设计模块,课程包括景观评价、公共建筑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园林表现技法、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土景观、脆弱生态环境下的景观安全、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二是园林工程模块,课程包括园林工程技术、园林建设管理与法规、园林工程概预算;三是园林植物应用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盆景与插花艺术、造园材料、草坪地被植物的应用、园林苗圃;四是艺术设计模块,课程包括3大构成即Photoshop平面设计、3Dmax与动画设计;五是环境评价与规划模块,课程包括环境规划学、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环境安全、资源与环境质量评估、恢复生态学等;六是风景旅游区规划与管理模块,课程包括风景区文化历史、风景旅游区规划、风景旅游区管理、生态景观规划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始终

1、教学实习和专业认知实习全面展开。丰富的游历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有助于增强其对于自然、城市和人文的认知和感悟。

2、专业劳动和专业调查作为培养专业精神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与教学同时进行。通过专业劳动,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生产性劳动实践,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园林专业大学生必备的劳动技能和吃苦精神。

3、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当代社会园林行业迅速发展,在园林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中,园林专业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改善学院园林专业学生教学状况不断努力。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2-0167-02

一、导 言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教育有三个层次:①为长远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研究人员,如博士;②为国家园林管理和规划设计建设部门培养实践人员,如硕士、大学本科人才;③面向数量与质量日益高涨的园林建设市场,为各类规划设计院所、园林工程公司培养实践人才,包括博硕士、大学本专科及各类高职院校等多层次人才。其中,高职院校输送的人才往往深入园林第一线,在实践操作上亲历亲为,是园林人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环。[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园林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已向社会各界显现出它的巨大作用。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高职人才质量的检验,反馈情况不容乐观。本文试图对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通过问卷调查等研究形式,从社会实际需要以及学生就业的角度分析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而进行相应的课程结构研究及教育体系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改思路,旨在为园林高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概述

1.发展概况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九峰分院(台州农校)和台州市教师进修学院(黄岩师范)合并的基础上,于2003年6月30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的一所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合并前的两所学校,均有悠久的办学历史。

自1996年始,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便开始开设《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作为园艺、果树专业的必修课程。2002年,正式开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l)师资队伍

目前园林专业隶属的现代农业系有教职员工33名,其中硕士18名。现有高级职称教师15名,中级职称15名;“双师型”教师25人。园林专业有专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人,“双师型”教师5人。

(2)实践教学条件

实验室: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有植物生理生化、遗传育种、植物组织培养、土壤化学实验室。部分满足了教学需求。

实训基地:校内生产实习基地有花房、联栋大棚、苗圃。面积虽然较少,但部分满足学生在校内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的需求。

设计室:园林制图室。

2.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仍需完善

现行园林专业教学计划所制定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教学分段排列,各课程自成体系,缺乏应有沟通,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时间及精力上的不必要浪费,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明显与培养园林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不能突出园林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如课程设置上,开设的基础课过多,专业课相对较少且开设时间晚,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弱,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该学什么。经问卷调查,学生对本专业的了解十分粗浅。问及是否了解园林专业,97%的大一学生、80%的大二学生、50%的大三学生回答“不了解”。问及园林工作是做什么的,回答种树种花的学生大一为83%,大二为50%,大三为20%;回答图纸设计的学生大一为10%,大二为45%,大三为75%;回答其他的学生大一为7%,大二为5%,大三为5%。

(2)软、硬件设施不完善

1)软件设施不完善

园林专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对园林专业教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目前,在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大多数教师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具有扎实的书本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实践能力。

在专业信息与资料的提供方面力量薄弱,没有系统化专业图书资料库,与园林专业大环境没有接轨。

2)硬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方面主要是实验室和设计室缺乏,实践教学基地不足。实验室是人工控制条件下联系实际的主要场所,是学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设计室是进行规划设计绘图的专用实验室。而花圃和苗圃是园林和林业特有的露天实验室,是实践的场所,是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配套设施。这三样东西对于培养合格的园林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

三、完善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对策

1.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培养职业道德。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高级园林与绿化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园林设计、工程施工和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应用以及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适应各类园林绿地设计、施工以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应用以及管理等现代园林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其适应岗位有:①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的设计员,包括方案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人员;②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的施工员;③园林设计施工单位管理人员;④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员;⑤园林花卉、苗木生产技术员;⑥公园、风景区、旅游区管理人员;⑦工矿企业、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绿化部门技术员;⑧花卉市场和花店管理人员。

问卷调查表明,非本专业就业的学生40%是因为觉得专业工作太苦。因此步入校园,就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了解本专业的学习要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2.课程体系设置上,多开、早开相关专业课,把握好教学深度。

到了大三,很多学生要提前实习,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但是课程量却很大,而且包括很多专业课,所以往往学习效果较差。如园林07(3)班(五年制大专,大三),一周有38节课。然而很多学生已经找到实习的单位,单位要求他们提早开始实习,却因为学校课程太多而无法脱身。学校应为学生就业服务,相反却托了后腿,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建议在大一大二就开设专业课程,尽量在大三时少安排专业课程,给学生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以供反思及实践。

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教学体系的要点是:

(1)基础理论,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按照“必须、够用、适应广”的原则安排。

(2)专业技术课程,力求体现应用性,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就业方向,按照本专业各专业课之间的相关性、层次性和互补性,将专业课进行组合,形成不同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小模块,通过不同小模块的学习,形成不同的知识、能力和基本素质。

(3)选修课的开设,力求体现与各专门能力培养相适应,与专业技术课有相关性、互补性和延伸性。总之,在理论课的学习安排上力求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为实践服务、学以致用的原则。

3.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目前园林发展的形势下,理论课和实践课1∶1的比例仍嫌不够,可适度再增加实践课的比重。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操作课可增加至60%~70%。

4.改革教材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材虽然有很多经典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前进,需及时补充新鲜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应该被现代的教学手段所取代。如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实地考察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手段。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不拘泥于书本知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

5.以能力考核为重点,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考核方法亟待改善。由于一直采用书面考试这种传统方法,且考试范围一般事先已圈好,学生们往往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囫囵吞枣。为衡量学生能否达到本专业所要求具备的职业能力,改变过去以理论考核为主的单一的考核办法,采取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多种考核方式(绘图、写小论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等)并存的考核办法。

6.加强专业硬件设施建设

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化教学设施,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加大对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具体做到:

(1)开通信息网络,让师生及时了解世界最新风景园林动态,建立专业图书资料库。

(2)完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建立多功能制图制作室,配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3)完善学校实验基地特别是综合性实习基地的建设,注重生物技术室、温室的配套使用。

7.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1)学校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有一定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

(2)注重在职教师的进修提高。

1)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2)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可每年选送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各高等院校学习或参与科研协作,定期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及指导工作。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提高、编写教材、及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

8.与其他院校、企业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开展广泛的相互交流活动。

(1)我校应与其他农林类院校及建筑环艺城规类院校之间的师生要多交流。

(2)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工程建设的机会。

9.树立品牌意识

园林教育的目的是为园林产业经济服务,园林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产品,一种面向市场的商品。商品的畅销除了质量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品牌”。在目前园林教育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园林专业也要具有“品牌”意识,将自己的特色树立成一个“品牌”,打造成园林教育方面的“名牌”,让自己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 论

在当前局势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教学体系已不适应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2]

参考文献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现状;教学问题

研究背景

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影响,工程实践的示范,国务院学位办对原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以及环境艺术与旅游规划等新兴学科专业与实践领域的兴起,来这四个方面的变化、影响、制约、激励,促使中国园林(园林景观规划)正在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重大转变。对此我国的园林教育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园林专业教育,教学应有一个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将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的现况及问题

风景园林在我国是既古老又年轻的一门学科,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也历经沧桑,事实上我国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一些高等院校的建筑学科和园艺学科就曾开设了庭园学、庭园设计、造园学等课程,与美国、日本相比也不过仅晚一、二十年的时间,但作为一个专业来设置,园林学科是起源于1951年,由北京农学院(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合办的造园学科,历于1956年迁入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从那时起,这一专业名称就历经变化,直至现在,我国也只有少数几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除个别院校外,大多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近几年由过去的中专学校升格),在课程内容、教学体系中,与现代国际化人才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生来源层次不齐,培养目标不明确

近几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混乱,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园林专业学科有中专和专科两种学制形式,中专的生源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专科的生源有普通高中生、职业中学和普通中专生三方面的来源。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一,学习背景也不相同,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方向目的不明确,不同的院校对园林专业的理解不同,根据各自的条件,课程体系各异,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差异甚大。如工科院校,侧重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园林工程,往往在建筑的基础上向园林方向偏移。农业院校,则重于园林绿化、花卉栽培,树木等照抄林学的做法,这种现象导致园林专业教学混乱。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到底培养的是技师还是技工不明确,导致中专、大专一个样。

二)对风景园林创新及教学形式与质量的评价标准不一

由于受到传统园林的影响,仍停留于对诗情画意的追求上,缺乏科学性,多样性,从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抑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三)专业口经过窄,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我园目前从事(或涉及)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的人员主要有3个大方面的要求,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这三个方面都是现代合格园林师所必备的知识。而我国目前尚无任何院校是按此知识背景来构建园林专业教育体制的。

(四)在教学体系中,重艺术形式,而对科学、工程技术的重视不够

书本讲授时间过多,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时间不足,理论课与设计技能,专业设计课之间和衔接不合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是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五)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开发利用不够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偏重于植物造景,但对真正合乎生态规律的种植设计,对资源、环境及建筑造景的综合开发利用不够。

二、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认为要办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使学生能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园林人才,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先解决如下问题: (一)根据学生层次,明确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层次,中专层次由于其文化知识基础较差,知道面又窄,很多学生都有不愿再学习文化知识,只想学专业,对这些学生我们应着重于操作型、实践性教学,把其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大专层次,由文化基础较中专强知识面又较宽,他除实践性外,还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把其培养为既能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工、技师型人才。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职高专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尚无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有的差距甚远更谈不上统一的教材。培养出的学生,差异很大,且专业面过窄。笔者认为,无论哪个学校,其园林专业都应有基本的共同标准,并且应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使于统一管理,毕业的学生才能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应以风景规划设计,环境艺术、旅游规划设计艺术为中心。根据各校的特点扩大自选课题范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扬学生的创造性。

(三)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摆脱传统评价体系中,对园林作品的诗情画意过度追求,避免只重园林作品的艺术形式,而轻视科学技术成果运用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方式从,定性化走向定量化,系统化、科学化。二是改革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考核的方法和手段,对技工型人才学生的评价方式,应改书面考试为动手操作考核,以技能考核为主。对技师型人才的评价方式,应以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能力(方案能力、动手能力、图面效果、创新能力)几方面来综合评价。

(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改变过去那种在黑板上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直接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对于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因为设计师最基本的语言和交流方式就是“图”(包括工程图,艺术表现图,手工草图)。没有过硬的手头工夫就不能成为设计师。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高职高专园

林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

(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园林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较弱(都是以前中专学校师资),尤其是规划设计方向,有丰富工程与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当缺乏,这已严重阻碍了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学科的发展。

当然师资队伍的建设并非一朝一日之事,就目前来说,各高职高专对专业教师存在着片面性认识,那就盲目追求学历和黑板艺术,认为学历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这是不切合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园林学科的艺术性强,艺术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工程实践,来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克强.可持续发展观与职业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1).

[2]田慧.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园林专业论文范文12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学;产学研;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如何确定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是园林专业每位老师都关心的问题。由于园林行业飞速发展,以至于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要求超出了传统的教学范围及深度,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又懂得花卉苗木养护的综合型人才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然而,由于受人们的认识不足和各高校园林专业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经费等条件所限,园林植物栽培学科实践性教学成为最薄弱环节。这就要求对园林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因此,作为非农专业院校的三本独立学院,探索新形势下园林植物栽培学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园林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其与一、二本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已成为独立学院园林专业教学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一名园林专业专职教师,经过多年的探索,深感到集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是园林植物栽培学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园林植物栽培学实现产学研的对策。

园林植物栽培学是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园林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之一。总课时52,其主要内容是阐述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繁殖、栽培和养护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校内实训基地有效运转

师资队伍是园林植物栽培实践教学的核心。应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园林栽培行业或工程背景的教师;选拔青年教师进入生产实践基地、苗圃、花卉公司进行实践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聘请园林公司的工程师担任客座教授,指导园林植物栽培的实践教学。同时,学院应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校内栽培学实训基地的长期良好运行,进行植物园、温室、大棚、苗木基地等建设与改造,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要求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和养护,使其观察校园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并参与日常管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其管理能力、交流能力、团结协作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知识的兴趣

教师在园林植物栽培实践课教学中应避免只实践或只讲授理论知识,应将2者相结合,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把最实用的内容传授给学生,通过操作演示、学生练习等途径掌握基本的苗木培育、栽植养护的基本技能。将动手操作融入理论教学中,并设置合理的比例。应注重讲授和实践一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实例和关键性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专业课程讲授、实习计划的制订要与实习基地生产任务衔接,既体现教学和生产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知识的兴趣,增强实际操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毕业生专业水平和择业上岗打下基础。

3 加大对独立学院科研的支持力度

学院应大力支持园林专业青年教师在植物栽培学方面的科研活动,在统筹规划教学科研计划时,应将植物栽培学教学基地建设及课题研究作为提升目标之一,设立专项科研经费,为教师创造外出调研的机会,鼓励教师了解国内外植物栽培学科研究最新发展动态,结合目前绿色植物栽培在增产增效、城市绿化、病虫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沙尘防治、“PM2.5”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和作用,进行课题论证及立项申请,并为课题研究和教学试验购置器材、设备等基础研究设施。借助学院老师的理论教学背景,寻求与园林专业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的合作,参与植物栽培方面的技术革新、开发推广的课题研究,开辟共同研发、产业化途径。植物栽培学科研究课题开展的同时,既提高了专业学术水平,又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受益。

4 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园林植物栽培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可与校外从事花卉生产或园林养护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企业为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并安排、接收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设备支持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联合体。既节省了学校的经费支出,学生和专业教师也可以了解行业最新的栽培养护技术,使学习和教学更有针对性。

5 结语

我国目前已经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因此,就园林专业教学及其实践、推广来说是前景无限、任务艰巨。笔者针对在独立学院如何有效推进园林植物栽培学产学研教学模式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和专家对园林专业、园林教学给予更多关注,探索一条符合独立学院园林教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屠娟丽,陈玉琴,黄超群,等.论《园林植物栽培》与校园绿化实施教学项目之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0-101.

[2] 谭雪红.产学研结合培养园林专业人才———以徐州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