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超声波医师工作总结

超声波医师工作总结

时间:2022-02-25 09:03:41

超声波医师工作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超声医学学科发展福建省

1发展历程

1.1 超声技术的应用回顾

1961年,福建省立医院、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附一医院)、福州市二医院首先开展A型超声诊断疾病工作,以后向全省逐渐推广应用。1972年,美国SON’ a ciiang副教授来福州举办“超声显像诊断”学术讲座,与会者很感兴趣。

1973年根据外宾赠送给福建省立医院60年代的一维M型超声心动图结构图纸,省立医院以此与中国科学院福建省物质结构研究所合作研究,1974年研制出简单一维M型心动图模式,以后又与福州大学无线电系合作对仪器模式进行改造,在福建省立医院作临床应用,检查某些心脏疾病,总结检查的病例撰写出论文,于1978年获得科研成果奖。1975年,林礼务医师与厦门医疗仪器厂、中山医学院吴育添教授合作研制M型超声心动图,并于1976年用于肺心病检查。1976年省立医院陈仁彬筹备成立福州地区超声学组,并担任组长,每周定期举行讲座、病例讨论等学术活动。1980年,中国超声诊断情报中心成立,陈仁彬、曾文质被选为委员。

1979年,福建省龙溪地区医院(现为漳州市医院)引进日本Aloka SSD-202超声显像仪,由沈明医师进行临床应用。1980年福建省卫生厅引进3台日本日立EUB-22超声显像仪,由省人民医院(现协和医院)林礼务、福建省立医院陈仁彬及厦门市第一医院用于检查肝、胆、脾、胰、肾以及妇产科等疾病。1981年底,福建省卫生厅委托林礼务举办福建省第一期二维超声学习班,25名学员后来均成为各医院超声骨干。1981年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引进美国黑白二维超声心动图仪检查心血管疾病。随后黑白超声逐渐在全省推广普及。

福建省立医院于1978年在省内最早开展了M型超声心动图的检查和诊断工作,1982年成立了超声心动图研究室,1983年省内首次引进一台美国Smith Kline二维超声心动图仪器,并开展了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诊断和研究工作,1985年引进日本东芝SSH-40A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开展了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与研究。福建协和医院1984年引进美国先进的MARK-600多普勒与二维超声仪,1986年引进东芝Toshiba SH65A超声心动图仪。1989年,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引进美国惠普1000型彩超诊断心血管疾病;1990年,福建协和医院在省内首先引进全身彩超Acuson-128。随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全省逐渐普及。目前,福建省县以上医疗单位普及了彩超,50%以上乡、镇医院拥有彩超,100%乡镇以上医院拥有黑白B超。

福建省立医院郭薇主任1995年使用TOMTAC首先开展心脏超声脱机三维重建工作,2003年引进PHILIPS-7500进行心脏超声实时三维重建工作。2003年,协和医院应用TOMTAC进行腹部及浅表器官三维重建工作。2005年福州军区总院朱建平引进PHILIPS V730开展腹部超声三维重建工作。2004年福建医大附属第一医院叶真等开展眼科三维超声工作。至2008年底,我省拥有GE-VIVID 7 DIMENSION、PHILIPS IE-33等实时三维超声系统16台。

1.2 福建省超声医学的临床及科研总结

全省有3000多医务工作者从事超声医学工作,其中博士学位21人,博士生导师5人,分别是陈良龙、林礼务、薛恩生、吕国荣、黄子扬。有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分别是陈良龙、林礼务、薛恩生、吕国荣、黄子扬、叶真、陈江华。福建省已培养博士7人,硕士40余人。

近十多年,我省各医院超声医学工作者开展了许多新技术、新疗法,许多项目居于全国前列。

(1)介入性超声:1985年,省肿瘤医院任永富主任首先开展超声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1988年,福建协和医院林礼务、叶真主任首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术,并开展术中超声工作。199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国荣等率先开展超声引导自动组织学活检的技术改进和临床应用,其可调式负压抽吸式自动活检装置获国家专利局审批的实用新型专利,并于1996年度荣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省立医院郭薇主任首先开展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 第一执笔人:陈良龙,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1999年协和医院陈良龙等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封堵临床工作。附属第一医院叶真等开展彩超导向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2)腔内超声与术中超声:福建协和医院薛恩生等自1989年始应用经直肠双平面超声对前列腺解剖(带区分类)及疾病进行研究与诊断。1987年协和医院林礼务等开展术中超声检查,获得良好效果。1991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国荣开展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并进行前列腺带区解剖和超声引导经直肠前列腺自动活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2004年8月厦门第一医院首先引进并开展血管内超声检查,现在我省开展该检查的医院有:附属协和医院、厦门第一医院及厦门中山医院,协和医院病例较多,为4~5例/月。1990年协和医院叶真等在省内首先开展经阴道超声检查工作。

(3)化学消融及射频消融:1992年~1994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吕国荣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经皮卵巢巧克力囊肿无水酒精硬化治疗和胰腺假性囊肿置管引流和硬化治疗,以及超声引导选择门脉内无水酒精栓塞治疗肝癌;1995年与厦门大学抗癌研究中心曾超英联合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间质性激光动力学治疗肝癌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1996以后,在国内率先开展超声引导下肝癌的经皮瘤内注射醋酸和热生理盐水治疗以及脾化学性消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1999年附属第一医院陈玲等首先开展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1998年协和医院林礼务教授回国后,将超声介入治疗肝癌作为研究方向,首先提出无水酒精量化治疗肝癌的新概念与新方法,林礼务等的“肝癌系列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声学造影:1976年附属第一医院陈济添等双氧水右心造影,1990年福州总院王鸿等开展CO2心肌灌注;1988年省立医院郭薇等开展应用高压氧心肌灌注超声显像诊断心肌梗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4年省内开展应用第二代造影剂开展肝脏疾病超声造影研究。目前我省开展心肌声学造影有总院、协和医院等,开展肝脏等腹部器官及浅表器官超声造影有协和医院、附一、附二医院及省立医院。

(5)胃肠超声:1985年起,省肿瘤医院任永富等开展了胃肠超声的系列研究及检查工作,该研究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也为非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化疗前后癌肿部位及转移灶大小等复查对照,提供疗效依据。该成果获1991年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省立医院潘秀珍等开展超声胃镜检查工作。

(6)浅表器官超声检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薛恩生等自1990年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囊疾病进行研究与诊断,2001年列入卫生部第二批十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于1998年、2001年分别获得了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薛恩生现为中华超声医学会小器官学组副组长。协和医院叶真(现在附一医院)等开展了舌癌的超声系列研究,成果获200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省立医院翁秀云、林宝仁合作的“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影像诊断及前路摘除术”1996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外周血管:省立医院林宁等在省内首先开展血管内皮超声检查研究。

(8)胸腔及肺部超声:武警福建总队医院程进铿,“B型超声诊断中心型肺癌的研究”、“转移性胸膜肿瘤的超声诊断”及“肺癌声像图的诊断与分析”分别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

(9)TCD:我省附属第一医院吴钢为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颅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10)胎儿超声心动图:福州总医院超声产前诊断重点为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方面,于1996年在国内首创唯一的“围产期胎儿心脏病超声诊断中心”。目前围产期胎儿心脏病超声诊断中心已更名为“中国人们全军优生优育研究所胎儿系统畸形诊断中心”。开展工作为:胎儿系统畸形超声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早孕颈项透明层检查(早期染色体异常检查)、胎儿畸形的介入性超声检查(脐血、羊水)、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药物干预及治疗评价、胎儿房性早搏的常压氧治疗、胎儿医学门诊及新生儿心脏病随访,近10年来举办国际、国内、军内专题研讨会4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3年及2005年举办省级和国家级胎儿超声心动图筛选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和宫内缺氧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开展产前诊断及产前筛查,领先项目有: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经腹穿刺取绒毛、实时三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及宫腔畸形、超声引导下异位妊娠介入治疗。目前我省产前诊断机构为: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及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11)基础研究:福州军区总院,开展耦合剂加热器研究并取得专利;福州军区总院朱建平开展超声生物效应研究。协和医院陈良龙等超声造影剂的研制。协和医院陈良龙、李金国等超声图像计算机处理及冠心病定量诊断系列研究。1987年,协和医院林礼务等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声学衰减仪,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立医院林皓平等与福州大学合作研制全方位M型超声心动图计算机处理系统。2005年,吕国荣开展了宫内胎儿(羊)缺氧的超声诊断基础和理论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Tei指数,在宫内缺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提出了宫内缺氧与日后成人慢性疾病发生相关的理论。多篇在国际权威SCI源刊物。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作者积极从事科研工作,1981年至今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8项,有500余篇科研论著在全国及国外刊物发表。出版专著20余部,重要的有:林礼务主编的英文版《Practical Clinical Ultrasonic Diagnosis》由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于Singapore, Newjersey, London, Hongkong出版,1997;林礼务主编的《腹盆部疾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图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林礼务编著的《超声介入无水乙醇量化治疗肝癌研究》,2007年由中华医学电子影像出版社出版;张善驷编著的《超声心动图学操作技术与诊断》,由福建省科技出版社出版;陈仁彬主编,林新霖、陈传元副主编的《实用超声诊断学》,1996年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等。

1.3 福建省超声医学专业组织的发展

1984年衡山超声会议上,陈仁彬、曾文质与全国超声界知名人士响应郭万学倡议,发起成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并当选为委员,陈仁彬连任二、三届理事和常务理事。在全国总会郭万学会长和省科委、省科协支持关怀下,由陈仁彬筹备主持,于1987年2月在福州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超声学术交流会,成立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福建分会。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推选陈仁彬为会长,张善驷、颜普明、陈春光、陈令贵为副会长。陈仁彬连任第二、三届理事会会长。

2001年,因年龄原因,陈仁彬教授辞去会长职务,在第四届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新的一届理事会,陈良龙为会长,陈仁彬为终生名誉会长。2006年,换届改选成立第五届理事会,陈良龙继任会长,李建卫、叶真、吕国荣、薛金发、王鸿为副会长,李金国、阮琴韵为秘书长。学会现有会员1500多人。

1987年,由林礼务筹备主持成立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超声医学会,林礼务为主任委员,陈仁彬、王敦德为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超声医学会现任主任委员为薛恩生,郭薇、叶真、吕国荣、朱建平、林晓文为副主任委员,何以敉为秘书长,林礼务教授为名誉主任委员。。

2004年,福建省卫生厅成立超声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委员为林礼务教授,林新霖教授任副主任委员,薛恩生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省质控在超声医学规范化、超声人员及超声设备准入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展了“福建省超声医学执业人员技能水平考试”,促进了福建省超声医学规范化的进程。

2000年,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成立,并挂靠福建协和医院,林礼务教授任所长,薛恩生任副所长。研究所成立以来开展超声介入等多项研究,并获得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为福建省超声医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2今后展望

虽然我省的超声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2.1 三维、四维成像技术。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三维超声成像普遍应用于临床是必然的趋势。三维和四维成像技术在产科的应用是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领域,通过空间成像显示胎儿,可以弥补二维超声检查空间关系不强的缺点。多平面三维超声和胎儿心脏三维超声的应用,为胎儿内脏器官的全面评价和观察提供了条件。

2.2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被称为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之后的第三次革命。特别是最新型造影剂的问世,极大的推动了肝脏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治中的作用。如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肝癌、血管瘤、肝脓肿等)和肝脏介入性治疗(术前了解肝内病灶的良恶性、病灶数目、大小记忆病灶内血供情况;介入治疗的适应症;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术;术后造影有助于对疗效的评价)。

2.3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临床应用。HIFU技术是继激光刀和Χ刀之后的一种新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的肿瘤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安全、有效而又能保全健康组织。

2.4 心脏领域的超声新技术。它们包括:多普勒组织成像、自然和二次谐波、冠脉血流成像、解剖M型超声、心肌声学造影、血管内超声、实时三维超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组织追踪、应变和应变率显像、组织同步化分析、心腔内超声等。

2.5 超声介入的新技术。各类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方法改良及微波消融的新尝试;各类脓肿尤其是结核性脓肿、重症胰腺炎、胸腔食管瘘等难治性脓肿的穿刺引流;心包填塞尤其是医源性急性心包填塞急救引流;胆管(囊)、肾盂穿刺造瘘引流;肝脏良恶性肿瘤尤其是多发性、位置特殊、体积较大血管瘤的微波和射频消融;甲状腺、甲状旁腺良恶性肿瘤微波与射频消融;浅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射频消融;乳腺良性肿瘤和皮下脂肪瘤的负压吸引旋切;各类穿刺活检尤其是大血管旁的微小淋巴结穿刺活检。

2.6 超声光散射乳腺显像技术。该新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诊断乳腺肿瘤的新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6.

课题组成员:

1、陈良龙,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2、李建卫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

3、叶真 ,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导。

4、吕国荣,福建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副会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书记,教授,主任医师,博导。

第2篇

【关键词】 超声; 电烧伤; 组织谐波; 彩色多普勒; 频谱多普勒

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及用电范围的迅速拓宽虽然为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种种原因导致的管理或使用不当,又会引起严重的电烧伤。电烧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烧伤,约占烧伤患者总数的3%~10%。III度电烧伤是其中程度较为严重的一种烧伤,常见于接触高压电设备的电力人员中,由于电接触时间、电流强度、电流性质、和电流径路等因素的不同,临床上深度电烧伤患者在神经、血管、肌腱、肌肉、骨骼损伤程度和方式上也各不相同[1]。目前,临床对四肢深度电烧伤的创面常采用血管移植及带血管蒂组织瓣移植的方式来恢复组织血供,同时修复创面。因此,在创面修复手术前后外科医师需要了解患肢组织的烧伤深度、累及范围、血管质量及移植组织瓣是否成活等信息。

近年来,组织谐波成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多普勒频谱成像等一系列超声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准确获取前述信息的手段[1]。上海市电力医院烧伤科从2008年2月开始采用这一无创性检测方法对临床收治的深度电烧伤患者进行手术前后检查,本文即探讨笔者应用超声成像新技术在四肢深度电烧伤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2月-2010年8月笔者所在科临床收治的III度四肢电烧伤患者共15例,皆为男性,致伤电压380~10万V,平均年龄(31.6±12.8)岁,烧伤总面积范围1.8%~20.0%。共检测患肢28条,其中上肢19条,下肢9条。患者接受手术方案:减张手术3例,清创术15例,截肢6例,组织瓣移植15例。

1.2 检查设备 ALOKA公司α-10型超声检查仪,配备5~12 MHz变频线阵探头,肌肉软组织检查时选用二维组织谐波成像设置,血管检查时选择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优化设置,声功率、动态范围、增益、增益补偿、焦点数量及位置等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节,以求获得最佳声像图。

1.3 检测时间 (1) 烧伤后3 d内行术前超声检测;(2)术后复查时间点:减张术后2~3 d、1周、2周;清创、截肢(骨)术后1 周、2 周、1个月、3个月;组织瓣移植术后2周、1个月、3个月。

1.4 检测方式 (1)超声检查由一名高年资超声医师全程负责,并由临床医师陪同检查,讨论病情;(2)检查部位:包括创面处(截肢术后除外)、近心端5 cm处、近心端10 cm处;(3)检查内容:观察软组织损伤程度和范围,肌组织是否存在坏死、水肿,并明确范围、肌腱损伤情况、受累血管血流及管壁受损情况,测量流速-时间曲线,并记录血流峰速PSV值,观察波形是否有异常改变。

2 结果

2.1 术前超声检测 (1)组织水肿:声像图表现主要为组织回声普遍增强、与健侧相比组织厚度增加、严重水肿时在皮肤与皮下软组织之间出现不规则的弱回声条带;电烧伤的特殊点在于其软组织损伤通常呈跳跃性、节段性或夹心状改变,超声检查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来(图1),本次15例患者在术前超声检查时都非常准确地确定了软组织损伤范围,并在手术时得到了证实;(2)肌肉坏死:其主要声像图表现包括肌纤维纹理消失、肌组织内回声强弱不一、严重时肌层间界线消失相互融合(图1);(3)肌腱损伤:15例患者术前超声检查都未发现肌腱断裂,有3例患者5个肢体发现局部肌腱的肿胀、轻度增厚、回声降低,但肌腱内线状回声尚存、连续性好,此3例在手术时发现肌腱腱膜水肿,但血供尚可,因此予以保留;(4)血管损伤:有7例患者烧伤局部检测到血管内血栓形成,声像图表现为血管内径扩张、管腔内充斥低弱回声团块、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无法测得血流信号,11例患者烧伤局部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声像图表现为内中膜增厚、水肿、内膜面表面毛糙,部分患者的血流PSV值减低,流速-时间曲线呈单相波或二相波改变(图2)。

图1 肌肉组织损伤坏死之超声图表现

图2 电击伤后血管血流变化及血管壁顺应性改变之超声表现

2.2 术后超声检查 (1)减张术后超声检查:2~3 d开始软组织肿胀程度既有明显改善,1周后软组织回声强度有明显下降,证明组织水肿情况得到改善,2周后皮下水肿情况基本消失。(2)清创、截肢术后超声检查:术后第2周开始的超声随访检查即可发现四肢软组织肿胀明显减轻,组织厚度及回声强度逐步恢复正常,坏死肌肉被清除、肌组织内肌纤维纹理显示清晰、肌层间界限明确,邻近血管内膜增厚情况减轻、血流PSV值有逐步恢复趋势,但血管壁弹性恢复较慢,内中膜毛糙程度无明显改善趋势。(3)组织瓣移植术后超声检查:15例患者都接受了组织瓣移植手术,都获得了成功,连续3次的超声随访发现患者组织瓣内肌组织纹理清晰,供血血管管腔透声好,血流动力学参数都位于正常范围。全部超声检查的汇总结果参见表1。

3 讨论

四肢是电烧伤最易累及的部位,国内外不同文献报道,手腕部作为电流入口的病例占了所有电烧伤病例的80%以上[2-3],而下肢则较多成为电流出口。以往临床多以创面外观、触诊情况、肢体末梢循环等来判断软组织和血管损伤程度。由于电烧伤具有特殊的夹心、节段、跳跃特点,患者在体表损害较轻的时候往往深部组织损伤可能已经很严重,并且宏观上坏死组织的分界线出现较慢,因此,依靠临床征象及医师经验判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盲目性。医学超声技术的发展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种无创、实时检查电烧伤患者软组织和血管情况的影像学方法,既往文献也报道了超声观测电烧伤患者手术前后血管损伤和恢复情况的价值,取得了很大的临床效益[4-6]。

组织谐波成像是一种超声成像新方法,该技术相比普通基波二维成像能减少不必要的声反射、散射、旁瓣等干扰造成的伪像,改善声像图质量,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中,笔者对15例患者在术前应用该技术进行的超声检查都获得了质量很高的声像图,对于软组织受损情况、受累范围也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并得到了手术的印证。同时笔者还发现声像图上肌纤维纹理的消失是判断肌肉坏死的一个敏感标准,进一步还需要较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该结论。

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用于电烧伤患者血管损伤情况的评估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临床应用,既往也有一些文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次研究的结论也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笔者也发现在二维组织谐波成像的基础上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够对血管壁和血管腔的情况进行更为精确的检测,因为组织谐波技术能够在声像图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血管腔内混响伪像的出现,同时增强了内中膜显示的分辨率,因此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频谱多普勒应用是一种定量检测血流动力学的方法,一般来说,四肢血管内血流的流速-时间曲线应该是三相波型,这也是一个血管壁弹性良好的间接指标,根据15例重度电烧伤患者的观测结果,笔者发现血管严重受损时,二维声像图上出现内中膜水肿、表面粗糙的表现,而且在流速-时间曲线上会出现典型的单相波型,并且流速相应降低,手术时发现此类血管的弹性往往很差,保留的意义不大,因这些病例均无可导致血管病变之疾病,故考虑其机理可能是电击伤致血管壁严重受损,弹力层纤维不可逆性断裂,由此造成血管壁的弹性下降、管腔容受性降低。

在减张、清创、截肢及组织瓣移植术后应用上述超声检查手段对患肢进行检查同样可以对组织(图3)及血管的恢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判断手术效果,其声像图上的异常改变与术前检查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技术,对于重度电烧伤患肢可在手术前后实时、形象、直观地显示组织、血管损伤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变化,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无放射性, 受检者无痛苦且经济实用,重复性好, 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雪,罗家旭,张艳,等.电烧伤病人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外医疗,2010,13(24):52-54.

[2] 宋立为,李晓亮,苏庆.医用超声技术在临床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4(8):92-93.

[3] Butler E D,Gant T D.Electrical inju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upper extremities, A review of 182 cases[J].Am J Surg,1977,29(134):95-101.

[4] 陈越秀,徐颖,郭振荣,等.超声检测技术在深度电烧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03,13(19):38-41.

[5] 陈越秀,徐颖,胡晓娟,等.高分辨率二维超声在深度电烧伤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7(6):69-71.

第3篇

多媒体教学是手段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条神经所在位置的解剖层次、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穿刺的进针路线转换为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视听结合的教学方式,使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增强了教学感染力和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3]。除了临床麻醉学教研室提供的区域神经阻滞术的教学录像资料外,我们多年临床教学中所采用的超声显像技术还为我们带来了非常丰富、生动、直观的教学录像,供研究生拷贝,并将图片、动画、录像等资料上传至麻醉学院网站,学生可利用人机对话的交互式教学,突破时空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时问,反复学习操作要点,从而更加巩固了研究生们对超声显像技术在区域神经阻滞术中的运用的理性认识。

模拟教学是关键

区域神经阻滞的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没有感性认识是不易掌握的。而在临床带教时学生在患者身上实际操作的机会并不多,且因所遇病例和带教教师的不同,教学无法标准化。临床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高临床技能是高等医学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模拟教学正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虚幻而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生的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诊断能力,培养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减少在临床实践中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在超声显像技术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运用的临床带教中,我们采用了医学模拟系统和学生模特超声显像学习相结合。医学模拟系统可模拟各种临床环境和病例,使学生可以对临床医学知识、技能和诊断进行综合训练,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以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优点。教师可将重点的内容反复向学生演示,学生可以在不伤害病人和准许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反复多次进行操作训练,强化感性认识,直到完全掌握[4]。同时,我们利用超声显像技术的直观、实时、无创等特点,每堂课选择一个学生自愿者做我们的实习模特,系统观摩肋间神经、眶下神经、颈丛神经、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等神经的走行和它们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使得学生对区域神经阻滞有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感性认识。

临床教学严格、安全和细致

医学模拟教育虽然有优势,但它不可能模拟全部的临床过程,医生无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无法观察各种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反应,模拟训练和临床实际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在打好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我们更要做好的就是临床实践教学指导。临床教学对学生要严格要求麻醉和手术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麻醉学医师除了需要掌握理学、麻醉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危重病学等诸多学科的基础医学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缜密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决断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和管理技能等非技术性能力。因此在麻醉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第一要做到的就是严格。①首先要求研究生们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认真、严谨、沉着冷静的工作作风。电视剧《心术》中说:医者仁心第一,仁术第二。一个没有仁心的人是不适合当医生的,也永远无法成为一方医者大家。在超声显像技术在区域神经阻滞中的运用的临床带教中,我们始终要求学生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患者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诊治,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最大的支持,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对其应心存感激,而不是将其作为学习的试验品。②学生们责任心的建立和强化。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责任重于泰山。在临床教学中学生责任心的建立是重中之重。严禁在麻醉过程中擅离职守、看报看书、串岗聊天等,对于某些老师的一些不良习惯,应进行批评、教育和改正,以免误导学生。③带教学生进行麻醉前访视、讨论和麻醉小结。在麻醉前对自己所负责的病人心中有数是一个麻醉医生最起码的责任。访视内容包括病人的疾病诊断、拟行的手术步骤和要求,病人的全身状况、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既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麻醉手术史以及其他特殊情况等,从而估计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讨论并选定麻醉方法,讨论麻醉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对危重、疑难病人和麻醉比较复杂或危险性较大的病人,还有带教学生进行必要的麻醉前小结。④带教学生进行麻醉前准备。麻醉医师要对麻醉手术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所预测、有所准备,在处理时才能从容不迫。任何麻醉操作前必须先开放静脉,常规准备麻醉机、监护设备、氧气及必要的抢救药品。尤其是带教学生进行区域神经阻滞的时候,因为神经阻滞麻醉时需要的局麻药量大,阻滞区域又常常与动静脉毗邻,容易出现局麻药中毒。尽管我们有了超声引导,可以实时观察到神经周围的血管,但也无法绝对避免局麻药中毒的发生。因此麻醉前应该提前开放好静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对超声仪器进行检查,使得机器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⑤带教学生进行详尽、及时而准确的麻醉记录。麻醉医师对麻醉记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有足够的认识,在临床麻醉实践中,必须将每一例病人麻醉前、中、后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详尽地、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记录,以便及时了解病人病情,为术后处理提供参考,也有利于训练和培养麻醉医师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同时麻醉记录也是医院重要的医疗文件之一。⑥带教学生进行术后随访及 总结。区域阻滞后出现的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一般应于术后随访病人1~3天。临床教学要保障医疗安全保障医疗安全不仅仅是指要保证病人的安全,也得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安全。病人的安全保障带教的重点是: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入室后与巡回护士一起认真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情、手术名称,并填好手术安全核查单;抽药前应仔细查对品剂量、浓度、有效期,任何药品均需双人核对方能注入患者体内;全麻开始前再次检查麻醉机、监护仪、吸引器功能是否完好。②严格按照卫生部新编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麻醉操作。超声实时引导的神经阻滞,需要眼、手、脑协调配合,具有一点的操作难度。在穿刺过程前,应该进行完善的局麻,穿刺时要尽量做到观察仔细、动作精准,一次穿刺到位,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切莫粗心大意、胆大妄为,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③密切监测:要让学生们树立这样一个观点,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区域神经阻滞时如果发生局麻药中毒,会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监测设备,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危重病人还可以监测有创血压及中心静脉压并留置尿管监测尿量。④加强容量治疗。容量是维持人体循环稳定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持麻醉平稳的重要条件之一。治疗应根据病人情况、手术时间、大小等制定合理的液体管理计划,并依据监测结果及时准确的判断、处理。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安全,要求我们在临床带教时加强职业防护的教育。由于患者是包括血源性传染病在内的各种病人,在神经阻滞时若自我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就有针刺伤后感染疾病的可能。据报道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有些研究生没有临床经验,缺乏自我防护相关知识,在穿刺时易伤及自己或误伤他人。教师对研究生要进行职业防护教育,一旦被针刺伤要知道怎样进行处理。穿刺完成后,要把锐利的器械放人锐器回收箱内,或用截针器把针头等锐器当场销毁。不能随意扔到垃圾袋(桶)内,防止伤及医护人员和清洁工人。临床教学操作要细致细节决定成败。在超声显像技术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定位的麻醉研究生教学中,麻醉科组织年资较高、理论基础扎实、操作能力强的教师集体备课,制订统一的操作技术常规和带教计划,防止不同的教师讲授不同的操作方法,造成学生的困惑。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教学时,教学要点如下:①超声波频率的选择。根据我们实际需要阻滞的神经粗细、距离皮肤的距离等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超声波频率。大多数神经阻滞所需要的频率范围为10~14MHz。宽谱带换能器所能覆盖的频带宽度为5~12或8~14MHz时,高频率波段可以提供对浅表结构极好的分辨率,而低频率波段则可以提供较好的穿透深度[5]。②教会学生掌握外周神经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外周神经可以表现为低回声(深色的结构),也可以表现为高回声(明亮的结构)[6],主要和神经的粗细、超声的频率和超声声束的成角有关。通常使用横断扫描进行神经阻滞,外周神经的声像图多表现为包绕在高回声环中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高回声结构为神经的筋膜,低回声结构为神经纤维之间的结缔组织。从神经纵轴看,神经均表现为强回声的束带,其中夹杂着多个不连续的低回声团块。③神经阻滞前准备。调节超声探头,采取显示阻滞神经区域的解剖结构的最佳图像。所有可调节的变量,如穿透深度、频率等都必须处于最有利于神经阻滞的状态。消毒皮肤和超声探头,探头胶也必须无菌。④神经阻滞的实施。先行皮下浸润麻醉,减轻下面操作的疼痛。根据不同的外周神经,穿刺针距离超声探头应该为5mm~10mm。教会学生识别超声图像上的穿刺针部位:只有当穿刺针穿过超声波检查的截面时,麻醉医师可以看见一个低回声区背侧一个狭长的声影的显像。另外,还可以根据针的活动和人体组织的移位来判断穿刺针的位置。确定针尖的位置为最优后,开始注入局麻药,在超声直视下观察局麻药的扩散和分布情况,直到被阻滞神经完全被局麻药包裹为止。如果局麻药扩散的不好,可以继续调节穿刺针的位置直到满意为止。⑤神经阻滞后,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等并发症。必要时穿刺点应用敷料覆盖包扎,以免感染。通过对麻醉学研究生进行超声显像技术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定位的教学实践,我们综合运用了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与临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真实详尽,使研究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做到了理论与临床有机结合,教学效果显着提高。

第4篇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 本科 考试改革

一、超声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

超声医学是现代医学史中发展最快、普及最广、渗透最深和实用性最强的新兴学科之一。超声医学随着声学物理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从早期的A型、M型一维超声到实时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超声,以及二次谐波、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等新技术,在诊断学及治疗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学科性质

作为临床中最常用的诊断、辅助诊断甚至治疗的手段之一,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也越来越多元化,综合化、网络化;在超声诊疗过程中,要求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学科知识,才可能做出科学的、对临床工作真正有帮助的诊断并给予正确方向的建议。

2.学科需求

超声医学中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超声造影、弹性成像、介入超声乃至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等热效应灭活肿瘤等一系列技术革新,使得超声声像图内容从过去的以解剖为主,逐渐向功能学、组织病理学扩展;从过去彩色超声多普勒显示一般血流分布、血流状态向着更加精细的微循环情况迈进,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必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现状

在目前各学科均以“一张卷”衡量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于考试的复习,满足于一次考试的通过即可,将考试的分数视为最高目标;考前突击、甚至私下找老师“划重点”,考后则迅速遗忘。结果是到了实习甚至毕业后,难以系统掌握本科四年来所学的知识,对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几乎完全没有成型。

三、超声诊断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

第一,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超声医师,那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教育应渗透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之中。第二,对超声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应具有清楚的认知,对于超声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应具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学生为自身未来从事的行业选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至关重要。应该在学科开课前给予讲座等形式的宣教,在课堂教学和考试中有所体现。第三,由于目前超声学科的迅猛发展,与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日益增加,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建立系统的将“基础学科―超声医学―临床各学科”知识合理联系并思考的能力,建立对于“疾病”的立体化认知体系;总之,我们需要培养医德良好,专业视野开阔,具备扎实基础和医学逻辑思考能力的毕业生,从而满足超声医学学科日益提高的的需求。

应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本科超声诊断学落后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与飞速发展的超声技术和日益提高的学科需求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其次,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学风不正,学习习惯差的现实问题;为解决这俩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从考核模式入手,对于可以改革的部分进行初步探讨和思考。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1.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依据:一为目前教学大纲;二为实际学科需要。医学影像学本科毕业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1)基础方面,扎实的基础学科知识,尤其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2)超声技术方面,超声诊断学物理基础及超声诊断仪的常规应用;(3)将基础学科知识、超声物理基础与临床学科,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合理的与超声声像图表现合理联系在一起,对于疾病、症状能够具备系统的认识,作出科学诊断或趋向于正确的诊断方向的能力。

2.具体措施

(1)摆脱现有的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分数来评价考生学习质量和实际能力的标准,建立分段式、多元化考试综合考评的方式;包括相关基础知识(解剖、病理、生理、诊断学)、操作技能考核、超声诊断仪应用物理基础与机器调节能力(美国超声医师考试中称为“超声物理学与超声仪器”)、各大章节的分阶段考核、超声综合能力临床应用;考核方式包含上机操作、笔试;以及卷面考试之后的自我试卷分析、现场答辩等多种方式。各自占据一定比例,分阶段考评并且尤其重要的是授课教师的考核后讲解分析,目的是杜绝现有的考完看看分数就结束,而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对在哪里,甚至考核之后就再也见不到考试卷的尴尬情况,导致课程已经学完,但是仍存在许多盲区和疑点。

(2)增强学习动力,开展授课前针对本专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就业情况等做适当次数的讲座;使学生对于超声医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地位、发展情况、研究热点等有所了解,对于超声医师的就业现状,包括工作流程、劳动强度、经济收入等有所认识。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钻研的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并非是如今这样为了通过一纸试卷而学习,考前突击,考后遗忘的学习过程。

3.执行条件

统一认识,密切配合。改革之所以称为改革,即说明与传统的、一贯做的、习惯了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需要政策通行,执行配合,教师重新备课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效果;比如教研室教学任务申报、教务处排课、有关期班大纲修订、严格的考试管理和,分数审核,以及向班内同学说明改革具体步骤,考核方式变动以及目的和意义,取得同学们的认可。

4.分阶段考核的分数比例和考核方法

第一阶段:学科宣教,介绍超声诊断学的临床应用情况,学科技术特点,发展现状与趋势,学科新技术的优势和国内外研究热点;超声医师的日常工作情况,知识结构组成,临床地位及科研方向,甚至经济收入真实现状;为学生做好学习超声诊断学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做好学习准备。该阶段计划采用2~4学时,以课外讲座的形式举行,无分数计入。尽管该部分并无分数计入,但是由于后面逐步开展的教学活动是需要学生课后能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学习兴趣才是核心动力。建议该部分主讲人选取高资历、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甚至必要时可以考虑聘请外院知名专家教授开展讲座。

第二阶段:依据大纲是超声检查技术课程,主要针对围超声检查期的必要准备和检查时患者的、探头使用和超声切面组成等基础知识,属于超声诊断学的必要铺垫,建议该部分与超声上机实验共同开设并同步考核,考试分时各占一半,并且总分按照30%的比例计入结业考试总成绩。

第三阶段:超声诊断学正课的讲授。除去目前正常授课之外,应建立课堂讨论分和课后自学部分的分数,可以参考PBL教学法的模式,但是对于目前我院的师生的实际情况,不应完全照搬套用。重点在于改变学生目前听课时只听不想、只看不问的的情况。增加课后“作业”的频率和范围,应包括疾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解剖、生理、病理学科知识;超声检查的适应症选取,声像图特征和疾病诊断思路、鉴别诊断;超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该部分分数按照总分10%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四阶段:笔试部分。也就是传统的闭卷考试部分。目前是上课主讲教师自行出题后由教务审核,随机选取AB卷中的一套试题作为考题;改革情况首先是题型。目前没有一个固定的题型要求,几乎完全按照教师个人的习惯,比如单向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等等;建议标准化试题,即选择题作为统一题型,可以增设B型、多选等题型。其次是试题来源,建议成立题库,并且出题应经过多位教师讨论通过并签字为证。笔试部分的最终分数按照50%比例计入最终结业成绩。

第五阶段:考试后的卷面分析,由考生自我完成,由主讲教师批改并统一讲解。目的有俩个,一是改变目前考生对于考试“考完就结束”或者“考完就遗忘多半”的现状,“考完了就不再重要了的”心理。二是完善之前授课和学习中的一些薄弱点,将错误的部分重点分析,使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A为何是对的,CBDE错又错在哪里,从知识点本身和面对问题的思考模式两个方面给予改善。这一部分按照总分10%比例计入最终成绩。另外,可以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比如抄袭,即便抄袭到了正确的答案,但是如果考试分析中并无确实可信的分析,那么严重者笔试分数应予以扣除。

以上5个阶段组成的考核体系中,包括了学科特色、基础应用、检查技术、专业知识、新技术应用、典型临床病例诊疗思路等多个分方面知识点以及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多学科联系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临床专业人才的目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的问题。具体实践中,应该随时查缺补漏,修订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师生的实际情况,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5.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即便有课前讲座,即便有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授课,同学仍对于该专业不感兴趣,得过且过;解决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行,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思考的空间,不是单纯的听听、看看、记记;对于新鲜事物的兴趣比旧有事物更高是人类的天性,保持学科的新鲜感;多安排临床工作中的实际病例讲解和幽默轻松的授课语言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保持学习兴趣;

(2)课后自主学习能力差。以目前十分流行和提倡的PBL教学法为例,一旦学生课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那一切教学效果都是空谈;我们可以借用目前流行的网络模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方式保持与学生随时互动;随时交流,帮助同学们逐步养成课后学习、钻研、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习惯。

(3)课时安排矛盾甚至不足。由于现有大纲排课特点限制,考试有时甚至是寒、暑假前的一两天,学生在假期里通过网络了解自己的考试分数,更不用说考后的试卷分析,讲解的课时,完全没有时间去安排。应与教务管理系统沟通,合理安排时间,考试后应留出若干学时进行试卷分析和讲评,讲评结束后综合核算考试成绩。

(4)教师素质不足以承担新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模式势必对于主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满足于传统的书本内容,更多的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多学科知识底蕴;并且时刻保持对于本学科甚至多学科的新技术、新领域有足够的、及时的甚至前沿的认识和理解,需要经常查阅新的科研资料,回顾基础的知识内容才能够胜任。我们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自身的长度和厚度,才可能满足新的教学需求。

以上观点是我们对于医学影像学本科超声诊断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可以为祖国培养出优秀的超声医师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第5篇

  超声科医生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院班子和主管院长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科同志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全科人员在政治上认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坚决抵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提高到政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科室内无医药回扣现象发生。

  二、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要求完成各项临床工作,并高质量完成各种软件、台帐的整理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并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学习“三基”并开展岗位练兵,做到严格要求、严谨作风、严密组织。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服务到人,科室奖金发放不与经济挂钩,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科室内部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四、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今年加大了对pph手术的推广和运用,引进了微波治疗仪,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我院整体功能、医疗范围、专科专病、名医、名药、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业务等,增强了医院整体知名度和部分专家名医以及专科专病知名度,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年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宽阔。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政治学习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任务。

  超声科医生工作总结

  大半年的进修生活已经结束,进修回来已经一个多月,很早就想写写关于进修的一些感想,一直因为种种原因今天才开始。

  头三个月去的是xx医院,学习超声心动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室气氛和各位老师的技术精湛。科室中气氛融洽,温馨。主任认为学习全靠自己,所以管的很松几乎不过问进修医是否去上班。病人相当的多,一天都是一百以上,每天都有好多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过的先心病及心脏的瓣膜病,各位老师的速度也是飞一般,正常的不过三分钟左右,异常的也不过十分钟。第一个月进修时间大部分是坐在老师后面看老师操作,熟悉常用的切面。第二个月偶尔有机会上机练习,但如果上机老师都会很耐心的教。这个月也是慢慢熟悉报告的一个月,延安医院的报告写的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描述,这也是印象很深的。第三个月上机的机会比较多一些,因为老师知道你要结束了也会多给你一些机会,常用的切面基本都能打出,打报告也成了主力,不是特别复杂的在老师打完的同时都能同时完成报告。

  度过了轻松的三个月后转战附一院,附一院在省内可谓是大哥大的地位,对进修医的严格也是早有所闻,刚报道的第一天管进修医的老师就警告说必须按时上班,不能无故请假,请假后还要延期学习等很多的规定。在附一院学习的腹部超声因为以前干过所以想象中应该比较容易适应,其实不然。首先是报告模板不一样,虽然描述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是老师就要求用他本人习惯的模板,于是又得习惯各个老师的用词。第二是上夜班,

  我们在科室是不上夜班的,进修时却要跟着老师排夜班,也许是人们公认的最好医院,晚上的生意也是相当的火爆,一个晚上平均都是二十五、六个病人,有时比一个白天做的病人还多,最让进修医感到无奈的是报告为手写,即使是正常的也得写上一大页纸。上完夜班时手变成了鸡爪,头成了浆糊,晕沉沉的,得睡上两天才能恢复。其次科主任的严谨、耐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是主任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不管有多少病人都认真、细致。早上一般都到中午一点半左右,下午都是七点以后才休息。在检查病人的同时也认真的带教。讲一些自己的经验,她的后面总是坐满了进修医。

  超声科医生工作总结

  20xx年,超声科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根本,紧紧围绕医院全年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医院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指标,促进了我院整体服务上水平,医疗技术上台阶,经济效益大提高。根据超声科工作实际,现把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学习,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积极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爱岗敬业教育,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足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文明礼貌服务,坚持文明用语,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仪表端庄、着装整洁、礼貌待患、态度和蔼、语言规范。科室坚持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每周一题晨会提问,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技能比赛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6篇

关键词:药品检验;质量控制;超生;预处理

超声波技术各行各业都可以把超声用起来,总的来说分为检测超声和功率超声,检测超声中超声作为信号使用,如B超,雷达,水声应用。功率超声就是大功率超声,利用声能的机械作用,热作用,空化作用,生物医学作用,化学作用。可以应用来进行超声焊接,超声催化,超声清洗,超声加工,超声治疗,超声手术。超生波在现如今的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药品检验的过程中。虽然根据相关的规定,超生处理技术可以进行检验的药物品种受到一定的限制,不是适用于任何药物,但是运用这种技术取得的成效是较为突出的。另外这种技术的操作较为简单,而且可靠性较强,能够达到一定的精准度。因此,为了保证西药检验的可行性,接下来就对其中的物种药品进行检验。

1、仪器与试药

对于西药的检验仪器来说,可以有很多种,而且对其厂家和规格的要求较为严格。因为检验仪器会对检验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实验中所运用的一直主要是紫外分光光度计、超生溶解仪以及电子分析天平和恒温水浴锅等。

在准备好盐酸和乙醇之后就可以进行试药了,这五种药品主要以试药盐酸赛庚啶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甲琉咪哇片以及氢氯噻嗪片等。而且在试药之前要对药品的生产厂家以及药品的规格、批号等进行了解,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方法和结果

(1)首先要对这五种药品进行检测,具体的步骤和规定按照《中国药典》来进行。

A 盐酸赛庚啶片,对这种药品进行测验需要取适量的药品,通常情况下都以20篇为宜,将其研成细末,然后加入到瓶中,加入盐酸溶液2ml,进行振摇2分钟,然后倒入无水乙醇50ml,继续振摇,约10分钟。最终使得药品全部溶解,乙醇稀释到一定的标准。

B盐酸二甲双胍片,同样是取20片样本,按照同样的工序进行,振摇至药品溶解。

C对于甲琉咪哇片来说,所需要的样本需要增加,一般都是50片,加入水后需要振摇30分钟。

D氢氯噻嗪片和卡马西平片都是取20片进行实验,同样也是研末防止容器中,加入盐酸或者是乙醇溶液。这两种药品度需要在振摇之后进行放冷,然后观察其参数。

(二)进行检测之后要对着五种样本进行超声的处理,运用超声仪器来对其进行检验,要选择超声达5-30分钟不等,然后药品的含量进行测量和比较。

(三)分析。这两种方法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对于超声波处理方法来说,其操作较为简单,而且所用的时间较短,和传统的方法相比体现出了一定的优越性。传统的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品振摇的力度不够使得药品的溶解不完全,甚至会出现溶液浪费的现象或者是误差较大。但是每一次的检样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由于容器或者是溶液的数量有限,所以工作效率偏低。但是经过检验,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基本相同,所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检验效率的超声波检验方法就得到了检验人员的认可,并且在具体的西药检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稳定性试验用超声波分别预处理以上样品各1份,室温下自然放置0、2、4、8、12、24h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24h内稳定。

(五)精密度试验用超声波分别预处理以上样品各l份,分别连续测定6次,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A样品的RSD为0.28%,B样品的RSD为0.56%,C样品的RSD为0.41%,D样品的RSD为0.49%,E样品的RSD为0.53%。

(六)重现性试验用超声波分别预处理以上样品各5份,分别测定后进行统计,A样品的RSD为0.21%,B样品的RSD为0.63%,C样品的RSD为0.69%,D样品RSD为0.57%,E样品RSD为0.71%。

3、讨论

3.1通过以上的实验可知,现如今在对药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要做好药品的预处理这一环节,因为,这一环节看起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但是却可以对药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要品进行检验的方法有很多,对药品的质量和功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在保证药品检测的含量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检验技术。和传统的药品检验方式相比,检验人员需要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药品检验的经验,以面对强度较大的检验工作。

3.2所有的药品检验人员必须对超声波技术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作用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重视。由于其频率介于20千赫兹到50千赫兹之间,优势一种机械波,所以将其成为超声波。在对药品进行检验的过程中,超声波能够产生一种声波空化作用,形成气泡,进而使得爆破的压缩程度不断增强。最终加快了固体颗粒的分散程度,使得样品和溶剂之间的接触面增大,加快了药品的溶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有效成分的利用率,可以节省提取时间。因此,超声波技术在现如今的西药检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药品检测模式,是我国西药检测技术进步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药品检测逐步运用高科技的检验方式,将迈向新的台阶。

3.3超声波作为一种新型、高端的科学技术,应用于药品检验中,代替传统的前处理方法,可很好地解决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目前超声波在中药检验中的广泛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实用价值,但在西药品种的检测中则应用较少,两者使用的比例十分悬殊。本文实验结果初步证明此方法用于西药检验中样品的前处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是有效可行的。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检验品种的局限,具体哪些品种可用或不能用超声波处理、最佳处理功率和处理时间是多少、不同药品其辅料及生产工艺存在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待作进一步探讨。总而言之,经过初步分析探讨,超声波在西药检验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值得大力推广。

4、总结

作为一种具有较为先进的现代高科技技术,超声波在现代医药产品检验中是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的。与传统的预处理技术相比,超声波能够有效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药品检验的准确性与可行性。在实际的药品检验中,并非所有的西药成分都能够使用超声波技术进行预处理的,为此在使用超声波预处理技术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药品的具体性质功能来确定是否适合采用超声波进行预处理,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当然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实验,以进一步促进超声波在西药检验工作中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松青,李琳,郭祀远,等.功率超场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应用声学,2003:3.

第7篇

关键词:益母草 提取工艺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067-02

1 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

王坤等[1]采用外循环式提取罐机组串联,充分利用固液两相的浓度梯度,使提取液达到较高的浓度,进而达到提取完全的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与传统的单罐提取工艺相比较,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P

2 超临界提取

葛发欢等[2]用超临界CO2技术对益母草生物碱的提取进行了研究,其方法与结果为:提取益母草(Ⅰ)药材,经碱化后,用超临界CO2提取总生物碱(Ⅱ),以分光光度法测定Ⅱ的含量,并与常规的水煮醇沉法提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经碱化的Ⅰ中Ⅱ很难被超临界CO2萃取,经碱处理后的药材再加夹带剂(CHCl3)可以极大地提高Ⅱ萃取率。在萃取压力最佳条件为30Mpa,萃取温度为70℃,萃取物收率达6.5%,Ⅱ含量达到26.6%,完全满足了益母草制剂的要求,比常规法提高10倍。

3 超声波提取

以往提取益母草总生物碱大多以煎煮法或回流法等为提取工艺,存在着提取时间较长、需加热、影响提出效率的问题。采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益母草总生物碱进行提取,并用雷式盐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证实频率不同的超声提取不同时间,所得的益母草总碱的提出率也各不相同。郭孝武等[3]实验筛选出以95%乙醇为溶媒,用110kHz超声波提取40分钟的条件,提取率较回流法提取2小时所得提取率约高1倍。该法工艺简单,无需加热,提出率高,有开发应用的价值。该学者还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超声超声强度与总生物碱提出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以超声强度为0.5 W /cm2 ,提取时间为40min的提出率为最高[4]。

4 不同溶剂提取效果比较

张亦兵等[5]采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几种不同溶剂以及同种溶剂不同浓度下对益母草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95%乙醇提取,测出益母草总生物碱含量最高(2.26%),而水煮所测得的总生物碱含量最低(0.01%)。

严优芍等[7]研究表明以0.1%盐酸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时,益母草总生物碱的提取率最高。同时该方法的得膏率较低,有利于下一步的精制。酸水提取法虽然生物碱得率亦较高,但其得膏率大。传统水提法总生物碱的提取率远低于酸醇提取法,因此有必要用酸醇提取法来替代益母草原有的水提法。其最佳提取工艺为:pH1~2的95%乙醇提取3次,分别为12倍量、10倍量、8倍量,各1.0h。总生物碱的平均提取率率为92.27%,较水提法高。

5 水提醇沉工艺

吕定刚等[6]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益母草口服液的水提醇沉工艺分别进行了优选,以口服液中总生物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了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条件为:加药材12倍量的水,煎煮提取3次,每次90min,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醇沉浓度为70%,室温(20℃)静置24h。

严优芍等[7]研究了益母草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为:益母草药材加水煎煮3次,分别为15倍量2.0h,12倍量1.5h,10倍量1.0h,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约投药量一半的体积,冷却,加等量的95%乙醇,搅匀,常温静置24h,滤过,滤渣用45%的乙醇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减压浓缩。按此工艺进行提取,重复性好,平均干膏率为11.7%,总生物碱的平均转移率为87.3%。

参考文献

[1] 王坤.益母草罐组式动态逆流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19(5):46.

[2] 葛发欢,史庆龙,许静芬.超临界CO2萃取益母草总生物碱[J].中药材,2001,24(6):415.

[3] 郭孝武,杨锐.不同频率超声提取益母草提取率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18):465.

[4] 郭孝武.超声强度对提取益母草总碱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30):57.

[5] 张亦兵.不同溶剂对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1998,9(4):323.

第8篇

超声刀治鼻炎

《健康报》讯据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喉科黄闯医师介绍,传统治疗鼻炎的方法是利用药剂喷雾,治愈效果只能达到20%~30%,且无法根治。聚焦超声刀是利用超声波聚焦,通过超声波的穿透力,对组织或细胞的病变部分进行治疗。超声波聚焦于鼻黏膜下层,减轻鼻黏膜血管、神经和腺体的反应性,减少鼻腔通气阻力,改善临床鼻痒、喷嚏、流鼻涕和鼻塞等症状。治疗时患者只需表面麻醉10~15分钟,门诊治疗即可,无需住院和用药;且整个治疗过程无需切口、无任何异物植入、无放射线或电磁辐射污染。

关键词:中晚期前列腺癌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中晚期前列腺癌新疗法

《中国医药报》讯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放射性碘离子联合雄激素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大医院泌尿外科一方面为患者进行膀胱造瘘,解决因肿瘤导致的排尿困难问题,同时在直视下穿刺前列腺肿瘤部位植入碘粒子,放射性粒子近距离对肿瘤进行照射,持续释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毁灭性杀伤,不断杀伤肿瘤干细胞,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的21例患者中,平均年龄为73.5岁,术后随访情况较为满意。

关键词:重度眼疾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

三合一术式治愈重度眼疾

《健康报》讯 一位53岁的女患者1996年被确诊为糖尿病。从2004年末起,她的双眼开始模糊不清。近来双眼几近失明,生活不能自理。经沈阳市九院眼科杨雯主任、樊长春教授检查会诊,发现该患者的双眼病情十分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白内障。在反复论证后,樊长春教授为患者实施了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患者重新获得光明。

关键词:晚期喉癌天津市肿瘤医院

颈动脉搭桥术治愈晚期喉癌

《健康报》讯35岁的阚先生,因肿瘤术后原部位复发和转移,不到一年的时间做了两次大手术。半月前,阚先生的癌瘤再次复发。天津市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一科检查发现患者左颈有数个肿物,最大的近似鸡蛋,并与颈部、颌下皮肤大面积粘连,颈总动脉、臂丛神经、膈神经及迷走神经等重要功能神经均被肿物包裹。但由于患者已做过两次手术,现肿物侵犯广泛,手术完整剥离困难,另外肿物位置处粘连诸多重要神经,病情棘手。张仑教授等为其实施了颈总动脉“搭桥”技术及人工血管移植术和颈部皮肤缺损修复术。手术获得成功。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关键词:胆道手术广东茂名市人民医院

双镜合璧施行胆道手术

《健康报》讯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双镜合璧为患者施行胆道手术,取得了成功。

患者患“胆囊炎、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该院腹腔镜专家采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为其施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一期缝合胆总管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便能进食、下床活动一周后康复出院。

关键词:颅脑损伤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导航定位脑内“挖”煤

《健康报》讯一年前,在山西省某煤矿打工的王某被塌方的煤层砸伤,经医生紧急手术保住了性命。后因术后出现继发感染,至少每周都要发生一次癫痫,药物难以控制,而且出现一侧肢体偏瘫,不完全性失语。一周前,王某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就医。医生们利用神经导航作病灶定位,利用平衡电极作功能定位,寻找出致癫灶及病灶,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术中发现,颅脑功能区果然有一块被感染包裹的直径约5厘米的煤块,并已破裂。

目前,患者已能下床活动,症状明显改善,未再发生癫痫。

关键词:肾切除术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腹腔镜下切除巨大积水肾

《健康报》讯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为一名患罕见巨大积水肾的女性患者成功地经腹腔镜切除巨大积水左肾,并同时为其实施了右侧巨输尿管的裁减和膀胱再植术。

患者患双肾积水已10年。一月前,不慎摔倒后即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持续一个月后就医。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双侧巨输尿管症、双侧肾积水、左侧巨大肾积水、左侧无功能肾。据医生介绍,该患者的左侧肾脏几乎是正常肾脏的300多倍,同时为了确保右肾功能,还必须通过手术解除右侧肾脏的中度积水。手术由吴长利教授主刀,历时6个小时,获得成功。术后,患者体征平稳。

关键词:心脏室间隔修补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

活瓣补片成功修补室间隔

第9篇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1

  本人20xx年参加工作,一直于我院特诊科工作。秉承“质量第一、服务临床”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临床提供 快速、准确的诊断依据,踏踏实实,勤奋工作。尤其近几年来,我对 自己的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作简单的陈述:

  一、政冶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 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 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几年来,自己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和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工作严谨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配合主任的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临床的思想,急病人与临床之所急。严格遵守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二、工作学习方面:

  本人不仅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业务学习 和工作能力。面对专业知识的日新月异,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同时特别关注卫生局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参加各种提高培训班、学术交流会。今年顺利的通过了“大型仪器上岗证考试”。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除在业务技术方面努力学习 外,也加强相关知识英语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获益匪浅。

  三、道德品质方面

  (一)有吃苦耐劳、默默无闻的敬业精神 我深深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参加工作后,一直与患者打交道,虽然有点脏、苦、累,但我从未为自己选择 的专业而后悔。使我自豪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翔实的诊断依据。特别是为妇产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提供严谨的超声报告同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信任和好评。

  (二)有严于律己、诚信为本、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 我信奉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大众。从未与同事产生过矛盾纠纷。我自知还有许多缺点,但我是一个修正主义者,时刻在完善自己。

  四、今后的工作计划

  今不仅在业务上还要在生活和学习上,也要提高自己的水平。在院长的领导下,配合好主任,努力把我院特诊科融入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超声技术质 量,更好地为临床各科室服务;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开展临床需要,增加科室经济效益;激发积极性,为科室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医院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2

  一年来,在院班子和主管院长领导下,在医院各科室的支持帮助下,我科同志协调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结合本科室工作性质,围绕医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踏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本科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全科人员在政治上认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病员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坚决抵制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将反商业贿赂提高到政治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科室内无医药回扣现象发生。

  二、全科人员能够自觉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做到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从不闹无原则纠纷,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科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务实,克服人手少、任务重、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保证正常医疗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三级甲等”中医院的要求完成各项临床工作,并高质量完成各种软件、台帐的整理工作,认真学习岗位职责、核心制度,并严格按照职责、制度的要求工作,认真学习“三基”并开展岗位练兵,做到严格要求、严谨作风、严密组织。严格执行“三合理”规范,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服务到人,科室奖金发放不与经济挂钩,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三、“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科室内部积极调整医疗结构,采取有效措施,想方设法降低医疗费用,取得显著效果。一是抓合理用药。二是抓单病种费用。三是抓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四是加快病床周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保证了科室今年圆满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费用指标,在科室业务增长速度较快的情况下,使各项费用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切实减轻群众的负担。

  四、积极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今年加大了对pph手术的推广和运用,引进了微波治疗仪,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手术方法,总结临床经验,切实让病人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广泛宣传我院整体功能、医疗范围、专科专病、名医、名药、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开展的新项目、新业务等,增强了医院整体知名度和部分专家名医以及专科专病知名度,为医院业务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年来,通过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科室各项工作任务,但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与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思路还需要更加宽阔。在新的一年里,要加大政治学习力度,提高工作质量,团结一致,扎实工作,高标准完成本科的工作任务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指令性工作任务。

超声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3   

第10篇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

郭卉主任医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治疗肝胆疾病,以化痰祛瘀为法使用脂肝消汤剂治疗NAFLD收到较好疗效。我们依据郭卉主任医师在2013年10月~12月治疗的NAFLD患者中的45例进行临床研究总结。

1 治疗方法

对于B超提示脂肪肝,血脂升高,肝功能正常,确诊NAFLD的患者不使用其他降脂中西药物,单独予脂肝消汤剂150ml 2 次 /d。其方剂组成为: 泽泻、丹参、荷叶、葛根各 10g, 虎杖 15g, 姜黄 12g, 大黄、绿茶各5g。同时忌食辛辣油腻,忌烟酒、郁怒、过劳或过逸等。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控制血糖、血压,降低体重,低脂低糖饮食,持续治疗6w。

2 疗效标准

治疗前后按统一标准对患者各项症状评分, 右胁胀满或隐痛、倦怠乏力、舌质暗红依轻、中、重度同记 3、6、9 分; 恶心、纳呆、腹胀依轻、中、重不同记1、2、3 分。B 超病变程度分级( 美国 LOGLQ200) 轻度: 光点细密, 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轻度衰减血管结构清晰。中度: 光点细密, 前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明显血管结构不清晰。重度: 光点细密, 前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显著衰减血管结构不能辨认。

一方面中医证候疗效按尼莫地平法评分,。积分值=( 治前积分- 治后积分)÷治前积分。治愈: 积分值>85%; 显效: 积分值>50%; 有效: 积分值>20%; 无效: 积分值

另一方面按临床标准评价。 治愈:症状消失, 血脂、肝功能正常, B 超脂肪肝波形消失;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 血脂基本正常, B 超肝脏回声及大小基本正常 (脂肪肝程度下降两级), 血脂下降>40%; 有效:症状减轻 B 超近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不明显, 管状结构可见( 脂肪肝程度下降一级), 血脂下降 10%~20%,;无效: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B 超治疗前后无变化,

3治疗结果

3.1 患者中医证候明显改善(见表1)。

3.2 临床疗效血脂、B超明显改善(见表2)

4 讨论

4.1 病因病机凡经确诊的NAFLD患者,其病机多为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 思虑过度或久病体虚,过逸伤脾等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而最终形成痰瘀互结,脂血相混 痹阻肝脏脉络。结合病因病机,确立了化痰祛瘀的治疗方法,采用消脂合剂治疗。

4.2 治法与方解脂肝消具有利湿化痰、活血消瘀之功效, 方中丹参、姜黄活血化瘀、行滞以除痰; 大黄、绿茶清热解毒荡涤脏腑、推陈出新, 促进脂肪从肠道排出; 泽泻利湿化痰。诸药合用, 可达降脂、化痰、清泄瘀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植物药泽泻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β-脂蛋白、甘油三酷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并有一定预防、减轻主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脂肪肝作用[2]。丹参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降脂保肝的作用[3]。虎杖水提物具有降低肝脂和肝糖的功效,并可使 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有利于增加脂酶活性和缓解胰岛素抵抗,可调节肝脏脂肪和糖的代谢以及改善肝细胞内脂类积聚和脂肪变性的状况[4]。姜黄素不但减轻 NAFLD 肝脏脂肪浸润,而且防止其进展为肝纤维化[5]。

综上所述,使用脂肝消汤剂治疗NAFLD紧扣痰瘀交阻的病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方剂各组成对NAFLD治疗有据可循。故可收到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J].中华肝病杂志,2003,11(2):71.

[2]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226,1378.

[3]安益国,李笑春.丹参粉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1,7:885-886.

第11篇

【关键词】 小檗碱 提取工艺 黄连 黄柏 三颗针 正交实验

Abstract:Being the common medicine ,berberin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clinical pharmacy.There have been many studies to improve the yielding rate of berberine in recent years.The article sums up studies on 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of berberine.

Key words:Berberine; Extraction technology;

Rhizoma Coptidis;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Berberis; Orthogonal test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广泛分布在植物界,大约有4个科10个属植物都已发现有小檗碱存在。小檗碱是黄色针状晶体,表现为季铵型、醇型3种互变异构体,其中以季铵碱型最稳定。小檗碱能缓慢溶解于冷水(1∶20)或冷乙醇(1∶100),在热水或热乙醇中溶解度比较大,难溶于丙醇、氯仿或苯,盐类的溶解度都比较小,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30,盐酸盐微溶于冷水。小檗碱可从三颗针、黄连、黄柏等植物中提取。由于黄连生长缓慢,价格较高,黄柏来源也较少,现我国主要应用三颗针作为提取原料。

小檗碱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主要用于菌痢、胃肠炎、痈肿等细菌性感染。现代研究证明小檗碱有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提高小檗碱提取效率,近些年来对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很多,本文对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1 酸水法提取小檗碱

酸水法是目前工业生产提取小檗碱常用的方法。从三颗针中提取小檗碱,常用多倍量的0.3%硫酸水溶液浸泡24 h,滤液用石灰乳调pH值至12,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到2~3,再加入6%左右的精制食盐,使食盐完全溶解,放置过夜,抽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1]。或用0.5%的硫酸水溶液冷浸提取,酸水液用石灰乳调pH值到7左右,滤液浓缩用盐酸调pH值到2~3,再加入6%左右的精制食盐,使食盐完全溶解,过滤,沉淀溶于热水,加石灰乳调pH值到8.5~9趁热过滤, 滤液再用盐酸调pH值到2~3,放冷过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2]。廖志新等[3]以产于青海等地的三颗针为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酸水法提取盐酸小檗碱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找出了最佳的提取工艺。根据实验结果,盐酸用量达到pH=1,浸提剂量也应在浸透材料量之上超出两倍,食盐用量应使提取液浓度达到5%~7%;浸提总时间应达到12~24 h,浸提剂温度控制在80℃至沸点之间;浸提剂浓度(即硫酸浓度)为0.5%~0.7%最佳。黄祖良等[4]报道从十大功劳根粗粉中提取小檗碱,用0.5%左右硫酸溶液浸泡24 h,次日,把浸泡液倾出,浸泡液(收集8~10倍量浸泡液,后50%留作下一批套用),用浓盐酸调 pH值到1.5左右,按10%(W/V)的量加入精制食盐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粗品晒干, 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1.23%。据庞小雄等[5]报道,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三颗针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根据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条件,选定浸泡时溶剂的用量,稀硫酸的浓度,石灰乳沉淀的pH值两个因素,确定最佳工艺溶剂的量是药材的16倍,稀硫酸浓度为0.2%,加石灰乳沉淀杂质时的pH值为9,精制时调酸的温度是60℃。肖美凤等[6]报道,用正交实验法对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进行优选,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其最佳提取工艺是0.4%硫酸水溶液,16倍量的溶剂,石灰乳调pH值到10,精制时加入酸的温度不低于50℃,该工艺经济实用,小檗碱提取率较高。孙波等[7]就水提法部分进行正交优选,确定水提法用水煎煮3次,3.5 h,加水量14倍为最佳工艺。预实验中,结果表明用0.5%酸水作溶媒提取最佳。吕霞[8]报道用0.5%硫酸水溶液提取黄连中小檗碱,分别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提取和浸渍提取,HPLC法分析小檗碱浓度分别为16.401,14.246,13.415 μg/ml。方阵等[9]优选黄连的最佳酸水提取工艺为2%的盐酸,12倍量的水,回流3次,1.5 h/次。

2 石灰乳法提取小檗碱

石灰乳法也是当前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方法。如用渗漉法从黄柏中提取小檗碱,称取黄柏粗粉200 g置大蒸发皿中,加入石灰乳搅拌均匀,常法装渗漉桶,加入饱和石灰水浸泡6 h后渗漉(pH值在10以上),控制流速5~6 ml/min,收集渗漉液2 000 ml,加入渗漉体积7%(质量浓度)的固体食盐,搅拌后放置过夜,过滤,沉淀,用热水溶解,趁热过滤。滤液加盐酸调pH值为2,放置过夜,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至中性,抽干后于80℃下干燥,即得盐酸小檗碱粗品[10]。黄祖良等[4]从十大功劳中提取小檗碱,用石灰乳适量搅拌均匀,用水浸渍24 h后用水渗漉,收集渗漉液适量,用浓盐酸调pH值为1.5左右,按10%(W/V)加入食盐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粗品晒干,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1.17%。石灰乳法用大量的石灰乳可能引起成分损失,也浪费盐酸,增加了生产成本。尹蓉莉等[11]从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比较几种传统的提取方法,有酸水法、石灰乳法和醇提法等,并加以改进,结果证明,石灰乳法提取效率优于其他方法。

3 乙醇法提取小檗碱

通常黄连根粉用乙醇温浸,回收大部分乙醇,剩余乙醇浓缩液放置,过滤,滤液加盐酸、沉淀、放置,过滤得黄色沉淀为盐酸小檗碱粗品[12]。或用加热回流提取,称取一定量的黄连切碎,放入250 ml圆底烧瓶中用100 ml乙醇作提取溶媒,热水浴加热回流30 min,放置浸泡1 h,抽滤,滤渣重复上述处理两次,合并3次滤液,减压蒸出乙醇直到为棕红色糖浆状。在棕红色糖浆状物中加入1%醋酸(约30~40 ml)加热使溶解,抽滤以除去不溶物,然后于溶液中滴加浓盐酸至溶液浑浊为止,放置冷却,最好用冰水冷却,即有盐酸小檗碱析出,抽滤,结晶用水洗涤两次,再用丙酮洗涤一次,干燥,烘干称重。席国萍等[13]报道,设计用乙醇法提取小檗碱的正交实验方案,通过方差分析,得到黄连中小檗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为60℃ ,9倍体积50%乙醇,提取两次,1 h/次,小檗碱提取率为91%以上,平均回收率为97.38%,相对标准偏差为1.48%。黄祖良等[4]研究用75%乙醇回流提取十大功劳根茎粗粉至无色,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后,用热水溶解,趁热过滤,滤液中加浓盐酸调pH值为1.5左右,按10%(W/V)加入食盐放置过夜,滤取析出的盐酸小檗碱粗品晒干,盐酸小檗碱粗品提取率为3.47%,粗品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为38.96%,盐酸小檗碱的提取率为1.35%。吕霞[7]报道用95%乙醇为溶媒,采取索氏提取法,HPLC法分析小檗碱浓度为17.504 μg/ml,用95%乙醇、75%乙醇浸渍提取,所得小檗碱的浓度分别为12.120 ,14.465 μg/ml,可见索氏提取明显优于浸渍。刘圣等[14]用正交实验法考察黄连中小檗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剂为6倍量80%乙醇,乙醇中硫酸加入量为0.25%,提取时间为1.5 h/次,提取次数为3次,以该工艺制备的盐酸小檗碱精制品含量在90%以上,适合工业化生产。张乐佳等[15]报道黄连总碱的浸出量与溶剂量,溶剂种类,浸提时间等因素有关,黄连最佳提取工艺是: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0倍量溶剂,提取2 h。罗音久等[16]用正交设计筛选醇提工艺的最佳条件是黄连须粗粉中加入5%的中药提取因子,37℃恒温浸泡6 h,乙醇连续回流3次,1 h/次,总加醇量22倍,所得盐酸小檗碱总量最高,为3.81%。黄传俊等[17]采用正交实验法,以黄连提取的收膏率和盐酸小檗碱提取量为考察指标,利用HPLC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是黄连粗粉加8倍量6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1 h/次。邢俊波等[18]报道用正交法优选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是7倍量的70%乙醇热回流提取两次,2 h/次提取率最好。张学顺等[19]报道比较黄连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液的整体成分及小檗碱的含量,确定最佳提取条件,采用反向色谱柱,以乙腈磷酸二氢钾溶液(47∶53)1 000 ml加入SD1.7 g为流动相,结果显示,75%乙醇索氏提取法所得小檗碱含量最高。

4 超声波提取小檗碱

常规提取小檗碱一般费时费力,效率低,而借助于超声技术却可得到显著效果。超声波提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的加速度,加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提高了提出率,缩短了提取时间,并且免去了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

郭孝武[20]报道应用超声技术从黄连根茎中提取黄连素的工艺参数与常规浸泡法相比,超声提取具有省时、提出率高等优点。在研究从黄连根茎中提取小檗碱时,分别对超声波处理、超声波频率及硫酸浓度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用20 kHz超声波提取30 min浸泡24 h,提取率相同(8.12%)。核磁共振波仪对提取产物研究说明超声波对小檗碱结构无影响。超声波用于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的常规碱性浸泡工艺中,超声波提取30 min所得到的小檗碱提取率比碱液浸泡24 h高50%以上 [21]。吕霞[7]报道用超声波提取法从黄连中提取小檗碱,称取黄连粗粉2.0 g四份,分别用纯水,95%乙醇,75%乙醇,0.5%H2SO4溶液超声提取30 min,过滤,滤渣按上述方法再重复提取两次。实验结果用HPLC法分析了各提取液的小檗碱浓度表明用75%乙醇超声提取所得的小檗碱浓度最高(15.642 μg/ml),0.5%H2SO4溶液处理次之,95%乙醇超声提取小檗碱浓度最低(11.342 6 μg/ml)。为了考察超声提取的小檗碱结构是否有变化,以常规浸泡法提取小檗碱成分作对照,用红外谱仪扫描,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得两种提取法所得的小檗碱样品的光谱和氢图谱图一致,说明超声波提取未破坏小檗碱成分的结构[22]。吴宝华[23]报道,黄柏用甲醇煮后用超声波处理提取小檗碱,时间短,产率高。鲁云博等[24]用HClCH3OH(1∶10)溶液超声20 min的提取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盐酸小檗碱提取率。岑志芳等[25]采用超声波法考察川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出率,优选最佳的超声频率。以饱和的石灰水为溶媒,分别以不同频率的超声波从川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并与浸渍法比较,结果用50 kHz超声波提取3次,20 min/次,提取率最高,比浸渍高近1倍。

5 微波法提取小檗碱

微波指频率在300~300000 MHZ之间的电磁波,其提取机制是,一方面通过微波照射,使植物细胞破裂,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自由流出转移至温度较低的提取介质中;另一方面,微波产生的电磁场加速被提取组分由物料内部向提取溶剂界面的扩散速率。邓远辉等[26]用微波法提取黄连中的小檗碱,以干固物和小檗碱含量测定值为指标,比较微波和回流两种方法。干固物测定结构显示,在单位时间内微波处理较回流好,具有明显优势;以小檗碱含量为指标,结果显示回流提取小檗碱含量高于微波提取。郭锦棠等[27]用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提取小檗碱。选用不同粒度的黄连药材,精确称量10 g,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在变频微波炉中,以不同水平的微波功率,辅助时间进行微波照射,每份样品待其冷却后,重复照射1次。微波预处理后,在索氏提取器中以不同水平的提取溶剂用量与提取时间进行提取,将提取液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加盐酸调pH值为2,然后加入18%的食盐水,将生成的沉淀静置一段时间后过滤,水洗后放入电热鼓风干燥箱,在60~80℃加热干燥,得到盐酸小檗碱粗品,计算收率。通过正交实验优选条件为,微波功率520 W,(80%功率档),辐照时间1.5 min×2次,基质含水量20 ml,粒度为中粒,提取溶剂用量100 ml,提取时间4 h,重复实验3次,盐酸小檗碱粗品平均收率5.634%。实验表明,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比单用索氏提取得到的小檗碱收率明显要高,与传统提取方法比,提取效率高,无需过滤,工艺简单。

张海容等[28]用正交法优化微波萃取条件,与传统的酸碱法浸提小檗碱比较研究,确定工艺条件:80℃萃取温度,固液比为1∶15, 时间1.5 min,传统溶剂法萃取温度70℃,固液比为1∶20, 时间24 h,与稀硫酸浸泡提取比,微波萃取工艺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量可提高30%,操作简便,省时节能易于控制。

6 酶法提取小檗碱

酶工程技术是近几年来用于重要工业的一项生物工程技术。通过酶反应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选用相应的酶可将影响液体制剂澄清度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去除,并且针对根中含有脂溶性成分多,通过葡萄糖苷酶或转糖苷酶,使脂溶性成分转化成水溶性糖苷类,酶反应提取温度低,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得率。例如,马田田[29]用黄柏提取小檗碱之前用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小檗碱收率,与未加酶的提取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张福维等[30]报道用纤维素酶预处理黄柏提取盐酸小檗碱,收率比不加酶时高28%,其最佳的实验流程为:10 g黄柏加入80 ml pH 4.5柠檬酸缓冲溶液,50℃恒温6 h酶解,过滤,滤液中加入0.3 ml H2SO4放置10 h过滤,滤液中加入石灰乳调pH8~9,过滤,滤液用盐酸调pH值到1.5,向溶液中加入食盐至8%,放置5 h,过滤得盐酸小檗碱粗品。梁柏林,周民杰[31]用正交实验法研究酶法提取小檗碱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酶解黄连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0℃,时间90 min,pH 4.0,酶用量30 mg/g;酶提取工艺比传统乙醇法提小檗碱产率提高49%。马桔云等[32]选用黄连提取小檗碱研究了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小檗碱提取的影响,新工艺比原工艺只是多了一个向其中加入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这两种工艺提取的小檗碱含量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工艺用于黄连提取的工业化中。

转贴于

7 微量法提取小檗碱

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的一种实验新方法,有用量少,经费少,环境污染小,安全性好,时间短等优点。据报道[33]用微量法提取黄柏中的小檗碱与常规化学实验相比,只是产率略低。具体数据见表1。表1 常规化学实验与微型化学实验比较(略)

8 半仿生提取小檗碱

半仿生提取法,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仿口服药物及其在胃肠道的转换过程,采用一定pH的酸水和碱水依次连续提取,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它与纯化学观点“酸碱法”是等同的,又因为此种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要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实际,不能完全与人体条件完全相同,仅半仿生而已,故称“半仿生提取技术”。这种提取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林慧彬等[34]以小檗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半仿生提取法,对黄连解毒汤的最佳药材组合方式进行筛选,优化了组合配伍。张学兰等[35]以小檗碱,总生物碱,干浸膏量为指标对黄柏做半仿生提取法和水提取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半仿生提取液明显优于水提取液。

9 超临界萃取提取小檗碱

超临界萃取是今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在超临界温度下具有流体的性质来提取低极性成分,通过加入少量极性稍大的溶剂作为夹带剂,提高溶剂的极性扩大提取成分的极性范围。日本学者系川秀治等[36]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以TLC为指标,用超临界萃取的方法对黄连有效成分进行了提取。齐艳宁[37]也报道,通过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方法与传统溶剂的提取方法相比,有效成分高度浓缩,收率高,药理效果好,且毒性降低。

【参考文献】

[1]陈友梅. 中药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

[2]吴剑峰. 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1):69.

[3]廖志新,李玉林,纪兰菊,等.青海产三颗针中盐酸小檗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0 (2) :62.

[4]黄祖良,何有成,韦国峰,等. 从植物十大功劳中制取四氢小檗碱的工艺研究[J].广西化工,2006,31(2):6.

[5]庞小雄,徐立良.黄连中盐酸小檗碱提取实验方法的改进 [J].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12(4) :261.

[6]肖美凤,姚沅平,何 飞,等. 正交实验优选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怀化医专学报,2004,3 (2):26.

[7]孙 波,张永光 . 正交优选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海峡药学,1999,11(3):100.

[8]吕 霞,张鸿雁,蒋文强,等.HPLC法分析优选黄连提取方法 [J].山东医药工业,2003,22 (4):2.

[9]方 阵,吴 健,王康才,等.正交实验优选黄连水提工艺 [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 (11):982.

[10]杨 红,郭向东,程咏梅,等.中药化学实用技术,第1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

[11]尹蓉莉,杨军宣,李 化,等. 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取实验方法的改进[J].基层中药杂志,2000,14 (6) :27.

[12]冀春茹,王浴铭,刘延泽.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与实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32.

[13]席国萍,何照范. 黄连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山东农业生物学报,2004,6.

[14]刘 圣,唐丽琴,陈礼明,等. 正交实验优选黄连中小檗碱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4,15(1):18.

[15]张乐佳,夏新华. 黄连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1, 23 (6) :398.

[16]罗音久,曾中良,古淑英,等.黄连须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工艺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2002,16(3):17.

[17]黄传俊,李其兰,高申蓉,等.正交实验优选黄连提取工艺[J].中国药师,2005,8(8):699.

[18]邢俊波,刘 云.正交设计优选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工艺[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3) :129.

[19]张学顺,赵晓义,郭仲平. RP-HPLC法分析优选黄连提取方法[J].齐鲁药事,2005:5.

[20]郭孝武. 超声提取对黄连素提出率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11):673.

[21]Drug.100md.com.

[2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文献资料.超声提取黄柏中小檗碱成分的研究,中药制药技术与工艺汇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23]吴宝华. 超声技术对关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出率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04,32(4):29.

[24]鲁云博,杨广德.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提取方法研究[J].中成药,2004,26 (3):186.

[25]岑志芳,李海燕.不同频率超声提取对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出率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5 , 16 (5):374.

[26]邓远辉,周 蓓,杨 柳,等. 微波用于黄连的提取[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2,15(1):88.

[27]郭锦棠,李雄勇,杨俊红,等 微波-索氏联合工艺提取盐酸小檗碱[J].化工进展,2003,22(12):1338.

[28]张海容,赵芳慧,陈金娥.微波萃取-分光光度法研究关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J].光谱实验室,2006, 23 (3):526.

[29]马田田. 纤维素酶用于中药提取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1994,25(3):123.

[30]张福维,关崇新,高 坤,等.盐酸小檗碱提取实验的改进[J].大学化学,2003,8.

[31]梁柏林,周民杰. 酶法提取小檗碱工艺研究[J].应用化工,2006,35 (5):373.

[32]马桔云,赵晶岩,姜 颖,等. 纤维素酶在黄连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J].中草药,2000,31(2):103.

[33]Google 医药网微型化学实验,2005,6.

[34]林慧彬,张兆旺,孙秀梅,等. 黄连解毒汤用半仿生法提取药材组合方式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1):1.

[35]张学兰,张北旺,徐 霞,等. 黄柏SBE法与WE法的成分比较 [J].中国中药杂志,1999, 24(10):600.

第12篇

砭石疗法曾在远古时挥过济世救人的神奇功效,后来由于天然砭石十分珍稀,砭具缺乏而失传。20世纪80年代,在国内地质学家和中医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运用遥感岩石物理学的高科技成果,重新发现了被古人称为“泗滨浮石”的砭具。由此挖掘并开发出-系列适于现代人的新砭石工具。并出版了《新砭石疗法》一书。

砭石是大自然的尤物,它通体乌黑,质地细腻柔润。许多练功有素的人拿到砭石,稍加感应便连连称道:是好东西!

事实上,泗滨浮石在中国历史上渊源深远,地位尊贵、神圣。《尚书》中记载:“海、岳、淮……惟徐州厥贡泗滨浮磬”。“击石附石百兽率舞”。是说泗滨浮磬在大禹时代(距今约4100年前)就是徐州的贡品。儒、释、道出现后,泗滨浮磬又被请进了寺庙,被佛家、道家奉为法器,儒家奉为修身养性的重要礼器,甚至遇有泗滨浮磬出土都要举国欢庆,因为这一现象将预示着国家兴旺发达。

砭石疗法称得上是人类最古老的医疗实践活动之一,我国第-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将砭石疗法与针、灸、药、导引和按跷相并列。

砭术与古人对人体经络的认识是分不开的,经络也称为“脉”,在比《黄帝内经》更古老的《马王堆帛书》的脉法篇中就明确地记载了用砭石启脉的医疗实践活动,由此可见,砭石疗法是最古老的经络疗法之一。《难经》中说:“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这里的“砭射”说的是这种石头有渗透、发散、作用在肌体深部的特点。

由于新砭石疗法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科学基础,因此它一经推出便较快地为世界各国的人们所接受。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及日、美、德等国已有砭术门诊。中国针灸学会砭石分会筹备组、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砭石疗法委员会、日本砭石学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的高级针灸进修班已开设砭石课程。日本砭石学会也成立了砭石疗法培训中心。一个新职业“砭术师”正在世界范围内出现。针灸界“砭针并用”这一“扁鹊传统”也开始有人继承与发扬。

新砭具的发现与检测

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一批科学家运用(卫星)遥感岩石物理学的高新科技成果,对全国上百种岩石的物性进行了检测,从中筛选出古称“泗滨浮石”的岩石作为砭具佳石。这种新发现的泗滨浮石,由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等多家科研院所做了一系列科学检测后选定。大量临床实践证明用泗滨浮石制成的砭具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在某权威性的基础医学研究所进行的泗滨浮石水对动物的降脂检测证明,泗滨浮石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含量。同时,由于砭石操作简便,与人体感应力强,还是一种极佳的保健工具。例如,有些病人胸前佩带钱币大小的砭佩后,可减少心脏早搏或间歇的发生。

泗滨浮石制成的砭具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与它的特性是分不开的。以下是对泗滨浮石做的一系列科学试验得出的检测结果。

首先是泗滨浮石的主要成分,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证明,泗滨浮石中含有铬、锰、镍、铜、钇等超过30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所含元素种类之多在灰岩岩类中是罕见的。核工业地质分析测试中心的研究还表明,泗滨浮石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极微。所以,从成分上来说,砭石对人体有益无害。

泗滨浮石制成的砭石具有独特的微晶结构,质地细腻、致密,使得用泗滨浮石摩擦人体会使人感到非常舒适,并在敲击时可发出金属般的声音。

泗滨浮石在作用于人体过程中可发出极丰富的超声波脉冲,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了泗滨浮石的超声波检测,并与其它材料如木鱼石、羊脂玉、青玉、岫岩玉、大理岩等做了对比。检测表明,用泗滨浮石砭具治疗时产生的超声波脉冲最强,频率范围最广。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丰富的超声波脉冲可起到改善微循环、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消除多余脂肪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之功。

砭石疗法的临床应用

科研人员参照出土砭具、民间石疗工具,并结合现代人的需要用泗滨浮石制作了砭板(按摩、刮痧用)、砭梳、砭佩、砭锥(点穴用)、砭滚(美容用)、砭磬、砭琴、砭棒、砭砧(长方形砭石,拍打健身用)、砭尺、砭球、砭轮等多种新砭具。总结出适合现代人的新砭术16法:感、压、滚、擦、刺、划、叩、刮、扭、旋、振、拔、温、凉、闻、挝。从而使失传近2000年的中医砭石疗法得以新生。

砭石疗法以中医的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从中医角度看,泗滨浮石性温,善助阳气,虚实证侯皆可用,尤其对虚寒证的治疗效果更好,且无需油性介质,作用力度较轻,患者易接受。

它对人体的作用包括:

1、温助阳气,养筋荣脉;2、宣导气血,疏通经络;3、逐寒祛湿,消痹止痛;4、祛瘀止痛,清热消肿;5、潜阳安神,止悸定惊。

新砭石疗法与针灸等疗法比较还具有以下五大特色:痛苦小;2、安全;3、作用面积大;4、作用方式多;5、简便易学。由于它的作用面积较大,并可根据感觉调整位置,故对取穴精度的要求不是很高。由于具安全性,初学一开始便可放手进行大量的临床实践,而不必像学针灸时,先要掌握一定的解剖学知识,操作时还要考虑各种安全和禁忌。相对来讲,砭石疗法的禁忌要少得多,加上可进行大量的实践,因此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便于普及推广。

利用泗滨浮石独特的物性,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砭石疗法可用于多种顽疾的辅助治疗,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