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时间:2022-07-06 14:40:00

文件传输协议

第1篇

MSN最新安全版中关村在线免费下载页面:

.cn/detail/11/109664.shtml

QQ和MSN应该是我们最常用的IM软件,但是相信不少人都注意到,两个软件在传输文件的时候,MSN要比QQ慢很多,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每次传输MSN都慢,然而这绝对是大多数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就本质上而言,QQ是一个基于TCP/UDP协议的通讯软件,而MSN是基于TCP协议的通讯软件,但对博大精深的网络通讯协议的理解和应用,QQ和MSN却有着彼此不同的理念。

那么QQ是如何通讯的呢?在TCP/IP协议中,唯一标识一个应用进程的是socket,它通过网络层的IP地址和传输层的端口号来实现,对于同一个IP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QQ进程;当你登录QQ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会保留你的保留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并在你的好友的QQ进程中进行列表显示,然后两个进程就可以通信了。

通常,发送文件的计算机首先要通过消息服务器将其IP地址发送给接收计算机,当接收计算机同意接收的确认消息反馈到消息服务器后,消息服务器将据此设置好文件传输对话。随即,发送计算机与接收计算机就会在确定好的端口范围内,建立起TCP或UDP连接开始文件的检索与传输。

在默认状态下,QQ优先采用了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传送数据,而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讯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并不提供数据传送的验证机制――在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数据报的丢失,协议本身并不能作出任何的检测或提示。因此,通常人们把UDP协议称为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UDP协议适用于无需应答、要求时效的软件使用,这样的设计正好与QQ追求的目标相符,所以QQ优先使用了此协议进行一切功能应用。但是,由于UDP协议具有不可靠性,常会因种种原因导致消息或数据的发送失败(很多时候会发现发送文件给对方接收时,对方根本收不到要求接收文件的消息。或是发送聊天消息时,对方根本没有收到过消息)。显然,UDP协议由于排除了信息可靠传递机制,将安全和排序等功能移交给上层应用来完成,极大降低了执行时间,使速度得到了保证。QQ在数据传输上更注重实际性能,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往往可以牺牲一定的可靠性。因此,使用QQ来传输数据,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般内网传输首选QQ,速度最快。QQ的文件传输是直接个人对个人,采用P2P的传输方式,具有不需中转的优势,而且服务器都在国内,传输性能要高于外国IM软件。

看过了QQ,我们再来看看MSN的传输原理。MSN全称MSN Messenger,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MSN Messenger凭借自身的优秀性能和简易操作,已跻身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IM软件(即时通讯软件),在国内也有着众多的用户,是唯一一款可以和QQ抗衡的IM软件。如今MSN除了互联网通信外还广泛用于局域网,如学校、公司、政府机构等内部人员交流。

就MSN所用的TCP协议来说,它已经包含了数据传递验证机制。而网络传输协议中的验证机制往往是接收方收到发送方信息后自动回复一个确认信息,因此有时候在网络出现延迟或线端拥塞时,即使MSN显示连接正常也会出现“无法将XXXX信息发送给所有接收者”。

第2篇

关键词:局域网;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09-01

一、资源的共享传输

(一)问题简述。计算机局域网的广泛使用,资料的共享和传输就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目前,虽然网上资料的共享和传输的手段很多,如各种硬媒介、网上邻居、网络硬盘等,但都各有局限。而资源共享的目的是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保证有效的传输和共享文件,同时不占用过多系统资源,不能使主机运行速度明显减慢。因此在资源共享部分采取TCP协议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在因特网协议族(Internet protocol suite)中,TCP层是位于IP层之上,应用层之下的中间层。不同主机的应用层之间经常需要可靠的、像管道一样的连接,但是IP层不提供这样的流机制,而是提供不可靠的包交换。

(二)技术特点。1、TCP建立连接之后,通信双方都同时可以进行数据的传输。2、他是全双工的,在保证可靠性上,采用超时重传和捎带确认机制。本系统采用客户与服务端一体的,基于TCP协议设计。系统利用socket进行通信时,在服务器端运行一个socket通信程序。服务器端不停地监听某个端口,等待客户的连接申请,接到申请后建立连接并进行通信,所以,在socket通信方式中,服务器是主动等待连接通信的到来,同时,服务器端的程序可以打开多个线程与多个客户进行通信,还可以通过服务器使各个客户之间进行通信。这种方式比较灵活,适用于一些较复杂的通信,因此服务器端的程序必须始终处于运行状态以监听端口。

二、断点续传

(一)问题简述。有时用户下载文件需要历时数小时,万一线路中断,不具备断点续传的服务器或下载软件就只能从头重传;比较好的服务器或下载软件具有断点续传能力,允许用户从上传下载断线的地方继续传动,这样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烦恼。断点续传技术的使用可以使用户在网络异常中断或由于其他事件需要中断传输后,能在下一次传输过程中继续下载未完成文件,保证不浪费传输资源,特别是增加大文件传输的抗风险能力。断点续传的理解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断点,一部分是续传。

(二)解决方案。1、客户端用CreateFile以OPEN_EXISTING方式打开要下载的文件列表。2、若成功说明有断点文件,则用GetFileSize得到大小作为断点。3、若失败说明文件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文件。

三、用户交流

本系统提供简单的用户交流功能,使用户之间能通过简单的文字交流达到互相传递消息的目的。

从需求可知用UDP协议开发此功能是较好的选择,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OSI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传输层协议,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UDP协议基本上是IP协议与上层协议的接口。UDP协议适用端口分别运行在同一台设备上的多个应用程序。

与TCP不同,UDP并不提供对IP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由于UDP比较简单,UDP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比TCP负载消耗少。

UDP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UDP适用于无须应答并且通常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的情况。由于UD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无须建立逻辑连接,对数据报也不进行检查,因此UDP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效率高。

四、日志记录

提供上传下载,用户交流记录以及流量监控等一系列原始记录。每当发生重要事件时,包括:

(一)软件启动。

(二)软件关闭。

(三)发送或接受LISTCMD命令。

(四)发送或下载文件结束。

(五)发送或接受用户文字。

当发生上述行为时,本系统将自动将相关信息记录到log文件中,方便用户的后续查询和处理。

五、速度控制

为避免文件共享系统占用过多系统资源,因此对于传输速度的控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文件传输速度安排,速度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停止等待法。该方法主要观点是降低发送速度,是一种简便但不精确的控制速度的方法。流程如下:(1)发送方发送一定的数据。(2)停止发送一段时间,但不能超过设置的超时等待时间。(3)继续发送数据。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几乎不占用系统时间,容易实现。

第3篇

一、网络安全传输通道技术

现在,因特网采用的是TCP/IP协议,因为TCP/IP比较简单而实用的,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主机到网络层。本文将按照TCP/IP的层次顺序,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安全传输通道技术。

1.主机到网络层在这一层面,主要探讨在数据链路层软件方面实现安全传输通道的技术。现在,通用的安全协议有两个:PPTP和L2TP。它们主要在远处访问VPN上起作用。1.1PPTP的封装将用户数据,TCP或UDP,IP进行绑定,封装,然后传输给PPP。

2.网络层在网络层实现安全传输通道的技术主要体现在IPSec规范上,它是将安全机制引入TCP/IP网络的一系列标准,主要包括安全协议、安全联盟、密钥管理和安全算法等。是主机之间、安全网关之间以及主机与安全网关之间数据安全的保证。它支持多种方式的VPN访问,包括ExtraNetVPN访问,IntraNetVPN访问和VPN远程访问。

3.传输层目前,在传输层能够实现安全传输通道的协议是安全套接层协议,(SecureSocketLayer,简称SSL),它需要以可靠的传输服务为基础。它主要由SSL记录协议和SSL支持协议两部分组成。

4.应用层网络层的安全协议增加了主机或进程的数据通道的安全性。实质上是说,安全数据通道主要在主机之间或进程之间,但对于传输文件的安全性不同需求无法满足。换言之,如果两台主机之间或进程之间建立起一条安全的IP通道,则在这条通道上传输的全部IP包都会自行被加密。但是如果真的需要区分具体文件的不同的安全性要求,那就需要依附于于应用层的安全性。应用层的安全服务,最突出特点就是能安全的灵活处理单个文件。以电子邮件的收发为例:一个电子邮件系统也许需要对待发信件的某些段落进行数字签名操作,而对于较低层的协议,他们是无法区分文字段落的,因而无法对相应的文字进行数字前面。继而不能保证文件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可是应用层就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对精细层面进行安全操作。

二、结语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络应用领域的繁荣许多重要的业务也开始面向因特网,而其关键就是在网上建立安全传输通道,继而开展网络业务。另外,不同的业务应用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即需要我们在不同的层面上保障是使用网络开展关键业务的必然需求,对于不同的应用,需要在不同的层次来考虑安全传输,以保证客户机和远程网络的通信安全。本文通过简析TCP/IP协议各层面上的安全传输通道技术,让大家更好的了解网络的通道安全传输机制。

作者:宁福旺 单位:河北昌通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第4篇

由于多种协议的并存,同时也使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厂商之间的网络设备大部分都不能兼容,很难进行通信。为了解决网络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帮助各个厂商生产出可兼容的网络设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1984年提出了OSI 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参考模型很快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模型。因此,在设计OSI参考模型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几点原则:

1.各个层之间有清晰的边界,便于理解;

2.每层实现特定功能;

3.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国际标准协议的制定;

4 层的数目应该足够多,以避免个层功能的重复;

OSI参考模型主要划分为七层: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3.网络层(Network Layer)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5.会话层(Session Layer)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下图是OSI七层模型示意图

OSI模型的划分也是为了使网络的不同功能模块(不同层次)分担起不同的职责,具有以下优点:

1.简化了相关的网络操作

2.在各层分别定义标准接口,使具备相同对等层的不同网络设备能实现互操作,各层之间则相对独立,一种高层协议可放在多种低层协议上运行;

3.减轻问题的复杂程度,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可迅速定位故障所处层次,便于查找和纠错;

4.防止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影响另一个区域的网络,因此,每一个区域的网络都能单独快速升级。

5.能有效刺激网络技术革新,因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不需对整个网络动大手术;

6.便于研究和教学。

下面主要介绍OSI模型各层的定义和功能: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你的PC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Xerox公司制定的以太网和IEEE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物理层常用的线缆标准。其中常用的接口线标准有:10Base-T 100Base-T 100Base-TX/FX 1000Base-T 1000Base-SX/LX

物理层常用的设备有中继器,集线器,路由器,终端主机等,数据信号传输介质主要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等。

数据链路层

Datalink Layer,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3]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检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如果在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帧。

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Logic Link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Media Access Control)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提供面向连接与面向无连接的网络服务环境的需要。该层用于管理通过单一链路连接的两个系统间的通讯,它允许多个高层网络协议共享一条链路。

LLC子层位于网络层和MAC子层之间,是上层和下层的管理层,负责流量控制,同步等。LLC子层通过SSAP和DSAP负责底层协议与网络层协议的通信。

MAC子层负责把物理层的0,1 比特流组建成帧,并且通过帧尾部的CRC字段进行错误检测。总之,MAC子层定义了网络对共享介质的访问。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网络层

Network Layer,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4]其主要功能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网络层通过综合考虑发送优先权、网络拥塞程度、服务质量以及可选路由的花费来决定从一个网络中节点A 到另一个网络中节点B 的最佳路径。由于网络层处理,并智能指导数据传送,路由器连接网络各段,所以路由器属于网络层。在网络中,"路由"是基于编址方案、使用模式以及可达性来指引数据的发送。

网络层负责在源机器和目标机器之间建立它们所使用的路由。这一层本身没有任何错误检测和修正机制,因此,网络层必须依赖于端端之间的由DLL提供的可靠传输服务。

网络层用于本地LAN网段之上的计算机系统建立通信,它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它有自己的路由地址结构,这种结构与第二层机器地址是分开的、独立的。这种协议称为路由或可路由协议。路由协议包括IP、Novell公司的IPX以及AppleTalk协议。

网络层是可选的,它只用于当两个计算机系统处于不同的由路由器分割开的网段这种情况,或者当通信应用要求某种网络层或传输层提供的服务、特性或者能力时。例如,当两台主机处于同一个LAN网段的直接相连这种情况,它们之间的通信只使用LAN的通信机制就可以了(即OSI 参考模型的一二层)。

网络层的一些主要标准如下:

ISO.DIS8208:称为"DTE用的X.25分组级协议"

ISO.DIS8348:称为"CO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连接)

ISO.DIS8349:称为"CL 网络服务定义"(面向无连接)

ISO.DIS8473:称为"CL 网络协议"

ISO.DIS8348:称为"网络层寻址"

除上述标准外,还有许多标准。这些标准都只是解决网络层的部分功能,所以往往需要在网络层中同时使用几个标准才能完成整个网络层的功能.由于面对的网络不同,网络层将会采用不同的标准组合.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位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最终目标是向用户一般指应用层的进程,提供可靠的服务。传输层主要定义了主机应该程序间端到端的连通性,它包含以下四项基本功能:

1.将应用层发往网络层的数据分段或将网络层发往应用层的数据段合并。

2.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主要是建立逻辑连接以传送数据流。

3.将数据段从一台主机发往另外一台主机。在传输过程中通过计算校验和以及通过流控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流控制可以避免缓冲区溢出。

4.部分传输层协议保证数据传输正确性。主要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确保同一数据不多次传送也不丢失。同时还要保证数据包的接受顺序与发送顺序一致。

传输层协议主要有TCP/IP协议栈的TCP协议和UDP协议,IPX/SPX协议栈的SPX协议等。其中,TCP协议和SPX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

会话层

Session Layer,是OSI模型的第五层,通过执行多种机制在应用程序间建立,维持和终止对话。会话层机制包括计费,话路控制,会话参数协商等。你可能常常听到有人把会话层称作网络通信的"交通警察"。当通过拨号向你的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请求连接到因特网时,ISP 服务器上的会话层向你与你的 PC 客户机上的会话层进行协商连接。若你的电话线偶然从墙上插孔脱落时,你终端机上的会话层将检测到连接中断并重新发起连接。会话层通过决定节点通信的优先级和通信时间的长短来设置通信期限。

为给两个对等会话服务用户建立一个会话连接,应该做以下几点工作:

1.将会话地址映射为运输地址。

2.选择需要的运输服务质量参数(QOS)。

3.对会话参数进行协商。

4.识别各个会话连接

5.传送有限的透明用户数据

6.数据传输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两个会话用户之间实现有组织的,同步的数据传输.用户数据单元为SSDU,而协议数据单元为SPDU.会话用户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是将SSDU转变成SPDU进行的.

7 连接释放

连接释放是通过"有序释放","废弃","有限量透明用户数据传送"等功能单元来释放会话连接的.会话层标准为了使会话连接建立阶段能进行功能协商,也为了便于其它国际标准参考和引用,定义了12种功能单元.各个系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以核心功能服务单元为基础,选配其他功能单元组成合理的会话服务子集.会话层的主要标准有"DIS8236:会话服务定义"和"DIS8237:会话协议规范".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保证源端数据能够被目的端表示层理解和识别,对应用程序透明。表示层提供数据格式转换服务,数据加密,数据表示标准等服务。表示层确定了数据传输时数据的组织方式。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即第七层。应用层也称为应用实体(AE),是模型中最接近用户的一层,应该层支持应用程序,它由若干个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SE)和一个或多个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组成。每个SASE提供特定的应用服务,例如文件运输访问和管理(FTAM)、电子文电处理(MHS)、虚拟终端协议(VAP)等。CASE提供一组公共的应用服务,例如联系控制服务元素(ACSE)、可靠运输服务元素(RTSE)和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等。主要负责对软件提供接口以使程序能使用网络服务。术语"应用层"并不是指运行在网络上的某个特别应用程序 ,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应用层协议

1.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用于文件传输的Internet标准。FT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适合与远距离,可靠性较差线路上的文件传输。

2.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也是用于文件传输,但TFTP使用UDP提供服务,被认为是不可靠的,无连接的。TFTP通常用于可靠的局域网内部的文件传输。

3.SMPT: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支持文本邮件的Internet传输。

4.POP3:Post Office Protocol,是一个流行的Internet邮件标准。

5.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负责网络设备监控和维护,支持安全管理,性能管理等。

6.TELNET:是客户机使用的与远端服务器建立连接的标准终端仿真协议。

7.Ping:是一个诊断网络设备是否正确连接的有效工具。

8.Tracert命令:和Ping命令类似,Tracert命令可以显示数据包经过的每一台网络设备信息,是一个很好的诊断命令。

9.HTTP:支持WWW和内部网信息交互,支持包括视频在内的多种文件类型。是当今最流行的Internet标准。

10.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把网络节点的易于记忆的名字转化为网络地址。

11.WINS:Windows internet Name server 命名服务器,此服务可以将NetBIOS名称注册并解析为网络上使用的IP地址。

12.BootP:Bootstrap Protocol 引导协议。是使用传输层UDP协议动态获得IP地址的协议。

在OSI参考模型中,计算机传送信息的问题分为7个较小且更容易管理和解决的小问题。每一个小问题都由模型中的一层来解决。之所以划分为7个小问题,是因为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囊括了问题的本身,不需要额外太多的信息就能解决。

第5篇

关键词:TCP/IP协议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端口应用层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3-0000-00

因特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网络,自80年代以来,它的应用已从军事、科研与学术领域进入商业、传播和娱乐等领域,并于90年代成为发展最快的传播媒介。信息传输和网络互连是根据协议进行的,而因特网使用的就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因特网最基本的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础。TCP/IP的全称是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

1969年,因特网的前身阿帕网(ARPAnet),诞生之初仅连接了4台计算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用。到70年代,ARPAnet已经有了好几十个计算机网络,但是每个网络只能在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之间互联通信,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仍然不能互通。卡恩于1973 年提出开放的网络结构的思想。所谓开放的网络结构,指的是任何类型的网络都可以通过“网络互联结构”与其他网络连接,这是因特网的核心技术思想。为了适应开放的网络结构环境的需要,瑟夫与卡恩共同开发了TCP/IP协议,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TCP/IP是实现不同网络互联的标准,成功地解决了不同硬件平台、不同网络产品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TCP/IP协议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它是因特网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每一层都调用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1、网络接口层

网络接口层(通信子网)是数据包从一个设备的网络层传输到另外一个设备的网络层的方法。由于ARPNET的设计者注重的是网络互联,允许网络接口层采用已有的或是将来有的各种协议,所以这个层次中没有提供专门的协议,因此网络接口层实际上并不是因特网协议组中的一部分。实际上,TCP/IP协议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层连接到任何网络上,例如X.25交换网或IEEE802局域网。[1]

2、网络层

网络层可以接收由网络接口层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传输层;也可以把从传输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网络接口层。网络层的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网络层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IP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IP的地址)。

网络层的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等,其中IP协议是网络层的核心协议,完成数据从从源网络传输到目的网络的基本任务。IP协议定义了数据包在网际传送时的格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IPv4版本,这一版本中用32位定义IP地址,可供使用的地址数超过37.2亿,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现今全球网络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IPv6版本应运而生。在IPv6版本中,IP地址共有128位,这样的IP地址数是原IP地址数的296倍,目前来看,IPV6的IP地址是不可能用完的。[2]

3、传输层

传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通信。两个系统之间的应用进程的通信,是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其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已在网络层的介绍中说明。TCP/IP的端口号是一个软件结构,用来标识本地计算机应用层中各个进程在和运输层交互时的接口。在因特网不同的计算机中,相同的端口号是没有关联的。一个端口号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HTTP使用80。客户进程通常使用系统分配的一个随机端口号。[2]

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的传输机制。通信之前要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它提供一种可靠的字节流保证数据完整、无损并且按顺序到达,TCP协议还能尽量连续不断地测试网络的负载并且控制发送数据的速度以避免网络过载,对于一些需要高可靠性的应用,可以选择TCP协议。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机制。不是它特别不可靠,而是它不检查数据包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并且不保证它们按顺序到达。UDP的典型应用是如音频和视频等这样的流媒体,对它们而言,按时到达比可靠性更重要,或者如DNS查找这样的简单查询/响应应用,否则建立可靠的连接所需的额外开销将是不成比例地大。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大多数与网络相关的程序为了通过网络与其他程序通信所使用的层。数据从与网络相关的程序以这种应用程序使用的格式编码成标准协议的格式并进行传送。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一旦被编码成一个标准的应用层协议,它将被传送到TCP/IP协议的下一层。

应用层一般提供面向用户的服务,如HTTP、FTP、SMTP、POP3。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网页,FTP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用于下载和上传文件。SMTP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POP3是邮局协议第3版本,用于接收邮件。

TCP/IP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即TCP/IP的规范和Internet的技术都是公开的。目的就是使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都能相互通信,使Internet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正是后来Internet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万雅静,黄巍,梁玉凤.网络基础实用教程[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4-16.

第6篇

【关键词】评价因素;软件鉴定;技术参数

【中图分类号】:G4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63-04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建立在数据资料网络交换的基础上,将经过A/D转换后的语音资料或音频数据文件、Office办公软件的通用文件、图片、动画以及视频文件等语料通过标准的TCP/IP 或ATM网络协议,使用语言试验室专用软件传送给学习终端,是一种可实现多种教学功能,语料音质良好,全面支持多种文字、图片、视频、数字音频文件格式,并能接入多路模拟音频信号,支持网络广播、分发,可无缝接入校园网、Internet,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全新数字化教学设备。

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评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专用软件的鉴定和硬件技术参数的解读。

1软件的鉴定方法:

1.1流程鉴定:流程设计直接关系到软件操作的简便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鉴定步骤:

1)软件的启动、退出是否顺畅、可靠?

2)进入和退出各项功能操作是否顺畅、可靠?

3)功能模块转换是否准确、可靠?

4)任务操作是否会出现死循环?

5)多任务操作的稳定性。

1.2功能点鉴定:

1)功能设置是否齐全?

2)功能点甄别设置操作是否直观?

3)各项功能点操作的准确性和易操作性。

4)功能点的组合运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功能点操作与常用软件的兼容性。

1.3界面鉴定:

1)界面布局是否合理、直观?

2)界面显示的信息是否充足?

1.4文件鉴定:

1)存储文件是否使用特殊格式?

2)文件调用的兼容性。

1.5安装过程鉴定:

1)安装过程的易操作性。

2)安装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安装的过程文件如何处理?

4)卸载过程的易操作性。

5)卸载的完全程度如何?

软件的鉴定主要就是以上讲述的各个步骤和需要注意观测的事项。另外,软件的鉴定还需要对专用软件在各种操作系统上运行的稳定性进行观察,建议软件试运行一个月以上,期间进行反复的实践操作,以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硬件参数

2.1TCP/IP网络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简单地说,就是由底层的IP协议和TCP协议组成的,TCP/IP层次模型共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接口层。

数字语言实验室通常使用到的是传输层的TCP、IP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从而能够使得不同应用类型的数据在Internet上通畅地传输。

2.2ATM网络协议:ATM协议即异步传输模式,ATM协议是以高速分组传送模式为主,综合电路传输模式 优先的一种宽带传输模式。ATM局域网的优点:信息实时传送,因为ATM的传输、交换延时较小,可以保证信息的实时传递;具有较强的网络处理能力,各种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图像等均可以统一转换为ATM信元在ATM网中传输、处理;传输速率高,易于局域网和公用网间的互通。

2.3交换机传输速率:交换机的传输速度是指交换机端口的数据交换速度。传输速度越大,数据交换的速度越快。延时和断裂现象就会减少,我们看到的视频节目和听到的音频资料就会更流畅。

2.4交换机负载能力:直译是交换机的满负载端口数,也就是满负载端口数时交换机达到最大吞吐量,交换机仍能均线速工作。满负载端口数等于配置学生终端最大值,建议配置学生终端数不超过满负载端口数的三分之二。

2.5语音延时: 语音延时是指语音信号通过一种传播介质进行传输经历的时间与光速的差值,也可以这样理解,语音延时是指语音包通过某个网络交换机时设备对语音包处理的时间。点击播放不能立即播放,声音与显示不同步、语音播放停顿等现象都是语音延时造成的。

2.6语音断裂:语音断裂是指语音信号通过网络交换机时设备对语音信号的处理使得语音信号丢失,造成语音信号不连续。当发现语料播放出现漏播、跳播或出现“咔咔”的声音,这就是语音断裂现象。

2.7语音失真:语音失真是由于谐波、互调和瞬态等因素使原语音信号与回放音色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音质音色的还原程度。这项指标常以百分数表示,数值越小表示失真度越小,语音失真度以小于0.5%为宜。

2.8语音变速:语音变速就是在保证语音不变调的前提下快速播放或慢速播放,变速倍率一般在±30%。语音变速可以通过修改基音波形的数据、变速率语音编码等手段获得。变速播放在语言教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语音不变调的前提下,常常需要变速播放来适用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2.9视频带宽、视频行频、视频场频三个参数为显示器的技术参数,可以不作考虑。

2.10点播响应时间:从终端发出视频点播请求至点播节目播放之间的时间差就是点播响应时间。多用户并发点播的响应时间要比单用户点播的响应的时间长,一般来说以多用户并发点播的响应时间为考察基准。

2.11信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dB)来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音质越好。

2.12频率响应:是指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音响系统能够重放的频率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信号的变化量称为频率响应,以分贝数(dB)来表示。

2.13媒体资料兼容格式:MPEG:CD的视频和音频格式。不同版本表示了不同用途和质量,其中MPEG1相当于录像带的质量;MPEG2相当于DVD影片的质量。

AVI:AVI格式通常是MPEG4压缩的影像文件,一般都需要安装MPEG4的插件后各种播放软件才能播放MPEG4压缩的文件。

MP3:MP3是利用音频压缩技术,将声音用1:10甚至1:12的压缩率压缩成容量较小的文件,可以保持较好的音质。

WAV: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WAV的音质与CD相差无几,但WAV格式对存储空间需求太大不便于交流和传播。

MIDI:也称为频率合成音频文件,MIDI文件本身不能发声,需要经A /D驱动声卡转换发声。

ASF:用于播放网上全动态影像,让用户可以在下载的同时同步播放影像。ASF最大优点就是体积小,因此适合网络传输。

3建议:

第7篇

关键词:FS8610;Web服务器;TCP/IP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5-2116-02

Web Server Application Design Base on FS8610

WANG Xin,JIANG Xiao-feng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introduction to a Fast Ethernet chip-FS8610 Within Hardware TCP/IP engine,and also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Web Server.The process include hardware connection, actualize TCP/IP engine and build Web Server.

Key words: FS8610;web server;TCP/IP

1 引言

随着嵌入式技术的迅速发展,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网络通信的发展,使得B/S(服务器/客户端)应用模式成为一种趋势。嵌入式Web服务器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应用方案之一。本方案就是通过FameG的8-bit高速以太网网络微处理芯片FS8610以及Realtek公司的RTL8201CP组建一个Web服务器。它具有成本低廉,体积小,设计灵活等特点。

2 FS8610概述

FS8610是一颗内嵌硬件TCP/IP协议栈的8位高速网络微控制器芯片,可以提供硬件处理的Ethernet/ARP/RARP/IPv4/ICMP/IGMPv2/TCP/UDP/PPPoE等网络协议。MCU使用1T RISC架构的8051处理器,在完全兼容标准8051指令集的基础上,可以提供超高速的处理能力(最高可运行在160MHz)。

芯片的主要功能如下:内嵌高性能RISC E8051D,完全兼容标准8051系统时钟;支持MII接口,兼容IEEE802.3 100BASE-TX and 10BASE-T;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模式;支持ARP/RARP/IP/ICMP/IGMP/TCP/UDP[1]硬件处理;支持PPPoE over xDSL;支持DMA数据传输功能;提供UART,GPIO,Timer等接口;提供SRAM标准接口,用来与外部数据存储器、程序存储器或者其他应用芯片进行连接;支持在线调试功能。其功能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3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实现

3.1 硬件设计

Web服务器的重要功能就是可以通过局域网或者Internet网络访问服务器上的资源。因此,Web服务器必须提供一个标准的RJ45接口和可靠的网络传输质量。FS8610已经内置了MAC访问控制协议,而RTL8201CP提供了MII接口,可以支持MAC[2]。因此FS8610和RTL8201CP可以无缝对接,从FS8610传过来的数据比特流,在MDIO的控制下,通过RTL8201CP转换成以太网物理层能接收的模拟信号,并经过HY601680的耦合隔离变压器的转换和滤波,最后通过RJ45头传输到因特网中。其具体硬件原理图如图2所示。

3.2 软件设计

3.2.1 网络通信的实现

TCP/IP 协议[3]作为一种成熟的网际互联手段和事实标准,毫无疑问成为了嵌入式系统连入互联网的首选协议。但是在嵌入式系统中,硬件资源较少,通常缺乏足够的处理器和存储器资源以支持整个TCP/IP 协议族,因此嵌入式的TCP/IP技术与常规的TCP/IP 实现有很大的不同。嵌入式系统中实现的协议要根据系统自身的特点及功能来设计自己的协议族,因此,在嵌入式Web 服务器中并非TCP/IP 协议族中所有的协议都要实现,必须针对不同的网络应用对协议栈进行删减,保留其基本功能,以满足网络应用的需要。考虑到嵌入式Web 服务器的硬件处理速度慢并且存储容量相对较小的条件限制,在TCP/IP 协议栈中主要能够实现ARP,IP,ICMP,TCP 协议即可。

具体分析如下:以太网数据的传输是采用MAC 地址来识别的,而ARP 协议提供IP 地址和数据链路层使用的MAC 地址之间的转换功能,为了保证系统在以太网的通信,首先要实现ARP 协议;由于嵌入式Web服务器要能在Internet 上通信,在网络层一定要实现IP 协议,还要实现能报告数据传送差错等情况的ICMP 协议;同时,Web 服务器同Web 浏览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HTTP 协议进行的,在传输层采用TCP 协议,能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进而实现其基础之上的HTTP 协议。

在TCP/IP参考模型里,应用层下面的各层提供了可靠的传输,实现网络应用的是应用层的各类协议,但是它们并不直接为用户服务,所以我们还必须定义一些自定义协议。当网络向PC传送数据时,需要以某种共同约定的方式来通知PC数据开始传送了,数据的长度是多少;这些都需要自定义协议来实现。自定义协议,简而言之就是为了正确传输自定义的内容而定义的“网络传输规则”,包含特殊的命令或者特定的二进制位元。对于本系统而言,自定义协议要做的是将要传输的数据当作TCP或UDP包的“数据”,通过自定义的命令组成自定义协议,来正确的接收和处理这些数据,从而实现网络的通信。

3.2.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实现

以FS8610为核心构建其Web服务器时,充分利用了其内嵌硬件TCP/IP协议栈的特点,在Kernel层库函数和应用层协议的基础上,编写了Web服务器主要程序模块:HTTP包的解析、HTML文件的搜索、HTML文件的参数管理以及HTTP包的响应。其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嵌入式Web服务器需要根据浏览器发出的http请求及时更新网页或从头创建网页,因此需要用动态交互技术实现。到目前为止要实现动态网页,只能采用CGI,因为还不支持ASP, PHP等动态网页技术。公共网关接口――CGI是一种服务器与浏览器信息、交换的标准接口。CGI建立在浏览器/服务器机制上,为外部扩展的应用程序与Web服务器交互提供了一个标准接口。按照CGI标准编写的外部扩展应用程序可以处理客户端输入的工作数据,完成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操作等。

客户端的用户通过浏览器完成一定输入工作后,向服务器发出HTTP请求(称为CGI请求),服务器守护进程接收到该请求后,就创建一个子进程(称为CGI子进程)。该CGI子进程将CGI请求的有关数据设置成环境变量,在CGI程序与服务器间建立两条数据通道,然后启动URL指定的CGI程序。子进程通过标准输出流将处理结果传递给服务器守护进程,守护进程再将处理结果作为应答消息回送到客户端。

一般的静态网页只能满足客户端浏览网页的功能,无法满足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交互,因此在诸如远程监控等许多场合实用性不强。而使用CGI接口,浏览器可以在HTTP内部调用函数并以网页的形式接收结果,即实现动态网页的功能,能够有效解决客户端与服务器端数据交互的问题。设计中相应的CGI文件(*. cgi)必须包含文本字符串"%xx",其中"%"是控制代码,"xx"代表两位变量标识符,其值为0~99。当HTTP服务器调用CGI文件,遇到这个文本字符串时,它将除去"%",并将"xx"提取出来,交给相应函数进行处理。本设计中浏览器使用HTML GET的方法以及多个参数来调用函数,服务器对其进行解析并使用实际方法的代码和它的参数来调用主应用程序,在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中设计了相应的代码来实现回调函数,从而实现网页的的动态连接。

4 结束语

该文介绍的基于FS8610 Web服务器对TCP/IP 协议栈进行了精简,既兼顾了TCP/IP 协议的主要功能的实现,又照顾到嵌入式系统本身的弱点,利用嵌入式TCP/IP协议栈能扩展许多非智能设备的网络功能,使之方便接入Internet,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该Web服务器还可以应用到各种网络产品中,不仅成本低廉、设计简单,而且运行稳定,可见福华公司的FS8610在网络应用方面将具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福华先进微电子.FS8610 L4MCU Design Target Specification.

第8篇

【关键词】流媒体 启动延时 rtp

自互联网产生以来,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互联网上的信息都以文字、图片等静态数据为主,而音频、视频数据则难以在网上发布。随着adsl、视迅宽带、fddi网的出现,网络带宽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达到100m以上的传输速率,但仍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需要,这就要从数据的传输方式上着手来解决问题。由此,流媒体技

术应运而生。

一、流媒体技术概述

流媒体(streaming)技术是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以独立于网络负载的以给定速率传输音频、视频信息的一种传输技术。流媒体具有隐含的时间维、传输的实时性和等时性、高吞吐量等特点。目前因特网由于存在带宽不足、服务质量控制机制较弱等局限性,难以满足流媒体的实时性要求,为此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流媒体实时传输和服务质量控制的协议,如 rtp、rsvp、rtcp等。其中,rtp是所有这些协议的基础。在网络上传输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回放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下载回放方式时间长、占的内存多,要求用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才能回放。流式传输中声音、影像等通过网络向用户计算机进行连续、实时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www.133229.coM

流媒体技术是一种使用流式传输连续的时基媒体的技术。流式传输方式是将视频、音频等其他媒体压缩为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只需要在用户端缓存足够可播放的视频容量就可以开始播放。

二、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1、编码工具。即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利用媒体采集设备进行流媒体的制作。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工具,从独立的视频、声音、图片、文字组合到制作丰富的流媒体。这些工具产生的流媒体文件可以存储为固定的格式,供发布服务器使用。

2、流媒体数据。即媒体信息的载体。常用流媒体数据格式有.asf、.rm等。

3、服务器。即存放媒体数据。由于要存储大容量的影视资料,因此该系统必须配备大容量的磁盘阵列,具有高性能的数据读写能力,可以高速传输外界请求数据并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兼容性,支持标准的接口。这种系统配置能满足上千小时的视频数据存储,实现片源的海量存储。

4、网络。即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是实时传输协议的网络。流媒体技术是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它在现有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服务平台。

5、播放器。即供用户欣赏网上媒体的软件。流式媒体系纺支持实时音频和视频直播和点播,可以嵌入到流行的浏览器中,可播放多种流行的媒体格式,支持流媒体中的多种媒体形式,如文本、图片、web页面、音频和视频等集成表现形式。在带宽充裕时,流式媒体播放器可以自动侦测视频服务器的连接状态,选用更适合的视频以获得更好的效果。目前应用最多的播放器有美国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player、美国微软公司的media player、美国苹果公司的quicktime三种产品。

目前,real system 被认为是在窄带网上最优秀的流媒体传输系统,其允许的带宽限制从28.8kbps的拨号上网到10m 的局域网,允许点播的人数从 100 流到 1000 流甚至无限流。real system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媒体内容制作工具real producer。主要是用于压缩制作多媒体内容文件,实时压制现场信号并传送给real server进行现场直播;也可以把其他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文件格式转换成real server支持并进行流媒体广播的 real格式。二是服务器引擎 real server。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强力的因特网和intranet上的流传播服务引擎,利用该服务引擎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无须等待数据全部下载完毕即可实时收看直播节目。三是客户端播放软件 real player。用来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接收并回放从 real server传送的媒体节目。

三、流式传输协议

流媒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因特网工程任务组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各种协议来规范与发展世界标准化组织,现已设计出几种支持流媒体的传输协议。

1、rsvp(资源预留协议)。该协议促使流数据的接收者主动请求数据流路径上的路由器,并为该数据流保留一定的资源(即带宽),从而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rsvp是一个在ip上承载的信令协议,它允许路由器网络任何一端上终端系统或主机在彼此之间建立保留带宽路径,为网络上的数据传输预定和保证服务质量。

(1)rsvp协议中涉及到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在逻辑上进行区分的。发送者指发送路径消息的进程,而接收者是指发送预留消息的进程,同一个进程可以同时发送这两种消息,因此既可以是发送者也可以是接收者。

(2)资源预留的分类。专用预留:它所要求的预留资源只用于一个发送者,即在同一会话中的不同发送者分别占用不同的预留资源。共享预留:它所要求的预留资源用于一个或多个发送者,即在同一会话中的多个发送者共享预留资源。

(3)rsvp提供两种发送者选择方式。通配符方式:默认所有发送者,并通过预留消息中所携带的源端地址列表来限制通配符滤波器。显式指定方式:滤波器明确指定一个或多个发送者来进行预留。

2、rtp(实时传输协议)。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rtp协议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应用程序通常在udp上运行rtp以便使用其多路结点和校验服务。rtp可以与其他适合的底层网络或传输协议一起使用。如果底层网络提供组播方式,那么rtp可以使用该组播表传输数据到多个目的地。

3、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实现通过客户端对服务器上的音视频流做播放、录制等操作请求。该协议通过rtsp协议实现了在客户端应用程序中对流式多媒体内容的播放、暂停、快进、录制和定位等操作。rtp和rtc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

4、rtsp(实时流协议)。建立并控制一个或几个时间同步的连续流媒体,如音频和视频。尽管连续媒体流与控制流交叉是可能的,但rtsp 本身并不发送连续流,换言之,rtsp充当多媒体服务器的网络远程控制。rtsp 提供了一个可扩展框架,实现实时数据(如音频与视频)的受控、按需传送。数据源包括实况数据与存储的剪辑。rtsp 用于控制多个数据发送会话,提供了选择发送通道(如udp、组播udp与tcp等)的方式,并提供了选择基于rtp的发送机制的方法。

总之,随着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民对流媒体的需求的增加,流媒体技术将会日臻成熟并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金秀、蔡均涛: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 郑丽娜:网络流媒体技术及其应用[j].山东通信技术,2005(2).

第9篇

关键词: 套接字; TCP; 客户端; 服务端

中图分类号: TN711?34; TP3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3?0051?0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变得多样化。网络聊天就是其中一种新起的交流方式,其不分地域,具有实时性,只要有网络和聊天系统就可以进行交流。作为开源的操作系统,Linux自然拥有不少的用户,特别在服务器的应用上更是广泛。而如今大多数的网络聊天系统都是针对Windows系统开发的,针对Linux系统的相对比较少。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套接字编程方法针对Linux的网络聊天系统,其具有最基本的聊天功能:群聊和私聊,除此之外,本系统还添加了查询、信息加密、内容发送时间、服务器显示信息等功能。

1 系统原理

1.1 套接字的概述

套接字(Socket)是网络通信的基础,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1]。套接字可以被认为是网络通信连接中的端点,接入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都是用套接字来标识,有了套接字,才能保证发送的数据能传送到正确的主机上。

在网络通信中,主要是通过IP地址、传输协议(TCP/UDP)、端口三个参数来区别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的通信[2]。Linux中的一切都是文件,内核是利用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or)来访问文件,在网络操作中也是通过文件描述符来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的[3]。套接字就是结合以上三个参数,与一个文件描述符绑定得到的,从而主机就可以通过创建套接字与其他主机进行信息的传递。

1.2 TCP/IP协议中套接字的类型

在TCP/IP协议中,有3种常用的套接字类型[2,4]:流套接字(SOCK_STREAM)、数据包套接字(SOCK_DGRAM)、原始套接字(SOCK_RAW)。字节流套接字使用了传输控制协议,即TCP(The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因此其用于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该服务可以实现顺序、无差错、不重复的流传输;而数据包套接字使用的是用户数据报协议,即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因此其提供的传输服务是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数据丢失、数据重复以及不能顺序接收数据的情况,其只适合于可靠性较高的局域网;原始套接字允许对较低层次的协议直接访问,比如IP、 ICMP协议,它常用于检验新的协议实现,或者访问现有服务中配置的新设备。

本系统要实现聊天系统的功能,就涉及到字符串数据的传输,数据的顺序及可靠性要得到充分保证,因此本系统决定使用的是字节流套接字。

1.3 TCP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5]。TCP协议在网络层IP协议的基础上,向用户进程提供可靠性、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6]。TCP在进行数据传递之前,必须先建立传输连接;在数据传输完毕后,需要释放传输连接。

1.3.1 TCP连接的建立

TCP协议建立连接必须经过三次握手[7](见图1)。在握手之前,服务器必须一直处于监听的状态,等待客户的连接请求。第一次握手:客户向服务器发送SYN包,并等待服务器的响应,SYN是同步序列编号;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必须对客户发送过来的SYN包进行确认,同时向客户发送一个SYN包,即此时发送给客户的是SYN包+ACK包;第三次握手:客户收到服务器发送过来的SYN包和ACK包后,向服务器发送对SYN包确认的ACK包。这样三次握手完成,传输连接就此建立,之后就可以在连接上进行数据的传送。

1.3.2 TCP连接的释放

当数据传输结束后,TCP会通过四次握手[7](见图2)来终止传输连接。第一次握手:客户通过发送FIN包向服务器提出释放连接的请求,并等待服务器响应的确认;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来自客户端的FIN包后会向其发送一个ACK包,表示同意释放连接;第三次握手:服务器向客户发送FIN包来表示其要关闭连接;第四次握手:客户向服务器发送ACK包来确认收到服务器送过来的FIN包,至此,TCP连接彻底终止。

1.4 客户/服务器模型

在客户/服务器模型中,多个相互通信的主机都作为客户端,与服务器进行连接,并以服务器作为数据中转来进行客户间的信息传递[8]。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个客户端之间的通信实际上就是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端对端的通信。本系统设计的是多用户聊天系统,所用到的就是客户/服务器模型,因此需要分别用C语言编写服务端程序与客户端程序。服务端与客户端利用TCP连接进行通信的程序流程图[9?10]如图3所示,其中方框里的是套接字函数。

2 系统设计的具体实现

2.1 常用套接字函数的介绍

(1)socket函数:原型是in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该函数功能是指明了协议族与套接字类型,其中本系统设置其参数family=AF_INET,type=SOCK_STREAM,protocol=0,表明使用IPv4协议,字节流套接字。该函数在成功时返回一个小的非负整数值;出错时,返回-1。

(2)connect函数:原型是int connect(int sockfd,SA *serv_addr,int addrlen),该函数功能是客户用来建立与TCP服务器的连接,其中参数sockfd是由socket函数返回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第二、三个参数分别是一个指向套接字地址结构的指针和该结构的大小,serv_addr是保存目的地址端口和IP地址,其成功时返回值为0,出错时返回-1。

(3)bind函数:原型是int bind (int sockfd,const SA*my_addr,int addrlen),该函数功能是给套接字分配一个本地协议地址,其中sockfd也是由socket函数返回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my_addr是指向套接字地址结构的指针,也即保存IP地址和端口信息,addrlen为该数据结构的大小。其成功时返回值为0,出错时返回-1。该函数主要用在服务端。

(4)linsten函数:原型是int listen(int sockfd,int backlog),其功能是把一个未连接的套接字转换成一个被动套接字,指示内核要接受该套接字的连接请求,其中sockfd是socket函数成功调用返回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backlog指明该套接字中队排队的最大连接个数。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该函数仅由服务器调用,并且一般都是在socket函数跟bind函数后调用。

(5)accept函数:原型是int accept(int sockfd,SA*

cliaddr, int* addrlen),该函数功能是在已完成队列连接队列队头返回下一个已完成连接,如果已完成队列为空,则进程会处于阻塞状态。参数sockfd跟其上面提到的一样,是返回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而cliaddr,addrlen分别是函数成功调用返回的客户进程协议地址和地址的大小,除以上返回外,该函数还会返回新套接字文件描述符(也就是已连接的套接字),失败时返回-1。该函数也是由TCP服务器调用。

(6)close函数:原型是int close(int sockfd),该函数功能是关闭套接字,并终止TCP连接。参数sockfd是要关闭的套接字,成功时返回0,失败时返回-1。

(7)输入输出函数:由于本系统是主机跟主机之间的文字信息交互的平台,涉及到客户端和服务端输入输出的操作,因此需要使用到输入输出函数。

套接字的输入函数:readline函数从套接字读入一串字符,并将该字符串存入到字符数组中。函数成功时返回输入字符串的长度,错误时返回-1。

套接字的输出函数:writen函数把字符数组中的字符串写入到套接字中,成功时返回写入字符串的长度,错误时返回-1。

键盘输入函数:fgets函数接收用户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并将该字符串存入字符数组中。

终端输出函数:fputs函数将字符串输出到终端,显示字符串。

(8)select函数:使用输入输出函数会使客户出现阻塞于标准输入或套接字输入的情况,也就是说程序会等待用户键盘输入或者等待套接字的输入[10]。当服务器进程终止后,客户端仍阻塞于标准输入,此时客户再次输入字符串时才会发现服务器已经终止,但是服务器并没有告知客户端TCP服务器已关闭了连接,因此客户端不能单纯阻塞于标准输入和套接字某个特定源的输入,而应该阻塞于其中任何一个源的输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引入了select函数。select函数会等待多个事件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当某个事件或多个事件发生或经历一定时间时,它会告知内核进行处理。select函数可以设置四种感兴趣的事件集,分别是读、写或异常条件,以及等待多长时间。本系统调用select函数,主要用于检查可读性的描述字集,也就是当套接字或标准输入可读时,才会唤醒内核去处理。

(9)shutdown函数:输入的文件结束符并不意味着已完成了从套接字的读入,可能仍有请求在去往服务器的路上或是在去往客户的路上仍有应答,因此就需要一种方法来关闭TCP连接的一半,这就是由shutdown函数来完成[10]。shutdown函数可以终止数据传送的两个方向:读或写,或其中任一方向:读或写。本系统主要在客户端使用到shutdown函数,当收到服务器要关闭连接的信息时,就用shutdown函数关闭连接的写方向,从而避免客户继续发送信息,同时由于保留了连接的读方向,客户仍能收到在传输路上的信息。

2.2 各功能的具体实现思想

本系统主要的工作是编写客户端和服务端程序,其中服务器是数据中转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量比较大,因此系统的关键在于服务端程序的设计。客户端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用户、套接字的输入输出。而服务端程序不但要完成套接字的输入输出,而且要完成实现各功能的设计。

2.2.1 群聊功能

本系统是设计聊天系统,群聊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在服务器中,每个与服务端连接的客户都用不同的套接字来标识,而且每个客户都会有自定义的用户名。群聊是采取广播的形式,当某个客户要发送信息给大家时,服务器调用time函数来获得当前时间,并将此时间与原信息、信息来源者的用户名结合在一起,一并发送给已连接上的客户,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信息的广播发送。

2.2.2 私聊功能

私聊功能是客户与客户之间单对单的聊天,本系统主要用“&目标用户名”的指令来表明私聊,其中目标用户名就是想要聊天的对象用户名,在指令后加上要发送的内容就可以向对方传送信息。服务器是用套接字来标识不同客户的,而且套接字是惟一的,只要找到与用户名相对应的套接字就能准确地将内容发送到目的客户。服务端程序就是先从指令中提取用户名,再根据用户名找到相应的套接字,最后就将内容发给对应的套接字。

2.2.3 加密功能

为了信息的保密性,本系统对内容的传送都进行了加密的操作。客户端、服务端在向套接字发送数据时,都会将数据进行加密,所谓的加密就是将数据倒序或者加上某个数之类的操作。而在套接字接收到数据时要先对数据进行解密,后才进行后续的工作。解密是加密的逆过程,两者必须要对应才能使数据复原正确。由于客户端跟服务端都有对套接字进行输入输出的操作,因此两者的程序中都包含了对数据加密跟解密的程序块。

2.2.4 查询在线用户功能

当客户使用当输入指令“#”,就可以查询当前在线用户。要实现此功能是较为简单的,只要在服务器中判断是否“#”指令,如果是的话,服务器通过套接字来查询已连接的用户名,并将各用户名结合到同一条信息上,之后发送给输入指令的客户。

第10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流媒体;网络视频监控

一、引言

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属于安全防范系统组成部分。目前,视频监控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网络视频监控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及视频编解码等高新技术的整合产品。并且随着宽带网的普及,网络视频监控势必成为监控领域的新发展方向。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基于宽带技术的网络图像在网络视频监控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该技术以嵌入式处理器与操作系统为基础,把视频的采集、压缩、传输集成到设备内,作为网络节点,连接到网络上,达到即插即看的效果。

二、视频编码技术标准

视频压缩是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如视频数据不压缩,会占用网络带宽与存储空间。视频压缩通过去除信号时间和空间冗余度实现。目前,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包括:1、JPEG标准,即静态图像数据压缩标准,主要用于静态图像保存;2、MPEG标准,主要用于视频存储、视频广播与视频流媒体。该系列标准属于多媒体技术标准,其中MPEG-1、MPEG-2属于第一代技术,基于像素图像编码方法;MPEG-4属于第二代技术,基于对象视频编码方法;3、H.26X标准。H.264由 ITU-T与ISO/IEC提出,用于支持网络视频会议与可视电话。

三、流媒体传输技术

1、流媒体技术原理。作为新兴的网络传输技术,流媒体技术基本原理:首先采用高效压缩算法对多媒体文件预处理,然后用流媒体传输协议进行传输。接收端通过解压设备对数据解压后,音视频数据就会显示出来。流媒体的关键技术是流式传输技术,实现方法有两种:顺序流式传输与实时流式传输。

2、流媒体技术协议。流式传输协议包括两类:(1)实时传输协议RTP。RTP由组织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作为RFC1889提出并标准化发布的,是为支持多媒体通信而定义的协议。RTP不能独立传输数据,须和底层的网络协议结合才能完成数据传输。RTP是专门为交互式语音、视频等实时数据设计的传输协议;(2)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RTCP是RTP的伴生协议。RTCP包中包括的统计资料包括:己发送与丢失的数据包的数量,服务器可利用信息动态地改变传输速率或有效载荷类型。在RTP会话期间,RTCP允许发送方与接收方周期性传输包含有关正在传输的数据及网络性能的额外信息报告。在实时传输中,RTP与RTCP配合使用具有其自有的适用性:(1)协议简单灵活,传输效率高;(2)可扩展性;(3)协议的自适应性。

四、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技术

1、硬件低功耗设计技术。硬件低功耗设计方法包括:(1)低功耗电路形式。在实现系统功能前提下,从降低系统功耗的角度设计电路;(2)分区分时供电技术。利用开关装置控制电源供电模块,当电路处于休眠状态时,关闭其供电电源,避免电源浪费;(3)动态电源调节技术。从调整处理器的电压和频率出发,处理器根据系统的运行状态,当处理任务时,适当提高电压与频率;当待机状态时,降低电压与频率,避免产生多余功耗。

2、软件低功耗设计技术。软件低功耗设计方法包括:(1)软件代码优化。通过缩短代码长度、改写代码与减少指令执行时间等途径优化代码执行时间。如对代码进行时间评估,用线性汇编重新写对性能影响较大的代码段;(2)以效果换取效率。在图像数据处理时,通过降低视频数据采样率的方法减少处理时间,如由原先采集高分辨率图像D1(720×576)改为CIF(352×288),降低数据处理量,缩短处理器处理数据时间;(3)视频编码算法。尽管编码器配置越高,视频编码效果越好,但会引起嵌入式处理器负荷加重,因此可采取低层次配置的视频编码器。

五、基于低功耗的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视频编码技术、流媒体网络传输技术及低功耗设计技术,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构成见图1。嵌入式平台前端摄像头进行视频采集,后端与网络连接,中间嵌入式处理器负责视频处理及网络传输,而视频的压缩处理及网络传输由软件完成。

图1系统总体结构图

在硬件选择上,低功耗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选择低功耗器件。硬件系统的核心是嵌入式处理器。系统采用的处理器是基于Intel XScale架构内核的PXA270,其时钟频率为104MHz-624MHz。视频采集模块中的视频数据可采用内存映射技术先把设备文件映射到内存中,直接从内存读取视频数据,进而实现了低功耗;视频压缩模块是资源开销最大部分,MPEG-4算法复杂度低,最适合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视频编码开发。

参考文献:

第11篇

1传统文件传输技术

(1)FTPFTP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FTP提供交互式的访问,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的类型与格式(如指明是否使用ASCII码),并允许文件具有存取权限。FTP的主要优点是减少或消除在不同操作系统下处理文件的不兼容性,传输可靠。但是FTP并非对所有数据传输都是最佳的,例如,用户要对远端的文件进行局部修改时,必须先把文件全部下载到本地,修改完之后再回传至远端,来回传送整个文件需很长时间。FTP也存在很多缺点,例如:FTP服务器软件漏洞、明文口令、FTP旗标、数据劫持、端口扫描等[5]。(2)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定义了浏览器怎样向万维网服务器请求万维网文档,以及服务器怎样把文档传送给浏览器,是万维网上能够可靠交换文件的重要基础。基于HTTP协议的应用已经非常丰富,例如:微博、论坛、搜索引擎、流媒体、网页邮件等。由于协议本身设计的缺陷,针对HTTP协议的攻击层出不穷,虽然研究者也给出了很多防范措施,但是协议本身的安全问题仍不可忽视,文献[6]对此有全面分析。(3)即时通信即时通信(InstantMessenger,IM)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即时交流消息的终端服务,主要功能有文本信息交流、多媒体方式交流和文件传输。虽然互联网工作任务组(IETF)制定的标准即时通信协议有IMPP、SIMPLE和XMPP三个国际协议,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Fetion、雅虎通等并未完全遵守这些标准,而是使用自己的私有协议进行文件传输。各个IM软件文件传输时,传输层采用TCP或UDP,通信模式采用C/S或P2P或混合,应用层协议采用公有协议或私有协议,均不尽相同[7],在文件大小、断点续传等功能上都有各自不同的限制。因此,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文件传输的方式适合于个人之间使用,而不适合应用于专业的信息系统中。(4)P2P对等连接(peer-to-peer,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个是服务请求方哪个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P2P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因此这种工作方式也称为P2P文件共享。与传统的C/S结构相比,P2P技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健壮性、高性能、隐私保护和负载均衡。P2P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标准混乱、内容管理复杂、带宽占用等。最关键的问题是P2P的对等工作模式不适用于以C/S为主要工作模式的专业信息系统。

2基于USB隧道的文件传输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是一个外部总线标准。USB接口应用非常广泛,例如:PC外设连接和通信、图像采集、数据传输等;USB接口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稳定性好、传输速率快、易扩展、即插即用、热插拔、兼容性强等。从1994年英特尔等公司提出USB1.0至今,已经发展到最新版本的USB3.1,传输速率从最初的1.5Mb/s发展到10Gb/s。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USB3.0于2008年11月,除了具有传统的热插拔、即插即用等优点外,USB3.0将USB2.0的两线(Tx与Rx共享,双向)结构改进为四线(Tx与Rx各为两线,单向)结构,传输速率获得了十倍的提升,可达5Gb/s。目前USB3.0的速度和IEEE1394、SATA2.0、eSATA等同处于高速接口水平上,甚至比它们的速度还要快,而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8]。文章提出一种基于USB隧道的多级杀毒文件传输技术。此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文件发送者和文件接收者之间建立一条或多条传输隧道,每条传输隧道包含2个或2个以上文件中转站,文件中转站之间用USB3.0数据线连接,文件中转站与文件发送者和文件接收者之间使用TCP/IP传输数据,文件中转站上部署不同的杀毒软件;在文件传输过程中通过多级异构杀毒来规避文件的病毒风险,通过USB3.0传输来规避TCP/IP网络攻击,同时保证文件的高速传输。可通过3种方式来构建基于USB隧道的多级杀毒文件传输系统。

2.1单机与单机之间文件传输以三级文件中转站为例,单机之间文件传输如图1所示。3台计算机A、B、C通过USB数据线串联在一起,组成一条USB数据传输隧道,每台计算机上都分别部署用于对文件进行杀毒的杀毒模块和用于计算机之间通过USB隧道传输数据的传输模块,杀毒模块之间互不相同。计算机A需要向计算机C传输文件时。文件需要经过三级异构杀毒,二级USB传输。

2.2系统与系统之间文件传输计算机系统A与计算机系统B内部分别部署摆渡服务器,系统之间部署文件中转站,摆渡服务器和文件中转站组成一条USB传输隧道,摆渡服务器和文件中转站上均部署杀毒模块和传输模块,各系统内的客户机通过TCP/IP与各自系统内的摆渡服务器相互连接。系统A中的客户机1向系统B中的客户机2发送文件。客户机1首先通过TCP/IP将待传文件上传至摆渡服务器A的缓存文件夹,中间过程与单机之间的文件传输过程类似,摆渡服务器B接收到文件并处理完毕后告知客户机2,客户机2就可以从摆渡服务器B的缓存文件夹获取文件。系统之间的USB隧道多级杀毒文件传输系统如图2所示。

3文件摆渡矩阵

如果计算机系统A和计算机系统B内部的客户机数量较多,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较大,那么单条USB隧道显然不能满足大量的文件并发传输。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将系统之间的USB隧道进行扩充,也就是增加系统之间的USB隧道数量。这样就形成了横向多级杀毒、纵向多条USB隧道的文件传输系统,此系统为文件摆渡矩阵。3×3文件摆渡矩阵如图3所示。3×3文件摆渡矩阵包含3条USB隧道,每条USB隧道上串接三级杀毒。在矩阵模式下,系统A和系统B内部需要分别部署任务调度服务,用于任务分配和链路负载均衡。客户机传输文件前必须先向任务调度服务申请调度,任务调度服务会根据每条链路的负载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的USB隧道,并将调度信息返回给客户机,客户机根据调度信息的内容向摆渡服务器发起连接请求,开始传输文件,传输过程与单机之间的文件传输过程类似。文件摆渡矩阵横向和纵向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横向节点越多则杀毒效果越好,病毒文件出现的概率就越小,但是传输效率也会随之下降;纵向隧道越多则每条隧道的传输压力就越小,用户体验也越好,但是相应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会随之上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决定杀毒节点和USB隧道的数量,找到最佳平衡点,使系统的效率最优。

4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是文件传输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关于数据校验的方法有很多,文章采用哈希算法对每段数据进行校验。哈希是英文单词Hash的音译,意为散列,它将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通过散列算法变换为固定长度的二进制值,这个值称为哈希值。哈希值的输出空间通常远小于输入空间。在哈希一段明文时,如果改变明文中的内容,会导致散列产生不同的结果。反之,如果想要找到哈希为同一个数值的不同的输入内容,是无法通过算法来实现的,因此可以利用散列值的这一特点来检验数据的完整性。哈希算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方法有MD2、MD4、MD5和安全哈希算法(SHA-1)。在传输过程中如果重新传输数据块,则需要设置重复传输次数;如果同一传输任务中达到最大重复传输次数仍未传输成功,则结束该次传输。当待传数据为大文件或多个文件时,可采取并行传输,在发送方设置多个线程,控制每一个数据的传输。不同数据的数据块可共享同一传输通道,每个数据块中均包含其所属数据的标识和编号,用于指示数据块在数据中的位置。数据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块后,按照数据块所属数据标识和编号将该数据块中的数据写入到相应的文件中。文章设计的数据校验流程图如图4所示。

5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局域网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34-01

自1995年中国教育教研网(CERNET)建成后,校园网的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校园网的建成和使用,对于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质量、改善教学条件、加快学校的信息化进程,开展多媒体教学与研究以及使教学多出人才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主要包括各种局域网的技术思想、网络设计方案、网络拓扑结构、布线系统、Intranet/Internet的应用、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维护等内容。

一、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传输媒体连接的多部计算机组成的系统,使登录的所有用户能够共享软硬件资源。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我们经常用到的因特网属于广域网,校园网属局域网。

二、局域网简介

局域网是同一建筑、同一校园、方圆几公里远的地域内的专用网络。局域网通常用来连接公司办公室或企业内部的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以共享软、硬件资源。

局域网在通信距离有一定的限制,一般在1-2Km的地域范围内。比如在一个办公楼内、一个学校等。较高传输率的物理通信信道也是局域网的一个主要特征。

因为连接线路都比较短,中间几乎不会爱任何干扰,所以局域网还具有始终一致的低误码率。

另外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比较简单,所支持连接的计算机数量也是有限的。组网时也就相对很容易连接。

三、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目前在网络中应用得最广泛的协议,ICP/IP实际上是一个关于Internet的标准,并随着的Internet广泛应用而风靡全球,它也成为局域网的首选协议。TCP/IP是一种分层协议,它共被分为个4层次,大约包含近期100个非专有协议,通过这些协议,可以高效和可靠地实现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连。TCP/IP协议中的核心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和IP(因特网协议)

TCP协议可以在网络用户启动的软件应用进程之间建立通信会话,并实现数据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这样就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上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UDP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在传输数据之前不建立连接,也不提供良好的可靠性和差错检查,只仅仅依赖于校验来保证可靠性。

IP协议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数据传输、数据包编址、数据包路由,分段等。通过IP编址约定,可以成功地将数据通过路由传输到正确的网络或者子网。每个网络站点具有一个32位的IP地址,它和48位MAC地址一起协作,完成网络通信,IP协议也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

(一)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是WWW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用于分布式协作超文本信息系统的、通用的、面向对象的协议,HTTP协议还是基于TCP/IP协议之上的应用层协。

(二)文件传输协议(FTP)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由支持Internet文件传输的各种规则所组成的集合。

(三)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全面的、双向的、面向8个比特字节的通信工具,其主要目标是提供终端设备与面向进程接口的标准方法,Telnet是应用层的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工作的,Telnet不仅允许用户登录到远端主机上,还允许用执行远端主机的命令,这样用户就能以极小的网络资源代价完成大型的网络应用。

四、常用网络设备

常用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网卡、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传输介质等。

五、传输介质

网络要求把各个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这样就必然要求有一种介质将计算机连接起来,这就是传输介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种,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有线介质的,因为它的稳定性高,连接可靠。

六、服务器

校园网中的服务器主有数据库服务器和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与服务器主要是面向校园网内部用户的服务,对来自Internet的用户服务也很多,主要是对校园网内部用户进行Internet服务。目前,绝大多数校园网都要求内部服务用户通过访问Internet,这样内部用户就不能直接访问Internet,同时服务器保存着内部用户访问Internet的日志,以作为记费的依据。

七、网络技术类型

网络系统的建设应遵循高可靠性、技术先进、开放性、成熟标准、易于扩展、可维护性好等原则。

当前达到或超过100Mbps的高速网络技术主要有:快速以太网、FDDI、千兆以太网、ATM交换网。以太网是种成熟的、质优价廉的网络技术,其标准已制定完备。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完善的10Mbps、100Mbps和千兆以太网技术,同时还由共享式的网络发展成为交换式的以太网,具备与FDDI、ATM网络融合的多种方法与规范。

八、网络拓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