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画教学

国画教学

时间:2023-02-23 14:34:46

国画教学

国画教学范文1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例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因为在此类美展中,作者是学生本人或自己的同学,同学们看了倍感亲切。通过美展互相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交流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反馈教学信息都是不可缺少的。

    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浅谈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的尝试教学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浅谈情…

    关键之处显身手———浅谈电教在社会课中的运用

    浅谈(人教版)社会课教材编写的基本特征

    浅谈中等学校经济学教学的困惑和改革

    教学心得——浅谈《思想政治》教学心得

    浅谈“财政”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高考新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课

    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创新能力——浅谈开卷考试后的思想政…

    浅谈高中政治入门知识点的突破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素质教育

    如何吸引学生注意与兴趣——浅谈初二政治课的“注意与…

    浅谈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引趣教学法”

国画教学范文2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日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新.高师美术教育的反思与策略.美术.2005.7

[2]尹沧海.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国画家.2005.2

国画教学范文3

摘要:中小学教学中的国画教学,不应该是为了学习中国画专业知识和培养中国画家,而是要通过简单学习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启迪心智,锻炼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法和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了解中国画使用的材料,唤起广大中小学生对中国画传统艺术的热爱。从而给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中国画传统文化的桥梁。

关键词:国画教学;形象思维;教学模式;材料;桥梁

中国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艺术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我们今天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服务的,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作为美术这一学科的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知多少呢?”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解决中国画笔墨技巧的桥梁。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根本参照,编写的内容是否适合于教学,大多数学生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一个教材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除了要让学生自己临摹传统作品,同时教给学生临摹的方法之外,还有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中国画的造型并不是去模仿自然,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自然,是一种借景抒情的精神产物。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为了解和学习中国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先要突破教育方法上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时,学习起来便会感到其乐无穷。由于中小学生对国画很生疏,甚至有些偏远贫困地区根本没有开设中国画教学这一科目,所以要让学生突然对国画产生兴趣,那根本不可能。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可以让学生在宣纸上随心所欲的画,让学生想到什么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简单的给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工具:各种毛笔、宣纸以及宣纸的渗透性,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各种工具的性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二是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揉纸、填色、点染、平涂等等,这些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然后再慢慢的灌输比较难的方法,像擦染,拓印等,以增强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三是采用多种工具材料。传统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作画。四是在教学生作画前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趣事,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齐白石的“不倒翁”等很多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

(二)在“玩”中作画。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想敢画,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害怕会受到拘束,所以我们应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要求学生拘泥于形式,依葫芦画瓢,让学生们的思想展开无穷的想象!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在生活中学画。传统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临摩梅、兰、竹、菊、山、水、鱼、虫等,这样容易使学生受到限制。中小学国画教学内容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实事,看到什么就画下来,要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天地。生活中的实物对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画起来很轻松,学生们也很乐意接受。

(四)在绘画中培养创新意识。首先要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安排上,必须开展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活动。 在一幅画面中,可以想象自由添加自己想表现的东西而不影响主体物,这样对发展中小学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多展示的平台。

国画教学范文4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国画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 国画教学 写意画 儿童国画 儿童造型

中国画博大精深,依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幼儿园国画教学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现在的幼儿园并没有广泛进行国画教学。

那么幼儿园为什么没有广泛开设国画教学呢?其一,师资力量有限。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从小培养幼儿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本身对国画要有一定欣赏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国画技能技巧。这一点,对教师要求较高。一些幼儿老师虽然在校学习期间接触过国画,但是在幼师有限的美术课时上,只能是简要认识一下什么是国画,以及了解它的简单技巧。上升到为人师,还需时间上、精力上下工夫。其次,国画的墨色变化丰富,儿童不易掌握。国画里讲究墨分五色,用笔用墨用水变化丰富,用常规的教学,儿童不易掌握。所以,大多数教师望而生畏,远远就躲开了它。

幼儿教师要将国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渗透到幼儿园简单的国画教学中去,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儿教师提高教师艺术素养,继承和发扬传统艺术,教师不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幼儿对大师优秀作品的欣赏,而且要引导幼儿积极感受画面上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焦,从而让儿童的能够走进艺术家的艺术世界,感受画面的意境之美。

一、由欣赏入手,拉近儿童认知造型能力与国画的距离。

以欣赏教学为基础,通过提高自身的国画修养,培养幼儿对国画的审美感知能力,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浸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的培养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因此,在幼儿园开展的国画教学活动应是针对国画的审美教育。

从造型上,大师艺术品与孩子的作品有某些相似性。这是欣赏教育的切入点。

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齐白石也提出:“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这些都充分说明大艺术家们对国画写意精神的认识。而小孩子在学画画的开始,因其年龄小,技法不成熟又总是画得“不全似”。小孩子天真的思想、大胆的表现手法、稚拙的笔法从某个角度上来看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取得了一致。不愧艺术家毕加索说“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去画画”,这也充分说明,孩子眼里的事物、笔下的造型是完全可以和大师作品去沟通的,孩子们欣赏大师作品时,往往会像欣赏自己作品一样,有一定的亲近感。

二、改变传统教学习惯,融入现念。

临摹是学习中国画技法最有效的方法。像《芥子园画谱》就为中国画的传承与发扬立下不朽的功勋。但是在美术教学中如果一味让学生临摹,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弊端。一味的临摹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依赖性,在技法继承上陈陈相因。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从儿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入手。幼儿园的教室里一般都有生物角,种植了可供儿童观察的常见植物,比如:、仙人掌、蝴蝶兰等,可以指导学生将这些花草画成栽种于花盆中,结合环境的摆设,指导学生创作了一系列有关于花的贴近生活的题材。在山水题材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创作幼儿园的一角,或是公园的一角,有小河,屋舍,杂树,果菜等田园风光。在人物题材方面,我指导学生创作了有关于幼儿园游玩、我的一家、快乐一天等题材的作品。

教师还可以创编儿歌,以帮助幼儿了解并掌握国画工具的使用以及绘画中的技巧。例如如何执笔的儿歌:我和毛笔做朋友,拇指食指把笔杆夹,再请中指压笔杆, 无名指来把笔顶,小指也要来帮助。小手稳稳把笔拿,小鸟小鱼都会画。让学生感受国画特殊的握笔姿势及运笔技巧。由于幼儿习惯了拿铅笔,一旦换成毛笔,要控制好笔中的水分和用笔的力度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毅力的考验,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幼儿好奇心的方式予以引导,如利用儿歌即是一种幼儿比较喜欢的方式。

同时,教师应设置一些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幼儿对国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玩墨游戏,熟悉国画中的各种肌理方法,如揉纸法、拓印法、拼贴法、冲水法、冲墨法、吹墨法等,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让幼儿在此过程中能充分感受水墨的韵味。

在《认识浓淡墨》的教学中,老师为孩子们分别准备三只盘子,第一只盘子里滴五滴清水;第二只盘子里滴一滴墨汁、四滴清水;第三只盘子里滴一滴清水、四滴墨汁。开始时老师请幼儿分别用水、淡、浓墨任意画画,等到纸稍微干些后比较看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就发现浓淡区分。

然后,教师指导孩子先蘸水再蘸淡墨(或先蘸淡墨再蘸浓墨),画一画,孩子们通过尝试会发现墨的浓淡层次明显,通过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尝试让孩子们的掌握水、墨调色的方法。

在用笔上,要让孩子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画。先用中锋画各种线条,比如用线条画一块花手帕、一艘帆船等。然后再让孩子学画弧线和圆,而圆形又可以画成气球、西瓜等。画完弧线和圆,接着可以让孩子学着用侧锋画一些事物。当孩子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技巧后,还可以让他们试着用逆锋、露锋、散锋等等。这样,孩子对于学画,始终充满了学习、探索的兴趣。

三、重视幼儿作品的展示,给以正确评价

国画教学范文6

该课是考虑到中国画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中国画的范畴

过于广泛,由相对简单的中国花鸟画入手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

的基本分类和笔墨的知识,该主题主要由三个专题组成:(1)鉴赏中国花鸟画;(2)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本知识;(3)中国花鸟画的创作、传承与发展。通过专题一的鉴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疑问,由学生自主总结出专题二,通过对中国花鸟画创作的基本了解,思考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发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个专题了解不是很多,在平常的学习中接触的较少,不管是讲还是操作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一下学生。

三、学习目标

1.学会鉴赏中国传统花鸟画。

2.初步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产生和具体形态。

3.能够区分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基本分类,学会笔墨基本技法,探索和发现新的中国花鸟画技法和表现形式。

四、教学重点

学会多角度鉴赏一幅中国花鸟画,正确区分中国花鸟画的细致分类。

五、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用笔、用墨技法,在作品中体现构思,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相应的评价。

六、教学活动设计

1.导入

中国画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绘画形式在国际上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产生以及盛行的原因,鉴赏中国花鸟画独特的构图形式“折枝法”,着重理解中国花鸟画“写生”的含义,读懂中国花鸟画的内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活动之一:鉴赏中国花鸟画

(1)集体欣赏视频,体会画面中的意境,导出问题,这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画。

教师:咱们再来欣赏两幅作品:夏尔丹的《静物》,崔白的《双喜图》。根据你们对绘画的理解,能区分出这两幅作品分别属于什么画种吗?

学生:《双喜图》属于中国画,《静物》属于油画。

教师:大家是依据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分组鉴赏来继续学习。

(2)分组鉴赏教师临摹中国花鸟画作品,近距离观察画面中所用到的工具材料。

以宋代画家崔白《双喜图》和南宋画家李嵩的《花蓝图》为例,探讨中国画的造型技法和特点。

教师:这两幅画有什么特点?

学生:笔触细腻,但是立体感不突出,用线条表现形状,色彩清淡等。学生这个时候会有疑问提出,比如:这些作品看起来并不是很美观,没有照片写实,为什么这些花鸟画作品价值很高?

活动之二: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本知识

(1)中国花鸟画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欣赏两幅作品崔白的《寒雀图》和朱耷的《荷石水禽图》,仔细观察他们的画面效果有何不同?

分别体现了中国花鸟画的两种形式:工笔画和写意画。

(2)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有哪些具体区分?

教师首先展示工笔花鸟的白描,淡彩和重彩作品,选择同一幅作品,学生更能直观明白。

展示写意花鸟的大写意和小写意。

小组一学习工笔花鸟的基本技法。

小组二学习写意花鸟的基本技法。

活动之三:中国花鸟画的基本笔法和墨法

(1)通过不同植物茎、枝、叶的绘画总结出中锋、逆锋、侧锋、散锋、拖锋。

(2)体验墨分五彩:干墨、湿墨、浓墨、淡墨、焦墨。

(3)根据兴趣爱好初步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工笔花鸟小组,一组为写意花鸟小组。

①设定选题

②写生创作出速写稿或者根据照片制定初稿

(4)作品的研究和创作

工笔画小组

①把速写稿整理成线描稿。

②在拷贝台上把所要描绘的对象拷贝到熟宣纸上,可以选择铅笔或者毛笔。

③分染。中国画颜料覆盖力弱,颜色单一,需要颜色的重叠铺设,比如说绿色,学生在设色的过程中单纯用三绿,或用藤黄加花青两种颜色铺设两边的效果做比较得出用色的技巧。

④平涂和罩染。渲染和分染完成后,需要的叶子用淡的颜色进行罩染或平涂。

(整理完成成品)

写意花鸟小组

创作或者临摹中国写意花鸟,要求作画者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这个过程是一个在摸索中前进的过程,教师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要适时指导,最后创作出一幅符合标准有意境的作品。

2.作品展示

通过欣赏学生的作品,开展评价活动,促进互相提高。

3.设计意图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本分类和笔墨的基本常识。掌握用笔用墨的技法,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力以及对中国花鸟画进行系统、发散思维的能力。

4.评价方法

(1)学生自评

能总结出自己在本堂课内最大的收获。

(2)学生互评

学生从参与度、参与效果的角度出发,以A、B、C三个等级呈现。

(3)教师评价

课堂内的表现以及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小组进行终结性评价,分A、B、C三个等级呈现。

教师:这节课学习了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完成了花鸟画的创作,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花鸟画该怎样去继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花鸟画是否是不可超越的?

中国花鸟画继续发展下去是否该融合其他领域的艺术手法?

比如,油画、版画等的机理效果?

你认为怎样才能在花鸟画作品中呈现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5.板书设计

(1)鉴赏中国花鸟画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国画教学范文7

关键词:中国画; 课堂教学; 新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42-001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在世界艺术领域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学习中国画不仅有利于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但是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教学观念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画的普及与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能力,以及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能力,我对中国画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运用讲解与体验相结合的方法

技法的学习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单纯的技法练习往往效果不佳,只有让学生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的乐趣,技法的学习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技法才能活学活用。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进行技法讲解外,还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如在教学《中国画的笔法墨法》时,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洒,上下、左右、来回的“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

二、巧把写生与临摹相结合进行教学

在没有进行亲身体验与观察物象的情况下,一味地照本临摹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发展心理学认为,中小学生智慧发展的每个阶段有他们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他们有天生的创造语言的能力。因此在临摹教学的同时我尽可能地多为学生提供写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物象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在写生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对一种事物进行整体观察、局部观察、多角度观察,为创造、表现积累丰富的材料。并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去探索,发现新的表现方法。如:在教《怎样画荷花》时,先引导学生观察:花、叶、花蕾之间的高低、方向、穿插等的组织关系;花的构造、微妙的色彩变化,叶的形状,杆的质感等; 花、叶在不同视角中的造型变化。为了拓展学生视野,还通过多媒体欣赏不同季节里荷花的特征,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积累更多的感性素材。有了充分的亲身体验后,让学生结合临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自由创作表现,往往能创造出出人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用拓印法来表现苍翠欲滴的荷叶,有的用积色法将荷花表现得娇艳无比,有的通过嫩荷与枯荷的表现反映出生命的规律。

三、采用传统手法与现代教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

在运用传统工具材料和笔墨技法的同时,将西画的水彩笔、水粉笔、油画笔、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烯颜料等有机结合,又将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冲水、冲色、吹墨等特殊技法相互揉合,为教学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它的不定性与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学习兴趣。如在画山水画时,有的学生用冲水法表现雨后清新的树林,有的用水拓法来表现明净的天空和湖水,也有的用水彩色来描绘春天嫩绿的树叶,还有的用排笔表现池塘静静的倒影……

四、开拓创新,进行创作与常规欣赏法相结合

欣赏能取人之长,拓宽视野,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美、感受美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将创作与欣赏相结合,让学生欣赏一些同学和名家的作品,感受其中的情境,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欣赏同一题材,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作品,领悟不同画家的不同用笔、用墨、构图以及作者的情感。通过对不同名家作品的构图、造型、用墨、用色等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技法上的感悟。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性格、生活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寓含的意义以及笔墨、构图、题跋中所流露出的画家的内在情感。如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经历、历史背景等,学生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还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以至国家、民族命运的忧喜哀乐之情。他在民族危难之时所创作的《逆风》、《风雨鸡鸣》等画,也都具有深意,画面的形象激发着人们奋起自强的勇气。

五、点评、面评、横评、纵平相结合

国画教学范文8

关键词: 山水画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临摹 写生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具体文化样式之一。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中代表性的绘画形式,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智慧。山水画是高校美术学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学习中国山水画,我们能够了解古人对于自然的哲学态度,发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然而现代中国美术教学最初以西方美术教学体系为模式,即使是传统中国画教学也受到这一影响,在统一的西方模式下自然不易发挥中国画教学的自身特色,导致教学重技而轻理,学生缺少中国画观念陶养,中国画的学习往往停留在对技巧的研究与操作之中。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要将山水画教学目标放在传统文化审美的高度,不能只局限于课程内容本身。高瞻远瞩的认识定位,才能使实际教学不成为简单的认知和技巧练习,应将中国画教学的核心,定位在建立起中国画的审美之中。

目前的教学也多关注教实际效果,重技艺的教学模式使一些教师认为绘画教学就是学生长时间的练习,多画就可达到手法熟练的成效与结果。从教育的规律看,这忽视了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消化与理解的过程。教学的实际也只是短暂的显示成绩,由于认识上的缺乏,成绩很难稳固。绘画艺术本身是一个终生探索的过程,是绘画思想引导了技巧。

树立正确的中国山水画传统审美观是山水画教学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认识就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西式的教学体系下学生的绘画基础是以素描、色彩为主的绘画造型训练,这种的造型观念渗透在中国画教学中,初习中国画的学生会习惯性地拿西画中的“体块、透视”等标准来解读中国画,这种语境上的差异必然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画,造成对中国画判断上的原则性错误。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建立中国画的审美观念入手。当然,山水画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应从美术课程教学的全局出发,协调相关理论课程,在教学目标与课程设置中为培养学生中国绘画美学观服务,需要多门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中的互补协调。

2005年教育部出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突出课程设置的综合性”等原则。方案中不仅保留了原有的中国画实践教学,而且设置了中国画论课程。在这一方案的指导下我们将中国画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看做一个整体,通过中国画论教学与中国画实践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掌握。中国画论教学的参与可以帮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指导中国画的实践活动,从认识上转变观念,完善中国画教学的内容。

以往的中国画教学都是以实践为主,即使是实践课前的理论讲授,也只是对中国画的发展、种类、技法知识、文房四宝等泛泛的讲解,大多数时间是在画。如何在实践教学阶段也以建立中国画审美观念为核心,对此我们作了有益的探索。中国画的学习经过先临摹后写生再创作的过程,目前的山水画教学主要是临摹与写生两个实践阶段,两个环节相辅相承,递进发展,教学内容有差异,但它们又是一个教学的整体。

一、山水画临摹与中国画论

临摹是中国画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而且是建立中国画审美观念的途径。在中国画的学习中多半的时间都在研究学习前人的艺术成就,没有临摹就谈不上发展,临摹阶段应该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中国画论在这一阶段教学中应是重点,一个好的基础是绘画学习成功的一半。

山水画临摹是学习前人的技法经验。临摹从中国山水画基础的画法入手,中国画论教学可针对临摹对传统学习的特点,以中国绘画美学思想为主线,分专题将“传神”“气韵”“意境”等美学观念对学生以分析、讲解,选讲《画山水序》、《林泉高致》等山水画论,结合作品分析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专业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解读作品,“读画”是对绘画作品的一个深入研究过程。临摹前应对所临范本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理解,这样才能“传移摹写”,临摹之前的读画应该结合中国画论的教学从绘画美学思想入手,分析作者的风格流派、审美理想,以及画面中树木、山石的用笔、用墨方法、构图章法,等等。教师除对画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讲解外,也可引导学生了解绘画作者的更多背景资料。这些综合起来都会提升学生临摹时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临摹学习中,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从临摹作品的相像与否的单方面考核,而从审美、技巧(笔墨)几个方面去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基本的树石关系,树石是山水画的基础,掌握树木与山石的画法要求通过笔墨语言来传达。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又是山水画表现最重要的语言,学生是否掌握了中国画笔墨的丰富性,是否很好地传达了原画的气韵与格调。

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在绘画教学中是必需的,再好的印刷品也不及教师在课堂上的点通作用。初学阶段学生的山水画审美体系尚待建立,对临摹作品的选择还缺少判断能力,这时教师的引导很关键。在临本的选择上要注意范本对于初学者的适应性,教师应在每一个学生的临摹之前对临本加以挑选,在临本的选择上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经典性,传统山水画代表作品;笔墨技法明确易学;通过临摹学生能充分得到技法训练;构图饱满典型,使学生感觉到构图的复杂性和变化。

二、山水画写生与中国画论

临摹能使学生体味到中国山水画的美学特征与艺术精神,认识到山水画理,掌握山水画的表现方法。山水画教学的第二阶段是山水画写生教学,写生就是体悟自然,发现山川的美。写生是了解自然山水的直接手段,在临摹教学中建立起的中国画审美观为中国画写生观念奠定了基础,这阶段的理论教学重在使学生理解传统山水写生观念的“悟”。从自然山川所带给人的感受与联想出发,强调“烟云供养、澄怀观道”。在观察中注意朝、夕、风、雨不同气候下的自然的变化,尊重自身感受。结合传统画论对山川感受认识的内容去启发学生,“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林泉高致》)。

如何观察是写生教学的基础。这一问题也就是画论中提到的关于对景时“师目”与“师心”的话题。“师目”即画眼中所见,“师心”即抒发心中所感,中国画处理主客关系时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传统画家观察山川写生时常用“目识心记”,这些在传统绘画美学观念建立起后并不难理解。“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追求使山水成为文人情感所寄托的理想居所,带有“游历”性质的观察方法自然在传统山水中表现突出。如何去观察山川,定点式的观察往往与西画的观察方法相似。而游观却是中国山水画家独到的方式,在教学之中要结合现实,将游观与定点观察相结合,即先体悟山川、“悟对通神”,在进行写生时再坐下来仔细描绘,合理地安排好“师目”与“师心”的关系是山水画写生教学的重点。

教学中山水画写生的方法是直接的对景落墨,这需要学生具备驾驭笔墨的能力,这关联到临摹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山水写生的前提是在对传统笔墨有了一定认识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的写生效果。在写生时,最主要的是如何在准确地表达自己主观感受的同时,也能准确地画出生活气息来”。[1]将所学的笔墨优势如何消化融汇到山水写生当中,在绘画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画的写生的关键在造型基础上对笔墨的发挥,以笔墨传达情感。

中国画论教学与国画实践教学相结合,是为了从单一的技法实践向以理论为指导,全面掌握中国画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素质迈进,教学改革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它丰富了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构建起具有综合特点的课程。

参考文献:

国画教学范文9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画课的意义

(一)彰显中国传统文人的人品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北宋郭若虚称:“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矣。”陈师曾总结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空善”。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墨客的人格修养体现在作品中。国画蕴含着画品和人品的内在联系,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画以人贵等类似的论述在古代画论中很多。人的品格修养决定作品气韵的高低。古代文人的人品包含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逍遥自在,还突出了清高雅致的思想情调和独立的人格精神。

(二)增强外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程大利指出:“中国书画艺术承载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哲学思考,要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必须先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学习国画,首先需要学会使用国画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它们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工具,非常具有魅力。文房四宝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同时也是融合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品,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神韵,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锻炼学生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自信心

学习国画要求学生使用毛笔,并能够熟练运用指、腕、肘和手臂的力量。创作国画需要有耐心,在绘画过程中要做到气韵连贯。初次教授国画时,对外汉语教师往往会从最简单的国画开始教学,例如大写意的花鸟,先求形似,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慢慢地要求神似,避免外国学生在学习国画中产生浮躁情绪,而且可以修生养性,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间接地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通过欣赏名画中蕴含的意境,解读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气韵生动”的国画理论知识相结合。外国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能够慢慢增强他们的鉴赏能力。中国古代文人擅长通过借物抒情的手法表达内心的志向,因此梅、兰、竹、菊便成为古代君子的化身。梅,傲雪不傲骨;兰,清雅幽香;竹,虚心不虚情;菊,冷艳清贞。例如通过欣赏郑板桥的《墨竹》能够分析出他笔下的竹刚劲孤直,具有一种孤傲、刚正不阿的傲世精神。

二、 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画课的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营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堂氛围,采用各种教学手段,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创作,激发学习国画的兴趣,深入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根据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如下:

(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要做到将绘画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模仿练习,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二)开展主题活动课

教师设定一个主题,以展板,展室,画廊的形式展示学生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从而激发学习国画热情 ,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国画课应该注意的问题

国画教学范文10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教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现象,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与教师范画是否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不必说,自然是成人化、模式化的内容,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结果不外乎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先天不足地、过早地、人为地让孩子进入到一个莫明其妙的专业美术圈子里,成为美术教育的牺牲品;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太难学,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我的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国画教学范文11

【关键词】小学国画教学童真童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A0087-01

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是人类绘画史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现行的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国画的教学内容。写意是国画的基本特点,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国画中的写意并不是很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向学生强调国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导致很多学生对国画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国画的写意特点恰恰迎合了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国画教学充满童真童趣,让国画教学更高效。

一、激发兴趣——国画内容的选择体现童真童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对学习内容怀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时,就会以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传统的国画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给小学生提供花鸟、山水、人物等学习内容。很明显,这些内容由于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远,脱离了小学生童真童趣的生活世界,很难引发他们的兴趣。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以童真童趣为主旨,在原有国画题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拓展,加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活动、情境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例如,小学生很喜欢看动画片,特别是对动画片中的一些卡通形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让学生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可感兴趣了,有的同学画了《五福娃一家》,有的同学画了《淘气的蓝猫》,有的同学画了《灰太狼的下场》……由于这些卡通形象是小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因此他们画得特别生动、特别传神。

二、引导想象——国画技法的运用体现童真童趣

写意是国画的主要特点,在国画作品中,作者主要是通过笔墨写意来表达形象、塑造美感的,具有抽象、夸张的特点。国画的写意技法正好迎合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其实,他们在平时的作画中也经常运用夸张的手法。因此,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进行国画创作,通过富有童真童趣的技法来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例如,教学《鸵鸟》。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鸵鸟的图片,然后让他们找一找鸵鸟的基本特征。学生很快就发现鸵鸟的脚很长、脖子很长、翅膀很大。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把鸵鸟的某一个身体部位进行放大的夸张处理,再进行国画创作。这样一指导,学生纷纷开始动手,他们有的把鸵鸟的脚画得特别长,有的把鸵鸟的脖子画得特别长,有的把鸵鸟的翅膀画得特别大……有效地表现出了鸵鸟的特征,很多学生的作品想象大胆、手法多样,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在国画创作中利用变大或者变小的夸张手法,能够让意象的特征更明显的道理。

三、注重求异——国画材料的选择体现童真童趣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在美术课的教学中要使用统一的绘画材料,这样确实有利于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轻松很多。然而我认为,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不妨拓展一下绘画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材料进行国画创作,童真童趣地表现自己的想象空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我爱树木》。我给学生呈现了大量的有关树木的国画作品。在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我提问:“同学们,这些作品都是用毛笔和墨进行创作的,你们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进行创作?”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在接下来的创作中,有的用树枝代替笔进行创作,有的用手指和手掌代替笔进行创作,有的用毛笔沾一些不同颜色的粉笔屑进行创作,有的则把铅笔削成粉再以手指做笔进行创作……学生摆脱了传统的国画材料的束缚,创作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作品。没有拘泥于学生用传统的国画材料进行绘画创作,而是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材料进行创作,这样,就把课上“活”了,学生也把画画“活”了,学生在寓玩于学的过程中张扬了自己的个性。

总之,在小学国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要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从国画的内容、国画的技法、国画的材料三方面人手进行适度拓展。这样,才能把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当代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丰富和发展小学美术教育。

(责编:雷靖)

国画教学范文12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中国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170-01

中国画亦称“水墨画”,它以笔墨为载体,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文化艺术的象征和瑰宝,是一方艺术创造与思想升华的沃土。因而,在小学开展广泛的中国画教学,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特别是我所任教的农村学生是初次接触绘画中国画,初次使用毛笔,用笔用墨不习惯,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能,我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 从用笔用墨入手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在于“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笔到墨随,有笔必有墨。在第五册第一单元介绍了绘画中国画的墨色和点线面的构成,让学生体会图画工具的基本使用和下笔成形意识,这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应扎实学生基础。

学习国画,首先要学用笔。笔法,是运用毛笔的方法,包括执笔法、笔锋的运用和各种用笔的技法。各种运笔方法各有不同的趣味,选择和发现适合自己的笔法,常常是构成自己画风的重要因素。以下四种笔法,风格迥异,要求学生多练,掌握运用。

第一,中锋笔——笔锋在上居中,笔杆垂直于纸面,由上向下或由左到右运笔,有浑厚、刚韧、劲挺的意味。

第二,侧锋笔——笔锋在左、笔根在右,笔杆向右倾运行,反之亦然;或笔锋在上、笔根在下、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运行,有松动、秀逸的味道。

第三,逆笔锋——笔锋在前笔杆向后倾斜,朝笔锋方向运行,有苍茫、古朴、老辣之意。

第四,顺笔锋——笔杆横卧,顺笔杆方向横抹或顺拖,有潇洒、活泼、利落的感觉。

笔、墨、水三者是鱼水关系,不沾水、不沾墨的净笔不会出形,纯水、纯墨不用笔也难上画面。故有用墨得体,则墨色有精神。在教学中我把“墨分五色”作为用墨的指导原则,学生在理解“焦、浓、重、淡、清”五色的意义后,引导学生大胆实践,浓淡搭配有度,湿墨、干墨对比自然。

二 从名画欣赏入手

名画欣赏是小学绘画的重点。通过名画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欣赏中国画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习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激发他们学习和发扬中国画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结合实际着重做了以下两点:

第一,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名画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绘画技巧。我在教学第九册《水墨画动物》一课时,选择了齐白石的《群鱼》《螃蟹》、徐悲鸿的《奔马图》、林风眠的《舞》等四幅名画让学生欣赏。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倍增。

第二,结合地方艺术活动,积极主动参与名家、名画欣赏。如2008年举办的“百名画家画温州”活动,百名画家来到楠溪江的石桅岩、岭上人家、丽水街、狮子岩等景区景点采风,创作楠溪江优美山水风光作品。通过简介作品作家,分析技法特点,找出笔墨规律,来品味家乡山水之美。还有每年组织学生欣赏我们永嘉文化艺术节上的中国画展,研究临本布局,陶冶情操。

三 从临摹白描入手

学习掌握传统的中国画,对初学者来说,有效的途径是“临摹入手”。选择有临摹价值的古今作品,学习掌握传统的笔墨技巧,体察古今人的用心。

临摹时,先指导学生“读画”,做到心中有画,切不可看一眼画一笔,也可以用铅笔在宣纸上画草图,仔细观察,用心作画。

临摹作画的一般步骤是:(1)读画(做到心中有画);(2)临摹(用铅笔画草图);(3)落墨(落墨要谨慎);(4)着色(用手涂的方法);(5)整理(纠正不当之处)。

白描是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即单色水墨画。学写意画从工笔白描入手,有利于严格造型训练,便于用线造型,懂得传统用笔真谛。对初学学生,在教学中我把注意力放在形体比例结构上,用在墨线的勾勒上,即指导学生用毛笔工具,采用国画线描形式进行有水墨特点的素描练习。

四 从范画指导入手

学生爱模仿,教师示范作画,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作画的步骤,运笔的方法,墨色在宣纸上的显现等作画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梅花》作画时,我采用边画边讲的范画指导教学方法,并做适当板书,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效果很好。

作画步骤方法如下:(1)用重墨、干笔、侧锋画老干;(2)在老干转折处画分枝;(3)在分枝上加小枝和辅枝;(4)用朱点花瓣(画在枝上);(5)在梢头上点花蕾;(6)用重墨点花蕊(七蕊);(7)用浓墨点花萼。

以上四点,是笔者粗浅的教学体会。除此之外,还应当进行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通顺.绘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奚传绩.美术鉴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