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

时间:2022-08-04 06:41:06

国画教案

国画教案范文1

关键词:动画专业 教学案例 电子教材 研究与制作

中图分类号:G434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995)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告诉发展,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人机交互性、信息的多样化和集成性将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基础,而动画专业课程所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电子教材是对传统纸质教材的一大突破,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动画案例电子教材引入课堂,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真实动画案例或项目的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各个环节的联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大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正文

一、动画专业教学案例研究与制作

当代教育的项目驱动法教学法,是教师将实际项目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动画专业的课程在强调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紧贴动画项目制作中的各个环节与模块,因此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动画案例,并了解动画团队在制作动画项目中的每一个步骤。

动画案例制作主要学习围绕着项目需求,进行镜头的设计、动画的制作。并如何在有效的在项目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进度,同时强调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材质灯光主要包括场景灯光布置,场景材质调整,场景贴图制作等内容,以实际项目规范要求全程进行指导制作。特效案例制作主要是以在动画镜头基础上,考虑特效制作电脑运行的硬件问题,同时讲解优化制作以及根据需要快速完成效果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技能的同时强调提高效率。

二、动画专业电子教材研究与制作

电子教材不同于一般的文字教材,它涉及到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多门技术的应用,全面反映实际动画案例或项目的制作过程。

1、制作绘画过程的教学视频循环使用

绘画过程教学视频,是通过利用电脑软件,在教师进行实践课教学或绘制动画作品的同时,同步录制教师绘画的过程,记录绘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可以在视频录制完成后反复播放,供学生学习,教师在课上使用录制的绘画视频,用以详细的分步骤讲解绘画过程教学。

2、制作虚拟仿真课件

虚拟仿真课件,是对动画案例制作过程中较重要的环节,如二维动画场景角色的绘制,三维动画模型建立,利用虚拟现实模拟制作过程,并加入互动程序,形成虚拟仿真课件,把讲授内容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交互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阐述动画原理,并反映较新的动画技术和工艺,具有直观性、容纳信息量大、形象性强、易于掌握等特点。

在制作电子教材及其内容时,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体系上

从动画专业要求出发,从整体上考虑专业的课程设置,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要求一定的互动性。

(2)内容上

不论什么形式的电子教材,都需要反映现代动画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并选择一些同类别的教学视频,做成专题,形成系列。

(3)互动性

利用虚拟仿真课件,学生采用电脑操控即可了解相应的动画制作流程,而且能很快建立较深的感性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动画技术与工艺。而绘画过程教学视频,针对动画课程特点,应结合传统教材和动画案例制做成可清晰、流畅播放的视频,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反复观摩学习详细的动画制作过程。

三、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研究制作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1、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研究制作的意义

动画专业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强化职业所需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社会、行业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同步,突出教、学、做的有机结合。作为动画专业的高等教育学院,更加需要贴近实际项目制作的案例作为教材或参考资料,把项目带到教学中去,以严格规范的制作要求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始终让教学不脱离实际制作要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本院动画专业成立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制作经验,出版和发表了一部分优质的针对与动画各个环节的专业教材,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诞生了一批高水准的原创动画短片,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教学成果,让更多动画专业爱好者参与到原创项目的制作中来,计划制作一批高水准的动画案例电子教材(如绘画过程教学视频和虚拟仿真课件)将为广大师生与动画爱好者呈献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2、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研究制作的应用前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告诉发展,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人机交互性、信息的多样化和集成性将是未来教育技术的基础,而动画专业课程所具有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特点又决定了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电子教材是对传统纸质教材的一大突破,并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随着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作为动画专业的制作技术更新极快,电子教材也将随着动画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升级。总之,将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动画案例电子教材引入课堂,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真实动画案例或项目的制作过程,使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各个环节的联系,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极大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研究。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高校动画专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推广和发展动画课堂的教学方法将有利于我国教育方式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在动画市场对动画专业人才亟需的F状中,对高校动画专业教学的创新是必要的,而通过对动画专业教学案例及电子教材进行研究与制作,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市场徐需求的教材,从而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专业动画人才,从而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永卓. 当前高校动画游戏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3)

国画教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美术理论;课程;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但在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比较少。缺少弹论性指导和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运用案例教学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典范来呈现实际教学中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主动探究学习,进而把握之中的基本原理、问题解决技巧等,促进学生的实践体验,进行评价反思,培养学生对实际教学情境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撰写或编辑起来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或案例研究,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对一些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高师美术学理论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以一些典型的美术教学现象为媒介,以问题为向导,分析体验再现的、真实的美术教学情境,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与自主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运用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两方面的意义。

美术理论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论和后现代教学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已知识经验的过程,将主体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活动相互联结,进而成为内化的知识经验。美术理论类课程案例教学通过创设美术教学论、中外美术史、汉画像石艺术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情境结合,从而建构起自己的亲身体验与内化知识。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预测的教育领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转化和过程之中。在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手段等环节案例教学都依据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激发提升。

二、美术理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法在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需要将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作为相互关联的部分,引导学生把美术教学理论与技能运用到教学情境中。案例课程的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比如,录像案例《苏州园林》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案例在教学中施行的步骤包括案例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案例呈现、案例讨论、诠释与总结。案例教学在本质上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案例教学可说是随着系列问题不断深入的思维激发。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要展开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观看案例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录像形式的案例比较感性鲜活,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运用;案例教学进展到更深层面时,可使用凝练的文字形式的案例。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运用人物角色扮演、视频播放、实地调查、艺术作坊考察、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新型的案例呈现形式。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师美术理论课程中的开发运用

美术教学论课程包括美术教学的前提、美术教学理论的基础、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中国学校美术教学的历史、美术教学设计、美术教学的内容及方法、美术教育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美术教学研究、美术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美术教育教学原理的认识。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在开始接触美术教学论时会对定义、原理等抽象概念感到枯涩、乏味,由此学习兴趣缺失。引入案例教学,在感性切入的基础上原理更简明清晰,使教学原理和教学实例一体化,具象与抽象结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可使学生体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教育教学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学教育教学实际景况。通过教学录像等创设现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

中外美术史是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提高学生美术理论水平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中外美术的整个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优秀的美术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艺术形式,重点放在绘画部分。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全过程,并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美的鉴赏能力。通过对中外美术史历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引发学生对中外美术史料的把握以及对美术发展规律的探讨的兴趣,掌握美术史学习和研究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美术史以及从事艺术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中外美术史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等。

唐代绘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代,革故鼎新,形成了恢弘豪放、雄健宏大的风格。以唐代人物画单元探究学习为例开展案例教学,可分为兴趣导入、分组探究、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展示探究成果、相互评价五个阶段。兴趣导入:了解唐代人物绘画发展概况,搜索相关书籍做好笔记,并分组;各小组接受学习任务,并制订学习计划。分组探究: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校园局域网上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以及因特网上查找的信息,了解唐代人物画文化背景知识及技法;各组将获取信息整理归纳并为制作演示文稿作准备。实践体验及信息搜索:学生通过教师的唐代人物画师生互动网页,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一幅唐代人物画进行临摹,对唐代人物绘画进行切身感受;学生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探究成果:各组发言人通过多媒体制作的演示文稿,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学生通过发言人的讲解体会唐代人物画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解答由发言人提出的本组研究的问题:根据演示文稿对唐代人物画不同风格的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相互评价:最后各组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谈谈对人物画现代地位的亲身体会,发表自己对人物画与不同艺术题材之间相互作用的看法,畅谈振兴人物画的想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教师做总结。使全体学生对唐代人物画这一艺术的理解更深刻。本案例通过系统的对唐代人物画的探究学习,结合情感体验,使学生了解唐代人物画的基本特征,使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精神得以传承与发扬。重点对历史政治画与绮罗仕女画进行探究,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设置,学生通过调查、比较、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掌握绘画艺术风格,进而进行临摹与创作,培养学生审美情操。

汉画像石艺术赏析主要讲述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汉画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分析汉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汉画艺术的美术史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汉画艺术奠定深厚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民族和I徐州地区的艺术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发扬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对徐州地区的文化特色,汉画像石做赏析式讲解,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应用性、实践性。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课程设计、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播放汉代画像石视频资料、图书馆阅览画册,以及参观国内画像石博物馆等。例如学习徐州地区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包括徐州狮子山楚王陵汉墓、徐州汉画艺术馆经典藏品、徐州白集画像石墓的图像配置和观念信仰和徐州茅村画像石墓考察与研究;学习作为传统文化元素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古为今用,从袁运生的油画作品看汉画像石在中央美院教学的具体应用为案例,探讨汉画像石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产业化开发。充分利用徐州本地区丰富的楚汉文化艺术资源,在实地考察中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关注,提高作为文化传播者与传承者的文化自觉性。

对案例教学的评价不应只限于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终结性评价,而应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过程性评价,绝对评价、相对评价与个人内评价相互结合,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与校外评价共同进行,从而对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使学生内在素质得到成长,教师持续反思提高教学技能与智慧,促进优质课程的生成。

参考文献:

国画教案范文3

一、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元素的教学应用

高校教学是动画事业的起点,课堂教学,就应当立足于民族化、原创性的艺术价值观。对浙江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艺术元素进行研究,吸取其精华,提炼其内涵,将其引入动画创作的领域,融入高校的动画教学实践中,将会起到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动画高级人才,提升原创动画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进而改变本土动画一味模仿外国、缺乏本土特色的局面。第二,传承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浙江地域特色文化,促进浙江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具体结合课程包括:动画角色造型设计课程、动画场景设计课程、原画设计、FLASH动画、漫画与插画、动画短片创作等课程。

(一)课堂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分析优秀案例,讲解这些案例是如何借鉴传统艺术,从而形成独特风格,使学生了解如何吸收浙江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髓,借鉴其中的艺术风格和造型元素,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动画作品。通过对案例设计过程的剖析,使学生能够了解整个设计流程,学习并掌握其中的方法。2.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入实践项目,这个项目有虚拟的,也有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设立组长,明确组员的分工,每组完成一个项目。学生通过调研与查阅大量资料,从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中获取灵感,借鉴其造型设计手法,提出创作方案和构想,与企业动画师进行沟通与探讨,从而确定创作方案,制作出有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特色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实践与应用

1.展开调研与搜集素材安排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展开实地调研。学生先后赴浙江省博物馆、西湖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地进行调研,直观而深入地了解了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文化。同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搜集大量了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相关图片,作为创作时的参考资料。2.研究与提炼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研究其中的艺术风格,提炼造型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大量课堂练习,绘制大量的角色设计的草图。针对人物进行造型提炼,吸取人物中的造型特点,把握适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提炼出来的人物面部造型圆润,神情喜悦;人物服饰,线条柔和,并提炼出人物圆滑的曲线形体特征。在《漫画与插画》、《动画场景设计》等课程中,指导学生提炼出丰富的场景元素,注重表现具有象征意义和夸张效果的场景。夸张其中的景物设计,利用嫁接手法,移植、拼合其他的景物元素,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在《动画短片创作》、《FLASH动画》等课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其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创作,创作出具有原创性、民族化的动画短片。3.创意与创新设计在一系列的动画课程中,指导学生结合浙江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并依据提炼的造型元素,进行创意构思,设计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动画作品。在一系列的动画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探索和尝试多种不同的动画表现风格;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既要突出民族化艺术内涵,又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迎合市场需求。

(三)教学成果

1.学生作品通过对浙江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教学应用研究,融入一系列的动画专业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创作积极性高涨,课堂教学反应良好,并受到广泛好评。2.竞赛成果在本课题的实践环节中,引入设计竞赛,以竞赛促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能积极相应并参与其中。利用本课题的课堂实践成果,结合竞赛设计要求,创作出富有浙江传统工艺美术艺术特色的动画作品。辅导学生参加的设计竞赛包括:指导学生参加“杭州市大学生科普动漫创意设计竞赛”,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白金创意比赛”,获入围奖;指导学生参加“中韩现代广告设计大赛”,获铜奖;指导学生参加“安吉竹文化跨界创意设计竞赛”等。

二、与当代动画教学体系的融汇思考

中国动画事业的原创性和本土化进程,需要从中国传统、本土文化中吸取养分。忽视民族文化传统,一味跟风外国动画风格,是不可能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动画作品的。高等院校的动画教学,是培养原创动画人才的园地。因此,高校动漫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如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引入民族文化意识,并且付诸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民族文化与动画教学体系的融合,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艺术中吸取创作灵感,创作出本土化特色的动漫作品。此举将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动画高级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促进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作者:赵熙 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

国画教案范文4

关键词: 盘子画 案例研究 作品展示 成果展示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中小学全面铺开。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一方面通过课堂与课外开发并利用中学美术教材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美术课程资源。

我在教学中开设了盘子画作为美术活动内容之一,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认识。

一、理论依据

(一)增强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并利用好美术教材。

中学美术教材是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发挥教材功能。

(三)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

二、实践研究

下面我以盘子画为例,谈谈实践研究。

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案例――绘制中国历届主席5个,十大元帅10个。

设计思路:通过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案例研究,让学生了解我校的特色课程。盘子画的绘制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用水粉绘制颜色鲜艳,容易出效果,同时学生是天生的想象家,绘制盘子画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空间。盘子画绘画步骤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在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其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盘子画”的绘画工具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写生人物比例准确、有一定的体积感。

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动手绘制的方式,经过了解、探究和体验,掌握盘子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理解盘子画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学习和了解《盘子画》的绘画工具和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以讨论与动手绘制的方式,经过了解、探究和体验,掌握盘子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理解盘子画的审美价值。

(一)盘子画活动场所。

我校的美术室和美术展厅。

(二)课前准备。

1.学生自带白色瓷盘:8寸白色瓷盘10个,12寸瓷盘5个,水粉颜料、水粉笔、圆珠笔、剪刀、胶带、绘制好的铅笔十大元帅和主席简笔画人物稿。

2.教师准备复写纸。

(三)活动过程。

1.趣味性导入。

(1)教师问: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十大元帅是谁吗?学生回答(、、、、、、、、聂荣臻、)。

(2)新中国历代主席是谁?学生回答(、邓小平、、、)。

(3)这些人物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也非常了解他们的故事,那我们把课前绘制的简笔画人物拿出来看看,师生互评。

(4)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盘子画――人物。

2.欣赏其他学生盘子画作品。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厅的盘子画作品,让学生了解盘子画绘制方法。

3.分小组合作。

分三组,五人一组,每个人分别选择一个人物:12寸白色圆盘绘制中国历代主席头像5个(、邓小平、、、),8寸白色圆盘绘制中国十大元帅(、、、、、、、、聂荣臻、)。

(四)教师直观演示盘子画人物绘制方法。

1.在A4纸上打好铅笔简笔画人物稿,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简笔画人物,下面放上复写纸,用胶带粘贴在白色瓷盘上。

2.用圆珠笔翻印到白色瓷盘上,教师演示,教学生最后用红色的或者蓝色的圆珠笔比较清晰。

3.水粉上色,先上深色,然后浅色,调色注意重色加黑色,浅色加白色水粉。

(五)学生绘制,教师个别指导。

1.学生绘制盘子画,教师巡视。

2.强调水粉不要涂得太厚,干了容易裂。

(六)学生作品展示。

1.学生盘子画作品:选择8个展示。

2.小组讨论:你觉得哪幅盘子画作品自己比较喜欢,说明你最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不够好?怎么改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优缺点,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作品展示和评讲。

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优秀盘子画作品,说一说用色、构图和人物脸部处理的一些独特之处。

小组讨论:你觉得哪幅盘子画人物作品自己比较喜欢,说明你最喜欢它的哪些方面?哪些方面不够好?怎么改进?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优缺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我在教学评价中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个性表达,以鼓励为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启发为原则,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

三、教学反思

(一)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以盘子画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盘子画课程教学开展后,全校许多同学自发成立了多个盘子画社团,他收集资料,主动设计盘子画作品,经过努力,盘子画绘制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花鸟画、十二生肖、脸谱、太极人物、风景、装饰花卉等。

2.盘子画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

盘子画大量优秀作品展示在校园展厅,成为我校一大特色,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白色盘子进行美术创作,同时积极动脑思考,变废为宝。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一切绘画题材都可用于盘子画创作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当今,对盘子画进行美术教学案例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生活质量,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

4.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促进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创作手法熟练、内容丰富多彩。创作的优秀作品形式多样,学习变得主动。

5.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有所提高。

盘子画用于学校美术教学中已有七年,对盘子画进行美术教学案例研究,从根本上为自身的专业成长打下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础。我获得了创造的广阔空间,是一次自身专业的成长、对教育真谛的领悟。盘子画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教师职业的解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的是智慧的解放、创造性的解放,实现的是自身专业自、课程决策权的回归。

6.尝试利用剪纸进行喷漆的方法,丰富盘子画教学内容。

利用民间剪纸方法进行喷漆盘子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盘子画的创作乐趣。所绘制的盘子画造型简练,图形与镂空的点线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给人以韵律优美、节奏和谐的美感;可以借鉴剪纸的方法创作盘子画,这样的美术作品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美学价值。

(二)成功与不足。

我希望通过盘子画在农村美术教学活动案例研究,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记录活动的文献资料,并为其他农村中学提供一些实战研究案例素材。

这次的案例研究,我把中国的历届国家主席和十大元帅作为绘画主题,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使学生意识到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题材。

在绘制盘子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强、兴趣浓厚。但是对于人物的技法上不能深入刻画,造成颜色单一,立体感不够强,有待以后加强练习。整体上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盘子画绘制中,非常投入,我对于学生的作品还是非常满意的。盘子画在美术展厅展览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学生放假回家利用家里的盘子绘制,所以盘子画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提升我校校园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艺术课程标准解读[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王大根.谈谈美术课的单元化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2001(3).

国画教案范文5

大屏幕投影教学方案

高校课堂承纳人数众多,在教课时演示画面大屏幕且清晰,成为高校最重要的投影要求。爱普生展出的大屏幕投影教学方案由EB-C760X、CB-C4650组成,均可投射出100寸~150寸的大屏幕演示,十分适合各类学校礼堂的使用,为用户带来大屏幕、性能稳定、清晰明亮的画面演示。

组成大屏幕投影教学方案的爱普生EB-C760X、CB-C465分别拥有5000和5200的高流明,3000:1和5000:1的超高对比度,分辨率均高达XGA,所以能展现出高色彩亮度及清晰、明亮的画面,不会让学生们对于画质的担忧而影响其课堂学习质量,而且具有高稳定的性能。此外,本套方案CB-4650支持镜头位移功能,方便投影机在不同教室进行安装,十分符合各大高校教室使用。

高清无线智能设备教学方案

更引人注目的是爱普生高清无线智能设备教学方案。此方案支持Screen Mirroring无线连接,支持WiDi和Miracast设备的无线连接,并且能实现1080P的无损无延迟传输,可轻松实现移动教学,为投影机用户打造了全新的投影模式,让课堂演示及教学更加的自由便捷。

爱普生CB-1985WU拥有4800高流明,对比度高达10000:1,WUXGA的超高分辨率,可投射出高质量的画面。此外,还可一键梯形校正,大幅提升教育、商务用户的整体教学及办公效率,打造一种全新的投影模式。

超短焦互动教学方案

互动式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设备界热门的话题之一,爱普生展示的超短焦互动教学方案,让与会者大开眼界。该方案由爱普生CB-1430Wi支持,完美展示,满足多媒体投影的超短距离投影的需求。不仅能实现超短焦投影、大屏幕投影,更能实现手指触控功能、内置白板功能 。还可实现两台CB-1430Wi投影机的双屏拼接,方便课业分享,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为用户提供全新升级的交互式投影体验。

超短焦互动教学方案采用爱普生CB-1430Wi,拥有高达3300流明,10000:1的高对比度,分辨率达到WXGA,不仅能够保证投影出明亮、清晰的图像,而且能满足多媒体教室短距离投影的需求。支持的手指触控功能、白板书写等功能,升级的互动软件带给用户全新体验,让现代教学趣味无穷。

互动体感教学方案

在此次展会上,让人觉得非常炫酷的就是互动体感教学方案。由爱普生CB-G6170配合体感设备打造的互动体感教学方案,可实现新的人机交互体验和信息输入,随时玩体感教学,轻松打造一个轻松体感教学环境,畅享120寸大画面和体感互动带来的乐趣。

爱普生CB-G6170,拥有6500的高流明,实现5000:1 的高对比度,分辨率高达XGA,画面清晰度高清靓丽。此款投影机还能够实现360 度旋转投影,以应对不同的投影角度需求,使投影应用于各种场所,比如一些模仿课堂(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的使用,并且能实现120~150寸的大屏幕投影,为教学带来充满趣味性的互动体验。

3D教学投影方案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爱普生展出的3D教学投影方案。该方案由两台高端工程投影机CB-G6750WU组成,让老师教学内容更具场景化,更加逼真。

方案采用了2台CB-G6750WU高端工程投影机实现了被动3D方案,与其它3D方案相比,可谓优势多多。首先该方案在演示过程中无闪烁,无视角限制,适合长时间观看;其次配合EPOSN原厂的被动3D套装,轻松实现高亮度3D方案,让师生享受高亮度教学体验,该方案同时适用于各类3D教学和模拟仿真实验室。

方案使用了爱普生CB-G6750WU,其色彩亮度高达6000流明,WUXGA的高分辨率,5000:1的高对比度,呈现的画面逼真、高亮,并且可投射比例为16:10,120寸的大屏幕,将教学内容立体直观展现,有效地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程内容。另外,还支持镜头位移功能,使用更加灵活,真正用3D功能营造出与众不同和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

双通道融合投影教学方案

国画教案范文6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1922年新学制和新课程的改革,无疑是一次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它是“适应时势之需要而来的”,是“应时而兴的制度”,是“颇有独到之处”的。

一、1922年教育改革的背景

1922年的教育改革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重要影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由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思想领域异常活跃。一方面是封建儒教权威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各种主义、学说的传播。这—时期,—批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开始学成回国。如,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约翰·杜威研究教育的胡适、陶行知、蒋梦麟,都是在1917年先后回国的。他们回国后,一方面带回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还促成—批倡导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美国教育家,如杜威、孟禄(Paul Monoroe)、推士(G.R.Tuiss)、麦柯尔(W.A.McCall)、帕克赫斯特(Helen Parkhurst)、克伯屈(William Heaardkil Patrick)等,来华讲学和考察,宣传他们的思想主张。①1921年9月,孟禄来华伊始,曾两次与上海教育界人士讨论学制问题。同年10月28日,还专程赴广州参加第7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新学制的制订出谋划策,“其言论主张直接影响于会议,间接影响于今后教育界”。1919年4月30日至1921年7月11日,在胡适、陶行知等人陪同下,杜威的足迹遍及奉天(今辽宁)、直隶(今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湖南等11个省和北平(今北京)、上海两市,作了70余次演讲。他所提出的著名的“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口号,以及所提倡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点等,对1922年新学制和新课程改革,产生了直接影响。此外,这—时期来华的美国教育家推士的科学教育方法、麦柯尔的教育测验法、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等,也都为这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参照模式。

1922年11月1日,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标志着新学制的诞生。新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克服了旧学制中“不管社会需要,不管地方情形,不管学生个性”的弊端,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次进步。同时,新学制将中国教育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段。普通教育阶段模仿美国的“六、三、三”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一直沿袭至今。为此,学界普遍认为,“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1922年新学制是一座里程碑。它的诞生,是中国教育界注意博采中外、‘明辨择善’,力求创立—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学制系统的重要标记”。

二、颁布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

1920年,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教务长的陶孟和到英国考察教育,曾托前驻京使馆秘书Prideaux Brune调查当地的美术教育。后来,陶孟和又邀请著名心理学家汪敬熙将Brune写成的《英国的美术教育》调查报告翻译成汉语,刊登在当年的《新教育》杂志上。该调查报告指出:

今日,美术教育最可特别注意的新趋势,就是一般关于美术教育的议论,都是根据一种新观念,与旧日观念完全不同。从前最普通的观念,以为美术是一种贵族的娱乐,是一种奢侈品,是一种特别而无实用的活动。以美术的兴趣,为一种少数阔人的嗜好;以美术的创作,为一种特别少数人之事业。现在普通的新观念,在教育上势力日渐扩张。就是以美术为一种人类普通活动的自然表现。美术的能力,不是几个天才独有的,是人类通有的。

这个新的美术观念,在英国教育政策上有两层影响:(1)从许多证据上,可以证明英国打算扩充美术在国民生活上的地位及势力;打算把美术看做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2)更有一种同样显著的运动,去求美术与实用联合。近来力求美术学校的活动与工业的活动相连络。并希望美术教育的职业方面,须尽力发展。从这两件事看来,可以见出这种运动的影响。上述两种目的(普通目的,及职业的目的)又由美术教育各方面显出来。

调查报告中提到美术教育应“看做普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的观点,以及美术教育具有“普通目的及职业的目的”的观点,无疑对1922年我国中小学图画教育改革是有启示作用的。

1921年,俞寄凡在《新教育》杂志上发表《日本图画科手工科的新教育》译文,介绍日本最新的美术教育动向:日本将图画从描写方法上分为“临画”“写生画”“记忆画”“考案画”四种;图画教授应有“理论”“实习”“鉴赏”三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要“发挥图画教授的价值”,强调“不同教科密切联络”等新的美术教育思想,对1922年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的制订以及教科书的编写也产生了—定影响。

1922年在改革学制的同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组织了“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聘请各学科专家开始草拟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着手进行新课程改革。1923年6月4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了新学制《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由宗亮寰负责起草;《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由刘海粟、何元、俞寄凡、刘质平负责起草。引人注目的是,这时小学图画科的名称改为了“形象艺术科”。据起草《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的宗亮寰解释:

形象艺术这个名称,向来不甚流行,为什么新学制的课程中要用这个名称呢?其中却有一段历史:我国在新学制没有颁布之前,小学各科都照民五(民国五年)所颁小学校令设置;术科中有了手工,图画……等科,大致与日本的小学科目相仿,到民七(民国七年)以后,有许多注意研究的小学,觉得从前的分科方法不甚精密,图画手工两科的性质不同,而材料往往划分错误,如剪纸贴纸,并不合工艺性质,却归入手工科中;工作画与工艺品有直接关系,却归入图画科中。如果这两科由一个教师担任,固然没有大妨碍;如果不是一个教师,就有互相隔膜的弊病。于是参照美国小学方法,依材料的性质划分为“美术”“工艺”两科,内容也比从前扩充了许多。到民十一(民国十一年)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成立,经过许多人的讨论,觉得“美术”这个名称,范围太大,就把它改称“形象艺术”,同时把“工艺”也改称“工用艺术”。

据王震编撰的《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记载,1923年《小学形象艺术课程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颁布之后,当年的8月4日,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第四届大会在上海举行,专门组织讨论新学制小学艺术科各科课程实施法。会议采取公开办法,凡小学和初中艺术科教员及艺术教育研究者均可到会讨论。据报道,当时参加会议者有百余人。可见,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的颁布,在当时中小学美术教师中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

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具有许多开创性之处,现归纳如下:

1.首次将“欣赏”一项,作为中小学图画学科的学习内容列在了课程纲要之中,并指出:“欣赏一项,向来大家不甚注意。但在普通教育的美育上很为重要。我国社会欣赏美术的程度很低,学校中应该特别注意。所以,学校宜设法多备些美术品,使儿童时常欣赏。”

2.首次将图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做了规定。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欣赏、制作、研究三个方面。其中:(1)欣赏,包括儿童、教师、艺术家作品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欣赏;东西方建筑艺术欣赏;自然景观、动植物的欣赏等。(2)制作,包括:绘画、剪贴、塑造三种。(3)研究,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美的法则”。中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理论、观察、实习三个方面。其中:(1)理论,主要教授有关色彩、透视、素描等方面的基本理论。(2)观察,要求学生观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色彩、纹样、形状等,甚至还要求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会、工艺展览会,来研究现代美术作品。(3)实习,主要让学生进行一些美术技能方面的训练。

3.首次将西方美术教育中有关透视、人物画、色彩、素描、图案画的知识以及构图与美的法则等理论,系统地写入到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之中,奠定了中小学美术学科的理论知识体系。

4.首次制订了针对中小学生毕业时,图画学科应达到最低限度的标准。

总之,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对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不容低估,在中国近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编写新的中小学图画教科书

1923年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颁布之后,促进了当时图画教科书的革新。在“以儿童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科书编写突破了传统,开始注重从儿童本位角度对教科书编写的探讨、研究;注重教学内容与儿童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以及对学生观察与思考的引导作用;注重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的美术理论与技能学习,来增进学生对图画学科的兴趣。

笔者见到1923年新学制中小学图画课程纲要起草者宗亮寰、何元、刘海粟等三人分别编撰的三套中小学图画教科书,现介绍如下。

(一)《新学制形象艺术教科书》

此套教科书由宗亮寰编纂,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共计12册,32开。其中前8册,1924年1月至5月初版,供初级小学学生使用,每学期1册;后4册,1925年9月初版,供高级小学学生使用,每学期1册。(图1)

此外,为配合此套教科书的教学,还编写了《新学制形象艺术教授书》6册,大32开。其中,前4册,1924年3月初版,供初级小学形象艺术科教员使用;后2册,分别于1925年8月和1926年1月初版,供高级小学形象艺术科教员使用。

此套教科书的特点如下:

1.以故事形式导入,增加低年级儿童学习兴趣

此套教科书前4册,为了使低年级儿童学习时增加兴趣,要求教师每单元都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黄真民,其妹妹名叫黄爱华。以教科书第一册“把花插在篮里——着色”单元为例,教师的导入语为:

一天,真民、爱华在农家屋子旁边看花,心里很爱,农家的老妈妈,知道他们的心思,就采了好几枝送给他们。他们很感谢的回到家中,送给母亲看,母亲也很欢喜。后来真民把这几枝花都插在一只花篮里,觉得更加好看了。现在看书上的样子,不是很好看的吗?篮中有几朵花,左面的一朵,为什么只见半朵?篮外为什么还有一枝?这许多花是什么颜色?花篮是什么颜色?大家会把他著起色来吗?(图2)(图3)

2.逐渐加入简单文字说明,以便中高年级儿童自己学习

《新学制形象艺术教授书》中指出:

从前我们上形艺课的时候,常常讲到真民和爱华的故事,想大家都记得的,现在我们年级高了,没有时间多讲故事;大家要留心书上所讲的事情和自己所做的功课了,大家会吗?

为此,此套教科书从第五册起,逐渐加入简单文字说明,便于儿童自己学习。以第五册全册的文字说明为例:

第一课,取景法,怎样好看?第二课,把自己见过的景致画在里面;第三课,浪花上的游戏(欣赏);第四课,湖边夜月,怎样剪贴?第五课,颜色的明暗和应用,哪一种样子好看?第六课,苹果、橘子、金橘、橄榄,怎样着色?第七课,秋景,要添什么?第八课,金鱼,怎样着色?第九课,游山,怎样做成的?第十课,秋色(欣赏);第十一课,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画法;第十二课,用正方形剪成的花样,怎样剪的?第十三课,方格子,里面添画些什么才好看?第十四课,比比大小;第十五课,怎样做起来有意思?第十六课,怎样才好看?第十七课,哪一张画得对?第十八课,听说(欣赏);第十九课,贺年片上用的字,哪一种好看?第二十课,朝雾,怎样着色才像?第二十一课,这是几千年前的人所画的(欣赏);第二十二课,几千年前的人所做的陶器(欣赏);第二十三课,这个瓶上画什么可以使他好看?第二十四课,堆雪人,怎样才有意思?(图4)

可见,教科书中每课的文字既简短,又非常富有启发性,便于儿童自己主动地学习。

3.每册提供鉴赏图片,增进儿童美的欣赏能力

此套教科书每册都有彩印鉴赏图三幅以上。所选择的鉴赏图片,一二年级以表现儿童生活的人物画和表现小猫、小狗、小鸟的动物画为主。三四年级除人物画和动物画外,逐渐增加风景画的欣赏。五六年级出现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绘画、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内容。教学时“教师可把欣赏的材料,预先揭示在教室里,让儿童看得熟了,再行讨论研究。这样可以调查儿童的欣赏程度,并可以养成自己研究的习惯”,增进儿童美的欣赏能力。(图5)

总之,此套教科书既“注意艺术本身的系统”,又“注意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务使儿童乐于学习,不感受呆板乏味之苦”是其编写的主要宗旨。

(二)《初级图画课本》

此套教科书由何元编,刘海粟校,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共计4册,16开,1924年12月至1926年9月初版,供新学制初中—二学年学生使用。(图6)

此套教科书的特点是:

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此套教科书在编写形式上,每一课都由“理论、观察及鉴赏、实习”三部分组成。“理论”主要介绍美术方面的知识或技能,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了解;“观察及鉴赏”主要向学生提出观察与思考方面的要求;“实习”主要是针对作业,向学生提出的作业要求。

以第—册“图案的意义”单元为例:

(1)理论

图案的意义。我们欲制某种物品,将制作的材料、构造、方法,和装饰等的种种设计,作成图样,这图样,就叫“图案”。所以制作品的优劣,以图案为根本;假使图案能合于美的原则及其他要件,则按图制作,结果必佳。有人说图案是工艺之母,确是不错。我们要谋工业的发展,制品的美化,非先从研究图案入手不可。

便化。研究图案的第一步功夫,就是“便化”。我们所学的写生画,是把实物的形态依样描出,但是依样描出的绘画,在装饰上,有时或不适用。必须将实物的形态变化:或变换位置,或省略其小部分,或用种种意匠变更其形状,以谋装饰或制作的便利和美观:这就叫做便化。

(2)观察及鉴赏

本课图中是牵牛花的便化图:右方二行,是花的便化;中间二行,是叶的便化;左方一行,是花和叶混合的便化,这不过是一个例子,各人可用各人的思想去便化,所得的便化图是无穷尽的。

(3)实习

以梅花为材料,作成便化图,便化的时候,应该注意下列二事项:(用墨色或彩色或色铅笔描写均可任意)

①注意梅花的特征,如花冠为五瓣等。

②单用花,或用花和枝混合。可任意。(图7)(图8)

2.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此套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册:有关图画的意义、图画的价值、图画的种类、中西图画的区别等知识;有关视平线、主点、集点、并行线的变化、远近和大小的法则等透视知识;有关明度、物体的阴、物体的影等素描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图案的意义、填充模样、带状模样等图案知识和表现方法。

第二册:有关颜料的名称、颜料的混和、色相、色的明暗、物体的色彩和明暗、真色和幻色、色的对比、同种色、类似色、余色等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物面的糙滑、透明体等素描质感的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静物切取法、位置的美、背景的美等构图知识。

第三册:有关色彩和感情、色的采集、色的调和等色彩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四方连续模样、隅模样等图案知识和表现方法;有关人的手足描法;有关树的描法、建筑物的描法、景物的描法等风景画的表现方法;有关用器画的意义及用具的制图知识和表现方法。

第四册:有关风景画的构图知识;有关花卉、动物的表现方法;有关人物面部眼、耳、鼻、嘴的画法,全身人物的画法以及石膏像写生的方法;有关正写投影图、展开图、房屋平面图、房屋的正面图、房屋侧面图等制图方法。

由此可见,此套教科书学习内容涉及素描、色彩、人物、图案、透视、制图、构图与美的法则等理论和画法。

总之,此套教科书不仅有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传统的编写方式有了明显不同。

(三)《新学制图画教科书》

此套教科书是刘海粟应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朱经农两位先生的邀请编写的,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共计6册,16开,1924年7月至1930年12月初版,供新学制初中三学年学生使用。目前,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尚存第一至第四册。

刘海粟在此套教科书“述意”中指出:

我国自从兴学以来,学校里就设图画、音乐等课程;但是一般教图画、音乐等的教员,和学图画、音乐等的学生,大家终是不明白为甚要教,为甚要学;办学校的校长,也是一样的莫名其妙,所以大家也就觉得画画唱唱一些趣味也没有。……迄今国内一般中学校每周所授两小时之图画科,也总不外是拿些花鸟、山水的旧稿子,或所谓图画范本,使学生临摹一下;或有剽窃些俗臭的西洋画片,间接为学生临摹者,即自许为推陈出新的了。不仅使学生干燥无味,且大背艺术教育之本旨,抑亦大背教育目的。年来天下乐道图画应当写生,不追穷其所自标的,只知随波逐流,掇拾一二,且欲从而实施于学校课程,亦复何益于事。

接着,刘海粟提出:

初中图画科的教学主旨是:1.增进鉴赏知识,使能领略一切的美,并涵养精神上的安慰愉快,以表现高尚人格。2.练习制作技艺,使能发表美的本能。3.养成一种艺术,而为生活之助。

并要求办学的校长及教图画科的教员明白:

图画教学的目的里,包括两个要素:1.美的创作力(creation ofbeauty);2.美的鉴赏力(appreciation ofbeau-ty)。因此,教学的方法就处处要使理论、观察、实习互相联络并进;所以必用种种活动的方法去支配教材,决不是每级每周规定授课一小时或二小时,叫学生作一张画,或者自己讲一课的。在原有时间之外,更须约定课余时间,估计他们的能力,予以相当的对象——即写生时所观察的实物——使学生由自己的观察而表现。至于教师一面指导,一面应该和他们时时共同工作,则便于学生观摩而易于发表,定能得事半功倍之效。

最后,刘海粟认为:

初中学生的时候,正是性格发达上最危险的时期,就是从儿童到成人的时期,对于种种事物经验,渐呈深味了,理想也渐渐发达了,决断力亦次第的强了。在这时期,最足以表示精神之向上,亦正为意志上最危险的时期。施以相当的艺术教化,实有莫大的影响。

此套教科书的学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册:第一编《概论》,包括图画的意义、图画和国民性及时代精神之关系、图画与教育、美的形式。第二编《图画基本的知识》,包括制图法、侧写与透视、明暗与影、写生概念等。

第二册:第三编《铅笔画》,包括铅笔画的意义、用具及使用、线与素描、静物写生、风景写生、动物写生、速写法、人物写生等。

第三册:第四编《图案画》,包括概论、图案的资料、描法、图案的原则、意想变化法、色彩、图案的用具、实习及附图等。

第四册:第五编《水彩画》,包括总说、用具、水彩画—般的描法、色彩、物体的位置与构图、静物的水彩画法、风景的水彩画法、人物的水彩画法、肖像的水彩画法、水彩画的速写法等。

总之,1922年新学制和新课程改革后编写出版的图画教科书,已开始摆脱清末民初时期模仿日本铅笔画帖和毛笔画帖的编写方式,开启了具有现代意义教科书的编写阶段。

四、结语

据王震编撰的《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记载:1926年1月20日,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在上海召开临时会议,会长刘海粟提议“鉴于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幼稚,应宜征集外国小学绘画展览以资借鉴”。议决:推请本会评议员俞寄凡、滕固、王济远赴日考察艺术教育之便,向日本全国小学征集绘画来华开展览会,借供各县小学教员学生观摩。同年6月26日至28日,日本小学图画展在上海江苏省教育会举行,展品千余件。在展出最后一天,还特邀沈信卿、俞寄凡、滕固、姜丹书演讲《儿童的艺术》《小学生艺术科设施方法》等。

1926年3月11日,上海《时事新报》刊登王济远、滕固写的《江苏省艺术设施刍议》文章中指出:“我国艺术教育,最不完备,自新学制草创,爰列艺术科,以救其弊。吾苏(指江苏省—一笔者注)各校之艺术教育,尚多因陋就简,不思振作。其最大原因,则无人才;办学者教授者昧于艺术教育之理法,无由改进。”

从以上两则史料中可以看出,虽经两年多新学制和新课程改革,但是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改进也不大。美国教育家孟禄在中国历经四个多月的调查之后曾尖锐地指出:中国教育之真难题,还未能解决,“所谓真难题,乃隐伏于较深之处;即关于教师之方法不善、学生之动机不足、教材之不充分、行政之能率不高、语文学习之不易”。孟禄所指出的中国教育问题,也正是当时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注:

①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7月来华;孟禄,1921年9月至1922年1月来华;推士,1922年6月至1924年来华;麦柯尔,1922年9月至1924年来华;帕克赫斯特,1925年来华;克伯屈,1927年来华。

②陶孟和(1887-1960),社会学家,天津人;1913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等职;解放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③汪敬熙(1893-1968),中国现代心理学家,山东历城人;1923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曾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1934年任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联合国科学部主任;1953年起先后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威斯康辛大学任教;1968年逝世于美国。

④俞寄凡(1891-1968),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江苏常州人;1916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部学习,1921年夏回国,曾任新学制课程标准委员会艺术科课程纲要起草员;建国后,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⑤20世纪20年代之前,图画科描写方法主要分为“自在画”与“用器画”两种。

⑥宗亮寰(1895-1969),现代美术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917年苏州第一师范毕业后在苏州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任美工教师,后被上海商务印书馆聘为编译所教科书编辑;建国后参与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筹备工作,并担任编辑部出版科长。何元(生卒年不详),原名孝元,字明斋,浙江海宁人;历任上海美专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擅长国画及工艺美术;抗日战争中客死重庆,年近五十。刘质平(1894-1978),现代音乐教育家,浙江海宁人;1916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办学、任教;建国后,长期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及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任教。

⑦1918年10月6日,江苏省教育会美术研究会于南京正式成立。张聿光等12人被选为评议员,丁悚、沈泊尘、王济远等12人被选为编辑。

国画教案范文7

关键词:敦煌壁画装饰纹样绘画图案

序:敦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资料,它的神秘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想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探寻敦煌的秘密。

(一)装饰的作用

1.装饰的由来

从原始时代至今装饰从未离开过我们人类的生活,而装饰图案也大都来源于生活,装饰着生活。装饰反应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反应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审美能力,从古至今不乏有许多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人面鱼纹、敦煌壁画、祥云、莲花、以及年画上报着大鱼的胖娃娃。人面鱼纹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的纹样。通过鱼纹你可以找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些特征。人脸的形状和由诸如圆形,三角形,曲线等几何形状所掌握,并且通过线条绘制和平坦涂层构造。图形本身的对比形成较强的装饰意味。整个纹样充分表述了人在自然生活中祈祷丰收和欢庆春的到来时的丰富表情特征,表现出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战胜自然的信心。每一个装饰图案都有着它所代表的东西,甚至文化。

2. 敦煌装饰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史佛教传入中国,古代凉州(今甘肃省)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今天的甘肃省有着许多的石窟寺遗址,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记录着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行程。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向西域的重要坐标,这使它存有历朝历代的壁画与雕塑,它所保留下来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成果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历史研究价值,壁画中的装饰性图案对现在平面设计、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绘画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极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使人一看便知道是中国的文化。是稀有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敦煌壁画中的各种元素,被广泛的运用到现代艺术的表现之中。周六去了叶露盈《洛神赋》绘本的读者交流会,她讲述了她的创作历程,她借鉴了许多资料、去了很多地方,其中就有敦煌,她的绘本中有着敦煌一样的神秘色彩,这种传承传统的新式绘画方式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 敦煌装饰画的用线及色彩

敦煌中的壁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朝代的变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宗教信仰的启发,从而在艺术上创作出新形势,摆脱了传统礼教理智束缚,画面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灵动奔放,飘飘欲仙。

1.线

线,是中国画的主体,代表着中国绘画,用线可以表现出层次,最具代表性的是吴道子,他创作了绘制了壁画三百余壁他能在巨大的画幅中创造出不同的情景和气氛,笔下的千佛形象千变万化。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非常的精美复杂,结构组织、情节动作、细腻的描绘以及神态都显露出高超的绘画能力,但仍不失秩序,极具装饰趣味,线的虚实、多少、粗细、长短以及自然的弯曲转折,都具有一定的秩序性,重复、对称、对比统一是敦煌壁画的特点。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它其中蕴含的一些节奏与韵律,对一种图案进行不断的重复与对称,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佛像身后重复的云纹,衬托出佛的仙气,达到了一种衬托的作用,使画面的繁简节奏更加和谐,身份高的佛会比身边的随从画的更大一些,彰显出画中佛的的地位很容易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语言,这便是对比统一的手法。早期的铁线描多表现于洒脱清新秀丽的人物和服装上的装饰,透体薄纱的质感,飞天神灵般的飘逸,在现代有许多人追求线的灵活美,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敦煌装饰的绘画形式,在平面设计中也继承了其中的一些手法。

3. 色彩

壁画的风格一直在改变,其中的色彩变化是最大的,敦煌中运用的色彩绝不像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西方绘画的黑白灰分明的、渐变颜色的、塑造体块的色彩关系,它与传统中国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上色着重表现物体固有的颜色,不去追求一些复杂的光的变化的颜色,强调色彩的装饰美,而不是去过分的追求色彩的真实颜色,看似没有规律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会画者的用心,颜色所占画面的比例以及颜色间的和谐与否,明亮与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形成一幅幅色彩和谐的画面,在复杂丰富的色彩中,作画者精心设计了对比颜色、衬托、叠晕等方法使色彩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对比颜色有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对比颜色的运用还要考虑到颜色所占的比例、颜色的深浅、色调的和谐。在当时所用的颜色都是矿物质制作而成,颜色不会褪色,反而时间越久颜色越鲜艳。在唐代,大多以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要颜色,色彩绚丽多彩,细致、浓重、浑厚是唐代重彩的特有风格,同时也形成了中国重彩工笔绘画特有的美学审美观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空前的繁荣昌盛,与外国交流的频繁,所以唐代学习了西域晕染色彩的方法,新的方法是表现立体感的重要方法,色彩绚丽而且独立。由于敦煌的壁画风格融入了一些宗教元素、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甚至古印度的风格,显得壁画更加的奔放和自由,并且富有很大的表现力,它的色彩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又有别于中国画,其中的颜色之浓郁、结构之复杂,因此独一无二,兼有装饰性和立体感风格独特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敦煌装饰画的装饰图案更多还原

敦煌装饰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结晶,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其中的装饰图案对如今的平面设计与其他方面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其中的装饰纹样复杂多变,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典型的装饰类型,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还有几何纹样。

1. 动物纹样

动物是大自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人类与动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壁画中出现了许多动物,体现出了远古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经常出现的动物有狮子、象、马、牛及一些难以分辨形象的动物等。狮子是地位与权威的象征,在佛教中相传有佛教如同狮子的说法。象的形象多是对孩子的期盼,‘乘象入胎’是壁画中常见的典故。同时狮子和象也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经常出现在画面中,据《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记载,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之行者。在敦煌莫高窟第159窟中,文殊变相图异常的华丽精美,身下一头张嘴的白象,形神兼备,形象生动周围拥护着众多的形象,但形象各异,各有特点,画面中有着许多的装饰图案,整个画面复杂而又有着某种秩序,各种形象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画面之中,主体形象又显而易见,一看便知其地位,可见作画者的精巧及其用心。马在壁画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动物,在古代马是人类重要的出行坐具,重大的出行离不开马的陪伴,壁画中的马造型,形态各异,塑造生动,形态动作矫健。耕种粮食离不开牛,一些壁画中出现了牛的形象,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还有一些鸟类,张开双翅,飞绕在佛像的身旁,成为‘金翅鸟’,源于古代印度中的神话传说,是天龙八部中的护法形象,传说它是天地之间的猛兽,威力无边。

2. 植物纹样

自然形态中,植物是常见的纹样,植物各有寓意,树木、莲花、枝叶、牡丹、花果等形象丰富多样,装饰图案不仅自身丰富绚丽,而且把壁画中的形象装点得富丽堂皇、生动有形、使画面增加丰富感、活跃感。其中的卷草纹形象生动,连绵不绝,流动活泼,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的感染力。卷草纹形状就像是一根流动的‘S’形的草,并且在上面不断的装饰上花朵或是茎叶的其他形象的装饰纹样,列如以牡丹花为主体的就称为牡丹卷草纹。有些卷草纹中还穿插着动物,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姿态。在敦煌中少不了这些植物的装饰,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很重要,能够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整个画面中它可以调整画面的疏密关系,与主要次要的穿插,又起到连接和分割画面的作用。

3. 人物纹样

敦煌壁画中的佛像具有很高的神秘色彩,千姿万态、变幻无穷、等级分明、各具特点,其中的形象都是以佛为主,述说的事都是与佛息息相关的,借助佛像述说着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对善与恶的分辨,作画者对人物的拿捏十分到位,神态及服饰各有不同。其中的飞天造型最为著名,头顶华丽的头饰,半裸的上身,下穿长裙,动态明显,飘飘然的披肩彩带,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画中的神仙就要飞出来了。在现代的一些设计领域,有许多借鉴了敦煌中的佛教形象,如在电子竞技方面中的一些游戏形象,电影中的造型,插画中的形象等。

结论:

敦煌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设计中的一些简单便捷的特点是从复杂的敦煌装饰中抽离出来的,有简单就有复杂,借助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将敦煌壁画中的某种元素抽离出来,进行再设计或者再绘画,是很多人用到的方法,所以敦煌实则在现代设计与绘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国设计师画家应该植根于传统中,关注传统文化,创作出更好作品。

参考文献:

[1]樊梦娇.敦煌壁画装饰性语言的力量[J].美术大观.2018第四期P72-P73

[2]常书鸿.谈敦煌图案[J] 文物.1956.08.P9

[3]关友惠.解读敦煌.敦煌装饰图案[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P128-P129

[4]赵声良.飞天莫高窟第39窟西壁龛顶盛唐[J].敦煌研究.1981

国画教案范文8

国家文化部“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西画部分),自2012年11月27日开幕以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得到众多美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关注。笔者曾见到公交、地铁站台旁张贴的展览广告,又应朋友的极力推荐,曾专程前往该馆四层展厅参观,确实感到不虚此行。虽说当今画展中配合文献资料和视屏的方式已经较为普遍,但就“北平艺专”这样的具有学术研究性质专题展,恐怕还是有史以来的首次,除去经过不同程度修复后展出的自1918年建校以来的艺术家留下的30余幅珍贵佳作集体亮相带给观众的震撼之外,相应的校史档案、纸本图册的配合陈列也是难得一见,视屏访谈中有徐悲鸿时期国立北平艺专教师戴泽、学生靳之林先生深情回忆往事的画面,更是令人感慨万千。作为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兴办的美术学校,曾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然而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北平艺专的形象远没有被廓清,历史意义远没有被认识。“更为遗憾的是,关于它的历史资料、文献、档案、作品、实物的收集整理,更是匮乏到几近苍白。此次国立北平艺专精品陈列展,或许能唤起人们对北平艺专和它所承载的那段历史的关注。”这正是策划、主办人的用心所在。①

笔者注意到展品中有幅沦陷时期(伪)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1938-1940)学生富家珍留校作品《女人体》(作于1939年,布面油彩,81×63.5cm)当为毕业前夕课堂习作。该作构图饱满,色彩沉稳,用笔简约,采用勾勒轮廓线的方式,既有欧洲野兽派的画风,也有中国画线描的影子在内,虽经重新安装画框,但原框痕迹显露,留下历史的印记。同时伴有一幅风格相似的“佚名”作品参加陈列,于此看出展出者的严谨认真的学术风度。这两件作品与展柜中陈列为数不多的几件同一时期教员名册及富家珍的学籍档案卷宗,构成了支撑开启研究之门的重要史实依据,看惯了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以“解放区”“国统区”为理论框架进行分割,如今增加了校史沿革中“沦陷区”的介入,应当是一种观念转移和学术研究上的突破,意义重大。实际上,无论从当时的执政者对该校办学的重视程度、办学的宗旨、办学的时间和地点、办学的课程设置和师资延聘、教学成果展示,还是师生在艺术界(主要是华北地区)的影响力,都在延续着建校以来的体制甚至规模,可以看作是“国立北平艺专”发展沿革不可断裂之脉络,尽管在以往被人们认为是段蒙辱的历史而极力采取回避和遮掩的态度处之。换言之,隔断了这条脉络,将意味着屏蔽掉一批曾经就教就学于该校的现代著名艺术家的历史,也势必产生出一些形象模糊、历史含混、史料匮乏、研究乏力、著述寥寥的研究现象,当“你把历史弄清楚以后,你就发现后来有无数的骗子”②,要做到尊重历史,正视历史的存在,就必须面对历史的遗存,做严谨细致的发掘、鉴别和评价工作,通过进行深入的史料发掘,来尽可能地复原历史现场,留后人以信史,作为鉴古知今、开辟新境的借鉴。

曹庆晖先生《主线、主流及其他――看央美美术馆藏北平艺专西画作品想到的》③长文中,对办展宗旨、北平艺专沿革、画家及展品介绍有详细的论述,在分析了参展作家作品中主要来自以取法欧洲特别是法国学院为主要途径的群体――如徐悲鸿美术教育学派――最终在北平艺专成为主导力量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仅凭这一部分师资并不能完全勾勒北平艺专西画引进与实践的全部轮廓,更不能因此而遮蔽北平艺专沿革史上日本留学生的功绩:“实际上,五四时期北京美术学校的初创、30年代上半期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中兴、抗战时期(伪)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的延续,离不开留日回国的美术青年致力于西画引进与实践的努力,而他们经由日本美术学校转引的西洋画法与画风,较之赴法留学生经由法国美术学校所引入者而言,相对偏于西洋画在19世纪后期形成的新传统,即印象、野兽派等现代流派构成的传统,但总体上依旧未出写实的范围。有关这一点馆藏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生富家珍1939年所做《女人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证据,据作品背后保留的原签显示,这件富有野兽派倾向的人体作业的辅导老师――也是富家珍日后的夫君――恰是曾留学日本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一直读到研究科的林乃干(1907-1992)。但非常遗憾的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北平艺专西画中并无一件留日画家的藏品,我们看不到由王悦之、严智开、洋、卫天霖、宋步云等赴日留学生所建立起来的另一条西画引进和实践的轮廓痕迹,就好像他们从未存在一样。”如此看来,开展对沦陷时期(伪)国立北京艺专校史及任教就学师生作品、资料的征集、保护、整理,更是亟待相关机构和研究者共同立项解决的课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立北平艺专部分师生在校长赵太侔带领下南迁湖南沅陵后,于1938年6月间,奉教育部令与杭州艺专合并为国立艺专。留平师生经过近九个月的课业停顿后,旧生百余人于1938年4月初陆续返校报到,遂由日本顾问领导下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责令恢复开学上课。先让有着留日学习美术经历的原雕塑系教授王石之接替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保管处主任,不久正式聘用为校长。校内组织仍照以前该校组织办理,设秘书处,由张鸣琦任主任,下分文书股,由周颖夫任股长,会计股由张士弘任股长,事务股由喻项坡任股长;教务处由邱石冥任主任,下分注册教具股,由刘君卫任股长,图书馆馆长一职由黄宾虹兼任。职员在京者,继续录用,以资驾轻就熟,办事便利;经费方面,遵前规定,无大出入;学科方面计分绘画科、雕塑科、图案科三组,绘画科下并分中国画、西洋画两组。各组之教授及讲师,经校长慎重遴聘,有绘画科国画组教授黄宾虹、张大千、溥心等,西洋画组教授卫天霖、专任讲师林乃等,雕塑科教授为王静远等,图案科为专任讲师李旭英等,为研讨日本之雕塑及图案起见,还聘请日本籍教授北原鹿次郎、鹿岛英二两位。

鉴于原西城京畿道旧校址已被日军占用,乃仍暂在阜成门外驴市口成达中学,因所有房舍光线不适用于作画,需要全部加以改建,然而非短时间内所能竣事,乃又呈请教育部,准在西直门内井儿胡同五号前育德中学旧址为校址。其间,曾一度借用和平门外后孙公园五号京华美术专门学校作为临时校址,办理学生注册事宜。旋又因育德中学旧址交通不便、教室不敷应用等原因呈请教育部在城内另觅校址,最终由教育部划拨位于北总布胡同原北京大学商业学院旧址为办学新址的时间,已经是在该校开学三个月之后的事情。因私立文肃小学占据商业学院旧址不去,曾由教育部总长汤尔和签署训令北京特别市教育局出面协商办理接收,井儿胡同校址则由教育部立师资讲肄馆移入使用。

北京艺专正式开学的时间为1938年5月10日,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即日上课。报纸上刊登了《艺专通函启用印信》的消息,通报了奉教育部第三零六号令派王石之充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及教育部第三一一号训令就该校“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钤记”、“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之章”启用事照知各机构。随后经教育部核准后公布实行《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组织大纲》,凡十四条,明确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方针,以养成艺术专门人才为宗旨。”以后又经修订为十六条,增添训育主任诸项。

这一年的招考新生八十名的时间为7月中下旬。因连日阴雨,交通不便,该校特在东城米市大街青年会内设临时报名处,想必北总布胡同新校址的择定已在筹划之中了。考试日程为:8月1、2日体格检验;5、6两日笔试国文、外国文、数学、生物、历史、地理、石膏炭化、毛笔画、铅笔画等。各科的试题也在当时的报纸上公布过,如国文试题作文部分有:(一)业精于勤;(二)图画为百工之母;(三)文学中之唯美主义与唯用主义比较论(以上三题任作其一)。常识部分:(一)何谓四史、五经、六书;(二)诗与词不同之点安在?(三)赋之起源由于何种文体?(四)何谓公安派?(五)汉志分诸子为十家,其名家之代表者为何人?古汉语译为白话:“济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可去其谢也可食。”可见当时教育倾向及美术学府对录取新生文化修养要求之一斑。

8月中旬本届招考各科一年级新生竣事后,鉴于该校因要求转学之学生甚多,遂就所余之空额,于9月初开始招考二年级编级生九名,计绘画科西画组三名,雕塑科二名,图案组四名,并于23、24日进行笔试,26日口试。

富家珍考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西画组正在此时。

配合作品展出的有关富家珍学籍档案计有《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招生表格履历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生学历总表》两份,细读之后,可以大致了解她在国立艺专就读前后的个人信息、求学经历、学业成绩等,通过这些信息进一步查阅文献资料,更可以延伸至对其受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受业教师、参与艺术活动及创作诸方面的探求,从另一方面折射出不同政治环境下美术教育、艺术活动对一位从艺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有关富家珍生平介绍的文字资料并不多见,收录多种名人辞典中的词条依据主要参考了富洪《富家珍传略》一文④,从中得知她1917年生于北京,满族镶黄旗,祖上为富察氏。父亲富荣泰,伯父富华丰,系清朝最早一批派往日本的留学生⑤具有维新思想。由于富家珍从小酷爱美术,不惜重金聘请名家衡平、曾一橹培养她学习绘画,在未入美术学校之前,已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十几岁考入华北美专,从王青芳等学习绘画,常外出写生,画技日益进步,三十年代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创作了许多油画,并参加展览,作品《四大金刚之一》曾参加当时北平美术展、获得第一奖。她走遍北京各风景名胜,进行写生,例如《北海之一角》便是她学生时代的作品。1940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成绩名列前茅,本来她可以留任助教,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致未能找到适当的工作,埋没了她的才能,虽然过了几年,在铁路局找到了一般的工作,但不能发挥所长,直到新中国成立,她的才华才得到施展,她参加美术设计工作,从事国际列车内部装饰以及美术教育工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为后来者了解和评价女画家的从艺经历有所依托。但对应学籍档案资料,也有可资探讨的地方。譬如作者的出生年,从招生履历表中填写的“十九年三月廿一日”和学历总表中“民国8年3月21日生”,无疑是公元与民国纪年的不尽规范书写方式,且是同一指向即公元1919年出生的准确记录,与填写入校时20岁年龄也是符合的。展览说明牌中沿用了1917年出生,且“1935-1940在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注释,有待明察。从履历表中我们还获悉富家珍别号蕴云,北京大兴人,当时居住在地安门内黄化门司礼监乙六号,这与她1935年9月至1937年6月就学于西安门外皇城根(西四前礼王府)华北学院的校址不远,同属内六区的管辖范围。只是“家长或监护人”栏中填写了弟弟富家鹏的名字,令人莫名。

在“入学前学历”的“肄业学校”栏中,填写了“华北学院艺术教育科二年修业(民国24年9月至26年6月)”。北平华北学院原名华北大学,根据南京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1930年改名为私立北平华北学院。1931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准暂立案,并获补助金3万元。该校设有政治、经济、法律及政治经济系,同时附设银行会计、日文商业及艺术专修科。1935年秋何其巩为院长时,聘王森然为艺术专修科主任。1936年9月鉴于我国艺术教育之消沉,且有艺坛划分中西,鸿沟太深,偏重技术,轻视理论之弊病,经过多次酝酿终于增设艺术教育科,学制三年,合中画西画,图案雕塑、音乐戏剧、文艺诗歌于一炉,技术与学理并重,以期振兴东方艺术,及沟通中西艺术潮流,达到造就艺术师范人才,发展艺术教育之目的。

该科延聘的师资有:史学专家李泰芬担任金石学与考古学;本科主任王森然担任创作、艺术批判、文艺政策;陈启民担任西洋画;钱云生担任艺术概论、美学概论、透视学、色彩学、劳作概要、图案设计、中国美术史;张丕振、李苦禅担任写意花鸟;赵菱渊等担任工笔花鸟;管平担任人物;侯子步担任图案实习并与周元亮担任山水;张秀山担任音乐;王青芳担任题画诗、篆刻、木刻;孙之担任漫画及艺术教学法、艺术思想、西洋美术史;雷德礼担任戏剧实作、艺术哲学、实用美术;夏晨中担任工艺雕塑。此外如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新文学、速记以及国文等课,也视具体情况由专家分别教授。

科目设置由王森然亲自编定,如二年级课程为:

中画(翎毛、草虫)、西画(木炭、水彩)、创作与鉴赏、美学概论、透视学、西洋美术史、艺术解剖学、题画诗、篆刻、文艺心理学、艺术社会学、色彩学、艺术思潮、广告及装饰设计、漫画木刻、器乐、文艺试作、书法。

其课程安排充分体现了根据国情以定教材,对所培养之人才,“不求成一专门之大家,而求其具艺术之普通学识与技术,务与中等学校所需要者以相应,故课程之能之广,虽经费不足,不能如愿而增课程,但凡可以力及者,则必随时集思广益,以谋改善,务期学生卒业后,能应付社会之要求,一则令各中等学校,对艺术教员,不致求人不得;一则使从此卒业者,不致所如不合,而无出路;至学生有职业后,努力不辍,自可成一专家,若不先与其谋生活之解决,而但倡造就专家之高调,学生失业后,将谁负其责哉?”⑥显然这是一份为成就艺术师资培养而设计的蓝图,其中有些因为经费短缺和师资延聘问题未得实施,但大体的架构出来了。这样的办学设教思路,对富家珍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不仅为其日后顺利录取为北京艺专编级生开启门径,同时也在毕业后的择业与生计之间有了回旋余地,尽管使她的油画创作专长受到了埋没。

从富家珍在该校肄业时间上看,她有可能先报考的艺术专修科,而后随之转为艺术教育专科二年级继续学业,因为从以后的成绩展等相关报道中,再未见到有“艺术专修科”名称的出现。如此看来,她至少经过了该科二年级的课程学校,其师承关系可从上列教员名单中得到对应。1937年6月,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放暑假。不意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华北成为沦陷区,致使她的学业中断,直到1938年北京艺专复校,⑦才以编级生的资格考入绘画科西画组,直接插入二年级,与1936年8月招生录取西画科学生同班上课。这就能解释出学历总表中“毕业学校”栏中空缺的原因。从前列报考录取时间来看,学历总表“在校情况”中填写的“民国廿七年度五月编级入学”也是不尽准确的。

富家珍的学历总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她在两年间所接受的学习科目及学习成绩,为我们解读当时的该校课程设置及师资配备、考试标准提供了依据。

民国廿七年度(绘画)科西画组第二年级:

西画实习(二门89.25、83.33),解剖学75,东方美术史80,西洋美术史74.67,国文70.78,法文76,日文98.67,图案90,国画实习89.55,工艺84,雕刻83.67,体育75。学年总平均83.69(扣除后实得)学年平均操行成绩76.5分。

民国廿八年度(绘画)科西画组第三年级:

西画实习(二门92.18、92.78),国文74.87,法文82.13,日文93.33,日语93.27,西洋绘画史,79.07,美学78.09,色彩学78.33,艺术教育学74.67,体育90。学年总平均86.68(扣除后实得)学年平均操行成绩79分。

按照1939年2月正式颁布实施的《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学则》来考量,富家珍的成绩在70分以上列丙等,属于中上等,与80分以上列乙等之规定仅1分之差。究其原因,主要是西画实习与工艺等课程中有旷课现象所造成的扣除总平均分数。耐人寻味的是,她旷课最多的主课西画实习任教老师“林”所给出的成绩都要高于另一位任课老师“刘”,而这位伯乐以后成为了她的夫君,携手相伴度过坎坷的艺术人生。此人就是林乃干先生。

林乃干(1907-1992)原名泮桥,号逸雅,广东蕉岭人,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赴日留学,初入川端画学校学校素描,翌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学习西画,师从长原孝太郎、冈田三郎助、藤岛武二、和田应作、南薰造及田边至等。1935年毕业后以成绩优异被选为研究生,继续研究两年。曾与王曼硕等在东京美术馆举办中国留日学生美术展及受日本新兴美术家协会的邀请,参加该会主办的美术作品展览会。1937年研究生毕业后归国,得王曼硕及沈福文介绍到北平,先后在京华美术学院、北平艺术职校及国立北平艺专担任教职。组织、加入过当时的中日油画团体及画展,如1938年9月间中日美术家会同油画展览会,中方参展画家有严智开、卫天霖、王石之、郭柏川、林乃干、张剑锷、蒋兆和、刘荣夫、张秋海、曾一橹、关广志、李瑞年、陈启民、李永海、熊唐守一等;1940年9月间与折田勉、中岛荒癸、郭柏川、友野武男、前田利三、小松胜三郎、清水久、张秋海等共同发起之东风会及画展,对促进当时美术运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调该院任教。可惜笔者尚未查见到他早年的油画作品,唯一看到的还是那本《林乃干富家珍画集》中二人后期的中国画创作。

富家珍就学北京艺专时绘画科西画组的专任教员为:主任卫天霖、伊东哲(日本)、林乃干、郭柏川、刘荣夫(即富的另一位指导老师“刘”),兼任教员蒋兆和、张剑锷,如果连同校长王石之包含在内,其中半数以上的人直接在日本美术学校接受过专业学习,加上先后在该校任教之日籍教授北原鹿次郎(1939年病逝)、伊东哲、鹿岛英二(图案系主任)、一氏义良(东方美术史专任教授)、高见嘉十、末田利一、矢崎千代二等的介入,由建校以来校长郑锦为首的连绵不断的受到来自日本美术影响的另外一条脉络是显而易见的。这些中日艺术家多曾参加过当时在中国和日本举办的油画个展或中日联合美术展览会。就富家珍而言,再加上以往接受过曾一橹、陈启民等当时在北京美术界西画创作上极有影响的领军人物的指导,这样一种艺术教育背景,无疑对其油画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短短几年间,她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作品多次参加学校的作品成绩展、至少两次油画作品入选兴亚美术展览会,其中1939年10月间第一次美展入选油画两幅为《北海禅福寺内之金刚》和《中南海》,前者(即富洪介绍文中提及的参加当时北平美术展作品《四大金刚之一》)获得第一奖。同年11月在中央公园水榭及董事会举办的国立北京艺专课余研究会秋季展览会中,西画教授卫天霖《崖前之桥》、郭柏川《景山》、林乃干《静物》、张剑锷《昆明湖》、刘草梦(荣夫)《白塔远望》、徐振鹏《风景》、赵仲玉《北海》、张振仕《天安门》、庞曾瀛《风景》以及学生富家珍《北海》、霍星垣《静物》、张德田《风景》、傅《中南海》等均属杰作之列。富家珍的名字与熊唐守一、熊先蓬、关华、傅等当年北京为数不多的优秀女油画家并列齐名,而倍受社会瞩目。

1940年5月25日上午十一时,富家珍在艺专大礼堂参加本届毕业生毕业仪式,除全体教职员、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等参加外,教育总署张心沛局长亦莅校参加。校长王石之首先致辞,勖勉诸生将毕业看作是艺术工作的开始,此后仍须有坚强的毅力,向前探讨研究,方能有成功的希望。在艺术上要有独立的精神,能够自己树立一帜,无需倚傍他人;同时还要有互助的精神,共同合作,方能发扬光大。毕业证书犹如花的种子,由萌芽以至培成艺术之花,其中经过,难免不遇风雨的侵袭,也就看个人的毅力如何,能否善加保护,这不只个人的名誉发扬光大,就是母校亦与有光荣!继由教育总署张局长训话,训话毕即颁发毕业证书。末由教务主任邱石冥代表教职员致词,毕业生代表王宝初致谢词,礼成摄影闭会。

本届毕业生共计27名,其中绘画科西画组六人:李天福、霍星垣、李万成、李光颖、张德田、富家珍。

富家珍的就学艺术经历恰逢抗战爆发前民国美术教育相对成熟期发展及北平沦陷后艺术教育被迫进入殖民文化统治时期,前者以私立艺术师范教育为主,后者以国立美术专科教育且专攻油画为主,不同层次、不同时期、不同院校对一位艺术学徒的影响在其学籍档案中有所折射,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美术教育和地域美术活动情况,特别是沦陷时期的国立艺专校史提供了切入点。对这样一位极有发展成才潜质女学生,因为身处特殊历史时期,毕业后的择业和艺术创作转型,使得她没有能够在油画创作上取得更高的成就,看上去似乎有着一种历史的必然性。作为北平沦陷区画家中的一员,政治上作了亡国奴,经济上困顿,是很难在艺术上有所作为的。她的出身、学历也必将罩上一层“耻辱”的外衣,在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不断接受审查、批判,遑论艺术评价?这恐怕是那一时期有着相同经历的艺术家们所共同承受的内心之痛吧。

对北平时期美术活动研究相对滞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出于人们对这段复杂历史缺乏深刻的认识,长久以来受到政治环境影响而造成的心理防御,且在大量原始文献和艺术作品缺失的情况下,难以对人对事作出历史的公正的评价。人们情愿对蒙羞的历史采取回避、遮掩、编织谎言的种种态度来力图将其在历史记忆中屏蔽掉,也不大愿意去揭开创口一探真相。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代表着当时国家最高艺术学府,对全国的艺术教育和创作水准有所影响,即便是北平沦陷时期,依然并仍以社团和院校为画家聚集的中心,仍以展览作为主要面世途径,仅从绘画系西画组任教者来看,由于大部分画家留学日本,既与日本美术界联系密切,又不断探索本民族精神,在保持民族气节底线的基础上,有分寸地参与中日美术交流活动;日本侵略者出于奴化教育需要,曾在各院校安插日籍人员,但总体而言以职员为多而教员为少,以北京艺专校内陆续聘用的日籍教授来看,有甘为日本文化侵略政策效命的,也有心存正义、热爱中国文化、对华友好的人士,如版画教师平运一于1941年暑期在北京艺专举办版画讲习会、粉画名家矢崎千代二将其全部作品捐献中国由艺专保管等等,凡此种种,都应当在充分占有史料基础上,加以认真梳理、分析,做出准确客观的判断。有研究者明确指出:“北平的画家们在沦为亡国奴的日子里忍辱负重,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不断地被‘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的殖民文化政策所利用,他们也不断地进行着力所能及的抵抗,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及其艰难地保持着民族自尊,或借作品暗寓民族气节,撕破敌人‘圣战’、‘共荣’、‘亲善’和‘安定民生’的假面,并有不少暗中与地下抗日斗争联系的美谈。这是美术史上蒙受耻辱的一页,也是为维护民族尊严不屈不挠抗战的篇章。” ⑧从这点来看,沦陷时期国立北京艺专的师生也是值得为之关注、深入研究的。实际上,只要想展开这项研究,有相关研究部门主抓,美术馆、档案馆、图书馆等协同配合,研究人员肯于下功夫去翻阅封尘已久的报刊图集、档案文献,抓紧时间对健在者、知情者做抢救性采访工作,形成口述历史文献等等,是总会有所收获的。

囿于相关资料的相对短缺,本文只能就读到富家珍学籍档案及作品时产生的感触,结合所见知文字材料略作补充,意在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至于文中提到艺专时的前缀 “北京”和“教育部”等处,为引文便利,没有逐一做出“(伪)”的标注,而且在内容上侧重了绘画科西画组,好在标题已经限制了年代,有关研究国立北平艺专校史沿革的介绍文章都对该校不同时期名称变化有所阐释,想必读者是可以理解的。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对国立北平艺专沿革以及民国美术演变的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人文学院在将共同主办“国立北平艺专与民国美术学术研讨会”,就该校历史沿革、师资个案、与该校相关的民国北京画坛、民国美术教育及延展的其他相关问题展开专门研讨,这真是件值得期盼与庆贺的事情。

癸巳春二月于北京连续雾霾时

【注释】

①《北平艺专:一段没有定稿的历史》,2012年12月29日《北京晚报》

②李畅著《永不落幕》,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年12月,283页

③见http://.cn/c/?t=834310

④收入《林乃富家珍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⑤按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选派留日学生的时间为1896年农历三月。这是中国官费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共有包括唐宝锷等在内的13人。

⑥慕邹《北平华北学院成立艺术教育专科之意见》,1936年9月25日《华北日报・艺术周刊》第五十三期

国画教案范文9

一、书写的档案

一眨眼的工夫,儿子用电脑,“啪啪啪”敲下三行字,我是因为在教育局必须自己使用电脑的缘故,平常打字也是自己来,总是赶不上儿子这一代年轻人的速度,我也有自己对待记录文字的看法。电脑文字虽好,但文字的人情味在一点点消逝,冷漠无情的键盘好像并不能传达一份份情感,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现今社会,人们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很多读书人会不断地呼吁使用传统书信交流,不能一味地使用E-mail。

我从1981年到泰县第三中学工作,而后被调到泰县姜堰中学,即现在的江苏省姜堰中学工作,一直到1998年离开到姜堰教育局工作,这么多年,无论是教案,还是教学工作笔记,都记录着我对手写文字方式的情有独钟。书写的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包括插图也是徒手完成,工整如印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对“方式”的眷顾这样的说法更准确些。

首先,我对优美文字的徒手完成有成就感。Windows 98系统1998年之前还没有真正开始使用,不得不说,徒手书写是当时的工作记录的主要呈现形式,优美的文字自己亲手完成是那么怡情养性,油然而生的是美学情趣,如梦如幻、如虚如烟,体现着一种人生的品味与追求。并没有书法艺术润朗的风神,却有人生一味流静的内敛,我虽然一直坚持练习书法,临各种书法名帖,如王羲之《兰亭集序》、颜真卿《祭侄文稿》、米芾《蜀素帖》、《张迁碑》、汉简等,但字写得优美这样的评价更甚于研习过书法艺术。

其次,对教案、工作记录的书写得益于在江苏省姜堰中学从教所熏陶的优良作风。从那时起,我对教师神圣使命感逐渐清晰,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数学的王灿文的老师,他的教案对我触动很大,工工整整,条理清晰,几何图形、标注、图例,每个字都是亲手书写,字与字间距适当,一气呵成,没有改动的痕迹,宛如印刷书籍,浑然一体,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暗下决心,要让自己也拥有这样的教案。

再回首,看到昔日这些自己书写的教案,想起当年的执著与勇气,不禁感怀万分。

二、读书的气味

美术教师也是需要读书的,首先要排除两个思想上的误区,第一,是做一名美术教师,不仅仅是进行美术创作,参加更重展览、比赛,还需要有自己的修养、情、思想、气质,而这些都要用读书去完成;第二,是读书并非读死书,仅为了功名而去读的书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如:公务员考试用书、考教师编制用书、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等等,光读这些无益于美术教师的美术修养、个人成长,现代年轻的美术教师很多对此趋之如鹜,而忽略的作为美术教师的精神本质,只是一味求取追求功利,既想做官,又想发财,是做不成合格的美术教师的。清代画家郑板桥在画竹之时曾悟出:“功名于我如浮云。”在去除了功利心之后,时代在发展,美术教师的思维也需要发展,既要接受新鲜事物,采纳高科技手段,如视觉传媒中的图像、影像技术,多媒体艺术的使用。同时也要能静下心来,在专业创作中的互相交流,浸润于学风之中,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达到优雅美学的境界,让自己的谈吐颇显为人师表的神韵,让自己的人生焕发神采飞扬的光辉。昔日黄庭坚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梁高祖谓三日不读谢玄微诗便觉口臭。作为教师,应把教师学养放在第一位考虑,神圣职责的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精神的专注

作为教师是神圣的,具有使命感。美术教师的核心在于专业的素养,我的专业是国画,这些年,我对国画的学习一直在不断地追求。中学时代,在启蒙老师赵龙骧的培养下掌握了造型规律,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后,确立国画专业,受业于江苏省著名花鸟画家陈培光、沈启鹏、王板哉、陆越子等老师,1994年1月,在泰州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其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内画展并获奖,2002年获“中国青年美术家百杰”,2006年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精品集》,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艺术家”等称号,2008年出版《当代美术家刘争鸣精品集》画册,无论是做美术教师,还是在教育局做教研员,依然不变的是对专业修养的不懈努力。

其实我对画画的热爱是认真总结过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画画早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闲下来情不自禁去画画。二是画画我一直当做是“玩”。我这个人是喜欢忙碌的,这样会让我觉得每一天都很充实,真要让我闲下来无事可做时,想玩一玩,消遣下,第一反应便是走进我那简陋的车棚,开始专注于画画,我会玩得不亦乐乎,古有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车棚就是我的陋室,很多人也许想象不出陈列省内乃至全国展厅之中的佳作皆是出自在这样的陋室。其中没有倪云林寥寥几笔,聊以自娱的仙气,但有著名学者陈传席“人无癖,不可与之往”中的癖,即世人所认可的娱乐方式,如:打牌、下棋、钓鱼、画画,恰恰是我的“癖”。

国画教案范文10

关键词:细菌画;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医学检验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专业所涉及的仪器日趋自动化、专业化和精细化,检测项目的范围及结果质量也在稳步提高。这些现状都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有幸参加由中国科技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生物单元),发现细菌画竞赛可作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汇报如下。

1背景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培养目标指出要重点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岗位胜任力的应用型人才。随着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在我国日益兴起,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作为评估专业发展和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学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3]。医学院校对学生开展何种形式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如何开展,业已成为医学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4]。细菌画是以不同细菌的菌落作为画笔颜料,在特定显色培养基相应位置勾勒预先设定好的线条和图案,经过培养后,最终呈现出不同颜色和图案的细菌特定画作。通过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笔者发现细菌画竞赛可作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2竞赛过程

教研室参加的细菌画竞赛过程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阶段:(1)参赛队伍的初筛:依据第六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要求,教研室确立参赛团队初筛方案,向2017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广泛宣传,动员学生3人为一组,自行组队参加初筛,每组提交一个或多个参赛设计图,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设计风采。教研室收集各参赛团队的细菌画初步设计方案,经专家们筛选后确定8组团队为入围队伍,通知学生准备参赛。(2)细菌画底稿的设计:将8组队伍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有2~3组参赛队伍和1名指导教师组成,要求学生根据竞赛的“初心”主题,使用A4纸进行细菌画底稿的再次创作。(3)细菌画创作前的准备:使用科马嘉公司尿道菌群显色培养基干粉,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配制细菌画专用显色培养基,经质量检定合格后备用;依据细菌画创作的实际操作特点,制备符合要求的画笔工具(小尺寸接种针或小口径接种环)备用;根据细菌画设计图图案配色要求,选择符合显色要求的细菌菌种(例如紫红色的大肠杆菌、黄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蓝色的肠球菌、绿色的绿脓杆菌等),用无菌操作技术分区划线接种于普通培养基,37℃温箱中过夜培养,留取单个细菌菌落备用。(4)细菌画作品的绘制:根据细菌画设计底稿上呈现的图案和颜色用灭菌的接种针挑取对应细菌的菌落,先在显色培养基表面勾边处理,勾勒出图案的大体轮廓,再使用灭菌的接种环挑取对应细菌的菌落在轮廓内细致涂抹,完成细菌画的涂色处理。例如《桔梗花》作品绘制方法如下:先用灭菌接种针挑取少许绿脓杆菌,在培养基的中间描出桔梗花的根茎,使用灭菌接种环挑取少许绿脓杆菌对叶子内廓进行涂抹上色;接着用灭菌接种针挑取少许红色的大肠杆菌,画出桔梗花并填充颜色;用灭菌接种针挑取少量黄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画出桔梗花的花苞并填充颜色。(每次使用接种环(针)前后都要用酒精灯火焰反复烧灼,以防污染)。画好的细菌画在培养基底部贴上标签,标记作品名称、时间及创作者等信息,37℃温箱中过夜培养。(5)细菌画作品的修改:观看细菌画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对作品进行拍照或摄像留存。各参赛小组需仔细观察细菌画与设计底稿作品颜色及图案的差别,详细记录使用的每种细菌及使用量,分析作品所呈现的效果与设计图效果差异的原因,制定修正方案和继续实施,提高细菌画作画技巧,改善细菌画作品呈现情况。(6)细菌画作品的提交:各参赛团队经过前期反复创作实践,总结绘制细菌画的最佳条件,按照大赛要求绘制最终细菌画作品,拍照和录像后与参赛相关材料一并提交大赛组委会,等待专家们的评审。

3竞赛体会

笔者指导的刘丽等学生团队创作的《桔梗花》作品最终获得本次细菌画竞赛合肥赛区(生物单元)复赛优秀奖的好成绩,下面就本次竞赛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存在不足等方面做如下总结。

3.1实践能力的提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实践技能是创新能力的基石,随着专业学制的更换,实验学时的压缩和实验经费的紧张,学生实践能力存在不同程度地下降,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课程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笔者发现参加细菌画竞赛不仅可有效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为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夯实基础。本次细菌画竞赛中所涉及的无菌操作技术、革兰染色技术、细菌形态学观察、细菌分离培养和生物安全等实验技能既是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能也是核心技能,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各团队指导教师详细分析每一项实验技术要点,示范展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和准确性,参赛选手每日需重复练习上述基本实验技能,锤炼自己的实践技能。经过近半个月的细菌画练习,各参赛团队每位参赛选手的实践技能较未参加竞赛的同学均有显著提高,如革兰染色技术规范性和准确性、细菌分离培养技术的熟练性和结果准确性等,参赛选手们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提高。

3.2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主要指的是能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体系,针对特定目标提出新方法、新观点或新创造。创新的过程是曲折的,要能经受住任何失败的考验和多次重复的枯燥,具备创新的责任感,对新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百折不挠的毅力与执著,具有献身科学的意志[5]。随着中国“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正式推动了各高校“双一流”建设教育的启动[6]。面对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的战略目标,各医学院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规划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双一流”医学教育的需要。笔者发现参加细菌画竞赛可作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培养出符合“双一流”教育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细菌画作品创意图设计、方案书撰写、细菌显色原理分析、结果差异性探讨、结果影响因素分析、视频作品编辑、作品PPT汇报等方面都是由各参赛团队选手在相互协作下共同完成,指导教师仅作为“旁观者”加以引导和评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科学实验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参赛的选手们一致表示通过本次大赛的参加,熟悉微生物科学实验过程,学会科学分析实验问题,尝试创新解决问题。部分参赛团队选手由此萌发了创业的念头,正积极申报创业项目,拟构建细菌画设计工作室用于文化娱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细菌画竞赛开展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3存在不足及对策

细菌画竞赛作为第二课堂可有效弥补第一课堂的教学不足,拓宽学生实践能力的深度和广度,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途径[7-9]。细菌画竞赛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足和对策如下:(1)参与度不高:细菌画竞赛属于新兴的创新性大赛,尚未纳入教育部门已公示的技能竞赛目录,各医学院校对其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部门应尽快将其纳入技能竞赛目录,鼓励各高校组队参赛,扩大其作用影响力;(2)支持度不够:细菌画竞赛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支持力度不够,降低了指导教师和参赛团队的积极性,拉低了竞赛实际效果。学校应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竞赛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保证竞赛实际效果;(3)覆盖面不广:细菌画竞赛需要选手具备一定的微生物学实践技能,参赛选手多从已完成课程学习或正在课程学习的学生中进行筛选,竞赛覆盖面不广。教研室可开放实验室,制定相关的实践技能培训计划,吸引更多感兴趣的学生走进实验室,锤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宽竞赛选手的筛选范围,扩大竞赛覆盖面,提升竞赛实际效果。综上,细菌画竞赛能够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激发了学生科学实验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作为提高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娟娟,龚敏,王茜,等.低年级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及探索[J].解剖学杂志,2018,41(3):356-359.

[2]刘超,包晓红,蒲丽娟,等.实验教学改革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3-4.

[3]郑英,史宏灿,陈轶群,等.临床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4,18(1):89-92.

[4]聂春雨,郎亚军,殷亚杰,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36(3):102-104.

[5]张璐,杨庆爱,王若维.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6,30(10):1251-1253.

[6]徐雪松,金泳.“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性高校研究生的创新教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4):97-98.

[7]张婷,糜漫天,朱俊东,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986-987.

国画教案范文11

关键词:影视动画;课程教学;策划;创造

任何一部影视动画影片从创作到完成都要经过很多环节,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 、后期三个阶段。在前期完成剧本、造型等创作内容之后,通过中期制作得到一系列镜头素材,最后经过后期处理将视音频素材整合为一部完整的作品。

影视动画数字后期制作的主要任务是制作、提升和处理影片前期原始镜头画面的视觉效果。这一部分的工作主要是将前中期拍摄制作完成的角色、背景等镜头素材进行合成,然后进行配音、配乐,并最终剪辑,实现音画合成,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一部影片的制作。目前高校里的教学方式普遍是以软件教学为主,主要是以教会学生操作软件为主要目的,可是单纯的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只会培养出一批批的“技术工人”。在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同时,更应该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制作方法。

1 影视动画后期的现状

以电视栏目包装为例,在快速而纷乱的媒体时代想让观众注意也要下足功夫,运用动画技术制作而成的栏目包装更能让观众眼前一亮。

但是,现在很多栏目包装的制作人员没有把包装看成节目内容的组成部分,仅仅把包装看成栏目外在的装饰,为包装而包装。比如动画特技的使用,现在玩特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滥用特技,一味追求新、奇、特,忽视了使用特技的真正意图,人成了技术的奴隶。这样,栏目包装的功能就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来,栏目包装的目的是方便受众观看节目,增加节目的吸引力。而在许多栏目的包装中,过分强调包装的作用,颠倒了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的顺序,看不到包装中有明确的、指向性的目标。

作为使用复杂电脑工具来制作电视美学形态的电视包装,也有其比较规范的制作流程,这个流程可以让你更为快速的解决问题,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但是正规的栏目包装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其中包括前期调研,品牌的定位与制作,整体策划和设计阶段,最后是具体的制作。国内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真正规范的按照这种科学的包装制作过程来制作的包装少之又少。

一般情况下前期的调研都被无情的省略掉了,这使包装本身的目的性几乎全部丧失,目的性丧失后的包装基本属于是仅凭设计师制作经验在黑夜中摸索进行的。

2 影视动画后期课程内容

影视动画后期是影视动画学科的专业课,是提高本专业学生动画创作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运用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将前期创作素材进行数字化镜头合成、特效制作、非线性编辑的实现与实际应用。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原理及流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对影片进行后期编辑处理,为学生进一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软件工具进行动画影片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图形工作站的支持下,通过学习不同平台的后期编辑软件,讲解数字影视动画后期编辑的技术原理,才能有效地完成艺术创作。后期的工作流程和架构原理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其中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软件工具的选用及操作。目前国际上普遍运用的有效软件平台有Inferno、Flame、Flint、Shake、Combustion、After Effects等等,这些软件既保证了影片最终的高效完成,同时也为影片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3 影视动画后期课程软件教学模式

3.1 基于教材的软件教学。影视动画后期课程是按照指定教材的编写思路来进行讲授的。市面上的教材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说明书式,另一类为案例式。说明书模式的教材按照软件的使用手册来对大纲进行编写,依据使用流程对该软件进行说明。从工具的使用角度来讲,此方法较适合进行学习。案例模式的教材则从涉及到相关知识点的实例切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让他们进行软件的学习,从而掌握该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无论说明书式的教学,还是案例式的教学,其教学过程和方法都围绕软件工具的使用操作并以之为核心,开展教学行为。

3.2 基于案例的软件教学。影视动画后期课程是为软件的使用流程作为教学主线的。一方面,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集中学习软件的使用,在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后,再对该软件可实现的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此种教学方式难以很好地将软件操作与效果实现相结合,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这样就忽略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制作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的设置上,用案例来讲述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即便以案例导入的方式来开展演示讲解,学生也难以掌握完整的实现流程。根据实例教学完整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可以发现,这种教学方式不易对属性的功能原理和参数设置的技巧方法进行较清晰的阐述。后期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只是一个效果案例的实现,而且还是通过某一案例分析来掌握同类创作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束语

影视动画数字化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新感受,影视动画后期课程也应完善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不仅仅是软件的操作方法。影视动画后期环节涉及内容广、应用工具多,具有很强的实践创造性。它既要求对透视、色彩等创作审美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又要求对软件操作、功能模块等数字途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并实现艺术和技术相结合。我们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法,继续推进影视动画后期课程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用知识和更好的学习方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国画教案范文12

〔摘 要〕 视觉设计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一般理论传授和案例教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艺术和设计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对几组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试图找到视觉设计管理的内在理路和发展脉络。

〔关键词〕视觉设计管理 案例编写 案例分析 问题导向

视觉设计管理是对不同的相关学科(例如设计学、艺术学、管理学、认知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和金融学)和不同角色(例如客户、设计师、项目团队和股东)之间关系的管理;设计艺术管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一般理论传授和案例教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案例包含一个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事件,并且能够使学习者产生共鸣。它应该充分而恰当地描述案例中主要角色的个人观点和所处境遇从而让学生们较好地理解案例角色所经历的事件过程。案例中对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事件和引人共鸣的角色的描述反映出典型的案例编写着重于组织或情景动态与个体感知、判断以及行为之间的交集”。具体而言,供视觉设计管理教学研究使用的案例应该涵盖一系列可供分析研究的视觉设计管理问题。多数的视觉设计研究案例不仅是基于真实设计事件,而且需要对那些合理发生的设计事件进行逻辑性描述。视觉设计案例是在讲述一个具体的设计事实,其设计情境中掺杂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但大多数设计案例中无需提供针对这些设计问题的明显或清晰的解决方案。

我们曾采用过一个在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发生的有关城市视觉艺术管理的案例,描述了从2000年10月起,画家出身的Edi Rama当选为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的市长,用色彩设计改变地拉那城市视觉形象的内容。案例中的埃迪・拉马(Edi Rama)曾任阿尔巴尼亚最大在野党社会党主席,1998年至2000年任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2000年10月至2011年当选首都地拉那市长,2011年至今担任阿尔巴尼亚总理。Edi Rama管理地拉那城市视觉形象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城市建筑“改头换面”,给灰色的斑驳破旧的居民楼上色:刷上嫩黄色、绿色、紫罗兰色等鲜艳色彩,这三种显眼色调甚至被称作“埃迪・拉马色”。如他所说:这个项目是为恢复公共空间而拆除违章建筑,以及用颜色来重燃我们城市丢失的希望,这些颜色的使用不光是为了追求艺术,在当时,它更是一种政治行动。

城市建筑、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创意可以算作自己的“艺术美感向现实生活领域的延伸”,城市就像这位画家市长面前的“一块大画布”。作为一个画家、作家,Edi Rama 曾举办过多次个人展览。2015年10月Edi Rama在香港饶宗颐文化馆举行的画展《芳华绽放》使中国绘画界了解了他的艺术创作。这让我们产生一种好奇,我们想要研究Edi Rama是如何这样巧妙地平衡了自己作为政治家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的;他在推动政治、社会发展的同时,完善了自我的艺术生命,他的努力令首都地拉那数以百计的非法建筑得以拆除,为灰色破旧的居民楼刷上鲜艳色彩,我们不禁联想到中国内地的城镇化,通过研究Edi Rama的这项政绩(他因此当选2004年世界最佳市长),是否有利于我们思考乃至解决本土城市视觉形象管理问题。这是一个发生在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有关绘画出身的政治家将色彩视觉手段引入城市视觉形象管理的案例,我们在分析案例的时候就让学生去了解阿尔巴尼亚的国家历史(比如中阿关系史)、地拉那市的城市背景、城市管理者个人因素对城市视觉形象管理的影响,在研究这一案例过程中我们发现:Edi Rama说他喜欢颜色为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喜悦,他尝试把自己身上的艺术家因素带进政治,但是他在首都地拉那任市长11年面对过很多挑战,其中大多数挑战不来自艺术,而是很实际的问题,例如开始时部分市民的反对、拆迁时面临的阻力、来自法国的负责基金的欧盟官员的质疑、项目过程中融资的问题等等。本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城市视觉形象设计中所使用的色彩会对市民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从心理学上讲,本案例中所使用的嫩黄色是色谱中令人愉悦、乐观的颜色,它具有刺激神经系统、激活记忆力、鼓励沟通交流的心理作用;绿色具有镇静作用、有助于缓解压力、紧张和焦虑、能够提供一种新生、内敛、和谐的感觉等。在本案例中,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视觉形象设计无疑产生很多良好的作用,例如恢复公共空间视觉形象恢复人们对所遗失的城市的归属感甚至是自豪感(通过对市民的调查得知),人们当街扔垃圾的行为变少了,正常缴纳税款的行为变多了,城市犯罪率降低了等等。

我们在这一案例教学中引入了另外一些相关内容供学生们思考。我们挑选了现在有着一大堆头衔的中国民艺家、文学家、画家冯骥才作为分析对象,因为,冯骥才和河南省的很多民间艺术遗产保护工作关系紧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开封木版年画研究所直接或间接地和他有着研究关系,我们对他较为熟悉。他的头衔包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这些头衔的背后是许多政治资源,这对于中国的视觉设计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冯先生从政后,将民间艺术、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把个人爱好和才艺融入到民艺管理实践当中,2003年开始,冯先生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普查工作,他的团队整理了一大批音频、视频和文字材料。2004年发起成立了”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国务院颁布实施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之后成立的第一家以当代文化名人命名的公益性民间机构,这家机构的目的就包括民间视觉艺术的保护和管理,例如对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保护和管理;对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和管理等。其中,起源于北宋年间如今被作为河南省开封市的城市视觉形象一部分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近15年的发展中,还受到了薄松年、王树村等学者的重视,并直接得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开封木版年画研究所学者任鹤林先生的细心管理和倾力发掘。通过对比阿尔巴尼亚Edi Rama先生的案例和中国的冯骥才等先生的案例帮助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建立国际视野,借助对比分析,深入了解中国和阿尔巴尼亚的相关视觉艺术管理之间的异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