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

时间:2022-02-28 23:18:41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调研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58-01

一 调研背景

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及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高职院校要求,按照相应的指导意见、方案论证报告、课程设置说明、方案模版等进行2014级学前教育专业三年高职和五年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二 调研目的

了解渭南市辖区所有公办、民办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师资需求情况;了解园长、校长最喜欢聘用具备哪些综合技能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毕业生;了解园长、校长对目前所聘用员工的满意程度,希望她们在哪些方面得到尽快提升;听取园长、校长对师范院校今后师资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园长、校长对所聘用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分析、汇总、明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定位。

三 调研对象的选择方式

市直公办幼儿园1所;部队幼儿园1所;高端民办国际幼儿园1所;普惠型民办幼儿园1所;县直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早教机构1所;幼儿课外培训学校1所。

四 调研对象

省、市级幼教专家、顾问;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园长、校长;幼儿园保教主任(教学副园长)、机构教学管理者;幼儿园保健医生;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骨干教师;幼儿园优秀保育员;学院历届优秀毕业生代表;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家长代表。

五 调研方法和内容

第一,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收集渭南市辖区范围内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社会现状、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数据;了解渭南市辖区范围内幼儿园、亲子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单位的数量和规模,就业人数和层次,幼教领域投资情况,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等;了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及周边兄弟院校当前就业人数、渭南市辖区范围内近期预计需求人数、分析当前教师缺口人数等;了解当前社会急需学前教师岗位及所需人员的层次和具体职位;了解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学院目前已经向社会输送的人员和即将输送的人员情况。

第二,专家咨询。了解国家目前的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文件以及今后发展动态;了解全国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现状和水平;了解国家对今后学前教育发展的阶段目标和前景规划;访谈调研幼儿园、早教机构、幼儿课外培训学校等的园长、校长、保教主任、保健医、骨干教师、保育员等;园校的师资需求现状;园校未来3~5年的师资需求状况;对学院毕业生的认可程度;园校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园校不同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及流程;园校不同岗位的工作目标分解情况:各类型岗位工作目标、各具体岗位工作目标;园校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安排情况: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类型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各具体岗位的工作职责、具体工作任务内容;园校各具体岗位的胜任能力、胜任资格要求;对学院所培养师资的满意度评价情况及今后的师资培养建议等。

第三,访谈在岗毕业生。调查不同岗位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了解学院毕业生不同岗位变迁后的心理承受情况;了解学院毕业生不同岗位的薪资待遇情况;访谈部分家长代表;了解学院毕业生在岗工作的家长满意度和认可度;听取家长对在岗教师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第四,现场观察。园校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学院毕业生在岗的工作状态;幼儿园空间环境创设;学院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五,专题讨论。小组成员结合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等逐一进行深入讨论。

第六,信息分析。梳理信息、分类汇总、提出观点、形成报告。

六 经费预算

总金额为4500元。资料收集、复印费占5%;问卷设计、印刷费占5%;实地调查劳务费占30%;数据输入、统计劳务费占20%;报告撰稿费占20%;组织管理费占20% 。

七 调研组织及其人员

学前教育教研室:小组成员人数4人;总方案设计1人;问卷设计1人;实地调查4人;统计资料分析2人;分析调查结果、撰写报告2人。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2

一、我国学前教育师资供应存在结构性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阶层分化日渐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课题组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划分为五个等级:一是社会上层。包括最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大私营企业主、高等级的学者专家等。二是社会中上层。包括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三是社会中层。包括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四是中下层。包括个体体力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业人员、工人、农民。五是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的人群。其中,上层、中上层人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中层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20%,余下部分为中下层及底层,占70%-75%。根据各阶层对幼儿教育不同的需求倾向,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0%的最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15%—20%的良好学前教育服务,70%-75%的基准化的学前教育服务。现实困境是,2000年后,我国幼儿园供给总量下滑,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比例也发展了变化。例如,2000年我国的幼儿园结构中,集体办园约占46%,教育部门办园占20%,其他部门办园9%,民办园约占25%。而到2010年,情况则完全改变了,民办园成为幼儿园的主体部分,占比约为68%,教育部门办园19%,集体办园仅为10%,其他部门办园3%。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我国社会中下层和底层人民对基准化的学前教育需求大致占学前教育需求总量的70%-75%,而收费相对低、并且质量有保障的公办园、集体办园仅占幼儿园总量的30%左右,并且绝大部分的公办园、集体办园的首要招生对象为公务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提供给普通民众子女的名额非常少。另一方面,尽管当前我国民办园已经占据幼儿园总量的65%以上,成为学前教育供给的事实主体,但与公办园、集体办园相比,在同等保教质量下,民办园的价格往往更高,或者是游离于保教质量标准之外的低质低价。在我国质优价廉的公办园尚属稀缺资源,“僧多粥少”难免会引发家长的激烈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除了供给短缺之外,“入园难”还是一种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与此同时,幼儿教师的供求关系仍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层次性失衡和区域性失衡。

1.层次性失衡。伴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师资数量供需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尤其随着我国人口控制政策的有效实施,小学适龄人口开始减少并逐渐向初中推移,高中学历人口逐渐增加,使我国当前的教师供给关系由总量紧缺向层次性失衡转变。从目前的师生比来看,小学教师总量过剩,初中教师呈过剩趋势,高质量的幼儿和高中教师严重欠缺。

2.区域性失衡。对于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幼儿教师依然严重缺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与当地缺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有关。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丽水市为经济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县域,只有两所大专院校――丽水学院和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前均没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毕业生。唯一一所开设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层次教育的学校是由原省级示范性中等师范学校改制后的丽水中等专业学校,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虽然有20年的历史,但受学校性质和办学层次的制约,只能以挂靠其他高校办学的形式来求得生存和发展,专业发展相当缓慢;其次是该市部分县(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无序,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底子差,层次低,因而高学历幼儿教师的匮乏成为制约丽水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经济大省,浙江早在2005年就实行二级师范体系办学制度。当时只有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开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且招生面前全国,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生源在毕业后继续读研,或者进入研究机构,经济欠发达的县域一级幼儿园几乎没有学前教育本科生前来就职。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的矛盾在浙江省显得十分突出,县域乡镇幼儿园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富余的小学教师转行过来,同时还招收了大量的普通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丽水市为例,该市唯一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丽水学院从200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学前教育本科生,招生规模为2个班级80余人,大部分毕业生回到户籍所在地,或者流失到杭嘉湖等经济发达地区。根据丽水市教育局部分统计,2013年全市幼儿教师上岗持证率仅为47.8%。大量的乡镇民办幼儿园由于教师工资待遇低,各类社会保险没有按照规定执行,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浙西南地区乡镇幼儿入托难、入园难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当地政府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幼教师资水平

基于上述事实,从社会公平和国家干预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幼儿教育需求应该由政府来满足。在幼儿教育市场中,公办园要体现财政支持的意义,而民办园则体现市场调节的意义。在幼儿教师的培养上,不管是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本科、专科、中职(幼儿师范)三个层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需要共同存在,特别是后两个层面的师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才在今年的全国职教会议召开之际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并以战略性的目光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城乡布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科学规划职业教育,院校布局更加贴近所服务的产业和社区。新增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向中小城市布局。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院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们以江浙闽粤等经济大省为例。这些省份企业众多,从中西部涌进数量巨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支撑当地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但他们作为第四、五个级次群体,其子女入托、入园和当地大多数乡镇农村居民的要求一样,只需要收费低廉、质量有一定保障的基准化的幼儿教育服务,他们希望自己在工作时,孩子能够有玩伴,幼儿园有较好的硬件设置和师资条件,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品德以及一定的兴趣爱好。在这些省份中,有相当一部分中等师范学校历史悠久,特色显明,声誉很好,属优质教育资源,应留在教育系统,不要流失。所以,主要应鼓励他们合并到师范院校中,成立幼儿教育学院,培养幼儿教师;或升格为高等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少数学校可视当地的实际状况而改为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在这方面,福建、江苏等省借助《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这股春风,改革成绩斐然,普通民众子女入托、入园受益匪浅。在浙江,虽然实行二级师范体系制度,但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远远无法满足民众的需求。无论浙东还是浙西,浙北还是浙南,各县域幼儿园师资仍以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为主力军。在相当一部分乡镇幼儿园中,中职学前专业毕业生构成当地师资主体。如果按照浙江省二级师范体系制度,这些师资明显无法达标,理想与现实之间构成了严重的背离。其实,职业教育并不是低层次教育,中国需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中职、高职可以向本科、研究生延伸,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也可以相互融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把师范教育纳入到现代职教体系,学前教育师资既可以实行中职校与高职校“3+2”分段培养,也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3+2”分段培养;高职校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进行“3+2”“5+2”分段培养。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大省可参照福建等省市的经验,将丽水中等专业学校(原松阳师范)等这些原本有着20余年学前教育办学经验的省级示范性师范学校与相关院校整合,或者单独升格高等幼儿专科学校,扶持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明确其作为区域性幼儿师资培养的核心基地地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总的来看,从《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都将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重点。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分阶段、分层次地对幼儿师范教育进行调整,既考虑目前幼儿教师缺口巨大,需满足乡镇幼儿园过渡性、补偿性的需求,又要着眼于今后幼儿教育多元化、优质化的要求,实现幼儿教师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全面梳理各类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按照幼儿教师职业特点,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硬件设施等方面对相关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流程监管和终端督查,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程度和质量。科学配置和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发挥一批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独具办学特色的中、高等师范院校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幼教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的一致与均衡,从而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王万良单位: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3

【关键词】广西 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背景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

0102-03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亟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就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仍存在生源素质不高、办学条件有待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内涵建设有待深入等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与指导,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试分析广西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背景分析

(一)幼儿教育发展缓慢

近年来,广西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广西学前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到2010年,全区共有幼儿园5349所,在园幼儿数118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4%,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入园难”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在全区5349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仅有532所,仅占9.9%左右。三是农村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农村公办幼儿园仅占农村幼儿园总数的5.7%。四是城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发展进程,发展不均衡。全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仅占全区1126个乡镇的19%。五是民办幼儿园规模小、比重大。民办幼儿园占全区幼儿园总数的90%,但在园(班)幼儿仅占全区在园(班)人数44.3%。民办幼儿园规模小,园均规模为110人,保教质量水平低,严重制约幼儿园的发展。六是经费投入不足。2010年全区财政学前教育支出占财政教育支出的比例仅为0.85%。七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幼儿园办园活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前教育师资紧缺

一是现有师资队伍数量不足。2010年,全区有幼儿园教师3.7万人,其中编制内教师8089人,仅占教师总数的21.9%。二是专业化水平不高。幼儿园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专业对口的不及50%。三是满足不了发展形势的需要。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规划,到2013年实现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至少需要增加2.1万名幼儿教师。

(三)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2010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后,广西先后《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提出了“到2013年,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28所,在园幼儿达到133万人,幼儿园教师新增2.1万人,达到5.8万人,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58%,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80%,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适龄幼儿基本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的总体目标,各地政府均相应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城镇住宅小区应根据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规范配套建设幼儿园,农村按照‘一镇一园’、‘村村覆盖’的要求整体规划,构建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学前教育师资不足问题,作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2010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允许具备条件的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此举一出,极大地激发了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目前,广西共有52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超过1万人。2013年4月,教育厅组织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情况专项评估,据了解,中职学校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喜忧参半,取得的成效令人鼓舞,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生源数量充足,但整体素质不高

旺盛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广大学生报读学前教育专业的热情。短短两年间,广西共52所中职学校开办学前教育专业,共招生1万多人。在目前中职招生艰难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广受追捧,招生火爆,成为一些中职学校招生的主要支柱。各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多完成当年招生指标任务,有些学校甚至超额完成。南宁市第四职校2012年学前教育专业招生1000人,仍然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各学校纷纷提出扩大招生规模的要求。

在因生源数量充足而欣喜的同时,各校也对生源质量不高而感到担忧。学前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对人才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目前,生源质量主要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身体素质不行,学习舞蹈、形体等课程效果欠佳;二是文化基础较差,难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理论知识;三是艺术悟性不够,对弹、唱、跳、画、手工等技能形成造成影响;四是情感心智不够成熟,给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带来困难。

(二)教学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

要,但仍难以满足本专业内涵发展的需要

许多学校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时,购置了大量设备,新建了一些实训室。这些设施设备基本满足该专业的教学需要,但对于办学质量的提升仍有大差距。主要问题是:

1.缺少相关实训室。大多数学校没有建设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婴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幼儿科学与社会活动实训室。

2.没有独立实训室。一些学校语音室与微机室共用,手工实训室与画室一起,琴法教室与琴房共用;许多学校只有五六十人的大琴房,没有单独的小琴房。

3.教学设备陈旧短缺。一些学校资金投入不够,致使实训室简陋,教具陈旧,如钢琴、电子琴、电脑等。个别学校只有两三台钢琴。

(三)师资队伍结构失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向“二级”转变,原有的中师师资流失严重,导致当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一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学校连一个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或专科毕业的教师都没有;二是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足;三是转型教师没有得到应有的培训进修,许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都是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担任教学,但没有经过专门的针对性培训。师资队伍问题是目前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

(四)偏重办学规模扩张,专业内涵建设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由于是新办专业,许多学校重在办学规模的扩张,对专业内涵建设重视不够或把握不准,导致专业建设出现一些偏差,主要体现在:

1.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不够完善。一是专业发展定位不够明确。一些学校在规划中缺少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多学校缺少专业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面向定位等等。二是专业内涵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一些学校在规划中只列出了招生规模、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基地)等方面的目标,没有围绕专业建设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考核模式、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等内涵进行筹划与设计,使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显得简单、浅层次,低水平、没内涵。三是缺少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许多学校在规划中只有目标,没有设计出建设思路与建设措施,更没有组织保障、人员保障、机制保障、资金保障等,使得规划欠缺完整性、科学性、可执行性。

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没有围绕幼儿教师这一岗位所需求的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一是幼儿教师核心能力课程得不到应有重视,课程与课时不够;二是课程与教学设计不完善,如“五大领域”没有分开开设;三是一些学校还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有师资就开课,没师资就不开课。

3.技能培养存在偏差。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教师,教学技能是核心技能,弹、唱、跳、画等是基本技能。但一些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把握不准确,导致在技能培养上出现偏差,把重点放在了学生弹、唱、跳、画等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教学技能的培养。

4.教学改革还欠深入。如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与改革中,目前仍处在一个探索的阶段。尤其是如何开展“园校合作”(幼儿园与学校),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双优人才”(艺术技能与教学技能双优秀),仍需深入改革。

(五)人才培养质量良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有待提高

据了解,因市场需求旺盛,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质量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一些学校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接到用人单位的邀约。一些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特色与实力的窗口,外出参加表演或接待,成为各种文艺汇演、节日盛典、活动仪式上的亮丽风景,得到各界的赞扬与肯定。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大多流向广东等发达省份,留在本地尤其是中小城市工作的学生不多,特别是留在乡镇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很少,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

三、对策建议

(一)适度扩大招生规模,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要实现“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628所,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需要一大批幼儿教师,因此必须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为广西乃至珠三角提供更多的学前教育师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

加大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的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对口率;加大对教学队伍的专业培训,增加“国培”、“省培”名额,争取近期内对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轮训一遍以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内培训,尤其是幼儿心理学、幼儿学科教学法等内容的培训,帮助转型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开展教学竞赛、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组织学前教育专业的专题教研、科研,“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不仅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而且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三)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论证,准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科学拟定建设措施,建立健全改革保障机制,确保专业建设的科学性与操作性。二是根据幼儿教师岗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突出教学技能的培养。三是加强与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构建“园校合作,学教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强化基本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培训培养,通过演、赛、教、用等方式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五是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建立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平台,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达到培养人才及扩大专业影响的目的。

(四)搭建“立交桥”,理顺中职生升学及职业资格证问题

根据最新的文件要求,“申请幼儿园教师资格原则上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试点期间适当放宽到中等幼儿师范毕业”,这意味着将来中职毕业的学生是不能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解决中职毕业生升学深造问题,搭建学前教育专业“中职―高职―本科”的“立交桥”,建立“直通车”渠道,是当务之急。

(五)加强管理与指导,提升专业办学水平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与指导,一是严格控制该专业设置的准入,重点支持有师范办学基础的学校办好本专业,重点扶持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办好本专业,根据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专业布点,避免该专业布点过滥过快。二是制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规范教学条件配置、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教学管理等教学行为,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三是成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该专业指导、培训、交流、比赛、科研等平台,引导该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四是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项检查评估,动态监测专业办学情况,促进该专业健康发展。五是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资金、项目等形式,扶持该专业做大做强。

(六)出台配套措施,确保专业健康持续发展

要确保学前教育专业健康持续发展,除学校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各部门通力合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在经费投入、编制管理、资格准入、职称评定、招生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及规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4

《河南教育杂志》2015年第六期

1.教育实践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教育实践一般按照学科学习的先后顺序进行。顶岗实习原则上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进行,实习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0周。具体安排如下:①一年级:结合《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学生在保育员岗位实习工作2周。主要内容与目的:深入幼儿园和班级,获得与幼儿直接交往的体验;观察幼儿的生理活动和心理发展情况,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连续两周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②二年级:结合《幼儿教育学》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教育见习、实习4周。主要内容与目的:观摩幼儿园教育教学、游戏活动等,熟悉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和基本原则;参与各种教研活动,获得与幼儿园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形成正确的职业理解与认识。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个教学、游戏活动;连续4周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和部分内容(如组织游戏)的实习;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见习。③三年级:结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课程的开设,第一学期安排学生进行随堂见习,第二学期安排学生进行12周教育实习。

主要内容与目的:掌握幼儿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领域教育的学科特点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的专业能力;了解实习、见习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提升“育人实践”的能力。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某个教育教学活动;连续12周到幼儿园进行教育实习、见习;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保育、教育的综合实习和见习。④四年级:结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等课程的开设,开展点式实践课程安排,即散布在各课程中的见习活动,由各任课老师结合课程特点和进度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考察。主要内容与目的:强调对学生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能力和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整合各领域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设计和实施幼儿教育活动。时间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到幼儿园观摩某节课、某个教育活动;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实习。⑤五年级:结合《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的开设,第二学期至少安排10周的学生顶岗实习。主要内容与目的:强调未来幼儿教师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实践反思能力,力求使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缩短就业适应期,满足社会的需要。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教育调查可以在各个年级进行,利用节假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幼儿园、幼儿教师和幼儿,积累有关幼儿教育、幼儿发展等专业知识,培养职业理念,提高专业能力。

2.实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①完善“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实践应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全过程。为了让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保证教育实践收到实效。②成立专门的教育实践组织机构。幼儿师范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以幼教专家、专业科室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商讨教育实践工作。③制订和完善各项教育实践的规章制度。由教育实践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期间的教育实践活动计划,确立各阶段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与要求,安排好学校及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制定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生守则,做好师生教育实践活动的考核与评价,做好与实习基地的协调工作。④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校与幼儿园的联系。幼儿师范学校应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为幼儿园提供幼教教学、科研信息和幼儿教师培训方面的便利条件,选派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听课、评课,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幼儿师范学校还应定期邀请幼教专家到幼儿园开展工作研讨。各实习基地的幼儿园也可以选派骨干教师到幼儿师范学校对学生进行入园前的指导、培训。幼儿师范学校应积极和大型幼教机构联合,利用学生实习、见习机会,推荐一定数量的毕业生提前和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形成订单式培养。有条件的幼儿师范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校内实训基地,使教育实践常规化。

总之,教育实践活动符合幼儿师范教育的特点,是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塑造专业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各级各类幼儿师范学校都应该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职前教育实践活动。

作者:张韶瑞 单位:洛阳幼儿师范学校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5

 

为准确把握乐山市基础教育发展与需求,掌握乐山师院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情况,调査组对乐山市市中区、马边县、沙湾区、五通桥区、井研县、沐川县、金口河区、峨眉山市、峨边县、犍为县、夹江县等11个区县开展调研,并对乐山周边的眉山、雅安两市进行调研以作参考。调研内容涵盖教师队伍现状、近五年教师补充需求情况、对乐山师院毕业生评价及毕业生竞争力、对乐山师院师范教育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等四个方面。调研发出问卷534份,回收问卷512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510份。

 

2调研结果及分析

 

2.1乐山地区基础教育教师需求置仍然较大

 

第一,未来5年教师需求总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五年乐山地区教师需求达到5471人,其中公办学校教师需求达到5149人。时,未来五年退休教师人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共2907人,平均每年581人。总体上看,未来五年教师需求量在8000-8500人之间,平均每年需求量达1700人左右。

 

第二,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求量大于高中、职中阶段教师需求量。调研数据显示,乐山市未来5年教师需求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共需4737人,占总数的86%。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需求量高达3738人,占总数的68%。而当前深受学生青睐的高中,在未来5年仅需524人,占总数的10%,平均每年需求量仅100.

 

第三,中小学主科师资需求量较大。据统计,近五年离退休教师中,语文、数学学科退休离职人数最多,达到2000余人,平均每年约400人,说明当前这两门学科教师队伍老龄化程度较高,亟需注人年轻的师资。然而,本校语文、数学学科的对口专业——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每年培养学生约310余人,数量上无法满足乐山地区未来5年语文、数学学科师资需求。此外,地理、历史等学科虽有师资需求,但本校当前没有开设相关专业,无法为这些学科输送师资。

 

第四,乡镇、农村地区教师需求量大于城市地区。在未来五年乐山地区基础教育中,城区教师需求1754人,占基础教育总需求的34%,而乡镇教师需求3395人,占基础教育总需求的66%,说明未来5年乐山城区基础教育师资趋于饱和,但乡镇、农村地区师资紧缺。

 

2.2乐山师院毕业生在乐山地区教师公招中录取比例呈下降趋势

 

目前乐山地区基础教育现有教师队伍中,乐山师院毕业的学生占30%,体现了毕业生在乐山地区基础教育中的传统优势。然而近年来乐山师院毕业生在公招中的竞争力却不容乐观。2012—2014年,本校毕业生在乐山地区教师公招中录取比例较低,仅占16.54%,且呈现出下降趋势。

 

本校毕业生在乐山地区教师公招中录取比例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二。从客观上看,乐山地区基础教育虽然师资缺口较大,就业机会较多,但是本校师范毕业生面临着省内外其他师范学校的挤压。调査显示,近年来川内其他5所师范院校以及非川内师范院校参加乐山地区教师公招的录取人数在逐年上升。此外,由于当前国家政策鼓励非师范生考取教师资格证,大量非师范专业学生涌入教育行业,分割了乐山地区教育行业就业市场,增加了本校师范毕业生就业难度。

 

从主观上看,由于各教学院领导时间精力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设备投入不足、资源投人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本校师范教育有所弱化,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现实需求,师范毕业生师范技能较弱、综合素质较低,无法在公招中脱颖而出。

 

2.3乐山基础教育现实需求与学生就业意向存在矛盾

 

近年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平均每年约88%的师范生想成为教师,所占毕业生比例较大。虽然师范生有意愿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数较多,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对学校层次和地域选择上却与社会现实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导致部分学校教师岗位闲置,出现毕业生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

 

从学校层次来看,乐山市未来5年教师需求量较大的是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其中幼儿园、小学教师需求量尤为旺盛。然而对师范生就业意向调査发现,师范生在学校选择上更倾向于初中和高中,希望担任初高中教师人数比例分别达到33%和45%。而未来5年急需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却不受学生关注,仅22%的师范生愿意担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

 

从就业区域指向来看,乐山市未来5年教师需求主要集中在乡镇地区,占总需求量的66%,城区师资相对饱和。然而对学生就业意向调査结果显示,城市地区仍为学生就业的首选。当前在校师范生中,平均每个年级有88.3%的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但是这些学生中60%以上都选择到市县城区就业,且呈现出从高年级到低年级比例不断增大的特点,2014级新生中选择到城市地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比例更是高达84.7%,只有少数同学愿意到县镇、农村和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当教师,这与乐山市各区县地域需求存在较大矛盾。

 

2.4师范生师范素质培养有待提高

 

在对各地区教育局和学校的开放式访谈和问卷调査发现,各单位对乐山师院毕业生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方面总体评价良好,认为本校学生普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与中小学一线教育脱节、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滞后等多种原因,本校师范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基础教育教师的需求,各学校普遍认为本校毕业生在师德师风、知识水平、师范专业技能、班主任技能、对新课标的把握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在师德师风方面,部分学校反映毕业生教师师德不足,职业认同感差,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对待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个别学生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方面还有待加强。部分学生甚至不安心工作,尤其是马边、峨边、沐川等偏远地区的特岗教师,普遍把目前工作当成跳板,希望能通过公招考试去往更好的学校或地区。

 

在知识水平方面,本校毕业生知识面较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稍显不足,专业学科知识不扎实,有的初中教师甚至做初二学生试题不及格,无法胜任专业学科教学。

 

在师范技能方面,有学校反映毕业生“三字一话”7jc平急需提高,授课时口语化程度不强,沟通能力普遍较差,讲课有背书倾向;教学组织能力较差,不会驾驭课堂,不知道怎么控制课堂教学难易程度,个别毕业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详细的教学方案,这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不一致,也说明了在校期间,师范专业教师对学生教学技能训练不够。此外,大多数毕业生对现行中小学使用的现代化教学仪器不熟悉,只偏重于使用简单的投影仪和PPT课件,上课时过于依赖电子教学器具,对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

 

在班主任技能方面,毕业生缺乏班级管理经验,教育方式欠佳,在学生面前权威性不够,不敢大胆地去进行班级管理,有的毕业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方法过于呆板,说话语气过于僵硬。班会的组织能力较差,对如何做好班级建设缺乏深人的理解和把握。

 

在新课标方面,主要体现在毕业生对新课改的把握还不到位,专业学习与当前中小学一线教育现实需求存在差距,几乎所有毕业生上岗前都必须经过用人单位再培训才能上岗,不能做到“拿来就用。

 

3对策

 

当前国家对师范生和非师范生均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打破了以前师范生就业“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再加之我国实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面向社会招纳师资,使得师资来源更加多元化,大量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人教育行业,改变了以往师范教育专业与教师岗位相对应的格局,教师岗位已经不再是师范生的特权%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强化传统的办学特色,保持在教育行业的传统优势,是学校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碁本前提。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髙等院校,教师教育是学校的根本,也是学校的最大特色。为此,学校必须一如既往地髙度重视师范教育,实现人才±音养与社会现实需求的无缝对接,增强师范生在教育行业的就业竞争力。为做好学校师范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结合调研结果,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3.1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荣畨感教育

 

为解决学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师德不足,职业认同感差,缺乏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对待工作不积极、不主动等问题,须从大一开始,加强师范专业学生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的培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第一,坚持师德标兵和“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深人挖掘学校教师的先进事迹并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第二,在教师节开展以师范生为主体的系列活动,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围绕“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主题,通过活动、讲座、座谈、影视欣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教育,如师范生宣誓、教师着装比赛、师生座谈会等,帮助学生及早确立教师角色意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增强使命感。

 

第三,通过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教育战线的优秀校友,尤其是艰苦地区的优秀教师校友,如文新学院校友范韦军,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育氛围。

 

第四,定期邀请乐山市优秀教师到校讲座,与学生分享从教经历和从教心得,帮助学生了解教师行业,明确教师职责和使命。

 

第五,充分发挥关工委和离退休老教师的作用,发动热心教学的老教师为师范生做指导,分享他们的教育人生,用他们的从教经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感染、激励学生。

 

第六,建立教师教育专题网站,集中宣传优秀教师和典型事迹,以及国家对师范生和教育行业的各项鼓励政策。

 

第七,恢复为到农村基层当教师的毕业生戴大红花、集体送行的传统,鼓励学生立足基层、艰苦创业、奉献祖国。

 

3.2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环节

 

为解决学校师范毕业生知识面较窄,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师范专业技能较差,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各教学院要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师范教育,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和教育实践环节,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第一,调整课程设置,增加普通话、教师书法、口语表达等师范技能相关课程的课时,保证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时间和练习量。

 

第二,各教学院要每年开展师范技能竞赛,以比赛为抓手,动员学生普遍参加,全面提升师范技能水平。

 

第三,打破校选课中各教学院的壁垒,增设小学教育、幼儿教育等课程,以适应乐山地区基础教育对幼儿园、小学教师的需求;增设音乐表演、绘画等相关课程,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幼儿园和小学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

 

第四,从大一开始实行不间断教育见习,采取校内与校外、集中与分散、课堂与视频结合等多种形式,如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一线课堂参观观摩,开展班主任工作见习、班主任工作讲座、名师课堂、主题报告与论坛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实行不间断教育见习[2]。

 

第五,以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为主,拓展乡镇、农村地区实习基地,改变当前以高中、城区为主的现状,鼓励学生到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实习,同时引导学生面向乡镇和农村就业。

 

第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中小学优秀教师,恢复和坚持师范专业新进教师到中小学学习锻炼的传统。

 

第七,加强对中小学新课标的研究,成立中小学课改研究机构,鼓励、扶持有关中小学课程和课改研究的学生科研项目。

 

第八,鼓励实习指导老师深入分析乡镇和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提高实习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九,创新师范专业班干部培养方式,采用轮流当班干部的办法,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班级管理、召开主题班会、策划班级活动的实践机会。

 

第十,开放部分教室作为师范专业班级固定教室,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班级”概念。

 

3.3建立多层次师范教育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人才的种类、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学校应从师范教育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师范生就业意愿,建立多层次师范教育体系。

 

一是鼓励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研究生。由于当前对髙学历的普遍追求,中小学教师对学历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国家相关规定,尤其是高中教师,大部分学校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因此,学校要鼓励立志担任高中教师的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研究生,为从事高中教育做准备。

 

二是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力争联合培养师范专业硕士,为师范生考研升学拓宽道路。

 

三是建立“卓越教师”学院,在普遍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着力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的优秀师资。卓越教师学院以“汇一流学生,聚一流师资,开一流课程,出一流人才”为理念,每年在各教学院中选拔优秀师范生进人学院,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指导与培养。

 

3.4加强师范生公招指导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6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调研对象与分析方法。本调查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学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为依托,采用自编《学前教育师资培训调查(职前部分)》问卷,而向河南省五所师范院校中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对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状况开展综合调研。调查问卷回收后,再通过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阳叫文352份,回收率88 %,其中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85. 23 %。调查问卷主要而向毕业班并采取随机发放。在男女生比例分布方而,男生12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 ;女生288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96 %r。在生源地分布方而,来自城市的生源104人,占35 %;来自农村的生源196人占65 %。由此反映出,河南省内师范院校的生源还是以来自农村为主,而女生占多数仍然是普通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和幼儿园教师性别组成的总体趋势。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的逐渐转变,男性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正在由过去近乎空缺到现在逐年增加,从而改变着幼儿园教师的性别结构和对幼儿心理和性格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理念欠缺且专业求职意愿不强

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包括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及个人修养与行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是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一名优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其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调查你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发现,有285人占95%的学生是在家长的引导下,出于对升学的极大需求才选择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同时考虑到就业因素的有262人占有87. 33 %;还有48人占16%的学生是受他人影响而进入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出于对学前教育的职业价值对学前教育专业感兴趣的仅有36人占12%。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基本上属于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总体表现比较个性、独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在你喜欢照料孩子吗的问题调查中,认为自己能够非常耐心照料幼儿的有20人占6. 67 %;比较耐心照料幼儿的有120人占40 %;一般程度的有158人占52. 67 %。在你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做游戏吗的问题调查中,非常乐意给幼儿讲故事做游戏的有76人占25. 33 %,比较乐意的有124人占41. 33 %,一般程度的有88人占29. 33 %。调查中反映出学生比较喜欢孩子,愿意与幼儿相处、游戏,但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对待照顾幼儿方而的耐心不足。同时,有极个别的学生不太愿意照顾幼儿或对照顾幼儿持消极态度。在对未来工作意向是否准备去幼儿园的问题调查中,表明毕业后愿意到幼儿园工作的只有68人,仅占受调查人数的22. 67 %;愿意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相关行业工作的96人,占受调查人数32%,其中有136人毕业意向不明确,占受调查人数的45. 33 % o

从以上调查的数据中反映出,占较大比例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当初高招选报专业时具有很大盲目性。他们虽然经过了近四年的专业教育和培养,仍然缺乏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强烈认同感,其专业情意不够深厚,毕业后主动选择到幼儿园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对待学前教育工作的认同和信心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对待幼儿的态度及与幼儿的相处。

(二)专业性知识掌握较强而通识性知识重视不够

专业知识涉及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未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能够充分认识和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而发展的策略与方法。同时,掌握有效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一日生活安排、游戏与教育活动、保育和班级管理等方而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巧,能够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和相关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能运用的能力。

在你口前具备哪些知识的问题调查中,认为自己具备幼儿发展和保育教育方而知识的均有228人并都占76 %,认为具备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基本知识的有180人占60 %。数据体现出学生对于幼儿发展、保育教育和各领域教育的知识较为重视,且掌握效果比较好。在对通识性知识的重视和掌握程度调查中,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国家教育基本情况,以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大致在27% -45%之间,选择人数明显较少,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由此可见,被调查学生整体对于幼儿身心发展、幼儿保育教育等专业性知识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学习和掌握此类知识的效率和效果较好,因此,对其专业能力提高和未来个人专业发展方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等通识性知识的重视不够,对相应方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效果与其所应具备的标准要求相差较远,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今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以及个人未来的教师专业发展。

(三)基本专业技能具备但组织活动能力较弱

专业技能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训一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专业技能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幼儿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重要体现。

在对幼儿园教师基本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认为自己具备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的有152人,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50. 67%;认为自己具备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能力的有220人占73. 33 %;认为自己具备游戏获得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的有184人占61. 33%;认为自己具备教育活动的机划与实施能力的180人占60% ;认为自己具备激励与评价能力的有152人占50. 67%;认为自己具备与家长和同事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的有172人占57. 33 %,认为自己具备反思与自我提升能力的只有112人占37. 33 %。在对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胜任度的调查中,能胜任语言领域课程的有228人占76%;能胜任健康领域课程的有156人占52 %;能胜任社会领域课程的有164人占54. 67 %;能胜任科学领域课程的有172人占57. 33 %;能胜任艺术领域课程的有204人占68 %。同时,在对艺术技能和活动组织能力的调查中,能够运用所学艺术专业技能熟练组织教学活动的只有32人占10. 67 %,占76%的228名学生只能基本应付一般的活动组织,还有占13. 33%的40名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较差。 从调查结果表明,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虽然经过了四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基本能够承担起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教学及活动的开展,但是也反映出不少学生对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胜任程度不平衡,并且对一些个别领域课程的胜任程度相对偏低。在校学习期间,他们在音乐、关术等艺术方而的素养和技能、技巧虽然也得到了较为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但总体表现出艺术方而的专业素养普遍不高,势必会影响到今后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对幼儿的引导。

三、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职前培养有效性的策略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发现,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职前培养的有效性正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只有强化高师院校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而培养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河南省学前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深入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认真领会学前教育改革精神。为全而落实和有效实施学前教育改革,高师院校的教师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深入学习和领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的指导精神,不断强化自身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理论自觉性,努力促进教育观念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力争在实际教育行为中得到切实应用,以便尽快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形势下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自身的职业转变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强化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教育。积极的教育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职业能力及身心素养,是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师院校应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切实根据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本科课程。努力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加强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其崇高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从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认真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或学前教育工作者。

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增强基本专业知识学习。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的能力。因此,高师院校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途径和方式,采取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等模块化教学,开设幼儿心理、艺术欣赏、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等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认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掌握幼儿园各领域教育的特点与知识。要求充分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及时汲取最新儿童发展的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学习幼儿园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成功经验的储备。

丰富教育教学与实践形式,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技能训练。针对学生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性质特点,可把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复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高师范院校可以通过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成长电子档案袋、说课活动、建立社团等形式,培训学生说、写、画、唱、弹、舞、做、用等指导学前儿童活动的必备技能,加强讲解、提问、体态语表达、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教学的实施能力。同时,幼儿教师应逐步提高教学设计、活动组织、艺术创编、效果评价、环境创设、家园沟通、幼教科研等教育评价与研究的能力,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巧,为其从师任教打下扎实的基础。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设置

[作者简介]宋川(1983-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政治社会学。(河北 石家庄 050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改背景下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3014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157-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幼儿教育”的新要求。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为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加强幼儿教育,必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我们在对河北省保定市的多所幼儿园和高职学校进行了调研之后发现,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有待解决。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观念陈旧,改革步伐缓慢。目前,凯洛夫课程设置理论仍旧是指导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理论。该理论的缺陷在于只强调学生单方面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接受式的学习不仅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而且忽略了学前教育的特点。故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主任钟启全认为,这样的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至少落后五十年”。①

不仅如此,当前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步伐缓慢。具体表现在:课程大纲的设计忽视了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毕业生素质明显滞后于幼儿园发展的需求。毕业生一方面缺乏研究、知识整合以及对幼儿素质进行有意识培养的能力,另一方面无法实现与幼儿之间的良性互动。

2.课程设置结构混乱,缺乏系统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混乱无章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幼儿教育专业能力的提升。结构混乱具体表现在:(1)课程设置冗杂,多门课程设置同样的教学内容,造成内容反复和资源浪费。比如舞蹈理论课程,就有舞蹈必修课、舞蹈选修课、幼教理论等多门课程讲授。(2)课程设置缺乏,一门课程承担多门课程的教授任务。如口才课程、语文课程、普通话课程的重点不同,本应分开讲授,但多数学校仅开设语文课程,希望这一门课程承担口才、普通话、演讲等所有与表达相关的教学任务,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实际教学中只会导致课程的原有重点得不到很好的传授,新增的知识点也一带而过。这源于部分课程设置者对教育知识的匮乏和对教育规律的忽视。(3)课程设置无原则,随意性大。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应该是专业规则和课程大纲,而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定课程的现象,有些院校甚至由于某门课程专业课教师多就增加课程设置比例,无专业教师就少开甚至不开。(4)课程设置领域狭窄。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年龄上,现在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集中在满足3~7岁儿童的教育需要,忽视了保育员课程、0~3岁托幼教育课程以及农村地区的学前班教育课程,由此也造成了课程缺乏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适应性。

3.毕业生能力匮乏,难以迅速适应工作。课程设置的陈旧和混乱,导致毕业生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由于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工作一段时间后仍然无法适应,或主动提出辞职或被辞退,故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一次对口就业率偏低(约22%)。不仅如此,70%以上的幼儿园管理者表示,刚毕业的新教师无法正常教学,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适应期。尽管背后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基础知识不牢固、专业技能不熟练、个人心理素质差以及沟通能力和个体修养不高等,但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是根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此,要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从方向上对其课程改进原则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到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关于制定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提出了制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的实际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国家方针的导向和教育专业的特点,文章提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1.适应性与引领性相统一原则。以适应社会为需求毫无疑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第一原则。各大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开设和专业课程安排上应该注重科学性,即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以达到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竞争能力的目的。但教育有其特殊性,课程设置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是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前提的,过分强调适应性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教育引领功能,不仅会导致市场的日益无序,更可能导致反教育性,结果教育得越多,受到的束缚越紧。

因此,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引领社会需求。这种引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追求学前教育本身的纯粹性,从自身特点出发,通过理论层面的精密分析,进行合乎此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设置;第二,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学前教育毕业生的重点是学习理解、引导幼儿的能力,培养责任心和爱心,因此需要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帮助用人单位选择适宜的毕业生。

2.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须保持相对稳定,否则将无法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影响幼师人才培养的质量。调研发现,频繁调整课程设置的做法使得师生无所适从,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更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庞杂混乱,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尽管要保证稳定性,但课程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幼儿教育理念的提升和形势发展,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修改。课程的管理者、编制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只有时刻紧跟幼儿教育的发展步伐,并依据一定规范对课程的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才能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幼教人才。

3.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统一原则。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求专业课程设置具有系统性,能够满足学生未来3~5年的职业发展需要。专业课程设置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统筹安排课程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整体把握课程的学时分配,形成较为科学的课时结构,力求避免内容重复,资源浪费。应积极完善舞蹈、声乐等训练场地,合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挖掘自身潜力,进行系统管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保证课程系统性的同时,应该尊重幼儿教育的特点,注重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程)的独立性。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在此类课程的学习中得到锻炼提高,而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幼儿教育的公共课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在1.51,并且经常随意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这过分强调了公共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并且高职和本科层次的课程设置比例非常接近,没有突出职业学校的优势,故急需以政策的形式规定专业课程的课时数和课程内容,以保证其独立性。

4.宽基础与精技能相统一原则。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是初中学历的毕业生,这部分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狭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因此宽基础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实行优化整合,集中力量深挖技能,保证学生做到技能精、能力强,以培养未来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质量幼儿教师。

[注释]

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29.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王振宇.论我国幼师转型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J].幼儿教育,2009(4).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8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师范院校;职业学校

第四次全教会的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颁布,《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下发,对当前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强调数量、规模的扩大,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内涵的发展。而要提高质量,发展内涵,就必须重视学前教师教育,包括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准幼儿教师。在此事业发展形势与需求之下,我国目前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承担起了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改变了以往我国仅由中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教师资的格局,这对解决我国当前幼儿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然而,笔者通过网上查阅和联系相关院校,发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置存在不少问题,严重影响了学前教师教育的质量,值得学界予以关注和深入研究。

一、部分师范和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现状

从生源层次、质量和培养时间、规格等方面来看,我国现有的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设置培养目标时本应该有层次上的区别,即不同层次与类型的学校,应该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但从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却存在着严重雷同的现象,本文拟举例说明之。

以北京幼儿师范为代表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是我国目前存在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初中起点三年制幼师,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中专层次的幼儿教师,其学校网站公布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专业素养,具备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的高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

据教育部2009年统计,全国当年培养的16万幼儿教师中,有近一半是中职院校毕业的,可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数量之多。以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福州文教职业中专为例,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主要面向幼儿园、幼教培训机构、社区家政服务及早教机构等,能从事幼儿教育、保育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和劳动者。”

目前我国有10所独立建制的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以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为例,根据其学校网站公布的信息,可知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能胜任幼儿园工作的五年制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

我国目前能够培养专科层次幼儿师资的还有高等职业院校。以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由原福州幼儿师范学校与福州艺术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被定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品质、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专业基础扎实,能主动应对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挑战的幼儿园教师。”再以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学前教育专业系该校根据市场需要新开发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被定为:“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与较扎实的科学、人文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掌握弹唱跳说画做六项基本技能,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和其他学前教育工作者。”

随着时展,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开始进入幼儿园担任教师或管理工作。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其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人文、社会、教育与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全面的学前教育工作专业知识与技能、适教乐教、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在各种儿童教育机构、教育行政与科研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从事儿童教育、教育科研、培训、管理、宣传和康复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再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其学前教育专业提出的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素养全面、学识宽广、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幼儿园师资。”

二、当前我国各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所举各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虽然我国当前在培养学前专业人才方面存在着三种学历、五种培养模式,但它们的培养目标都严重雷同,这一现象反映了很多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目标定位不清晰

解放后,我国师范学校一直执行着三级师范的培养模式,中师生进入小学任教,大专生进入初中任教,本科生担任高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同一层次的幼儿教师由幼儿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则由高等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负责培养。这种培养模式虽然导致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但是不同层次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很清晰的,便于各级师范院校确定自身明确的培养目标。

随着国家强调“培养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实施,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转变,幼儿教师的培养任务开始主要由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承担,以往由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教师,改由其培养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充任。面对此种形势变化,我国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培养怎样的幼儿教师,升为专科学校的中等幼儿师范应培养怎样的幼儿教师,中职、高职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培养怎样的幼儿教师,作出清晰的目标定位,致使各级院校都盲目面向幼教市场,都一律强调培养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一线教师。

(二)目标规格层次不清晰

对比北京幼师和南京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虽然北京幼师强调其毕业生要具备“文化和综合素养、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南京高等幼儿师范则强调具备“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能够胜任幼儿园工作”等素质,但其内在要求基本一样,它们惟一的差别是中专层次和专科层次的区别。

从上述例举的所有学校对其培养目标规格的描述来看,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艺体技能、教育科研能力等词出现的频率很高,那么这些素质是否应该成为中专、大专、本科层次的重要区别呢?这需要学界和教育行政部门深入研究,特别是在当前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准确定位各级院校不同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具体规格,是规范学前教师教育的关键。

(三)目标去向不明确

1995年教育部制订并下发了《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教学方案》),提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应“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当代幼儿教育发展和改革

需要的幼儿教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承担幼儿教育的机构是相对单一的,幼师毕业的学生就是去幼儿园工作,因此《教学方案》只对培养规格和素质要求作出了限定,而没有明确毕业生的去向。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企事业单位剥离社会职能及集体经济的萎缩,企事业单位办园和农村幼儿园大幅度减少,民办园迅猛增长,我国承担学前教育的机构及其性质发生了巨大改变。加之近年来,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利益和需求驱使各种类型的早教中心、亲子乐园、培训机构数量剧增,这使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去向时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局面。各级院校培养的幼儿师资究竟是进入大中城市的公办幼儿园、私立幼儿园、早教机构、培训机构,还是进入县镇、农村幼儿园等问题,开始影响各级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以及更次一级的培养方向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各级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三、解决对策

(一)应采取基本目标与梯度目标相结合的设置思路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面临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累计需求220万幼儿教师,年均需培养幼儿教师24万左右,这就要求我国各级各类相关院校都应承担起培养幼儿教师的重任,在制订培养目标时都应将培养幼儿园教师作为首要的、基本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级院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其他方面和层次的梯度培养目标。

具体来说,梯度目标的定位可以依据生源质量、培养时间、学校类型等方面的因素确定。如从学校性质看,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作为专门的幼师学校,应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单一目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看,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则应以培养幼儿教师为基本目标,同时兼顾培养其他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保育员、家政服务人员等;从学校层次来看,中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定位在低一级的梯度目标,以培养幼儿教育机构中承担保育工作及相关辅助工作的人员为主,而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则应将培养幼儿园教师作为单一目标,尽量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的需求。高等师范学校则可以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梯度目标,如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

(二)应突出层次,明确素质要求

虽然当前我国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存在五种培养模式,但只涉及三个学历层次,因此培养目标规格的确定应突出三个层次,同时明确不同层次的素质要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等幼儿师范学校都是从初中毕业生中招生的,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其培养目标首先应强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帮助学生完成身体与品德方面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然后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等幼儿师范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都是专科层次的学校,从其生源质量和课程设置来看,可以在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掌握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2010年4月,山东省率先制定了三年制中专、三年制大专、五年制大专的课程方案,对各级院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准确定位,如对三年制大专和五年制大专在培养规格和素质方面提出了同样的要求,都是“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情智结构、较强实践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这一培养规格和基本素质要求明确,值得我们在研究和制定具体培养标准时参考。

高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因生源质量较好,学习时间较长,所以更应强调开展有关幼儿园课程游戏、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同时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学生教学实践技能差、艺体技能差的问题,加强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联系,确定培养科研型、实践型的幼儿园教师。

(三)应明确培养目标的去向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9

高职院校多数是由地方政府主办、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地方性高校。高职专业结构优化必须依据区域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新专业的设置也必须接受市场检验,高职院校应做好区域产业与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与预测,注重专业设置的动态性与前瞻性,改革、改造、合并传统专业,淘汰落后专业,发展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专业,使专业结构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对接,有效培养区域产业不可替代的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大连市围绕发展战略和城市功能定位,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着力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体系,大力增强生产业对提升城市功能和现代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重点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现代商贸和旅游服务业。因此,我院根据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先后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游戏软件、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此外,大连肩负着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建设沿海经济带的重任,《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又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海洋新兴产业产业作为重点领域。因此,我院在继续巩固制造类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先后开设了焊接技术及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汽车电子技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等制造类专业,以及微电子、光电子、生物技术与应用等新兴专业,学院能够紧紧抓住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着力调整专业结构布局,为“十二五”期间的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高职教育主动适应产业界的切入点是课程。高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融入区域产业与行业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紧贴产业、企业与岗位需求,合理建设和调整专业课程结构,不断拓展专业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使学校直接或间接地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施校企教研室、校企课程建设团队制,大胆吸引产业界一线的工人、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课程设计和课程体系改革,根据职业标准共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资源;策划多类型、多模块的产学合作教育方案,加大技能课程比重,设置弹性化课程;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企业营运流程变成教学资源,学生随时学习最真实的企业技术,掌握未来就业岗位技能。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组建了由校、企、政、行参与的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推进产教合作对接,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例如,该专业在其指导下,为了缓解因海内外人才集中、外来工集聚而带来的区域内学前儿童“入园难”这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按照“大专业,小方向”的建设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大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小方向”培养,即细化为双语、艺术、特殊教育等方向,并依托大连爱儿坊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大连亿达集团幼教中心等紧密型合作企业,成立了“爱儿坊班”、“亿达班”、“故事城堡班”、“世纪星班”等多种形式订单班,同时组建了由学校专任教师、幼儿园园长或学科代表共同参加的课程开发实施团队,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分析面向岗位,设计课程体系,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确定专业课程内容与要求,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多类型高端技能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三)学历教育对接

职业资格高职教育实施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书教育,即高职毕业生完成专业教育获得学历文凭,同时通过与其专业相衔接的国家就业准入资格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相衔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贯穿于学历教育全过程,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构建工学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为高职学生创造和拓展“资格空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构建了学生幼儿教师资格证书认证体系,2012年被大连市教育局确立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认定机构,2012届175名毕业生中有164人获得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获证率达93.7%,保证了双证书教育的有效实施。此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还引入店长证、注册品类管理师等行业认可资格证,确保了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有效对接,同时,该专业还采用一卡通式的职业能力实践合格证,包括自主实践、企业调研、暑期实践等多个跟踪考核项目作为补充,学生每完成一项将取得不同成绩等级的合格印章,确保了高职人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具备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用粉笔讲生产、用书本谈服务、教室里讲营销的传统“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满足要求。专业技能获得的基本路径是实践性教学,职业素质的获得要求高职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只有通过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让学生体验和融入真实工作环境中,使企业工作现场成为实训、实习基地;使企业师傅和领导成为实训教师,才能切实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实际工作经历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学习与就业一条龙。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按照“生产性”、“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教师和学生的专业发展为基点,围绕满足教育教学、实习实训、职业培训、教科研、社会服务需要,创造性构建了适合校园与幼儿园双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大连爱儿坊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园中校”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爱儿坊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幼儿园;同时以学院投资为主、企业(幼儿园)投资为辅,探索建立了“校中园”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幼儿园,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与学生到附属幼儿园担任管理与教学工作,同时执行学生职工化管理:出勤打卡制、工作服制、工作牌制、小组成员岗位制,顶岗实习带薪制等,真正保证了专任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先进性。

(五)专业教育对接

终身学习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职业不断涌现,工作的流动性越来越突出,对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水平不断提出新要求,终身学习已成为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未来高职学生既要成为适应岗位职责变化的知识型、可持续发展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更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高职教育应基于终身学习理念,及时调整专业教育内容与形式,通过组织专业技能大赛和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拓宽专业教育空间;不断推进专业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构筑学生终身学习平台,并为职业人才的专业发展搭建“立交桥”,总之,开辟多种便利渠道满足技能型人才素质提高、技能更新、工作岗位转换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终身学习需求,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年大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学前教育改革试点地区,旨在通过优质学前教育,提升学前儿童的整体素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后续人才保障。但是据大连市教育局信息统计显示,在现有大专以上学前师资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后续学历,文化素质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后劲发展不足。因此,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并完善了中职生直接升学和继续学习制度,创新了中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适合高职教育要求、符合中职生原有知识结构、身心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式,为大连市11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上升通道;并与沈阳师范大学、锦州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联合,为学生专升本打通多方渠道;研究制定了在岗技能型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办法,为职教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有效搭建了技能型人才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据统计,目前大连地区活跃在学前教育战线的示范幼儿园园长90%毕业于我院,幼儿园骨干教师中我院毕业生约占70%,部分优秀毕业生已走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前教育领导岗位。

(六)人才培养对接

社会服务知识经济时代,“一次受教育,终身受用”已不可能,终身教育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非学历培训将变得愈加重要。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人人的教育,具有其他教育类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高职院校不仅要开展全日制学校教育,还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产业界在岗人员更新技能提供进修机会,切实提高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还可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支撑。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找准学院和幼教机构双方“共赢互惠”利益结合点,形成了基于教产对接的学院和幼教机构“双主体”幼教师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共选订单班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的“五共”方式完成幼教师资的培养任务。同时通过大学生农村支教、幼儿园环境创设、大型活动策划、咨询和指导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更多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服务于幼儿与家长,以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在人才培养的同时,该专业与大连市教育局、职教研究院、职教联合会合作,建立了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探索学前教育师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模式,构建校级、市级等多层次培训体系。组织开展的培训活动包括:农村幼儿教师专项技能、民办幼儿园园长、转岗教师教学能力、保育员、育婴师、亲子教师等培训,近三年累计为大连地区培养6000余名幼教工作者,培训在职教师150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能力。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0

关键词:幼师专业 声乐教学 艺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89-02

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第一,要以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加快校企一体化建设。第二,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要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四,要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第五,要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1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1.1 声乐课教学滞后于现阶段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求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仍然延续传统“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强调“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以儿童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幼儿园声乐教学时,要避免对儿童进行单纯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注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体验和基本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不一定需要专业的、高超的“歌唱造诣”,具有综合的、全面的、先进的幼教理念和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老师才是幼儿园需要的“好老师”。因此,“重技术、轻能力”的幼师声乐教学显然滞后于现阶段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求。

1.2 生源素质和中职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现状决定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单一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技巧上

中职幼师专业的生源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其中农村学生占多数。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来校前没有受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声乐”。同时,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相对较少,声乐课只能以集体课加小组课的形式进行,极少能有一对一上课的时间。然而,声乐教学具有因人而异和需要因材施教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基础薄、时间少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即使每节课都在学习歌唱的技巧,也很难在声乐的演唱能力上得到多么高的造诣。所以,对于他们的要求固然也不能单一或者过多的追求技术上的提高。

1.3 声乐教学仍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要改变以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这根本上都有赖于幼儿教师艺术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认为幼儿歌曲不用多练习,只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就可以无师自通。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大多数毕业生都认为“幼儿歌曲很难唱”,学校所学的声乐演唱技能难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是因为幼儿和成人的嗓音特点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不了解幼儿的嗓音特点、歌唱的方式、幼儿嗓音的保护、和幼儿歌曲的创作特点等,就很难唱出或者教出幼儿喜欢听,愿意学的儿歌,更难于驾驭幼儿园的歌唱课。

2 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2.1 更新教师观念,是实现职前教学与幼教岗位对接的前提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师往往都毕业于正规、专业的音乐院校。从教师的个人学习经历来说,每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并掌握娴熟的演唱方法技巧。虽然教师们在大学时也曾学习过“声乐教学法”,但大学中的教学法往往多限于“中学音乐教学法”而没有单独的“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法”。因此,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声乐教师,仅凭个人的学习经验和在校所学的知识,可能胜任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却不一定胜任一名“职校声乐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更新观念继续学习。如:通过学习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掌握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教学目标的不同;通过了解生源的特点明确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难易程度的控制;通过到幼儿园的观摩与实践,了解幼儿的声音特点及演唱儿歌与演唱成人歌曲的区别,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

2.2 明确学生观念,是实现职前教学与幼教岗位对接的保障

很多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并没有明确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区别。他们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为了学习“知识”而来上学的思想上。其实,普通高中所教授的“知识”和职业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高中为了“考学”服务,教师主要传授理论性“知识”;而职业学校为了培养技术型、专门型人才,教师主要教授技能性“知识”。如:普通高中没有专门的“声乐”课。声乐知识的演唱和训练都是涵盖在“音乐课”之中。学生学习“音乐”主要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拓展思维、提升素质。而职业学校不同,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音乐以及其细化各个学科的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幼儿教师”的职责。因此,职校学校不仅要专门开设“声乐课”更要将声乐学科的知识系统、全面的教授给学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使学生明确来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驾驭将来到工作,从而使学习更有目的性。

2.3 适当增加声乐素养(欣赏)课的比例

目前多数学校沿用的“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将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占据教学内容的全部。毫无疑问,声乐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从声音技巧训练入手。但是,在科学而有效地运用声音技巧训练手段的同时,也缺少不了素质培养的理念。如果我们只是简单而肤浅地认为声乐教学只是要教会人们歌唱,那么,发声技巧自然会占据我们教学的全部;如果我们把声乐教学看作一种文化的或精神的实践过程,那么,在训练声音技巧的同时就要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幼教专业职前教学是要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既然是教师就不能是一个具有单一技能的人,而应是一个具有相对综合素质的知识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因此,我们应改变以演唱技能技巧为唯一教学目标的现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声乐相关理论,如:“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学”等知识的讲解;适当增加对声乐作品的种类、风格的讲解;适当增加对优秀声乐作品如:蒙古长调《牧歌》,维吾尔民歌《青春舞曲》,朝鲜民歌《阿里郎》,西北民歌《花儿》,东北二人转《新货郎》,川江号子《船工号子》,五四时期歌曲《大路歌》,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歌曲《解放区的天》等的赏析。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更好的驾驭幼教课堂奠定了基础。

2.4 适当增加“边弹边唱课”的比例

边弹边唱能力主要指幼师生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基本功之一。幼儿教师若能够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样板,还会给幼儿留下美好的直觉印象,并具有激发幼儿学习欲望的功效。如:在教学中不定期增加弹唱比赛、表演、考核等内容,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弹唱基本功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其自觉认真的进行练习,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2.5 适当增加“声乐教学实践课”的比例

声乐教学实践课,能使学生直接接触歌唱教学,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体验幼儿歌唱教学的过程和特点。这种直接体验如果能够长期积累,幼师生设计、组织音乐教学的能力必然得到提升。

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定期邀请优秀的幼儿园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教育讲座,通过榜样示范法的教学,激起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通过目标教学、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通过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创建的“幼教音乐活动室”内进行模拟教学实践。通过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模拟。这种模拟不仅是一种角色的模拟,更是一种角色的体验和学习。如,我在教唱幼儿歌曲“鸭妈妈和鸡阿姨”时就将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分角色进行准备和表演。通过角色模拟、合作学习,分层承包责任制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如何教唱幼儿歌曲也有了明确的体验。既增强了学生对幼儿歌唱教学可感性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更加激励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

2.6 适当增加“微格教学”的内容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1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就业前景 市场需求

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是被列为就业排名前十位的金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虽接近100%,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一、关于中职学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必要性。

随着终生教育理念的出现,学校教育向人生的两头延伸,学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社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幼教师资。

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根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2年,我国各级各类幼儿园数量为21万所,未来五年内,全国将新增至少7万所幼儿园。在国内,每67名幼儿才拥有一名幼儿教师,离国家规定的全日制幼儿园1:6~1:7的师生比例相差甚远,幼儿教师尤其是特色幼儿教师短缺现象非常严重。0-3岁的早期教育方面,我国每年有一千万新生儿诞生;而在早期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国家至今并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或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机制完全无法与社会需求对接。早期教育人才不是短缺,而是几乎没有。这就形成一个巨大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空白市场。

据调研,目前全国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高校有150所左右,目前独立设置的幼儿师范学校40所左右。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国家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工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把学前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

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比如,广东省《广东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近日正式公布。纲要指出,要提高学前教育水平。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独特的专业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技能,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人员。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我国幼教事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德才兼备的、形体健美的、一专多能的双语型、艺术型、双师型、现代型、应用型的幼教师资和幼教管理人才。

四、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水平教育的期望日渐强烈,同时,政府的政策导向也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幼教办学和早教产业,这就为建设一支数量充沛、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提出了极大的需求。就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人生舞台。

(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

政府的政策导向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在层次上更缺少,社会越来越需求综合素养的专业师资。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如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均不同程度的也出现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幼儿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二)、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用最现实、最前沿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就业。

幼教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范围空前扩大,呈多元发展方向。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更新就业观是很有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仅仅只是到幼儿园当教师,而是将保育员(教师助理)等多个岗位逐渐锁定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其目的是希望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多元化、边缘化,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幼教专业学历水平的毕业生是提高整个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大的生力军,是从事社区幼教人员、亲子园教师特教教师、专职兼职幼教培训教师等的最佳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作为中职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基础指导他们准确地进行就业定位。此外,各类幼教机构的行政管理、培训咨询,幼儿系列产品的研发与营销,对外相关一对一家政服务等多元化的就业市场,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前沿、更多元的市场要求。对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进并落实行业的先进理念,敢于把学生大量不定期的推到行业中去锻炼实训实践,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技能的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回避学校和社会脱节的尴尬,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形成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谐同步的良性循环态势。

( 三)、合理预测就业市场,办精品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增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2

关键词:中职幼师;声乐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幼师需要不断的提升专业素养,才能适应当前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需要。但是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的观念也较为老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虽好,但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文章对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存在缺陷。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教学模式还是以原本的音乐学院的方式为主,单纯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声乐能力,将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学生专业唱歌水平上,过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本质的教学。学生在声乐方面掌握了大量的技巧,但是在教学中对于基本的技巧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与幼师专业本身的教学宗旨相违背,无法适应幼师专业的发展要求。(二)教学形式存在缺陷。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课程课时一般不多,主要是采用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形式,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但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进行外延知识的学习和拓展,造成学习的内容太过单一。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将他们较多的精力放在理论课程上面,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明显存在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三)教学方法存在缺陷。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以示范、模仿、练声、唱歌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被动的模仿和接受,无法发挥自己的主动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下降,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展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声乐培养模式,了解声乐学习的魅力,使其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了解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声乐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基本技巧上,教师要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姿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气息;在呼吸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帮助学生和音乐产生共鸣;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注重发音器官和气息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和音乐产生共鸣,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更加融汇贯通,并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三)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形式的实践性方面,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将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学生掌握更好的方法。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时,需要增加音乐素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将音乐的相关理论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为学生储备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毕业之后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四)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为学生安排较多的实践课程,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掌握大量的实践经验。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面对的是幼儿,通过声乐课程的实践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课程基本知识,了解幼儿园幼儿的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联系,提升自己在声乐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歌唱训练的过程中,因为是针对幼儿的教学,在学习时尽量要使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以幼儿歌曲《小白船》为例,其中有一句歌词———“有只小白船”,这是一个三拍子旋律,总共有四个小节,但幼儿的生理条件决定了其不可能一口气唱完四个小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让其在“小”字后面唱断,换口气再唱“白船”,同时还要模仿幼儿天真的语气,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符合专业特点。

三、结语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面对的是幼儿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声乐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其掌握适合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授课,使其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幼儿园教学的需要。

作者:郑雨 单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