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

时间:2022-04-01 20:24:39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范文1

1正确处理 “教”与“学”的关系,以“不学不会”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改革

“教”与“学”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从“教”的角度研究教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从“学”的角度即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新一代人来研究教学,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学不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平常所说的“导”是一个外部的激励和育导因素,它必须通过学生刻苦地“学”起作用,才能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以前的教学中,因为我们过份强调教的作用,把“教导”变成了“灌输”,学生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当前教学中的主要弊病“满堂灌”就是“不教不会”思想制约我们的教学,因为我们知道人类的智慧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再经过大脑思维加工改造,正确地获取知识.从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于改造自然、服务社会.所以说:我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教也是可以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不断地筛选提高,逐步积累,并将这些知识加以宣传,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这就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将如何优化教学过程,使之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做到:(1)在教研教学的同时,注意研究学生的学法;(2)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在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

2“讨论式”教学法的案例

如讲滑动摩擦时,在学生建立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后,提出:“拧瓶盖时,盖与瓶之间的摩擦是属于什么摩擦?”通过分析争论,使学生认识到,瓶盖虽然是转动的,但盖与瓶之间仍是滑动,这就加深了对滑动摩擦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辨认卷铅笔时笔杆与刀孔也是滑动摩擦,及螺丝杆与螺帽之间也是动摩擦.

再如在初三《欧姆定律》一节知识点复习时,采用“讨论式”方法,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在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本章知识内容,接着讨论两道典型例题,第一道是根据欧姆定律,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电路计算问题.

例1如图1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标有“12 V12 W”字样,R2=12 Ω,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2 A,这时灯L正常发光(不计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求:

(1)灯L电阻和电源电压为多少?

(2)电阻R1的阻值是多大?

(3)当S1、S2都断开时,灯L实际消耗的功率是多少?

解(1)当S1、S2都闭合时,电路如图2所示,

RL=U2LPL=12212=12 (Ω),

因为此时灯L正常发光,

所以电源电压U=UL=12 V.

(2)电阻R1的阻值

IL=UR=1212=1 (A),

I1=I-IL=1.2-1=0.2 (A),

R1=UI1=120.2=60 (Ω).

(3)当S1、S2都断开时,电路如图3所示,

I′=URL+R2=1212+12=0.5 (A),

PL=I′2RL=0.52×12=3 (W).

这道题主要是用来检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例2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研究要求学生通过讨论知道:

(1)运用误差理论来确定实验方案和选择实验器材.

(2)根据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的误差范围和减小误差的措施.

讨论的问题研究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的适用条件.

分析与讨论1.伏安法测电阻的系统相对误差

“伏安法”测电阻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间接测量电阻的一种基本测量方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因此,往往是初学者必做的实验.

测量时,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法.一种是把电流表接在电压表测量端之内,如图4甲所示,称为电流表“内接法”;另一种是把电流表接在电压表测量端之外,如图4乙所示,称为电流表“外接法”.

用内接法测量时,虽然电流表测得的电流强度I是通过被测电阻R的,但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却是电阻R与电流表内阻RA上的电压之和,即U=IR+IRA.于是所得到的测量值为

Rx=U/I=R+RA,

由这种接法产生的测量相对误差为

E内=ΔRxR=Rx-RR=RAR.

由此可以看出,被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愈大,测量的相对误差E内就愈小.

用外接法测量时,虽然电压表可以直接量得被测电阻R两端的电压U,但电流表测得的却是通过电阻R的电流与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若电压表的内阻为RV,则

I=UR+URV,

用这种方法,所得到的电阻测量值为,这种接法产生的测量相对误差的大小为

E外=|ΔRx|R=RR+RV.

由此可以看出,电压表内阻比被测电阻愈大,测量的相对误差E外就愈小.

测量时,对于已给定的被测电阻和选定的电压表及电流表,用“内接法”还是用“外接法”,这取决于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一般来说,可以根据E内=E外时,所得到的关系式

R=12(RA+R2A+4RARV).

作为判别采用具体接法的条件.因为电压表的内阻总是远

远大于电流表的内阻,即RV>RA,因此,上面所提到的判别条件可简化为

R=RARV,

当被测电阻的粗测值R0>RARV时,用“内接法”测量好;当R0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测量电路不论采用哪种接法,都会给测量结果带来系统误差,但正确选择测量电路,会使系统误差减小,得到较好的测量结果.在讨论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启发纠正,最后求得统一.

讨论式教学范文2

课堂上的合作讨论教学要走出以上两大误区,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讨论式教学的结构与流程

成功的讨论式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和问题三大要素,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经典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课堂结构主要由师生同步参与的“泛谈式讨论――探索式讨论――交锋式讨论”三个部分组成。所谓“泛谈式讨论”,就是组内学生之间的讨论,即学生在个人预习和初步质疑的基础上先在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共识,然后再选派代表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整理、归纳出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引导全班同学进行“探索性讨论”。在“探索式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发动学生就共同性和普遍性的问题展开全班性的探索和研讨,使需要全班同学共同讨论与思考的问题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自然进入“交锋式讨论”。“交锋式讨论”是课堂讨论的高潮,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是争锋相对的意见,并在生生、师生间展开激烈的辩论,从而挖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交锋式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贯彻这样的教学思想:不能只看重结论,而是要更看重学生讨论的过程和思维发展的过程,以及正确的思路和创新思维形成的过程。为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正面引导辩论中出现偏激倾向的学生,使之养成既能发表独立见解又能容纳别人不同意见的好习惯,进而形成自信和谦虚并存的优秀品质。当然,在“交锋式讨论”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理服人,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对学生讨论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归纳或小结。

总之,“泛谈式讨论――探索式讨论――交锋式讨论”的课堂结构,既有利于尊重有差异的个体,又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让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帮助,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意见,积极和同伴交流”的要求。

二.课堂讨论过程的调控

讨论式教学能否取得实效,同教师的组织方式和引导参与是否有效是分不开的。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是清闲的,而应该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为此,教师该做的不是等待和观望,而应该是观察和介入各个小组,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一是要调控学生的情绪。这是因为,讨论过程中学生极易出现情绪问题,如学生有时会出现讨论过分激烈或过分沉闷等问题,进而降低讨论质量。这时,教师就要寻求有效的调控方法,引导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参与状态。

二是要调控讨论进程。这是因为,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相对分散,而干扰因素又相对较多,学生的注意力和讨论的话题很容易发生转移,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提要求或巡视检查等形式,保证讨论活动的有效进行。

三是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炼出典型范例。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提炼出典型范例,以便在小结讨论情况时能以典型范例“一石激起千层浪”。

四要适时介入课堂讨论。这是因为,讨论是一种需要“启动”和“推动”的互动行为,教师不仅要介入讨论过程,发挥导师的作用,还要作为讨论的发起者,促成讨论顺利推进。比如,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讨论,或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讨论能有效地进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学生不清楚讨论的任务时,教师要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学生的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的讨论受阻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使讨论顺利进行并不断深入;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火花时,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寻找,并给予及时的肯定。

总之,在学生开展讨论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调控行为应是友好的和有建设性的,即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情绪和疑问袖手旁观,而是要适时参与,合理调控,以保证讨论式教学能取得圆满成功。

讨论式教学范文3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方面的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过去,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习惯于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过于封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得以有效激发。尤其是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中专学生而言,由于个人学习习惯、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等,导致缺乏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应促进中专学生对英语知 识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不再被动地学习,而是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冯建强 2001)。

为了让英语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英语教师可以大胆启用讨论式教学法,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 主要是发挥好引导作用即可,进而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进行有效的启迪和促进,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多开展探索性的英语学习。同时,让学生多动口、动手,敞开思路,各抒己见,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即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可以适当地介入(冯新瑞 2002)。在英语教学的讨论环节,英语教师要做到张弛有度,不盲目批评学生或者急于纠错,而是让学生可以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即使是“学困生”,也可以在教师和同伴的引导和启发下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效率也会得以有效提升。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英语语言思维能力

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主题或教学任务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式讨论,或者针对容易出现争议的环节 开展自由式讨论,以充分保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获取更多合乎情理的知?R,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英语课堂的“主人”, 并时刻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的逻辑性、敏捷性、独立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思维活动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积极思维”既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心理条件和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和结果。学生的智能只有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才能得以锻炼,不断发展。同时,也只有通过积极思维,他们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邹尚智 2003)。英语教师只有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讨论,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英语思维,使其进入活跃状态,有助于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中专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直接体现了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反映学生英语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中专英语教师还是一味的故步自封, 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 不重视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有效互动,这容易造成 “哑巴英语”“ 聋子英语”等教学现象,不仅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一大浪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专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习英语是为了用英语做事、用英语交流,中专英语教学也应以运用为目的,而讨论式教学模式恰恰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龚亚夫 2003)。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设置相应的讨论题,让学生尽量用英语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其一,中专英语教师就所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中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化差异,尽量设置多元化、有层次性的讨论话题,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其二,讨论式教学虽然具有自身的教学优势,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中专英语教师要控制好“讨论”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避免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出现分散,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讨论式教学范文4

1.培养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提问—讨论式中的问题,尚有很大的“争论”或“商榷”的余地,讨论的目的很多:有的需要弄清概念,有的需要辨别是非真伪,有的需要解决疑难问题,有的需要协调有争议的观点,有的需要广泛采纳多种意见,所有这些都要根据事实,把握正确的概念或原理,进行逻辑性的推理。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有些学生会困惑和茫然,摩擦力为什么会是动力?为什么会是阻力?我都不给予任何建议和答案,就让学生争论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论证案例。因此,每个学生不管是提出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还是支持或反对他人的观点,都必须经过学生批判性的思考去存同求异。因此,在讨论中,学生发现存在的错误或矛盾之处,经过教师引导、启迪,学生就能逐渐抛弃不正确的推理,减少错误的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提问—讨论式,要求学生清楚、明白地进行“即席性”的发言。“即席性”的发言不仅要求学生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推理与判断能力,而且要用连贯、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由于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学生的表达言简意赅,用词恰当,义正辞严,把握重点,并具有说服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积极的合作态度由于讨论是在小组中进行的,小组讨论具有“辩论性风格”,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发言,听取他人意见。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从交流中得到启发。因此,问题的解决是集体性的。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的协调、协商,能训练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乐于把学习看作是一项合作性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交往,从而使学生具备合作的意识与态度。

二、教学策略

1.设计有意义的问题

在教学中,并非所有问题都值得讨论,只有那些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成为讨论主题。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常常作为设计问题的参考。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的问题,能使学生表现出卓越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来设计问题。

2.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问,不要提对讨论有暗示性的问题,也不要提含糊的问题。因此,暗示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简单地朝教师提出的方向去思考,限制了学生自由思考的机会。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同时提示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为学生的讨论提供心理安全的环境。

3.多给予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时,学生不可能都会有相同的看法,教师要容许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意见,接受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不至于附和他人。同时,还要尽量训练学生如何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想法。

4.从旁指导,提供信息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把握讨论的合理进行,教师应从旁指导,提供必要的及时的信息,以增强学生讨论的兴趣,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形成各小组间相互竞赛的气氛。

5.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是指教师在研究学生新的想法或意见时,延迟形成评判与评价的意见。奥斯本认为,如果教师在学生出现想法的时候就进行评价,意欲表达想法的学生就会关心保护他自己的想法,而不会去思考新颖独特的想法。由于创造力本身依赖于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的结合,评价是不可废除的,但要推迟在讨论之后进行。

三、总结

讨论式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法。虽然传统讲授式教学对知识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缺陷也越来越明显。第一,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师生间、学生相互间缺少交流;第二,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发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无法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理性思辨的能力;第三,课堂评价和成绩考核方法落后,长期沿用“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传统讲授式教学法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较难实现大学英语培养目标从“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本专业的信息”向“用英语交流信息”的巨大转变。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能用英语交流信息的高素质人才,迫在眉睫。

二、大学英语教学开展讨论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及特点

讨论式教学法是和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概念。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将“讨论”作为一种方法运用于教学,通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及学生课前的预习与思考,课堂上学生就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从而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辩驳的教学互动状态,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理念自然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所进行的一种教学实践。

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有:第一,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平等、尊重个体意识的教学方法。在传统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上课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仅被当做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学习的主体。而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就问题进行平等对话,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个体意识会得到应有的尊重。第二,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研究、创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法。在讨论式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知识的参与者,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潜能得到发挥,在就问题相互质疑、共同探讨时,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技巧、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得到培养和提高。第三,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讨论必然会打破课本知识的框架,促使每个人利用课余时间更深入地探究理论知识和更广泛地研究社会生活。同时,充分讨论也会打开每个人的心扉,使每个参与者都学会理解别人并实现心灵沟通。

(二)讨论式教学法是当今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

当今的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听说能力和有效交流能力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而满足这些要求的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讨论式教学法。这是由讨论式教学法自身突出听说能力培养,注重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客观特点决定的。同时,当前的大多大学英语教材,编写时都非常重视课程各个环节的讨论,要求将讨论式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之中。

(三)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弥补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的诸多不足。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导致许多学生疲于应付老师,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最终,难以或根本无法以目的语言的习惯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而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与开展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平等、开放,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助于产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形成较持久而活跃的课堂气氛。

(四)讨论式教学法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必要条件

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较之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其更有利于改变学生先前养成的在应试教育中应付书面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学习习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灵活、得体的交流的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应该遵循讨论式教学的要义,科学组织好准备阶段、讨论阶段和评价阶段等教学环节。

(一)准备阶段

在讨论式教学中,课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决定课堂讨论质量的优劣,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两个方面。

教师在准备阶段首先要设计讨论主题,这是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在主题设计中,应注意主题的具体性、准确性、启发性、适应性、兴趣性和开放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主题的设计。其次,教师应针对讨论主题给出参考资料目录及获取途径,这是学生课前进行准备的重要保障。参考资料应包括与讨论主题相关的原始资料、拓展阅读资料等。再次,教师应根据讨论主题的难易程度,以面谈、QQ群讨论、微薄、微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辅导。最后,教师应根据讨论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合理分组非常必要,每组成员的数量及其英语水平应均匀分布,以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帮助和各组之间的有益竞争,每组以6~8人为宜。

学生在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讨论主题和参考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并拟定讨论提纲或发言稿。

(二)讨论阶段

课堂讨论是整个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阶段,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应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即要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一味让学生按自己的设想行事,不做学生发言的裁判,但对学生讨论时表现出的优点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针对讨论主题作必要的分析说明和适当引导。教师可以讨论者的身份对讨论中的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并提供多角度思路,从而引导讨论走向深入。第三,在课堂组织方式上,应根据讨论主题适时变化。如就人数而言,可选择小组讨论、大组讨论和先小组后大组讨论等;就讨论方式而言,可选择辩论式、咨询式、情景式和换位式等。

(三)评价阶段

在课堂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作出归纳与评价。在评价中应充分鼓励学生,对学生的独到见解予以表扬,让学生体验到主动参与学习的乐趣。通过归纳和总结,讨论的主题得到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得到增强,同时也可以更加清楚地指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斯蒂芬·普瑞斯基尔.讨论式教学法——实现民主课堂的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关鸿羽,白铭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讨论式教学范文6

[关键词]:教学;讨论;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做好充分准备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启发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知识和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之中,它是与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首先是实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授课中教师对知识的单向性传播。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师生之问、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促使了知识的双向传播与吸收。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与交流的关系。其次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教师的“满堂灌”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在需要中主动寻求真知。

2、促使学生养成职业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首先是强化了专业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集体性创作,通常是通过“动脑会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利用思考的连锁反应,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达到激发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目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养成集思广益的技能,从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也磨练了学生准确表达和形象表现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灵活的思考、清楚的表述、有力的论辩。最后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为手段,以“合作学习”为具体形式,强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讨论课题需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促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通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和探讨,可以体现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富有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 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指向性清晰,目的性明确。要能够“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发现问题及检查问题、能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课堂讨论包括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门讨论的问题。。就案例来说,不是每个案例都适合讨论,有些案例结论一目了然,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印证或引入某个理论而已。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讨论方式

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实际而灵活选择。 可以分组讨论或全班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可以4-6人一组,选一个小组长,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之间,观察小组动向,倾听他们的发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向其他小组传递信息,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评讲。全班讨论,一般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由教师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控制局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3.教师做好指导

课堂讨论的问题有可能是大家都有话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很难表述的问题,当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让讨论偏离轨道,不要纠缠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远离核心;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的时候,可能学生开始会普遍沉默,这个时候老师要启发学生,循循善诱,把学生引进轨道,必要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学生点名发言,万事开头难,打响头炮就好办了,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可以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有些问题学生容易停留在浅层认识上,当有学生接近问题的关键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和诱导。

4. 讨论式教学要与其它方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传授方法技巧等等一直是老师的主要任务。知识传授是讨论的基础,讨论只能穿插在讲授等方法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只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一种,不应该每节课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比如对于培养需要在实物上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时,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对有些实训项目比如化工单元操作中装备复杂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仿真完成完成教学。而电气故障排查,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常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剥去包裹真正故障原因的假象,从而学会故障排查方法。

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控制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鼓励、激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不是唯一的评价者,更不能对学生不适当的回答进行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进行引导,要重视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如何使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还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文清. 讨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界》,2010,(1).

讨论式教学范文7

关键词:新式教育;学生自主性;高中历史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一步步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硬化,缺乏创新精神,大多只知道死记硬背,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在学生们学习的黄金时期高中要做好把关任务,在及时课堂上提高学生们探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将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们听讲”的模式转变成为“学生们讨论,老师听加以指导”的模式,加深学生们学习的印象。

1高中历史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根据历史学的特性,传统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价值达到培养理想人才的目标。如果教师遵循传统式教学的方式讲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活动以及他们的意义,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形成自我对历史的看法,高中学生们学习依然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将讨论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们转动大脑独立思考形成自我对历史的看法。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给学生们的学习带来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高中历史能够帮助学生们以史为鉴,在今后有关工作的职位上以大局为重,减少失误。高中时期是学生们能力培养比较全方面的时期,在这个时候教育工作者要适当引导学生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盲从,因此,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比较重大,要对学科的价值进行有效的挖掘。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问题式的课堂开篇,提高学生们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将情景剧融入课堂教学,还原课堂问题情景,发散课本内容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们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深入事物矛盾的双方,向学生们展历史学科丰富多彩的特性。

2讨论式教学如何运用于历史课堂

2.1建立科学的讨论组

将讨论式的方法融入课堂教学,首先要根据班级的人数、学生们理解能力的强弱和性格以及男女比例进行科学分配讨论小组,分配的小组的结果要确保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实力相近,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当然在讨论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讨论小组当中存在一定的意见的分歧,这是正常的现象,但是教师要注意避免这种分歧变成讨论小组当中的矛盾,使得讨论小组的气氛僵化,这种气氛是不利于学生们之间讨论的合作,思想的交流的,因此,老师建立讨论小组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们之间性格的搭配衣服营造相处融洽的讨论组的氛围。建立一种讨论小组之间的公平是重要的,当然,同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到小组内部的公平,应该告诫学生们要相互尊重,要公平对待彼此,听取他人的意见。

2.2明确讨论主题

高中历史是对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的一个重要的概论,涵盖的历史要点比较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意义都是一样的地位,因此,在教育工作者筛选深入讲解的历史要点时要紧紧围着这个知识要点发散思维。高中历史提倡的一点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高中历史讨论的问题的设置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围绕中心发散出去,激励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不理解,教育工作者不要太局限于标准答案,所以拓展知识点是必要的巩固练习,但是以课堂为主的讨论的问题的设定一定要切合学生们当下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同时在挑选重要的讨论主题的同时要帮助学生们提高辩识主题重要性程度的能力,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去决定主题各部分讨论时间的长短,不要整个讨论环节卡在一个部分上,提高讨论的效率。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问题设置为“孔子思想对今天的借鉴意义”或者“比较儒家、法家、道家和墨家”这样贴合了主题又能锻炼学生们的发散思维的问题。

2.3纠错要及时

教育工作者运用恰当的方式引领学生们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学生错误的纠正。高中时期是学生们能力全方面培养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们容易出现一定的思维误差,这是正常的,这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也提出了一定的难题。教师面对学生们对讨论的思维误差错不能够使用硬性的解决手段强制学生们改正,而是要运用一定柔性化的解决方式指出学生们偏差,引领学生们回归课程中心。在教学实际当中,教师要提前分配好提出问题、学生们讨论问题、教师讲解学生们的答案和示范答案的时间,确保问题通过提出、学生解决和老师讲解得到比较系统化的解决,同时通过学生们讨论的环节锻炼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最后的老师讲解学生们的答案和示范答案的环节,可以以一种比较明显的方式表明学生们思考问题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教师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学生们思维的偏差。例如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一课当中,让学生们讨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观察学生们在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方面的切入点,从切入点着手一点点完善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这一题的思考角度分为:背景、性质、影响、内容和结果等。这也是一般思考历史事件异同的大致角度,讨论就是寻找学生们的不足,然后通过鲜明的比较去弥补学生们的不足。纠错是帮助学生们积累经验的重要环节,老师纠错是重要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纠错,帮助学生们养成纠错的习惯。

总之,从历史学科的特性和培养人才的目标来看,课堂讨论是成效明显的一个部分,讨论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发散性的思维,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出历史学习氛围浓郁的环境,集中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避免传统式教学培养出来的思维硬化的学生,为不断发展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讨论实践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确保讨论小组里每个人都融入了讨论,避免小组只是被一两个性格外向的人主导,而应该是一种公平的思想交流的讨论形式。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范文8

一、满足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内驱力,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那么,面对日渐式微的语文,我们如何才能更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语文的课堂上乐此不疲呢?

笔者认为,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每个人都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上点名学生起来会的问题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少部分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多数的学生因为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满足不了被别人认知的需求,往往不能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思考,而是成了听众或看客。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调动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样一来,他们便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在老师和全体学生之间展开的一种以生——生,师——师的讨论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的教学方式。同时语文课堂就应该是灵动活泼,以语言文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课堂。很适合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口头的讨论。所以课堂上当老师适时地抛出一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每个学生都会为了满足得到别人的认知的需要而努力思考、认真分析总结,为更好地说服别人而努力。这样一来,全体学生就都动起来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而然地也就被调动起来了。因此,语文课堂上采用讨论式教学,可以轻而易举地满足更多学生的被认知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增进彼此交流,共享学习方法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千金难买三人行。人情淡薄的社会环境和紧张的学习氛围,让当代的学生天天只顾着“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所以会经常出现同班同学不知彼此叫什么名字的怪现象,更谈不上同学之间的友好交流,便不会有深厚的友谊了,当然也不会有协作能力的培养了。而在语文课堂中应用讨论式教学,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自觉讨论的习惯,让他们就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中增进交流、取长补短,而且还能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最终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比如《劝学》中有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句子。句中的“而”,有人认为是连词表顺承关系,有人则认为是表修饰关系。那么到底哪一个更合理?还是两种说法都讲得通?这时让学生自由展开讨论。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是表顺承关系。理由是:作者要先踮起脚后跟再望,两个动词之间有一个先后顺序。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之前那一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而且后面是分号,说明两句话中相应位置的词语用法一样。而“吾尝终日而思矣”这句话中的“而”明显的是表示修饰关系的。另外从语境也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是想强调:做事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这句话中的“而”,应该表示修饰关系更合理。

通过讨论,同学们不仅增加了了解,而且还发现原来在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时,可以根据语境和句式特点来判定。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但明确的“而”在此处的用法,而且还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积累了学习方法的目的。

三、提升口语交际,增强思辩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但是现阶段,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学校没有安排独立的课时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作为农村中学的我们更是如此。这就导致多数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记得刚接笔者现在带的班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细小,难以听清。根本谈不上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甚至,有的同学起来回答问题时直接闭口不言,即使说话也多是一个一个的字或词语,根本不成句,更谈不上有什么思辩能力的体现。他们将来走入社会如何顺利地与别人进行交流,着实让笔者担忧。

就在这时,笔者发现讨论式教学的主要手段就是讨论。“讨论,即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而交换意见和进行辩论的方式主要是口头表达。所以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笔者把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和讨论式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让学生就有分歧的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无论分歧大小,哪怕是一个多音字的读音,一个词语的含义,只要分歧存在,就让他们进行自由的讨论交流。一年下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在分析问题时能够出口成章,体现出很强的思辨能力,已经具有很高的LQ(语商)。更有四个同学已成为学校辩论队领军人物。这一结果的出现有力地证明语文课堂教学中讨论式教学在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学生的思辩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讨论式教学范文9

【关键词】课堂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应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四个方面,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四个方面既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理念。因此,生物教学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基本上是通过“满堂灌”教学方式及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这种费时、费力又收效甚微的教学方法是完全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学”。“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一、讨论式教学含义

“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既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又体现差异性。

二、讨论式教学的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指导全局性的纲要文件中,提到讨论式教学方法,课件其意义的重大。它是一次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的全面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大改革、大创新。在讨论式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更加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讨论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讨论小组的设置要合理

讨论小组子在设置的过程中要考虑多种因素。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一般4-6位同学,各小组成员在学习成绩、性格、兴趣爱好等各方面在分配的时候要均衡。在分配小组时,不仅要考虑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各层面的学生都要兼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设置要合理

问题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有启发性和探讨性,让学生有探讨的价值。一旦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就失去了探讨的兴趣,也就失去了探讨的意义。比如,在讲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让同学们讨论“各位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并得出何结论?”这样的问题就过于简单,就没有讨论的价值,因为在课本中就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而若提出“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共同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进行讨论,它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对学生现有知识深层次的挖掘和拔高,能够使学生能力得以提升,思维得以激发,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达到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目的。

(三)讨论过程时间的掌控

我们在使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时,不能把它当做追求课堂气氛的一种手段,要真正的落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提出问题不到一分钟,老师就叫“停!”,在短时间内,学生还没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的同学才刚刚的投入,有的同学可能刚刚有思路,组员之间还没来得及交流,这样收效就甚微了。我们不能只追求一种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要使它切实的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我们要能够很好的掌控讨论过程,把握好讨论时间,切记使讨论成为“放羊式”教学。开展讨论气氛要活跃、热烈,又能放、能收。

(四)讨论氛围要轻松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才会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去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居高临下,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对于错,要敢于大胆的说出来。我们不要随意的打断学生的思路,我们要学会倾听。尤其我们生物这一学科,现在强调实验与探究能力,往往很多题目是关于实验设计的,当同学们在回答的时候如果出现错误或思考上的偏差,我们要鼓励他继续说完,之后再纠错,这样不但鼓励其表达自己思想,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这个过程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记忆深刻。

(五)讨论时机要恰当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时机要恰到好处,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比如,我们在讲“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有的同学就会提出“为何不可以将噬菌体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上,而要先让大肠杆菌标记上后再用未被标记的噬菌去侵染呢?”如果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这就是很好的讨论时机,通过讨论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病毒培养的特点。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和感悟,力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在讨论式教学中切记流于形式,要真正的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2]黄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S2.

讨论式教学范文10

关键词 政治课程 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1讨论式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的课堂教学

问题也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问题的设置内容上取自政治科课程教学内容,由教学的知识内容结合现实重大问题、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展开。设置的问题一部分来自课前的预习布置,一部分来自课堂上即时的质疑。问题的设置既可以是老师课前的精心布置,也可以是发动学生、引导学生在第一,预习中自主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古人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与他们学习的目的和兴趣有关,更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思维也总是朝着尚未明白的问题前进。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思考,通过设疑、质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是在师生讨论过程之中实现的。

2讨论式教学是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的教学

讨论式教学的课堂实现了教育教学时空的扩展。发现问题所展开的课前预习,在探究动机激励下主动地查找资料、搜集事例、调查研究,自然地延伸了课堂45分钟,范围上突破了局限的教学课堂和封闭的校园。较之于传统的课堂,这必将为学生自主、开放和创造性地学习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

3讨论式教学是以平等、民主的和谐教学氛围为前提的教学

讨论式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实现角色和观念的转变。教师要主动营建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大方活跃地参加到课堂的热烈讨论中去。课堂的讨论是民主的,学生的思想才不会受到压制,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创新的思维品质才会养成。讨论式课堂教学才真正达到了目的。讨论式课堂教学法的真谛不仅在于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4讨论式教学提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辨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并养成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自始至终都要对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辩解、质疑、总结,从而提高自我学习的思辨性。

5讨论式教学在课程结构中的作用

第一,可以尝试“以单元为整体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认知、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二,优化教学过程,变教师的“教”为学生主动“学”;变“一支粉笔”,“一言堂”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教学的过程成为随着内部矛盾展开的一个学生主体自我活动、自主发展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也培养了其创新思维的能力。第三,教学作为学校育人的基本活动方式,应根据人的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来设计和规范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完善,使学生成为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在教学中,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学习提供有利条件,采用适当的措施为学生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课堂中找到自我的价值,进一步发展自我。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必须营造情感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教学结构,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6讨论式教学还要注重教师自我素质地提高

讨论式教学范文11

【关 键 词】 讨论式;激发兴趣;创新意识

一、讨论式教学中引入的设计

在引入的设计中,未必一定要讨论,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初中生正处于13~16岁的生理年龄,大多较为好动、好奇,且易产生无意注意。在引入中要创设物理情境,让其动起来,动得精彩。其次,人的记忆发展是呈抛物线趋势的,从出生至十六、七岁左右,人的记忆力发展十分迅速。为有效开发初中生的记忆力,减轻其学业负担,就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无意识记,设计一些特别的问题或实验,激发其情绪,让其记得牢、记得深、记得特别。

1. “不同凡响”的引入。在“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课的引入中,我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桌面的器材:白纸一张、梳子一把、小鼓一个、水一杯、音叉(含小锤)一个、气球一个,设计一些能发出声的实验。

2. “取长补短”的引入。在上“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一节时,之前的一个月左右便着手做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扩散的实验,并挂于黑板侧边,让每组同学每天作好观察记录,讨论发生的变化。在正式上课时,我还预先在室内墙角喷洒酒精,让学生体会本节课的与众不同。

3. 出奇制胜的引入。在上“大气的压强”一课时,先问学生:“气球能把玻璃杯提起吗?”让一学生演示:“不能。”教师说:“我能。”当教师迅速把刚烧开的水倒入玻璃杯再倒出,即时把气球按住杯口,用娴熟的手法把气球按在另两个玻璃杯口,一会儿提起气球,竟提起三个玻璃杯,学生惊叹不已,注意力被全部吸引了过来。

4. 推进式的引入。在进行“速度”教学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各组讨论:(1)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同地出发,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2)同是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3)百米跑运动员的成绩是12s,24届奥运会万米冠军的成绩是27min21.46s,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通过讨论(1)和(2),学生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第(3)问是前两种方法的运用。这种推进式的引入,学生学习起来很有牵引力,想不思考分析都不行。

二、课型分类及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

1. 学习新的物理量型。在学习速度、压强、密度、功率这些物理量时,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从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几方面进行。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物理量的理解,还要设计些讨论题让其展开讨论。

2. 学习新的物理规律型。如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杠杆原理等内容时,可先让学生猜想,通过实验验证,各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1)复习型。复习时,除了使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外,还可设计些带有总结性又富有时代气息的题目,如复习光学时,我曾设计过以下问题让小组讨论并比赛:①关于凸透镜成像,你总结了什么规律?②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什么不同?③有两只干净的玻璃杯,一只盛满不含气泡的纯净水;另一只是空的,上面都有盖子,在不能提起和移动杯子的情况下,你如何判断哪只杯里有水?

(2)探究型。探究型课能充分体现物理科本身的特色,是课堂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在上“研究液体的压强”一课时,我只为学生提供了必需的器材及说明本节要研究的内容,便放手让各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对个别不能在课堂上完成的,加以点拨并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

(3)实验型。上实验课时,要让学生弄清本节要测量什么,依据的原理是什么,按原理选用器材和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后,要处理数据,讨论得出结论。如测盐水密度时,学生当中设计了三种方案:①称空烧杯的质量m1,倒入盐水后称质量为m2,再把盐水倒入量筒内测体积为V,则盐水密度ρ=…②称空量筒的质量为m1,倒入盐水后称质量为m2,测盐水体积为V,则盐水密度ρ=…③称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1,倒一部分入量筒后记下体积为V,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则盐水密度ρ=…这三种方案中哪种最佳?讨论后,选出最佳方案③。

三、讨论式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的着眼点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便产生求知欲,其注意力才会被吸引,无意注意也会迅速转移至有意注意中来。

2. 化解难点,突出重点。

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设计时,要考虑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提炼、表述自己观点和方法,用正确的物理语言表述物理结论的能力。

4. 让学生获得经历和体验。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它强调参与的直接性。学生经历和体验过的,理解起来会深透些,印象也会特别深刻。

5. 多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苏姆霍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学习好的内在动机。

6.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少年期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批判性、独创性思维得到发展。在想象方面,开始富于幻想,还敢于超出现实并提出各种假设。这是创造性思维开始发展的可贵苗头。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在教学设计中,要多设计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寻找新的方法。

7. 教师本人要创建自己的教学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有特色,会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从而令学生信任和敬佩教师,在课堂上易于营造轻松和谐的交流环境,使讨论有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讨论式教学范文12

第一,综合性。

安全科学既具有自然科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一名合格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化工安全、消防安全、防火防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建筑安全、通风工程、道路安全、灾害学、监测监控技术等自然科学知识,还必须具备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安全法规等人文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并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第二,实践性。

安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运用所具备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去指导工程实践,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因此,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从事安全技术科学研究、安全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检测与监测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讨论教学法在安全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常用的安全工程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标准化实验法和讨论法等。案例教学法、多媒体体教学法和标准化实验法,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事故案例,印象深刻,但此三种方法仍旧是由老师单一地向学生讲述,教学过程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学生注意力很难长久维持,但讨论式教学法能避免这种缺点,并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深厚的兴趣。

2.1讨论教学法概述

讨论教学法是针对课堂中某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辩论,其主要形式有三种。

第一,泛谈式议题。

基于个人预习、初步质疑,由小组内部交流,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后,提出不易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归纳整理。

第二,探索式讨论。

这是集体学习的一种形式。对于“提出问题”,学生处于期待情景,老师要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学习需要集体凝聚力,在探讨式讨论中,个体在同伴的帮助下,促进其产生有感染力的行为和竞争性的努力。该方法可以集思广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辩论式研讨。

教师在学生展开讨论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激烈的意见,组织学生辩论,在辩论中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该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更关注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2.2讨论式教学法适用范围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适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对于案例较多的学科更加适用。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是综合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案例较多,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积极去分析、解决问题,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满足社会上对安全工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2.3讨论教学法的运用

第一,泛谈式议题。

安全工程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比如安全系统工程教学过程,对于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安全检查表等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展开泛谈式讨论。通过讨论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再通过讲授方式向同学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探索式讨论。

针对安全系统工程关于可靠性问题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的章节可以通过探索式讨论,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常见的可靠性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引出可靠性、安全性、风险性、可靠度等相关概念,同时引导学生探讨人的可靠性分析。对于故障模式,教师可以提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故障模式分类,引导学生探索故障模式、原因、机理及效应等。

第三,辩论式研讨。

此方法与上述两个方法相比,讨论内容比较深入。对安全系统工程中事故分析和事故件分析,可以用此方法。通过分组让学生激烈讨论事故树的定量分析的计算方法,是运用最大割集,还是运用最小割集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每个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计算过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辩论结果进行总结,然后再举两个不同的例子,让同学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了解到什么情况下哪种方法更简便。

2.4讨论教学法的优点

第一,通过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认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

第二,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产生专业课学习的深厚兴趣,培养读“活书”的能力。

第三,学生分组讨论发言,产生不同的学术观点,拓宽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第四,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知识产生、发展,培训学生查阅资料的习惯,引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