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

时间:2022-04-09 10:00:00

讨论式教学法论文

第1篇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优越性

顾名思义,讨论式教学法中讨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提问,围绕某一个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的一个过程。很明显,讨论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末,是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同时,讨论的形式也不是单一的,它可以是组内讨论、组间讨论以及师生共同讨论等多重灵活形式。许多教育家都曾表示:讨论是最有利学生发展的方法,因为只有同他人商量之后,才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将学生从传统的讲授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解救出来。众所周知,传统的讲述法一直占据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长久以来,其对教学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充当着讲述着和示范者,教师在主动地教,而学生在被动地学,师生间的交互活动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很明显,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因此在长期以来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始终无法提高,课堂气氛总是处于低迷的状态等问题就很容易解释了。而讨论式教学不仅仅能够一举改变传统讲授法所带来的种种弊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是全面实施高校民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英国文学简史》课程的特殊性

《英国文学简史》是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门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掌握英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对英国文学和文化的了解。这门课程较其他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通过英语这种媒介来传达文学范畴的内容,而由于学生匮乏的文学知识和较低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加上教师采取非母语授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像是教师一个人表现的舞台,学生们只能作为观众被动地观看。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鲜有共鸣,更不用说互动了,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对此苦不堪言。可见,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更加决定了应抛弃传统的讲授法,并突显实施讨论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了讨论式教学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这些准备活动掌握一定的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地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彻底打破这门课程长期以来尴尬的教学环境。

三、讨论式教学在本课程中实行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一)科学的分组是实施的前提为了让班级上的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讨论机会,同时也为了确保讨论的效率和质量,科学的分组是优质、高效讨论的前提。教师可以按照2-6人一组的单位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而如何科学的、人性化的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必须深知武断、错误的分配往往会带来物极必反的效果,不仅没有发挥讨论的优越性,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破坏了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分配时教师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成绩、性格、人际关系、性别等种种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均衡合理的分配。由于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为了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恐惧和拘束感,在分配时,教师可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朋友关系,待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熟悉适应后,再做进一步的调整来达到最科学的分配。

(二)充分细致的课前准备是实施的基础对于《英国文学简史》这门课程来说,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相应的文学理论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事物判断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知识和能力,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地讨论、发言,提出自己有见地的看法与观点。因此在实施讨论之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让学生阅读大量的经典作品,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并指导学生学会对所读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总结,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以便于在课堂讨论中有话可说,从而保证讨论的持续性和质量。反之,如果学生的准备活动不充分,或者马虎对待,那么讨论就只能沦为形式,草草结束,无疾而终。

(三)准确、恰当、有价值的问题是实施的关键在经过大量、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学生们对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毫无疑问,这已为下一步的讨论奠定了基础。然而能否让讨论真正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教学模式;能否让讨论有成果、有意义;能否让讨论式教学法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教师设置了什么样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一定要考虑到具体、准确、启发和兴趣等因素,只有选对了问题,才能保证讨论的顺畅和质量。以《英国文学简史》这门课程为例,如果教师要讲授莎士比亚这个英国大文豪的相关内容,那么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莎翁的背景资料,包括图片、文本、视频等,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教学资源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完全通过学生的组内外的讨论及提问来达到对课前准备的检查和验收,同时加以适当的修正和补充,而讨论的问题也应当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逐渐地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位英国文学巨匠的了解与认识。

(四)良好的讨论气氛是实施的保证不难发现,良好、热烈的气氛是有序实施讨论式教学的重要保证,同时这种活跃的气氛也需要教师适时的、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在对学生的鼓励与肯定上。面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新意的发言,教师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对于学生思维方式上以及认识问题上的缺陷与不足,教师要宽容、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引,来逐渐完善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了良好、有序、融洽的课堂讨论气氛。其次,教师的指导还应体现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上。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本门课程也是如此。当然,学生们积极踊跃的课堂表现和热烈的课堂讨论气氛是每位教师最期盼的教学状态,可是一旦过了头,如学生在讨论中与组内外成员交头接耳,课堂行为肆意涣散等,不仅让讨论效果不理想,更会让课堂陷入无政府状态,这时的讨论,即便进行下去也会流于肤浅,徒具形式。只有建立起良好的讨论习惯与规范,才能形成激动人心的、充满智慧的讨论氛围,达到传递知识、交流情感的目的。

四、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积极的、活跃的、与传统的讲授法相对的新型教学模式,深受各大高校的喜爱与推广。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而采用传统讲授法的教师往往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将学科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课后让学生牢记课上的知识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长久以来,学生没有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挑战和怀疑,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往往造成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讨论式教学法一举打破了这些束缚学生成长的壁垒,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要积极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要破除“教师是绝对权威”的思想,杜绝“一言堂”行为。同时,更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以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师应注意讨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适时解决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改革,在实施初期,必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问题,比如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讨论过于肤浅、个别学生不够积极活跃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各个问题,并在当下或在下节课做出适当的调整,同时在课后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出症结的所在,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此外,教师还应多与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沟通,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知晓学生的感受,以便做出及时的修改,保证讨论式教学更加科学有效的进行。

(三)教师还应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对讨论的总结就如同对工程的验收一样重要。一方面,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因此,学生们对待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可能五花八门,千差万别。教师要遵循多样化原则,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客观的、适度的、针对性的点评,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课后通过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来整理自己对问题的观点,深化自己的一些独立见解。

第2篇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改革途径

1.将已学基础课程系统化,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合桥梁工程是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很多基础课程的支撑,如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建筑材料等等。要调动学生对该课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实效,必须首先将此类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在教学时也应精心设计各个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使专业课与基础课的知识点融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基础课程与桥梁工程课程的联系,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也能独立解决问题。将基础知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提高了学习实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结构力学课程讲授的是简化的结构受力图式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与实际结构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很难将其与桥梁工程课程中的每种桥梁相联系。因此讲授桥梁工程课程概述中的桥梁分类时(桥梁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悬索桥以及组合体系桥梁5大体系)先展示各类桥梁照片,然后绘出每种桥型的简化受力图式,再在相同位置作用竖向力,分析其支点反力和截面内力,最后强调实际的每类桥梁与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各种受力结构的对应关系,使学生理解其中道理,同时也把自己原来学的结构力学课程中的抽象知识与实体桥梁工程相联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2.精心设计教学课题要提高学习实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讨论题目的选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四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教材的重点难点;实际的工程事件;结合学生专业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讨论课题,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讨论,也有能力分析解决问题。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由于缺乏工地实践经验,各种桥梁施工方法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现在网络上各种桥梁施工图片、视频很多,可选取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如较难理解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对称悬臂施工法,布置题目和问题:对称悬臂施工法的适用场合;对称悬臂施工法的构造组成;对称悬臂施工法施工工序;对称悬臂施工法如何行走。推荐制作较好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在课外带着题目自学,然后课堂组织讨论其中未理解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讨论中互帮互助,最终解决问题。

3.各种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的综合应用组织课堂讨论时,必须考虑讨论的实效性,最初可以采取学生与教师讨论的方法,请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如学习委员等先参与,再带动其他学生参加,后期也可采用学生分小组自己讨论的方法,力求满意的效果。根据实施情况,改进课堂讨论方法由于学生已习惯了填鸭式教学,最初的课堂讨论效果也许并不太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教师必须适时针对讨论时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做出课题和方法的调整。方法如下:一是改进课堂讨论方法。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讨论或学生与专家的讨论可轮换进行。二是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讨论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无论选择哪种讨论方式,教师都要及时关注学生参与的范围,力求做到人人参与。同时,讨论过程中要及时归纳小结,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归类分析,纠正错误认识,肯定合理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加强教师在讨论中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不要让讨论无序和漫无目的地进行。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的发言,适时提出学生尚未觉察或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对讨论中有争执的重要问题要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使课堂讨论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结语

高校课堂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广泛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实践中收效甚微。因此,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讨论方法不仅必要,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重庆交通大学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立足于学校工科专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方法和手段,逐渐探索出适合工科专业的讨论式教学法,使其成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课堂讨论式教学方式旨在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同时,这一方法对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认识,提高其学习实效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高燕梅刘东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第3篇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医学遗传学;遗传病例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97-02

1 前言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也是新兴学科[1]。医学遗传学主要是利用DNA技术就疾病与基因之间的关系,从分子角度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有效预防出生缺陷、疑难杂症等疾病的诊断[2]。医学遗传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纽带。日常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医学遗传学教学方法,已引起医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医学遗传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讨论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分析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选择2012年、2013年、2014年医学遗传学专业的学生共921人,发放调查问卷921份,收回921份。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的结果,并得出最后结论。

对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印象 通过对921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有792人非常喜欢讨论式教学方法,占85.99%;101人比较喜欢讨论式教学方法,占10.97%;28人对讨论式教学的印象一般,占3.04%。

对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总体评价 834人认为讨论式教学方法非常有新意,占90.55%;73人认为讨论式教学有一定新意,占7.93%;14人认为讨论式教学无新意但有意义,占1.52%。

设置问题的难度 82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很难,占8.90%;101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比较难,占10.97%;615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难度一般,占66.76%;123人认为设置问题简单,占13.36%。

设置问题是否合理 145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非常合理,占15.74%;674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比较合理,占73.18%,86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较为一般,占9.34%,16人认为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不合理,占1.74%。

小组讨论能否解决教师的提问 249人认为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教师的所有提问,占27.04%;有580人认为小组讨论可以解决教师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占62.98%;有73人认为小组讨论可以解决教师提出的小部分问题,占7.93%;有19人认为无法解决问题,占2.06%。

小组讨论是否有助于理解遗传知识 755人认为小组讨论非常有助于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占81.98%;166人认为小组讨论比较有助于知识理解,占18.02%。

对提高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的意义 810人认为讨论式教学对提高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非常有意义,占87.95%;83人认为讨论式教学对提高思维能

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比较有意义,占9.01%;10人认为对提高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无意义,占1.09%;18人不清楚是否具有意义,占1.95%。

学习模式 765人更喜欢小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占83.06%,125人更喜欢独立思考的学习模式,占13.57%;31人认为两种学习模式都可以,占3.37%。

授课模式 563人更喜欢授课式教学模式,占61.13%,324人更喜欢问题式教学模式,占35.18%,34人认为两种授课模式都可以,占3.69%。

3 讨论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实景教学等教学手段逐渐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实景教学通过先进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直观的教学内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越来越注重灵活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

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而且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讨论式教学的特点是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方面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医学遗传学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以案例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遗传咨询科技服务平台,让学生充分了解临床实践中的真实遗传病例,并通过分析、思考以及相互讨论等解决实际问题。

医学遗传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以分子水平为疾病实施早期诊断,包括实施基因诊断、转基因治疗等,有效预防出生缺陷与疑难杂症,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高效的新型医学服务。医学遗传学基于DNA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受精卵或母体受到环境或遗传影响引起下一代物质畸变引起的疾病,目前主要应用于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儿科及肿瘤科等。

医学遗传学的授课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遗传咨询科技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病例,通过让学生分析、思考以及互相讨论等解决问题。有研究显示,讨论式教学方法已逐渐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且已取得满意效果。讨论式教学方法强调课程开始阶段,通过提供图片、视频等直观资料,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基本了解,根据提供的材料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改善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

本组研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仅有2.06%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解决不了问题,这可能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密切相关。张英华[3]等人的研究认为,提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切实体会到疾病带来的痛苦,提高学生的职业责任以及职业态度,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有研究显示[4],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无味,通过直接观察病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研究显示[5],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以遗传病例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及理论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许雪青,王燕,王艳艳,等.构建病案导入式教学法的新型医学遗传学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1):8-10.

[2]王燕,章波,许雪青,等.病例讨论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7(9):31-34.

[3]张英华,高玲玲.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病例讨论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2,9(7):563-564.

[4]吴常伟,霍春月,任丽丽.病例讨论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4,2(28):613-614.

第4篇

[关键词]:教学;讨论;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做好充分准备通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启发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知识和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被广泛运用于各级、各类课堂教学之中,它是与讲授式教学法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讨论式教学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思想,首先是实现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平等,它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发展起来的,改变了传统授课中教师对知识的单向性传播。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师生之问、生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促使了知识的双向传播与吸收。师生关系完全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与交流的关系。其次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相比教师的“满堂灌”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为在需要中主动寻求真知。

2、促使学生养成职业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首先是强化了专业思维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需要集体性创作,通常是通过“动脑会议”,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发散思维进行信息催化、思维共振,利用思考的连锁反应,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达到激发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目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养成集思广益的技能,从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也磨练了学生准确表达和形象表现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所有的参与者都进行灵活的思考、清楚的表述、有力的论辩。最后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习惯。讨论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以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对话为手段,以“合作学习”为具体形式,强调在集体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讨论课题需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达成共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促使学生发展综合素质。

通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和探讨,可以体现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习活动充满快乐,富有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4、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把自己的观点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清楚、全面地表达出来的过程。在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等一系列活动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讨论式教学法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 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推敲、精心设计,指向性清晰,目的性明确。要能够“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发现问题及检查问题、能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等等。“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高级组织者”课堂讨论包括案例教学中的问题和专门讨论的问题。。就案例来说,不是每个案例都适合讨论,有些案例结论一目了然,也可能仅仅是为了印证或引入某个理论而已。

2.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讨论方式

讨论方式绝对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讨论点的难易、内容的不同、学生实际而灵活选择。 可以分组讨论或全班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可以4-6人一组,选一个小组长,这样可以使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教师可以巡视各小组之间,观察小组动向,倾听他们的发言,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向其他小组传递信息,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教师总结评讲。全班讨论,一般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由教师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控制局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

3.教师做好指导

课堂讨论的问题有可能是大家都有话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很难表述的问题,当学生踊跃发言的时候,老师应当积极引导,不让讨论偏离轨道,不要纠缠在枝节问题上,不要远离核心;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的时候,可能学生开始会普遍沉默,这个时候老师要启发学生,循循善诱,把学生引进轨道,必要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学生点名发言,万事开头难,打响头炮就好办了,当出现不同意见之后,可以激发学生辩论的兴趣。有些问题学生容易停留在浅层认识上,当有学生接近问题的关键时,老师可以适当地进行提示和诱导。

4. 讨论式教学要与其它方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知识、传授方法技巧等等一直是老师的主要任务。知识传授是讨论的基础,讨论只能穿插在讲授等方法之中进行。讨论式教学法只是多种教学方法的一种,不应该每节课都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比如对于培养需要在实物上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能力时,主要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法,对有些实训项目比如化工单元操作中装备复杂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借助计算机仿真完成完成教学。而电气故障排查,需要通过推理来验证假设,常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参考引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剥去包裹真正故障原因的假象,从而学会故障排查方法。

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是课堂讨论的控制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要鼓励、激励学生倾听彼此的意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不是唯一的评价者,更不能对学生不适当的回答进行否定,而是进一步提问进行引导,要重视讨论的过程而不是讨论的结果。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教学方式,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技术、教学艺术,如何使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还须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文清. 讨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新闻界》,2010,(1).

第5篇

浙江温州龙湾区永强中学 王淑聪

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得出不同观点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充分应用,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通过个体间的思维的碰撞、文化的交流,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学好英语。

一、主体性讨论式教学法

所谓主体性教学法,实质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与掌握,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挖掘有关教学的素材、情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并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讨论教学时,学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例如:教授人教版高中英语相关“文明礼貌”这一课时,教师通过采用讨论式中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一些关于文明礼貌的图片,或者将文明礼貌与我国相关的文化相结合,目的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如In China,the traditional view,respecting the old and cherishing the young. In family,an elder member is esteemed等。然后教师可提出某一话题,让学生自主分小组讨论,因为大部分的学生统一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此外,某一学生针对某话题缺乏兴趣,无法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出现沮丧等,为了充分确保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尽量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当中,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提问:“How do you behave well in the dinner table? What do the word ‘good manners ’mean? What do you think someone cuts in front of you in a line? How do you greet your friend when you meet him?”等等,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精心,且巧妙安排。这时候,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话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大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观点,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精心快速阅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也可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看谁先找到,寻找的过程中,也可进行讨论,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等。如此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模拟讨论式教学法

模拟讨论式教学法,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合理创设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情景模拟,通过讨论环节,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提高语言交际和运用的能力。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词汇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应用粗线条的方式,采用讨论式中的情景模拟法,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提问,积极回答,从而提高英语词汇量和英语交际运用的能力。如:教授Module7 Unit4 《Sharing》这一课时,因文中主要讲述的是某位老师志愿支教一贫穷小山村的故事,且志愿者老师来自澳大利亚。可以因势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相应的情景模拟,即由学生分别扮演志愿者老师和记者,对这位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外籍“老师”进行采访,要求详细了解“老师”到小山村支教的感受和体验。采访结束后,可以互换角色再行表演,由“观众”对表演者的水平和语言交流的流利准确程度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鼓励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模拟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三、提问讨论式教学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除了讨论式中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主体性教学法之外,还有提问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适当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将问题进行解决。例如:教师在教学SEFC-Book 1A Un it 4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时,其中主要教学目的是定语从句,老师可采用提问教学法,如:“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爱好及兴趣?同时表示自己希望交什么样的朋友?”等等,并要求经过讨论后,再进行回答;也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这时候,学生们纷纷大胆展开讲述:“I am an easy going girl who has lots of interests, I would like to look for a friend who is good at English so that we can practice English after class.”等,然后老师根据学生讲的例句及时对其中的定语从句进行解释,如when,who,that,where等,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课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主动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邓琼.例谈高中英语讨论式教学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4).

[2]姜晶,陈国安.英语课堂讨论有效性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1).

第6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52-02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展示结果,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其实并不新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在兴办的私学中就具体实施过讨论式教学方。这在中国古代的《大学》、《中庸》、《学记》等经典著作中都有详细的记载[2]。尽管如此,我国目前教育方式仍旧是以传统的教育模式为主,即便在当今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绝大部分高校仍然非常强调以“黑板+粉笔”的教育方式。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之深。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初等教育仍旧是应试教育,尽管一些高校尝试采用自主招生方式,但由其范围很小,其影响还不足以撼动目前应试教育的地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笔试环节仍旧但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就导致了初等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也使得在初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占绝对主导作用。这种主导,它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知识进度,而且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这严重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国家每一个受教育的人都经历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洗礼,它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影响根深蒂固。而人一旦受某种影响根深蒂固,那么他就很难接受和实施另一种与之相冲突的形式。而讨论式教学法就存在与传统教育模式相冲突的地方。这就出现了两个严重的结果:(1)目前的高校教师都是经历了传统教育模式洗礼的人,因此,实施讨论式教育法是存在很多困难的。(2)对于学生,他们刚刚结束传统教育方式,让他们接受和适应讨论式教育方式也很很困难的。

而对于高校呢?目前的高校则刚刚经历了扩招,尽管规模在逐渐缩小,但高校滞后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显然满足不了扩招后的教学需求。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单位课堂的受教育者人数的增加,这对于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目前在高校实施讨论式教学会存在诸多困难,而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方式,它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了解讨论式教学法实施的困难及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角度――教师、学生和高校,对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探析,以及对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讨论式教学在实施中的困难

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存在的困难: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我国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这导致教师在自我发展上的意愿相对薄弱。而高校过度扩招也使得教师承担了较大教学压力,这就导致了教师不愿再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新的教学方法上。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教师在教学中就形成了教学惰性和惯性,而且,二者相互影响,致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愿意实施讨论式教学法,仍坚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2.高校教师服务意识的缺失。高校教师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也是越来越多。很多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学表面需求上,而不愿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教法。它不仅忽视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需求,更体现高校教师服务意识的缺失。

3.教师的教学活动缺乏自。目前高校的教学普遍存在督导组,并且高校教务处为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这就使得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有一个无形的紧箍咒戴在他们的头上,一张无形的网笼罩在他们的周围。这就导致现有的评价体系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了自,即便想突破,他也应该掂量掂量后果。制度的缺陷,严重的束缚了教师主观能动性。

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存在的困难:

1.讨论气氛不热烈。长期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他们早已习惯,老师说一是一,从来不二,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绝对权威已深入人心。

2.学生无法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或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①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讨论题目,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没有达到问题所需的知识储备;②演绎式讨论题和纳式讨论题过多,难以调动学生讨论的兴趣;③讨论题缺乏多向性思考,题型比较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无法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

3.讨论式教学法流于形式。学生自律性不高,如分组方式不够科学、人员安排和组内分工不够明确、讨论控制不够严谨、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等。使学生在讨论时无所事事、交头接耳,使讨论效果大打折扣,使讨论式教学流于形式。

二、应对策略

高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高校应制定适应当前形势的教学管理机制,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同志在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做出积极贡献[3]。因此,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建议和推广新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如:讨论式教学法,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高校应充分考虑教学改革需要,提供教学设施保障。教学方法的改变必然要求教学行为与之匹配,这就要求高校应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展讨论与研究场所,如:实践场所、图书资料等辅助条件。同时,高校也考虑教师在具体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运行问题。所以,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改革,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甚至以之为切入点,可以触及到教学运行的整个系统。

3.高校大力加强教师培训。教学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保护教师的创新精神。因此,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大力加强教师培训,真正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地帮助学生,从而使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同时也是思想上的拓展者、学习的引导者,以及研究上的共同探讨者。

4.高校应设立以专项资金,扶持和鼓励教师实施讨论式教学方式。高校通过以专项资金投入,扶持和鼓励教师实施讨论式教学方法,如:师资、课程、时间、过程和评价等方面,以保障讨论式教学方法得以顺利进行。

教师应采取的应对措施:(1)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实验证明,如果一个人从心理上感到愉悦,那么他就可以自由地进行发散思维的探索,接受能力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自身提高对讨论式教学法的认识,认真做好讨论教学的课前准备,并制订有效的讨论教学机制,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排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中去,激发其学习热情,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2)精心设计问题。讨论题的好坏直接影响讨论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因此,设计的问题必须满足三个原则:①准确、具体性原则;②启发性原则;③量力性原则[2]。(3)运用典型课例,促使学生接受。学生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他们会在心理上存在抗拒或不接受讨论式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典型课例,引导学生认识和感受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在参与讨论式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达到学生接受和支持讨论式教学方式。(4)对新的教育形式要建立保护性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检验教学方法效果的标准,在认可和推广一种教学方式中是至关重要。而无论哪一种教学方式,都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相关部门要容忍不同的教学方式的存在,同时,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与传统不同的教学方式,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教师、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有效保护性评价体系。而且也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评价体系,丰富评价体系内容和方法,避免社会舆论等其他方面因素影响讨论式教学法的进一步推广。更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等待教学硕果,促使人们认识和接受讨论式教学法。

尽管我们对学生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原因在于上面的一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困难,而且,如果上面的措施能够被很好地执行,讨论式教学方式也能在学生中得到顺利实施。

三、总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讨论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相应的对策。我们希望这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Stephen D. Brookfield,Stephen Preskill.实用讨论式教学法[M].罗静,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第7篇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96-02

1 前言

理论性强、动手能力是大部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的共同特点。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动手能力训练。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问题一直是各位教师关注的焦点,而改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2 教学方法分析

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之前,对运城周边的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其中有山西精诚液压有限公司、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华泽铝电有限公司等。在与这些企业的电气维修人员交流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电工班组会在每星期固定的时间对某个设备的电气故障进行技术讨论。这个设备故障可以是已经发生的,也可以是假设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技术研讨,维修人员的故障排查能力得到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教有法而无定法。”讨论式教学法只是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一种,它通常是指教师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启发引导学生,使其能围绕学习目标主动学习,发现问题,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从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可见,讨论式教学法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经过上述分析,笔者发现企业电气维修人员的定期技术研讨对讨论式教学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在对14电气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下面以该课程项目4中任务1的内容(独立键盘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

3 讨论式教学的应用

讨论准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正式讨论之前,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首先,应该确定课堂讨论的目的。该任务的能力目的是通过独立键盘控制51单片机的I/O口,并能对故障进行分析和排查;训练学生C51的编程能力。

其次,应该精心准备讨论主题和相关资料。该任务的讨论主题是:如何用独立按键控制数码管实现加“1”显示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准备教学课件、51单片机套件的原理图、独立按键的原理图、74hc573的使用手册,并提前两天将这些教学资料上传到14电气实验班的QQ群文件。通^QQ通知学生进行下载阅读,及时观察群文件的下载量。14电气实验班共25人,下载量在20次以下,笔者会通过QQ群进一步督促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

最后,应该选择正确的讨论方式。在学期初,根据自愿结合的原则,将14电气实验班25名学生分成5组,每组各5人,作为教学过程中讨论的基本单元。同时,考虑到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特点,该课程中的每个任务主要采用小组分散式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正式讨论阶段 正式讨论是整个讨论过程的最主要阶段,教师和学生经过精心的准备工作,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观点的“碰撞与融合”。正式的讨论阶段和时间分配如表1所示。

总结评价 及时准确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总结评价以对学生的鼓励肯定为主。在学生总结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教师总结评价:“各小组都能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xx小组能准确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并能及时排除。需要强调的是,在真实的项目中,对独立按键进行编程时,需要用到‘消除抖动’和‘松手检测’。”“消除抖动”可以用定时器中断或延时函数两种方法来实现。通常情况下用延时函数,因为51单片机的中断资源是很有限的,需要节省中断资源。

4 教学反思

现代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课堂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企业调研和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小组讨论法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与讨论式教学具有趋同性,所以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用“逐次逼近”的小组讨论方法进行教学。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与之前的传统教学相比,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在分组过程中,采用自愿结合的原则,不能达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目的。

2)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沉默或过分激烈的情况,教学进度不容易掌握。可以通过精炼教学内容和挑选讨论主题来改善这个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调整讨论的时间。

3)通过QQ群下载量来判断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并不能真正达到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目的。

4)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教学方法略显单一。可以在每个项目中进行一次综合训练,采用全班讨论的形式,也可以增加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单纯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并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适当引入小组互评或学生互评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彭霞.论讨论式教学中讨论题的设计[J].学园,2016(9):

13-15.

[2]王莹.讨论式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交际,2010(8):153.

[3]王志会.提高讨论式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93-94.

[4]张传萍,叶平.“讨论式教学”探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9):6-8.

[5]段爱华.讨论式教学四忌[J].教育学术月刊,2002(11):

39.

[6]李园.略谈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及形式[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01(2):65.

第8篇

关键词:自主;交流;讨论;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50-01

根据《新课程标准》,思品课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唱独角戏,忽视学生实际,,满堂灌,造成学生“课上听得昏昏欲睡,课后又是一无所知,课外表现与行为规范不符”的行为脱节现象,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所以,只有注重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究,思品教学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讨论式教学,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下面是笔者在讨论式教学法中的几点体会:

一、讨论式教学法应当遵循的原则

1、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讨论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深挖教材,这样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二、思品课讨论式教学法施行方法

1、科学安排活动,营造民主讨论气氛

在尝试讨论式教学时,学生的讨论不是很积极。于是,我课后就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情况,我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极高,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充满了激情。

2、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讨论兴趣

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教师要在结合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教《子女的义务和权力》时,由于课文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子女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不应该私自看我的日记”,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甚至有些还有点片面和过激,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理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深化了他们对享有的权力的认识。

3、科学合理设计,找准讨论问题

讨论式教学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讨论,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能安排讨论。例如,在教《公民的权力》时,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但有的学生所说的权力就超出了法律的范围,我就针对这一问题让大家展开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力的时候要合法,使学生对公民的权力有了准确的认识,也增强了法制意识。

4、注重情感的培养

要提高思品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我们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产生影响。因为课文一般都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学生周围的事迹来感染教育孩子,所以在备课时要进入“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例如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课时,让他们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失去亲人的事例,说一说失去亲人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痛苦和负担,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这个家庭和社会,如果一个人轻生,那么就老者无人赡养,小的无人抚养,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知道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加深了他们同亲人之间的情感,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能尊重他人生命。

三、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式教学法,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习。

2.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虽是主体,但是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不能丢,只有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一堂讨论课才能成功,否则就像脱缰的马一发不可收拾,因此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第9篇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 高中历史 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实践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学会合理运用知识,为能有效贯彻这一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尝试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式教学。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讨论形式不完整,教学效果不突出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适当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回答,但教师未对讨论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提出的问题不够明晰,也没有做好引导工作,简短的课堂时间会因此失去效率。教师过分注重问题设计的方式和内容,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学生往往会缺乏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经讨论后获得的答案也不够深刻和准确。

2.讨论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实行讨论式教学就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引导学生讨论过程缺乏理性思考,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讨论形式过于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考方向出现偏差教师也难以有效应对,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学生无心开展讨论活动。

二、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问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教学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学问题的设计偏离水平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因此,为了有效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活动,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理清课文思路,清楚自己所提出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技巧。

如中国近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抗日战争的爆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为避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疲倦,教师可以采用问答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先提出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开展侵华战争,什么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生很快从课本上知道是“卢沟桥事变”;接着加大一点难度,请学生进行讨论: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不能成为全面抗战的开端,学生开始小声讨论,也陆续有学生从日本侵华方针以及我国各政治党派对侵华的态度来回答,教师均表示赞同,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思考的范围,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示:一是从事件发展顺序方面思考;二是从历史横切面来思考,重点放在“全面”二字,中华民族如何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实行抗战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快找到讨论的方向,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

2.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讨论形式并非一成不变,不同章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同,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也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更能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转变成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亲身体验不同文化制度下的人物感受,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应用

为能在课堂上体现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教师适可以当为讨论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一步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思考历史问题的感悟能力。活跃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氛围,充满画面感的教学情境能提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受力,因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前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认识。

如世界近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路线的基础上,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历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纪录片《世界历史-欧洲人的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请学生观影后思考新航路开辟路线;评价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行为;分析早期欧洲殖民侵略这三个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进行讨论,结合视频和课文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历史画面有助于学生理解枯燥的历史知识,发散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培养理性的历史唯物史观。

三、结语

讨论式教学方法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保证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实际,选择适宜的讨论形式,如问答、角色扮演和创设情境等讨论式教学方法,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贤权.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5,(10):56.

[2]刘广德.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J].赤子,2015,(14):241.

第10篇

论文摘 要: “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是教学思想的一个解放,它提供了师生集体研究探索问题的条件和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明途径之一。本文就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作了论述,着重探讨了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等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课程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按照纲要的要求,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灵活采用教学方法。而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讨论式教学法是我们的首选。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思想政治教学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它提供了师生集体研究探索问题的条件和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明途径之一。

何谓“讨论”?《辞海》解释为“探讨寻究,议论得失”。《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指以当代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在老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以集体(全班或小组)的形式,围绕教材中某个或几个中心论题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信息的多向交流而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古已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经常与学生展开讨论,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传授有关知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问题性对话贯穿教学始终。此外,长期以来在我国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由教师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对话,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的谈话法,也属于讨论式教学法。特别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讨论式教学法更是频繁地出现在合作教学、分层教学和问题教学等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中,使得讨论式这种共同参与、给予主体更多机会的教学法有了用武之地。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从新的角度去看陈旧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第三次全教会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内容和要求》里增加了“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增加了“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江泽民同志也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是十分迫切的。讨论式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法来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讨论式教学法的前提就是允许不同意见,允许多角度思考问题,其中包括允许奇思妙想,甚至是奇谈怪论。所以,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就会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甚至是陈旧的观点的束缚,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进而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因此,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思想政治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所谓“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健全完美的个性主要是指性格的开朗活泼、气质的沉稳灵动、爱好的多样广泛、能力的正常发挥、思想的锐意进取、品德的纯正高尚等。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思想政治课堂开展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互助的精神,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个性。因为,讨论式教学也是“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这种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授法的单向信息交流,又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信息交流,而是讨论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发言可以使自己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观点与认识。在多向信息交流中,每个学生的发言各有自己的看法、讲法,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发言进行比较,可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和合作、竞争、交往等现代意识,让学生在公平竞争,彼此交往、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和谐发展。此外,在争论中表达论述自己的观点,能使学生养成探讨、研究的好风尚。 转贴于

(三)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被抽象为单纯的知识传授活动,教师仅仅被视为传递知识的工具,学生被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关系淡漠。如果在课堂中开展讨论教学,可以避免教师单调、枯燥地讲解知识,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换,促进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讨论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是很普遍的。学生围绕话题,探讨问题时,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思想感情,渗透其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用和悦的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错,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注,这种期待会产生巨大的情感效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作出的评价,既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又要高屋建瓴指导教育学生,推进学习进程。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要求

(一)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只有有了疑问才能唤起思维的探索,才能产生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的愿望和行动。因此,教师想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欲望和积极性,使讨论成功,其“突破口”就是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将学生置于是非的十字路口,使之处于既有话可说,又“欲罢不忍”的境地,这样讨论才能真正得以展开。同时在讨论前还要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二)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动发表意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了——他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观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时,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围绕所提问题联系实际自由发言,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暗示结论。

(三)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进行小结,即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对讨论结果的评价是课堂讨论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我认为,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对学生正确的观点特别是对有独特见解的发言,以及对平时不爱说话同学的发言,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可以说一些简洁但具有支持性的语言,比如“不错”、“说得对”、“好观点”等;也可以把学生的正确观点重复一遍,甚至直接引用学生的用语。对不正确的观点,不能无情地否决,而应先称赞其发言的积极性,再采用诱导的方法,将其错误观点一步一步引到正确观点的“轨道”上。不妨采用“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再好好想一想”、“还差一点就行了”等诸如此类的话语。最后,要指出此次讨论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今后讨论中应注意的问题。总之,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有信心,对讨论充满热情和期待。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作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可以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的心理障碍,激活思维,主动学习,还可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地参与思想政治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李秉德等主编.教学论.第七章《教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第七章《教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李剑萍,魏薇主编.教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6.

第11篇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 职业院校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SU Jiangbo[1], SU Xiaochuan[2]

([1] Xinji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Urumqi, Xinjiang 831401;

[2] Urumqi 79th Primary School, Urumqi, Xinjiang 830011)

Abstract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es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living two-way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ake students as the center for the teach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interpersonal emphasizes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through the whole discussion group discussion and role play three forms,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make the students actively involved in learning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o exchange ideas, was found in the communication degree of heavy, constantly construct and examine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opinion, improve students' intrinsic motivation;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can mak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ideas about easy to establish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fueling the external learning motiv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method; vocational college; classroom teaching

作为课堂教学互动形式之一的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问答来处理共同讨论的问题和事物。同时,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协作基础上,可以大大提升学习者对于事物本身及其发展的判断与理解力。另外,讨论式教学法对于学生学习活动参与性具有着更高要求。首先,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就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其次,能够针对某些具体的问题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合作式、创造性的沟通与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得出相应结论。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讨论采用的对话形式包括生生对话、教师和个别学生对话或教师和学生群体之间的对话。传统教学的课堂讨论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忽视了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和探讨。传统教学中的课堂讨论主要靠教师制定讨论的主旨,教师来确定讨论的方向,更有甚者,由教师来指定课堂讨论时的发言人、确定课堂讨论的发言内容或讨论后的结论等等。根据这种情况,有人形象地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比喻成人为控制下的运转的自行车车轮,而车轮的轴心就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成了教师控制下的教师意志和理念的间接体现,学生的想法和意念则无法呈现。对此我国提出了课程改革,作为课程改革核心的课堂教学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根据时代要求建立新型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整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分角色表演三种形式的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良好的动机与足够的兴趣,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使师生和生生之间增进沟通交流,从而让职业院校学生产生自信心,不断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1 整体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法形式之一的整体讨论采用学生以不同形式如圆形、方形或U型等围坐在一起同时参与讨论。整体讨论中职业院校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整体讨论的长处在于:在更大范围内为学生不断相互沟通理解创造了听取不同声音的多种机会。对待同一问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文化,每个人在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等方面迥然各异。采取整体讨论大家围坐在一起,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不仅能让职业院校学生相互之间博采众长,还可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相互之间的情感,从而进一步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整体讨论能使学生不会因害羞或担心犯错而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畅所欲言。但整体讨论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个别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偏离讨论主题讨论无关内容;因为讨论内容个别学生过于兴奋偏离讨论主旨出现课堂秩序混乱的现象。

2 小组讨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学生小组学习法”,最早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与开发得出。“学生小组学习法”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非单独的个体学习活动。而是与其他学生之间相互关联。即学生个体学习不仅仅应当对自身负责,同时也要兼顾他人。因此,讨论式教学法形式之一的小组讨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造性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按照J.R.嘎斯基观点将学生分为5人左右的小组进行讨论。分组依据为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讨论的主旨或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如何分组或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组。教师要监督每个小组成员必须专注于讨论的主旨和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里的每个人,也可以呈现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表明自己的兴趣所在来保证小组讨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在小组讨论中职业院校学生通过主动搜集信息不断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不断的学习中持续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另外,课前有关小组讨论的资料搜集也可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讨论中的相互交流可以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交往动机。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不断增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有助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注意的是该讨论式教学法的时间大多掌控在10~15分钟。如果时间过短会导致课堂讨论不够充分讨论主旨不能很好地呈现;分组讨论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难以顺利实现和达成。

3 分角色表演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所给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或让学生自由结对分角色表演和探讨。通过扮演不同的谈话角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表明自己的观点是对讨论作出贡献的唯一方法。分角色表演之所以很受师生欢迎就在于该教学法不但充满乐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给不善言辞的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氛围。目前课堂教学广泛运用分角色表演。课堂教学中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令高职院校教师头疼的是如何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很好地沟通交流,在促进人际关系同时又能达到教学目标。而分角色表演就可以使职业院校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使职业院校学生乐于交际,寓教于乐。

讨论式教学法让职业院校教师成为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而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学生成为了知识的习得者,在知识的共同创造中建构了新的知识。职业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带领学生从学习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不断克服困难的能力不断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 Penny Ur著.课堂讨论——目标教学小智囊[M].国庆祝,撒德全,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1:7-8.

第12篇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实例―讨论教学模式;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42-02

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是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研究生教育性质的高层次本科生教育,目的是造就出一批具有较强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富有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方法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生的必修课,在临床医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且作为一门群体科学,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学服务三个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而《流行病学实验课》在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理论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和探索适合于长学制医学生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长学制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课程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是采用对实习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教学方法;而实例―讨论教学模式是讨论法与实例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具体的应用实例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着眼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适合于长学制医学生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探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对长学制医学生《流行病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一、方法

1.调查对象。在我校03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2个班的所有同学共68人、在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个班的所有同学共31人作为调查对象。

2.教学方法。对5年制医学生采用常规的理论课和对实习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教学方法。对7年制医学生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方法[3]:(1)针对每一次相应的理论课内容,由教师选择近年发表的中文或英文医学期刊中涉及到人群研究设计的研究论文作为实例。(2)结合每次实验课实例的研究设计,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如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和筛查和诊断试验的评价等。(3)对实例进行讨论分析:①教师启发、引导和组织学生;②学生分组讨论,对实例的研究设计、具体实施方法、资料分析以及讨论和结论进行讨论和质疑。(4)对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综合。(5)归纳总结出适合于理论课各部分的研究实例,编写适合于长学制医学生的实验教学内容。

3.问卷调查方法。本实验教学课程结束后,对研究对象采用匿名填写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对流行病学实验课和本次采用的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的收获大小、本次采用的实例―讨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本学科方法对将来的工作是否有帮助。

二、结果

1.调查应答情况。本研究分别调查5年制和长学制学生68人和31人,5年制和长学制学生应答人数分别为61人和30人,应答率为90%和97%。

2.对《流行病学》实验课和实例―讨论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90%的长学制医学生和67.2%的5年制医学生喜欢上流行病学实验课,86.7%的长学制医学生和85.2%的5年制医学生喜欢流行病学实验课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

3.采用实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收获。60%的长学制医学生认为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0%的长学制医学生认为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仅有10%的长学制医学生认为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而5年制医学生的这个比例分别为50.8%、59.0%和11.5%。

4.预计本学科方法对将来工作的帮助。有40%(12/30)的长学制医学生认为本学科方法对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且帮助很大,另有40%(12/30)的长学制医学生认为本学科方法对将来的工作虽有帮助,但帮助一般。而5年制医学生的这个比例分别为50.8%(31/61)和26.2%(16/61),结果见表3。

5.采用实例―讨论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被调查的长学制医学生中,仅有13人对本次采用的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其中26.7%的长学制医学生认为本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验课课时不足。

三、讨论

本研究针对传统的《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采用对实习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的缺点,首次尝试对长学制医学生的《流行病学》实验课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将实例教学与讨论有机结合,学生可直接参与到流行病学的实验课中,从而加深其对流行病学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相比,实例―讨论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以和每次讲授的理论课有密切关系的研究实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使学生对每种不同的研究实例从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的选取、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分析、讨论部分的对比分析等不同内容,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2]。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90%的长学制医学生喜欢上流行病学实验课,86.7%的长学制医学生喜欢流行病学实验课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和5年制医学生相比,长学制学生中不喜欢上流行病学实验课以及不喜欢流行病学验课采用实例―讨论教学模式的人数及比例较少,表明绝大部分长学制医学生喜欢上流行病学实验课以及对实验课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实验课中,应逐步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的对实习资料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长学制和5年制的医学生均认为,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上《流行病学》实验课,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且便于记忆,并且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比较自由、灵活、互动,可以调动学生和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同时对每次的内容采用实例来进行具体评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但仅有少部分学生认为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这可能与各种不同的人群研究设计在学术论文撰写中均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学生很难突破这一模式有关。

大部分长学制和5年制医学生认为,流行病学这门课程所学到的各种研究设计方法对将来的工作有帮助,尤其是对将来从事科研工作的同学来说会有很大帮助。长学制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除了从事临床工作,会同时从事科研工作,而开展临床研究离不开《流行病学》课程学到的人群研究设计,而实验课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恰恰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前人发表的学术论文,并参与实例讨论,掌握各种研究设计的要点和方法,以及在开展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流行病学》理论课的学习和实习课的实例讨论分析,将全面掌握流行病学的各种研究设计,为今后开展临床研究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也有10%的医学生不知道流行病学课程对将来的工作是否有帮助,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流行病学》课程时,是在未真正接触临床和开展科研工作阶段。实际上,大学现在每年有两批业余科研和暑期科研在招募本科生参与科研,因此,建议对人群研究感兴趣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暑期,参与到开展人群研究的老师的课题中,尽早接触和了解人群科研设计,把所学到的流行病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

本次调查结果发现,采用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授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时不足,无法在课堂上利用充足的时间来展开实例讨论。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课程的总学时数为36学时,其中实验课的学时数仅为4学时。而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方法学课程,如果仅有理论课的讲授,再加上几学时的实习课的计算分析,根本无法满足课程的需要。因此,目前实验课的学时数不足,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流行病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本调查结果也提示,在学校医科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修订时,应考虑增加《流行病学》课程尤其是实验课的学时数。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实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过的《流行病学》的各种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了如何与同学合作,使医学生在校时就初步具备了将来工作必备的素养、能力和心理素质。

总之,实例―讨论的教学模式在长学制医学生《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流行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