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英语课程

专业英语课程

时间:2022-12-11 17:59:50

专业英语课程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1

一、前言随着加入WTO,中国更加强了与别国的交流和合作。全方位面向世界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语言无障碍,又懂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再者,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受教育人数的增加给专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中国的英语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如果还按照原有的教学大纲,势必造成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格局,短期会影响学生就业,从长远看,更影响我国英语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同行已就高校外语专业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秦秀白,吴古华:1999;刘润清,戴曼纯:2003),其结论显而易见:高校英语专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从80年代中期始,我国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录用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有了新的要求。除精通英语,还要有另一些专业知识(如外交、外贸、旅游、新闻、法律、经济、计算机等)的基础知识。从那时起,我国先后有不少高校在外语专业中开办了商务外语专业或者方向。1995年我国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已把商务英语方向列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中,这表明商务英语已进入研究生层次的语言研究。不少语言学研究者从文体学、语用学、语义学、认知科学、社会语言学、翻译理论或话语分析等不同角度对商务文体、法律语言、广告语言做了大量尝试性研究,发表过不少相关论文。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许多高校都设有经贸学院、商学院或商务英语学院,其他综合性大学也纷纷在其外语学院开设了商务英语系,如湖南大学、南京大学等。目前,国内众多高等院校外语学院有不少教师和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商务语言研究。重庆大学从1985年恢复英语专业以来,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从毕业生就业结构看,主要包括三类:继续深造(国内研究生或者国外留学)、英语教师(各类学校)、其他(包括各种性质的企事业单位等)。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英语专业人才,学校应开设更为合理的外语课程,因此有必要了解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表1是2001年到2004年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具体比例反映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未来职业中运用英语的两个目的:学术(English forAcadem ic Purpose)(指研究生和英语教师)、专门用途(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其他)。不难看出,大多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运用专门用途英语(四年分别是60.87%、56%、52.34%、60.83%),因此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换言之,英语专业本科期间如果不开设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就无法满足毕业生将来职业的要求。表1 2001-2004年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情况

毕业时间(人数、比例)2001(23人)2002(75人)2003(128人)2004(120人)研究生(包括留学)2人(8.7%)7人(9.33%)17人(13.28%)22人(18.33%)英语教师7人(30.43%)26人(34.67%)44人(34.38%)25人(20.83%)其他14人(60.87%)42人(56%)67人(52.34%)73人(60.83%)

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了达到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大纲》将4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英语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课,英语专业知识课是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大纲》中的复合型人才指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通才,而不可能是样样精专、千人一面的全才。外语专业院校、对外贸易大学、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科大学的外语专业所培养的对象,知识能力结构各有侧重,这是目标设定的差异;而且,由于师资设备条件、生源水平、地区差别等限定因素,各校还实际存在着教学操作和目标达成度上的差异。这种双重层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体现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因此,在考虑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应把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对学科交叉、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辅以较大强度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研究型、实用型两大类型人才。三、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内容商务英语涉及商务和英语两个概念,因此对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定位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它也成为每一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争论的焦点。表2是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2004年10月23-24日在湖南大学举行)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总结,由此可见,各校虽然都用了商务英语这个名称,但开设的课程差别很大。张佐成特别指出(2004,4),“目前,国内在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中有一种偏向,即使用英语作为授课或阅读语言,系统讲授和学习商务学科知识。这实际上是在朝‘英语商务’的方向发展”。表2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与相关因素的相关度相关因素模式商科专业(汉语授课)商科或其它专业+少量商英课程商科或其它主修+商英辅修商英专业(专业课用英语)商英主修+其它辅修双学位(商英+其它)学生的英语基础无关低-中中高高高对英语的兴趣和天资无关低-中中高高高就业对商英能力的要求无关低中高高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无关低-中中高高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高高高高中高原版专业教材的必要性无关中-低中高中中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Hutchison&W aters,2002),是一种与商科专业跨学科的应用语言,它的教学中心依然是商务的英语,而不是商务学科知识本身,“因此它是英语基础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刘法公,2003)。把商务英语课程开设在英语专业,其重点还应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及其英语专业知识及技能。因此,我们赞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内容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操作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张佐成,2004:6)。四、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我们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时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一是学习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二是做了问卷调查(吴娅等,2004)。通过对在校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目的、需求以及对现有课程、教材及教师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及要求;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既是对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的检验与反思,又能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修改现有课程;用人单位对于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分析调查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目标需求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在网上调研了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院校的有关课程设置。四是考虑了重庆大学自身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外语学院的师资力量,我们提出在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于英语专业二年级下期结束时通过口笔试方式挑选出优秀学生,组成商务英语方向班,在三、四年级相应减少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如单纯的口语与阅读课不开设,而是增加商务技能课程;如开设商务谈判、商务沟通、商务函电、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增加商务及管理专业知识的课程,如工商导论、现代企业管理、跨文化交际、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广告策划等等。本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广泛的经济管理、国际商务贸易基础理论,能在商务英语教学、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外交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初级阶段达到国家专业英语四级水平,熟练掌握听说读写技能。高级阶段达到国家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具备一定英语文学修养和扎实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较广泛和全面的商务知识。再者,自国家教委从2002年实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来,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已按照新标准要求有了明显进步,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应提高了很多,由此可把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导论”、“英语语言学导论”、“西方文化入门”等调整在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完成,并增加诸如“中国传统文化”之类的课程,我们以前的课程更多考虑的是吸收有益的西方文化,而忽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了解,而《大纲》(2000)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目标,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 ISON TOM,WATERS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2tion Press,2002.

[2]陈勇,肖云南.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及教学目标确立问题[A].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3]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1-24.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J].外语界,1999,(4):33-36.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2

关键词:写作;问题;兴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18-0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英语写作研究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热切关注。这些研究为如何促进英语写作教学和提高学习者英语写作水平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首先,自美国认知心理学家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元认知概念后,他在1979年提出的理论框架被广泛应用于发展心理学和二语习得研究中。Devine、Railey和Boshoff(1993)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元认知和二语写作成绩之间有潜在联系,这种联系对二语写作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提法已经问世就在国内得到了强烈反应。吴红云、刘润清(2004)在Flavell的理论框架中探索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元认知的构成要素,并重新建立了二语写作元认知的理论框架图。该研究为国内第一项已发表成文的写作元认知实证研究,它发展了Flavell的元认知理论框架。王文宇、文秋芳(2002)分析研究了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的关系,认为二语写作过程具有双语特征,即母语与二语同时参与思维,不同思维活动中的母语参与量不等;母语思维量随二语水平的提高而减少,但不同思维活动中的母语参与量个幅度不等。因此要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就要尽可能降低母语思维的参与量。

有的学者从学习动机因素探讨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原因。语言学家H.Giles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是学好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积极认知。“(语言学习的)动机指的是个人努力程度,加上达到目标的愿望,以及好的学习语言的态度的总和”(Gaidner,1979), 学习动机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推动,引导和维持英语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力量和机制,Gardner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学习外语的两种动机:整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二、非专业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不够重视英语写作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写作没有口语重要,认为学生都有基本的写作能力和技巧,因此不怎么重视写作。而事实上,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学好英语的一大障碍。

(2)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教学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不可否认,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固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延续使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他们虽然不辞劳苦,但教学效果却无法令人满意。

(3)对批改学生作文有畏难情绪

根据笔者的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愿意教授写作课是因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有畏难情绪。如果全批全改的话,教师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拓展,这让有些教师谈写作课而色变。

(4)教师对写作课的定位有偏差

写作授课的实践性非常强,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训练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为主。但调查发现,有些教师对高职院校英语写作的定位存在着偏差,依然沿用教授其他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让学生作笔记,这自然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厌学情绪

学生对英语写作感觉无用、枯燥并因此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更严重的是,学生不仅对英语写作提不起兴趣,甚至还会因此讨厌英语这门课程,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不够扎实

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时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反映在英语写作方面就是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语法方面问题较多。很多同学写的作文句法错误百出,而且中式英语现象十分普遍。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

1、重视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课程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因此,要特别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就教学管理而言,从课时、教材等方面对此课程都要有所倾斜,从而调动教师教授该课程的积极性。

2、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学生厌学情况严重这一不争的事实,教师要尽各种努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一是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备课,用PPT在班上演示,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效果非常明显。二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在学习Minutes(会议记录)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模拟的商务会议,让同学们做会议记录,然后对其进行点评和讨论,收到了比单纯课堂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将任务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在课堂上大胆实施。

3、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改革中最为人称道的即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转变,比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作用的转变,学生作用的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等等”。

4、以作文批改为手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传统的思维中,许多的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作文的批改只能由教师来完成。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作文批改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的时代。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多数教师无法做到篇篇批改。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批改,使学生从配角转化成为主角,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作文批改的方式要灵活多样,既可以由教师全班示范批改,学生自批自改、互相批改,也可以分小组批改,还可以由教师抽查批改。

四、结语

总之,非英语课程的教学的改进需要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写作课程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要以互动的教学方式创造学生参与写作教学活动的环境,增强团队意识,促进相互学习,互相带动的课堂氛围;指导和检查学生课外的写作学习,鼓励学生因人而异地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掌握作文的评分标准,学生学习作文评分标准的过程是语言认识和提高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批改作文,使学生从配角转化成为主角,由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源深. 好的作文是“写”出来的――英语教学谈之二[J].外语界,2006,(5):13-15.

[2] 王初明.运用写长法应当注意什么[J].外语界,2006(5):7-11.

[3] 冯克江.试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J]. 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4] 玛丽埃伦?韦默.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给教学实践带来的五项关键变化(洪岗译) [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龚亚夫,罗少茜. 任务型语言教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何广铿. 英语教学法基础[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3

【关键词】双语教学 专业英语 广告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32-01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中,双语教学已成为各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手段;教育部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学院也为广告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广告学专业的学生除具备广告学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广告英语写作和理解能力。这对于他们了解国际广告市场熟悉国外相关广告法律法规,把握国内外广告事业的发展动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目前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关于英语教学中双语教学的讨论一直都未停止过。国内许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把双语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国际上,双语教学早已有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即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体。

虽然双语教学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有一定优势,但在实践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主要的问题有:1)很难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使用比例。2)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3)教材选择较难。目前国内成熟的英语原版教材主要是由专家学者针对少数热门或主要专业课程而编撰的,许多专业却很难选得到适合学生水平、符合三本院校实际情况的教材。而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则涉及版权问题,又不符合国情而偏离因材施教教学准则。4)双语教学质量考评机制缺失。由于自身的特点,双语教学无法用一般教学考评机制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质量。所以,我们的广告英语双语教学在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质量评价方面都还处于摸索中,还未形成系统而有效的评估机制。

2.教学实践分析

在院、系的学计划和安排下进行的,广告学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的实施和进行得力于诸多有利因素:其一: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均已接受了两年的大学英语培训,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已具备大学英语六级语言水平,因此学生具有一定借助英语获取专业学科知识的能力;其二:通过自身学习和培训学习,我院人文系和外语系现有的师资在语言的应用和专业知识方面,均有了质的飞跃,已初步具备一批“双师型”教师。其三,广告学专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优势。比如,学生们对广告学专业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采用双语教学时,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较容易地调用已有的专业背景知识理解授课内容,教学效果较明显。

2.1本课程教材的选择

本课程教材选择面临的问题是:既不能国内有些采用逐句翻译方式的英语教材,也不可以直接引入国外教材。前者会引起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翻译偏差的冲突;而后者的缺陷在于:国外的广告英语教材普遍是围绕本国的广告行业和现状而展开的。所以,我们选用了张祖忻等编写的《广告英语教程》为主要教材,授课讲义参考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广告英语的多维度分析》(王慧盛著)和《新世界商务英语系列教材:广告英语(第2版)》(王燕希著)。

2.2教学效果及特点

在教学效果和特点方面,广告学《专业英语》双语教学具备明显的教学特点:第一,就广告专业的学生而言,双语学习,使他们掌握、精通外语(英语)并能很好地将英语应用到广告实务操作实践中去,这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第二,在语言环境基本具备的前提下,切入并展开对专业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但考虑到有限的课时、以及学生文化和专业背景的差异等因素,增添了“The features of Advertising English”章节内容,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第三,本课程必须紧跟世界广告行业发展变化,专业课程内容和教案讲义必须定期刷新,需要任课老师不但外语过硬、专业精通,更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2.3课堂操作的重要性

掌握课堂操作艺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第一,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使其创造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二,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如,我们在对“IMC整合营销传播”单元教学时,要求学生各自收集感兴趣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全班同学分享,教师可以就同一类型产品的案例进行汇总,鼓励学生展开开放式讨论,得出各自的结论。第三,优化自主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不只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论,更要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如,我们在“The Evolution of Advertising”这一章,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安排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讲述该主题广告发展的阶段。然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派出一名代表完成该主题的陈述。在报告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英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PPT制作技巧,以及全英文陈述的口语表达能力。

3.结论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对培养学生通过两种语言掌握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造就国际型复合人才,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独立院校在师资、教程和教材方面条件成熟时,实施双语教学是可行的。第三,双语教学依然存在一些尚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应开发适用于独立学院三本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应大力推动双语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等。但我们相信在管理、师资、教材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完善中,双语教学将被更多的高校所认同和采纳。

参考文献: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4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英语语音;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35-02

目前,我国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旨在培养具备英语交际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旅游接待、涉外文秘及其他涉外商务活动。这些工作都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要说一口较顺畅的英语,首先就要掌握好英语语音。因此,英语语音课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广大师生都了解英语语音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累,最终学生口语能力还是不能有效提高。原因如下:

1.学生基础不牢。近年来新生进校分数线一降再降,其英语成绩也越来越差。虽然他们在初高中学习了英语音标、语调、重音、连读、重读、节奏等语音基础知识,但绝大部分学生学得不扎实,语音语调不标准,语音的重读、节奏和语调不准确。有的学生受方言影响很大,还有的学生将汉语发音特点与英语的发音特点相混淆。同时,中学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得语法和词汇教学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语音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是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教授英语语音体系的音段音位层面上,只注重单音词教学,对连读、停顿、意群的划分,以及语句中词的重音和弱读等方面却没有较为系统、详实地讲解和操练。

2.教学内容不科学。在传统语音课堂上,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中学,教师都只注重语音理论和语音知识的系统传授,或者常常将英语语音课视为“纠音”课,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正音练习。操练时也只注重单音素的精讲细练,忽视了语流、语调等部分的系统练习,也缺少“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考虑。学生只知道消极被动地模仿,从而导致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正音和纠音。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气氛沉闷枯燥。老师讲,学生听;磁带带读,学生跟读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缺少交互式教学,缺少沟通和课下练习,虽然学生都知道语音课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尤其能促进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单一无趣的教学模式,学生兴趣不大,进而学习的进步不大,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整体设计原则

1.将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传统语音教学以单音操练为主,内容较少超出句子的范围。这种忽视语流语调教学的做法,致使学生在单独发个音时能达到正确,但是,当读短语和朗读背诵句子和篇章时就变了味,这也阻碍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在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划分教学单元时,教师应注重以核心概念为模块,将音标、音变、语调、节奏四大部分融入语音课中,借鉴教学设计来不断循环,逐步推进。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学生必须通过每个单元的测试,以考查其是否提高了操作技能。完成了每个教学单元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和模块的学习。模块化还体现在整合教学资料,把常见语篇类型(如小说、童话、散文、专题讲座、解说词、公共演讲、新闻报道、诗歌等)各种范文的朗读规则和技巧纳入课堂教学中,而且作为重要的内容精讲细练。根据这一原则,语音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音素和单词音节、句子节奏、音变和语调。每一个模块包含相关单元。可将各个单元的内容编排为:①语音知识介绍;②听辨,纠音;③句子发音训练;④商务英语口语要素;⑤影视频资料赏析与模仿;⑥交际练习。

2.课程教学内容化整为零。语音的掌握贯穿在学生听说读写各项技能中,而传统课程设置中,将此课程开设在第一学年。为了克服语音课知识点零散、教学时间集中的缺点,语音课程和其他各门课程应互相渗透,并发挥各科任教师的作用,共同纠正学生语音的薄弱环节。各科任教师都应向学生强调模仿、大声朗读及背诵的重要性,布置一定量的朗读、背诵作业,要求人人过关。同时,课程应将语音的训练与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在每学期均开设的听力课程和口语课程中时时渗透语音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总体上能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三、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语音教学。

1.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本课程授课地点是语音室,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教学。相对传统的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会更加清晰和直观。比如,在示范发音部位和发音要领时,动画和视频的发音图能很好地代替老师的发音示范。另外,每个单元所包括的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包括名著改编、经典电影、文艺生活片、动画片等各种类型的电影片断、实况录音、演讲原音、英美电视台节目等,都可以通过剪辑整理,做成视频、音频等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模仿真实语境中的语言。

2.教学方法改革。相对传统教学方法,本课程强调听辨基础,视听结合,听说并进。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对每个单元编排的真实语境的音像资料进行学习模仿为手段,鼓励学生在正确辨音的基础上开口练习,再通过完成商务英语交际任务加以强化。每个单元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语言功能展开听说练习,以促进英语语音的掌握,同时促进学生实现对英语语音体系的构建,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同时,采用教师专题讲座、语音网络练习、同学之间互助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完成某项交际任务的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院举办的“英语风采大赛”、“英语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资源改革和更新。现在出版发行的英语语音教材,大多重发音而轻语调,书中对英语发音的讲解占全书三分之二多,而对重音、节奏、语调等的处理说明则过于简略,对于言语交际来说,正确的语调比起正确的发音来显得更为重要。并且单一的教材也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针对不同的学情,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拘泥于书本教材,要广泛搜集和整理相关音视频资料,以帮助学生模仿并掌握标准纯正的发音,便于以后进行各项涉外商务活动。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既能在语音课上加深对商务英语口语材料的掌握,又能在商务英语实务课上运用语音知识进行实践,能有效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4.完善教学评价。语音课程一般采用终结性测试的形式,待课程全部结束后,他们笔试或口试进行语音测试。这种做法,一方面忽略了语音课需要有形成性测试,在课程开设的进程中随时监测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无论是笔试还是口试,都太过片面,无法作出正确评价。鉴于语音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所以在测试方法上不能只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将笔试、口试相结合,同时还要做到比例分配适当。具体做法是,将测试分成学前和学后两部分,学前测试成绩备份学生学习档案,供教师参考。学后的测试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形成性测试占40%,期末终结性测试占60%。其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笔试占30%,以实践为主的口试占70%,同时还建立并完善了语音试题库。

形成性测试主要通过学生录制作业的形式进行。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朋友圈,或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要求学生每周在朋友圈或QQ群中录制话语,可以是朗诵或口语表达等形式。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移动通信环境下新的测试形式,旨在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流利程度,同时对学生语音的精确度进行监听和反馈。具体做法是,教师将作业以音频形式在朋友圈或QQ群中,要求学生先听读再模仿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要求学生直接在手机上将自己的作业交到朋友圈或QQ群即可。这样,教师可以随时监听学生的作业并且实时给出评价并记录为平时成绩。这种测试可在每一单元或是每一次课后进行,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时刻都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状态,真正做到过程性考核。

英语语音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语言学习过程,因此,英语语音教学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英语语音教学改革的出路,应该是以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要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与时俱进采用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听说能力,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管新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英语语音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彭春萍,等.高职英语语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5

【关键词】语言迁移 学习因素 文化阐释 主体性

法语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并且此课程在英语学习以及考研中举足轻重。法语教学大纲提出,教师通过讲授此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法语语音、词汇、语法及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法语语法的运用能力,阅读技能及对法国文化的基本了解能力。

一、法语教学中的语言迁移因素

英语专业学生法语的学习受几个方面影响,这种影响即就是语言学习和应用中的迁移现象。迁移现象里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就是法语内容本身以及学习者自身所具备的客观学习条件。这种条件会受到先前习得语言水平的影响,并且不同年龄学习者这种影响是不一样的。根据自然语言习得客观规律,语言迁移中有母语以及所学目标语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如果目标语学习与母语的共性越多语言会产生正迁移,差异大于共性可能出现负迁移。那么已掌握的母语对所学目标语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正迁移;反之对目标语产生负面以及消极影响则称为负迁移。因为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一定会受到母语和英语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法语的学习过程当中,这种迁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影响学生法语学习的因素:

学习动机是内部积极性、动力以及外部诱因结合而成的心理状态。尤其是语言学习的过程更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法语学习也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懈地努力。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考研的压力下内在是希望能学好法语的,但是最终学生的法语学习情况却参差不齐,影响学生法语学习的因素有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首先是记忆和遗忘。好多同学会努力地记忆所学知识,但是语言学习当中的遗忘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经常不用,没有学习语境,还有就是受英语学习的干扰所致。其次是法语学习的兴趣,初学一门新的语言,人的意识还处于感性阶段,这就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学习法语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法国电影、法语纪录片来了解法国历史以及文化。最后就是语言学习的习惯。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培养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才会掌握好一门新的语言。

二、法语教学中的文化阐释

文化是一种语言的真实反映。中法两国的文化差异也很大。就颜色而言“rouge”(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光荣。但是法国人在一定背景下表示着恐怖、专横。法国人把二楼说成一楼。对数字法国人的表达会更加不同。71 这个数字,法国人说“soixante et onze”成为60+11。在法国要去朋友家做客,比预定的时间要迟上一刻钟,让主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法国人在社交中,有时会贴面来代替相互间的问候。“吻手礼”也是社交礼仪,但是嘴不能碰触到女士的手。法国人送花时不能是双数,男人更不能给已婚女子送玫瑰花。“13”这个数字以及“星期五”都在法国文化中也是不吉利的象征。法国大餐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久负盛名。欧洲一流大饭店的厨师大半是法国人。这些佳肴被世人称为法式大餐,并且每一次可达200道菜。蜗牛和青蛙腿是法国人的最爱,也是宴请朋友的美味佳肴。鹅肝在法系菜肴中是最名贵的菜肴之一。法国人的葡萄酒也是闻名于世,不同的红酒搭配不同的菜和肉。吃鱼饮白葡萄酒,吃红色的肉一定要配红酒。了解有关法国的文化常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法语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在法语教学过程中,刚开始学习学生的热情还是很高涨。但随着知识点的增加,学习动力和热情开始逐渐下降,由于二外教学中以应试为目的,教师注重讲授语法和词汇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样会造成课程内容的单调和乏味。法语课程课时量的限制也是学生动力减退的原因之一。所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在语言学习中举足轻重。

拓展专业英语与二外法语的对比教学模式。因为二外教学是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教师应采用对比教学法,将法语知识与英语进行对比,找出共性和不同。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教师应当利用好一些电子平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微信平台是目前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学的一种手段,教师将学习内容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这样学生们首先会避免课堂上的一些外在或内在因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讨论,将所学的知识课下有效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教师在教学中实现分层教学。想提高口语和听力的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注重培养听说能力。教师可以把班级进行分层,找出共性来共同培养,就不同个体的需求再依据不同内容进行重点培养。这样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法语时,由于受语言迁移的影响常常会受到英语的干扰。尤其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但是学生还是会对法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法语的内在动力。其实语言本身是接触和了解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过程。在法语学习过程中,影响法语学习的因素诸多,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还要注重法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的阐释。

参考文献:

[1]何田,孟继有.英语学习背景知识[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6

[关键词]英语技能培训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34-01

一、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在上个世纪末,高校英语专业是炙手可热、学生们趋之若鹜的热门专业,而各个学校英语专业的录取分数也高于其他专业。很多高考毕业生在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宁愿为了容易就业或将来去向较好的专业而放弃相对理想的学校。英语专业就是这样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外企或者学校,尤其对于女同学来说,更是一个相对受偏好的专业。就是因为英语专业多年以来一直是热门专业,也导致英语专业毕业生过剩,社会上对口的工作岗位基本饱和,而恰恰奇缺出色英语专业人才的职业无人能够胜任,所以英语专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近乎瓶颈的阶段。同时,虽然现在各个高校英语专业每年培养大量的毕业生,可是质量无法与数量成正比,从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的通过率以及已经就业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工作情况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的技能水平逐年下降。仅就这几年来看,英语专业已从多年前名列一二的抢手专业变成了垫底专业,原因很复杂,但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普遍不过关的残酷现实,是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

以上已经对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自愿选择英语作为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最后读了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本技能水平低下这些现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读书需求的不断变化。十年以前,在中国大多数大学生毕业是包分配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大学毕业再也不是毕业即就业,而有毕业即失业的趋向,这就给所有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每个读大学的学生在选择专业和学校的时候,逐渐趋向于尽量读重点,尽量读社会需求迫切的专业。也许在十几年前,英语专业因为缺乏人才,是热门专业,但是随着不断地扩大招生,使很多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无限迷茫。其中一个原因是英语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语言类专业本身专业性不强,比如在大学任何其他专业都会有两年的英语学习时间,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专业毕业的学生都会英语,而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只会英语,这很明显造成了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的局限和竞争力的激烈。

但作为从业英语专业教育多年的教师而言,我个人认为以上陈述的都是宏观方面的现状,或者说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是客观因素。我一直坚信,也许学同一种知识的人很多,但是精通的人永远只有那么几个。也就是说,这些年来英语专业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不仅仅是社会的大环境影响的,主因还是学生实际上学得怎么样。曾经有位英语界比较权威的人爆料过,这几十年来英语专业培养出所谓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其实有很多在实际的岗位上连做基本简单的英语工作都很吃力,非常名不符、其不实。这当然跟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有关。社会压力和就业压力巨大,使学生的功利心越来越强,他们都想马上拿到学历学位,却不在乎是否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所以,在高校对英语专业学生加强英语基本技能的培训是重中之重。

三、英语专业四级考试

本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

而对于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是学习此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和必然要通过的考试。而通过此项考试,基本可以断定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口语对话,可以用英文书写信函,可以翻译简单的英文资料,可以听懂简单英文对话、短文和新闻。

而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根本达不到这种基础水平,可想而知毕业以后从事专业工作的情况如何了。所以,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开设英语技能培训的课程,表面是帮助学生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而究其实质是为了使学生真正达到英语基础技能水平。

四、开设英语技能培训课程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7

关键词:英语专业;培养模式;课程;学分

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纯粹英语工作者”,另外一种是必须使用英语的专业人员。21世纪,大量需要的是英语与其他有关学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一、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对模式的理解。其一,它要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其二,经历规范、惰性、僵化的发展过程,从而为模式的发展、变革提供了产生变化的条件和基础。与多元化社会的转变相适应,英语专业教学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要设计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多元化的需求。

2.什么是复合型英语人才?复合型人才的概念非常宽泛。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应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复合应该是学科层面的交叉、融合与渗透,而不是简单的课程层面的组合。只有具备了两门以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这些知识和技能都达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而非简单的了解和掌握,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复合。

3.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类。现在一般将英语专业培养模式分为英语、“英语+专业”、“专业+英语”、“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方向”、“非通用语种+英语”及双学位等几种,这种划分往往考虑的是英语与某一特定专业在课程层面的组合,而没有考虑英语与某一大类多学科的交叉,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划分的突出缺点,一是学生选择余地小,二是各模式间学生能力特征模糊,相互间区分度较小,存在学生毕业后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和专业能力欠缺的问题。国外高校以学科概念为出发点提出的四种人才培养模式给了学生以更多的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值得高校英语专业借鉴。

(1)单学科(Specialist)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纯英语专业。培养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知识。

(2)双学科(Joint)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两个学科的课程,且这两个学科均属于人文学科这一大类。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英语+法律、英语+经贸、英语+音乐,等等。

(3)种学科(Generic)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同时学习属于人文大类的多个学科的课程。例如:英语+历史+地理、英语+政治+法律、英语+哲学+教育学,等等。

(4)复合学科(Negotiated)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跨越人文大类学科的界限,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组成复合学科的课程。例如:英语+计算机、英语+农学、英语+计算机+自动化,等等。四种人才培养模式表述如下:

双学科、种学科、复合学科均属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事实上,我们在倡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变成一种死板、单调的模式,就会产生惰性,走向偏执、极端和僵化,从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老路。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层面而不是从课程层面、从学科大类而不是从某一专业层面按以上四种类型划分,充分体现了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弹性和复合性,所培养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二、课程设置与学分

1.课程类别。教育部2000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三种类型。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是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等课程。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是指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等课程。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2.课程设置原则。实现英语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做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其中涉及到的不仅仅是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问题,而且还有人才培养观、市场定位、专业建设、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这里,人才培养观和市场定位是构建课程体系模块的前提。

(1)选择性原则。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主选择培养模式,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校不能越俎代庖。学生进校后能够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所以设计英语专业各培养模式的课程时,在保留英语专业基本特征即专业技能课程的前提下,要给学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自由。

(2)适应性原则。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应该以社会需要作为判断的标准,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所需要就是合格的人才。课程设置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社会需要,适时地进行修订并留有调整的余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实际需要。

3.学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了英语专业4年总学时为2000—2200(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同时提出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分、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分、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分的建议性要求。笔者认为,这种学分划分,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讲,只能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不能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还只能算是纯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因为即使培养“纯粹英语工作者”也不能单纯教授语言文学,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要有其他学科在一定程度上的“复合”。

按照课程设置原则和四种模式的划分,我们提出如下的课程学分分配方案(按4年2000—2200学时,不含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1)单学科培养模式: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65%左右,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占2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10%左右。

(2)双学科培养模式: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45%左右,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

(3)种学科培养模式: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45%左右,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50%左右。

(4)复合学科培养模式:涉及跨大类的复合,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多个学科的课程,根据学分积累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复合学科的学习方案。方案一,学生分主、辅修: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65%左右,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占5%左右,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占30%左右。方案二,学生不分主、辅修:在两三门学科间平均分配学分。

以英语专业种学科模式的英语+历史为例。四年总学时2000—2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英语专业技能课程:900—990学时,学分占45%;英语专业知识课程:100—110学时,学分占5%;历史专业相关知识课程:1000—1100学时,学分占50%。

4.学位。以上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均保留了英语专业的基本特征,对英语专业技能课程都有较充分的体现,适宜颁发文学学士学位。以上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没有突破学时(学分)总量的前提下,与双学位有显著的区别,不适宜颁发双学位。以上讨论,在具体实施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需要的只是观念上的突破。第一,从某一具体专业层面的复合上升为学科层面上各个专业的复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可选择资源,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观,从而在课程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上实现了突破;第二,复合的专业都是在学校已设置的专业范围内,复合的质量有基本保障,学科与学科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叉与融合,也为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

[2]范定洪,向朝红.英国大学教育模式及对英语人才培养的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3]李荣,郭群.“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反馈[J].外语界,2001(2).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8

关键词: 环境科学 专业英语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引言

2012年党中央宣布将在2020年使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意味着国人将在前所未有的更高层面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因此,国家迫切需要大量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有熟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专业英语不但是大学生基础英语的进一步升华,而且是学生对专业知识从英语角度的进一步学习。环境科学正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关注的一项新的学科,专业英语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环境科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及其发展方向,进而更好地了解其中的热点和问题。由于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只有通过专业的语言教学,突出专业教学的科学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体现能力教学的创新性,才能保证专业英语课程好的教学效果[1]。笔者将针对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特点,同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2.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不像普通英语那样具有感性形象思维,它不具感彩,其目的就是使读者容易理解而不产生太多的想象,一方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具有词汇多、词义专、复合词多、名词群多等词汇特点[2]。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且很多复合词,例如:fluorocarbon,geochemistry等,而且专业名词的词汇意义比较专一、稳定,例如:octane,pathogens等。另一方面,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还具有多句式结构特点,在语法结构上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例如:Natural resources are generally grouped into two major categories:renewable and non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常用it作形式主语替代句子后面作真正主语的动词不定式短语。例如:Recently,it has been well investigated that metallic nanostructures can modify the spectral properties of fluorophores.基于以上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加上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趣味性有限,很多学生没把专业英语课程作为英语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来对待,从而忽视了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业英语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远不及基础英语[3]。因此,在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向学生提出要求: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能熟练地使用,以此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相关的发展方向和掌握新的专业技术。

3.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通过教学观摩、课程录像观看及查阅相关的课程资料发现,目前该门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主题不明确。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的教学,其主要目之一是使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但现在很多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准确定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而只把专业英语看做是基础英语的延伸,混淆专业英语课程和普通英语课程的区别,专业英语课程学完后,学生往往收获不大[4]。

(2)对专业英语课程重视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视基础英语而忽视专业英语的现象,由此导致学生阅读英文文献及其相关资料困难,书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错误百出的现象。

(3)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还是沿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多采用词汇讲解、语言分析、阅读、翻译、回答问题等方式[5],掩盖了专业英语实践性强的特点,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无法学以致用,因而就不能发挥专业英语应有的作用。

(4)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都安排在第5或第6学期,学生尚未学习某些专业课就开始学习专业英语,此时他们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还不了解,这样就可能会给他们的实际阅读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从而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考核方式简单。目前专业英语课程的常规考试方式多为笔试,主要为课本内容,很少涉及能力测试,因此考试成绩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口语、听力及写作能力等。例如,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一些阅读材料,课下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布置一些环境问题的调研任务,根据布置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外文文献的查阅、分析,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最后做成PPT,在课上进行发言交流。这可以作为此门课程的平时成绩来考核。

(6)教材难觅。由于环境科学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点,多年来使得环境科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材选择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教材往往选择英文原著和文章,或是指定的统编教材和参考书,因此无法与时展相结合,也难以达到教学要求[2]。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9

[关键词]专业英语课程 实践性教学 改革

[作者简介]边洁英(1974- ),女,河南舞阳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专业英语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65-02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针对性的、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这一定位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技能,而实践性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性环节。

专业英语课程的设置始于20世纪90年代,为的是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加入WTO之后各类人才的国际化要求,因其专业的多样性而没有固定的课程名称。它结合了专业知识技能和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跨越多种学科,因此课程名称通常跟随专业的变化而不同。目前比较成熟的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有经贸类英语、工商管理类英语、会计类英语等,最近几年随着新型经济业态的出现,会展类英语、广告营销类英语也发展迅速。这些专业性强、目的明确的英语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业务人才,因此,即便这些课程在专业大纲中仍然被划归为语言类课程,却更强调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语言能力,实现某些越来越国际化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和语言需求的无缝对接。

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在第三学期(高职院校)或者第五学期(本科院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专业英语师资力量、专门英语教学计划等方面的局限性,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英语课程在课堂内容上根本无法体现专业特色,在教学模式中也没有突出专业教学特点,教学方法几乎与公共英语课程无异,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反倒因为许多专业词汇的出现而降低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和语言理论的有机结合。很多高职院校,包括一些国家重点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只是强调专业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大多只是专业教材汉语版本的英译本而已,专业知识也只是同类本科专业课程的压缩,理论与实践、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不够自然,相关的专业英语实践性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相关的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都没有建立健全的操作方案和操作规范。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导致了教学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造成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实际效益不高,学生学习时只是机械地记忆英语单词句子,缺乏使用英语思维来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体验和应用能力,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

2.就业状况偏离了培养目标。起步较早的专业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经贸英语》,因为发展得相对较快,社会上对具有商务知识和英语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早,所以,这门课程在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就从其他专业中独立出来,有的学校叫经贸英语,有的学校叫商务英语。但是这两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与专业培养目标有了很明显的偏离。该专业的就业岗位,按照培养目标,一般分布在以下四个大类:一是外资企业、涉外企业中各类业务助理、文秘、公关、行政管理以及业务员等;二是海关、宾馆、商场、会务中心的涉外工作人员;三是涉外商务经营咨询类企业人员;四是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但是由于近几年更加细化的酒店英语、管理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的开设,商务英语和经贸英语专业的很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与上述岗位相关的只占44.7%,大部分毕业生都转行进入其他领域工作,小部分则通过专升本或考研等渠道学习普通英语,毕业后从事公共英语教育,或者从事其他职业。

3.考试形式仍没有体现出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核效果。尽管很多学校的专业英语考试方式都由传统的闭卷考核改为多种途径综合评价模式,其目的是端正学生态度、重视平时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考查学生的系统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但是其根本上仍然是公共英语考试模式的多样化,除加强了课堂提问、讨论、技能实践、写作任务等方面的评价比重以外,实际的考试内容并没有很好地根据课程和专业建设目标有计划地落实,实训操作内容大多不具备知识、能力上的连贯性。有些情况下,由于操作上的不谨慎不系统,反倒把专业英语考试弄成了四不像,致使学生误认为这既非专业课也非英语课,学习上态度上反倒有些轻视甚至忽视。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论方面,也不能只是依赖多媒体教学课件,而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逐步完善。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10

【摘要】本研究以吉安师范课程设置中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现状、对其课程改革的建议为研究角度,调查英语教育专业现阶段的课程设置情况是否满足社会要求并对其进行分析,试探讨其课程设置在新时期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改革方向,为江西省其他师范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为江西教育培养师范人才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英语教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吉安师范五年制英教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面分别简称“吉师”和“英教专业”),吉师是省百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资料研究和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通过对五年制英教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英教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就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研究问题是:(1)对现行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2)现行课程设置对形成有效就业技能是否有效。(3)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本研究的被试者是吉师一至五年级的学生。问卷的发放是通过问卷网让被试者完成电子问卷,所以回收率是100%。被试者情况如下:吉师学生126人,其中毕业工作被试者最多,占比48.41%,一年级学生占比最少,为0.79%。根据师范学校女多男少的特点,吉师被试者女生占比90.48%,男生占比为9.52%。

二、研究结果

对“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中,学生由高到低的比例依次为:41.27%的人选择了“基本满意”、33.33%的人选择了“满意”、15.08%的人选择了“很满意”9.52%的人选择了“不太满意”,0.79%的人选择了“不满意”。学生反映问题主要有:(1)理论太多,实践不够;(2)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3)英语口语水平不够;(4)个人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5)课堂授课形式形式单一;(6)课程与小学英语实际严重脱节;(7)专业不受重视。在“专业课和非专业课的比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应占70%,非专业课应占30%。在“那种能力您认为是比较欠缺的”一题中,学生似乎觉得每一种能力都感觉到匮乏,他们最匮乏的是“口语表达能力”。这说明学生对英语口语表达是自卑的。但同时学生们很清楚“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学生认为这种能力欠缺的主要原因是“未能从能利用好课程进行锻炼”。在“您认为在我校设置的核心课程中,哪些课程对您未来就业有帮助?”学生把“英语口语”、“小学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排在核心前三位;把“二外”、“英美概况”和“英美文学”放在倒数前三位。由此可见,第一、“英语口语”是教和学的重中之重;第二、“小学英语教学法”、和“多媒体课件”这两门课对学生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所以他们认为重要。第三、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既要培养学生英语的专业性,又要培养他们就业所应具备的教师教育技能。在“您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能很好地让您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吗?”中,一半多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可以”,模糊表达了对目前课程设置能否能更好适应社会的信心。在“您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上,46.03%的学生觉得“基本能”;28.57%学生选择了“能”。这说明在目前课程设置对英语技能的掌握上,学生比较有信心。在“您最需要下列哪些课程群?”上,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群(听说读写译)被48.41%的学生所选择,是第一梯队;教师技能课程群(普通话,写字,简笔画,手工等)和教学教法群(小英教,小语教,小数教等)占比相差不大,是第二梯队;首先是英语技能,其次就是教师技能和教法。在“您认为目前的下列科类基础课中哪一门最需要增加课时?”上,学生选择前三位分别是“英语口语”、“教师基本技能”和“英语听力”。学生认为英教专业技能很重要,且更重视“教师技能”。最后两道问答题,作为一种间接访谈形式,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的诉求主要包括有:需要开设手工、音乐等;需增加学时的课程有:教学教法,实践机会(见习和实习)等;需删减的课程有:英美文学和概况、写作和二外等。这个结果第一、反映了学生强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愿望;第二、学生希望校方根据小学实际对教师的要求来开设课程;第三、反映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上进心;第四、学生有学历的提升和过级的要求,希望课程利于专升本、考研、公务员或英语等级考试等。第五、为适应日后各种教师技能比赛,学生也希望能在三笔字、说课等方面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基于对吉师学生就英教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分配不合理。建议开设课程尽量多样化,加大专业课比例。第二,课程设置专业性不够,目的性不够,学生个人英语专业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建议教师对知识点力求讲得更深更透,让学生练得更勤、基本功更扎实。第三,理论太多,实践性不够,口语操练互动较少。建议多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老师和学生多互动。第四,课程枯燥乏味、形式单一。让学生多进行小组学习并对成果进行展示,让其自主学习。教师尽量使课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

参考文献:

[1]何华清.地方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作者:龚萌 单位:江西省吉安师范学校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11

论文摘要:专业英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而新升本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校、教师、学生一定要高度重视,各专业一定要根据本专业特点选好教材,培养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考试考查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对双语教学普遍很重视,非英语专业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重点大学对专业英语课程相当重视,甚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部分专业试题都要求考生用英语作答,以考查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而新升本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目前却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探讨教学思路与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使专业英语课程在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新升本高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升本高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新升本高校学生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拿到四、六级证书,而专业英语学好学不好对自己影响不大;即使有一部分英语程度好的学生考过英语四、六级后也会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已经达到;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可开可不开,专业英语水平的高低对自己将来找工作和考研影响不大。面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学校如果不将专业英语课程设为必修课,很多学生就根本不会认真学习这门课程。实际上,有些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也还是不会读英文版教程和文献,更谈不上领会其中的意义和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四年级学生(其中不少已通过四、六级考试)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时,无论语法结构还是词汇运用都漏洞百出,严重影响论文的质量。其实,如果专业英语学好了,英文摘要是很容易写得准确、规范的。总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且必须引起学生的重视。 

2.缺乏英语功底扎实、专业知识渊博的授课教师 

专业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渊博的专业知识,两方面缺一不可。大多非英语专业出身的专业教师,即便听、写、阅读能力很强,口语表达能力也比较欠缺,直接进行英语授课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没有受过专门的语言训练,他们在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的基本功会显得相当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被调动起来。倘若选择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讲授专业英语,口语方面没问题了,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专业知识,对专业用语和专业知识的表述难免有失准确。目前,许多专业的“海归”学者数量都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愿意受聘于新升本高校且长期讲授本科生课程的仍为数不多。在绝大多数新升本高校,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俱佳的适合讲授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师还是相当缺乏的。 

3.适合新升本高校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和参考书较少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不同的专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来选择教材,但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专业英语教材却很少,有的教材内容过于简单,只介绍一些专业词汇和文章的翻译,并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读起来单调乏味;有的教材过于专业化,所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如果针对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或国内知名大学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本科生还可以,对于新升本高校以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了解学科发展规划为主要目的的普通本科生而言,这样的教材显然不适用。 

 

二、以数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探讨具体教学方法 

 

1.把握数学专业英语的特点 

数学是自然科学领域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数学专业英语必须具有科学内容的客观真理性和表达形式的完整性、简练性。把握数学专业英语的特点对于明确教学目标相当重要。数学专业英语的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注重对客观事实和真理的描述;专业词汇出现的场合固定,词义比较单一;表达形式精炼,不具感情色彩,注重逻辑性。

2.结合新升本高校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数学专业英语是基于大学期间系统的数学专业知识开设的一门课程,一般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开设为宜,因为此时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框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且大部分学生都已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基础比较好。但是,三年级下学期或四年级上学期正值学生将要毕业,尤其是新升本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很多学生选择考研或提前找实习单位,这期间会无暇顾及专业英语的深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授课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专业英语一般开设一个学期,每周4课时。课时如此少,又要涉及大学期间所学的数门专业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根据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教材为基础,对教材内容进行拆分、组合。 

关于授课内容的安排,笔者建议可以增加tex排版语言。数学专业的研究人员都知道,tex系统是公认的数学公式排得最好的系统,数学科研论文的撰写一般都采用tex排版语言而不是word排版语言,绝大多数英文论文也是用tex排版,因此数学专业的学生最好能够掌握这种排版语言。教师在授课时简单介绍一些tex排版语言的用法,对学生将来撰写论文是很有帮助的。 

3.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口语训练 

数学专业英语是应用型课程,它的顺利开展最离不开的就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讲授数学专业英语课程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形式多样的互动合作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词汇记忆、句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授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困惑,采用多媒体教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增加生动性和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提醒学生识记零星出现的专业词汇和相关释义,帮助学生进行专业英语知识的积累。另外,要加强对学生口语方面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口语训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教师还要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比如,在授课结束时,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或考查,成绩按比例计入期末考试成绩。 

 

三、改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以上笔者分析了数学专业英语课程应采取的教学方法,推而广之,笔者认为,要想改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就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重视 

专业英语是以应用为目的的,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课堂上多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使用专业英语知识的机会。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多鼓励,多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并注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了、有信心了,学习效率自然就能提高了。 

2.重视培养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的合格与否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注重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有条件的新升本高校可以选派英语基础好的专业课教师到国外或国内知名院校进修英语,专业英语师资较为紧缺的高校则可以在校内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 

3.精心选择教材 

各专业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教材,有利于教师对整体课程的安排、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和学生开展课外自学。教材的实用性、难易程度等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教材时要综合考虑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该课程分配的课时。 

总之,新升本高校专业英语课程应引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各专业一定要根据本专业特点选好教材,培养合格的专业英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整教学内容和考试考查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专业英语课程范文12

关键词:材料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模块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1-0172-02

随着新世纪材料及能源学科的大发展机遇,也应和石河子大学进入全国211大学工程计划的实力,作为新专业,2012年9月,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开始招收本科生。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为适应中外科技交流的需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作为第一界本科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在本科教学大纲中的第五学期开课。《专业英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专业英语教学作为专业课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目的为了强化专业基础英语的实践,掌握材料专业的国际科技动态,有能力读懂专业文献,学术交流及继续教育等多方面的能力[1-3]。既是基础英语知识的延续,又是基础英语的应用,培养英语及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重要途径[4]。在材料科学技术领域,国际化已经成为趋势,查阅国外专利及相关文献,以及和国际专家面对面交流已经常态化,在各大高校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都可以提高本科生的素质教育[5]。目前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学程短、覆盖面广、深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我院材料系本科生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3,6]。

一、把握科研动态,选取合适教材

材料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很多,如匡少平主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范积伟主编的《材料专业英语》,曹同玉主编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刘爱国主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赵安源主编的《材料专业英语》及刘琼琼主编的《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等教材。我们选取的是匡少平主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一本作为我院材料系的专业英语的教材,原因有以下几点[7]。

1.该教材分不同模块,如金属陶瓷单元,聚合物材料单元,复合物材料单元及纳米结构单元等。可以针对不同的单元模块,给予教学不同的课程设计,比如聚合物材料单元和复合材料单元可以放的比重多一些[8]。

2.该教材紧跟科研动态,在教授过程中,很容易插入现有的相关材料的新动态和新工艺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

二、教学技巧的探索

针对我院第一届学生开设的这么专业选修课程,没有往届的经验可以参考,因此,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自身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可以改善的教学技巧。

1.我院开设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英语课在大学的第五学期,同时也是高分子化学同期开设的。而学习专业英语最好有高分子化学的背景知识,因此,再次选定专业英语的讲课时间是,授课老师可以安排在高分子化学开课之后的两周后开始。课堂上允许学生随时打断,随时提出他们感兴趣的专业知识疑问[10]。不要给学生提出太高的要求,专业英语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先让学生慢慢养成专业英语的写作及表达的逻辑思维,了解语言上的规范,表达上的准确以及文章的流畅性及确切性。

2.本科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还不够,针对这点,我们可以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预习,一方面通过预习,对多学课文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可以减少课上做笔记的时间,专心听讲[11]。在课程上,要切实分析特定语句,比如定语比较长的非限定定语从句,分析复杂长句的主语,谓语以及要传递的主要信息。在多次的分析句式过程中,让学生习惯科技论文的表达模式。

3.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很少,为了抓住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将现有的2个班级分成不同的小组,在进行课前预习的前提下,课上进行朗读和翻译工作,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突破哑巴式英语的学习模式。同时,也提高了本科生的专业英语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12]。合作小组和任务驱动式教学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以及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13]。

4.布置适当的作业,课后独立完成查阅英文文献,讲授文献的基本大意,为大四毕业设计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保障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日后去外企工作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铺垫,和国际化公司员工的标准靠拢,增加就业竞争力[6,14]。

5.抓住大三已经准备考研的同学,他们最知道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整个课堂中,让他们成为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排头兵,起到带头作用,调动起课堂的气氛,老师辅助提问一些稍有主动障碍的学生,控制住上课开小差的同学,这样就可以活跃课程气氛的同时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的学习中来[15]。如果能有本科生参与到相关专业老师的课题组进行实验环节的训练,如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石河子大学“挑战杯”研究训练计划中,更能提高这些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他们可以将所学的专业英语知识运用到实验中[16]。

三、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水平

1.根据专业英语的特殊性,该课程由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因此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常年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在看,写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17]。但是在听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以弥补教学授课所需的不足,另一方面也需要大学,学院的协助与支持,比如定期选派专业英语教师到国外国内著名高校进行短期研修与培训,或者提供更多的与外籍教师交流的机会,增加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任课教师应该在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方面有长足的进步[18]。

2.教师也要不断的补充更新专业知识,把握科研动态。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穿插任课教师在国际国内会议上的专业学术报告,给学生更多的鲜活知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习专业英语的真正目的和作用[19,20]。

综上所述,当前,学习好材料学科的专业英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技巧的多样性,学生的重视程度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实践,采取多样化教学,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石河子大学培养专业素质更强的本科生,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寿如.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89,(01).

[2]张冬梅.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6,(03).

[3]熊晓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02).

[4]张吉强,蔡文琴,李泽桂.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探索[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7,(01).

[5]栾国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与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7,(01).

[6]崔会芬.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信息,2010,(15).

[7]莫再树.关于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02).

[8]刘杰颖.专业英语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与教学[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9]张勇,袁廷新,杨帆.新课程化学实验功能辨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02).

[10]邓保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探讨[J].求实,2010,(S1).

[11]李世云,邹俊,周海骏.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2,(18).

[12]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13]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14]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15]马恒昌,李文锋,王锋,et al.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感悟及策略探索,Wuhan,HuBei,China,F,2013[C].

[16]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17]高云峰.专业英语师资发展[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3).

[18]童慧萍.大学专业英语师资现状调查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