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

时间:2023-02-06 05:03:16

创意美术教案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1

《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课例,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传递我们的心声》中的第二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乔永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围绕变体美术字的变化规律和变化手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把握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创意表现。他运用小游戏、动画视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一起探讨了美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应用”领域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突出对功能性、实用性与创新性的重视。“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能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这一领域的教学,对引领学生未来学习与生活,培养创意人才具有独特的作用。“2011年版课标解读”中对该领域学习提出:应该选择能够促进学生发现、创意能力提高的主题和方式;提供使学生感受各种相应媒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机会;帮助他们体验设计、制作的环节和过程。本课也是在此框架下展开的。这里,我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以期开阔思路,对“设计·应用”领域的创新理念、课程建构、评价方式等有具体而微的解读与领悟。

一、设计亮点可取之处

(一)运用贴近生活的事实性话题,导入课堂教学

从学生身边事物与日常生活经验人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用学生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带有装饰性的片头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海报中的美术字;在“猜猜看”环节,以饮料、游戏、动画为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水煮鱼、面等形象生动的实例是学生易于理解的,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生活来领悟变体美术字的独特价值。

事实性话题可以为课堂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话题从生活中来,通过对设计的基本规律的学习,创意的实践,再回归到生活应用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创意组织教学,顺应时代要求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成果。

在这节课中,乔老师围绕创意组织教学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在变体美术字创意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字的基本变化规律、变化方法时,通过脑力激荡以展开联想,从而理解创意是—个思考的过程,并能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二是专门设计了创意空间,通过说创意、想创意、画创意等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完成创意实践练习。

此外,乔老师的创意教学还体现在他围绕主题进行探究设计的思维过程的每个环节——研习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创作实践,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必经之路,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尚存不足有待改进

(一)融入学科知识,进行创意实践,统整学习主题

1.教学容量大,学生实践少

梳理课例中的结构与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动画导入(《喜羊羊与灰太狼》)——寻入新课;②生活应用举例一小游戏猜猜看(可口可乐、梦幻西游、猫和老鼠)一世博会会标及含义;③基本变化规律—字形(球、峰)、笔画(闷、音)、结构(雨、错位)—动画视频片段(点、高、歪);④实践练习(胖、瘦、电、花、裂、震);⑤几种常见变化方法—象形变化(水煮鱼、寿、雪)—装饰变化(春夏秋冬、福禄寿喜)——立体阴影变化(土);⑥创意空间:说创意(飞)—想创意(面)—画创意,第一次基础上再设计、重新设计一点评作业;⑦小结、拓展、提升。

由以上可见,教学环节紧凑、知识结构合理、知识点丰富,从完整性看这些都是优点,但也存在有待改进之处。首先,由于课程信息量大,一节课时间有限,因而对学生的关注和学习的空间也有限,致使学生自主实践、创意思考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精选既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又能迁移变式的教学内容。其次,因知识量大,为巩固刚学的知识,在讲解基本变化规律后,即安排一次3分钟的实践练习,“画创意”环节安排了5分钟实践作业,只有部分学生完成,课程便结束了,用于拓展提升的几幅公益广告字体也没能全部展示,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习的效果难以保证。

其实,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为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呈现完整知识结构,就要含纳大量内容;另一方面,因为时间限定,在45分钟内,学生的思考、创意及作业均无法充分展开。

2.以主题学习统整教学内容

上述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知识讲授、创意激发与实践练习?我们可以主题学习来统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主动地、有意识地对要完成的主题进行创意思考,知识也能有序地纳入实际情境中进行整合,这就不会成为分散的、没有关联的、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知识点。

主题式学习反映了建构主义与情境学习的教学理念,它是使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观点,在深层次学习中整合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应用中。

针对本课例,可围绕黄山绿色旅游、环保标示、导览图、文明旅游公告等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字体设计。课前布置学生在网络上及生活环境中搜集变体美术字,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影像记录、生活观察、调查采访等方式进行变体美术字的认识与搜集。教师按变化规律与方法制作出展板,学生把搜集到的变体字贴到展板相应位置,着重从功能性、实用性、创新性等角度对设计内涵和文化价值作出深入的挖掘。进行自评、互评与师评,将学科知识融入主题学习中,可轻松地掌握知识点及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比起单纯掌握字体变化知识来得更有用,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它,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更有助益,因为这样可切实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可以达到改善环境与生活的目的。

(二)进行有效性评价,促进美术学习

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也要重视美术学习能力、态度,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促进学习的评价,应关注课堂上学生体验创意设计的过程,通过方案设计创新方法、媒材工具选择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观察记录、展览演示、录像日志、作品选辑、书面报告等都是有效评价的重要方式。有效性评价还应运用过程性评价、实作评价、表现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多种策略。

具体来说,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实作评价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情景里,通过对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教学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指观察及评定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表现的行为及学习结果的评价。多元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以及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110-01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要展开多重学情调查,为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成果展示、作品欣赏创设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堂话语权,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促进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以优化环境、发动情感、课堂评价等多种教学形式,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的热情,构建美术学习认知体系。

一、学情调查,搭建交互展示平台

初中生对美术课的认知呈现个性化特征,大多凭借兴趣参与学习,激趣成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点考量的问题。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教师要先做好学情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根据学生实际创设多种交流机会,为学生展示创新思维搭建平台,如小组讨论、班级展示、意见征询、学法提议、课程改进、作业展览等,都是学生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教师还可以创设网络交互平台,发动学生展开网络信息讨论、创意、作品展示等活动。在教学《古镇风情》的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镇风光的视频,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欣赏古镇风光写生线描画作,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提出思考问题:“他们是怎样表现景物的?哪些地方与真实景象不同?说说作品中的线条给了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讨论。有的学生说:作者用线条勾勒的方法,展示了古镇的大体轮廓,房屋、河流的细节与真实面貌不同。也有的学生说:利用线条表现古镇风情,可以快速达到写意的效果,给人带来直观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镇视频,给学生带来形象感知。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设计思考问题,成功引发学生热议,使课堂教学进入到正常轨道,学生成功启动学习思维,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创造了条件。

二、情感发动,激活参与展示热情

学生学习美术需要调动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及时展开思想情感交流,从内部形成教育突破。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也是情感活动的外化表现形式,教师要从情感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创设交流话题,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以期获得良好的课堂交流成果。为此,教师要主动走近学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公正、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美术创意进行展示欣赏,对学生的个性思维给予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班级交流展示的热情被点燃,美术学习效果自然会大幅度提升。在学习《图案与生活》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提示道:“图案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已经借助图案传递、记录信息,图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人更离不开图案,我们可以找找身边的图案,看谁找得更多。”学生快速行动起来,有学生发表见解:“我的衣服上有图案,鞋子上有图案,文具上有图案,书包上有图案。”也有的学生说:“教室内到处都有图案,天花板、窗帘、教室门、地板、黑板报、墙报、点灯、开关等,都有不同的图案显示。”教师利用身边图案和生活的关系作为教学切入点,满足了学生和教材学习诉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介入美术学习,成功激活参与交流展示的热情。

三、作品欣赏,提升交流展示维度

在美术课堂训练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现,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多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在美术训练中渴望获得认同感,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作品展评活动,满足学生个性表达、创作追求心理。学生可以对美术作品进行个性化点评,赞美优秀的作品,对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的创作有极强的个性追求,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诠释,以提升作品的展示效果。学生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不拘一格,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如在《传达信息的艺术――标志设计》的作业练习中,教师给出作业任务,让学生任选其一展开设计:1.给学校各个专用教室设计一个标志;2.给学校的晚会、演讲比赛、家长会设计一个活动标志。学生完成作品后,将作品平放在课桌上,全班学生轮流巡视作品,每个人挑选10幅最佳设计。教师综合学生的投票情况确定十佳设计,并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出来,再组织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学生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说:“电脑教室用变形鼠标作为标志,有很强的直观感,创意独特,让人一目了然。”也有的学生点评:“家长会用握手的图片作为标志,代表家长与教师的热情合作,显得很温暖,相信家长们会很喜欢。”教师组织学生巡视挑选优秀作业,给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具体欣赏,让学生对优秀作业进行点评,特别是将学生的作业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学生广泛交流提供契机。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3

美术设计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指一种思维方式的展现,并且将其转变为现实。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和丰富的创新能力,以此获取优质的艺术作品。因此,创意思维将直接影响到美术设计的能力和质量问题。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美术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新的美术作品。设计者依据自身的创意思维可以创造优质的美术作品,从而有效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美术设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是对美术设计的创意思维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创造师生双向互动、沟通的思维培养模式

要想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在实际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一定的成绩,需要教师和校园管理者创造完善的、平等的、高效的课堂环境,从而学生的学习工作奠定有效的基础。依据教师进行引导式、启发式教学工作,可以促使教师和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平台,促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大元素对点、线、面的处理,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让学生对相应的事物进行思考。点是整体美术设计的基础,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不一样的,不同的点可大可小,同时点又是构成画面的根本形式,点的形状也是不同的,若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学生对于点的应用是依据相应的影响、地位以及特点,但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联系思考,以此拓展思维空间,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点,以此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同时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获取更多的思维方向。当然,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思维的分享,促使学生得到一定的优越感,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而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点、线、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且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此的认知,同时依据学生的不断融合可以为美术设计提供有效的思维,通过对点、线、面进行有效的美术设计。

二、依据教学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美术设计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就需要控制好整体的教学工作,不但要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还需要在相应教学的方案中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但不要无规则的增加教学知识,需要依据相应的教学方向进行设定,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和创新思维,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观念。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不断的革新教学方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课堂的丰富性、灵活性,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工作创造优质的平台。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定期的教学总结或是问题的发现,从而依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以此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不能增加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模式的管理,将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分层教学,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学习。还可以依据全班同学的共同思考促使学生不断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当然,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以此在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若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差时,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引导,确保学生在美术设计中获取一定的知识。

三、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

教学成果的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的美术作品,同时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宽松的姿态进行,不但需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学生更好的拓展自身大脑,还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作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同时,在实际教学工作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态度要和蔼可亲,但也需要结合一定的严厉,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实际生活与美术作品的关联,从而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根本素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学生具备优质的创新思维就可以提升自身的美术设计作品意义,促使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通过相应的美术设计作品,可以将个人思维得到有效的展现,并且有助于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创意文化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其中就包括美术设计,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美术设计人才。这也就要求各大高校在进行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多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美术设计人才,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革,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作者:庄雨馨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4

关键词:基础图案 教学方法 创作引导

基础图案课程在中职美术专业已有多年历史,它使学生能了解图案的内容与特点,并运用于设计中。基础图案课程是美术设计专业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学习设计的一个转折点。图案创作设计使学生从写实转向设计,从具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以往学生学习素描、色彩,都是根据实物进行绘画,将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从实物转换为具有设计理念的图案形式,这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本文对图案设计与创作这一课题进行教学分析与研究,并探索了更科学、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以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基础图案创作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基础图案课程教授内容主要有图案写生变化、单独纹样与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基础图案创作是基础图案课程的内容之一,基础图案创作与设计主要内容是图案写生变化、图案造型设计、图案色彩设计等。这个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图案创作现存的教学问题

1.重技能,轻理论。无论学什么,技能要进一步提高,都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

2.教学形式呆板、不灵活。一些教师对基础课学习不够重视,不能根据学生现状灵活采用教学方法。目前中职学生就业需求与学生基础情况较以前有所改变,所以要调整教学方案。

3.注重图案技能技法,不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素质的培养与素材的积累。一些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在教授图案时只讲授图案变形常用的方法,不注重引导学生的创作过程。部分学生根本不能创作或很难进行创作,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更新。部分教师的图案知识一成不变,常年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学,用的参考书也比较陈旧。一些教师的教案甚至没有改变,教授的知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就业需求。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理论讲解要明白透彻

一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图案这门课程前,对基础图案了解甚少,此时老师就要对图案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等知识点进行讲解。比如,写生变化包括写生的方法、写生变化的基本技法、写生变化设计的思维等,使学生从以往的素描、色彩对实物描绘的思维转入设计思维方式,达到能借鉴优秀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各种纹样也要讲解它们的概念、特点以及色彩搭配的技巧。一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适合纹样与单独纹样,此时教师就应多讲解它们的不同点。

2.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这样一来,学生创作难度降低,能循序渐进地接受创作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用此法进行教学,效果比直接让学生创作明显要好。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鉴别人的作品,以达到自己创作的目的,这不是抄袭,是以旧换新法。例如,作业是菊花花头变形,学生可以用几何法、摹似法或是意象法等常用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时注意不能说得太全,以引导的方式较好,避免让学生全按教师的意思去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今后的学习。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媒体、画展、网络、美术专业刊物、新书等不定时搜索或阅读一些专业资料与作品,或去进修学习,多听公开课,参加专业教师之间的一些有主题的专业交流会,以提高自身知识结构。

4.更新教材

学校不定时引入一些新的参考资料。参考书也可以让学生购买一些,分组进行购买,每组买不一样的书,然后交换看。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负担,又可以互相分享新书与知识。

结语

如今的中职美术专业生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目标与社会就业需求也有所变化,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适合现有教学状况的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改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笔者在图案课教学过程中,针对中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些情况,以创作“三步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映雪,梅林.设之“计”思之“维”[J]. 美术观察,2006(7):97.

[2]杭间.设计的民主精神[J].装饰,2010(7):13.

[3]陈池瑜.美术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收获[J].美术之友,2009(5):24-25.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广西高等教育教改项目研究课题“地域文化视野下广西民俗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2JGB260

摘要:壮锦艺术是广西少数民族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的一种物化形式,承载的文化寓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功能。壮锦艺术特有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织造技术、朴素明快的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寓意及必不可少的装饰工艺等方面。在设计类基础课程教学中,借鉴传统民俗艺术养分,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和情感出发,吸收民俗艺术中的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美等元素,提高设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传承本土文化精神。对高校设计类基础课程改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壮锦艺术;图案纹样;色彩

壮锦与壮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传承着民俗民间的文化价值。壮锦艺术特有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其精湛的织造技术、朴素明快的图案艺术、丰富多彩的文化寓意和必不可少的装饰工艺等方面。广西是一个具有深厚民俗文化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对广西民俗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充分发挥其传承性与创造性,以多样化的形式提炼出来,在设计教育改革中进行解析与重构,将本土文化融入设计基础教学,实现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模式的更新,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1 壮锦与基础图案教学

壮锦艺术按照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图腾崇拜、、生活习俗的需要,加以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织锦风格,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传统的壮锦图案来自壮族人对大自然及生活的观察、感悟与想象,具有吉祥寓意。壮锦图案图形以简约为表现点,可转化为视觉冲击力较强的设计语言符号,被广泛用于腰带、头巾、壁挂和锦屏等装饰物中,同时其朴素明快的图案艺术也常见于包装设计、室内设计等设计领域。壮锦的图案纹饰形式大致有三种:一是朴素而明快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等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清晰并具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穿插结合编织形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按照一定的形式美元素排列组合,具有严谨的抽象美。壮锦图案图形特点:将自然形象进行夸张、变形处理,或抽象或意象,高度抽象与概括,反映少数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以生活中的自然形为依托,根据客观对象的形式结构和基本规律保留对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元素,造型不再是单纯的描摹客观世界,而是进行抽象或意象处理,融入寓意,表达精神寄托,既有装饰性的审美意趣又反映出壮族民间美术浓重的祈福性质。传统壮锦图案大致分为几何纹样与象形纹样。几何纹样如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同心圆纹等,来源于壮族人对自然日、月、云、水等的崇拜。象形纹样主要是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如丹凤朝阳、蝶恋花、鱼跃龙门、双龙戏珠等,这些图案构思立意深刻,体现出吉祥如意、幸福美好的审美观,充分反映了壮族人民淳朴健康的审美情趣,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壮锦中的图案是对自然界花草树木的高度概括后,又赋予了这些物象丰富的文化内涵,最终使之人性化、吉祥化,其抽象性与装饰性又表现在图案的来源,如壮锦中的八角纹即是太阳纹来源于壮族人对太阳的崇拜。现代设计讲究造型简约而寓意深远,图形单纯独特易于传播和记忆,壮锦图形的造型特点恰恰迎合了当今简约设计的风格,把壮锦图案造型特点融入到基础图案教学中,寻找现代设计与中国本土特色相融合的契合点,借鉴传统民俗艺术养分,创造出独特的设计语言。民俗艺术作品是创作者审美意识的物化,任何作品的创造都来源于艺术素养的培养,在基础图案教学中,应当适当安排采风课程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和情感出发,吸收民俗艺术中的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美等元素,传承本土文化精神,提高设计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基础图案教学中融入“壮锦的图案与造型”内容,在创作中安排与壮锦相关主题的设计作业,根据地域特征,使学生了解当地民俗民风从民间美术作品中获取创作灵感。学习壮锦传统图案不能单纯地拷贝或者简单地挪用,而是要在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挖掘和改造传统图案,让传统图案成为现代图案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在这些异彩纷呈的图案中,寻找其造型、色彩和组织形式的规律,运用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中提供的丰富的设计元素,使作品既有传统的文化特色,又有时代精神。传统图形的创造者们通过虚构、联想、象征、暗喻和转化等表现手法,利用想象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图形财富,了解中国传统民间图案与国外图案及现代图案设计的主要形式与特征,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习壮锦造型特点,如具象题材的抽象表现,学习其图案造型凝练简洁,构图饱满唯美,创作出具有壮族民族风格特色与现代图案相结合的作品。延伸知识外延学习,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审美修养。

2 壮锦在色彩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色彩最有力的传播方式。壮锦的色彩艳丽夺目,隆重的色彩体现壮族人的热情、爽朗、朴实和勇敢。“红配绿,看不俗”是壮锦艺人对壮锦用色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壮锦中的色彩不受大自然色彩的束缚,用色大胆,不拘一格,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喜欢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色调综合概括、提炼、夸张,甚至变色等,以加强图案的装饰效果,具有象征意义。广西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四季葱绿,百花争艳五彩缤纷,这种气候特征很自然地影响了壮族人民独特的色彩体验的形成,也形成了壮族人民独特的审美心理及壮锦的用色习惯。采用了大量的纯色对比、补色对比及类似色的对比,诸多色彩、图案的混用表现得十分精致、抽象与夸张。而且在多元性色彩的处理上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色彩搭配表现出了壮族人们的淳朴与勤劳,并突破了常规色彩的配色方案。中国民间艺术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作为一种“俗”文化其色彩要真实、生动,能很好地反映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它们在色彩的使上具有乡土气息浓郁,其民族性、地域性、创作的随意性随处可见,为保留民间艺术中色彩的“俗”,为民间艺术的继续发展提供条件。色彩中的“俗”是民俗艺术的灵魂。在色彩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意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性”,通过对壮锦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提高审美能力,并加强学生对壮乡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了解,根据地域特征在色彩创作中融入本土文化艺术特色;另一方面,我们不必太受现代色彩知识的禁锢,如固有色、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创作限制,要能从犹豫不决和不稳定的感知中解放出来,倡导艺术创作作品的“随意性”,增开“壮锦艺术的色彩分析与欣赏”“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表现性色彩创作”“装饰性色彩表现”等课程章节,采集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并重新构成,同时注意握好画面的整体色调,使画面统一协调。改变传统的写生观察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付诸于形的色彩具有表现性和寓意性,不拘泥于对象自身的固有色以及物体之间原有的色彩关系,充分发挥主观想象,用色大胆使画面充满感染力和表现力。壮锦中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关系带有装饰性,富于“吉祥”寓意,装饰性的色彩不反映空间关系,不受空间限制,色彩效果对比强烈隆重,源于自然又不受自然限制,色彩侧重于浪漫、夸张、简洁,追求在感知基础上的理性表现,可见壮锦艺术中的色彩具有装饰性、表现性和象征性特征,将其运用于色彩创作中,往往能改变视觉的常规性,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近年来壮锦在题材创作上又增添了桂林山水、粮食丰收、民族团结等反映人民新生活、新风貌的图案内容,造型上活泼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无论从造型、构图还是设色上,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把壮锦艺术引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借鉴传统民俗艺术的养分,融合现代设计语言,将本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观念的更新,意义深远。

作者简介:江汉英(1982―),安徽安庆人,美术学硕士,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艺术设计系,研究方向:油画技法。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6

关键词:美术学习 图案设计 教学

在中学教学中图案并没有做为一门系统的课程纳入中学美术课中,所以有许多美术考生只是盲目的临摹表面的图形,而不知如何根据不同的物像创作图案。下面,就此问题来谈谈学习图案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什么是图案以及图案的分类

图案是实用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它是人们把生活中的自然物像,经过艺术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构图等适合于实用和审美目的的一种设计图样和装饰纹样。图案也和其他实用美术一样,是在满足人们“实用”的物质要求的前提下,使人们在使用与观赏的同时感到赏心悦、目专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达到其审美作用与教育作用。

图案从内容上可分为:花卉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和人物图案四方面;从图案的构成形式上可以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

二、了解图案设计的形式美原理

形式美是人们把自然界中各种物像的形体、结构、色彩、线条等方面自然而和谐的原始自然美通过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分解、组合、配置,创造出多种多样既有形式美感又具备实用功能的艺术形象,图案的形式美原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变化与统一变化与统一两者是矛盾的而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可使图案达到“变中求整”、“平中求奇”,变化与统一完美结合。

(二)对比与调和。是变化与统一的具体化。对比强调各因素之间的差异,使图案体现出主次分明、层次清晰,达到清晰、生动活泼的审美效果;调合是统一的体现,具有含蓄、和谐、安定的形式美感。

(三)均齐与均衡。均齐是同形同量的结合;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歹均齐表现的是一种安定一、整齐的美,平衡表现的是,种不规则性和活泼的美。

(四)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是来自于音乐和诗词的术语,在这里节奏体现的是事物的一种连续变化秩序;韵律是不同节奏的巧妙而复杂的结合。

三、图案创作引导“三步走”

第一步,要让学生胸中有“竹”,从临摹中积累创作的素材。教师第一阶段可以通过临摹,让学生对图案的技法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课程时间有限,不能临摹很多作品,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资料的作业,比如,到图书馆阅读或用速写的形式收集几十张图案作品,或在网上存储一定量的作品。通过收集作品这个作业,学生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作品,提高知识面与阅读量,积累一定量的素材,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胸中有“竹”,创作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步,用以旧换新法(半创作形式)引导学生创作。何为半创作形式?即让学生做同一主题作业,学生找一个跟自己想法相似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然后对其中某一部分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改,以完成自己的半创作作品。

第三步,进入全创作。前面两步使学生对创作有了进一步认识,继而进入全创作阶段,就会更顺其自然了。头脑中有了一些素材的积累,技能上更熟练,也具备了设计的理念。教师此时再设计一个主题,布置一些创作作业,要求学生在设计时多画几个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教师给予指导,说出一些方案的优缺点,使学生对设计的方案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好设计方案,就可以做正稿了。

四、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图案的写生是将自然界中物像的结构和组织关系利用不同的绘画形式收集记录下来,再运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设计构成完美的图案。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写生方法:

(一)素描写生是以单色来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明暗层次的方法。

(二)线描写生是以铅笔、钢笔或毛笔单线勾勒出物像的结构轮廓,用线要有刚柔、顿挫等变化,线条要流畅,有力度。

(三)淡彩写生它是以素描或线描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然后用水彩色进行淡彩渲染,表现对象的色彩关系的一种方法。有钢笔淡彩和钢笔浓彩两种表现形式。

有了写生稿还不行,我们必须把物象的自然形态通过变化营造出形式美感,从而对观者产生美的影响.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省略法。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创造出整体美感强的图案形象。

(二)夸张法。它是在省略的基础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形与神的美感。

(三)添加法.它是在省略或夸张的基础上,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与其结合在一起,充实与美化图案形象,达到构图饱满、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装饰性强的审美效果。

五、图案的色彩

图案色彩不受自然色彩的束缚,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进行色彩的选择与配合。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如红色象征温暖、热情、勇敢、吉祥、喜庆等;蓝色象征天空、冷静、凉爽、纯洁等等,我们可以运用它来搭配出适合的图案,从色彩的配色上我们还可以分为同类色、邻近色、类似色、对比色和补色的配合,可以根据色相环上的色彩搭配颜色。在色彩搭配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色彩的层次,要有主有次,这样才能具有突出主题、层次分明、变化统一的美感效果。

六、图案的设计步骤

图案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构思阶段.构思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它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幅图案设计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必须对造型、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有一个全方面的考虑。

(二)草图阶段。是将构思深人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将初步的构思逐渐全面丰满起来,起完稿后,用拷贝纸拷贝纹样,为下一步打下基础。

(三)着色阶段。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图案需要选择一套适合的颜色(如暖色、冷色或对比色等),选择一个底色在正稿上均匀涂色,干后将拷贝好的纹样放在正稿上,将纹样用力描绘一遍,在正稿上留下痕迹,然后就可以跟纹样着色了,但是必须注意,色彩各方面的对比关系。

(四)调整阶段。着色完成后,图案设计也就基本完成了,不过我们还要整体的检查一下,因为图案要求细致工整,看一看是否还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加以调整,使形象更完美,主次更加鲜明,线条更加流畅舒展,不要过分修改,以免造成脏乱感,破坏效果。在图案学习中,明了以上所说的几方面内容,然后在练习时着重训练自己把自然美的形象改变成具有装饰美的图案形象,再根据图案的构成形式,做大量的练习,基本上是可以顺利应考的。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7

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教学中心任务就是寓美育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中数学美的特征的挖掘和艺术揭示,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激发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观,进而提高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一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概念及复杂变化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帮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 认识数学美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在教学图形的密铺一课时,运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常见的密铺图形,如生活中场景以及大自然中蜂房和龟壳的照片,学生中马上有人喊出:“好美啊!”可能刚开始学生只是被图片本身的美吸引,但马上他又会被图片中蕴涵着的数学美所吸引。图片中组成美丽图案的是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但是它们有规律排列,这才是它真正美的所在。

2 感受数学美

欣赏不同于普通的看,教学图形的密铺一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多次让学生欣赏密铺的图案,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一幅美丽的密铺图案。学生在欣赏和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着数学的美,尤其是对艺术家埃舍尔的设计,感受尤为强烈,学生脱口而出:“数学真美,真奇妙,数学真伟大!”了解了学习、生活乃至艺术领域中的密铺图案,“密铺图形”的概念在他们头脑里不断得到丰厚。是啊,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更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学带给人以美,数学教材从美的欣赏的角度注意给学生以生活中“美”的熏陶。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运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必将数学的美展现得更加淋漓精致。

3 创造数学美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生活中各种数量关系的科学。一堂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本课内容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网络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直接经验,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学习了图形的密铺后,学生欣赏了生活中、艺术领域中的奇妙的密铺图案,都跃跃欲试,都想自己来设计一个奇妙而美丽的密铺图案。教师请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技术,选取需要的图形素材,在电脑上自己动手设计创作。学生的学习兴致极高,应用自己发现感悟到的数学美来创造数学之美,不仅巩固了对密铺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也培更养了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学生完成后,通过网络浏览,教师、学生都可以看到各自的作品,写上自己的评价。大家在电脑上创造出来的一个个美丽的密铺图案,正是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见证!

数学是美的,如果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中渗透美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效果,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以美的态度和情感来学习、应用数学,使学生从抽象、枯燥的概念和推理中体会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美,体验数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和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易于理解和掌握,通过网络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等,采用“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去审美、去欣赏美、去发现美,形成对数学美的规律性认识,再用这些规律去猜想、去探索、去发现、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数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应用数学美和创造数学美,让学生在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他们创新发展的方向。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8

[关键词]平面构成 基础教学 二维空间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9

【关键词】高中 美术教育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40-01

一 影响高中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

影响高中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下面几点:(1)应试教育的弊端。受应试教育弊端的影响,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中,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古板单一,这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作力受到限制,不利于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的提升。(2)较强的功利心理。如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社会压力不断加大,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社会中站稳脚跟,便将学习美术作为学生将来养家糊口的工具,使美术学习失去了原本的意义。(3)单向的教学理念。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学生对美术绘画技巧的掌握,忽视美术创作的重要性。教师多采用临摹、效仿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创作是艺术发展的灵魂,教师单向的教学理念削弱了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发展。

二 高中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具体探析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发散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

在美国一所小学的美术课上,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形,然后教师向学生发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话音刚落,一名学生迅速地举起手,教师示意回答。学生给出答案:“它是一个透明的气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很是不满,在反驳了学生的答案后,教师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它是圆形。”课下,学生将教师的答案向父母复述,父母随即将教师告上了法庭,这名教师最终以限制学生思想自由的罪名受到了法律的惩处。从这一案例我们受到很大的教训,同时也得到了较多的启示。对美术这门需要发散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学科来说,不应存在任何标准答案。限制性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在此种教育模式下会被逐渐地淡化,直至消失,美术教学因此而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意义。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的创新意识有强有弱,创造能力参差不齐。但每位学生的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颗好奇的心。这一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种子,一经阳光普照、雨水浇灌便能迅速地破土而出,发芽开花。因为社会阅历的浅薄、知识涉猎范围还不够广泛,所以高中生对世上的万千事物都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这一心理特征正是美术创作所需要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究时,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被无限地激发出来,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成就了美的艺术作品,其作品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息,美术的价值因此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美术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创作题材

对于大部分的高中学生来说,其普遍缺乏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不曾留心观察身边的微小事物,与大自然间存在较大的距离,而生活往往是美术创作的最好素材。美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事物及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感受到强烈的生活气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此外,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课外写生是最适宜不过的了。教师组织并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探求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让学生感受到与生活中截然不同的美。此时,大自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美术创作选材库。学生在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后,能够结合自身的感受,对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动物进行具体抑或是抽象化的创作。在创作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美术创作工具,比如橡皮泥、水彩笔、蜡笔、钢笔等。教师在学生取材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不一样的美丽,将这些美丽记载在自己的画纸上。

3.采用思想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10

一、教学技能的培养依赖于学科专业能力的提高

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要想提高教学技能,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尽可能多的美术史知识、美学原理,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让自己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在上课前找到更多有意思的相关知识,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充满敬意,自己指导学生时也会轻松自如。

大多数师范类学校的美术教育课程设置都会借鉴非师范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与非师范类美术专业相差不大,缺少美术专业与教学法的融合,缺少针对性。因此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教学基本功,如简笔画、美术字、黑板报、教学挂图制作等方面相对较弱,上学时学到的技能与实际教学能够结合的比较少。同时,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存在见习、实习时间短的问题,尤其是实习,基本上都是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学期,由学生自己安排,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者不想去实习,最后只是找个单位盖个章来应付。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美教专业教学应该注重专业特征,在美术专业基础课中,加入更多的适合小学生教育的如美化校园、装饰教室、橱窗海报之类的内容,加入教师的指导,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另外,学校应该对实习作统一的安排,对实习做出更加细致的要求,安排人员监管。

二、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对于师范类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锻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既要使用专业的概念与术语,又要使这些术语简单易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尽量不用过于死板的概念解释美术类的专业术语,而应该用通俗的、便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每节课尽量能够教授学生一个专业术语,例如素描、线描、速写、油画、国画等。小学生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语言表达更加需要技巧,要控制自己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合理控制讲课时间与实践时间、教师示范时间与学生制作时间的分配。

一般师范类院校会为教育类学生举办说课比赛、演讲比赛等,但美教专业的学生很少参加,原因有两个,第一,认为自己是技能类学生,本专业的教师也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课能力;第二,就算参加,也很少能比得上中文类或者其他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针对这个现象,美术教育系应该组织学生观摩学校优秀说课选手的比赛,并且组织小范围的说课,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三、提高编写教案与课件的能力

组织教学需要很多课前的准备,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查阅很多资料,了解小学教育学科发展的动态。编写教案与课件是师范生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培养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缺少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编写教案与课件不够重视。提高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可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要求学生写详案,让学生选择小学教材的某一课,根据课程标准和小学生的情况编写教案;第二,教师参照网上优秀教案,对学生做完的教案进行评选,旨在指导学生如何编写条理性强、科学有序的教案;第三,是学校邀请当地优秀的小学教师亲临指导,以便学生吸取一线教师的经验。四、注重创新性教学思想布卢姆将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到高共分为七级,最高级就是创新。美术教育通过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培养,必然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就会成为心理定势,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思维。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11

【关键词】湘西染织艺术;基础图案;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现代图形元素受西方视觉符号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现代图形元素充满西方化视觉符号,本土化视觉语言符号逐渐衰弱。[1]“基础图案”教学内容也逐渐远离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盲目追求国际化元素,基础图案教学中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和民族传统教学愈加式微。学生也过于重视图案外在形式美,忽略图案的内在精神。湘西染织艺术是我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经典的艺术视觉图形元素为中国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将湘西染织艺术与现代构成元素相结合可创造出兼具历史美和现代美的视觉图形。“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结合可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二、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特点

(一)变化与协调统一

变化与协调是图案形式差别与相同的统一,通过在差异中寻找统一性和功能性,达到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如苗族服饰龙纹图案中的施洞织花腰围,纹样多且覆盖范围广,设计者将花草、鸟等图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各种形式图有条不紊的排列,达到复杂却不显凌乱的效果。[2]从细节上看,各类图案的线形和色彩均采用渐变或重复手法,使图案根据规律性和整体性,组合后产生统一的节奏感。

(二)抽象与简化统一

抽象美与简化美是指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是相同事物间的代表性本质和特征,个性是共性的简化设计。个性来自共性,突出事物的本质。如苗族龙纹服饰通过构图、着色、线条、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出一种只有在传统现代艺术中才能见到的抽象构成意识,图案更具神秘色彩。

(三)节奏与韵律的统一

节奏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韵律则比节奏更具感彩,让人产生旋律感。如苗族服饰中的常见的鸟和花草,通过反复、连续应用手法产生节奏感。龙纹图案则通过鳞片的排列方向、位置的差异产生韵律美感;鸟、花草、龙纹的结合则给整体图像如振翅起舞,给人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美。

三、“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素质水平高低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基础图案”课程教学融入湘西染织艺术元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更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首先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入手。

1.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借鉴其它地区或国外的教材,学习他人教材编写模式和研究方法,完善自己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模式。[3]

2.请湘西染织技艺人才到学校讲授知识,让教师掌握和了解湘西染织艺术的传统技艺和历史现状,对湘西染织艺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形成对湘西本土民族文化的认识。

3.加强电脑技术学习。组织教师集中培训电脑软件知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水平,增强教学实践能力。

(二)改革课程内容

基于湘西染织艺术的“基础图案”课程改革应坚持实践性原则,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相结合,将“基础图案”课程内容及专业发展相结合,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和就业形势编制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因此,基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基础图案”教学需要增加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原始染织艺术作品的分拆、重组、嫁接等操作解析其中的艺术元素,让传统的美术图形充当新的图形角色,形成新的视觉感受。从这些民间美术元素中进行解构创造,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制作融合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同时又透着学生不同个性的设计作品。[4]

(三)改革教学方法

湘西染织艺术的内涵极为丰富,这要求教师应重视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湘西染织艺术的内涵。基于教学指导要求,教学方法应重视实地体验,带领学生实地接触湘西文化,亲身体验湘西染织艺术,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产生更为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挖掘本湘西染织艺术文化中的底蕴及内在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视觉感染力。引导学生观看优秀的设计作品,观察身边优秀的实践案例,寻找湘西染织艺术元素在图案设计中的合理表达及应用。[5]在元素运用上,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以元素的内涵和意义作为使用元素符号的原则,而非生搬硬套的将元素符号作为装饰。强调探究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创作方法,寻找元素符号的文化根据,才能赋予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作品也才具有创新价值。而许多学生对详细染织艺术元素的了解很少,教师更需要对湘西染织艺术图案元素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进行讲解,介绍图案设计的基本技法、图案变化组合的设计方法等,让学生对事物描绘转变为思维描绘。

(四)加强互动

传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详细染织艺术元素融入基础图案教学后,教师自身也处于学习地位。因而教学活动需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将社会、企业、社区等主体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社区的互动,让学生在社会、企业和社区中接受教育,获得提高。在多元化的互动模式中,教师应成为各种互动模式的主导,企业、社会和社区是学习的辅助力量,在企业、社会和社区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和生命力。

四、结语

“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基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入手,全方面完善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受教育改革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从深远及社会需求层面分析,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谢琼梅,黄丹珍.基于本土民间美术元素的“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93-95.

[2]李超.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1,05:158-159.

[3]肖兴华.浅谈基础图案课程教学[J].大舞台,2011,(12):210-216.

[4]朱岸静.论中职美术专业基础图案创作教学改革与研究[J].艺术教育,2011,(06):63.

创意美术教案范文12

【关键词】优秀作业档案 审美 教学研究

一、我们以往怎样对待优秀美术课堂作业

据了解,以往美术教师对待优秀美术课堂作业的做法不外乎以下几种:一是在完成作业总结后便返还给学生,老师留下的只是给这个作业评定好的成绩而已。二是教师评定成绩后把优秀的美术课堂作业留下来,用以在其它班级中展示讲解,以期带给其他同学一些作业创作的启示。过了一段时间后,那些优秀的美术课堂作业可能就被扔掉了,或从此不再问津。三是一些年轻的美术教师把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拍成数码照片后保存起来,作业原件除了用于作业总结和展示交流外,拍出的数码照片还能够在校园网上或学校橱窗中展览,用以美化校园,最后才把优秀美术课堂作业原件处理掉。

无论是上面哪种做法,我个人觉得,优秀美术课堂作业的价值都只得到了欣赏和交流评述层面有限的实现,并不够深入。应该从更多层面来深入挖掘它的价值,使它能够实现审美和教学研究等多重价值。

二、尝试创建“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档案”

如果能够把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汇集之后编辑成档案呢?如果“档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其中包括作者的图文简介、作者的作业档案展台、作业的图片与文字简介、作者关于作业创作构想的文字描述、作业的自我评价、情感延伸、同学的评价及教师评语和反思等,这样的“档案”力求从多个角度展现作业和作者,给人中国画式的全程美感。它既是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档案,同时也是一部珍贵的美术教学研究文献资料。

三、创建“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档案”的双重意义

(一)鉴证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形成的宝贵教学档案资料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第一板块――“课程性质与价值”中的第一条就是美术课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可见这是美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换句话讲,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教学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形成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档案”的所有环节设置,都是在呈现并鉴证着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是如何形成的。这样宝贵的教学资料怎能不好好利用呢?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这样的教学资料需要师生共同不断地动脑动手积累创建、更新和完善。久而久之,必然会有丰富而详实的教学档案资料。

(二)为提高和促进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美术新课程几年来的实施,在余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能说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在所有美术教师的头脑中扎稳了根。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需要不断实践和发展完善的,也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基于这一点,美术教师必须深入课堂教学实践,用真实的教学实践来充实自己的教学理念,反过来将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丰富的教学理念系统化、科学化,再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样反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符合不断创新的美术新课程教学理念。

那么,在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相互观摩与交流是尤为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各学校的美术教师少则一个,多则两到三个。显然,校内的相互观摩与交流,效果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或市级层面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等活动,效果就较好了,可美中不足的就是作为美术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美术作业的创作历程及评价与自我评价、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形成的图文档案资料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还是在关注教师上课的课堂效果,至于作为教学对象和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成果则相对缺乏关注,因为没有美术作业档案来进行补充说明。因此,美术课堂教学观摩与交流中单一的评课与交流自然是乏味的,如果没有生动的美术作业档案作为补充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美术教学整体的一种遗憾与缺失。

倘若大家在课后也都将同一课的优秀美术作业档案进行交流,那会是怎样一种景象?我想那会是美术课堂教学成果比较全面的展现,它是包含了师与生两方面的教学成果。有了这样的教学交流,美术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势必会比较迅速地发展更新,至于开展起教学研究来,那我们的资料就是十分充足的,既可以就美术课堂教学宏观上去探索,也可以就其具体的某一微观层面去研究。更为可喜的是,这种宝贵的教学研究资料,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创建“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档案”,就能够不断地进行积累和完善,这可以说是每位美术教师自身的“源头活水”。

总之,“优秀美术课堂作业档案”的创建,不仅能使学生受益,也是为后来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部丰富的美术教学与文献资料的档案。师生既收获了美,又把美不断地传承下去留给后人,这才无愧于一个真正的美术教师称号!

【参考文献】

[1] 美术.七年级上册 [Z]. 湖南美术出版社,10-13

[2] 美术.七年级下册 [Z]. 湖南美术出版社,22-25

[3] 美术.八年级上册 [Z]. 湖南美术出版社,2-5

[4] 美术.八年级上册 [Z]. 湖南美术出版社,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