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16 13:22:12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职场礼仪的简介

职场礼仪的基本点非常简单。首先,要弄清职场礼仪与社交礼仪的实质区别,职场礼仪没有性别之分。举个实例,为女性开门这样的“绅士风度”在工作场合是不必要的,这样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对方。请记住:工作场所,男女平等。其次,将体谅和尊重别人当作本身的指导原则。尽管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工作场所却常常被忽视了,进行介绍的正确做法是将级别低的人介绍给级别高的人。例如,如果你的首席执行官是琼斯女性,而你要将一位叫做简·史密斯的行政助理介绍给她,正确的方法是“琼斯女性,我想介绍您认识简·史密斯。”如果你在进行介绍时忘记了别人的名字,不要惊慌失措。你可以这样继续进行介绍,“对不起,我一下想不起您的名字了。”与进行弥补性的介绍相比,不进行介绍是更大的失礼。

职场礼仪的作用

了解、掌握并恰当地应用职场礼仪有助于完善和维护职场人的职业形象,会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业蒸蒸日上,做一个成功职业人。成功的职业生涯并不意味着你要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你要有一定的职场技巧,用一种恰当合理方式与人沟通和交流,这样你才能在职场中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职场中获胜。

基本礼仪

握手

握手是人与人的身体接触,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与某人握手感觉不舒服时,我们常常会联想到那个人消极的性格特征。强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视对方将会搭起积极交流的舞台。 女性们请注意:为了避免在介绍时发生误会,在与人打招呼时最好先伸出手。记住,在工作场所男女是平等的。

电子

电子邮件、传真和移动电话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职场礼仪方面的新问题。虽然你有随时找到别人的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应当这样做。 在许多公司里,电子邮件充斥着笑话、垃圾邮件和私人便条,与工作相关的内容反而不多。请记住,电子邮件是职业信件的一种,而职业信件中是没有不严肃的内容的。

传真应当包含你的联系信息、日期和页数。未经别人允许不要发传真,那样会浪费别人的纸张,占用别人的线路。

手机可能会充当许多人的“救生员”。不幸的是,如果你使用手机,你多半不在办公室,或许在驾车、赶航班或是在干别的什么事情。要清楚这样的事实,打手机找你的人不一定对你正在干的事情感兴趣。

道歉

即使你在社交礼仪上做得完美无缺,你也不可避免地在职场中冒犯了别人。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真诚地道歉就可以了,不必太动感情。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歉意,然后继续进行工作。将你所犯的错误当成件大事只会扩大它的破坏作用,使得接受道歉的人更加不舒服。 当只有你一个人存在时,就是你最能体现道德的时候,是你最能体现境界的时候。职场角落常常是最能让一个人原形毕露的地方,平时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相貌堂堂、温文而雅。都不能足以体现一个人的真正素质,而在职场角落的时候,才能体现礼仪所在,道德所在。

电梯

电梯虽然很小,但是在里面的学问不浅,充满着职业人的礼仪,看出人的道德与教养。

(1)、一个人在电梯里不要看四下无人,就乱写乱画,抒发感想,搞的电梯成了广告牌。

(2)、伴随客人或长辈来到电梯厅门前时,先按电梯按钮;电梯抵达门打开时,可先行进入电梯,一手按开门按钮,另一手按住电梯侧门,请客人们先进;进入电梯后,按下客人要去的楼层按钮;行进中有其他人员进入,可主动询问要去几楼,协助按下。电梯内尽可能侧身面对客人,不用寒暄;抵达目的楼层,一手按住开门按钮,另一手并做出请出的动作,可说:“到了,您先请!”客人走出电梯后,本身立刻步出电梯,并热诚地引导行进的方向。

(3)、上下班时,电梯里面人非常多,先上来的人,要主动往里走,为后面上来的人腾出地方,后上的人,要视电梯内人的多少而行,当超载铃声响起,最后上来的人主动下来等后一趟。如果最后的人比较年长,新人们要主动的要求本身下电梯。

着装

职场礼仪之着装基本原则:

职业女性的着装仪表必须符合她本人的个性,体态特征、职位、企业文化、办公环境,志趣等等。女强人不应该一味模仿办公室里男士的服饰打扮,要有一种“做女性真好的心态”,充分发挥女性特有的柔韧,一扫男士武断独裁。

女性的穿着打扮应该灵活有弹性,要学会怎样搭配衣服、鞋子、发型、首饰、化妆,使之完美和谐。最终被别人称赞,应该夸你漂亮而不是说你的衣服好看或鞋子漂亮,那只是东西好看,不是穿着好职业套装更显权威,选择一些质地好的套装。 要以套装为底色来选择衬衣、毛线衫、鞋子、袜子、围巾、腰带和首饰

每个人的肤色、发色、格调不同,所以适合她的颜色也不同,要选择一些合适本身颜色的套装,再根据套装色为底色配选其它小装饰品

化妆:

化妆可以让女性更具魅力,但不宜浓装艳抹。

过度打扮会让人感到做作,过于简单会让人感到随便,总之有一个原则,每天的打扮必须要迎合你当天要会见的人们,符合他们的身份和专业度, 让本身不寒酸掉价。

套装、裙子、礼服、夹克:

稳重有权威的颜色包含:海军蓝、灰色、碳黑、淡蓝、黑色、栗色、锈色、棕色、驼色;john t. molloy 指出要避免浅黄、粉红、浅格绿或橘红色

少而精,重质量轻数量,讲究做工和面料,要合身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有哪些职场礼仪的基本常识有哪些。

避免冲动性购买,如果你是属于这样的人,那么要切记你要买的衣服必须和你已买的衣服相配。

精打细算,量入为出,但不可贪图小便宜因小失大。

采取一些天然面料如“棉,丝,羊毛等

发型和指甲:

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头发也应该相应剪短一些,一般来说妇女到了30-35岁这个年龄也最多把头发留到肩部。

在职业女性中,染指甲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指甲油的颜色不应该选得太亮丽,这样会使别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你的指甲上,选一些和你口红相配的颜色,有些人喜欢透明色指甲油,它是大众都能接受的颜色

鞋子:

不要把旅游鞋穿进办公室

中跟或低跟皮鞋为佳

保养好你的鞋,把它擦的锃亮

鞋的颜色必须和服装的颜色相配,总之有一个原则“鞋子的颜色必须深于衣服颜色,如果比服装颜色浅,那么必须和其他装饰品颜色相配”。

首饰和装饰品:

职业女性希望表现的是她们的聪明才智,能力和经验等,所以要带首饰就必须是佩带简单首饰,不要带摇摆晃动的耳环或一走路就会发出声响的项链,这样对专业形象的杀伤力极大

耳环是很重要的首饰,但不宜太长太大

虽然眼镜让人感觉文气,但它抹杀了女性特有的亲和力,比较古板刻薄,尽量带隐形眼睛

手提包要精小细致,不要塞的满满的

常说皮包,围巾颜色要跳一些

衬衣:

浅色衬衣仍旧有权威性

脖子长的女性不适合穿v型衫

买一两件戴花边的衬衣

体型较胖的女性最好穿一身颜色一样的服

 

看过“什么是职场礼仪”的人还看了:

1.职场礼仪有哪些方面

2.职场礼仪有哪些基本点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就业培训;措施;体系建设

作者简介:汪长明(1963-),男,湖北麻城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9-0029-03

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是我国政府长期、重要的一个工作任务,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来看,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在改善就业质量方面,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知识和信息经济发展的今天,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不是取决于资源和财富,而是取决于它拥有的高技术人才和素质技能型的人力资本的多少。而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建设,是依靠高质量的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来实现的。

一、劳动力就业培训及职业培训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是针对“人力资本”的软性投资,它的投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其指导原则是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要牢固树立“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观念,要充分考虑求职者的需求,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考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考虑中长期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针对社会不同群体、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个性”化职业培训方案。树立“用明天的需求来培训今天的劳动力”的指导思想,坚持“先进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把培养“转移”到求职者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上来,注重培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重视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培养,全面提高受训者的综合素质。建立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市场机制,由市场来合理地配置培训资源,以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则承担规范、监督、服务咨询、维护市场公平的职责。

二、目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认识程度不高。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以文件、规划的形式进行了工作的部署,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没有建立透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没有对求职者的需求、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预测,没有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灵活创新的培训政策管理体系,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体系和质量评估体系,造成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市场不畅通,影响到劳动力就业的质量。

(二)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中等职业教育,劳动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和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劳动能力的鉴定又存在着行业性的特征,这种看似管理严格的培训体制,其实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各自为政的培训体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以市场和质量调节为主的培训市场,从而造成了培训质量低下、就业率低、社会声誉差等恶果,也造成了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监管失控,使得培训市场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最终影响到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是针对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培训,是重在劳动者技能、技术、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而我们目前的社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多存在着学科型培训的特征。在培训中,理论教学多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多以观摩为主,培训的内容常常和实践生产和岗位脱节,如此的就业和职业培训其质量可想而知。

(四)培训质量的评估和培训后的跟踪调查不足。目前培训质量的督查多以取得证书率为依据,使得各培训机构为了利益,通过各种手段让受训学员的取证率高达100%,但社会的认可率低、含“金”量低、就业质量不高,这些又严重阻碍了培训工作的继续开展。受训后的学员就业后,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调查,没有培训后平均就业率、平均首次就业时间和平均工资等数据。由于缺乏对培训质量的有效监控,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在培训市场的宏观管理职能。

三、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采取的措施

(一)培训规划的制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促进了新型职业岗位的不断涌现和原有职业岗位的消失,促进了岗位内容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调整和制定培训规划方案。培训规划方案的依据是经济发展的状况、产业结构的布局、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和人才贮备情况。培训方案应含有不同职业岗位的量化需求指标、岗位能力体系标准和就业前景预测。这个培训方案可以指导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指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好的为企业发展贮备人才资本。

(二)培训方案的制定。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针对社会不同群体、不同职业岗位群制定出不同的培训方案。一是技师的培训,主要依靠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它们文化素质高,培训的潜力大。培训结束后,可从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可作为未来职业培训的师资。对于这部分人,应通过和高技术企业联合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二是创业培训。主要依靠应历届职业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和社会上具有高级工以上的失业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进行必要的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就能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三是技能型人才的培训。对于农业、服务业的技能型培训主要依靠本地的社会培训资源,组织城镇初、高中毕业到相应的规模性企业、农场进行岗位培训。对于工业企业的技能型培训,可以通过劳务输出方式,进行半工半读式的培训,可以取得很好的培训效果。四是对于有技术的下岗人员和失业人员,主要是进行就业择业观念的培训,树立自信心。五是社会弱势群体、低保人员、“4050”人员,主要进行社会公益性岗位能力的培训,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将参加学习和培训作为领取失业救济和低保生活费的必要条件。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对农民的培训应在输出地进行,不给城市的培训和就业增大压力,其培训的岗位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较为稳定的就业。另一方面,可以走“转移”派遣培训方式,通过职业中介机构与沿海经济发达省区的职业中介机构协作,通过联合培训的方式,将培训后的农村富余人员派遣到经济发达的省区实行中短期就业,解决劳动力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转移安置的问题,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人力资本的基础。

(三)培训质量体系的制定。培训质量是关系到培训市场良性发展的关键,应注重培训前的质量评估、培训中的质量监控、培训后的质量跟踪和反馈工作。对于就业岗位多的职业工种,应建立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单项职业能力标准,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在职业(岗位)标准体系建设中,要借助社会力量,通过行业高技术人才和行业协会,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岗位)标准。劳动部门通过购买合格的职业(岗位)标准体系,指导社会培训工作。培训后的质量跟踪调查,应作为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和完成培训任务的主要依据,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主要通过查询、问卷、实地考查等方式,督查培训质量,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以促进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的体系建设

新时期社会保障事业的中心是: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基础工作,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注重职能转变,推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的时期,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建设主要有规章政策的建设、管理体系的创新、标准体系建设、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等四部分。

(一)规章政策体系建设。我国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立法很不完备,针对职业培训的法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职业培训市场管理混乱,培训主体鱼目混珠、行为目标错位,无序的利益驱动造成培训市场的失衡。为了规范培训市场,必须建立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相应法规,可以将一些成熟的管理规章通过修订、征求意见的方式转变为法规,转变“红头”多于“黑头”的规章政策体系,逐步形成较为完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我们的行政管理有章可循,培训机构有章可依,培训者和企业的利益可以得到法律的保障,从而达到规范、引导、激活劳动力培训市场的目的。

(二)管理体系创新。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政府、培训机构、企业和个人在培训市场中的行为规范和职责。政府在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体系中处于主导作用,其主要职能应该是制定人才需求规划,培训的政策法规,建立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和培训的质量监控体制,解决好培训后学员的就业、创业问题及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培训机构是承担培训实施的主体,是具有培训资格及资质的事业、社会和民间机构等组织,其作用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和企业及用工单位协作,制定技能型的培训方案,通过模拟职业岗位和顶岗培训等培训手段,完成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培训或岗位就业标准,并不断的更新培训和实训手段,积极主动的适应培训市场的需求。社会职业中介机构,应根据政府的培训规划,和企业协作,制定出年度岗位需求统计,要定期组织用人单位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岗位对接专项行动,做好信息沟通、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见习、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采用定单式、预约式的培训方式,使得受训人员在完成培训任务后,都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工作岗位,促进培训市场的良性发展。受训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选择合适的培训手段,并认真完成培训期的所有培训内容,并转变择业观念,努力通过创办自己的企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参与和维护自己权利等行动,促进政府、培训机构、中介机构提供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

(三)培训的标准体系建设。依据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制定适宜就业市场的职业岗位指导标准,对于工科类、服务类可以制定国家相对统一职业岗位标准。对于农科类或地方特有职业岗位,可以指导地方的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市场运作的办法,通过培训机构、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的办法,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地方职业岗位标准。对于制定的职业岗位标准,应通过社会认定的方式给予公示,使培训质量监督社会化,以提高培训标准体系的社会认可程度。

(四)质量评估体系建设。质量评估体系建设从培训的过程来分,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培训前的质量评估,主要是评定培训机构的设施、师资、职业培训内容等等,以促进培训机构改善培训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建立培训机构培训质量综合评估体系,通过自查、抽查、定期评估的方法,促进培训机构的建设;二是培训中的质量监控,主要通过实地抽查、阶段性模拟职业岗位鉴定、学员评学等手段,督促培训机构按照培训计划和岗位标准进行培训;三是培训后的质量跟踪和反馈,可以通过职业中介机构和企业对培训后学员的就业率、就业时间、平均工资等指标进行统计,劳动部门要制定培训后质量评估体系、受训者跟踪调查表等评定管理手段,进行培训质量评定。在这个评定过程中,企业和用人单位是评定的主体,可以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提高评定的质量和社会认可程度。劳动保障部门对这三部分评定的等次定期向社会进行公布,并定期招集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座谈和研讨,逐步改进各部门的工作,提高职业培训评估与资格认证标准的透明度和可靠性,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是群众切身关心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取决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变和创新,我们必须以学习的态度、以创新的工作作风、以务实的工作方法,以“人性”化的服务和管理,多研究多学习,创新的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培训工作,真正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魏丽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7.

[2]丁煜.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效用与局限性――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视角[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6.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职前培训 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质量控制

职前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应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的全过程,高校在把握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结合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本文构建了职前培训体系的研究框架,该体系以高职高专院校为主体,并结合培训中介机构和企业第三方。职前培训系统包括职前培训需求确认、制定培训课程体系、培训实施、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四大模块。

一、职前培训需求确认

在就业高压态势下,大学生有着相当量的职前培训需求,结合我国供需结构错位现状,高职高专院校职前培训需求应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对于未来所从事工作的预期,即初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社会需求,来自各个行业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要求。

1.大学生树立“职业观”

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在入校后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对未来处于无意识状态,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在大一新生入校就要让新生树立职业理念,树立人生目标,规划自己的未来,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让“有为才有位”的理念深入学生内心,树立学生的职业观念。在大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职业的设想,规划职业生涯,这对于学生的大学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会在方向的驱动下自我开发、自我管理、改变习惯、改变行为,从而满足职业要求,让“内在驱动”成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动因。

2.高职高专院校要树立“市场理念”

(1)专业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需求错位导致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滞销,高校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要适应市场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思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要满足产业结构需求,并且要适应就业需求的变化。其次,高职院校在开发新专业上要充分论证,要找准专业定位,根据就业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合理调整各个专业的招生数量,精简一些不适应市场和产业需求的专业,逐步实现由人才供给导向型专业设置向就业需求导向型专业设置的转变。

(2)转变人才模式,适应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模式的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的深入对于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关键能力也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对于员工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仅仅精通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高端企业的用人要求。“精益化”生产(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对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要求;组织职能水平分工的弱化(即强调多面手)对员工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组织结构日趋扁平化(即管理层次减少、管理幅度增加)对于员工知识运用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职前培训的模式看,这几点也恰恰是现阶段企业对于人才要求的几个关键能力,高校应该依据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为指向,转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二、制定培训课程体系

为了培养高端并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基本素质构成系统、职业技能构成系统、职业素质构成系统三大模块。职业技能构成系统和职业素质构成系统以“三阶段,四环节”为框架,“三阶段”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大学三年每学年为一阶段,“四环节”即将职业能力构成系统(即职业技能构成系统和职业素质构成系统)分为职业技能基本课程、职业能力拓展课程、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和职场文化课程四个环节,并将三阶段与四环节有机结合,达到打造职业能力提高的目的。

1.基本素质构成系统

基本素质是普适性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基本素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达到学生的道德状况和文化素养提高的目的,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基本素质构成系统是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必备模块。要从学生的综合水平出发,选择适合学生需要,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课程,英语、计算机、体育、思想道德等方面都是主要课程。

2.职业技能构成系统

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是第一学年职前培训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从学生职业规划和专业需求出发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并按照专业工作流程对课程的上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教学模式,让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课程设置紧密结合,让职业能力深入课程体系内部,课程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等都要表现出强烈的岗位性、技能性、适用性、实用性、综合性的特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直接开设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来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来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结合学习领域、工作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将岗前培养、岗上训练、岗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的职业上岗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3.职业素质构成系统

职业素质是“职场人”所应具有的基本职业素质,如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矛盾处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素质构成系统是第二和第三学年实施的重点。

第二学年实施职业岗位素养训练,开设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打造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关键能力”或者“核心技能”,是指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具有相同性的职业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用岗位不断变换的要求,是伴随人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能力是成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是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工作能力所需要的核心技能我们可以归结为:创造性、沟通技能、学习能力、分析能力、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决断力、抗压能力等多个方面,我们要结合不同岗位确定不同的职业核心技能,确定职业核心技能培养方案。

第三学年为职业能力的落实与强化,即开展职场文化教育和职业素质实践。职场文化主要内容是求职和适应职场环境,如职场商务礼仪、简历的制作、面试技巧、树立正确的职业心理等内容。职业素质实践要依靠学生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来实现,学生参与企业定岗锻炼可以使大学生增强岗位意识、增加社会经验、转变就业观念。

三、职前培训的实施环节

职业培训环节的实施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影响职前培训的几大因素是高校、政府、企业、第三方培训机构。政府在职前培训环节起着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并能够在信息和经费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高校、企业、第三方培训机构要法律法规的的监督下加强合作,高校要起到桥梁作用,在职前培训的实施环节多方参与,并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市场为导向开拓有效的职前培训模式,高校要依靠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力量使职前培训的方案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1.高等院校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密切合作,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

职前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就业中好比鸟的两翼。大学生通过职前系统培训能掌握劳动技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就业者。职业技能鉴定对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给予科学的评判和认定,得到社会的认可。两者目标统一,最终目标都是开发人力资源并促进就业。考证是大学生必须面对一个问题,一些专业的入门证书对于学生从事某些职业是非常关键的,比如,会计专业的会计上岗证、旅游管理专业的导游证等,这些证书对于你能否从事某个职业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关键证书的考取,高职高专院校要能够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合作,加强培训,提高考证通过率,为学生就业增加筹码。

2.要让企业在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在与企业的职前培训合作方面可以采取两种模式:(1)高校聘请企业高管或者负责人来校担任“校外导师”,通过授课、讲座、交流会或者座谈会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职场实战经验和就业方面的指导。(2)校企合作,企业接收部分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者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一些职前培训意识较强的企业,在招聘员工入职时就采取了比较有效的行动,企业招聘的对象不是即将毕业的学生而是大二在校生,让他们的课程负担较小的时候直接到企业实习,较早适应企业环境,又可以针对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职前培训。这两类模式对于职前培训都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第一种模式由高校为主导聘请校外导师,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场经验都有一定的帮助,企业也可以挖掘到一些优秀的人才。第二种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企业节省了培训开支,接收实习生也减少了工资支出。大学生在校就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还有一定实习机会,对于自身成长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3.高校与第三方培训机加强合作

第三方培训机构拥有敏锐的市场嗅觉,这是高校较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师资较灵活,课程也是紧贴市场需求,在培训模式方面也比较灵活。高校可以和资质及培训口碑较好的第三方培训机构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培养、实习基地共享方面加强合作,不仅可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改革,还对高校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四、职前培训的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估

职前培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质量的控制。教学质量主要包括学生质量、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是学生的质量。教学质量控制就是教学质量检查和纠偏的过程,让教学质量不超出控制者的要求和范围。职前培训教学质量的控制可以分为三部分:前馈控制、同步控制、事后控制。

前馈控制即在教学活动开展职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而采取的控制措施,高校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质量规范和标准。前馈控制工作越细致充分,教学管理中的失误就越少。

同步控制是教学工作进行中的控制。主要工作包括: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建立教学活动的管理程序(如教师备课、讲课、辅导)等方面内容等。

事后控制即教学活动之后,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教学结果的总结。事后控制可以适时把教学结果反馈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为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打下基础。这需要系部和教务管理工作者做好如下工作:(1)教学检查结果及时公布,通过听课、学生座谈会、检查作业等方式得到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出勤率、教师到位率、教学计划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2)毕业生质量调查。毕业生的质量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集中反映。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适用性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情况,用以检查高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人才市场的需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职前培训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对职前培训的效果有一定影响,高职高专院校要把职前培训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战略中去,以培养技术应用人才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系统构建职前培训体系,结合多方力量执行培训方案,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学者有关职前培训的相关研究,构建了职前培训系统结构,希望对高职高专职前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研究时间和实践经验有限,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董刚,杨理连. 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2,(09):91-94.

[2]陆沁雨,张强,唐韵,吕征欢,袁舟律,罗杰.大学生职前培训的研究与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61-65.

[3]林涛.高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38-139.

[4]贾婷婷.高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69-71.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对职业培训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职业培训教育得到飞速发展。1997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核心绩效考评办法》出台,并于次年形成《核心绩效考评实施计划》,从而建立了一个公私兼具的培训市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以及相对成熟的职业培训绩效评价体系——《核心绩效考评系统(Key Performance Measures, 简称KPMs)》。

 

澳大利亚的核心绩效考评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实行,使得其以TAFE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简称VET)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强,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亚高中生毕业后有70%选择TAFE教育, 甚至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仍然会选择攻读TAFE 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不少学生既把TAFE作为技术训练的熔炉,又把TAFE 当作进入大学的阶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其独具特色的VET教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

(一)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终身教育与培训理念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之上,办学重点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形成了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的良性机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提供的教育和培训,主要任务是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因而其教学完全按照行业规范来进行,贴近实际,并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实际及时调整办学方向和课程设置,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参加培训的人员、地点、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都很灵活,从而造就了澳大利亚独特的终身教育体系。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非常务实。首先,高度重视高仿真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打造最逼真的实训基地,让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各TAFE 学院在设施设备上投入很大,努力使实训环境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场景。一般来说,各专业领域都有与生产相似的校内实训场所和设施, 每个实训场所都具有与企业一样的职场文化。其次,高度注重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有的学校甚至没有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室,学生的教育培训全在现场。再次,实施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普遍较少,平均20人左右, 学员在课堂内讨论发言的机会很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灵活多样, 通常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旨,真正实现以提高职业技能为中心。

 

(二)有机结合的大学教育、TAFE与中学教育,各类相互补充衔接的证书、文凭、学位

TAFE毕业生既可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入大学继续深造学习,并且可以将其TAFE学院中取得的成绩折算为大学学分。TAFE学院是一个教育培训的综合体。它上接大学、下连中等教育,不仅提供基本技能训练,还注重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直接面对劳动力市场就业需求。其独特的多功能、全方位、灵活多样、各取所需的特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模式。人们可以依据自身实际,选择较为合适的资格证书学习起点,再依据需要和兴趣进行高级别的资格证书学习,而且TAFE学院证书在澳大利亚全国通用。

 

学生在TAFE 学院学习可以获得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教育和培训证书。这些证书包括:证书Ⅰ(半技术工人),证书Ⅱ(高级操作员/服务性工人) ,证书Ⅲ(技术工人),证书Ⅳ(高级技术工人/监工);普通文凭(专业辅助人员/技术员),高级文凭(专业辅助人员/管理人员);第一学位(专业人员/经理),高级学位(高级专业人员/经理)。在该证书体系内,低一级与高一级证书(文凭、学位)之间建有衔接关系:学生在取得证书Ⅰ之后,再学习几个模块,即可取得证书Ⅱ;余者类推。这种统一的证书制度和课程内容的模块式结构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沟通,使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教育相联系。

 

(三)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1.多元化办学主体。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机构种类上多种多样、功能上相互补充。如TAFE学院、企业、私营、成人与社会培训机构等。TAFE学院主要是由各州政府举办的公立性质职业培训机构。澳大利亚政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创办非公立职业培训院校或机构。

 

2.多样化办学形式。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一校多制是其办学特色。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既体现了澳大利亚职教特色,也大大增加了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3.多层次投资渠道。澳大利亚建立了多层次的职业培训投资渠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的投资。尽管目前大量投资的还是政府,然而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人士意识到,决定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是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进行员工培训是一笔回报率很高的投资,因此工商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积极性很高,而且总额数不断增加;个人投资也是职业培训经费的重要来源。

 

(四)行业、企业全面积极参与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

澳大利亚相关行业组织在澳大利亚的地位非常重要。例如职业院校的教学组织要按照行业标准;教学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依照国家统一制定的证书制度和行业确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各类证书、文凭需要开设的课程等,均必须根据市场就业信息、相关岗位技术要求和能力标准,由各相关行业培训理事会确定等等。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责,其行业组织必须协助政府提供最新的岗位要求及近期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需求和信息,指导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帮助学习者确定专业方向,组织被培训者进行技能考核。行业组织还必须组织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教育经费的管理与投入,帮助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通过接待学生实习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实践教学,同时设法保证受训者通过相应标准的考试。

 

(五)业务熟悉的兼职教师作用巨大

澳大利亚TAFE学院师资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高达2/3,而专职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1/3。兼职教师均来自于企业生产、服务领域第一线。大量的兼职教师能够带给学生最新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技术或技能。所有担任TAFE的教师必须受过所任课程相关行业和教育专业的培训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如TAFE 学院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十分严格和明确:一是任教者要取得所授专业的硕士学位;二是任教者要取得教育专业的本科文凭;三是任教者要有3—5年与专业教学相关的行业专业实践工作经验或经过培训,并取得行业四级证书。虽然具体规定各州有所差异,但实践经验、技能证书、教育学习这三者缺一不可。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熟练的教学方法,尤其要具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等条件。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市场营销拓展训练营销综合能力 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1-133-0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门话题,但是尚未形成有效的模式和有效的方法体系。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和结构层次的分析不够深入,难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培养目标体系;二是很难找到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点。据此,笔者将拓展训练引入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重点针对学生态度能力和知识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这种尝试也是有效的、可行的。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培养目标

近年来许多企业招聘时常常打出广告明确要求营销岗位要求有实践经验,这使得许多高职营销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企业对于营销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营销专业综合能力是指营销人员进行营销实践时所具备的组织、谋划、实施能力,是对营销人员解决问题的进程及方式直接起稳定的调节控制作用的个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总和。营销专业综合能力包括态度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

态度能力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能力,包括:健康的心理特征、责任心、独立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二是方法能力,包括:注意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抽象能力、演绎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态度能力可以理解为关键能力,是能力结构中深层次、导向性的核心能力,态度能力决定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部分能力所有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都应该具备,是高职毕业生能够顺利转换社会角色,融入工作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关键的能力。

专业知识能力是在处理与知识、学习相关事件时表现出来的能力。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收集信息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决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论转化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能力等。

职业能力是指运用专业技术知识完成某种特定职业岗位任务的能力,包括技术规范运作能力、技术组合能力、技术质量判断能力、技术分解复原或改造能力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包括: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商品鉴别能力、销售管理能力、营销心理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电子商务能力等。

二、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英文为Outward Development,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去战胜一个个困难。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军在大西洋的船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船只被击沉后,大部分水手葬身海底,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英国的救生专家对生还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意志坚定懂得互相支持的中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专家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来,关键在于这些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于是,提出“成功并非依靠充沛的体能,而是强大的意志力”这一理念。当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议,利用一些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让那些年轻的海员做一些具有心理挑战的活动和项目,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后来他的好友劳伦斯在1942年成立了一所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以年轻海员为训练对象,这是拓展训练最早的一个雏形。逐渐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各类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的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拓展训练的特点是:(1)综合性。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2)极限性。训练需要学生向自己的能力限度挑战,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我。(3)团队中的个性。分组活动,强调团队合作,使每一位学生能够竭尽全力,同时从团队中汲取力量和信心,在团队中显示个性。(4)高峰体验。在顺利完成课程要求后,学生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5)自我教育。教师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完成活动的操作、体验和总结,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教育的作用。

拓展训练通常由团队热身、个人项目、团队项目、感悟总结四个部分组成,主要课程有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学习创新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等。拓展训练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场地训练,即在专门的训练场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题与心理训练活动,包括一些辅助的水上训练和野外训练,如扎筏、远足、攀岩、户外生存技能训练等。

三、拓展训练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意义

拓展训练通过挑战极限,超越“旧我”,展现“新我”,促使学生对自身产生前所未有的全新认识和自信,激发学生内心蕴藏的巨大潜能,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效能。可以帮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自身能够形成科学的认知,分别促进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包括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对自我的主动思考,直接锻炼学生的态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有利于养成正确的习惯。优秀的态度能力可以间接地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

1.通过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态度能力:(1)增强自信,挖掘潜能,加深责任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独立、健全的人格。(2)熔铸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竞争与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3)激发学生的积极上进心,培养学生的领导管理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执行能力。

2.通过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促进学生对方法能力的

掌握,培养分析、判断、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系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关的知识能力。

3.通过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拓展训练可以帮助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整合,提升营销综合能力。营销综合能力所包含的态度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是由表及里、相互影响的,其中职业能力是显性的,态度能力和知识能力是隐性的。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通过职业能力表现出来,隐性的态度能力和知识能力在内部起推动作用。(1)态度能力是基础,对个体的综合能力培养起导向性作用,态度能力决定学生对知识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把握。(2)知识能力反作用于态度能力,掌握优秀的知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的态度能力。同时,知识能力直接决定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在职业能力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检验态度能力和知识能力适配与否。(4)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由三个层次能力相互决定、相互作用、互动反馈的综合能力。

三、拓展训练与市场营销教学课程模式的整合

1.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相结合。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递都是单向的,学生、教师的主次地位颠倒,不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而拓展朗练以活动为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难忘的学习体验;通过对体验的反思,使体验者超越体验本身。同时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在激励中加速所学知识的有效转换,并能联系生活与工作实际,以学习为目的,提供挑战和高峰体验。拓展训练课程始终遵循“理论一应用一活动一反思一迁移一提升一理论”的体验式学习圈理论,寓教于乐,融挑战性、教育性、职业实用性为一体。

因此,我们在设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时,需要从原来的知识项目理念圈子里跳出来。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好的借鉴,我们也可以将拓展训练与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相结合,设计出适应新世纪需求的课程来满足不断发展的高职学生的需要。

2.引进在市场营销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背销教学中绝大部分仍是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拓展圳练注重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进学员间的了解和鼓励学员问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这种观点更符合目前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规律。因此,我们可以引进在市场营销课上易于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把拓展训练中的游戏等项目移植到市场营销课教学中,改变市场营销教学只注重理论效应的单一局面,按照学生心理特点、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等方面规律来重新安排营销教学模式,让营销教学内容、方式和形式多元化,使高职营销教学更生动、活泼,为“准职业”大学生提供服务。

3.在教学中可以借鉴拓展训练的标准流程。拓展切I练的标准流程,即亲历,感受,分享,总结和应用,完全可以应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1)亲历: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一开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先去经历一种模仿。学生只有先对本课程、本知识点感兴趣,才能愿意去学习,这是一把打开吸收之门的金钥匙。(2)感受:学生通过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活性很强的,印象深刻的。这时学生将开始自发的回想刚才的过程,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开始产生一些观点和思考。(3)分享: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每组学生人数大体在2至4人。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人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积极的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问的技巧,引导大家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正确的方向归拢。(4)总结:当大家的观点趋于成熟时。老师将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把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5)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完成认识由实践中来,最终用来指导实践的循环上升的过程。

4.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与教学模块的相结合。实践证明,专门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在实践中将常用的拓展训练项目总结归纳为以下五个板块。(1)创新能力项目通过“头脑风暴”等思维项目训练,促使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的约束,激发创造力和系统思维的能力。这些项目操作起来方便,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器材。经过笔者的实践检验,将此类小项目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完成,不但可以改善传统教学乏味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2)沟通能力项目通过“聆听训练”、“表达训练”等项目训练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此类项目同创新项目一样,可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完成。(3)团队能力项目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这类项目有些需要特定的场地和工具,而且要求学生集体活动。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可以考虑选择特定的时间(建议2―3天),将学生组织起来在特定的场地进行封闭训练,这样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4)领导能力项目训练学生的领导激励能力。此类项目只需要简单的工具和场地就可以实现。可以考虑在课余时间实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5)学习能力项目通过“自我SWOT分析”、“学习障碍”、“克服恐惧”、“打击心魔”等项目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此类项目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实施,其效果非常明显。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6

(辽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全世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德国培养了各级各类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德国的繁荣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是不断改革与创新。近年来,德国政府通过与企业签订协定、实施支持计划、开展推广活动、推行改革与创新以及加强课程认证,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84-05

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要是“双元制”模式,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辅之以职业学校的每周1~2天的课堂教学。“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主要招收15~16岁的初中毕业生,以及18~19岁已经取得大学录取通知书并在未来有可能成为“白领”的青年人,超过60%的德国年轻人参与其中,每年的培训人数可达57万左右。实施“双元制”模式的企业不受国家直接控制,不享受政府补贴或减税,主要与德国商会进行合作,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第三方评估,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德国政府共制定了约三百五十项法律法规,用以保护和规范企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实施“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校,或是单独成立的专门机构,或是从属于职业学校或类似的综合性大学,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开设不同方向、不同等级的课程。但近年来,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面临着“进口”和“出口”的双重问题: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经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成绩优异的中学毕业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之外的大学或专科学校学习。因此,为吸引更多的青年人选择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主动实施了改革创新。

一、联邦政府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与培训协定”

在德国,主要由私营部门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但联邦政府认为,国家有责任为年轻人提供充足的培训和资格认证的机会。2004年6月,德国联邦政府与德国私营企业协会签订了《德国职业培训与技能型人才资源开发协定》(NationalPactforCareerTrainingandSkilledManpowerDevelopmentinGermany),共同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与培训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选择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数不断下降;另一方面,那些潜在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申请者没有选择职业教育与培训而是进入了大学。因此,2010年12月,《德国职业培训与技能型人才资源开发协定》的指导委员会在第17届立法会期间,同意将“培训协定”延长至2014年,并同教育与文化事务部常委会,联邦移民、难民和民族事务高级专员合作,为初级中学和实科中学的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为其中的创业者提供持续支持;与企业签署专门针对年轻人的职业培训协议,为那些有兴趣且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培训和资格认证,以满足社会对于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各层次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帮助具有移民背景的年轻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此外,联邦政府还提供3.6亿欧元的预算,用于发展“双元制”职业培训,企业承诺每年为年轻人提供1万个培训岗位,以促进“学校教育与资格认证相结合”,帮助年轻人成功地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实施“就业起步支持计划”(JOBSTAR-

TER)

自2006年以来,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通过“JOBSTARTER”支持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JOBSTARTER”利用项目资助那些缺乏培训经验或培训负担过重的企业,帮助他们创造实习机会,招收合适的学员。截至2013年1月,“JOBSTARTER”累计资助项目超过280个,进行岗位培训43400人次。BMBF将继续为“JOBSTARTER”提供价值约125万欧元的资金。“JOBSTARTER”的总部设在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同时,在汉堡、纽伦堡、柏林、杜塞尔多夫4个区域设置办事处,发展区域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与德国周边国家开展跨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JOBSTARTER”通过公司内部培训、欧洲层面的合作、增加“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吸引力等措施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可持续发展。资助的范围包括:在特定领域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针对特定群体开展公司内部培训;促进区域职业培训的发展与稳定;增加职业资格认证的机会,提高“双元制”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与欧盟国家开展交流与合作。资助的重点包括:确保受训人员在新的职业或领域顺利开展工作,为具有移民背景的创业者设立专项并开展在职培训。该计划的实施为青少年提供了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为企业和受训者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和可操作的培训措施,推动了在职培训的发展,并得到了贸易和工业商会、地方和区域机构、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的大力支持。

三、开展“无与伦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

2011年11月8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联邦经济和技术部(BMWI)在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发起了“无与伦比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主题活动,该项活动至2013年底,旨在增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吸引力,并为普通民众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机会。为增强此项活动的影响力,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设立了专门网站,大力宣传初级和高级职业培训,为青年人、学校、家长、雇员和雇主提供相关信息,并通过网站在线咨询的形式解答有关初级和高级职业培训的问题。此外,还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如海报、印刷品广告、出版物和活动通知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由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资助的“世界技能大赛”,届时将会产生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世界冠军。

四、实施“IMOVE”计划应对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竞争

“培训—德国制造”是国际上对德国职业教育质量的高度评价。为应对全球教育市场对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保持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竞争力,巩固其在国际继续教育市场的地位,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于2001年发起了职业教育国际营销计划“IMOVE—培训—德国制造”,该计划由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BIBB)负责实施。该计划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举办学术会议。“IMOVE”通过举办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等活动,帮助国内的职业教育机构制定针对国外市场的战略计划,并对潜在的目标市场进行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研讨会主要聚焦于该地区是否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国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潜在市场以及国外合作者的详细情况。战略研讨会主要是提供一些实际的支持,如企业要求、市场准入和营销策略等。

二是派遣代表团参加国外教育展览会。“IMOVE”通过向对资格认证具有巨大需求的国家派遣代表团,为国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与国外公共机构的决策者、企业、地方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直接对话的机会。代表团主要通过会议展示、职业培训研讨会、合作洽谈会等形式,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开展市场调研、市场监测和合作洽谈提供机会和平台。

三是提供在线服务。“IMOVE”开通了专门网站(HTTP://WWW.IMOVE-GERMANY.DE),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教育出口的最新信息。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国际继续教育行业和职业教育国际营销网络的相关新闻;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持续增长的国家的最新市场信息和相关研究;有关职业教育国际营销活动的报告;合作洽谈会的相关链接等。同时,为方便国际游客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并为积极拓展国际业务的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和数据库,定期用德语和英语向这些机构提供“IMOVE”的计划和服务的最新信息。

四是提供免费的数据资料。“IMOVE”通过监测市场和行业动态,分析预测其发展态势,并确保这些资料和数据可以随时访问。同时,还为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提供免费的下载资料,包括:国外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的研究报告、开展国外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指南、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相关链接、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在海外的成功案例和“IMOVE”的年度报告等。

五、改革职业教育与培训

为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主动进行变革,依据《职业教育改革法》和修订后的《职业教育培训法》为所有青年人提供接受高质量职业培训的机会,同时给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地区决策者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更多的可操作的空间,以鼓励竞争和创新。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以下内容。

其一,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对于年轻人而言,获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参加联邦就业局或其他的培训计划,有机会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而根据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在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过程中所获得的学分可以累积,用以通过更高级的职业资格认证。在过去,全日制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要低于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为此,接受全日制培训的学生不得不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来提高其竞争力,对这些学生的时间、资源和技能是一种浪费。因此,新的《职业教育法》授予地方政府对学校的课程进行改革,职业资格证书可与中等学校或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挂钩。

其二,促进校企合作。德国政府鼓励企业内部培训与职业学校开展广泛合作。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更好地利用培训资源,更好地适应行业的结构性变化。同时,培训学校和商业企业双方共同实施管理,通过企业与职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培训的生源,帮助那些未开展过培训的企业开展内部培训,满足来自新的工业部门和职业领域对于培训的需求,满足那些需要更多理论知识的专业培训。同时,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规定,各州的职业学校培训与企业内部培训之间要实现学分互认。

其三,及时更新专业目录并提供相关培训。在2000—2013年间,德国联邦政府共推出新职业51种,更新职业147种。这是自1969年《职业培训法》实施以来范围最大的一次调整。同时,德国政府加快了调整的速度,通常从建议开设新的职业到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只需要一年的时间。而根据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政府通过减少法定咨询机构的数量以加快职业培训的更新速度:各州的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将被取消;与各州协商成立合作委员会以讨论和商定新的职业训练法规;未来的联邦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成员将由行业协会、工会和地方政府代表组成。此外,根据不同的职业制定了不同的培训期限,并明确规定了模块化培训和以往培训学分的认证方式。

其四,创新职业培训网络。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承认境外职业培训,并通过建立职业资格的信用制度以改进德国与欧盟之间的职业资格互认。同时,消除了不同区域教育之间严格的界限,鼓励职业学校参与“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也鼓励州政府将职业教育与培训和普通教育的毕业证书相结合。此外,还增加了新的职业资格认证。这些资格认证采取新的考试形式和证书,以使这些新的职业培训将初级培训与高级培训相结合。国家培训与国际培训接轨、普通教育与职业培训贯通、初级培训与继续教育结合,为年轻人开辟新的就业机会。

其五,增加考试的透明度。《职业教育法》自1969年实施以来,为德国职业培训、进修和再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的《职业教育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借鉴了超过30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研究成果,监管的框架已基本适应现代职业培训,并对职业讲师的资格以及各机构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说明。现在,职业资格的最终考试由职业学校的毕业考试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构成,考试的全过程由考试督导组成员实施监督。

六、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认证

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认证的目的是为年轻人提供永久性的就业机会,为企业长期提供熟练的雇员和工人。18岁以下的年轻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在德国,大约60%的年轻人在离开学校后选择接受国家承认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不颁发特定的证书,但可以得到培训补助。联邦政府依据《职业教育法》的第四条、第五条,以及《手工艺和贸易代码》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对面向企业及类似的公共管理机构的高级工人或雇员的培训课程进行管理。这些培训仍采用“双元制”,在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时进行。

此外,为应对不断产生的新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以及新技术领域对资格认证的新需求,跨公司的培训中心应运而生。所有满足BMBF和BIBB资助原则和条件的依法成立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都可以申请成立跨公司的培训中心。BMBF通过无偿赠与的方式资助跨公司的职业培训中心,帮助单个中小型企业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公司之间职业培训的交流与合作。培训中心主要是作为公司内部培训的补充,包括针对熟练工种的4~6周的培训或针对建筑部门的26周的培训。此外,培训中心还帮助员工升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中心可以发展成为提升公司竞争力的中心(CompetenceCenters),BMBF为培训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转型提供补贴,通常情况下补贴50%,而对于机构薄弱的地区补贴可达到65%。这些补贴资金的目的是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被资助的培训中心或能力中心对于地区经济的贡献力至少应达到25%,而在经济落后地区,培训中心的贡献率至少应达到10%。

七、对我国的启示

(一)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集权制国家的中央政府不断向地方政府和社会放权,而分权制国家的中央政府则不断加强对地方和市场的控制。从本届中央政府来看,简政放权和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是主旋律,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激发了活力。首先,中央政府应向地方政府放权,给予地方政府发展所属地区职业教育的充分权力;同时,政府应向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放权,给予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自主权。其次,政府应把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将企业视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办学主体之一,制定优惠政策并综合运用法律、财政、税收和评估等手段鼓励企业办学,将企业办学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对待,维护企业办学的自主权,保护企业的利益,激发企业办学的积极性,规范企业的办学行为。再次,政府应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网络平台,为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最新的消息和准确的数据资料,帮助我国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了解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在学习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抓住周边国家对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走出国门,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二)企业应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在各类教育中,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未来企业将成为职业学校以外的另一个办学主体。企业可以效仿德国的“双元制”,成立以企业为主的非学历的培训机构,企业负责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合作学校只负责学生的文化课。企业也可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举办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学校,根据各方所拥有的股权决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分配各方在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中的代表席位。通过股份制办学,不仅可以维护企业的利益,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企业介入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将自身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的管理中,有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也有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

(三)职业学校应深化与企业合作,发展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

从我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情况来看,仍处于相对较浅的层面,企业为职业学校提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和实习岗位,出资在校内建立教学楼、图书馆和实验室。虽然企业和职业学校采取“订单式”联合培养学生,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仍由职业学校掌控。因此,为实现真正的校企融合,企业应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即从制定招生计划、设计培养方案、设置课程、选用教材、聘任教师、安排实习实训到学生评价与考核全过程参与。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来看,既包括学历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两者同等重要,并行发展。而我国的职业学校主要开展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功能较弱。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作岗位对于员工的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城市和农村劳动力对于技术培训的需求将逐渐增大。因此,我国的职业学校应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大力开展非学历的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刘瑞新.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J].教育与职业,2013(20):96-98.

[2]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赴德职业教育培训团.感受“双元制”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3(6):66-70.

[3]洪芳.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3(3):148-151.

[4]景琴玲,王革.德国职业教育体系透析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91-95.

[5]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4):95-97.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中等职业院校 职业培训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232-01

1 中等职业培训迎来了发展的契机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与培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02-2012十年间,国家从政策上积极支持职业教育。中高职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两个“半壁江山”。数据显示,中职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数的48.89%,高职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的47.67%。(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cn)。“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85亿人次。2011年,中国仅依托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类职业培训就达6000万人次,这个数字在逐年递增,职业培训工作的市场空间很大。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在专业重组和资源优化中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加。许多企业纷纷寻求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支持。现代培训理念发展壮大起来,职业培训和竞争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 中职培训面临的压力

但是,目前以山东省为例,劳动力培训市场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社会和企业的诸多培训机构并不尽如人意。它们强调实用和注重技术技能的特点使得自己很快在培训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很大程度上分割了职业培训这块大蛋糕。但是,这些培训机构缺乏市场适应能力,从它诞生之日起,其专业设置、教师聘任、招生就业几乎完全成为一种纯粹的无政府行为,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影响其兴衰存亡。同时,有些职业培训学校虽有特色,具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但因为缺乏科学、完善的机制保证,没有形成一定规格,多是打一枪换一地,没有很好的市场定位,谈不上培训的规范化 、专业化和持续化,培训质量难以保证,甚至许多受培训者有受欺骗之嫌,导致其社会声誉低下。相比之下,许多国立中等职业学校具有培训的可控性、专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如果能够与市场接轨,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就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职业培训避免误入歧途,从而保证职业培训的质量和职业学校的良好形象。尤其是面向青少年学生的职前培训中,更注重通过系统的教学,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有意识地为学生形成多元的观察视角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奠定基础。这样培训出来的劳动者不仅在其职业岗位中能独具一格,富有个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化能力的人才。

目前,中职院校培训基础总体薄弱,承接培训任务缺乏灵活性,市场适应能力差,造成职业培训工作被动迟缓。所以,提升中职院校职业培训工作的市场适应能力,已刻不容缓。中等职业学校如果打开思路,拓展视野,在职业培训中把市场适应能力当作改革的突破口和发展的契机,就一定会在职业培训中发现一片崭新而开阔的天地,走出困境,重新焕发活力。

2012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大会(TVET)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特质被理解为技能性、全民性和终身性。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一言蔽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打开全民未来理想之门的钥匙。面对机遇与挑战,中职院校如何定位?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这是每个培训管理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3 提升竞争力的思考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援用借鉴美国《产业竞争力总统委员会报告》的说法就是:竞争力是指在自由良好的市场条件下,能够在市场上提供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生产能力。课题组理解为,这里包括三层含义:(1)竞争力是比较概念,是竞争环境的产物;(2)资源、价格和质量对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竞争力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机会, 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首要的。张玉珍(中国远程教育2013,09)认为:没有普适的培训中心运营模式。培训中心的定位、运营模式、课程体系、培训对象等多个层面,都与母体企业的特殊性相关,这也决定了培训中心运营模式的多样性。因此,中职院校应该从战略层次上重视培训工作,使之成为企业价值链中的有效环。

如何提升职业培训能力?具体从哪些方面提升竞争力呢?

(1)培训机构品牌化。品牌是生存之本,品牌效应体现了竞争力。培训机构品牌化已经成为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前,各大培训机构在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用个性化的培训理念打造品牌;二是以自己的精品培训项目为核心,滚动发展,形成特色明显的自有培训项目品牌;三是实施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打造机构品牌。

(2)培训项目综合化。以自身学科发展为导向,面向相关行业各层次人士开展相对专一的教育培训。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旨在为在职人员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升能力,谋求更好的工作岗位服务。培训项目应更加注意知识的整合,学科的融合,视角的新颖和理念的前沿,体现了鲜明的复合型、综合化特征。

(3)培训课程个性化。培训项目、课程越来越个性化的发展趋势预示:差异化竞争态势已经开始形成,培训市场细分天下的时代已经来临。就目前的发展态势观之,差异化竞争之路可以通过课程设置等手段来实现。从课程的设计到培训过程,都尽量让其具有良好实用价值和针对性,更符合学员的个性化需求。

(4)培训模式多元化。探索采取一种集咨询、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咨询式培训模式。

(5)培训手段多样化。培训方式手段的创新,一是体现在培训方式上,除传统的课堂培训之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网上培训、到客户现场内训,以及量身定做一些专门的培训项目;二是体现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三是体现在多种培训方法的整合:实习式、演讲式、游戏式、个案分析式等培训方法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化集团职工教育研究会论文精选[C]//.华北分会第十七届年会.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职工培训 重要性 路径 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培训的竞争。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已成为煤矿企业应对社会化竞争的紧迫任务。职工培训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制胜的“法宝”。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煤炭行业正在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精密型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必须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2.职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工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对象。人才资源的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人才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力量,企业吸取具有职业技能的生产工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失的因素。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但是,只有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

二、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路径

1.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要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解放思想,克服职工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教育培训工作是为了经营挣钱的观点;各级领导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的大事,所以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

2.对培训主体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企业能有效地利用培训资源,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实用人才为原则,选择培训主体。选择那些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忠于企业热爱岗位、年轻有培养前途的职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也体现了企业尊重知识、留住人才的技巧与方法。

3.明确培训内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企业必须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职工培训,主要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思想文化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讲真话,讲实道理。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其能够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要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清除私心杂念,克服拜金主义,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职工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2)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煤矿企业的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生产各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队伍培训建设和抓好操作层面员工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的现代价值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职工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职工培训能够促进企业与职工、管理层与职工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企业和职工达到双赢。培训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续经营的生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公司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全体煤炭职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职工培训工作必须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开拓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全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使企业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9

关键词:“商务模拟公司” 理论 实践

近年来,在我国高校的专业中,经济类专业的招生形势普遍很好。但是,经济类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教学场所和有效的培训方式,实践教学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探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当务之急。1984年,“商务模拟公司”作为一种培训模式被引入到国内,并迅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推广。实践证明,“商务模拟公司”是一种费用低廉的经济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有组织、有计划的人为创设的模拟仿真的开放式经济活动环境。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4月,世界30个国家建立“商务模拟公司”近三千个。

“商务模拟公司”概况简介

这种培训模式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德国经济起飞初期,当时许多有职业经验的成年受训者不大适合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培训形式,希望有实际动手培训的机会,但创造商贸培训的实践条件又十分困难,于是“商务模拟公司”应运而生,它为受训者提供模拟仿真和实训教学两种服务功能。“公司”完全根据模拟市场的商情变化决策和运行,可从事市场上几乎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经营,也适用于几乎任何一种服务项目的经营,运行的实际费用极低。

商务模拟公司通过提供仿真的业务活动环境,为受训者的各种模拟职业行为建立了劳动组织依托和归属感,促使受训者把“商务模拟公司”当成真正的经营机构。受训者在经营活动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学习商贸规则,熟悉市场机制,可以出错并毋须付出任何现实的代价,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模拟时,除货物是虚拟的并且不发生实移外,其它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办法等均按照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商务模拟公司”不失为一种极好的实践教学模式。

“商务模拟公司”理论基础

“商务模拟公司”源于德国著名教育家巴斯的早期的商业教学理念,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选择一种活动和一种交易地点……每位学生将获得假想的资金与货物等”,这是一种在商业赞助和真实公司帮助和指导下建立的教学和培训公司,使受训人员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进行模拟商业活动的培训模式。“商务模拟公司”是行为导向教育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上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一词频频出现在职教文献,特别是欧美职教教学论著作中,一时成为追求和提高职教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的代名词。行为导向教学理念的根本点就是创造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从而形成有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而现实社会中很难找到适合经济类专业学生这样的学习场所,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条件下,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企业、学校乃至学习者本人都畏惧此类情况的发生,因而建立“商务模拟公司”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因此,“商务模拟公司”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职教培训模式。

“商务模拟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两项基本原则,即行为导向原则和职业性原则。这两项基本原则的关键之点是: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和职业能力的实践培养。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其基本主张是:边学边用,以用促学;行不言之教,读无字之书;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效果。

“商务模拟公司”特征分析

“商务模拟公司”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指导教师把握方向的半开放的运作方式,受训者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采用的也是行为导向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公司”运作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三是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商务模拟公司”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实训教学方案,具有如下特征:

职业特征:实训教学内容和目标上的职业特征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一贯坚持的职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表现在实训教学内容和就业目标要求高度一致。以模拟的职业行为活动为手段,积累职业经验,培养职业技能,进而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需求。

技能特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学“用”结合,这是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行为导向原则在实训教学方案中的具体执行。学“用”的有机关系正是我们传统“理论联系实践”的体现,更是从事商务实战的关键所在。

师生特征:在行为导向的实训业务活动组合方式中,受训者是商务模拟公司实训教学的主体,是实训活动的中心,是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或决策者。受训者可以在商务模拟公司扮演几种职业角色,以个别化方式接受实训指导。学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讨论是实训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则是实训教学的咨询者、指导者,是“公司”活动的平等参与者或观察者,而不是活动的中心或简单的评判者。

网络特征:独家公司不能形成公平市场,“商务模拟公司”拒绝独家垄断。复杂有序的市场网络关系是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基础,是受训者获得真正职业经验的客观前提,是培训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网络拓宽了学员的思路,开阔了学员的视野,保障了商务模拟公司的培训效果。

“商务模拟公司”构成分析

受训练者:包括有一定职业经验的转岗转行者,接受职业继续教育的进修者,尚无职业经验的学生,其他情况的社会人员。

指导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应掌握行为导向和职业性的实训原则,具有相关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具备相应的商务实践经验。

指导小组:实训指导小组是商务模拟公司方案的组织实施者,可由下列人员组成:商务模拟公司领导,现场实训指导教师,侧重知识教学的教师,作为顾问或参谋的来自社会各界的教育工作者,其主要职责是传授具体的职业成功经验。

培训内容:按照国家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来确定,并根据受训者个人兴趣、经验基础、岗位目标和商务模拟公司所属行业要求的职业资格等级制定具体的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期限宜长则长,宜短则短。商务模拟公司还组织规范有关的职业通用内容培训、具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工作方式、与公司内外各部门合作的内容方式等。

挂钩公司:挂钩公司是现实的商务公司,是商务模拟公司教学培训的组织形式和业务活动的仿真对象。这是商务模拟公司仿真实训取得良好效果的组织保证。挂钩公司为商务模拟公司提供业务咨询、产品样本、人力援助、资金援助等支持,商务模拟公司寻找机会为挂钩公司进行广告促销,培训具有相关产品知识、专业知识、商务办公技能的后备雇员。商务模拟公司实训教学机构的组织特征是它与当地的挂钩公司尽量相近,有助于受训者在相近行业就业适应过渡期的缩短,有助于受训者顺利满足就业岗位的工作需求。

“商务模拟公司”网络:商务模拟公司之间互为模拟市场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可以直接进行联络协商聘、虚拟、谈判交易,众多商务模拟公司之间形成的模拟市场关系即构成商务模拟公司网络。

网络协调中心:协调中心的职责是保护竞争导致的模拟经营处于弱势的商务模拟公司,其职能是观察模拟市场的商情变化,处理事关整个市场运行秩序的关键问题,为商务模拟公司的成立和运行提供真实的管理能力。真实的市场网络之内,一国商务模拟公司之间,多国商务模拟公司之间均可遵照通行的市场规则、商贸程序进行协商谈判和交易竞争。商务模拟公司协调中心提供服务管理,使网络关系的规则得以统一,网络市场的秩序得以维护,网络运行畅通便利。协调中心还负责商务模拟公司入网络而扩展网络的工作以及商务模拟公司间的国际交往活动,包括组织商务模拟公司国际博览会。一般地说,10个以上商务模拟公司进行交往即需建立一个协调中心,并且一个国家一般只需建立一个协调中心,该中心可代表该国家所有商务模拟公司申请加入国际商务模拟公司网络中心协会。

“商务模拟公司”运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根据国内外 “商务模拟公司”的运作实践来看,“公司”要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并不容易,在具体运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作为运营者应对“商务模拟公司”有正确的认识与准确的定位,把握其优势与弱点,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

“模拟”尽可能真实,众所周知,一个完整的训练环境应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劳动现场等,“商务模拟公司”是从改善实践环境入手来达到其教学目的的。因此,建立“商务模拟公司”首先要考虑环境布置问题,应尽可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比如说,“模拟食品公司”摆放有相应的食品样品,“模拟旅行社”的办公室则应挂有地图、招贴画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经济运行环境。

“公司”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选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解决模拟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达到最佳效果。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

一、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又上新台阶

(一)按照“三化”要求,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就业机制。

一是积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开办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46家,形成了覆盖全市各镇、街道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社会提供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劳动力供求信息、就业岗位开发服务等内容的公益性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报告制度,为我市明确就业方向、制订就业政策提供参考。

二是努力提升市场信息化程度。着手建立了我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并被纳入中国劳动保障部中心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政策指导、法制咨询、建立劳务信息协作等服务。全年网上求职人数达到1098名,招聘成功率达68.5%,扩大了市场影响力。

三是大力促进市场就业。全年共举办劳动力市场洽谈会47期,进场交流人数达55300人,入场招聘单位179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460个,入场应聘登记9860人,达成就业意向6394人,交流成功率为65%。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成熟,市场在劳动力资源中的优化配置作用日益明显。

(二)建立帮困机制,健全服务手段,促进再就业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就业帮困机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市失业人员建立生活和就业状况台帐,对特困失业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动态掌握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就业愿望,开展“一对一”结对帮困活动。节日期间,对174名困难失业人员开展帮困慰问活动,发放慰问金10.72万元,对2348对双失业人员发放生活补助金47.44万元。同时,对有就业愿望的特困失业人员开展“送岗位上门”活动,输送适宜岗位200余个。

二是抓好劳动保障事务工作。市再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缴纳养老保险费人员18364名,失业保险费人员17893名,大病保险费人员15627名,代收代缴三项保险基金3464.77万元,解决了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分流到社会就业人员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衔接问题。

三是采取综合措施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认真贯彻全国、省、宁波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拟定了我市进一步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突出以开拓就业岗位为重点,认真落实技能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定向输送、税费减免、劳动和社会保障关系等各项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并动员企业、社区、新闻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再就业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全市共有失业人员3487名,其中当年新增2516人,上年结转971人,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实现再就业2334人,再就业率达到66.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就业局势。

同时,为探索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离地农民的就业工作路子,xx街道开展的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完成了组建组织网络、组成工作班子、培训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等工作。

(三)抓好再就业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努力减少结构性失业因素。

一是抓好再就业培训。全年投入培训经费15万元,举办再就业培训57期,累计培训人数达2417人,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2300名考核指标的105%,培训再就业率达84%。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举办创业培训2期,培训150名。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1

论文关键词:创建实训基地职业教育

论文摘要: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在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特色为核心,创建自己优势职教品牌,努力建成为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备良好“职场”环境的现代企业。

总理近日多次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当前正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现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另外为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大批农民工渴望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创建一流实训基地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下面就我校创建实训基地谈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首先我校实训基地建设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员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立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职业岗位需要,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国家(或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这就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扎扎实实开展就业教育,真正把实训工作放在第一线来抓。教育部长周济多次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仍不够明确,根本体现不出“职业”特色,与普通高中如出一辙,学科型教育倾向明显,重学历、轻技能,重视对口单招,仍然围绕高考升学率指挥棒转,而实习就这样应付而已,仅作为陪衬,如此下去实在是本末倒置,与普通高中没有本质区别,孰知对口单招仅仅是普通高考的一个补充而已。

其次创建实训基地首先要争取得到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方面要争取得到劳动部门批准,建立国家认可的“职业技能鉴定所”,成为集教学、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够进行车工、钳工、铣工、刨工、数控加工、电工等工种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的鉴定,这样就可以为广大学员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特别通行证。另一方面要本着满足教学需要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和对外培训的原则,应立足校内,面向社会。校内是基础,校外是补充。对校内,充分利用好两千多学生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力开展第二工种培训,如数控、电工、CAD等,力求使更多的毕业生拥有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真正实现一专多能,为他们就业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对社会,随着劳动力市场就业准人制度的逐步完善,我校可利用紧临沙钢、华尔润等大型企业的地域优势,与劳动、中介等部门联合,开展就业前定点培训,如针对沙钢常年招收行车工、电工等工种的特点,可有针对性的搞好短期培训,为它们源源不断输送各类合格技术工人。

再次实训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实训教师队伍是创建一流实训基地的前提,应不断加强老师的业务培训,如深人一线,到企业顶岗实习,参加高级工、技师等培训,从而更新知识结构,使老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紧跟时代脉搏,专业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让他们成为既懂理论又能动手实践的“双师型”教师,甚至名教师。同时,为更好贴近企业实际,满足生产需要,还可以积极地聘请企业、行业和社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含离退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最后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质量特色为核心,培育自己的优势职教品牌,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就我校而言,不妨与镇成人中心校联合办学,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成立自己的公司,利用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宜传发动,要搞得轰轰烈烈,使人人知道锦丰三职中有个XX培训中心,专门从事XX培训,争取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并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校学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迅速适应岗位需求,另外我们还应该经常走访调研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紧跟时代脉搏,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专业设置。

当然,实训基地的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完成,既要有长期规划,又要有短期目标,需要学校不断加强投人,不断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力争通过几年的建设,把我校实训基地建成为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备良好“职场”环境的现代企业,从而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紧缺人才,更好地为江苏实现“两个率先”和“富民强省”服务。新晨:

职场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2

论文提要兖矿职业教育自上世纪年代开始以来,逐渐发展成高等职业教育、中等技工学校教育、职工培训等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完整的教学培训体系,本文在分析了兖矿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所面i临的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作者对兖矿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认识和见解,供决策者参考。

充州矿区开发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1976年7月成立充州矿务局,1996年3月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9年5月成立充矿集团。经过40多年开发建设,已发展为员工近10万,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为主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的国际化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职业教育也从70年代末成立充州煤炭建设指挥部技校开始起步,由原来的单一技工教育,发展到后来的职大、电大、函大等高等职业学历教育、高级技工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教育,至今已经形成由职工大学、党校、高级技工学校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培训也从以集团公司为主,深人到基层各单位。30多年来,充矿职业教育体系为充矿培养和培训了近10万名优秀员工,其中不少已成为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为充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结这30多年来集团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可以用四句话、20个字来概括,即“形式多样,层次完备,体系庞大,功能齐全、成绩斐然。WWw.133229.Com”

1目前集团职业教育体系现状

(1)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完备的职教学校2所:党校、山东工贸学院筹备处(包括职工大学、技工学校、环保安全培训中心)。其中,党校以干部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职工大学以学历教育为主,培训为辅;技工学校以职业技术和技工教育为主;环保安全培训中心全部为培训业务。教职工1200人左右,办学规模8410人,设备总价值1570.57万元。

(2)独立设置的矿处培训单位17所:南屯矿教培中心、兴隆庄矿教培中心、鲍店矿教培中心、东滩矿教培中心、济二矿教培中心、济三矿教培中心、北宿矿教培中心、杨村矿教培中心、铁运处职教中心、唐村公司教培中心、三十七处教培中心、新陆公司教培中心、机电厂教培中心、水泥厂教培中心、焦化厂教培中心、济东新村教培中心、铁东社区教培中心。这17所矿处培训单位有独立的机构、场所、设备。教职工287人,办学规模4530人,设备总价值534.82万元。

其中有一所国家一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一“中国煤炭工业环保安全培训中心”;一所国家二级地面安全培训基地;四所国家三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即:南屯矿教培中心、兴隆庄矿教培中心、鲍店矿教培中心、东滩矿教培中心,四所国家四级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即:济二矿教培中心、济三矿教培中心、北宿矿教培中心、杨村矿教培中心。

(3)未独立设置的矿处职业教育部门6个:物资部劳动人事科、开发公司人力资源部(教培中心)、地质公司教培中心、大陆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鲁南化肥厂人力资源处、华聚能源公司人力资源部(职教办)。这6个未独立设置的职业教育部门有专职教育人员20人,办学规模880人,设备总价值24.3万元。其培训计划列人集团公司总计划。

2集团公司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教育培训工作实行“一级决策”、“两级管理”的体制。一级决策:教育委员会是公司教育的一级决策机构,对教育培训的重大问题进行统一研究部署。两级管理:一级是公司教委和教育培训部,二级是公司所属各教育部门。

3目前集团公司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3.1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

集团公司从2002年进行了专业化改革,将集团教育体系划为物业公司管理,使得原先建立的“一级决策”、“两级管理”的体制难以实施,教育委员会名存实亡,职能缺失。集团公司教育培训部也挂靠在物业公司,难于在全集团公司实行统一管理。

3.2集团公司职业教育定位不准,过分市场化导致职业教育失去应有的方向

集团公司职业教育定位应该是为集团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为此,应该承担起员工职业培训、文化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为集团公司输送所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水平的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任务,这是企业自身发展所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也是企业对员工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但从这几年的运行体制来看,集团公司职业教育没有把握好这个责任定位,过分强调教育要面向市场,而把集团公司职业教育全面向市场化推进,导致职业教育失去应有的方向。学校不去想如何设置专业、改进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以满足集团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而是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想着创收,用创收来维持职业教育的运行,千方百计的寻找生源、财源和安排学生的去向,以维持学校的生存,事实上已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职业教育工作,迷失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3职业教育经费不足,职业教育发展面临极大困境

由于职业教育定位不准,教育市场化理念的引导,导致集团投人的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学设施得不到改善,教师工资待遇相对其他学校差距很大,甚至难以保障,这严重的影响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教学质量下滑严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3.4职业教育发展与集团人才发展规划要求脱节

由于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分管人力资源部门与分管卑业教育部门不归同一领导管理,也不归属于同一管理部门,招此之间没有沟通机制,使得职业教育发展与集团人才需求}r划相脱离,技工学校和职工大学招生专业、招生规模、课程is置以及培养方向难以与集团发展要求相统一,与社会需求性难以适应,许多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矿区大量的毕业生在易待业,严重影响了矿区的稳定和发展。

3.5人才资源配里体制住化,导致从事职业教育人员数庞大、结构失衡

全集团公司人才资源管理条块限制严重,人才资源配置体制僵化,流动不畅,职业教育领域大量行政人员及富余教归闲置不能发挥作用,而一些紧缺的专业教师引进不进来,导彩从事职业教育人员数量庞大,结构失衡。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地制约着充矿的发展,不利于伍进集团人才的成长和矿区子女就业,影响矿区的安全和稳定不利于科学发展。

4新时期充矿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探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力「快,一方面带来了对煤炭等能源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我国长期存在着的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的倾题,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未来“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施高效低耗减排的低碳经济,并建设资源节约型私环境友好社会,对我国能源产业特别是煤炭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要求我国煤炭等能源产业,一要加快发展,保障能源供给;二要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施低碳经济,三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等新型战略性产业。在煤炭行业特别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淘汰落后的中小煤矿,提高产业集中度。伴随着“十二五”煤炭产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资源和市场争夺将进一步加剧,竞争激烈。面对这快速变化的形势和要求,充矿集团职业教育必须做进行相应的调整,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和发展观念的转变,尽快建立适合集团快速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充矿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新时期充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观点作为探讨,以期得到决策者的关注。

4.1职业教育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思想,树立“教育兴企,教育立企”的理念,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员工发展提供机会,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的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储备。

4.2职业教育的定位

突出充矿现代职业教育的特色,以现代采煤技术、现代机电加工制造、现代煤化工、电力、电铝、建筑、物流等专业为主,围绕着充矿集团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为充矿和社会培养大批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初中级以上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工人,同时为在职员工提供各种继续教育服务,为集团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4.3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坚持职业教育为促进集团公司产业发展服务,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服务网络体系,认真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全面提高矿区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推动充矿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4集团公司职业教育体系管理运行模式

鉴于目前充矿职业教育存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不适应集团发展的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应结合集团公司管控体系建设与调整的契机,抓住当前充矿大发展的机会,调整和理顺好充矿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建立起功能完备、体系完整、管理运行顺畅、教学效果有保障的良好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运行模式。为此,本文作者提出以下模式供决策者参考。

充矿现代职业教育管理运行模式见图1:

几点需要说明的问题:①充矿职业教育应以满足集团发展为根本目的;②办学方式:以集团统筹为主、市场化为辅;③管理方式:集团统一管理,矿处分级负责;④教育资源分享方式:职业教育资源全集团共享,培养对象面向全集团公司所有员工及其子女,集团内各单位员工均享有职业再教育培训的权利,各单位用人均可跟集团职业教育机构签订委托培养协议,获得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⑤招生及培养方式:高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生,自主就业;高等技工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以内为主,以外为辅,优先满足充矿集团发展对各类各级技工人才的需求。⑥教学质量评估:以人力资源、技能鉴定单位和用人单位评价考核为准。

关于教学经费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充矿集团职业教育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经费来源应该主要由集团公司承担,集团公司每年应根据办学规模、教师数量以及招生人数,在保障教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办学规模和需要增减办学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