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执法培训论文

执法培训论文

时间:2022-07-25 02:27:20

执法培训论文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1

[关键词]路政执法;人员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我国的公路网比较庞大,公路路政管理需要大量的路政执法人员参与管理。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路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实际培训的效果较差,使得路政执法的效果和执法人员的形象不佳,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进行改革。随着近些年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提高,对路政执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路政管理法制化等理念逐渐实行,未来的路政执法必然需要高素质的队伍,采用高科技的设备,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路政执法人员培训显然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路政执法人员培训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执法人员综合素质的发展。

1 公路执法人员培训的现状

公路执法人员的培训,主要依据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公路路政执法规法标准》、《公路路政执法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实施条例》、《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以及地方出台地一些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在实际的培训中,除了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要对路政执法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的培训,这三部分组成了路政执法的教学大纲,但是目前我国的路政执法人员培训中,比较重视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对于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差,影响了路政执法人员工作的效果。

2 路政执法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落后

在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中,主要讲解教材的知识,但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现在使用的教材,已经发行了很长的时间,教材上的内容已经与工作实际不符,知识缺乏先进性和适用性,路政执法人员学习这样的知识,显然无法满足公路行业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很多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没有考虑到学员的特殊性。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的对象是在职人员,以业余的时间学习为主,与普通院校的学生不同,因此,现有路政执法人员培训中的大纲、教材和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实际的培训效果。

2.2 学员的自身素质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属于继续教育的方式,需要人员自身具有一定的素质和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对路政执法的知识进行学习,但是目前接受培训的人员中,具有高学历的人员很少,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的数量也比较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很低,导致路政执法人员的结构不合理。大多路政执法人员掌握一定的技术,但是不懂得如何去管理,缺少具有足够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培训出来的执法人员,无法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近些年,随着路政事业的发展,执法人员的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开始进入到路政执法的行业中,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与公路行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路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还是无法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2.3 师资力量不足

无论哪个行业的培训,培训教师的素质都非常重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路政执法人员培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路政执法的培训中,教师主要有专职和兼职两种,专职老师属于文化转型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不了解路政执法的工作内容,无法结合路政执法的实际情况,因此培养出来的学员,掌握的理论知识较好,可以按部就班的工作,遇到突况时,很难及时的采取应对措施。路政执法中的兼职教师,与专职的教师刚好相反,大多是岗位上的骨干人员,具有丰富的路政执法经验,了解各种工作中的突况,但是由于这些教师没有教学经验,不了解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运用的较少,由于这些兼职教师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备课的时间有限,也会影响到教学方案的实施,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学方式上,大多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方式,没有任何的实践环节,有些老师会根据教学的内容,适当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但是提高的水平有限,无法满足日益变化路政执法工作的需要。

3 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的对策

3.1 执行新的教育理念

路政执法人员培训,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执法人员,将理论知识转化成职业技能,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经过相应的培训,执法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各种执法的知识,如超限的检测和治理等,同时具备足够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有文化、守纪律的执法人员。路政执法职工的培训,不应该是单位的负担,而是促进单位发展,提高路政执法水平的基础,对于路政执法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培训中,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建设教学所用的基础设施,如果条件允许,尽量提供学习人员实践的机会,结合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完成培训工作后,能够高效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3.2 改革教育的机制

由于路政执法人员分布比较分散,在传统的培训中,很难进行统一的组织,培训的时间、课程安排和考核等,没有统一的组织负责协同管理,导致教育计划制定困难,教学时间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如果采用统一组织管理的方式,落实岗位责任制,将任务分派到具体的部门,共同做好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优化考核的方式,把教学内容量化、细化,有具体可以考核的目标,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将学员日常的表现,纳入到工作考核中,提高路政执法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去学习知识,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内容,让培训环节成为促进职工进步的重要保障。

3.3 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由于路政执法培训的特殊性,常规的教育方式,很难快速的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结合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在集中培训的同时,鼓励执法人员自学。根据路政执法的实际情况,加强执法人员的自学,将集中培训建立在自学的基础上,定期培训班的存在,不仅是让执法人员接受新的知识和理论,还是对前段时间自学情况的检验,使得集中培训不在流于形式,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培训的作用。随着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发展,路政执法也日新月异,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更新速度很快,一次两次的短期培训,虽然可以暂时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无法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路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应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通过多个短期培训,组成长期教育的机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以讲座等形式,向学员传授先进的理论知识,了解路政执法的现状,同时组织培训中表现较好的人员,到上级的有关部门中深入的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

4 结语

路政执法是保护路产、维护路权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由于我国路政执法人员自身的素质较差,无法接触到先进的管理知识,导致路政执法的效果较差,要想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现有路政执法人员培训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创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机制、多样化教学方式等,提高路政执法人员培训的水平,从而提升路政执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连义.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问题与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12(11):77

[2] 李淑香.试析如何优化我国公路路政的执法环境[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13):296

[3] 谭湘邕.论公路建筑红线控制区在路政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1(05):26-27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2

以全面贯彻国务院《纲要》、《决定》和《意见》为主线,以增强行政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法制培训,强化行政主体,培训实用法制执法人才,为我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制保障。

培训目标

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所有执法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法制素质能力轮训学习。各乡镇、各部门每年培训执法人员不得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一;或每年组织全员培训,培训内容不得少于本规划要求的三分之一,每名执法人员三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对于执法骨干(执法机构负责人及中层干部)每年要进行重点法制素质能力培训,每人每年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全市新上岗的执法人员严格执行执法资格培训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从而使各级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普遍增强,法律知识水平普遍提高,基本具备胜任本职工作的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法律素质较高、执行力较强的行政执法队伍。

培训原则

(一)注重培训质量原则。培训质量是开展培训工作的灵魂,必须把提高培训质量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培训不仅要着眼于法制理论学习,更要注重联系行政执法工作实践,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运用法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培训重点原则。要紧密结合行政执法部门业务工作需求,坚持突出重点、按需培训,提高法制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培训的种类、内容

培训主要分为素质能力培训、师资培训、执法骨干培训、重点专项培训和执法资格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各部门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掌握的本系统内贯彻执行的专业法律、法规、规章知识。

(二)通用法律知识。主要包括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掌握的国务院《纲要》、《决定》、《意见》、《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省规范行政执法条例》即行政法学基本理论等通用法律知识。

(三)执法实践能力。主要包括法律逻辑思维、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即在执法中遇到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措施。

另外,重点专项培训是按照国家或省在某一特定时期,专门部署的临时性培训任务。主要内容为新颁布的某项重要法律法规即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市重点专项培训任务,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

五、培训、考试责任分工

培训、考试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归口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工:

各乡镇、各部门负责组织所辖单位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培训、重点专项培训,组织本系统、本单位有关执法人员参加执法骨干培训。具体培训和考试工作由市政府法制机构统一组织。

市直各委、办、局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在市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进行。

市国税、地税、烟草等部门,参加市上级部门组织的本系统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培训、重点专项培训及考试。市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参加本系统组织的行政执法人员素质能力培训及重点专项培训。

全市新上岗执法人员(新调入、由非执法岗位转执法岗位和执法种类调换的人员)参加市政府法制办组织 的资格培训。

对于培训考试不及格人员,应重新参加培训和补考,补考一次仍不及格的,依法不授予执法资格或收回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

六、培训师资

(一)培训教材。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教材,由市直部门结合实际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在系统内划定。通用法律知识培训教材,由市政府法制办按照国务院法制办和省政府法制办的要求,负责组织编制或指定。另外,由市政府法制办按照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掌握的通用法律知识,以突出全面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的要求,重新完善编制《市通用法律知识测试题集》,供通用法律知识测试和执法人员学习模拟训练使用。

(二)师资力量。市政府法制办建立市通用法律知识师资库。聘请省内知名法学教授、省市法制办业务专家作为师资库讲师,市师资库讲师承担政府法制培训的授课任务。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各乡镇、各部门要把法制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全面负责、统筹部署;分管领导要亲自指挥;法制机构要切实做好具体组织工作。按照本规划,抓紧组织制定本乡镇、本部门的三年法制培训工作规划和年度法制培训工作计划,于年5月20日前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并于2012年、2013年1月30日前,将当年度法制培训计划报市政府法制办备案。

(二)完善制度,保障经费。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健全执法人员培训考核、参训考勤、测试成绩通报等制度,将执法人员培训情况、测试成绩作为对执法人员年度考核及晋升奖惩的依据,确保培训计划的落实和培训质量的提高。培训经费按照上级规定和政发[]8号文件要求,统一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据实核拔。要加强培训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审核,专款专用,提高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3

法官职业化是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法官职业化是指法官是专门从事司法审判工作并具有一定权威和社会地位的特定职业和职业群体。法官是法律的化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公务员,法官职业化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它独特的职业准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形象、职业保障和职业监督。法官职业化建设就是要求从法官的素质、制度的落实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一整套符合法官职业特点,保障法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有效机制,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法官队伍,为司法公正提供保障。

一、边远山区法院队伍的现状

下面以笔者所在的那坡县人民法院为例,看看边远山区法院法官的学历、法官结构现状。

1、学历偏低,法律专业人员少

广西那坡县人民法院现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共有43名,法院队伍学历的结构是:本科生13人,占30.23%,其中,正规高校本科毕业的只有2人,其余都是参加工作后才通过业余学习取得文凭的;专科23人,占53.49%,其中,正规高校专科毕业的只有2人,其余都是参加工作后才通过业余学习取得文凭的;高中、中专5人,占11.63%,初中及其以下的2人,占4.65%.从法院进人的途径来看,分有四种情况:一是正规从高校法律专业毕业分配到法院的,只有1人,占总数的2.33%;他们的专业文化基础好,素质高,是法院的骄娇者。二是法院招干进来的,有15人,占总数的34.88%;他们有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是通过在职教育获得了专业文凭,已经成为法院的骨干力量。三是从军队复员、转业到法院的,有3人,占总数的6.98%;他们有较好的素质,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但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法律专业教育。四是党委安排和从其他单位调入的,有24人,占总数的55.81%;这一部分人有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工作认真负责,积极肯干,并通过在职教育取得了法律专业文凭,已经成为法院行政管理的骨干力量。由此可以看出,那坡县人民法院法官受正规法律专业教育的较少,大部分都是边干边学,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提高学历层次。

2、法官人数少,年龄老化

广西那坡县人民法院现有审判员22名,占全院的51.16%,其中从事行政管理5人,占审判员数的22.73%;有助理审判员7人,占全院的16.28%;其中,40岁以上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有15人,占51.72%.按照现状,那坡县人民法院每个审判庭所配备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都不能组成一个合议庭,况且法院的年龄已经老化,严重地影响了审判效率和司法公正。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在像那坡县人民法院这样的边远山区法院,由于受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历史等原因的影响,造成法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素质较低,年龄老化,加上地方财政困难,经费缺乏,教育落后,很难培养出具有本科以上的法律专业人才。而由于经济落后,各种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外界的专业人才就不愿到这些地方来工作。外界人才引不进,本地又育不出人才。这就造成了边远山区法院审判人员紧缺,审判工作滞后的严峻局面。

二、边远山区法院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是一个秩序渐进的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对这项法院改革,它既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又需要理顺各种关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边远山区法院要结合边远山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稳步地开展工作。

(一)端正思想,防止两种倾向

在进行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第一种倾向是贪大求快,好大喜功,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和所谓的政绩。最高人民法院做出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决定,表明了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边远山区法院要充分认识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把思想统一到最高院的决定上来,真正把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虽然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涉及干警受教育的程度、年龄、工作等,但是只要边远山区法院扎扎实实、细致地做工作,不要一味地贪大求快,急功近利,致使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变调、变味,那这项工作就一定能做好。要正确地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必须把握好三“点”:一是把握好立足点,要立足长远,向长远要效益要成果;二是把握好切入点,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正确把握好着力点,边远山区法院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过程上,而不能追求效果成交。第二种倾向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对于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广大领导干部、干警都已有足够的认识,但在行动上却搞表面文章,应付了事。要消除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必需从根本上转变广大领导干部、干警思想观念,做到思想、行动的高度统一,使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真正有实质性的进展。

(二)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院施策

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活动,不仅强调全面性、基础性,还要强调针对性、科学性,在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既存在城市和农村、大城市和小城市、发达和落后的区别,也存在思想观念是否转变、经费是否到位等差异。因此,边远山区法院要在认真领会最高院决定的精神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从本院干警的受教育程度、工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规划。笔者的所在单位那坡县人民法院就是这样根据边远山区法院的具体特点,切合实际地开展此项工作。

广西那坡县人民法院地处中越边境,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法院,在经过2002年的机构改革后,编制减少了,但部门不减少,审判人员紧缺,使得每个审判庭所配备的审判员、助理审判员都不能组成一个合议庭,严重地影响了审判工作的展开。为此,那坡县人民法院敢于打破常规的审判格局,突破庭的界限,集中力量办案,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做法是:

1、合理配置审判资源,提高审判资源的利用率。即将审判工作划分为四个方块:第一组为常规案件审判组。选出精于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方面的四位审判员,负责审理全院这方面所有的案件,并指定一名院领导具体负责。第二组为专项案件审判组。由一名院领导和两名审判员组成,专门审理辖区内各有关单位起诉的数量较大的同类诉讼案件。第三组是常规案件执行组。由分管领导和执行庭的执行员具体负责执行本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第四组是专项案件执行组。由一名领导牵头,负责执行辖区内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如此改革,不仅能扭转审判人员不足的局面,而且还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审判资源利用率和审判工作效率,同时又能使法官的职业化在审判工作中体现出来。2003年至2004年5月,那坡县人民法院共收各类诉讼案件2133件,结案1999件,结案率93.7%,收案数创那坡法院建院51年来的收案最高纪录,案件增长率、结案增长率排在全市法院的首位。

2、改革执行组织和执行方式、方法。执行工作相对滞后一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大因素。以现在执行庭的几个执行人员要完成全院执行工作任务,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不可能。因此,那坡县人民法院树立全院执行的思想理念,成立以院长为首的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院干警不定期、有组织地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去,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式,组织若干次执行会战,将新立的执行案件和执行积案一件一件地执行完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树立法院的司法权威。2003年至2004年5月,全院共收执行案480件,执结完毕456件,执结完毕率达95%.

3、吸收外地先进经验。对介绍推广的外地经验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审慎操作,不断探索、创新,加快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步伐。同时,边远山区法院还要多和发达地区的兄弟法院联系,选派法官到这些地区的法院进行挂职学习锻炼,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为边远山区法院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那坡县人民法院于2003年下半年派出一名法官到广东省番禺区人民法院进行挂职学习锻炼,为该院全面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带来了不少的经验和做法,取得了较好的审判效益。

(三)对法官队伍进行专业培训

法官是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提高法官的文化水平、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法官法》规定:对法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现职法官培训制度,提高法官的职业技能,“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职业法官队伍,为全面实现‘公正与效率’世纪工作主题,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就是要求法官具备较高的法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忠于职守的崇高职业道德、精通审判业务。因此,边远山区法院要加强法官的在职继续教育工作,切实转变法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审判能力,尽快提高法官素质,为实施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1、对法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法官的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已被各界人士广泛接受和采纳。由于边远地区法官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对法官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培训是适应《法官法》修订后的需要,是立足特定时期的法官素质状况所采取的必要措施,对于提高法院队伍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边远山区法院要动员全体干警通过成人高校、电大、函大等在职学习方式,取得学历证书。给具有中专、高中学历的法官全部参加大专学历学习,给具有大专学历的法官全部参加本科学历学习,动员具有本科学历的法官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对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法官,法院应该给予优惠政策,比如:在考试前给予一定的复习应试时间,学习期间的费用给予报销等。争取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在职的法官都达到本科以上的学历,达到《法官法》规定的法官任职必须具备的学历条件。

2、举办培训班对法官进行培训。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做好法官职业培训的条件和保障。现全国法院系统已在原法院业大的教育设置机构模式上,创办了国家法官学院、各省法官分院,在全国中级以上法院设立相应的法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分别承担不同层次法官的培训任务,具有良好的培训条件。法院系统要利用这些良好的培训机制和条件,每年组织举办各种专项培训班,对基层法院的法官进行轮训,不断提高法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实现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然而,国家法官学院、各省法官分院、各中级法院的法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均缺乏培训师资。因此,首先要配齐培训师资。法官学院、法官培训中心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引进一部分学者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的同时,重点培养兼职的专家型法官教师队伍,实现“法官教法官”,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培训水平。法院要将法官培训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加快培训机构建设,确保职业培训的全面启动。二要制定培训规划。按照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明确不同时期、不同人员各自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时间安排等,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培训的系统化、统一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三要建立培训考核机制。要建立终身制的法官教育档案,用来记录接受培训的经历、成绩及表现等内容。《法官法》第26条规定:法官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成绩和鉴定,作为其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参加培训情况应作为法官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作为任职、晋级、续职的依据,未参加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取消任职、晋级或续职资格,形成培训与考核、任用“三位一体”的有效运行机制。四要拓宽培训思路。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同时,依托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采取联合办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多种形式,鼓励在职法官参加高层次法学教育,积极培养理论研究型法官,为职业化法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边远山区法院也要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邀请专家学者授课、庭审观摩、疑难案件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和审判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法官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举办培训班对法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内容、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培训内容上,要从知识型培训转向能力型培训,从普及性培训转向专业化培训。审判工作是一项高度专门化和技术性的工作,是一个综合运用哲学、社会学、法学等各学科知识的过程,是集政治意识、法学知识、专业技能、社会阅历等综合素质于一体的高层次脑力劳动。职业化的法官,不仅是简单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要在审判中融入法官的法律思想、司法理念和审判经验,实现法的终极关怀和内在价值。职业化的法官,一方面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人文情感、文明的司法礼仪、自觉的廉洁意识;另一方面,还要具有深厚法学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职业思维、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审判经验。因此,培训内容在继续强化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培训的同时,应重点突出审判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训,从知识型转向能力型,从普及性转向专业化。

(2)、在培训方向上,要从门坎式教育转向终身制教育,从学历教育转向岗位培训。 对法官的职业培训是一种岗位培训,而这种岗位培训必须是终身制的。学历教育是一种“门坎式”、“补课式”教育,具有较强的被动性、功利性、阶段性。随着学历教育培训任务的基本完成,法官职业培训应从“门坎式”教育转向终身制教育,从学历教育转向岗位培训,摆脱教育培训就是“为了拿文凭”的理念,构建法官终身要接受教育培训并与任职相协调的新理念,使岗位培训成为任职、晋级、续职的先决条件和必经步骤。《法官法》规定:对法官应当有计划地进行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最高法院《法官培训条例》将岗位培训分成三种类型,即任职培训、晋级培训、规定续职培训,并规定:拟任法官和拟任法院院长、副院长,须接受任职资格培训;晋升高级法官,须接受晋级资格培训;法官须定期接受续职资格培训,每三年接受一次续职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一个月。岗位培训是任职、晋级、续职的先决条件,这是现代法官职业培训的新理念。

(3)、在培训机制上,要从应急性培训转向系统化培训,从临时性培训转向规范化培训。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做好法官职业培训的条件和保障。现在,法院系统有法官学院、法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法院系统要充分利用这些机制,按照法官教育培训终身制的要求,有规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培训工作,从应急性培训转向系统化培训,从临时性培训转向规范化培训,确保培训的系统化、统一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4)、在教学模式上,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从经院式教学转向实践式教学。法官培训作为一种专业性、技术性极强的成人培训,不同于普通高等法学教育,无论在培训对象、目标,以及培训内容上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必须采取符合法官培训规律的教学模式。《法官法》规定:法官的培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为此,在教学模式上,应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从经院式教学转向实践式教学。具体可采取以下七种方法:

学术讲座式。就某一个问题,特别是审判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从历史渊源到发展趋势,从理论到实践,作深入阐述、讲解,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照本宣科,真正使学员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有新的提升。

提问互动式。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与学生相互提问、辩论推进教学过程,在研讨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教学相长,使法官更快、更好地掌握所教学的内容,深刻理解法律原理。同时,通过学员反馈意见的方式,使教师掌握学员的知识需求,从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个案分析式。围绕典型案例,追溯某一法学理论产生的根源、价值和走向,从分析实际个案中发掘及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具体规定、立法精神和适用体会,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理论研讨式。要将灌输式培训与理论研讨结合起来,发动学员就某一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并通过召开理论研讨会、进行演讲答辩、组织评奖等形式,促使学员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锻炼法律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庭审观摩式。通过庭审观摩、庭审示范、交流切磋,丰富学员审判经验,提高驾驭庭审能力,使法学理论与审判技能在融合中提高。

实践锻炼法。一方面,对培训学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定期回所在法院办案相结合的办法,促进知识转化、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上下级法院之间、发达地区法院与欠发达地区法院之间相互挂职锻炼的办法,实现法官业务水平的提高。

考察交流法。通过邀请专家和资深法官授课、把法官派往与审判工作有关的专业部门交流,以及组织法官到先进地区访问、考察、挂职学习等方式,开阔法官视野,提升业务水平,树立先进的司法理念。

笔者所在的那坡县人民法院按照上述的做法,每年都视工作的需要,举办了各种业务培训班和论文研讨会,邀请法官学院、法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等有关专家到培训班讲课和对论文进行点评,并选派法官到法官学院学习和到发达地区的法院挂职锻炼,汲取新知识、新经验,提高了法官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回到本单位后创新实践和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4

关键词:城管执法;培训;模块化

1 模块化培训及其特点

模块化是指在系统设计时,将不同的功能抽取出来形成许多基本单元,这些单元即为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并能实现单一功能,将模块组合在一起,小模块组成大模块,最后成为整个系统[1]。模块化组成的系统,主要有两大特点:封装和继承。封装是指模块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自身的实现形式与外界没有强相关性,但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其他模块之间关联。继承是指对许多有类似的模块,从中抽取共性的部分形成父模块,这些模块在继承父模块时仅需要实现自己特有的部分,从而减少重复,使系统的实现更简单清晰。

模块化培训的概念来自于国际劳工组织培训,指在培训中将某一领域内的一项工作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划分要与工作程序和规范相符[2]。不同的培训模块可以分别用于单项培训,也可以组合起来构成系列培训。

模块化培训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易于替代性。当培训出现知识更新等情况,只需要将相应的模块进行更新或者替换即可。易于操作,减少工作量,节约成本。

第二,组织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具有可复制性。模块化培训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类型的培训只需设计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模块,而与其他培训共通的部分可以直接借鉴使用。

第三,细化分类,简化培训。模块化将培训需要实现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学员通过对模块的学习,实现对各项技能的各个击破,达到岗位要求[3]。

第四,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将部分模块的教学资源中的教案、学习资料、视频进行共享,实现远程教育,自主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

2 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现状

目前对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情况与其他公务员培训较为相似,从类型上来分有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干部培训、专门业务培训、全员培训等。但城管执法人员有其专业性特点,目前对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对法律法规政策等理论知识的培训,缺乏对业务实践内容的培训。城管执法队伍中的干部也参加各地党校的对公务员的干部培训,普通队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却相对较少。

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培训形式有集中封闭式培训和分散式阶段培训。集中封闭式培训,参训人员住宿在培训基地中。采用集中封闭式培训的培训有上岗培训、督察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等。分散式阶段培训相对集中封闭式采用更多,如土地培训、工作培训等。

培训形式以课堂讲授法为主、以演示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为辅助。城管执法人员的培训通常在一个会议室中举行,由授课者讲培训内容宣讲给所有的培训对象。分散式阶段培训基本都采用课堂讲授法,在相对集中封闭式中会出现演示操作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其他培训形式。

培训规模由几十人至几百人不等。培训对象根据不同的培训类型有干部、骨干,岗位人员培训。

3 城管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对城管执法人员培训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培训内容针对性不足,这点尤其显现在大规模中,由于大规模培训人数较多,人员素质水平、岗位不一,但培训内容却完全相同,以讲解法律法规政策为主要培训内容,案例讲解,实际执法经验交流较少。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实践缺乏紧密联系。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形式多为课堂讲授法,在分散式阶段培训的培训形式下全部为课堂讲授法,培训中师生互动交流少,气氛不活跃。虽然课堂讲授法成本低,传授知识量大,但缺乏互动性,和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

培训师专业程度不够,培训师为有经验的队员、其他公务单位的人员,培训师的授课经验不足,有些培训师授课内容与学员所期望的不同,缺乏知识性、实用性。

培缺乏系统性,通常培训计划一年一定,年末时由各个责任部门分开制定再由管培训的责任部门统筹。没有系列性的培训,对于人才培养类的培训也缺乏完善的设计规划。

培训缺乏科学评估,培训评估多以培训组织方的小结、报告形式开展,评估较为片面,缺乏科学的评估方式,缺乏跟踪评估,培训的效果,甚至没有对工作的影响评估。

4 城管培训模块化设计

在目前培训制定的方法上进行优化,提出将培训模块化的方式,借助资源共享的理念,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培训内容根据系统性。系统性地培养教师,制定培训评估方式,共享培训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讲稿、培训讲义,培训资料等内容。培训模块主要分为两大块类模块,基础模块和课程模块。基础模块包括培训师模块、培训评估模块、培训管理模块。培训师模块包括三个对培训师技能培养的模块: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行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4],以及包含培训师的职业、技能、专长、教学能力等资料的培训师资料库。课程模块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实践、修养三大类别,从课程内容的深浅程度上分为基础、进阶、高级三个档次,总共将课程内容分为了基本法、专业法、管理学与城市管理、执法实务、执法技巧、执法专题研究、方法、素质、思想九大课程模块。每个大模块中,均有各自的子模块。如图所示:

将培训内容模块化,还有助于系列课程的设置,如对后备干部设置管理学系列课程,可以将一个或多个模块中的课程由浅入深系统学习。在模块设置过程中突出专业化,重点突出执法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培训。

单独的培训模块可以用于专业培训,实现资源共享。如某中队希望对中队执法队员举办一次关于户外广告的专项培训,就可以从城管培训模块中找到广告违法的模块,就有了全套培训资料,再联系在一名培训师资源库中的培训师来授课,培训后用评估模块中的方法、样板资料进行评估,中队只需准备会议室等后勤保障工作,就能举办一次专业培训。通过互联网共享的方式将一些培训资料如培训录像、培训讲义等共享,有利于城管执法队员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学。

通过模块化培训的方式,系统性地梳理培训的体系、和培训的内容,拓展培训的方式,降低举办培训的门槛,提高培训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城管执法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燕.高职院校班主任、辅导员模块化培训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8):65-67.

[2]苏子麟,芮丽红.模块化培训项目课程构建与应用[J].中国冶金教育,2012,(3):72-75.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全员参训、立足岗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基本要求,以切实履行司法行政工作首要政治任务和基本职责为目的,广泛开展执法(执业)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为推动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执法(执业)大培训、岗位大练兵,使司法行政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始终坚持“三个至上”,切实做到“四个在心中”;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胜任本职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努力成为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执法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法规政策,依法行政、依法执业、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职业道德进一步强化,恪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重点内容:

这次培训练兵活动,应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政治理论培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六个为什么”理论知识,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职业道德、纪律作风和廉洁自律的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反腐倡廉教育,打牢依法行政、依法执业和公正廉洁执法的思想基础。

(二)法律法规培训。认真学习《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公务员法》、《行政诉讼法》、《律师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等与司法行政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执行法律法规的能力。

(三)司法行政工作规章制度培训。组织机关公务员学习各项行政管理规定、办文办会办事程序等,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和效率。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学习本行业的管理规定和制度,确保法律服务更加优质高效。

(四)舆论宣传培训。认真学习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关规定。学习现代媒体、网络的运作流程、舆论宣传、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司法行政工作中易引起社会关注问题防范等基本知识以及相关纪律要求,切实提高正确的舆论宣传能力。

(五)信息化实战应用训练。普遍开展计算机应用、通讯、监控系统的管理使用、办公软件和网络的操作技能等培训,重点加强信息采集、分析研判和网上传输的实战应用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监管技术手段在实战中的效用。

(六)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训练。组织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训练,着力提高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岗位技能训练。根据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不同岗位特点,分类开展业务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机关公务员重点进行本岗位行政管理和服务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培训。法律服务工作者重点进行新颁法律法规、法律服务实务和操作等培训。

(八)纪律作风训练。普遍加强纪律作风教育,开展着装、仪容、举止等训练,规范行为习惯。切实提高组织纪律性、体能素质和实战能力。

四、组织实施:

(一)准备阶段:今年4月之前,认真学习贯彻司法部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电视电话动员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全系统实施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今年4月—11月,各科、室、处、中心、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区属人民调解组织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实施方案或计划安排,做好组织落实。

在活动中,坚持领导带头和全员参加相结合,坚持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在岗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认真组织抓好本单位本部门人员的学习培训。适时对参训的干警和法律工作者进行考核。

(三)总结验收阶段:今年12月—明年1月,司法部和市司法局将适时组织检查组赴各地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区司法局将对各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验收。各单位要做好自查,并于今年12年30日前将活动总结报区司法局政治处。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务求培训练兵活动取得实效:

(一)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区司法局成立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执法(执业)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冠波任组长,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寇德禄、李建国,副调研员周俊亭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推动。各单位、各部门也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级领导具体抓的专项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保证各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人。

(二)领导带头,检查督促。各单位、各部门领导同志要带头学习,带头训练,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加强对活动的指导,建立联系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具体指导督促,解决实际问题,对组织不力的单位和部门,予以通报并督促整改。要把检查考核结果作为单位、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不合格的单位、个人不得评先评优。凡在活动期间发生影响安全稳定重大案件的,一律不得参加评先评优。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6

一、填表者基本情况

(一)类别:执法:41份

(二)职务:副科级:7份;科员:34份

(三)学历:本科:6份;大专:24份;高中(中专)11份

(四)年龄:50岁以上:5份;40-49岁:8份;30-39岁:24份;30岁以下:4份

二、近三年参加培训情况

(一)学历教育:大专:11份;大专升本科:7份;研究生:0份

(二)脱产培训:0份

(三)在职培训:《公务员法》39份;《行政许可法》36份;《行政领导学》11份;《公共政策分析》7份;《政府组织行为学》6份;《公共管理原理》19份;《电子政务》12份;《普通话》5份;《公务员精神知识》18份。

三、今后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34份;基层民事调解基本原则和方法14分;沟通和协调28份;公务礼仪26份;基层工作的心理调查26份;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1份;公共服务内容和方法18份;国家赔偿制度的概念,实用范围赔偿方式21份;有效执行力的提升27份;如何应对集体上访、群殴、安全事故、环境污染、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20份;处理带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方法和技能15份

(二)县、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份;村镇规划2份;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政策和措施1份;农村1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3份;农村社会事务管理1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政策和措施4份

(三)街道:街道办事处主要工作任务、程序及方法2份;街道、社区常见社会问题及处理方法1份;社区管理5份;社区服务2份

(四)执法:行政处罚的原则、设定权、种类、程序31份;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要求27份;行政诉讼的概念、原则、范围和受理、判决的执行15份;行政执法常见案例分析与应对30份;文明执法与和谐社会19份

四、其它培训需求(文字表述)

1、增加法学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对法条的理解力。

2、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3、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与经验交流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一)脱产培训是空白,适当安排人员进行脱产培训。

从本次调查问卷发现,我局公务员近三年来参加脱产培训是个空白。公务员任职培训基本上在三年前已经完成,近三年来新任科级干部数量很少,没有参加任职培训。应适当安排公务员参加法律知识的脱产培训,脱产时间以三个月至半年为宜。

(二)公务员对于公共内容知识培训需求很大。

基层公务员对于公共内容知识的缺泛由来已久,此次调查反映了基层公务员对于公共内容的渴求,培训部门可以组织跨部门的公务员学习公共内容,组织课堂讨论。

(三)应多安排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的基本法律素养,增强知法守法意识。

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法律的理解能力很薄弱,因缺少法学基础知识,对法律精神和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知法与守法的意识也不强。因此,应该从提高公务员的基本法律素养出发展开培训,多安排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培训。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7

一、继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行政机关做出涉及全局性、久远性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可能发生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大型建设项目等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前,应当进行可行性和合法性论证。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当通过向社会公布,或者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完善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探索决策跟踪反馈制度。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

配合单位:区发改统计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

二、继续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制度、广泛论证制度、公开制度、备案审查制度、经常性清理制度和有效期制度。凡未经合法性审核的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执行;规范性文件必需规定有效期;规范性文件后30日内,必需报备案受理机关。备案受理机关对受理的规范性文件应当做到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年度终了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认真清理,清理结果报区政府。

责任单位:各行政机关。

三、研究、探索、试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公布实施后。认真总结实施情况。对不符合实际、失去继续实施必要的以及原规定与新出台的上位法不一致的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

责任单位:各行政机关。

四、建立和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保证拨付。行政罚款全面执行罚缴分离制度,逐步改变以罚款为经费来源或者局部来源的自收自支机构的经费供给为财政全供。对预算外资金严格依照“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不得将年度预算安排与行政机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挂钩,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缩小同级政府所属不同行政机关相同职级工作人员津补贴等收入差别。行政机关及其下属机构不得设立和保留“小金库”严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乱发津(补)贴和奖金。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编办、监察局、政府法制局。

五、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严格依照界定的执法职责履行职责,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把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全面纳入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范围。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所属内部科室、二级机构和代管单位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考核。新的法律、法规、规章赋予部门的新的职责。

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机关。

六、乡村管理执法领域推行明确责任地段、明确执法人员的经常性监管制度。做到职责分明、职责到人,统一进行监督和考核,并接受被管理人和社会公众的评议。加强日常巡查,尽量减少突击执法。

责任单位:区行政执法局。

七、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经审查合格的行政执法主体。不得行使行政执法权,自收自支机构原则上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局。

八、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公告制度、岗前培训制度和定期轮训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经区人民政府进行资格认证并取得《省行政执法证》严格实行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和岗前宣誓制度。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意识。自收自支机构人员原则上不发给《省行政执法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信息网络,实现行政执法人员所在单位、执法证件号码、执法范围、证件年审情况、执法资格变化情况及执法证件注销、吊销等基本情况及时在信息网络上公布,实行动态管理。

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局。

九、规范委托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为。严禁行政机关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或变相配置给其他非法定行政执法单位实施。清理、规范现有行政委托执法,纠正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委托其他单位实施的行为。制定政府规章,解决委托执法体制上的障碍。

各行政执法机关配合。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局牵头。

十、进一步完善落实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继续推进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建设。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严格执行已经公布的裁量阶次制度,并在行政处罚决定中说明裁量的理由,行政处罚决定要向社会公开。

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机关。

十一、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重大决定要由领导集体讨论作出。变卦已经做出的行政决定,要经过领导集体讨论。所有执法案件目录要向同级人民政府备案,涉及的行政强制、行政确认和重大行政处罚的决定文书要向同级人民政府备案;下级政府的所有执法案件目录要向上一级政府备案,涉及的行政强制、行政确认和重大行政处罚的决定文书要向同级人民政府备案。

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机关。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查阅,所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判决、行政确认和行政复议要建立卷宗。对相对人的基本情况、有关监督检查记录、证据资料、执法文书等应当立卷归档。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维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应当为查阅提供方便。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行政判决、行政确认和行政复议卷宗实行评查。

责任单位:各行政执法机关。

十二、加强基层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方法,切实解决基层行政复议工作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够、经费缺乏的实际问题,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基础建设。推进行政复议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审查,依法加强对与行政复议申请有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要积极探索建立简易顺序解决行政争议。

责任单位:区政府法制局。

十三、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各镇办。研究依法行政工作存在问题与不足,制定切实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人员,采取有效措施,使本区依法行政工作明显改进。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8

论文摘要:基层公务员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基石作用。针对基层公务员处于培训薄弱环节的情况,四川省2007年实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采取“类别化+带动式+效益观”的培训模式,大规模培训乡镇、街道、执法一线等基层公务员,基层公务员能力素质明显提升,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基层是我国政权的基石,基层公务员是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其素质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好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而基层公务员培训长期处于薄弱环节,据四川省人事厅2007年在368个乡镇进行的“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调查”显示, 90%的基层公务员认为培训机会少, 5%的基层公务员在近三年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培训。针对这一情况,四川省人事厅2007年开始在全省实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计划,拟到2011年,将全省基层公务员轮训一遍。在实施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时,探索采取“类别化+带动式+效益观”的培训模式,即对基层公务员分类设置课程,以重点干部培训带动全员培训,用效益化观念管理培训。经过两年的探索,四川基层公务员培训成效初显。

类别化设置课程——建立个性化、针对性的内容体系

基层公务员由于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不可能采用一个模式设置培训内容,有针对地设置培训内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科学划分类别。针对基层公务员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的情况,按照“业务相近、能力趋同”的原则,根据管理级别、岗位性质、工作要求的不同,将基层公务员划分为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执法部门三类,分级次、分条块实施培训;二是分类调查需求。2007年,四川省人事厅开展的“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调查”,对成都、泸州等14个市州、42个县市区、321个街道办事处的公务员采取书面问卷、座谈会、个别征求意见等方式,对乡镇干部、街道社区干部、一线执法干部分别进行培训调查,掌握了他们的不同需求和愿望;三是区别设置课程。在培训需求调查基础上,针对基层公务员培训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构建了“3+X”培训内容模块,即以重大时政理论、群众工作能力、突发事件应对三部分内容为三类基层公务员通用培训课程。在此基础上,根据三类基层公务员的不同情况,分别设置个性化内容。乡镇干部以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与实用技术、农村工作方法与艺术为主要培训内容;街道干部以社区服务、城市综合管理、城镇工作方法与技巧为主要培训内容;一线行政执法干部以相关政策法规宣传解释、执行为主要培训内容,并根据需求适时调整内容,构建起一个相对稳定、动态调整的培训内容体系。

带动式实施培训——建立有重点、全覆盖的培训格局

以领导带一般,推动乡镇干部培训。在乡镇基层公务员培训方面,省上主抓镇长、副乡镇长等领导干部的培训,各市州、县市区主抓一般干部的培训,形成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2007年四川省人事厅实施“千名乡镇长培训工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基层领导执行力、沟通协调与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工作心理调适”等为主要内容,利用两个月时间,集中举办8期培训班,培训1005名乡镇长;2008年对甘孜州325个乡镇的乡镇长轮训了一遍,这是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首次大规模乡镇干部集中轮训;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人事厅围绕灾后恢复重建,举办了“生态修复与林业可持续发展”、“损毁水利工程修复整治”、“灾后重建规划建设”、“灾后集中安置点管理”4期专题班,培训基层领导干部400余人;成都市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主题, 2005至2006年对全市222个乡镇的党政正副职、6201名乡镇干部轮训了一遍;2008年围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以“基层干部统筹协调能力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为主要内容,培训乡镇干部280余人;广元市开展“现代农业与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城建与国土管理、和谐社会”五大专题培训,举办培训班37期,培训乡镇干部5470人。通过抓领导培训,带动了乡镇公务员培训工作全面开展。近年来,四川省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在全省公务员中开展学一门考一门的在职培训,已培训考试依法行政、WTO知识、行政许可法、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公务员法知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科目,包括乡镇干部在内的150余万人次公务员参加了培训。

以试点带全面,推动街道干部培训。基层公务员培训处于薄弱环节,而街道办事处公务员培训又是薄弱中的薄弱。为破解难题,四川省人事厅于2008年启动街道公务员培训试点,首期在乐山市、攀枝花市试点。乐山市试点呈现“研讨解决实际问题、互动参与教学”两大特点,开设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基层信访和处置突发事件、社区服务等课程,聘请城管局、政法委、信访、人事、劳动、民政等部门领导授课,讲问题、讲案例,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学后即可用、用则有效果。乐山市对市中区所辖4个街道办事处50余名公务员进行了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攀枝花市连办6期培训班,街道公务员及社区工作人员700余人参加了培训,并编辑了专门的“乡土教材”,内容涵盖社区各个方面,同时建立了社区人才培训登记制度,作为任职、晋级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依据。今年,四川省人事厅在总结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开街道公务员培训工作。

以骨干带一线,推动基层执法人员培训。行政执法一线公务员主要集中在公安、工商、质监、城建、交通等行业,四川省人事厅通过指导各市州、行业主管部门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班,带动行政执法一线公务员的全员培训。攀枝花市实施“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全员培训工程”,以城市监察、农业执法、交通稽查、公安干警为重点,对全市7600余名执法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依法行政脱产集中轮训;省工商局实施“全省工商所长培训工程”,连办3期,培训240余名基层工商所长;省地税局实施“税收执法人员骨干培训工程”,培训科级业务骨干500余人;省质监局实施“质监行政执法人员轮训工程”,培训3900余名执法人员;省药监局实施“药监执法科(股)长培训工程”,培训680名执法一线干部。目前,全省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已形成制度,基本做到每五年轮训一遍。

效益化管理教学——建立科学化、实效性的管理模式

强化体验式培训,促进学用结合。培训中大量采取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法。四川省人事厅在“千名乡镇长培训工程”中,借鉴国家公务员东西部对口培训的做法,培训地点设在成都市,将成都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作为培训“教材”,请专家讲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参观三圣乡“五朵金花”成功案例,让学员现场体验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的做法、经验和成果,增强培训吸引力;乐山市在街道公务员培训试点中,大胆探索“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集体研讨”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模式,抛出解决突发事件、化解群众纠纷的具体案例,学员参与踊跃,教师点评精当,课堂气氛热烈,学员收获颇大;广元市在开展旅游经济、城建国土管理培训时,融入广元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实践,融入解决创建活动的实际问题,边学边用,达到了学用结合、以学促用的目的。

深化专题式研讨,解决现实问题。对培训不贪大、不求全,坚持实施“专题式、模块化、研讨型”教学。多办短、平、快的专题班、特色班、每期培训围绕一个主题,讲透一个问题,探讨一种办法,破解一个难题,扎扎实实地提高公务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川省人事厅、建设厅举办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专题培训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从规划解读、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省地税局在实施“税收执法人员培训工程”时,设置办税服务、税收征管、反避税、稽查、统计分析五大专题,分类设置课程,每类培训从破解1-2个难题入手,讲问题、讲对策、教方法,培训效果良好。

注重效益化评估,检验培训效果。提升能力、增强实效是培训的核心。为检验和集聚学员培训成果,在基层公务员培训中推行“双带来、双留下、双带走”的培训效用评估办法,即:培训前带案例来、带着目的来;培训后留下体会文章、留下合理化建议;培训后带着考核结果走、带着成果走。省质监局在质监执法人员培训中,开设学员论坛,每位学员上台演讲、畅谈体会,碰撞智慧火花,汇编文集,集结并扩大培训成果;在“千名乡镇长培训工程中”,学员对“三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整理以后及时报告省委、省政府作决策参考,尤其是关于加大对偏远地区农业项目投入、防止新增乡村负债、构建基层工作激励机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等建议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正研究落实。

基层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启示

启示之一:培训要从精英型走向普及型,体现全员化。以往培训,把最好的教育资源主要放在领导干部和少数重点培养对象上,造成干部教育培训机会不均和教育资源浪费。《四川省公务员“十一五”教育培训规划》指出,“十一五”期间将全省基层公务员轮训一遍,每位公务员每年脱产培训不少于80学时。严格实行培训登记,建立“三个不”的培训前置条件,即:新录用公务员不初任培训不任职定级、拟提拔干部不任职培训不提拔、不完成培训任务年度考核不评优,这些措施促进了全员学习。

启示之二:培训要从短视型走向长远型,体现社会效益性。基层公务员培训是一项智力投入,要求以社会效益的形式作回报。而培训的社会效益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少单位领导认为,基层行政工作大多属事务工作,培训与否都能应付,比较关注眼前工作是否能推动,而忽视干部学习对单位长远、对整个事业的促进作用。四川把数量庞大、相对“弱势”的基层公务员纳入关注视野和培训范围,启动实施五年“基层公务员轮训工程”,把培训当作铺设基层公务员发展前途和成长的福利事业来抓,促成“培训提升人才、人才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9

2009年交通局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把我局打造成学习型、和谐型、服务型机关,培养和造就一支业务精良的交通队伍,促进我局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根据年初制定的职工培训工作计划,加强了全局中层干部和重点技术岗位人员的教育培训。现将全年职工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2、为了提高局干部职工的知识层次,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我们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电大和成人自考的学习。目前局49名在岗职工已有30人达到专科水平,7人达到本科;现有在读专科职工1人、在读本科职工9人,局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升。

3、继续抓好干部职工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今年综合各部门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分别于组织路政、海事执法人员对法律基础知识和交通执法有关知识参加培训。通过执法培训,执法人员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行政执法人员能够深刻领会法律法规的内涵,将法律法规和现实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力推动了交通执法工作的开展。

4、为强化交通力量,提高公路建设水平,为××交通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今年继续组织人员参加省、州、县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相关知识培训班,对行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特殊岗位工作人进行培训,今年培训面达到87.7,职工教育总培训经费达97829万元,占工资总额的8.5。

通过以走出去的形式,学到了新的知识,对交通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保证,进一步提高了交通工作质量和交通队伍素质。通过培训,对大家的思想触动很大,思路受到启发,视野得到扩展,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也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以及我们在交通工作方法方面的缺陷情况,大家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理清了思路,也激发了做好交通工作的信心和干劲。

二、加强干部廉洁从业培训,发挥预防作用

交通是高危行业,干部的廉洁直接影响着交通整个系统的廉洁,加强廉政建设、倡导廉洁从业就显得意义重大。 2、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加强了对干部和职工的廉洁教育,主要领导亲自抓廉洁教育工作,组织全体职工参加廉洁教育培训,共参培51人,153人次。对如何规避风险、防止违规违纪、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筑起防腐的防火墙,促进交通建设项目优质、高效、廉洁地进行,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总结今年职工教育培训情况,我们认为:

通过培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又让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为以后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保障和丰富的经验。提升了交通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了交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为加强建设农村公路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培训量还需要加大,培训内容还需更贴近交通行业建设的实际需要,今后,我们要在培训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与培训作为一项固定任务来抓。

通过一年来对局中层领导干部、重点岗位人员教育培训的职工培训,达到预期的教育培训目的,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在全局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全体干部职工自身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交通工作的开展。在以后的职工教育培训中,还要加强培训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避免培训的形式化、说教化,真正发挥培训的职能,收到培训的成效。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10

[关键词]党校文化;干部培训;积极作用

党校历来是培育干部和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主渠道和主阵地。近年来,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大量的培训干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党中央十分重视党校建设,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的党校的规章制度,促进了各级党校建设,使新时期党校建设日益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我们认为,在加强党校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把党校文化建设提上日程。“党校文化”概念的提出,是适应新时期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要求,以及新的国际格局中执政党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党校的政治优势和特色,努力建设学习型、发展型政党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需要。

一、党校文化的特色

各级干部从工作实践到党校学习锻炼的过程,就是经过实际工作考验,并在党校文化的引导、感染、熏陶和启发下,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执政理念及高超的执政本领的过程。党校文化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是党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党校的生命所在,也是党校重要的教育资源。

从革命战争年代至今,党校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培训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特色和传统主要包括:

(一)党校文化具有突出的政治优势。党校姓“党”,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之下,党校教育以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为目的。特别重视对干部学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政治理论、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党性修养等方面的培养和培训,其中,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更是党校的核心课程。培训的目的之一是在政治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全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性。

(二)党校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优势。党校在思想上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和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

(三)党校文化具有强大的集成优势。从中央到县级以上地方党委都设立了由各级党委直接领导的各自独立运作的党校,同时,上级党校对下级党校有密切的业务指导关系。因此,全国党校集成为一个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大系统,系统内部形成了网络状、连锁性的教育格局,资源共享度较高,能为各地各级干部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灵活、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够满足广大干部提升综合素质和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需要。不仅如此,党校还与行政学院系统的组织“联姻”,耦合互动,形成了强大的培训优势。

二、党校文化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党校文化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党校文化又是干部教育培训的资源载体。党校文化反映党校的价值取向,党校文化建设是新世纪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党校可以通过文化建设,搭建平台,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干部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党放心、群众满意的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同时,通过党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功能,将健康的、先进的文化从校园辐射到社会,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党校文化对营造干部教育培训生态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坚持改革创新,把党校文化作为党校教育活力的不竭源泉

党校文化建设,必须围绕干部教育培训而展开,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创新内容,坚持改革创新,把党校文化作为党校教育活力的不竭源泉。

党校文化教育要符合党的事业需要,满足干部成长的需求,坚持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这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随着干部培训需求、培训渠道、培训手段等多样化的变化,党校文化教育面临着很多挑战,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步伐,深入研究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文化教育规律,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别的干部,开设不同的班次、设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不断增强党校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深入开展“两个规律”研究。研究和把握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是做好党校文化工作的重要前提,研究和遵循党校文化教育规律是促进干部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以服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两个规律研究。要进一步研究党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教学规律、发展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进一步研究领导干部成长的素质能力结构和周期特点,深刻把握两个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努力为深化党校文化教学改革、推动党校文化事业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实践证明,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党校文化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通过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强干部战略思维、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拓展培训等形式,不断增强干部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的能力。通过体验基层、现场模拟等形式,不断增强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好机关工作的能力。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法,用案例式、模拟式教学方式加强素质能力教育,用讲授式、研讨式教学方式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体验式、辩论式教学等方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11

关键词:改革创新 基层党校 培训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63-01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教育,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校培训教育功能发挥得如何,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从目前党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党校工作有加强、有进步、有成效。但无论从党校内部还是从党校外部来看,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校应有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不健全、不规范、不协调的问题,势必影响党校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甚至会影响党校的长远发展。面对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充分发挥党校的培训功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彰显党校教育特色,着力解决教学内容不规范的问题

党校既然是学校,就要遵循教育规律,既要遵循一般的教育规律,又要遵循党校教育的特殊规律。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因此,在实施教学新布局过程中,要把党校教学的重点放在能力建设上来,改变目前偏重于政治理论培训的状况,加大领导技能培训的分量。也就是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的教育,如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党性教育等方面内容的课程,各个主体班次都应列为必修课,而对于着眼于培养干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而开展的各类新知识、专业知识的培训,则按照因地制宜、“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提出原则性教学目标要求,从而形成适合各层次干部培训的生动活泼的教学体系。

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解决教学科研骨干匮乏的问题

高质量的干部教育培训,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党校培训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党校教师的特殊要求。党校教育作为党的干部教育,有其特殊的需要、特殊的内容、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方法,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党校教学和教师队伍都具有特殊规律,不能照搬一般国民教育的作法。

但从目前基层党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来看,无论是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还是年龄结构,都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能力和水平不相适应。这也是党校培训吸引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一是在充分发挥现有教师作用的同时,大力引进人才,采取措施重点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积极为教师创造外出考察、学习和参加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水平。三是充分利用社会各种教育资源,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聘请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作兼职教师,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进一步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三、创新教育培训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校教育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一定以“实事求是”作为党校的学风和校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求党校的教学必须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方针和方法,就要求教师的“教”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员的“学”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党校教育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学员是党校教育的主体,一定要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这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为此,教学方法上要改变传统的“主入式”为“互动式”,变“单一型”为“多样化”。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媒体,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组织学员观看录像,收看著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等,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增强培训的效果和感染力;采取“请进来”的办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请先进人物、优秀企业家进课堂,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报告、讲专题,现身说法,使培训内容和形式更加具体化和富有针对性;还可采取“走出去”的培训形式,在各种层次的主体班上,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员赴外地观摩考察,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受到启发。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和热情,提高培训质量。

四、建立健全培训激励机制,强化学员学习动力

提高干部培训质量,不仅取决于党校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取决于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内在动力。目前干部参加培训的兴趣不浓,学习的动力不足,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干部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能力的提高,要靠知识的积累,学习的重要性,人人都明白。新形势 、新任务,对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个道理大家也懂。但一些干部对进党校培训持无所谓态度,学习上缺乏紧迫感,学习态度不端正,精力不集中,应付差事。这种状况,必然导致能力“恐慌”,使我们的干部无法承担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为此,必须建立一套促使干部自觉加强学习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学习借鉴外地在这方面的一些好办法,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干部队伍实际的新办法,尽快制定一套严格学员管理,将培训与使用挂钩,有利于激发干部提高理论素质和执政能力的刚性规定,切实将干部培训列入干部任免奖惩程序,这样,干部的学习热情才会焕发,培训效果才能提高,中央提出的“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加强培训,年轻干部经常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的干部培训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党校是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同时又是培养领导干部的学校,执政党就这么一所学校,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它办好。作为基层县级党校,我们一定坚持党校姓“党”和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以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为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充分发挥学员在党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干部的执政素质、能力、本领和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国栋.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J]. 党员干部之友,2008,10:16-17.

[2]杨铁军.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工作[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3:180.

执法培训论文范文12

【关键词】警察 执法能力 构建 教育训练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011-02

如何提高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既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构建科学的警察执法能力结构模型,不断创新教育训练模式,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一 当前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现状

目前,公安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体系完整、层次分明、职能明确、形式多样的民警教育训练格局。但从近几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育训练的理念、内容、方式等各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应引起充分重视。

1.对“教育训练”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

“教育训练”是两个概念的结合,“教育”与“训练”的指向不同,涵盖的内容也有区别;教育偏重于文化理论知识的传授,训练则是指技能和体能等方面的培训。之所以首先强调教育和训练的不同,是因为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教育、训练混为一体,从而导致重教育轻训练的后果,警务理论与实战相脱节;而该训练的内容却总是轻描淡写或流于形式,仅得些皮毛。显然这种教育训练模式已远远落后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公安工作的要求。

2.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导致针对性不强

通过分析近几年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的得失,发现指导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偏差。过多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另外,对基层民警执法中存在的能力弱项,缺乏系统的调查分析,忽略了参训学员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他们已有的法律知识、警务理论和实践经验,致使教学与公安实战存在差距,对警察的执法活动和警务工作缺乏明显的指导作用,针对性不强。

3.教育训练模式偏离了能力培养的目标

以岗位职业能力和执法需求为核心的公安教育工作,由于对“加强公安机关规范化执法,提高警察综合执法能力”的要求存在着一定模糊认识,加之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训练计划,因而在课程设置、内容选取和教学模式设计等方面,各公安院校各行其是。有的直接套用公安学历教育模式,以知识传授为核心,忽略了技能的培养;有的采用岗位培训的模式,以“缺什么、训什么”为主,技能训练过于单一,致使学员的综合执法能力训练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严重偏离了警察能力培养的目标。

4.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有效性,师资力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第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近几年虽然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有了较大改革,积极尝试“案例评析”、“情境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观摩教学等手段;但由于使用的目的不明确,时机不适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升。

第二,师资力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目前公安院校教师多数是刚从院校毕业的,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欠缺。而聘请的教官虽然实战经验丰富,但是理论知识欠缺,难以将实践经验予以总结、提高;加之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实际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如何创建符合民警教育训练规律,适合公安机关实战需求,提高警察综合执法能力的教育训练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二 警察执法能力的构成

从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来说,警察的执法能力也就是警察的职业能力。它是由“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殊能力”构成的,其中行业通用能力和岗位特殊能力属于专业能力的范畴。

1.警察执法核心能力

它是警察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适用于各个警种岗位,是伴随警察职业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

第一,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它既是警察的基本发展能力,也是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手段。

第二,社会能力,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是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奉献与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警察执法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警种岗位通用能力

它是警察履行不同警种岗位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概括而言应具备三大基本能力:公安信息化应用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规范化执法能力。这三大能力构成了当代公安民警的基本能力素质结构。

第一,公安信息化应用能力。(1)能够实现信息高度共享。由于公安信息化开启了信息智能研判,能够有效地对现有信息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了信息高度共享,已成为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管理以及有效主动侦查、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杀手锏。(2)它是公安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必然。公安事业要有新发展、新突破,就必须要有公安信息化作支撑,特别是在加强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和视频监控技术等侦查破案支柱建设上更离不开公安信息化。(3)为破解公安事业发展的难题提供了途径。一方面解决了警力严重不足问题,通过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既可为基层民警松绑减负,又可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另一方面解决了经费严重不足问题,通过“公安网络协作平台”、“情报信息平台”等,可以实现网络查询信息、网络串并案以及网上追逃等,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地增强了警务效能。

第二,群众工作能力,是指运用沟通交往、调查研究、说服表达等职业社会能力而达到职责目标的能力。它要求警察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全体警察的必修课。

第三,规范化执法能力,是警察完成特殊岗位目标所必须具备的行政和司法能力,强化规范化执法能力的训练,核心是“规范”,要不断强化警察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增强规范执法理念,严格规范民警在执法中的言行和程序运用,进一步提升规范化执法的能力。

3.岗位特殊能力

它是指公安机关特定岗位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是不同警种和部门履行职责并完成岗位目标所应熟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如刑事办案能力、治安行政能力、应急执法能力等。

三 警察教育训练模式的创新

1.树立正确的指导理念

第一,培养目标应与岗位需求的有机结合。民警教育训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突出的针对性和较强的实战性,为此模式的设计应始终围绕提高警察执法能力这一主题,将培养目标与警种岗位能力有机结合,筛选出与公安实战需求有直接关联,并且使用频率较高的知识内容;突出警察综合执法能力培养,构建起科学、实效的民警教育训练体系。

第二,突出“一警多能、综合执法”。警察执法能力是警察实施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所必须具备的特殊能力,是其政治素养、法律知识、公安业务、警务技能、执法态度以及各种工作方法和社交能力的整合。随着公安执法工作的日益严峻和警务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察必须具备“一警多能、综合执法”能力;为此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警察执法能力多样性、复合型的特点,以及对新技术、新装备应用的拓展需要。

第三,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模式的设计应打破传统的“课堂为主、教师中心、灌输驱动”模式,代之以“课堂与实践并重、实践为主、学习者为中心、探究驱动”的教学模式。

2.合理选取培养模块

按照警察执法能力的构成要素,结合模块化教学的要求,对警察教育训练的模块进行合理的选取。

第一,基本能力模块。本模块有八个训练课目:公安群众工作能力、公安调查研究能力、公安沟通交往能力、公安说服表达能力、公安应用写作能力、公安基本勤务能力、公安信息化应用能力、公安通信基本能力。

第二,侦查能力模块。本模块有五个训练课目:受案立案规范、现场勘查、案件侦查、侦查措施运用、常见案件的侦查。

第三,治安能力模块。本模块有五个训练课目:治安案件办理规范、派出所警务规范、社区警务建设、社区治安管理。

第四,应急处置能力模块。本模块有四个训练课目:“110”接处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操作、常见警情处置、重大警情的处置。

第五,综合能力训练。本模块有五个训练课目: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打击组织、反恐防控、社会丑恶现象治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构筑科学的民警教育训练体系

第一,根据警察执法能力和警种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公安执法的标准和警务工作要求,针对警察执法能力的构成要素,将课程分解成若干教学模块;再按照各类警种培训班的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的主体内容和层次定位。使培养目标、能力结构与教学过程之间,建立直接、清晰的对应关系,充分体现民警教育训练应用型的特点。另外,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时,使专业实践与执法技能的训练课时,基本保持在总学时的50%左右。

第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参训民警的特点,充分运用讨论交流、案例评析、模拟情景、综合演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策划和导演作用,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练”与“战”的良性互动和有机结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演示、评卷阅卷等;借助公安网和校园网,开拓网络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能。

第三,模块化合成训练。针对不同警种所需岗位技能的要求,突出实践教学的成分,按照公安机关警务工作和执法办案的程序,将教学内容开发成不同的模块,并在各个模块的基础上,精选出各类典型案(事)例,创设贴近实战的教学场景,将各个模块涵盖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临场实战能力。

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提高警察执法能力,不断进行民警教育训练模式的优化,才能有效促进现代警务机制改革,优化警力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公安实战和公安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