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时间:2022-03-12 18:29:53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1

(淘宝开店天猫电商必读,决战大数据时代必读,国内第1本将大数据与电商完美结合的权威之作!)

购买推荐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京东商城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电商大数据:用数据驱动电商和商业案例解析》重点介绍了电子商务数据驱动的理论和商业案例。作者具有丰富的电商团队数据化管理与运营经验。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主要介绍了电子商务的战略、战术和数据驱动的思想,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电商模式;虽然上篇皆是从宏观层面切入,但是基本都使用了定量的描述方式。中篇介绍了数据如何产生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主要包括建立数据化体系的方法、广告的投放策略、艺术设计与数据驱动的融合。下篇是大数据案例,主要包括量化管理客服团队、大数据供应链管理、大型促销活动节点管理、客户“怪诞”行为研究、CRM及基于网络爬虫调整架上库存。

在《电商大数据;用数据驱动电商和商业案例解析》的目录中给出了200组客户67个维度指标的真实数据,这些源数据是非常珍贵的资源,为客户行为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

《电商大数据:用数据驱动电商和商业案例解析》适合独立B2C商城的高管、各种电商平台的店长和数据驱动相关从业者使用,也适合作为在校电子商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2

1. 引言

2.电子商务与系统集成概述

2.1 电子商务的概念和本质

2.2 电子商务系统集成的概念及含义

2.3 电子商务的组成要素

3.电子商务与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

4.1 传统电子商务业务流程(EDI电子商务业务流程)

4.2 企业电子商务业务流程

5.实现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和流程再造的前提—系统集成

5.1 系统的特性

5.2 电子商务的工作平台——网络

5.3 电子商务子系统

6.电子商务系统关键技术

6.1 技术体系构架

6.2 EDI关键技术

6.3 电子商务关键技术

6.4 电子商务技术上的问题

7.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的解决方案

8.结束语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的组成、业务流程、系统框架和关键技术等,着重研究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系统及其应用,分析了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的集成框架并举出实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系统集成 EDI 网络 信息

:7000多字

有参考文献

高才生的作品

15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3

论文摘要:结合湖北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阐述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工作方法。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性电子资源迅猛增长,电子资源在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及发展中也逐步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湖北大学图书馆这几年加大了对电子资源投入的力度,大幅度增加了电子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在馆藏结构方面都作了重大的调整和建设性的重组,有效地加快了湖北大学前进的步伐。

1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

“十一五”期间,湖北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按照“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相结合,中外文图书和中外文报刊相结合.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馆藏结构,逐步构建与学校学科建设相适应的馆藏体系和馆藏特色,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水平。力争到2010年馆藏纸质图书到达210万册.净增45万册.平均每年增加9万册;电子图书在现有53万种的基础上增加47万种,到达100万种.电子期刊2万种:保持纸质中外文报刊的适度增长.到达4000种左右:引进各类电子数据库10个左右.特别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2~3个国外大型文献数据库.使数据库总量达到2O个以上。把图书馆建成文献资源配置合理,服务手段方便快捷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2电子文献资源的订购原则

电子文献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一部分.电子文献的采集同本馆其他类型的文献相互协调补充共同发展。虽然电子文献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印本文献也有它特有的属性和功能,因此图书馆印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并存的局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我们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实际需求制定出总体的采集计划,有计划、按比例地收藏印本文献和电子文献,使二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理的文献。

由于电子文献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电子文献的引进方面,除了遵循印本文献的采集原则外,我们还制订了一些特殊的引进原则。

(1)符合学校教育科研需要。在选择电子文献时,优先保证重点学科,同时,还考虑向我校一些收藏比较薄弱的学科倾斜。

(2)对数据库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在决定是否购买某个数据库之前.一定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具体方法是争取一段时间的试用,并请数据库商进行培训。在试用期内,安排专人了解该数据库的质量和特点,同时考察数据库的使用统计,了解读者的利用情况。我馆成立了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牵头,文献建设部、技术部、咨询部的工作人员组成的阳光采购小组.负责调研和评估。

(3)新增数据要求出版商提供一定时问的试用,听取读者的反映。

(4)对已引进的数据库,听取读者的反馈意见,对数据库的使用统计报告进行分析,个别使用效率不高的数据库进行调整。

(5)通过集团采购等方式,做好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的协调采购.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集团采购是近几年国内电子资源采购的一种新模式,其优势在于多家联合与数据库商进行谈判,可以争取到比较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与技术支持,避免各家在重复谈判上花费过多的时问和精力。我馆积极参加教育部及湖北省组织的集团采购。

3加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在数字化的时代大潮面前.没有特色的图书馆是没有生命力的。在网络环境下,特色就是图书馆的生命和竞争力,没有特色资源,资源共享就失去了优势。湖北大学图书馆已经确立了特色兴馆的办馆战略。我馆的特色数字馆藏主要有:

自2002年起.我馆已着手对部分红楼梦刊物和研究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加工.初步奠定了特色自建数据库的基础,还在注意保护各类资源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数字化加工平台,积极开发数字化文献资源.进一步完善红楼梦特色数据库:利用TRS雷达信息采集系统.在网上采集了3个专题信息库:另外我馆与校研究生处进一步协商。争取早日利用论文提交系统来收藏我校的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参与湖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建设,建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随书光盘系统。

4电子资源引进的试用评估

经过试用,对电子资源的内容、检索系统及功能、使用率和点击率、价值与成本、出版商和数据库商的服务等这些客观冈素进行综合评估后,再决定是否选购,将大大减少订购的失误风险。试用数据库能够在一定期限(一般为3个月)内免费提供使用,丰富了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读者能够检索、浏览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再加上电子资源库试用大多采用IP段网上登录式,并不占用太多图书馆的存储资源。冈此,电子资源试用对图书馆、对读者而言都是有利无害的。

那么对电子资源的试用,我们馆有一套规范的试用流程:试用信息获取一开通试刚一宣传培训一分析评价。即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电子资源的试用信息:由图书馆相关技术人员同商家联系开通试刚,目前试用电子资源的开通访问方式主要是提供本单位的IP段网上访问;后由参考咨询部配合做些宣传工作,如在图书馆主页上试用通知,配合商家广贴宣传单,请商家的培训师开专题讲座,电话通知各院系等。同时在网书馆主页上对于每一个试刚的数据库一定要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数据库收录范围、收录重点、文献量、检索功能、访问方式、结果输出方式等;最后由图书馆的阳光采购工作组成员对试用电子资源的内容、检索功能、使用效果、性能价格比、数据库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还可以同其他同类型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写出评估报告,供馆领导购买决策时参考。试用数据库试用期满后,对不需要继续试用的及时从列表中清除.对有购买意向,并且还需要继续试用的则联系商家要求试用期延长。

5电子资源的宣传和培训

电子资源的价格很高,使用次数越多,可以说是资源利用率越高,平均使用成本越低。因此提高利用率是图书馆应该追求的目标,重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培训是十分重要的。

5.1电子资源宣传

我馆为了提高利用效率,编写了数据库指南,包括数据库的功能、学科范围、访问年限等.编制了一些有关数据库介绍和使川方法的宣传单;另外与数据库厂商联系,将一些电子资源宣传资料放到图书馆的明显地方,计读者自由取阅;同时也利用网络进行资料宣传,将数据库介绍和检索指南的课件挂在图书馆的主页上,让读者下载阅读。通过做好有效的宣传工作,让读者充分了解电子资源,从而吸引他们利用电子资源

5.2电子资源使用培训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4

[关键词]电子商务 定价策略 综述

[分类号]F252

随着上网人数及网上商务的急速增加,电子商务模式已被众多的商家和企业广泛采用,并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产品的经营和管理之中。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近年来逆向物流的兴起,为电子商务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定价策略,对电子商务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赢得竞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比传统商务模式,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定价策略研究现状的阐述,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讨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问题。

1 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现状

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方式,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采用单一的传统定价策略为产品定价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情况,尤其是对竞争环境下价格敏感性很高的商品。目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1 两种商务环境下零售商定价策略的比较研究

互联网的出现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零售商通过网络在线方式向最终用户销售商品(以下对此类零售商简称为电子商务零售商),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需要的商品。一般情况下,电子商务零售商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售后的送货服务;传统零售商(未采用电子商务方式销售商品的零售商)则在商店向消费者交付产品,至于产品如何运输主要是由消费者自己解决。鉴于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在经营管理上的诸多不同,众多学者列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

1.2 商品由静态定价策略向动态灵活的定价策略转变

Internet的兴起与网上商务活动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商品定价策略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不再适用,特别是对那些季节性强或紧跟时尚潮流的商品。与以往商品的静态定价机制相比,动态的灵活的商品定价策略更加符合商品市场实际,能够根据市场实际情况的变动为商品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从而赢得顾客,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1.3 由一般商品的定价策略向具体商品的定价策略转变

以往电子商务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大都具有一般性,而忽视了对特定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商品定价问题研究的深入,为了制定更为符合产品自身特征的价格策略,针对特定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成为热点。当前,研究的焦点主要是耐用品与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

1.4 双渠道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

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在利用实体店从事传统销售的同时,积极开通网上商店发展其网络销售渠道,即双渠道经营模式。与主要是满足产品的即期市场需求的实体店不同,在网络销售中,顾客先下订单,然后企业按照事先承诺的交付时间送货给消费者,即满足产品的远期市场需求。目前研究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企业利用双渠道模式如何在竞争情形下制定商品的价格策略。

1.5 基于电子商务的逆向物流定价策略研究

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虚拟性容易造成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极易发生由于实际商品与订购商品不符而造成的退货,而退货政策对于电子商务供货商来说是一个利益权衡问题。优惠的退货条例是被证明了可以增加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有力武器,促使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其商品,从而增加供货商的收入,但优惠的退货政策也必然会增加退货量和经营成本,减少供货商的收入。因此,研究电子商务市场逆向物流退货政策中的最优定价策略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定价策略文献综述

2.1 两种商务环境下零售商定价策略的比较研究

考虑到两种商务模式存在的价格竞争对商品定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定价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如Druehl(2001年)等研究了两个分别采用网络销售渠道和传统销售渠道的企业在竞争时如何确定价格的问题。Pan等(2002年)基于Hotelling模型框架建立了一个纯电子商务零售商和一个电子商务、传统商务结合的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博弈模型,指出纯电子商务零售商的价格通常低于电子商务、传统商务结合的零售商的价格。国内学者蔡津和张正华(2001年)运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了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共存情况下的价格竞争问题,并结合我国开展电子商务的现状给出了几点政策性的建议。陈云等(2006年)采用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分两种情形研究了电子商务零售商与传统零售商的价格竞争行为。胥莉和陈宏民(2006年)讨论了网络环境下企业如何为其网上商店定价的问题。窦文烈(2007年)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定价区别于传统商务定价的特点,提出了三种主要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企业定价方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以及弹性价格法。陈云、王浣尘和沈惠璋(2008年)考虑电子商务实施程度对零售商价格竞争行为的影响,采用博弈模型研究了价格竞争行为。

2.2 定价策略的研究

当前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定价策略研究主要体现为:特定商品定价策略、动态定价策略、双渠道定价策略和考虑逆向物流定价策略研究。

2.2.1 特定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 目前,针对特定商品定价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耐用品与数字产品定价策略的制定上。文献分析了大部分耐用品垄断商普遍采用的定价策略,即当生产经验增长致使成本降低或市场潜能与产品价格有关的时候,降价是最优策略。Kahn(1986年)研究了理智型顾客对耐用品垄断商制定价格策略的影响。Moorthy(1988年),Balachander和Srinivasan(1998年)则研究了顾客期望在耐用品定价中的作用。郭哲等(2006年)将顾客期望考虑到耐用品定价中,以网络运营商的在线收益和在线销售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自动定价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考虑顾客期望的耐用品定价方案优于只考虑成本的耐用品定价。随后,郭哲等(2006年)在综合考虑成本和顾客期望对产品价格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定价的两个阶段,建立了相应的考虑时间、价格和顾客选择的产品销售模型。求解结果表明:该定价方法的性能要优于多周期只考虑成本的单阶段定价方法。

针对数字产品的种种特征,文献将竞争者的价格和数字产品的成本考虑到数字产品的定价中,建立了产品的销售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成本和竞争的

数字产品的定价方案要优于只考虑竞争或只考虑成本的定价方案。如利用自动智能比价系统,保证所售商品价格最低的电子商务网站――当当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此外,也有文献对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

2.2.2 动态定价策略的研究 作为市场的重要机制,合理的商品价格可以促进市场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以往单品或少量产品的讨价还价方式和交易大宗商品所采用的统一定价策略相比,动态的商品定价策略更能为商品制定最优的价格,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文献研究了基于Internet消费需求变化的动态定价问题。罗掌华等(2005年)研究了国际互联网交易中的动态定价机制问题。李为相(2005年)等研究了在竞标方需求数量不确定前提下的可分割的多物品拍卖动态定价模型并分析了基于Agent的算法实现。于少强等(2006年)从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供应商和客户企业双方灵活定价机制的运作原理及要求,建立了混合竞拍的数学模型。万福才等(2006年)提出了一种基于需求敏感的动态定价模型。熊中楷等(2007年)研究了在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在线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中,动态定价对供应链的影响。张勇(2007年)等研究了基于电子化供应链管理的动态定价问题,给出了终端销售价格随机波动环境下分散决策的最优定价策略。谢印成(2008年)等则提出了4种基于B2C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形商品的动态定价策略,即基于时基定价策略、基于市场细分与限量配给策略、基于动态推销策略以及基于三种动态定价的综合运用。动态定价策略是经济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商品定价策略。如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就采用了折扣价格策略,即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在商品原价格上给予一定的回扣,这是一种基于需求敏感的商品动态定价策略。也有企业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外观、性能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针对具有差异性特征的同种商品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如Kurzweil Applied Intelligence公司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系列不同需求深度与定价的声音识别软件版本。

2.2.3 双渠道定价策略的研究 Friberg等(2000年,2001年)通过对传统商店与网上商店的价格关系建立理论模型,并利用瑞典市场中的书籍、音乐CD方面的电子商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指出纯在线商店的在线价格低于双渠道商店的在线价格。Huang等(2003年)研究了同时拥有实体商店和网上商店的公司与单纯进行网络销售的公司竞争时的定价策略。潘伟等(2020年)以实体店和网上商店两种销售模式通常共用一个订货渠道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为背景,研究了拥有实体店和网上商店公司的最优订货策略、最优的价格调整次数问题,推导出了不同时期的最优定价策略并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价格调整次数未知与已知两种情况下的最优决策。目前,如联想、惠普等电脑生产商大都采用实体店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的方式销售电脑产品和为产品定价,从而赢得发展和利润空间。

2.2.4 考虑逆向物流定价策略的研究 针对近年来逆向物流的兴起,电子商务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制定合理商品价格策略以及高效率地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问题,不仅被电子商务企业管理者所重视,更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专家所关注。国外学者Samar和Robert(2004年)通过把利润与销售量及退货量之间仅看作是线性关系,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最优定价和退货策略模型。国内学者薛顺利等(2006年)研究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商品定价与退货策略问题,给出了最优的定价策略和退货退款比例。刘长霞等(2008年)利用利润最大化模型,研究了电子商务市场逆向物流退货政策中的最优价格制定策略,并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几种典型的商品定价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建议。王蓓等(2006年)探讨了竞争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直销商关于特定市场响应参数的最优定价和退货策略。田肇云(2006年)则以厂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了在商品直销模式中退货量为随机情形下的逆向物流的价格策略及退货政策。顾晓清等(2008年)通过构建基于存在市场竞争的电子商务下定价和退货价格模型以及对一些市场反应敏感度参数的具体分析,得出电子商务领域中退货逆向物流的最优策略。随着网络交易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的电子商务网站上大都设有商品“促销区”,这往往采用的是一种低价策略。此外,越来越优惠的商品退货政策也相继出台,如淘宝网C2C平台对某些特定商品实行“7天无理由退换货”的消费者保障服务等。

4 结论与讨论

综述以上当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较多的文献集中在对两种商务环境下零售商定价策略的比较研究上,不仅从定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而且通过运用博弈分析、构建数学模型等方法从定量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研究范围局限在由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的二级供应链或直销模式中的商品定价问题,较少有文献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考虑多级供应链乃至整条供应链情形下的零售商定价策略的比较研究。同时,在商品的定价策略中考虑顾客期望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在当今买方市场下,产品供大于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并且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消费者获得产品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在商品交易市场中占据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多。因此,消费者的上网频率、风险偏好等行为因素将在商品价格制定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逆向物流在商品质量、数量及回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使得逆向物流定价策略的研究十分困难。为了降低研究难度,现有文献大多假设商品的需求及退货函数为线性函数,从而得出利润、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较少有文献研究需求与退货不确定情形下的逆向物流商品定价策略。此外,现有文献在研究商品价格策略制定的过程中单方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过高的经营管理成本,或是没有将利润最大与成本最小作为双重目标考虑到商品的定价策略中。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5

江苏省现有高等院校110所,其中“985工程”和“211工程”学校2所,“211工程”学校9所,普通高等院校43所,其余的为高职高专和民办院校。2001年9月,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JALIS)启动“数字化工程”,以集团方式采购电子资源,在江苏省内建立镜像站点,向全省高等院校提供服务。2001年9月,江苏省高校图工委与重庆维普公司共同建立的省内第一个《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镜像站点,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建成并开始提供试服务。2002年11月14日,JALIS集团购买的Springer数据库开始试用。2003年3月5日《超星数字图书馆》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镜像点建成,3月14日对外服务。2004年陆续引进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这样以JALIS名义集团采购的中外文电子资源已达到7种。

2对引进电子资源项目进行评估的现状

电子资源以内容丰富全面、更新快、易存取、统计管理简便有效等优点深受一般用户及图书馆的欢迎,但其投入经费如何,利用情况如何,怎样才能保证电子资源的高校利用和图书馆整体资源的结构优化,保证文献经费的最大效用化合合理分配,如何对电子资源的效益评估已经成为电子资源建设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国内外关于电子资源评价的研究已有约10年的历史,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于评估指标的建立、相关标准的制定、期刊评价及使用统计、读者服务满意度等方面。

2•1评估指标体系

对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或模型的研究以国内文献更为集中,国外研究一般是项目主导,因此是以实际的指标体系建设为主,而国内的探索理论居多。这方面的论文均是从不同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或采用不同的数理方法对电子资源进行评价。目前的评估指标未能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深入到资源或者学科内部,造成了评估结果表面化,不能给出一个实质性的、有用的结果,对于数据库的采购没有真正起到参考作用。并且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定量性指标太少。现在对于电子资源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出现了电子计量的概念和实践,但是评估指标仍然以定性指标为主,指标值不是YES就是NO,缺乏可比性;即使是定量化指标也因没有确定同样的比较单位和环境,事实上也造成了定量指标的不可比性。

2•2使用统计数据的方面

对电子资源的评估,首先与其利用情况的统计信息密切相关,关键是对电子资源利用的各类网络统计数据的规范化采集与分析。目前,对使用统计数据最基本的获取方法是利用数据库商提供给图书馆的日志统计数据。目前数据库商提供的使用统计数据虽然很大部分是按COUNTER标准提供,但提供的数据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库商的统计报告不能提供详细的统计信息;(2)数据库商的统计报告无法进行相同标准的横向比较;(3)数据的可靠性;(4)一些数据商不能提供任何统计报告。

2•3读者满意度方面

通过纸质和Web的调查问卷获取用户的满意度是获取电子资源利用统计数据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调查问卷回收的比例较低;(2)个别调查的用户群体的结构不容易被界定;(3)用户统计收集到的常常是用户总体印象和看法,而不是真正的利用统计数据。

3如何对电子资源进行评估

集团引进电子资源的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其成功与否,有赖于其组织管理机制的建立,包括组织机构、职责、交流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建立,都要有配套的实施细则与监督制度。只有合适的制度设计与安排,才能为集团引进电子资源的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完成资源共享的目标任务。

3.1评估的组织机构

JALIS集团采购的管理框架是由JALIS管理中心主导全局大政方针,并委托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负责实施具体工作。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的工作经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讨论,提交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并接受各成员图书馆的评估,如图1。(1)JALIS管理中心。JALIS的组织形式是在江苏省设立了8个学科和地区中心,形成了“省中心—地区中心—高校图书馆”三级文献信息保障网络环境。集团采购的具体工作由JALIS管理中心负责,为工作方便,设JALIS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组长)由JALIS管理中心聘任。集团采购的具体工作由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实施。(2)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根据江苏省JALIS“九五”期间电子资源建设的实践经验,经江苏省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同意,JALIS在“十五”期间成立了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该小组由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的主管资源建设的馆长或副馆长组成,主要负责与有关数据库商的接洽、谈判,对有关数据库进行评估,提出江苏省高校是否试用、以何种形式使用有关数据库的意见和建议。(3)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是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文献资源建设的专家成员,主要讨论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将数据库相关的采购意见和建议,提交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如果决定采购,将相关方案提交给JALIS管理中心。(4)成员图书馆。成员馆获取集团采购的相关信息,并决定是否采购。如果决定参加集团采购,成员馆就要认真履行承诺的协议事项,对集团采购的电子资源提供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组织参与JALIS管理中心和数据库商提供的相关培训,参与宣传推广JALIS管理中心的服务。一般来说,一个集团采购项目始于电子资源建设与评估小组,经过调查研究后如成员馆达成共识,小组就起草与项目有关的采购方案,提交省文献资源建设专业委员会审查讨论。经过认证的方案被推荐给JALIS管理中心实施。

3.2评估的内涵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后评估,是对电子资源评估体系中相对于资源采购前的预评估而进行的有关资源使用情况的评估。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后评估,是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对电子资源系统的内容、功能进行重新评估,对电子资源的用户访问情况、利用效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重新审视电子资源的质量、图书馆资源建设投入的经费、效益,并以此作为修正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科学决策依据,调整图书馆后续购买、开发电子资源的策略,向电子资源提供商提供改进服务的意见。

3.2.1选购前评估

在引进数据库时必须成立一个专家团队对电子资源进行评估,这种评估在引进前包括前期评估和二次评估两个部分。前期评估是在数据库商向集团推荐数据库的时候进行一个评估,包括数据库出版商或数据库提供商的情况简介、数据库介绍、收录的文献类型、收录文献数量、收录的年代情况、收录文献学科分布情况、被核心出版物收录情况、内容的更新速度、与已引进的同类数据库的重复情况、现有用户情况、价格模式、数据库访问方式、存档情况以及售后服务等内容。二次评估是试用结束后,在试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评估,包括内容、需求、价格、成本、检索系统、服务和使用等方面以决定是否引进以及引进时的购买方案等内容。

3.2.2质量评估

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电子资源种类繁多,质量层次良莠不齐,这要求集团采购过程中时时进行电子资源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建立对电子资源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电子资源质量评估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数据库系统的评价。从传输和使用模式、检索界面、检索功能、检索结果、辅助说明和使用统计等方面全面衡量。

(2)电子全文质量评价。主要包括:①内容是否完整,图、表、特殊符号等是否都具备;②图像和文字是否清晰可读;③文本格式是否标准,文字语句符合基本语法,行距、换行正常无干扰字符,标题明确而概括,章节间有逻辑性和连续性;④图像是否保留原始文献的风貌;⑤目录、摘要、索引、参考文献是否具备且完整、准确;⑥是否提供链接至文献内章节、参考书目、附录等;⑦信息的时间、最后修订和更新的时间、有无标注。

(3)“使用许可协议”评价。包括协议的使用限制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被接受,是否会对正常使用带来不便,是否允许馆际文献传输服务,拥有哪些永久性的权益,同时,提供商对协议的执行情况,也是协议评价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4)价格评价。与纸质和其他形式的资源相比,电子资源的价格较高。不同的电子资源类型,各有优缺点,在综合性能价格比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理的都可接受的价格。由于电子资源的特殊性,在考虑价格的问题时,还要考虑到电子资源未来升级或版本更新,是否需要额外的费用,额外费用是否合理,额外费用与版本改进所带来的服务是否合适。同时,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管理软件的升级换代所需要的费用也是非常昂贵的,都需要考虑到价格因素之内。

(5)电子资源提供商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①电子资源出版机构的规模及信誉,生产商、商是否可靠,综合实力及历史发展情况,是否进行商业化运作;②权威性,是专业的学术机构还是大学的组成部分,编辑者的个人资历、学术水平、研究领域;③客户服务水平,包括服务质量、态度、服务周期、服务方式是否能达到满意,是否能够随时处理突发事件;④免费试用期,时间的长短,试用期间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以及试用期间的服务与最终的服务是否始终保持一致;⑤使用培训,培训所需费用、培训效果、培训周期;⑥后续服务,数据库更新或新版本的持续支持能力如何,售后服务如何。

(6)整体评价。对以上各项目进行分项统计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拟购和已经采购的电子资源进行综合全面评价,确定其等级为优良、一般甚至不予考虑,然后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和经费状况决定最终购买与否。建立一个科学的电子资源质量评估体系,将有利于合理、优化地发展图书馆电子资源乃至整体资源建设,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评价电子资源的内容,确定其是否符合本馆用户需求,是否是权威性数据库,是否适合采购或续订;促进电子资源的整体优化建设,调整电子资源的学科分布,调整参考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的比例,使其结构逐步优化,更大程度地符合用户需求;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对电子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使用情况的分析,促进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的开展,使电子资源及其服务更符合用户需要,从而提高其利用率,降低成本;了解用户需求,调整建设方向和服务内容;评价相关服务,包括出版商对图书馆、图书馆对最终用户的服务的评价,这种评价对电子资源的采购以及图书馆如何开展服务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通过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价可以使传统出版物的建设得到合理调整,使传统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建设逐步结合,更科学、合理、整体化地发展图书馆馆藏。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6

Abstrac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conception model to identify the E-Readiness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Then, we conducted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six factors on e-commerce readi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industry. 179 valid data had been collected from 300 companies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reported the most positive influence to the producer services companies for their e-commerce readiness: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business activities, human resources,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business activities influence have greater impacts. However,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business process and IT resources on e-commerce readiness of producer services enterprises was not significant.

关键词: 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方程分析

Key words: production-oriented service enterprises;e-commerce;E-Readiness;factors;SEM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8-0001-05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商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己经不能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抓住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对企业进行变革,才能够继续在新的商业环境下生存与发展,免于被淘汰的境遇。

生产型服务企业作为为工业化生产过程提供各种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近几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中的主力军。那么,生产型服务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之前会出现哪些问题?什么因素会影响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就绪能力?如何识别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要素,弄清各个要素对电子商务就绪的不同影响,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生产型服务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电子商务就绪模型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一是地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因素对地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二是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因素对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研究,对企业和行业的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研究文献较少,仅有的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献还大都为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相关模型要素的适用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和假设,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各要素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影响。

1 文献综述及模型假设

文献分析表明,战略与领导、业务流程、商务活动、人力资源、IT资源和外部环境均会影响企业的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因此,本研究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成果,结合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调研,提出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六大要素构建出整合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相关假设。

1.1 电子商务就绪理论 自思科公司最早提出网络就绪(Net-Ready)的概念后,电子商务就绪的概念根据研究者的不同背景和研究目的有着不同的内容。但总体来说电子商务就绪可以认为是企业为了确保实施电子商务过程的有效性,需要根据自身的电子商务就绪水平有针对性的对企业资源进行配置,并且在战略层面进行规划,识别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而通过判断企业在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电子商务就绪程度来评估电子商务成功的可能性[1]。

国内外对于电子商务就绪的研究范围逐渐从宏观层面延伸到行业和企业组织层面[2]。在就绪研究应用方面,对电子商务就绪从研究范围内容到模型的构建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当前,一些电子商务就绪的研究是从组织感知水平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找出哪些因素将影响企业电子商务就绪。例如,Molla和Licker提出的“感知电子商务就绪模型”从感知组织就绪(POER)、感知环境就绪(PEER)两个方面进行评估[4]。Mutola强调信息是电子商务就绪中的关键部分,他们提出了包括五个维度的电子商务就绪整体工具,这些因素包括人力资源、信息、ICT基础设施、外部环境以及企业整体状况[5]。黄京华根据国内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定量的分层次的评估指标体系,包含了企业需求、外部环境和信息技术与企业文化三大类[6]。生产型服务企业以提供无形的服务或者智力资源为主营业务,高度依赖于员工的参与,这决定了生产型服务企业的电子商务就绪研究应该结合行业特征。电子商务可以优化生产型服务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资源配置,克服“条块分割”、“技术孤岛”、和“资源孤岛”现象,而财务资源、企业边界与环境也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影响[7]。目前研究者通常会关注企业战略、领导者、企业管理方式、硬件设施、人力资源、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并将各指标的得分作为评估的依据,进而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现状进行综合评估[8]。

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根据生产型服务企业的实际情况,以现有的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估体系为主要参考依据,本研究确定了评价电子商务就绪的主要形成型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因素模型。

1.2 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

1.2.1 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层面关注组织企业自身的特点对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因为实施电子商务有赖于企业组织具备一定的能力。组织各方面表现出适合进行电子商务的特征时,对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有着较大的积极影响[9]。Tornatzky等人提出的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认为,绝大多数影响因素都可以被概括为技术,组织,环境三大类因素。但由于其是一个分类框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借鉴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10]。Porter认为:“在Internet时代,忽视战略就等于丧失核心竞争力,战略定位处于所有因素中最关键的地位”[11]。电子商务战略的目的在于通过战略思考和分析,优化流程,制定战略实施计划[12]。企业只有具备不断整合、重新配置和获取自身资源的战略能力,才能响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竞争中取得优势[13] [14]。许多对信息系统的研究表示,缺乏管理上和组织上的保证是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因素[15]。由于中小企业的决策权在企业领导层,“领导层的支持是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如果缺少了领导层的支持,大多数电子商务项目都会失败[16]。Galliers和Madon也验证了领导层支持对电子商务的采纳和制度化的重要性[17]。

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1:战略与领导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1.2.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决定了企业内部间的相互关系,也决定了企业外部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所设计的内容,有助于企业完善一个合法机构所必备的规则和条例。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控制、义务、责任和权成。这些因素的动态关系决定了一个企业在面对外部世界的不停变幻时,如何使企业调整自己迅速回应并同时保持自己的完整性[18]。

在网络化之前,企业的系统缺乏集成性,Internet 的特性用来去除系统间的不相容性,以达到不同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技术集成,应用电子商务首先要求企业内部流程信息化和系统集成化[6] [19]。业务流程是一个多维系统。企业资源理论(RBV)认为,流程是开发企业资源的直接途径,企业执行各种商务流程(例如客户服务)是达到企业的战略目的根源[20]。在企业微观层面,电子商务主要面向不同的商务对象实施电子化的商务流程,如客户关系管理等流程。商务活动的信息化与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关系非常密切[21]。企业商务活动就绪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Alavi和Leidner认为企业商务活动中的知识管理和知识管理系统对企业内部信息化与外部的整合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22]。企业管理更加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而组织环境也必将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因此企业规范化的商务活动对电子商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23]。

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2:业务流程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H3:商务活动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1.2.3 企业资源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Saeed和Grover指出:人力资源直接决定了商务过程和信息技术的执行程度[24]。Wade和Hulland也认为员工IT相关的知识结构以及利用IT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是实施电子商务的有力保障,能够提高组织执行电子商务的效率;员工IT的技术技能是一种配置信息技术的高级能力,这种技能不仅包括技术知识,同时还包括利用这种知识进行企业管理的复杂的综合性能力[25]。人力资源是员工IT的相关知识、组织培训状况、员工态度的综合体现,是电子商务执行过程中最为活跃的资源[26] [27]。Molla和Licker则认为,IT资源包括一个组织的IT基础、信息化的程度、网络应用经验等[4] [28] [29]。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发展的产物,企业要实施电子商务,首先需要接入互联网,然后进行有关电子商务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活动[30]。 Park和Lee在建立电子商务就绪模型时,认为电子商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以及网上交易的安全性等问题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网上商业活动需要提供大量的公司真实信息,而且很多又是属于敏感信息,因而在电子商务交易环境中交易双方都承担了较大的风险[31] [32]。Dholakia和Kshetri在研究中也认为只有企业交易双方认为电子商务是低风险的,才会有利于合作联盟共同采纳电子商务系统[33]。作为面向电子商务交易的电子商务就绪模型组成部分,IT资源就绪这个维度重点评估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之前所必须的设备及技术。

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4:人力资源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H5:IT技术及基础设施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1.2.4 外部环境 Chwelos和Benbasat在文中也阐明,所有的理论和研究框架都需要考虑创新类型以及其采纳情景。也就是说,在研究组织对一项创新的采纳行为时,要关注该项创新被采纳的具体情景[15] [34]。Tornatzky提出的TOE框架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竞争者、资源、行业规则和与政府的关系[10]。环境是组织进行技术创新的外部因素,也是给组织带来约束和机会的外部条件[35]。Holzmulle和Schluchter则重点关注现有的政策、市场及行业就绪度等环境特征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影响[36]。实施电子商务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外部环境在电子商务交易形成之前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37] [38]。基于上述论述,提出以下假定:

H6:外部环境对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有正向显著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本文的研究架构(见图1)。

2 调研设计

本文研究模型考虑的主要构面中有战略与领导,业务流程,商务活动,人力资源,IT资源,外部环境、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参考了Mutula(2006)[5]、黄京华(2004)[6]、Janom(2009)[39]、赵晶(2006)[40]等的研究设计,各变量均得到了良好验证。所有计量项目均以Likert七级量表从评分数值1(极不符合)到7(非常符合)进行测量。量表设计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结合了本文研究问题的实际和专家咨询,也经过了两轮的预调研和分析修改。本文的各研究维度定义及量表发展简述如表1所示。

3 数据分析及结果

3.1 样本描述 本研究调研对象为生产型服务企业的管理层。参加调研的企业全部已经开展电子商务或者即将开展电子商务。问卷发放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个渠道是高校MBA学员、在职研究生班、函授学员中来自生产型服务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发放了110份纸质调查问卷,另一个渠道是安徽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电子商务分会的企业会员,共发放90份纸质问卷。此外,通过QQ、Email等网络工具在线发放问卷100份。纸质问卷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19份,有效回收率59.5%。网络问卷回收76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78.9%。有关问卷情况的其他信息如表2所示。

3.2 探索性因子分析 利用 SPSS 19.0对所有关键因素的测量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数据KMO的值为0.949,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提取公因子,经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进行矩阵旋转,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共析出6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累计解释方差达79.356%。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因子与模型中的六个维度相吻合。

3.3 测量模型评估 偏最小二乘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 PLS)是一种新型的多元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由于其在构建复杂关系时相对简单,它已经成为MIS领域研究人员从事实证研究的最佳工具之一。Ringle等人通过研究国际信息系统领域顶级期刊MIS Quarterly过去20多年发表的论文发现,PLS对于处理小样本数据非常有效,并且及时对于非正态数据、形成型指标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考虑到本研究所用样本的实际情况和PLS的上述特性,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软件SmartPLS 2.0对测量模型进行分析[41] [42]。

我们进行了测量模型的检验,根据各构面的可靠性、各构面之间的内部一致性、模型的收敛和判别效度来判别测量模型是否可接受。表4给出了复合信度系数(C.R.)、潜变量平均提炼方差(AVE)、AVE 值的平方根以及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对于内部的一致性,各变量的复合可靠性值均为0.707以上,说明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次,每个潜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0,表明测量项目对各潜变量的解释程度比误差项高,模型各变量间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此外,每个潜变量的AVE平方根均高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验证了模型各变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43]。

表5给出了各潜变量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系数和T值。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且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44]。

3.4 假设检验结果 为了研究基于前人理论提出的六项要素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是否具有显著影响,及判断假设模型的适配度,我们进行了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上述6项假设中有4项假设通过检验,得到了支持,2项假设的检验没有达到显著性,由分析结果可推估出本研究模型是一个整体适配度较好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将统计分析验证结果汇总如表6所示。

另外,由SmartPLS计算并得到的路径系数模型如图2所示,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R2值分别为0.73,说明电子商务实施效果得到了很好的解释(73%)。研究发现,战略与领导和商务活动就绪是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的重要决定因素,并且战略与领导的影响效果要强于商务活动。人力资源和外部环境也是影响企业电子商务就绪度的显著因素,但明显没有前两者的效果强。这个结果表明战略与领导不仅在企业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产生影响,还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的执行程度。同时,不同部门在商务活动中的协调程度和集成程度也影响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从而促使企业电子商务就绪。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借鉴相关理论和文献成果,构建出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整合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显示,战略与领导、商务活动、人力资源、外部环境等四个维度皆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呈现正向显著影响。业务流程和IT资源目前并未对生产型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领导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并积极推动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规划和制定,促进商务活动协作程度,注重企业人才的培养,关注当前社会及行业环境,才能有助于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能力的提高。此结果有助于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实践中更好地抓住重点,有目的的投放资源,解决关键问题。

本文对于影响电子商务就绪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均为企业可控制要素,没有把企业文化、合作伙伴等列入研究框架。但实际上,这些要素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电子商务的就绪,因此有必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建立更加全面的研究模型,并进一步扩大数据收集范围,基于更多样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Huang J H, Huang W W, Zhao C J, et al. An e-readiness assesment framework and two field studies[J]. Th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2004, 14(1): 53.

[2]Wang S, Cheung W. E-business adoption by travel agencies: prime candidates for mobile e-busin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4, 8(3): 43-63.

[3]Vaezi S K, Bimar H S I. Comparison of E-readiness assessment models[J]. Sci Res Essays, 2009, 4(5): 501-12.

[4]Molla A, Licker P S. Perceived e-readiness factors in

e-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2005, 10(1): 83-110.

[5]Mutula S M, Van Brakel P. An evaluation of e-readiness assessment tools with respect to information access: Towards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rich too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6, 26(3): 212-223.

[6]黄京华,黄河,赵纯均.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3):63-69.

[7]Zhu K, Xu S X, Dedrick J L. Assessing Drivers of E-Business Value: Results of a Cross-Country Study[C]//ICIS. 2003: 181-193.

[8]Series L.G.F. The wisdom exchange e-business readiness assessment[J]. Queen’s Printer for Ontario,2001.

[9]Grandon E E, Pearson J M.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 US business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4, 42(1):197-216.

[10]Tornatzky L G, Fleischer M, Chakrabarti A K. Th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 Lexington, MA: Lexington Books, 1990.

[11]Porter M E. 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1,79(3):63-78.

[12]Chen D Q, Mocker M, Preston D S, et al. Information systems strategy: re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implications[J]. MIS quarterly, 2010, 34(2): 233-259.

[13][Byrd T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re competenci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Journal (IRMJ), 2001, 14(2): 27-36.

[14]Hidding G J. Sustaining strategic IT advantag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 strategy paradigms differ by speed[J].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 10(3): 201-222.

[15]Ghobakhloo M, Arias-Aranda D, Benitez-Amado J. Adoption of e-commerce applications in SMEs[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11, 111(8): 1238-1269.

[16]Daniel E M, Grimshaw D J. An exploratory comparison of 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in large and small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2, 17(3): 133-147.

[17]Galliers R D, Madon S, Rashid R.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ulture: applying' stages of growth' concepts to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1998, 8(2): 89-100.

[18]Palacios J J.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Mexico: a business-led passing boom or a step toward the emergence of a digital economy?[J].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3, 19(1): 69-79.

[19]Zhu K, Kraemer K L. E-commerce metrics for net-enhanced organizations: assessing the value of e-commerce to firm performanc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2, 13(3): 275-295.

[20]Zhuang Y, Lederer A L.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electronic commerce[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6, 43(2): 251-261.

[21]Feeny D F, Willcocks L P. Core IS capabilities for exploi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8, 39(3): 9-21.

[22]Alavi M, Leidner D E. Review: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 issues[J]. MIS quarterly, 2001: 107-136.

[23]赵晶,朱镇.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6(S1): 914-922.

[24]Saeed K A, Grover V, Hwang Y. The relationship of e-commerce competence to customer value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22(1): 223-256.

[25]Wade M, Hulland J. Review: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Review, extens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MIS quarterly, 2004, 28(1): 107-142.

[26]Powell T C, Dent-Micallef 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role of huma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5): 375-405.

[27]Bharadwaj A 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MIS quarterly, 2000: 169-196.

[28]Hartman A, Sifonis J, Kador J. Net Ready: Strategies for Success in the E-economy[J]. New York: McGraw-Hill,2000.

[29]Nevo S, Wade M R. The Formation and Value of IT-Enabled Resource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s[J]. Mis Quarterly, 2010, 34(1): 163-183.

[30]Armstrong C P, Sambamurthy V.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imilation in firms: The influence of senior leadership and IT infrastructure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9, 10(4): 304-327.

[31]Lee D, Park J, Ahn J. On the Explan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E-Commerce Adoption[C]//ICIS. 2001: 109-120.

[32]Bélanger F, Crossler R E. Privacy in the digital age: a review of information privacy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systems[J]. MIS Quarterly, 2011, 35(4): 1017-1042.

[33]Dholakia R R, Kshetri N. Factors impacting the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among SME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4, 23(4): 311-322.

[34]Chwelos P, Benbasat I, Dexter A S. Research report: empirical test of an EDI adoption model[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1, 12(3): 304-321.

[35]Zhu K, Kraemer K, Xu S. Electronic business adoption by European firms: a cross-country assessment of the facilitators and inhibitor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12(4): 251-268.

[36]Holzmüller H H, Schlüchter J. Delphi study about the future of B2B marketplaces in Germany[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2, 1(1): 2-19.

[37]Mehrtens J, Cragg P B, Mills A M. A model of Internet adoption by SMEs[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1, 39(3): 165-176.

[38]Jutla D, Bodorik P, Dhaliwal J. Government support for the e-readines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C]//System Sciences, 2002. HICSS. Proceedings of the 35th Annual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2: 11 pp.

[39]Janom N, Zakaria M S. B2B e-commerce readiness assessment indicators based on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 2009. ICEEI'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09, 2: 405-411.

[40]朱镇,赵晶.企业电子商务采纳:组织行为与战略整合视角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2): 79-86.

[41]Ringle C, Sarstedt M, Straub D. A Critical Look at the Use of PLS-SEM in MIS Quarterly[J]. MIS Quarterly (MISQ), 2012, 36(1).

[42]Sharma P N, Kim K H. Model Selection in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Ba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2012.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点击流;用户行为;动态转换;预测和展望

1.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使得实时、低成本以及隐性地收集用户个人活动的详细信息成为了可能。点击流数据成为了一种研究网上消费者的新范式[1]。点击流数据以一个完整,及时和精确地方式捕获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数据覆盖了用户的行为,例如浏览的路径,购买的产品和点击的广告,这为研究者们和从业者们尝试去了解用户作出的选择行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许多研究者已经探究了来自于销售单一类型产品的网站的点击流数据,例如汽车产品和书籍等。相对于获取单一类型的网站点击流数据,从综合性的电子商务网站上收集到的点击流数据将会远比这类数据复杂。电子商务网站的数据通常会封装一个人的行为历史的相当多的细节信息,而且这过多的细节信息会使得数据集本身庞大而冗杂,导致了数据挖掘上的困难,因而点击流数据的复杂性让学者们止步难前,因此,厘清点击流数据在电子商务网站用户行为研究的发展和现状,不仅对于往后电子商务网站用户行为的研究,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点击流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关关系。在这个基础上,本文详细地梳理了当前点击流数据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不足,并提出即时地感知用户的兴趣的重要性,引出优化个性化服务的方向,有助于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系统地把握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电子商务网站上的点击流路径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电子商务网站上的用户购买转换行为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综述电子商务用户的兴趣挖掘和聚类算法研究;最后是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

2.电子商务网站的点击流路径分析

2.1 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类系统

电子商务的成功离不开大量数据的支持。任何公司或者组织的成功必然离不开决策的正确性,而点击流数据就是这种正确性决策最可靠、最有效的数据基础。当前的电子商务网站如同雨后春笋,正因为意识到了点击流数据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使得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点击流数据已经成为了现代商业竞争优势的必备利器。

在线商店运用多种信息如人口特征,购买历史等来寻找消费者。如今数据越来越多,而对于点击流数据的利用并不充分,点击流数据不仅提供了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的页面顺序信息,还提供了他们阅览时的路径信息。

在人机交互的角度,考虑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的目的,文献[2]提出了一个分类方案作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一个通用的分类系统。点击流数据会潜在地成为一种非常充裕的数据资源的原因是每一个URL的全文或者HTML内容都是已知的。使用分类系统是为了侧重于对应每一页浏览的页面的类别。每一个页面都被分类为七个类别中的一个:主页,帐户,分类,产品,信息,购物车,订单,以及进入/退出页面。主页是一个通用的新任务的起点。帐户页面是用来登录,地址变更,以及查看订单状态的。分类页面呈现的是商品、类别或者是搜索结果的列表。产品页面包含了详细的产品信息,产品的描述,价格信息,可用性和产品评论。购物车页面是用于加入或删除产品的,以及输入购买信息。订购页面是表示一个已经下单的确认页面。进入/退出页面表示一个时间段的开始或结束。但是这种分类系统会覆盖了页面内容的其他信息,没有考虑到广告、图形和文本信息等其他信息。

2.2 基于用户路径的分析模型

路径信息可能包含了一个用户的目标、知识以及兴趣等信息。路径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预测消费者行为,具体而言,路径对事件的次序进行了编码,为购买作准备,而不是单独地寻找一个购买的场合。大多研究的分类方式是较为粗糙的,仅对用户的目标明确与否进行区分,但是这也暗示了根据一个用户的路径可以得知这个用户的目标,并有可能预测未来的行为。

前人的研究中的选择模型来从路径中提取信息。但是没有考虑准确性和连续性属性。文献[3]对对应于网页组任务的结论进行了建模,确实考虑了一些连续的信息,但他们通过任务对应页面的收集来对页面层的行为进行建模,因而信息并不详细。文献[4]借鉴了过去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选择模型,考虑了准确性和连续性。特别地,他们还构建了一个统计模型,访问者在浏览网站的时候,它可以分析他们逐页的浏览情况,并将自身的自回归多项式概率模型与多元多项式模型和潜在组模型进行比较。

文献[5]对用户的浏览路径进行了马尔科夫描述,用类别的首字母作为缩写简洁地表示路径。例如,字符串“HCPE”(Home,Category,Product,Exit)表示一用户从主页开始搜索一本书,转到分类页面去查看结果,在考虑了个人产品后停留产品页面,结束这个时间段。其中,此文通过假定一个用户没有浏览任何页面持续时间为20分钟来表示时间段的结束。但是并没有对一个时间段间隔的定义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因为这将会导致用户的浏览路径变得不一样;并加入了一个混合的过程,消费者的模型参数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切换,以表明浏览行为有可能由于消费者当前目标或心情而千差万别并突然转变。

文献[4]提出的统计模型可以对未来的路径进行概率评估,包括用户是否会进行购买,并可以普遍用于预测网站上的任意路径。例如,哪一类用户更有可能会去浏览另一个产品的页面,或者在接下来的五个点击内就完全离开这个网站了?并且这个模型可以被用于网页设计和设置营销混合变量,例如,如果知道一个用户在这个网站购买的可能性较少,可以在页面中通过加入有帮助的链接来动态地改变网站的设计;而对于有可能购买的用户来说,网站可以变得更简化。另外,使用这个模型的预测可以改善购买转换率,它可以大幅提高运营利润。但是他们只是单纯地去了解序列信息的作用,所用数据为期1个月,并通过传统的分类方案进行分析,这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具备代表性。而该文提出的自回归性可能提供了未来优化此类概率模型研究的一个有趣的方向。

当然网页设计有很多方面,广告和促销是这个问题的重要元素。路径分析并不是否定或者取代研究这些方方面面问题的需要。但对于购买行为的预测能力因导航路径能反映用户目标而得到改善。结合消费者行为的结构模型可能会对路径信息有更好的使用。

3.电子商务网站的动态转换行为

3.1 动态转换行为定义

购买转换指的是,网页浏览者在一个网上零售商处浏览期间进行购买的百分比。这是一个电子网站的成功的一个关键指标,因为它提供了访问者转变为消费者的一个度量。尽管电子商务的发展快速,网上购买转换率仍然很低。一些大型的网上零售商如, 等的购买转换率的范围在1~2%。电子商务的管理者们希望了解影响了购买转换率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动态地适应消费者的行为表现来提高他们的购买转换率。

网上购物与线下购物的差异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访问虚拟商店所需的低廉交通成本。在线下购物行为的研究中,构建消费者商店选择和购买决策模型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从一家店去到另一家或多家店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心理成本)。与此相反,客户访问在线商店网站实际上是无成本的。这对观察到的行为有不少的影响。首先,因为成本要低得多,网上购物者更可能会没有目的地访问一间商店。在线下购物环境中,购物者仅仅是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拜访商店就会产生成本,他很少会空手回来。因此,我们注意到网上购物的转换率很低。第二,访问网站的低成本使得购物者可能会推迟购买的决定然后下次访问再购买。相反地,在线下购买环境中,由于再次访问的经济规模非常有限,所以购物者可能会急于完成购买以避免产生更多的交通费用。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更可能会看到在线购物者为了一个购买决策多次访问同一家商店,即使是为了较低参与度的购买决策。

3.2 动态转换行为的影响因素

文献[6]构建了一个概念化框架,在框架中购买概率是访问效应和购买阀值效应的结果,但他们主要的研究焦点是对购买前考虑时间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没有对购买的转换行为进行考虑。文献[7]通过购买基数概率、对购买有正面效应的访问、对购买的负面购买阈值效应、访问效应和购买阈值的差异性、随着时间变化的效应和从不购买的浏览者这六个部分构建了个人层面的转换行为概率模型。类似于文献[8]的模型,Moe等人使用倾向基数和增量效应来表示访问净效应,该模型明确提出了购物者差异以及随着时间的动态变化。这个模型对转换行为提供了一个更为有效和有用地检测手段,但是其忽视了每次访问中发生的不同的活动,如访问序列,人口统计特征和网站设计等因素。

当消费者熟悉了新的环境时,他们会累积更多的经验,从而减少需要累积足够多的信息去购买的访问量。然而同时这些用户受到商店的影响就会越少,因此需要增加说服他们去购买的访问量。访问效应和购买阀值的大小可能会随着消费者在购物环境下的购物经验而变化。例如,在同个网站的重复访问会对购物减少影响,因为消费者有可能习惯了环境的刺激。购物阀值可能会减少,因为消费者在重复购物中获得了熟悉感,或者购物经历是舒适的,因此在将来再次购买的可能性会更高。在另一方面,有些人在早期的访问就有可能性会购买(也许是为了体验这个购买过程是怎样的),但是随着购买次数的增加,新鲜感会消退,他对购买的抵触情绪有可能会增强;这似乎暗示了感知用户兴趣变化的重要性。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使用内容分析法,详细地回顾了关于电子商务用户行为的研究,补充完善了现有的基于点击流数据关于电子商务用户行为的文献综述。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回顾了点击流数据和电子商务的理论和发展,阐述了电子商务网站的浏览路径分析;并对其用户的购买转换行为进行分析;同时,本文详细地梳理了感知用户的兴趣的重要性。这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系统理解已有研究成果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由于点击流数据自身的海量性和复杂性,当前学者们对其在电子商务用户行为的研究还是很不完善的。第一,对于时间段间隔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议;第二,电子商务的其他分类方案可能会改变现有研究模型的预测准确度;第三,现有的研究虽然能够分析用户的浏览路径,但用户兴趣的动态性变化,并不能针对地对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

综上所述,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和阐述电子商务用户的行为如何能在点击流数据的支持下得到更深入的分析。

1. 更合理地定义时间段的间隔,即搜索周期。许多的研究对于时间段的间隔的定义都不一致,例如15分钟,20分钟等。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将会使得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结果有差异,我们难以分析这些差异造成的影响。因此,后续研究应当结合时间段即搜索周期的合理定义,防止错误的数据分析,以便得到更为优化的研究结果。

2. 重视其他的电子商务分类系统开发。现有研究多使用由文献[2]提出的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通用分类系统,或增加其分类,或减少其分类。但是这种通过页面分类来抽象化网页的行为,会导致关于页面内容的图形和文本信息的损失。因此,其他的分类方案可能会改变现有研究模型的预测准确度。而局限于通用分类系统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在目前的研究是比较缺乏的。

3. 感知并挖掘用户即时的意图。对电子商务用户的浏览路径进行分析即是为了捕捉用户的内心活动。在电子商务企业的角度,留住老客户,发觉潜在新客户是他们的目标,而在用户的角度,如何能从中获取自己希望得到并对之满意的服务是他们的需求。因此,感知用户的动态兴趣,并及时地推荐或获取更优质的服务是未来十分重要的方向。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从综合性的电子商务网站上收集到的点击流数据将会远比现有的我焕嘈脱芯渴据复杂。如何能有效地收集并利用这些点击流数据也是一个难题。相信如何利用点击流数据为电子商务用户即时提供更有效地个性化服务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是电子商务企业,也是用户们希望看到的。

参考文献:

[1] 李p双, 文, LiShuangshuang,等. 点击流:一种研究网上消费者的新范式[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15(4):715-720.

[2] Redish, Janice (2002), “Information-Rich Web Sit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mu.pdf. Last accessed October 2002.

[3] Sismeiro, Catarina and Randolph E. Bucklin (2003), “Modeling Purchase Behavior at an Ecommerce Website: A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Approach”, Anderson School at UCLA, Working Paper.

[4] Montgomery, A.L, et al., 2004. Modeling online browsing and path analysis using clickstream data. Marketing Science 23 (4), 579―595.

[5] Cadez, Igor, David Heckerman, Christopher Meek, and Padhraic Smyth (2000), “Visualization of Navigation Patterns on a Web Site Using Model Based Clustering”, Technical Report MSRTR- 00-18, Microsoft Research.

[6] Putsis, William P., Jr., Narasimhan Srinivasan. 1994. Buying or just browsing? The duration of purchase deliberation. J. Marketing Res. 31(August) 393―402.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2-0000-01

经济全球化、网络一体化是21世纪的两大重要特征。而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已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模式之一。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力求为社会输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所限,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专业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体系不完善、课程设置盲目、技能训练缺乏等,这些现状直接阻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力提升。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笔者基于现有认识,对高职院校改革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献上绵薄之力。

一、明确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方向

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电子”只是一种工具,“商务”才是重点。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要坚持以商务应用为目的,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商务知识,当然,也要促使学生掌握“电子”工具。因为电子商务的有序运行,与电子工具息息相关。在这样的培养目标指导下,有人会提出疑问,是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既懂“电子”又懂“商务”的通才呢?答案不置可否。因为通过3、4年的在校学习是难以成为通才的,而且也没这个必要,通而不精也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在开发与建设电子工具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社会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要求是熟练使用电子工具,但是重点是要掌握扎实的商务知识。为此,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商务为本”的思想。教师可以有侧重地开展教学。

根据院校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可以分为三大类: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熟悉市场营销,而且能熟练使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能独立建设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能够对电子商务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性规划,能够预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方向。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该重点培养第一类人才,为企业基层输入人才,比如电子商务业务员、销售员和操作员,他们的职责是完成企业日常的电子商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

其实,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包括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查、行政管理、财务、销售等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人才。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要求,细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方向,开设专门课程,以此打造本校特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重点培养的是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商务”为主,“电子”为辅,促使学生牢固掌握企业经营、商务贸易等知识。在“电子”方面,只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即可,而不要求他们能熟练编写程序、建设网站。

在实践教学方面,高职院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丰富各种实践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教学、教学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设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增强对电子商务的感性认识。还可以不定期邀请专家来学校举办有关电子商务的知识讲座,为学生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树立对自己专业的信心。另外,高职院校还应该积极实施“工学结合”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资质证书,为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职院校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半路出家的教师是无法胜任这个工作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师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既精通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又了解电子商务实务的团队。首先,学校要鼓励教师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深造,参加各种电子商务研讨班、沙龙、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其次,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去电子商务企业兼职、挂职,深入企业一线获取实际经验,再传授给学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再次,鼓励教师考取电子商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增强硬性条件。第四,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优秀企业中聘请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总之,改革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关键要对症下药,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努力,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改革获得明显实效,使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

参考文献:

[1]何顺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2]马三生.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26).

[3]杨宏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思考[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王志强.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J].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学报,2006(02).

[5]郑淑荣.提高电商毕业生就业率[J].商务世界,2006(06).

[6]王建虹.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06).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9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TN-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111-01

由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电子商务凭借其能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服务能力的优势,成为当前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但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复杂,同时移动运营商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不平衡。另一方面,中国信息产业的重组调整,又使得中国移动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存在着重大变数,使我们看到了产业链结构调整的希望。

一、移动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移动电子商务指利用手机、掌上电脑、无线信息终端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是电子商务的一个新分支,但从应用角度看,它的发展是对有线电子商务的整合与发展,是电子商务发展新形态。它将传统的商务和已经发展起来的、但是分散的电子商务整合起来,将各种业务流程从有线向无线转移和完善,是一种新突破。通常对移动电子商务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层次的理解。狭义上认为其核心是通过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无线信息终端等移动通信设备与因特网有机结合所进行的信息查询、商务交易及对信息、服务和商品的价值交换。广义上除了这一核心内容之外,还包括有包装和支持这一核心交易活动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在售前售后提供给顾客的信息及客户的个性化服务等。移动因特网应用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不断涌现,主要包括:无线应用协议、移动IP技术、蓝牙技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移动定位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移动电子商务提供的服务。移动电子商务将会是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二、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分析

移动电子商务相较于传统电子商务,具有了新的特征。但是其产业链大致还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集团:以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产业链集团,以网络内容服务为支撑的产业链集团,和用户集团。从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发挥角色的角度出发,产业链至少应包括终端设备制造商、移动网络运营商、产品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开发商、内容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用户,如果涉及到产品的货币支付与物流运输,还应包括金融机构、物流服务等机构。

在这两个分类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主体并不总是在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两者之间选择其一,例如以网络运营商中国移动来说,它不仅能提供蜂窝无线移动通信技术,SMS网络,GPRS网络,它还能提供移动梦网这类以内容服务为主的门户首页内容服务。或者说在现实的企业当中,一些以服务为支撑的企业,它的竞争优势反而是某种特定的通讯技术,从而提高了竞争者模仿的难度。

三、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合作模式分析

(一)运营商处于核心地位。在经过以上对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分析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个产业链不同于传统电子商务的模式。在传统电子商务中,由于底层的提供通信技术和设备的利益相关者所提供的基础网络已经是在互联网发展相对成熟的背景下,标准的技术使得底层服务商的锁定效应失效。从而淡化了底层提供商参与产业链分成的能力。

在整个产业链上,几大利益主体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他们必须走合作的道路。但是目前发展初期的情况还是移动运营商处于核心地位,尽管中国电信产业的重组,缓解了运营商中国移动一枝独大的现状,加大了内部竞争,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我们要看到,距离整个产业链平衡发展与成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依然会存在不平衡。运营商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地位,服务提供商应该怎样走出被运营商控制的局面,从而能够在3G发放,产业重组的多变环境下,较快的实现产业内的成熟,实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价值产出的最大化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基础服务商地位微弱。基础服务提供商在产业链的地位很微弱,因为技术的成熟和各种通信标准的统一,基础服务更多地是在传统电子商务产业链中作为环境因素来考虑的。它们在电子商务中的参与程度很低,而真正参与到产业增殖链中的是支付、物流、认证机构。在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结构中,各主体的地位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造成的。

第一,互联网的成熟。在固网互联网时代,各种通讯技术都比较成熟,所有的设备基本上用的是统一的接口,整个国际范围内,使用的是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到来之前,互联网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因此在考虑电子商务应用时,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运行商业模式,把技术相关的因素排除在外。在对传统电子商务参与者的介绍中,应用服务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设备提供商全部归纳为中介机构。统一的技术、标准,成熟的基础设施给这些集团参与电子商务设置了壁垒。因为对于一个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来说,他只需要购买到这些遵循标准的硬件,对提供接入服务的电信运营商支付费用,想采用什么模式并不考虑与这些集团合作。换句话说,他们考虑的是如何应用电子商务,安全认证,和市场营销等电子商务发展的成熟阶段的问题。

第二,移动语音服务。无论移动网络发展到什么阶段,移动语音、短信服务始终是手机应用的最为重要的一方面,这也就保证了移动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地位不会出现固网时的尴尬。所以从用户角度来看,运营商在绑定消费者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这种特殊性还会带来的结果是,运营商不只提供接入服务,而是向内容服务靠近的综合。出现这种可能性的原因在于对消费者来说,通话费用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享受一定的内容服务能带来话费的实惠的话,消费者没有理由拒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锁定效应。

总之,目前整个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还是处于移动运营商一枝独大的不平衡状态。由于存在技术合作、利润来源控制的问题,服务提供商绕不过运营商,而在移动电子商务中设备制造商也不能直接面向最终用户,导致目前运营商处于直接面对最终用户的地位。移动运营商控制了利润的来源和技术合作的话语权,通过分成与产业链上其他主体共享移动电子商务带来的收益,而其它主体却始终处于从属地位。

参考文献:

[1]吴晓波、陈琦、盛玲玲,移动商务产业价值链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6):23.

[2]吕廷杰,我国移动商务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2-8.

[3]王全胜,电子商务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6-41.

[4]于常瑶,移动商务企业战略研究,专家论坛,2008,(1):32-36.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10

参考文献:

[1]杨坚争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第六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朱迪·施特劳斯网络营销(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爱德华.J.迪克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赵煜企业网络营销与传统渠道整合探析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5]姜国政营销中的传统渠道与网络渠道经济管理2005.

[6]贾文艺新经济条件下网络营销的多层次创新。

[7]常若松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8]黄洁从“乡土情结”角度谈乡村旅游开发思想战线2003.

[9]赵成文试论“农家乐”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经济师2005.

[10]曾星我国烟气治理同时脱硫脱硝技术获重大突破发电设备2008.

参考文献:

[1]汪新波.facebook是如何垄断社交网络的.中国新时代.2012.5.

[2]http://tech.qq.com/a/20120330/000315.htm.

[3]http://baike.baidu.com/view/140349.htm.

[4]http://baike.baidu.com/view/46563.htm.

[5]http://ucdchina.com/snap/10801.

[6]http://digi.it.sohu.com/20120511/n342940699.shtml.

[7]戴夫·查菲等著.马连福等译.网络营销——战略、实施与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第一版.

[8]http://tech.qq.com/a/20120416/000014.htm.

[9]杨学成.网络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第一版.

[10]http://it.sohu.com/20120323/n338716895.shtml.

参考文献

[1]项朝阳.浅议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J].商业时代,2007,(21).

[2]匡玉兰.浅谈云南花卉网络营销的发展[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3]鄢华.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创新探析[J].农村经济,2006,(10).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11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促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面对这场时展浪潮电子商务活动,各大高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认识到了建立校园电子商务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建立校园电子商务不仅能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同时也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校园电子商务的开展也成为新形势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校园电子商务的概念

互联网催生了电子商务,而校园电子商务也是在校园网这个特殊的环境下诞生的,其是指在校园范围内通过利用基础的网络、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电子通讯等多种手段构建而成,来有效满足校园内单位、企业和个人进行工作、学习、商务和生活等一系列需求,是一个具有着可用性和安全性的计算机系统。校园电子商务以校园网为依托,来为广大师生服务,促进其日常生活更为便利。

二、校园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校园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来处于初期阶段,从以往的有关于电子商务研究的文献来看,数量相对较少,且内容方面不够全面,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校园电子商务作为一块有待开掘的电子商务子市场,其具有着强悍的发展活力,但目前相关研究对于校园电子商务的理解还处于一个混淆的状态,有人将校园电子商务定义为校园网内的二手市场,还有人认为是校园网上商城,相关定义没有明确界限,研究的深度远远不够。

就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电子商务而言,其电子商务当前还处在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校园电子商务建设还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甚至还没有开始实施,而开始实施的学校大多数也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发展的理论研究,致使具体操作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缺乏复合型人才,不能很好的发挥校园电子商务的优势。

鉴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电子商务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怎样促使校园电子商务摆脱局限,获得长足的发展,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电子商务优势研究

从商业运作角度看,校园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有所相似,不同点在于校园电子商务是以校园为依托,为广大师生提高更为便利的服务为出发点,本科院校发展校园电子商务有着其他电子商务模式独有的优势,其主要优势有:

(1)优良的校园内部网络环境。没有网络的依托,校园电子商务就无从谈起,目前全国各高校内都都着较为完善的校园内部网络,与校园内部的所有办公场所和学生寝室相互连通,这无疑为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与此同时,本科院校不仅作为知识的学府,其同样拥有着较高的电脑普及率,而电脑作为实现校园电子商务不可缺失的条件,高普及率为校园电子商务也提供了有效的硬件支持。

(2)稳定的消费群体。本科院校面向全国范围内招生,使其拥有着较大的人口基数,新生源的不断入驻,充分保证了数量的稳定,于此同时,大学生年龄较年轻,对于时尚、前卫的事物有着与众不同的追求,更容易对新生事物予以接受,此外由于大学生年龄基数相同,相应的会有着共同的爱好和消费倾向,消费商品的种类会相对比较集中。

(3)快捷的物流配送。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为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提供着极大的便利,由于本科院校学生居住会相对较为集中,而校园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仅仅局限于校内,这使得物流的配送完全可以做到及时、准确的配送,在一定程度上成本大大降低。

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电子商务的相关建议

未来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必然会在各高校内掀起,本科院校如果能充分认识高校内部环境特点,依据学生的消费特征和消费习惯来对校园电子商务市场进行精准的定位,并相应的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校园电子商务必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各方因素,本科院校具有着其独特的开展校园电子商务的优势条件,但相应的也会存在着诸多瓶颈,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相应的局限性,如管理团队建设问题、市场推广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持问题等。为此,笔者通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高校开展校园电子商务的实际现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规范资金投入和利润分配。校园电子商务的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有力支持,同时还需要学校后勤及其他各个部门的努力配合,才能促使校园电子商务的协调性。在校园电子商务开展的前期,相应资金的投入可以由学校以创业基金的名意来予以提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校内部各院系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也需要保证对投入的资金有合理的规划。在校园电子商务开展后期,如果取得了相应的成功,可以考虑对积极创业的同学给予相应的提成,适量的也必须给予学校部分回报。在开展初期时要采用签订合同的形式来确定利润的分配,以免后期因为利益不均而产生相应的矛盾。

(2)商品采购与配送。选择优质的商家来解决好货源的问题,积极的与商家进行沟通,最大限度的采取先拿货,待商品卖出后再付款的形式,这不仅能有效的降低了风险,还可减少资金的投入,在物流配送方面,必须保证商品能尽快送达,同时参与配送的学生必须有良好的信用,以便能够快速加资金回账。

结束语:校园电子商务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将合适、有限的资源运用与学校这个特定的市场,还能为广大的在校师生提供便捷的服务。目前,虽然校园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在众多要素方面还有待改善,但校园电子商务其发展势头以开始体现,因此,只有抓好这个市场机遇,做好相应的研究,才能促使校园电子商务朝着便利、综合的方向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参考文献范文12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1 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概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被提上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协调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大趋势。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协同实现的整体效应必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1997年7月1日,克林顿总统颁布了联邦政府促进、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确立了联邦政府政策的基本框架,对于美国乃至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联邦政府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和建议。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原则包括因特网发展是市场驱动的所以私营部门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在通过因特网进行产品或者服务买卖并达成合法协议的过程中政府应该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限制、政府必须参与时政府参与的目标应该是支持和创造一种可以预测的、受影响最小的、持续简单的法律环境为商业发展营造合适的环境、政府必须深化对因特网的特性的认识从而对现有的一些可能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法规重新进行审议、修改或者废止、打破网上交易的法律框架的地区、国家和国际之间的界限促进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WWw.133229.CoM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表现为互动关系, 经过研究发现美国“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2 “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对我国电子政务改革的启示

2.1 做好灾备方案,确保信息安全

经济社会中存在大量数据,westworld 公司的报告指出,在每500个数据中心中就有1个每年要经历一次灾难。电子政务建设离不开数据,数字信息是源头活水。刘家真教授提出了制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必须考虑管理者的责任和办公自动化网络上运行的电子消息必须作为凭证加以管理。刘家真教授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面临的风险,根据国情提出文献的档案数据宜采用同城异地备份与远端异地储存其离线备份的灾备方案,并对远端异地离线灾备基地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运作提出了建议。刘家真教授还深入研究了更新与迁移在档案保护中的广泛应用,以及更新与迁移可能带来的档案内容信息损失风险,并提出了如何规避这类风险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对于信息的更新与迁移过程中的丢失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刘家真教授指出,“保护数字文献的关键在于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性,为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可存取,还提出了3m策略:数字媒体的选择与维护、科学管理以及技术迁移。”因此,要建立信息安全平台,保护网上政务资源。搭建安全支撑平台和安全应用支撑平台。电子政务的数据处理与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数据丢失了,或者被删改了,起不到应有作用,甚至会起到负作用。

2.2 政府市场联动,强化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已成为公务员及社会公众日益紧迫的需求。然而,由于行政体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和问题。为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效率,各级政府部门应当针对这些原因和表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必须强化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

电子政务的信息管理要引入市场机制、把握好电子政务的市场定位、确立客户关系管理和赢利模式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市场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中要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尤其要让第三部门、企业集团甚至民间组织加入,让他们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主体之一。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是一个巨大工程,短期的规划是注重解决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要制订中长远规划,做好成本效益分析。建造电子政务的经济效益模型,熟练掌握电子政务对经济效益影响的几种主要方式和内容,间接影响至少要考虑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效益,直接影响应考虑到电子政务对政府、相关企业及咨询机构等方面的影响。

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的好坏标准要交给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样政府才能牢牢抓住主动权。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电子政务推进标准化必须进行正确的策略选择。为电子政务标准选择正确的类型、级别与形式就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明确电子政务标准化在标准类型归属、标准级别划定与标准形式确定方面的特殊要求,正确选择我国电子政务标准类型、级别与形式。

2.3 协同政务建设,攻克关键技术

政务主要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三个环节,要从行政决策组织、行政决策活动、行政执行组织、行政执行活动、行政监督组织、行政监督活动、公务员培训等几个方面探讨电子政务的协同发展以降低行政成本的机理。如公务员的部分培训内容可以在网上进行降低培训成本。

降低政务成本要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协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自身运作能力的强化,协同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组织实现职能整合、信息整合、业务整合、流程整合,最终实现政务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提高。推进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政府和开发商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必须设计好有效的激励机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国产软硬件的相对不成熟,在集成时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在现有的国产软硬件的基础上,要经过反复测试和优化形成一套真正运行稳定、切实可行的国产软硬件的集成应用方案,确保应用国产的关键技术。

知识产权和隐私的保护技术急需攻克并同步更新。应当从提高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权意识,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管理者道德,以及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方面来保护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的个人信息隐私权。

我国知识产权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和国外比较差不多。国外知识产权类网站的开发者主要是国际协会或组织,行政管理网站占据主要地位。我国是以中央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带动地方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站建设,实现各知识产权信息库的资源共享。要保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权利人享有合法权利。

2.4 依法管理政务,制度职能创新

电子政务呼唤新的管理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电子政务的全过程,要运用信息时代的人本思维重塑政府管理模式,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推进电子政务实际上是要达到政府行政管理领域内新的制度平衡。

电子政务始终要以依法行政为大前提。电子政务立法的宗旨应当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务办公效率。电子政务的法律框架,本质是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平、透明、和谐的环境。电子政务要立法。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是立法模式、立法层次、立法效力等。电子政务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必须基于信息法律的保障,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建设法制社会。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从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的流程角度来看,电子政务发展应完善:与政务信息有关的行政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应用的法律法规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技术标准。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创新。电子政务不仅在公共行政领域,而且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影响。电子政务是信息时代各级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为构建服务型地方政府提供了现实条件。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创新工具。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各部门网站,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利用电子政务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要重点解决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引入it治理的思想,对电子政务中实施it治理,找到实现电子政务制度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2.5 高效优质服务、狠抓绩效评估

我国电子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已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逐渐开展起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大发展。

电子政务绩效是政府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政务正在成为现代政府运作的主要方式,成为政府更好的实现其管理、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而在大规模的投入和建设后,电子政务能否真正取得预期的成效已经成为一个重大问题。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不容乐观,巨大的资金投后,实际效果却与预期相距甚远。究其原因,缺乏与电子政务运行特点相符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要形成我国自己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可以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综合应用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从政府网站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政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重点政务业务系统建设四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稳步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同时促进政府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家真.数据丢失的风险与对策[j].机电兵船档案, 2004,(01).

[2]刘家真.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管理要求[j].档案管理,1999,(01).

[3]刘家真,倪丽娟.创建我国文献的档案数据灾备基地的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6,(04).

[4]刘家真.更新与迁移中的风险管理策略[j].北京档案,2005,(10).

[5]刘家真.保护数字信息的长期存取策略[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04).

[6]李纲,王毅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平台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