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

时间:2022-02-22 04:29:44

人体科学

人体科学范文1

钱学森是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除了为共和国两弹一星和航天工程贡献良多外,对中国人体科学的推动也厥功甚伟。堪称是他人生的一大亮点!

当上世纪神州大地出现气功和特异功能热潮的时候,一向触角敏锐的钱学森便异常关注,通过对特异功能现象的多次接触,他断言人体科学将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国将会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引领未来世界的科技新潮流。钱老的支持和预言,对当时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钱老的缘故,国防科工委专门成立了人体科学研究小组,对中国方兴未艾的气功和特异功能现象展开全面研究。来自官方的介入和支持,进一步助推了民间气功和特异功能的热潮,席卷中华大地的气功热又成了国际关注点。

气功与特异功能热潮,让醉心于名利者看到了追名逐利的新舞台,于是假借气功与特异功能鬻名贪财骗色者便纷纷跻身其间,从而严重败坏了新生的人体科学声誉,成了人体科学被打压和封杀的重要理由之一。然而为了铲除假冒伪劣而将正品名牌本身也一概封杀,这和倒洗澡水却连孩子一块泼掉没有两样。

人体科学被打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说它是伪科学。而评定它是伪科学的证据,就是说一切特异功能都是假的。众所周知,世界上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在它被公众正式认可为科学之前,总会有大量的假说与猜想存在,只有那些最终被确证的才会被戴上科学的桂冠。作为新兴科学的人体科学同样会如此发展,于是我们才会看到各种气功流派和人体理论的出现,其中显然会有许多错误的东西存在,但大浪淘沙的结果必然是真金浮出和尘沙落地。

再说说特异功能。在气功和特异功能火热得不得了的时候,神州大地涌现出众多的特异功能者,其中有真的,也有假的,而且不少真的也会将自己的能力吹嘘成十倍百倍乃至千倍。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是为名利所诱,试图混水摸鱼。这些人恰恰为否定人体科学者所用,成为他们封杀和压制人体科学的有力证据。当然,即便真的又能怎样?在否定人体科学者的强烈质疑和恫吓下,本来就由人类心性生发出的特异功能,显然就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干扰,这些干扰的直接影响就是迫使特异功能者的发挥极不稳定,而这些发挥不稳定又恰恰成了质疑人体科学者们的否定特异功能存在的一个理由。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

人体科学范文2

关键词: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人体健康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产生的,并在人类对其不断的探索中得到发展、完善。正如早期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由于记数的需要而产生了数学,由于天空中的星斗与农作物的收获及河水的泛滥之间的规律而产生了天文学一样,环境科学便是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在其带给人类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负作用,这种负作用甚至危害到人类生存的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环境科学与人类息息相关,其任务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制定各项环境标准,为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提供依据。环境如果受到了污染,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这里的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分为两类,即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自然环境,如空气、水、土壤等。次生环境是指由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群聚居等对自然所施加的额外影响,引起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变。[1]其中次生环境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客体。环境污染就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原生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这种危害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声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来说明环境科学的意义。

一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就干净清洁的空气而言,按其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氧气占20.94%,氩气占0.93%,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体积微乎其微。各种自然的变化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会产生有害气体及其他微尘颗粒,但这种变化是局部的、短暂的。而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的健康及动植物的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时,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一)污染源。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运输。

(二)污染物。颗粒物,SO、SO2、CO、NO、NO2、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三)危害,谈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先举两个具体的例子:1952年12月伦敦发生的光化学烟雾,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多4000多人,其中45岁以上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为平时2倍。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5、1970年,前者使400多人呼吸衰竭而死,后者致全市3/4的人患病。下面是大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具体危害:

颗粒物:直径小于0.015μm最容易进入人体肺部组织,称为“可吸入因子”,在肺部沉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另外微粒物多是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可吸附多种污染物如硝酸盐、硫酸盐、金属等,引起肺癌等多种疾病。

SO2:SO2易形成酸雾、酸雨。当空气中的SO2浓度达到15mg/m3时,呼吸道受到刺激,达到20mg/m3时,使人眼睛流泪,咳嗽;当达到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CO:阻碍氧气的传输,使人体缺氧。危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的感觉、反应、记忆等机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害血液循环系统,导致生命危险。

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后生成亚硝酸血红蛋白和亚硝酸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NO2: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当空气中N02的浓度达100 mg/m3时可致人死亡。

二、水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占人体比重的70%,人体的水5—13天更新一次,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水源,降低了水质,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使用价值,称之为水污染。[3]世界卫生组织报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不洁饮水为人类健康十大威胁之一。据统计。淡水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4%。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将水危机列为未来十年人类面临的最严重危机之

(一)污染源。污水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一般为蛋白质、糖类等杂质,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肠道病毒、志赫氏菌等以及水厂净水工业中加入消毒剂而生成毒副产品DPs如氯仿、四氯化碳等。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铅、砷、氟、氰化物、氯仿等。

(二)危害

铅:损害神经系统,妨碍儿童发育,引起胎儿畸形。人的耐受量每周为3mg。

砷:饮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

汞:有剧毒,长期作用可形成慢性中毒,损害神经系统。

氟:引起骨骼变形、发脆,损害肾脏肌能,引起关节疼痛,出现氟骨症。

氰化物:导致脑组织受损,呼吸中枢麻痹,严重者中毒致死。

四氯化碳:致癌性、损害肝和肾。

氯仿:具有潜在致癌的危险性。急性毒性为肝和肾的损伤和破坏,包括坏死与硬化。

总大肠菌群:包括沙门氏菌、志赞氏菌、肠道病毒等均可以水为媒介引起肠道传染病。

三、噪声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污染是发声体作不规则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从生理学角度讲,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即不需要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一)污染源

交通噪声:机动车辆、船舶、飞机所发出的噪声;工业噪声:工厂生产机器运转所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建筑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社会噪声:包括人们社会活动、家用电器、音响设各所发声音。

(二)危害

损伤听力:根据损伤程度分为,听觉疲劳,是暂时性、可恢复的,短时间处于强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双耳难受、头痛,但回到安静环境后很快就能恢复:噪声性耳聋,长期处于强噪声环境下听觉疲劳得不到及时恢复,耳内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爆震性耳聋,突然暴露于及其强烈的噪声中,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螺旋器从基底急性剥离,使人永久丧失听力。

损害视力:噪声作用于听觉器官,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波及视觉器官,造成视力减弱,使视觉、视野发生异常。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地区噪声每上升1分贝,高血压发病率上升3%。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环境污染除了上述三种外,还有与人体健康较为密切相关的放射性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陈述了。

参考文献

[1]王俊主,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人体科学范文3

论文摘要摘要:本文通过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实验课的开设以及教师本身的素质等方面分析目前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目前状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策略来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和市场的需要。

体育高专目前的招生面临很大的困境,新生报到率越来越低,因此体育高专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扩大生源,不被市场淘汰。广西体专在办学特色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和探索,在2008年的招生简章中除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等传统专业外,还加入了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的专业方向,这些新开设的专业很好地和市场接轨,前景非常看好。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二级学科,涵盖了体育科学中的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保健和康复等众多三级学科,它不仅是体育院校基础理论课,还具有很强实用性[1。在体育高专整个大的专业改革形势影响下,如何提高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质量,使之适应体育高专新开设的专业,适应市场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首要任务。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的目前状况

运动人体科学在广西体专是一门综合必修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和探究使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选用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教材过于理论化。目前广西体专的运动人体科学教材主要是《运动生理学》(卢昌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运动解剖学》(卢义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体育保健学》(赵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些教材理论的知识太多,和实际结合的知识较少,缺乏和市场需求的接轨,导致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没用,缺乏学习喜好,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不易让学生系统地去理解和完成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教学目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能性,限制了学生学习人体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没有应专业的需求而进行专门的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陈旧单一。目前广西体专已经开设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练习、体育保健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大同小异,没有针对性。2008年还将开设体育保健、警体保安、高尔夫、体育服务和管理等新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假如不尽快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那将会导致运动人体科学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

3.实验课开设的内容过于陈旧简单,没有实训内容。实验课开设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剖学中一些器官的熟悉以及生理学的心率血压测量,还有保健学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没有开设到学校、康体中心、健身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4.大部分教师的人文文化素质和创新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广西体专的教师通过到外省重点体育院校进修,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人文科学知识较贫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缺少授课技巧,教学气氛不活跃;而且因为高专的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较短,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对他们有用的知识,老师并没有过多地思索,亦没有深入各地调查学生们就业中所需要的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没有将教学和市场需求良好的结合,这是目前体专人体科学教师的一个弱项。

广西体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1.尽快制定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实践。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必须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大纲是课程的出发点和灵魂所在,只有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才能保证教学目的和任务顺利贯彻落实[2。

广西体专2008年共开设体育教育、运动练习、社会体育、体育保健、体育服务和管理五个大专业,其中运动练习和社会体育专业还分为篮球、武术和跆拳道、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警体保安和高尔夫五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求不一样,我们在制定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大纲时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的特征,突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

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在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该以儿童少年为主线,重点进行儿少运动解剖生理的教学,和儿少生长发育特征紧密结合,运动保健方面的教学应该以儿少的营养卫生、体育锻炼卫生、中小学体育医务监督以及常见的儿少运动性疾病和运动损伤为主要内容,在大纲中强调到中小学如何进行体育医务监督和儿少常见运动损伤处理等实践的内容;而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运动人体科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把握运动人体科学的基本理论、体育保健康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原则,在运动解剖学上重点以运动系统为主要内容,把握人体骨骼、关节、肌肉的结构,重点把握肌肉在体表的投影,对骨骼、肌肉要能准确的定位,保健学的内容上则重点强调运动损伤、运动按摩概述、运动处方和运动疗法,为其在专业按摩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大纲要强调到康体中心、体育医院和康复医院见习和实践的内容。

总之,大纲制定一定要结合每个专业的特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2.自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实用性。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反映,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文件和依据[3。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有了明确的教学大纲,假如没有好的教材落实实施,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明月。陈旧落伍的教材必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

体育高专的教学时数较少,因此要求教学内容要精练和实用,现用的教材内容冗长、面面俱到、简单笼统并有交叉重复,已经不能适应体育高专目前的教学要求,所以要根据专业特征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的内容删减和增加和实践相结合并且处于学科前沿的知识是教材编写的两个重点。我们在编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时应从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角度出发,教材内容要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精选内容。

根据不同的专业把解决实践活动新问题所必需的知识融入到教材中,保证教材在科学性、系统性基础上有更多的实用性。例如在给运动练习专业学生讲解《柔韧性练习的生理学原理》这一内容时,可添加目前比较前沿的PNF练习,并在课堂上进行相互的练习和实践,让同学们将这个练习方法用在平时的日常练习中,争取较好的训学效果。再有,在教材的编写中可添加多媒体教材的编写,比如肌肉的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和按摩实践等录像制成教材,增强教材直观性和趣味性。

3.构建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和实训相结合的体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依靠理论课的状况,调整实验内容,删掉一些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综合性不强的实验内容,合理配置验证型和综合型实验,并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如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先在实验室进行人体体质测试的实验,然后再让他们到健身中心对进行健身的不同人群设计体质检测的项目,并且进行体质的检测和建立健身人员体质状况档案,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把实验和实训紧密结合。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按摩推拿的实验外,还应该布置到体育医院、康体中心进行见习和实训,使理论、实验、实训三结合。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运动人体科学的实验体系中将实验、实训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分析新问题、解决实际新问题能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4.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曾明确指出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4”和普通教育相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是发展高专体育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专运动人体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公关能力。

(1)实践能力。实践能力表现为实际动手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两方面。高专教育应该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是现代高专教育的一大特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区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正确布置两者比例比重,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实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将理论融入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要主动走向社会,深入学生就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社团等实际的需求,理论教学和实际结合等方面的要求。

(2)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要素,创新能力要求高专教师不循规守旧,总能以新思想、新观念对待教学实践。高专教师应做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向,把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善于解决一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术新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不断有所创新。高专教师要能为学生设置创新情景,营造创新的氛围,课堂上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智力活动活跃,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3)公关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组织协调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宣传推广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等[5。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的重要素质之一。高专教育要面向社会,教训研结合,职业岗位培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和社会紧密相关。因此,高专教师要面向社会,正确、有效地处理和协调好工作中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及时把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把握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动向,善于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处理,合理使用信息资源。

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学习,孜孜不倦地努力。

结语

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高专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和体育高专整个大的改革是息息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的改革要紧紧跟随着高专的办学方向和专业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不断修正教学内容,使之适应专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摘要:

[1李秋萍.人体运动科学学科建设若干新问题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3)摘要:41-42.

[2高维伟等.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保健推拿》课程改革的阶段探究报告[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4)摘要:73-75.

[3黄山等.对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教材改革的探究[J.宿州师专学报,2004.19(1)摘要:129-131.

人体科学范文4

x前阶段通过在会议、报纸、杂志和新闻媒体上学习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后,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发展观念,增强了我运用科学发展观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我认识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准确把握、理解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能偏离发展这个主题,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对我科的工作来讲,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为建设行业的有关单位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搞好服务,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事科作为全市建设教育主管科室,负责着全市100多个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我们通过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我委号召的“我为加快信阳城市建设进一言”活动的开展,联系本科室的工作及岗位职责实际,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为施工企业服务的力度,积极帮助施工企业搞好职称评定工作,为做大做强全市建筑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市是建筑劳务大市,近年来,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了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建筑劳务占全市劳务经济的半壁江山。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全市的建筑队伍的状况是每输出建筑劳务人员四五十万人,其中成建制输出近20万人。全市建筑施工企业一线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90%为农民工,他们长期从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和一线生产,涌现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实用人才,成为带动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他们受正规学历教育不多,按照国家职称评定标准,无法取得政府职称管理部门组织评审发放的职称证书,这种现状已成为困扰我市原本实力很强的企业发展的难题,由于有职称的技术人员少,企业资质过低但又无法升级,严重影响了我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更无法使企业做大做强,这对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与建筑劳务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亟待我们进行解决。

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认识到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要求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体现就是要通过我们解放思想,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局面,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发展的第一要务。因此,针对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农民工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无法参加社会职称评定的实际,为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各企业要求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呼声很高,我科作为市建委负责全市建筑施工企业职称评定工作的科室,就必须把向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一流的服务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来探索职称评定工作新举措,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我们通过广泛调查了解、征求意见,掌握了我市目前建筑企业队伍中缺少有技术职称人员的现状,根据这种现状,我们已着手研究在不违反国家职称评定标准的前提下,按照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有利于我市建筑企业发展的目标,与市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我市初中级技术职称评定办法,争取在初中级技术职称的评定上,为我市的建筑企业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便捷服务,为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作为职能部门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促进我市的建筑业发展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具体到人事科就是要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材保证。只有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和统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不仅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人体科学范文5

论文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获得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目前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1、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及研究内容

1.1研究对象与性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尚未明确地提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而这些问题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健康发展和学科建设是尤为重要的。根据对目前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总结,笔者认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以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以及本领域中的各种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和社会学科的总称。它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体育现象,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并交叉形成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哲学,体育政治学,体育史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运动心理学等等学科。所以体育人文社会学实际上是一类十分庞杂的旨在关注和考察体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群,是由许多学科交叉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群。而且随着社会和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研究内容还会有所增加和深人。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性质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又有研究方法的研究。从宏观和整体上探讨体育社会现象和体育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用实践和理论手段开辟和探索体育运动的未知领域,解释和说明体育现象,预见其产生和发展变化,解释体育活动各种基本形态和规律,增进对体育的认识,为体育研究提供一般原理性的指导理论等属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体育基础理论科学如何直接应用于体育活动实践,解释不同对象本身的特殊规律,为体育的各种活动提供多样的、实用的原理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对体育改革与发展进行战略研究,为国家制定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则属于应用研究。而对于体育研究方法的探讨则属于研究方法的研究。

1.2研究内容

1.2.1体育概论体育概论从宏观上、整体上研究体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其任务是论述关于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基本原理,解释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体育的本质、特征、功能价值以及体育的目的、任务和实现体育任务的原则和途径。

1.2.2体育哲学研究体育哲学是以一定哲学观点研究体育实践与体育科学技术发展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性以及有关体育运动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有:关于体育哲学学科的主要内容问题;关于现代体育科学的体系结构问题;关于人体观、健康观的历史发展及对体育的意义问题;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体育的研究;关于体育与价值体系的研究;关于现代社会大体育观的研究;关于体育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关于体育热点与难点问题的研究;关于哲学在体育史及中的应用方面的研究等。

1.2.3社会体育学研究社会体育学在我国习惯上被称为群众体育学,是随着体育运动实践的发展,尤其是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兴起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探讨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及其组织管理过程的规律。社会体育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代社会与社会体育的关系;身体锻炼的科学化研究;不同社会体育对象与群体的研究;不同社会体育领域特征的研究等。

1.2.4学校体育学研究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本质、规律及其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是兼有基础理论、并侧重指导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体育工作的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其基本的研究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1)研究学校体育本质,包括产生与发展;与学校德育、智育的关系;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关系;学校体育内部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等;(2)研究学校体育的构成与实施问题。包括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训练;运动竟赛以及校外体育;(3)研究学校体育管理与评价。包括系统整体管理与评价和各分项管理与评价。(4)研究学校体育条件。包括体育师资,场地,器材,设施,图书资料,经费以及校园内外的环境等。

1.2.5体育经济学研究体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体育领域经济现象、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体育与经济的关系及体育事业的经济性质;体育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问题等。

1.2.6体育管理学研究体育管理学是研究体育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与体育经济学相比,它主要侧重探讨体育事业优化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和方法,着重于对经济管理中具体问题的对策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体育管理体制研究;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及社会体育管理研究;体育产业的经营与管理研究;系统科学与体育的关系研究;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等。

1.2.7体育法学研究体育法学是研究体育法律规范和体育法律现象以及他们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新兴学科。研究内容有:体育法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体育法一般理论的研究;体育法制定和实施的研究;体育各领域法规制度的研究;国内外体育法的研究等。

1.2.8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和观点来研究体育这一社会现象,并试图以研究成果推进体育健康发展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研究领域十分的广泛,从体育与各类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到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体育行为;从接近人类极限的竞技体育到儿童的游戏,几乎无所不包,主要内容是:关于体育社会问题的研究;体育文化的研究;体育社会化的研究及各种体育社会组织的研究等。

1 .2.9体育史学研究体育史学以体育与运动的全部历史为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体育起源问题;古代体育的哲学和文化特征;各项体育运动史;奥林匹克史;体育思想观念的变迁;体育法制史;体育人物研究;体育考古学;体育史料与文献的研究等等。

1.2.10比较体育研究比较体育是对体育进行跨文化研究的社会学科。它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世界各国的体育运动管理体制、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师资和体育干部的培训、体育科学研究现状等。

1.2.11体育美学研究体育美学是揭示体育美的本质和规律的应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有:体育美学的学科性质;体育美的本质、特征、分类及形式;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关于人体美、运动美的研究;关于体育美的创造和欣赏;关于体育运动中的审美教育等。

1.2.12体育伦理学研究体育伦理学以体育活动中的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是以研究体育道德产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应用理论学科。研究主要包括:关于体育道德的本质、体育道德的作用及范畴的研究;关于体育道德教育的研究等。

1.2.13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研究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研究的体育科学领域。主要研究: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运动员的研究;社会环境中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与传播媒介等。

1.2.14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探讨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人在体育运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情感和意志表现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的心理规律;运动训练和竞赛过程的心理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和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的影响等规律。

2、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在各个体育院校陆续开展起来,开设了一些体育人文社会学课程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比如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社会体育学,比较体育学等,而且,在这个时期,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机构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等专门的体育院校成立了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或研究所,与此同时,很多的综合大学的体育院系,比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体育学院也成立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中心。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审批了5所体育专业学校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所非体育专业学校的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又批准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四所学校为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些学术研究共同体的建立对于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相关的学术期刊不仅有各个体育院校的学报的专栏,还有一些专门的刊物比如:《体育文化导刊》、《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中国体育科技》等等,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和讨论的平台。

尽管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科研和学科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建设还很薄弱,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名称具有模糊性。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体育人文学科和体育社会学科的总称,但是在名称上往往让人误以为是体育社会学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这种学术概念名称的不规范,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学科体系划分上的不合理及学科地位定位上的一些混乱,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

2)理论研究不足,没有形成自己的比较完善理论体系。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借助其他交叉学科的理论对体育现象进行应用性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甚至近乎空白,在形成系统的理论所需要的科学积累上很不充分,对学科的发展极为不利。很多学科,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等比较受关注的学科,其研究,仍然处在简单地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初步阶段,而且在学科交叉结合上,有些研究有牵强附会、生搬硬套之嫌。

3)体育研究方法的研究非常薄弱。目前对于体育研究方法的研究比较少,体育社会科学还没有比较独立的成体系的研究方法,大多是借助别的学科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因此必须将普通的研究方法和体育社会现象的独特性相结合形成专门的成体系的体育研究方法。

4)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属性混乱。按照现在的学科划分.有学者主张体育人文社会学科被分散在哲学类、社会学类、政治理论类、教育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伦理学类、美学类等不同的类别中。这种以知识源流为依据的划分方法,虽然可反映出分支学科与母体学科之间的衍生关系,但它忽视了交叉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而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体育学术领域)主张,以体育人文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都应属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到目前为止,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属性仍然没有一个定论。而学科属性的混乱会影响到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整体性的发展。

5)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高素质研究队伍的缺乏是制约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组建研究队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队伍需要由以下几方面专业训练的研究者组成: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统计学、教育学、体育学等。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交叉学科群,从某一个单一学科角度去研究体育学会受到学科局限,不能获得全面、系统地认识。完整理论的形成依赖于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然而目前在体育研究领域不管是哪一学科都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研究人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限制,在二级学科下面很少能进一步专业化,比如体育社会学,在学科的下面就没有再进一步划分出子学科,比如体育社会问题研究等。

6)学科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学校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大多数课程是依据师资状况和学校、教师甚至学生的兴趣开设的,缺乏学科整体性和系统性规划,课程的变动性大,因此许多课程的教学和师资质量难以保证.也从而造成了学生知识体系的不完整。

3、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在今后的发展中,改革的基本对策为:

1)建立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灵活应讨各方面的功能需要。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术机构,应建立起具有相对独立性、层次分明的教学、研究型的组织机构,且这些机构应具有一种既有普通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指导,又有参与体育实践调研活动资格的灵活体制,保证研究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人体科学范文6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教学 改革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的实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培养目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体育院校中,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思维方法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体育科学中的二级学科,其实验教学内容是运动人体科学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各体育院校正在进行各种实验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发展”为原则,提出了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为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参考。

1 更新实验内容,建立完整实验课程体系

重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改变对理论教学的过分依赖,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逐步建立独立的适合本专业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是指在原有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方法新颖、涉及多学科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删减那些验证性强、方法陈旧、内容单一的实验项目。把这些实验项目科学归纳后建立适合本专业的新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2 合理设计实验类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本着打好基础、加强实践、提高能力、统筹兼顾和整体优化的宗旨,实验类型应该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合理组成,将实验教学内容按功能模块进行有机整合在新的实验教学内容中,基础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所占比例较大。综合性实验主要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而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增加主要为了改变学生按实验步骤机械操作,只动手不动脑的实验习惯。这样即可改变原有按部就班的旧实验教学模式,又增强学生的实验主动性与创新性,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在完成基本实验技能培养的前提下,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3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

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往往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书本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这种“封闭式”实验教学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而“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就是要打破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汲取多方面的长处和经验,更加具有生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内开放是允许学生有组织地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实验操作,也可以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高水平的实验操作。对外开放主要是指与学校内外进行各种形式的实验室人员交流和实验资源共享,充分吸收其它专业所长,充分利用本校资源。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培养,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

随着各个体育院校学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实验设备和经费极大不足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大力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一些实验设备量不足、尚未购进的贵重设备和需要采用活体动物的实验内容制作为多媒体课件,可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缓解师资矛盾。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可将抽象的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且还可通过动画的方式演示机能的动态变化过程,给人以直观的感受。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网络教学,拓展实验课教学空间。在完成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全面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实验课教学空间的拓展也要求全面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师是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科研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是教学环节的关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可以多给现有实验教师提供进修交流的机会,也可将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教授、副教授引入实验教师队伍。另外,也可以选择实验能力强,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研究生充实实验教师队伍。

5 改变考核办法,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实验成绩考核

实验教学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理论课教学。它既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又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和标准非常重要。实验考核应坚持全面、客观、公平的原则,在全面考核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可采取实验技能操作、实验报告批改、实验设计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考核办法,以提高实验考核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使考核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实验考核、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们应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查珍,周元祥.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4):23—25.

[2]陈克敏,林明栋,王竹立,等.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23(3):21—25.

[3]常春耘,陆南.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235—238.

[4]周叶中,陈学敏.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0,33(5):75—82.

[5]尤桂杰,钟兴明,顾丽燕,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3):103—105.

[6]邱红霞.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2005,26(2):77—81.

[7]姜涛,黄海,高新友,马艳.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2):116—119.

人体科学范文7

 摘要:新课标指出,“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人本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教学行为,要积极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课堂;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倡导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这种倡导以个人为中心的和以过程为定向的学习方式,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本主义”,使科学课的探究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下面谈谈本人的一点看法。

    一、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传统的自然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多年来扮演着一种角色,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的地位不平等,就更谈不上师生的和谐发展,共同促进。

    罗杰斯的学习观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察觉到学习的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老师也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转变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蹲下身来聆听孩子们的发言,参与学生的活动;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内在的潜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才会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太关注自己的存在,就像所有的学生都在为老师服务一样。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了,本末倒置的结果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了。

    而人本主义教育强调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学习并非教师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罗杰斯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其学习的方式也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认知学习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对学生自己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涉及到心智,而不涉及到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是一种无意义的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成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结合起来,因而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必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经验之上,提供他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的探究活动,用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来说这才是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才能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三、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人本主义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因此,人本主义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会一体”的人,也就是用情感方式和认知方式行事的情知合一的人。可见,人本主义重视的是教学的过程而不是教学的内容,重视的是教学的方法而不是教学的结果。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重教师“教”忽视学生的“研究”;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策略要不断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做到:1、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的愿望,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学习、体验的过程,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让材料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和兴趣。2、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中的方法指导,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并分工协作。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在乎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敢于质疑的思想,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从而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关注自我评价和评价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的指标是多元化的,他包含着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评价。人本主义认为:当学生以自我批评和自我评价为主要依据,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就会得到促进。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个性差异,导致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评价标准不一样,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让他们自己评价这些判断和选择的结果,教师要提供信息和行为方式,让他们决定适合自己的准则,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自我正确的批判和评价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真正促使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可以贯穿在教学的活动之中。老师可以用多种方式来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人本主义以“人性为本位”的教育理论,认识和重视个体潜能的教育思想等观点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但他在认识的倾向上过分强调“个体”的重要性;过分强调自我和自我实现,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后天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忽视了系统的教育在对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作为科学教师,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合理地运用、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我们还要根据科学课学科的特点,不断地学习和理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进行继承和摒弃,这样才会有更深远的意义。

人体科学范文8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新时期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地方人大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摆在地方各级人大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前一阶段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实践,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强化发展意识、服务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各个方面,始终把支持发展、促进发展、服务发展作为首要职责,依法办事,和谐谋事,努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要把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贯地彻到重大事项决定权中。保障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大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人大工作要围绕党委的工作中心,认真分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作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关决议决定,从而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全社会的自学行动。

第二,要把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促进科学发展上来。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促使国家机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是人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地方人大工作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进一步探索法定职权内的有效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实效,使“一府两院”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视察、执法检查和调研,听取审议相关专项报告,及时提出意见并做好跟踪监督,把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难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以及执法中的薄弱环节作为监督重点,支持和促进“一府两院”更好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围绕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深入实际,开展调查和视察,提出有前瞻性、指导性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

第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大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要充分发扬人民民主、集中人民智慧、体现人民意志、代表人民利益,把关注民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维护民利、务求民富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这样,人大工作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才能依法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第四,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地方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加强和改善自身建设,是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好职权的重要前提。要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学习,真正学懂弄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髓,澄清对科学发展观的片面理解或模糊认识,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各级人大常委会班子建设成为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善于科学发展的干部,确保人大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而保证和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运行。

人体科学范文9

自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全局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深深地被这股学习热潮所感染,并积极参与到这场学习实践活动中。听了×局长的动员报告以及市委×××教授的专题辅导报告,经过集中学习,支部讨论和个人自学,我深深地认识到我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紧迫性。现就开展这项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学习体会。

一、要发展,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从总体上讲,科学发展是一种更加注重长远、注重根本、注重未来的发展,它与我们现有的认识水平、固有经验、现实局限、思维定势和行为模式等有着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仍然以旧有的思想观念去衡量科学发展,就会坐井观天,很难认识到科学发展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很难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的自觉。因此,要发展,首先必须解放思想,通过解放思想来提升思想高度、深化认识程度、打破旧的认识框架,用科学发展观改造主观世界,使其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也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智慧,增强信心,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并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二、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坚持科学发展观,人的因素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等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因素又具有复杂易变性。要保证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坚决贯彻,就必须先破除根深蒂固的人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把有关科学发展的导向、标准、要求、规划和决策程序、指标体系、保障措施等尽可能地以制度和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认,不以某一领导人的职务变动或者思想、情绪、看法的变动而变动,保证科学发展得到持久坚持。目前,我们在保障科学发展的动力推进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上还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是要求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引导不力,不注重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严密,缺少群众监督,奖惩不到位,致使科学发展的动力不足、激励约束乏力。因此,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正确评价选拔干部,让坚持科学发展并有政绩的干部思想上有激励,政治上有荣誉,职务上有晋升,社会上有地位。同时,加强职工、工会的监督,努力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衡量工作的标杆、破解难题的利器、谋划工作的指南、促进发展的措施,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要讲求实效。

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习的方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效果的实现。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能只满足于知道了、做过了,而不问实际效果如何。这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防止走过场。这次局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既形式多样,又内容丰富,既有请进来,又有走出去,打破了过去那种学习沉闷的气氛,使我们学习起来精神饱满,印象深刻,收到了预期效果。

以上是本人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认识不深,还得继续学习,加深理解。

人体科学范文10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学习后,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括要发展教育,而且包括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教育的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我觉得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对现有的发展思路进行全面的整理,破除固步自封,结合实际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

2、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

对于我来说最重要就是要破除满足现状,低标准工作的落后思想,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坚持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获得它应有的作用。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并且要不断的更新观念,与时并进。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要顺应时展的要求,充分认识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

3、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坚决要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本工作岗位上要多不断的提升自己,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处在本学科的尖端,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水平。

4、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重点要解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错误认识,真正做到语文能促进学习的目的。

人体科学范文11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Sports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HI Fe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 courses, in which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lienated from the practice of sports, and there exists a lack of interchange between different disciplines, this thesis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experiment teaching system of "one core、 two systems、three modules、four levels". These ideas will be of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further reform in experiment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Somatic Science, experiment education, teaching system

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运动营养学等十几门课程,该类课程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体育专业教学计划三大系列之一〔1〕。实验教学是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背离了实验教学的宗旨与规律,妨碍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深化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对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飞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

1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院校实验教学基本沿袭着苏联50年代的教学模式〔3〕,实验教学偏重于验证性和操作性实验,学生多以机械被动地参与、程序化操作为主,实验结果作为理论课的验证。这种传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多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验证,脱离体育运动实践

体育学知识具有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而目前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多数是选用验证性实验来证实理论讲授内容。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各自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是由微观到宏观、机能状态到形态结构、瞬时的动态变化到相对的稳定状态。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评价等不同课程,虽然自成体系,但是在体育科学知识链中密切相关,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而现有实验教学内容按课程各自独立设置,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

1.3实验课教学目的不明确,缺乏专业针对性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不同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侧重点应有所区别。而目前多数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上均是按照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忽视其他专业的培养特点。实验课教学目的不明确,实验项目缺乏不同专业的层次要求,不适应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

1.4不同课程之间存在较多实验内容和方法的低水平重复

由于现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导致各门理论课按照自身需要开设实验。所设实验内容和项目自成系统,相对独立,很容易形成相近课程实验内容的重复。例如台阶实验这一实验项目同时存在于《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三门课程教材中,造成实验课开设混乱。

2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

2.1更新实验教学理念

实验教学理念决定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定位的层次、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决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与成效,决定人才培养的标准与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是实验教学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重要命题。以“体育学大学科、侧重应用性”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理念,在体育学的平台上组织实验教学,注重生命活动普遍规律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可以避免专业越分越细、基础越来越窄的倾向,帮助学生养成整体、系统、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根据生命科学知识性强、技术方法先进,以及体育学知识实践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注重实验内容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密切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化教育的鲜明特色,形成良性互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分专业、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

2.2整合不同学科实验教学内容

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与康复、运动生物力学及体育测量与评价等课程虽然分属不同的学科,彼此间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但是,它们在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运动训练监测和训练效果评价的科学体系,揭示运动与人体机能之间的关系。而以往该类实验课的设置与相应的理论课程挂钩,相近的课程彼此独立,内容重复,学生难以对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形成一个整体的清晰概念〔4〕。因此,整合不同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综合性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是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2.3灵活实验课程设置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考虑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不同的基础上,灵活设置实验课。将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分成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两部分分别进行授课和让学生选修。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中实验课内容根据各课程教学计划授课,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进度保持一致;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分成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分别作为三门选修课供不同专业学生选修。在学生毕业论文阶段,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研究内容开设创新性实验。

3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内容

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实验教学目标,依据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按照“保证基础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应用、创新研究素质与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务实创新、学有所获、学能有用”的实践应用原则整合、优化实验项目,构建“一个核心、两个体系、三个模块、四个层次”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一个核心”是指实验教学全面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培养目标,“两个体系”指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和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三个模块”指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四个层次”指实验教育体系分“基础、综合、设计、创新”四个层次构建(见图1)。

图1运动人体科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3.1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知识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基础实验技术体系培养目标面向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学生。通过该平台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类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学会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分析运动人体科学现象和通过测量获得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及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条件的选择等,初步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体系的主要实验项目包括运动解剖学的形态观察;血压计、心率表等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常见运动损伤的检查、包扎等体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等。

3.2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

运动人体科学综合实验技能培养体系根据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三个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知识侧重点不同,分为体育教育模块、运动训练模块、大众健身模块等三个模块内容。实验教学重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学能有用”。

3.2.1体育教育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针对体育专业的学生。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科研能力;使学生具备新世纪体育教师应掌握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方法,并能运用于实践,即监测体育教学和指导业余运动训练。其中综合性实验以《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项目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锻炼、测试项目为切入点,以某个项目或项目的某个技术环节为线索,以问题的形式编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设计性实验可安排安排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操作实验、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创新性实验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设计〔4〕。该模块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3.2.2运动训练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针对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通过该模块的教学培养,使学生能掌握运动时人体内部生理生化变化规律,运动对机体组织的影响、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运用运动生理生化的特点和规律为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科学化服务等理论及知识;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该模块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3.2.3大众健身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象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及以有志于从事大众健身行业的其他专业学生。实验项目选择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和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SGETCERTIFIEDGUIDE》。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人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社会适应各指标的测评,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人体体质的组成、各指标所反映的人体体质健康的意义,发展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自主研究设计方案及实施加深对体质健康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表3所示)。

4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是将体育知识与实验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提高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质量,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因此应当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琳华.创新教育与高师体育实验教学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3):310-312.

〔2〕〔4〕姜涛,黄海,高新友等.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116-120.

人体科学范文12

科学发展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科学发展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可持续发展。通过一个星期的集中学习和自学,联系人大工作实际,学习心得如下:

人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就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尺,充分利用人大的法定手段,促进“一府两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开展工作,人大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应该在实践四个理念,促进四项工作上下功夫。

一是实践人本价值理念,促进保障公众利益

科学发民观的人本价值理念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重视国家整体实力向重视居民消费能力转变。“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才是科学发展。

人大就应该成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紧紧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以就医、就学、就业、司法公正及食品和公共安全等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最大限度地维护公众的利益,特别是反映弱势群众声音和要求,这既是人大的优势,也是人大的责任。

就机关管理面言,应该实现个性需求边际效益的最大化,要注重每个干部的个性需求,尽量实现各得其所。

二是实践质量发展理念,促进降低发展成本

所谓科学发展观的质量发展理念,就是在强调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为了实现质量发展理念,人大可以充分利用监督手段,在督促节能减排、净化生存空间、保护耕地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下功夫。

三是实践相对平衡理念,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人大在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上有大量工作可做。用人大的力量促进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土地合理有效流转,促进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促进城市财富向农村转移的机制,促进农村多事的发展壮大等,这些既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人大执法检查和专项工作审议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