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演讲与口才教案

演讲与口才教案

时间:2022-03-10 01:59:57

演讲与口才教案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1

【关键词】演讲口才 课程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当前,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 必然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 这是不容置疑的。2001年8月,教育部在向全国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部级教材规划选题”中,在“高职高专教材”的公共课中,正式列入了“口才与演讲” 课程,并将其规定为适用于各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国家最高教育主管部门的重大举措,正反映了这门新型的素质技能学科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但目前的高职《演讲与口才》教学没有很好地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统一起来,注重在优化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实力。

一、《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演讲与口才》的教学缺乏高职特色,在教学内容设置、课堂互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不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课程教学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理论化

目前的教学内容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在语言基础知识等方面安排了过多的理论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训课时比重失衡,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互动不理想

传统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忽视学生的参与互动。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差、自信心不强、不愿意参与互动,积极参加练习的总是那些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参与互动的程度不均衡。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大多还是运用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而一些能明显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未能得到较好地运用。

(四)教学手段较单一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班级人数较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完全因材施教。虽然目前学校一般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使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般用电脑播放一些与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源。而一些学生课堂及课后训练的情境,未能用数码相机、摄像机等录下来,以便学生修正,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课程改革建设思路

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核心技能的开发工作,并将核心技能分为8个技能模块: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这些核心技能与本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演讲与沟通基本技能,并在实践中主动灵活运用,最终内化为稳定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成为拥有同他人共同生存能力的语言主体,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职业化

教学内容应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核心技能目标转化为课程设置纲要。根据典型的工作过程传授技能及其相关知识,选择最基本的和最必需的教学内容。选材时坚持技能的主导性和职业的共同性,以经验和策略的知识为主,以事实、概念和理解、论证的知识为辅,充分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立足于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行动体系,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依据训练难易程度形成三大训练模块,每个模块均以“交流表达能力”训练为核心,全方位辐射到其他能力训练。通过阶段模块设置,螺旋式地排列内容,将理论知识、核心技能、工作态度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组合,使学生逐渐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既分散了学习难点,又增进了学习的兴趣。

(三)情境设置生活化

在模块内部设置若干贴近现实、符合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教学情境,每一学习情境下都以训练目标为核心,展开知识点和训练要素,随着训练目标、任务难度逐步增加,训练内容越来越接近实际工作,使得相应能力得到显性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具备未来相应岗位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式教学法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原动力,学习者将根据个体原有经验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为学习者创设进行情境学习的环境。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是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扮演体会情境等。情境式教学法将言、行、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分析法

针对实训中所涉及的典型的、具有分析价值的案例,如辩论赛实况、演讲比赛视频、求职案例等,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时,既可采用由学生现场独立分析,再以书面形式完善的方式;也可采用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到课堂上展示的形式。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的总结,也不要对结果或争论下结论,而是对学生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三)体验式培训方法

体验式培训的特质,在于参与者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包括自我评估。当他们早期的学习影响被有效地重新评估时,他们在智力上、情绪上及行为层面的整合上都会有所发现,这将改善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与实际行为。体验式培训方法包括肢体上的挑战、游戏、仿真练习、分享时间、有指引的冥想、有组织的互动等。课程通过抗干扰训练、仿真练习、心灵对话、游戏等体验式培训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触动学生心灵,提高训练的实效性。

(四)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就是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其特点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课程的设计是将学生的语音面貌、行为姿态、面部表情进行现场录像,然后回放,让学生进行观摩对比,现场改进,自我完善;同时也保留了教学资料,为教师备课提供一手素材。

(五)头脑风暴法

对于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教师讲解后学生仍然存有疑虑或者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接受时采用的一种由学生轮流发表意见的一种方法。围绕某一观点,大家各抒己见,平等、民主的交流探索,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共识。

(六)自主学习指导法

良好的口才能力的培养,要依靠个人长期坚持的系统化的自我训练,教师提供给学生能自主训练的内容、模式,使课堂课外相结合。

五、丰富教学手段

(一)理论、实训一体化

课堂实训中,把阅读、写作、口语表达有机结合,形成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实践性教学 “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过程,努力做到课堂即为实训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实训室进行。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在研究性、自主性学习环节中,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拓展、深化课程内容;在实训环节中,要求学生根据口语表达要求,收集、筛选、整合相关信息,进行书面写作,最终在课堂实训中以口语形式交流汇报和相互学习、评价,做到边看边学、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二)教学组织团队化

在教学中采用分小组开展教学活动,分小组承接工作任务,分小组进行设计研讨,分小组活动,分小组进行口语演练。在各小组中有组织者,有分工,有合作,学生的主动精神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普遍增强。

(三)建设课程网站,设置网上自主学习平台

借助学校校园网,建设演讲训练课程网站,设立网上自主学习平台。课程的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电子课件、试题库、阅读书目等教学资源都呈现在网上,以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在“自主学习平台”中设置不同的版块,让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作为课堂训练的补充和延伸。

(四)将课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

(1)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加强课程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大学校园社团众多,我们应抓住那些和演讲训练课程教学内容有着密切关系的社团,以它们为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展开课程建设。教师可以融入社团担任指导教师,同时把社团活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开展“演讲比赛”“朗诵大赛”“主持人大赛”等各种活动,还可将所带班级的学生带出去,观摩参加社团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个性特长。

有了学生社团这一平台,更加能够体现课程开放化、竞争化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社团的活动也因为更多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增强了学生社团的活力,扩大了社团的影响力,更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2)以宿舍为单位,推动课程建设

宿舍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把宿舍纳入课堂教学延伸的范围,不但会提高学生的口才训练频率,而且对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配合这一理念,把学生的日常课堂训练设置成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这样既方便学生随时针对某一问题进行集中探讨,演练口才,也能够帮助整个宿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评价多元化

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部分,传统的闭卷考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我们可以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过程化,评价标准公开化”的标准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主体由教师、学生、考核小组和监督小组共同构成,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原则。以学习情境为单元,实现过程考核。采用形成过程评价、终结性鉴定、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能力评估系统,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领域评估学生能力进展。在学生自评、互评,考核小组测评、监督小组监督、教师综合评价的全方位考核形式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目前尚有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深思。学生能力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演讲与口才》课程更深入、有序地开展下去,努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职高专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守义.演讲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连锦.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2

[关键词]优化 核心内容 素质训练 模拟 活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7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演讲与口才技能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校大学生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在求职面试或者面临职场交流时口才技巧显得捉襟见肘,演讲与口才已经逐渐成为了高校各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必备公共课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综合水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责任。

演讲与口才技能作为一项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实训环节是不可或缺的实践性学习环节。鉴于此,笔者在演讲与口才的课堂教学中,一改专业课重理论授课氛围浓厚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点突出实训教学,着力强化学生在轻松课堂环境中开口说话能力。

一、改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开口说话自主意识

课堂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营造轻松自然的课堂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大学课堂普遍实行合班制进行授课,课堂大而松散,同学们之间互不认识,交流欲望不强,严肃死板的传统课堂氛围抑制住了学生开口说话的冲动和学习活力。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现学习任务落实在每个小组每位学生身上,有效解决合班上课学生游离课堂的弊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的灵活组织下相互交流和学习,有效完成老师学习任务和目标,小组之间思想碰撞交流的融合自然而然回归到课前制定的任务目标。笔者这个授课过程将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近距离讨论交流,笔者在引导,学生在参与,笔者由过去的“主讲”变为现在的“主导”,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则成为课程教学的实践者。笔者在整个过程中不失时机给予肯讲爱讲的同学表扬。就这样,师生之间距离拉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很好地激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二、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实际运用功能

教学内容是课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课堂教与学的重要桥梁,适用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选择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演讲与口才技能实训教程》为蓝本,参考中华演讲网、实用口才训练网、中国口才网、人际沟通案例网等机构的口才资料,注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一)演讲口才素质训练

课堂上笔者指导学生练习与课后学习自练相结合,聆听或观摩录像,让学生模仿,组织命题演讲、即兴演讲比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口才协会的优势,激发会员们的积极性,以课堂活动方式,带动广大同学进行训练。如课堂论辩比赛就很好地训练学生逆向、联想、发散、纵深思维。学生能根据现场的感受,把握临时提供的话题,能自然地发表演说;能大胆、主动地参加演讲比赛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二)营销口才素质训练

笔者结合社会现实生活,让学生参与营销活动。主要以情景设计为内容,采用角色扮演法和重点强化训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使之在实地演练中获得真切感受,从而掌握营销活动的特点以及所需的基本技巧,提高营销口才。学生通过实践训练,把握现代营销活动中的规律、特点、技巧,使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做到游刃有余。

(三)求职、应聘口才素质训练

笔者通过在小组间设定情境对答训练,设置一定难度障碍,使课堂交流有一定波澜。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得体有效的语言表达,在求职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谋求到自己如意的职业。

三、运用综合考核方法,全面反映能力水平

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技能课程,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考核方式无法客观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综合素质情况,笔者在此门课程的考核中大胆尝试多种形式互补的办法,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参与素质项目训练的具体表现,评定等级成绩。这种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其次,在学期中,组织一次真实辩论或问题解答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循环竞赛,小组之间互相问答,笔者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来评分。这种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最后,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无纸化考试,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口才类题目进行展示,这种成绩占总成绩的三分之一。

【参考文献】

[1]张秀芬.关于高职院校演讲与口才教学的探索[J].今日科苑,2009.

[2]朱晶婧.许静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0.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职;演讲与口才;五结合训练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243-02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与人沟通的艺术,注重信息的双向互动,主要包括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论辩演讲三种形式,并且能够直接体现演讲者的心理素质、思维水平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能力。高职院校重视“演讲与口才”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适应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高职院校中“演讲与口才”课程训练模式的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理论基础后更加侧重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以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交流能力及合作共事的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之一,所以“演讲与口才”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广泛设置的课程。但实际“演讲与口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不相符等问题,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参与“演讲与口才”教学的积极性也不高。

二、高职“演讲与口才”课程的“五结合”训练模式

1.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训练相结合。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正式演讲的机会较少,且缺乏针对性的口才训练和专业的交际技巧指导,造成许多学生当众演讲或者公开讲话时易产生恐惧及焦虑心理。因此,高职教师开展“演讲与口才”教学时需要注意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训练相结合,以便帮助学生消除公开演讲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时教师可以首先提供一个演讲主题,并引导学生与各自的同桌一对一交流练习;然后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接着学生轮流上台发言说明对主题的看法,若课堂教学时间不足,则可使学生分批于每次进行“演讲与口才”教学前几分钟完成,以确保每位学生均有上台发言的机会;学生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可针对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其他观点,并通过共同讨论解决疑问。教师通过这种听众由少到多的方式使学生进入由易到难的训练阶段,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增强学生开口表达的信心。

2.教学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相结合。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口语表达的过程能够体现说话人大脑的思维过程,而思维能力的发展则对口才水平有直接影响。因而教师在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时,需要在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基础上继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应变思维的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演讲与口才水平提高的目标。(1)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指利用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感受、体验等人体主观性情感密切相关。在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课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具体事物形象、运用典型化事例或者想象的方式以增加演讲内容的趣味性。以“形容人的相貌”话题为例,学生可以采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沧桑集于一脸”、“长得比较朴素”或“我不是不美,我只是美得不明显”等带有幽默性质的语句,这不仅可以增强演讲内容的生动性,而且有利于激发听众的兴趣。(2)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理性地认识客观世界并掌握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演讲与口才”课程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的清晰性与条理性。以“食品安全”演讲话题为例,教师开展“演讲与口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组织表达语言,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学生可以按照食品安全的定义(是什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为什么)和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怎么做)方向进行逻辑思考,然后准备演讲内容。(3)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是指大脑思维从不同方向思考寻求问题答案,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高职教师在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时,若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则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增加演讲内容的创新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诸如“列举十种以上有腿但不会走的东西”、“尽可能说出砖块的作用”等思考类问题,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从而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4)应变思维。应变思维是实践活动中运用较广泛的重要思维方法,并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定量分析使得各方关系得到协调。学生进行演讲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容易丧失演讲节奏感,进而出现忘词、不知所措等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思维能力有助于化解遇到的意外困境,从而保证演讲的顺利完成。在培养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设置等方法引导学生训练应用思维的能力。

3.教学与学生的语言训练相结合。语言是传达信息与表达思想的载体,良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演讲者口语表达的顺利性。因此,高职教师在实施“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时,需要注重将教学与学生的语言训练相结合,从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个方面入手,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演讲与口才水平的提升。(1)有声语言。教师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扩大学生的基本词汇量,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使用词句准确性的训练,以减少词不达意现象的发生,高职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语言文采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举行熟记古诗词的竞赛活动或者对文章进行续写、改写、扩写以及缩写的应用训练。(2)无声语言。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同样具有沟通交流的作用,无声语言中如眼神、表情、手势等对演讲者的形象以及演讲效果有重要影响。高职教师在开展“演讲与口才”的课程教学时应该向学生教授相关的礼仪知识。通过无声语言与有声语言的配合,能够提高学生演讲与口才能力的整体效果。

4.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结合。高职中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虽然具有一定开放性,但是仍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如课时限制、课程计划或者教学环境的影响,所以存在着局限性。因为“演讲与口才”也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所以高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实践能力。结束学校课堂教学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延伸拓展,以提高演讲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或者学校举办的演讲、辩论以及朗诵等与口才相关的活动;或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开设专题讲座;或者帮助学生修改演讲稿等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通过“演讲与口才”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共同训练,有利于学生口才能力的增强。

5.教学与学生的实训岗位相结合。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因而院校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训岗位要求相结合。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教师可以先对岗位的能力需要进行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将岗位实际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口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当前的教育模式主要为“2+1”,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理论知识后,需在校外实习一年。而教师向学生教授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生接触实训岗位后可能会遇到新的口语交际难题,所以教师应该保持和学生的联系,以便在学生需要时提供有利指导。

三、高职“演讲与口才”课“五结合”训练模式注意的问题

1.教学前做好准备。课前准备是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本文提出的“五结合”训练模式具有开放性,因此学生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或者出现各种突况,所以高职教师在开展“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前,应该做到充分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做好课前准备,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2.教学中内容实用。“演讲与口才”课程中的训练任务应该注意与企业提供的岗位需要达成一致,教师可以将实际岗位的要求转化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充实整合原有的知识体系。这既能体现“演讲与口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又能适应高职院校设置的“演讲与口才”课程目标。

3.教学后及时总结。“演讲与口才”课程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所以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课堂总结,分析学习成效并肯定学习成果,同时归纳演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点。此外,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可以使学生交流演讲经验,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把握演讲要求,逐渐养成良好的演讲习惯。

4.教学后实践巩固。“演讲与口才”中真诚的感情流露需要以相关经历和体验为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通过口语表达思想情感。因而高职院校和教师除重视“演讲与口才”的课堂教学外,还应安排学生进入企业锻炼实践能力以增加生活阅历,巩固“演讲与口才”课堂所学的交流技巧。

“演讲与口才”是我国高职院校开设较广泛的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了解了“演讲与口才”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教师可以采用“五结合”的训练模式,即将教学与学生的心理训练、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实训岗位的需要这五个方面相结合,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演讲与口才”的课堂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演讲与口才”教学的课程质量,并增强学生演讲与口才的能力。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4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日常人们交际活动中最常见、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个人立足社会、寻求发展的必备能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口语交际教学是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面临着诸多问题。所以,提出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尤为急迫。

一、多方合力促进口语交际教学

1. 引起学校重视

首先,学校要保障教学时数。目前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时数已经被挤压的越来越少,口语交际课时只占总教学时数的6%左右,在如此少的教学时数情况下,很难系统持续地进行口语交际理论教学及训练。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由原来的6%提高到15%左右。而且在每学期的这11节课,必须保证有一半以上的训练时间,不能将口语交际课变成纯理论课,要突出其应用性。其次,学校要增设与之相关的教学课程。例如,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口语等相关课程。学校开设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辅助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减轻语文口语交际课时压力;另一方面也能解决语文教师无课或少课的问题,丰富学校的课程设置,可谓一举多得。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口语交际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口语交际教学理念,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其次,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口语训练,激发大学生对口语交际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辅助口语教学,如利用手机、录音机、多媒体等播放音频、视频,丰富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再次,将语文口语交际课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教师要了解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在备课和课堂环节设置时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创设情境。最后,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重视与大学生感情的交流。口语交际课是一门应用性课程,教师只有用生动有趣、声情并茂的口语激发大学生的交际欲望,他们才能参与其中,完成训练。

3. 增强大学生的自信

目前高职大学生来自不同地方,虽说不上五湖四海,但也可以说是全省各地。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很难改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方言,普通话也不标准,怕别人嘲笑,不愿与别人多交流,这也影响到口语交际。大学生自身应该意识到在与人进行交流时,应该克服之前的语言习惯,尽量采用普通话。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耐心地鼓励大学生不要害怕说错、说不好,克服其害怕的心理,树立信心,与他人多交流。另外,大学生还要认识到口语交际已经成为影响未来工作、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在学校中应该尽其所能学好它、掌握它,从内心接受它,敢说、多说。

二、加强高职口语交际教材建设

1. 建立有序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块

目前的高职语文教材确实将口语交际内容编入其中,但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分散在四册书部分单元的最后,并且所占篇幅也较少,训练的内容安排的也并非很有层次性,一些教师也放弃了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口语训练,很难保证口语交际教学持续、系统地开展。因此,教师需要建立有序的模块,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模块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时间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和训练的口语交际内容包括: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听话与说话、自我介绍、复述。第二部分:发展训练。时间安排在高职一年级第二学期和高职二年级第一学期,主要学习和训练的口语交际内容包括:朗诵、讲故事、演讲、口头汇报、即席发言、答询、解说、点评、采访。第三部分:拓展训练。时间安排在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和训练的口语交际内容包括:专题讨论、辩论、角色模拟、应聘和自荐。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考虑到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及相似性。选择最基础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放在第一部分符合大学生的实际,这些知识与初中所学知识有衔接性,没有太大的学习难度,容易使他们树立自信。第二部分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体部分,内容较多,主要提升大学生交流与表现的实践能力,知识量大,难度也较第一部分有所提升,故在时间上加了一周,也就是多了4~8个课时,这样就保证了这部分的教学时间,能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加强版,在前面学习基础之上完成,对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较高,但内容上却更接近社会生活和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2. 选材新颖,突出职业特点

除了编制梯队口语交际教学模块,在每一个口语交际内容的设计上也要注意选择贴近大学生生活、所学专业的题材。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学习的现实意义,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基于现有教材,补充新颖、贴近生活、符合时代特点的口语交际案例。其次,口语交际教材要突出职业特点。高职学校所涉及的专业众多,每个专业对于口语交际的要求不太一样,特别是在职业口语方面要求相差很远,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收集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案例,补充教材。例如,卫生类专业教师侧重选择临床工作案例,师范类专业教师选择现代教育类案例等。长此以往,让大学生在这种针对专业的职业语境中学习,学有所用,能使语文课与专业课衔接起来。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建立具有各个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或者单出各专业的口语交际案例集,辅助本语文教材。

3. 加强口语交际教学训练和实践

(1)加强课堂口语交际训练。首先,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阅读教学中,将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问答、交流讨论都作为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这就有效弥补了口语交际训练课时不足的现实问题,也使得阅读教学形式显得更加活泼,能巩固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在戏剧单元,选文中出现大量的人物对话,教师可以选择让大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如果场地和时间宽松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小说单元,选文内容较长,很难控制大学生听读的注意力,在朗读之前先设置几个问题,带着问题听读,他们就有了目的性;也可以让大学生起来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或者进行小说故事的续编等。其次,创设口语交际教学情境。情境设置法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大学生在课前收集课堂有关学习内容的资料。教师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利用各种方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大学生敢于说就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大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道具,如一种简单的电子产品、一些好吃的食物、一幅名山大川的图画等,让大学生结合食物进行解说,他们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如在自我介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些自我介绍的典型视频,让大学生观看学习,并进行对比评价,找出优缺点,上台进行自我介绍训练,多数学生都可以把握住自我介绍的要点并顺利完成。期间,教师还要适当鼓励大学生,把一些生动的生活案例讲给大学生听,活跃课堂气氛。在大学生上台训练完成之后,不能就此结束,教师还要鼓励大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行点评,发现不足和优点。教师要进行最终的点评,此时要注意以肯定和表扬为主,并善于发现大学生的闪光点,不要轻易扼杀他们的口语交际欲望。最后,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不同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很好地将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融入到口语训练中。在课堂上,可以让大学生进行角色模拟。例如,让旅游专业大学生模拟导游介绍一处风景,让护理专业大学生扮演护士和患者及家属就某一情况进行沟通等。

(2)加强课外口语交际实践。口语交际是一种实用型和应用型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很难做到全面提高,语文教师在把握好课堂这一教学阵地之外,还要尽可能地争取课外阵地。尤其是在职业院校,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充裕,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他们对于课外活动兴趣较高,抓住课外活动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实践训练,是提高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首先可以利用学校一些常规的语言类比赛实施干预,充分利用比赛结果激励大学生重视口语交际训练。高职类学校活动很多都是语言类比赛,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比赛活动来实施口语交际教学。

其次,语文教师可以开设口语交际主题讲座。由于学校比赛的铺垫,使得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教师开设口语交际主题讲座一直深受大家的欢迎,可以说每次都座无虚席。就此种情况,语文教师可以每人负责一个小部分,将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做成一个口语交际系列讲座,每个星期开一次,循序渐进。没有课堂条条框框的限制,既能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教师又能够采用更加轻松、自由、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效果更好。

再次,利用学校常规活动时间,集中训练。例如,每天晚自习前10分钟,大学生已经基本都集中在教室,这时他们大多都在聊天、玩手机,教师可利用此段时间让他们进行短暂的口语交际训练。每天晚自习前10分钟时间,各班自己组织大学生开展“班级大讲堂”活动。每天1~2名大学生上台自我介绍、演讲、新闻点评等,依次滚动,一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有两到三次上台演讲的机会,还可以在听别人演讲时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训练相对来说,涉及面较广、时间不长,大学生也乐于接受,并深受他们的欢迎。

最后,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每个人都会使用互联网,相对于书面材料,大学生更喜欢形象生动的媒体材料。这两年在征询大学生的意见之后,采用观影讨论并配音的方式进行口语训练。周五课外活动时间,有部分大学生不回家,学校也没有任何活动,在此段时间播放电影,让观看大学生自由谈观后感,第二周让他们选择电影片段进行自由配音。大学生对活动比较感兴趣,参与性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5

【关键词】魅力 Word Excel PPT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上,常常发现上课的学生在下面发困打瞌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可能是学生平日学习任务重、压力大,休息不足。但更可能是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中,教师习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长篇大论地讲,学生只好根据教师的安排一步一步地点击鼠标和键盘进行训练。时间一长,教师的讲课声就演变成催眠曲,让听讲的人恹恹欲睡。为防止发困,去掉学生们的困意,教师讲课的内容要新要有创意并多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就业密切相关的案例或者采用情景教学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堂生动活跃而充满魅力。那么举什么样的案例描述怎样的计算机应用情景?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Windows基础知识、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网络和Internet应用等模块。

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Windows基础知识

Windows操作系统这个模块里的理论知识较多,比较枯燥和抽象,如果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听得乏味,老师讲得也无味。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尽量用生活实例情景来描述这些抽象的知识,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

比如,“计算机就像同学们的课桌,显示器就是桌面,存储器就是课桌的抽屉。课桌台面上放的和计算机桌面放的都是最常用的东西,课本、作业本就是文件夹、文件。存储器可以分若干盘,抽屉也可以格成很多格。”又如,在文件取名的规定中,可这样比喻:“同在一个班学习,大家平时怎样称呼呢?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姓名,而姓名分为姓和名就像文件名由主文件名和扩展名组成一样,同一个姓的人有着同一个祖先可以看作一类人,那么同一个扩展名的文件也同属于一个文件类型。”再如在讲Email或其他账号的用户名和密码,可比喻为大家的私人箱,编号就是锁头,密码就像是钥匙,而讲域名和IP地址的时候用姓名和身份证号码进行类比等等。

一幅幅生活中的场景,对应一个个计算机应用的场景和概念,不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理论名词,还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着生活气息!

二、“投机取巧”的Word

Word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办公教学中最常用的of-rice办公软件之一,学生平时接触得多,在学习得时候表现的比较轻松,基础操作完成得较好。但在实际运用案例中,课本的内容不完全够用。因此在讲课时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技巧性,多学一些课本之外的,学生感兴趣的,同生活有联系的新知识点也未尝不可。例如:在编辑较长篇幅的文档时可以同时编辑同一文档的多个部分。有两种方法可以操作,一是可以利用不同的窗口显示同一文档的不同部分,首先打开需显示的文档,然后单击“窗口”菜单的“新建窗口”菜单项,这样屏幕上就会产生一个新窗口,显示的是同一文档,你可以通过窗口切换和窗口滚动技术,使不同的窗口显示同一文档的不同部分。方法二是用同一窗口的子窗口显示同一文档的不同部分,即单击“窗口”菜单的“拆分”菜单项,将当前文档窗口分割为两个子窗口,且两个子窗口都是激活的,任何一个子窗口可以独立地进行操作。再如在保存文档时可以同时保存多个:按住Shift键,再单击“文件”菜单,这时菜单中将包含“全部关闭”和“全部保存”两个菜单项,你只需单击其中之一即可同时保存和关闭所有文档。

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求知愿望,经过老师这样的一番演示,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也立刻活跃起来了!

三、以不变应万变的Excel

Excel应用普遍,功能强大,比较广泛地应用在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讲解Excel时用不同的专业情景作为学习案例,结合学生未来专业方向进行操作训练,将会使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在其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中真正发挥作用。例如,在讲解Excel时,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可描述Excel平台的应用系统开景,如在开发MIS中,用Excel处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三大组成部分。而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包括基本运算功能、函数功能、数据分析功能、图表功能、表格功能都是在统计学教学中的灵活应用的表现。对于财会专业学生,则描述财务报表制作与分析的情景,突出电子表格的使用技巧,引导学生探索数据管理、数据透视表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文秘专业学生,描述企业行政管理相关文档的情景,引导学生结合公司业务情景全面探索PowerPoint和Microsoft系列Word、Excel间的协作使用,如何将Word文件导入PowerPoint,如何在Power-Point中使用链接制作演示文件,如何建立PowerPoint中的图表与Excel数据源的链接等内容。

四、生动的演示文稿PowerPoint(PPT)

PPT是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的软件,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演示文稿。对于一节演示文稿的课堂来说,生动的形象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演示,可以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把教案做成课件演示文稿,以身传教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生动。一个生动PPT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画面。画面的生动能提高演示文档的吸引力。2、简洁的文字。教学的文字内容简洁,文档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再配合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达到完美的课堂效果。3、动画效果。让图片素材通过动画的形式或简单的图片处理进而生动地展现出来。4、声音。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声音可以衬托气氛,让意境更加突出。除了上述内容外,PPT具有一些更加广泛的功能。

五、网络和Internet应用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6

一、正视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尴尬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圣陶老先生在给“语文”下定义时早已经定下了口语的半壁江山。而口语交际能力恰恰是检验语文教学与社会接轨的重要领域。目前,虽然要求实行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许多学校还是围绕着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转,我们的学生、家长、教师还未能真正把观念扭转过来。现在的考试制度中并没有把口语交际作为一项专门的能力来测试,在各地的中考和高考试题中语用题的部分试题是对学生口语能力的测试,但是,它以书面语的形式来考查口语能力,脱离了现实语境,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在实际“交际”情境中的现场应变能力。语文考试仍然是单一的笔试形式,教师的教学成绩也不需要通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来反映。不少师生囿于狭隘的功利意识,沿着惯性走路,仍然习惯于将精力集中在读写训练上。很多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训练好即可。教师上课不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指导,学生课后也不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尤其是现在的高中生,沉迷于题海之中,更是忽视了口语交际的学习。有的教师虽然没有完全摒弃口语交际的训练,但是也受到课时等因素的限制。《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重成了教育决策者、设计者的一厢情愿。从这些年实施的情况来看,口语交际教学只担任了陪衬的角色,无怪乎有人感慨:“正像我国的饮食文化忽视了营养学一样,学校教育也忽视了口语课,这不能不说是一惊人的欠缺。”对口语交际的不重视归根结底是一种教育的短视行为,它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埋下了隐患。我们的语文教学是为了通过提高学生的母语水平和语言能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而不是熟练的“考试操作工”。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安排有一定的层级递进,“线索简明,序列清晰”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但从实际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来看,那不过是教材编审者一厢情愿的表达罢了。且不说高中阶段这仅有的几次口语训练量能否满足学生对口语表达训练的需求,也不论这样的序列编排能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单说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课时普遍紧张的情况下(按规定高一、高二每周语文只有4个课时),我们的口语表达训练即便实施也难有实质性的效果。因此,把口语表达训练放在必修课程序列是不现实的,必修教材中的口语表达训练几乎成了一种美丽的摆设,它至多从理论上体现出我们的教材照顾了读写听说四种能力的姿态,而口语训练实际上差不多被现行的语文教学实践给遗忘了。

二、搭建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平台

考虑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容易被人为地挤压、削弱的现状,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尴尬亟待解决,作为一名高中语文一线教师,我涉猎了一些前辈已努力开拓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园地,结合高中的特点以及所供职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校自主选修课程这个平台,为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搭建了一个成长的舞台。在坚持实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用一学期15个大课时,辅以相应考查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实际水平。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单凭书面考试的状况,形成读写听说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能力考评机制,将语文从错字病句、阅读理解中解放出来。让有志于提高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中生一试身手。

本选修课程设计以一学期为教学时段,每学期中可与学校其他选修课程同步开展,大致每周一课时,每课时一个半小时左右,共计15课时。具体分布参考如下:语文口语交际选修课在客观条件上具有如下优点:

1.兴趣自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又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选修课的形式尊重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同时也保证了这门课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有愿望学,才能更好地学。口语交际课堂上口语交际各项训练点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的配合参与,积极实践才能学好口语交际。

2.时间宽裕

作为选修课,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校本课程的实施安排中,而不再需要和必修课抢占时间。在当前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另立门户能够保证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目前基本一学期中会有15周左右的时间每周均安排一次选修课,而且每节课打破40分钟或45分钟的普通课堂时限,一堂选修课的时间约为一个半小时左右,这也保证了口语交际这种需要有活动安排的课程的课堂容量。

3.小班化建制

口语交际课对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要求很高,因此如果按照普通班级四五十人的建制,很多活动难以实施,或者学生的实践不能普及,教师的指导也是蜻蜓点水。选修课的设置给了这个课堂人数的自由度,一般而言,根据选修的人数可以分为几个班级同步教学,每个班级人数不能超过20人。小班化建制也是口语交际教学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保证。

有了各种客观条件的保证,师生就有了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舞台,当然在具体实践中,教什么和怎么教,学什么和怎么学,学得怎样,这些依然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问题。

三、实施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选修课的建议

1.关于训练内容的建议

在我所设计的高中语文口语交际选修课程中,一共有八节内容,涉及训练项目为八项,即朗诵、听话、复述、解说、演讲、交谈、访谈、辩论。应该说仍是比较常规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我们在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删减项目,比如朗诵、复述等单向交际环节,如果课时限制,可以有选择的删减。在安排常规的八项内容教学时,要将讨论、评述、招聘会、销售等作为实践活动或是评价等环节穿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口语交际在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形式。在材料选择上,以高中生的知识量为参考,尽量贴近高中生的生活,有些可以从高中语文的必修教材中选材,比如教材中《我有一个梦想》《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文学特长生能否特招》等课文,都可以作为训练环节的素材。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应受到人文的熏陶。在训练方式上,要注重设计口语交际的情境,并结合各自学校特点,将一些学校已经较成熟开展的学生活动形式引入到口语交际课堂上来,比如在我的设计中所用到的校史馆解说员的选拔,激发学生领导才能的团队活动等。当然,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情况,可以换成合适的实践项目,比如很多学校都会举行的科技节、艺术节等大型综合活动。

以我所设计的“演讲”一节为例具体阐述,我一共设计了三课时的学习,以学校“激发学生的领导才能”活动为背景,本次活动主题为“我是市长”,在选修课班级里进行模拟演示。突出其中演讲要求,让学生在情境下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第一、二课时主要讲述演讲基本知识及注意点,学生模拟练习。其中每个基本知识点讲解的同时,教师都应以实例和活动来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实战性,让学生的演讲训练落实到实践层面。比如在观点演讲的确定题目和主题环节,教材中的《我有一个梦想》作为演讲的代表性作品,可以让学生模仿学习其在开头的几段是如何阐述主题的。在“我是市长”活动中,要求每个小组针对一类城市管理中遇见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执政方案。每个组员用演讲的形式阐述与这个执政方案相关的不同内容。例如,A团队是针对城市交通建设问题,那么A团队的成员则可以围绕城市交通建设的话题作题为“构建立体的城市交通网络”“文明出行,珍惜生命”“我为城市交通做贡献”等的演讲。即兴演讲知识点训练时,则穿插学校主题班会展示视频,观看主持人和教师对班会活动所作的即兴总结,以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材料进行知识点的分析。第三课时的设计则是一个集中活动展示,全班学生自行组成三至四个活动小组参加课堂活动。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组织结构(包括组长及组员),围绕活动主题选择设计自己的执政方案,每个小组成为一个市长团队,组长担任“市长”角色。小组的每个成员均需用演讲形式发表本小组与主题执政方案相关内容。然后和听众评审进行互动,即兴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组长最后要就本组表现做出总结陈词。师生就演讲要求做出点评。

“激发学生的领导才能”活动是我校一个组织多届的成熟活动,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对于口语交际教学训练来说,近在身边的好材料是我们应该努力发掘并好好利用的。

2.关于序列安排的建议

口语交际的教学序列安排应该以由易到难为原则,问题的实质在于难易程度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听话是对口头语言的感知,这种感知包含了对大脑听觉系统中语言信息的理解和记忆。而说话是人们将内部言语外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居主导地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听说活动贯穿始终。学生需要不断地集中注意力,认真接收信息,并随之进行加工,通过解释、分析和判断、联想和推理,做出反应,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的内化和外化频繁交替进行。所以,口语交际训练从本质上说也就是思维的训练。交际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实际上也就是思维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单向口语交际训练中,比如朗诵,参与者主要是将内部言语外化为外部言语的思维活动;而在多向口语交际训练中,比如讨论,参与者则是既要接受信息,又要迅速处理加工,输出信息,思维量增大,明显更为复杂。当然,除了量的衡量标准以外,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强调的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敏捷性、灵活性、新颖性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说过:“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于思维的正确。因此,锻炼思维至关重要。”

口语交际教学的序列性的核心说到底是思维教学的序列性,特别之处在于安排思维教学序列时不仅仅是考虑性质的维度,还有量的维度,而且还增加了口语交际即时性的因素。因此,在口语交际专项训练中我采用了如下的序列:单向交际(朗读、听话、复述、解说、演讲)—双向交际(交谈、访谈)—多向交际(辩论)。普遍形式(朗读、听话、交谈)—特殊形式(综合形式:复述、解说、演讲、访谈、辩论)。而实际上,我所设计的口语交际训练序列仅仅是训练中的一条主线,在实际操作中,单向、双向、多向经常是同时出现的。例如,听话训练一节中的实践活动里可以安排模拟招聘会环节,听话是主要训练目的,但同时已经有了双向的交谈活动;几乎所有的训练节里都涉及讨论这一多向交际活动;交谈训练、访谈训练、辩论训练三节中的双向、多向交际活动实际上是前面各种单向交际能力的综合运用。当然,我们在具体训练时,如果课时允许,可以将某个双向或多向交际形式拿到前面来给学生体验,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后,也许会更有耐心地对待单向交际的项目训练,从而夯实基础,提高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然后再对之前体验的某个双向或多向交际形式进行升格训练,在比较中提高。

3.关于课程评价的建议

没有了应试的羁绊,选修课的教学评价环节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比如竞赛活动的点评、个人评比、团队评比、小组的讨论互评等,应该说过程评价重于结果评价,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弱势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怎么调整,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才是我们进行教学评价的终极目的。

评价过程中,我们还要贯彻鼓励的原则,特别是对一些开始表现出怯懦的学生,鼓励他们张开嘴,敢上台。每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都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鼓励的评价原则能够更好地调动选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来。

仍以“演讲”训练一节为例,这节的评价主要依托团队的形式,既考虑每个组员的表现,也强调组员间的合作和组长的安排组织,根据下表内容评价各项要求完成情况。根据难度的差异,互动回答部分要求可适当降低。评委点评,学生听众点评,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投票选出“激发学生的领导才能”最佳活动小组,并设置单项最佳活动小组,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近年来,口语交际教学受到语文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纸面上的深入研究远远多于课堂上的肤浅实践,这也许和当前的教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期待更加宽松开放的教育环境的同时,我们的肤浅实践不能因之而停下前进的步伐,而应该努力寻觅一块土壤,让我们的实践种子可以落地生根进而开花结果。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7

一、语言能力

口才是一种表演艺术,因为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谈话虽然有经验的成分,但每次谈话的对象不同,内容也不同。即使是针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谈话内容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谈话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借鉴,但无固定模式,也无明确答案。尤如艺术,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往往最后呈现的是效果,是冲击力。谈话也是如此,因此学生工作有“谈心”之说,只有这样“话”才不会苍白,才会有感染力。这个“心”应包括用心之“心”、精心准备之“心”、情感之“心”。口才表演教学的第一个层面,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表达思想的手段,更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③语言又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两种形式。口才则指口头语言使用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语音准确语音是语言的发音,语言必须借助声音才能表达其语义。因此,语言能力必须以语音准确为基础与前提,要求讲一口规范流利的普通话。要做到语音准确,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方面是读准字音。字音又叫“字声”,即汉语的读音。汉语的字声由声母和韵母拼读而成。声母大多以辅音为主,共有21个(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音d、t、n、l;舌前音j、q、x;舌根音g、k、h;舌齿音z、c、s;翘舌音zh、ch、sh、r);也有一些以元音开头的,称为“零声母”,如j、n、o、a等。声母发音的常见错误,是舌齿音与翘舌音相混淆,即z、c、s与zh、ch、sh不分,就是“四”“十”不分,尤其是东北方言中常见此毛病。韵母分单韵母(即基本元音a、o、e、i、u、ü)、复韵母(即复合元音)、鼻韵母(即鼻化元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所以其发音必须是严格的普通话的标准音,坚决不能读错发音,如“白雪皑皑(áiai)”不能读作“白雪kǎikǎi”。特别是汉语的多音字,更要格外注意,如“扛(gāng)鼎之作”不能读作“扛(káng)鼎之作”如此等,不胜枚举。特别是多音字,更要多加注意其区别。另一方面要读准字调。字调又称“声调”,是汉字发言时具有的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现代汉语分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为不升不降,以符号“—”表示;阳平从低升到高,以符号“/”表示;上声为从半低降到最低,再升到半高,以符号“∨”表示;去声为从高降到低,以符号“\”表示。字调的四声有区别字义、词义的重要作用。字调错读的例证比比皆是,就连许多著名主持人和演艺界大腕也常出错。(二)重音正确所谓“重音”,即念得重的音。汉语重音分逻辑重音与情感重音两种,有时又分词重音与语句重音两种,都必须读正确。(三)口齿清楚流利口才表演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口才表演的成败,因此表演者的语言一定要美,并且口齿要清楚,控制好发音,使之优美动听、铿锵有力。口才表演不但要传播思想,还要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演讲者使用准确、协调、优美、灵活自如的态势语言。因此,口齿清楚流利是语言能力的必备素质,必须刻苦训练。

二、表情能力

谈话是不能着急的,一定要从开始到最后都充满自信和热情。如果一次说不清楚,不要担心进行第二次。口才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是效果而不是谈话的形式。口才表演教学的第二个层面是表情能力。所谓“口才表演”,从本质上而言也属于表演艺术范畴。而表演艺术指必须通过表演而完成的艺术表演本身,又离不开表情,因为表情是表现在面部或姿态上的思想感情,即内部情感的外化形式。表情能力要特别强调眼神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眼睛是心灵之窗,作为眼睛神态的眼神,具有引人、动人、感人的魅力。所以必须刻苦训练,具备自然、引人、动人、感人的表情能力,坚决防止表情僵硬和眼神死板的现象。要做到具有表情能力,就必须以情感作为统领,要倾情投入,进行认真深切的情感体验,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讲演,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收到“以情动情”的艺术效果。

三、肢体能力

在口才表演时,使用手势有助于更清楚地思考,但要保持手势与语气一致。口才表演中的肢体能力是表演中必不可少的。口才表演是口、面部表情、肢体表演三位一体、三维互动的综合体,因此肢体能力是口才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肢体能力具体又包括手势、姿势、步法等,要求做到自然、顺畅、大方、潇洒,要避免抖身子等不恰当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口才表演教学以语言能力、表情能力、肢体能力三大能力培养为中心,这三大能力又是紧密结合、三位一体的。口才是“天下第一才”,会演讲的人成功的机会更多。前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说:“一个人能够面对多少人讲话,他的成就就会有多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公众演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演讲的场合愈来愈多,聚会、集会、开会时,大家都希望能够侃侃而谈、一展风采。因此,要重视口才表演的学习,把口才当成终生受用的工具,克服当众讲话的紧张,成为一个在舞台上挥洒自如的演讲高手,成为有自信、有魅力、有气质、有感染力的演讲者,以及职场的精英。

作者:董晓佳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8

现代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从事现代商务活动的经营管理者,也是具有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论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现代企业管理》的“传统”教学与考核方式,培养的学生属于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现代企业管理》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以有效结合,培养的学生属于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一、“传统”教学与考核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普遍采用“传承”教学与考核方式:

1.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随意性。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理论课占绝大比重、处于主要地位;实践课占较小比重、处于次要地位。

2.教学手段:教室+黑板+粉笔。

3.作业形式:局部理论题(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论述题)。作业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作业答案来源:教材、书本。教学考核体系:单一性:笔试(一张试卷:名词解释、填空、判断、简答、论述题)。试题答案:标准、统一、千人一面。试题答案来源:教材、书本。

4.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局部性、间断性、操作难(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

5.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师角色:老师。学生的角色:学生。

6.学生评价体系:片面性(记住+背得+能写=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复制性、统一性。教育成效:模仿者、理论性专门人才。

二、《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与考核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总体来讲,就是要研究解决:“谁管?在哪里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

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法上,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采用“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的模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与考核。《现代企业管理》以模拟职业经理人为主线,建立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进行模拟训练。同时,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管理对策演习、团队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实效。《现代企业管理》强调探索将知识传授、能力培训、思维培养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开拓将实践贯穿学习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管理》的教学与考核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学生在进入学科前阶段。

首先,撰写《假如我是经理》;

其次,模拟举办一场“职业经理人招聘会”――招聘经理。

第三,同学们以双重身份参加模拟“职业经理人招聘会”。

在上台时,是“应聘者”,演说:假如我是经理(体会应聘者的心理:即要想应聘到心仪的工作,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自己具备吗?);在台下时,是招聘者,需要在招聘会现场招聘经理人(体会招聘者的心理:即招谁?为什么?)。

第四,“招聘会”结束时,请“招聘者”介绍在众多“应聘者”中,招到了谁?为什么?

第五,老师点评。

教学目的:是通过让同学们模拟成企业经理人,站在企业经理人这个平台来思考: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构建企业?假如我是经理,我将如何设计企业管理的体系?假如自己创业,需要把握的是什么?这样的模拟,有利于同学们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理解与把握现代企业管理即将要展开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阶段。

学生在开始理论学习时,需要让自己自始至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需要设置一个“职业场所”、一个空间来做支持。这就需要搭建“虚拟企业”这个平台,让“模拟的企业经理人”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创办企业。这样,当课程讲完时,也就是同学们熟悉做企业的整个流程与构架时,当然也是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时,而同学们成长、成熟及企业成长、成熟、成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制作出一份成熟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

教学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把握什么是管理?谁来管?在哪里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

第三阶段:学期末考试考核阶段。

同学们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效果如何?如何考核?采用什么方式考核?

考核方式:请同学们以创业团队为单位制作的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以创业团队为单位演示演说自己创办的“未来的企业”。通过做“企业”,最终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教学考核体系: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进行测试。笔试:考核学生能写会算的能力。口试:(演示演说):考核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实作测试(做模拟“职业经理人”――虚拟“企业”):考核学生能干会用的能力。

评分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均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演示、演说:20%;创业计划书和创业PPT:60%。

考核目的:通过笔试、口试、实作测试,考核学生对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考核学生的理论思维、口头表达及应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

三、《现代企业管理》教学与考核方法的成效

1.课程及课程内容设置:配套性。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多媒体。

2.作业与考核形式:贯穿课程始终的课程课题(创业计划书及创业ppt)。

3.作业与考核形式的答案。没有统一模式、没有统一答案,而是一个个有生命力的“企业”。答案来源:学生需要将所学的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结合自己所做“企业”的实际通过转化才能作出。

4.案例、模拟、实训过程。全面性、联系性、操作易(经费、时间、场地、交通、设施、安全等)。教学考核体系:多样性(笔试、口试、实作测试)。

5.教学方式:训练法。教师的角色:教练。学生的角色:运动员。

6.学生评价体系:全面性(创造性思维+综合性能力+艺术再现力=高分=优秀)。教育功能:传承性、差异性、创造性。教育成效:创造者、应用性专门人才。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9

关键词:教育方法 创新

创新一词在英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创造更好或更有效的产品、过程、服务、技术或者思想能够有用的达到市场、政府和社会。创新不同于提高,创新指做事的观念是不同的,是去改变,而不是同样的事情做得更好。

2012年教育部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高等学校以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建立一批相对独立、集人才培养和解决重大问题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培养一批拔尖创新型人才。”然而,高等教育环境下如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这个问题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现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径。包括教师直接指向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而文章中指的是前者。

中国现有的教育方法达30种之多,常见的传统教育方法多采用:讲授教学法、讲授-演示法和案例教学法。

一、讲授教学法又叫传授教学法,又有人把它叫做“讲授――接受”教学模式

它是指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而使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学习。它偏重于教师的活动,学生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接受方式,其功能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二、讲授-演示法

所谓“讲授―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运用教具或教学仪器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利用样品、标本、模型等实物和各种挂图、音像资料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以获得知识的行为方式。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说,则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

三、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案例教学引导学员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管理者都知道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案例教学中,重视双向交流。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还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

这些教学方法有利于新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吗?

创新有三种类型:1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2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3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何种教学方法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大学的传统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提出了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注入式教学法”根本对立。其基本精神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和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其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解释为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矛盾统一的运动过程。启与发的辩证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启是发的前提和条件,发是启的发展和结果。要使学生启而即发,就要教师启而得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因此,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体现为:以学定教,教服务学,学教相长――即根据知识和认知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我”,教学设计者开发出适合于学习者自主意义建构的具体的,明确限定结果的最好方式。

可见上述两种教法中倡导研究性学习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强调个性教育,让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自尊自信,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给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高等教育的主旋律是“育人”,而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发展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锐意创新的习惯。要给学生以自由的时空,自由地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作为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引导学生变换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体性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个性与共性共存的新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设计中加入学生参与部分的设计,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和对于理论知识探究的乐趣。

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期,教师应运用渐进式创新,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学习、导入新的教学方法以利于高等教育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10

【关键词】职场需求;英语演讲;能力培养

一、课程需求与职场需求

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要求》明确提出更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英语演讲课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非英语专业高层次演讲人才提供教学平台的选修课程,是拓展和纵深优秀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应用的技能类课程。英语演讲集思辨和口才于一体,是一门与人沟通的艺术,也是对外交流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外企业间贸易往来频繁,目前的职场招聘中对应聘人员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各种英语能力等级证书已成为大学生们求职应聘的敲门砖,对应聘人员外语能力的考核也是招聘单位录用的重点依据之一。社会各行各业对有一定英语知识储备,听说能力俱佳的专用人才倍加青睐。而英语语言能力优秀的职场新人进入角色的快慢,对岗位的适应度以及其在职场激烈竞争中游刃有余的程度都显示出职场需求对大学英语演讲教学的方向性引导。

二、认识误区与课程内容设置

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英语演讲课在我国仍然被很多人误解。人们习惯性认为英语演讲是一门对英语语言水平,演讲内容,演讲场地具有严格要求的活动。在人们的潜在思维中演讲是某些特殊人群的专利,例如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企业领导,公众人物等。演讲似乎离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大一段距离,以至于当今大学开设的英语演讲课正经受着崇拜与冷遇的极端感受,究其根源而言,不过是人们对于这门课程的误解而已。

该课课程性质决定了该课程不是口语课,而是集英语、演讲和辩论于一体的特殊课型;它不单是理论课,知识课,更是实践课,技能课;它并不是专门针对演讲比赛设计的课型,但参赛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从中获益;最重要的是它适合对通过了大外四级或水平相当的学生开设。从课程性质上,我们可以看出,认真正确地对待大学英语演讲课就要打破以往对该课程内容高深化,选手神仙化的错误认识。

英语演讲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于其时限性、严谨性、正式性、有准备性、表演性等多个特征。它应该是一门集舞台艺术和交际艺术为一体的高标准课程,是一门在导师理论指引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练技巧、提升能力的课程。因此,英语演讲课程以演讲内容、演讲的结构、演讲的语言、演讲的技巧和社会文化因素为教学内容主要出发点,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板块、多话题情景练习机会,使演讲理论知识与实践演练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同时,教师需要适当利用经典演讲的力量和青年学生极强的模仿能力,正确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体会语言、模仿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演讲风格。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支撑,全程记录学生的演讲过程,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反馈。

三、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与教师实际教学的挑战

大学英语演讲课通过其内容设置,提供英语演讲技巧培训,增强学生公众英语演讲的信心,改善公众英语演讲技巧,挖掘公众英语演讲的潜质,锻炼其逻辑性思维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并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评价能力、示范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管理等多种能力,同时加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精神,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从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来看,该课程在语言素质培养方面,通过培养学生使用较规范的英语,表达具有一定深度的思想的能力,使其在口语课基础上的有进一步提高,通过写作训练学生逻辑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文化素质培养方面,让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积累,巩固,深化,拓展知识,培养学生双文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的意识;在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该课可成为锤炼心理素质的最佳场所,大量的实战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动机,兴趣,胆略,意志,情感,性格等各方面迅速成长起来;在思辨能力培养上,演讲及答问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辩能力,即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其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反应敏捷,思想独到,角度新颖,多向思维;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学生们还可以利用对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运用,达到其信息传递,说服劝导,愉悦身心的交际目的。学生们在该课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可以拓宽其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高尚的爱国情操,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术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新时期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该课程对学生多元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使得教师们在教学方式上必须灵活多样,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学习中的立体化资源为能力培养服务。以长江大学开设的英语演讲与辩论课为例,目前我们已经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在英语演讲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第一,为合作学习提供保障,演讲班可按4至8人一个小组,建立学习小组(人数根据班级大小可调整),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话题讨论、任务分工,督促组员上网、图书馆寻找相关材料,安排组员内部展示演讲成果。

第二,建立QQ群和微信群,加强学生课后的了解,更加便捷地分享资源。教师利用群共享等手段,上传学生演讲的音频、视频以及Word文档形式的材料,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可作为学生档案的形式保存下来,为科研提供语言素材。

第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安排学生观摩名人演讲和有效演讲的成功案例,帮助其感性认识成功演讲的要素,并结合演讲评价帮助其理性认识成功演讲的因素。

第四,现代大学生有极强的表现欲和知识整合能力,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堂展示的机会,使学生能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战练习中。在演练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当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演讲者;当坐在台下的时候就应该是观众、评委、评论员、记分员等角色,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和参与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演练,学生们普遍反映自己无论是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有显著提升,且在个人魅力,自信心方面也明显优秀于其他未学习该门课程同学。

第五,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既是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学生利用英语演讲评价表实现对自己、他人的量化评价,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再学习等良性循环过程。教师通过建立学生演讲档案实现对学生表现的实时记录和反馈信息,能够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对学生实践的指导,同时也能就出现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为将来的教学设置安排提供指导依据。

第六,教师可以根据实战演练的情况,组织英语演讲课班级间的联袂活动,使学生的演讲与辩论活动真正走出课堂,走出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情绪,走上社会对大学人才选拔的竞争平台。除此以外,还可以经常联袂组织全校范围内的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配音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诗歌朗诵等,通过学生的组织和参与,锻炼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在活跃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同时,更能体现出未来职场对学子们的演讲技能需求。

四、对教改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必修突破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的模式,实现语言操练与思想表达的结合,摆脱一般英语教学中技能训练的单一性,实现说,读,写,视,听的一体化,消除传统课堂“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双主体”,交互式教学,变英语课堂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场所,使大学英语演讲课在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中展现新时代的光芒。

参考文献:

[1]Lucas, E. S.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Eighth Edition)[M]. McGraw Hill Companies Higher Education, 2004: 266, 273-281.

[2]陈梅.对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4期.

[3]郭嘉.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4]何晓勤. 演讲・劝说・诉诸・语篇[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7-9.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11

论文关键词:行动研究;英语听说教学;教学模式;教育改革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现状

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行动研究起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最早把“行动”和“研究”这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学者约翰·柯利尔(J. Collier)。随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Lewin)在《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正式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并对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实践模式作了全面的阐述。

行动研究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蒂芬·凯米斯(Kemmis)和罗宾·马可泰格特( Mctaggart) 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并将这种反思过程分成四个步骤: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行动(把方案付诸于实践);观察(观察并记录这一方案的实施效果);反思(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反思,分析评估效果,并将此作为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基础)。

美国学者斯蒂芬·考瑞(Stephen Corey)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将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用于解决教育管理及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在这一时期被介绍到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行动研究与外语教师的发展就紧紧联系了起来, 大部分论述英语教师发展以及英语教学的论文对行动研究都存在不同角度的论述。与此同时,行动研究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一书中对行动研究理论及实践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行动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活动,它是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直接参与和展开调查研究,并按一系列步骤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其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教学,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提高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然而,尽管20世纪80年代行动研究被介绍到中国,我国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行动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强调教师的“研究者”身份

“教师及研究者”的观点是由英国学者劳伦斯·斯特豪斯在《课程研究和开发概论》中提出的。他认为行动研究是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目的。通过行动研究的概念说明,作为教育工作的先行者以及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而不是客体,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因此,教师作为积极的“研究者”(teacher-researcher)应当取代长期以来消极的“教书匠”的形象。在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听说教学中,著名应用语言学家Widdowson 认为协调 、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语言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从而促使语言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他还强调, 这种“协调”依赖于教师本人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辨证关系的正确认识,而行动实践是链接教学理论与课堂实践的桥梁。教师同时扮演着教授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这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领域中的理论联系起来,从而缩短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的距离。

英语教师应当把自己作为研究主体,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主动发现英语教学中问题(如在听说教学上花的时间较少,学生对听说的兴趣低),并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交谈以及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对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此外,教师在主动参与教育行动研究的同时,也有利于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影响学生的观念(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上的禁锢),对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提倡反思性教学

反思是一种灵活、认真的动态分析过程。 反思是行动研究的关键及核心环节,正是通过反思将过去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中单独的环节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双向的整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从发现问题到研究计划方案,从实施计划方案到推广计划方案,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观察、对比、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更加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教学,使教学更合理、更科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对教学情境、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而不是只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传统的教育研究模式分成三个步骤:研究、开发和推广,即RD&D模式。这种模式是单向的,而行动研究是螺旋式的不断循环的反思过程,加入了“反思”这个环节使得单向线性发展变成双向循环过程。

三、行动研究应用于英语听说教学的实例

(一)背景

以笔者曾经实习所带的两个实力相近的高一英语班级,一个班(A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B班)作为对照组。

(二)问题

两个班的学生听说能力普遍不及读写能力。

(三)假设导致问题的原因

1.学生课堂上以及课后花在听说上的时间少。

2.学生对英语听力以及交际的兴趣不高。

(四)进行初步调查

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访谈、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以下几个原因:

1.大多数(50%以上)学生以考试为导向,因为考试主要以阅读、写作为主,听力、口语为辅,因此学生不愿意“浪费”时间在听说上。

2.部分(37%)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并且认为去英语角的作用不大。

3.高中学生学业紧张,没有空余的时间去提高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且,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语法、写作和阅读,用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上的时间只有约30%。

(五)设计教学计划

通过初步调查,笔者发现前期假设是部分正确的,于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方案(以《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一课为例):

1.提高兴趣:找到和所学课文单词或者内容相关的美剧片段及其他英文视频或歌曲,进行字幕或歌词填空,以加强和课文单词相关的视听练习。找到相关美剧及视频有:Friends, Cast Away, Aquamarine, Lizzie McGuire, toys. 相关歌曲:Auld Lang Syne, Trouble is a Friend。

2.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进行与课文相关的短剧表演、限时演讲或辩论赛。例如,根据美剧Friends第一季第一集中Rachel逃婚投奔朋友那一段进行剧本改编并且表演,以friends为主题进行3分钟演讲,或者以“朋友多好还是朋友少好”作为辩题进行班级辩论赛。

3.结成合作互助小组:组建两人合作小组,一位同学听说及表达能力较强而另一位同学则较弱,以强带弱,促进较弱学生加强口语练习,并且利用课间时间练习30分钟。

(六)实践计划

将以上教学方案在实验组A班实践1个月,而对照组B班仍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

(七)观察效果

1.课堂观察:发现A班90%的同学在视听练习课堂认真练习,专心听讲,尽管有的字幕填空以及歌词听写练习学生正确率只有约40%,并没有打消学生对视听练习的热情与兴趣;短剧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学生编剧的创新意识,但是口语方面仍有不足,句子朗诵不连贯,学生往往把重心放在剧本幽默程度而非口语交际上;演讲以及辩论学生参与率只有43%,因为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全班同学上台展现,并且每次参加演讲和辩论活动的都是班里几个尤其积极活跃的学生。

2.调查问卷:大约60%学生更愿意通过字幕及歌词进行听写练习;短剧提高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尽管短剧表演增加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机会,但56%学生认为其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作用;演讲辩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语能力,但近50%学生认为“压力大,会紧张,没时间”;合作小组对较弱的学生更有利,较强的学生则表示更希望与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3.从一个月的整体效果来看,A班学生由于整体听说练习量大,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时间多,因此班级整体听说实力有所提高,相较于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的B班,A班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明显提升,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听说联系。

(八)反思计划效果

第一个计划教学方案比较受欢迎,学生乐意通过看视频的方式提高听力能力;短剧及演讲辩论充分展现了部分学生的口语才能,而一些口语能力较弱的学生仍旧没有因此得到提高;合作小组确实提高了较弱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较强学生则没能提升口语能力。因此,在计划一上仍可以继续实施,短剧表演则以纠正学生的口语错误,多进行口语能力的引导为主,演讲及辩论应当平等分配机会给每一位学生,至于合作小组,可以适当缩小两位学生之间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差距,以平衡小组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演讲与口才教案范文12

关键词:讨论交流 表演 阐述 激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技校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实践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看法。

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忽视学生间相互作用的倾向,反对种族隔离,批判传统的评分制。特别强调帮助学生“在既利于自己又利于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合作学习”。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合作学习的意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合作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分组为前提形式,以合作、探究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合作探究”方式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配合,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

例如,为了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探究性学习可根据相应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一、讨论交流式

讨论交流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一切围绕学生,以学生的问题及疑难为主线展开探讨教学,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对课堂教学内容发表见解,交流看法。如《我的空中楼阁》对自由、独立的美的事物的探索,可以提问学生“假如给你足够的钱,你会把小屋建在何处?”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看看学生和李乐薇先生心目中的小屋的区别,从而探讨作者的性情和

志趣。

二、参与表演式

通过课堂表演来演绎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具有极大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可以深刻体会和领悟课文内容。参与表演式很适合在小说、戏剧、诗歌等的教学中使用。例如在学习《项链》时候,可以通过布置背景、选择音乐等一系列的形式让学生表演出来。学生在对作品深入钻研、深刻体会、富有创造性的表演之后,注意应趁热打铁进行交流讨论,让表演学生谈谈自己扮演角色的体会,其他学生谈谈表演的学生的成功或不足,以表明自己对角色的看法,畅谈表演得失,可使学生的感悟理解得以升华,提升对作品的探究深度。

三、自由阐述式

自由阐述式不同于参与表演式,它不是对课文原作的创造性再现,而是让学生自由阐发自己的见解、主张,因而更给学生的才智展现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天地。演讲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而确定,尤其是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天地。演讲可以事先准备,也可以即时演讲。这两种方式的演讲都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四、激趣式

为了合作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教师要注重导入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现状设计不同的课堂导语。

例如,在进行“策划书”这一文体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教学方法。设计这样的开头:“可口可乐是世界上目前最畅销的软饮料之一,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886年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为美国的象征,成为美国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100多年来,可口可乐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兼营多种行业的资产雄厚的大帝国,成为世界饮料的霸主,除了其著名的秘密配方本身所带来的魔力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卓有成效的营销策略。”可口可乐的信条是:“成功在于广告。”这一点在它过去几十年的营销活动中得到了证实。可口可乐的成功吸引了许多企业,它们随之效法,但是都未能对它构成威胁,只有百事可乐的出现,才使它的地位开始动摇。之后两者经历了长久的广告大战,成为狼烟四起的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成为世人数十年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大家注意到没有,为什么可口可乐的广告会收到这样好的效果呢?那是因为在之前要有个广告策划。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策划书。”通过可口可乐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策划书”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在接下来的合作探究学习中分外认真。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鼓励他们大胆生疑,大胆发问。只要我们把握了“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使学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一定能构建起技校语文教学的新平台。

参考文献:

[1]颜爱萍.2010.注重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

[2]李朝晖.2003.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