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时间:2022-08-14 11:52:20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1

摘 要:主要针对北京和上海等交通系统较脆弱的超大城市,研究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可靠性,揭示不同时空尺度下以道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的耦合机理和演化规律,探索提高抗干扰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保障大型社会活动的交通组织预案。基于采集的基础交通数据,从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指标体系、可靠性影响因素特征参数演化、交通系统运行可靠性微观、宏观等角度进行研究,最终通过研究交通网络多方式系统耦合理论,建立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可靠性模型,揭示接近临界状态的大城市弱平衡综合交通系统面对恶劣天气、突发性自然灾害、事故、大型活动等非常规条件的脆弱性。并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指导交通实践,减少我国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的盲目性,提高整个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协同运行可靠性。

关键词:综合交通系统 运行可靠性 应急策略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megacities, such as Beijing or Shanghai, of whi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would be more vulnerable. In depth study of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we will revea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upling mechanism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operation reliability, road transport and urban rail transport concerned mainly, under the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ability to improve noise immunity of transportation and response to emergencies. It can also protect traffic organization plan for large-scale social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traffic data collection,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include transport system reliability index system, reliabilit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raffic system reliability from micro and macro perspectives. Finally, we can establish a reliability model about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rough research on system coupling theory of multi-mod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issue also reveals the vulnerabilities of cities weak-balanced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s closed to the critical state when facing bad weather conditions, unexpected natural disasters, accidents, events and other unconventional conditions. We can take the theory research to guide traffic, which can reduce blindness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improv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integrated transport system throughout the city,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Emergency strategy

读全文链接(需实名注册):http:///xiangxiBG.aspx?id=50974&flag=1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信息需求;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告;披露会计环境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69-02

一、引言

财务报告分析是对财务报告信息的深加工,其目的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直观、更有价值的公司信息。从对会计项目的简单比较及趋势分析,到被普遍运用的比率分析,再到复杂的财务失败风险分析模型,以及其它更为复杂的数理模型等,人们对财务报告分析具体方法的研究在各个层次进行着。

二、企业会计信息需求与财务报告分析

(一)会计信息供需常态

在会计信息供求关系中,信息的需求与供给是不对称的,无论表现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供给与需求之间客观存在着差距,其常态是信息的供给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信息全方位的需求。作为信息供给的一个组成,受其分析对象的限制和需求者自身局限性的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有用性也受到限制。这应该是分析师和分析结果使用者都应注意到的,不能过于依赖或者夸大财务报告分析的作用。

财务报告分析是对其分析对象――财务报告的再加工,而作为供给者提供的主要会计信息来源――财务报告,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存在着和会计信息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距。产生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包括以下内容。

1.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运用的确为企业的“赢余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机会。

2.历史成本原则。现行会计主要遵循历史成本原则披露会计信息。随着物价变动会计引发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思考,许多国家和会计组织开始研究如何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补充、变革。

3.会计基本假设及会计原则在实际中的使用者偏好。

以上是从财务报告分析对象―财务报告会计信息角度来研究信息不对称原因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会计信息需求者自身也会因为一些原因造成信息供求上的差距,从而影响财务报告分析的有用性。

(二)会计信息需求的多元化特性与财务报告分析

1.直接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及供应商、员工(包括正在争取取得与业绩相符的回报的员工和正在考虑辞职或者应聘相关公司的员工或潜在员工)、公司的管理者、经营者;

2.间接使用者:包括财务分析师及顾问、证券交易所、法定机构等。

在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人员等。

财务报告信息被认为应该是“中性的、无偏见的,即不具有倾向于影响任何一类信息使用者行为的目的”;但对中性的、无偏见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分析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对不同性质的用户群体设计不同的分析层次。随着会计信息需求的发展,财务报告分析仍要满足这种多元化要求,其发展将继续表现为针对用户需求、在新分析领域分类分析财务报告。

(三)信息需求发展趋势与财务报告分析发展的关系

1.从信息需求者结构的发展来看,西方从以债权人为主的需求结构向以投资人为主的需求者转变,发展为目前的总体上以投资者为中心,多种需求者并存的结构。在我国,会计信息的最大需求者传统上是政府管理部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政府对企业的职能逐步发生变革,加之西方“投资者至上”的信息供给理念的冲击,投资者在信息需求结构中的比重增强,这种变化表现在财务报告分析中:一方面是从侧重于资产负债表分析向侧重于企业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分析,一方面是从满足于传统会计报告披露向要求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发展。

2.从会计信息需求本身的发展分析其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我们从关于会计信息的国际化标准、会计界对会计信息披露热点问题的讨论、征求意见及准则制定,以及对会计前沿问题的研究及实践中,可以或多或少得到这样的信息:高质量的、更相关的、反映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于企业现金流量持续能力的、关于企业战略发展的信息是会计信息需求的发展方向,这些也成为财务报告分析所要提供信息发展的方向。

三、财务报告分析与会计信息披露的联系

(一)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1.传统会计理论下财务报告披露模式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2.财务报告披露方面的新发展及其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二)传统会计理论下财务报告披露模式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1.财务报告披露格式较为统一,故又称“通用财务报告”,在重视信息披露格式标准化的同时造成了有一定价值的个性化信息的丧失。

2.财务报告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非财务信息披露很少,如人力资源信息。

3.财务报告披露以历史成本信息为主,现行成本信息较少。

4.确定性信息披露为主,较少披露不确定会计信息和预测性信息,如现金流量预算信息。

5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为主,较少披露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联信息,如社会责任信息、供销链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等。

6.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多为对日常营运信息机械式的汇总分类,缺少从战略角度对企业的营运情况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表现

1.通用财务报告披露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的产物,具有“产品标准化”的特性。

2.会计基本假设之一的货币计量假设奠定了财务报告披露以财务信息为主的格局。

3.从一定程度上讲,基于历史成本原则的财务报告披露模式首先限制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4.在传统会计理论下,会计信息是以确定、可靠的信息为披露依据。

5.传统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是以企业内部财务信息为主的,因此分析师在利用这些信息对企业进行评估的时候,会缺乏一个对企业的全局考虑。

6.传统会计理论下的财务报告所能披露的企业战略信息贫乏,包括战略目标、设计、进展等各个方面,体现在缺少诸如新产品开发过程、研发投入方向及其效益、战略投资结构、固定资产结构及其增长结构、员工文化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四)财务报告披露新发展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财务报告究竟应如何披露?传统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与实际情况产生了冲突。总结而言,会计准则的高质量包括(但不限于)对以下属性的强调。一是可靠性是有用信息的基础、前提。二是FASB同时也强调信息的“相关性”质量,认为“不相关的信息,为取得它而耗费的精力等于白费(SFAC No. 1 Par. 100 )”。

对于信息“相关性”的判断由于是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出发的,因此较难准确衡量,也较难明确一种对所有使用者而言都相关的披露方式。

关于会计准则高质量的研讨是针对财务报告披露现状,在会计基础理论领域寻求理论依据和指导的思考,其为会计报告披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而这种探讨也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指出了财务报告分析可能的发展空间,并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领域。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研讨财务报告披露的发展与财务报告分析的关系。

(五)披露内容质量的提高与财务报告分析

1.公允价值。尽管历史成本原则仍然保持着会计信息报告中的主体计量原则,但为了呈现给信息使用者更为准确、可靠、公允的“财务图象“,对部分会计科目补充公允价值信息,或者对特殊项目采用以公允价值为主的计价基础在现代财务报告中得到了不断的运用。

2.企业资金变动信息的披露。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以及近阶段现金流量表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一种“现金纯化”趋向。

3.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在传统财务报告中只作较少的披露,如仅对典型或有事项在会计报告附注中给予一定的披露。从财务报告分析角度看,传统的涉及或有事项的分析也多局限于提及重要的或有事项的存在以及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

(六)披露范围的拓展与财务报告分析

1.分部报告。企业经营的多元化以及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使分部信息对于信息需求者而言日益重要。许多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都逐渐认识到了“分部信息具备着与传统三张基本报表信息平等的地位”,并积极推动分部报告信息的披露工作。

2.全面收益报告。由于传统实现原则的限制,财务业绩一向是以已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为披露对象的,而对于己确认、未实现的利得、损失则披露的甚少。

3.其他领域的披露。除了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财务报告披露在许多其他领域的扩展也大大拓展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对象范围。相对上述的两个报告而言,在其他领域的准则化进程和国际化协调还未达到比较完善、可操作性较强的程度。

(七)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发展及其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影响

未来会计信息的披露将逐渐由现在的书面形式转向电子形式,尤其是计算机联机实时系统的出现和运用,将使会计业务数据在发生的同时被处理、记录并披露,而信息使用者可以实时地通过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联机,及时有效地选择所需要的明细信息,加工分析以取得所需信息。财务报告披露方式的变化不仅会影响信息需求者的分析质量,而且将影响财务报告分析习惯。

四、报告分析方法的发展

(一)传统财务报告分析

在此,所述的“传统财务报告分析”本不是以某一时间为划分点来区分的,而是指传统的针对“两大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进行的财务报告分析,这也是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的传统职业分析。从基本方法看,传统财务报告分析典型的基本方法是以下三类方法: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二)传统财务报告分析的发展和改进

1.传统分析方法在新分析领域中的运用。随着披露内容的增加,财务报告分析内容也相应增加,在对新内容进行分析时,传统基本分析方法仍是十分的有用。本文主要从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来说明传统基本分析方法在新领域的运用。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3

北京科技大学通过3年的系统研究,对比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和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科研能力的影响.探索了使用计算机智能评判技术提高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的可行性及方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在2015年年底的对比试验研究中,可以看到我们建立的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通过网络撰写、智能评判既保持了传统手写报告训练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关键词

信息化技术;物理实验;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实验课程.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各高校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主要在实验预约、成绩管理、仿真实验、MOOCs视频教学等方面应用信息化技术.但如何在实验报告方面恰当地应用信息化技术的研究还尚显不足.物理实验课程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1-3].物理实验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时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4]:(1)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的实验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学生实验分析与研究能力;(5)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6)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7)培养学生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其中,实验预习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撰写实验报告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分析与研究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近年来,我们对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涵盖了实验预习、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等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信息化技术在物理实验报告中的应用探索.

1实验报告评判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理工科高校来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承担培养的学生数量众多.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每年需要培养约3000人,每节实验课面向的学生不超过16名,这样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课题组的授课教师,同时还有几十名研究生协助参与授课,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实验教学专业水平出现较大差别.这样,实验报告的评判随意性很大,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造成不同教师所带学生的课程成绩差异较大,评定不客观不科学.另一方面,学生人数多,实验报告批改量大,授课教师很难为每一位学生计算实验数据,进行细致的评判,特别是实验数据处理和误差估算.因此,时常出现很多教学要求不能确切落实,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现象.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仅仅靠课堂无法完全消化实验教学的内容,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验条件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学生在短短的一节实验课上很难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消化所有的教学内容;(2)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估没有客观与规范的标准,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验报告、期末实验操作与笔试多个环节,不能通过统一的一份试卷来考核全体学生对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但平时成绩、实验报告、考核成绩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各个实验班之间、不同的老师之间评价标准不一致;(3)实验报告是反映学生掌握实验课程内容情况以及实验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实验报告批改量大,完全靠人工批改,难以做到细致、全面.从实验报告评判的整体情况来看,评判质量差别较大,许多需要学生改正的问题没有指出,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反馈信息,影响了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使得大面积的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控制和提高.

2信息化技术在实验报告评阅中应用的设想

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亲自手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记住并掌握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通过亲自绘制实验曲线掌握实验曲线绘图的要点,通过写下数据处理的过程切实掌握数据处理方法.但是,在使用传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时,由于教师无法评阅所有学生实验报告的数据处理部分的正确性,容易造成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错误概念无法纠正,而且由于传统实验报告的撰写方式无法明确分析与讨论部分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认真完成实验的分析与讨论.在实验报告评阅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既不能抛弃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又要发挥信息化融合后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在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报告结构要求上的优势.

2.1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中,为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我们重点思考并实践了以下几个设计细节.(1)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部分的考虑为了让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与方法,采取了学生自己总结、凝练与撰写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方式,每部分不超过400字,并要求学生手绘实验原理图.以往,在物理实验信息化的应用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往往容易被丢掉.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实验原理与操作并上传手绘的实验原理图,可以使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实验思想、方法与手段的理解,同时避免出现学生直接照搬教科书的内容而不进一步思考的现象.(2)数据处理方面的考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具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全的特点,在选题上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既包含训练学生基础物理实验思想、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实验技能的经典实验,又包含与现代物理技术相结合的课题型综合性实验.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包含“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而每个实验项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这些方法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以目前科研领域和测量技术领域的最新实验数据处理与测量结果表示规范为基准,对每个具体实验项目制定相应的评判计算方法,采用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间接测量量误差处理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评估每个实验项目中各个不同计算步骤的分数,并合理分布给分点.系统会根据学生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出标准答案,并与学生输入的答案相比较进行智能评阅,给出学生所得分数.在我们的设计中要求学生上传其手写的实验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计算过程,以确保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丢掉传统实验报告中的优点.(3)对测量正确性的限制对于某些客观的物理量,如钠黄灯的波长、三棱镜的顶角等,要求报告系统将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客观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差别超过一定范围则判断学生测量错误.报告系统验证学生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是否自洽的同时,也可以判断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有误.比如,在“分光仪的调节及三棱镜折射率的测量”实验中,系统会根据学生输入的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三棱镜的顶角,与此同时系统也会与三棱镜的标准值(60°0′)进行比较,如果学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系统根据学生输入的实验测量数据计算出的结果相比较差别较大,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计算错误;如果学生自己的计算结果与三棱镜的标准值相比较差别较大,则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测量错误.(4)设备量程的判断报告系统通过学生的实验数据判断学生的电表等设备的量程选择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实验操作有错误.(5)有效数字位数的评判和最终结果的表示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要求学生正确保留有效数字位数,完整表达实验测量结果.系统会智能评阅学生的有效数字位数保留和结果表达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系统将提示学生此处有效数字位数保留不正确,或结果表达不正确.(6)实验报告中实验曲线的考虑对于实验报告中的曲线、原理图,系统采取了学生上传手绘曲线(或图片),并请教师进行主观评阅的方式.这样,可以全面地训练学生正确且完整地绘制实验曲线,不忽略如曲线标注、坐标名称、坐标轴刻度等细节信息.

2.2实验报告的结构体系

恰当的计算机客观评判与教师的主观评判相结合,同时评判学生实验报告中出现的计算问题和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所体现出的创造性思维,是《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设计初衷.为此,系统保留了具有北京科技大学特色的实验报告结构,即: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0.5分),二、实验原理(提示:限400字)(1分),三、实验步骤(提示:限400字)(1分),四、数据处理(1.5分),五、分析讨论与结论(1分),六、原始数据与数据处理过程.同时,系统具备主客观相结合的评阅模式:网络报告智能评阅系统中第一、二、三、五以及第六部分要求学生自主输入相应文字或图片,尤其是原理部分要求学生手绘实验原理图并上传至报告系统中,这些部分由教师进行评阅附分,即主观评阅部分;“四、数据处理(1.5分)”部分为系统智能评阅的部分,即客观评阅部分.在“四、数据处理(1.5分)”部分中,如果遇到实验曲线描绘,系统会要求学生使用坐标纸或计算机绘图,转成图片后再上传至报告系统,并由教师评判附分,这部分也是主观评阅部分.

3实际教学实践对比试验

我们将《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投入到实际教学实践中,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对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创新与实验设计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分析与研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献阅读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影响.采用逐项对比的方式,将8个班级共240名学生分为2组(每个组各4个班120名学生),即:传统报告组:采取传统的手写实验报告和人工评判的“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报告系统组:采取使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撰写实验报告,主客观结合智能评判的“报告系统撰写方式”.

3.1对比试验考试题目设计

2015年年底,参与对比试验的240名学生在完成物理实验课程后进行了统一考试.考试依据物理实验课程培养任务特别设计了考试题目.

3.2对比实验结果

我们汇总了报告系统组与传统报告组的考试结果,并对每组每一道题的成绩进行了统计,计算了得分率:得分率=该题平均分该题原始分数×100%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可以发现,在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曲线绘制与文献阅读4个方面,采取不同形式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最终考试得分率相差无几,甚至于采取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传统报告组得分率还略高于报告系统组.这表明,传统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实验数据绘图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以及实验操作的理解,同时也方便学生将查阅文献后得到的信息写在实验报告中.而采取报告系统撰写方式的报告系统组虽然在得分率上与传统报告组相比略有不足,但可以看出信息化后报告系统也没有丢掉传统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给出了不同的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对培养学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的影响.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下的传统报告组中,学生的误差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核得分率均低于使用实验报告智能评阅系统的报告系统组.报告系统要求学生逐步分项完成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其中不确定度的计算、有效位数的保留、完整表达式的形式等要求均为智能评判的重点考查内容.学生也可以在每份实验报告评判结束后得到系统给出的错误提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学习.学生在独立、详尽的完成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建立误差与不确定度的概念,显著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规范化的评判标准,报告系统自动智能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学生实际报告得分与数据计算错误原因,减轻了教师因学生众多而产生的报告评阅负担,保证了报告评阅的细致、全面、公正与公平.并且,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实验参量与实验结果数据之间的联系,更易于融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归纳与总结.同时,报告系统可以明确提示学生在实验报告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讨论和分析,且根据主客观相结合的评阅方式,实验讨论与分析部分是不同实验报告撰写方式在不确定度计算、实验分析等方面的影响由老师进行评阅.这使得学生在主观上对每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更加重视,通过一个学期的10个左右的实验报告的锻炼,使学生学会了对科学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整体而言,采用报告系统撰写方式完成实验报告,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与实验分析能力均能在经过充分的培养与锻炼后得到显著的提高.

4结语

我校通过3年系统的对比性研究,建立了以计算机智能评判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报告智能评判平台.240名学生参与的对比性试验表明,这种物理实验报告网络撰写、智能评判的手段,既保持了传统实验报告撰写方式的优势,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能力培养.在保证报告评阅过程中的全面、公正与公平性的同时,还极大地减轻了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的工作量.

作者:吴平 张师平 李莉 陈森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吴平,邱宏,孙旭贵,等.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引进普通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1):73-75.

[2]吴平,陈森,张师平.“现代物理实验”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与实践[J].物理与工程,2014,24(3):14-17.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财务报告 影响

会计数据在经过加工、整理之后以图表、文字的方式进行表现,属于一种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处理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财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会计信息处理主要采取手工操作、机械化操作及电算化操作三种方式,其中电算化操作方式的利用,不仅促进财务核算系统更加成熟,并且逐渐改变传统的财务报告的弊端,推动财务管理报告体系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电算化会计给财务报告带来的影响

(一)电算化会计改变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核算中心的关键内容,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数据处理方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养。众所周知,会计工作是对事业单位发展现状的概述,不仅涉及众多内容,核算的过程复杂,并且重复性工作概率较高,在传统财务报告的处理之中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的状况。另外,在为省局单位提供会计核算及财务监督的时候,如果采取传统的方式,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并且在对各服务单位与管理部门提供财务分析时,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与计算,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并且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出现各种错误。但是在利用电算化会计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历史数据进行查阅,随时输出报表,加快核算速度,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二)增强财务数据分析的时效性

财务报告中使用电算化会计能够克服传统手工方式所致的数据不完整现象。电算化会计分析系统能够对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及现金收支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更加简单明了,有效增强了财务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比如在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采取电算化会计,在实施会计核算及财务分析时,利用一台计算机便可以对单位近几个月的收支情况及财务报表进行了解。

在传统财务报告之中,其报告内容多以记录会计核算的数据及财务分析的内容为主,不仅无法将复杂的运算过程简单化,并且难以及时生成财务报表。但是在电算化会计的应用下,财务报告能够按日编制,财务管理也实现了资源配置,打破局限,有效促进事业单位核算中心的创新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环境中会计信息相关性得到提高

其一,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之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相关性也得到增强,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信息传递过慢或者滞后,则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气象部门中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能够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并且能够加快财务分析与财务核算的效率,实现信息在各个部门的传递。其二,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下,信息具有大容量传递的特点,比如笔者所在气象部门需要根据会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核算,并且及时传递给各个部门,其中数据含量比较大,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各个方面,如果仍旧采取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则容易产生误差或者出现纰漏。其三,在电算化会计环境之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信息的传递性,根据实际发展需求为各部门提供特殊的信息。比如,财务会计人员根据相关要求编制会计报表及数据报表,或者针对某一个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核算,利用会计电算化,不仅查阅数据方便,并且能够利用相应的数据软件进行全面分析。

二、提高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的应用策略

(一)积极加强技术性防范

从整体角度分析,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会受到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其系统容易被他人篡改,数据信息也会被不法分子修改或偷窃。尤其在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核算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程序比较多,会遭受黑客的侵袭,导致网络系统瘫痪,所以需要加强电算化会计在财务报告中的技术性防范。由于电算化数据处理发送的环节比较多,则需要采取加密技术或者程序控制方法,避免数据处理软件受到影响。另外,笔者认为还需要采取跟踪监测技术,实现对会计软件系统的监督与管理,从根本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

(二)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电算化会计在事业单位核算中心财务报告之中的应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了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增强了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仍然需要积极完善内容控制系统,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保证电算化系统内容的程序设定及数据处理、报表生成具备相连性。此外还要保证系统用户只对数据进行处理,不参与到物资财产管理及更快电算化会计系统活动之中。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包括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并且应用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及输出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积极实现数据在输入、处理及输出中的准确性。

(三)加强电算化财务报表的审计

电算化会计的发展趋势为网络化,事业单位核算中心在发展过程之中要充分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管理作用,并从事前审计、定期审计、事后审计三个方面出发,加强会计资料的全面性及权威性。在对会计信息内容与合规性进行审查的时候,需要采取三种审计方式,另外,由于电算化条件下对会计报告的日常审计能够很快实现,所以定期审计及事后审计需要侧重系统化审计,要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四)加强对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训

电算化会计人才在事业单位核算中心财务管理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核算中心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开展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训,并积极强化电算化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在对电算化会计人才进行培训中不仅需要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电算化程序设计等内容,还要将电算化会计专业知识与事业单位核算中心财务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整合,培养电算化人才具备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为财务部门进行规划,从而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有效性。

三.结语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 肌酸激酶;最大稀释度;功能灵敏度;分析测量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

分析测量范围(AMR)和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是反映分析方法及检测系统分析性能的重要指标。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ISO 15189)和中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均要求,实验室必须对引进或改变的检测系统或方法的主要分析性能进行验证或评价,证实其能够达到临床检测所要求的标准后方可用于临床检测[1]。尽管各大试剂厂家提供了相应的参数,但此类参数在不同条件的实验室是否适用仍需要验证。

肌酸激酶(CK)是一种人体组织的细胞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故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肌肉疾病与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CK显著升高。当CK浓度超过分析测量的线性范围时需要对样本进行稀释,但由于检测系统多种条件的限制,超出线性范围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否能够为临床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所以,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及满足临床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化室2012年6月份至11月份符合试验要求的标本进行肌酸激酶(CK)分析测量,评价CK的临床可报告范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与试剂

1.1.2 标本收集与保存 均取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日常工作中血清CK活性高值和低值的临床标本,标本放

1.2 试验方案

1.2.1 最大允许稀释度试验[2,3] 选取CK浓度超出或接近检测范围高限的临床混合血清标本1(2444.0 U/L)和混合血清标本2(3367.5 U/L)两份标本,用生理盐水对所选取的两份样本分别进行2,4,8,16,32,64,128倍稀释。各样本分别测定3次,取均值,计算稀释回收率,稀释回收率=(测量值均值/预期值均值)×100%,以重复性CV值

1.2.2 分析灵敏度试验[3,4] 选取CK浓度低于检测范围低限的标本,也就是低值混合血清标本(19.0 U/L),用生理盐水对样本分别进行1:2、1:3、1:4、1:5、1:6、1:7、1:8、1:9不同倍数稀释,使其最低浓度接近0。在仪器上分别对不同倍数稀释样本连续测定10次,计算其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CV%),样本的变异系数最接近20%所对应的浓度即为功能灵敏度。

1.2.3 分析测量范围试验[5,6] 本实验参考EP6A文件,采用高值标本H与低值标本L按6L,5L+1H,4L+2H,3L+3H,2L+4H,1L+5H,6H的比例配制成系列活性浓度样品,充分混匀,各样品重复3次检测,收集处理数据。以X表示预期值,Y表示测量值,将所测结果作散点图,对数据进行回归统计。

1.2.4 临床可报告范围试验 结合功能灵敏度、最大稀释度以及分析测量范围确定临床可报告范围。其下限为功能灵敏度,上限为分析测量范围上限乘以最大稀释度。

1.2.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均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le 2003软件统计。

2 结果

2.1 最大允许稀释度试验结果 混合血清标本1和混合血清标本2按上述方法测定,结果见表1。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CK回收率在90%~110%为可接受,故本次试验的最大允许稀释度为1:16。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整车尺寸 GDIS 数据系统 数据集成 在线测量系统 随行工装

Creativ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DIS in Vehicle Dimension field

Li Zhengping,Yang Yufang,Gu Qing,Gao Yu,Yang Yang,Xu Xiangze

(Vehicl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Shanghai General Motor limited company, 201201, )

Abstract:To introduce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Global Dimensional Information System(GDIS) in Vechicle Dimension field. It’s the description about the execution approach how SGM rebuild and integrate system around GDIS, and involve out-sourcing parts data into data system network. It’s also the statement on innovative execution on measurement system, combined with GDIS functional development for the purpose of vehicle dimension data analysis and monitoring under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Keyword:Vehicle dimension,GDIS,data system,data integration, Vision system, Geo-pallet

1、全球尺寸信息系统简介

通用公司由北美公司牵头,西门子开发,上海通用、大宇、欧宝、巴西等全球各区域公司共同参与,基于TcAE平台全新开发尺寸数据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并实现全球信息共享。该开发项目目标是实现全球尺寸数据分析的标准,格式,平台统一。同时也使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相关系统,软件工具使用平台也得到统一。有效地提高了全球化信息共享效率和能力。

全球尺寸信息系统集车身尺寸工艺信息管理,测量系统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存储,数据多样化分析以及尺寸信息评价共享功能为一体,完整整合企业内部各级车身总成,各类测量来源的尺寸数据,有效支持日常车身制造尺寸分析和控制。本文介绍该系统在整车尺寸领域的架构和常规应用方法,并且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围绕该系统进行的系统再构造和集成,将车身零部件供应商的尺寸数据也纳入到该系统数据网络,将系统网络覆盖到整车制造所有步骤。以及通过测量系统创新实施,结合本系统的功能应用,以实现新工艺下的整车在线测量系统尺寸数据分析监控功能。

全球尺寸信息系统(Global Dimension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GDIS)由下图各部分组成。

图1 GDIS系统架构示意图

其中各组成部分功能如下:

1)数据采集端:在整车制造不同阶段采用各类测量系统进行尺寸测量监控,如白光/蓝光测量设备,三坐标测量机(CMM),在线测量系统(VISION),等,这些测量设备最终形成固定格式的电子文件报告,通过固定的电脑终端上传至数据转换服务器。

2)数据转换服务器:获取采集端上传的数据报告,并从系统管理服务器中得到相关的零件总成尺寸工艺配置信息进行报告有效性自动评定。一旦报告评估有效,则自动转换为统一报告格式,存储入数据库中,供后续应用。如评估报告无效则报告无法存储入数据库,同时错误信息也会即时反馈到数据采集部门以便数据流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纠正和重新上传。

3)系统管理服务器:管理GDIS所有零件总成/测量设备配置信息的终端,同时也是各类尺寸测量数据的存储数据库。

4)数据分析客户端:现场尺寸工程师使用GDIS数据分析客户端,随时获取最新的零件总成测量数据,并进行多样化数据统计分析,完成日常生产尺寸监控和问题诊断分析。同时也可使用该客户端制作个性化尺寸分析评估报告用以汇报和数据分享。通过该客户端,用户可以完成常规的:

√测点数模查看:通过测点清单与数模测点位置的互动,快速查阅测点信息和相关实体

√测点数据常规统计分析:针对测量数据计算相关的均值,极差值,6sigma,Pp,Ppk,合格率等常规统计值计算。

√功能尺寸分析:可创建功能性尺寸以评价相关测点的相对位置关系

√相关性分析:计算相关测点的尺寸变化关联性,以支持判断尺寸变化来源

√主成分分析:将区域测点波动的主要原因以数模动画效果演示,以帮助用户进行问题判断

√客户自定义报告:可定制各类尺寸分析报告并输出

图2 GDIS客户端软件功能界面示意图

5)报告管理服务器:管理所有尺寸评价报告模板,一旦对应的零件总成测量数据进入数据库,则自动触发相应的报告刷新后台程序,形成PDF格式的数据评价报告,更新到GDIS网站。

6)GDIS网站:全球化GDIS尺寸信息共享平台,可查询各生产基地的各车型报告。网站提供用户自定义报告功能,可由用户在一定范围内自行定制个性化的尺寸报告。

2、供应商数据集成开发

对于整车制造企业来说,厂内的总成件测量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可自行规划并实施,其实施应用难度相对较低。对外部众多供应商的零件测量数据并进行集成,与厂内整车尺寸数据结合,对整车制造链构成全过程监控,将更有效的实现整车尺寸质量监控,追溯和改进。 但是供应商数据管理结构和厂内车型数据管理结构设计,供应商的测量设备,软件标准化程度很低,测量报告的格式五花八门,企业对供应商的网络准入门槛非常高,上述这些是所有整车企业都将面临的难题。上海通用在供应商数据系统集成方面率先走出了第一步,并针对上述的难题提出了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

2.1供应商产品管理结构设计

GDIS系统面向厂内产品数据管理方案是已成熟运用的双线方式,即“厂->车型->总成” (BOP结构即Bill of Product“产品清单”管理)和“厂->测量设备->测量软件”(BOR结构即Bill of Resource“资源清单”管理)双线矩阵管理模式。见下图

图3 双线管理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双线矩阵管理模式,可以准确定义每个厂每个车型总成的工艺信息,测点信息以及相应的测量设备和软件信息。而对于供应商的零件数据管理体现出与厂内产品管理不同的特点。厂内产品与供应商产品管理的差异见下表:

厂内产品管理 供应商产品管理

产品结构 产品工艺复杂,产品结构层次较多 产品工艺简单,产品结构层次简单

车型生产厂固定 车型供应商厂家多

资源结构 厂内多种测量资源 厂内测量资源单一

不同厂家间测量设备标准基本一致 不同供应商设备资源标准不一,且种类繁多

表1 厂内及供应商产品管理差异表

基于以上差异,同时兼顾厂内产品结构的基本规则和应用模式。我们针对供应商团体,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厂家――“Supplier Site”(供应商基地)以统一管理所有供应商产品。所有的供应商产品并不按照供应商厂家进行划分,仍以车型产品结构进行管理。即不同供应商下的同一车型下属零件产品集中管理,以保持和厂内产品管理风格一致。在资源清单管理结构中,将每家供应商厂家的概念弱化为一种测量设备资源,并与其所属零件在产品清单结构中进行关联实现准确定义管理。

2.2供应商数据格式管理方案

我们通过目前数十家主要供应商处调研收集了总数超过20种的不同型号设备和软件。这些软件输出的测量数据报告格式也是五花八门,从而导致了对于GDIS系统数据读入产生极大的阻碍。我们需要对现有的众多供应商中推行测量报告格式标准化,以最大化的将各类报告格式统一到有限的集中GDIS系统可识别的格式中。我们指定了几家主要的测量设备产品作为供应商报告输出标准,如海克斯康的PCDMIS,尼康的LKDMIS,蔡斯的HOLOS软件。并联系相关测量设备供应商开发软件插件,以帮助供应商转化输出标准化的报告格式。针对其他无法纳入上述标准设备和软件清单的供应商及其测量系统,上海通用则通过针对性的自行开发报告格式转换软件,使其转换后的报告格式可以被GDIS系统识别和正确读入。通过上海通用的自行变成开发软件,使GDIS系统读取各种来源的数据更加具备了灵活性和兼容性。

2.3供应商网络接入解决方案

整车制造企业对网络信息安全都有极高的要求,任何从厂外向厂内发出的网络数据传输和访问请求都是不被接受和允许,这也为供应商测量数据传输至上海通用厂内GDIS系统造成了极大的技术障碍。我们在现有的供应商与上海通用数据沟通渠道中,找到仅有的信息传输系统 “电子采购系统 E-Procurement”(后文简称EP系统),在EP系统下每个供应商都拥有一个上海通用授权的账号,针对新的车型项目和合同要求,登录该EP系统向上海通用提交各类零件状态和资质认证等资料文件。通过与IT和采购部门的合作,我们在EP系统下单独开发了一个数据传输渠道和操作界面,经过GDIS系统授权的供应商仍使用相同的账号登录EP系统,选择对应的GDIS系统上传操作界面即可上传零件测量数据报告,并通过该渠道被GDIS系统所读入。从而彻底解决供应商数据访问厂内网络的准入门槛问题。上海通用更在厂内建立一个独立的服务器以单独为供应商数据传输,中转使用,以方便对供应商数据进行分离管理。

上海通用通过本项目将数据系统的涵盖范围从厂内零件,总成数据扩展到供应商处,使整车尺寸数据管理面最大化。

3、面对新工艺的测量系统和数据系统创新实施及应用

3.1背景

随着整车厂生产节拍的不断提升,传统的固定工装生产工艺已成为限制节拍提升的瓶颈。上海通用自2011年引进新的随行工装工艺,以求突破瓶颈进一步提高生产节拍。随行工装是传统雪橇和定位工装夹具的结合体。车身总成在落到随行工装并定位夹紧后,将保持这种定位固定关系完成整个工段的焊接拼装工作。从而节省了大量车身落位,定位,夹具夹紧等运动,缓冲时间,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随行工装的设计造型见下图

图4 随行工装示意图

上海通用自2007年起在各生产基地,车身生产线安装实施激光柔性在线测量系统(后文简称Vision系统)以实现对车身尺寸100%实时监控,同时也为车身尺寸质量稳定性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Vision系统实时测量所得的数据也都全部输入GDIS系统,并有相应的指标和工具支持分析评价,如6sigma, CII指标,相关性矩阵,主成分分析等。

而随着随行工装的引入,在生产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对车身尺寸稳定性和尺寸监控分析实施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1)工装定位关系复杂,工装状态监控难度提高

传统固定工装的定位关系简单,即总成工装定位,只要定期完成对工装状态的标定以及重复性验证,则工装状态就可控。 但随行工装工艺的原理是第一层是总成随行工装的定位,第二层是随行工装基础定位。比传统工艺多一层定位关系,也多了一层坐标系定位误差,从而增加了工装监控的内容和要求。见下图: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7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检测系统也在不断更新,逐渐走向了自动化发展,这对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为了减少误差,提高准确率,保证检验质量,在仪器使用前,必须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医学检验;性能评价;分析;检测系统

社会在不断进步,髙新技术在迅速发展,医学检验部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般情况下,医学检验部门每隔五到十年就会更新仪器,为了使新仪器发挥最大的作用,提高准确率,把误差控制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条件,用实验去评价检测系统的基本分析性能。下面就对此作一些简单介绍。

1对实验内容的评价

1.1检测系统的特性主要包括两点:(1)患者结果可报吿范围:这是评估的前提;(2)分析灵敏度:这是整个可报告范围的起点,也是检测系统的可报吿定量结果的最低限。

1.2需证实的基本性能主要有三方面:(1)准确度: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同时计算系统误差;(2)精密度:分批间、批内和天间的重复检测,以天间的标准差计算该均值下的随机误差;(3)总误差:总误差水平由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来估计,从而判断检测系统的可接受性。

1.3检测系统整个分析性能的其他内容主要包括:参考范围的建立,分析特异性和其他必要的性能。美国临床医学检验部门修正法规对检测系统性能评估的最低要求的定义是:精密度,精确度,可报告范围和临床参考区间。

2对实验目标的评价

为了明确判断评价试验的成功与否,需要在评价之前先确立目标或者标准,一般有三种可能的性能和目标类型:医学目标:指临床医生可接受的性能;管理目标:指保证医学检验部门的本身可接受的性能;厂商声明:指由制造商声明的产品性能,通常可以在试剂说明书中获得。工作人员应注意每种类型的目标都有其优点缺点,在进行检验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系列的定量目标以评估评价实验的结果。当定量目标评估结果一直不理想时,医学检验部门不可使用仪器得出的每个分析。

3对实验类型的评价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建议指南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性能评价:建立:一般由制造商进行,在产品研发阶段用来描述其性能、特征;证实:一般由制造商进行,是为了确保其产品设备性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确认:一般由制造商进行,显示特殊的性能规格和一系列满足的规格;验证:由医学检验部门进行,验证系统获得预期性能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类型不同,评价实验的方案也不同。

4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4.1准确度即检测均值与真值的一致性,二者之间的差异称为“偏倚”,又叫做系统误差,它是总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误差,医学检验部门必须通过代表性的患者样本进行一个方法比较试验来确认,而非配套系统还应该进行方法学比较实验以评估系统误差。

4.2精密度指重复检测值间的一致性,表示系统的随机误差。常用的精密度测量包括:批内、批间和总分析精密度的估计。CLIA最终法规中强调了要进行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验证,但是对具体方案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如果仪器的误差在可控制范围内则可以使用,如果不在可控制范围内就需要查找原因解决问题,重新进行验证试验。

4.3总误差它反映了检验部门对检测性能的估计,是判断检测系统可接受性中最重要的一环,检验结果内具有的总误差,常以95%或更高可能性出现的最大总误差量表示。如果低于临床允许误差,则认为该系统可以进行检测患者样本。总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所以通过对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进行评估就可以得到对总误差的评估。

4.4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患者样本未经任何预处理,由检验方法得到可靠的结果范围就是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的建立是医学检验部门基于方法学定的医学判断。CLIA最终法规中提出:必须验证检测系统的可报告范围,同时也要求检测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同于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临床可报告范围对它进行了扩展,允许对样本进行稀释、浓缩或者预处理。检验方法的线性限就是可报告范围的高、低值,所以患者结果可报告范围可以看成是对系统线性范围的验证。

4.5参考范围只有为检验项目提供可靠的参考区间,才能使临床对检验结果作出判断,发挥检验报告的真正作用。根据所有参考值的分布特性以及临床使用要求,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后再确定一部分为参考区间,参考区间的限值就是区间的两端,分别为低参考限和高参考限。通常情况下,选择95%分布范围的大小表示参考值区间。

4.6交叉污染样本的交叉污染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使用仪器和保养维护后,一定要认真检查,杜绝交叉污染的可能性,确保仪器的使用安全。

4.7分析灵敏度医学检验部门对新仪器也应评价其分析灵敏度,分析灵敏度也是可检测的最低分析物浓度。它可以通过阴性或空白样本的分析来检测,并计算分析信号响应。如果使用质控溶液,则必须选择一个基质合适的样本,因为不同的基质样本会得出不同的检验结果。通常情况下,分析灵敏度一般被定义为一个阴性样本的5次或者10次重复测试的2到10倍的标准差。

4.8分析特异性即潜在的分析干扰,作为医学检验部门要特别警惕。当安装新仪器时,应该注意普遍的干扰,包括脂血、溶血和黄疸,另外,其他潜在的干扰还有药物和其代谢产物。

总之,随着检测分析系统的不断更新,分析仪器的种类和分析的项目也随之增多,描述分析的性能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成功安装仪器的关键是组织和协调资源。医学检验部门要制定合理的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分析仪器的替换,精确地进行仪器的验证,从而使得到的检验结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蒙泽彬,杨剑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血气分析仪测定电解质结果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10-12.

[2]甄杨.基于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逃逸氨检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22-23.

[3]孙健武,王培昌,李秀玉.实验室信息系统功能特点及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1(08):24-25.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8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

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一、调研报告的前提——调查研究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调研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调研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调研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调研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调研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调研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调研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调研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

4.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调研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调研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调研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调研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附一:调研报告的样本

附二:毕业论文格式

附件一:

四川理县调研报告

由『凯瑟克基金出资支持的『川越5.12专业团队能力建设研究培训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XX年5月底民政部赴灾区社会工作专家服务队提出的灾区需求评估调研报告,XX年8月15日至21日,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派马福云、成彦2位同志前往四川理县,对当地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进一步完善该培训项目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材料,保证基层干部能力的提升。现对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理县概况

理县位于四川省中部,阿坝州东南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 一,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5万人,居民以藏、羌、回、汉等民族为主。全县辖4镇9乡,包括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全县经济以水电、蔬菜、药材及旅游为主。

地震灾害后,在湖南省的援建下,理县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重点工程建设如学校、医院、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及加固工作接近完成,乡村道路、村组道路、户间道路硬化工程,乡村风貌改造,三湘大道建设等项目建设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建设目标。

二、调研目的与对象: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基层干部的调研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现状,了解他们对能力培训的期望,以确定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培训方式、课程内容,并征询其对培训时间、地点的意见建议。

『基层干部是能力建设培训的对象,经过与理县县委组织部协调,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理县13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古尔沟镇、朴头乡、杂古脑镇、甘堡乡、薛城镇、通化乡、桃坪乡,有9名乡镇干部和4名村居干部进行了培训需求访谈,其中9名乡镇级干部均为男性,年龄在28-45岁之间,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4名村居干部也均为男性,年龄在30-45岁之间,均为高中以上学历。

三、调研主要结果

1、灾后主要工作

地震灾害后,乡镇及村居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阶段,首先是抢险工作,包括转移安置村民、救援受伤灾民、从倒房中挖掘物资等;其次是救灾工作,包括受灾情况统计、救灾物资发放、组织搭建过渡房、兑现死亡伤残补助、配合医疗队实施救援等;第三是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农房重建及加固以及配合湖南援建队所进行的学校建设、医院建设、三湘大道建设、农村饮水灌溉工程、道路硬化、乡村风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扶贫工作等。

2、工作中的问题

基层干部在灾后重建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主要包括:

(1)工作压力过大。调研中被访干部普遍表示目前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理县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存在很多欠缺,灾后重建有大量繁杂而具体工作要做,但是乡镇级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能力不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原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内要完成使得乡镇工作任务倍增,面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乡镇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再加上理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山地带生存环境差,河谷地带耕地短缺等条件的影响,乡镇干部感到极大的工作压力。

(2)身心压力大。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深重的身心压力。我们走访6个乡镇政府的办公楼建设都滞后于当地农房、学校和医院建设,干部工作、办公环境较差,基本没有体育健身设施。乡镇工作人员长时间置身于重建第一线,吃住在办公室,难得回家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大部分干部自家也是受灾户,自家住房的重建他们却无暇顾及,有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地震救灾以来,基层干部都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天超时工作,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低质的生活质量,加之对家人的愧疚使得他们面临极大的身心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焦虑、愧疚、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3)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在调研中,被访者具体讲述了他们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主要集中在:民众对干部排斥不理解及其在民众中信誉度过低问题,重建过程中的征地补偿、拆迁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百姓认可难、配合难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技术问题,干部身心调适问题,基层干部法律法规及专业能力缺乏问题等方面。

3、教育培训需求

尽管重建过程基层干部面临极大压力,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近来工作规划。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培训支持,这主要包括:

(1)基层管理的政策法规培训;

(2)社区(地区)发展理论、模式及方法培训;

(3)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培训;

(4)自我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技能培训;

(5)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学习;

(6)基层干部通用能力和素质培训;

(7)特定人员培训:例如民政、低保、妇女、计生,以及服务于西部乡村的大学生等;

(8)特定技能培训:例如解决冲突、民事调解、财务管理、村庄规划等。

四、具体培训建议

1、培训时间建议

鉴于理县当前重建工作任务繁重,考虑到工作进度安排,建议将培训时间放在10月底或11月进行,每期10天左右。

2、培训地点建议

为保证受训人员按时、集中、全面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调研小组建议将培训地点放在理县以外,九寨沟、成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省内地点。

3、培训对象建议

根据培训方案设计以及调研情况,建议将培训对象定位于县乡基层干部、村居干部两个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建议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进行培训。

4、培训方式

鉴于灾区干部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身心压力,建议培训与休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给学员一些休息时间,在课余安排一些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以利于缓解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5、培训课程

根据调研结果,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如下主题:基层法律法规、社区发展与资源开发、基层政府转型(由管理到服务)、心理疏导、政府/民间团体/志愿者的协作、群体需求与服务等。

对于县乡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危机事件干预、人力与资源管理等;对于村居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技能、生计重建、文化保护传承等。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XX年9月2日

附二:

毕业论文的装订顺序及格式

一、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该包括:

(1)封面(2)衬页(3)摘要(4)关键词(5)目录(提纲)(6)正文(7)参考文献目录(8)致谢(9)附录

二、送审论文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论文(顺序为: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有的可加目录)、毕业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见附件2)、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表(见附件3)、毕业论文答辩与评审表(见附件6)、封底。其中,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记录表可另页,也可利用封底上的表格。

具体如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小初华文行楷)

毕业论文(50号华文行楷)

题 目:关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黑体2号)

姓 名:  张三 (小三、楷体,下同)

学 号:x x x x x x x x x x

专 业: 社会工作(民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XX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李四 副教授

所 在 学 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XX年 5月 12 日(小三,黑体)

写 作 提 纲 (3号黑体)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1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据…………………………………………………………………………3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3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8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9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11

四、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4号宋体)

关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2号宋体,加粗)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两个基本机制。自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以来,在不同国家和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管理、运营过程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不同组合方式和选择机制造成的。正因如此,……(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内涵及特征(三号宋体、加粗)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据一国宪法和法律,以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机制,为本国国民在特殊情况下提供经济福利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它向公民提供各种形式的补贴、津贴,用于补偿公民由于退休、失业、伤残、疾病和生育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损失。(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二、双重失灵——社会保障中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适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三号宋体、加粗)

市场机制存在着“市场失灵”,决定了政府机制必然参与社会保障之中;政府机制存在着“政府失灵”,决定了社会保障中必然需要市场机制的回归,社会保障中“双重失灵”的存在,决定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单向选择关系,需要建立一种扬两者之长(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一)一国社会经济不同发展阶段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二)社会保障产品体系不同构成项目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社会保障具体保障项目不同环节层面上的适度选择(小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三、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四、结束语(三号宋体、加粗)

……(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加粗)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XX.

2、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m].北京:法律出版社,XX.

3、寇铁军,崔惠玉.社会保障产品属性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XX,(11).

4、[ 美]约瑟夫•斯蒂格里茨.政府经济学[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5、周庆国.试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j].中国行政管理,XX,(10)

6、 ……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9

【关键词】统计分析;基层统计;分析报告;方法

1.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我国基层统计人员数量较多,在统计人员中占有绝大的比重。基层统计员素质较以前也有所提高,由原来的兼职统计员转变为专职统计员了,但对统计分析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活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材料掌握得少,对要反映的事物了解的不够透彻,很少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二是对统计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对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得少,不会灵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动起笔来困难重重.以至于无法下手。由此可见,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迫在眉睫。

2.统计分析的意义

第一,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重要阶段,是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在进行一项统计调查工作后,一定要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把统计分析报告写好,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第二,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有人认为,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写报表的工作,甚至认为统计可有可无。要想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必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从而有望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第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统计分析报告从数据入手,反映情况、问题,提出建议,比统计表更清楚、更系统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确实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第四,统计分析的结果――统计分析报告,是反映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统计部门、一个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高低,不仅要看统计数字的准确与否,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对统计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是否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第五,统计分析能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在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就迫使自己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3.如何在开展基层统计分析工作

3.1 选题

如何选题是令很多统计人员头疼的事,众多基层统计工作者,在多年的统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积累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就是要我们选题的方向。第二,总结统计工作方法与经验,改革不完善的统计工作方法。这类题目与当前统计工作直接有关,对这类问题加以解决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有助于解决统计实际问题,还可以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第三,了解掌握工作情况、生产动态,从工作情况及生产动态中选题。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了解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领导机关正在酝酿什么问题、将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写什么,以便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写出分析报告,解决生产工作中的需要。第四,看新闻,以本单位的生产、生活大事件为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本单位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抓住本单位的工作重点进行选题。使分析工作对准需要,明确目标,提高统计工作的政策水平。

3.2 搜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所以,要进行统计分析,就必须搜集大量与分析问题有关的统计资料。选题后,针对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统计数据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搜集的原始数据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就会使整个统计工作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在大量详细地占有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的分析报告。搜集统计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又要调查与分析问题有关的新资料。

第一,充分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统计报表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第二,搜集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业务部门的资料。业务部门的资料一般来说要比统计部门的资料详细全面。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核算资料往往是最原始的资料,对于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有帮助。第三,利用以前已整理过的争题资料。因为专题资料整理得比较详细,并附有文字说明,所以在搜集分析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专题资料。第四,搜集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资料。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当作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先进水平可以当作奋斗目标。第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登门访问被调查户。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统计报表中无法反映的典型资料。

3.3 整理资料

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资料(或次级资料)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汇总处理,应根据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在计算机普及以前,统计人员使用算盘等手工计算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现在计算机已成为统计人员必备的工具。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以往整理统计资料的繁琐性,推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下面以Excel为例进行数据统计:第一,数据录入。将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录入计算机中,数据录入方法包括键盘录入法、语音识别法、光电输人法。第二,对调查的统计缺欠数据进行估计推算插补。常用的插补方法有推理插补、平衡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比率插补和均值插补等。第三,根据分析需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筛选、计算,建立统计图表。通过编制各种形式的分析表,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于统计分析活动,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等。日常统计工作中应根据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既可使用某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有联系的经济量进行对比,以说明其数量联系和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静态对比分析法、动态对比分析法。在动态对比分析中,当基期指标为负数时,发展速度=2+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的绝对值。第二,平均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二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构成特点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三,分组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是借助统计分组理论,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或组.进而分析其内部构成、分布特点、比例关系、变动情况和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最小平方法。第五,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客观经济联系,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并对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量变规模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而分析质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以上统计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中主要靠手工统计,现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Excel、Spss等)来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3.5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通过上述分析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即得出自己的观点,但这个观点结论不仅自己认为正确可行,同时必须让别人认为是正确的、有用的,并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研究过程进行叙述,从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章。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统计分析报告属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文体。第二,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第三,统计分析报告以大量统计调查材料为基础.既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又要运用科学的抽象力进行综合和概括,达到用数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论点要有所创新,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论证。第四,统计分析报告除情况说明、原因说明外,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是整个统计分析工作中关键性的一步。

4.总结

总之,基层统计人员要想搞好统计分析,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多学勤思。在材料充分、观点明确、论据完备、条理清楚的情况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冬青.浅谈基层统计员如何搞好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

[2]刘玉芳.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3(12).

[3]范宝良.解决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迫在眉睫[J].统计研究,2007(12).

[4]杨秀丽.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基层统计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0(6).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10

【关键词】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分类标准; 实例文档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2-0069-06

一、引言

XBRL是在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识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财务报告专用语言。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对XBRL的解释为:XBRL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XBRL以XML方式表述商业报告内容,因而它能够直接为使用者或其他软件所读取,并被用于进一步的处理。XBRL可免费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并且促进在全球各类软件应用中商业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可靠提取。

我国目前只有上交所和深交所设置了XBRL服务平台供用户进行XBRL财务报表的数据查询分析,但上交所与深交所在呈报XBRL财务报告时所提供服务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会影响到XBRL的使用效果。因此,本文将从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数据来源、报送流程及用户界面对其XBRL财务报告应用进行分析与比较,为进一步促进XBRL发展提供建议。

二、上交所和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现状的比较分析

中国证监会从2002年5月开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于2004年1月依据国际最新的XBRL2.1规范和财务报告分类标准架构(FRTA)的相关规定,确定了XBRL的技术规范。2005年6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和《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等8项标准。2010年3月,XBRL中国地区组织向XBRL国际组织申请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正式国家地区成员。自2011年起,财政部组织开展了通用分类标准实施工作。参与实施的企业采用XBRL编制并向财政部报送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底,实施范围涵盖18家银行(包括所有上市银行)、13家中央国有大型企业、5家保险公司以及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169家地方大型企业。但截至目前,我国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XBRL国际组织的直接会员,是我国全面推动XBRL发展的主要力量。

(一)上交所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

2005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为XBRL国际组织会员,这是中国内陆首次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的团体,它表明我国上市公司XBRL信息披露已开始与国际接轨。

1.上交所XBRL的发展进程

2003年10月,上交所成立XBRL联合工作小组,开始XBRL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选定宝钢、上汽等50家上海本地上市公司进行XBRL年报摘要应用试点,成功地将XBRL应用于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2004年第一季度报告、2004年中报摘要、2004年年报摘要和年报全文披露。2005年开通了XBRL查询及XBRL实例文档下载的网站。2006年由上交所自主开发的中国基金信息分类获XBRL国际组织认证;2008年上交所要求沪市上市公司在披露2008年年报时,在提交一份常规PDF格式年报时,必须同时提交一份XBRL格式的年报全文。

2.上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情况

目前,上交所自主研发的3个XBRL分类标准已获得XBRL国际组织的认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证券投资者及财务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上交所网站中直接XBRL格式的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公司治理结构、监事会报告、财务报告明细数据等,而且还可以直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下载查看上市公司PDF版本的公告,分析历史数据和做同行业不同公司的数据比较。

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有上市公司、基金及金融类XBRL分类标准三个不同类别。本文以上市公司类为例展示其分类标准框架,如图1与表1所示,分别为上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框架及根据其分类标准实现的实例文档。

(二)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的应用

深圳证券交易所组建“XBRL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项目小组,对我国上市公司定期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进行定义,研发XBRL分类标准“规范”的分类和定期报告分类等技术,是国际上首个尝试将XBRL通用分类标准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信息披露的交易所。

1.深交所XBRL的发展进程

2004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XBRL信息披露全程电子化实施项目。2005年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改版后的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新版1.0”,深交所全部上市公司利用该系统制作2004年年度报告和2005年半年度报告,并生成XBRL实例文档。2005年2月,深交所“XBRL应用示范”实现了在网站上展示深成指数样本公司年报的XBRL文档,并提供多家公司多个指标的财务分析信息。2009年推出面向中小投资者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

2.深交所XBRL财务报告应用情况

目前,深交所通过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指标的分析对比,其中不但包括公司的基本信息、股本结构、主要指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原始数据,而且在“主要指标”栏中还具体提供11个比率类指标,其中包括4个偿债能力指标、2个盈利能力指标、3个经营能力指标及2个资本构成指标。此外,还有单独的“财务指标分析”功能,但并非是对比率指标的分析,是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类似上交所的同行业公司比较,而且不仅限于同行业,可以任选公司。图2、图3、图4分别为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分类标准框架及根据其分类标准实现的XBRL实例文档。

不同于表1的同行业公司横向比较,深交所在进行行业比较时则侧重单一指标不同年份的趋势比较,如图4所示。图中选取太钢不锈、华菱钢铁及河北钢铁三家钢铁类上市公司2010―2013年财务指标比较,这些指标几乎涵盖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在内的所有科目。财务数据使用者不仅可以对不多于四家上市公司任意科目进行横向比较,还可以就某一公司不同年份进行纵向比较,更为直观地表现其数据差异。

(三)两者应用现状的比较

上交所和深交所在XBRL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各有侧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同主要包括:

1.XBRL分类标准的比较

上交所分类标准分为上市公司、基金、金融类公司三个不同类别,其中上市公司和基金XBRL分类标准通过了“Approved”认证(“Approved”认证是XBRL国际组织对分类标准最高级别、最权威的认证),而深交所只有一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作为分类标准。

但是,目前我国除了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两套分类标准之外,财政部还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这样,中国国内目前有3套分类标准,而很多上市公司需要至少提交2份XBRL报告。

2.数据采集来源的比较

XBRL数据的采集一直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事项,XBRL数据的采集来源直接关系到XBRL财务信息的再利用。目前,上交所与新利多合作开发XBRL软件,其XBRL格式的数据产品是由软件直接生成的,而深交所是基于XBRL的“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制作系统”进行数据定期上报,这里上报的仅仅是数据。除此之外,上交所合作方新利多还提供有基金XBRL信息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上交所与深交所的XBRL数据采集仅仅是财务报表数据,是与公司财务系统完全脱离的。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每年需要按照XBRL数据上报要求重新制作XBRL财务报表数据,而不是由公司的财务系统直接生成并传递的。

3.XBRL实例文档的编制和报送流程比较

上交所XBRL实例文档的编制与报送流程:上市公司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化报送系统”客户端填写后,XBRL文件进行自我校验并生成XBRL实例提交;上交所则对XBRL文件实施事后校验,在定期报告全文的信息披露申请上网后校验对应XBRL文件。若无需修改XBRL文件,则报送流程结束,若需要修改XBRL文件,XBRL文件经修改并重新提交后,将直接替换已上网的XBRL文件,同时在重新提交的当天再次校验,并发送校验结果。

深交所XBRL实例文档的编制与报送流程:已获取权限的业务人员登录深交所“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后,根据提供的模板和有关工具填写信息披露的有关数据;该平台会自动进行勾稽关系、完整性等一系列校验;完成校验后,即生成信息披露文件及符合XBRL标准的实例文件;网站随后会进行XBRL实例文件的。

两者的比较如表2所示。

4.XBRL财务报告具体内容比较

上证所和深交所均采用自主开发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送系统来完成XBRL文档。但是,两者在具体披露内容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不论是这两个证券交易所中的哪一个,这两种XBRL实例文档的生成方式各有所长,也各有缺点。两所XBRL财务报告具体内容的不同详见表3。

5.两所提供的应用服务比较

上交所XBRL网站目前仅提供上市公司XBRL实例文档的相关数据展示,近年来逐步增加了在线公司的网上财务数据分析功能,但不如深交所的分析功能丰富。深交所的XBRL上市公司信息服务平台不仅提供上市公司基本XBRL实例文档的相关数据,还拥有相对丰富的财务指标数据分析的功能和分析结果的展示,基本可以满足投资者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数据分析的需要。

上交所和深交所在各自的网站都提供了上市公司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展示,深交所还可提供部分上市公司历年的实例文档供网站用户免费下载,而上交所目前还没有提供该项功能,用户只能在线查看XBRL财务报告。XBRL就解决公司财务数据信息的网络传输和电子化交换,以供信息使用者运用各种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的主要应用价值和最终目的没有得以实现。

三、现阶段我国XBRL应用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

(一)我国XBRL应用存在的问题

1.存在多个XBRL分类标准,企业需分别编制XBRL报告,造成资源浪费

前文述及,中国目前有3套分类标准,很多上市公司按要求至少需要提交2份XBRL报告。此外,现有的3套XBRL分类标准也不兼容,企业在上报XBRL数据时要分别编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会导致企业仅仅为了满足监管而实施XBRL,不利于XBRL的发展。

2.后台财务系统相关理论不完善

在对上交所与深交所XBRL应用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由于XBRL数据并非由公司财务系统直接生成,而是在列报时根据XBRL编制要求制作的。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怎样由企业财务系统数据直接生成XBRL报告的问题,即解决企业财务系统与XBRL财务报告的接口问题。但与此直接相关的后台会计系统理论,如怎样构建后台会计信息系统、如何定义会计科目、现有的ERP软件与后台财务系统的同化问题等方面的研究还非常少。

3.上市公司参与的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运用XBRL的动力不足,一些企业仅仅为满足监管部门的要求而运用XBRL,使XBRL仅在报送环节发挥作用。这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监管部门在推进XBRL的应用上还没有达成共识;第二,XBRL数据运用的潜力没有完全挖掘,信息使用者对XBRL使用也仅仅是数据的汇总、比较与分析,与传统的PDF格式文档的分析是类似的,并没有真正实现XBRL数据的快速搜索和数据挖掘功能;第三,熟悉XBRL的复合型人才依旧十分短缺,因此,XBRL的使用从监管方、使用方及人才方面都没能积极推动企业的积极性。

4.信息安全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信息安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第一,XBRL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若没有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进行保护,恶意的数据攻击是无法避免的,而暂时性的数据恶意变更会影响大量的信息使用者,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第二,企业在使用XBRL时,也会将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暴露在网络中,相应的财务信息若被窃取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二)提出相关建议

如何妥善地解决我国在应用XBRL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开展XBRL的应用,值得我们思考。

1.尽快统一XBRL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是XBRL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是XBRL应用推广的核心。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准则,尽快完善XBRL应用标准框架,这将为下一步直接由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生成XBRL数据奠定基础。需要在制定分类标准的管理层面上,进行XBRL分类标准的全面规划和统一设计,避免多方监管造成的信息不兼容。

2.完善相关的后台财务系统理论,加快XBRL应用软件的开发

对XBRL下一步的完善应集中在会计科目定义和后台会计系统上,或者是直接给现有的软件提供一个接口,或者是实现ERP软件与后台财务系统的同化。这样,XBRL的使用者可以直接获取需要的财务信息,实现数据的整理汇总、数据挖掘与分析,这种直接生成XBRL实例文档的方式其时效性和便捷性会大幅度优于传统的PDF格式文档。

同时,作为一款计算机语言,XBRL财务报告的制定与应用都需要系统和软件的支持,要鼓励软件开发商积极参与XBRL的应用研究。这需要众多的XBRL应用软件开发商推出各种形式的XBRL报表制作、数据提取、指标分析等软件系统。目前,对于数据采集来源问题,一些软件公司也试图在企业现有的财务系统上再进行一些开发,直接生成XBRL数据及报表,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多方促进企业参与XBRL的积极性,增强XBRL的社会认知程度

对于促进企业参与XBRL的积极性,仍需要从XBRL使用方、监管方入手。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在分析以及编报财务信息时运用XBRL;鼓励以往利用企业传统PDF报告的分析师和使用者使用碎片化程度更高、组合便捷性更强的XBRL;加快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早日构建我国的XBRL体系,积极参与到XBRL国际组织有关标准制定和项目管理的工作中。

4.加强信息安全

为了适应XBRL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开发更为安全的XBRL程序,并要在防火墙技术、抗病毒功能、数据加密措施、身份认证和授权等软件技术的应用实施情况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健全组织机制,确保程序规范,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安全。

总之,XBRL作为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一个新的体系,信息的使用者应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功能,使财务信息的传递更高效、便捷和安全,帮助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 姚正海. XBRL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4):60.

[2] 朱建国,李文卿.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XBRL应用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0(2):57-60.

[3] 欧阳电平,周舟. 财务报表附注规范表述现状与建议――基于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需求[J].财会通讯,2010(2):28-29.

[4] 潘琰. 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3(1):39-44.

[5] 高锦萍,张天西.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基于财务报告分类与公司偏好的报告实务的匹配性研究[J].会计研究,2006(11):24-29.

[6] 朱鲁生. XBRL环境下财务报告的编制及应用[J].会计之友,2008(6):46-49.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11

关键词:发电机;健康档案;绝缘数据

0引言

大型发电机组是向电网提供电源、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设备,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发电机的绝缘状态,绝缘的好坏直接影响发电机的正常运行。目前针对同步发电机组存在多种检测手段和标准去评估发电机的绝缘状态。对于相关的检测机构来说,对不同的发电机组以及不同的检测项目经过长期的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检测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以纸质报告形式或者电子版文档形式存在,数据集中程度差,查询和统计、分析、共享都不方便。另外,检测报告的生成缺少统一的格式,报告自动化程度差,许多简单数据的处理需要手动进行,对于同一台机组的铭牌信息,不同的试验报告都要重复添加,增加了报告生成的工作量。对于发电机的绝缘故障诊断,往往由于所积累的各种试验数据不足、数据管理不到位、同类型机组数据无法方便获得而无法准确全面地提供评价建议。而对于众多发电机组构成的检测样本,由于数据量太大,依靠传统的人工查询报告数据的方式对发电机的参数特性进行统计分析也变得十分繁琐。检测机构长期积累的离线试验数据和在线运行数据对发电机组来说是一份健康档案,对其进行记录跟踪以及必要的统计分析能够反映发电机组的健康状况和参数特性,对于检测机构和发电厂客户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服务器和数据库技术研制了一套大型发电机组的健康档案系统,以提高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的管理水平。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结构)和发电机组绝缘检测数据的软件系统,通过前台界面与后台程序设计,实现用户与数据库的交互,从而实现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的管理、发电机绝缘检测任务管理和检测设备管理以及报告的自动生成、发电机绝缘数据的综合分析等功能。

1系统总体设计与各模块功能

1.1总体设计

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的总体设计图,分为设备管理、过程管理、报告管理和档案管理4部分。设备管理实现设备的基础信息和校验信息的录入、校验期的自动更新、校验期内的可用设备状态查询、设备的添加与删除等功能;过程管理能够实现检测任务流程的管理,包括试验报告编号自动生成、试验原始记录模板下载、试验人员选择、试验任务的完成申请等功能;报告管理能够建立统一的试验数据录入界面,通过试验数据的预输入以及自动计算自动生成报告,实现试验报告的电子化审核与修改、特殊报告的上传与审核等功能;档案管理能够将相关的试验报告存入对应的机组档案并且组织有序,能够实现机组特定指标的趋势分析与样本统计功能,还能够实现发电机在线运行数据的上传、技术标准技术资料的共享等功能。从组织结构上看,系统分为数据层、操作层和应用层。数据层包括机组铭牌信息库、检测项目数据库、发电机绝缘数据库、发电机检测设备库、发电机绝缘试验标准库等;操作层主要包括数据录入界面、数据筛选界面、自动报告界面;应用层主要包括发电机绝缘数据的趋势分析和样本统计等综合利用模块。

1.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主要分为项目申请、项目批准和已完成项目3部分。项目申请主要实现检测任务的申请和记录,能够增加试验任务各分项,同时实现各个分项的报告编号,提供客户、机组以及试验类型选择功能。项目批准和已完成项目分别实现已申请项目的批准通过功能和已完成项目的查询统计功能。

1.3报告管理

报告管理分为报告录入、报告推送和报告审核批准3部分。报告录入界面实现各种试验报告的数据录入。试验类型涵盖发电机的端部动态特性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直流耐压试验、手包绝缘的表面对地电位测量试验、定子铁心故障诊断试验、端部绕组表面放电缺陷定位试验、转子匝间短路故障诊断试验、空载短路特性试验、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定子绕组的老化鉴定试验、定子线棒耐压试验、发电机封闭母线耐压试验和发电机温升试验13种发电机常用的预防性试验报告。针对不同的试验报告,本系统设计了不同的录入界面,只需要录入相关试验数据,而不用去关心具体的报告格式,发电机定子绕组交流耐压试验的录入界面。另外,试验数据在录入的同时也存储于数据库服务器上,以便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调用。报告录入模块还能实现不同试验所需的检测标准、检测设备的一键添加功能,保证检测设备信息与设备管理模块相关联,即添加到报告中的检测设备都在设备管理模块中,且均在校验期内,防止出现过期设备出现在最终的检测报告中,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对于试验报告中的图形数据,本系统针对不同的报告也设计了图片上传功能,对于不同的报告给出了图形文件上传位置的说明,支持对上传的图形文件的排序及删除功能。报告推送界面能够对自动生成的报告文档进行预览,通过预览确认无误后,可以提交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和批准。

报告的自动生成采用自动嵌套的模式,后台程序会将一份Word文档中的固定不变的文字、标题、表格、图片所需的空间以数据行的方式存放于服务器的存储单元中,当前台程序发送命令生成报告时,程序自动把对应的报告录入界面输入的数据填充在相应的存储空间进行覆盖,然后将所有文档内容以Word形式展现在前台进行预览,生成报告。报告审核批准模块主要实现报告的电子化审批流程,报告编写人通过自动生成工具生成的报告推送至审核人账户中,审核人通过预览没有问题后,可以继续推送至批准人账户中。如果存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可以选择驳回操作,并附加修改意见,报告退回到编写人账户的报告推送界面,报告编写人进行数据修改后,可以再次执行此流程。报告批准人可以看到审核人推送过来的报告,可以选择驳回或者通过,驳回的报告会直接退回到编写人账户中,而通过的报告直接会出现在机组的健康数据库中。

1.4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机组健康数据的管理、技术资料的上传共享以及机组、试验项目、相关标准的信息维护。资料共享模块实现各种技术资料的上传下载功能,基础信息模块对相关客户资料、机组铭牌信息进行录入和维护,形成客户信息库,直接用于报告中客户信息的自动嵌套。标准库模块展示了发电机绝缘试验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方便查询下载。机组健康档案库提供所有批准的正式报告的下载列表,提供按照客户、试验类型、报告编写人等进行查询的功能,列表中包含试验的各种信息,包括客户信息和检测时间等辅助信息,通过筛选可以查到不同客户不同发电机在每个检修期内的报告档案。另外,此界面能够一键导出Excel列表,方便以通用的文档形式进行查看。

1.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发电机绝缘试验所用设备的校验管理,如图5所示。对于检测机构来说,检测设备都有固定的校验期以保证数据的测量有效性,此模块构建了设备库,设备的型号、编号、校准指标、校准计划等详细参数可以直观的展现并将即将到期的设备醒目地展示出来,实现提醒功能。今年校准后的设备通过标定操作可以自动更新下一年的校准计划,保证设备更新至最新状态。

2健康档案系统的优势

与传统的人工/计算机分散管理相比,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具有以下明显优势:(1)数据管理效率高。本系统具有更方便快捷的数据查询、统计、归档模式,机组的健康数据或报告可以按客户、机组、试验类型、负责人、时间等组合查询,克服了人工逐年查询效率低的缺点,对于特定的数据可以导出列表,方便归档。报告生成工具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大大减少工作量,统一报告格式。系统中的机组铭牌库能够自动将对应机组的铭牌导入报告中,与传统的人工输入相比大大提高了报告生成效率。数据录入界面集成一些较为常用的计算功能,例如发电机温升试验中的温升计算,之前都是采用手动计算,每一份报告都要进行多个数值的计算,一年中往往要出具多份报告,采用本系统之后,通过自动计算,节省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同样,发电机的交流耐压试验、定子铁心故障诊断试验等需要繁琐计算的报告也采用了自动计算功能。(2)数据集中程度高,共享能力强。本系统建立了客户机组信息库、检测设备库、机组健康数据库、检测标准库和技术资料库,几乎涵盖了整个专业工作中用到的数据,将分散的数据集中管理放到统一的平台进行共享,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专业管理水平,这也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优势。(3)数据安全性高。传统的人工/计算机分散管理,机组的试验数据、试验报告、技术资料比较分散,随着时间的积累,数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本系统基于B/S结构,数据统一存放在大型的服务器上,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即C/S结构)相比,不需要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直接在网页进行访问,更加安全。(4)数据分析能力强。本系统以机组的绝缘检测数据为基础,对机组的各类数据都能进行提取和统计,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通过前端设计,可以对试验数据进行有效地利用,从而反映机组的健康信息或者机组的参数特性。本系统针对发电机的老化鉴定试验设计了趋势分析和样本统计功能。趋势分析功能针对某台发电机历年的老化鉴定数据绘制出发电机定子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的发展趋势,以便评估发电机的老化情况。

以某电厂2号发电机组2006年至2015年10年间的老化数据为样本,系统自动绘制出了发电机定子绝缘A相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的趋势图,以及A相介质损耗因数增量和电容量增量的趋势图。该机组额定电压下的介质损耗因数tanσn和电容量Cn及其增量Δtanσ,ΔC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介损增量和绝对值已接近或者超过了相关标准的要求,该机组的定子绕组绝缘已出现明显的老化趋势。另外,本系统还具备发电机组老化参数特性统计分析功能,用户可以按照电压等级、功率等级、冷却方式、制造厂家等条目进行特定机组老化参数的筛选,系统会自动统计出机组的介损及电容量增量、介损值和电容量值在不同区间的分布情况以及最大最小值等信息,如图8所示。通过数据的积累,样本数目的增多,该系统可以用来分析冷却方式与机组电容量的关系、不同厂家机组电容量对比、不同冷却方式对机组老化程度的影响等问题,从而可以掌握机组的老化状况以及设计参数的特点,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些结论对于指导发电机的相关检测工作具有实际意义,例如定子绕组的电容量值对于发电机的谐振耐压试验的参数匹配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以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和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趋势图和在线监测数据波形显示等功能,可以更加方便地对发电机的绝缘状态做出评价,例如通过查询系统中发电机转子的重复脉冲法测试数据、发电机转子的历次交流阻抗测试趋势图以及发电机探测线圈法测得的在线波形数据,可以对发电机的转子匝间短路故障做出综合的判断。

3结论

大型发电机组健康档案系统是一套针对发电机绝缘检测专业的管理系统,它以检测工作中积累的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以浏览器/服务器技术为支撑,融合了检测工作的客户信息、流程管理、报告管理、设备标准管理等内容,同时具备发电机绝缘数据的趋势分析和样本统计等分析功能,与人工/计算机的分散数据管理模式相比,具备数据管理效率高、集中共享程度高、安全性高和数据分析能力强的优点,可以显著提高发电机绝缘检测数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涂光瑜.汽轮发电机及电气设备[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任泰明.基于B/S结构的软件开发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DL/T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S].

[4]GB/T7064—2008,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S].

[5]李建明,朱康.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6]SebestaRW.Web程序设计(第7版)[M].马跃,李增民,李立新,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7]DL/T492—2009,发电机环氧云母定子绕组绝缘老化鉴定导则[S].

[8]向成,刘志强.大型发电机转子绕组RSO试验分析和探讨[J].大电机技术,2008(1),16-20.

[9]Q/HBW14701-2008,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S].

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12

关键词:质量成本;计量;报告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8-0120-01

一、企业质量成本的体系构成

企业质量成本,是指企业生产环节在产品质量方面而支出的全部成本费用,以及在产品销售环节,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相关损失。

企业质量成本体系中包括直接发生的质量成本和间接发生的质量成本两种。直接发生的质量成本,是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中发生的,主要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四个部分构成。间接发生的质量成本,是企业在直接发生的质量成本基础上延伸的各项成本费用,它主要涉及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以外的各项成本费用,主要是隐蔽性质量成本,它来源自产品交易市场。

二、企业质量成本的计量

企业质量成本计量,认为当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实际发生额增加时,则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实际发生额就会相应的减少。那么,企业质量成本计量的四个组成部分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企业在对计量某个产品的质量成本时,就必然会考虑这一特点,如果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实际发生增加额正好等于内、外部损失成本的实际发生减少额。此时,如果再增加任何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都会大于内部、外部损失成本的实际发生减少额。那么企业对此项平衡点,通常被称之为“可以承受的质量成本水平”。

企业在平衡产品质量成本计量时,可以考虑增加相应的预防和鉴定方面的成本费用支出,来作为对产品质量的事前控制和长期效应,这样可以使企业在事中、事后相应地减少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发生,也可以使产品的质量实际发生的总成本相应降低,而且还会在企业的质量体系带来长期连续的效应。

三、企业质量成本统计与分析

企业质量成本数据统计,主要以财务会计部门相关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质量成本明细账为基础,来找出“可以承受的质量成本水平”为目标,以发生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的相关质量成本费用为期限,进行质量成本数据统计。具体来说,预防成本方面的数据,主要是由技术质量管理部门以及产品改进设计工艺等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成本费用发生的相关凭证和账簿进行统计;鉴定成本方面的数据,主要是由质量检验管理部门和产品交验、产品试验、测验等实际成本费用的相关凭证和账簿进行统计;内部损失成本方面的数据,主要是由质量检验管理部门和车间报送的废品报告和产品返工返修等有关报表进行统计;外部损失成本方面的数据,主要是由售后服务等部门根据发生的实际成本费用进行统计。另外,企业在进行质量成本统计时,即不能违反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又不能违反质量体系的相关工作要求。

质量成本数据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项目占总质量成本比例,找出“可以承受的质量成本水平”和影响质量总成本的关键因素,主要是为质量体系改进提供信息,为降低产品质量成本提供数据。因此,质量成本经济性分析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质量成本经济性分析,主要以“可以承受的质量成本水平”为目标,对质量成本变化情况、质量成本结构合理情况进行分析。

四、企业质量成本经济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