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24 01:47:01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1

一、劳动定员定额工作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定员定额――作为企业用人的标准,是企业在人员安排与使用方面的质量要求和数量界限, 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是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稳定、顺行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说到底,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

二、关键时刻鞍矿劳动定员定额协会应运而生

矿业公司是鞍钢的主要原、辅料基地,在鞍钢的生产经营中客观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鞍钢在加快推进矿山发展战略中提出,鞍钢矿山要达到鞍钢年产1800万吨钢时铁精矿自给率100%,在“十一五”期间形成年产3000万吨铁精矿的能力。在此3000万吨中,矿业公司鞍山地区要实现的目标是2300万;这与矿业公司2005年的实际产量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其规模相当于在短期五年内再建设一个矿业公司,这在矿业公司的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中必定包含着人力资源(劳动力资源)平衡的重大问题。

面对事实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怎么办?朴实、务实、善于攻坚的矿业人敢于用事实承担这一切!在产能大幅增长,鞍千矿、大孤山球团厂等新厂矿建立投产需要大量人员的同时,鞍矿人力资源却一直面临青工逐年减少,后续人力资源不足和达龄退休职工逐年增加的双重压力。为此,公司综合管理部领导十分焦急,为深入开展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有效发掘人力资源潜力,努力解决劳动力缺口问题而思索。在组织机构设置严格受限的前提下,渴望在人力资源与劳动定员定额方面有一个专业性的研发机构来研讨、完成和实现此项历史性重任。就这样,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协会于二五年十月份成立了。协会现由九名成员组成,全部来自主体厂矿劳资系统。协会设主席一人,秘书长一人,并制订了协会章程。协会活动中心设在矿山技校。

三、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成就斐然

(一)完成《矿业公司“十一五”人力资源开发与平衡总体思路》的研讨、编写和多媒体片制作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协会全体成员,通过对矿业公司鞍山地区人力资源与相关要素现状调查、统计、分析,揭示了现有在岗人员的分类情况和各类别比例、年龄结构情况、工龄结构情况、学历结构情况、技术资质结构情况、班制结构情况。为矿业公司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深入挖潜劳动力,合理使用劳动力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编制了《矿业公司职业(工种)分类标准》

为便于矿业公司各单位贯彻集团公司职业(工种)分类标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协会以《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业(工种)分类标准》为基础和源标准,编制了《鞍山钢铁集团鞍山矿业公司职业(工种)分类标准》,从《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职业(工种)分类标准》中摘录出矿业公司存在的职业(工种)和适用于矿业公司需要的职业(工种),并为适应设备检修系统实行“大工种”作业的要求新增设七个检修大工种。

(三)编制了《矿业公司设备检修工时定额标准》

为强化设备检修工作,新编了采、选、烧设备检修工时定额标准,使各项检修有较科学、合理的工时标准可依,为提高工时利用率与检修效率创造了条件。

(四)编制了《矿业公司采、选、烧主体设备产量定额标准》

通过调研、写实、统计分析,编制了采、选、烧主体设备产量定额标准,为考察、衡量、鉴定、组织主体设备单机效率提供了有效依据。

(五)编制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

1.《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的编制目的

(1)老套的定员方式已明显落后于企业的发展,落后的定员定额标准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矿业公司大部分工种岗位定员仍然延续94年以前的劳动定员方法和定员标准。(2)通过编制岗位定员定额标准,挖掘和开发现有人力资源潜力,使之满足和保证当前条件下矿业公司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3)进一步理顺岗位设置和定岗定员,保证岗位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现岗位定员的规范化、标准化。(4)通过定员定额标准的修订调整,为不同工种、岗位配置合适类型和数量的人员,达到岗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匹配,协调统一,有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5)通过建立和完善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达到“增员有依据,减人有标准”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

2.《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的编制原则

遵循了先进合理原则、一般性原则、有利于员工健康和发展原则、执行上级规定原则、与外用工 (生产保洁劳务人员)相结合原则及动态管理原则。在格式上以完整、系统、简捷、实用为原则。

3.《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体系简介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目前分为露天采矿分册、选矿烧结球团分册和外协(主体生产单位外协人员)分册三个分册。

4.《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的基本用途

《劳动定员定额指导标准》是国有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组织、素质工程建设及劳动统计等工作的有效依据。可广泛用于人力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的调查研究;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开发规划、岗位技能培训计划、职业技能鉴定计划、高技能人才建设计划的制定;岗位定员的编制、定员工作的分析,持证上岗工作的开展等诸多方面。

(六)编制了《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大工种岗位说明书》

为推进大工种检修工作,编制了采、选、烧检修大工种岗位说明书,对各大工种的基本信息、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工作条件等进行了界定。为大工种作业人员提供了上岗依据。

(七)参与组织了公司06年度劳资系统技术大练兵

参与组织了公司06年度各单位劳资系统五十多人参加的定员定额培训及以此为主题的理论考试、实际定员定额标准编制技术大练兵,达到预期效果。

(八)开展了弓矿公司定员定额工作调研

组织协会相关人员对弓长岭矿业公司劳动定员定额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主要途径。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2

依托行业协会,展开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已成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织形式。澳大利亚工业团体(Ai Group)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协会,本文以其为鉴,探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何逐步完善我国行业协会的国际贸易促进机制。

行业协会的功能定位

1.行业协会的基本职能

所谓行业协会,是一种主要由会员自发成立并实行会员制,以行业为标识,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互益性的社会组织。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自发形成的行业协会的实质,就是市场交易主体――企业为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以及起草、界定和实施合约、监督履约等成本)支出,通过投入一定的资产,从而获取信息供给、技术培训和内外协调等非货币化收益的产物。因此行业协会被赋予了协调和服务两大基本职能。

一般地,行业协会的协调职能包括:参与制定行业规划及技改前期论证、行业调研和政策立法建议,参与质量管理监督,受委托进行科技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协调价格,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及实施监督,参与行业许可证的颁发和资质审查等。

服务职能则主要包括市场建设、反映会员要求和协调维权、行业统计、办刊咨询、组织展销展览会、帮助企业改善经营效果、国内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技能培训、发展行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等。

2.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行业协会功能的强化

据统计,近90%以上WTO成员国隶属于不同程度的区域经济组织。在自由化的广度、深度、速度和复杂度方面都远远高于WTO规则的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通过行业协会的形式,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并形成业内广泛的联系,在竞争中强化合作,共同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是规范行业行为,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建立自由贸易区域的可行性研究到商签协议阶段,行业协会提供的是具有公益性质的集体产品,具有显著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

在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前,行业协会可以基于行业角度进行可行性研究,向政府反映企业的态度和需求,为政府在协议的谈判内容、程度把握和时空安排等领域提供实证参考,丰富相关的市场和行业信息,使政府能够系统、全面、深入地了解各方面情况,为谈判中达到贸易促进和产业保护有机结合的目标奠定基础。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行业协会要向企业提供自由贸易协定中关税减让进度、非关税壁垒的弃留、服务贸易的开放领域及进程、投资准入条件和产业保障等环节的详尽信息,使企业对预期市场有较为充分的了解。进而帮助企业度身制定“攻防结合贸易战略”,便于将制度安排及时、高效地转化为商机,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使企业明确如何运用保障机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澳大利亚工业团体的做法

到目前为止,澳大利亚已经与东盟十国、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陆续签订或磋商自由贸易协定事宜,形成了复杂的自由贸易协定嵌套系统,使企业在不同区域迅速拓展业务成为可能。澳大利亚各个行业组织,尤其是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肩负着引导企业配合国家贸易发展战略,扶助企业抓住机遇、规避贸易风险的重任。澳大利亚工业团体就是其中之一。

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于1998年由澳大利亚金属贸易行业协会和澳大利亚制造业商会合并而成。目前,它拥有1.1万家各种规模的会员企业,涉及的产业十分广泛,包括加工制造、建筑、航空、汽车、通讯、信息技术、运输、保健、能源、劳务等。作为一个非营利性行业协会,澳大利亚工业团体的宗旨在于依托强大的团队服务功能及与国内外行业组织密切的合作网络,通过提供综合性和专业,协助澳大利亚工业提高竞争力。针对本国自由贸易的发展状况,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为企业制定了系统的国际贸易促进机制,推动企业赢取海外商机。

1.贸易与出口发展成员资格认定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实施扩大出口、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海外设厂等拓展海外市场发展战略的过程之中,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为会员提供了独特而广泛的贸易与出口发展服务,协助行业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具体而言,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为促进国际贸易而设置的服务组合包含几个步骤:

(1) 企业的自我评估

在这个环节,企业主要应做出以下几个判断:产品或服务是否适合出口;企业是否具有出口资格;重点市场的选择;如何考察目标市场;制定市场进入战略;出口时机的把握;支撑系统的构建。

(2) 加入贸易与出口发展机构

贸易与出口发展机构是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中专门负责为企业提供贸易和出口服务的职能部门。如果前述工作确认企业适合开展出口业务,那么贸易与出口发展机构将安排企业进行以下程序:第一,会见贸易专家,就出口需求做出初步判断和评估;第二,接收包括出口形势、物流状况以及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第三,参加网络交流,分享成功出口商的经历;第四,获取贸易专家的技术支持。这样,企业对工业团体全球战略联盟的深度和广度会有所了解,在政策沿革和诠释方面,也能够受益于专家的指点和咨询。贸易和出口发展机构还将确保企业从政府部门和其他支持系统中获得最佳服务。

(3)制定整体出口方案

加入贸易与出口发展机构之后,该机构的专家将为企业系统筹划整体出口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点:深入细致地进行海外市场研究,为企业提供制定成功国际经营战略的智能支持;构建贸易配套体系,确定目标市场上合适的商、分销商以及其他合作者;安排市场考察;为出口营销准备资料,协助制定有效的市场进入计划;协助制定商业和战略计划,以确定公司发展定位等。

2.贸易协定与商业政策

近期,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一系列双边、区域和国际层面的谈判,来改善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状况。其中包括了WTO多边协议,以及与美国、泰国、日本和中国等的双边协议。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中的政策小组负责宣传关于工业的谈判内容。工业团体定期制作时事通讯以监测贸易协议和政策谈判的进展状况。此外,工业团体也进行相关研究。本文以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体系为例,表1具体展示了除协议文本和谈判进展以外,澳大利亚工业团体向会员企业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

3.促进贸易启动计划实施

贸易启动计划是联邦政府为支持中小企业(SMEs)从事出口业务而建立的资助计划。主要包括出口商品或服务对目标市场的适宜性评价;关于金融和管理必需条件的建议;指导企业制作利于吸引出口业务的公司介绍材料;协助制定有效的国际营销策略;目标市场的贸易条件与贸易惯例等内容。这项计划的资助对象是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会员企业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一直关注这一计划,在布里斯班、伍伦贡和墨尔本设立了咨询机构,积极推动该项计划的实施。因贸易启动计划的规模并不大,工业团体就借助灵活的市场研究、业务咨询、技能培训和其他实用援助等措施,将自由贸易协议内容与贸易启动计划相衔接,为各种产品的全球市场进入提供相关服务,使中小企业在出口销售中走出第一步,并为此后的成功发展奠定基础。

4.组团考察

国际展会通过聚集物流、人流、资金和信息流,促进优势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创造技术示范和技术学习效应,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扩大,是国际贸易的有效营销手段之一。澳大利亚工业团体中的贸易与出口发展小组对组团进行贸易考察具有丰富的经验。许多著名的出口商都是通过这种途径成功地进入目标市场的。

对中国行业协会的启示

1.促进政、企、研交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中国的行业协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改革的渐进性决定了行业协会的功能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绝大部分行业协会可能确实没有能力进行自由贸易协定前期调研工作,但它们可以在促进企业利用协定创造机遇扩大出口方面有所作为。行业协会中有大量熟悉政府运作方式、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离退休政府官员、行业专家以及有影响的企业人士,利用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促进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发展企业的信息资源,为企业所用,这不但帮助企业节约了成本付出,也提高了社会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2. 积极构建国际联系网络,拓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渠道。

中小企业通过改变国际生产、投资和贸易模式,影响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据全国企业摸底普查,中国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家,占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全国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60%以上。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缺乏发展资金、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壮大。在国内支持力度极为有限的条件下,以行业协会构建国际联系网络,帮助中小企业争取国际合作和援助专项基金就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为期三年、总金额为960万欧元的中国欧盟小项目便捷基金项目就是可供选择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接受来自中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机构的申请,中国申请者也可以与欧洲合作者联合提交项目建议书。对于不谙国际惯例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完成包括赠款申请表、预算表、逻辑框架、赠款合同及七个附件等复杂的项目文本十分困难。相关的行业协会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经验,以及与欧方同行的交流使企业的问题易于解决。而这一行动将使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借外力积聚实力,为参与和扩大国际贸易业务创造条件。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3

1、项目工程完成情况

①项目进度基本达到公司年初制定的年度目标。

基本完成年初公司制定的年度计划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但总体计划基本在受控状态。虽然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特别对小户型施工影响最大,总计划滞后两个月有余。但经过下半年的赶工,差距基本缩小在可控范围。并且准甲办公楼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两个月。

②形象进度:外幕墙形象的及时完成,为项目的销售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

Xx幕墙在8月份完成西立面铝板和玻璃安装,准甲在10月初完成西立面的铝板安装和形象展示,为项目的销售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虽然这些外立面局部出形象的要求在年初并没有制定出来,但在需要的时候,项目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完成了外立面形象的展示。为尽快展示项目形象,促进项目销售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③Xx办公楼的提前完成五大主体验收,为完成公司的财务目标提供了保障。

在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时,Xx办公楼的验收计划安排在2010年春节后,但是在今年七月份集团为了完成整年目标产值,要求Xx办公楼必须在2009年12月30日前完成五大责任主体验收。为此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制定落实计划,并且项目部把该计划目标实现的第一责任主体落实在我的头上,这对我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

特别在后期所有工作面全面铺开,土建、安装、消防、幕墙、装修、景观再加上其他甲分包单位,施工单位数量超过十几家,工期紧协调管理难度大。为此增加了定期专题理会制度,除周一下午的监理例会外,另在每周一上午安排了安装专题协调会,周四上午装修专题协调会,并制定了严格的例会制度。对无辜迟到缺席者有严格的处罚制度,为集中高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提供了保障并受收到较好的效果。

④项目荣誉

整个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大了管理力度,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当地政府的多次通报表扬和观摩。本项目三个施工处在今年上半年均获得“郑州市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同时工程一处还获得“河南省级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2、项目团队建设情况

项目人员分工在年初经过一次调整,使项目分工即更加具体明确化,既在条线方面发挥了个人专业和特长方面,又在区域方面体现了各自的协调范围,作到了条线清晰,区域明确。

项目团队建设在公司领导的多次指导和培训下,项目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周的项目例会制度,项目团队每位员工都有发言机会,既体现民主又体现了团结意识。并且通过周例会及时传达公司精神,通过不断加压和鼓励,不断提高项目团队士气,振奋精神。通过这一年的磨合项目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3、个人发展和心得体会

回想自己到Xx已有三年时间了,可是只有今年才使我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激情、目标和方向。在Xx的前两年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曾经也有过激情时刻,但更有困惑、无奈和迷茫。幸运的是在今年受到徐总的培训和教导,思想受到启发;视野得到开阔;信心得到鼓舞;激情得到点燃,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感到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总之,我今年的工作已步入了良性的状态,为此我应感谢我们的领导,感谢我们的团队。

特别是前段时间徐总安排我作为中原油田团购事宜协调小组负责人处理过程协调,尽管这只是我工作范围的一小部分,但该事件对我的影响确实深远的,使我倍受鼓舞并且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由于中原油田作为国有企业,保留着国有企业的固有的弊端,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权利高度集中在高层领导身上,具体办事人员没有决策权等现状。就像上半年关于墙体变更问题,一直拖了半年才有最终的说法。经历前几次双方几个回合的沟通协调,到目前为此双方基本消除异议,对于交房标准达成共识。从整个实践中我可以总结以下三点经验:

一)主动出击,变被动等待为主动

针对对方效率低,办事拖拉的现状,前期我们吃过不少苦头。像卫生间墙体砌筑一事,对方一直仅限于口头通知要求停止卫生间砌筑,但由于合同没有形成,对方经办人员无法出具正式书面要求,造成我项目部砌筑等待一个多月。还有后来要求这里改造那里改造,但一直没有正式书面意见。后来在徐总的授权下,我作为团购事件协调小组主要负责人,就马上召集相关负责人讨论回复意见,并做到有理有据,主动出击,明确我方要求,限制回复时限。一时给对方造成一定压力,使对方被动的跟着我们走。特别关于装修事件的处理,主动强势把我们的要求展示给对方,对方为了减少将来返工拆除量,也就只好顺着我们的意思走,结果我们节省了工期,也节省了成本。

主动出击不仅对外,对内同样有效。就关于团购事件对方提出的变更,合约部从避免扯皮,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角度一直坚持什麽都不改。但是不改又没有合理的借口,所以作为当事人来讲,我就需要作合约部的工作。同样主动出击,凡是我先向合约部沈经理请示,向他阐述我的想法,解释理由,让他理解我进而一步接受我的想法和意见。

二)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

在具体处理或回复对方正式意见之前,我都会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请示领导后再做回复。必要时扩大沟通范围,特别在最后形成装修备忘率之前,除和白总、赵林沟通外,还得到了合约部的大力协助和参与,整个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大家的意志,团队的力量。

三)端正的心态+适当的方法+勤奋努力=成功

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如果说没有阻力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心无杂念,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及时和大家沟通协调,加上我的真诚,赢得了所有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就在12月28日,备忘录正式签字的那一天,直到晚上七点半,合约部的两位同志(王海燕、陈伯政)一直全程参与,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没有半点怨言。是我的真诚和热情感染了他们,而他们的热情和友善也鼓舞了我。就这样临时搭建起来的团队,提前并没有领导安排,靠着我们对Xx文化的理解、靠我们对工作的热爱、靠我们年轻人的激情,我们团结在了一起,我们用心了、我们努力了,所以我们成功了。为此我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团队,感谢我们的Xx。

二、需要进步和提高之处

1、项目部作为项目工程载体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一些层面上处理问题缺乏更高层次的全局观和项目推进的主导意识不强。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项目经理提高,同样需要每位工程管理人员共同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工程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出项目部的更大作用。

2、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自身发展和项目管理的需要,需要通过自身积极主动不断地锻炼和学习快速提升自己,以满足团队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力不强。很惭愧的讲,自毕业以后除了专业书之外,关于其他方面的读物涉猎很少,较大的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个人发展。在09年里通过徐总的教导和启发,使我深刻地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和强烈的学习欲。原来自己除了专业方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外,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可谓很是匮乏。通过近来关于管理方面书籍的学习和阅读,更加大了我对自己不足的理解和认识,越学越知不足。要求自己不断增大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和视野,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提高。

4、对总包管理的全面管理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除了与总包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有关外,项目部在总包管理方面的有效管理也有待于提高和加强。鉴于现在的项目开发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总承包的管理作用,才能更好的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

三、2010年工作计划

1、明确2010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2010年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三大Xx”。

Xx一:4月30日Xx办公楼具备交付条件;

Xx二:8月20日小户型具备交付条件;

Xx三:2010年春节前酒店完成外幕墙施工。

以上三大Xx都相当难攻,其中前两个Xx最为难攻和最为艰巨,且都为刚性必须要确保完成。

具体来讲,Xx办公楼虽然已经完成五大责任主体验收手续,但真正的难题并未解决掉,关键的难点在消防验收。春节前要完成消防检测,3月份必须完成消防验收并拿到消防验收合格报告,只有这样4月30日的交房考核节点才可完成。而偏偏消防验收环节又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不可控因素。为此项目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有利资源,确保3月份必须拿下消防验收这一关。

小户型由于今年年初的金融危机影响,小户型的主体施工受到较大程度影响,致使主体工期滞后两个月。为此这两个月必须要在来年抢回,从8月20日倒排,消防验收和竣工备案需要两个月,要求6月20日工程实体必须具备验收条件。春节之后开工3月份到6月份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小户型特别南塔的粉刷、装修、外幕墙、机电安装等全面施工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非常规措施和办法,如果没有有效的协调管理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小户型这个Xx是这三个Xx之中最最难攻的一个难关。

第三个Xx酒店的外幕墙施工,计划九月份主体封顶,要求年前完成幕墙施工,有效工作时间只有四个月,如果没有充分的施工准备和合理的计划安排,那也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打硬仗的计划、方案和措施,才能不畏艰难攻克难关。

2、个人规划和目标

2010年是本人三年规划的第一年,如何能够使自己的三年个人规划变成现实,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能力。为自己的三年规划做好开创性的新局面,使自己的三年成长能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操盘能力的优秀的房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

3、拟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一)、学习: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在工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特别自己的薄弱方面,加强工程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沟通协调交际能力的学习,加强性格培养方面的学习。学习更要广泛的学,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是一个人才复合型的行业,要求每位从业者,特别中高层管理者,必须既要懂专业,也要懂经济、也要懂营销、更要懂管理。这就需要更广泛的学习,跨专业的学习,综合地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才能满足成长的需要。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企业集团;信息化;问题;对策

在今年全国两会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了一个最具深刻含义的指标: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从去年的8%,到今年的7.5%,应对经济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的决心体现在数字中。由此可见,今年在强调保增长的同时,更要在环保、节能、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中国企业500强中,江苏企业集团入选的数量位于全国前列、居长三角之首,为江苏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如何深化“两化融合”,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上,仍是一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一、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我国企业集团信息化历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关于我国企业信息化历程,我国数量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创始人、著名经济学家乌家培教授指出:一是从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关系的角度划分为:20世纪50-60年代的生产自动化阶段,70-80年代的管理信息化阶段及90年代以来出现的生产自动化与管理信息化相融合的网络一体化阶段。二是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划分为: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进行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以及单项管理等的替代阶段,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集成制造和集成管理等的强化阶段,在电子计算机与电信结合形成信息网络后对企业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重 组、创新的变革阶段。三是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划分为:数据管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三个阶段。就目前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大多还停留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步入第三阶段,但总体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 - 20年左右,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中央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起到表率作用

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初步建立了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2009年,国资委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目前的142家中央企业根据2007年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制订各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登高计划”,推进了央企信息化工作,出现了一批具有“信息化企业”特征的世界一流企业。如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一把手”领导、“一体化”规划、“一标制”管理、“一盘棋”运作,围绕“SG186”工程总体任务,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化信息化项目统一归口管理,把信息化工作作为企业的紧迫任务和重要使命,打造国际一流信息化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紧密围绕企业核心价值,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倒逼营销、采购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协同”,谱写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篇章。中石化集团利用信息化打造上下贯通的核心共用管理平台,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经营管理平台和生产营运指挥平台,提高管控能力、堵塞管理漏洞、细化企业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帮助企业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

3.江苏部分企业集团借助信息化转型升级,信息化进程加快

作为省属龙头企业省国信集团,2008年成功上线集团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以来,整合集团成员企业资金资源,合理调配资金,年均为集团节约财务费用超过亿元。作为优秀的民族家电零售企业,苏宁电器集团借助信息系统,根据自身发展,调整组织架构,转向了“集团军群”式的管理方式,精细化、联动式的管理风格逐步树立。南京钢铁集团打造“管理高度集中,产销高度衔接,数据高度一致,信息高度安全,人员高效配置”的现代化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一批江苏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

二、江苏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已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的需求,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共识。我省企业集团信息化过程中面临众多的风险与危机,集中表现为:各个公司各自为政,管理失控;数据分散,难以监控子公司运营状况;产生信息孤岛,业务流程脱节。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从集团信息化管理层面入手分析主要缘由是:

1.领导方面。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的领导人,尚未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环境。大多数企业集团由分管业务的领导兼管信息化,没有设置专门的CIO岗位,存在信息化需求的控制和引导失当现象,把信息化作为形象工程来做,浮于表面,脱离集团决策支持和规范管理的“真实”需求。

2.规划方面。作为企业集团,信息化总体规划大多能够围绕企业集团发展战略,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但往往在制定或执行信息化总体规划过程中出现两种极端,使得规划成为“空中楼阁”:一是规划过于笼统原则,由于信息化技术专业性很强,涉及技术平台标准、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等,下属单位对过于笼统、原则的规划,无从实施。二是规划过于强调细节,对于业务分析、流程分析过细,规划表现的极为复杂,不但规划篇幅很大,阅读和理解非常困难,而且因为过多涉及管理和决策流程,规划贯彻实施难度过大。

3.管理方面。集团总部对下属及控股企业信息化,常常缺乏信息化项目审批、预算审批和规划等管理控制环节,在实践中大多采用指导性管理模式,加上集团规划本身问题,以及下属单位技术水平及资源状况等诸多制约因素,形成了实质性的松散管理现实,难以满足信息化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客观要求。信息化项目建设一般是跟着需求走,哪边需求比较紧迫,就先满足哪边的需求。集团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就会形成信息化项目生命周期不长、投入成无底洞的“钓鱼项目”不断出现、项目成本控制失控,以及信息系统孤立,信息孤岛“前赴后继”产生的局面。

4.组织方面。集团总部设立信息技术专业部门,对信息化实施专业管理,但下属单位常常没有设立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能有的归到办公室兼管,有的由财务部门、业务运行部门或工程部门兼管,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往往关注本部门主要业务,对信息化也缺乏专业知识,对于信息化建设责任落实、资源支持往往不到位。

5.协调方面。信息技术部门定位为技术服务部门,对于集团信息化建设,由技术服务部门协调,往往力不从心。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IT部门是变革的倡导者,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应用部门的需求会非常旺盛,此时的IT部门需要引导和控制需求,那么IT部门的角色就要转变为变革的控制者。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成熟阶段,应用部门也会变得成熟,此时的IT部门需要做的主要是技术支持,那么IT部门的角色就要转变为变革的服务者。在IT部门的角色转变中,与应用部门的关系也在不断转变,对IT部门的协调、沟通能力要求较高。

6.人才方面。集团信息化实质是经营、管理、决策与信息技术多方面知识紧密结合的体现。企业集团基层单位,往往考虑到人手少及节约经费等,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不够,加之信息技术人员大多配备不足,忙于日常系统运行维护等事物,学习钻研新技术时间、精力和热情往往缺乏,总体上造成企业集团不同层面的信息技术人员力量薄弱。

三、加快江苏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

要解决企业集团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根据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的内在要求,结合企业集团主营业务和管理模式的实际,强化企业集团信息共享和集中管理。具体而言,要采取以下对策加快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进程。

1.更新观念,理清需求,明确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

牢固树立信息化是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基本途径的观念。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为终极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具体说来,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满足相应的需求和建设目标:

(1)科学决策支持。单体企业运作的是“产品”,而企业集团运作的是“企业”;单体企业关注的是具体生产和经营,而企业集团关注的是决策、管理体系和控制效率等,可以说集团总部生产的就是“决策”。因此,信息系统是企业集团领导感知自身和成员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是科学决策的“感觉器官”。

(2)规范操作流程。提高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集团总部的要求和自身规章制度的要求,规范各经营管理岗位的操作流程,通过信息化途径是实现规范操作流程的根本途径。

(3)提高协同效率。优化集团内部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成员企业的优势,在各成员企业和业务单元层面上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实现上中下游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

(4)控制经营风险。重点实施:集中式财务管理,实现总部高效财务监控和财务资源的聚合优势,保障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中式业务处理,为实现企业集团有效管理,整个集团供应链、客户资源,实现集团对物流、商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集中式决策管理,实现企业集团信息的集中管理是集团总部掌握成员企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2.强化组织保障,完善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的保障机制

建立“集团一把手”、集团CIO(首席信息官)和集团总部信息专业管理部门构成的集团三级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强化决策、管理和操作层面的全员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普遍提高相应的专业信息化技术和通用信息操作水平。坚持贯彻集团信息化“一把手工程”的原则,确保信息化人、财、物等资源保障到位。

集团各成员单位,规模较大的业务板块及成员企业,须成立相应的信息化专业管理部门,规模相当较小的企业要设立信息化专业管理岗位,负责具体落实、配合集团信息化建设。

3.强化集团信息化体系建设,严格控制项目风险

集团信息化是涉及面广、触及层次深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集团信息化应用体系、技术体系、信息资源体系、标准体系、IT管控体系五个层面强化集团信息化体系建设。

(1)集团信息化应用体系:重视企业集团信息化规划,构建企业集团“一体化”应用系统,提升集团管控能力。从集团战略决策、集团管控、业务协同等不同维度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总结信息化应用需求,为制定适合的集团信息化战略,构建先进的集团信息化架构与实施蓝图。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规范建设,减少集团及下属企业信息化的重复投资,保障信息系统在全集团的集成应用。

(2)集团信息化技术体系:在结合集团生产、管理和经营等方面业务特性的基础上,以集团统一数据中心建设为手段,以集团主数据建设和决策分析系统建设为核心内容,构建集团智能化、集中化、虚拟化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为集团提供动态、灵活的基础设施服务,并将核心应用系统逐步迁移到云平台上。

(3)集团信息化信息资源体系:统一信息资源模型设计,加强信息标准和规范建设。企业集团信息资源模型是整个数据资源管理的基础所在,它定义企业集团数据资源的整体结构,分类以及数据间的层次关联关系,为数据中心建模、数据编码建立、数据资源统一部署以及主数据管理等数据资源建设工作提供模型指导,实现数据资源集中管理、分类共享。

(4)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在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集团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

①集团信息化建设原则: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主要服务于企业信息化工作,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编制,不仅要与国家和国际标准接轨,而且要紧密结合有关行业信息化的政策,结合国际国内信息化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②集团信息化建设目标: 保障企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为集团各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协调提供依据。

③集团信息化标准架构: 为更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本标准体系规划分别从IT管控、信息应用、关键技术三个纬度构建集团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5)集团信息化管控体系:推动集团信息化管理、控制体系建设,确保集团信息化管控执行力,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企业集团通过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及系统,制订符合企业特点的技术标准;加快信息代码、数据源定义、应用平台和业务流程等标准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开发的标准化,确立统一的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项目管理规范;推进系统间信息交换接口的标准化,实现系统集成;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规范体系,确立工作管理、规划计划、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系统运行维护、安全和标准等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度。主要包括:管理思想从“管理IT基础设施”向“管理IT服务流程”转变,管理模式从“面向职能管理”向“面向流程管理”转变,运作模式从“被动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

中D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6日

一、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基本理念

财务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推动传统财务管理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财务信息化是公司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公司技术中心和财务中心联合推进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公司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信息化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规范、及时、透明、共享的集团财务信息化体系。一般包括如下历程: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用电脑代替手工记账;第二阶段采用统一的网络财务软件,将集团发展过程中由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的信息化环节集中联通,即:将分散在各环节的财务模块、存货模块、固定资产模块、采购模块、销售模块等各个系统进行集成;第三阶段是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阶段,实现财务系统与计划、生产、供应链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企业内部决策的基础信息流传递更加及时、准确、通畅,为企业决策和外部相关方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有利于深化监管,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升级,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利于强化集团财务监督作用,防范集团财务风险;有利于整合集团财务信息化资源,实现财务数据的规范、及时、透明、共享。

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财务管控力度,有效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实现内部控制手段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减少人为干预,极大地提高了集中管控和监督能力,实现事前管控,而不是事后控制。信息化过程中也可以优化各种流程,缩短企业决策链条,恰当而及时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有利于实现集团业务与财务一体化,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信息化可以降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的成本,提供更加准确和权威的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财务共享中心把传统的会计记账变成“会计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可以一键式输入自动生成凭证,甚至实时出具报表,为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和数据分析提供统一平台;通过集约化把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标准,合并报表、数据分析等工作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将分散的活动和资源有效整合,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进一步提高,打通业务与财务的最后结点,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整合。

(三)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有利于成本控制,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升财务人员素质。通过标准化流程操作,可以减少重复岗位,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成本可控,从计划、生产、供应链、销售等与财务实时互通,可以使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财务信息化促进财务转型,把财务人员传统80%以上时间用于核算转换为主要工作时间用于财务分析,促使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加深对行业和业务的理解,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

三、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方式及步骤

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既要立足集团当前产业发展现实需求,又要着眼集团的长远发展;既要保证集团层面的监管需要,又要符合企业的经营需求。推进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工作必须遵循四个原则:整体计划、分步实施;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合理合法、规范运行;统筹规划、上下联动。

从系统规划角度,集团的信息化方式是:以预算为核心,以预算执行为基础,以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为原则,建立公司整体预算管理和财务监控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化建设除了系统之外,还涉及到业务的变革,所以财务实现电算化之后,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一般将业务模块也在系统中上线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再结合管理提升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优化。

(一)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块。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块,是管理的一次提升。通过对日常工作的筛选,将可重复、可大批量操作、具有共享属性和服务属性的工作汇总起来,放在任务池内,由专人负责进行批量处理,从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也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这一过程包含了财务集中的思想和理念。财务集中的下一步骤就是财务共享,即财务转型是向共享方向扩展。财务共享将引发组织变革、制度变革,将传统业务抽离出来以专业化共享中心的效率,控制流程,提高服务业务。

整个公司只有管理员知道各个项目/业务的进度,并且在流程设计上可以自动将任务量由任务多的团队/人员向任务少的团队/人员转移。这种调配和转移的前提是:标准化和可衡量,并且共享团队的指标也可量化,例如:两个人管理应付账款,那么每个人每周审批多少笔应付账款合适,就要通过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后的大数据分析,从而将共享团队的指标予以量化。

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模块,还可以实现理顺工作思路的作用。通过模块,对于各个板块负责的工作展示在工作台上,财务工作以任务推送的方式展现到服务前端,所有工作计划和待完成清单一目了然。

(二)建立共享中心,实现信息集成,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流程。财务共享必须从有财务属性开始就进行规范化、流程化、共享化。例如:从采购申请时就有财务属性在里面,那么从采购申请开始就进行标准化。标准化流程一定要抽取出来,不能还是多样化,否则就无法进行。

对财务共享工作要进行培训,要转变观念。不是只有财务部的人员才可以提供财务共享,公司各部门的人都可以协作共享。例如:销售发票由销售人员处理并且上传至财务共享中。财务系统根据财务共享中的销售发票和自动转账分录模板自动生成会计凭证,并将结果放在财务共享中。

财务共享不仅仅是打通各个部门,而且将工作流程合理审批,将工作任务合理规划。集团公司管控目标:战略业务协同、战略资源共享。管控重点:预算、资金管理,财务集中与共享,人力资源集中与共享,采购集中与共享。财务共享是实现集团公司管控目标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全面共享、智能共享、精益共享,要注意以下h节:(1)扩大现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覆盖更广的区域(境外)、更多的业务线;(2)寻求财务共享流程的扩展,端到端(延伸到业务前端);(3)关注业务部门的数据需求,在数据积累过程中发展为大数据中心,为业务决策提供增值服务;(4)关注标准化,不断把标准化的事项自动化,进而智能化。规则化、标准化是智能响应的前提。

(三)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高端人才。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视对财务人员和IT人员的培训,注重让IT人员中对接财务系统的员工多了解财务基础知识,熟悉公司财务系统的业务规则和逻辑;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不仅会涉及到企业现有财务系统的规则和操作,也须注重对其流程和系统设计的培训和意识的引导,并从中选拔一些流程和系统设计思维较好的员工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参与并牵头信息化项目,形成财务一侧复合型人才的中坚力量。通过财务人员参与信息化项目、IT人员参与财务实务,培养精通财务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复合型人才。在企业财务信息化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财务人员和IT人员充分沟通,密切合作,业务和财务系统良好融合,也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四)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分公司间的资源实现同时共享。对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来说,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资料是涣散不集中的,要想把这些有用的资料都收集起来,相对于人手有限的集团公司财务机构来说是困难重重的。因此,必须重视采用敏捷的工作流程,在日常工作中使用包括像看板、迭代计划会、评审会、回顾会等敏捷实践,在快速支持财务系统相关开发的同时,也不失系统化的管理,高效灵活与规范并重。

软件供应商协助牵头部门建立知识库和运维库,通过知识库来分享知识、通过运维库来跟踪问题处理时效,方便使用。软件供应商在知识库中,提供系统操作手册,并且随系统升级及时更新,确保版本最新;提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库,而且很容易检索出共通的问题,从而帮助使用者快速解决问题;设置系统管理员角色,及时处理公司提交的应用问题,并且软件供应商在接到任务后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承诺解决时间,并由牵头部门监督软件供应商的工作时效。

四、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高层重视,解决现在的问题,着眼于未来长期应用。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目标需要由集团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予以确定,并责成牵头部门(例如:信息部或财务部)主导开展工作,各个部门及分子公司密切配合。集团公司的高速发展,源于整个集团的核心文化理念和高层对企业管控与信息化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与软件供应商应全力以赴推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快速上线、应用和推广。

(二)落实责任,过程把关,确保如期实现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任务目标。要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小组,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建立责任到人和过程把关机制,为项目的有效实施提供过程保障。

避免集团公司和下属的子公司、分公司间财务信息沟通不畅,打破组织分工边界,合作的过程中坚持和倡导集中办公,通过及时高效的沟通,快速解决、快速响应。

(三)注重创新,营造跨部门沟通文化。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财务人员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新工具,掌握新方法,以促进企业发展。财务管理要以公司整体为单位进行思考和提升,积极与各部门、各个公司、子公司协作,努力营造跨部门沟通的企业文化。财务部门的构成可以是横向职能部门的财务组合,也可以是纵向的职能部门的财务小团体组合,并得到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五、结束语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需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产业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有管理模式支撑的商业模式才是持久的。企业“互联网+”转型五部曲包括:(1)具有连接云端的业务系统;(2)具有内部连接能力,连接员工、激发创新能力,移动工作、分享协作型组织;(3)外部连接能力,连接企业与用户、上下游伙伴的连接能力;(4)企业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增强分析、预测与决策能力;(5)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的商业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利平.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2011计划”;地方高校;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08-02

“2011计划”即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同志2011年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为了落实同志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并于2012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2011计划”的总体思路是:面向需求、推动改革、探索模式、提升能力,即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创新模式,重点推进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人员考评、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创新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

一、“2011计划”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意义

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分类,我国高校被区分为“985高校”、“211工程高校”、教育部属重点高校、地方高校等几类。其中地方高校通常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各省、市、自治区,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据有关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各级各类地方高校2500多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95%以上。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主体部分,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重点为所在区域地方培养高素质适用人才。按照办学历史长短、在校学生规模大小、师资队伍水平高低、学科门类多寡以及科研实力强弱等等不同参照条件,地方高校又常常被不成文地区分为省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地方性直属高校等三大模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扶优保重的政策影响,国家和中央财政政策、项目、经费等有限资源主要都集中投放在“985高校”、“211工程高校”、教育部属重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最大主体的地方高校,虽然为数众多,但因其隶属于各省、市、区管辖,主要依靠地方财政供养,在获得国家和中央财政经费数额、项目支持、得到国家部委重视程度等方面都不太令人满意。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科研经费、项目、成果等等大都被“985高校”、“211工程高校”、教育部属重点高校等国家队高校包揽。即使有些地方高校的办学水平、科研成就、学科力量等等并不逊色,但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现实境况中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教体系的“弱势群体”。

国内外很多著名高校特别是学科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校成长发展的历史事例都证明了抓住机遇找准学科发展突破口是促进一所高校由弱变强的关键所在。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地方高校还不是所谓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重点大学,但是这并不能说地方高校就不能办成有特色、有水平、有影响力的高等学校。地方高校如何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不仅事关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而且对其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是不可小觑。抓住机遇寻找突破口是关键所在。

与“211工程”、“985工程”不同,“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按项目申报审批,鼓励高校打破校际壁垒,大力推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探索建设4大类协同创新中心,即: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建设以自然科学为主体、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等4大类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不局限于教育部直属高校,不限定身份,不固化单位,人员可进可出,只要具备协同创新的基础、具有强烈的改革意愿、能够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均可携手提升创新能力,使高校科研直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地方高校特别是省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在多样化的办学层次和类型中,准确定位,目标明确,立足地方,充分发挥区域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培育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深化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地方转化,围绕地方行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科技攻关,满足地方社会经济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助推地方企业技术创新,成为本地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区位优势和独特作用,也为地方高校肩负起区域协同创新的时代重任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1计划”实行以项目为单位的形式,按项目申报和审批,为地方高校带来了全新的参与机遇和模式。地方高校有机会通过实施“2011计划”促进地方高校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建立起合作协作,在提升地方创新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地方高校自身发展水平。因此而言,“2011计划”是地方高校回应需求、凝练实力、争取资源、聚集优质创新要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地方高校参与“2011计划”的对策

当前全国高校都在抓住时机部署实施各校“2011计划”,地方高校要准确定位深入思考本校“2011计划”的项目建议、优势与特色,找准切入点,积极主动参与到“2011计划”之中,提高协同创新能力。

(一)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个重点工程,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每一所高校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赢得新一轮发展的先机。地方高校要千方百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根据“2011计划”的理念、目标、要求,精心谋划本校参与协同创新的总体思路、具体目标、路径设计。地方高校的各个学院和教师个人也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行动起来,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谋划本学院、本学科、本人的发展计划,按照学校的整体统一部署要求、转换思路、迎接挑战,主动参与到竞争中,多方拓展内外渠道,积极主动与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获取参与协同创新机会,加强协同创新能力。

(二)瞄准目标,加强协作

“2011计划”打破了现有的院校格局和态势,打破了领域和区域的界限,实现资源深度共享、项目深度合作,最大限度地整合创新要素,构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突出强调要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地方高校要准确把握“2011计划”的目标和方向,要注意从国家重大项目中寻找方向,从本省本地产业研究发展中寻找着力点,突出本学校本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优势领域,主动参与积极落实“2011计划”,构建校内外协同创新机制。在学校外部,要大力推动校际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在学校内部、不同学院之间,要鼓励推动院际合作、协同创新,资源共享。尤其是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要首先转变思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科间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学科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为科研人员个人,不仅需要独立思考和研究,更需要与他人加强合作、强化协作意识,科研团队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三)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

一个良好、高效的团队协作必须依靠高效科学的激励制度,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激励措施去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绩效,从而实现团队协作的主体目标。地方高校要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和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要改变重视对科研结果的激励,忽视对科研过程激励的现象。在激励政策多倾向于科研团队带头人的同时,不忽略其他核心成员,要促进团队成员尤其是年轻科研人员更加积极、平等、合作的积极性,增强团队中年轻队员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为团队工作顺利展开提供良好氛围。要从管理体系、人事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等多方面推进创新机制体制创新。

(四)重视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

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建立有利于学校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的办法措施。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的科研人才管理模式,对部分有发展前景的优秀年轻人才采取特殊的培养选拔方式,从科研条件、职称职务到生活安排方面开设“绿色通道”,给予“贴心服务”,为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优秀教师早日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7

国务院办公厅

【代码】101

一、主要职责

国务院办公厅是协助领导同志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的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国务院会议的准备工作,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会议决定事项的实施。

(二)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起草或审核以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名义的公文。

(三)研究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请示国务院的问题,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审批。

(四)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对国务院部门间出现的争议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决定。

(五)督促检查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对国务院公文、会议决定事项及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指示的执行落实情况并跟踪调研,及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

(六)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组织处理需由国务院直接处理的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

(七)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来信来访中提出重要建议和反映的重要问题,办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有关事项。

(八)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组织专题调查研究,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九)负责国务院值班工作,及时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重要情况,协助处理各部门和各地区向国务院反映的重要问题。

(十)做好行政事务工作,为国务院领导同志服务。

(十一)办理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国务院办公厅设6个职能司局。

(一)秘书一局

办理文电收发运转、国徽印鉴管理、国务院全体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总理办公会议等会议会务及国务院领导同志内事活动、国务院值班、信息、档案和数据管理、办公厅保密、公文核稿、文印、督查、机要通信和办公自动化、《国务院公报》编辑等方面的工作。

(二)秘书二局

办理发展计划、经贸、工业(含国防工业)、财税、劳动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建设、交通、铁道、民航、信息产业、水利、农业、林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金融证券、审计、海关、环保、统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药品监督管理、旅游、供销、体改、气象等经济方面的文电、会务和督查工作。

(三)秘书三局

办理教育、科技、外事、政法、法制、监察、民政、人事、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地震、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知识产权、机构编制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文电、会务、督查及联合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军队等方面的工作。

(四)中办国办局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的工作范围,处理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向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提供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重要信息,办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交办的有关事项;指导部门和地方的业务工作;处理跨部门、跨地区的疑难问题。

(五)人事司

负责国务院办公厅的人事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办理工作人员的出国手续;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办公室的人事工作;负责挂靠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

(六)行政司

负责在中南海北区办公的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服务事务以及机关后勤管理工作。

(七)机关党委。

负责国务院办公厅及其挂靠单位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的党群工作。

外交部

【代码】102

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厅

协助部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协调部内业务工作,沟通各方面的情况;综合办理文电运转、信息处理等工作。

(二)政策研究司

研究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中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研究规划外交政策,研究世界和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和经济外交工作;协调部内各单位和驻外使领馆的调研工作;起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部领导的有关外交工作的重要文稿;研究和指导编写中国外交史。

(三)亚洲司

掌握、研究亚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四)西亚北非司

掌握、研究西亚北非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五)非洲司

掌握、研究撒哈拉以南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六)欧亚司

掌握、研究欧亚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及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七)欧洲司

掌握、研究欧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八)北美大洋洲司

掌握、研究北美、大洋洲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九)拉丁美洲司

掌握、研究拉美地区和国家的情况和形势;负责与这一地区、国家外交往来及相关涉外事务的具体事宜;协调同这一地区国家双边往来的具体政策;指导我驻本地区使领馆的外交业务工作。

(十)国际司

调研多边外交领域的形势和发展趋势;负责处理联合国及其它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有关问题。

(十一)军控司

负责军控、裁军、核不扩散和出口控制以及全球和地区安全等问题,执行上述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处理上述领域的外交事务。

(十二)条约法律司

研究和处理外交工作中的条约、法律方面的问题;办理各种涉及条约、法律以及领土、边界、地图等涉外案件;负责办理或参加有关条约、法律的国际会议和双边谈判;协助有关部门审核国内制定的涉外法规。

(十三)新闻司

负责就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对外关系、国际问题新闻和阐述立场;对外国常驻记者和临时来华外国记者采访给予协助;协调外交部公众外交工作;负责外交部网站建设等。

(十四)礼宾司

主管国家对外礼仪事项;负责研究和处理外国驻华外交机构在华的礼遇、外交特权和豁免问题;指导我驻外使领馆和地方外办办理涉外工作中的礼宾问题。

(十五)领事司

主管同外国谈判签订领事条约、设领协议和其他有关领事方面的协议等;指导地方外办管理外国在华领馆有关事务;指导我驻外领事机构的领事侨务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处理重大涉外案件;颁发护照和签证;办理公证、认证及通过外交途径送达法律文书等。

(十六)港澳台司

在外交方面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港澳台问题的方针政策;协调处理有关港澳台问题的涉外事务。

(十七)翻译室

负责重要外交文件、文书的英、法文笔译与外交部安排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他重要外事活动的英、法文口译;承担外交部组织的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培训英、法文高级译员。

(十八)外事管理司

办理各地区和各部门报送国务院的有关外事问题的请示、报告;拟定和修订外事工作的法规;对外事管理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建议。

(十九)涉外安全事务司

执行我外交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方针政策;主管有关调研工作;协调和处理相关涉外事务。

(二十)干部司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负责公务员制度和外交队伍的建设;主管机构设置和干部的编制、计划录用、审查、调配、培训、职称、考核、任免、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离退休等工作。

(二十一)离退休干部局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离退休干部政策;负责离退休干部的日常管理。

(二十二)行政司

规划、管理外交部后勤工作;归口管理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基建计划;管理部机关物资、设备及部内、驻外使领馆房地产;承办外国驻华使领馆房地产的审核和谈判等。

(二十三)财务司

贯彻执行国家的财政政策和法规;经管和核算外事、行政、事业、教育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管理部属国有资产;归口管理、指导我驻外机构和部属单位的财会业务等。

(二十四)档案馆

外交部档案馆属部门档案馆,是永久保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档案的基地。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收集并永久管理外交部及其直属单位形成的档案,对部内、部属各单位和我驻外使领馆、团、处、驻港公署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负责为部内各单位和驻外机构采选、配发与外交工作有关的种类书籍、报刊和工具书,并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档案馆具有对本部门档案业务的行政管理职能。

(二十五)机关党委

负责外交部机关和部属单位党组织的建设及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围绕外交中心任务开展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治理论培训,指导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二十六)监察局

检查各行政职能部门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决定、命令中的问题;受理对各行政职能部门、国家公务员和外交部各行政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各行政职能部门,国家公务员和各行政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国家公务员和各行政职能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不服主管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诉;依照行政法规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

(二十七)国外工作局

指导驻外使领馆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指导驻外使领馆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十八)服务局

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局是外交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94年1月24日。除局机关外,下设有业务处、交通处、综合服务处、楼宇管理处、驻外机构供应处、驻外机构物资供应处、华风宾馆等单位。主要担负为外交部机关工作服务、为我驻外使领馆服务的任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代码】104

一、主要职责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

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和政策;提出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二)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研究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负责日常经济运行的调节,组织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三)负责汇总和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产业政策和价格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产业、价格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的执行;制定和调整少数由国家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四)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安排国家财政性建设资金,指导和监督国外贷款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政策性贷款的使用方向;引导民间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安排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工作。

(六)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提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指导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定工业行业规划,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拟订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发展规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现代化的宏观指导;指导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消化创新工作。

(七)研究分析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情况,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划,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负责地区经济协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地区经济协作工作。

(八)研究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负责重要商品的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管理粮食、棉花、食糖、石油和药品等重要物资和商品的国家储备;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

(九)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提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环保产业工作。

(十一)研究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状况,提出优化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建议,促进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研究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二)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三)拟订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参与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起草和实施。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五)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粮食局、国家烟草专卖局。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主要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26个职能机构(司、局):

(一)办公厅

负责会议组织、文电运转、档案管理、保密、秘书事务和政务信息等委机关日常政务以及委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等行政事务;负责机关电子政务的组织实施和工作。

(二)政策研究室

负责重要文件起草和信息工作;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的重大问题。

(三)发展规划司

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区域规划。

(四)国民经济综合司

分析研究国内外经济形势,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提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对策建议;组织研究并提出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包括年度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重要商品平衡的目标和政策;提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调控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拟订并协调国家重要物资储备计划。

(五)经济运行局(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监测分析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态势,组织解决工交行业经济运行的有关重大问题,研究提出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方面的政策建议;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工作;提出动用国家物资储备的建议;管理国家药品储备;承担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六)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改革方案;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议。

(七)固定资产投资司

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研究提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来源,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政策;提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安排国家拨款的建设项目和重大建设项目。

(八)产业政策司

研究分析产业发展的情况,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落实情况;提出国家鼓励、限制和淘汰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指导目录;研究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协调服务业发展;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政策建议。

(九)国外资金利用司

研究国际资本的动态,监测分析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提出利用外资战略,研究协调有关重大政策;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提出利用外资规划,提出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划和限额以上备选项目;商有关部门拟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安排限额以上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提出对境外投资的战略、总量、结构、用汇的规划和政策;安排在境外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十)地区经济司(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

组织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参与编制水资源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指导地区经济协作,协调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的重大问题;编制“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计划和以工代赈计划;承担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一)农村经济司

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问题;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议;衔接平衡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十二)能源局(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

研究国内外能源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拟订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相关体制改革的建议;实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等能源的管理;管理国家石油储备;提出能源节约和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

(十三)交通运输司

研究交通运输发展的状况,提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和体制改革建议;拟订促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政策,对交通运输现代化实施宏观指导。

(十四)工业司

分析工业发展情况,研究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拟订主要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出相关体制改革建议,对工业现代化实施宏观指导;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指导引进的重大技术和重大成套装备的消化创新工作;承担国家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组织协调工作;承办稀土行业发展的有关工作;负责盐业行政管理工作。

(十五)高技术产业司

研究高技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动向,提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的战略、规划、政策、重点领域和相关建设项目;提出支持重点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组织可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素质提高的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和重大成套装备的研制开发;组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联合,推动国民经济新产业的形成。

(十六)中小企业司

研究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促进多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研究提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扶持;指导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对外合作,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协调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十七)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

研究解决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政策;编制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协调环保产业有关工作,依法组织协调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

(十八)社会发展司

提出社会发展战略,拟订和协调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影视、旅游、政法、民政等发展政策;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

(十九)经济贸易司

监测分析国内外市场状况,负责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监督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管理国家粮食、棉花等储备,指导监督国家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协调流通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二十)财政金融司

研究分析全社会资金平衡;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并提出建议;提出直接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参与确定有价证券的发行总规模、结构和投向;研究提出企业债券的发行总量和资金投向。

(二十一)价格司

监测预测价格总水平变动,提出价格总水平的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和价格改革建议;起草商品价格和收费方面的法律、法规;拟订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政策并组织实施;提出价格管理的范围、原则和办法;拟订和调整中央政府管理的商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组织重要农产品成本调查。

(二十二)价格监督检查司

指导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价格检查,依法处理商品价格和收费的违法行为和违法案件;承担中央各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企业的价格违法案件的审理工作;起草价格监督检查的行政法规、规章,按规定受理价格处罚的复议案件和申诉案件。

(二十三)就业和收入分配司

研究就业、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情况,提出就业规划,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组织拟订和论证相关体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

(二十四)法规司组织起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负责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负责相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

(二十五)外事司

负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机构合作的有关事宜;协助有关司推进重大涉外项目,开展国际经济调研;负责委机关日常外事工作。

(二十六)人事司

按管理权限,负责委机关及委属单位的干部管理和人事工作。

(二十七)机关党委。负责委机关、委管国家局和委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教育部

【代码】106

一、主要职责

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拟定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起草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草案。

(二)研究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拟定教育体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发展的重点、结构、速度,指导并协调实施工作。

(三)统筹管理本部门教育经费;参与拟定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拨款、教育基建投资的方针、政策;监测全国教育经费的筹措和使用情况;按有关规定管理国外对我国的教育援助、教育贷款。

(四)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文件;组织审定中等和初等学校的统编教材;指导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的督导与评估。

(五)统筹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继续教育等工作。研究提出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更名、撤销与调整;制定学科专业目录、教学基本文件,指导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等教育评估工作;负责"211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六)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七)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的党建工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及国防教育工作。

(八)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制定各级各类教师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研究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编制标准;统筹规划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工作。

(九)统筹管理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工作;制定各类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负责各类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籍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拟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

(十)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宏观指导高等学校的高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等工作;协调并指导高等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防科技攻关项目的实施工作;指导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设。

(十一)统筹管理并协调、指导教育系统的外事工作,拟定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并协调、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导我驻外教育机构的工作。负责协调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

(十二)负责教育基本信息的统计、分析和。

(十三)拟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制定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并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普通话测试工作。

(十四)统筹规划学位工作,起草有关学位工作的法规;负责实施国家的学位制度;负责国际间学位对等、学位互认等工作;承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有关具体工作。

(十五)负责协调“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各委员单位及其他部门、机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负责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亚太地区办事处、驻京办事处的联系与交流;负责与我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常设代表团的联络并指导其工作。

(十六)承办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事项。

(十七)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综合协调部机关重要政务、事务,负责文件运转和管理;负责部长办公会、部级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的组织安排并督办;负责新闻宣传以及文秘、档案、保密、、保卫等工作。

(二)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

负责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的研究并就重大问题进行政策调研;规划并起草综合性教育法律、法规草案。

(三)发展规划司

制定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负责全国教育基本信息统计、分析;负责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拟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研究提出各类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审核高等学校的设置、撤销和更名;负责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有关工作;管理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的基建投资。

(四)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

指导直属高校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协调直属高校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工作;负责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建直属高校的有关工作;组织实施高校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就直属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沟通、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配合有关司局核定中、长期发展规模;配合有关司局,做好直属高校重点建设的有关工作;负责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调研、年度考核、特邀联络员等工作;汇总、分析直属高校年度事业发展基本数据和有关信息;负责两院院士候选人的部门遴选工作;承担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负责咨询委员会全体会议组织筹备工作。

(五)人事司

负责直属高等学校、部机关与直属单位、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等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规划并指导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协调并指导直属高等学校内部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

(六)财务司

参与拟定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的方针、政策;统计并监测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和执行情况;编制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经费的预算和决算;负责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并监督资本运营;负责有关工商税务、财务检查、内部审计等方面的协调工作。

(七)基础教育司

宏观指导基础教育工作和重点推动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制定基础教育的基本教学文件及评估标准,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组织审定统编教材,规划教材建设工作;指导中小学电化教育、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工作;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幼儿教育工作、残疾少年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指导社会力量举办基础教育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的工作。

(八)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统筹管理普通及成人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化技术教育,编制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和教学指导文件;制定教学评估标准并指导实施工作;指导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指导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工作以及职业证书考试。

(九)高等教育司

统筹管理各类高等教育,规划并指导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制定学科专业设置目录、教学指导文件、指导性教材建设规划、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基本配备标准;指导社会力量举办高等学校的工作。

(十)民族教育司

指导并协调少数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工作;统筹规划并指导少数民“双语”教学和教材建设;负责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

(十一)师范教育司

指导普通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培养目标、规格及师范教育基本专业目录,指导师范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工作。

(十二)教育督导团办公室

承办教育督导团的日常工作,组织国家督学对各地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的督导评估和检查验收,宏观指导各地的督导工作。

(十三)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规划高等学校杜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建设工作并指导实施;负责高等学校党建、学生与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稳定工作;规划并指导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负责直属高等学校和直属单位出版物的监督管理。

(十四)高校学生司

负责各类高等学校的招生及全国统一考试工作;负责各类高等教育学历和学籍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井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少量国家急需、应予保证的高校毕业生指令性分配计划。

(十五)科学技术司

拟定高等学校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划;组织高等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并指导实施;协调并指导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学研”结合等工作;负责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和本部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无线电管理工作;协调教育系统有关版权和专利等方面的工作。

(十六)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体育卫生/艺术国防)

宏观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健康和艺术教育工作,制定有关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协调大中学学校及学生参加国际体育竞赛和艺术教育等交流活动;规划并指导有关的专业教材建设、专业师资培训;指导并协调学校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

(十七)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

拟定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监督检查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指导语言文字改革;组织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及普通话师资培训工作。

(十八)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研究并审定语言文字标准和规范,制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标准;指导地方文字规范化建设;负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研究与应用。

(十九)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负责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统筹管理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工作;按有关规定管理教育援外和外援项目;规划并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指导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的业务工作。开展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工作。

(二十)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统筹规范并归口管理全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负责“211工程”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科学技术部

【代码】107

一、基本职能

(一)组织编制全国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二)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三)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负责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技外事经费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

(四)研究制订加强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工程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五)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管理部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工作;负责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科技开发计划指南的制定并指导实施;管理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出口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六)参与编制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科技基地的建设规划;编制和实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地的计划。

(七)研究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科技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相关政策。

(八)研究制订我国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方针、政策;负责双边和多边政府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科技合作计划;指导驻外科技机构的工作;负责驻外使领馆科技干部的选派与管理;管理外国政府、国际科技组织有关对华科技援助和我国对外科技援助的工作;负责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工作。

(九)研究提出制订科技法律、法规的建议;归口管理全国科技成果、科技奖励、科技保密、技术市场、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制定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推动科普工作发展;促进科技咨询、招标、评估等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推动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

(十)负责科技信息、科技统计和科技期刊管理工作;审核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

(十一)指导协调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管理工作。

(十二)代管科技日报社。

(十三)承担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和职能

(一)办公厅

承办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负责有关重要文件起草、调研工作;负责会议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文书档案管理和、保密等政务工作;负责科技宣传和新闻工作。围绕部中心工作,开展软科学研究。

(二)人事司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和有关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负责驻外科技干部的选派与管理等工作。

(三)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

研究全国科技工作、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环境;组织研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推动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工作;研究起草有关科技法律、法规,研究提出加强有关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合同仲裁、科技咨询等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科技人员有关政策,推动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及科普工作;对科研机构的组建和调整进行审核。

(四)发展计划司

研究科技发展战略,组织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国家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科技开发计划指南和国家工程中心等科技基地组建计划;提出国家各项科技计划的协调、综合平衡和经费配置的建议。研究提出科技成果登记、评价、鉴定、奖励、保密、技术市场、技术出口等政策、条例和管理办法;参与编制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设规划;管理部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工作;负责科技统计工作。

(五)条件财务司

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负责开辟科技经费渠道、筹措科技资金;负责编制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技外事经费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推动科技经费的财务改革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工作,对经费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研究科研条件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划;负责科技期刊管理工作;编制和管理机关基建计划;监管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

(六)国际合作司

研究国际科技合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政府双边和多边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科技合作计划、官方科技合作协议等外事工作,审核与协调重要民间科技合作交流项目;组织实施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有关对华科技援助和我国对外科技援助;指导驻外科技机构工作,联系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驻华科技机构,联系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有关科技工作。

(七)基础研究司

研究国家基础研究的发展战略、方针和政策;组织提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组织推荐和实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及重点基础研究基地建设;规划并指导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基础研究机构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承办基础研究的有关工作。

(八)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

研究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方针政策;组织提出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组织实施信息、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创新工程;承担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宏观管理工作;推动工业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九)农村与社会发展司

研究科技促进农村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组织实施生物、海洋领域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组织实施农村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和社会发展计划;指导农村重大科技产业的示范;指导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医药卫生、科技扶贫、科技兴市(县)和可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等科技工作;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体制改革工作。

(十)直属机关党委

(十一)监察局

(十二)离退休干部局

1.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并根据离退休干部统一管理,待遇分开的原则,具体拟定本部门的实施办法。

2.组织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和参加政治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休养和用车等服务的安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离退休干部的丧葬和善后处理事宜。

4.负责对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转发和传达有关文件。

5.承担部门交办的其他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事宜。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代码】108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国防科技工业和民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及行业管理规章;

(二)组织研究和实施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组织军工企事业单位实施战略性重组;组织国防科技工业的结构、布局、能力调整、企业集团发展和企业改革工作;

(三)研究制定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划、结构布局、总体目标;组织编制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民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

(四)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质量、安全、计量、标准、统计、档案、重大科研及其推广;

(五)拟定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的产业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实施行业管理;指导军工电子的行业管理;负责国家核电建设、同位素生产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流通的行政管理;

(六)负责组织管理国防科技工业的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代表中国政府参加有关国际组织及其有关活动;负责军工企事业单位的军品出口管理。

二、内设机构

办公厅、政策法规司、体制改革司、综合计划司、财务司、科技质量司、系统工程司、民品发展司、民爆器材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际合作司、人事教育司、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纪检组监察局等。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代码】109

一、工作职能

国家民委承担着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国家民委有如下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当好党中央、国务院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

(二)研究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拟定国家有关民族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民族法律体系。

(三)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等重大课题的调查研究,开展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并监督贯彻执行。组织对有关国家民族政策、民族问题的研究。

(四)监督实施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监督办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事宜,组织指导民族自治地方逢10周年庆祝活动。

(五)研究拟定协调民族关系的原则方法,促进各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协调处理民族关系中的重大事宜,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组织和承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六)组织对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妇女儿童状况和散杂居少数民族情况的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拟定向联合国发出的关于我国少数民族人权公约报告等事宜。

(七)分析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和措施。组织调查研究牧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配合承办民族地区扶贫事宜。组织协调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支援经济技术协作和民族贸易、民族特需用品生产。

(八)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方面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承办相应事务。

(九)管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指导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民族古籍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

(十)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研究民族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民族教育中的特殊困难,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承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和国家民族教育扶持的有关事宜。

(十一)对政府系统民族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加强同民族自治地方的联系,组织接待少数民族学习、参观、考察等事宜。

(十二)联系少数民族干部,协助有关部门作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等工作。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人事、机构编制管理及党群工作。

(十三)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交流与合作,协助开展少数民族对外宣传和办理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等有关事宜,办理居住境外的少数民族同胞有关回国探亲、旅游、定居等事宜。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协助委领导处理日常工作;负责机关政务、事务的综合协调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组织委内重要文件起草;负责委机关文秘、信息、档案、、保密、保卫、财务、行政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工作;组织和承办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庆祝活动;组织接待少数民族重要学习、参观、考察团组;为直属单位提供有关服务。

(二)政策法规司

研究提出有关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拟定国家民族事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民族法律体系;指导与促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制定并监督执行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利和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承办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事宜;组织调研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参加涉及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的国际活动,配合拟定向联合国发出的有关情况报告;组织研究散杂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妇女儿童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有关特殊政策措施,办理民族乡的有关事宜;组织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问题的调查研究,整理、编撰民族工作方面的重要文献,联系民族研究学术团体。

(三)经济发展司

组织分析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情况,配合制定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辑《中国民族统计年鉴》;研究提出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金融、税收、经贸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牵头指导和协调民族贸易、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及国家对这方面实行的优惠政策的组织实施,协助推进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和对口支援及经济技术合作;组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调查研究,提出特殊政策措施,配合国家扶贫管理部门承担民族地区扶贫有关事宜,负责委机关的定点扶贫工作。

(四)文化宣传司

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指导下,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和语言文字、新闻出版的特殊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配合制定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卫生等有关发展政策和规划,主办重大民族文化活动,承办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协助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和民族文物的保护工作;管理全国民族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指导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广播、影视等工作;开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合作与交流;按规定权限管理委属文化艺术团体和新闻出版、古籍整理单位并提供有关服务。

(五)教育科技司

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下,研究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参与研究与制定民族教育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提出民族教育发展的特殊意见和建议;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承担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和国家对民族教育扶持的有关事宜;协助推进民族地区的科技发展;参与研究和制订民族地区科技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展科学普及和科技推广工作;协调和指导国家民委系统科技工作。按规定权限管理委属民族院校。

(六)国际司

组织协调民族工作领域有关对外学术和人才交流、经济技术合作,监督审核、协调处理涉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等有关重大涉外事宜;指导协调委属单位的对外联络,承担“中国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协会”的工作任务;组织协调民间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了解掌握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在境外的有关情况;负责委机关的涉外事务。

(七)规划财务司

拟定并监督检查委属事业经费、专项拨款、国有资产、专用物资、基建投资的管理办法;拟定财务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管理委属单位的有关财务工作。

(八)人事司(机关党委)

联系少数民族干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推荐工作;按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委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及机构编制事宜;承办机关党委的日常工作。

(九)机关党委

负责委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办事机构设在人事司。

(十)中央纪委监察部驻国家民委纪检组监察局

驻国家民委纪检组主要职责为:按照《中国共产程》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的领导下,监督检查国家民委及所属单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情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国务院决策情况;对委党组及其成员和其他领导干部实行监督;协助委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指导委属单位各级纪委开展对党员的党风廉政教育;监督、检查国家民委制订本系统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检查和处理党的组织和党员违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重要或复杂的案件;决定或取消对这些案件中的党员的处分;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完成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派驻监察局的职责为:按照《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在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的领导下,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对象(委机关司局领导班子及其以下公务员、下属单位中由国家民委党组任命的司局级行政领导班子及成员)在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情况;指导委属单位监察机构依法开展行政监察工作;受理对监察对象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调查处理监察对象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受理监察对象不服主管单位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受理的申述;法律、法规规定由监察机关履行的其他职责;完成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民委党组、行政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派驻国家民委纪检组、监察局合署办公,内设综合室、案件检查室两个工作机构。人员编制为七名。

(十一)离退休干部局

(十二)民族问题研究中心(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

(十三)信息中心

(十四)机关服务中心(局)

(十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

公安部

【代码】110

一、主要职责

中国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二、内设机构

公安部设有办公厅、警务督察、人事训练、宣传、经济犯罪侦查、治安管理、边防管理、刑事侦查、出入境管理、消防、警卫、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监所管理、交通管理、法制、外事、装备财务、禁毒、科技、反恐怖、信息通信等局级机构,分别承担有关业务工作。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的公安局和海关总署缉私局列入公安部序列,接受主管部门和公安部双重领导。

民政部

【代码】113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民政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规章和法律、法规,研究提出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民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二)负责全国性社团、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团、在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同胞社团、外国人在华社团、国际性社团在华机构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会费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监督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指导、监督地方社团的登记管理工作。

(三)负责中央单位所属和挂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有关财务、收费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导、监督地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四)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活动;研究提出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标准;拟定革命烈士、因公伤亡人员褒扬办法;审核报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承担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五)拟定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地方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计划及实施方案,研究提出有关生活待遇标准;拟定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办法和军供站设置规划;指导军地两用人才保护单位。

(六)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组织核查灾情,统一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承担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日常工作,拟定并组织实施减灾规划,开展国际减灾合作。

(七)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审批全国性社会福利募捐义演;指导地方社会救济工作。

(八)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村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务公开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制定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和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社区建设。

(九)拟定国内及涉外婚姻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定婚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指导婚姻管理工作;倡导婚姻习俗改革。

(十)拟定行政区划总体规划;负责县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排列顺序及简称的审核报批。

(十一)承办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重要的自然地理实体、国际公有领域、天体地理实体和边境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核报批;拟定少数民族语地名和国外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规范全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负责国内外标准地名图书资料的审定。

(十二)组织、协调、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省际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

(十三)承担老年人、孤儿、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权益保护的行政管理工作,指导残疾人的权益保障工作,拟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拟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各类福利设施标准;研究提出社会福利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保护政策;研究提出福利(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展规划、发行额度和管理办法,管理本级福利资金。

(十四)拟定殡葬工作方针政策,推行殡葬改革。

(十五)拟定儿童收养管理的方针、政策;指导国内及涉外收养工作。

(十六)拟定和监督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方针、政策;指导全国救助管理站的工作。

(十七)参加与民政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管理民政工作领域的政府、民间组织和国际经援机构的多边、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负责在华国际难民的安置和遣返事宜。

(十八)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协助部领导协调和处理政务工作和机关日常工作,承办部重要会议的组织服务工作;组织草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和综合性文件,组织协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和调研活动及民政系统先进单位表彰活动;组织草拟民政工作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负责部机关督查督办工作;负责部新闻宣传、出版发行、期刊管理和政务信息工作;负责部机关公文运转、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和办公自动化工作。

下设:法制办公室、综合处、秘书处、新闻办公室、办公室

(二)民间组织管理局

拟定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负责全国性社团、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社团、在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和台湾同胞社团、外国人在华社团、国际性社团在华机构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会费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监督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指导和监督地方社团的登记管理工作。研究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规划,拟定管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政策措施;负责中央单位所属和挂靠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和年度检查;研究提出有关财务、收费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未经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指导和监督地方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

下设:办公室、社团登记处、社团管理处、民办非企业处

(三)优抚安置局

拟定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退伍义务兵、转业志愿兵、复员干部、移交政府管理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军队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安置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组织、指导拥军优属活动,支援军队和国防建设;研究提出各类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亡抚恤标准;拟定革命烈士、因公伤亡人员褒扬办法,负责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的审核报批。研究提出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生活待遇标准,拟定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管理办法;拟定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使用规划和政策;拟定军供站设置规划,指导地方军供工作。承担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日常工作。

下设:综合处、优抚处、军休干部安置处、退役士兵安置处、双拥办秘书处、双拥办政研处

(四)救灾救济司(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拟定救灾工作和社会救济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救灾工作;统一灾情,管理、分配中央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核查灾情、慰问灾民;组织和指导救灾捐赠;承担国内外对中央政府捐赠款物的接收和分配工作。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拟定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动,拟定保障五保户和特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济的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指导各地社会救济工作。承担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

下设:综合处(减灾办秘书处)、救灾处、社会救济处

(五)最低生活保障司

拟定和监督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及相关的生活救助方针、政策和规章;管理、分配中央财政最低生活保障投入资金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建立资金发放核查制度;拟定和组织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化管理服务规划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规范及标准。

下设:综合(信息)处、农村处、城市处

(六)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

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城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指导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组织干部的培训和表彰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推动村(居)民自治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动社区建设。拟定婚姻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婚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倡导婚姻习俗改革。

下设:婚姻管理处(综合处)、农村工作处、城市工作处

(七)区划地名司

拟定行政区划、地名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并监督实施;提出行政区划总体方案和体制改革建议;负责县以上行政区域的设立、撤销、调整、更名和界线变更及政府驻地迁移的审核报批;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排列顺序及简称的审核报批。承办县以上行政区划名称、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国际公有领域和天体地理实体的地名命名、更名以及边境地名的审核报批;拟定我国少数民族语地名和国外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规范全国地名标志的设置和管理;负责国内外标准地名资料的编辑和审定;参加联合国和国际地名组织地名标准化建设活动。组织、协调和指导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勘定和管理;负责省际边界争议的调查和调处。

下设:区划管理处、边界管理处、地名管理(综合)处

(八)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拟定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体社会福利救济的方针、政策、规章并指导实施;拟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各类福利机构标准及管理规范,拟定政府对福利单位的资助办法;研究提出社会福利企业认定标准和扶持保护政策;负责本级社会福利资金资助项目评审的日常工作。拟定殡葬工作方针政策,推行殡葬改革。拟定和监督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方针、政策。拟定收养政策,指导国内及涉外收养工作。

下设:综合处、社会福利处、社会事务处、救助站管理处

(九)财务和机关事务司

拟定民政事业费管理办法和民政财务规章制度,监督民政事业费使用,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民政事业经费、机关行政经费的预决算和日常管理;管理部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和基建工作。负责民政统计工作。负责部机关事务、后勤保障工作的管理与协调。

下设:综合处、财务处、基建房管物资处

(十)外事司

参加与民政有关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活动;研究处理与民政业务有关的国际公约和建议书;管理民政工作领域的政府、民间和国际机构的双边、多边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和台湾事务。负责在华国际难民的安置和遣返事宜。

下设:一处、二处

(十一)人事教育司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集权化;管控机制

人力资源是集团企业最核心和最关键的资源,人力资源管控对于集团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人力资源管控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板块入手,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省属大型能源企业A的现状,剖析其人力资源管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一、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概况

集团管控是指母公司通过子公司董事会来影响子公司制度安排,从而对子公司运作产生规则和源头上影响的行为,其重点在于促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加强规范治理,以达成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人力资源管控作为集团三大战略管控体系之一,在规避子公司经营管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实现人才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用人的集、分权关系以及在实际运用中母子公司的人事管理控制,可以将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分为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三种。为更透彻地理解人力资源管控的实际操作情况,文章将深入阐述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

二、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

A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能源集团”)是主营能源投资、开发与管理的中部某省省属最大的能源企业,2010年实现整体上市后成为我国能源业务品种最全的整体上市公司。集团着力打造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天然气、煤炭和金融等业务“6+1”板块,同时投资参股多家企业,其下属子公司包括17家全资及控股企业。

A能源集团对公司所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控采取监管型与直管型相结合的管控模式,积极构建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政策、服务、信息三大职能平台,在人力资源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展开。主要现状如下。

1.人力资源规划的集中化管控

(1)A能源集团实行母公司自上而下和子公司自下而上的双向人力资源规划制定过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定期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五年)下发到各子公司,对公司所属企业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集中化控制。各子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情况规划人员需求,负责具体落实母公司的规划。

(2)公司在对比同行业标杆企业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定员标准已建立起自己的人力资源配置标准化模型。

2.人员招聘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已遵循“集中招聘、分组实施”的原则,建立规范化的员工招聘体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员工招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员工招聘计划、组织年度校园招聘和其它社会招聘工作。子公司人事主管部门是实施部门,配合落实公司员工招聘办法,拟定本单位员工招聘需求计划,协助集团人力资源部做好本单位员工招聘的具体工作。

3.人才培养与开发集中化管控

(1)两级培训体系。A能源集团建立起集团公司级培训体系和子公司级培训体系的两级培训管理体系。集团公司级培训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带头组织实施,总公司各职能部门提供所负责业务的培训项目需求并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子公司级培训由各子公司自主组织实施本单位培训。

(2)人才差别化培养。A能源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培训、领导班子后备人员培训、重要管理岗位培训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重要管理岗位培训、重要业务岗位人员培训、其他员工培训根据具体情况由子公司自主组织,总公司指导完成。

(3)培训流程环节集中控制。每年年初,子公司将各自的年度培训需求和培训计划上报总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总公司人力资源部根据各单位培训计划统一制定下发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不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评价;各子公司培训经费使用情况也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备案。

4.考核、薪酬集中化管控

(1)分别考核,加强监督。集团总公司员工(部门负责人及以下员工)及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所属企业员工(非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工作则由子公司按照与集团公司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原则独立完成。

(2)总体控制、监管检查。各子公司的工资总额、福利标准由集团公司集中控制,各子公司员工的工资、福利等货币化项目发放情况在总公司的控制范围内完成。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会定期对各子公司执行年薪的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各种违规现象会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5.人力资源信息系统集中化管控

A能源集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的统一管理,加强人力资源管控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了人员进出流程化、薪资发放网络化、员工培训远程化和员工招聘筛选自动化的目标。

三、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现存的问题

目前,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具体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及组织结构不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目前,公司业务种类逐渐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子公司数量日益增加,各子公司发展参差不齐。集团公司目前采取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其“打造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总体目标,如集团现有的“直管与监管”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选择混乱;在“直管”与“监管”之间界限不明确;对各子公司的管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律。

2.子公司岗位管理呈现较大自主性,集团范围内“人岗匹配”尚未实现。因历史原因,集团内部“因人设岗”现象普遍存在,集团人力资源部缺少统一岗位说明书标准来指导各子公司的定岗定编和标准化岗位管理。部分子公司虽然有自己的工作分析制度,内容形式各不相同;一些子公司则完全没有岗位说明书,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呈现较大的自主性。3、子公司后备人才选拔任用标准模糊,关键岗位后备人才队伍的集中化管控有待加强。集团范围的调查显示,在后备队伍建设问题上,60%的参与者认为所在公司除领导班子外的关键岗位后备人员不足。目前,集团仅制定了各子公司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管理办法,而各子公司其他重要岗位后备队伍的建立和培养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子公司独立操作的空间大,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打上各子公司自己的烙印。

四、A能源集团人力资源管控的完善

成为省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标杆、打造与国内一流区域综合能源集团相匹配的人才品牌是A能源企业未来五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选择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合理进行母子公司间的权责划分并形成协同效应将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和支撑。

根据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控的现状与问题,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控、实现其战略目标,必须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理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1)根据企业能源业务板块建立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目前企业已形成“6+1”业务板块,集团组织结构模式应由直线职能式向“产业板块式”的事业部式转变,对产权管理幅度和经营层次作进一步优化,逐步形成水电板块、火电板块、核电板块等,加强业务板块间的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以进一步加强集团化管控力度为方向,逐步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2)以公司组织结构和子公司特点为依据,进行人力资源管控模式的权衡选择。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应依据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作相应调整,同时根据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股程度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集团管控模式。在构建综合统筹的人力资源管理共享平台的同时,创建分级管理、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2.以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为依据,通过定岗定编进行标准化岗位管理

(1)优化工作分析,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和岗位优化设计制定整体定岗定编管理方案,为各子公司全面推进定岗、定编、定级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同时定期对方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实现集团范围内的“人岗匹配”。不断推进岗位标准化、规范化,明晰岗位职责和评价标准及其价值。

(2)形成集团层面的能力素质模型。母公司根据工作族群的不同建立相应的领导力(中高层岗位)模型、管理岗位能力素质模型以及专业技术岗位能力素质模型等,为集团范围内的岗位设置提供依据,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正确的职位选择提供帮助,为人才素质的客观评价提供统一量化标准。

3.建立集团人才培养储备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后备队伍的集中化管控

(1)拓展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三通道”发展路径。在集团总公司内部建立任职资格体系,设立不同职类、职种的职业发展通道,各子公司依此制定本公司的岗位序列对应表,激励员工按照本职种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同时,着重对后备人才跨职种的锻炼和培养,建立一支多元化的后备人才队伍。技术、技能、管理三条通道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层级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管理、技术和技能人员既可以在自己所在的系列发展,也可以在满足任职条件的前提下,转入其他系列发展。

(2)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人才继任计划。集团核心管理岗位和重要业务岗位按1:2的比例形成后备梯队。根据后备人员的专业特点、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打破单位限制,通过工作轮换或者“上挂”、“下挂”等实行集团统一调配、交流使用,使后备人员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找准位置。

(3)分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才。鉴于后备人才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对后备人才的发展培养坚持“分工负责、共同培养”原则,公司级后备人才由集团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评价、制定培养计划、协调资源并对其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子公司后备人才由各子公司组织评价,制定和落实培养计划,总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协调集团范围内的各种培训发展资源。

(4)调整考核方式,动态管理。结合业绩考核、培训考核和违规惩处等情况,对后备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考核调整,保持后备人员的竞争力。根据考核中后备人才的淘汰和晋升等情况,及时对后备人员队伍进行补充,保证后备供给比例。

总体来看,A能源集团目前的人力资源管控已经从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板块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源事业和能源企业的发展吸引着所有人的眼光,2013集团“管控年”的背景之下,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目标对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管控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 沫:《国有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以A国有企业集团为例》,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7期.

[2]赵琛徽 胡 敏:《构建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第11期.

[3]张 艳:《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控模式设计初探》,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6期.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难忘而又多变的2009年已经过去,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10年已经到来,回顾已经过去的2009年,个人虽然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下面根据个人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1、项目工程完成情况

①项目进度基本达到公司年初制定的年度目标。

基本完成年初公司制定的年度计划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但总体计划基本在受控状态。虽然上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特别对小户型施工影响最大,总计划滞后两个月有余。但经过下半年的赶工,差距基本缩小在可控范围。并且准甲办公楼比原计划提前了近两个月。

②形象进度:外幕墙形象的及时完成,为项目的销售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

Xx幕墙在8月份完成西立面铝板和玻璃安装,准甲在10月初完成西立面的铝板安装和形象展示,为项目的销售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和保障。虽然这些外立面局部出形象的要求在年初并没有制定出来,但在需要的时候,项目还是克服重重困难,加大管理力度及时完成了外立面形象的展示。为尽快展示项目形象,促进项目销售提供了保障和支撑。

③Xx办公楼的提前完成五大主体验收,为完成公司的财务目标提供了保障。

在年初制定的年度计划时,Xx办公楼的验收计划安排在2010年春节后,但是在今年七月份集团为了完成整年目标产值,要求Xx办公楼必须在2009年12月30日前完成五大责任主体验收。为此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讨论制定落实计划,并且项目部把该计划目标实现的第一责任主体落实在我的头上,这对我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机遇。

特别在后期所有工作面全面铺开,土建、安装、消防、幕墙、装修、景观再加上其他甲分包单位,施工单位数量超过十几家,工期紧协调管理难度大。为此增加了定期专题理会制度,除周一下午的监理例会外,另在每周一上午安排了安装专题协调会,周四上午装修专题协调会,并制定了严格的例会制度。对无辜迟到缺席者有严格的处罚制度,为集中高效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提供了保障并受收到较好的效果。

④项目荣誉

整个项目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加大了管理力度,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当地政府的多次通报表扬和观摩。本项目三个施工处在今年上半年均获得“郑州市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同时工程一处还获得“河南省级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2、项目团队建设情况

项目人员分工在年初经过一次调整,使项目分工即更加具体明确化,既在条线方面发挥了个人专业和特长方面,又在区域方面体现了各自的协调范围,作到了条线清晰,区域明确。

项目团队建设在公司领导的多次指导和培训下,项目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每周的项目例会制度,项目团队每位员工都有发言机会,既体现民主又体现了团结意识。并且通过周例会及时传达公司精神,通过不断加压和鼓励,不断提高项目团队士气,振奋精神。通过这一年的磨合项目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3、个人发展和心得体会

回想自己到Xx已有三年时间了,可是只有今年才使我真正找到了工作的激情、目标和方向。在Xx的前两年有一种有力使不上的感觉,曾经也有过激情时刻,但更有困惑、无奈和迷茫。幸运的是在今年受到徐总的培训和教导,思想受到启发;视野得到开阔;信心得到鼓舞;激情得到点燃,整个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感到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总之,我今年的工作已步入了良性的状态,为此我应感谢我们的领导,感谢我们的团队。

特别是前段时间徐总安排我作为中原油田团购事宜协调小组负责人处理过程协调,尽管这只是我工作范围的一小部分,但该事件对我的影响确实深远的,使我倍受鼓舞并且从中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由于中原油田作为国有企业,保留着国有企业的固有的弊端,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权利高度集中在高层领导身上,具体办事人员没有决策权等现状。就像上半年关于墙体变更问题,一直拖了半年才有最终的说法。经历前几次双方几个回合的沟通协调,到目前为此双方基本消除异议,对于交房标准达成共识。从整个实践中我可以总结以下三点经验:

一)主动出击,变被动等待为主动

针对对方效率低,办事拖拉的现状,前期我们吃过不少苦头。像卫生间墙体砌筑一事,对方一直仅限于口头通知要求停止卫生间砌筑,但由于合同没有形成,对方经办人员无法出具正式书面要求,造成我项目部砌筑等待一个多月。还有后来要求这里改造那里改造,但一直没有正式书面意见。后来在徐总的授权下,我作为团购事件协调小组主要负责人,就马上召集相关负责人讨论回复意见,并做到有理有据,主动出击,明确我方要求,限制回复时限。一时给对方造成一定压力,使对方被动的跟着我们走。特别关于装修事件的处理,主动强势把我们的要求展示给对方,对方为了减少将来返工拆除量,也就只好顺着我们的意思走,结果我们节省了工期,也节省了成本。

主动出击不仅对外,对内同样有效。就关于团购事件对方提出的变更,合约部从避免扯皮,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角度一直坚持什麽都不改。但是不改又没有合理的借口,所以作为当事人来讲,我就需要作合约部的工作。同样主动出击,凡是我先向合约部沈经理请示,向他阐述我的想法,解释理由,让他理解我进而一步接受我的想法和意见。

二)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和作用

在具体处理或回复对方正式意见之前,我都会在小组范围内进行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并请示领导后再做回复。必要时扩大沟通范围,特别在最后形成装修备忘率之前,除和白总、赵林沟通外,还得到了合约部的大力协助和参与,整个事件的处理体现了大家的意志,团队的力量。

三)端正的心态+适当的方法+勤奋努力=成功

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如果说没有阻力是不可能的。可是我心无杂念,一心想把事情做好,及时和大家沟通协调,加上我的真诚,赢得了所有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就在12月28日,备忘录正式签字的那一天,直到晚上七点半,合约部的两位同志(王海燕、陈伯政)一直全程参与,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没有半点怨言。是我的真诚和热情感染了他们,而他们的热情和友善也鼓舞了我。就这样临时搭建起来的团队,提前并没有领导安排,靠着我们对Xx文化的理解、靠我们对工作的热爱、靠我们年轻人的激情,我们团结在了一起,我们用心了、我们努力了,所以我们成功了。为此我由衷地感谢我们的团队,感谢我们的Xx。

二、需要进步和提高之处

1、项目部作为项目工程载体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一些层面上处理问题缺乏更高层次的全局观和项目推进的主导意识不强。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项目经理提高,同样需要每位工程管理人员共同不断提高,只有这样工程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出项目部的更大作用。

2、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和水平不能满足自身发展和项目管理的需要,需要通过自身积极主动不断地锻炼和学习快速提升自己,以满足团队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3、学习力不强。很惭愧的讲,自毕业以后除了专业书之外,关于其他方面的读物涉猎很少,较大的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个人发展。在09年里通过徐总的教导和启发,使我深刻地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和强烈的学习欲。原来自己除了专业方面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之外,关于管理方面的知识可谓很是匮乏。通过近来关于管理方面书籍的学习和阅读,更加大了我对自己不足的理解和认识,越学越知不足。要求自己不断增大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和视野,不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提高。

4、对总包管理的全面管理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除了与总包自身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有关外,项目部在总包管理方面的有效管理也有待于提高和加强。鉴于现在的项目开发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总承包的管理作用,才能更好的做好项目的管理工作。

三、2010年工作计划

1、明确2010年的工作目标和计划

2010年的工作重点可以概括为“三大Xx”。

Xx一:4月30日Xx办公楼具备交付条件;

Xx二:8月20日小户型具备交付条件;

Xx三:2010年春节前酒店完成外幕墙施工。

以上三大Xx都相当难攻,其中前两个Xx最为难攻和最为艰巨,且都为刚性必须要确保完成。

具体来讲,Xx办公楼虽然已经完成五大责任主体验收手续,但真正的难题并未解决掉,关键的难点在消防验收。春节前要完成消防检测,3月份必须完成消防验收并拿到消防验收合格报告,只有这样4月30日的交房考核节点才可完成。而偏偏消防验收环节又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不可控因素。为此项目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必须充分调动各种有利资源,确保3月份必须拿下消防验收这一关。

小户型由于今年年初的金融危机影响,小户型的主体施工受到较大程度影响,致使主体工期滞后两个月。为此这两个月必须要在来年抢回,从8月20日倒排,消防验收和竣工备案需要两个月,要求6月20日工程实体必须具备验收条件。春节之后开工3月份到6月份四个月不到的时间,完成小户型特别南塔的粉刷、装修、外幕墙、机电安装等全面施工完成,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非常规措施和办法,如果没有有效的协调管理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小户型这个Xx是这三个Xx之中最最难攻的一个难关。

第三个Xx酒店的外幕墙施工,计划九月份主体封顶,要求年前完成幕墙施工,有效工作时间只有四个月,如果没有充分的施工准备和合理的计划安排,那也是一件相当难的事情。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打硬仗的计划、方案和措施,才能不畏艰难攻克难关。

2、个人规划和目标

2010年是本人三年规划的第一年,如何能够使自己的三年个人规划变成现实,需要通过实践、学习、提高,再学习、再实践、再提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能力。为自己的三年规划做好开创性的新局面,使自己的三年成长能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操盘能力的优秀的房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

3、拟采取的手段和措施

一)、学习: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在工作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特别自己的薄弱方面,加强工程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沟通协调交际能力的学习,加强性格培养方面的学习。学习更要广泛的学,因为房地产行业本身是一个人才复合型的行业,要求每位从业者,特别中高层管理者,必须既要懂专业,也要懂经济、也要懂营销、更要懂管理。这就需要更广泛的学习,跨专业的学习,综合地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才能满足成长的需要。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10

[关键词]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全覆盖

本文为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财经发展专项课题成果”(项目号:20SCC-14)

在国有企业经营范围多元化大环境下,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都存在工作内容多、难度大等特点,且在目标和内容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基于此,构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协同机制(以下简称三方协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审计程序和内容方面的重复性,对提高审计效率、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三方协同机制构建的涵义和目标

(一)涵义

“协同”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通过相互配合和资源整合,共同参与完成某一共同目标的过程。协同虽然是基于不同主体和个体间的合作,但却有着明确的权责划分,各责任主体需要将其放置于整个体系最恰当的位置来执行,最终实现共同目标。同时,“协同”还要具备与之相对应的框架、条款和制度,对不同主体和个体进行约束。不同主体之间要在协同过程中保持步调一致,实现彼此之间的分工协作。三方协同机制是指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通过三大审计主体资源优化配置以及责任明确,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参与和完成某一共同目标的过程。通过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实现三个审计监督子系统的联动,建立分工明确、发挥监督合力的运行机制,对国有企业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二)目标

三方协同机制构建的目标主要包括协同目标和治理目标。其中,协同目标主要反映三大审计主体在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的契合度水平,治理目标主要反映三大审计主体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第一,协同目标。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审计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在战略层面,还是在管理、操作层面,都要体现出协同效应。如何实现三者之间的协同,进而实现审计资源优化整合,成为协同机制构建的关键所在。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论是从企业内部审计层面还是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层面,都是对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与评价,现阶段国家审计更偏重于政策执行情况,公共资金、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等方面;而内部审计偏重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收支以及风险管理情况等方面;社会审计则偏重于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虽然三个主体审计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都是服务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可以实现人员管理、计划互通、技术互补、成果共享、整改落实等方面的提升。不仅可以实现PDCA循环协同审计模式,还可实现“1+N”审计模式,实施跨空间、跨时间的联合审计,提升审计效率。

第二,治理目标。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审计开展过程中,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可以视为提升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从宏观层面出发,国有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稳健发展,需要进行决策制定,而战略布局与重大决策制定有着密切联系,妥善进行战略布局不仅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能够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投融资决策科学性的提升以及公共形象的树立,实现企业的科学治理。从微观层面出发,公司治理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来体现的,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可以实现不同层面公司治理的整合:国家审计可从服务国家和社会、维护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提出审计意见;企业内部审计可从服务组织自身发展、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实现组织发展目标角度提出审计意见;社会审计可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提出审计意见。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可以全面反映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情况以及与预期的偏差,为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二、三方协同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理论

1976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系统想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协同内部的子系统需要进行非线性作用,通过协同实现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上的有序,进而产生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可以进一步放大作用于整个系统,进而使系统实现有序性。站在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角度,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国家审计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较强的优势,但是审计任务及审计力量不成正相关关系,这也是其劣势所在;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审计力量充足的优势,但是却存在独立性方面的劣势;社会审计专业性和独立性较强,但是审计范围较為宽泛,缺乏侧重点。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可以在国家审计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可以作为国家审计的补充力量。

(二)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最早于1937年由贝塔朗菲提出,之后不断进行完善。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元素(要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它并不是以单一要素的形式存在,而是由多个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由于审计主体性质的不同,审计子系统主要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系统理论认为,三大主体虽然审计侧重点不同,但是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在整个体系中存在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可以进一步整合和配置各类审计资源,共同发挥三方审计的优势。

(三)PAC理论

PAC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在1964年提出,该理论还被称为相互作用分析理论、人格结构分析理论等,是将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划分,分为P成分、A成分以及C成分,分别对应父母、成人及儿童。其中P成分反映的是权威和优越感,A成分反映的是客观、理智,C成分反映的是感情用事。PAC理论在企业管理中体现的是“刺激—反映”,有利于对各方关系的改良。在三方协同机制构建过程中,PAC理论强调的是各方审计主体之间沟通与工作量的关系,各审计主体如果能够通过构建协同机制,加强相互之间的审前、审中、审后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重复性工作。

三、三方协同机制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苏州高新区管委会直属的重点国有独资企业,经过30多年的持续健康发展,总资产规模1150亿元,主业聚焦城建、置地、产业三大方向。虽然现阶段集团已初步实现了三方协同机制的构建,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瓶颈。

(一)内部审计力量不足

2018年,集团配置内部审计人员4人,2019年为5人,2020年增加至6人,虽然内部审计配置人数略有增加,但相对于集团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内部审计力量仍然不足。

(二)三大审计主体协同工作模式高效性不明显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通过指导和监督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集团发现自身治理的风险点,并提升内部审计自查的积极性。如果集团内部审计不能及时考虑国家审计的关注点,并根据国家审计的意见进行整改,可能导致相关审计问题反复出现。同时,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集团内部审计在互相配合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监督模式和指导模式如图1和图2所示。

虽然集团已经构建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评分体系,但是这些监督和指导模式内容趋于大众化,并不能根据不同业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和指导,细节化处理亟待完善,不符合当前集团经营范围多元化的大环境。虽然集团已经引入了大数据技术进行监督,但是大数据技术监督指导模式的应用范围和深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这种局限性不仅体现在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还体现在审计数据管理系统的部分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对于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率较低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对集团开展审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内部审计成果作为一定的基础和数据支撑。但是现阶段,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对于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率较低,这与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部分项目施工内容隐蔽性等问题有着密切关系。通过走访调查可以了解到,现阶段集团内部审计的审计评价标准虽然能够细化,但一些工程施工內容的隐蔽性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仍然需要较多的审计职业经验判断,内部审计成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进而导致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及内部审计对审计问题的认定标准不一致。同时,在进行审计评价过程中,还存在审计用语模糊不清的情况,也不利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对某些问题的客观判断,不能保证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人员提出合理的整改建议。

四、三方协同机制构建的建议

(一)组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协同小组

可以由地方审计机关牵头召开审计协同小组会议,国家审计、企业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人员共同参会,制订审计计划、交流通报协同机制情况、协调解决协同机制中的重大问题。组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协同小组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编写报告阶段及整改阶段。

第一,准备阶段。首先,根据国家审计机关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安排,如有涉及集团的国家审计项目,需要国家审计机关确定协同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协同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确认后,由国家审计机关召集相关成员单位召开协同领导小组会议,对协同项目各方审计主体的组长进行确认。其次,协同项目组长通过召开协同审计会议对项目方案进行明确。方案内容主要包括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具体审计内容,并明确具体审计人员的职责。再次,各方审计主体需要接受审前培训并实施审前调查,对集团被审计项目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最后,各方审计主体根据自身审计工作侧重点,与集团相关部门及成员企业进行对接获取资料。

第二,实施阶段。首先,国家审计人员进点审计过程中,通过会议等方式汇集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及社会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并通过对各项测试程序的执行,各方审计主体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分工要求,填写审计工作底稿。由于三方审计主体协同开展审计工作,相互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必不可少,需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可通过构建信息沟通网络、定期召开协同审计小组会议等途径实现。其次,由于审计主体和侧重点不同,在协同开展审计工作过程中,难免出现意见不一致等情况,三方应就某一问题商议解决方案,并对具体审计方案进行及时调整。最后,对于形成的审计意见应进行复核。

第三,报告编写阶段。国家审计人员要根据协同小组所搜集的审计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编写审计报告。正式报告的内容不仅要涵盖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还应体现审计协同目标是否达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国家审计机关要制定审计结果分类运用办法,确保审计结果得到充分运用。

第四,整改阶段。在这一阶段,国家审计机关应对需要整改的内容进行定期跟踪审计,建立审计整改销号制度,同时国家审计应当联合集团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推进专业互补与分工协助,督促集团进行整改,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实效。

(二)优化完善三大主体协同审计模式

第一,更多地发挥国家审计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对于社会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应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核查工作,通过对集团以前年度社会审计报告进行核查,一方面便于国家审计机关对集团进行审计时利用社会审计成果,另一方面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质量核查把关,提高社会审计机构业务质量水平。对于内部审计,国家审计机关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培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进一步明确审计侧重点,切实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审计意见的科学性,充分体现协同效应。

第二,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可以联合加强对集团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方式不仅局限于实地培训,还可通过网络授课方式,优化集团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打造一支既懂审计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化内部审计人才队伍,间接发挥协同效应。

第三,构建审计管理系统。集团可以联合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构建内部审计信息沟通交流系统,打造协同系统。在协同系统中,各组织内部使用的信息数据可以对有权限的主体进行传输和公布。系统不仅应包括企业审计资料的实时共享、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转化应用以及协同审计问题整改的跟踪等功能,还应包括不同审计主体间公布和浏览相关审计信息的功能。审计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计划、取证、进度以及所发现的问题,为确保结论的全面性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

第四,优化各方审计计划。集团内部审计应当对自身审计项目及审计对策进行明确,并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同时,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也应参与到内部审计计划管理中来,加强与集团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计划的不当之处提出意见,促进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以内部审计为出发点,实现各审计主体协同优势互补,促进协同效应的发挥。同时,国家审计应当对具体审计项目进行分类指导与监督,充分考虑集团国有企业的性质,指导过程中可以要求集团内部审计机构重点关注企业股权结构变化情况、投资变化情况、经营发展情况、重大决策情况、资产质量情况、企业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等。

(三)提升内部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第一,要对集团内部审计资源的可信度进行评估。国家审计机关及社会审计机构在对集团开展审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评价内部审计综合实施情况。内部审计是集团财务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对包括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成果应用的参考。如果集团被审计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为规范,其他两大审计主体可以适当减少测试任务量,这有利于提升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效率,有助于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二,优化和完善内部审计成果利用办法。国家审计要想充分利用集团审计成果,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法律法规的支撑。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加快制定审计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相关规定可对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如何妥善运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进行明确,不仅要对认定标准和采纳流程进行细化,还应对不同的情况下能否对内部审计成果进行应用予以明确。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11

秘书的工作是十分繁重琐碎的,制订一份工作计划能帮助秘书理清头绪,提高工作效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秘书工作计划,欢迎阅读。

秘书工作计划(一)

一、起草公司领导讲话、报告,快速而详细的记录领导讲话,并及时的以书面形式系统而准确的整理出来;工作汇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以公司名义上报下发的有关文件、来往函信件等,把工作做的更加系统、全面并对过程给予详细记载,在方便回查的同时更避免了错误的发生。

二、收集、汇总公司综合性行政工作计划、总结等材料,并加以集中分类管理。将各种文件材料不仅以书面形式归整管理,而且同时均以电脑文件的形式全面存储。在拟定、修改和审核公司性规章制度方面,也不断深化了解相关法规政策,在具体工作时将其用活用好并用更加细致规范的态度来加以对待。

三、协助领导做好办公会议及全公司性行政会议、大型综合性活动的有关准备工作,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与合作,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提高各类活动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协助领导谋求与其更加长远的发展空间。做好记录,草拟纪要,检查、催办会议决定等事项,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表,让工作开展起来条理清晰、仅仅有条。

四、掌握好尺度,运用好政策从严谨出发,协助领导做好公司公文的审核把关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公司公文的签收、登记、传送、催办、归档及保密等管理工作。

六、针对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将以精、细、准为原则同时迅速的办理好。

秘书工作计划(二)

1、进一步综合协调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科将更加锐意进取,高标准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主动谋事、大胆管事、扎实做事,以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尽职尽责完成秘书科承担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进一步改善协调服务。今后在协调服务上进一步做到多沟通、少依赖,多联系、少等待,努力从小的方面做起,既管好大事,又办好小事,求精求细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拓展信息搜集渠道,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提高处理急事难活的能力,更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寻找规律,加以总结并应用于工作之中。

3、加强与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今后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全办“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的思想,自觉维护办公室的团结与稳定,加强综合协调,增进与部门之间、兄弟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

4、加强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培训。下一步将加强学习,尽可能安排本科同志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时“充电”,另一方面,在办文办会的同时,注重业务学习,加强调研,不断提高每位同志的综合能力,成为办事里手,服务多面手,以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

秘书工作计划(三)

1、年初,组织人员到各科室征询意见,根据征询意见的结果,进一步做好工作。特别是对各科室提出的意见,确定是工作中确实存在的问题,我们将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确保办里的工作顺利进行。

2、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布置,做好我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干部职工理论学习计划》,组织好全办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每周五下午为学习时间,理论与业务学习交替进行。(第1周学理论,第2周学业务)

3、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务公开与效能检查考评的活动,在__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各种准备材料,积极实施各项相关工作。按要求每季度更换公示栏内容,制做工作人员职责栏以及增加电子触摸屏。同时加强与行政效能监察小组成员的联系,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我办民主评议行风、行政效能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4、根据业务科室的实际工作情况,拟订我办目标考核项目,并拿到各科室征求意见,拟订项目应为能做到的项目,同时尽量增加一些能加分的项目,同时与市目标办签定20_年的双文明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制后,每季度向目标办报进展情况,年终负责检查、落实各项考核工作的进展情况,按市目标办的要求,计算发放一年两次的目标奖金。

5、组织好办里开展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春节、“三八”、“七一”活动等以及平时的文体活动。准备每季度组织大家一次集体活动。

6、继续做好扶贫点、支教点、生态文明村帮扶点、亮化工程点的帮扶工作,定期到以上各点了解情况。积极协助他们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7、做好退休干部的管理工作。我们办退休干部职工不多,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同时,做好每年工资的晋升及春节、重阳节等慰问工作。

8、按照办里的工作安排, 3月份为全办“对外树形象,对内强素质”的学习月,我们负责拟订学习计划方案。我们将根据市里布置的学习计划及内容,并结合办里的实际情况,在做好方案的同时组织好全办的学习,使学习月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9、市领导对外事工作非常重视,拟将市人大旧办公地点作为我办新的办公地址。办公室的搬迁将是我科本年的工作重点,我们一定做好搬迁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如办公室的装修、分配、电脑设备的增加以及办公室用品的购置等。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觉。

10、加强业务学习,做好各项工作。秘书科的工作比较繁杂,涉及的工作很多,因此业务学习非常重要。我们将根据各自的工作情况,组织有关学习。如学习文秘知识、人事规定、档案管理、保密规定,通过学习,提高大家的工作能力及办事效率,更好地为机关服务。

11、加强内外的协调工作,在业务科室遇到困难时,主动为科室进行协调,尽量为他们解决问题。同时,注意了解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处理,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工作。

12、做好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为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根据目前的情况,要增加一些办公设备,我们在20_年底就做好相应的计划报市财政局,确保资金到位。

13、继续严格财务制度,把好我办财务关。认真做好每月的费用核算,出访团组经费预算、落实等,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14、加强对汽车的管理,认真做好汽车的各项管理、维护工作,按时交纳养路费,每月对汽车进行定期检修,确保安全行驶。

15、对科室人员的工作进行重新分工。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和人员变动,拟对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整,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用人所长,齐心协力把工作完成得更好。同时组织人员分批到涉外科学习因公出国审批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详细的工作程序。

16、积极做好服务__年“_会”和民歌节的各项准备及接待工作。

17、完成办里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秘书工作计划(四)

一、对工作岗位的认识

1.服从,一切工作要听从领导的吩咐和安排。

2.领会,要完全理解、遵照领导的意图办事。

3.执行,要坚决地落实贯彻领导意志,强化执行力。

但是服从并不是被动,很多工作可以提前预测、积极主动地开展,及时准确地掌握各方面的工作动态,及时向领导反馈各方面的信息,注重调查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办公室工作还要讲策略,讲工作艺术,认真、科学地搞好领导与领导、同事与同事、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不能扯皮、推委、出现工作空档。

其次,办公室文秘工作相当于集团的小管家,办公室日常的物品采购、发放;各子公司常用物品的登记、备案等都由办公室完成,因此办公室文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热爱本职工作。

二、对未来工作的计划

1.在日常事物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了各类公文的登记、上报、下发等工作,并把原来没有具体整理的文件按类别整理好放入贴好标签的文件夹内。

(2)做好了各类信件的收发工作。

(3)做好低值易耗品的分类整理、出入库、各类帐务的报销工作。

(4)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公章的管理工作。公章使用做好详细登记,严格执行集团公章管理规定,不滥用公章。

(5)做好办公用品的管理工作。做好办公用品领用登记,按需所发,做到不浪费,按时清点,以便能及时补充办公用品,满足大家工作的需要。

(6)做好办公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7)协助办公室主任做好节假日的排班、值班等工作,确保节假期间集团的安全保卫工作。

(8)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在日常事物工作中,我一定遵循精、细、准的原则,精心准备,精细安排,细致工作,干标准活,站标准岗,严格按照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2.在行政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领导服务:及时完成办公室主任、集团各部经理和部门主管交办的各项的工作。要成为领导的助力、助手,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勤跑腿,多汇报,当好参谋助手。

(2)做好各部门服务:加强与各部门之间信息员的联络与沟通,系统的、快速的传递信息,保证信息在公司内部及时准确的传递到位。

(3)做好员工服务:及时的将集团员工的信息向公司领导反馈,做好员工与领导沟通的桥梁。

(4)协助办公室主任完善集团各项规章制度。

(5)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保存好办公室常用文档,做好存档保密工作;要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做好存档工作。

(6)做好文书工作: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文稿,学习各种文字材料的写作,提高自身写作功底。

3.提高个人修养和业务能力方面,我将做到以下三点:

(1)积极参加集团安排的基础性管理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工作技能。

(2)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工作经验和方法,快速提升自身素质。

(3)通过个人自主的学习来提升知识层次。

我深知: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一个人的发展机会是无限的。现在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很快地提升自已的个人能力,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那么我们就这个社会淘汰。当然要提升自己,首先要一个良好的平台,我认为_集团就是我最好的平台,我一定会把握这次机会,使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同步提高,实现自我的最高价值。

秘书工作计划(五)

年末x总和x总与我谈了20_年_体检的发展前景和我的工作任务,感到董事长助理的工作任务会更繁重,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可能预料我们明年的健康体检工作会更加繁忙,对我的要求会更高;需要掌握的知识也更多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工作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注意发挥好五个作用:

一是在科学管理的决策中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积极学习医院管理的新方法和新理论,在董事长领导下做好办公室的全面工作,做好参谋、助手、认真做到全方位的服务。

20_年工作目标:体检工作量在上年基础上增加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增加百分之十以上;做好自身业务素质修养,带好医疗护理队伍,提高体检质量,保持_体检品牌效益,确保全年无重大医疗事故和投诉;

二在董事长领导下做好中心具体管理工作的布置、实施、检查、督导、落实情况,协助董事长调查研究、了解公司管理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实事求是的为中心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供董事长决策。;

三是在掌握全中心工作动态方面,进一步发挥好办公室、医事部、护理部综合管理协调作用;积极深入检区临床和医技科室,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检区临床医技科室提供一流的服务。

四是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进一步发挥好协调作用;在做好检查监督的基础上,为临床医技科室服好务,做好保障工作,协助杨主任做好重大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保障健康体检一线工作顺利进行。

五是在树立_体检中心形象上,发挥好医事部、护理部的管理职能,做好护士的培训和医师业务学习工作。带领医生、护士认真学习体检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并负责落实、督导;工作中自己要努力学习业务,提高自身修养素质,做好榜样带好护理队伍。为中心的长远建设增砖添瓦。

六是做好中心办公室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根据中心发展要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设计并完善中心岗位特点,人员资源结构,合同书的制作,完成公司人力资源的日常招聘工作。

七、做好中心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及落实的修订,对行政后勤的医用耗材、办公用品、网络运行、数据安全管理等及中心总体运行要配合监督管理到位。

八、做好_体检中心向政府主管部门的各项申报、年检、申领各类证照、的材料整理,完成批文手续等事宜。

协会团体标准工作计划范文12

第一条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我校学生自愿组成的,具有一定章程并在学校登记注册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由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统一组织管理,由校团委进行指导,发扬民主 , 加强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条  学生社团是我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发挥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第三条 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与活动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向。各学生社团都必须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范围,并在其间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四条  各学生社团之间一律平等,社团之间的工作关系由学生社团联合会予以协调。

第五条  学生社团的成立与注销,必须到学生社团联合会申请,经校团委同意、登记、注册后,方可开展或停止活动。

第六条 成立的社团从登记之日起每学年初要向学生社团联合会申请注册一次。并做好社团的计划和总结工作。

第七条  学生社团需要更换名称时,须向学生社团联合会申请,经校团委同意,履行登记、注册手续后,方可以新的名称开展活动。

第八条 实行学生社团代表大会制度。日常事务管理由学生社团联合会主持。

第二章 会员

第九条 凡经校团委批准,在社团联合会登记注册的社团,自动成为社团联合会的会员。

第十条 社团联合会的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1)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有监督、讨论和批评本联合会的权利

(3)对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及建议。

(4)其他的应由会员享有的权利

第十一条 社团联合会的会员须履行以下义务:

(1)执行社团联合会的各项决议;

(2)接受社团联合会的监督和管理

(3)参加社团联合会全体会员会议;

(4)维护社团联合会团结、稳定。

(5)其他的应由会员履行的义务

第三章 学生社团代表大会

第十二条 学生社团代表大会每学年召开一次,是最高权利机构。决定**市**中学社团主要年度工作,作出年度工作安排 ,修改章程。大会闭会期间,代表大会的决议由学生社团联合会执行。

第四章 学生社团联合会

第十三条 职责

1. 对各学生社团的申请进行审批,及时向校团委申报。

2. 负责每年度社团的注册工作和社团工作计划、总结等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3. 负责各社团的团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

4. 全面负责每年度社团的考核工作,审议学生社团的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对学生社团进行评比、表彰。

5. 负责协调社团同学校各部门的关系。

6. 负责组织召开社团代表大会。

第十四条 组织机构设置

联合会的组织机构由主席团、秘书处。

第十五条 岗位职责

(一) 主席团

主席: 全面主持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负责召开社联各类会议;领导和监督各协会及主管副主席开展工作,负责审批社团工作计划和重大决策;根据学生社团章程、管理条例及考核条例,向学生社团联合会提出任免学生社团干部。社团联合会主席原则上兼任校学生会副主席职务。

副主席: 协助主席全面开展社团工作,负责对学生社团申请的审批、注册,严格对社团成员进行考核;对各学生社团每学期进行审核、注册、备案;对各级学生社团申报进行大型活动检查评优工作;定期对社团工作、社团干部进行考核,并及时将考核情况向社团主席汇报;统一负责学生社团的各项管理工作以及各类组织、协调工作。

秘书处: 协助主席团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工作计划、总结和重大文件的起草;管理各种社团文件档案;负责各类会议的通知、签到、组织会议等工作;实施对社团干部的培训;收存各级学生社团编印的刊物;协助主席团加强各协会之间的联系,发挥社团联合会与各协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 各学生社团

会长 (团长、部长): 主持协会全面工作,严格把握工作方向,负责协会活动计划的审查和常规活的策划,对协会事务进行宏观调控,理顺工作关系,主持召开会员大会及协会工作会议,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向协会会员传达上级指示和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协会章程,对会员进行监督和考评,代表协会参见学生社团联合会例会,提出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发展计划。

副会长 (副团长、副部长): 协助会长抓好全局工作,负责会员的技能培训,主抓内部日常事务及有关管理工作,会长不在时代行会长职权。

第五章 社团管理

第十六条 学生社团的发起

1.有正式学籍在校生5人以上,成立以后会员的总数一般情况下不得少于10人;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遵守本条例的各项规定的均可申请成立社团组织。

2. 社团的名称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校园文明风尚。学生社团名称应当与其性质相符,准确反映其特征。

3. 学生社团必须有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发展规划。

4. 发展成熟的社团要团支部。

第十七条 学生社团的申请

凡自愿发起成立社团者,需按以下程序向学生社团联合会提出申请:

1.起草本社团的章程,其中包括社团的名称、目的、组织机构、负责人、会员资格、会员权利、义务、活动开展,财务制度等内容,章程应与社团的日常活动保持一致。

2.由该社团发起人学生社团联合会领取《社团申请表》,逐项填写,履行正式审批手续。

3.经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团审查,上报校团委批准后,并予以公告,社团方可正式成立。

学生社团联合会将《社团申请表》一式三份,分送校团委、学生社团联合会、社团自留一份。

4.社团审批时间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对未批准的成立申请,学生社团联合会须提出不予批准的说明意见。

第十八条 注册

1.由社团发起人拟定详细的申请报告,较社团联合会初审,符合条件后再经校团委审批成立。申请报告应包括社团名称、活动内容、范围、参加方式、负责人详细情况等。

2.各学生社团应在每学期开学之后2个星期内到学生社团联合会进行学期注册工作,以利于学生社团联合会更好的掌握各社团的情况。

3.不经审批注册的社团视为非法社团不允许开展任何活动。

4.社团由内部组织建设的高度自设定机构建章立制选定负责人及指导老师组织等组织行为一般自主决定,但应与联合会沟通。

5.社团联合会要对各社团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

第十九条 变更撤换

1.社团改名、更换负责人、转换活动内容或合并,经批准并重新注册备案后方可执行。

2.社团可自愿撤销,但必须到社团联合会登记,取消注册。

第二十条 奖励、责任处理

1. 每学年,学生社团联合会要对组织活动突出,有较好影响的社团、较优秀的社团成员、为社团发展做出贡献的个人予以一定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

2. 对于不按规定注册、活动,不配合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工作,或其他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要通报并责令改正。通报不作改正或情节严重的,取消注册、停止活动。属于个人问题的,追究个人责任。

3.对活动中违法违纪的集体或个人,要报校方有关部门处理。

第六章 社团活动

第二十一条 社团活动制度

1 .每学期初,社团要向社团联合会提交本学期活动计划。

2 .社团有相对独立活动权,如需要场地、器材可向社团联合会申请帮助。

3 .社团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

4 .对于跨校联合活动、有重大影响的活动、预计超过50人的均要经校团委同意方可进行。

5 .社团的每次活动均要有详细记录,学期末应将本学期的活动总结及财务收支情况报社团联合会存档。以上材料将作为社团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社团招新

第二十二条 为使社团永葆活力,为新同学提供展示和锻炼自我的空间,联合会原则上在每学年初统一开展社团招新工作。社团招新工作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社团在开展招新工作之前,应向学生社团联合会提交招新报告,经学生社团联合会批准通过后方可进行。

2 .社团的招新海报或材料应清楚明确,招聘会员应说明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招聘干部、干事应说明拟招聘的具体人数、工作职责,严禁招聘海报或材料含糊不清,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第二十三条 学期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招新的社团,须向学生社团联合会提出申请,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八章 学生社团评优及方法

第二十四条 参评资格

凡在社团联合会注册并通过审核的学生合法社团均有资格参加评优。

第二十五条 评选规则

1.社团具有明确的组织、领导机构及指导人员。有明确的内部人事机构及章程。

2.能够及时参加社团联合会的会议,积极响应学校及组织号召。

3.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4.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及组织各项活动。

5.在校内外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能够提高学校社会影响力。

6.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第二十六条 评选方法及步骤

1.参选社团由相关组织提名或学生社团提出书面申请。

2.被提名和提出书面申请的社团经校社团联合会讨论通过并提交校团委审批.审批通过者便可以参加优秀社团的评选.

3.由校社团联合会、社团代表、学生代表按评选规则给参加评选的社团打分。

4.经校团委、校社团联合会最终评审,评出优秀学生社团。

5.对优秀学生社团给予表彰及奖励。

6.组织优秀社团向其他社团进行经验介绍。

第二十七条 评分标准

1.社团建设情况(章程、执委会等各方面内容)10分

2.社团活动情况(活动次数、参加人数、是否进行活动观摩等内容)20分

3.社团活动影响(同学、与会教师的观感、社会反响等内容)30分

4.社团获得的荣誉(刊登该社团的新闻媒体、获得的评价等内容)20分

5.社团活动展望(对日后社团发展方向、活动计划等方面内容)10分

6.日常工作情况(参加社团联合会会议、社团联合会精神传达等内容)10分

第九章 财务管理

第二十八条 社团联合会经费管理办法

1.社团联合会经费由校团委划拨和通过其他正当渠道积累。

2.社团联合会所有资金由主席团统一调配,收入及支出账目由秘书处登记管理。

3.各部门使用资金,必须提出书面申请,由主席团讨论通过方可支用。

第二十九条 社团经费管理办法

1.社团经费可由各社团自行筹备或申请支持等途径解决。

2 .不得开展以纯盈利为目的的经商活动。

3 .申请经费仅限于举办活动前,由学校团委、社团联合会根据具体情况商定。

4 .社团活动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

5 .对于会费及其他经费的管理,各社团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并制定详尽的财务管理制度。

6.联合会秘书处将不定期对各社团会费使用和财务状况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章程的修改、中止、废除应**市**中学学生社团代表大会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