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

时间:2022-12-13 18:58:11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1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作为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文章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两门专业基础课,但由于计算机的普及,社会需要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维护和网络应用知识。我们根据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和要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教学原则,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把这两门课整合在一起,在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这门课。

一、《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设置

1.《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定位于“信息技术基础”课的深人和提高。在大学一年级,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系统学习了“信息技术基础”课并参加了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系统组成理论知识。

2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教材选择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的知识更新周期非常短,时代特征鲜明,应选择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织上突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能结合具体操作步骤加以讲述、图文并茂的教材。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由教研室组织任课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了课程讲义作为简易教材。在编写时,我们每年组织教师深人社会、了解市场,调查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所具备的核心职业技能,经过分析和总结,制定出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大纲,最后分解出课程学习单元。课程讲义以学习单元为内容目标,精选相关的教材内容;编写时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内容的知识性和新颖性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开发性。

3.《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时分布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为12学时,实训课为40学时,讨论课为20学时,课时比例约为1:4:2。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课,然后完成计算机网络理论课,再集中课时完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实训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训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网络应用》课程实训安排

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训课程后,可完成一些选学的实训内容。

5.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在每次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这个任务进行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相关知识充满了好奇,会想尽一切方法去完成它。例如理论课上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学生会去了解市场,回来后都说收获很大。实训课上,例如硬件组装模块,教学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一纠错重做一复述总结。课堂组织以学生小组为中心,内容教学以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氛围。讨论课上,例如故障检测模块,教学实施的一般过程为:课堂设计一预设故障一分组讨论一尝试修复一纠错重试一分析总结。上课前教师提前预设若干个可控制故障,上课开始时分组讨论每个故障产生的原因,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尝试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为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等方‘面的综合。

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于学习指导,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只是教育教学实施过程的被动受体,而不是自己学习的主体,缺乏个性化,因材施教的效果不够理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环境下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是推进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手段。学院现有实验设备组数少,课时紧张,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教师利用开放的网络环境,可将各种资料(如授课讲义、背景知识、课程信息等)以文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网上,供学生直接网上阅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将延伸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学院建立了网络实训室,为了充分利用实训设备,也为了学生课下实训方便,实训室开放了网络环境,某些实验可以通过web方式登录到实训室服务器进行操作。

7.考核方式改革

本课程考核目标是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废除了期末笔试考试,用形成性考核成绩作为期末总成绩,该形成性考核成绩包括学习过程评价+综合考试。考核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所有实训课的平均成绩、社会调查报告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而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口试。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技能训练

项目式教学是指将专业课程按内容特点分解为若干技能训练单元,每个技能训练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本人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技能训练方法。

一、项目式技能训练的方法

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项目式教学强调以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为重点,将专业技能分解成一系列项目任务,由反复练习到创造性练习,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逐项推进,逐项达标,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体验了成功的艰辛和乐趣,在自评、互评、教师评的多元评价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二、项目式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一)设置技能训练项目任务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能训练项目的设置必须切合工作实际,从企业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专业人才工作岗位要求出发,以计算机调试维修XP中级工水平为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计算机具体故障为实例设计项目。我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技能训练设置为六个主要项目和若干个子项目。主要项目有基本训练项目、电脑组装技能训练项目、电脑维修技能训练项目、外设维修技能训练项目、网络组建技能训练项目、网络维修技能训练项目,并分别制订出相应的训练内容、训练要求、实施方法。

(二)组织项目式技能训练

1.划分小组

以我校07级计算机组装维修班为例,该班共50人,我对该班学生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性格爱好等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将全班分为10个小组,每组5人,推选一名组长。组与组之间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大体均衡。将成绩较好的学生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相搭配,既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又有利于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2.确定项目内容

在项目式教学中,确定项目内容是重要的前提。在电脑组装技能训练中,我将训练内容分为了电脑各部件的连接、整机的组装、硬盘的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驱动程序的安装、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几个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六个主要项目中的各个的具体任务进而实现获得整机安装的操作技能。

3.布置项目任务

确定学生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后,我便向学生详细地讲解具体任务要求,分解步骤,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示范。学生在看的过程中随时可以提问题,我有问必答。比如整机的组装,我先示范各个部件的安装顺序,如:先固定电源、CPU、风扇、主板、硬盘、光驱,然后插内存、显卡、网卡,接着连接电源线、数据线、机箱前置面板线,最后连接鼠标、键盘、显示器等外部设备等。由于学生对项目任务真正理解了,便自然愿意去完成,而不会举手无措,无从下手。

4.组织学生实施

在任务实施中,不能采取“放鸭式”的管理方式。作为技能训练的组织者、实施者,我让每个组长知道怎么让组内的同学协同操作。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学生,我重点给予耐心指导,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学习伙伴”。这样学生便在亲切友好、和谐平等的气氛中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5.进行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之后,便要对训练结果进行评价。我组织全班学生先集中进行讨论、总结、评比。各小组长要依次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发表见解,分析得失,总结成功之处,分析不足的原因,打出评价分。其他小组这时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肯定成绩,挑其不足,加以补充,并给出互评分。最后由我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包括对学生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在整个操作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及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团结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并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最后打出教师评价分。这时应该注意多肯定,多褒奖,少批评,以引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小组自评得分、其他小组互评给分和教师评价分数按3∶3∶4的比例算出小组实得评价分。这种对专业技能训练多元评价化模式克服了过去仅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一元评价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系统集成;项目分类;管理要点;标准化

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在日常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有单一设备的建设项目(譬如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单项设备采购)、也有多种设备的集成、还有系统总体的设计及实施、机房设计与装修、硬件系统的服务与维护等。做为计算机系统服务供应商或系统集成商,对这些项目的管理就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根据我十多年来对数千个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的长期跟踪和分析,总结了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的几个管理经验,简称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3456”,也就是3种分类,4个要点,5大方案,6类报表,下面详细阐述,以供大家参考,也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3种分类

根据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建设的特点,可将项目建设分为: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等三类。仔细甄别这三类项目,有利于针对性的进行项目管理,获得客户的满意度,这种分类的定义分别如下:

1. 计算机硬件设备集成与安装类(以下简称“设备集成与安装类”)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也是大多数购买方习惯采用的一种计算机硬件系统项目建设模式。在此类项目建设中,计算机系统中涉及的设备性能、系统架构等已经由购买方进行了全面的论证并进行了定型或定性选择,设备供应商只需按照购买方的合同要求进行采购、供货和安装即可。

2. 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技术与服务类(以下简称“技术与服务类”)

这类项目是以IT技术与服务为主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建设项目,往往是为了某种特定的技术需求和服务为标的的。采购方针对某种设备的技术存在疑虑、问题或困惑需要提供服务一方的技术支持、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这类项目需要提供方进行方案的科学论证和选择,并提交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

3. 计算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服务类(以下简称“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

这是一种采购方“放权式”的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通常情况下,采购方对自身建设的系统在架构设计、规模分布、性能指标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基于各种原因,采购方需要服务提供方全面负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以及新老系统的融合,进行采购和集成,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并进行工程实施的全面组织和管理。这类项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即将采购的系统集成项目中来,也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类项目需要服务供应商涉猎全面的计算机系统领域,涵盖尽可能多的计算机系统范围,同时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最高的。

三种分类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在项目管理中应该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项目管理措施,其项目管理的要点也各不相同。

二、4个项目管理要点

项目管理涉及多个管理知识领域,在此不想涉及太多项目管理理论的内容,下面主要就服务提供方在项目管理方面,从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经理选择、集成设备管理、客户沟通四个方面的要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1. 项目管理过程要点

“设备集成与安装类”项目管理的要点在于要及时按期到货,交付设备,并尽快组织安装和提供相关的部署图等。

“技术与服务类”项目管理的要点在于实施前要告知客户全面的实施思路和过程,实施中要提醒客户备份相关信息和历史资料,实施后要出具报告并说明解决了相关问题或堵塞了漏洞等。

“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项目管理的要点在于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全面考虑设计方案并组织专家(外部及客户方内部)论证通过;在实施过程中对总体设计思想进行讲解与落实,监督服务提供方(二级服务方或分集成商)按照设计进行实施并验证其实施的准确与正确性;组织整个系统的联调测试,验证总体设计思想;组织工程的验收和后期服务维护。

2. 选派项目经理要点

针对“设备集成与安装类”项目选择项目经理时,人选通常不是什么问题,各承建单位都有很多熟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管理人员,选择对供应设备性能熟悉的人员即可。

针对“技术与服务类”项目选派项目经理时,应该考虑一个能够将技术性问题简单化,思路清晰,善于讲解,思维敏捷的人员来担当项目经理。

“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项目在选派项目经理时一定要考虑到项目经理的技术经验和组织能力,而组织管理能力是首选。最好是具备系统性的项目管理知识、了解用户的行业特点并熟悉服务供应方的组织机构、具备2个以上类似项目管理经验的人员。

3. 集成设备的管理要点

针对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在集成设备的管理中,可分为采购管理、到货管理、安装测试管理、交付管理、集成测试管理等过程要点,在每一个过程中都要得到采购方负责人员的签字确认。特别要注意的是到货管理并不等于交付管理,很多时候供应方项目经理或技术人员误认为设备已经到达用户指定现场,交付自然已经完成,其实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差。交付管理是设备加电测试合格、资料齐全、性能指标满足采购方需要的设备移交,是集成设备管理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对单一设备的验收交付。集成测试指的是多个设备集成在一起的要进行的集成工作,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会做集成测试,而要看项目涉及到得的设备类型及相关性,根据项目的类型进行裁剪。

4. 客户沟通管理要点

针对计算机硬件集成项目这三种分类来讲,客户沟通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总体设计与工程管理类”项目、“技术与服务类”项目、“设备集成与安装类”项目;但这并代表“沟通”在重要性和复杂度低的分类项目管理中不重要,恰恰相反成功的项目管理基于沟通。

在面对客户沟通时,首先一定要分清楚有哪些干系人,哪些人是关键干系人,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关键干系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要仔细判别:哪些关键干系人愿意听取汇报?哪些关键干系人愿意看材料?哪些关键干系人注重技术?哪些关键干系人对项目的实施效果比较关心?了解关键干系人的关注点和喜好,了解清楚客户的组织结构和层级,了解该行业的组织关系“特点”,针对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有效措施。制定沟通计划。

其次要确切的知道服务供应方能够提供的服务和级别,有哪些可用资源?哪些可调配资源?这些资源什么时候可投入到项目中?投入后客户是否满意?了解组织在本项目中的实施策略以及如何去管理关键干系人的期望。

接下来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关键干系人的期望进行梳理和引导,密切关注关键干系人的关注点的变化,在和干系人沟通的过程中适时调整针对关键干系人的沟通措施和计划。在资源和技术、时间、质量、成本、范围等可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满足干系人的期望,并对干系人的期望进行有效管理,以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项目执行过程中适时的对客户沟通进行总结。

根据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总结出了在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性成果物(文档)的模版,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方案,另一类为表格,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三、5大方案

在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中,项目方案对项目的执行和管理至关重要,这些基本的项目方案包括五个:计算机系统集成总体设计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实施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集成测试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培训方案、计算机系统集成维护方案。在这五大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要,可以演变出其他的项目管理方案来,但它们也隶属于这五大方案之中。

这五大方案所包括的内容分别如下:

1. 计算机系统集成总体设计方案的内容

《总体设计方案》的内容包括业务应用需求、现有系统架构、集成后的总体设计、架构、性能、实施安装、测试、验收、维护等的要求内容等。

2. 计算机系统集成实施方案的内容

《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各方职责与组织架构(组织、分工及沟通管理等)、实施环境要求、实施的组织与宣传、实施计划及主要内容(含里程碑)、工作实施、风险列表与风险应对、实施风险紧急应对方案、实施过程报表、实施检查、实施培训方案等。

3. 计算机系统集成集成测试方案的内容

《集成测试方案》的内容包括测试要求、测试目标、测试范围、单项测试内容及报告、测试计划、测试人员安排与组织、集成测试的内容(联通性、性能、指标等)、集成测试的实施、集成测试的结论等。

4. 计算机系统集成培训方案的内容

《培训方案》的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人员要求(教师与学员)、培训的课程安排(时间、地点、环境设备等)、形式及教材准备、课程说明、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查等。

5. 计算机系统集成维护方案的内容

《维护方案》的内容包括运行维护的流程和机制(流程、时间、问题单格式、维护报告内容模板、现场工作流程等)、运行维护的人员安排、运行维护手册、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四、6类表格

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报表看似很多,且格式各异,用户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仔细归纳后可以将其分为六类,它们是:计算机集成设备采购通知单、计算机集成设备到货验货单、计算机集成设备安装记录单、计算机集成设备交付单、计算机集成设备系统集成测试报告单、计算机系统集成设备验收报告单。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分析,若是管理好这六类表单,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六类报表的所有报表一式多份,不足以说明相关工作时可加附表或文档说明,报表可根据项目类型和客户特点进行裁剪。

五、结束语

由于IT技术更新变化发展快,实施人员队伍年轻,计算机硬件系统集成项目执行起来复杂,如何更好高效的执行项目和进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供需双方在考虑的问题。本文单纯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去思考,没有考虑到实施队伍人员的技术培训,组织与管理等细节性问题,总结的“3456”难免会有些偏颇,还请各位专家给予指正并探讨。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实训;技能;计算机教室;虚拟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我们不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娱乐,都离不开计算机。如何让计算机更好、更安全地工作?如何让计算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故障?如何让计算机尽快从故障中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就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能力,出现常见故障时可以及时排除,计算机维护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维护基本技能的课程。

1高校开设计算机维护教育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教育机制的改革,教育理念的转变,高等院校经过近几年的扩展,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的国民教育,现在半数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都有机会接受本科以上的高等教育,而进入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中有95%以上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如何使用计算机,包括文字处理等办公软件的应用、互联网的基本应用、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多媒体应用技术等,只有极少数的准计算机专业才开设“计算机维护”选修课程。[1-2]

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要想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至少要有一台可以正常使用的计算机,甚至是一套正常运行的计算机系统。现代计算机的硬件集成度非常高,出现故障的概率越来越小,计

算机系统中硬件故障只占不到10%;计算机软件是人类智力活动的结果,随着计算机软件的规模和功能越来越大,参与开发的人员越来越多,潜在的错误不可避免,加上一些恶意的计算机病毒程序在网上肆意传播等,在客观上决定了计算机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果计算机使用人员的安全防范知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使用习惯不合理,会使得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概率更高。

计算机已经是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虽然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开设了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与维修等相关课程,培养了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依然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维护需求,计算机普及率的稳步上升也带来计算机维护工作量的迅速上升,而且每次出现故障都找专业维护人员,不仅费时、费力、费钱,也不能及时解决故障。

高等院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地指导,他们很容易学会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包括计算机维护教育,我们以全校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在我校开设了“计算机维护”课程,讲授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

2高校“计算机维护”课程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

作者简介:李思伟(1967-),男,江苏南京人,系统分析师,本科,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和软件系统分析。

相结合的课程,课时少,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培养出全能的计算机维护的专业人才,我们只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具体如下:

能够正确的识别计算机的硬件,掌握硬件的技术参数,以及各硬件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影响,要求达到板卡级就可以,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合理的配置硬件。

能够对BIOS进行基本的设置、对硬盘分区和格式化,能够独立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能够对安装好软件的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性能优化和安全优化。

能够使用常用的计算机维护工具,能够熟练的备份和恢复计算机系统。

能够进行局域网的简单维护,包括组建局域网、局域网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接入互联网等,会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寻找未知故障的解决方法。

3高校“计算机维护”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知识和计算机维护的3个层次。

3个方面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

(1) 硬件部分主要讲授硬件的基本组成部件,各功能部件的主要功能和性能参数指标,各功能部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对计算机系统总体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用途的计算机系统案例讲解彼此之间的关系。

(2) 软件部分首先讲授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软件之间的依存关系,软件的安装、主要作用、使用方法。

(3) 网络部分讲授局域网、互联网的基本概念,组建局域网、接入互联网的常用方法,局域网文件和打印机共享等常用的网络服务,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寻找未知故障的解决方法。

计算机维护的3个层次包括可用、好用和快速恢复。

(1) 可用是指会合理地选购硬件、安装软件、接入网络,让计算机可以用起来。

(2) 好用是指通过优化配置使计算机运行的更快,正确配置安全软件和安全策略使计算机系统运行得更安全。

(3) 快速恢复是指系统出现故障不能正常工作时,通过系统还原、镜像备份恢复的方法,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计算机维护的课程全部在计算机教室授课,采用一人一机,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操作部分的内容都让学生和教师在VMware虚拟机上同步操作,不能及时跟上的同学可以根据配套的教学录像进行操作,教师也会及时的给予指导。

4高校“计算机维护”课程的教材

当前“计算机维护”课程教材内容滞后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等层出不穷;其二是教材的编写、出版、征订、使用的周期过长。

起初我们在选择教材时,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在备课时再增加新内容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在教学中,为了能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地更换教材,同一本教材的更新达不到要求,就更换不同的教材。但随之带来新的问题是:不同的教材编写时侧重点不同、内容的顺序不同,备课的工作量大,内容容易混淆,而且即使是最新出版的、内容最前沿的教材与当前流行的计算机技术之间仍然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差。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决定自行编写教学讲义,参考以前使用过的计算机维护教材,确定计算机维护课程的基本框架,原理部分参照计算机维护、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教材编写,硬件选配案例、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常用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的使用等结合当前流行的技术编写,编写的讲义尽量详细,原理部分基本达到计算机维护教材的水平,硬件选配案例选择当前流行的硬件搭配,按照不同的应用需求组成不同的方案,同时,详细比较不同的方案所能达到的计算机性能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编写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常用计算机维护工具软件的使用等操作部分,强调图文并茂,在主要的操作部分还配有清晰直观的教学录像。为了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编写教学讲义以学期为周期进行更新,编写好的教学讲义放在教学Web服务器上,供学生自行阅读,便于学生预习。

笔者在学校负责计算机教室的维护工作,兼管办公计算机及网络的维护工作,有时指导学生维护他们的计算机,有丰富的计算机维护工作经验,编写的教学讲义实用、贴近实际生活、紧跟计算机技术的流行趋势,在教学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学生也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技能,深受学生的喜爱,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计算机维护”课程的教学、实训环境的

建设

“计算机维护”课程有其特殊性,对教学和实训环境的要求高,实训操作还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好的环境可以使教学和实训事半功倍,不合理的环境不仅达不到教学和实训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增加计算机教室的维护工作量。我们在长期的计算机教室维护工作中和计算机维护教学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要建立一个固定的硬环境,我校计算机教室采用海光硬盘保护卡,配置为每次开机后自动恢复系统,这样做可以保证前一个使用者的任何操作不会对后一个使用者产生任何影响,只要重新开机,计算机系统的状态都是相同的。我校为计算机教室配置了投影仪、无线扩音系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教师展示图文并茂的教案,也可以播放教学录像,无线扩音系统可以保证教师在教室任何地方讲话都很清晰。

其次建立了一个软环境,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方便了师生互动,在实训操作时,在教师机上就可以看到所有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发现问题可以及时地给予指导,也可以把指导的情况及时地投影到大屏幕上,甚至可以广播到每一个学生机的显示器上,清晰高效;计算机教室在每台计算机上安装了VMware虚拟机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模拟真实的计算机,在这个模拟的计算机上,可以像操作真实的计算机一样进行BIOS设置、硬盘分区与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试用各种软件等大部分“计算机维护”课程的实训操作,而且在虚拟计算机上的操作不会影响到真实的计算机系统,我们还利用屏幕录像机软件结合VMware虚拟机软件制作了实训操作的屏幕录像,清晰直观,VMware虚拟机软件的合理运用给“计算机维护”的实训操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

另外计算机教室还配置了网络服务器,存放了教学讲义、实训操作的屏幕录像等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调用。

6高校开设“计算机维护”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由于课程是公共选修课,全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修,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和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计算机维护技能参次不齐、水平不一,有的已经具备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而本课程主要讲授的就是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学生选修这门课就浪费了学习时间和教学资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发了一个测试软件放在教学Web服务器上,测试内容类似于本课程结束的考核内容,让学生选修本课程前自行进行测试,对已经具备计算机维护基本技能的学生建议他们不要选修本课程,而不具备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的学生经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后,都能掌握计算机维护的基本技能。

其次,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硬件、软件产品更新速度快、周期短,加上网上计算机病毒的侵袭,新的故障类型层出不穷,给计算机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计算机维护工作需要一定理论水平作为基础,更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各方面的内容。高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具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参与计算机维护工作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有所欠缺,缺乏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实践经验。为了解决这一情况,保证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教师的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实践:(1)我们要求教师参与学校各部门的办公、教学等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2)鼓励教师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维护服务,提高自身实践能力;(3)定期组织教师相互交流计算机维护工作经验。通过努力,我们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第三,高校计算机维护教育不属于《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计算机维护是计算机正常工作的基础,是其它计算机应用的前提。希望接受计算机维护教育的需求大,而作为公共选修课,“计算机维护”的受众面小、课时少、任务重。一方面我们将继续努力,为高校计算机维护教育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希望有关部门将计算机维护教育加入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在高校推广计算机维护教育。

7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在高校开展计

算机维护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指出“计算机维护”教学中需要学习的3个方面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维护工作中需要达到的3个层次及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打造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对教学中学生基础、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有关部门将“计算机维护”列为高校的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在高校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8)[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永红. 高校应加强计算机基本维护教育[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4):54-55.

[3] 马星光,刘仁权,李书珍,等. 运用虚拟化技术构建开放式计算机实验环境[J]. 计算机教育,2009(10):172-174.

The Research of Teaching on Computer Maintenance in Universities

LI Si-wei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211171, China)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内容;使用;管理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推广,各类高校也着手建立了计算机实训室。高校的计算机实训室多为Windows系统的网络型机房,CPU也在逐渐由单核转变成了双核和多核,计算机的数量及使用的频率在逐渐地增多,对于机房的维护与管理手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维护机房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效保障。

1 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内容

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内容还是相对复杂多样化的,针对不同系部的教学内容都要做适当的调整,会有不同的应用软件和设备保障,需要有设备的检修和用电安全保障。计算机实训室还会涉及到网络的联接和机房内外的环境设置等等,这些都属于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范畴,所以,相关的计算机实训室管理者必须要对各个部分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说,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既是学院的教学组成又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硬件保证,它是校园网络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计算机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2.1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

计算机实训室是各类计算机设备的应用环境,所以,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是十分关键的。其环境建设要包括了温度、湿度、电源、防尘、防盗、防静电等等。在温湿度的控制上,一般在15摄氏度到35摄氏度是最佳的状态,温度过高会影响机器散热,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元器件击穿损坏。空气如果潮湿,很可能会导致插接件和设备金属部件的锈蚀,严重时会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空气如果过于干燥,又会引起静电效应,威胁到整个通信系统的设备安全。为了保证计算机实训室的温湿度处于标准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实训室的实际情况在其中配置抽湿机和加湿器,将机房内的湿度保持在40~60%的状态当中。

2.2教学人员缺乏专业意识

实训室内硬件设备的主要操作人员其实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但是,大部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维护意识,管理人员如果没能同教学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会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所以,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相关院校必须要重视对实训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可以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来掌握新的技术,实现科学的管理。

3 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问题

3.1使用不够规范

计算机实训室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比如说很多教师随意调换课时和教室,这就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时候由于排课人员对实训室缺乏了解就会造成实训室超出容量,机器数不够使用等状况。

3.2缺乏维护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会存在只教书不管理的现象,因此,对于设备和软件的了解和关注远远不够,对于实训室内管理人员设置的记录本视而不见,部分学生会在实训室内吃东西,在破坏了实训室环境的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实训室内设备的污染和损坏。在这种缺乏监督和管理的状况之下,实训室的配件设施很可能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耗,如果学生携带了带有病毒的优盘等设备进入到实训室并且运用实训室内的计算机设备,将会对多台机器总称感染,影响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3.3设备超过年限

据我院的调查显示,已经有60%的实训室设备老化陈旧,更新的周期过于冗长,这会导致很多问题。一方面,设备的超时使用会导致故障率极具升高。另一方面,软件的发展,会不断地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市场又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换代,很多古老的计算机设备已经无法购买适配的配件,所以,很多院校都应该及时更新实训室内的硬件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计算机教学的正常运行。

4 计算机实训室的科学管理办法

4.1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实施

在计算机实训室当中,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地设置一些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机房的管理更加地规范化,一方面,保证机房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规章制度的设置要涵盖各类角色的职责,包括管理人员、上机教师、上课学生等。在实训室内设置各类记录本,及时发现并记录问题,便于管理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4.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师意识

任课教师在上机时必须要明确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对新生做好上机前准备教育。开关机的问题,键盘、耳机的摆放,凳子桌面的卫生等等。任课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责任心,及时纠正学会们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在上课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们做好榜样作用,进而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4.3合理使用设备,科学安排维护

计算机实训室的设备使用都相对频繁,如果有软件安装和升级等项目必须要及时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也要时刻关注每一台计算机的硬件还原卡以及软件还原程序,经常清理硬盘,给每一台计算机做好定期更新和杀毒处理,计算机之间应该设置互联连接,通过服务器,进入校园网。我们还可以在机房的计算机设备中安装一些网维大师、还原精灵等软件来保护好硬盘,以便更加轻松地维护计算机设备。

5 结束语

在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这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素养,也需要相关的任课教师以及院校学生来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本篇论文我们分析探讨了计算机实训室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工作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韩勇.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0):787.

[2]郭焱奎.浅析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J].群文天地,2012,(12):255.

[3]陈泉.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探讨.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13(12):161

[4]徐秀军.计算机实训室应采用中心化管理[期刊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4)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 计算机维护 实训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172-02

随着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信息化计算机实验管理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专业方向人才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相近的课程,该课程既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往往是相互结合的。为了让教师在讲授该课程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设好功能完备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目前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如规模较小,教学设备陈旧;设备维修资金短缺;实验课时不足,缺乏灵活性。在此情形下,应建设一个设备齐全、新旧硬件搭配合理、教学灵活、区域划分清晰,并按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的实训室,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建设。

一、按教学内容构建多个实验模块区的建设方案

(一)设备介绍区。在进行计算机硬件安装之前,一般要求学生先熟悉计算机的各种主要的配件,包括CPU、内存、主板,硬盘,显卡,声卡,光驱,网卡等,熟悉计算机整体结构与软硬件结合方式,了解计算机主要部件及相关配件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运行参数。充分利用淘汰的旧设备与新的硬件设备进行展示,对硬件的发展史进行详细的介绍,将淘汰的设备利用起来,既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硬件更新的历程,又能让学生了解各阶段硬件接口发生的变化。设备介绍区可将这些配件分别按类别、更新的时期进行分类,并用玻璃展示柜存放起来进行展示,做好更新时的年份记录及标明好各时期配件的主要接口特点。

(二)硬件拆装区。件拆装实验区专门为学生提供计算机、扫描仪及打印机的组装与拆卸,学生在操作前,必须让学生先掌握计算机配件及外部设备的拆装方法,避免学生在计算机的拆装过程中损坏相关的计算机配件。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组装实验后,要求学生使用组装后的计算机进行相关的软件操作,虽然在理论上这样的教学方法不错,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多种硬件原因会导致软件安装实验难以完成,因此,建立硬件拆装实验区,只提供计算机硬件与其他外部设备的组建与拆解之用,将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由于计算机的更新较快,各种型号的计算机虽然在组装方面大致相同,但也有局部性的差异。建议硬件拆装实验区选用多套不同品牌的计算机供学生练习拆装。拆装实验中可以先采用淘汰的计算机,即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造成硬件损坏,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这将会降低学生拆装新设备时的损坏率。

(三)软件与硬件调试区。软件调试实验区首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BIOS的基本设置,CMOS的参数设置。其次对计算机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及多操作系统的安装,熟悉掌握驱动程序及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维护,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优化,掌握对注册表的备份方法,并采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备份,掌握计算机IP地址的设置,构建小型局域网等实验内容。因此,软件调试实验区需要提供多套相关的操作系统安装盘和常用工具软件等。

硬件调试实验区主要是培养学生排除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故障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已经将计算机故障的现象、种类、检测及排除方法传授给了学生,而在硬件调试区,则是通过人为制造计算机故障现象, 让学生查找出故障原因,最后排除故障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让教师将没有故障的计算机设置出故障现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故障现象,再让其他的同学来排除。同学之间互相设置故障,互相来排除,共同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笔记本计算机维护区。笔记本计算机是台式计算机的微缩与延伸,也是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的一种需求。与台式计算机相比,它们是完全便携的,而且消耗的电能和产生的噪音都比较少,因此成为目前发展的主流趋势,但笔记本计算机的维护与维修已成为众多用户关心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也是针对台式计算机进行组装的实践教学,对笔记本计算机的维护教学相对较少。从工作原理上分析,笔记本计算机与台式机基本上相差无几,但两者的内部结构存在相当大的差别,由于笔记本计算机体积相对较小,所以很多设备是集成在主板上的,硬件故障相对来说要比台式机少。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地对笔记本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拆卸,熟悉内部结构,才能更好地了解笔记本计算机的性能和特点,面对出现的故障,才不会束手无策。

二、创建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

虚拟的教学实验室一般适用于仿真的实验教学,而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来说,虚拟的教学平台可以解决很多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教学硬件设施数量缺乏,设备损坏严重等问题。笔者建议创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平台,即通过虚拟教学平台的练习,结合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操作与调试,可以让学生在较好的计算机上进行虚拟环境下组装课程的实验,而不是真正对所使用的计算机硬件进行操作。虚拟教学实验中,可以实现对计算机CMOS的设置、硬盘的分区、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达到实验练习的目的,又能让学生在对真正的设备操作前进行了很好的预习,降低的设备的损坏率。因此,创建虚拟的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丰富了实验教学手段,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三、实现组装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计算机组装实验中,有的实验操作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按照学院教学部门安排的课时,在规定的课时内是难以完成的。计算机组装是一门具有实用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需要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组装实验室,因此,针对计算机组装课程的特殊性,应该将组装实验实行开放式使用管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灵活顺利地完成实验内容。按照不同的班级,分成不同的批次,依次有序地在组装实验室按质按量地完成实验。计算机组装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不仅从实验管理上实行了改革,从人员配备上也要实行一定的管理。开放式管理并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实验,而是必须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备多名实验指导教师轮班负责实验指导。实验室的开放管理,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过硬技术。

四、开展对内服务

技术源于经验,经验来源于积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虽然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完成实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故障的出现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原因造成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才能顺利排除。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教学计划内完成实验内容外,建议由技术较好的学生组建一支校园计算机维护团队,配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由实验教师指导,为全院教师和学生排除计算机出现的故障,解决师生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学院很多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善于维护,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几率也较高。学生在这支队伍中,由高年级的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在维护的过程中慢慢就能教会低年级的学生。学生不仅能热心地服务到学院的师生,还能学到计算机维护技术,何乐而不为呢?

五、引入校企合作机制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都采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计算机组装课程的教学很有实用性。学校可以与计算机相关的电脑公司合作,引进目前市场上最新的计算机产品及配件进入实训室,或定期请企业的销售人员来实训室为学生作最新硬件的介绍,让学生熟悉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产品特点,这样就解决了实训室办学设备陈旧的问题。通过对计算机配件的了解,让学生熟悉计算机机型的配置,能根据计算机的用途配置出兼容效果好的计算机机型,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配置以最合理的价格优惠给学生,为企业增加一定的创收。总而言之,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既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又能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同时还可进一步改善实训基地的师资、办学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室必须结合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建设。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室建设为例,实训室建设是学院骨干院校建设的一部分,在基于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的条件下,采用新旧设备的合理使用,教学内容模块化建设,虚拟与现实的教学相互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引入校企合作机制,真正实现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教―学―用”的建设模式。与此同时,开放实训室的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可以适时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桑桂军.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实验室建设之我见[J].高教前沿,2009(12)

[2]沈高峰.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建设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王帆,刘帅.加强计算机实验室设备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高校科技,2012(31)

[4]董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电脑,2011(3)

[5]顾明.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教育创新,2011(8)

[6]候亚合.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多元化建设推动高职教育健康发展[J].中国科技纵横,2009(1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201204LX565)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实验室管理;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36-02

[Abstract]With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eaching-aid, which is the manager of audio-visual teaching facilities. A scientific and ordered management mode achieves improvement of service level for teaching and work efficiency of manager. Management mode, training mode, facilities maintenance and communicate are performed on laboratory management mode.

[Key words]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Laboratory managementManagement Mode

一、引 言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已成为几乎所有授课的辅助教学工具。特别是在外国语类高校,语音教学的规模更大。因此,多媒体教室的大规模建立,对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管理模式和人员的专业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任何管理模式都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实验室行为约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开展教师设备使用培训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设备提供的功能,并且减少错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定期的设备维修和维护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的保障;教师的授课需求是我们工作方向的依据,因此建立广泛的交流平台,有利于我们的教辅工作朝着良性的循环发展。本文针对以上的工作重点建立了一套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总结修正,达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教辅部门,是为教学服务的。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一方面具备快速分析问题、排除故障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极强的责任感维护实验室设备。“教室责任制”和“教师对管理员评价”机制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服务水平。

实验室的计算机、投影机和音响设备都是非常昂贵的精密仪器,承载着全校所有学院的授课、考试和课外活动等任务,使用的人员复杂,因此建立一系列设备使用规章制度,能够有效地规范使用者的行为,为设备建立良好的环境,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目前,天津外国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已建立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器材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学生实验守则》。

由于计算机等设备的版本更新较快,带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要不断更新。应建立实验室管理员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技术交流讨论,安排管理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进修与培训。这是提高管理员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

三、拓展设备使用培训模式

为了使实验室设备更好的辅助教学,定期对教师开展实验室设备使用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培训,不仅可以使教师学会使用设备、方便授课,更重要的是培训教师按照正确的步骤操作设备,减少机器的损坏几率。再有,培训内容还应包括常见的故障及解决办法,指导教师在遇到问题时,避免错误的操作。另外,培训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多渠道的。在每学期前的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增添电子版、视频教程,能够给教师提供直观的、方便的培训模式。

四、实验室的管理

1.硬件的维护与调试

实验室设备硬件的稳定运转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应建立每天对设备,特别是可调试的硬件进行巡检,例如多媒体设备的话筒、调音台和功放,每天面对数十人的使用,很容易造成音响等信号的异常。在实验室放置“设备巡检记录簿”,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对于语音室、机房等较多设备终端的实验室,也要定期检查每个终端设备。特别是易损、易丢的耳麦、鼠标、键盘要“每天巡检,定期调试,及时修理”。

2.软件的维护与更新

实验室所维护的软件一方面指系统安装与病毒防护,另一方面指教学应用软件的安装。这就要求计算机管理员要自备软件库,并且及时更新版本。由于教师在课程授课方式的独特性,对所需软件环境存在差异。考虑到计算机的运转速度,除了办公软件之外通常不把所有专业软件安装到所有计算机里。中心建立了在每学期前申请软件机制,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为了有效的防止病毒攻击,我们为每台计算机安装还原卡,为每台教师机留出部分磁盘空间保存电子教案。每一名管理员要自备“硬盘维护工具盘”,每学期初,为每台计算机做系统备份(这里通常用Ghost工具将系统被分为*.gho文件)分别存放在硬盘和光盘里。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迅速恢复为原系统,方便、高效。另外,可为性能高的计算机配备双系统,这样双管齐下,为软件增加一层保障。

3.设备档案管理

现代教育技术中所管理的设备从大型服务器到小型鼠标,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中心已建立按实验室划分的设备清单,为每个部件建立品牌、型号、价格,购入时间等档案。并制定设备借入借出清单,做到全中心人员对资产心中有数。

4.其它方面

除了以上的内部管理,还要协调其它部门共同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防范工作。很多紧密地机器设备对环境要求苛刻,特别是投影机、交换机、服务器等常开设备要尽量保持阴暗、通风、干燥的环境。

五、重视与教师的沟通

现代教育技术中实验室管理工作最根本的还是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教学做好服务。那么,教学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依据。为了充分了解教师授课需求,应该建立多样化、多渠道的交流平台。目前,已为每个实验室配备“设备使用情况簿”、建立网上设备报修平台和意见箱,将设备运转情况及时反馈给工作人员。另外,每年一次在全校教师范围里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设备熟悉情况,培训意见,设备资源的利用需求和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工作评价等等。经过实践,这些交流平台的建立,对设备使用人员和实验室管理员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作用。使我们的教学服务工作沿着良性的循环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内涵丰富的工作。无论从整体的工作模式,还是到微观的工程技术领域,都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通过科技信息化手段,把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专业技术运用到工作中来,建设出一支现代化的、朝气蓬勃的教辅队伍。

参考文献

1 查志琴.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张 洁.试谈高效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呼伦贝尔学院学报[J],2008.16(4):114~116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8

1 课程概述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集企业网络组建与企业网络维护于一体的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1.2 课程定位 开设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组建与维护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前修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础等,后续课程有网络安全与管理、项目实践等。

1.3 课程设计思路

1.3.1 基本理念。本课程在设计时注重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综合素质,力求将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框架设计、内容标准确定及课程实施有效地结合起来。

企业网络的组建和维护能力是网络系统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根据企业网络组建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选择和安排工作任务,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过程,实施工作场景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的设计具有弹性、延伸性。工作任务以递进方式开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的能力,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灵活采取演示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从方法上保证“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观察、记录、讨论、完成任务、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法完成学习,使得学生完成每一项任务都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效发挥自我潜能,树立良好的学习作风。

1.3.2 课程的设计原则。①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a课程内容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制定,侧重问题解决和故障排查,更加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模型。b培养的学员技术方向不仅能维护企业网络系统,还能维护企业信息系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趋势。②以突出实用,以解决实际岗位问题为核心的原则。a通过解决多个企业实际岗位问题,获取一定的企业网络工作经验。b课程每一章节前都明确提供网络问题列表,便于验证学习效果及总结。③符合网络行业工作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原则。a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沟通表达能力为职业素质核心。b训练主线:理论讲解、实验练习、解决问题、学习讨论、综合项目、实践活动。④构建科学完善的职业素质训练体系的原则。a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课和活动课,用于提升学员的职业素质。b侧重于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信心。c侧重于营造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来训练职业素质,完成学员实际工作经验在学习中得到积累。

1.3.3 课程设置依据。根据网络系统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行业标准及企业用人需求制定课程标准。本专业培养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的能力,特开设本门课程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

2 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组建与维护中小型企业网络的能力。

2.2 具体目标

2.2.1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对企业的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维护。能够进行VLAN、中继、VTP、STP的配置,实现不同VLAN的主机互通;能够进行三层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现不同VLAN或网段的主机互通;能够进行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实现不同网段的主机互通;能够进行ACL的配置,实现网络中数据的流量控制;能够进行NAT的配置,实现网络中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能够进行企业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能力。

2.2.2 知识目标。掌握交换机、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虚拟局域网与中继的作用。掌握VTP、STP、RIP、OSPF协议的原理与适应的场合。掌握ACL与NAT的原理与适应的场合。

2.2.3 素质目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团结协助的能力。文档编写与表达能力。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方案的设计。

3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 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3.1.1 学时安排。总学时:80学时。理论课学时:24学时。实训课学时:56学时。

3.1.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VLAN、中继、VTP、STP的工作原理与配置。RIP、OSPF协议的配置。ACL、NAT的配置。

难点:STP的工作原理。扩展ACL的配置。

3.1.3 学时分配考虑。本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的能力,重点放在VLAN、VTP、STP、RIP、OSPF、ACL等网络协议的配置。

3.2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式,将本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按企业网络组建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完成每个任务,即掌握相关的技能,知识和素质目标。

3.3 课程教学内容

4 实施建议

4.1 教学组织建议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根据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内容。

组合教学方式:①先学习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操作技能与知识。②在三层交换机、静态路由、VLAN、VTP、STP、RIP、OSPF等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用到①所学的技能与知识。③在ACL、NAT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用到①②所学的技能与知识。④在综合项目的完成过程中,用到①②③所学的技能与知识。

4.2 教学评价建议

4.2.1 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操作考试:占期末成绩的50%;理论考试:占期末成绩的50%。

4.2.2 教学过程评价。①课堂考勤:占总成绩的10%②回答问题:占总成绩的10%。③学习态度:占总成绩的10%。

4.2.3 集中实训评价。将学生分组,完成综合项目,提交企业网络组网方案和配置实验报告,并答辩。综合项目占总成绩的8%。

4.2.4 课程成绩形成方式。①教学过程评价占总成绩的30%。②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40%。③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30%。

4.3 教材选用

《组建与维护企业网络》,北大青鸟Aptech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编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企业网络高级技术》,北大青鸟Aptech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编写,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4.4 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主讲教师:具备计算机本科以上学历,具备熟练的CISCO网络设备操作技能。

教学团队:在校内,要具备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一名,担任教学指导教师;在校内,具备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一名,担任实训指导教师。

4.5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前期教学环境:教师和每名学生计算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装有CISCO设备模拟软件小凡;教师机和学生机均装有苏亚星类的电子教室教学软件;投影仪一台。

综合项目教学环境:按4-6人将学生分组,每组有Cisco2800路由器二台,Cisco2950交换机四台,计算机4-6台。

4.6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企业调研及用人需求,选取北大青鸟的相关内容和课件、相关案例进行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实训室的网络设备,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完成综合项目。

4.7 其它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职业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332.4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08-0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的主板、CPU、内存、显卡、外设、机箱、电源等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分类、性能指标及其选购、组装、维护保养,以及BIOS设置、系统性能优化、常见故障分析及其诊断方法.常用软件的使用等是一门实用性较强、内容丰富、知识更新较快,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但长期以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很难适应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一、计算组装与维护现存在的问题是

1、教材内容落后。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有新的突破,新的技术和产品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学生整天学的就是课本内的一些很老很旧东西,而且所用的课本都是好几年前的书,好多硬件都已被淘汰,学生还处在无知的情况。老师在上课时会提到一些的课外的新知识,学生什么都不知道,学生对课外知识知道的较少,所以说我们的教课书和教学方式都要进一下改进。

2、实训实施较差。

计算组装与维护这门课主要的目的就让学生能在实践中学到最基础的知识。在做实训时,老师把整个过程讲解完以后,然后分组练习,因为学校条件有限,只有学七、八个学生一台机器,有的学生一节课也没有论到。经过多年的实验大部分机器已不能适用于教学实验需求,由于机器设备较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不懂得珍惜,因而造成部分设备损坏严重,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机器设备旧以至于不想动手操作。相对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强,这样的硬件实验室就不能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

3、考核方法单一。

技能考核就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而现在我们的考核就是学期结束后,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试卷,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只会想看书怎么写上老师才给分,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学生只是在准备要考试前才去啃书,而在考核实验也有的学生在考试时看偷看别人怎么操作,然后自己也照搬来操作,虽然结果是对的,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操作步骤的意思,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陛,使得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要进行改革

1、实物教学法。

计算组装和维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首先老师要讲解计算机硬的设备的主要是:主板、CPU、内存、显卡、外设、机箱、电源等。然后对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分类、性能指标及其选购、组装、维护保养介绍一下。通过实物展示台,将各种参数设定及硬件安装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去组装一台机器,并且机器能够运行才能算达标。因此使课堂内容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2、运用多媒体教学。

运用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多媒体教学它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许多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投影、视频、录像机、VCD等多媒体设备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

3、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拆、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组装过程中机器出现的故障。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能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有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每天学的知识只局限于课本,对课外的知识知道的较少,也很少有学生通过网络和其它途径去了解。因此,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及扩大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去科技市场参观考察。让学生去市场做调查.以3000元价格去组装一台办公电脑,让他们进行市场配件调查、计算机各部件行情调,行情预测,人才需求调查等。

5、考试模式改革。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内的计算机实训室不但担负着全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任务,还承担着计算机专业对外培训、等级考试、行业资格认证等重任,因此,如何解决高职院校内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其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创新校内实训室管理模式,提升实训室管理水平,提高实训室运行效率,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校内实训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校内实训室管理基本借鉴了本科院校的2级或3级实验室管理模式。大部分实训室的服务课程较为单一,服务面狭窄。再者各个实训室的规模较小,人员配置也相对较少,导致各实训室内部难以形成团队,也不利于对外的联系与交流,使得实训室的场地设备利用效益较为低下,并未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发挥充分的作用。

(一)实训室负荷有增无减

计算机实训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因而具有使用量大、使用频率高、教学设备损坏率高的特征。为了保证日常教学的需要,整个机房系统始终处于高负荷或超负荷的运行状态,必然引发计算机运行稳定性差、故障发生率高等问题,再加上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经常发生误删系统文件或软件的不当操作,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二)实训室师资队伍不稳定,工作能动性差

部分高职院校在对实训室专业教师一直是重使用,轻培养的状态,该类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往处于次要的“教辅”地位,造成实训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往往是留不住或不愿来,实训老师在工作中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考虑到教师的学历层次、教龄层次,既需要复合型人才,有需要对计算机维护与管理方面的技术人员,以提高实训室教师队伍水平,更好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

(三)实训经费投入不足,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随着各大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与扩招,新专业不断增加,而计算机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并未及时更上,使得实验教学条件难以适应所涉及专业教学的需求。实训教学本身就是依赖于教学设,经费投入不足更是让计算机实训室的教学在面对全院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时捉襟见肘。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科学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合理规划计算机实训室的功能

计算机实训室作为教学改革的支撑与重要的辅教学策略,满足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的要求为实训室管理安排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在在每学期开学前,根据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对计算机实训室做出合理的规划,既要考虑到各个课程所需实训环境和课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课程的开设时段,均衡分配各机房的实训时数。

(二)计算机实训室设备的综合管理与维护

计算机设施与设备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房管理人员日常的维护与保养,每学期开学前对操作系统与各类应用软件开展安装测试或调试、杀毒、系统传送;经常查杀病毒、清理教师与学生电脑中的垃圾文件;定期清理磁盘碎片,防止垃圾积累过多而影响到运行效率;定期除尘;为防止网络病毒感染,告诫学生一律不准将外来磁盘带进机房,一经发现,没收磁盘;告知学生不得随意删除计算机上的文件。机房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与严谨的工作态度,还须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处理故障的能力,掌握实训室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有可能发生的故障,如此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管理员必须不断“充电”,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做好实训室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实训室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安全,威胁到软件系统的安全隐患为网络病毒、木马等攻击,管理员除了为计算机配置各类防护软件外,还需要设置好操作系统的管理权限,另外,由于实训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联网的情况很多,必须要求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做好实训室的防盗工作,管理人员除了锁好门窗外,实训室计算机主机箱与其他重要设备的机柜也应上好锁,由专人进行保管,有条件者可安装监控设备。

(四)建立新式实训室管理体制与办法

创新实训室管理理念,首先就要从调动实训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出发,建立统一、系统的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计算机实训室规章制度,明确计算机实训室里技术人员,实训教师,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确保实训室的设备维护在发生问题后能得到及时地解决,根据计算机实训室的特点,对每个实训室的工作进行划分,制定符合实际而公平的量化考核体系,量化考核内容包含计算机系统更新与实训技术的革新、实训室的排课与教学、计算机配件管理、机房系统的维护等。管理理念应着眼于调动计算机实训室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各施所长,努力提升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效率。[1]

总而言之,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琐碎而系统的工作,实训室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维修与维护技术外,还应有严谨而认真的工作态度,可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实训室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周静明.试议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6):116-117.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11

关键词:中职教育;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34-00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安装、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故障的维修方法。我上学期从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下面谈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特点

1.1课程内容多,知识涉及面广

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组成部件介绍、计算机硬件组装、硬件评测、系统设置、硬盘规划、软件安装、计算机日常维护等方面的内容。知识面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的内容量大,可扩充性强。

1.2课程知识更新周期短

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只有定期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了解新技术和产品的需要。

1.3课程侧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软件安装和掌握计算机日常维护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因此在夯实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学要侧重实践环节

2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知识更新非常快,另外,教材的编写出版再到征订的周期又很长,很多这方面的教材内容滞后严重,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比较前沿和实用的教材,另外就是自行编写校本教材。以计算机软硬件发展技术为依据,保证教材内容与时代同步,注重教材的知识性与新颖性,注重实践环节的科学性,编写出更适合于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组织形式上,基本理论知识教学可以采用集中式课堂教学,其他在实验室现场教学,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学媒介上,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粉笔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互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播放一些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讲授、观摩、实践、讨论”一体化的方法,实践环节也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了解市场、认识市场,为他们今后选购和维护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实践环节的设计

实训环节是本课程的重要的一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动手综合能力。学生可在基本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集中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结合自编的校本教材具体可以安排几个单项实践环节:拆卸机箱;硬件组装连接;BIOS系统设置;硬盘的分区及格式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安装;系统的优化、备份和还原;常见故障判断;硬件检测与性能测试;日常维护等,为了合理而安全地使用学校的实验室设备,教师可以采用先通过视频课件进行图、文、声、像并茂的基础讲解,然后在现场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最后带领学生实践操作的流程进行实践教学,在保护实验室设备的同时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考核评价的改革

考核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考核改革应能客观、真实地反应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检验考核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变笔试为实际操作考试,是职业技术教育考试改革的方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试,应通过具体的项目来考核,考核中给学生设置不同的组装任务或故障排除,根据排除项目要求的步骤、程序、动作、结果、速度确定成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考试方式的改革同时也带动了其它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

为便于教学评价及考核,我们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训练及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建立了试题库以备考试时随机抽取,使考试的保密性与公平性大大提高,深受学生的欢迎。

6 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观念方面,较传统的教学观念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用突出能力目标取代突出知识目标;(2)用项目载体取代课堂活动、问答、习题、复习;(3)用以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取代用逻辑推导来训练思维;

7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的组装、操作及日常维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势必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重视。为了完善这门课程,使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合理调整教学方案。并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尽量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创造好的实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提高动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宇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新探索[J];职业时空.2012(9).

2 张世伟.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的教学.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5).

计算机维护实训总结范文12

关键词:计算机 系统维护 实验教学 改革

对于《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学术界有许多改革建议,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摸索一条改善本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内使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兴趣,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技巧,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本门课程的教与学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针对传统模式下本门课程的不足,探索了三种较为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和增强其动手能力的方法,以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 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传统教育模式及不足

《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在于多做实验。因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我校,《计算机系统维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都是专业选修课,且课时十分有限,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不足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一) 重理论而轻实践

《计算机系统维护》作为专业选修课程,课时比较少,而在这较少的课时中,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却占了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还多,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还不足三分之一。这种严重失调的教学比例,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表现,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本课程的教学都是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讲起,讲授计算机的主要配件的性能和基本原理。然后对计算机主要部件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进而告诉学生如何排除故障。接着讲授操作系统的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一方面使用传统教材和知识更新都比较慢。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削弱,使一门原本非常生动活泼的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三)忽视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学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学校教学计划的指针通常是偏向专业重点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对于这类基础的选修课程,往往是任学生自由发展,学校不作硬性要求。事实上,学好了这门课程,对学生毕业就业和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都有重大影响。故不能忽视本课程的基础作用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重要性。

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方法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指导思想的重视及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二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总结,归纳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一) 学校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视和对教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

对于学校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教学等问题已经有许多教师加以研究过了,在此我们无需赘述[2],只着重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教师的教学能否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因此学校对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我们认为,学校首先应当从指导思想上树立起重视专业选修课程的实践课程观点。在教学计划上,当理论课时与实践课的课时相冲突时,应重实践。而且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即:上理论课的教师必须上该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程,而且必须要精通,否则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二)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方法

这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也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所在,具体可归纳为三种方法:

方法之一:加强对硬件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的新标准)的讲授

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市场上最新硬件发展情况,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硬件维护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学好、用好计算机,维护好计算机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感受新的计算机硬件的特性,感受新知识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局限于实验项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验中眼、手、脑并用,通过学生自由讨论实验,教师掌控全局,最后由老师集中分析讲解学习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使学生每次实验都能学到新东西,在紧张有序的实验课中完成实验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切实让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获,有所得。

方法之二:借鉴项目教学法

受许建豪先生“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1]一文的启发,试用其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具体的做法是:1、课程教学开始前,拟定项目教学计划时的工作。2、将该课程分为三大项目板块, 采用项目化实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1)机房计算机系统维护;

(a)利用计算机网络调查当前计算机主要配件的品牌、价格、性能等,每组学生在任务完成时需根据自己的调查,为实验室配置一台满足计算机教学需要、价格在4000元左右的电脑。

(b)独立对计算机整机进行拆装;

(c)利用fdisk与pq进行硬盘分区;

(d)BIOS的设置;

(e)操作系统安装及优化;

(f)装机必备工具软件的使用;

(g)网线制作与网络连接以及局域网设置。

(2)计算机软硬件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a硬盘数据的恢复;

(b)恢复恶意代码对注册表的损坏;注册表备份及还原。

(c)操作系统的备份及还原;

(d)机房大量电脑操作系统的还原;

(e)计算机维护及监测软件使用;

(f)主板故障处理(利用检测卡分析、排除主板故障)。

(3)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维护。

(a)打印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b)刻录机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c)扫描仪的使用、维护、故障排除;

(d)数码设备(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应用。

方法之三:搭建虚拟计算机实验平台进行计算机软件类实验

虚拟机是一个想象(逻辑)的计算机,是利用软件方法在实体(物理)计算机上模拟出一台或多台与物理计算机功能完全一样的逻辑计算机。由于虚拟机的功能与物理机功能完全一致,在虚拟机上做《计算机系统维护》的软件类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并且不会破坏原物理机的系统环境[3]。

1、 虚拟机的安装程序

课题组使用的虚拟机软件版本为VMware 4.5.2,该软件是VMware公司为x86平台计算机开发的。

(1) 虚拟机软件安装进入Win2000(XP)界面后,打开虚拟机的文件夹,点击安装图标后,开始安装,安装过程中,通过提示点击相应按钮,完成虚拟机软件的安装。

(2) 虚拟机创建点击桌面VMware(虚拟机)快捷方式后,选择新建虚拟机(New Virtual Machine),点击“下一步”,进入新建虚拟机向导,在创建向导的提示下,完成虚拟机的创建。

2、 学生实验程序

学生做实验时,根据实验项目首先创建相应的操作系统虚拟机,如做硬盘分区、高级格式化实验,首先创建DOS操作系统或者Windows 98操作系统虚拟机后再进行实验。

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收获

本课题组在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如下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用虚拟机完成《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类实验项目优势明显

首先, 经济实惠,节约教学成本

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共享“软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这就大大地减少了“维护维修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因为要在“维护维修实验室完成”这些实验,则“维护维修实验室”要配置约30OO一5000元/台的物理计算机2O台及相应的配套设备~HHUB等才能达到实验要求,其经费投入大约在8—12万元人民币之间。而采用虚拟机方式,则节约了这部分经费的开支[4]。

其次,实用性强,易维护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实验过程顺利及效率高。由于虚拟机实验平台是建立在高性能物理计算机上,实验过程中极少出现硬件类故障,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此外,由于物理机的性能佳,使实验进程加快,学生能在一次实验中对相应实验进行多次验证而提高熟练程度。二是减少了硬件的维护维修。由于共享了其他实验室的硬件资源,“维护维修实验室”就仅存在微机组装及硬件维护维修两项实验,这两项实验对硬件要求不高,也不存在过多的维护维修。若出现了故障,上实验课的教师就能带领学生予以排除,而不必设置专职岗位。对于软件实验室,由于虚拟机是软件方式,因此也不会增大该实验室的硬件维修工作量。

再次,是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的体现

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可指导学生,还可以为各类计算机公司提供相关咨询,体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建立若干教学实践的基地,收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带着项目问题进行市场调查,使学生能对当今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有个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计算机市场实际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效果较好。此外,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在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兼顾和结合训练了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等多种职业能力。

其次,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科学化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具有极大的好奇心,而迫不急待地进入实验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有限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得到加强,同时为其掌握计算机硬件维护与维修技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三)改进《计算机系统维护》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及时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兴趣指导下,主动吸收新知识和新信息,为其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5]。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近两年认真负责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终于在理论课程《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实验教学环节找到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和本校教师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要新颖化,教学理念要具有前瞻性,教学态度要端正,掌握过硬的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最终是要与市场接轨,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教育学生[6]。而学生则更多是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力争在短暂的学校课程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的实践经验,为自己毕业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建豪.高职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4(3): 55-57.

[2] 李兵.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田[J].宁波大学学报,2003,(3):29-32

[3]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8).

[4]连为民,李寅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