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时间:2022-06-18 07:38:36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作为计算机的一门实用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在设计课程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并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问题中去。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和维护作为一门实用的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性。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一门计算机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因其操作性、实用强,而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这几年来,我们根据市场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以及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符合人才需求的课程理念与课程定位

现代教育的观点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定位于掌握计算机基本软、硬件的概念及安装、维护的方法技巧。由于专业技术强的特点及所涵盖的内容,掌握该门课程后,学生可以面向计算机应用较为深人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既可以从事计算机单机安装、操作、管理和维护,也可以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培训、推广、销售服务等技术工作.

二、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中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比例为1=t而本门课程的特点是大量的知识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掌握的。我们深人分析了课程教学内容,经过实践探索,将教学内容重新进行了整合。加大了实验课课时,适当缩短了理论课时,实现课时比例为2=1。从教学方式来看,先集中完成理论课后,再集中课时完成实验课。这样做既能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有足够的实验课时使学生能充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1.明确理论课程内容

明确课程理念与课程定位的前提下,要求理论课程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这其中包括“硬件知识~计算机组装”“计算机维护与故障检测~软件安装与使用”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内容做到条理清晰、明确落实能力。即要掌握硬件设备的选购及维护、学会计算机组装的方法、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及良好的操作习惯;硬件、软件系统的维护;计算机常见故障检修;故障的分类,检修原则,检修步骤,检测方法;系统环境的优化;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防范、利用软件工具的使用进行系统维护,增强计算机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细化实验课程内容

实验课程我们给学生的任务要求是:能自己动手组装计算机,能进行常规的维护,故障的判断和处理。就是让学生将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完成的工作从头到尾自己亲自做一遍。

我们按照实际中要完成的工作,将工作内容分解成实验课程内容。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的认识与组装、CMOS参数与BIOS参数的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操作系统的安装、安装设备驱动程序、计算机的维护与优化、常用软件工具的安装与使用、注册表的使用与维护、DOS命令的使用。每部分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这样学生可以把各种概念、原理放在任务中去理解,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它们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三、教学方法独具特色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生存环境的压力,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

学习环境四大要素是: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情景”是首先提出一个任务,让学生感觉到课程的学习目标就是完成提出的任务。“协作”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必要时,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会话”是综合所有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提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同教师进行咨询和答疑。“意义建构”的教学效果,就是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去表达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1.“任务”式的理论教学方法

我们每次在课程开始时,首先提出一个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交一份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完成的适合日常办公、图形图像设计、游戏爱好者等不同需求的计算机装机配置作业。将知识点贯穿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直接与市场接触,使课程适应根据新产品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个任务进行设计的。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目标,我们注重优化教学内容,注意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横向比较,了解其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市场。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利用几个周末的时间自己去了解市场,这其中的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回来都说收获很大,并且都交了一份非常好的作业,他们感到课程内容并不是空洞的。而这个过程也锻炼了学生运用课堂知识、了解市场的能力。

2.“模块”化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是实践教学课程改革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的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用技术,加强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进行以下安排。

(1)为了使学生真正拥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我们建立了专用硬件实验室,要求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每个实验,每组配备有1台电脑的基本配件。

(2)合理安排实验顺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实验内容分解成模块,采用图表的方式来讲解,这样可以用直观的图形来展示实验内容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按照实验图表首先完成硬件部分的实验,再完成软件部分的实验。再细化具体的实验过程。学生按照实验过程表完成实验后,基本上可以掌握一台计算机的安装、维护过程。

(3)按照实验过程,专门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并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在每份实验报告最后,还有相关的实验题需要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出现的问题,自己解决。

(4)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将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这个过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和全面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印象。

四、改革课程考试和课程评价方式

1.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属于技能型考核,因此我们采用操作性考试,考试项目涵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的主要方面。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项目来建立操作考试的题库。这些项目包括:组装一台办公电脑,配置CMOS、硬盘安装、安装操作系统、GHOST的使用、硬盘分区管理软件PQMAGIC的使用、注册表的使用、DOS命令的使用。课程考核以操作考试为主,再结合口试进行。教师根据操作与口试结果,按比例给学生判定本课程的考核成绩。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使学生动手技能快速提高。从考核效果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反映这远比笔试要好。

2.注重过程的课程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是期末考试的成绩在学生整个课程学习的评价中占有绝对的比例,这样容易使学生忽略平时的学习的过程,课程的内容不能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实,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因此我们将课程的评价方式改为:学习过程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考试。评价方式中学习过程占了很大的比例,学习过程包括实验作业、实践技能操作等;而教师评价包括课后作业、考试、评语、成绩;综合考试包括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口试。

这样的课程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仅凭一次考试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情况。新课程评价方式就避免了以往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问题。显学生在评价中的地位,强调了学生的发展。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2

关键词:职高计算机 组装 维护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84-01

伴S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计算机维护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在职高学校中,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础能力,主要包括CPU、主板、显卡、内存、机箱以及外设等设备的选购、分类、组装、工作原理、维护、性能指标,还包括优化系统性能、BIOS设置、分析并诊断常见故障、搭建局域网等内容,其内容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 职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现状

对职高学生而言,计算机操作普遍比较娴熟,但在计算机维护方面缺乏相关认识,难以实现计算机的科学使用。例如:在硬盘加载数据过程中强行关机,甚至部分学生不懂得软关机,而是直接关闭电源。在计算机课堂上,学生们普遍存在带电状态下直接拔除键盘、鼠标等设备而损坏板卡或接口等问题;在计算机病毒防护方面,大部分学生未形成防护意识,仅掌握微机组装等简单操作,在计算机维护和基础知识方面却未牢固掌握,造成计算机出现异常,但无法解决的局面。

在多数职高学校中,虽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已经开设,但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一定的缺陷,例如:教学观念落后、教材陈旧、手段单一以及考评缺乏科学性等。特别是一些职高学校因硬件设备以及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影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未落实到实践,仅为纸上谈兵,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技术参数和理论数据,使得学生并未掌握实际能力,随着微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仅依靠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出现故障,学生们依然无法解决。

2 职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

2.1 教材选择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因此职高学校应选择合适的教材,既满足高等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与学生发展方向相符合,最好选择内容新颖、贴近生活实际、图文并茂的实用教材。除此之外,教师应以现阶段市场状况作为依据,结合现有教材,自主编写多媒体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前沿的技术和内容。因职高学生未深入接触市场,所以教师在编写课件时,应加入动画、图片以及视频等,让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更加直观和具体。

2.2 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不足,要想提升教学效率,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形成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钻研,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激发。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教师授课要求也比较高,教师授课过程应融入实践内容,避免说教式教学,如果一味讲解,不仅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还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难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丰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先向学生们提问,或让学生们说出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甚至可以将出现异常情况的计算机带进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操作,相互讨论,找到计算机异常原因并解决。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难免涉及到专业概念和术语,教师可通过类比和启发的方式进行教学,立足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前端总线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将其比作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桥,数据为桥一端的人,CPU为桥的另一端,所有人过桥的过程即数据到达CPU的过程,前端总线频率比作桥的宽度,在单位时间内,桥越宽,通过的人就越多,即单位时间内,前端总线频率越快,则数据交换越多,则说明计算机CPU的处理能力越强。

2.3 加强实践教学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重于理论,所以应加强实践教学。现阶段,很多职高学校已经建立了专用实验室,用于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装和维护,同时配备了实验所需器材,但在部分职高学校中,因受到条件限制,未建立专用实验室,但在各职高学校中均设置了机房,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机房,以软件的形式,保证虚拟实验量,即利用软件达到实验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计算机市场中,从中了解最新研发的硬件技术,同时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职业情况,还可以按照自身具体情况模拟组装计算机,利用现场接触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相关知识。

2.4 合理利用考核方式

考核作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重要组成,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内容,因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以课程特点为依据进行考核,分为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核组成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技能考核分为单项技能与综合技能两方面考核,教师可以通过考核方式,检查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应强化教学,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3 结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属于职高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重要课程,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方面认识有所欠缺,影响教学效果,可以从教材选择、教学方式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合理利用考核方式等方面着手,在落实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教学 理论 实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对操作系统的维护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一、课程安排

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特点,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首先要认识计算机,通过学习计算机组装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等。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硬件,并了解计算机各硬件的相关参数。然后组装个人计算机,学习掌握计算机配件选购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选购技巧等,并让学生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软件安装与调试,主要包括系统BIOS、CMOS参数配置、硬盘分区、安装系统、安装驱动程序、上网调试、系统的备份与重装以及整机组装后的检查与调试。学会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够对计算机进行性能测试,熟悉各种硬件检测工具软件的使用,掌握计算机性能的优化方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多媒体课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许多难以表达清楚的动态过程实现了形象化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将教师从传统的费时费力又不出效果的教学方法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角戏”,而是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课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构建学生认知主体的地位,把学生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运用过程融为一体,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实物教学法

计算机组装和维护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首先要讲解计算机硬件设备,主要是主板、CPU、内存、显卡、外设、机箱、电源等。然后对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分类、性能指标及其选购、组装、维护保养进行介绍。通过实物展示台,将各种参数设定及硬件安装过程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动手去操作,组装一台机器,并且机器能够运行才算达标。这样课堂内容更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部分内容中,可由教师讲解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然后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对故障进行分门别类并排除,没有故障的可由学生思考可能出现的故障,并阐述解决故障的办法。让学生在掌握装机技能的同时,引出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

4.以行动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

以实训引领知识,通过实训的具体操作引出相关的知识点,能过“任务描述”“知识准备”“实施步骤”等阶段,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把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以课本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

对于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每天学的知识只局限于课本,对课外的知识知道得较少,也很少有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去了解。因此,应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及扩大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去电脑城参观考察,让学生去市场做调查。例如以3000元价格去组装一台办公电脑,让他们进行市场配件调查、计算机各部件行情调查、行情预测、人才需求调查等。

三、考核评价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其考核应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实际操作考核的分值比重应高于理论考核,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小结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4

中职教育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专业教学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基础、选购、组装、查找故障等硬件知识以及BIOS设置、系统安装、驱动安装、软件安装及软件故障排除等软件知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中职教育要突出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的专业教育理念和模式已不适应《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技能考核等各个方面的全面的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的弊端

1.教材内容滞后

当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但相应的教材内容却因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征订的这一段时间使得内容已经陈旧,不能与时代同步。如果这种教材还要用上几年,那么将会严重地与时代脱节,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践环节薄弱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要实现学生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处理各种计算机故障的教学目标,就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但是,目前没有足够规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学生多,设备少,原来的可拆装的计算机经过多年的实验已不能再满足现在的学生实验实训课的需要。另外,学生基本上是按照教师的布置,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去完成实验要求的操作,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设计很少去考虑,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形式单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考试方式是以计算机中级维修工考证为基准,使得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结果轻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建议

1.课程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中职学生普遍具有的动手能力强,但学习能力弱的特点,编写了课程实施方案,与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2.教学方法改革

(1)视频教学和虚拟教学

计算机硬件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种类繁多,不可能都把它们买回来充当教具,我们可以通过种种电脑报刊、杂志、网络去搜集图片,丰富教学资料,通过教学课件,播放视频充实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解各种硬件、各种电缆线等设备时,可以将他们清晰地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各部件的结构;还可以用一些功能软件模拟计算机的硬件拆装过程,模拟不同版本的bios参数设置过程,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课堂内容的传递信息量,又可以部分解决配件不足,实验器材局限性的问题。

(2)增加学生实践环节

在实验安排上,对学生进行分组,采取小组负责制,每组3~4人,由组长负责。例如,在计算机硬件组装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先用一些已经损坏的配件组装硬件系统,熟悉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再对能够加电的计算机硬件进行组装,而且在加电前必须经教师检查后方可加电,这样可以保障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安装要领,又不会损坏硬件设备。在加电启动计算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并总结各小组组装的计算机所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分析讲解,并试着让学生自己解决。

鼓励学生多上网,多看电脑杂志,了解最新的资料,要求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到电脑市场参观、调查,提高自己使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综合能力。另外,可以成立计算机组装与维装的兴趣小组,在指导师的带领下为学校提供计算机维修方面的服务。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在现实实践中,让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增加他们的实际维修经验。

(3)校企合作

分期送学生到电脑公司进行见习、实习,学生通过为公司客户组装计算机和维修计算机,让他们了解市场,紧跟市场。既巩固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又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更加理性。学生通过在电脑公司的实践,明白要如何学习,要学习什么,将学习和就业联系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方式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以动手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所以,考核方式应以实践操作为主,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式如下。

三、结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计算机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要结合中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途径,强化中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训课程;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158-03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raining Projects

YANG Yu-xing

(Computer and Science Department,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is a specialty training course which has strong property in practice, operation and time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e tertiar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feature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propose doing som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such as adding or cutting down some contents, changing the old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bringing circuit producing project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Key words: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course; skill assessment

1概述

当今社会,高职高专人才的目标是以培养适合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求的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个特点,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故障也层见叠出,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育方式就显得陈旧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结合高职高专的具体实际情况,改革探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改革以“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重在运用”为指导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改革,对部分纯理论的知识进行减弱,对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增强,通过实践性知识来讲授理论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高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

2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

2.1理论性过重,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教学环节,而这两个教学环节又相对独立,在许多的学校,理论教学的课时占了总课时的50%,甚至更多。而实践课时少、实践操作练习的不连贯性,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实战能力差等现象的出现。

2.2滞后的教材内容[1]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计算机硬件,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屡见不鲜,可是相对应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在很多学校里,四五年前出版的教材还在使用,一些已被淘汰的产品和技术在里面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将这些陈旧落后、已淘汰或者将要被淘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与当前生产建设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2.3陈旧的实践设备

良好的实践条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院校都有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这门课程的实训设施,基本都是利用陈旧的实践设备来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拆装,这种情况常常使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纸上谈兵,不仅无法满足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达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教学新探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在高职高专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严重的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门实训课程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也难于达到。我们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方针,对实验大纲的编写,实训课程项目的选取、开展课外活动、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改革。

3.1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合理选取教材

我们知道,整个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又因更新周期短、发展速度快是计算机知识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教材的选取。一方面,近两年出版的实训课本是首选的教材,里面要求可以较好介绍最新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和最新计算机维修组装技术;另一方面,有能力和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通过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市场调研,对最新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进行搜集,并邀请相关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参与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校本教材。

3.2引入实训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可以组装计算机,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熟练掌握,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的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在理论课程中引入实践项目,通过项目来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部件、技术、组装、维护方法等,这样既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项目”的选取,项目选取应该做到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能够独立操作完成。结合本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在教学当中设计如下实训项目:

实训1: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

实训2: CPU、内存、主板、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硬件部件的选取

实训3:拆装工具的了解

实训4: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

实训5:设置计算机的CMOS

实训6:设置硬盘初始化

实训7: 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

实训8:安装硬件驱动程序

实训9:安装和使用常用软件

实训10:病毒防范技术

实训11:硬件日常维护技术

实训12: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

实训13:计算机死机、自动重启、蓝屏等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

参加完成这些实训项目的同学都觉得对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部件和实物,有了直观理性认识了解;在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的实践中,使学生对我们专业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专业学科的了解。

我们从学生的反馈中觉得,课程中的试点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计算机零部件的认识、选取、组装和调试,让学生们认识了主板,CPU,内存,显卡,学会了处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问题故障,知道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怎样由原先一个个孤立的部件中组成的了。所以我们打算将项目教学法在其它的课程教学中普及,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进、改造和扩展实训项目,进而在此基础上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充分的结合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以系统教学的方式传授计算机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计算机义务维修、计算机DIY大赛等等。在各类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指导辅助作用,并且把课外实践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任务来开展。

1)成立“电脑爱好者”等兴趣小组[2]。开展在全校范围内或者学校周边社区计算机义务免费维修检测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

2)学生最好的课外实践场地是学校实训室和办公电脑。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维护学校实验室和办公电脑,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

3)举办“计算机DIY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3.4建立科学的实践考查体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在实训教学的考查方式与理论教学的考查方式有着很 大的不同。我们要对实践教学考查方式进行积极探索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实训的考查体制,既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实践考查体制的建立,全面提高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3.4.1考查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其考查方式应以动手实践为主,笔试考试为辅;以技能考查为主,理论考查为辅。所以我们应采取以平时考查成绩为主,期末笔试考试应只占期末总成绩的一小部分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在每个分项实训结束后,都必须要进行考查,且必须考查合格,否则就要重修,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的考查方式才能让此课程的教学大纲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紧紧围绕,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组装、维护、调试和维修的实践技术水平得到综合的体现。

3.4.2考查方式的多样化

逐步探索适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的行之可靠的考查方式,例如分组辩论、实训报告、市场调研书、企业实践等,并将平时这些成绩与分项实验考查成绩、期末答卷成绩合并作为这门课最终考试成绩。通过考查方式的多种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对他们所学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书本理论知识,且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总结

总之,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改革的课程体制,在保证原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应了信息和时展的需要,调整了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探索未知新知识的技能得到了培养,为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训模式;学习评价

1 引言

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加上计算机行业不断发展,电脑越来越普及,已经从家家有电脑向人人有电脑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相应岗位的人才需要越来越多,岗位要求的技能也在不断更新。

就我们学校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我们学校计算机应用 、网络两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我们这门课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组装、维护和计算机售后服务等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能根据用户需要组装的各种各样的电脑,能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故障进行排除和维护、对计算机日常使用进行基本的维护工作,能完成各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安装和维护,能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同步知识更新,适应计算机发展要求的岗位新技能。

我们学校这门课通常是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设,一周4个课时,虽然我们任课老师也尽心尽责去组织授课,但学生的学总达不到教学效果 ,问题出现在三年级见习阶段都会抱怨在学校学的东西没有用、知识陈旧,过时,不能做到上岗就能开展相应的维护、组装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安装一个最新的Windeows 7 操作系统无法完成等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经本人总结 ,认为主要是受到教学条件的影响、硬件设备和教学模式落后的限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较多是纸上谈兵,通常是在介绍CPU、主板、显卡以及一些外设的型号品牌、技术指标后都是以计算机行业上最新的芯片组、最新的性能参数来授课 ,但在实训时,提供给学生进行组装就是一些与理论课所教授实际相差甚远的硬件组装,比如在2006、2007、2008三年来我在上这个课程时,在介绍 硬盘接口技术的时候,和学生介绍是Sata-3的接口技术,但在进行 组装实训时给学生的硬盘是ide接口40G硬盘的设备,第三代Sata-3的接口的硬盘在实训的时候学生连见都不见过,学生走出社会面对这种设备只能再重新再学了,能怪我们的学生不学习吗?且不说现在学生基础差要学懂一大堆的理论存在一定困难,就是记住了一大堆的技术参数型号,等走上社会以后也早就过时了。学生缺乏真正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技能更新能力,所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计算机也是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及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再加上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就无从下手解决。如何改变现状,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能满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我以为只有改革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探索顺应社会的教学需要的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才能培养出满足计算机行业组装、维护岗需求的实用技术型人才。

2 尝试新的教学模式,适应社会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人才的需求

如何改变旧的模式,以全新的教学思维运用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改革。

2.1 弱化理论,强调技能操作的教学理念

现在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中往往有不少的硬件原理等理论知识,由于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素质越来越差,对于理论性强的知识一是不想学二是学不懂,课堂上讲得理论太多,许多学生就会睡觉、玩手机,吵着要上网和玩游戏 ,因此,我以为讲理论的效果和不讲差别不大,而且中职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高技术人才,而是培养一线的技术工人,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能满足社会中的岗位技能的需求。因此大胆地弱化理论,尽量少讲理论,对于难懂的理论可以不讲。理论讲解简单化,把重点放在操作的示范讲解上和实训上。把一些纯理论作为阅读材料处理。尽量把课堂从教室移到实训现场,讲要多从实物、实训现场讲,少在教室讲。采用任务驱动法,在完成任务中教,在完成任务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兴趣。

2.2 利用启发式教育教学理念

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成功的传统教学方法,学习计算机维护从组装入手,不论是硬件安装或是软件安装,不正确的装法就导致了故障的出现,同一故障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错误安装,在讲授安装过程的同时也进行了故障分析,并常常采用启发式提问,老师给学生创造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机会,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思想和信息得到多向交流,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了,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2.3 培养学生掌握自主更新知识的和理念和方法

采用两种方法培养学生:一是网络学习,不仅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上网学习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在网络上学习。二是市场调查研究学习法,在电脑市场上往往能看到最新的电脑硬件,学到最新的电脑技术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更新,因此在学校的组装与维护教学中,通过下任务,教方法、组织市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市场调查学习的方法。学会从最新硬件的说明书中学习最新的知识。

2.4 讨论式教育教学理念

讨论式教学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适合于讨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前先让学生明确讨论目的,布置讨论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自学与讨论课题相关的内容,写出发言提纲;讨论时采用重点发言,随机提问、教师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活跃讨论气氛,讨论完后每人写一份讨论总结报告。例如:可以把不同的装机方案让学生讨论,让学生理解不同方案间的差异以及与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通过讨论,真正体现了“双主双思”的教学理念,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的主动性,相较于单纯由老师灌,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的记忆更深、理解更透彻,收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3 集中实训

本人在这近三年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分为计算机商务、配件采购、计算机组装、系统和软件安装和维护以及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处理等几大教学模块,在每一模块教学结束时,除了在每一模块教学进行的随堂实训以外,还要安排进行集中实训,分小组进行,熟悉计算机的电子商务流程、各种配件的采购,采用最新的硬件系统,熟悉并能够识别计算机各种配件,按要求组装计算机并在组装中排除硬件故障,能熟练和快速安装Windows xp 、Windows7、Windows server 2008等各种操作系统的安装,掌握计算机故障的分类方法,确定计算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学会通过直观检查法、拔插法、交换法等进行故障判断。对计算机几种常见的故障,通过检查进行判断并找出故障的原因。并通过光盘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等,实训内容与毕业后实际工作情况大体一致。让每个学生都 能对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通过实训都能看得懂、学得来、摸得透、做得熟的技能,彻底弥补了平常练习的局限性。

4 学生成绩评价系统的改革

这几年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考试中我取消了传统期中、期考理论考试,在平时的实验实训学习中对操作过程、与他人合作、人品和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到期考时把学生平时的评价汇总,作为学生学这一门课的总评成绩,这样的成绩突出了技能,突出了岗位能力,突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也解决了评价的及时性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结束语

在2010级、2011级两个年级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专业四个班级中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我改掉了以前的教学方法,采用了以上所述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的热情高涨,兴趣浓厚,到课率提高;上课气氛活跃,学生能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打瞌睡、玩游戏、干其他事的人明显减少;很多学生反映,通过教学改革,不但使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具有了岗位能力和知识技能更新的再学习能力,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加强。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

一、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定位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的主板、内存、CPU、外设、显卡、电源、机箱等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及选购、维护、组装、后期维护,及BIOS设置、常见故障分析及其诊断方法、系统性能优化、互联网组网及网络设备设置、网络的故障排除及维护,常用软件的使用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用性强、知识更新快、内容丰富、涉及的专业知识广,又特别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但长期以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职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工作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学生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和要求。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应以文化素质为根本、实际动手能力为中心,以掌握理论知识、强化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加强技能实操、动手实训,注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业务能力。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紧扣市场脉搏、跟上技术潮流,把握发展动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显得落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计划必须跟踪新技术的发展势头,创造条件把该学科的最新发展资讯传递给学生。经过不断地教学探索与实践,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动手能力考核、实验与实训、通过引入行动导向法等方式来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突破常规条条框框的束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目前高职教育中计算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选用教材的内容落后.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和硬件都有新的日新月异突破,新技术和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学生学习只能通过课本中的一些陈旧的内容,一般选用的教材都是好几年前的书,课程内容陈旧。即便是最新版的教材,其内容也无法跟上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滞后于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好多内容被淘汰了,学生还处对该内容一无所知。授课教师在授课时会即便尽力补充一些的当前的新技术、新知识,学生也并不知道,加上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对行业了解的较少,更加对教师与教学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2、实训设备较差。计算组装与维护这门课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中,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上实训课时,往往老师把整个实验内容及过程讲完后,进行分组实操,但因学校条件有限,每七、八名学生只能分配到一个实验台,在上完课后,有的学生还没有动手的机会。而且大部分机器已不能适用于教学实操的需求,无法完成教材内要求的实验,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机器设备旧以至于不想动手操作。,学生主观学习积极性不强,这样的就无法使学生在理论、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更不用提以市场为导向

三、高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手段的改革

1、引入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职业教育中,老师的现场操作、讲解为主。对每个知识点,教师会提前采用录像设备把操作流程录制下来,制作成视频材料,供教学演示和学生自主使用。通过动画、声音及视频,直观形象的给学生将抽像的理论知识展现给学生,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讲解和示范,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增大了信息容量;灵活分配教学内容,使其更加形象,更易于被理解,提高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以往传统教学中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

2、引入行动导向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3、运用计算机硬件实物教学。首先通过讲解计算机主要硬件的设备。对这些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分类及其选购、组装、维护进行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通过实物展示,将整个硬件安装过程展现给学生。对于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组装、软件安装、系统设置、维护、测试、及操作系统优化、常见故障处理的职业能力,从而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微型计算机安装与调试维修工”高级工职业资格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不再需要企业对其培训就直接能够上岗。课程所学内容对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硬件销售员、电脑技术支持人员、计算机硬件评测师与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重要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有较为完善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并制定实验单元的内容和技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理论、职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为今后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与市场接轨、推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知识很有局限性于,也很少通过网络和其它途径去了解。因此,将教学延伸至社会,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及扩大学生知识面,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让学生走出去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教高16 号文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8

关键词:课程特点 学生素质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几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是课程地位的特殊性强,但学习的内驱力弱。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表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无论从事软件开发还是从事软件维护,该技术都占较重要的份量,尤其是就业前景较好的计算机维修师、网络管理、软件维护人员等,业内该课程所占的技术份量都在70%以上,甚至达到100%。但相当部分学生对这种重要性、特殊性的认识并不充分,并不把其作为主课看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二是课程技术的外显性强,学习的韧性不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外观、性能指标、组装、测试、维护、常见故障及诊断等。对此,学生容易产生轻视思想,容易满足于"眼见为实",钻研不深,一知半解。三是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强,学习的运用能力弱。《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基础性、应用性相统一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从基本理论素养到动手能力都不相适应,知识运用能力弱。

因此,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教并重”“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信息论角度看,人的信道特性触觉信道带宽为1,听觉为100,视觉为10000,所以要交换信息,就要充分利用视觉信息。因此,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演示功能,给学生带来多感官、多种类型的刺激,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具有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是一种适应21世纪素质教育要求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中,制作交互性强、操作性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结合展示台、VCD、录像机等设备进行知识和技术的讲解和示范,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利用人机交互,可以即时获得信息反馈,灵活控制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形象,更易于理解,提高讲课的效率和教学效果;弥补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实验器材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多元化。其核心是通过媒体的作用,实现教学信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动和互动;通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实现教学相长。 二、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的现状,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教学法,尝试进行建构性的教学设计,效果十分理想。这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如在“软件系统安装前的准备及硬件系统检查”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⑴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致命性的硬件故障、非致命性的硬件故障。

⑵确定问题——引导学生遵循“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原则,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断致命性的故障)、“听一听”(计算机发出的声音判断非致命性故障)的方法来确定故障的存在。

⑶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技术设备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与同学或教师确诊并着手解决问题。

⑷协作学习——将“安装准备及系统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⑸效果评价——教师针对学生解决故障的方法给予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教材建设,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了硬件发展之快。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四、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软件的安装和处理各种微机故障,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教学去实现。因此,必须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开"工助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代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五、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教学目标的职业性

在考核时,应侧重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考核内容必须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涉及该职业岗位技术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关键能力、基础能力,可进行专项技术或综合技术要求考核,为学生观念的更新、继续学习的方向、职业定位和选择提供保障。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CITT)和职业工种鉴定等,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双证”或“多证”毕业,以此引导教、学双方按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需要,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训练,全面实现人才培训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2,(1):

[2]罗集学赵斯宁中职生学习方法情况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4)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9

关键词:微型计算机安装与维护;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062-02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环节。当前在实践教学上用理论来讲实践,或单纯的操作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的实践教学,既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自然衔接,更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目的,使实践教学变成走马观花,失去应有的意义。微机安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是从事计算机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贯采用理论课堂加实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一知半解,难以系统深入地进行学习。学生缺乏真正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所以等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微机也是局限于有限的课本知识及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再加上日新月异的微机技术,一旦微机系统出现故障,就无从下手解决!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融合,甚至理论成为了学生实践的背景体系,淡化以往的理论、实训章节割裂的状态,打乱原有的按知识学习组织授课的章节序列,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起来。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即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设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的优点是把抽象而枯燥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到生动而有趣的实践过程中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让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微机安装与维护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

1.面对繁多的知识,教学内容的筛选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对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结构组成部分的功能、微机的特点及应用范围、微机的种类与档次、微机的基本配置及硬件结构等是学生应具备的起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有重复的地方,可简略的讲解。微机系统的组装与维护实验则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重头戏,应该运用一体化教学,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才可针对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来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精选教材内容和重点突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下面具体通过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硬件组装来具体说明一体化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可结合提问的方式进行。比如在主机基本部件安装完成后的第一次加电测试时,机器未启动前,可以向学生们提问“显示器的屏幕会显示什么?”这些内容理论课上讲过,但教学反馈的结果是很多学生印象不深,对于这样的问题,可以重新讲解。经过在实践中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印象会很深。另外,可使用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微机的组装、维修、维护服务。特别是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可让他们参与学校机房的管理,协助教师维护机房,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增加他们的实际维护经验。

3.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评价。如果只有单纯的教学与实验,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往往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学目的难以达到。上完每堂课后,教师应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及作业、考试等反馈信息,如知识难点、知识缺陷、思维障碍等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出来。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实施补救。

考核是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往,考核往往只依据期末考试的理论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实际上,考核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既有基本的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因此考核应能客观、可靠地反映出该门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此,笔者对该门课程尝试了新的考核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即在本课程中结合劳动部“计算机调试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采取以课堂实践操作、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起来就是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实际操作(应会)及期末理论(应知)考核几个部分。具体分配如下:

(1)平时考核占该课程成绩的20%。主要是根据学生出勤和课堂纪律情况,完成一系列平时作业及实验报告情况和对待实验的认真态度,来给出平时成绩。

(2)实际操作(应会)占该课程成绩的30%。它强调硬件设备动手拆装能力及检测能力。可预先设置一些计算机常见的故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排除故障,使其能正常运行。考核时,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操作。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学生要随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提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每位学生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都要做记录,作为评分的依据。

(3)调查目前的电脑市场,设计微型计算机的配置单占该课程成绩的10%。

(4)期末理论(应知)考核占该课程成绩的40%,以微型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该项考核主要反映学生对此门课程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掌握的程度。

四、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乃和,张居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思考[J].内江科技,2006,(09).

[2]田建仲.《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C].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论文集,2005.

[3]耿旭东.计算机组装课程教学的思考[J].现代技能开发,2003,(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10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根据学兵教学的实际需要,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整合到大小任务中,可以很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发挥学兵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兵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任务驱动;学兵为主;教员为辅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17-02

Discussion on the Task 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of the Enlisted Soldier" in the Application

ZHANG Man, LI Long-teng, CAI Xiao-yan

(Wuhan Ordnance Petty Officer School Affairs Information Department, Wuhan 430075,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of a strong operation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of enlisted sol? diers, application of task driving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tent conformity to the size task, can be very goo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 fect, play the enlisted soldier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enlisted soldier.

Key words: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ask-driven; enlisted soldier; teachers supplement

21世纪是人类的信息网络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军队走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部队对计算机维护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为满足部队需要,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技能已成为部队院校学兵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求学兵掌握计算机各种硬件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选购硬件和拆装计算机,也要求学兵能够对BIOS进行基本设置,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并完成操作系统和基本软件的安装,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维护和故障维修技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且更新速度快,各种专业术语和性能参数较为繁杂,对学兵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掌握难度较大,这对我们部队院校如何提高学兵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成为真正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采用的是先理论再实践的模式,先是由教员讲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由学兵进行操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是现今各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模式。但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却反映出了很多不合时宜的方面。首先,这门课程涉及到的计算机硬件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十分迅速,我们所采用的教材通常在内容上是相对滞后的。其次,学兵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因材施教,讲得太难的话,基础薄弱的学兵难以理解;讲得太简单,基础好的学兵听之无物,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实用的知识,最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和实践分割开来实施,也让学兵掌握知识的难度增大。“填鸭子”式的理论课会让学兵感觉枯燥无味,等到上操作课的时候,由于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也会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针对于此类情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失为良好的解决办法之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兵为中心,教员作为其引导者和辅导者,设计出各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场景和任务,让学兵在具体的场景中以任务为驱动进行主动、互相协作地学习,从而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采用任务为牵引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被巧妙地分布在各种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场景任务中,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员给学兵不断灌输理论、演示操作这种以教员为主导的被动教学模式。一方面让学兵知道了“学什么”、“做什么”,调动了学兵的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兵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根据设计的不同难度的任务对学兵因材施教,教员可以根据学兵的技术水平的实际情况分发不同难度的任务,实现个性化教学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根据学兵教学的实际需要,笔者已经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尝试,从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上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初步将整个教学进程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交流讨论、总结评价四个阶段。

2.1任务设计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由教员在课程开始前完成,任务设计是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如何将整个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到一个个大小教学任务中是一个需要教员不断摸索的难题。任务内容设计得要合理,一方面要掌握任务难度,避免太难或太简单,注意难度的循序渐进;另一方面要注意任务的时效性,任务内容要与当今市场主流软硬件接轨,避免学而难以致用。根据学兵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为整门课程设计了四个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下设若干子任务,对于每一个任务,都编写好了相关引导文。

1)“认识计算机”教学任务。本任务的设计目的在与掌握计算机硬件组成以及现今主流硬件的结构功能和性能参数,全面了解一整的计算机所包含的必需配件和可选配件。下设7个子任务:1识别计算机组成配件,主要完成实物和图片的识别以及一整计算机的配件罗列;2认识计算机CPU,主要完成对CPU的功能、分类、接口知识和市场主流CPU的掌握;3认识计算机主板,主要完成对计算机主板的功能、分类、接口知识和市场主流CPU的掌握;4认识计算机存储器,主要完成对计算机内存、外存的了解;5认识计算机电源及扩展卡;6认识计算机电源线和数据线;7认识计算机外部设备。

2)“拆装计算机”教学任务。本任务的设计的目的在于掌握计算机拆装方法及注意事项,完成计算机配件的拆卸及组装。下设5个子任务:1拆装计算机外部设备;2拆装计算机机箱、电源;3拆装计算机电源、数据连接线;4拆装计算机扩展卡、存储器;5拆装计算机主板、CPU及CPU风扇。

3)“操作系统安装及相关工具使用”任务。本任务目的在于运用相关工具完成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装。下设4个子任务:1硬盘分区,主要完成运用硬盘分区工具对硬盘进行分区;2 BIOS基本设置,主要完成对BIOS设置中的重点项的熟悉和掌握;3操作系统安装,根据光盘安装流程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4 Ghost工具的使用,主要完成对Ghost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并运用Ghost工具进行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4)“计算机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任务。本任务主要完成计算部分维护软件的安装、使用及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处理。下设三个子任务:1硬件测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2杀毒软件的安装和使用;3计算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2.2任务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是在课堂中实施的阶段,主要由学兵在课堂中完成下发的教学任务,教员主要为学兵完成任务作引导,完成疑难解答,并控制任务实施过程和时间,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1)学兵分组。课程开始之前,由教员将学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10~12人,由基础较好的学兵担任小组长,负责发起讨论并监督任务完成情况,分组的时候可以适当考虑不同学兵的文化层次,做到分层次教学。

2)下发任务引导文。一个任务开始前,由教员下发精心编写的任务引导文,引导文中说明了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及任务相关的基本知识要点,部分知识要点并不在引导文中直接出现,而是被设计成问题的形式,需要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自学解答。

3)任务分析。任务下发以后,先由各小组自行讨论分析任务的解决方法,教员再根据实际情况以问答的形式指导各小组完成对任务的分析,查找学习资料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对于反映出来的共同困惑,由教员进行统一讲解或引导示范。在这一阶段,教员主要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学兵知道从何入手,如何少走弯路。

4)任务实习。完成对任务的分析之后,进入任务实习阶段,由各小组分别组织学习必要知识,解决引导文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最后达到任务提出的要求。教员负责巡视各个小组的实习情况,纠正错误并引导学兵解决疑难问题。

5)验收评价。一个课堂任务结束后,教员下发自评表和互评表,先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自评和互评作为该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依据之一,再由教员对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作为该小组整体该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依据之一。针对于验收中发现的共同问题,教员组织学兵进行集体探讨或统一讲解,针对于个别问题则交由组长或其他组员进行帮扶讲解。最后由教员对本次课堂任务各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2.3竞赛研讨阶段

在一些重要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效果组织小型的竞赛或研讨会,比如完成拆装计算机任务之后,可以组织各组推荐一名组员进行拆机和装机的竞赛,这样有助于调动学兵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比赶超”的氛围。对于计算机常见的故障处理任务,则可以组织一场故障处理研讨会,由教员设计各种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再由各组互相探讨交流,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让学兵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借鉴他人的处理方法,取长补短,达到开拓学兵思路,创造良好氛围的效果。而竞赛和研讨的结果既可以作为评价学兵学习情况的依据之一,也可以成为教员了解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途径之一,为教员开展后续教学工作、改进课堂教学实施方法提供参考。

2.4总结评价阶段

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任务完成的过程,因此在对学兵的最终评价也将和传统的评价方式不一样,学兵的平时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所占的成绩比例将大大提高,其中学兵平时的自评和互评结果占成绩比例的20%。而教员对各小组完成任务的评价占小组成员成绩比例的20%,这个成绩作为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成绩,而在课程结束后,还将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口试和操作的考核,分别各占最终成绩的30%,口试和操作考核均采用抽考的形式,由教员随机抽取问题或任务对学兵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方法更加倾向于对学兵动手能力的考察。

3课程实施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教学,这种以学兵为主导、教员为辅导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多数学兵都能主动去学习,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因为学兵的考核成绩一部分决定于整个学习小组的表现情况,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使得学兵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教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任务的设计上需要教员花费更多的心血,教学情况也相对复杂,众多小组都需要教员进行监督和指导评价,这需要教员加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尽量做到面面俱到,防治课堂秩序发生混乱。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之路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11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16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大众对计算机进行商务、学习、工作等需求的增长,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高科技产品之一。现在,计算机已经进入实用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同时希望掌握计算机组装和维修技术。学习计算机硬件与电脑组装,进行系统安装操作和故障检测维修,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要。我深刻认识到组建实训教室的重要性,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参考。其中有益的,能被认同吸收那是最好,若有妄自菲薄、自尊自大之处,也希望读者能批评指正。

1要充分肯定计算机组装理论教学的首要地位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很多教师一直在强调把实践放在首位,我是不敢苟同的。理由有三,一是理论指导实践永远是学习的真理,没有理论的指导,操作就成了盲人骑瞎马,操作效果可想而知;二是计算机组装原理几十年来都还是计算机存储器工作原理,已经相当成熟,因此更不存在实践去检验理论的多此一举;三是领会和贯通理论知识,无论组装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都能应对自如。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

那对于理论的学习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我想经过很多老师的努力和探索,发现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计算机硬件的外观、性能指标、工作原理、测试及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种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描述生动,互动性强等优点,打破了单一呆板的普通授课形式,在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了主要的授课教学手段。

2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建设实训教室开展实训操作的重要性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一课。其中就有计算机硬件组成的重要篇章,与计算机专业开展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的内容一样,都离不开对计算机配件的认识和操作;其次,实训教室还是《电子电路基础》、《计算机工作原理》等基础理论课的实习基地。是将抽象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的最佳体现;再次,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实习的迫切需求。是动手实践的真实环境、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技能、具有实践经验、毕业后就能上岗的社会需要;最后,理论课的内容不经过实践,仅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授课,到底最后能记住多少,也实在是不干妄下结论。古人学习还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更何况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呢?课堂上教师的多媒体授课,效果虽然很理想,但仅适合于教学前中期的课程,后半期的装机与故障检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能力提高就得非实训实验不可了。可见,高职院校建设实训教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电脑实训教室的规划建设

1)实训教室与计算机一体化教室的区分。很多同行提倡建设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一体化教室,做到“教、学、做”一体,我不敢苟同。原因有三,其一是利用率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前期的理论授课,一般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其效果也得到了大多数同行的赞成。虚拟装配技术的应用也都在电脑机房里完成。那么,一体化教室也就只剩下“做”了,其利用率不高是明摆着的;其二是一体化教室,存在教学方法单一,项目教学需求大,很多教师根本做不到好的需求项目,必然影响教学效果;其三是一体化教室的投资费用高,很多硬件都需要及时换新,实际教学中不一定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存在理想化。鉴于以上原因,我更倾向于在多媒体教室教授理论课,在电脑实训车间组装电脑和进行故障检测维修。

2)规划建设一个电脑实训教室的原则。我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满足一个班级操作训练的需要。在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学习电脑组装的过程,检测故障、维修电脑,最前沿的产品固然很好,但并非是最新的、高端的硬件产品才能满足需 求。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品的日新月异,配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都是不争的事实。应用电子元件滞后市场的现象也是合理的存在。更何况应用新产品,带来的软件更新、不匹配也在所难免。因此,我主张在很多学校中还是采用快淘汰下来的一批旧机器来组建实训室。

3)实训室组建需要环境的介绍。电脑实训教室是为满足一个班级人数的上机训练需求,而一个班级的人数通常为50人左右,这就决定了场地面积大约为150-200平米的教室;电脑器件本身都是高集成电路,为避免碰撞,更好的保护各种配件,不仅在操作时轻拿轻放,而且要满足放置配件时要有一定的缓冲,需要软木质的操作平台25个;为实现电脑组装完毕后,能实现正常开关机、装系统软件等,需要正常使用的电脑25台;为顺利完成这些工作,需要用到的工具有:剥线钳、平口和十字口螺丝刀、镊子、尖嘴钳,剥线刀、RJ-45接口、5米左右的网线,共计25套;满足25台套左右电脑设备的供电电源以及稳压器等辅助设备;同时为更好的及时解决和处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准备教师用的多媒体设备一套。

4)实训教室能完成的项目介绍。实训室不仅要完成产品的展示,还要以项目教学法来完成各种装机练习。项目驱动教学的优点已得到广大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所有的项目设置都需要教师的认真组织和精心的规划。不仅要对项目完成的目的、步骤、结果做详细的说明,而且要做实验报告,并有教师进行评分和总结。通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通过以下项目的练习就可以达到教学大纲和能力培养的目的。主要能完成的项目有:电脑配件、工具的展示及使用方法的操作,CPU及其风扇安装操作,内存条的安装操作,主机箱和电源的安装操作,光驱、软驱、硬盘的安装操作,主板的安装与连接操作,各种扩展卡的安装操作,主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操作,基本CMOS的设定应用操作,磁盘的分区应用操作,Windows系统的安装操作,网络连接及RJ-45接口的安装操作,共计12个项目的实验。

通过建设一个25套电脑实训车间,完全能够满足两人一组的50人操作训练,这种实训教室虽然不是高尖端技术,却是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能力范围之内就能实现的项目。这种建设既符合客观实际,又能节约教育成本,是一个优秀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郑慧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论文范文12

【关键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组装与维护;现存问题;实训作用

1.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1 实训教学效果不能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我国教育中实行应试教育模式时间较长,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对于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来说就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的实训教学则不够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这就造成部分学生虽然通过了学校的专业技能考试,获得了上岗资格证书,但是实际应用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岗位的需求,不能很好的开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对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有一定的局限。

1.2 专业师资职业实践经验不足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学校都存在着师资紧张的现状,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只能满足日常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师的师资队伍则处于不足状态。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实训教师又不愿意直接进入学校进行实训教学,一般的教师都能够进行计算机专业理论教学,但是由于缺乏职业实践经验,因此不能保证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队伍中缺乏实训能力的教师是阻碍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3 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计算机技术不同于其他理论知识,计算机技术有着更新换代快的特点,这就会造成技术更新换代与教材更新之间存在较大的时间差,直接造成学校教材内容跟不上计算机的最新技术。教学内容的落后也导致计算机实训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需要,无法实现与社会实际需要的无缝接轨。现阶段,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过时,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的更新升级的滞后,造成许多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难就业的现状。

1.4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由于目前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不能进行有效开展,造成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现阶段职场实际需求。许多学校只能拿已经淘汰或损坏的计算机设备供学生实训,更不能为学生们提供全系统的实训环境,造成学生只能学习组装与维修的理论知识和最基本的实际操作。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经不起职场的考验,学生进入职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类的工作。

2.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必要性与有效性分析

2.1 实训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开展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满足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要。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动手能力是学生展开职业生涯的关键,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入社会更加自信。实训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超过两年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一定时间的具体操作才能真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实训教学能够实现中职教育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并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进而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牵引学生追逐更广更深更新的知识,达到提高中职计算机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的目的。

2.2 实训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化技能水平

实训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符合新课标对中职教育提出的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强化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也就是在提高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如通过将为学生提供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实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完成学生职业化的初级阶段,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职场的能力。

2.3 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的新要求

实训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进行新课标改革的突破点和实施点,实训教学是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过程,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思想的进一步落实,中职计算机教学势必要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训教学环节,能够将中职教育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且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职教育向着新课标方向进行改革的步伐。实训教学能够丰富中职计算机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3.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实训教学的展开策略

3.1 进行入门指导

实训课程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的教学,既然是实训课程就要充分发挥实训课程的优势,教师要实现对实训地点、实训环境以及实训内容进行详细的计划,保证学生的实训效率。实训课程是建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的,不能完全脱离开理论知识。因此在展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训教学之前,教师要进行良性的引导作用,要将与实训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先引导学生回顾一下,然后根据实训安排向学生介绍一下可能用到的工具(包括工具软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训效率,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3.2 教师进行简单有效的示范

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有效的示范操作,教师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实训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的示范能够从直观上为学生建立一个标准或者是模板,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时更能放开拘束,大胆的进行实际操作。并且教师规范的操作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实际操作习惯,对于重点环节的操作,教师要特别注意,可以采用分布讲解来降低内容的难度。

3.3 安排短期社会实践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模式实行的都是两年理论教学加上一年的实践,如果学生对第三年的实践机会没有把握住的话,就会对整个中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除了安排校内实训教学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短期的社会实践机会,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来选择实践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还能了解到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更好的指导以后阶段的学习。比如可以安排学生到专业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企业进行实习,尤其是学校附近电脑城的维修门店,这种门店一般需求量很大,并且能够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

4.总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地位。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专业的人才需求都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于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加之新课标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中职计算机教学势必要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教师要不断创新现有的教学手段,注意吸取国外职业教育的优秀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其实际操作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真正发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