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时间:2023-02-25 16:01:22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1

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与文化教学

汉语存现句的特征及教学对策

语言课程教学视频拍摄手法探讨

在京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现代汉语双音复合词的省略义研究

浅议《汉语拼音方案》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及其汉语课堂运用之探析

普遍语法下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分析

对外汉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初级汉语课本之趣味观研究与文本实践

从留学生的角度看古代汉语选修课的教学

留学生零起点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

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考试大纲和教材中的惯用语考察

《语言自迩集》单字的设置方式与启示

海外中小学面向汉语教学的中华文化课程分析

“中国文化与世界”专题研讨会发言摘录

美国华裔学生学习中文的困境与相关教学对策

跨文化施教能力与国际汉语师训模式转型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汉语教育与研究生培养

新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中的职业身份构建

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生指导会议”综述

从美国中文领航项目看高水平的中文教育项目

现代汉语反义“形+形”构式语序成因的多元阐释

汉语中介语动态追踪有声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设想

云计算技术在中介语口语语料库建设中的应用

学、练、用——显性教学框架下的任务式教学探析

泰国中小学生汉语结构助词偏误分析及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专家和新手教师课堂话语对比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V+于+N”构式探析

留学生本科学历教育“1+3”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重心之反思

海外中小学面向汉语教学的中华文化课程分析

法国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建立与中国绘画的传播

基于留学生个体差异的国际汉语教师个性特征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基地”和“推广”的英文翻译

现代汉语被动句中施事者隐现的历史原因探析

视频播放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对外汉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理解核查型”问题研究

论新闻访谈对高级对外汉语口语教材会话编写的作用

视频播放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文化体验课发展模式分析

服务学习理念下的来华留学生综合实践课程类型研究

全球化时代话孔子——“世界孔子学院日”汪德迈教授访谈录

浅谈如何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基于南京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外语言教学的两种不同思路及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六重挑战

欧洲主要国家跨文化传播模式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经验借鉴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2

一、重大的进展

1.理论建树初具规模。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因为它建立在朴素的客观规律之上。对外汉语教学尽管头绪纷繁,却是有规律可循,从理论上探索这些规律,把几十年来国内外汉语教学的经验加以总结,从中归纳出若干规律,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是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成熟的标志。已故的朱德熙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各种理论,汉语有其特殊性,我们应该提出自己的一种理论来,我认为是完全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朱德熙,1989)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教学法的部分内容具有理论性质,因此不妨把它也归入理论范畴)。”(《纪要》,1995)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则是一种综合的、跨学科的理论,它是建立在综合应用语言研究、语言学习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围绕着理论的思考,有一批出色的论文,其中吕必松、胡明扬是其代表。然而,框架虽然搭起,研究却还不能说十分深入。真正称得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的文章,为数并不多。当然,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人都去从事理论研究,但我们必须有我们自己的理论研究者。WWw.lw881.com如果说,一个理论研究十分薄弱的学科,犹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决不为过。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文章面世。

2.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赖以建立的前提。对特殊对象的深入研究,是一门学科朝着精密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研究对象,朱德熙在1989年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汉语研究,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是后备力量,离开汉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就没法前进;另一方面是对外汉语教学本身的研究,而这决不仅是教学经验的问题。四年之后,盛炎、沙砾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盛炎、沙砾,1993)到了1995年,我们对特殊的研究对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就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研究的内容则是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的角度,要研究学习者是如何学会并掌握汉语的;从“教”的角度要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全部教学活动,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学习和教学的内在规律,以便指导教学实践。(《纪要》,1995)只有研究对象明确,才能产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具体的研究成果。我们根据研究对象,可以分别开展学科理论研究、汉语本体研究和方法论研究。

3.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既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对象是汉语的学习和教学问题,那首先要把“学什么”和“教什么”研究清楚。所以,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在汉语本体研究方法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汉外语的比较,从而找出学习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中国人看来容易,外国人学起来困难的地方。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汉语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这些特点往往就是难点。”(王力,1985)研究语法结构,研究语音规律,对本国人来说,一般规律也就够了,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掌握一般规律是学不会汉语的,常常一用就错,这种错误往往启发研究者去注意中国人自己不容易想到的问题,于是促使我们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习惯用法”和“例外现象”的研究。这种从教学中发掘的研究课题,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研究的独特视角。其研究,不仅推动了对外汉语教学本身,也对现代汉语研究起了促进作用。在汉语研究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英哲、柯彼德、陆俭明、邓守信、王还、刘月华、赵淑华、佟秉正、舆水优等。

至于研究“教”和“学”,与其他语言作为外语教学是有共性的。这也就是在创始阶段,我们不断引进、介绍各种外语教学法的原因。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这方面的著作已经很多。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无疑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法,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在研究汉语教学法时,正如张清常先生所指出的:“一不能忘记汉语本身的特点,二不能忽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千百年经验的合理成分,三不能忽视国外某些教学法它们一方面显示其优越性另一方面却也暴露出一些严重问题的这种缺陷。”(张清常,1990)这是十分中肯的话。

下面我们对教学法研究略事回顾:1985年第一届国际汉语讨论会上,汉语教学法研究与国际上交际法原则盛行一时相同步,并开始探索结构与功能相结合、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子。1987年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教学法研究不断创新,预计有可能形成“结构——功能——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法新路子,并向综合教学与分课型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拓展。1990年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人们对教学法又有了新的思考,以历史的态度对以往的教学法进行冷静的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发现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完整的唯一可行的,而且可以普遍适用的。应该更加充分地考虑到不同的语言教学目的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普遍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是根本不存在的,《语言教学法的研究——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有千秋》([美]杨觉勇)一文代表了这种思想。到了1993年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吕必松总结到:“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已成了各种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共同目标,这也是第二语言或外语教学不可逆转的一种发展趋势。”(吕必松,1993)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全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法是毫不足取的。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今后,我们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兼采众长,摒弃其短,探索汉语教学的新路子。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近年来在研究中比较注重教和学的调查研究,注意统计分析(定量、定性分析),创造条件搞各种教学试验等科学的方法。

4.研究领域正在拓宽。语言教学的研究,是受语言理论研究制约的。80—90年代,国外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是乔姆斯基的理论已经不似70—80年代那样风靡一时,代之而起的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潮流所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领域。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民族形式,深入研究并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是将语言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胡裕树等,1989)不同的语言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是有一定差异的,这种文化差异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障碍之一。近年来,关于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排除跨文化交际障碍的讨论,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之一。研究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文化对比,主要是以汉语为背景的中国文化和以英语为背景的欧美文化、以日语为背景的日本文化的比较;另一个是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文化内容都与语言学习和教学直接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胡明扬,1995)探讨了究竟哪些文化因素最有可能直接影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文章认为,在语言教学中注入文化因素应考虑到外国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在文化上的异同,不要喧宾夺主,不要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这篇文章廓清了在汉语教学中注入文化内容的一些不够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大家形成共识。总的看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讨论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比较多,讨论汉民族文化对汉语学习影响的文章还比较少。领域虽已打通,深入下去还值得探讨。

5.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这是汉语研究专家与对外汉语教师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的结果。对外汉语教学从一个新的角度开拓了汉语研究点,它受到汉语专家热情的关注,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提供帮助;而对外汉语教师,掌握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难点,从那些中国人习焉不察的问题中,小处人手,大处着眼,发掘带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体现了学科的特色,为汉语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篇章、汉外语对比以及与汉语教学有关的文化因素的研究中,语法研究又占更大的比重,在前四届讨论会的论文选中,有关汉语本体研究的论文共160篇,占全部论文总数363篇的44%,而其中仅语法研究的就有90篇,又占总数160篇的56%。这些论文涉及下列三类内容:一是从宏观上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路子,探讨浯法教学的改革。二是针对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深入分析语言事实,发掘语言规律。三是在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与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研究的势头,与80—90年代中国语言学界的语法研究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国的语法研究异常活跃,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硕果累累,新人辈出,成为语言学科各个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一个。(龚千炎,1996)影响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语法研究,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研究特色:一是理论和方法的多样化,涉及到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功能语法等。二是体现了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的研究,特别是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形式与意义密切配合,交互验证的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三是结合汉语与外语的比较,深入发掘汉语的特点,渗透着理论的思考。

在教学研究方面,对汉语诸要素教学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有不少新的教学设想,得出不少有教学参考价值的结论。通观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可以说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不断有新的进展。首先,对“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路子,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其次,进一步明确丁以总体设汁为主导的教学过程的四大环节。对各个语言教学环节和各种浯言技能训练的研究,更有理论的深度,对教学也更具指导作用。对于各种语言技能从设课到训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范。最后,建立并在不断地完善有效的汉语水平考试系统等等。

自1987年中国对外汉语教材规划会以来,对外汉语教材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几年来编出了上百种不同类型、不同课型、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色的汉语教材,可谓洋洋大观。在这些教材中,大都能较好地体现汉语内部的结构规则,并带有不同的教学法理论倾向,应该说各具特色和优势。(杨庆华,1995)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与发展,实际上反映了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探索。今天,更新教材的呼声日高,我们期待着新一代教材的尽快问世。

学会成立以来,研究的重点开始由“教”转向“学”。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过程和规律的研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对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分析,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的描写,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及中介语研究,外国人学习汉语行为过程的调查与实验,以及对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察研究,等等。学习规律研究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模式和假设,对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由“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将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说来,研究成果应该重视,值得提及。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找到一条全面体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教学路子,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处于探索过程中,力求逐渐加深认识,不断地改进处理方法,争取良好的教学质量。(吕必松,1993)这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二 、明显的不足

1.关于学术方向。199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指出:“由于近年来我国涉外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涵等问题上便产生了某些不同的看法,甚至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本身也产生了某些怀疑。”(《纪要》,1995)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分歧,不但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和研究对象,而且也关系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影响。面对这种局面,学术方向出现摇摆。

这次座谈会经过坦诚的切磋,在学术方向上可说达成共识,从而明确了学科的性质,规定了学科的内涵,维护丁“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唯一性、稳定性和严肃性。会议指出:“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根本的区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学,教学规律也没有足够的共同点,所以它们不可能属于同一学科。”(《纪要》,1995)这样就摆正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今后,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特色,把握住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术方向,仍是不容忽视的。

2.关于研究视角。从总体上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略嫌偏窄,一个领域的各部门的研究也多有失衡。在汉语本体研究中,词汇及其教学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几年来毫无改善,极需加强。近年来,语音及其教学的研究,有滑坡现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质量有待提高。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其数量在历届论文集中呈递减趋势。汉语语段、篇章,汉语风格及其教学的研究,除个别文章,几乎无人间津。

在教学研究中,探讨一般教学法的文章较多,而探讨具体语言要素教学的文章较少,能为单项语言技能训练寻找出有效方法的文章更少。在学习研究上,缺乏有份量的各种教学实验,也还需要更多的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及相关的科学数据。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视角还应更开阔些。

3.关于学术课题。在学术课题的选择上,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研究课题还没有被攻克。比如,我们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具有国家水准的汉语语言能力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我们虽有《当代北京口语语料》,也还只是初级产品,还有待于系统地、全面地开发研究,我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开发研究为对外汉语口语教材找到真正的现代汉语口语标准。我们虽然有《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那还只是一个“暂拟”型的或“提要”型的理论框架,似嫌陈旧,我们还应研制一个适合外国人学习汉语语法的应用型的教学大纲。有些基础研究工作,个人难以完成,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课题组,共同研制。比如把近年来分散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分门别类,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一方面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从中发现薄弱环节,以便补苴罅漏,填补空白。有些几经繁难,辛勤劳动研制成功的基础项目,对外汉浯教学界的同仁要充分利用,如《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现代汉语句型系统》、《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等,要物尽其用,不可束之高阁。(张旺熹,1996)

4.关于论说方式。科学研究的成果应以严谨的形式来体现。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的科研论文还只是教学总结,或断想式的经验之谈,甚至写成了工作报告,严格讲来这都不能算作科学研究论文。有的论文选题不错,然而或论证角度欠妥,立意不明;或逻辑层次紊乱,让人难明事理;或浅尝辄止,失之于肤浅。有的论文所用语言不是科学论说语言,过于散文化或口语化。有的文章不列“参考文献”,也没有注释,引文也不注明出处,看不出自己的新见解,甚至对所研究的某一问题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不甚了了,不能充分掌握某一问题所有的资料。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在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过程中要加以克服的。走向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应该有一批水,平较高的研究者,并且取得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三、乐观的前景

1.语汇及其教学研究将迈入新起点。长期以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语法教学,把词汇及其教学的研究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于是,词汇的教学与研究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至今依然如此。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是成年人、外国人这一根本特点,混同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的汉语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学龄前就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汇及其用法,他们在达意上没有困难,以后的任务是扩大词汇量及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问题。外国成年人学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要掌握每个词的用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最终才能掌握一种语言。如果只学一些干巴巴的语法规则,充其量只能表达一些简单的标准句,稍一活用,常常是一开口——动笔就错误难免。特别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外国人会觉得语法条条不管用,而一个个词的用法才真正解决问题。以至于有的外国学者认为:“在学生看来,汉语语法规律不像其他语言那样严密、系统,而且有不少语法规律不好归纳,甚至等于学一个个词的用法。”(舆水优,1991)其实,早在三十年代,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就说过:“学习中国语言有三大困难,其实只是一个,即中国语词的问题。”(高本汉《中国语与中国文》)这是因为语汇是语言存在的唯—‘实体,语法也只有依托语汇才得以存在。语法也可以说是无数具体语汇的具体用法的概括与抽象。因此,胡明扬说:“语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的。也正因为如此,加强语汇研究和语汇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胡明扬,1996)现在,我们看到,语汇及其教学的研究已经迈入新起点。《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的正式出版是其标志。这是一部为外国人编的汉语学习的原文词典,它收词3700多个,有准确的释文,丰富的例证,简明的用法,更宝贵的是备有错用的提示。这是语汇及其教学研究的新作,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汉语学习和教学的需要。

最近,语言学领域新出现一个叫做“最小程序”(minimalistprogramme)的新论点,这一论点将各种语言之间的不同归结为其虚词成分和词汇方面的差异。,(袁博平,1995)与此相关,又有“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之说,认为:“语法理论,无论是转换取向或功能取向,若不跟词汇分类相结合则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突破。”(郑定欧,1995)理论语言学的这些新发展,必将对语汇和语汇教学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新的契机。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教材编写注入新的思想。

2.学习规律的研究将出现新推进。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重点多集中在“教”和“学”的内容,以及“怎么教”这两方面,对“怎么学”的研究重视不够。语言学习和获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研究语言的学习和获得的规律,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国内汉语学习规律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是1992年以后的事情。我国较早的学习规律研究是对比分析,即从两种语言本身的比较来预测学习中的难点,继而是中介语研究。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阶段,学生使用的实际上是一套独立的语言体系。这套体系既不是学生母语的语言体系,也不是第二语言的体系,而是学生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研究这套语言体系,可以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而学生的语言偏误正可以观察中介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运作情况。七十年代,国外第二语言教学中,偏误分析曾风靡一时,风尚所及,对外汉语教学界曾把错误分析、对比分析和中介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作为学习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吕必松,1993)近年来,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也曾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如区分“习得”与“学习”,采用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信息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等。八十年代,乔姆斯基提出了普遍语法理论,这不仅仅是一种语法理论,同时也是一种语言习得理论。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语言都有着某些共同的语言原则,这些原则是天生的,人的头脑中固有的。有人认为,目前世界上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展趋势是,以语言原则参数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主流。(袁博平,1995)对外汉语教学的学习研究必将在这一趋势影响下,展开新的研究未来。

3.电脑化教学研究将跨向新高度。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

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诸如笔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这些先进技术,开辟教学的新途径,研制新一代教材,促进科学研究,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

仅以多媒体为例,编写多媒体教材应立即着手去做,多媒体是既能处理文本信息,又能处理图像、图形和声音的多功能技术,并具有人机交互的能力。以这种技术研制的新一代教材,是一种文字、声音、图像立体发展的教材,必将给对外汉语的教学带来一场革命。又因多媒体信息量大,具有跨时空特点,可变平面教学为多元立体化教学,因之也更符合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我们相信,必将会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一番新的景象。

参考文献

朱德熙 1989 《在纪念<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王 力 1985 《在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的讲话》,《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胡裕树 1989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两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1期。

胡明扬 199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陈亚川 1990 《汉语教学研究的拓新与深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读后》,《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吕必松 1993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郑定欧 1995 《“凝固”析——词汇语法(lexicon—grammarr)引介》,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讨会论文

李忆民 1995 《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龚千炎 1996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汉语语法研究》,《汉语学习》第2期。

杨庆华 1995 《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盛炎等 1993 《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评述》,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舆水优 1991 《通过常用语法错误来看处所词的用法》,《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张清常 1990 《对外汉语教学法·序》,现代出版社。

赵金铭 1985 《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7 《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举要》,《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89 《近十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3 《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与创获——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综述》,《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3

[关键词]外语实验教学;教学策略;教学环境;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087-03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17

一、引言

正如语言学家Holec指出的,外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实际交际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而有效外语教学的关键就是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创设真实的运用语言的情境和机会。所以,开展外语实验教学有其必然性。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外语学科是否需要开设实验课,哪些类型的课程适合开设实验课,实验课程如何开设,实验课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关系是什么,实验与实践、实训概念如何定义等都持有不同的意见。四川外国语大学作为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几所专业外语院校之一,自建校以来,一直以外语学科为主,多个文科专业共同协调发展。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发挥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作用,探索外语实验教学的变革与提升,对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专业外语院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外语实验教学的问题与思路

我国的外语教学经历了长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型”教学模式。但随着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外语实验教学通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立体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年的外语实验教学及管理实践,我们认为,外语实验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参与和体验的训练过程,是对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媒体观以及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师生交往的很大转变。外语实验教学需要明确一种定位,两个贯通,三方支撑,四类互动,五个转化。

1.一种定位

以现代外语教学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开发利用多媒体外语学习资源,创设语言学习的真实环境,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外语实践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外语实践教学改革,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的水平和质量。

2.两个贯通

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将外语知识、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培养相贯通,将科普英语、视听说技能、写作与同传翻译、专业外语课程与公选课、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在教学要求中相贯通:另一方面将外语实验课程群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教学的模式构建创新相贯通。根据外语课程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培养侧重,将若干个关系密切、互动性强的学科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结构和特色的外语课程群,如外语与国际商务,外语与外交,外语与国际新闻等。

3.三方支撑

外语实验教学过程就是一项实践活动,而这个活动的开展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即资源、平台和助学者。平台是外语实验教学赖以开展的物质基础,资源是外语实验教学的对象和软环境,而助学者是外语实验教学的引领者、协调者和督促者。外语实验教学的直接结果和目的便是学生外语语言技能的提高。

4.四类互动

将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着力转化的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创设一个知识准备、探究交流、引导反思的情景,实现动脑与动手的互动。将先进的设施及技术保障与优秀的师资及助学团队相结合,营造一个实际外语应用及创新环境,实现技术与人的互动。将多样的教学管理手段及方法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促使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运作与学生交际能力的互动。

5.五个转化

一是转化“外语知识”为“交际技能”;二是转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三是转化“单科实验”为“多科实践”;四是转化“课本学习”为“资源共享”;五是转化“教师主导”为“师生交往”。

三、外语实验教学环境的探索

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支撑是外语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基础条件,也是外语实验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环境对学习活动的保障主要表现在教学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和教学管理六大方面。其中,媒体及媒体环境被认为是教学环境中有效外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媒体环境的合理选择与规划既是有效外语教学的现实支撑,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限制了外语教学实践的空间。下面,以本校数字化外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搭建为例,对外语实验教学进行探索。

数字化校园的软硬件平台是开展教学实验、自主学习,以及教学管理的基础,四川外国语大学经过十多年建设,已建成了一个拓扑结构合理、防灾应变能力较强、网络安全措施得力、千兆骨干稳定畅通的数字校园。学校外语实验教学环境具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现代化的教学硬件条件、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多样的学习功能,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优质的管理服务与培训体系,较为完善的资源开发构架。

1.丰富的学习功能

外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搭建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适合自主学习的语言材料,创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地接受真实语言的有意义的输入。学校在规划和建设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的时候,注重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充分考虑到外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训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训练、自主学习等要求,构建了功能完整的学习环境。

(1)丰富高效的授课功能:系统能提供给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情景教学模式以及快捷的教学效果评价与分析,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利用各种教学系统软件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语言的交际场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多样先进的学习功能:系统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学习模式(协作式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讨论式学习模式等),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学习手段(在线提问、在线点播、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等),科学的学习测评。

(3)交互式的开放功能:学校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构建在校园网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课程:并且,自主学习中心也是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2.优质的管理服务和培训体系

学校在建设一流的硬件设备、丰富的软件资源、完善的教学应用系统的同时,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经费,建立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保障体系。首先根据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功能特点和特殊要求,配备了较高水准的专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设计专家等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师生,形成了以技术服务为一线,网络运行与信息管理、资源研发、教学研究为后盾的服务体系。

只有让广大师生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支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运行。因此,学校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务处、人事处的协同下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包括六大模块:新进教师信息技术岗前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老年大学信息技术培训、教学媒体设备使用培训、重庆市教育技术培训和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等。充分体现优质服务体系保障和支撑技术应用的服务理念,加快了学校教学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3.完整的资源开发体系

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包括题库,音视频素材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教育技术中心为适应学校对教学资源建设的要求,更好地体现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宗旨,依托自身的技术优势,全面支持各教学单位对资源建设的需求。学校的外语实验教学资源库包括试题题库3个,十余万题,课件库2个68门,网络课程库3个893门,多媒体素材库1个101479条记录,以及自己研发的试题管理平台、网络课程开发平台、多语种语料库管理平台等。

4.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经过多年的外语教学实践,学校逐步形成了适合外语语言教学特点的“三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性”、“设计提高性”、“综合模拟性”三个层次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了由“基础实训”、“技能技巧与交际训练”、“综合模拟与实践训练”三大实验教学板块组成的多元化、递进式、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基础实训”主要指听、说、读、写、译等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技能技巧与交际训练”一方面是对几种基本技能的提高训练,另一方面也是指围绕某些问题和话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设计活动,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综合模拟与实践训练”则是要求学生根据特定的情境和实践问题,如外贸交易会、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外语交际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具体目标。该实验教学体系涵盖了从基础到提高,从单项训练到语言综合应用,从单纯语言训练到专业语言学习过程中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外语学习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将语言应用于实际交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4

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殆。对于我们的教学即是如此,现代外语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古人的这句话中。在我们的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有通过研究,了解到我们教学的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所不擅长的方面,更精进我们所掌握的领域,能更多的发挥应用性教学,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似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是任何想要获得成功的改革所必须面对的,我们的教学也要接受新生事物,用更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与日俱新,获得教学上的更大收益。

我们要知道,进行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些语言教育研究者认为语言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没有知道作用,那些纯理论的知识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他们不注重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具有的启示。教师比较擅长应用教学,但不太熟悉支撑外语教学的教学理念,而研究恰恰能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说知道教什么或怎么去教师远远不够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要求我们能看到外语教学中的变化,我们应该从旧有的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视听法、口语情景法走向新的认知教学法、自然启发式教学法、交际教学法、人道教学法、行为法、整合方法等等,这样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收获,将人文、哲学等思想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时代的变迁,也让教师的教学手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的链条式教学到金字塔式教学再到现今的网络式教学,这些变化都促使着教师教学手段与方法发生巨大变革。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后工业化、知识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都是高科技的产品,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产品如Mp3、PC、Iphone等数字时代的工具获得浩瀚如烟海的信息,这也表示学生们可以通过音乐、电影、游戏等方式学习,他们比如今的教师在使用新型数字工具上更自信更熟练。那么,作为教师的改变毋庸置疑,否则就会造成与学生在交流沟通上或知识上的断层和脱节。所以教师要通过研究的方式,学习现代数字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将行为教学与思维的引导紧密结合,着重思维价值观的教学,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的外语教学将会事半功倍,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

研究和教学的关系,可以从它们各自的特征中有所体现。教学的特征是以行动为导向,讲授的是应用性特殊性具体性的经验知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而研究却是以思维为导向,注重理论性宽泛并且抽象的超然知识,是科学的学术研究。教学和研究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可以并存并且相互促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的方式找到教学的不足;在研究的过程中,能够把优秀的观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就是说,在外语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教学也能促进外语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外语教学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我们在教学中碰到的问题,那么研究的领域对象就首先体现在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体验上,如对母语的掌握程度,方言在学习中的干扰和第二语言的掌握水平上。除此之外,还包括语言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个人修养,都是要研究的方面。教学的内容和语言是研究的主要对象,一般从词汇、语音学或语法体系着手。对于教授第二语言的教师的研究,则体现在道德品质、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和语言能力等方面。之后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教学策略和语言学习环境的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结果,都直接影响着教学方法策略的进一步改进。各个方面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的关系,相互牵连。

通过研究,从比较系统的角度讲,由于语言功能语法的变化,语言的学习已经从形式转化到功能的学习,更侧重于信息的获取,主题的掌握,或文化价值的体现,着重强调情景教学法,交流法,功能性教学大纲,语言的交流等。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高科技集中型的教学方法,电脑教学数字教学电子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研究表明,最终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习者是否是真正的想要接受新的知识。我们把人体比喻成不同的信息体,只有愿意打开自身的信息开关,才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学习本身不取决于外在因素,而取决于学习者自己的内在。正如Chomsky所认为,‘…teaching should not be compared to filling a bottle with water but rather to helping a flower to grow in its own way.?’教育不是用水装满瓶子,而是应该让一朵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绽放。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自觉地从主导地位回到辅助地位,真正的主角应该是学习的对象学生。要在学生的身上做更多的研究,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对于学习者的研究,可以从许多方面分析,年龄、性别、个性、学习动机、天资智力、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方面着手。在这种情形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原来的主导地位变成服务者、向导、合作者、评估员、整合器、学习者和重要的研究人员。教师所需要掌握的是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技能如组织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并提高文学方面的修养,能掌握科技、数字、语言方面的文化知识,与时俱进。将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关照不同程度的教学结果。研究的步骤中,对于学习的设计和数据的分析尤为重要。在做学习设计研究蓝图的时候,根据教学实情,至少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研究什么样的问题,二是有什么样相关的数据,三是收集什么样的数据,最后是怎样分析结果。第一个层次是设计研究的整个结构,接着关注如何获得数据。收集数据和处理信息,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法、采访的方式、调查的方式、实验的方式或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的方式获取。

我国现在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如学科资源匮乏,大学英语教师的学术地位和职业尊严受到挑战,无学术身份、无学科依托、无明确的与教师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带来的变化,如基础英语教学迅猛发展,双语教学日趋普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在学习英语中依赖教师的程度大大降低。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进一步改进教学,才会令外语教学更好地完善。

通过了解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学会做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学会思考,对新事物要抱有好奇的心态,要敏感直观对新方法富有想象力,多思考别人的观念和想法,有冒险创新精神,同时坚定的信念也很重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书学习是我们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的源头。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活到老学到老,这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江梅.现代外语教学与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5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来中国学习汉语知识,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是目前很多学习汉语的学生在已经具备足够词汇量、掌握基本语法知识的情况下,仍然在实际交流沟通中屡屡出现障碍。究其原因,正是由于我们在以往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视文化教学,特别是忽视不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折射作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与研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记录和传承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底蕴,促进语言的发展。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1]因此,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正如邓炎昌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所写道的:“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来讲,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脉相承的,学习者只掌握汉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正确处理由于不同思维方式、社会习俗、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引起的文化冲突,准确而恰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表达和与他人沟通。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锻炼学生的跨文化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使学生意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是同步而不可分割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阐释、对比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把那些不同于本民族文化的目的语文化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多文化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学习汉语语言离不开汉文化。著名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说过:“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2]我们以中国的食文化为例,在古代的中国,“民以食为天”,孔子曾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连在林语堂的大同理想中,也必须要找一个中国的厨子。中国人讲究吃的传统文化折射到语言层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指代教师工作我们说“靠教书吃饭”;一个人在单位很受重用,可以说他很“吃香”、“吃得开”;表述不能承受可以说“吃不消”。学生们理解了这些,对于中国人问“你家有几口人”,而不是问“你家有几眼人”、“几鼻人”也就容易理解了。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研究语言才具有意义和价值。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离不开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教师教授学生汉语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与学生主体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差异,就会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产生,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传达,降低对外汉语教学质量。对外汉语教学归根结底是要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果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培养学习者的多元文化思维,并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离不开跨文化参与。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讲授的跨文化教学,根本任务是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自觉树立跨文化意识的基础之上,以包容的心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讲授汉语言知识的同时,不断渗透和传播中国文化,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参与策略研究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准确、得当地使用一门外语,必须先学好这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参与,即是把目的语文化教学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跨文化参与策略。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准确、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文化内涵,教师应更多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所授知识进行演示或详细阐述,使学生通过实物、图片、音频、视频等,对教材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得更深刻透彻,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以致用。例如:教师要讲授“筷子”、“中药”和“春节”这些词语,首先要考虑到他们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外国文化并不存在的词语。为此,教师可以给出具体实物或相关图片,并对词语意思和用法加以解释说明。最后,通过让学生亲自感知这些实物或是模拟一定的场景,对这些传统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跨文化参与教学方法之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拉指出的,如果教师把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了。上述教学实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西方文化中的“刀叉”、“西药”和“圣诞节”加以说明,让学生有感官和概念上的认识。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趣。要想真正掌握汉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在实际中做到灵活运用,只依赖教材内容和教师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迎合学生学习兴趣点的同时,符合学生学习汉语的实际水平,并与教材内容相辅相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体现中华文化的文学作品、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剧和视频等,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同时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学习、讨论和参与的积极性,在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体会语言背后的文化涵义,提高使用汉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再次,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参与度。教学模式创新是为学生建立一种跨文化意识,并锻炼学习者多元文化思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尝试并探索除传统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以外的其他教学模式,设计一些有利于课程开展的模拟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定期组织课外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玩中学、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例如:在校园内展演、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组织留学生参加汉语话剧表演、汉语演讲比赛、汉语歌曲比赛以及汉语角等多种体验式文化活动,将授课与学习这一基本互动带出了课堂,摆脱以往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文化情境,在实践中互动学习,并加深对中华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最后,强化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外汉语教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职业,与以往教师不同,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书面上的语言知识,更要让其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并运用到实际交往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培养,《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指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五项专业知识包括: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语言习得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师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求同存异和兼容并包的积极心态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互相尊重,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积极推进跨文化教学正常有序地开展。

三、结语

文化渗透着语言,语言记载着文化。语言与文化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对外语教学中不仅教授学生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层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确保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迷人魅力。汉语学习者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索,参加除传统教学以外的其它学习实践活动,以及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期实现学习者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真正在掌握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体会和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准确而得体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萨丕尔.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6.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6.[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47-149.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7.

[5]郭利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汉语,2016(9):113-114.

[6]钱文娟.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现状与对策[J].中国教育刊,2013:1-2.

[7]徐平.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融合[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5-138.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6

关键词:同义词 辨析 对外汉语教学

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汉语学习者能否准确恰当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而同义词又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汉语的难点,能否掌握同义词与言语表达是否准确、得体密切相关。

教学实践中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对外汉语同义词教学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习者能够较好地掌握同义词,多数人还不能辨析同义词。同义词内部的掌握情况也很不均衡,学生对于同素逆序的同义词掌握的情况令人堪忧。留学生学习心得的反馈中也显示,他们知道两个同义词有所不同,但是辨析时往往不得要领,只能点滴零碎地掌握,学习效果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义词辨析方法。

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急需一套比较系统、便于操作、适合留学生的对外汉语同义词辨析的方法。本文对同义词的研究和辨析方法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

一、同义词的界定和分类

同义词的界定和分类原则应该根据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来确定。同义词有如下特点:

(一)宏观上,总体来说,汉语里的同义词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同义词在汉语里的数量很大,可达2500组左右,而且经常是一个词对应多个同义词。一组同义词中也经常是具体、抽象词相混杂,具体的词很容易界定,但是抽象的词由于词义确定本身就存在难度,所以同义词的判断是相对较难的。同义词的界定应该从词的概念义和附加义两方面入手,这样下的定义较全面。

同义词应该是:概念义相同或基本相同,而附加意义有差别的一类词。

(二)微观上,从同义词的内部构成上看,同义词又具有这样的特点:“(一)同一同义组中的词大多含有共同的语素,在复合词中,相同的语素最能体现意义共同的成分,余下语素的不同,往往是意义细微差别的依据或表现所在。(二)单音词与由之发展来的复合词同义对应。单音词与复合词的对应,有的是一个单音词与一个或若干个复合词的同义对照,有的则是两个不同的单音词与由它们构成的一个复合词的同义对照。”①同时,充分考虑留学生自身的特点,将同义词作如下的分类:

首先,先从词的概念义的相同度上分类,但是不采用“等义词”和“近义词”的表述方式,而是认为“完全同义词”和“不完全同义词”的名称更好。主要原因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经常将“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指称范围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混淆。

1.完全同义词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义相同度为100%,但是附加义有细微差别的词,如话筒―麦克风、动画―卡通等。完全同义词在使用上作用是相同的,对于交际和表达思想感情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们的交流融合它们始终面临着被选择、被规范的命运,一方被保留,一方被淘汰,一般不能长期并存;或者在彼此间产生分化,承担不同的词义,担当不同的作用。

2.不完全同义词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意义不完全相同,次要差别表现在次要概念义不同上,主要差别表现附加意义的不同。这类同义词是汉语学习的难点,也是词汇辨析的主体部分。由于考虑到汉语学习者的词汇量不够,许多词的内在的概念义不清楚,为了加强辨析的操作性,我们选择从最直观的外在形式入手,将不完全同义词分为:语素相同的不完全同义词、有相同语素的不完全同义词和语素完全不同的不完全同义词三类。

(1)语素相同的不完全同义词,主要是同素逆序的同义词,如:合适―适合,到达―达到。

(2)有相同语素的不完全同义词,在不完全同义词中占多数,如:失望―绝望,气势―气概。

(3)语素完全不同的不完全同义词,如:安排―布置,原因―缘故,美丽―漂亮。

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义词辨析

吕叔湘先生在为《简明同义词词典》作的序言中提到:“‘同义词’顾名思义应该是意义完全相同,但是真正的同义词是很少的。一般所说的同义词却只是意义大致相同,所以有些学者不用‘同义词’而用‘近义词’。从语文的角度看,严格的同义词没有什么可研究的,值得研究,需要研究的正是那些非严格意义上的同义词,因为他们是同中有异,使用的时候也就不得不有所区别。”②

对于同义词的学习和掌握,关键在于辨析不完全同义词。词的意义、色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彼此之间表现不出“个性”来的完全同义词,在同义词中所占的比例甚小,占的比例极大的是不完全同义词。这种“大同小异”、“同中存异”的同义词,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难点,是真正值得和需要辨析的同义词。

武占坤、王勤提到:“词形异同的分类,虽然反映不了近义词的本质,但它在一定范围内,却能为我们辨析同义词的义差,提供入门的‘向导’。”③由于在不完全同义词的分类上充分地考虑到了辨析的因素,所以在辨析时,我们选择从分类入手,可以让留学生比较直观地抓住辨析点。

1.语素相同(同素逆序)的不完全同义词的辨析

这类同义词虽然数量不多,但却是留学生学习同义词的难点,我们认为应该独辟蹊径,采取一套概括性更强的方法。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分析词性。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组同义词的词性相同或者不同。词性不同的直接辨析差别,简化辨析步骤。如果词性相同,进行第二步,主要辨析所指称的对象是抽象还是具体。如:

到达―达到首先确定二者词性相同,都是动词。到达一般指具体的人或物抵达某个地方,是具体的行动。达到多用于水平、标准等抽象事物。类似的还有:产生―生产,出发―发出,彩色―色彩,粮食―食粮,计算―算计等。

合适―适合首先确定二者词性不同,合适是形容词,适合是动词,适合可以带宾语。这就抓住了两者的最重要的差别。

2.含有相同语素的不完全同义词的辨析

这类同义词所占比例相当大。词形上的同异,为我们掌握它们语义上的大同小异提供了方便。一般来说,相同的语素体现的是“大同”,而彼此不同的语素,反映的是相互间的细微差别,呈现的是“小异”。所以在辨析时,我们要从相异的语素入手,再接近词的意义。总体采用形式意义相结合的办法。如:优良―优秀―优异 这组同义词的共同语素“优”体现的是这组同义词共同的意思――“好”。而“良”、“秀”、“异”不同语素有各自的特定的意思。从这三个相异语素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三个同义词存在程度上的差别,程度由浅到深依次是优良―优秀―优异。学生不借助任何工具书也可以辨析出优良是十分好,优秀是非常好,优异是特别好。在具体辨析中,往往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1)相异语素所体现的词的次要概念义有差别。如:

才能―才华―才智―才干这一组同义词中有共同的语素“才”,体现出的相同的词汇义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掌握的知识。彼此相异的语素是“能、华、智、干”,分别体现了词的侧重点不同,“才能”侧重于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的能力;“才华”侧重于文艺方面的特长;“才智”侧重于智慧和思考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办事的能力。坚定―坚决,爱惜―爱护,保全―保持,粗重―粗壮,精明―精悍都属于这一种情况。

再如:战役―战争相同语素是“战”,共同的意义是两方或多方的战斗。相异语素“役”和“争”所指的范围不同,“战役”是较小规模、较短时间的战斗,“战争”是大规模长时间的战斗的总和。边疆―边境,食品―食物属于这一类。

(2)相异语素体现词的色彩义不同(通常是指感彩和语体色彩的不同)。如:果断―武断相同语素是“断”,代表共同的意思是“决定”。“果”与“武”体现了不同的感彩。“果断”是果敢、不犹豫,是褒义词。“武断”是言行主观片面,是贬义词。

又如:商量―商讨“商”有交换意见的意思。“量”和“讨”体现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3)另外一种特殊的不完全同义词是词义指称个体和集体的不同。如:纸―纸张,人―人口,车―车辆,书―书籍等。虽然指称的是同类事物,但分别是个体名词和集体名词。这类同义词特点明显,容易把握。

在以上辨析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搭配的不同进一步理解差异。如:在辨析“才华”和“才干”时,可以讲清“才华”可以和“横溢”搭配,“才干”可以和“增长”搭配。

3.语素完全不同的不完全同义词的辨析

这类同义词的辨析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辨析:

(1)感彩不同的角度辨析,赞美(褒义)―奉承(贬义)。

(2)语体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谈(通用)―聊(口语)。

(3)应用范围或指称对象的不同辨析, 老(应用于人)―旧(应用于物)。

(4)综合辨析:可从感彩、语体色彩和应用范围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辨析流程图: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现代汉语学界和对外汉语教学界在同义词问题上的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分类和辨析提出一些粗浅看法。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完善。

注释:

① 刘叔新,周荐.同义词语和反义词语.商务印书馆,1992.

② 张志毅.简明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③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参考文献:

[1]张志毅.简明同义词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7

关键词:“吧”;对外汉语教学;句法分布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1(C)-0200-01

“吧”是现代汉语中用得比较频繁的一个词,关于“吧”的语法意义,学术界对此讨论得比较多,看法也很不一致。胡裕树认为,“吧”表示“半信半疑”;刘月华认为,“吧”的作用是“缓和语气”。本文将从句法分布和语气功能上对语气词“吧”做简单的探讨。

一、“吧”的句法分布

语气教学在提高学生言语交际能力方面是至关重要的。汉语语气的表达可以借助于语调、语气词、能愿动词以及叹词等,语气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占有重要地位。(一)句末语气词“吧”。1、用在陈述句句末,表示不确定语气。“吧”用于陈述句时我们可以理解为“吧”不表示祈使和疑问,只“赋予说话内容以不肯定口气”[1]。这句话已经能够基本反映出“吧”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为陈述句增添了不肯定的语气,表达说话人对事物性质、状况的推测和判断,希望听话人能予以准确的回答,例:昨天是小明生日吧。――推测,表达不肯定的语气。“吧”用于陈述句除了以上功能以外,我们认为“陈述句+吧”还可以在表达不肯定语气的同时:A、用于表示赞许的陈述句末尾,表达轻松、随便、和蔼可亲的口气。[2]例:在重庆生活得不错吧。B、用于四字句或俗语等高度概括的,简约的句子末尾,表达总结性、根本性、显而易见的理由或原因。例:功夫不负苦心人吧。2、用在祈使句句末,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建议等。祈使句是表示命令或请求的句子,教学大纲要求留学生应该在初中级阶段掌握这个语法点,表示祈使语气常用的语气词有“吧、了、啊”等,根据祈使句中不同语气词的使用频率的分析:祈使句中的商量句、要求句、请求句句末接语气词“吧”;只有少数命令句句末接语气词“吧”。3、用在问句句末。“吧”常用在疑问句句末,构成带有估计意味的疑问句,表示说话人向对方征询对自己做出推测的意见。A、是非问+吧?例:这座房子是新盖的吗?――单纯提问,要求听话者根据事实予以回答。B、含祈使语气的问句+吧。用疑问形式表达祈使功能是世界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说话人对自己或对方未来的动作行为做出决定,并就此征询对方的意见。“祈使式+吧?”的作用是降低询问的疑问性。例:我们出去吃饭吧?4、含有“吧”字的语气短语和句式。汉语中有些语气副词、叹词和特别句式可以跟“吧”连用,构成比较固定的语气短语或语气句式,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语气短语或语气句式的教学,这样能帮助学生掌握。(二)句中语气词“吧”。语气词用于句中时,可以出现在句内停顿和句间停顿两处语法位置。句中的语气词有“么(嘛)、呢、吧、啊”四个,本文重点讲解“吧”,“吧”在句中的位置有三个,不同的句法结构,所传达的功能不同:“或在主语之后引起听话人对下文的注意,或用在话题成分之后以突出对话的焦点,或用在列举、举例的成分及表示假设的成分之后,或用在某个不确定的成分之后表示说话人的沉吟或思索。”[3](三)语气词连用。在现代汉语里,语气词连用的情况很普遍,学者对此也比较关注,常见的语气词连用有“……了吧”和“……呢吧”,表示对所说的事情或情况进一步的确定和肯定。例:你儿子快毕业了吧?

二、“吧”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选择得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气词“吧”的意义及用法,我们认为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各课型对这一语法点都应有所涉及,在教学实践和借鉴前贤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的教学策略。(一)由易到难,分出等级。“吧”是口语中常用的语气词。语气词“吧”的教学应该从初级到中、高级,从易到难,分出等级,排出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使留学生在比较系统的讲解、操练中,减少产生偏误的机会。(二)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反复体会、理解“吧”表示的各种语气。(三)语气和语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在讲解语气词的时候,一定要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言语片段,不但便于老师讲解,也利于学生根据语境揣测、理解语气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从而加以模仿和运用。(四)任何语言知识都必须通过学生的模仿和实践才能转化为语言能力,因此,有必要设计出更加灵活多样的练习,以便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吧”的各种用法。

小结: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只要掌握表达各个基本语气的语气词及句法位置即可。中高级阶段,以学习专业词汇为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一阶段的学生将常在课文中接触到表达复杂情况的“吧”,所以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吧”的语法位置及其所传达的特定的语气意义。对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理解和运用语气能力的高低,是其语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语气词教学在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技能方面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

作者简介:湛欣(1987.05― ),女,汉族,湖南岳阳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9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

参考文献:

[1]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J].中国语文,1981(06).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原版教材;教学实践;学术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25-03

教材,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在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教材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高校引进高水平的原版教材,应用于各学科的双语教学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这也是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英语水平的有效措施。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正面临改革,由于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对于教材也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西方国家先进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选用从英语国家引进的原版教材能够有效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一、原版教材的教W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我校都柏林国际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为例,介绍大学英语原版外文教材的教学策略。

1.案例基本情况说明。(1)都柏林学院简介。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以下简称都柏林学院)是北京工业大学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以下简称UCD)联合组建的国际化学院。学院在办学上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系和方法,结合中国学生特点与国内高校育人经验,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端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1]。学生在北京校区完成前三年学习后,所修课程全部合格且英语成绩符合都柏林大学入学要求,可以选择到UCD都柏林校区完成最后1年的学习,并同时获得北京工业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以及UCD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1]。学生的所有课程成绩都按照都柏林大学的评分标准,以学分绩点方式进行计算。(2)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我校都柏林学院的办学模式为直接引进国外优质的教学资源,在这一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学生在入学时,无特殊英语要求,与我校普通本科生英语学习起点相同。根据都柏林学院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下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的语言应用与交际能力。学生不仅需要“学英语”,更要“用英语学”,学会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包括大学英语课程在内的全部课程都使用全英文授课、英文课件、和英文教材,专业课均由外籍教师讲授,从方方面面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英文学习氛围。英语教学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在专业学习中的四项基本技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课程、在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中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读懂英语专业书籍及相关研究资料、完成书面课业并能以书面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1]。根据上述教学总目标和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全套引进英文原版学术英语教材,采用每班20―30人的小班授课。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开设Academic English(学术英语)课程,每周10学时,共160学时;下学期开设IELTS(雅思)课程,每周8学时,共128学时。二年级开设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Academic Writing(沟通技巧和学术写作)课程,每周2学时,共32学时。另外,应都柏林大学要求,学生英语成绩按照雅思分数折合绩点进行计算。学院对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雅思成绩的要求(见表1),学生需达到雅思要求才能进行下一学年的注册和学习。

(3)大学英语教材介绍。为实现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选用了原版学术英语系列教材English for Academic Study (以下简称EAS)。这套教材由Garnet出版社与英国雷丁大学国际研究和语言中心出版,全套共7本。以学术英语阅读为例,该课程使用两本教材,其中Reading and Writing Source Book(《阅读与写作材料》)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2―5篇课文,针对一个时下前沿和热点的话题进行讨论,用以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课文均出自学术类期刊,内容涵盖广泛,语言纯正地道,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为今后的专业学术生涯做准备。所有课文的长度和水平都与学术学习相符,并且与Reading Course Book(《阅读练习册》)相匹配。学生通过这两本教材学习学术英语语言,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技能。EAS教材是基于正在或计划学习高等教育学术课程的国际学生的需求而编写。在国外,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每周要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章,而这些学术性文献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用外语阅读学术文章无疑加大了他们在理解和记忆上的负担。EAS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术学习是非常重要的。Reading and Writing Source Book(《阅读与写作材料》)中的课文和任务都是以“为学习而阅读而非为阅读而阅读”[2]为基本原则来选材的,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运用外语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2.EAS教材的教学案例示范。下面以Academic Reading(学术英语阅读)课程为例,选择其中一课,展示原版教材(EAS)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课程名称:Academic Reading(学术英语阅读)

教学对象:都柏林学院大一年级学生

课程教材:Reading and Writing Source Book(《阅读与写作材料》)和Reading Course Book(《阅读练习册》)

课程总学时:48

教学总目标:在英语语言环境下通过广泛的指导性阅读帮助学生提高基础的学术英语阅读技能,使其具备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和学术文献的能力。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9

关键词:双语教学 口腔颌面外科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145-01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与日俱增。在这个大趋势下,口腔医学工作者要想顺应时代的潮流,就必须能够快速更新知识,与国际社会接轨,把握口腔医学的最新动态[1]。目前,全国各大高等医学院校逐步意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模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4]。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临床知识为主的临床学科,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口腔知识,而且也具备较高的临床操作能力。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双语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从而进行总结,发现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

1.前期基础 组成了双语教学研究小组,2013年12月中旬已对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充分讨论,针对单一语言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剖析,打下了基础。2014年9月,14级三年制口腔专业学生入学,从入学开始,对学生进行英语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同时课题组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为实施阶段提供良好的支撑。

2.组织实施 选取我校2014级三年制口腔1班口腔专科生(160人)进行口腔颌面外科学双语理论教学,课堂讲授内容包括教科书第三章、第四章,占总学时数的35%;授课前、后分别对班级160名同学进行调查问卷。

3.所获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频率来描述和分析数据结果,对比研究数据采用2 检验。

二、结果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赞成开展双语授课的学生比例由76.4%增加到96.5%。79.8%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比授课前提高了22.3%,其余几个方面学生比例在授课后也都有显著的提高(P

三、讨论

双语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我系自2014年起对我校2014级口腔三年制学生开展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课的双语教学工作。这次研究其实就是对之前双语教学的鉴定和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同学赞成在口腔专业课中开展双语教学;对双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增强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以后学业的发展,授课后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显著高于授课前(P

总之,通过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阅读外语文的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语教学的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口腔颌面外科教学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梁源,吴泽秀,等. PBL双语教学在口腔护理专业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年6月第28卷第6期

[2]张莹,唐彬,林榕,等.PBL结合双语教学在内分泌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2) :1560-1562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10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跨境高等教育已趋于多样化。为顺应潮流,许多国家应自身利益制定了符合本国的跨境教育政策。中国正发展成为跨境高等教育的新兴市场,2010年,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形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1]。

如今,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跨境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形式,其规模和种类不断地扩大。据统计,截至2013年1月,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780个,其中机构186个,项目1594个。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项目732个,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机构43个,其中5个机构具有法人资格,分别是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长江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2012年批准筹备设立昆山杜克大学等三所高起点中外合作大学,批准设立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起点中外合作二级学院[2]。

中外合作办学如此的发展势头让理论研究者和决策者措手不及,一系列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伴随中外合作办学迅猛发展的质量问题得到高度重视。

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实际上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建设问题,良好的质量保障机制,不但能够保障中外合作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还能为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在新形势下探讨并建立既符合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又融合国际视野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跨境高等教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要补充部分,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的办学能力和办学效果,充分发挥这一办学模式的优势。

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及教学模式方法需要与世界全面接轨,双语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经济现代化的一种新兴教育模式就应运而生,高等学校作为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推行双语教学,为国家培养大批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双语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聪明才智,提高全民素质,加强国际交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责无旁贷,这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使命之一。

教育部2001年下发《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要求高等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双语教学,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开展教学”,2007年教育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共立项资助建设了503门部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大力推动了全国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但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却并不如预期的那样[5],还存在双语师资缺乏、教学模式生硬、双语教材良莠不齐不能与国内教学要求相适应、开设双语教材课程不合适及学生外语水平适应不了双语教学等等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内的双语师资与教学环境远远不能达到相关教学要求,双语教学实践进入了“瓶颈”期,而相对于普通课程而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及课程则天然具备更多的开展双语教学的便利条件,因而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下推行的双语教学,能够更有效快捷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效果。

2 提升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途径探析

2.1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应用水平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英语教学学习比重越来越高,在全球化交流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尽管从小学就开始英语学习,但对我国不少学生而言,英语仍然是深层次学习的 “拦路虎”,虽然从大学生学习英语号称“四年不断线”,安排了英语必修课、选修课及拓展课程,在课程和课时的安排上完全满足英语进阶学习的要求,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毕业时的英语应用水平并不高,多数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达到国家4级水平,书面表达能力貌似可以了,但听说能力却没有同时得到有效的培养,实际上有时候都比高中英语水平还有所退步,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语言学习应用环境与英语的思维习惯,而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良莠不齐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的渗透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2.1.1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材采用的是英文原版,英语全程教学,作业和考试要求英文答题,课堂上的讨论和陈述也必须是英语,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从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通过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纯英文的教材,不仅词汇丰富,并且教材中的大量课文、英语对话、情景模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受到影响,对于学生词汇的掌握,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均有很大帮助。

2.1.2 高年级阶段随着外籍教师的加入授课,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他们创建一个良好的英语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纠正语言习惯,同时能够引导学生用西方的思维方式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学生由完全听课状态向敢于提问、积极回答、勇于发表见解转变,由被动变主动。

2.2 壮大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师资力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国外,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双语交流水平,而且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学历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并获得任职资格证书,但目前国内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国际化意识不强,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对本专业及交叉学科的学术前沿知识了解和掌握,英语水平不高,能满足自身学习但未必能流畅给学生英语教学,不能将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带回国内校内,国际教学视野不够开阔,教学理念滞后国外教学,而英语专业教师虽然能流畅进行语言教学,但是缺少相关的专业背景及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国内高校双语教学授课这个新课题而言,具备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并能熟练掌握英语应用水平及技能的师资非常缺乏,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方式来培养培训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2.2.1 在国内的教师队伍中挑选英语水平较高的教师,或者海外留学归来的学者

他们专业水平高,知识结构完整,并且有一定的专业教学背景,可以聘请外教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或者分批选派到合作办学的国外学校进修,通过全英文教学学习的体验,感受语境及国外英文教学模式情境,不但能迅速提升自身的英语应用水平及教学素质,而且也可以深刻体会到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双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双语授课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优胜劣汰,并出台一系列双语教学激励和考核机制,鼓励相关教师潜心搞好双语教学课程,保证双语授课课程的教学质量。

2.2.2 合作办学国外高校的外籍教师直接授课

对于高年级的专业课程完全可以由外籍教师来承担,因为通过前几年学生的双语教育,已经逐渐适应了双语授课,并且有了一定的英语专业词汇与相关的背景知识,可能在课程初始时会在交流理解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可以通过配备双语教学的国内教师助教,与外籍教师合作,共同实施双语教学,不仅能消除学生语言上的障碍,而且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互相增进了解,促进双语教学更好的开展。

通过引进外籍教师,可以发挥外籍教师的教学优势,例如美国本土的教师,在中国任教,不可以传授基本的英语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把一些英美文化,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感知力,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知识背景,而外籍教师,正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3 选用双语教材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双语课程的教材是直接引进原版的英文教材,虽然很经典,语言原汁原味,地道英语描述准确,但是存在的缺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国外经典英文原版教材都是名家呕心沥血之作,既厚且贵,知识体系复杂,内容非常丰富,不适于国内教学使用,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中文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都显得吃力,更别说让他们完全搞通一本充满专业词汇与西方思维习惯的原版教材了。若采用教师自编英文教材,因受学科背景、英文水平的限制容易出现随意性和语言的偏差。因此,教材的选择与修订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结合专业特点,并与国际接轨。

2.3.1 国外书籍都很昂贵,因此教师并不提倡学生买书,而是指定一些参考书,课前老师会把自己的notes复印发给学生用以帮助理解课程,我们可以借鉴这一特色,组织国内外的专家,共同编写和翻译适合国情的英文教材,这样可以遵循我们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相应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和侧重,从而教材会具有很强的灵

活性和实用性,规范并简明易懂,便于实施和开展双语教学。

2.3.2 在编写教材方面,必须要确保编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高水平的英文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既能够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又能够准确地表述出前沿的学科知识,而且还需要能够考虑到国内的学生思维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出符合我国的教学要求的英文教材。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11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6?0091?04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这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由下而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英美等国家兴起,引起了各国教育界的重视。[1]该模式强调教师在其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以自我为资源,在反思中成长。自此,如何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教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拟从大学外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及专业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反思性教学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反思性教学”源于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所提出的“反省性思维”,但这一概念正式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还得益于美国学者萧恩[2]。萧恩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自萧恩首先提出“反思性实践”的概念以来,众多研究者从反思性教学的内容、对象、过程模式、反思策略、反思型教师培训、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能有助于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与此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受其影响,“外语教师发展”的研究热点从外语教学理论的建构和教学技能的训练转向对外语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教学能力习得等方面的研究,即外语教师思维的研究。这将研究者的注意力转向注重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在这些研究者中,值得一提的是华莱士(Wallace)[3],他提出了外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反思模式。这一模式强调,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是教学实践与反思的核心理论基础,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另外,理查兹(Richards)[4]指出,有效的教学由于涉及高层次的认知过程,因而不可能直接得到传授,教师必须通过批判性反思,才能生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假设。

近年来,外语教学与研究界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在中国也有所增加,但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还处于“自上而下”的模式。此外,对教师素质的研究大多围绕外语教师应该拥有的显性知识与专业素质培训之间的关系而展开,而对隐性知识与专业素质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够,没有充分注意到我国外语教师专业成长实质上是一个长期、渐进和阶段性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外语教师自身不断探索并实施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5]。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研究,我国学者已从反思性教学的特点、条件、实践、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思辩色彩重,定性研究多;实验和应用研究少,高水平的实验、应用研究更少;介绍国外研究成果多,但适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研究成果少。反思性教学之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不言而

[收稿日期] 2013-09-12;[修回日期] 2013-11-10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外语教师合作反思型自主发展模式研究”(XJK013CGD059);湖南省教育教改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例研究”(湘教通【2013】223号)

[作者简介] 彭晓娥(1973-),女,湖南洞口人,湖南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专业发展.

喻,但大学外语教师的反思意识及反思实践情况到底如何?反思性教学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本研究主要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调查,并试图为大学外语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启示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在前人研究以及本研究假设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到教学实践的复杂性,部分工具的研制和调研过程会体现演绎法和归纳法的有机结合。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的形式为问卷调查,调查表的设计根据布鲁克菲尔得(Brookfield)[7]提出的反思性教学的四个视角,具体包括:自我反思提供的视角、学生和家长提供的视角、同事的感觉和经历提供的视角、教育文献提供的视角。定性研究为半结构性的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用录音笔录下并转写。

(二)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湖南省四所高校的180名外语教师。其中,性别结构符合大学英语教师的特点,女性占多数,136人,男性占极少数,仅44人;就教龄而言,88人长达10年,92人低于10年。另外,选择了4名教师参与深度访谈。

(三)数据收集及过程

数据收集主要来自于问卷调查、半结构的深度访谈、教师教学日历及学生的反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采用Likert五级量表和SPSS12.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信度分析和相关分析。访谈所获得的文本数据采用主题归纳法及演绎法。调查问卷的量化分析与访谈的质性分析相互补充,相互验证。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外语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情况

1. 自我视角、学生视角、文献视角及同事视角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表1 积差相关分析(Correlations)

自我 学生 文献 同事

自我视角 Pearson Correlation 1 .276** .481** .253*

Sig.(2-tailed)(显著性) . .007 .000 .018

N(人数) 180 180 180 180

学生视角 Pearson Correlation .276** 1 .431** .007

Sig.(2-tailed)(显著性) .007 . .000 .922

N(人数)180 180 180 180

文献视角 Pearson Correlation .481** .431** 1 -.001

Sig.(2-tailed)(显著性) .000 .000 . .970

N(人数)180 180 180 180

同事视角 Pearson Correlation .253* .008 -.001 1

Sig.(2-tailed)(显著性) .018 .922 .970 .

N(人数) 180 180 180 180

表1中的**表示相关系数

2. 大学外语教师自我反思的情况

表2 大学外语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学生反思、

文献反思及同事反思的情况

选项 A (N/%) B (N/%) C (N/%) D (N/%)

自我反思 180/33.3 228/42.2 112/20.8 20/3.7

学生反思 154/21.4 351/48.8 162/22.5 53/7.4

文献反思 40/11.1 139/37.1 191/27.9 86/23.9

同事反思 333/26.4 411/32.6 383/30.4 133/10.6

表2中N为选择参与这一项目的人数;A为选项“从不”,B为“偶尔”,C为“经常”,D为“一直这么做”。自我反思调查结果显示,33.3%的人没有习惯写教学日历或课后以教学报告的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也不知道如何去进行自我反思,42.2%的人偶尔撰写教学报告,但更多情况是学院要求撰写,只有3.7%的人总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反思。深度访谈进一步表明,习惯自我反思的教师,每堂课后,他们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以教学日历的形式进行一个简短的反思,在必要的情况下,会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学生视角进行反思的情况如下:21.4%的人从来都没有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或要求学生以匿名书信等形式来反映对教学的看法或要求;48.8%的教师曾经要求学生以匿名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但因为学生的措辞严厉等原因,不能坚持;只有7.4%的教师能经常以这些方式从学生的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访谈中,经常通过学生视角来反思自己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不错,在学生评教中,得分较高。通过文献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结果表明,约50%的教师会经常通过网络或文献资料来了解新的教学理论,用前沿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一半的教师没有养成以文献的视角来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外语教学就是把相应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懂不懂教学理论无关紧要,一名外语教师,只要有扎实的外语知识就足够了。另一部分人意识到教学理论的重要性,但不知怎样获得这些理论并如何指导自己的教学。而访谈内容证实,一名受学生喜欢的外语教师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外语功底,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同事来反思教学的结果显示:26.4%从来不主动邀请同事走进自己的课堂或向同事请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40%左右的人曾经向同事请教过教学问题;只有10%左右的教师一直坚持这么做。访谈结果表明,集体听课、评课,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对教师教学能力尤其是新手教师非常重要。

(二)反思性教学与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1.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

表3 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选项 A (N/%) B (N/%) C (N/%) D (N/%)

10 51/28.3 80/44.4 39/21.7 10/5.6

17 34/18.9 90/50 47/26.1 9/5

21 30/16.7 110/61.1 38/21.1 2/1.1

22 21/11.7 13/7.2 8/4.4 4/2.2

表中10为在教学中能否注意在教育者、学习者、指导者、研究者等不同角色中进行转换;17为是否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把教学体会撰写成科研论文;21为最近三年中发表的论文数;22为曾得过的教学及科研奖励。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注意到不同角色的转换,认为外语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更应是终身的学习者、研究者,只有立足课堂,从课堂中发现问题,并在相应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着手研究,才能真正把课上好。也只有这样,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然而,80%左右的教师不能或很少注意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这些人中,一些是根本就没有这种意识,一些有这种意识,但是缺乏理论指导,不知如何转换;70%左右的教师不能把教学体会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撰写成科研论文,不知道怎样做科研,把科研与教学脱离,认为自己的科研不好是因为课太多。在最近三年中公开三篇以上的只占20%左右,16.7%的教师近三年都没公开发表科研论文。只有11.7%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获得过教学奖,7.2%的教师获得过学术论文奖,4.4%的教师获得过优秀教师奖,仅2.2%的教师获得过其中两个以上的奖励。

2. 反思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反思性教学对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数据来自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为了能清楚地了解反思性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课题组从参与调查问卷的180名大学外语教师中选出专业发展较好的18名教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反思性教学对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8人中能经常通过写教学日历和教学报告等手段进行自我反思的人有16人,其中2人偶尔通过相关手段进行自我反思;17人经常能通过学生视角进行反思,15人能经常通过网络及教育理论书籍进行反思,12人能经常通过听课或教研室活动来进行教学反思。

(三)反思性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义

在对四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人成才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践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我教育,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教师的学习观与发展观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很好地沟通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其创新能力。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培养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推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培养其创新精神。[8]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调查问卷及深度访谈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大学外语教师的反思意识淡薄。这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及自省(self-observation)意识不强。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不能通过四个视角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学反思仅仅看成是经验的总结,不能上升到“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层面。其次,即使有少数的教师有反思的实践,但他们的反思缺乏合作性。实质上,反思不只是一种个体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性和公共性的活动。虽然反思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教师个体自我的内部活动过程,但是如果反思缺少了交流的平台,结果就会阻碍教师个人化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再次,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反思缺乏批判性。对于教师而言,反思的批判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勇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要做到这一点,反思者要如杜威所说,即在反思性教学行为中具备三种心态:开放态度、责任感和执著精神。第二,教师要与同事建立起批判性合作关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构建、审视和回顾,同时也要经常对同事的言行持有积极、健康的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因此,我们建议大学外语教师践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总体而言,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框架由四个维度组成: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5]大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外语学科教学能力、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及学习与发展观提升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自我教育,增强大学外语教师的学习与发展观。反思性教学沟通了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增强了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增强高校英语教师的外语教学观。

参考文献:

[1] Rod Ellis.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M]. Oxford, OX,UK;Cambridge,Mass.,USA B. Blackwell,1990.

[2] Schon,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New York:Basic Books,1983.

[3] Wallace,M. J.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A reflective Approach[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4] Richards,J. C, Lochkart,C.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5] 吴一安.有效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99-201.

[6] 甘正东.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J].外语界,2000(4).

外语教学与研究范文12

关键词:汉字;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38-01

在讨论汉字教学难点之前有必要先整体了解下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对外汉语教学是个宏观概念,既包括口语听力教学、文字写作教学等在内的课堂教学,又涵盖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测试评估等教学环节。

一、对外汉语教学难点与汉字教学难点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普通的汉语教学,其特点是培养学习者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特点即为难点,掌握对外汉语的特点才会发掘出难点所在,从而有的放矢地化解毛盾。

(一)对外汉语教学难点。吕必松先生曾说过“所有学生学习的难点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这就提示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以学生的学习难点为重点,一切为学生学习难点服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好汉语。学生学习的难点恰巧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表现为如何化解学生学习难点、如何选择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方法、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危机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棘手问题。在此仅对课堂教学中汉字教学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汉字的教学难点。由于外国留学生对汉字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西方留学生,几乎都认为汉字是汉语中最难学的,因而对汉字的学习存在为难情绪和厌学心理。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使用的是拼音文字,这些国家的学生到中国来以前,几乎没见过汉字,他们初学汉语,看到一个个的汉字,就像一幅幅的图画一样。对中国人来说,认、记、写汉字也不是很容易的事,这就难怪已经习惯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外国学生感到十分困难了。

二、影响汉字教学难点的因素

汉字被认为是汉语学习最大的难点,那么影响汉子教学难点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最为主要的三种分别是汉字特有的字形、字音和字义。下面就来进一步了解这三个特点:

(一)字形。就字形而言,尽管汉字有较强的表意功能,但由于几千年的形体变化,大都很难直接以象形表意来识记,已经只是一种记号。外国留学生学汉字经常会犯几种错误,比如:学生经常把撇和横相混,比如“升”写成“开”、竖弯钩和竖钩相混;“毛”写成“手”;还有的学生把汉字的笔形和拉丁字母混淆了“笑”上面的竹字头写成字母kk,这些共性的错误都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字音。就字音而言,汉字无法通过拼音直接获得准确读音,也没有专用的记音符号。不同的音符可以记同一音节,因而也就减弱了表音的作用。再加上形声字逐渐失去对现代汉字的表音功能,汉字读音就主要靠记忆。汉语有大量的同音字和多音字,同音字又分同形同音字(花钱与鲜花中的花)和异形同音字(刘、流、留),这些同音字如果放在语境不清的情况下听,还会带来一些麻烦,这些特点无疑为外国留学生增加不少负担。

(三)字义。就字义而言,汉字虽有一套约定俗称的意符系统,但不严密,有些意符的形义关系今天已模糊,而且一字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都是造成汉字学习困难的因素。汉字表示的意思常常是丰富的,也就是说,一个汉字往往不止表示一种意思,汉字大部分是多义字,越常用的字,表示的义项可能越多并且这些义项之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都不容易,况且外国留学生呢。

三、解决策略

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对汉字文化圈以外的汉语学习者来说,汉字确实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加强对汉字教学的研究,应当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找出汉字教学规律,针对外国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外国学生汉字的方法。

(一)视角的转变。在各种古老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使用至今的。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像世人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海内外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对于汉文化、汉字的印象有很多是道听途说来的。汉字难学这种现象固然存在,但经过流言渲染后,会使得本没有接触汉文字的外国留学生先提前打怵。因此转变对汉文字的视角十分必要,对其产生兴趣才利于成功教学,提高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不在把汉字视为难题。单从汉字的字形来看,就容易发现其无穷魅力。拿“人”来说,甲骨文中的“人”字像极了一个人的侧身,这个人正弯着腰伸臂劳动,这展示出古代人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的灿烂文明。那么两个“人”在一起就是“从”,很像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后面,所以这个字就表示“跟着走”。三个“人”在一起则是“众”,是因为中国古代用三或三的倍数表示很多的意思。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每当揭开一个字的迷时,就会越被它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二)教学方法与技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作为基础课,所教汉字是现代汉字,这一定位应该是清晰的。因此,我们的宗旨是配合听说,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教学的时间有限,要给学生最必要的信息,否则会影响速度和效果西方学生最怕的是记汉字,汉字表意文字同西方拼音文字相距甚远。因此教师需要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办法,用他们能接受,易联想,哪怕是荒诞的幽默的解释来帮助他们记牢一些最基本的汉字都是可以的。比如:教师可以这样来解释“早”:上边是日,表示太阳,下边是十,表示教堂顶上的十字架,太阳在十字架上表示早上,还来得及去做礼拜;“今”字可以让同学想象成人字下面是个“j”;“左”字下面很想“z”;“右”的下边是个口,告诉同学们人民多用右手吃东西;“杯”是木字旁,教师可以这样讲:难道杯子是木头做的吗?不是!右边有个不字,告诉我们杯子不是木头做的。其实教学方法可以更灵活更随性,这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掌握汉字教学难点的同时,不断发散思维、创新方法,将汉字特有的魅力呈现给世人,从而摆脱汉字难、汉语难的尴尬局面。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J].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